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晋商经营管理浅析

晋商经营管理浅析

晋商经营管理浅析
晋商经营管理浅析

晋商经营管理浅析

晋商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全国势力最大的商帮之一。晋商之所以能够崛起,长期踞于中国商界,自有多方面的原因。从晋商自身来考察,其经营管理的成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本文试对晋商的经营管理作一些浅要分析。

从经营观念来看,晋商并不为传统束缚,敢于大胆创新

首先,晋商一反中国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而信奉“学面优则商”。在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观念是重本轻末,重儒轻商,儒家亚圣孟子就非常轻视商人,把他们称作“贱大夫”①。按照传统观念,读书、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乃是正道。所谓“读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表达的正是当时的正统观念。但晋商不囿于这种陈腐观念,认为“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外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际行,是故虽得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经,而绝货得之经,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得以义制,名以清修,各守其业,天之鉴也,如此则子孙必昌,身安而家肥矣。”②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晋商并不以经商为耻,而把经商与获取功名看作是同等重要,甚至后者更重于前者,因而出现了山西人纷纷经商的现象。清朝雍正皇帝对此就深觉怪异,不可理解。山西巡抚上奏说:“山右积习,重得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才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以故世风卑糜。”

③雍正在这道奏折后批道:“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属可笑。”④由此看来,晋商的观念确实与当时中国的正统观念相左。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晋商并不屈服于传统势力,而是积极从事商业活动,甚至于弃儒从商,弃官从商,终于使晋商崛起于商界,成为中国商界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第二,以变应变观。晋商并不为那些一成不变的商业教条亿束缚,他们善于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能根据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决策,或是抓住时机积极进取,开拓新市场;或是采取预防措施,防范风险,从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晋商经销之茶,大都来自于福建武夷山区,货源一直很好。但到了19世纪50年代,由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进货渠道被切断,晋商当机立断,寻找新的货源。经过周密调查,他们发现两湖交界的单楼湖、单楼司一带,山峦重叠,雨水充沛,非常适宜种茶,便指导当地农民栽种,获得成功,从而顺利解决了货源问题。

第三,慎待相与。所谓“相与”就是有业务往来的商号。晋商非常重视与同业之间的关系,不随便建立相与关系,总是经过多次考察后,才与这些商号建立相与关系,这种相与关系一经建立便尽力长期维持,即使商号发生变化,无利可图,甚至对方濒临倒闭也不断交,更不打官司。他们这样做自有一番道理,一是怕频繁与人打官司会毁损自己在同行中的声誉,二是即使与濒临倒闭的商号打赢官司,经济上也得不到赔偿,不如送个人情,反落个仁义大方。民国11年(1922),包头双盛公、双盛茂商号亏赔倒闭,欠山西复盛全东家乔映霞磕了一个头,就算了事。

在市场经营方面,晋商并不抱怨市场狭小,而是积极进取,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去开拓市场,引导市场和创造市场。晋商非常关注寻找市场的“空白支票地带”。其活动并不局限于一地,从北到南,从赊到边塞,从国内到国外,不公覆盖了大半个中国,而且还深入到俄国境内,垄断了中国对俄国的恰克图贸易。他们通过长途贩运,把外省商人不曾经营或不受重视的货物及时贩运,从而能够瞧迅速占领市场的“空白地带”。大盛魁瞄准蒙古市场,组织驮队,不畏艰难,深入蒙古各地,走屯串帐篷,游动经商,就这样蒙古市场的一个个“空白地带”被大盛魁集资占领。经过多年辛勤经营,大盛魁牢牢控制了蒙古市场在中俄恰克图贸易开通后,晋商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原始的运输工具——驼、马、牛将商品运至中俄边境甚至俄国腹地。在漫长的运送途中,经常遭遇风沙袭击和土匪劫财,但他们不屈不挠,知难而进。在

清代,晋商始终垄断着恰克图的对俄贸易,其中最著名的晋商首推榆次车辋常家,他们经营着“十大玉”和“十大德”等著名商号。开拓市场需要其有战略眼光,在发现市场的“空白地带”之后如何去占领,这要求必须具备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晋商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因此获得了巨大成功。

晋商不仅注重开拓新市场,而且十分重视市场的细分、渗透。他们经常深入到消费者中间,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喜好以及消费习惯,将消费者细分为不同的消费群体,从而有针对性地供给相应的产品。这样,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且通过市场细分提高了对市场的占有,加强了对市场的控制。大盛魁在蒙古销售药品时,就根据蒙古人的喜欢将药品按72味、36味、24味分包,并标上药名和药效,因此销售很旺;在销售布料和绸缎时裁剪成不同尺寸的蒙古袍料,很爱蒙古牧民的欢迎。

为了加强商品的销售,晋商非常重视营销手段和营销策略

晋商非常注重树立形象和创立名牌。不管任何组织或企业,要想长期存在发展下去,必须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良好的形象能赢得顾客的赞誉,其商品也容易受到顾客的青睐。名牌是经过长期考验,得到大家普遍接受的商品的商标,它就是市场上的通行证,一旦企业创造出自己的名牌,它就可在市场上通行无阻,其商品销售量会迅速扩大,但创出名牌后还得注意维护它。晋商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晋商在进货时非常注意质量,以质取信,商品进入市场才能经得起检验。这样,经过市场检验,取得顾客的信任也就创出了牌子。大盛魁就是这样创出牌子的。大盛魁的店员在发现顾客怀疑质量时就当面验货,如顾客怀疑鞋底是用草纸做的,店员就当着顾客的面将鞋底砍为两段。其质量使人深信不疑,以至于蒙古牧民只要看到是大盛魁的商品,就踊跃购买。因此,共产品受到普遍欢迎,销售量也稳步上升。

晋商也很注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售、收关系,这就是春销秋收。农民因缺乏奖金,经常向商人借贷,以便购买种子农具等,或者直接向商人赊欠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晋商为了与这样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到,春季借粮给他们,秋季粮食收仓时派人收账,场上过斗,边装边收,待收到差不多时故意留尾,给农民以实惠。这样,农民愿意与晋商打交道,等到第二年重新开张时,才主顾仍是老主顾。通过这种办法,晋商为自己经营的农产品等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可以获得长期的利润。在金融方面晋商最大贡献是首创票号

在票号出现之前,晋商经营的金融资本形式有钱庄、印局和账铺。钱庄主要是经营存放款业务。印局主要是针对小商贩的需要而产生的民间的小额借贷组织,主要业务是发放印子钱,期限较短,一般不超过百天。账铺的经营方式和业务与印局区别不大,其主要业务是对私营商业。但无论是钱庄印局,还是账铺等都无法异地汇兑。可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的流通越来越频繁,这就需要解决和商品流通同步进行了的异地汇兑和异地结算问题。另外总号和分号奖金的调拨,各商号之间的奖金调拨,总是通过镖局运现,既费钱又十分危险,因此客观上要求一部分人从商号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奖金的结算和汇兑。平遥县达蒲村李大全所属的西裕成颜料庄经理雷履泰是较早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一位。他借鉴京师商号和商人兼营汇票的做法,采用拨兑法代替运现,开始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后来,一些商人为了安全起见,他们的异地结算也请求雷履泰代为拨兑,作为回报,付给西裕成颜料庄一笔钱作为拨兑费用。随着业务的扩大,由拨兑而获得的利润非常高。在鉴于此,雷履泰遂与财东李大全商量,把西裕成颜料庄改营会票,并改名了“日升昌”。从此,中国金融史上第一家以经营汇兑为主要业务的票号产生了。晋商票号也开始了其辉煌的历史。

在商号的管理方面,晋商首创人身顶股制

晋商规定,凡山西商号的掌柜伙计都可以以自己的劳动力顶股,而且不承担责任。这实际上是将劳动力股权他。总经理的身股由财东决定,其他员工的身股多少由总经理决定,总经

理一般可顶到1股(10里),协理、襄理(二掌柜、三掌柜)可顶七八厘不等,一般职员也可顶一二厘、二三厘不等,但并非人人都顶身股,一般是根据其资历、能力、办事效率来决定给予其多少身股。人身顶股制较好地解决了商号中存在的人才激励问题,使人才的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结合起来,把人才的工作绩效与商号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合他们安心为商号尽力,创造出更大的业绩。

票据制度。晋商在其商业贸易活动中,最早的使用了商业票据和银行票据,当时的票据有凭贴、兑贴、上贴、上票、壶瓶贴、期贴六种,大大方便了商民交易。

转账结算。中国最早的转账结算制度,不是过去人们所说的1890年始于上海汇划钱庄,而是清代早期晋商的当拨兑(客兑),其银行票据清算始于清代晋商的“订卯”制度。

银行密押制度。票号的“会票”,由票根、存票、送票三张构成,统一印制,四角是水印暗记;专人书写,字迹在总号及各分号预留备案;加盖特殊印鉴。晋商票据水印,开中国钞票水印之先河。

晋商成功之道

晋商成功之道 茶叶之路 山西并非产茶之乡,但明清以来,运销蒙俄的茶叶几乎由晋商垄断。几百年来,形成了一条由南到北经西伯利亚直达欧洲腹地的国际商路——以输出茶叶为主的茶叶之路。这条由晋商拓展出的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茶叶之路,成为其发财致富一个历久不涸的财源。 清代学者王先谦说:“中国红茶、砖茶、帽盒茶均为俄人所需,运销甚巨。此三种茶……向为晋商所运。”清代著名的茶庄有100多家,其总号大多设于晋中,分号设于汉口、张家口、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恰克图(位于中俄边界,中俄各建城毗连,中方叫买卖城,俄方叫恰克图)以及俄国的许多城市。财东就是晋中的富商,仅祁县一地就有永聚祥、恒中恒、大德兴、大德诚、大玉川、巨盛川、天恒川、宝巨川、长裕川等十余家茶庄。成千上万的祁县人供职其中。张家口,山西帮茶商竟有百余家。其中在砖茶上以“川”字为商号标记的“两大”、“两长”字号,即长裕川、长盛川、大玉川、大昌川等素负盛名。这四大茶庄均为清廷特允皇商,持有天子赐予的“红色龙票”,从收购、运输,直到俄蒙贸易皆通行无阻,受到各方保护。俄蒙商人只要见此“龙票”,就争相易货,认为这是货真价实的凭证。在堡子里鼓楼西街茶庄故址中,至今仍保存着乾隆皇帝赐给“大玉川”的一块双龙石碑,上面镌刻着它在发展中俄、汉蒙贸易中做出的贡献。这“大玉川”就是誉满海外,由大盛魁投资十万两创建的“三玉川”茶庄。清朝后期,每年蒙俄需中国茶叶40多万箱(蒙古24万箱,俄国17万箱,每箱55-65斤),即2000多万斤。雍正时,恰克图的中俄贸易额每年为几万卢布;乾隆时,每年达几百万卢布;道光时,每年约1000万卢布;咸丰二年(1852年)高达1500万美元。 晋中茶商原主要采买武夷山区的茶叶,茶市在福建省崇安县的下梅镇。初为散装茶叶,体积大,携带不方便,后将散茶压制成块,状似砖,遂名砖茶(亦称茶砖),当时在茶区采摘茶叶,就地加工。于是,晋商创办的砖茶作坊,成为江南的著名手工业,每年雇佣成千上万的农民从事此项茶叶加工。茶由产地陆运至河口(今江西省铅山县),再水运经信江、鄱阳湖、长江至汉口。19世纪50年代初受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茶商改为采运两湖茶,而湖茶更适合俄蒙人的胃口。以后遂主要采买湖南安化县、临湖县羊楼司、聂家市及湖北蒲圻县羊楼洞的茶。加工后的茶先集中于汉口,由汉水至襄樊,转唐河北上至河南赊旗镇(赊旗镇就是今社旗县,晋商叫它十家店,因此地有10家著名的客店专营运输兼保镖。在此经营茶盐的山陕富商集巨资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山陕会馆,1988年被定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叶驮运由此北上,经洛阳,过黄河,入太行山,经晋城、长治,出祁县子洪口,然后在鲁村换畜力大车北上,经太原、大同至张家口或归化,再换骆驼至库伦、恰克图。骆驼是沙漠之舟,通过大戈壁,比马车、牛车都安全、快速、便宜,每驼可驮200公斤,从张家口到恰克图约1500公里,40天可达。当时条件异常恶劣,有人描述道:“绵绵斯道,几不逢人……百里逢井,数日不见人为常事。水味则苦咸而外,腥且臭,浊且涩,犹宝如玉液。长

晋商兴衰的原因分析

晋商兴衰的原因分析 内容提要:二百年前,晋商的商号已经遍布中国各大城市,远及西伯利亚、东南亚甚至欧洲等地,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仍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达到鼎盛。他们的经商才能让犹太人却步;他们积累的财富让皇室羡慕;他们的经营制度和策略,当代人都无法企及;更重要的是,他们把中国的传统美德在商界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商人而且是群体商人的操守推到了一个近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但是,它又在很短的时间内衰落了,这使我们不禁会问晋商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又很快衰落了呢? 关键词:晋商、兴衰、 明清时代的晋商,是山西人永远的骄傲。他们凭着肩扛力挑,凭着诚实守信,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助一次又一次的机遇,让自己的商业王国不仅覆盖了全国而且延伸到欧亚大陆,以及日本和朝鲜。在中国历史上,他们是推动和主导中国商业革命和金融革命的主力军。但为什么他们又突然在近代衰落下去,甚至忽然销声匿迹了呢? 一、晋商浅释 “晋商”的含义有两个方面。山西是古晋国的封疆,简称“晋”,凡山西从事商业工作,经营商品交易的商人,都可泛称“晋商”,包括从事国营(工)商业者和私营(工)商业者。《辞海》(缩印本)也说,晋商俗称“山西帮”,亦称“西商”、“山贾”,又说为“中国旧时山西省籍的商人”。另一方面是专指古代晋国经营商业和从事商品交易的商人。《国语·晋语》中曾说:“(晋文公)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又说:(晋都)“绛之富商,韦藩木楗,以过于朝,唯其功庸少也,而能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可知晋国早在春秋时期已经成为“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史记·货殖列传》)的诸侯国,出现了“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以(《管子·轻重甲》)的商贾阶层,且成为晋商社会的上层人物。 “晋商”——一山西商人这个社会群体,自古代晋国时期出现,经过“开放关市,招徕商贾,以有易无,各得所需,四方来集,远乡都到”(《礼记·月令》)的漫长的原始、半原始经营活动的艰苦岁月,发展到明代中叶,随着国内资本主义工业的萌芽和兴起,商品交易的发达,山西商人以善于经营商品交易的智慧和才能,乘势崛起,逐渐形成一股以地域关系、乡土纽带为特征的商行帮会群体。 二、明清以来晋商兴盛的原因 1、地理及自然条件 山西居天下之中,是沟通四方贸易的要冲,又与帝都长安、开封、北京相邻,王者之都,自然是高消费的城市。山西地接边塞,为历代与塞外民族通商的桥梁。因此,山西所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十分适合经商。山西素有“八分山丘二分田”之说,境内除有起伏的山丘外,北部地瘠民贫,南部和中部汾河沿岸,虽稍多活土,但“地狭人满”,农田不足。据统计,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至1949年山西省人均耕地由10.82亩降至4.88亩,其中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人均耕地达到最低点,且十年九旱,即使是丰年,居民的粮食也常感不足,从而迫使很多人不得不外出经商。这就为晋商的崛起奠定了社会基础。 2、明、清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 入明以后,新统治者为了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对农民、工商业者采取了一系列的让步政策,诸如兴修水利、奖励垦荒、移民屯田、推广桑棉种植、减轻商税、严惩贪污等,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全国水陆交通进一步发展,简

晋商文化

一:简答题: 1:简述晋商的特点: 晋商文化源远流长,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商业金融业结合,重视行会作用,聘用同乡人。有一下特点: 第一,唐晋遗风的管理理念。 第二,关公崇拜的商业伦理。 第三,重商立业的价值观念。 第四,乡土轴心的理财文化。 第五,人本思想的企业文化。 第六,官商相维的展业思想。 2:简述明清时期票号的组织架构: 其组织结构为三种人:东家、掌柜、伙计。大掌柜具有独立的经营权,东家不能插手经营活动。掌柜和伙计可以人力入股,享有分红的权利。票号的所有人员一律是山西人。 山西票号的血脉里渗透着传统文化的浸润,“以义制利”是其基本准则。《清朝续文献通考》称:山西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 3:简述晋商的关公信仰: 什么是关公信仰呢?其实就是四个字:“忠义仁勇”。晋商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关公的忠义诚信精神直接引入商界,作为经商的核心理念,提出“商与士,异术而同心”。主张经商首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晋商以关公等山西先圣先贤为楷模,忠于国家,忠于家庭,忠于商号;在商道,讲仁义;与友交,讲信用。宽厚待人,以义取利,以利厚人,表现了商道即人道的精神,培育了晋商忠诚、崇礼、仁义、守信等共性特征。 4:简述山西文化区的划分及特点: 民俗文化的地域划分,不完全等同于行政区域划分,而是与地理环境、经济生产、方言土语、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等有密切关系 晋南地区:这一带古代是耕读文化,农业生产以麦为主,饮食习俗以馍为主。 晋中地区:是古代中原民俗文化与北方民俗文化的交错之地,胡汉相融。农业生产以麦为主,辅以杂粮 晋北地区:这一带古代是草原民族与农耕居民冲突的地带,农业生产以杂粮为主;饮食习俗吃莜面、土豆; 上党(晋东南):出入河北、河南的重要孔道,太行山险峰陡立,农业生产以粟谷为主。 晋西地区:晋西地处吕梁山西侧至黄河以东,西渡黄河与陕北相交,汉时属西河郡地。农业生产以粟豆为主。 二:论述题: 1:为什么说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山西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传说中“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这块土地上。上古时代女娲氏炼石补天、神农氏尝百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舜耕历山,柳氏一门的祖先“和圣”柳下惠坐怀不乱等均发生于此。 山西地区历代名臣良将辈出。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张仪、名将李牧、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霍光、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徐晃、唐代名将尉迟恭、薛仁贵、唐代诗人柳宗元、宋代宰相司马光、名将狄青、杨家将、明代重臣王琼、清代第一廉吏于成龙……均诞生于此。

名家商道—中外名商经营之道(试题及100分答案)

名家商道—中外名商经营之道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精、诚、义、识、和、变这六个“道”,需两个一组相互搭配。其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诚与精是一组 B义与识是一组 C和与变是一组 D义与和是一组 正确答案:D 2. 既是商业规则,也是做人规则的二元商业经营法则是:√ A德能双修 B双道均衡 C低调做人 D高调做事 正确答案:B 3. 诚和信的关系是:√ A诚是职业道德,信是人生信条 B诚是社会根基,信是社会关系 C诚是外在形象,信是内在品质 D诚是内在品质,信是社会关系 正确答案:D 4. 《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利用“胡麻油掺假事件”来树立乔家的信誉。从中可以看出晋商的核心管理思想是:√ A以义取利 B破财消灾 C和魂洋才 D死、鼎、戒盈 正确答案:A 5. 企业在商场需要进行:√ A资本博弈、智慧博弈和资源博弈 B信息博弈、权力博弈和资源博弈 C信息博弈、智慧博弈和资源博弈 D权力博弈、智慧博弈和资本博弈

正确答案:C 6. 韩国商佛将经商之道归结为三个词:即:√ A信、义、道 B商、文、道 C戒、定、慧 D死,鼎,戒盈 正确答案:D 7. 第二工业革命时提出的口号是:√ A老板们联合起来 B消费者联合起来 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正确答案:A 8. 深圳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优越的地理条件 B国家政策的倾斜 C培育了企业群、旗队 D培育了“旗舰”公司 正确答案:D 9. 某企业创业成功后,应该与时俱进,力求创新,但是创业的元老们不喜欢变革。企业最后还是会被淘汰出局的原因是:√ A只重“和”不重“德” B只重“和”不重“变” C只重“和”不重“识” D只重“诚”不重“通” 正确答案:B 10. 电视剧《大宅门》里,白敬业自作聪明,偷工减料,结果被伙计们发现报告给了掌柜的,掌柜的许先生和涂二爷提出辞职。白景琦立刻召开大会,当着全商会的面把七万两银子的货付之一炬。白景琦这一举动是:√ A宣传诚信 B以义取信 C借事昭信 D蓝海战略 正确答案:C 11. 盈利是企业经营的目的,从谋利之术到盈利之道,其实相同之处都是赚钱,不同之处在于是否:√ A赚到了钱 B取之有道

探析明清商帮的兴起

探析明清商帮的兴起 明清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出现了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地方商帮和大商人资本的兴起。 在小农经济时代,由于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我国各地商界形成了“帮”的概念,“帮”是“商”的支撑,行“商”必有“帮”。 “商帮”是中国历史上由地域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商业集团。商帮是在古代商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商品的流通范围在本地狭小范围内满足不了需要了,因此就需要结帮联伙走出去采购或者是推销。作为一个“商帮”,应该是具备五个条件,第一,在这个地区要有相当发达的商业;第二,有一批积累了大量资本的巨商作为中坚;第三,在经营、制度、文化等方面存在不同于其他商业集团的特点;第四,许多独立的商家出于经营和竞争的需要组成以地域为纽带的松散联合;第五,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按照这些条件,中国历史上有十大商帮:山西以晋中为中心的晋商,歙县、婺源等徽州六县的徽商,与晋商同时兴起、亦被称为晋商小兄弟的陕商,临清、济宁、聊城、烟台这一带的鲁商,以龙游县为中心(包括常山、衢县和江山五县)的龙游商,西洞庭山(现在吴县的东山镇和西山镇)的洞庭商,江西由人口流动形成的江右商,以浙江为中心的浙商,苏州西南吴县境内太湖中东、以福建沿海为中心的闽商,以广州、佛山一带为中心的粤商。这十大商帮大体上崛起于明清时期,尽管时间并不相同。 商帮历史上曾经辉煌,商帮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重新显露新的生机。 商帮的起源 中国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封建史,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和农耕经济的主流使得市场经济之花迟迟难以萌发。可事实上,人类社会一直就未曾离开过商人的活动。 据考证,商人(或商业)的商,最初是个原始部落的名字,其部落位于今河南省商丘的南部地区,其部落始祖名叫契。因契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此。契的第十代孙名叫王亥(公元前16世纪)。王亥从事牧业而擅长经商。他的第四代孙子汤灭了夏(公元前1551年),又迁都于殷,故商又称殷,而商人仍自称为商。后来,周灭殷以后,周公(姬旦)告诉殷的遗民,要求他们继续经商。而殷商之人善于经商,周朝人便将从事这种行业的人成为商人。 伴随几百年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商品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而封建社会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士、农、工、商”中商也是屈尊末位。对于商人而言,国家没有明文的法律保护,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保护自己,于是商帮就在这一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商帮的特点 这十大商帮都有各自的不同之处。 1、晋商学而优则贾 十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历史上,山西商人称为晋商。晋商是明清时国内最大的商帮,在商界活跃了500多年,足迹不仅遍及国内各地,还出现在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完全可以与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相媲美。 晋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真正崛起在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 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1851年~1874年)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

晋商经营管理浅析

晋商经营管理浅析 晋商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全国势力最大的商帮之一。晋商之所以能够崛起,长期踞于中国商界,自有多方面的原因。从晋商自身来考察,其经营管理的成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本文试对晋商的经营管理作一些浅要分析。 从经营观念来看,晋商并不为传统束缚,敢于大胆创新 首先,晋商一反中国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而信奉“学面优则商”。在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观念是重本轻末,重儒轻商,儒家亚圣孟子就非常轻视商人,把他们称作“贱大夫”①。按照传统观念,读书、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乃是正道。所谓“读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表达的正是当时的正统观念。但晋商不囿于这种陈腐观念,认为“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外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际行,是故虽得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经,而绝货得之经,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得以义制,名以清修,各守其业,天之鉴也,如此则子孙必昌,身安而家肥矣。”②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晋商并不以经商为耻,而把经商与获取功名看作是同等重要,甚至后者更重于前者,因而出现了山西人纷纷经商的现象。清朝雍正皇帝对此就深觉怪异,不可理解。山西巡抚上奏说:“山右积习,重得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才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以故世风卑糜。” ③雍正在这道奏折后批道:“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属可笑。”④由此看来,晋商的观念确实与当时中国的正统观念相左。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晋商并不屈服于传统势力,而是积极从事商业活动,甚至于弃儒从商,弃官从商,终于使晋商崛起于商界,成为中国商界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第二,以变应变观。晋商并不为那些一成不变的商业教条亿束缚,他们善于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能根据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决策,或是抓住时机积极进取,开拓新市场;或是采取预防措施,防范风险,从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晋商经销之茶,大都来自于福建武夷山区,货源一直很好。但到了19世纪50年代,由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进货渠道被切断,晋商当机立断,寻找新的货源。经过周密调查,他们发现两湖交界的单楼湖、单楼司一带,山峦重叠,雨水充沛,非常适宜种茶,便指导当地农民栽种,获得成功,从而顺利解决了货源问题。 第三,慎待相与。所谓“相与”就是有业务往来的商号。晋商非常重视与同业之间的关系,不随便建立相与关系,总是经过多次考察后,才与这些商号建立相与关系,这种相与关系一经建立便尽力长期维持,即使商号发生变化,无利可图,甚至对方濒临倒闭也不断交,更不打官司。他们这样做自有一番道理,一是怕频繁与人打官司会毁损自己在同行中的声誉,二是即使与濒临倒闭的商号打赢官司,经济上也得不到赔偿,不如送个人情,反落个仁义大方。民国11年(1922),包头双盛公、双盛茂商号亏赔倒闭,欠山西复盛全东家乔映霞磕了一个头,就算了事。 在市场经营方面,晋商并不抱怨市场狭小,而是积极进取,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去开拓市场,引导市场和创造市场。晋商非常关注寻找市场的“空白支票地带”。其活动并不局限于一地,从北到南,从赊到边塞,从国内到国外,不公覆盖了大半个中国,而且还深入到俄国境内,垄断了中国对俄国的恰克图贸易。他们通过长途贩运,把外省商人不曾经营或不受重视的货物及时贩运,从而能够瞧迅速占领市场的“空白地带”。大盛魁瞄准蒙古市场,组织驮队,不畏艰难,深入蒙古各地,走屯串帐篷,游动经商,就这样蒙古市场的一个个“空白地带”被大盛魁集资占领。经过多年辛勤经营,大盛魁牢牢控制了蒙古市场在中俄恰克图贸易开通后,晋商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原始的运输工具——驼、马、牛将商品运至中俄边境甚至俄国腹地。在漫长的运送途中,经常遭遇风沙袭击和土匪劫财,但他们不屈不挠,知难而进。在

晋商文化对现代营销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16768898.html, 晋商文化对现代营销的启示 作者:乔昕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4期 摘要:晋商在长期的经营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且较为成熟完善的商业文化。因此,立足当今变幻莫测、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通过探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晋商文化,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来开阔我们的视野,活跃我们的思路,为现代企业更加有效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晋商文化;现代营销;启示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4-0157-02 晋商是明清时期我国商帮的重要代表,有着500年的商业辉煌史。曾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们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上至绸缎,下至葱蒜”。在长期的经营实践过程中,晋商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且较为成熟完善的商业文化,诸如重商立业的人生观、诚信义利的价值观、开拓进取的创业观和同舟共济的团队观等等。明清晋商的经营谋略和经营作风,对于现代营销活动,仍然具有普遍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并能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 一、顾客至上的营销观念 顾客至上,是企业成功的基石。晋商在营销活动中能够根据顾客的要求,积极组织货源,严把质量关,以优质热忱的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支持,充分体现了“顾客至上”的营销观念。蒙古地区是晋商经营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晋商大盛魁商号针对牧民喜欢用结实耐穿的斜纹布制衣,于是便大量组织此类货源;蒙民不善算数,他们就把衣料和绸缎裁成不同尺寸的蒙古袍料,任蒙人选购等。当时蒙古地区普遍缺医少药,不少旅蒙晋商都初懂医术,边做生意边治疗小病,通过义务医病,与顾客建立起充分的信任,致使有的顾客数十年不变。 在今天进行营销活动,“顾客至上”的观念同样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顾客是企业生存之本,财富之源。只有将“顾客至上”的理念贯穿于营销中去,企业才能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顾客的忠诚,进而在顾客的支持下从优秀走向卓越。 二、诚信为本的营销道德 晋商始终把“讲求诚信、先义后利”的理念贯穿其经营与管理之中,诚信义利已经成为明清晋商的金字招牌,并内化为其经商的精神之魂。如祁县乔家在包头开设有复盛公商号,因其经营时不图非分之利,不缺斤短两,在当地信誉卓著,人们都愿意购买“复”字号货物。曾有一次,复盛油坊一位伙计在销售的食用油中掺假,被掌柜发现后,立即停止销售,以维护商号信

从晋商文化看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

从晋商文化看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 明清时期,晋商作为十大商帮之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而且也留下了丰富的商业文化。在当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进程中,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商业文化与经济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今天研究商业文化,不管是对商业实践还是对商业理论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晋商商业文化的传承入手,延伸至分析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由此说明商业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晋商文化 晋商文化是由山西商人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晋商的商业组织制度、商业技术、经营艺术、城乡建设、庙宇奉祀、商业教育、社会习俗等整个商业文明体系。 晋商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其内容可以大致概括为:唐晋遗风的管理思想;崇拜关公的商业伦理等等。 (一)唐晋遗风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尧、舜、禹、夏,都在山西建都。周朝建立以后,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为唐侯,唐后来改为晋。当时周成王要求叔虞到唐地(今天的山西晋南一带),后实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施政方针。唐叔虞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指定施政方针,适当保留了夏代以来的一些制度,维护夏人的传统习俗,暂不实行以周礼为中心的宗法制度。与此同时,依照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习惯分配土地,开设田间疆界,以便利农牧生产,暂不实行周朝规定的井田制度,实行了不完全等同与周朝的政治经济政策。由此,晋国孕育出了有别于其他诸侯国文化内涵的唐晋文化,它相对于以周礼为基础的周、鲁、齐、燕文化,具有政治上博大宽厚,兼容并蓄,经济上求同存异、自强不息的内涵和特点。 (二)崇拜周公的商业伦理 孔子作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一直是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和中庸,他提倡人们立身处世的标准应该是忠义、诚信、礼节与德政,一次来建立一种稳固、和谐的人际关系。晋商所崇拜的关公,其一生身体力行“忠、义”二字,是忠实实践孔子仁

晋商诚信对企业的启示

目录 内容提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2) 一、晋商诚信观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2) (一)晋商诚信观产生的历史条件 (2) (二)晋商诚信精神的特点 (3) 二、国内企业诚信现状 (4) (一)拖欠贷款、税款问题积存很深 (4) (二)违约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严重 (4) (三)企业设立及运行时的欺诈行为时有存在 (4) (四)质量及价格欺诈、商标及专利技术侵权屡见不鲜 (4) (五)虚假广告、信息造假现象严重 (4) 三、诚信的缺失导致的问题 (4) (一)诚信缺失导致经济损失严重 (4) (二)诚信缺失使企业间交易成本提高 (5) (三)诚信缺失导致交易秩序混乱 (5) (四)诚信缺失使交易的规则遭到严重破坏 (5) (五)诚信缺失使投资环境恶化 (6) (六)诚信缺失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6) 四、晋商诚信精神给解决当前问题的几点启示 (6) (一)弘扬诚信文化,提升民族素质 (7) (二)健全奖惩机制,培养企业家精神 (7) (三)加强产品品牌建设,打造“信用山西”品牌 (7) (四)道德与法律相结合 (7) 参考文献 (8)

晋商诚信对企业的启示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内容提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诚信己经成为现代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任何背离或忽视诚信的行为都将难以被今天的社会所接受。诚信经营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也是时代的要求。晋商在诚信方面,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超越历史时代的责任意识,这对于我国现代民营企业如何诚信经营都有很好的启示。 【关键词】诚信经营晋商启示

晋商文化学习感悟

太原师师院附中初 一年级社会 实践C1013 贺雨婷

感受晋商文化 C1013 贺雨婷 晋商的辉煌刚过去不到百年,人们就对其知之甚少了。甚至有人对晋商这一概念竟是完全没有的。直至《乔家大院》的演出,人们才通过乔致庸这个叱咤商场、经营天下的人物,才升腾起对晋商人的崇敬,由心底生出一些了解晋商的冲动。是啊,人们对晋商的了解都是从电视开始的,从《白银谷》、《龙票》、《昌晋源票号》再到《乔家大院》,人们在电视中感受到了晋商横空出世的雄壮和经营天下的豪气,那些古老的当铺、钱庄、票号、商号,是晋商留在历史上的符号和印记。带着对晋商浓厚的兴趣,我选修了谢老师的《晋商文化赏析》这门课程。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从中知道了很多关于晋商的风云人物,晋商中各家族的发家事迹,个大院的文化等。我看重的是他们身上的精神。 明清山西商人称雄国内商界五个多 世纪,“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 江”,是他们的自我写照。他们的成功, 令人注目。他们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是一 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知道,每一种 社会实践活动都有一种特殊的精神作为 其灵魂,这种内在的灵魂是实践活动中最 活跃的能动力量,而从事这一活动的人就 是这一特殊精神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明清 山西商人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和不自觉地发扬了一种特殊精神,它包括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我们可以把它归之为“晋商精神”。这种精神也贯穿到晋商的经营意识、组织管理和心智素养之中,可谓晋商之魂。 1.诚信:货真价实的诚信。晋商出售商品讲求货真价实。在晋商的诸多事例中,祁县乔家的换油事件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乔家在包头的复盛油房,运胡麻油回山西销售。经手伙计为图厚利,在油中搀假。掌柜发现后,即令另行换装,并收回售出的掺假油或补其差额。经济上虽一时受了点损失,却招得近悦远来。晋商秉持的质量诚信观念,严格保证产品质量,以优质的产品赢得顾客的信赖。他们对于生产加工的商品,从原料选择、工艺制作到运送储存,都始终严格要求、十分讲究,泡制虽繁从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因此,晋商创出了许多知名品牌,至今仍颇负盛名,如六必居酱菜、杏花村的汾酒、太谷广盛药铺的龟龄集和定坤丹等。据史料记载,由于晋商提供的砖茶质量可靠,西北人曾以砖茶代替银两货币流通,作为物资交换的手段。以至于几百年过去了,前苏联人来中国时还打听祁县长裕川的名牌“红梅茶”。 经营理念的诚信。晋商十分重视商业信誉,对待顾客、商家,无论大小都以诚相待,销售商品从不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更不缺斤短两、“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秤平、斗满、尺满足”、“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4]。晋商中流传的这些商谚就充分体现了他们难能可贵的经营理念。

晋商文化论文

浅谈晋商与晋商文化 摘要:晋商又称山西商人,是明清时期崛起的以擅长商业经营活动而著称于世的商业集团。晋商之所以成功,乃是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商业经营,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晋商的成功之道和她所包含的文化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晋商文化精髓启示 晋商历史 晋商是指山西(中国中原地区的一个省)商人,山西的简称为“晋”。晋商首创了中国历史上票号。“票号”是当时商人通商的一种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说法。 山西的方域面积虽然不算大,但却地质地貌相对比较奇特而多样,南北气候类型跨度较大,这就为山西成为一个物产丰富、资源优裕的省份创造了前提条件,从而使山西自古以来就以盛产煤、铁、盐和丝、棉、粮而称著全国,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社会生产能力提高的同时,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及至明清时期,山西的资源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就更加凸显和重要,以至于成为朝廷靖边抚民、发展生产的重要物源依赖。 由于地缘优势,山西人经商很是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1368年-1644年)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有了丰富的资源,就有了将之转化为商品的基础;有了发达的商品生产,就需要广泛进入流通领域;为了促进商品的流通,就需要商人进行转运和销售。正是在这一刚性链条逻辑的推演中,一环扣一环地促进了山西商业的发达和晋商的崛起。清代(1644年-1840年)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从南自东南亚,北到俄罗斯莫斯科,东起日本,西到中亚欧洲,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 旧时曾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在商界以群体的形式活跃五个多世纪,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上至绸缎,下至葱蒜,他们在清初即创建中国最早的银行———钱庄,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

晋商之道

晋商之道:五百年的经营启示 晋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商帮,一个生意场上的传奇故事。 晋商作为商帮之首,起源最早、衰亡最晚,晋商发迹于宋代,明朝时与徽商南北并峙,至清朝晋商便独占鳌头,明清两代辉煌500年。晋商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晋商不仅店铺遍设全国通都大邑,而且经营范围远涉日本、西亚和俄罗斯等地,控制了史上多个行业如盐、铁、茶、丝绸等,清代的票号经营更将晋商推向史上最为辉煌的顶点,在世界金融史上也据有浓墨重彩的记录。晋商创造的财富,徐珂在《清类钞》中列举山西富户十四家,加起来“三千万两银子”,相当于大清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晋商超越于其他商帮的突出地体现在股份制、身股制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以义制利、诚信经商、乐善好施的商业伦理道德也成就了晋商的发展。 (一)晋商的崛起和兴盛 为什么中国最早的商人不出现在其他地方,而独出现于山西? 自然条件和政策鼓励出现了第一批富裕的山西商人,于宋元年间长足发展,为明清晋商的崛起奠定了基础。远古,自然资源是产生贸易的唯一条件,即运城的河东盐池。山西主要是由于拥有这种自己独有而别人离不开的盐,同时春秋时期,晋国推行鼓励商业的“轻关、易运、通商、宽税”的政策。因此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出现了第一批商人。 制度变化也为晋商带了历史机遇,北宋时期实行“折中制”放开了盐的运输和销售(折中制:商人把粮食运到边疆,由政府给予“盐引”,然后凭盐引到指定盐场领盐,再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这种制度为山西商人参与并扩大盐业贸易创造了条件,晋商形成的历史机遇。 除此之外,山西固有的政治背景、经济背景和地理条件等因素一定程度辅助成就了晋商的逐步崛起和兴盛。自明朝燕王朱棣起兵夺取皇位后迁都北京,北方的政治中心重新确立起来了,这对于经济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晋商也正是从这时起逐步兴起的。山西历史悠久,人口比较稠密,耕地相对不足,剩余劳动力多;山西地区处在北京和陕西乃至西北地区交通要道的中间位置,同时具备陆路、水路的便利交通条件,有这样好的地理条件,同时存在现实的就业压力,造成了很多人从商。 晋商辉煌500年的发展机遇来自于哪里? 无论对一个人,一个商帮,还是一个国家,机遇都是重要的,晋商的机遇就是明初实行的“开中制”,放开了盐的销售和运输,晋商抓住了这个机遇;促进晋商盐业发展的是另一项政策:政府退出盐业生产。山西人利用这个机会,作大了以盐业为主的贸易,需要相互帮

论晋商大家族的兴衰

论晋商大家族的兴衰 摘要 晋商,顾名思义,晋商是指山西商人,山西简称为“晋”。晋商首创了中国历史上票号。“票号”是当时商人通商的一种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说法。山西商人的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清代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 关键词:晋商票号兴衰 在上了山西票号与中国近现代金融这门课后,颇有感触,那么本文就研究一下晋商各家族大院的兴衰,本文从太谷曹家,祁县乔家等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此来简单的了解那个时期晋商的发展历史。 了解山西的晋商文化,可以选择参观山西的诸多的晋商大院,如太谷曹家三多堂,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祁县县城的渠家大院、灵石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榆次东阳镇车辋村的常家庄园。那么本文简单的论述一下山西的几个有名的大院的家族兴衰史。 要了解晋商的大院的兴衰史,就要先简单的了解一下晋商的兴起原因,我简单的总结一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明政府为北方各边镇筹集军饷推行开中制(明代统治者为了军事目的而创建的一种招商代销制度),为晋商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2.山西地处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物资交流的要冲,具有有利的地理条件。 3.明代山西盐铁手工业商品生产的发展,为晋商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 4.晋人勤俭,礼让,诚信的民风是晋商兴起的人文因素。 首先,本文就太谷的曹家三多堂的兴衰史做出分析: 曹氏原住晋源县花塔村(今属太原市晋源区),明洪武年间迁至太谷县北恍村。曹氏发迹,始于明末清初人曹三喜。当时三喜为谋生,随人至东北三座塔(在今辽宁朝阳县),租地种菜、豆类。辛苦经营多年,日渐发达。此后,曹三喜又将商号开办到赤峰、凌源等地,经营范围也扩展,后来又在沈阳、锦州等地设立商号。这样,曹氏已成为关外大商。开始了向外业务的扩大。开始了开辟茶路,并走向了鼎盛,集巨资创办票号,最后还是走向了衰落,我认为曹家票号衰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在当时的小农经济环境下,曹家不是把所赚的资本用于投资更大规模的生意,而是在家乡太谷建房买地。影响了资本的流通。 2.从一个原始耕种的农业社会中走出来的曹家,巨额财富的积累使他们的后代过上了不思进取的生活, 3.还有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战乱不堪,经济环境不稳定,不利于票号和金融业的发展。 了解完太谷曹家,接下来本文就祁县乔家做出分析,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和结论。-----

晋商的组织管理

一、经理负责制 “得人者兴,失人者衰;认真察看则得人,不认真察看则不得人。”这是山西票号经理李宏龄的经验之谈。晋商于商号经理之聘用,用人唯贤,唯才是举。在这方面,总结出了一套经验,形成了经理负责制。具体做法是:经理聘用之前,先由财东对此人进行严格的考察,确认其人有所作为,能守能攻,多谋善变,德才兼备,可以担当经理之重任,便以重礼招聘,委以全权,并始终格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道。一旦选中聘用,财东则将资本、人事全权委托经理负责,一切经营活动并不干预,日常盈亏平时也不过问,让其大胆放手经营,静候年终决算报告。经理颇似“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切由经理便宜处置。若遇年终结算时亏赔,只要不是人为失职或能力欠缺造成,财东不仅不责怪经理失职,反而多加慰勉,立即补足资金,令其重整旗鼓,以期来年扭亏转盈。正由于财东充分信任经理,故而经理经营业 三、人身顶股制 晋商在人事劳资上首创的人身顶股制,是一项协调劳资关系,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办法。凡山西商号中的掌柜、伙计,虽无资本顶银股,却可以自己的劳动力顶股分,而与财东的银股(即资本股)一起参与分红。但顶身股者不承担亏赔责任。总经理身股多少由财东确定,商号内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号掌柜、伙计是否顶股,顶多少,由总经理确定。身股的多少按照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来确定。总经理一般可顶到一股(即10厘),协理、襄理(二掌柜、三掌柜)可顶七八厘不等,一般职员可顶一二厘、三四厘不等,也有一厘以下的。但不是人人都能顶身股,而是有一定资历者方可顶身股。例如,大盛魁商号顶一二厘生意者,可管点杂事、接待客商等;顶三四厘生意者,可在柜上应酬买卖,但大事尚不能做主;顶五

晋商文化 浅谈晋商兴盛或纵横之因

晋商文化 ——浅谈晋商兴盛或纵横之因 附录: 人名索引:龚自珍 3/1 司马迁 8/2 朱元璋 4/3 王现 4/5 王瑶 4/5 关羽 8/6 主题词索引:山西 1/1 5/1 6/1 7/1 9/1 10/1 11/1 12/1 1/2 2/2 3/2 6/2 7/2 8/2 9/2 10/2 13/2 1/3 6/3 7/3 8/3 9/3 3/4 1/5 3/5 9/5 1/6 2/6 5/6 6/6 8/6 9/6 1/7 2/8 6/8 8/8 1/9 晋商 2/1 1/5 2/5 4/5 11/5 1/6 7/6 1/7 5/7 6/7 8/7 6/8 1/9 1/10 2/10 4/10 6/10 文明 2/2 8/2 11/2 12/2 资金 9/1 2/8 3/8 内容提要: 山西晋中地区历史上以物阜天成、人杰地灵而着称,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史上,驰骋华夏的晋商令国人瞩目,以平遥、太谷、祁县为代表的商贸金融前驱,举商贸大业,夺金融之声,票号汇天下,称雄数百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 世纪性繁荣。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 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在中国商界称雄达500年 之久。晋商之家族不同于一般官绅家族,它是具有商业烙印特征的中国传统文 化家族。 关键词:山西、晋商、文明、资金 正文: 现在的人们谈起山西,恐怕说到最多的应该是山西的“煤老板”吧。须 知,在明清时期,“海内最富”曾经是晋商的真实写照。1822年,当时中国最着名的文化思想家龚自珍为了缓解内地日益严重的人口压力稳固边疆的政局, 曾向皇帝建议将内地的人口大量向西北地区迁移,但龚自珍认为这个政策不适 用于两个地方,一是江浙,因为这里的居民太柔弱,经不起西北的风沙;另一 个地方就是山西,因为这个地方太富裕了,没有人愿意去西北吃苦,在谈到山 西的富庶时,龚自珍用了这样一个词:海内最富。那么山西的海内最富表现在 哪些方面呢,首先山西所有商家的固定资产总和已经达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

晋商与晋商文化总结

晋商与晋商文化 一、什么是晋商 (1)专指古代晋国经营商业和从事商品交易的商人。g-w-g (2) 凡山西从事商业工作,经营商品交易的商人,都可泛称“晋商”,包括从事国营(工)商业者和私营(工)商业者。 晋商文化: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这就是文化。 指山西商人(即晋商)在从事商业交易活动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商品财富和经营经验的总结,以及由此衍生、发展而来的商行制度、商业道德、商会组织等商业文明。 晋商精神: 精神:宗旨;主要的意义。 指源于山西古老文化、在长期的商业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个人和团体的一种信念和精神,主要体现在博大宽容的经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和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等。 晋商所创造的辉煌的历史有三个显着的特点: 首先,经营范围广泛。 除盐业外,有铁业、茶业、丝绸业、棉布业、粮油业、颜料业、杂货业、木材业,以及金融业,甚至还有酱菜业(北京六必居)、饭店业(北京都一处)、药业(早于同仁堂的北京万全堂药店)、文物古玩业等,各行各业无所不包。这在当时的其他商帮中是少见的。 其次,经营范围遍及全国,甚至海外。 当时在全国各地经商的山西人到处可见。遍及全国的山西会馆正是晋商走向全国的象征,仅在北京晋商会馆就有9所,日本、俄罗斯、蒙古等也都是晋商大显身手的地方。 最后,晋商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 它的两权分离、激励机制、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人才培养等成功经验,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晋商文化: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这就是文化。文字+符号+仪式。 晋商文化:山西商人(即晋商)在从事商业交易活动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商品财富和经营经验的总结,以及由此衍生、发展而来的商行制度、商业道德、商会组织等商业文明。 晋商精神: 精神:宗旨;主要的意义。 指源于山西古老文化、在长期的商业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个人和团体的一种信念和精神,主要体现在博大宽容的经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等。 二、晋商文化的核心 (一)博大宽厚的经营胸怀。 (二)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 (三)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

晋商的用人之道 )

晋商的用人之道 当时的晋商主要从事长途贩运的贸易和票号,交通极不发达,又没有电话互联网等现代通信工具,也没有商业法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店铺或资产交给外人打理,很容易出现化公为私,卷款逃走等所谓代理问题。 而晋商的经营特点,恰恰是两权分离,东家出钱不出力,掌柜和伙计出力不出钱。东家将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两的资产交给掌柜的之后,一般不再过问号事。 。 空公司,在于用“好人”。人力资源经理,要从众多应聘者中挑选出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好人”。有了这些“好人”,飞机自下降到起飞,只用20分钟就可以搞定。结果,西南航空公司的飞机,在地面停的时间很短,大部分时间都在天上飞。而飞机只有不停地飞才能赚钱。所以,我把西南航空公司称为“好人”公司。 晋商非常注重选人。中国传统文化对晋商的影响颇深,将儒家的伦理道德与经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商号的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对

人的选拔培养使用考察长都体现了到了。 晋商在对掌柜的聘用上,不分门户,不附裙带,不徇私,不嫉贤,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对掌柜的聘用,注重在平时的实践中考察。 在确定此人有谋有为,能攻能守,足以担任票号经理之责任,则以礼招聘,委以全权,专采用人莫疑疑人莫用之旨。 晋商在用人上还形成可一套独特的规矩,即用乡不用亲。山西票号都有这样的明文规定。晋商用乡不用亲,这里所说的乡,即小至同一村,大到同一省,非本省一律不用。这样就可以杜绝用“自己人”的弊端,为商号的稳健发展提供了 则易失,急使以观其信;财则易贪,委财以观其仁;危则易变,告危以观其节;杂处易淫,派往繁华以观其色。 学徒短则三、五年,长则七、八年,有的甚至长达九年。对学徒的艰辛,有这样的描述:“十年寒窗考状元,十年学商信加难”。 在学徒期间,由于吃住在店内,可以对每个人进行全天候、近距离的观察;由于派到最艰苦的分号进行磨练,由于既要做商号的工作,又要端“三壶”,由于进行各种各样的测试,对

浅论晋商商业诚信的现代意义

课题名称 浅论晋商商业诚信的现代意义 课题人:许靖宣 指导老师:孙晓瑜老师 二零一四年二月

浅论晋商商业诚信的现代意义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诚信理念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 它是现代经济伦理对企业的必然要求, 是市场良性运行的客观需要, 决定了企业战略的竞争力。诚信己经成为现代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任何背离或忽视诚信的行为都将难以被今天的社会所接受。山西晋商,早在明清时期,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雄踞湖商、徽商、粤商等十大商帮之首,长期执掌内外贸易之牛耳,盛极一时,以雄财善贾而饮誉海内外,在中外经济史上占有十分显赫的地位。在其五百年的经营史上,他们创造了无数的商业奇迹。自明代初始就己经跻身于中国商帮之首的晋商,之所以能一直独领风骚数百年,除了他们勇于探索、勤奋努力、善于创新之外,仍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具有真知灼见的山西商人在经营活动中承担起了应付的社会责任。那么,晋商创造如此辉煌的主要秘诀是什么呢?那就是诚信经营。诚信是晋商的价值核心,也是晋商的商魂。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与诚信经营紧密相连。失去诚信一切无从谈起,拥有了诚信,就拥有了市场制胜的法宝。因此,把诚信或失信作为研究课题,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晋商诚信产生的历史原因,分析了其特点;同时针对现代社会存在的诚信缺失的典型事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建立具有晋商“义利并重, 义利统一”、“售货无诀窍, 信誉第一条”的特点诚信制度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晋商;商业诚信;晋商文化;晋商历史;现代意义 一、晋商诚信观产生的历史及特点 明清时期的晋商,是国内最大的商帮之一,也是国际贸易中的一大商人集团。晋商的活动区域遍及全国各地,并把足迹伸到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时称“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山西号称海内最高”。晋商何以创出这般奇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营活动以诚信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说,诚信铸就了晋商的辉煌。 晋商弘扬传统文化中义利相通的观念,在山西形成重商、崇商之风。清雍正皇帝认为,山西人的社会定位序列与别的地方不同,是第一经商、第二务农、第三行伍、第四入士。晋商在精神支柱上崇奉关公。关公被誉为具有“义薄云天”、“信义昭著”、“言必忠信”、“信必笃敬”等传统美德,历代皇帝屡屡加封,成为尊奉的“武圣”。晋商不仅在店铺和家中供奉关公,而且在各地的山西商人会馆中修殿供奉关公。他们以关公的“义”来团结同仁,摒弃“见利忘义”的不良动机;以关公的“信”来取信于社会,取信于顾主,摒弃欺诈、伪劣等行为。自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商人队伍的壮大、商业竞争的激烈,在全国先后出现了山西、徽州、陕西、宁波、山东、广东、福建、洞庭、江右、龙游等十大商帮角逐市场,晋商靠诚信的法宝而称强制胜,立于不败之地。晋商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创新,具体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以义取,讲求生财有道 晋商是行大义而取巨资的有战略眼光的商人群体,从国家拥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需求出发,抓商机,占市场。晋商不仅进行长途贩运,同时在各地开设店铺,以至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之说。明朝政权从长城开始设立军镇,驻扎80万军队,为了征集军粮而推行了中制,即用粮换盐引,就可获得售盐贩盐的专卖权。晋商以靠边境的地理优势,领先占领。北方和西北的边镇多住着山西的商人,粮和盐的生意晋商都做,甚至连两浙、两淮的盐也大部分由山西商人来经营。到清代,晋商顺应当时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形势,一举成为旅蒙商主力军。 (二)群体共赢,讲求互惠互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