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

南江县柳湾小学程亮

一、尝试的缘由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着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再加之由于教材有城市化的倾向,所以,有人把这一差距归结为农村小学的作文条件比城市小学差所致。

显然,这是个借口!

《课标》中“课程标准”部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

如何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呢?“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课程标准》)因此,我们应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

语文。因此,我利用农村的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地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二、具体的尝试

1、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体验家乡富饶,倾自豪之情。

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使同学们深深觉得:生在富饶辽阔的天府之国的幸福,长在迅速崛起发展的地区的优越,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

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4、体验家乡飞速发展,抒振奋之情。

随着计划经济的淘汰,农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令我们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不断地惊喜,更无比的振奋!——这又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我带着孩子参观养殖专业户、经济农作物种植专业户、成片的蚕桑绿带等,并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接着,在班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门前路的更新说起……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颗童心飞向未来……学生太兴奋了,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家乡,促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把农村建设得更繁荣的理想。

5、体验乡情亲情,赞纯朴民风。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

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6、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苦甜。

“农活”也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校于“班级责任田”大显身手。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地,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如,有一位同学在《喂羊》的一片习作中写道:

“……我那羊儿吃草时总是渐渐有味地反复咀嚼,就像我嚼口香糖那样……前天,我参加了运动会,放学回家感觉累死了,倒床便睡,直到吃夜饭时才被妈妈喊醒。当我捧起饭碗时,我突然想起来:羊儿还没吃晚饭呢!它这时一定像我一样,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呢!这羊儿可是我一手养大的呀,从来没有挨饿过,要是今天饿坏了咋办?想到这儿,我就放下饭碗……”

看!自己养大的羊儿,深知不易,多么宝贝呀!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

三、尝试后的体会

1、跳出“作文”教学作文——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保证。

“目前,我国教学设计大多仍基于对提高教学效果、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的考虑,着眼点在于教学系统本身的改进,很少将教学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而与社会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脱节。教学设计大多认识班级授课形式下的规划。”(《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

学设计概述》)利用农村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之后,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为深刻:学生的习作之所以难以跳出假、大、空的怪圈,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视野没有能够“跳出作文来教学作文”,死死地盯住“文字编织术”不放!丢开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目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所说:“小学生今天做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我们的作文教学目标不仅是习文,更是育人!我们的一篇作文教学时间可以是传统地两课时,也可以是一天、一周,甚至更长!我们的作文教学地点不仅是教室,也可以在室外进行,甚至可以走出校门,走进农村的大自然中进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作文”教作文。立足育人的高度,在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习作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一段段真实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才得以成功,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作文综合之间活动2、情感的激发——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关键。

也有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先让学生去看一看,去做一做,然后让学生拟稿,但学生的习作还是干巴巴的,缺乏感情,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在学生获取材料时,没有及时激发、强化学生的情感,使所获得的表象没有得以凸显、丰满,所获得的信息没有得到梳理而混乱、主次不清,更没有刻上清晰的情感之印!因而出现:所写之物在眼前,却言之无物;眼前之事虽感人,却言之无情之类的似怪而不怪的现象!

情感的激发在作文教学中有多重要呢?“一个字跳入行间,那是心理活动的呼唤,用什么词不用什么词,用它表现什么,也全系着情感的砝码。一篇文章写成了,表现什么,是赞扬是鞭笞,是说理是言情,都是异常分明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文章就是情感的体现,有什么样的情感,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作文教学心里》)因此,我在作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相机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捕捉学生细微的情感变化,及时强化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让学生带着积极而强烈的情感去写作文。在学生享受大自然之美时,强化他们的愉悦之情;认识到家乡富裕时,强化他们的自豪之情:……,继而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愉悦之情、自豪之情等等,去讨论、交谈、写作,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的习作有了真情实感!

总之,辽阔的农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勤于开拓,科学地开展作文综合实践活动,定能帮助同学们找到习作的活水,使学生的习作呈现出盎然生机!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路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路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取材的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比如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有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要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在这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特别是山区的孩子课余活动丰富多彩.例如春天山清水秀的农村到处绿芽压枝头繁花似锦绣的美丽景象;夏天孩子们喜欢到小溪里捉鱼、游泳;到了秋天便是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热闹非凡;冬天又是另一番别样的沉静之美.这些农村特有的景象都是农村小学学生能亲身感受的真实内容.教师可以“陪同” 学生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观察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让学生观察后向同学、老师说一说或在日记中记下观察的感受.这些内容生活味道浓厚真实易激起学生的共鸣感从而激发写作兴

趣不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没有感受可以抒发而是能使作文言之有物能写出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有了写作兴趣和观察能力学生就不会觉得作文难写了。 二、培养学生运用规范语言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避免用方言表达而是用规范的书面表达尤为重要.农村低年级小学生的语言功底还比较薄弱有时候分不清方言口语和中文规范表达的差异在写作过程中易出现混淆的情况.如笔者曾批改过的一位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日记他是这样写的:“今天我放学回到半路落水了!”笔者阅到此处大惊失色以为他掉进水里了赶紧往下看一看才知道原来他想表达放学路上下雨了.在笔者所在的乡村方言里“落水”即“下雨”之意.还有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因私自到河里游泳被罚写检讨他在检讨书中写道:“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去洗身了”. 其中的方言“洗身”与普通话的“洗澡”、“游泳”同义.他这么写就有保证永远不洗澡的意思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规范语言表达是基础.其次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遣词造句是写作的奠基石遣词造句的基本要求: 1、是用词准确。 2是句子完整.就要求学生要理解词义理解词语表达意义明确词语的运用范围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培养造句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一、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叫苦,老师也叫苦。学生苦在搜肠刮肚而无文可作,教师苦就苦在挖空心思而“无题可出”。综观现状,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重课内轻课外 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除了完成每单元一次的作文教学任务,上好每周两节的作文课之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将作文教学与参与生活、观察生活隔离。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驰骋想象、抒发性灵的时空狭小,甚至不存在,他们又怎能写出有灵感的作文来呢? (二)读写没有整合 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不重视表达方法的教学;不注意根据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写作训练;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选择、组织材料和确定中心等写作方法[1]。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或者有话难说、有情难抒,其结果导致学生怕写、厌写作文。 (三)评价空洞单一 传统的作文评价都是统一由教师批阅,这也是不少学校对教师业务要求。这样每次面对一个班五六十本作文,教师往往采取的方法是对一些好的作文,精雕细刻,锦上添花,让学生仿之。对剩下来的作文则评头论足,或置之不理,写个等第罢事。这种空洞单一的评价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更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成就感。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的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现教学方法创新已成为每位教师乐此不疲的追求目标。于是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作文教学方法创新上来,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作文教学始终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让人雾里看花,一片朦胧。笔者就如何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创新的策略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一)贴近生活,诱发写作动机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2]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3]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发,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寻找兴奋点,诱发学生写作动机,让写作成为学生的需要。 1.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作文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一天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愉快的、有开心的、有烦恼的、有难过、伤心的,以这些学生自己所做、所见、所闻、所想为作文内容,让学生以写作来反映生活,用笔真实记录下丰富多彩的生活,使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就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进入写作状态,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4]作文命题也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命在学生心坎上,让学生一见到文题就能使往日的生活积累涌上心头,浮现于眼前,产生写作欲望。 2.贴近学生心理

最新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作文,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作文是学生各种知识、 各种素养以及思维能力、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一个人要想写好文章,不但要有自己的认识、见解和情感,还要掌握足以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和方法。通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第一学段使用 的词语是“写话”,而第二、三学段把“写话”改为“习作”,说明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学生要系统地学习习作了。第二学段的“习作” 既承接了第一学段的“写话”,又为第三学段的“习作”打下基础,是学生习作起步的重要阶段。所以对三年级上学期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教师的习作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小学生的作文语言平淡,或叙写不生动,或缺少条理,或 描写无着落点,或对事物的体验不深,或缺少细节的描写,,有的学生读了很多书,但写作能力却并未得到提高。这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以下是我校中高学段学生完成片段习作的的情况: 【片段一】我们一人一个蓝子,走进草莓地里开始自由摘草莓了。我 走过了一个大大的箱子,跑回来左看看又摸摸的,我和妹妹摘了一个长长的草莓看起来,最后妹妹摘得最多,妈妈第二,我最后。——四 年级《摘草莓》 【片段二】今天我和朋友们一起玩,我们玩钓鱼。我们拿起鱼杆和鱼 钩和鱼食就出发了。我们放好鱼杆就去玩了。后来回来什么也没钓到,我们知道自己错了,就马上改了过来。我们又钓了起来。后来我高兴

地回家了。——五年级《钓鱼》 【片段三】我们先分两队,后再玩一对,黄队一队,红队一队。我们 开始了,我看着球,我一下子就提到了球后一踢,球飞向了黄对的护 门员,他没有捉住。——五年级《足球》 从这三位小学生的习作片段,我们不难发现片段中有多处出现了语病、错别字,而且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词语和表现手法,语 句干涩,毫无生气,似在记一本流水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部分老师(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对单元习作教学的方法还是“涛声依旧”,重复“昨天的故事”,以致于学生在片段写作知识的掌握和方法的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令人担忧。反思往日的单元习作教学,我们应该不断地叩问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教师还是学生原因? 那么影响小学生习作片段描写不生动的原因有哪些呢?若从习 作教学过程来归因的话,我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学得枯燥无味 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 (1)要求不明确,心态显虚浮 第一学段“写话”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可从第二学 段开始,单元习作和考试题目都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学生还是依照“写话”的要求进行“习作”,导致习作内容与习作要求相距甚远。无论是课堂作文、回家作文,或是考场作文,往往都是不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给学生一把作文的钥匙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农村孩子怕写作,对写作是谈之色变,无从下手。那么,要怎样去引导孩子呢?那就要教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教材,走近文本——多阅读,广积累;走进文本——触动心灵,情感共鸣;走出文本——实现超越,写作创新。把文本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采撷生活中的真情火花,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的具有真挚情感的好文章。 关键词:教材文本阅读积累引导迁移写作创新 语文散发着墨香,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一谈到写作文,学生是谈之色变,尤其农村孩子更怕作文。没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同样的也没有不想写好作文的学生。 究其原因,农村孩子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形成了:1 学生大脑里储存的美词、美句、美文较少。心有余而力不足。2学生的懒惰思想,写作文时怕吃苦、怕动脑子。3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长此以往,没有养成文化积淀。 怎样扭转学生写作文时的恐惧、畏缩心里呢?我经过这几年的上下求索,有了很大的进步。具体做法如下: 一、一、走近文本——多阅读,广积累 作文难,缘于学生积累少,不少学生作文空洞无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平时积累太少。如何引导他们有意识的去阅读、去积累呢?那就充分运用语文教学资源——文本。 文本,即组成教科书阅读部分的最小组成单位的单篇文章,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文。文本即“文质兼美,堪为模式”之意(叶圣陶语)。书中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无不是精挑细选的名家名篇。文本就像是孩子们的一位好老师,好向导,让农村孩子足不出户就游览了祖国壮丽的万水千山、众多的名胜古迹,使孩子们领略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了解气势非凡的《长城》,欣赏了《火烧云》,晚霞的光辉映红祖国的山山水水...... 以文本轴线,生发开去,品相关文章,作家趣事,时代背景,让每一个孩子爱学乐学,从而多阅读,广积累。学校阅览室、社区图书室、农村办公室图书,都给了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诗词歌赋拨动人的情思,让人心旷神怡。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着可以陶冶人得情操,开拓心灵的沃土。一些文学杂志、名着大作、佳篇佳作。以最时尚的信息展示给孩子,激起孩子智慧之花。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开展积累。1、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2、每两周开展一节美文背诵擂台赛,评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并进行奖励。3、每上语文课之前,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展示两句古诗,一句名言。 三、走进文本——触动心灵,情感共鸣 文本是语文教学之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时,必须深究教材,紧扣文章,挖掘教材中丰富、深厚的资源,激活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学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及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2009年6月我们制定了一份《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统计表来调查本校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辅以座谈会的形式,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作文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三年级学生作文学习现状比我们预想的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1、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而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兴趣不浓,不太喜欢和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三(1)班有有33人,三(2)班有32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9.9%,不太喜欢写和不喜欢写作文的三(1)班有35人,三(2)班有3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4.2%。 2、学生缺乏习作素材 在调查中,针对“在作文中,你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三(1)班有20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三(2)班有17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学生对于写作言之无物这这是造成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也云:“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我们知道,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这从调查中“如果作文内容自己没有切身感受,你会选择——”三(1)班的学生有27人选择虚构,三(2)班的学生有28人选择虚构这个答案体现出来。 3、作文训练形式单一 在调查中,针对“平时老师出的最多的作文命题形式——”三(1)班和三(2)班的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全命题作文。虽然全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方向,但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经常采用这种单一的训练形式,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作文批改意义的丧失

尝试想象作文教学

尝试想象作文教学 税钢小学张丽娟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必须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作文教学也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大纲将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相提并论,把培养想象力提高到重要的地位。因此,作文教学从一起步就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对想象作文进行了一些尝试先将自己的一些做法向各位老师作一简单汇报。 一、提供观察材料,留一想象余地。 一次,我在《幼儿智力开发报》中看到有三幅图,画了小螃蟹在路口开了一家西裤店,由于每条裤只收五元,所以生意非常好。后来他将裤价改为每条裤腿五元,生意一落千丈,最后大蟒蛇来做裤子,他也只收5元,小螃蟹很伤心。 我将这三幅图进行了改造,将图化三为五,第三幅图和第五幅图为空白。 第一幅画小螃蟹在路口开了西裤店生意非常兴隆! 第二幅图化小螃蟹将价格变为每条裤腿5元后生意非常清淡。 第四幅画小螃蟹做了一条非常巨大的裤,可只有一条裤腿,只收5元。他很伤心。第一、二、四幅的图意学生很容易明白,能较清楚的表达出来。 但面对第三符合第五幅的空白,却硬发了学生对小螃蟹为什么会伤心、古诗的结尾等进行深刻的思考、想象。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的激发出来了。 此时,学生就会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作文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表达需要,学生体会到的是想象的快乐,创造的快乐。 二、利用抽象图形,激发创造想象力。 作文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抽象的几何图形,他们的创造想象力也会被激活。因为他们必须在原有的图形上进行创造,才会有可能产生新的形象。 例如。给学生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想象,学生有的把它想象成一块黑板,老师早黑板上为学生播撒希望的种子;有的把它想象成一个游泳池,使它成为夏季嬉戏的好场所;还有的把它想象成一块试验田,使它成为爸爸科学种田的见证。 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学生的相互启发影响下,新的形象层出不穷,学生的想象力也逐步有了清晰的条理和具体的内容。有一个简单的抽象图形到生动的画面场景的产生,是创造想象不断发展的过程。 三、借助音乐形象,拓宽创造想象的天地 音乐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可以唤醒学生头脑中那些曾经相知而当时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象。 在作文课时,可以选择一些充满儿童情趣又具有强烈情节性的音乐进行播放,让学生闭目欣赏二至三遍,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把音乐中听到的。感受到的、仿佛看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我曾让学生欣赏《百鸟朝凤》的一个片断,让学生据此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断。 也可以设计已钻一定顺序排列的,并有内在联系的音乐,诱导学生展开想象,写成作文。我借助录音机提供了:上课铃声—敲门声—隐隐约约的谈话声—赞美声。让学生找准他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尝试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尝试 富鹏小学蒋锦波 作文教学,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特别小学生,更加是这样。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去把握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呢?我认为,应但是鼓励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写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创造情景美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叫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些他们喜爱的自然景物,激发他们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真实情感,使学生自强自信,不怕说错,敢于做驾驭语言的主人,敢于主动大胆交谈。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平时的训练。于是,在教学中,我不断鼓励学生要敢于亮出自我,大胆发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要不卑不亢,敢于展现自己,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好,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肯定。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大胆畅所欲言,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大家说,大家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效果显著。我还把学生生活中的趣事和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以及他们最熟悉的自然景物作为写作内容,使写作内容具有地区特色、生活特色和时代特色。还启发他们由事物迁移到虚幻的事物,由眼前的观察引起对往事的回忆联想,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事可写了。 另外,如何使学生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我认为,学生写作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为此,我叫学生“每日读范文、课文园地里的词语和课文的好句子”,通过这样,现在,学生作文的语言有了很大的变化,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文章也显得流畅了。 其次,还应认真批阅。学生的劳动很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每当拿到作业本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吴洪刚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吴洪刚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 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城市小学生与农村 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 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 匮乏,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笔 者在农村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在作文教学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谓煞费苦心 而收效平平。从前每次在学生作文前,从选题到开头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每个环 节都指导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后换来的还是学生干巴巴、令人沮丧的文字。在一次 次失望和无可适从中我开始反思我所运用的指导方法是否最适合我指导的对象,其得到的答 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够立足现有作文教学理论和成功方法的同时,又能够在这些理论和方法中寻求突破,走 出一条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 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在此将本人经验提出与大家交流。 1.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 段等 1.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 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 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 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1.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 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 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 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 出来。 2.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 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 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 出来。 3.题材拓展,农村娃也可写城市事,国家事 笔者在网上曾研读过一篇题为《农村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一文,作者提出的作文题材出 路就是:写农村景色、写农村语言、写农村生活、写农村变化。乍看上去,似乎是些不错的 点子,可仔细想来,难道农村学生的作文只要把农村的一切写好就大功告成了吗?现阶段在 整个教材普遍带有城市化倾向的形势下,必然要求农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写、会写除农村以外 的事物。可农村孩子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的的客观事实,成为阻碍学生作文 题材丰富性,多样性的最大颈瓶。怎么办?思来想去,农村孩子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就是看 电视,电视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闻的价值也许正是我所寻求的拓宽学生作文 题材的最好出路,并且笔者也的的确确为这个所谓的“新闻引路”构思摸索了近四年时间。 首先,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热情。经常利用班会,自习课等时间,开展“会声会色说新闻”、“新闻小博士”等活动,而到了高年级后期,还增加了带有评议性质的“今日新闻之我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新闻和学生间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视野。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我在作文中教学常常看到同学们在作文时,因为没法下笔而觉得痛苦,作文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困难,作文跟说话是互相联系的,所不同的是,说话是靠嘴说出来的,作文是用笔写的,两者都是表达感情的工具,说话比较简便,作文比较复杂,不过,两者在材料内容上和表达技巧上有相同的地方。 要做到作文充实,就必须在平时多观察多体验,尤其是多看书报,多看一些对自己有益的,喜爱看的以及适合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的书刊杂志。至于材料的组织、安排、剪裁和修饰,实在有赖于良好的表达技巧。 良好的写作技巧,不是三两天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它是需要长期锻炼和培养的,必须在阅读时,从揣摩、推敲及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中获得。 学生习作水平不高,害怕甚至厌恶作文,其主要原因恐怕是没找到作文的源头——体验生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也是这样,没有生活自然难以下笔。叶老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可见,学生体验生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是何等重要。那么,怎样指导学生体验生活呢? 一、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有花草树木、日月星辰,有田野河流,虫鱼鸟兽,教师要指导、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联想。 春天,引导学生看小草怎样在遍地枯黄中显出点点绿意,看杨柳怎样舒枝展叶,看河面怎样冰雪融化,感受气候的变化。 夏天,引导学生看百花竟相开放,听百鸟如何争鸣,看雨前乌云变化,闻雨后的泥土芳香。 秋天,引导学生看丰收的田野、天宇的淡云、瓦蓝的天空。 冬天,引导学生看早晨的浓雾,看纷飞的大雪,看雪花闪着银光,万里江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白皑皑的世界。 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求学生人人建立“自然观察日记本”随观察随记录。 教给学生结合实际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自然现象要按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或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二,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初探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初探 【摘要】作文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小学生提升自身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总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得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达不到预期效果,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进步增添了阻碍。本文将通过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对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尝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方法创新 由于小学生对写作而言没有大多兴趣,教师往往在作文教学上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作文教学的进度很慢,加上学生缺乏对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在写作时无法提供更多的素材,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新意;过于浮夸;缺乏实际。传统教学模式的关注点都是在怎么教学之上,对于学生的兴趣并没有过多的重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太过明显,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小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学习积极性及兴趣。随着《小学生语文新课标》的提出,明确规定了小学作文教学方式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并且引导小学生乐于观察、对日常生活进行较多的关注等习惯。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必须对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深入的贴近,同时鼓励引导小学生的写作真实性。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作文写作无法贴近生活 作文写作的过程是将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素材通过语文的写作技巧将其加工整理成具有新意并且完整的文章,其过程也是写作的本质。写作源于生活,作文的素材没有实际生活的体现,所写出的文章则失去了意义。由于小学阶段中的教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学习生活的观察力仅限于教室,则导致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对素材及词语只能东拼西凑,写出的作文缺乏真实性与情感。同时由于小学生对实践生活的分歧,导致了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想象力得不到激发。 (二)写作的作文不具备真实的情感 小学生的心理正位于发展期阶段的状态,其身心各方面的思维能力都不够成熟,无法同高年级的学生相比,但小学生的天真浪漫是高年级同学以及成人无法对比的,也只有具备这种个性的小学生才能创作出具有童话般性质的作文。随着《小学生语文新课标》的提出,明确规定了小学作文教学方式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并且引导小学生乐于观察、对日常生活进行较多的关注等习惯,但是由于目前小学生的作文出现了非常的多问题,其中作文表达方式多方性的缺乏、作文过于模式化、作文缺乏真实性及情感等问题较为严重。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海塞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比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在我长达十几年的教学中,我也深切的体会到了创作的美好,我把自己思考过的、感觉到的、爱过的、悲伤的情绪和经历记载下来,确实是一件值得心醉的事情了。而我也一直认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我们语言交流的工具,更是我们文化的传播和碰撞。但是在农村,没有良好的汉语言环境,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作文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来提高农村作文的教学质量,这一问题就显得极为迫切。下面谈谈我在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粗浅的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激发兴趣。 我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 虽然孩子们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天地没有城里的孩子那么宽阔,但我认为在孩子的心中,自己的故乡才是最美的,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才是他们最熟悉的。在这里有勤劳的农民、有潺潺的流水、有动听的蛙鸣,有金黄的稻田,还有弯弯曲曲的小路。有爱我们的父母,有我们敬爱的老师,有让我们为之感动的故事,还有着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这些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事物,都是他们眼中的美丽。而我们农村的教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把这些美描写出来。我记得孩子们有一次写自己的家乡,他们写到了自己村子的小河,那条小河是孩子们种地、洗衣、玩耍的天堂。面对这条熟悉的小河,有些孩子按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写出了小河的变化。有些同学写出了自己在河里抓鱼捉虾的趣事。每一篇文字都是他们对小河的迷恋。而这些熟悉的事物就是孩子们创作的基调。有了熟悉的事物,那么也就铸造起坚固的作文城墙。 二、熟读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 朗读和作文会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孩子们大量的积累阅读,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课文、拓展思维,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我非常注意训练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逐渐学会纠正自己的发音、停顿、语气等方面的错误,提高朗读能力。让朗读成为打开写作大门的金钥匙,让写作变得轻松有趣。 三、要注意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量的积累可以丰富了学生的创作,因此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集本”,鼓励学生把课内课、外读物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让孩子们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分门别类用日记或片断的形式记下来,也可以用小卡片的形式摘录下来,还可以开展比赛活动等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营造作文氛围,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四、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我一直坚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就好像《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修而作文的批改不仅可以使我们的作文更加完美,同时我认为作文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作文批改可看作是一种阅读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 1、指导学生自己修改。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要求学生首

习作教学的尝试

习作教学的尝试 摘要】对小学生来说,学写作文主要碰到两个问 题:一,没有东西写;二,有了东西也不知道怎样去写。 个是如何搜寻材料的问题; 第二个是如何表达事物与情感的问题。只要我们运用的方法得当,只要给孩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自己发现、掌握和运用,他们的作文水平会很快提高的,作文难教、难学的局面也会有所改变的。 关键词】阅读指导; 读写结合;观察生活; 真情实感;修改符号 对小学生来说,学写作文主要碰到两个问题:一,没有 东西写;二,有了东西也不知道怎样去写。第一个是如何搜寻材料的问题; 第二个是如何表达事物与情感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加强阅读指导,做到读写结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部分,它无法和其他的教学 割裂开来。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老师教学生识字,积累词汇,掌握各种句型、句式,熟悉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更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是用哪些词汇和句子来描写事物的,作者是怎样调遣句子来表情达意的,作者又是怎样布局谋篇来表达中心思想的。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的能力,即:听、说、读、写。 、课外阅读积累,实现厚积薄发 课外阅读与写作教学相辅相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 有神。”“读书”与“作文”之间是有着因果关系的,读书可以为作文

奠定基础,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前提,因此,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可以锻炼思维,提高认识,学到表达技巧,写起作文来就可得心应手。随着阅读量不断的增加,这种潜存的信息越积越多,写作文时它就会像溪流一样汩汩流淌。 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要选择适合孩子看、孩子愿意看的读物推荐给他们,要注意推荐的方法。 看看贾志敏老师上学时候的一件事:后来,换了一位语文老师,记得,他叫吴子祥,五十开外,很慈祥。每个星期他总要腾出一节课的时间让我们看课外书,有时候还讲故事给我们听。他讲到紧要关头,往往故意“卖个关子” 间不多了,欲知后事如何,请大家去看书吧!说着,发给每个同学一本书。我读书的兴趣似乎就是在那时候培养出来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要积极拓展阅读渠道,应让学生 明白要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们的课外阅读也不能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初探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初探 发表时间:2010-11-03T13:35:49.357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年第09期供稿作者:张霞[导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张霞(清苑县臧村镇育才小学河北清苑 071100) 1.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值得我们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叶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2.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触社会 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教师可以借鉴西方小学生的一些做法,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 3.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吐 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语文课就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例如,开展心理疏导作文课对于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我生气了,怎么办?》,《我有烦心事,怎么办?》这种类似的作文题教师可以通过例举一些身边遇上的不顺心的实例,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会烦心,以及生气时的表现,烦心时的表现都说出来。通过向全班同学的倾诉,再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就要抓住火候,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声,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4.教师要在作文命题上有所创新 作文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与学生的思路不一致,这样,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为此应让学生参与命题,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真实性可言。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实的真理,切乎生活的状况。”这就告诉我们,摒除虚假浮夸,才能写出真实之文。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条件,强调是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不虚假、不矫饰。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

××”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农村的信息交流不通畅,学生的见闻受到限制,课外读物较少,所以农村孩子更觉得无话可写了。如何激发农村孩子的写作兴趣,提升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尝试。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因为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来说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3、体验农村生活 学生因为生活在农村,星期天、假期常常要协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田间活,这正是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种玉米,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时间播种,什么

时间锄草,施肥,收获,并且把所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二、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常常有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注重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常流不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从小就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很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是平平常常的,没有什么特色,他非常焦急,于是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他对老师说:“为什么我写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福楼拜说:“你要肯思考,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莫泊桑连续看了两天,也没发现什么,只得再次来找福楼拜老师,说他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没有什么可写的。福楼拜却说:“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可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单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马车下坡时,赶车人是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怎样的?……”从此,莫泊桑就全神贯注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丰富的材料,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知道,仔细观察非常重要,它是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不但要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且要注意多角度的观察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时,我们还要知道观察的方法不止一种,不光可用眼看,还可用手去模、用鼻去闻、用口去尝等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就越生动形象。所以,我们要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