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卫生宣教知识竞赛内容

卫生宣教知识竞赛内容

手足口病

一 定义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二 传播渠道

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绢等物品。 

2.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

3.饮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物。

4.通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

四 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状.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宝宝。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 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

临床上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

患儿尿黄。

重疹患儿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特点。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

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浑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病预防控制中心介绍说,预防手足口病要牢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五口诀。





小儿惊厥的症状与原因

惊厥是小儿疾病中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四肢肌肉的抽动、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惊厥时间可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小儿惊厥时,家长千万不要手忙脚乱,应在家庭中进行初步的处理。

家庭初步处理的原则

1、用手指甲掐人中穴止痉。

2、如果有高热,首先采取各种降温措施,如:物理方法,是用冰袋置于头部或四肢大血管处,或用35%酒精擦浴,或将小儿放在通风、阴凉的场所。

3、解开病儿的衣领,将病儿侧卧,防止呕吐物吸入肺内。

4、用压舌板(可以用牙刷柄或筷子代替)包上小手帕后置于上下牙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头。

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再次发生

发生过高热惊厥的小儿,当以后再次发热时,尤其是体温突然上升时,可就应使用退热药降温,必要时服些止痉药(如苯巴比妥)预防。

惊厥是疾病的症状

孩子因病而出现惊厥时,虽然从外观上看非常可怕,但是,按照惊厥的初步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多数孩子均可止住。然而,此时家长切莫认为孩子的惊厥止住了,疾病也会痊愈。而是应该送孩子去医院进一步诊治,查明原因,及时针对原因进行治疗,否则会延误病情。



儿童烫伤急救方法

一旦孩子发生烫伤,马上用自来水冲洗约10分钟左右,然后脱掉衣物,这是现场最有效的烫伤急救方法。脱掉衣物是将致热源消除,自来水冲洗可将皮肤的热量向外释放,减少热能向深层组织扩散,如此可将烫伤的危害减轻到最低点。同时联系急救车将孩子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有的人喜欢在烫伤创面抹一些牙膏、香油之类的东西,实际上没什么作用,反而还有可能污染烫伤的创面。若起水泡,则需涂上药膏,以防患部潮湿,引起细菌感染,如水泡已破,或水泡面积过大,冷敷后必须立即送医院。烫伤面积过大时,不能用凉水冲洗,可在患处敷上冷毛巾,此外,不要涂任何药物,只需保持患部清洁,







儿童流鼻血处理方法

儿童最常见(约百分之九十以上)流鼻血的位置是在鼻孔内侧约一、两公分处的鼻中膈黏膜上,因为靠近前鼻孔,所以鼻

出血时可先行使用最方便的局部压迫止血,其方法是:

1. 大人首先要尽力镇定自己的情绪,切勿慌乱,才能安抚被出血惊吓的小孩。

2. 头部应该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向前倾的姿势。

3. 用手指由鼻子外面压迫出血侧的鼻前部(软鼻子处),似一般以手夹鼻子的做法,直接压迫约五至十分钟。大部份病人都可以此种方法简单地来止血。而另一侧未流血的鼻孔仍可通畅地呼吸着。

4. 如果压迫超过了十分钟后血仍未止,则可能代表着严重的出血,或有其它问题存在着,此时就须要送医做进一步的处置。

5. "冰敷额头"的作用是希望藉额头的皮肤遇冷时,能达到鼻部血管收缩以止血,但其效果并不好,因为距离出血的鼻孔部位太远,且局部过于冰冷会引起头部不适,所以正确的方法是可直接冰敷在"鼻根"及"鼻头"(即整个鼻子)上面。





五常法

五常法含义:

五常法是用来创造和维护良好工作环境的一种有效技术,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它源自五个以“S”为首的日本字,又称5S。

为什么开展五常法

五常法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

五常法与酒店的效率、安全、质素及持续质量改善有莫大关系

1S、常组织

定义: 判断必需与非必需的物品并将必需物品的数量降低到最低程度,将非必需的物品清理掉。

目的: 把“空间”腾出来活用并防止误用

做法:

1. 对所在的工作场所进行全面检查。

2. 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判别基准。

3.清除不需要物品。

4.调查需要物品的使用频率、决定日常用量。

5.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进行分层管理。

2S、常整顿

定义; 要用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定量、明确标示地摆放整齐。

目的: 整齐、有标示,不用浪费时间寻找东西30秒找到要找的东西。

做法

1、对可供放的场所和物架进行统筹(划线定位)

2、将物品在规划好的地方摆放整齐(规定放置方法)

3、标示所有的物品(目视管理重点)

达到整顿的四个步骤

1、分析现状

2、物品分类

3、储存方法

4、贯彻贮存原则

3S、常清洁

定义:清除工作场所各区域的脏乱,保持环境、物品、仪器、设备处于清洁状态,防止污染的发生。

目的:环境整洁、明亮、保证取出的物品能正常使用。

做法

1、建立清洁责任区

2、清洁要领

◆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大清扫,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台面、物架等地方都要清扫。

◆注意清洁隐蔽的地方,要使清洁更容易,尽量使物品高地放置。

◆仪器、设备每次用完清洁干净并上油保护。

◆破损的

物品要清理好。

◆定期进行清扫活动。

3、履行个人清洁责任。

谨记: 清洁并不是单纯的弄干净,而是用心来做。

4S、常规范

定义: 连续地、反复不断地坚持前面3S活动。依句话就是养成坚持的习惯,并辅以一定的监督措施。

目的: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

做法

1、认真落实前面3S工作。

2、分文明责任区、分区落实责任人。

3、视觉管理和透明度。

4、制定稽查方法和检查标准。

5、维持5S意识。坚持上班5S一分钟,下班前5S五分钟,时刻不忘5S。

☆记住:不搞突出,贵在坚持和维持

常规范技巧:视觉管理;增加透明度;制定标准。

5S、常自律

定义: 要求人人依规定行事,养成好习惯。

目的:改变“人质”,养成工作规范认真的习惯。

做法

1、持续推动前4S至习惯化。

2、制定共同尊守的有关规则、规定

3、持之以恒:坚持每天应用五常法,使五常法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4、加强五常法管理:每季度一周为“5S加强周”,纳入质量检 查的内容。

下班前五分钟五常法

☆ 组织:抛掉不需要的东西回仓库

☆ 整顿:把所有用过的文件、工具、仪器以及私人物品都放在应放的地方。

☆ 清洁:抹净自己用过的工具、物品、仪器和工作台面并清扫地面

☆ 规范:固定可能脱落的标签、检查整体是否保持规范、不符合的及时纠正

☆ 自律:今天的事今天做:检查当班工作是否完成,检查服装状况和清洁度,预备明天的工作。

五常法的实际效用

▲ 提供整洁、安全、有条理的工作环境

▲ 提高工作效率

▲ 提高员工质素

▲ 保障品质

▲ 塑造良好的单位形象

五常法守则

工作常组织 天天常整顿 环境常清洁 事物常规范 人人常自律

推行五常法的步骤

组织: 成立5S推行小组并拟定活动计划

规则 : 组织制定各项5S规范和审核标准

培训: 宣传5S基本知识、各项5S规范

执行 : 全面执行各项5S规范,自我审核

监督 : 组织检查、互相评估




均衡营养是饮食健康的源泉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营养。我们每个人的样子可以说是“吃”出来的。是不是经济发达了,人民和生活水平提高了,营养就跟得上了?不一定,这里在在一个均衡营养与健康饮食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营养,因为营养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关系整个民族的问题。

一项资料表明,中国40岁以上的人平均身高比日本高,但40岁以下的则不如日本。究其原因,则是日本在二次大战后,食物严重缺乏,但后来经济发展了,特别重视营养,而且对均

衡营养认识比较高。

经济提高了,并不等于营养就好了。目前,由于营养不良,导致死亡的人数,高于任何传染病。有资料显示,因为身体不好而导致经济损失达300多亿元。

造成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营养意识不高,营养知识不够。认为人饿了就吃,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认为吃饭也是一门科学。

营养问题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表现,那么怎样利用食品,保持自己的健康,靠的就是自己的基本营养知识。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搭配不好的食物。卫生部通告全民的饮食八原则为:第一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第二是多吃蔬菜、水果;第三是常吃奶类、豆类制品;第四是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菜;第五是掌握自己的饭量,保持适宜的体重;第六是吃清淡、少盐的东西;第七是饮酒要限量,不要过度饮酒;第八是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品。

另外中国营养学会根据我国国民的实际情况拟建了了一个居民膳食食物宝塔,分五层:第一层为宝塔底,是谷类食物。各种粮食中含的较多,轻体力劳动者每天500克;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一般正常人,每天吃400~500克蔬菜,100~200克水果;第三层是鱼、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一般是鱼200克,肉50~100克,蛋20~50克;第四层是奶和牛奶。一般人每天喝250~500毫升;第五层是盐和糖。盐每天的食量不超过6克,糖每天吃的不要太多。

愿每个人都重视营养,合理搭配膳食,做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正确洗手步骤

洗手的步骤 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学问很大。而大多数人没有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科学地洗手。一般人在洗手时,多半只是简单快速的搓洗一下手心、手背,就以为已经完成任务。要“有效”的洗手,就必须留意下面几个步骤:

一般按照以下七步骤洗手即可有效清洁:

1、开水龙头冲洗双手。

2、加入洗液或抹肥皂,用手搓出泡沫。

3、小心地双手相互擦手心、手背、指甲内外和四周、指尖、虎口位置,最少揉搓10秒钟才冲水。

4、用流动的水冲洗至少10秒钟。

5、完全擦干净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

6、用干毛巾或手纸彻底抹干双手,或以干手机吹干双手。

7、双手清洗妥当后,别再直接触摸水龙头,防止再度脏手。应以抹手巾包裹水龙头,或在水龙头上泼水冲洗干净,才把水龙头关上。



【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

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8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二)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 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这四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分别依权限决定传染病病种的增加或者减少。

【传染病的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