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科目八年级历史课题改革开放

主备人吴龙梅执教人吴龙梅日期2014-3

【学习目标】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

2、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3、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图片导入

二、自主学习

1.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期。3.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1980年,为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4、加强立法:

①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在课本中标出)有:基本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加强立法有何意义?

三、析

(一)知识冲浪

1、“两个凡是”方针的内容是什么?

2、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进行了一场怎样的思想解放运动?

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二)思维遨游

1、为什么“两个凡是”的方针会引起全国的不满?

2、关于标准问题的讨论有何作用?

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转折?

(三)光明未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平反文革中冤假错案。那么平反的依据是什么?制定了哪些法律?(四)颗粒归仓

内容

意义

四、巩固练习

1、2008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场名为《歌声飘过30年》的大型歌会,纪念改革开放30年,请问?我国改革开放始于()

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2、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个的伟大转折,是因为()

A平反了大批冤假错案B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C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D讨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

3、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奋斗历程。下列年代尺中与1979年相对应的方框内应该填写

1921年1935年1949年1978年1997年

请回答:在这一年,我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它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2020年 第8课木兰诗导学案

第8课木兰诗导学案 知 识 积 累 重点词语 (1)唯. 闻女叹息(只) (2)愿为市. 鞍马(买) (3)旦. 辞爷娘去(早晨) (4)但.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只) (5)关山度. 若飞(过) (6)朔. 气传金柝(北方) (7)木兰不用.. 尚书郎(不愿做) (8)策勋.. 十二转(记功) (9)赏赐百千强. (有余) (10)出郭. 相扶将(外城) (11)著. 我旧时裳(穿) (12)雄兔脚扑朔.. (动弹) (13)雌兔眼迷离.. (眯着眼) (14)安. 能辨我是雄雌(怎么) (15)双兔傍. 地走(靠近,临近)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同“贴”,粘贴。 一词多义 策勋十二转(记) (1)策 (2)强 (3)市策马加鞭(鞭打) 古今异义 :门 :只 (1)木兰当户. 织 户 (2)但.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但 :窗户 :但是,表转折 古义:眯着眼 :跑 (3)雌兔眼迷离.. 迷离 (4)双兔傍地走. 走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今义:行走 词类活用 (1)愿为市. 鞍马 名词活用作动词,买。

(2)策.勋十二转 名词活用作动词,记。 文言句式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倒装句,应为“所思何”“所忆何”) 节拍的把握 (1)唧唧/复/唧唧 (2)昨夜/见/军帖 (3)可汗/大/点兵 (4)万里/赴/戎机 (5)归来/见/天子 (6)天子/坐/明堂 作者简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郭茂倩(1041——1099),北宋人,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都是乐府诗集中的长篇叙事诗,被后人合称“乐府双璧”。 内容主旨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不慕名利的女英雄形象。这首诗歌在结尾处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重点难点 《木兰诗》 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写木兰方里征程,十几年征战沙场的生活。 第三部分,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如弟迎接木兰,木“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类比,赞美木兰。 中 考 对 接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杼.(zhù) 朔.气(shuò) 复唧.唧(j ī) B.可汗.(hán ) 鞍鞯. (ji ān ) 鸣溅. 溅(jiàn ) C.燕.山(yàn ) 金柝.(tuò) 理云鬓.(bìn ) D.胡骑.(qí) 戎. 机(róng ) 傍. 地走(bàng ) 2.下面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 B.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木兰/不用尚书/郎 D.安能/辨我/是雄雌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八课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八课导学案 1 2 3 4⑻惟觉时之枕席,。 ⑼世间行乐亦如此,。 事权贵,。 《登高》 霜鬓.()浊.酒() 回:①渚清沙白鸟飞回. .日之高标 .恨繁霜鬓 .其心志 而不平 .秦久矣 .在肠胃 .独登台 .矣 .矣 (并序) 悯.然()转徙.() 枫.叶()萧瑟.() 霓裳 ..()红绡.() )谪.居() )间.关()呕哑 ..()

⑴委身 ..为贾人妇 ⑵使快.弹数曲 ⑶弦弦掩抑 ..声声思 ⑷银瓶乍.破水浆迸 ⑸秋月春风等闲 ..度 ⑹去来 ..江口守空船 ⑺如听仙乐耳暂.明 ⑻却坐 ..促弦弦转急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⑴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 今义: ⑵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 今义: ⑶老大 ..嫁作商人妇 古义: 今义: ⑷铁骑突出 ..刀枪鸣 古义: 今义: ⑸整顿 ..衣裳起敛容 古义: 今义: ⑹凄凄不似向前 ..声 古义: 今义: ⑺暮去朝来颜色 ..故 古义: 今义:⑻曲终收拨当心 ..画 古义: 今义: 4.解释下列多义词 言:①感斯人言.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 ④静言.思之 辞:①我从去年辞.帝京 ②不辞.小官 ③入不言兮出不辞. ④辞.达而已矣 转:①却坐促弦弦转.急 ②转.徙于江湖间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 是: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②白言本是.京城女 5.说明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⑵浔阳江头夜.送客 ⑶遂命酒. ⑷梦啼妆泪.红阑干 ⑸商人重.利轻.别离 6.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 ⑴感斯人言 ⑵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⑶转徙于江湖间 ⑷送客湓浦口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血肉筑长城》导学案 出品人:刘杨审核:史卫民课型:新授使用时间:12月8日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及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明确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难时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1.台儿庄战役; 2.百团大战;3.中共七大的召开。 难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中共七大: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 背景:时间:标志: 背景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本陷入困境。 2、中国的局部反攻和大反攻。 3、美国想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 4、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意义:1、洗雪了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合作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国民党主要负责正面战场对日作战,后来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开辟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属于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 2、八路军要发动百团大战的背景是什么?战争的目的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3、阅读课本内容及表格,说说为什么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战役? 4、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阅读课后资料,抗战胜利的意义有哪些? 三、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台儿庄战役发生在() A.山西B.河北C.山东D.河南 2.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3.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起止时间是() A.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 B. 1932年1月到1945年5月 C. 1936年12月到1945年9月 D. 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 4.关于台儿庄战役,正确的叙述是() 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胜利 B..歼灭日军10万人 C. .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是彭德怀 D.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5.被日本占领了长达半个世纪,终于在1945年10月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A.旅顺 B.大连 C.台湾 D.福建 9.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诞生 D.抗美援朝的胜利 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国共两党的合作B.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C.国际社会的援助D.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对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1)以上材料是谁在所作的什么报告中阐述的内容? (2)这个报告是哪次会议通过的?此次会议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召开的? (3)此次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知识能力提升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能力提升训练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八一起义纪念塔上的军旗雕塑格外引人注目,仿佛提醒着每一个人: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座纪念塔位于() A.南昌B.南京 C.武汉D.北京 2.小明同学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相同点进行了归纳,其中归纳有误的是() A.均发生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 B.都是为了反抗国民党屠杀,挽救革命 C.采用了城市暴动的方式 D.都是由毛泽东直接领导的武装起义 3.某历史教师为了方便记忆,编写了一首歌谣:“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下列选项适合填在方框处的是() A.武昌革命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D.遵义会议 4.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时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项英明举措是()A.兵分三路,全力进攻长沙 B.放弃攻打城市,转向农村进军 C.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D.整顿工农革命军 5.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是() A.周恩来B.毛泽东 C.朱德D.蒋介石 6.工农革命军选择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是() ①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③附近农产品丰富④群众基础好⑤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已先期到达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7.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当时哪些部队会师后组建起来的() ①湘南的工农武装②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③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④中国工农红军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8.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第8课导学案

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并能进行识别。 2.掌握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了解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传播情况及相关节 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情感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 【学习重点】埃及的象形文字、佛教的产生【学习难点】宗教与迷信的区别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文,自主解决下列问题) 知识点(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古代亚非人民创造了哪些文字?写出每一种文字产生的大致时间。2.依据课本插图初步认识它们。 知识点(二)世界三大宗教 2.世界三大宗教从产生地区上看有什么共同点?你知道与它们相关的节日吗? 二、合作探究(先自主探究,后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准备展示)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材料二:“救世主”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材料三: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

①上述三则材料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宗教?写出其创始人。 ②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促进作用的是什么宗教?4世纪时,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的是什么宗教? ③这三种宗教都产生在哪一洲?对我国影响最深远的是什么宗教? ④请你分析它们的教义有什么共同点? 三、反馈展示(先组内反馈交流,再班内展示共享)四、串联反刍 五、当堂检测 1.一位游客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文物上文字最有可能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甲骨文 2.伊斯兰教信徒将麦地那称为先知之城,他们尊称的“先知”应是() A.穆罕默德 B. 安拉 C. 耶稣 D. 释迦牟尼 3.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人民号召对英美侵略者进行“圣战”,结合历史判断伊拉克人民主要信仰的是() A.基督教 B.佛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4.下列关于三大宗教的产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产生于亚洲②依次产生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③都有相应的创始人④客观上都有利于地区的统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2011·成都]西方的“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在十字架受刑死后复活的节日,相关的宗教信仰是象征着重生与希望。与该节日相关的宗教信仰是()A.佛教 B.伊斯兰教 C.犹太教 D.基督教 6. [2011·恩施]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 7.1级大地震使数万同胞的生命瞬间埋葬在废墟和泥石之中,全国各民族纷纷发出救援,震灾的现场到处活跃着带有“红十字”标记的医护人员。“红十字”成为舍己救人的象征,“十字架”以纪念耶稣受难而成为某宗教的信仰标志,请问该教的经典是()A.《古兰经》 B.《金刚经》 C.《圣经》 D.《大阴真经》 7.[2011·泉州]每年12月25日的圣诞节是西方许多国家的重要节日,与这一节日直接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8.[2011·桂林]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自都形成了严格的宗教教规,以下对宗教活动的描述符合教规的是() A. 基督教徒在教堂里诵读《古兰经》 B. 伊斯兰教徒在寺庙里拜佛 C. 佛寺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塑像 D.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里供奉着耶稣像 六、学习小结 七、课后拓展:请同学们留心一下你身边的人信哪种宗教,观察他们主要有哪些活动。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__交流与文化传播导学案

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 主备人:霍汉召审核:九年级历史备课组使用班级:使用时间:【学习目标】 1、识记目标:马可·波罗来华四大发明的传播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应用 2、能力目标:列表归纳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和事例,锻炼整理材料、梳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他们之间的和平交往有助于各地文明的兼容并蓄、借鉴互惠和共同进步。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马可·波罗来华中国四大发明和阿拉伯数字传播的意义 难点:本课有关文化交流的内容杂、头绪多、知识面广,不易掌握预习本课时的难点。 【学法指导】 1、结合学案上的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全文,并将答案写在导学案上。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探究问题。 3、根据课前准备、学习状态、巩固情况进行小组评价。 【记忆诀窍】 马可·波罗到中国四大发明来传播小小数字历史久和平交往贡献多【导学问题】 公元前2世纪,中国西汉时期的张骞远赴西域,开通了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公元13世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东来,又一次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1:马可·波罗的东来 阅读教材P50-52,了解马可·波罗东来的目的、时间、经历以及《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目的: 时间: 经历: 《马可·波罗行纪》传播的影响: ◆知识点2: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 阅读教材P52-54,了解中国四大发明外传的经过和影响 造纸术的传播: 火药的传播: 指南针和印刷术的传播: 影响: ◆知识点3:阿拉伯数字 阅读教材P55,了解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传播及影响。 发明: 改进与传播: 影响: (二)合作探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弗朗西斯·培根指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说课稿 新人教版

16《血肉筑长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是()号参评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上承七七事变、下启解放战争,它为整个第四单元整体感知历史发展脉络打下基础,从而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教材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导学、学案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2、通过问题式探究,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的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一是台儿庄战役。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其次,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代价换取的。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所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二是百团大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为了打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抗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取得了重大战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本课的难点。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教法:分组导学法、学案导学法、问题式探究 教材处理: 将本课内容分成三大板块:一是把“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两个标题合并为一个标题,即“抗日战争时期三次著名战役”。二是中共七大。三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国歌》歌词,学生齐唱《国歌》。 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诞生于哪个历史时期?面对日冠的疯狂侵略,中华儿女是怎样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民族长城?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国歌》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热情。) 展示课题: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新授。 第一学习板块: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次战役 (采取小组合作、竞赛的学习方式)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导学案

义安二中 八 年级 历史 学科导学案 课 题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 型 新授 课 时 1 主备教师 武瑞花 授课教师 备写日期 2014, 学案序号 8LSX008 学习 目标 1、记住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 2、说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的法律文件。这些法律文件的颁布有什么重要意义 3、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同时认识到祖国的变化是巨大的。 学具 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导入 请结合《北京街头的谈话》 舞台剧回答下列问题: 1、 剧中的谈话发生在什么事件结束后? 2、 根据剧中谈话的内容,你知道当时人们渴望什么? 3、 能否说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质上是坚持了什么思想?此方针在当时产生了哪些消极作用? 4、 面对这些问题,以邓小平为首的老一辈共产党人是如何做的?产生了何影响? 二、自学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思想基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背景:①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平反 和纠正 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 ”的方针。 2)目的:为了反对“ ”的错误观点。 3)内容:否定了“ ”的错误观点。使人们认识到,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意义: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召开:_____年底,在 召开 3、内容: ①思想上: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上来,实行 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形成了以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 (2)它完成了党的 、 和 的拨乱反正,是______ 开端。 (3)中国历史进入 _______ 的新时期 (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中共中央为____ 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完善法律制度: 1)成就:1979年,颁布了《 》,1982年,颁布了第 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 》。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 》《 》《 》等一系列法律。 2)意义:基本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 、 和 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我国逐渐向 的道路迈进。 三、合作 1、课本39页动脑筋,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 批 注 【理解】 平反冤假错案意义:充分体现 了新的领 导集体的 民主意识,也充分的调动了人民群众进 行社会主 义现代化 建设的积 极性,使我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血肉筑长城》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学习目标】平型关大捷(√)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1、主力部队: 一、平型关大捷 2、影响: 1、时间; 二、血战台儿庄 2、领导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3、意义: 1、时间: 2、主力部队:八路军(一百多个团) 三、百团大战 3、地点: 4、领导人: 5、评价: 四、中共七大:(时间),中国共产党在(地点)召开第七次全 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的领导下,打败,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的中国。 意义(地位):为争取 的胜利和实现准备了条件。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本陷入困境。 2、中国的局部反攻和大反攻。 原因 3、美国想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 4、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标志:,宣布无条件投降。 五、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 。 2、。 意义 3、。 4、 。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反映的是中国军队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开始后重大胜利的一次战役,战役的指挥者是() A.林彪 B.李宗仁 C.张学良 D.傅作义 2、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3、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中,惟一取得彻底胜利的是() A.中法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4、小陈的家乡被日本统治50年之久,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到祖国怀抱,他的家乡是()A.南京 B.西藏 C.台湾 D.东北三省 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国共两党的合作 B.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C.国际社会的援助 D.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6、“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这首诗歌赠与的对象彭大将军指挥了哪次战役?()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 7、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 ①沉重的打击了日寇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8、请你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以便梳理知识。 9、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对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1)以上材料是谁在所作的什么报告中阐述的内容? (2)这个报告是哪次会议通过的?此次会议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召开的? (3)此次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4)这次大会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学习要点 一、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1.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①时间:1937年9月 ②地点:山西平型关 ③交战双方:日军与八路军115师 ④战果影响:歼灭日军一千多人,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自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①时间:1938年春 ②地点:山东省台儿庄 ③交战双方:日军与国民党第五战区军队(司令李宗仁) ④战果影响: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1、时间地点:1940年8月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 2、目的: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 3、作战目标: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4、重大影响: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5、特点:主动出击 三、中共七大 1、时间地点:1945年4月延安(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会议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3、中心任务: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大问题。 4、主要内容:①大会制定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军,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②毛泽东在大会上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5、历史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6、知识拓展:这次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 国际因素: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沉重打击;②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③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国内因素: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随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2、日本投降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②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做出了巨大牺牲。 五、典型试题 1、要想了解抗日名将李宗仁率领军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业绩,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一纪念馆() 2、2008年9月7~9日,由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研究中心举办的“现代化视野中的毛泽东思想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湘潭大学隆重召开。“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延安整风 D. 中共七大 3、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哪一次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鸦片战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4、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

第8课_宋代的社会生活__导学案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导学案 点击新目标 1、记住宋代的主要衣料;娱乐场所:瓦子、瓦舍 2、讲述宋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 3、分析宋代社会生活变化之因;认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链接旧知识 读一读:第七课知识建构 填一填: 1、世界上纸币最早出现的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_ 2、______时,我国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课前小热身 学生通读全文,完成练习册知识建构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欣赏名画《清明上河图》,说说你能从图上得到哪些信息 新课解读 一:宋代的衣、食、住、行 仔细阅读课文47——49页,填一填: 1、衣:(1)、两宋时,_______是主要衣料 (2)、南宋时,以______做衣料的人逐渐多起来。 食:(1)、主食:北方以______为主食,南方以______为主食 {2}肉食:北方以______为主,南方除吃______,还吃鱼肉 (3)食用油:宋代以前多用动物油,宋代时开始普遍使用_____ (4)燃料:城乡居民多用柴,但东京等地烧_________ 已很普遍 住(1)宋代的农民多住低矮的_____,城乡居民以_____为主, (2)贵族官员多住____、_____ 行:(1)富人多乘_____、______;(2)百姓多乘____、______ 二、城市生活剪影 1、根据课文49——50页相关内容写写: (1)、北宋的东京有专门供人们娱乐的场所_________ (2)、南宋的临安市内有娱乐场所______,城市人口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统一的社会局面带来了宋朝经济的繁荣。“偃武修文” 的基本国策,使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重视沿袭传统,朴素和理性成为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 (1)北宋社会生活与前朝发生了哪些变化? (2)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北宋的社会生活与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有和异同?

语文:8年级上册第8课导学案(统编)

8《台阶》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4、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自读课文,注音或释词。 凹( ) 凼( ) 硌( ) 涎( )水揩( ) 嘎( ) 黏( ) 撬( ) 筹( )划过瘾( ) 尴尬( ) 唿( )嗒熬( )住憋( )住门槛( ) 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课堂探究 1、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是什么? 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 4、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谈谈“父亲”这一形象所代表的意义。

5、再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或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又感情的朗读出来并赏析。 当堂检测 一、读写训练 请用第三人称复述最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要求口齿清楚,内容连贯,并富于感情。 二、达标检测 1、选择下面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dàng)门槛(kǎn)涎水(yán)摔跤(jiāo) B.泥浆(jiāng)着落(zhuó)淌汗(tǎng)烟瘾(yǐn) C.旺盛(shèng)黏性(nián)尴尬(gān)胯骨(kuà) D.醒悟(xǐng)晌午(shǎng)嘎叽(gā)扁担(dan) 2、说说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2)、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的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 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8课导学案

第一组课文导学案 课题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新词并能理解词语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生字词 知识链接: 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等地的河谷平坝地区,小部分散居在景谷、景东、金平等地和金沙江流域一带。语言届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文字。多信小乘佛教。 景颇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地区。语言属汉藏语系汉缅语族景颇语支。有文字。解放前已进人阶级社会,1898年曾取得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军侵人陇川的胜利。解放后,与傣族联合建立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阿昌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陇川、梁河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多信小乘教。解放前已进入封建社会。 德昂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潞西、镇康等地。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族支。解放前已进入封建社会。擅长种茶。多信小乘教。 山狸:野生动物名,即豹猫。 预习任务: 1、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3、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1)注音 坪坝戴招蝴蝶孔雀舞铜粗尾(2)熟读并理解词语

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 自主、合作、探究: 一、展示互动,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收获: (1)、师导入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2)、生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说说自己所在的小学和民族小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3、学习字词检查。 老师把精力放在大部分学生疑惑或错误较多的地方。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分小组讲解。对部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以“小老师”的形式互教互学。进行字词检验,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在解决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提醒需注意的字形、词意,从音、形、义三方面引领。 二、课文整体感知情况。 1、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在文中勾画出关键词。 我来闯关: A、辨字组词: 坪()孔()粗()戴() 评()孙()祖()带() B、我能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朋友()的服装()的花瓣 ()的老师()的小鸟()的枝干 C、精彩补白:我知道,课文是按()、()、()这样的顺序写的。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编制:审核:班级:姓名:时间:编号: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标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学习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2、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3、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合作探究】 讨论: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 1980年②成果③意义) 【当堂检测】 填一填: 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的方针是。 2、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3、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年颁布的第四部《》。 5、1980年,党中央为____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选择题: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B阶级斗争上来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C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第16课 侵华日军的暴行课后拓展训练题 中华书局版

第16课侵华日军的暴行学案 【填空题】 1、1937年12月13日沦陷。国民党政府迁往,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2、南京大屠杀日军用周的时间屠杀中国军民万人 3、特点:大、众,长,残酷;均为所罕见。 4、南京大屠杀给我们的教训是: 5、给我们的启示: 二、解答题: 1、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势力分子美化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等战争罪行,还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企图为军国主义翻案。通过学习本课,并结合了解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2、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然而今天日本国内一些人极力否认大屠杀的真实性,他们称大屠杀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你将采用怎样的方法来驳斥他们的谬论,澄清历史事实的真相呢? 三、拓展延伸: 据你所知,除南京大屠杀外,日军在侵华过程中还制造了那些暴行? 四.当堂训练 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迁都至() A.武汉B.北平C.重庆D.西安 2. “……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A东北B北京C上海D南京 3.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D.日本的官方言论 4.下列有关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规模之大 B.受害人之众 C.持续时间之短 D.杀人手段之残酷, 5、被美国成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纪录片《南京》是第一步以外国人的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它控诉了哪国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日本 6、1941年在重庆流传的打油诗:“不怕你龟儿子轰,不怕你龟儿子炸,老子们有坚强的防空洞,不怕!不怕你龟儿子凶,不怕你龟儿子恶,老子们总要大反攻,等着!”诗中的“龟儿子”是指()A.德国侵略者B.美国侵略者C.日本侵略者D法国侵略者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美丽的颜色》导学案 新人教版

8 美丽的颜色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体会作者情感。 3.学习居里和居里夫人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学习过程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炽.热(zhì)简陋.(lòu) 骤.雨(zhòu)小心翼.翼(yì) B.猝.至(cù)窒.息(zhì) 吹嘘.(xū)筋.疲力尽(jīng) C.荧.光(yíng)轮廓.(kuò) 酸渍.(zì)来回踱.着(duó) D.燥.热(zhào)沥.青(lì) 搅.动(jiǎo) 嘎.嘎地响(gā)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 ..的一项是( ) A.典型幻稚仪器冻僵 B.炼制搅动沸腾熟悉 C.氛围咽喉沉淀神密 D.残渣领域笼罩清析 3.下列语句与原文不相符的一句是( ) A.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B.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C.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捧过。 D.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B.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C.“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D.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 5.填空。 《美丽的颜色》的作者是,国家,优秀的和作家。她的《》就是写的法国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 二、解读探究,把握文本 6.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和出现转机的原因,并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 (2)掌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 (3)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主题、意义等。 (4)通过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5)列举和分析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 (2) 课上播放录像资料,自我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重大发展的史实表明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2) 新时期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正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重点] 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3、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难点] 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调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旧课,讨论回答: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主要贡献? 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周恩来“改变了万隆会议的航程”,又在日内瓦会议上努力缓和了东 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连美国的代表史密斯都被感动了。周恩来当时就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后来继续作出很多贡献,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有助于联合国处理 国际关系中的棘手问题。1976年1月9日,周恩来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损失,所以联合国大厦在那一天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盛赞周恩来:“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人一分钱……” ★周恩来在最后的岁月里,带病进行了哪些意义重大的外交活动?他所开创的新中国外交事业后来又有怎么样的发展?请大家阅读课文。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先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 ★教师强调:他们的国务卿杜勒斯甚至下命令,不许美国官员在外交场合同周恩来握手。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 A.美国总统尼克松承认了新中国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B.毛泽东批准用“小球影响大球”,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 C. 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 D.尼克松正式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E.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组织学生讨论并完成《历史填图册》21页1、2两题。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