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单元《过秦论》人教版必修含答案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单元《过秦论》人教版必修含答案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单元《过秦论》人教版必修含答案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单元《过秦论》人教版必修含答案

第12课过秦论

1.归纳积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纵横捭阖、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以及对比论证的手法。

3.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培养“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识。

4.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重点段落。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并疏通文意。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入木三分的说理,力争熟读成诵。

3.仿照文章运用的对比论证的方法,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写一篇文章。

4.积极参与同学探讨,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1.积累文言知识。

2.加强诵读,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和写作意图。

3.学习对比等论证方法。

1.本文是一篇史论,但大半篇幅用于叙述秦王朝兴亡的历史过程,实际上是以史实作论据,论证秦的迅速灭亡是由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因此,教学重点应是最后一段。

2.讲授课文,指出作者政治主张的历史局限时,不必在秦二世灭亡的真正原因上旁征博引,同时对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史实,也不要过多介绍。可在课外指导学生读点通史或历史故事(如《东周列国志》)。

3.文言文翻译是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在研习新课中要有意识地设计必要的讨论题,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文言文的语言规律。

1.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2.论:一种文体,古文中所谓的“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

3.《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1.一时谋议略施行。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从小就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无所不读。少年时,师从荀况的弟子、秦朝的博士张苍,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帝。

2.贾生才调更无伦。其文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气势汹涌,词句铿锵有力,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鲁迅曾说他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春秋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能耕作;有些人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虚空,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非常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戒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新书》是贾谊文著汇集,为西汉后期刘向整理编辑而成,最初称《贾子新书》,当时刘向整理过的其他一些书也称某某新书,以别于未经整理过的“旧书”。后来,别的书逐渐去掉了“新书”二字,《新书》就成了贾谊文集的专名。现存最早《新书》版本是明代的,为仿宋本所刻。有些学者认为《新书》为后人伪作。《四库提要》认为“其书不全真,亦不全伪”。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新书》基本保持了刘向编辑的原貌,其中可能有后人改动之处,这也是古书一般都存在的问题,不能因此否定《新书》为贾谊所作。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文:

(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译文:

[自我核对](1)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

(2)然而秦凭借它很小的土地,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2.理清文章结构,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按表达方式可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一)记叙部分(第段):写

第一层(第段):写

第二层(第段):写

(二)议论部分(第段):写

[自我核对](一)1~4秦王朝的兴亡过程

1~3兴起的过程

4灭亡的过程

(二)5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3.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文中哪一句话?

答:

[自我核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导致亡国。

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

合,,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自我核对]吞二周而亡诸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囊.括( ) ②墨翟.( )

③翟.景( )④雍.州( )

⑤逡.巡( )⑥陈轸.( )

⑦膏腴.( )⑧乐.毅( )

⑨鞭笞.( )⑩藩.篱( )

( )猗.顿( )

瓮牖

..

隳.名城( )合从.缔交( )

百有.余年( )销锋镝.( )

[自我核对]①nánɡ②dí③zhái④yōng⑤qūn

⑥zhěn⑦yú⑧yuè⑨chī⑩fān wèng yǒu yī

huīzònɡyòu dí

2.重点词

(1)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

而取西河之外( )

(2)于是秦人拱手

..

之地( )

(3)东割膏腴

..

(4)蒙.故业,因遗策( )

(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而不敢进( )

(6)逡巡

..

[自我核对](1)窥伺,指暗中观察动静,等待机会。(2)两手相抱,形容毫不费力。(3)肥沃。(4)因袭,继承。

(5)吝惜。(6)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

3.多义词

(1)制

①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④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

(2)亡

①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 )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

(3)利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

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③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

(4)遗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

②蒙故业,因遗.策( )

③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

(5)因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②蒙故业,因.遗策( )

③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自我核对](1)统领、统率/控制/规模/制作,制造。

(2)逃跑,代指逃跑的兵士/丢失/使……灭亡/通“无”,没有。

(3)有利,代指有利的形势/锋利的/好处。(4)丢、丢失/遗留下来的/遗失之物。(5)介词,趁着/动词,沿袭/介词,凭借,依仗。

4.通假字

(1)孝公既没( )

(2)约从离衡( )

(3)威振四海( )

(4)而倔起阡陌之中( )

(5)赢粮而景从( )

(6)百有余年矣( )

[自我核对](1)“没”通“殁”,死,去世。(2)“从”通“纵”,指合纵的策略。“衡”通“横”,连横,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六国分别跟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3)“振”通“震”,震慑。(4)“倔”通“崛”,崛起,突起。

(5)“景”通“影”,像影子一样。(6)“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5.古今异义词

桂林、象郡。

(1)以为

..

古义:

今义: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2)山东

..

古义:

今义:

[自我核对](1)古义:即“以之为”,其义为“把……划为”,“以”后面省略宾语“之”,即“百越之地”。今义:常用义为“认为”。(2)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

6.词类活用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

(2)内立法度( )

(3)尊贤而重士( )

(4)外连衡而斗诸侯( )

(5)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自我核对](1)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2)内,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对内,在内。(3)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尊重。(4)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5)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蠢。

7.特殊句式

(1)铸以为金人十二( )

(2)身死人手( )

(3)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4)为天下笑者,何也?( )

(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6)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自我核对](1)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代锋镝。同时也是定语后置句。(2)省略句,“人手”前省略介词“于”,在。(3)无标志的被动句。困,被困住,被围住。(4)被动句,用“为”表示被动。(5)宾语前置句,“不施仁义”。(6)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1.文章第1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思路点拨】阅读第1段,提取关键信息。

【与你交流】主要写秦国势力的崛起。先写秦的地理优势和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然后写秦孝公的对内对外政策,最后写实施上述内外政策取得的成果。

2.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

【思路点拨】语言是表情达意的载体,作者这样处理有助于表达他的观点。

【与你交流】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眈眈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

3.在第2段第1大层中,3个小层是否都是写秦的?有人说,第1小层写秦攻各国,第二自然小层写各国攻秦,第3小层写双方战争结果。这种说法对不对?结合课文加以说明。

【思路点拨】结合文章整体,概括第2段第1层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与你交流】这样说有道理,也可以理解为3个小层都是写秦的。第1小层,写秦对诸侯各个击破的“攻”。“南取”“西举”“东割”“北收”,既说明了这种各个击破的“攻”,又说明这种进“攻”所向披靡,任何一个诸侯都难以单独与之抗衡,从而也说明了诸侯之所以“会盟而谋弱秦”的原因。第2小层,还是写秦“攻”诸侯,“攻”联合起来的九国诸侯。九国之师的“叩关攻秦”不过是以攻为守,其实质还是守。面对九国联军的“攻”,秦不再是孝公时的“君臣固守”,而是“开关延敌”,以“攻”对“攻”。第3小层写秦击溃九国之师后的影响,说明其席卷天下之势已完全形成。若非孝文、庄襄“享国之日浅”,那么一统天下的宏图就可能在始皇之前得以实现。

4.阅读第3段,回答下列问题:

(1)首句写秦始皇统一全国,只有一个意思,却连用四句来表达,为什么?

【思路点拨】思考采用这种句式能收到的常规效果,以及本部分内容对文章整体情感观点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与你交流】这是中国空前的统一,是很了不起的,值得加以铺排;极言秦王朝的无比强大,为下文写强大的秦王朝迅速灭亡蓄势。

(2)试用几个词来概括秦始皇的对内政策。写秦始皇对内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思路点拨】概括主要内容,提取文段信息,思考作者行文思路。

【与你交流】愚民、弱民、以民为敌。说明秦守天下“不施仁义”,为结论张本。

(3)末句写始皇的设想,有什么作用?

【思路点拨】结合本文观点思考。

【与你交流】反衬秦王朝灭亡之迅速,令人深思。

(4)本段在全文结构中有怎样的作用?

【思路点拨】小结文段主要内容,思考作者在叙事中暗含的观点情感。

【与你交流】上文写秦日益强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本段写统一后的措施,说明秦已从攻势转为守势;正因为措施不当,才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所以下段接着写它的灭亡,作者“过秦”之意尽在其中。

5.作者写了陈涉起义的哪些弱势(不利条件)?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陈涉的不利条件与天下人的积极响应?

【思路点拨】确定阅读区域,概括主要内容,思考作者在叙事中暗含的观点情感。

【与你交流】详述了陈涉身份之低下,才能之平庸,财富之匮乏,起义之仓促,士卒之疲弊(或军队之弱少)武器之钝劣等方面的不利条件。同时又描述天下风起云涌、积极响应的形势。在这样的劣势之下,竟能使“天下云集响应”,说明秦的暴政使得人心尽背,整个天下都是秦王朝的敌人。这些事实说明了秦朝的灭亡是由于“仁义不施”,在叙述中含有“过秦”之意。

6.第5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这种方法贯穿全文,请再找出几处,并谈谈作者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所取得的效果。

【思路点拨】想一想我们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结合指定区域进行判断,结合作者的观点分析使用效果。

【与你交流】对比。第5段先将攻天下的秦国和守天下的秦朝进行对比,然后将陈涉的起义与诸侯国合纵抗秦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比。“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一比地位。“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二比兵器。“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三比士卒。“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四比人才。一句话,陈涉与诸侯“不可同年而语”,强弱对比如此悬殊,它们同是秦的对手,曾先后与之抗衡,然而人多势众的六国,却一一为秦所灭,区区一个陈涉,竟然使秦“七庙隳”,对比将前面形成的反差,进一步深化、强化了。

全文还有另外两大方面的对比。

一是六国与秦对比。文章在叙述惠文、武、昭襄的业绩时,以诸侯国军队之众,谋士之多,土地之广等与其对比,并不厌其烦地列举国名、人名。与秦抗衡的六国,地广、人多、俊才云集,且“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似

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结果却是“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从散约败”“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这样夸张的对比,足以衬托出秦国实力之强。这第一层对比是极强者与较强者的对比,形成一个反差。

二是陈涉与秦王朝的对比。文章叙述始皇统一中国的功业与陈涉以一介戍卒率众起义的情景,是又一个鲜明的对比。虽然“始皇既没”,但陈涉面对的仍是“余威震于殊俗”的强大秦王朝。而陈涉,作者极写其穷困平庸,出身卑贱,才能平平,没钱没势,士卒稀少而疲弊,更无装备可言,但一旦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影响所及,“山东豪俊遂并起”,以致显赫一时的强秦亡于一朝。这第二层对比是极强者与极弱者的对比,形成的反差较前更为强烈。

作用:随着对比的层层深入,形成的反差亦步步强化,更留下串串悬念,人们急待答案,作者一个“何也”,终于把焦点逼示出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就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全文结论之所在。这一结论如金石掷地,铿然有声,又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更如磐石置地,不可移易。

7.本文题为《过秦论》,是一篇论说文,但全文却用十之七八的篇幅来叙事。试讨论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思路点拨】从叙和议的关系,并结合作者的用意进行分析。

【与你交流】文章由叙事和议论两部分组成。叙事是议论的依据,议论是叙事的升华。先叙孝公时的“兴”,继而写惠文、武、昭襄王时的“强”,接着写秦始皇时的“盛”,最后写始皇既没,陈涉发难,秦终致败亡。作者通过叙述概括秦朝百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即从“攻”势转为“守”势两大阶段,为最后的议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作者的叙述中始终包蕴着文章的中心。作者写秦气锐势盛是为了说明这是施行仁义的结果。如第一自然段就带出了秦能轻取易攻的原因是“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这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对内对外政策,作者认为是仁义之举。这种仁义之举是“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然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的根本原因。这样由事见意,由史出论,虽然叙述较多,却处处为最后一段的议论蓄势,体现了事实胜于雄辩的特点,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论证更加有力,更能使人信服。

8.谈谈《过秦论》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

【思路点拨】反复吟咏这篇文章,从修辞、句式等角度概括归纳。

【与你交流】贾谊是早期的汉赋作家,这篇文章虽然不是赋,然而语言上却明显地带有赋的特色。它讲究铺排渲染,例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等词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很有声势;后来写秦始皇,则极力塑造他那“威振四海”的形象。行文又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力。它的骈偶不同于后来以“四六句”为基本形式的骈体文,而是非常灵活,有时字数甚至不完全相等,如“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有些骈语是包含在散句之中,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行文变化多端,不显得单调。

9.作者借古讽今,以为强秦的速亡究其根本是其不行仁政,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个结论?

【思路点拨】可以就一个角度谈自己的看法,做到结合文本,有理有据。

【与你交流】贾谊提出施行仁政的主张,是从维持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的,但由于与反对暴政相联系,故符合当时人民的要求,加上作者充分肯定商鞅变法,主张儒法并用,所以他的施行仁政的主张就更带有进步性。

本文还描述了陈涉起义这一历史事实,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必然性、正义性,以及它在推翻秦朝统治中的作用与地位。作者不仅看到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失去了民心,而且还看到秦国由日益强盛到统一天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行动和当时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相一致。可见,作者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认识到人心向背是国家治乱的关键。但他在描述陈涉的平凡时,虽有一定程度的客观描写,却明显地表露出对劳动人民的轻视,这是他的客观局限性。

作者还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的残暴罪行,但由于阶级和朝代的局限,他还看不到封建阶级的本性,所以要求封建统治者真正施行仁政,消除阶级矛盾,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篇一】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三、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四、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 一、卫风·氓《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二、离骚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挓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期末复习(全) 一、字词。 1、读准下面的字。 踱(duó)步梵(fàn)婀玲霎(shà)时淅沥(xīlì) 仓颉(jié)薄(bò)荷苔藓(tái xiǎn)舐(shì)犊 惊悸(jì)夹(jiā)克抛掷(zhì)呢(ní)帽 沾(zhān)染脖颈(gěng)释鳏(guān)瞑(míng)目 机杼(zhù)粜(tiào)卖麂(jǐ)皮汜(sì) 抻(chēn)钝(dùn)响蹒跚(pán shān)芒(máng)刺踌蹰(chóu chú)寒暄(xuān) 尘芥(jiè)羁绊(jībàn) 牛犊(dú)欺侮(wǔ)歇憩(qì)落(luò)空擂(léi)鼓敕(chì)造纨绔(wán kù)錾(zàn)银 条褥(rù)嗔(chēn)视内帷(wéi)斟(zhēn)茶两靥(yè)盥(guàn)洗翠幄(wò)懵懂(měng)蹙眉(cù)怔怔(zhèng)氤氲(yīn yūn)岑(cén)寂 擎(qíng)天蓊(wěng)郁 2、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踱步梵婀玲霎时仓颉苔藓舐犊 惊悸抛掷呢帽沾染释鳏瞑目 机杼粜卖麂皮汜抻钝响 蹒跚芒刺踌蹰寒暄尘芥羁绊

牛犊欺侮歇憩擂鼓敕造纨绔錾银条褥嗔视内帷斟茶两靥盥洗翠幄懵懂蹙眉怔怔斑驳氤氲岑寂擎天蓊郁 3、解释下列词语。 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幽僻:深远,僻静。 袅娜:柔美的样子。 倩影:美丽的影子。倩,美丽,美好。 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岑寂:寂静。 濑:湍急的水。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呆着,很少出门。 花枝招展: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寒暄:问寒问暖。指见面时谈些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温暖。 不更事:经历世事不多。更,经历。 怨府:怨恨集中的地方。这里指埋怨的对象。 淡然:漠不关心的样子。 俨然:文中指摆出庄重的样子。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出格:与众不同。 讪讪:难为情的样子。

【强烈推荐】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期终复习背诵篇目默写(附答案)

命题人:周维军江苏省姜堰中学语文组 225500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部分容易写错的或容易漏写的字用黑体加点标出) 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_____________ 。 2.看万山红遍, ___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_。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5.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遏飞舟。 二.《劝学》(节选)(荀子) 1.君子曰: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车柔使之然也。 3.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7.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三.《师说》(韩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乎吾前,_____________________,吾从而师之; 3.生乎吾后___________________,吾从而师之。 4.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圣人之所以为圣。 9.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 11.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1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1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 16.余嘉其能行古道,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赤壁赋》(苏轼)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 3.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 5.__________________,倚歌而和之, 6.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第一单元 qìn(沁)园春分mì(泌) màn(漫)江màn(谩)骂百gě(舸) 寥kuò(廓) xi é(携)来zhēng(峥)嵘挥斥方qi ú(遒)万户hóu(侯) 浪è(遏)飞舟páng(彷)徨寂li áo(寥)彳chù(亍)惆 chàng(怅) 凄wǎn(婉)颓pǐ(圮)青xìng(荇)浮zǎo(藻)漫sù(溯) 长gāo(篙) hāo草(蒿)枯gǎo(槁)斑lán(斓) sh ēng (笙)箫 青tāi(苔)荆j í(棘)火bō(钵) ni ǔ(忸)怩麦zāo(糟)发ji ào(酵) dùn (炖)肉团jī(箕)凌wǔ(侮) ch ì(叱)骂踟chú(蹰)第三单元 li áo(寥)落长歌dàng(当)哭fěi (菲)薄桀ào (骜) di é(喋)血 立Pū(仆)风尘púpú(仆仆) l ìn()赁屋àn(黯)然è(噩)耗尸hái(骸) chu āng(创)伤浸zì(渍) g àn(干)练zhǎn(辗)转 yǔn(殒)身不xù(恤)作yī(揖) t ǎng(倘)使解pōu(剖)步l

ǚ(履) 谦xùn (逊) ji ǒng(迥)乎不同bǐng(屏)息叱zhà(咤)风云chà(诧)异l ì(莅)临 第四单元 紫j īng (荆)花易zhì(帜)停bó(泊)超zài (载)登zǎi (载) mēng骗(蒙) měng古(蒙)婆suō (娑)è梦(噩) xī(嬉)笑 zhuàn写(撰) chú菊(雏)zhì息(窒)绿树成yīn(阴) bō 夺(剥) bāo(剥)果皮夏yǎn (衍)lòng堂(弄)游shuì(说) qì据(契) ǎo断(拗)ào口(拗)执niù(拗) dìng(锭)壳hǒng骗(哄)起hòng (哄)气hōnghōng (哄洪) ru ò()偌大污miè(蔑)chuǎi测(揣) chuāi(揣)着挣chuài (揣)yì年(翌) héng(横)亘 hèng(横)财 酝ni àng (酿) zu ō(作)坊一鼓zuò气(作) 二、辨析下列汉字的字形 第一单元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彷徨惶然惋惜哀婉颓圮杞人忧天祭祀沉淀纸锭绽放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精心整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篇一】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5、南、西:乌雀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6、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7、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砍柴) 8、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4、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5、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6、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7、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 9、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4、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译: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译: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基数词。)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底,达到,动词。今天:表示另提一事,关联词。) ③于是余有叹焉(古义:(于是,对此)在这个时候。今义:由于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学常识

1、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等。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2、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

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 新闻“六要素”:WHEN时间WHERE地点WHAT事件WHO人物WHY原因HOW结果 新闻结构:标题(引题、正题、副题)、导语(第一段或开头第一句话)、主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结尾(结语)(有的新闻还有背景,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说课标说教材文稿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 三单元。 一、说课标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说新课程理念; (二)说课程总目标; (三)说新课标对必修文言文阅读鉴赏的要求。 (一)新课程理念本次课改,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提出的基本理念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二)课程总目标: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分别是: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积累与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感受与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 力。 思考与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它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应用与拓展:能在生活和其它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发现与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新课程总目标中的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且形成了层级递进的趋势。其中,“积累·整合”是一个基础,“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是三大支柱,三大支柱在一个厚实的基础上撑起了“发现?创新”这一片天地。 (三)说内容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必修课文言文的阅读鉴赏,有三个层面的要求: 1、阅读文言文,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这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对疏通文意、积累整合的基本要求。 2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

高一语文必修二 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 2.D 3.B 4.B. (A项,语序不当,"不仅...还..."表递进关系,改为"不仅能激发我们的家族自豪感,还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认同感"; C项,搭配不当,"作用"与 "深远"不能搭配,将"深远"改为"大"; D项,成分赘余,删去"因为"。) 5.A 6、(1)子无良媒。将子无怒 ⑵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⑶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4)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 (5)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7、秋风;托物言志(或寄托) 8.B 9.C 10.A 11.D 12.D 13.A 14.⑴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⑵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并谨慎地采取的缘故了。 15、作者认为大树是人们很好的榜样,它是奉献的典范,处理复杂关系的大师,它是高明的哲学家,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和教益。(4分) 16、⑴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它居高临下的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⑵树为人们贡献了全部却从不索取;⑶树是有灵有智的,是处理与自然界各种复杂关系的大师;(4)树取万物精气,得日月之灵华,又养育万物,陪衬日月。(3分) 17、⑴“它像一个巨人一样屹立着,襟怀博大”——以顽强的生命力显示王者风范,博得人们的敬仰与爱慕。⑵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尽己所能做出最大贡献。(5分) 18、⑴取万物之精气,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战胜大大小小的灾难;经历时间的考验。(3分)⑵要顺应历史的潮流,适应生长的环境;经风雨,见世面;汲取各种营养,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己;正确对待可能遭受的挫折以至灾祸,战而胜之。(3分) 19、B 20、作文(略)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复习过程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二基础知识总结沁园春·长沙( )拜谒( )坎坷( ) 百舸( )园春泌( ) 分泌、给加点字注音:1( )干坼( )挥斥( ) 力竭( )制遏.........( )稠.密( )惆.怅( )花蔓.( )散漫( )骂谩( )长酋( )劲遒未( ) .峥嵘.( )寥.廓( )绸.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文学常识: 2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成为一种纯粹的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之际,字以上)91字)和长调(59-90、中调(字以内)58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词牌: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雨巷娴.熟( )舷.梯( )颓圮.( ).彳亍.( ).彷徨.( )寂寥.、给加点的字注音:1悬.崖( )猴猕.( )静谧.( )方凿圆枘.( )刚毅木讷.( )按捺.( )外之音弦.( )马勒.( )所向披靡.( ) ( ) 挑衅.( )繁衍.( )矫.揉造作( )奢靡.、成语2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再别康桥 ( ) 晦朔.( )漫溯.( )缫.丝( )浮藻.( ) 枯槁.( )蒿.里行( )长篙.( )青荇.( )斑斓.萧.( ) 笙箫.( )波澜.( )阑.干大堰河—我的保姆( ) 瑟字音、1( )团箕.( ) 骂叱.( )凌侮.( )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文必背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诗经》 《离骚》 《孔雀东南飞》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 终老。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是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胜,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胜,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苏教版必修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 2、当与秦相较。(同“倘”,如果) 3、万几宸翰之宝。(同“机”)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⑴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 ⑵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⑶以地事秦。(侍奉) 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焚烧/化成焦土) ⑸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 ⑹未云何龙?(出现云/出现龙) ⑺朝歌夜弦。(唱歌/弹琴) 2、名词作状语。 ⑴日割月削。(一天天/一月月) ⑵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 ⑶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⑷朝歌夜弦。(早晨/夜晚) 3、形容词做动词。 ⑴不能独完。(保全) ⑵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 ⑶始速祸焉。(招致) 4、动词做名词 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的金玉珍宝) 5、使动用法。 ⑴李牧连却之。(使……退却) 6、意动用法。

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三、古今异义。 ⑴其实百倍。 古:它的实际情况。 今: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表转折意,副词) ⑵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与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 ⑶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⑷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谋和力量。 今: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古:旧事,成例。 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⑹至于颠覆。 古: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今: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表示令提一事。 ⑺后秦击赵者再。 古:两次。 今:表示又一次。 ⑻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⑼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必背课文(包括目录)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课文 目录 必修1 (2) 1、沁园春?长沙(背诵全诗)毛泽东 (2) 2、雨巷(背诵全诗)戴望舒 (2) 3、再别康桥(背诵全诗)徐志摩 (4) 4、荆轲刺秦王(背诵易水送别)《战国策》 (4) 5、记念刘和珍君(背诵二、四节)鲁迅 (4) 必修2 (5) 6、卫风.氓(背诵全文)《诗经》 (5) 7、涉江采芙蓉(背诵全文)古诗十九首 (6) 8、短歌行(背诵全文)曹操 (6) 9、归园田居(背诵全文)陶渊明 (6) 10、兰亭集序(背诵全文)王羲之 (6) 11、赤壁赋(背诵全文)苏轼 (7) 12、游褒禅山记(背诵第2——3段)王安石 (7) 必修3 (8) 13、蜀道难(背诵全文)李白 (8) 14、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杜甫 (8) 15、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杜甫 (8) 16、登高(背诵全文)杜甫 (8) 17、琵琶行(背诵全文)白居易 (9) 18、寡人之于国也(背诵全文)《孟子》 (9) 19、劝学(背诵全文)《荀子》 (10) 20、过秦论(背诵最后三段)贾谊 (10) 必修4: (11) 21、念奴娇.赤壁怀古(背诵全文)苏轼 (11) 22、定风波(背诵全文)苏轼 (11) 23、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背诵全文)辛弃疾 (11) 2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背诵全文)辛弃疾 (11) 25、醉花阴(背诵全文)李清照 (12) 26、声声慢(背诵全文)李清照 (12) 27、廉颇蔺相如列传(背诵最后五段)《史记》 (12) 必修5 (13) 28、归去来兮辞(背诵全文)陶渊明 (13) 29、滕王阁序(背诵2—3段)王勃 (13) 30、陈情表(背诵全文)李密 (13) 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古诗文易错字填空练习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包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 《荷塘月色》 1. 《荷塘月色》中从整体上写荷叶的句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2. 运用比喻具体能写荷叶的句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 运用比喻具体写荷花的句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4. 运用通感的手法写荷香的句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 运用比喻手法写荷波的句子: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氓 1. 《氓》中女子借“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来比喻任何事物都是有界限的,同时也反衬出男子的变化无常。 2. 《诗经·氓》中的“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3. 《诗经. 氓》中,男主人公对婚事进行占卜,结果显示:体无咎言,随后女主人公提出“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以完成婚事。 4.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充满愤懑地批判男子行为没有准则,情感经常变化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5. 《氓》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写男主人公“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歌前文对男主人公变化埋下伏笔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 《氓》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7. 《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8. 《诗经·氓》反映出女主人公内心孤立无助,即使在夫家被虐待,回娘家也无法跟兄弟叙说处境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9. 《诗经·氓》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10. 《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1.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透过桑叶衰败的景象让人预感到不如意的事情终究发生了。 1.在《氓》中,女子以桑树的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氓》中,写女主人公的家人不理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4.《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答案: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诗经两首》 《氓》 1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2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3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4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5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6“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采薇》 1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2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3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4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5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6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离骚》 1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弃!他们毁坏了我蕙草做的佩带,我又拿芬芳的白芷花来代替。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我只怨君主啊真是荒唐,你始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

必修二文学常识 1、史铁生:《我与地坛》作者,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2、劳伦斯:《鸟啼》作者,英国作家,代表作品《儿子与情人》、《虹》等。 3、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俄国契诃夫、法国莫泊桑、美国欧·亨利。 4、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代表作品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没有完的故事》《黄雀在后》等。其作品主要艺术特色在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5、师陀:《说书人》作者,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师陀。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品《谷》、《果园城记》。 6、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作者,苏联作家,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品《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7、海因里希·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作者,德国作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品《火车正点》、《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 8、朱启平:《落日》作者,中国记者,《落日》被看成是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仪式通讯类作品的“状元之作”。 9、杜牧:《阿房宫赋》作者,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有《樊川文集》,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10、苏洵:《六国论》作者,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文学家,有《嘉祐集》。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1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稼轩长短句》。 12、朱自清:《荷塘月色》作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散文集《你我》等。 13、汪曾祺:《金岳霖先生》作者,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14、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作者,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品《红楼梦》。 15、鲁迅:《祝福》作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16、《祝福》: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17、沈从文:《边城》作者,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等,代表作品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雨巷》

4、文学常识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归来的歌》等。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 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 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 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2、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3、一词多义

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 《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 若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稍微,略微)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深奥,微妙) 动刀甚微(轻微)

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鄙 越国以鄙远 (边邑,以......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 (谦辞,谦称自己) 4、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

李静文

短歌行 曹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诗的特点,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政治家广纳贤才统一天下的宏愿壮志。 ●重点、难点 1.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2.了解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宏伟气魄和慷慨悲凉的风格。 3.把握诗中作者的情绪变化;理解诗中引用的《诗经》中的句子的含义。 ●解决办法 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 在这一课时,让学生诵读这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鉴赏《短歌行》。 ●教学步骤 一、知人入诗,了解背景 1.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重要诗人。“御军三十余

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由于他爱好音乐,又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因此创作了许多歌辞。他现存的二十几首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这些乐府歌辞虽然用的旧调、旧题,却一扫两汉以歌功颂德为主旨的腐朽诗风,而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其中绝大部分或描述丧乱时代兵祸的惨状,或书写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或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宏伟抱负。曹操又是继《诗经》以后重振四言诗的第一位作家,他的五言诗也颇具乐府民歌的色彩,文章写得更是简约严明、不拘旧格。鲁迅先生曾经把曹操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二、学习、鉴赏《短歌行》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那么曹操在你心目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们自由回答) 2、解题 什么叫短歌?《乐府解题》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3.诵读感知,读出“忧”情 1)听范读 譬pì如呦呦yōu 子衿jīn 鼓瑟sè 可掇duō越陌mò 度阡qiān 三匝zā 2)学生自由读后,一个代表朗读 (要求:力争区别出四个层次不同的感情:一层:忧伤。读得低沉,缓慢。二层:期待。读得平稳,悠扬。三层:喜悦。读得高亢,轻快。四层:自信。读得果断,坚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