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口僻

口僻

口僻
口僻

口僻

“口僻”即面神经麻痹症,在祖国医学文献中称作“口眼喎斜”,也称“面瘫”,是指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变。手足阳明经均上行头面,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经和足阳明经脉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古人认为本病是由于风邪所中,历代文献均将其归入风门,概称为“中风”。

一、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可见额纹消失,不能皱眉蹙额,眼裂变大,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口角偏向健侧,鼓腮或吹口哨患侧口角漏气,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或同侧舌前 2/3味觉丧失,或患侧乳突部疼痛,角膜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减退。

二、中医治疗

面瘫病因有内外因之分。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口喎候》说:“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筋,故使口喎僻”。又《妇人杂病门·偏风口喎候》说:“偏风口喎,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故令口僻也”。《小儿杂病门·中风口喎邪僻候》说:“小儿中风,口喎邪僻,是风入于颔颊之筋故也”。巢氏认为面瘫的发病虽然男女老小皆有,但其病因均为风邪入于面颊部的经筋所致。治法以祛风、化湿、活血通络为主。

1.辨证论治

(1)风邪阻络

症状:肌肤不仁,突然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口角流涎,或者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祛风、养血、通络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秦艽15克,独活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羌活9克,防风9克,白芷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黄芩9克,细辛6克,白芍10克,石膏20克(先煎),甘草6克。

无内热者可去石膏、黄芩,加白附子10g,全蝎1条(磨粉冲服);痰湿重者去生地,熟地,加胆南星10g、法夏12g;有言语障碍者加郁金10g,石菖蒲15g,

白僵蚕10g。

中成药:脉络宁注射液10—20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天1—2次。

疗效评估:该类证候为口僻病的常见证候,但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故中医药疗效较好。

(2)痰湿阻滞

症状: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侧面部肌肤麻木,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通络。

方药:导痰汤。

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甘草12克,制南星10克,枳壳10克,皂荚12克,硼砂10克,石决明10克,白芍12克等。

中成药:牵正丸每次4-6丸,每日三次。

疗效评估:若邪气久留不去,津化为痰,气机不畅,气血淤滞;痰瘀交阻,则脉络受损形成难恢复的后遗症。总之,气血不足,卫表不固,虚邪贼风乘虚而入,气机失调,痰瘀阻络是其基本病机。针对上述病机,根据祖国医学审证求因,辩证施治的法则,运用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用药剂量因人而异,中药配方随症加减,临床应用得心应手,疗效显著。

(3)气虚血瘀

症状: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角流涎,遇劳则发,面色幌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活血化瘀

方药:补阳还五汤。

当归12克,生地黄12克,川芎10克,桃仁12克,赤勺10克,红花12克,黄芪12克。

中成药: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2次。

疗效评估: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由于正气素弱,气血流行不畅,导致面部一侧脉络空虚,卫阳不固,护表功能低下,受风而致。风有外风内

风之别,而风为百病之长,多兼挟它邪,如:风寒、风热,风湿,风痰瘀血等,侵袭阳明、少阳、太阳之经筋脉络而发生一侧面部气血不和,络脉失养,引起肌肉松弛不收,面部两侧络脉失去平衡,致使病侧面肌歪向健侧形成口眼歪斜。应用中药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较少。

2.针灸疗法

(1)体针治疗: 取患侧太阳、迎香、地仓透颊车、对侧合谷穴,捻转留针20分钟,并加艾条雀啄灸,每穴2 分钟。局部杵针治疗: 用奎星笔理额纹、目下眶、眉弓、鼻唇沟、颧弓、地仓到下关、承浆到夹承浆。隔日 1或 2次。

(2)头针治疗:针刺取穴耳垂下、太阳、地仓、迎香、颊车、合谷、承浆、四白。病情较重及有寒者可用针上加灸法或神灯照射,隔日1或2次。

3.功能训练

患者坐在镜前进行患侧表情肌训练,做皱眉、闭目、吹口哨、示齿、鼓腮、挤鼻、吸吮、翘口角、开口笑、拉下颌等。无力的肌肉可用手指帮助练习,肌力达Ⅰ~Ⅲ级时做主动练习,肌力Ⅳ级就可用手指施加阻力。每次每组肌肉收缩2s,连续5次。训练要按节奏,每个动作做20~30次,每天进行2~3次,一周为一疗程。

4.饮食疗法

补充钙及维生素B 族元素对面神经麻痹都有帮助。钙不仅能对骨骼和智力有益,还能促进肌肉及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绿色蔬菜、蛋黄、海带、芝麻、水果、胡萝卜、西瓜、奶制品等都富含钙质。维生素能够帮助神经传导物质的合成,所以应该适当进补。补充维生素族元素如 B1、B12维生素族富含于下列食品中: 香菜、番茄、冬瓜、黄瓜、木瓜、苹果、菠萝、梨、桃、西瓜、杏、柿子、葡萄。

面神经麻痹患者起病后当少食生冷腥臊之品,可根据辨证选用以下食疗: 防风粥:

①防风15g,葱白适量,粳米,前两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温服。

②薄荷糖:簿荷粉30~60g,白糖,将白糖放入锅内,加水少许,文火炼稠,后加入薄荷粉,调匀。

③鳙鱼头,葱、胡椒、姜、川芎、白芷各3~9g 加水约500g,武火烧沸,

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分早、晚食鱼喝汤。

④糖苏叶饮: 紫苏叶,生姜,红糖各3~6g以沸水浸泡。

⑤大枣粥: 大枣,粳米各30g,冰糖适量,煮至熟烂成粥。

5. 护理

(1)劝解安慰,稳定患者的情绪。面神经麻痹大多数主要症状是: 表情肌松缓不收,前额患者突然起病及眉间皱纹消失,眼裂闭合不全,迎风流泪,鼻唇沟变平,口角向健侧歪斜,鼓腮时患侧口角漏气,咀嚼咬腮,唇颊沟积食,口角流涎。个别女性患者照镜时,发现自己的面容变丑陋,害怕见人。多数前来就诊的患者有情绪的变化,有的产生焦虑、恐惧、忧郁的情感,有的心情紧张、激动,有的患者担心治不好而留下后遗症而唉声叹气,内心充满苦恼。应对患者耐心解释、安慰、同情、关心,缓解患者紧张的心理状态,稳定患者的情绪,并告知,可以促使病情发展。中医学认为,良好的心理状态能提高针刺的疗效,如果患者在焦虑、消极、紧张和不配合的情况下,就不能充分地发挥针刺的作用,影响针刺的疗效。启发疏导患者,以促进疾病的康复。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患者,对本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表现,有的对治疗充满信心,有的对治疗失去信心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甚至想放弃治疗。针对患者不良的心理表现,耐心向病人解释,面神经麻痹是由于筋脉空虚,经脉受阻,血气运行不通畅而致,也是面部经脉失去濡养所致,用针刺治疗可疏通经络及配用中西药物治疗,只要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坚持治疗,面部的功能会恢复正常,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2)治疗期间,鼓励患者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生活,避免情志的激动和不良因素的刺激,指导患者掌握一些家庭康复自护的常识。急性期应适当休息。面部要持续保暖,外出时可戴口罩,睡眠时勿靠近窗边,以免再受风寒。有咽部感染时应同时口服抗生素治疗。服用强的松者要严格按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并注意观察有无副作用。急性期患侧面部用湿热毛巾外敷,每天3~4次,每次15~20 min。可指导病人对镜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日3~4 次,每次3~10min。

(3)眼睛的保护。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护非常重要的,减少

用眼,外出时戴墨,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镜保护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并用抗生素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结膜炎。

(4)饮食的调护。进食后要及时漱口,清除患侧颊齿间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软食,禁烟、酒。患者面神经麻痹致咀嚼不便,进食量减少,可造成患者潜在的营养失调,故应加强饮食调护,从少量食物开始,让患者逐渐掌握进食的步骤。指导患者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少量多餐,以满足机体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合理调配饮食,根据病情给予半流质或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辛辣、酸、干、硬、粗糙食物。进食前后做好口腔护理,如漱口、清洁口腔,防止口腔溃疡的发生。少吃油腻滞胃、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的食物。要多吃一些蔬菜,如桃、葡萄、苦瓜、茄子、青椒、韭菜来维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另外还要吃一些米面、粗粮类食物以保持机体足够的能量供给,增强抗病能力。

三、中医治疗的难点分析

(1)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认为是面神经的急性病毒感染,引起神经水肿受压及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面神经麻痹。临床上发现患者常在感冒后或疲劳受凉后发病。且病人发病后无红肿热痛等明显的细菌性感染的症状,临床表现类似病毒感染。其病理变化主要为面神经水肿和周围组织水肿,神经在面神经管内受压,引起面瘫。故西医治疗原则是抗病毒、减轻水肿、营养功能障碍的神经等。为此,应用糖皮质激素和阿司匹林来减轻水肿,用病毒灵抗病毒,用B 族维生素和扩张血管等营养神经。而恢复期配合理疗和肌肉按摩加功能训练,对表情肌瘫痪的改善起积极作用。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急性期患者一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故对于单纯中药或者西药的疗效无法肯定,所以以后要寻找单一治疗对照组,以明确疗效。

(2)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可分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由于本病从有炎性渗出、水肿及其水肿吸收、神经变性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发展过程,中医对于此病治疗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对于此病的分期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今后要加强对此病分期治疗的临床观察和探讨,对于开发治疗新途径,加强治疗效果,有明显作用。

(3)针灸治疗面瘫效果显著,但对于时机选择有严格要求,而学术界存在争

论,有的认为急性期不适合针灸治疗,有的认为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瘫不适合针灸治疗,对此当做进一步研究,以支持和指导临床治疗。

护理常规及制度

护士岗前培训(二) 护理常规及制度 目的:制定基层医院护理常规,人员职责护理制度并组织实施,提高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方法:根据本院护理人员情况及收治患者的特点制定适合本院实 际工作需要的护理常规,岗位职责,护理工作制度并严格督促护理人员实施。 结果:医护人员对护理常规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的 满意度评价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措施落实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健康教育覆盖率知晓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 ⑴特殊症状护理常规:指各种疾病均可出现的共同症状,如昏迷、高热、呼吸困难、黄疸、头痛等。 ⑵各科一般护理常规:是指根据各个专科疾病的共同点,从中找出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制定的常规,如内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外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肿瘤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等。 ⑶各种疾病护理常规:是根据每一种疾病的特点制定的各项具体护理常规,如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血尿、尿少、浮肿、高血压等。根据这些疾病特点,按照制定常规的原则,制定各种疾病护理常规。 ⑷制定疾病护理常规是为了加强质量控制,达到标准化管理。 护理常规-注意 ①要求护理人员要掌握各种疾病护理常规的内容及制定常规的理论依据,在工作中自觉执行; ②在护理工作中必须严肃认真,疾病护理常规不能任意改变,以免加重病情或发生意外; ③为适应医学科学发展需要,对疾病护理常规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充实;

④护理人员要掌握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做到有的放矢; ⑤护理人员应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依据病情和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3、喘息者给予半坐卧位。 4、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辛辣刺激性、产气性食物。指导病人多饮水。 5、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监测血气分析,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气味、病人的喘息情况 6、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不易咳出者指导有效咳嗽、雾化吸入、翻身叩背,必要时行体位引流;呼吸困难者给予氧疗,流量1~3L/min,>15h/d 。 7、遵医嘱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及平喘祛痰药,茶碱类药应观察有无恶心、心律失常症状。 8、保持皮肤、口腔清洁,痰多者及使用激素类喷雾剂者注意及时漱口。 9、鼓励病人树立长期治疗疾病的信心,防止焦虑悲观心理。 10、指导病人避免诱发因素,戒烟,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11、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指导其坚持长期低流量氧疗,提高生活质量。活动时注意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宜。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 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 (一)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

脏腑辨证

第八章脏腑辨证 一、单选题 1. 症见心悸,兼有口咽干燥,失眠烦热,舌红少苔等,最宜诊断为( ) A.心火炽盛证B.心血虚证C.心肾不交证D.心阴虚证E.痰火扰神证2.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同症状是:( ) A.心烦B.舌淡C.脉细数D.失眠E.盗汗 3.小便赤涩,灼痛,兼见面赤口渴,心烦不寐,便干,舌红脉数,最宜诊断为( ) A.心火亢盛证B.膀胱湿热证C.小肠实热证D.阴虚火旺证E.下焦湿热证4.下列哪项鉴别心气虚证和心阳虚证最有意义( ) A.有无心悸怔忡B.有无面白神疲C.有无形寒肢冷D.是否舌淡脉弱 E.有无自汗乏力 5.心脉痹阻中,若胸痛以闷痛为特点的是( ) A.痰阻心脉B.气滞血脉C.寒凝心脉D.热郁心脉E.瘀阻心脉 6.咳喘无力,少气短息,吐痰清稀,自汗,舌淡脉弱者,最宜诊断为() A.肺气虚证 B.肾不纳气证 C.脾肺气虚证 D.心肺气虚证 E.肺气阴两虚证 7.咳喘胸闷,痰多黄稠,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等见于 ( ) A.肺气虚证 B.热邪壅肺证 C.风热犯肺证 D.上焦病证 E.燥邪犯肺证 8.恶风发热,口干咽燥,咳痰少而粘,不易咳出,最宜诊断为() A.风热犯肺证 B.风热表证 C.燥邪犯肺证 D.肺热炽盛证 E.肺阴虚证 9.下列哪项对鉴别风寒犯肺证和风寒表证最有意义() A.咳嗽的轻重 B.口渴或不渴 C.是否发热恶寒 D.是否舌苔薄白 E.有汗或无汗 10.大便秘结干燥,难以排出,常数日一行,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涩者,最宜 诊断为() A.大肠液亏证 B.肠虚滑泻证 C.燥邪犯肺证 D.肺热炽盛证 E.肺阴虚证 11.寒邪客肺证和风寒犯肺证共同的临床表现为() A.咳嗽痰稀色白 B.形寒肢冷 C.发热恶寒 D.咳嗽痰多性粘色白 E.胸闷 12.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四证的共同见症是() A.畏寒肢冷,肢体浮肿 B.食少便溏,少气乏力 C.腹部疼痛,喜温喜按 D.脘腹重坠,食后益甚 E.便血衄血,月经量多13.脘腹胀闷,纳呆,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肢体困重,舌淡胖苔腻,脉濡缓,此属() A.寒滞胃脘证 B.寒湿困脾证 C.脾阳虚证 D.食滞胃脘证 E.脾气虚证 14.患者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口臭,渴喜冷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此为() A.肝火犯胃证B.湿热蕴脾证C.胃火炽盛证D.血热证 E.肠热腑实证 15.下列哪项不是肝病的常见症状() A.急燥易怒 B.少腹胀痛 C.纳呆便溏 D.月经不调

脏腑辨证临床用药

脏腑辨证临床用药 (一)心 1.心气虚: 面色(白光)白,心悸气短,动则易汗,舌质较谈,体倦乏力,舌体胖嫩,苔白脉虚。治宜补心气。 人参、炙黄芪、党参、孩儿参、茯苓、五味子、炙甘草。 2.心阳虚: 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心胸憋气,心悸气短,经常自汗,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结代。甚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治宜温心阳。 桂枝、肉桂、制附子、薤白、干姜、大枣。 3、心血虚: 面色不华,头晕目眩,心悸易惊,健忘失眠,唇舌色淡,脉细弱。治宜补心血。 酒当归、丹参、白芍、鸡血藤、龙眼肉、紫河车。 4.心阴虚: 心悸心烦,五心烦热,低热盗汗,口干,健忘失眠,脉细数。治宜补心阴。 熟地、生地、麦冬、玉竹、阿胶、百合。 5.心神不宁: 心血虚,心阴虚均可导致心神失养.而出现失眠,健忘,易惊等症。除可用补心血,补心阴的药物以外,还可用养心安神或镇心宁神的药物。 养心安神: 酸枣仁、首乌藤、炙远志、合欢皮。 镇心安神; 琥珀、朱砂、煅龙骨、煅龙齿、煅珍珠母、磁石。飞铁落、生牡蛎。 6.心火旺: 心中烦热,急躁失眠,口渴,口舌糜烂疼痛,舌尖红或舌质红,脉数。治宜清心火。 水牛角、牛黄、黄连、马尾连、生栀子、莲子心、百合、竹叶、木通、连翘、生地、丹皮。7.痰迷心窍: 神志错乱,意识不清,或神呆目滞,自言自语,举止失常,脉沉弦滑,苔白腻。严重者可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喉口痰鸣,漉漉有声。治宜开窍化痰。 麝香、人工麝香、苏合香、牛黄、冰片、蟾酥、菖蒲、炙远志、郁金、细辛、猪牙皂、竹沥、青礞石。 8.心血瘀阻: 心悸、心前区刺痛或闷痛,并向左臂内例放射,时发时愈,严重者并有面、唇、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舌质暗红或见紫色斑点,苔少,脉微细或涩。治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 丹参、桃仁、酒红花、酒川芎、三七、赤芍、郁金、毛冬青、银杏叶、鱼腥草根、荜苃、檀香、降香、沉香、公丁香、乳香、麝香、人工麝香、苏合香。 (二)小肠 1.小肠虚寒: 小腹疼痛,腹胀肠鸣,排气则舒,或疝气作痛,苔白脉弱。治宜温小肠寒。 煨肉豆蔻、乌药、肉桂、小茴香、橘核、青皮。 2.小肠实热、心移热于小肠,心胸烦热,尿频而痛,口舌糜烂疼痛。治宜清小肠热。 木通、竹叶、小蓟、泽泻、白茅根、生地、赤茯苓、猪苓、灯芯、滑石、玉米须、赤小豆。 (三)肝

正骨推拿禁忌:不懂正骨别乱来

正骨推拿禁忌:不懂正骨别乱来 *导读:正骨推拿有禁忌:不懂正骨别乱来,别犯下面4个误区。…… 都市白领,长时间用电脑,经常固定一个姿势工作,肌肉劳损,椎关节错位,以至于颈椎病就像感冒一样常见。康复科专家认为,正骨推拿可以针对椎关节错位,运用手法让关节复位。但值得强调的是,手法复位并非保健按摩,专家强调,在进行手法复位时,非得要有症状、触诊和X光片三方面的诊断依据均相符合“颈椎错位”为前提,否则不懂正骨别乱来,弄坏了颈子,后果很严重。 .hzh {display: none; } 误区一: 腰酸背痛就是颈椎病犯了,找个推拿师傅按摩下 白领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特别容易引起肌肉过度疲劳,颈椎失稳,造成小关节错位,继而引发腰酸背痛、手臂麻木、头晕目眩等症状。遇到这种情况,大部分人会去休闲场所,让保健师按摩按摩,缓解疼痛和不适。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段俊峰说,正骨推拿疗法可以治疗颈椎病,特别是对关节错位,椎体轻度骨质增生、椎间失稳等情况有效。但在做推拿之前,必须先要排除比如脊柱肿瘤、结核、骨折、脱位及类风湿、痛风等病症。这些疾病不能随便推拿,被称为“推拿之禁忌”。

尽管颈椎病非常普遍,但作为康复科医生来说,对病情一定是需要细心分析,通常问诊、触诊之后,还要再结合包括X光片(有需要时,可做CT或MR检查),最后作出准确定位。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误诊误治。 误区二: 抽空去做个按摩,左扳右扳三五分钟搞定 “正骨推拿跟下水游泳一样,需要先热身。没有可能患者一上来就给他做手法复位。”段俊峰说,“通常正骨推拿的复位要分四步走,最先应该考虑肌肉的放松。” 在复位的时候,一定先放松痉挛的肌肉群。特别是在复位的过程中,遇到某些肌肉紧张,要用放松肌肉的手法,比如痛点按摩,揉、擦、捏等软组织充分放松,然后才将患者颈椎调整到有利于关节复位的姿势,或转动颈椎将其“摇正”,或侧屈颈椎将其“扳正”,正骨过程中,一定是“动中求正”。 如果上来就是左扳右扳,急于求成,万一判错方向,粗暴复位,很容易发生意外损伤而加重病情。 误区三: 给颈椎关节复位时,一定要听到关节“咯咯”作响,才算放心。 无论休闲还是康复,很多人在做推拿按摩时都对“咯得”声音上瘾。不听到关节活动时的“咯咯”声,就觉得自己错位的关节还没复位。

压力整、牵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突症156例疗效观察

压力整、牵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突症156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3-20T14:26:37.4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9期作者:齐笑千[导读] 通过该三法的临床应用,疗程短,疗效稳定,安全可靠,效果明显。 (河南省推拿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河南洛阳 471003) 【摘要】目的:通过整脊法、人工牵引法、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整脊法;人工牵引法配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结果:156例患者,治愈65例,好转41例,有效3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90.3%。20~25天治愈18例,25~35天治愈35例,35~45天治愈12例,52例患者半年后随访症状无复发。结论:通过该三法的临床应用,疗程短,疗效稳定,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关键词】压力整牵法;推拿法;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348-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腰疼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在治疗上方法很多,本人于1995年至今通过156例观察,采用整脊法、人工牵引法并配合手法推拿,疗效明显、疗程短、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56例中,男91例,女65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为44岁,一般35~55岁,病程最短一个月,最长十余年。 2.诊断标准 (1)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劳损病史或外伤病史;(2)有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3)出现局部畸形、侧弯,或放射痛、功能障碍、下肢皮肤感觉障碍、肌力下降、腱反射、直腿抬高实验、拇指背伸折曲实验等阳性体征;(4)通过影像学、肌电图等辅助检查来进行诊断。 3.治疗方法 3.1 整脊法 患者端坐位,双臂交叉抱于胸前,以左侧为例,医者立其左后方,左手从患者胸前搂住右侧肩部,右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嘱患者依次前屈头、颈、胸、腰,当力达到患处停止前屈,双手协调相对用力,听到腰部有咔哒声拇指下有错动感,即为复位成功。一周一次,两次为一个疗程。 3.2 人工牵引法 患者俯卧位,以左侧为例,医者立于患者左侧用护胸带固定于床头,护踝带固定双踝,嘱助手缓慢牵引双下肢,当牵引力达到一定量时,在不放松牵引力的基础上做顿拉动作,同时医者双拇指顿挫按压椎间隙旁痛点,此时可听到患处有咔哒声,即为牵引成功。10天一次,两次为一个疗程。 3.3 推拿手法 第一步先大面积放松腰、臀部及患侧下肢肌肉,然后用拇指在腰部、臀部寻找痛点及阳性物做按压、拨理动作,手法轻重交替使用,手法种类推、摩、滾、揉、点、按、拨、理,第二步随体位辩证取穴:肾俞、大肠俞、腰俞、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委阳、承山、昆仑、太溪、阿是穴、居髎、风市、梁丘、阳陵泉、足三里、气冲、太溪、百会,手法操作每次25分钟,一天一次,15~20天为一个疗程。 4.结果 4.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可达到85°左右,能恢复工作。好转:症状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超过70°,可基本恢复原工作。有效:症状没有消失,直腿抬高较治疗前改善,可担任较轻工作。无效:症状无改善,不能参加工作[1]。 4.2 疗效评定结果 156例中,治愈65例,占39%;好转41例,占26.2%;有效35例,占22.4%;无效15例,占0.96%;总有效率为90.3%。 5.讨论 腰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分布在腰椎间隙,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医学界认为腰间盘突出属“腰腿痛,痹症”范畴。需及时治疗。 故笔者采用整脊法、人工牵引法、推拿手法综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总结了点滴体会。整脊法和人工牵引法可使损伤的筋肉消除疼痛,软化僵硬的软组织,消除肌肉痉挛,可使椎间盘内某种程度上的髓核突出回纳,矫正脊柱小关节紊乱,使脊柱平衡,达到身体正常生理平衡。整脊法需注意上半身前屈的角度和扭转作用力是否达到病灶部位,起到定点复位的目的。人工牵引法在牵引过程中,需注意下肢抬高的幅度和左右摆动的角度,来矫正反弓的腰椎和侧弯的脊柱。推拿手法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理筋整复、有利于椎间盘和周围组织的修复。笔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25天治愈18例、25~35天治愈35例、35-45天治愈12例,52例患者半年后随访症状无复发,故该三法疗效好、疗程短、疗效稳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曹丹庆.《全身CT诊断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17-618.

各项护理常规

1、病区接患者入院通知后,及时准备床单元及用物,做好新患者入院准备。 2、热情迎接新患者。核对患者手腕标识带或核对病历首页,引导新患者到准备好的病床。 3、办公室护士办理入院手续。入院手续办理完毕,通知主管医师接诊新患者。入院手续包括接收住院证和病历首页并置于对应的病历夹中。准确填写姓名牌、床头卡片及相关登记,并安放有关卡片。 4、给予入院指导。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医院住院指南,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及联系方式,病区环境、餐饮服务、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护规定、住院安全事项、医保用药、用材须知等;并用“病人住院指南”书面指导,请患者或家属详细阅读后签名。 5、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的评估,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等;并按要求书写护理记录等。 6、给予新患者入院卫生处置,如修剪指甲、剃胡须、更换病员服等;多余物品交家属带回。 7、按医嘱落实患者正确的饮食指导。 8、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9、运用护理程序,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整体护理:包括按要求巡视患者,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征求患者意见,明确护理问题,及时解决患者需要,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护理,给予心理护理,做好住院期间全程健康指导和护理效果评价,并记录。 10、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病情危重时,及时做好各项抢救准备。 11、每日发放患者住院费用清单。

1、病区接急症患者入院通知后,立即准备床单元及所需急救用物,并通知主管医师尽快到位。 2、医护人员主动热情迎接急症入院患者,迅速安置急症患者到病床,并与护送患者的医务人员了解患者正在输注的药物等。了解患者目前治疗、护理情况及效果。危重患者的贵重物品交家属妥善保管。 3、根据医嘱和病情的需要,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心电监护、采集各种标本等,协助床旁检查。如是危重患者应做好急救准备,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材于床旁。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并协助医师进行抢救。 4、尽快对患者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情绪反应等,询问患者的主诉,了解目前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明确主要的护理问题.立即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按要求书写护理记录等。 5、办公室护士办理入院手续,通知主管医师接诊新患者。入院手续包括接收住院证和病历首页并置于对应的病历夹中,准确填写姓名牌、床头卡片及相关登记,并安放有关卡片。 6、给予入院指导。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住院指南,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及联系方式,病室环境、餐饮服务、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护规定、住院安全事项、医保用药、用材须知等.并用“病人住院指南”书面指导,请患者或家属详细阅读后签名。 7、患者病情稳定后,给患者入院卫生处置,如修剪指甲、剃胡须、更换病员服等,多余物品交待家属带离医院。 8、按医嘱落实患者正确的饮食和指导。 9、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10、运用护理程序,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整体护理。包活按要求巡视患者,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征求患者意见,明确护理问题。及时解决患者的需要,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缓解紧张情绪,做好住院期间特殊检查、治疗、手术阶段的健康指导和护理效果评价并记录。 11、每日发放患者住院费用清单。 12、可疑传染病例,应按隔离原则进行处理。

推拿基本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法治法

推拿基本治法 推拿是医者在医学理论指导下,以手或身体的其它部位,在患者的某些体表部位施行特定的按压动作,以调整人体生理、病理状况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强身健体目的的治疗方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推拿手法的治疗作用,决定于两个要素,一是手法作用的性质和量,二是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手法的性质,指不同的手法性质不同,有温热性质的手法,有寒凉性质的手法。如小儿手法的推三关,性属热;退六腑,性属寒等。手法的作用量,则包括作用力的大小、作用部位的深浅、作用时间的长短、手法频率的快慢等。作用部位和穴位的特异性,则是要根据疾病的性质状况,选择相应的部位和穴位。如诊疗网球肘,要取肱骨外上髁的局部和前臂伸肌群;而穴位的选择则要依据辨证选穴,如运用五输穴,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选穴原则等。在同一部位或穴位用不同性质和量的手法,作用不同;用同一性质和量的手法在不同部位和穴位操作,作用也不同;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运用,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根据手法的性质和作用量,结合治疗部位和穴位,推拿治疗有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法。 一、温法温,即温热。温法是用于虚寒证的一种方法。多使用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治疗时手法多缓慢、柔和,作用时间较长,患者有较深沉的温热等刺激感。有温经散寒,补益阳气的作用,适用于阴寒虚冷的病证。推拿手法中,产热最强的应属擦法,尤以小鱼际擦法最甚。临床可用摩揉丹田,擦肾俞、命门等温补肾阳;可按摩中脘、关元,拿肚角等温中散寒止痛;分推肩胛骨,揉肺俞,摩中脘,揉足三里等温肺化饮;摩关元,擦八髂,揉龟尾等温阳止泻。揉外劳宫,温经散寒、升阳举陷效果最佳,用以治疗泻痢、脱肛、遗尿;推三关,性温热,治一切虚寒证等。《幼科铁镜》“寒热温平,药之四性;推拿掐揉,性与药同,用推即是用药。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代滑石、羚羊……”。 二、通法通,即疏通。通法有祛除病邪壅滞的作用。《素问?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指出按摩可治疗经络不通所引起的病证。《医宗金鉴》“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厘正按摩要术》“按能通血脉”,“按也最能通气”。故经络不通,按之可解,即通经络、行气血。l临床中,在四肢上多用推、拿、搓、揉等手法,以通其穴道;点按背俞穴可调畅脏腑之气血;擦摩胁肋以疏肝气;掐拿肩井,以通气行血;手法中以击法最有疏通的效果,可以通调一身阳气,多施用于大椎、八髎、命门、腰阳关等处,故经络不通,气血不畅皆可用击法。 三、补法补,即滋补,补气血津液之不足、脏腑机能之衰弱。“虚则补之”和“扶正祛邪”,是推拿临床的指导思想。《素问?离合真邪篇》“不足者,补之奈何?……推而按之”。因气不足而患病者可用按摩方法补气,使精神得复。按经络循行,有“顺经为补、逆经为泻”,“推而纳之、动而伸之、随而济之、迎而夺之”;按手法刺激强度,有“轻揉为补、重揉为泻”;按手法频率,有“急摩为泻、缓摩为补”;按手法旋转方向有“顺转为补、逆转为泻”;按手法操作时间,有“长时为补、短时为泻”;按手法运动方向,有“推上为补、推下为泻”;按手法性质有“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按血液循环方向,有“向心为补、离心为泻”之说。虚证皆可用补法。临床中补五脏,以督脉、膀胱经背俞穴、腹部特定穴为主;手法以摆动、摩擦类手法为主;多轻柔、长时、弱刺激。气血双补,以健脾益气生血为主,增强脾胃功能、疏理肝气、促进气血生化之源,多采用摩揉中脘、关元、脾俞、胃俞、肾俞,按揉膻中、膈俞等;补脾胃以健脾和胃,加强胃腑功能为主,多采用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等;补肝肾以滋阴壮阳为主,多采用擦命门、腰阳关,揉关元、气海等穴;补肾经,摩揉涌泉穴等。 四、泻法泻,即泻下。泻法,可用于下焦实证。由于结滞实热,引起下腹胀满或

常见护理常规

第一章常见护理常规 肿瘤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评估患者病情、一般情况及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了解相关检查结果,做好入院指导。 (二)护理要点 1.患者入院后,按病情轻重及不同病证分别送至指定床位,向患者介绍环境和制度,介绍主管医生、护士。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搏、体重等,通知相关医生。 2.心理护理:在各种疾病中,很少有如癌症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癌症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家庭,不仅破坏机体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病人在家庭中角色的转换,加重了恐惧、有罪、愤怒、抑郁、绝望等情绪反应,这些消极情绪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致使癌细胞活跃,肿瘤发展。因此,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帮助建立积极的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充满希望,是战胜癌症的精神支柱。 3.病室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根据病症特点调节适宜的温度。 4.新患者入院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测4次:体温达39℃以上者,每日4h次体温1次,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每日记录二便一次,每周测体重1次。 5.肿瘤轻症患者应鼓励参加适应体力的活动,晚期重症者应卧床休息。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实施预防出血的措施。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严格卧床,限制活动,防止摔伤。 6.24h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 7.输液时加强巡视,严防药液外渗,如有外渗应立即处理。 8.做好口腔护理工作。 9.维护病人最佳营养状态:表现为摄入足够的热量,出入量平衡,皮肤弹性好。 10.做好呕吐护理。剧烈偶吐时应及时汇报医生,并严密观察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情况。 11.做好肛周护理。如有便秘及腹泻及时处理。 12.白细胞低的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 13.遵医嘱按WHO制定的三阶梯止痛方案进行疼痛治疗,并做好疼痛护理。 (三)出院指导 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如疾病防治,饮食,用药指导,放射野皮肤护理指导,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护理指导,头颈部放疗患者坚持张口锻炼方法,及定期随访。

中医诊断学病位辨证脏腑辨证总结大全

精品文档 . 心脉痹阻证:心悸怔忡心胸闷痛+①瘀阻心脉:刺痛伴舌质晦暗青紫斑点脉细涩结代②痰阻心脉:憋闷伴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滑③寒凝心脉:痛势剧烈突然发作遇寒加剧得温痛减伴形寒肢 心 小肠 肺 大肠 脾 胃 肝 胆 肾 膀胱 血虚 面睑唇舌色淡白脉细 心悸失眠多梦+ 眩晕视力退肢麻 阴虚 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尿黄便结 心悸心烦失眠+ 干咳无痰痰少而黏+ 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 眩晕目涩胁肋隐痛+ 腰酸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失调+ 气虚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虚动则诸症加剧为主要表现 心悸怔忡+ 咳喘痰稀+ 纳少腹胀便溏+气虚 胃脘痞闷隐痛喜按纳少+气虚 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滑精带下量多清稀+肾气不固 出血+不统血 眩晕泄泻重坠脾虚气陷 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甚肾不纳气 阳虚 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咣白气虚舌淡共见 心悸怔忡或心胸疼痛+ 大便失禁+|肠虚滑泻证 腹胀腹痛大便清稀+ 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阳虚 头目胀痛眩晕耳鸣急躁易怒头重脚轻+肝阳上亢 腰膝冷痛性欲减退夜尿多+ 下半浮肿虚水泛 实热 发热口渴便秘尿黄出血舌红苔黄脉数 心烦失眠舌赤生疮吐衄尿赤+(心火亢盛证) 小便赤涩疼心烦舌疮+()小肠实热证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红肿疼痛+(肺热炽盛证 腹满硬痛便秘脉沉数或沉迟 +(肠热腑实 证) 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实热 头目胀痛胁痛烦躁耳鸣+肝火炽盛证 湿热 脘腹胀闷、下利尿磺、舌苔黄腻 腹痛泄泻+ 腹胀纳呆便溏+ 尿频急尿道灼痛尿短黄 痰热 痰黄稠咳吐不爽 发热口渴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烦躁不宁失眠多梦狂躁神昏谵语+(痰火扰神) 咳嗽气喘息粗+痰热壅肺 惊悸失眠胆怯易惊+胆郁痰扰 燥 干燥不润 干咳无痰黏+ 阻 滞 实寒 恶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沉紧 冷痛恶心呕吐+寒滞胃脘 少腹前阴颠顶冷痛+|寒凝肝脉 气滞 胀闷胀痛窜痛脉弦 面黄体瘦排虫+虫积肠道 胃脘胀满嗳腐 吞酸食滞胃脘 情志抑郁胸胁少 腹胀痛脉弦 特殊 心阳虚脱证:心悸胸痛神志模糊或昏迷与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 痰蒙心神:神志抑郁错乱痴呆昏迷与独语喉有痰声口吐涎沫面色晦暗胸闷呕恶 瘀阻脑络:头痛头晕与固定刺痛肿块出血与肤色舌色青紫 风寒犯肺:咳嗽痰稀色白+恶寒发热鼻塞清涕头身头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寒痰阻肺:咳嗽气喘痰多色白+痰稠易咯肢冷 风热犯肺:咳嗽痰黄稠+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浊涕口干微渴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 风水搏肺:骤起面睑浮肿+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苔薄白脉浮紧或发热重恶寒轻苔薄黄脉浮数 饮停胸胁 肠燥津亏:大便燥结难下+口渴尿少便干口鼻唇舌皮肤干燥 寒湿困脾:脘腹痞闷纳呆腹胀便溏身重+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量多或身目发黄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及禁忌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及禁忌 1、小儿推拿适用对象为9周岁以内的小儿。 2、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3、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 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 4、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5、小儿皮肤娇嫩,按摩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 肤破损。 6、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顺序:一般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点,后一般;或 先主穴,后配穴。“拿、掐、捏、捣”等强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儿哭闹不安,影响治疗的进行。小儿推拿手法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因病因人而异。在临床实践中 推法、揉法运用较多,做摩法用的时间较长。运用掐法、按法时,手法要重、少、快。如果仅按摩一侧手 部穴位,可不论男女,均按摩左手。 7、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2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 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年龄大、病情重,推拿次数多,时间相对长。反之,次数少,时间短。一般每 日1次,重症每日2次。需长时间治疗的慢性病7天至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数日,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做保健性按摩,针对不同的系统,可以进行每日1次或隔日1次的规律性按摩。推拿时穴位可以相对治疗时少取,刺激程度应略低,时间可以保持在15分钟左右。 8、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轻快、持久。 9、在施行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并能消除其恐惧感,同时还要便于操作。 10、小儿推拿的禁忌证有: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 11、每次给孩子推拿最好只针对一个毛病,如果保健和治疗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杂,会影响最终效果。 12、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不能肯定,请先送 医院就诊!小儿疾病,瞬息万变、刻不容缓,请家长不要疏忽大意。此点切记切记啊! 摩腹法——健脾开胃 腹部按摩能保健养生,这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记载。我国唐代名医、百岁老人孙思邈也曾经写过“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精深中医古法推拿-精深中医基础

中医古法推拿 中医基础 基础理论 第一篇阴阳学说 借阴阳以释医理 脏腑有阴阳之别,病理有阴阳盛衰之变; 病症有阴症阳症之分; 治疗有温阳滋阴之异; 药物性味有寒凉阴药与温热阳药的不同; 一、脏腑阴阳―――人体组织结构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会形论》 “阳化气,阴成形” 五脏六腑之形属阴,之功能属阳 中医把对人体有温煦推动作用的气称之为阳; 而把具有营养滋润作用的报忧称之为阴; 上为阳,下为阴;表为阳,里则阴;背为阳,腹属阴;外侧为阳,侧为阴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血为阴,气为阳 营气在为阴,在外为阳 二、气血阴阳――之生理功能 人体的生理活动可概括为阴精(物质)与阳气工(功能)的矛盾运动。 营养物质是产生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功能活动又是营养物质的外在表现(能量表现), 这就是中医阴阳在人体对立统一关系的体现。 三、正邪阴阳――人体病理变化 阴手阳秘――阴阳平衡协调,一但失衡便产生疾病 疾病的发展取决于,一、邪气:阴邪(寒邪、湿邪) 阳邪(风邪、火邪) 二、正气:抗病能力 1、阴阳偏盛 阴盛则阳病,则寒:腹痛泻泄,舌淡苔白,形寒肢冷,阳气耗损。 阳盛则阴病,则热:高热汗出,口渴,面赤,口渴饮冷,肤燥便结。 此为实寒与实热证 2、阴阳偏衰 阳虚则寒, 阳气损耗,对阴的制约能力减退。 形容肢冷,面色苍白,神疲蜷卧,脉沉微,舌淡胖,等虚寒征象阴虚则热, 五心烦热,低热不退,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虚热征象。 此为虚塞证与虚热证 3、阴阳互损

阴阳任何一方损到一定程度而引起另一方逐渐不足的病理过程。 阴损及阳,阳虚不能滋阳 先有阴虚症状,继之又出现阳虚症状, 肾阴亏虚至体形消瘦,五心烦热,遗精滑精,阴损及阳,至肾阳亏虚, 则形寒肢准腰膝冷痛,阳痿不举,小便清长。 阳损及阴, 阳虚到一定程度无力促进阴的化生,使阴亦化生不足的病理过程。 “无阳则阴无以为化” 表现为先有阳虚症状,继之出现阴虚症状。 最难理解的为,虚与实的变化,结合解剖学与神经学直关解释 脏腑阴阳,气血阴阳,及其病理变化的过程 第二篇物以类象――五行学说 一、系统归纳五行的概念 五行一词最初的涵义与五材有关,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五行: 水曰润下,润下作咸 火曰炎上,炎上作苦 木曰曲直,曲直作酸 金曰从革,从革作辛 土爱稼穑,稼穑作甘(稼穑(se)春种为稼,秋收为穑) 五行中的五,指宇宙本原之气,分化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行,类也,动也,即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为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二、抽象概括――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 生长屈伸,升发特性, 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等特性或作用的事物均可属木。 火曰炎上,炎:热也,上:向上 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 具有温暖、向上、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可属火。 土爱稼穑,春种曰稼,秋收为穑 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 固称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 金曰从革,从:顺从、服从革:革除、改革、变革 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 引申为具有肃杀、收敛、清洁等作用的事物属金。 水曰润下,润:湿润下:向下 水具有滋润就下,闭藏的特性。 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处运动的事物属水。

一般护理常规7

第一篇一般护理常规 第一章一般护理 第一节出入院一般护理 一、入院护理 入院护理是指患者住进医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所进行的一系列医护活动的安排。 1.病区护士接待患者后确定床位,填写各种卡片,交代用物,并通知主管医生。 2.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住院须知、探视和陪护制度、病区环境及自我介绍。 3.危重患者应安置在重病室或抢救室,配合医生做紧急处理,并做好护理记 录。 4.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填写护理记录单,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体重,记录于体温单,并根据病情给予舒适卧位。 5.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2次(7:00,15:00),连续3日, 无异常者改为每日15:00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6.体温达到3 7.5℃及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7:00、15: 00、19:00);测体温超过38.5℃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 次,至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一次。 7.与营养室联系,为患者准备膳食,指导患者饮食卫生。 8.了解患者情况,做好心理疏导,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9.遵医嘱给予各项治疗、护理及饮食。 10.按病情进行分级护理。 11.遵医嘱,次日晨留大小便,血常规检查及其他化验。 12.每日记录大便一次,大便次数增多,便秘3日者(胃肠道手术除外)给 以处理。根据病情选用缓泻剂,必要时灌肠。 13.每周测体重一次,并记录于体温单相应栏内,不能起床者以“卧床”表 示。 二、出院护理 出院护理是指患者在经过治疗与护理后,基本恢复健康。医师根据患者

病情决定出院日期,并预先通知患者或家属,以便做好准备。 1.接收医生出院医嘱后,预先通知患者或家属,以便做好准备。 2.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撤销各种卡片和病区各种记录,并在体温单相应 栏内写明出院时间,整理病历后交给主管医师。 3.根据病情及患者康复程度进行健康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用药、休 息、饮食、功能锻炼及复查时间。 4.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护理等方面意见,以便改进工作。 5.办妥出院手续,清点病区物品,协助患者整理用物,并护送其出病区。 6.彻底清理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毕,铺好备用床。 第二节分级护理 患者住院期间,由于疾病不同、病情轻重不一,需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一、特级护理 指征: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者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要求: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护理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1.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脾胃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 脾位居中焦,与胃相表里。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水湿,输布精微而藏营,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主统血,其气主升,喜燥恶湿。胃居中焦,与脾相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脾的病变主要以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致使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水湿潴留,化源不足,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改变。因此,临床以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为脾病的常见症状。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以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为常见症状。脾病的证候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因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所伤,或病后失调所致的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实证多由饮食不节,或外感湿热或寒湿之邪内侵,或失治、误治所致的湿热蕴脾、寒湿困脾;实证多由饮食倍伤,或误食不洁之品,或寒邪、热邪犯胃而成的脾之特性:(1) 六腑之氣皆降,唯脾性上升。(2) 喜燥惡濕。

氣下陷之病歸屬脾,濕之證亦常屬於脾。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病變範圍: (1)運化遲鈍(脾者運化),水和穀,出現 1. 吃的東西不消化,吸收不良,水穀不化,化源不足,水詩瀦留。 2. 營養不足,出現營血虧損,生血無源。 脾氣升,然清陽不升。清陽為何?混濁之物不會升,清的陽氣(指好的物質,有營養的物質)。清陽不升,統血失職,脾主統血。脾的功能還包括小腸的吸收。 脾有問題常出現的症狀: (1)腹脹隱痛,肚子脹。脾的功能可能主要指小腸的吸收消化功能。小腸分清別濁。 小腸即在肚臍周圍。小腸(脾)功能減退可出現腹脹,隱痛。不欲食而納少(納少除了與脾有關,也與胃有關)。由於消化吸收不好,胃納減退,或腹瀉便溏(不是新起腹瀉,新起的屬腸的問題)。長期慢性的腹瀉便溏,浮腫,身重,乃因脾主

常用推拿手法

常用推拿手法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干活时一不小心,身体碰到什么物体上了,感到很痛,然后就会自然用手在疼痛的部位揉一揉,疼痛真的减轻了。这就是无意识的按摩动作。按摩可以说是推拿的一种。所谓推拿,就是指手或肢体部位特定的技巧与动作,做到持久、有力、柔和、均匀地在患部的一种操作,以达到深透“得气”为目的。在现代理解,就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和改善肌肉的僵硬状态。在脑部予以推拿,能够提神醒目,缓解精神的紧张状态,并松弛“绷紧”的神经。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讲究持久、有力、柔和、均匀。“持久”是指操作应持续运用一定时间,使动作和力量连贯;“有力”就是要求手法必须有一定的力度,轻重适宜,根据病位而定量;“柔和”指动作稳柔灵活,用力和缓,达到轻而不浮、重而勿滞的境地;“均匀”则应做到动作有节奏、用力平稳。总之以刚柔相济,力匀技精,使深透经络、病位,得气有感,才能见效。下面先介绍推拿的一些基本手法。 1 按法是用指、掌或肘对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适当用力按压的一种手法。 指按法:以拇指、中指或食指的指端按压。指甲要修圆润,手腕用力,手指垂直按压选定的部位。 掌按法:分单掌按和双掌按。单掌按用掌心或掌根按压选定部位,发力于臂,力深沉。双掌按则将双手重叠,双手用力一致,躯干稍倾,沉肩、伸肘,充分悬腕。

肘按法:手臂弯曲,用肘尖触按,躯干前倾,肩部发力,力缓慢而垂直,由轻到重,动作柔和缓慢,压而不滑,贴紧肤面,收时则应由重而轻,逐步收势。 2 擦法是用指腹或掌面(双手或单手)贴抚人体某一部位皮肤上,急速地擦动,使皮肤红、热为止。 操作要领:沉肩、屈肘,手腕放松,动作灵活,力度均匀而持续连贯,虽使受力面红、热而无痛感。 3摩法用手指或掌面在身体一定部位做柔软而节律地抚摩。 指摩法:用一指或数指的指腹,以腕关节的旋转带动指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协调连贯地环形前进。 掌摩法:用掌心或掌根附着一定部位,在腕关节带动下,有节奏地环形前进。 操作要领:肘关节微屈,腕关节在肘的带动下,放松而持续连贯,有节奏地呈环形前进,动作要缓而轻,操作时要悬腕,切勿推压用力,应圆滑柔和。 4 滚法是用手背着力在身体的一定部位,用前臂摆动带动腕关节屈曲,使手背对治疗点产生节律性揉动的手法。 操作要领:沉肩屈肘,小鱼际掌侧着力要实,指随掌腕外翻自然展伸发力,里转时指随屈握发力,动作节奏连贯,劲力深透,不可磨擦滑动或翻转拍打,操作时肩臂尽可能地放松,小指掌关节固定不移,变换部位时要自然流畅,滚动压力时不可发生跳动。 5 振法用手指端或掌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连续不间断地

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第一节入院护理常规 1、病房护士接到入院通知后,根据病情准备床位及物品,对急诊及危重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 2、病房护士应与处置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并主动热情接待病人,护送到指定床位。 3、责任护士首先应做好自我介绍,并为病人及家属做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 (2)介绍住院规则及有关病室制度。 (3)协助病人及家属熟悉病室环境及同室病人。 4、建立病历、诊断卡、床头卡,测体温(T)、脉搏(P)、呼吸(R)、血压(BP)、身高、体重,做好相应记录。 5、通知主管医师检查病人,并及时执行医嘱。 6、主动了解病情及病人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并在24h (小时)内完成入院评估,拟定护理计划、措施并实施,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7、入院后每日测量并记录T、P、R2次,如果发生病情变化应随时监测生命体征。每日询问并记录大小便1次,每周测量并记录体重、血压1次。 8、重症病人建立重症记录单,密切观察病情并详细记录。 9、入院后遵医嘱及时留取各种化验标本,协助病人做好各项检查。 第二节出院护理常规 1、护士根据出院医嘱,预先通知病人及家属做好出院准备工作。 2、出院前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根据病情及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的出院指导,告之注意事项,征求病人意见,填写意见卡等。 3、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停止医院内对病人的治疗,注销各类卡片并整理病历。

4、指导家属办理出院结账手续。 5、护士接到出院结算清单后,协助病人整理物品,收回并清点医院物品,告之病人出院所带药物的服用方法等,送病人离开病区。 6、清理、消毒床单位,如死亡病人或传染病人出院,根据病情进行终末期消毒处理。 7、铺好备用床,准备迎接新病人。 级别护理常规 第一节特别护理 一、指征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 2、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 3、各种严重创伤。 二、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保证抢救物品性能良好。 2、制订护理计划,设重症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定时翻身,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第二节一级护理 一、指征 1、病重、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高热、昏迷、肝或/和肾功能衰竭者。 二、护理常规 1、病人应严格卧床休息,并做发各项生活护理。 2、注意观察病人心理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歌诀(便于打印)

脏腑辨证歌诀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3《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4《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5《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7《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1)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脉弦滑略数) 9《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10《肝胆虚烦不寐》 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 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 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 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 心气心阳阳虚脱,心悸心慌自汗多, 胸闷气短动尤甚,倦怠乏力共性和; 面白舌淡脉虚弱,此是气虚养心瘥; 晄白憋闷形肢冷,阳虚保元起沉疴; 大汗肢厥脉微绝,参附龙牡救阳脱。 2《心血虚证、心阴虚证》 心血心阴亏虚证,心悸失眠与多梦, 萎黄眩晕多健忘,此是血虚无热征, 唇舌淡白脉细弱,四物龙牡朱砂等; 心阴虚证见心烦,颧赤潮热口咽干, 舌红少津脉细数,补心朱砂安神丸。 3 心气阴两虚证,炙甘草汤生脉散; 心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八珍汤; 心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补阴阳。 4《心火亢盛证》 心火亢盛口舌疮,心烦失眠肤生疡, 苔黄脉数舌红绛,小便赤涩移小肠, 热移小肠导赤散,清心泻火泻心汤。 5《痰火扰心证》 痰火扰心神志狂,轻者失眠笑无常, 胡言乱语面目红,打人毁物力倍常, 舌红黄腻脉滑数,礞石铁落温胆汤。 6《痰迷心窍证》 痰迷心窍证属阴,情志不遂痰蒙心, 神识痴呆情抑郁,胸闷痰多喉中鸣, 脉滑舌淡苔白腻,开窍导痰定痫丸。 7《心脉痹阻证》 心脉痹阻胸憋闷,痛引肩背左臂甚, 心悸时痛如针刺,舌质紫暗与面唇, 细涩结代苔多腻,薤白血府逐瘀寻。 8《小肠气滞证》 小肠气滞腹痛急,痛引腰背腹胀气, 矢气则舒疝牵阴,肠鸣止痛理气机, 薄白沉弦或沉紧,天台乌药功效奇。 1《脾气虚证》 纳少乏力脾气虚,气短懒言困四肢, 面黄苍白舌质淡,脉弱参苓术草宜; 食后腹胀便溏泻,脾不运化加半橘; 久泻久痢脱垂症,气虚下陷补中宜; 出血诸疾脾失统,引血归脾功效奇。 2《脾阳虚证脾胃虚寒证》 脾阳虚证阳气衰,胀满冷痛并纳呆, 喜温喜按四肢冷。便溏水肿或白带, 泄泻理中温阳法,水肿实脾利水来。 (舌淡胖,苔白或滑,脉沉细迟无力) 3《寒湿困脾证》 寒湿困脾色晦暗,纳呆呕恶口中粘, 脘腹痞闷大便溏,头身沉重体困倦, 淡胖白腻脉濡缓,胃苓藿香平胃散。 4《湿热蕴脾证脾胃湿热证》 面目发黄色如橘,脘腹胀满不思食, 恶心呕吐厌油腻,口苦发热尿黄赤, 大便不调脉濡数,茵陈甘露清利湿。 (皮肤发痒,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 舌红苔黄腻,口苦口粘) 5《胃阴虚证》 胃阴虚证脘灼痛,嘈杂似饥不欲食, 干呕呃逆形体瘦,口燥咽干大便实, 舌绛少津脉细数,滋阴益胃诸症辞。 6《胃阳虚证胃虚寒证》 胃脘隐痛呕清水,喜温喜按面白苍, 神疲乏力手足冷,脉弱无力舌淡光, 温中补气补虚法,方用黄芪建中汤。 (得食痛减,舌淡苔白,食少脘痞, 口不渴) 7《胃阴阳两虚证》 阴阳两虚口咽干,手足心热凉指端, 胃脘灼热隐痛缓,神疲乏力身畏寒, 舌红少苔脉细弱,黄芪建中益胃联。 (胃脘隐痛,时作时止,纳少嗳气, 自汗盗汗)(或四君子汤合益胃汤.或 理中汤合沙参麦冬汤) 8《胃热亢盛证胃实热证胃火》 胃火实热见吞酸,喜冷嘈杂食不完, 齿衄牙龈肿溃烂,口臭溲赤大便干, 舌红黄燥脉滑数,清胃凉膈玉女煎。 (拒按) 9《寒邪犯胃证胃实寒证胃寒》 胃寒冷痛在胃脘,遇寒加重得温减, 痛势急剧形肢寒,痞胀呕恶吐后缓, 苔白沉紧或脉弦,温胃散寒良附丸。 10《胃腑血瘀证》 胃腑血瘀脘刺痛,不移拒按夜里重, 吐血色暗柏油便,面色黧黑唇色暗, 舌质紫暗脉细涩,丹参膈下失笑散。 (加:九香虫三七红花乳没生大黄刺 猬皮) 11《肝气犯胃肝气不和》 肝气犯胃脘胀满,疼痛连胁嗳吞酸, 嘈杂呃逆欲呕吐,舌苔薄黄脉象弦, 情志郁闷烦易怒,左金沉香降气散。 12《食滞胃脘伤食证》 食滞胃脘脘胀痛,嗳腐吞酸厌食重, 呕吐便臭如败卵,脘腹胀满疼拒按, 舌苔厚腻脉弦滑,保和枳实导滞丸。 1《肺气虚证》 咳喘无力肺气虚,体倦气短不足息, 面白自汗易感冒,懒言气怯声音低, 舌淡苔白脉无力,补肺汤可补肺气。 2《肺阴虚证》 肺阴虚证咳痰少,潮热咳血咽干燥, 颧红盗汗五心烦,形体消瘦午后潮, 舌红少津脉细数,固金扶羸治虚劳。 3《痰浊阻肺证》 痰浊阻肺嗽痰多,性粘色白易咯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