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读书笔记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读书笔记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读书笔记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读书笔记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读书笔记

诺齐克的这本书也是一部经典性的著作,他把自由主义的权利理论论述得淋漓尽致,把个人权利作为对国家行为的最高和最后的道德约束,从而加深了我们对自由主义国家观的认识。这一理论对于个人权利概念十分模糊、个人权利意识十分淡薄的我们国家来说,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我们可以从其论证中汲取许多智慧和启示。特别是其中许多的论述是非常精彩的,所举的许多例子是非常生动的,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东西。

诺齐克理论的出发点和罗尔斯理论的出发点是不同的。诺齐克的出发点是:“个人拥有权利。有些事情是任何他人或团体都不能对他们做的,做了就要侵犯他们的权利。这些权利如此强有力和广泛,以致引出了国家及其官员能做些什么的问题。”而罗尔斯的出发点则是:“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由正义所保障的权利决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会利益的权衡。”“作为人类活动的首要价值,真理和正义是决不妥协的。”

诺齐克是以个人对权利的拥有为前提的,因此其着眼点即是对已拥有的东西不能因外部的损害而丧失。因此,国家只能保护而不能以任何名义损害个人的权利。而社会合作则表现为个人之间的自愿交换。通过每个人的自愿给予而使每个人感到他所得到的比付出的更多时,

社会合作就可以成立了。而这种合作不是在整个社会中而是在不同的团体中实现的。

相反,罗尔斯论证的前提是每个人将从生活中得到什么。也就是说是以不持有为前提的,也可以说是对既定的、当下的持有抱怀疑态度的。只承认按照正义原则分配之后的那种持有。因此,社会正义就具有首要的价值。而这种社会正义就是分配的正义。

诺齐克把个人的特性绝对化了,也就是把人们之间的差别绝对化了。这种绝对化的结果是使任何个人之间的合作实际上变成不可能。因为任何一种社会合作都意味着对人们的某些限制。也就是说,为了适应某些共同的规则,每个人必须要限制自己的某些特性。而这种限制就是每个人都要为合作付出一定的代价,即自己利益的一定的损失。人们可以说这种限制对每一个人来说是自愿的。理由是可以自由地退出,但事实上退出这个还得加入那个,而只要加入就还得受限制。这样,其结果是人们必须加入一个组织,必须有合作才能生存。因此,所谓自愿就不可避免地包含着被迫的成分了。所以,如果把人的自由、个性、特殊利益彻底加以强调,其逻辑的必然结果就是否定了任何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人变成一个完全孤立的人。人们还可以说,自己同意的被迫即客观上的、隐蔽的被迫和自己不同意的被迫是不一样的。其实,这种区别仅仅是人们心理上的区别,事实上是没有区别的。或者说,从受限制的结果说,是没有区别的。这是从逻辑上说的。但是

这并不是说这种心理上的区别没有意义。从现实生活中来说,人们自己同意还是不同意这种事实上的被迫,这种心理上的区别仍然是很重要的。因为,这种不同的心理感受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从而在现实生活中会引出完全不同的结果。但这一点恰恰是诺齐克在逻辑上所忽视的。因为在他看来,要麽是人们的权利不受丝毫的侵犯,要麽就是权利的完全丧失,并不承认中间状态。反过来说,既然诺齐克不能否认人们要有一定的社会生活而不能完全处于孤立的状态,那么也就得承认人们为了合作而必须自愿地出让自己的某些权利,这就是人们在团体中的情况。然而从逻辑上说,既然可以把某些权利出让于团体,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把某些权利出让给国家呢?诺齐克的唯一的理由是团体可以自由地退出,而国家则不能。但是这并不能排除至少有一部分人可以自愿地把某些权利出让给国家,而这一部分人的数量也是无法限定的。另外,国家若能通过一定的说服方式使多数人把某些权利出让给国家,只要人们是自愿的,也应该是可以允许的。如果是这样,那么最弱意义上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就不存在了。

再有,自愿本身的规定性也不是十分确定的,而且其所出让的权利的性质和数量也是无法确定的。例如它可以包括自我强制,即自愿地接受强制,而在量上人们可以自愿地把自己全部牺牲掉。而且,人们还可能不知不觉地在外力的影响下表现出自愿,也可以在被说服的情况下实现自愿,人们还可以因为缺乏某种知识和经验在不知道某种后果的情况下表示自愿,也可以在被欺骗的情况下表示自愿,等等。

所以,诺齐克的个人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和自愿中间便形成了极大的矛盾。也就是说,在自愿的条件下权利就变得可以侵犯了。如果把逻辑贯彻到底,那么也必须禁止自愿地出让权利。但如果是这样,个人之间就彻底地孤立而不能有任何联系了。甚至互利的交换都不行。因为交换即使是完全平等的,也不能完全避免利益的丧失。因为,你所卖出的东西也可能牵连着你的感情,你可能不同意买主对它的处置方式。这时你会在心理上受到损失。可是,把个人描述成完全孤立显然是不能成立的。因此,诺齐克便作了两个妥协:一个是把个人强行正义的权利转让给国家,另一个是把更多的权利自愿地转让给团体。一个人的权利扣除了这两种转让之后,还剩下多少呢?诺齐克没有说对团体的限制,也就意味着人们在团体中可以把全部的权利都自愿地转让出去。诺齐克所说的持有的正义相对于国家来说是存在的,但对于团体来说就完全不存在了。因为团体的再分配没有任何正义的原则可依据,因为它没有任何模式,完全取决于人们的一时一地的愿望,也就是取决于偶然性。这些就是诺齐克在理论上的矛盾。当然,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说的,他在论证个人权利的不可侵犯性方面,在论述个人之间的差异性和要求的复杂性方面等等还是很精彩的。对于我们探讨人类的解放为什么最后要归结为个人的解放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于持有正义的问题是诺齐克评判罗尔斯分配正义,阐述权利的不可侵犯性的重要的出发点。虽然持有的正义在逻辑上是可以自圆其

说的,但是它却缺乏历史的依据。我们曾经讲过,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的物质基础就是剩余产品的积累。而积累是以人类生产剩余产品的能力为前提的。但是人类的需求却是和生产剩余产品的能力同步发展的。因此,要实现社会积累,一开始就是用压低生产者需求的办法来实现的。因此,一开始实现剩余产品的积累人们就被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强制者,另一部分是被强制者(当然在这两者之间还有其它一些人,但他们并不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应地,人类的需求也被划分为两大层次:被强制的生产者只能满足刚刚能维持生命的最低需求。而强制者则实现着每个时代的最高的需求。其它的人则在两者之间。以生产者的最低需求为前提而扣除的剩余产品减去强制者的最高需求,再减去其它人的一般需求,所剩下的部分就是社会积累。这也就是人类文明的开始。由此可见,人类自从跨入文明的门槛的那一天起,就是以社会不平等为代价的。也就是以不正义为代价的。而人们的持有,从一开始就是不正义的。即使是独立生产者,也是这种不正义的直接或间接的受惠者。所以,持有的正义基本上是一个悖论。而国家一开始就是这种不平等的保护者。这才是人类社会的真实的起点。当然,对于这种不平等的状况不能用道德的标准去解释,特别不能用我们今天的道德标准去解释。而只能用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去解释。也就是说,这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舍此没有别的路可走。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随着人们生产剩余产

品能力的增强,人类对于剩余产品的扣除方式也越来越进步。也就是说它越来越文明和人道。而社会最低消费水平和最高消费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地缩小。这样就展现出一个人类的个体逐渐走向解放的发展趋势,而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个总趋势的一个发展阶段上。

关于自由与平等的关系问题。自由和平等都是人类追求的目标,都是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这一命题所绝对必须的条件。问题只在于我们仍处于既能一定程度地实现两者,又不可能彻底实现两者的时代。所以,自由与平等的矛盾是时代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局限性所造成的矛盾。

自由所遇到的矛盾首先是自由本身所包含着的矛盾,即每个人的自由要受他人自由的限制。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动的空间都要以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动的空间作为边界。而这种互为边界的格局是通过利益的矛盾和冲突才能实现的,或者至少是包含着利益的矛盾和冲突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种站在大家之上的力量来干预,这种边界是无法确立的。而这个力量就是国家。其干预的形式就是制定法律。这样自由也就变成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现自己意志的权利。然而即使在法律的约束之下,自由的实现过程也存在着损害他人利益的可能性。一方面是法律的约束不一定十分严密,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法律之外的伤害。所以,自由本身就是人们之间差异和矛盾的产物,而其产生之后又时刻包含着矛

盾。

其次,自由遇到的一个重要的矛盾是它和平等之间的矛盾。第一表现在当社会本身不平等时,自由的内在价值在每个人身上的差别是极大的。第二表现为在以不平等作为前提时(如持有的不正义),自由将成为不平等扩大的根源。

平等所遇到的矛盾在于,当它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就会窒息社会发展的动力,使社会停滞、经济崩溃。在这种情况下自由便是保护社会发展动力的需要。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而生产劳动不再是谋生手段的条件下,平等才不会产生窒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问题。

平等在历史上反对的是等级制,而在现代社会中则反对由自由所产生的不平等。但这里所说的由自由所产生的不平等的更大的历史背景则是人类强制性地积累剩余产品的方式所决定的。这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积累剩余产品方式的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反对等级制和专制所造成的对个人意志和利益的压制,从而造成自由竞争的局面;一是以持有的不正义为前提,通过自由竞争造成新的不平等。

总的说来,社会发展到今天,主要是靠产生于自由的动力来推动的,而不是靠来自平等的动力。当然,如果不能适当地照顾到平等的要求也是不行的。但它必须取决于社会提供的可能性。所以,总的说

来,“恶”在历史中仍然起着主要的作用。

关于自由和平等之间的道德优势的问题,我们可以说:从目标上,平等占有道德的优势。但平等的善的目标却可能包含着恶的手段。相反,自由的恶的目标倒可以包含善的手段(在人们的利益博弈中所产生的各种措施都是在防止恶的破坏性)。自由与平等在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中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在发达国家中,自由主义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同时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有别于传统社会的新的不平等。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在不损害自由所提供的动力的基础上来考虑解决不平等的方案。而我们是处在刚刚从全能主义转向自由主义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时所产生的社会不平等。这是在自由主义没有充分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不平等,是全能主义的后遗症。因而在解决不平等时首先不是限制自由主义,而应彻底消除全能主义带来的弊端。其次在发展自由主义的同时,适当地解决不平等的问题。所以,我们即要从罗尔斯那里汲取营养,又要从诺齐克那里汲取营养。

关于国家的作用问题,自由主义本身的不同流派其意见也不一样。积极的自由主义与平等主义对国家的要求有相似之处。消极的自由主义则与他们相反。然而从现实的国家作用来说,则和消极自由主义的要求完全相反。当然由于各个国家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其国家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但总的说现实国家的作用仍然是很大的,大约介于全能主义和守夜人之间。实际上对现实国家作用的要求和限制完全是不

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由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对我国来说,应该如何看待国家的作用呢?这就要分析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政府职能的要求了。

从1988年机构改革以来的历次机构改革,都把政府职能的转变问题放在中心的地位。但是,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这几次机构改革所提出的转变政府职能的方案及其落实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看出,其间的差别是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的程度密切相关的。

如果说精简机构和编制主要是为了减轻财政压力的话,那么转变政府职能则完全是从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来的。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一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人们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必然要经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政府与市场是社会中的两支最大的力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既不是简单的博弈关系,也不是简单的合作关系,而是既有博弈又有合作的复杂关系。从政府与市场在职能方面的相互取代来说,是一种博弈的关系,而从市场需要政府的培育方面来说,又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处理好这两种关系是十分不容易的。这是由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的复杂性造成的。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要想从一开始就彻底理清在社会生活中哪些事应该由政府来管,哪些事可以由市场来管,简直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实践中要想处理好这个问题,是非常复杂,非常艰巨的。因为政府与市场的职能界限是处于不断变动之中的。昨天认为应由政府管理的

许多事,今天在新的情况下,又会认为应由市场管起来。照道理应由市场解决的问题,由于许多复杂的原因,又不得不由政府担当起解决问题的责任。现在由政府管的许多事作中,有些需要创造条件逐渐转给市场,而市场在运作中又不断提出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干预。在那些政府应该退出的领域或事情中,如何使政府从事实上、行为上真正退出,而且是有序地、平稳地退出?目前还需要由政府管起来的领域或事情,又如何使政府有力而又有效地管好?等等。正是在这种变动中出现的复杂情况,使人们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到位,甚至于两次、三次也不一定到位。只有不断地深入研究在市场发育过程中提出各种新的问题,并正确地评估市场自身对即将转给它的管理任务的实际承受能力究竟如何。一旦市场的发育已经使它自身基本上生长出了这种管理能力,政府就应该创造条件把应由市场管理的事情逐渐地转给它。这里指出的研究市场管理能力成长的实际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只是从道理是知道哪些职能应该转给市场,于是便大刀阔斧地将这些职能从政府身上砍下来扔给市场,而不管市场能不能真正地把它们接到自己的手里来。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当市场还没有生长出相应的管理职能的时候,这些从政府身上砍下来的职能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各种中间势力所劫持。因为,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在一定时期产生的无序竞争,会使社会中生长出许多非规范性势力或特殊利益集团,如非法致富的暴富集团,黑社会势力以及其它特殊利益集团等等。他们掌握着很大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这样他们便会凭借着其特殊的嗅觉和强大的实

力把政府扔出的管理权力劫持掉,并通过政府中的腐败势力而为其攫取管理权力开辟道路。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市场的无序状态便会更加严重,而且积重难返。而政府职能的转变便会从善良的愿望变成不可原谅的社会恶果了。但是还可能有另一种偏向,那就是在市场基本上已经具备了接受管理权力的能力时,作为具体的政府管理机构却不愿意放弃自己已不应该拥有的那部分管理权力,不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将其转交到市场手中去。致使转变政府职能的任务不能落实。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有一定的认识上的原因之外,主要是由于利益问题在作怪。在社会利益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各个单位已经在社会和国家利益之外产生了各自的独立的利益即单位的小团体利益。而这种利益便渗透在他们的管理权力之中。不论从道理上怎样承认把政府不该拥有的管理权力转给市场是多么应该,但从利益上却是无论如何不肯轻易放弃的。这就构成了机构改革的巨大阻力。这种阻力在历次的机构改革中都有明显的表现,而且总的说来其力量是比动力还要大的。这是产生“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主要原因。但愿此次机构改革能够想出切实的办法来克服这种阻力,使改革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读后感

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读 后感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读后感 “观察”,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诸如区域观察,个案观察等各种各样的观察记录比比皆是。反思平日里的观察,内容是什么——看到什么记什么,观察之后做什么——记录,记录之后呢?没有了。观察,只是一个过程而已,留不下什么痕迹,更带不来有效的学习。这个寒假,认真阅读了《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书中序言里写道的一句话让我对“观察”有了深一度的理解,也对此书也有了基本的理解。“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及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和学习风格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特点与学习需要的教育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从而保证教育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一书指点我们,观察其实是一项充满智慧和技术的活动。在孩子的生活、游戏、学习中,我们不乏对孩子的观察,但是,对于我们一些无意识的,随机的所谓观察,其效益是有限的。在对幼儿的观察,从孩子进园的那一刻即可开始,从孩子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包括入园,餐点,午餐,午睡等,每个生活环节,作为老师,都是观察孩子的契机,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状况。当然,这里说的观察,不仅仅是随意的看,最重要的是观察之后的评价和介入。书中例举了一些案例,不同的观察者,对于同一场景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得出的对孩子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说,作为教师,在对孩子进行观察的时候,首先要摒弃一些陈见,要保持开放的思想,集中观察焦点。其次,在对幼儿游戏和学习的观察中,一方面要以教育者的视角进行观察,发现每个孩子成长的需要,从而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更有针对性。对于每个孩子的观察,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对这些信息做出判断与评价,然后根据活动开展的程度和孩子发展的差异,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绝大多数人都需要学习如何有效地观察儿童。换言之,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如何在观察过程中保持开放的思想、排除先见、集中观察焦点,并用一种系统的、逻辑的方式记录信息。”因此,观察之后的记录也十分重要。现在我们对孩子进行观察后的记录多是一种纪实性的.叙述性的记录,而记录之后的评价和分析却有些薄弱了。书中提到,对孩子的观察首先要有所侧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之前,首先要有所目的,在明确目的之后,进行观察以及针对性的记录和评析,最后根据观察和评析,根据孩子的特点和水平,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与孩子进行针对性的交流和互动。对于观察记录,在今后的实践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孩子行为的观察和评价,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将观察作为我们开展活动的准备之一,孩子的表现是动态的,发展的,但是老师的心里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对孩子进行观察的时候确保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行为上。例如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老师首先要对这个游戏有所了解和判断,在之后的观察中,对孩子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读书心得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的读书心得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本次寒假在家,我认真仔细的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翻阅了一遍,深觉这本书中所著内容对一线的幼儿教师来说大有裨益,通过这段时间段的学习,受益匪浅。 一、教学教研一把抓,学会观察是基础 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大是业内普遍的共识,因为幼儿园的工作作息与中小学的不同,教师在白天的工作几乎不能有任何的中断,需要全天对幼儿进行照顾。尤其是在我经过两年的中专学校工作之后,对中小学和幼儿园工作的方式的差别上深有体会。因此,在我看来,幼儿教师在承受高压、劳累的双重负荷下,进行教研活动就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是在读过《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之后,我感觉自己在教育与教研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其实,教育与教研本位一体,真正的教研正是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并且服务于教学。教学教研应该一把抓,首先,我们要学会的就是:用眼、用心,学会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

幼儿行为的观察,观察什么?书中有详细完整的记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幼儿在常规活动中的行为 幼儿在园的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常规活动:进餐、午睡、洗手、如厕、午休等等。这些活动看似平凡、枯燥,但却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注意。 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如何观察幼儿进餐行为、如厕行为、午休行为和过渡时间的行为,虽然很琐碎,但是却不能轻易的忽视。 2.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 与常规活动一样,游戏材料是幼儿学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它们两个在幼儿个性方面发展的功能是不同的。游戏材料的一种重要作用就是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符号表征能力。 阅读和书写的确是符号表征过程,但是只能反映我们一半的表征能力,它们是语言符号的一部分;而非语言符号表征要借助艺术形式呈现——绘画、雕塑、舞蹈、哑剧、音乐及戏剧。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不能充分地把握或者用语言解释他们对事物的模糊理解,所以他们是通过使用游戏材料时形成的关系以及所引起的变化来获得对抽象概念的直观感觉。在儿童使用材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儿童使用材料的环境、刺激、话费的时长等等内容。

信息读书笔记

信息读书笔记 第一篇:网络 读书笔记 1. b to b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 基本框架:文章通过分析b to b 电子商务的发展优势,提出发展b to b 电子商务要素,具体包括信息标准化用户身份认证网络交易的整合处理受控的操作性等,明确了企业建立 b to b 电子商务战略时应考虑的细节问题,以求更好的推动和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 心得体会:电子商务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交易的双方划分就 有企业对企业 ,企业对消费者 ,企业对政府机构,消费者对政府机构等等。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电子商务的类型。 购买者与供应商交易是利用互联网还是电话;买者是否可以通过多种 b to b 电子商务渠道进行交易;购买者是通过现存的网络还是原有的系统与供应商交易;购买者与供应商交易是通过商业网络还是电子化市场进行交易。上述情况是供应商在建立b to b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时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购买者可能与供应商用上述的一种、一些或全部共同指导企业的运行和经营。无论企业实施什么样的电子商务战略,本质上都是

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利用可靠的工具搭建交易平台,保证企业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生存和发展。 2. 从美国的电子商务看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基本框架:文章主要介绍了电子商务含义界定,美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原因分析以及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心得体会:目前, 电子商务的基本含义有两个层次: 狭义的电子商务和广义的电子商务, 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包括b2b、 b2c、 b2g、 g2c 在内的通过开放的网络进行的电子交易活动。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利用 intranet 和internet 等网络方式将顾客、销售商、供应商和企业员工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全社会的网络计算环境, 并以此实现信息资源在全社会中的充分应用。这段话解释了电子商务的基本含义,主要包括两个层次。 加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完善我国的商业信用机制;政府的有效支持和引导。这些是从美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经验来看, 并结合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总结出来的应对对策。 21 世纪是电子商务为主导的全新贸易时代, 借鉴美国电子商务发展经验, 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必须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业信用机制以及政府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引导等方面入手, 积极主动地抢占下个世纪经济发展

谈美读后感(通用3篇)

谈美读后感(通用3篇) 谈美读后感(通用3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美读后感(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谈美读后感 1 花了我近一个寒假的时间才看完一本薄薄的《谈美》,不容易啊,先给自己来点掌声鼓励一下,毕竟这并非是本人所喜好的文学,更何况本书的内容结构如此严谨,使我在阅读过程中多次自觉力不从心,但时间并非是虚耗的,收获暂且不谈质量,就数量而言还是有个数字的。《谈美》主要是以回答读者的来信为方式,虽不是系统的美学研究著作,不能从中见识到朱光潜先生的研究成果,但朱光潜先生以一名导游的身份,成功地引领我们步入美学的殿堂,并从一些关键的角度为美学的入门者进行了解说,极富启发性。例如在回答怎样学习美学这一问题时,说他感触最深的是治学的学风。针对美学是个旁涉很多领域的边缘学科,以及国内资料太少这一特殊性,朱光潜先生指出: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在的欠缺,而且会成为空头美学家;要学通一二种外语,直接阅读外文书籍;尤其应下大力气去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不迷信翻译过来的书籍。但时代的变迁,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想法也有所不同了,朱光潜先生即使功绩硕大,但也早在1988年与世长辞了。当然,我在此并非是想否认他老人家的什么,仅想说:只有不断地创新与改进才能成就更大的成功,否则辉煌也将只能是曾经的。谈美读后感2 这个作品用书信的方式解决了人们对于美学的疑问,朱光潜先生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创造的“暮年心血”之作,从美学最简单的开始,为读者讲述一些关于美学的知识,我也学到了不少。美学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点上,这个基点就是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抽象概念出发,是起源于人们的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女俘以及劳动和生产之类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想起同学在生活中,学习中发现一些事物说它很漂亮,很美,大家都感到的美是真的美,我认为作者有句话说得很好,大概是:“美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知,你内心的一种认识,并不是根据一些概念来判断的。”我也确实地意识到美是不能给它拟一个定义的,每个人心中的“美”都是不一样的,

观察儿童读后感

《观察儿童》读后感 通过认真的通读《观察儿童》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后让我受益匪浅,深有感悟,结合实际工作,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每个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书,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每个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对全班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总体情况,如幼儿的兴趣、参与程度、交往合作等,还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想法、能力、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推动。观察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对幼儿的了解。着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 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幼儿早期学习目标,可以正确地帮助你去进行定位,明确目标,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其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建构起自己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如: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 书中以具体实例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呈现观察,让初学者能更直观地了解具体的操作与记录方法,从而对每一次的观察确定目标和目的,详尽观察情况的记录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将自己观察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 反思我们现在的个案观察,通常是以叙事型、描述性观察,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并不是特别规范,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认真学习一下叙事型观察的记录和描述方法,在书中特别指出“要求你安静地坐着,尽可能不引起丝毫的注意,要记得,你若与儿童发生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读书心得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的读书心得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本次寒假在家,我认真仔细的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翻阅了一遍,深觉这本书中所着内容对一线的幼儿教师来说大有裨益,通过这段时间段的学习,受益匪浅。 一、教学教研一把抓,学会观察是基础 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大是业内普遍的共识,因为幼儿园的工作作息与中小学的不同,教师在白天的工作几乎不能有任何的中断,需要全天对幼儿进行照顾。尤其是在我经过两年的中专学校工作之后,对中小学和幼儿园工作的方式的差别上深有体会。因此,在我看来,幼儿教师在承受高压、劳累的双重负荷下,进行教研活动就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是在读过《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之后,我感觉自己在教育与教研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其实,教育与教研本位一体,真正的教研正是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并且服务于教学。教学教研应该一把抓,首先,我们要学会的就是:用眼、用心,学会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 幼儿行为的观察,观察什么?书中有详细完整的记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幼儿在常规活动中的行为

幼儿在园的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常规活动:进餐、午睡、洗手、如厕、午休等等。这些活动看似平凡、枯燥,但却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注意。 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如何观察幼儿进餐行为、如厕行为、午休行为和过渡时间的行为,虽然很琐碎,但是却不能轻易的忽视。 2.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 与常规活动一样,游戏材料是幼儿学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它们两个在幼儿个性方面发展的功能是不同的。游戏材料的一种重要作用就是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符号表征能力。 阅读和书写的确是符号表征过程,但是只能反映我们一半的表征能力,它们是语言符号的一部分;而非语言符号表征要借助艺术形式呈现——绘画、雕塑、舞蹈、哑剧、音乐及戏剧。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不能充分地把握或者用语言解释他们对事物的模糊理解,所以他们是通过使用游戏材料时形成的关系以及所引起的变化来获得对抽象概念的直观感觉。在儿童使用材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儿童使用材料的环境、刺激、话费的时长等等内容。 3.观察幼儿之间的社交行为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便会有各式各样的社交行为和反应。在儿童早期阶段,他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开始在人格结构中打下基础,我们需要去观察以下三个方面: ①幼儿对待他人的态度(关怀/疼爱/信任/怀疑/厌恶)

电子商务读书笔记 1

电子商务读书心得 在之前的电子商务导论课中,我对电子商务没有深入的认识,只局限于对淘宝的理解,而上了电子商务专业课,我对电子商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门课,通过网上查找资料和看专业课本书我做了一些读书笔记。 通过网上资料我发现。电子商务是一个电子化购买与出售货物、服务和信息的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的应用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由于电子商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了以Web为基础的全新商业模式,改变了商业伙伴之间的合作方式,因此,电子商务又绝不仅仅是购买和销售,它同时也是一种电子化的沟通、合作和信息传递途径。 通过《电子商务概论基础与应用陈晴光主编》这本书的学习,我了解到电子商务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各类具有商业活动能力和需求的实体,利用现在信息技术,依托以互联网为主的各种电子网络所进行的能创造新价值的各类商务活动,包括有形的货物贸易和无形的服务与知识产权贸易。并且书中按知识结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分为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模型、电子商务支持服务和电子商务应用四大板块,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务概述、B2B电子商务、B2C电子商务、C2C电子商务、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如B2F、B282C等)、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维护、电子商务安全、电子货币与网络支付、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与管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策划,在各章节中有机地穿插了大量针对相关内容和知识点的应用案例、研讨专题等。这本书中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我对电子商务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对电子商务有了初步理解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第一次电子商务讨论课。第一次的讨论课主要是关于企业惯例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首先我们要了解企业惯例的含义。企业惯例,是组织内部共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行为和规范——可以这样说,是一个习惯性指导系统。它们往往通过给新员工示范规则来交流、传递信息。正因为这样,它们才能真正成为独一无二、区别于其它组织的公司。这正是罗?郭士纳提出的:虽然一个公司可能会用与其它组织相似的描述,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它们是不同的,因为人们遵守的是直觉设定的潜规则。有企业的地方就有企业惯例,因为在公司中每个类型的工作从制定策略,到执行流程,从运用技术,到政策的运用、领导员工的奖惩制度等等,都存在自己的企

谈美读后感600字

谈美读后感600字(一) 美学,往往会给人一种略带神秘的色彩,我一直以来都以为美学如同其他高深莫测的哲学。读完这本谈美书简后,我发现这是一门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的美学,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纵观全书,不难发现朱光潜老先生用的是书信的形式来向我们阐述美学的问题,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书中反复强调美学的起源就源自于生活,一切都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捕捉到没。我认为当我们意识到美的时候,往往都是离不开人的。 作者说“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从人的品质思想,我们会看到最初的美,那就是书中说的“不涉及欲念和利益计较”。正如所说的这样,美学这门深奥的学问,往往就是最本真的。就像之前很多媒体评价的最美的人物。他们就是做到了这些最本真的人性美。而反观当下,现在仍是有不断地事件是为了利益的争夺。 之前,不断受关注的反腐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据。自中央加大对贪腐的整治力度之后,有数不胜数的官员落马,大到“老虎”,小到“蚊子”,似乎覆盖了国家的所有部门。贪腐现象只是社会不正之风的一个产物。所以归根结底,腐败是由社会个人贪图利益的不正之风所引起的,这些正是与朱先生所说的人性美相对立的。书中说: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各种能力的统一体。所以,我们不能够因为自己一点点的私欲而不断贪婪,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充满真能量的。 总而言之,这本很薄的书,充满着深奥的美学思想。读过这本书,我觉得只需将这“美”充分的融入到每时每刻的生活中,不断地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 谈美读后感600字(二) 一天的光阴转瞬即逝,而就在今天,我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时光。我读完了第13封信。然而通过这第13封信,我对美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这就是朱光潜先生在83岁那年写给青年的美学认识读物《谈美》。 《谈美》全书共有15个话题,也就是15封信。首先他先提出了“美感修养”的问题,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免俗”。这是对“利害圈”和物欲要有一些超越,有一些精神的寄托,有一些理想与情趣,其中艺术活动就可以起到这种超越利害关系的作用,在“无所为而为”中净化心灵,得到人格精神的提升。 提到“美感修养”的问题,我们都会问:如何培养美感呢?朱光潜通俗而又深入的进行了论述。他点明:审美的态度和审美的眼睛是要逐渐养成的。作者在谈到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看到的是古松的实用性;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看到的是古松的科学性;而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他用审美的态度,尝到了美的味道。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如朱先生讲的:“无所为而为”的欣赏眼光去看的特点,说明人异于其他

《观察走进儿童世界》读后感(精选多篇)

《观察走进儿童世界》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观察走进儿童世界》读后感 近期读了这本《观察走进儿童世界》深有感悟,结合实际工作,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每个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书,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每个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对全班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总体情况,如幼儿的兴趣、参与程度、交往合作等,还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想法、能力、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推动。观察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对幼儿的了解。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 一、教师如何有目的性地进行观察。 教师在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中,都能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获取的信息和价值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观察前首先应根据游戏开展的程度和幼儿的能力差异选择适宜的观察角度去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那如何选择合适的角度观察呢?这时就应首先在观察前确定、明确观察的目标目的,教师只有带有目的性的进行观察,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游戏的不同时期,教师的观察目标也各有不同。例如:在我们干洗店创设的初期,我们的观察目标主要是幼儿对干洗店游戏的兴趣性和投入性,关注孩子是否对游戏感兴趣。随着游戏的逐渐深入,我们的观察目标逐渐从幼儿的兴趣转为幼儿在游戏中和材料的互动、幼儿的语言交往、幼儿替代物的使用情况等等。教师每次定位的观察目标不宜过大、过多,或者超过幼儿能力范围。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教师没有根据观察目的确定合适的观察目标,而只是笼统、简单、流于形式地进行观察,那么教师的观察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教师如何连续性的进行观察。 教师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观察,并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还需要有连续性的进行观察,深入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那如何连续性的进行观察:(一):注重游戏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时,教师往往看重结果,例如孩子今天能用卷发棒为“客人”烫头发了等等。而忽视了孩子在游戏中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角色游戏应该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在这个过程应该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主动进行游戏、学习的过程。 有的教师观察到孩子某方面的能力、语言欠缺了,或者孩子的行为影响到角色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 观察儿童,关心儿童,才能真正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你知道怎么写吗?接下来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范文,供大家阅读! 篇1 开学初,因课题研究和理论学习的需要,到徐主任处借了一本幼儿园教师必读丛书《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几个月来,因琐事繁忙,一直没有机会阅读,直至前几天得空,才随手翻阅起来。 本书的原著是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ana vennis,翻译是单敏月、王晓平。本书共有7个章节。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大量自我实践的机会;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罗列了一些目的、目标,以便于读者决定采取最恰当的模式来记录观察;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顾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发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习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

考查阅,但它只是一个指导方针,因为每个儿童都有各不相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经验。 作者创作本书的初衷是鼓励照料婴幼儿的工作者乐于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方面。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许你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通读本书的章节,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虽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我还是被它的实用性给吸引了。它真可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观察记录工具书。它让我更全面深入地明白了观察的价值所在,让我熟知了观察儿童的全过程,让我了解了观察儿童的方法,习得了许多观察的技能,更让我有信心成为一个观察儿童的技能娴熟的操作者所以,在工作室活动时,我把它介绍给了我的姐妹们一改往常理论学习的形式,我先根据第一章的学习内容出了3个简答题,让姐妹们即兴作答,并把答案写在白纸上。问题 1.

单片机读书笔记

单片机的分类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众多的单片机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Ⅰ按生产厂家分 1.INTEL公司的单片机(MCS-48系列单片机:MCS-48单片机是美国INTEL公司于1976年推出,它是现代单片机的雏形,包含了数字处理的全部功能,外接一定的附加外围芯片即构成完整的微型计算机;MCS-51系列:MCS-51单片机是美国INTE公司于1980年推出的产品,与MCS-48单片机相比,它的结构更先进,功能更强,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电路单元和指令,指令数达111条,MCS-51单片机可以算是相当成功的产品,一直到现在,MCS-51系列或其兼容的单片机仍是应用的主流产品) 2.ATMEL公司的单片机(AT89系列单片机:AT89系列单片机是ATMEL 公司的8位Flash单片机系列。这个系列单片机的最大特点是在片内含有Flash存储器。因此,在应用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前途特别是在便携式、省电及特殊信息保存的仪器和系统中显得更为有用;A VR单片机:A VR单片机是1997年由ATMEL公司研发出的增强型内置Flash的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PU) 精简指令集高速8位单片

机。A VR的单片机可以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外部设备、工业实时控制、仪器仪表、通讯设备、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 3.Motorola公司的单片机(MC68300系列单片机:MC68300系列微控制器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模块,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 4. MicroChip单片机的单片机(PIC12CXXX系列单片机、PIC16CXXX系列单片机) 5.PHILIPS公司的单片机(通用型单片机:PHILIPS公司的P80C31基于80C51内核采用高密度CMOS技术设计制造,包含中央处理单元、128字节内部数据存储器RAM、32个双向输入/输出(I/O)口、3个16位定时/计数器和6个中断源,4层优先级中断嵌套结构,可用于多机通信的串行I/O口,I/O扩展或全双工UART,片内时钟振荡电路;Flash 单片机、低功耗OTP单片机) 6.TI公司的单片机(TI单片机MSP430:德州仪器(TI)超低功率16位RISC混合信号处理器的MSP430产品系列为电池供电测量应用提供了最终解决方案。德州仪器作为混合信号和数字技术的领导者,TI 创新生产的MSP430,使系统设计人员能够在保持独一无二的低功率的同时同步连接至模拟信号、传感器和数字组件。) 7.其他公司的单片机(美国SST公司的SST89系列、美国CYGNAL公司的C8051FXXX系列单片机、东芝TLCS-870系列单片机) Ⅱ按单片机数据总线的位数,可将单片机分为4位、8位、16位、32位

《谈美》读后感参考

《谈美》读后感参考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泰斗,是中国美学研究的拓荒者,并为中国美学的发展穷尽毕生精力。《谈美》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从美的产生谈起,到美感的条件及心灵净化作用,最后上升至美和人生的艺术化高度,层层递进;文字简易精炼却引人入胜,本书还一直被誉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汉字“美”由“羊”和“大”组成,在中国古代,羊是十分贵重的商品,肥大的羊大概就是原始人民对美最淡出最直白的理解。在甲骨文中,“美”写作戴羽毛头饰的妇女,表示好看、漂亮的意思。《庄子·齐物论》中记载:“毛嫱丽姬,人谓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即形容漂亮的女子沉鱼落雁。伏尔泰曾有一句话这样解释“美”:“何谓美?询之雄蛤蟆,必答曰‘雌蛤蟆’是也。”纵观诸多大家对“美”的解释,言语各不相同却无一例外表达了美的核心:心灵的感受。简言之,美,就是具体事物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属性。 朱光潜也指出美是一种自然属性,既是自然属性,那就是客观存在。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一事物,一个人觉得美,另一个人却不予赞同。在一般人看来,美是物所固有的,正如有些生物生来就美,有的则生来就丑。比如我们喜欢用娇颜的花朵,明耀的星星来称赞一个人的美丽,也惯用癞蛤蟆来说一个人的丑。因而,有哲学家

认为:美是心的产品。但是美丑本没有固有的标准,《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就是说我们都认为一个事物美,是因为有不美的对比,然而美与不美,你有什么固有的尺量可以说服我么? 朱光潜认为,美不全在于外物,也不全在内心,我们之所以有美丑的不同感觉,是心和物结合的产物——美感。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不可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失去了活动的载体。美之中有人情也要含物理,两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作者的见地有些绕,但仔细领会,确是这个道理。他总结了前人对美的研究,又弥补了其不足,严谨地道出了“美感”这个新意。 “美感”不是客观存在的,作者提出它的产生有三个必要的条件:态度、距离和移情。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事物总会有自己独特的反应。这一点并不难懂,态度是主观意识层面的一部分,它是心灵主体精神的传达,或满足或不满都基于主体的特点。如面对一个苹果,画家首先想到的是它的构图美感,科学家首先想到的是万有引力,普通人则想到它吃起来的口感。用朱光潜的话来说,我们面度食物往往有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三种态度,能不能产生美感要看我们更偏向于哪一种态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书笔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书笔记 导读:关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书笔记篇1 近日,我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书。仔细阅读之后,我受益匪浅。我阅读到:《指南》中的社会方面提出了很多教育建议,如: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所谓合作就是人与人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是孩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活动,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幼儿园孩子的合作是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能让幼儿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合作解决一些难题与任务。 学会合作是当今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强调了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因此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在角色游戏活动中的合作 角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当几个孩子在一起游戏时,不是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都相同,这就有必要学会协商、妥协。在幼儿共同活动中不可能人人都是主角,因此还必须学会轮流、等待等,这些技能是合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如玩游戏前,我先让幼儿一起商量,分配角色,然后分工合作。在游戏的时候他们难免会遇到矛盾,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协商解决。教师需让孩子们懂

得一些和同伴交往的技巧,如别人在说话要时要安静、认真的倾听,自己有什么想法要清楚地说出来,别人帮助你了就要说“谢谢”,自己做错了就要向别人道歉,帮助幼儿逐渐学会合作的方法和技巧,体验和同伴一起合作的快乐。 二、在区域活动中的合作 在建构区中,虽然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积木,但是幼儿只是自己玩自己的,你搭你的小房子,我拼我的小公园,而不会合作、一起拼搭。因此,就需要教师创设了一个大型积木的建构区,引导幼儿把自己搭的建筑物围在一起重新组合,或者分工合作,给一些小动物们建构房子,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建构的同时,促进其相互交往,共同合作的能力。幼儿在互相合作的游戏中体验到了无限乐趣,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在游戏中玩得尽兴。 三、在户外活动中的合作 为了孩子们课间能够安静下来,有事情做,我教孩子们学习编花篮游戏。这可是需要孩子们的合作。需要每个人依次用脚勾住下一个人的脚。稍不留神,绳子就散架了。此时的合作尤为重要,因为在勾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合作问题,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合作的默契是编花篮成功的前提。这时能力强的幼儿会主动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你先勾在我的腿弯处,我再勾在别人的脚腕处,一个接着一个,花篮就编成功了”,这体现了能力强带弱的合作精神。当孩子们获得成功后,那种喜悦不言而喻。 四、在日常生活中的合作。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

读了这本《观察儿童》深有感悟,结合实际工作,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每个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书,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每个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对全班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总体情况,如幼儿的兴趣、参与程度、交往合作等,还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想法、能力、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推动。观察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对幼儿的了解。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 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 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 一、教师如何有目的性地进行观察。 教师在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中,都能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获取的信息和价值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观察前首先应根据游戏开展的程度和幼儿的能力差异选择适宜的观察角度去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那如何选择合适的角度观察呢?这时就应首先在观察前确定、 明确观察的目标目的,教师只有带有目的性的进行观察,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游戏的不同时期,教师的观察目标也各有不同。例如:在我们干洗店创设的初期,我们的观察目标主要是幼儿对干洗店游戏的兴趣性和投入性,关注孩子是否对游戏感兴趣。随着游戏的逐渐深入,我们的观察目标逐渐从幼儿的兴趣转为幼儿在游戏中和材料的互动、幼儿的语言交往、幼儿替代物的使用情况等等。教师每次定位的观察目标不宜过大、过多,或者超过幼儿能力范围。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教师没有根据观察目的确定合适的观察目标,而只是笼统、简单、流于形式地进行观察,那么教师的观察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教师如何连续性的进行观察 教师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观察,并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 方” ,还需要有连续性的进行观察,深入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那如何连续性的进行观察: (一):注重游戏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时,教师往往看重结果,例如孩子今天能用卷发棒为“客人”烫头发了等等。而忽视了孩子在游戏中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角色游戏应该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在这个过程应该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主动进行游戏、学习的过程。

物流信息技术读书笔记

班级:10物流管理姓名:刘洪云学号:1013121026 《物联网核心技术_RFID原理和应用》的读书笔记 利用一周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了,从中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内容丰富,并且举例新颖。内容由浅入深,全面详尽的介绍了射频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以及数据处理算法,通过对应用案例的分析,可以让我们全面了解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首先我了解了物联网的相关内容。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英文全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 ,即物与物相联的互联网。它有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终端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非常重要的技术就是RFID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建一个有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本书的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重点介绍物联网的内容。第一章物联网简介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发展以及体系结构和应用。第二章介绍了物联网的典型构架EPC。EPC系统是在计算机互联网和射频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编码技术给每一个实体对象一个唯一的代码,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物联网。 第二部分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相关内容。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它作为无线通信和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完美结合,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IT技术之一,在生产,物流,交通,公共管理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谈美》读书笔记

美学初探 ——《谈美》读书笔记 杜鹃1090100084 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这部文艺理论的著作,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循循善诱的启发,引领我们如何进行“审美”及如何“创造美”,赋予我们另一种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先是告诉我们“美感是什么”,到最后将“美”上升到人生的高度,对最终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对人生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本书共分为十五个章节,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如何欣赏美和”以及“如何创造美”。前三章主要围绕“美感是什么”进行了回答和探讨;四至六章则针对“一般人将寻常快感、联想以及考据与批评认为美感的经验是一种大误解”这一问题进行说明;第七章和第八章则针对“自然美”这一概念进行阐释;第九章到第十四章则引导读者“如何创造美”;最后一章则约略地探讨了人生与艺术的关系。从什么是“美感”这一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先是启发读者“如何欣赏美”,继而“如何创造美”,再到如何“将美与人生意义相结合”,让“零基础”的读者从最浅显的概念开始,一步步深入美学的世界,从对美的“欣赏者”的角度慢慢转变为“创造者”,最后在了解了这最基本的美学知识后开始尝试将所学融入到生活中,上升到“如何做人”这一看似“深奥”的话题。然而作者轻松的笔触与合理的结构安排,却并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沉重感,将学术与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浑然天成地融合,让刚刚还在沉浸在“美学”的学术熏陶中读者有了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尽显大师风范。 下面我就对于每一部分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想。 一.美学初探——“美感是什么?” 为了使几乎对美学处于“零基础”的读者更好地进入“美学”的世界,朱光潜先生用一棵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一棵古松作例,揭示了人们三种不同的态度,即“实用的态度”之“善”、“科学的态度”之“真”、“美感的态度”之“美”。可见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个人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实用的态度是来自于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起源于实用的知觉,强调“环境”对于人的作用及如何利用环境。科学的态度则是客观的、理论的,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旨在找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而这两种态度与“美感的态度”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他们对待事物的意象都不是孤立的、绝缘的——这也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的特点。正因为这样,人们才能获得美感经验,产生“美”的感觉。而“美感的态度”则是被视为“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凌驾于只能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上的,体现出美事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而许多历史上遗留优秀的艺术作品之不朽则体现出“真正的美感”所具有的超越时空、政治、宗教、民族的永恒性。

《观察儿童》读后感 - 读书笔记

《观察儿童》读后感-读书笔记 《观察儿童》读后感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知道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从而进行分析和指导,使幼儿的语言能力、计算能力、交往能力等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书共有7个章节。当阅读完第一章后,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以下两点:一、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经达到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二、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这与我们正在进行的观察记录相吻合,先以白描的手法来进行观察记录,再链接指南进行分析,最后给予回应指导。 在第二章中"以书面/叙事风格记录为例";与我们现在观察记录非常匹配,但又更加全面和完善。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以及注意要点:一、制定合适的目的和目标;二、记录,应尽可能当事情赈灾发生着,你应该全心关注你感兴趣的那些方面,因为你不可能记下儿童所做的一切;三、结论,应该概括地叙述你观察到了什么,与你期待发现什么(即你的目标)相呼应;四、评价,应该将你的发现与你的目标年龄群体应有的表现相比较;五、建议,观察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帮助儿童完善其技能。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许你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通读本书的章节,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我们能看到什么?";"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通过观察儿童,帮助他们?";在书的开头,四个问题让我陷入深思。观察过很多儿童,但好像从来没有这样问过自己。 在观察方法上,书中说道要安静地坐着,尽可能地不引起丝毫的注意,若与儿童互动,他们的行为就会受到影响。这点我是非常认同的。在我之前的观察中,当我拿起笔和本子要记录时,孩子看到了觉得好奇,开始关注我在做什么,我一时不知如何解释,我的行为对他们的活动也有了一定的影响。书中的方法是,避免和孩子有视线接触,如果他们意识到你在写东西,那你可以说你在做作业。在今后的观察中,我会运用此方法。 记得导师曾经说过,在观察时,应该只记录事实,记录每一个细节,不要有遗漏,记录时不要解释,使用描述性的词句,避免使用判断性或解释性的词句,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记录。在评价时,可以将自己的发现与目标年龄群体应有的表现相比较,根据权威的发展常模和理论来比较,也可以将某个个体和同一年龄段的其他儿童相比较。在建议上,主要是为了提出帮助促进儿童发展的策略。 书中认为,越早通读记录下来的草稿,尽快地将草稿补充完整,那么观察记录就变得很容易完成了。这是我在日后记录中需要注意的,有时候因为别的事情无法及时梳理草稿,时间久了容易忘记细节,影响观察记录的具体与客观。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所有的孩子都依随一个相同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但相互之间在速度上并不相同。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以其自身的步调成长着。如果我们要提供最好的机会来促进儿童的发展,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孩子,我们可以有怎样的期望,从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