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2019学年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018-2019学年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南木林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考试方式:闭卷年级:高二学科:政治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全部为笔答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禁止答题。

3、用钢笔或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纸上)。

4、本试题为闭卷考试,请考生勿将课本进入考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2.电影《辛亥革命》是纪念辛亥革命l00周年的献礼作品。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这说明()

①反映历史事实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先进文化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③电影作品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中的文字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4.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5.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我国是文化古国、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要大力实施“文化兴国”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

①全面吸收西方文化,改造传统文化②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③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③思想文化的繁荣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实现了民族振兴

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中国传统春节正在逐渐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可和重视,如美国、法国、加拿大等都发行了中国生肖邮票,以庆祝中国农历新年;在巴西,有些人学中国人贴“福”字,以求好运。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①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④使中国文化渗透到发达国家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9.慈善是奉献仁爱、传递关爱的高尚行为。近年来,慈善已经成为时尚,人人可以参与,一元钱不少,一百万不算多,人人献爱心。人们参加慈善活动()

①是人民参加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②有利于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④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2017年9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国家标志制度。国歌立法的文化意义是()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1.法律的权威源自人们的内心拥护和真诚的信仰。“不知耻者,无所不为”,只有坚持以道德为滋养,法治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应当()

①把强化公民法治信仰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②把诚信建设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③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④在科学文化陶冶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2.如今,“低头族’’随处可见,走路、吃饭、乘公交、坐地铁……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们总是对着手机屏幕刷微博、打游戏、看视频。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古人低头思故乡,今人低头忘亲情”的现象启示我们()

①现代科技导致了人间亲情的淡漠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全人格

③修身律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④告别传统生活方式,敢于走进社会

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④

13.中国已进入到了从国家战略层面尚美、求美,从社会层面发现美、呼唤美、弘扬美,从个体内心认同美、追随美的时代。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

①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②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面向世界,广泛吸收世界文化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4.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这是我们的骄傲。习近平点赞的这四种“伟大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②都产生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③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爱国主义④能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

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差异性B.地域性C.民族性 D.包容性

16.中国56个民族服饰色彩纷繁,各几特色,就像56朵鲜艳的花,分布在中国的各个地方,点缀着这片神州大地。这体现了()

①服饰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②不同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17.600多年前,郑和七次率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历时28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先河。下列关于文化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②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中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8.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本因素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②④

19.《红海行动》将主流价值的表达与类型化的探索进行有机融合,完成了中国精神之于全世界的形象化展示,获得口碑和市场的双丰收。《红海行动》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创新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②影视作品的创作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④弘扬正能量,就要削弱大众文化的社会影响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

20.近年来,某市加大投入力度,新建或扩建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工程,精心打造“名家论坛”,邀请梁晓声等一丈批名流大家开展了数百场公益性文化讲座,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开阔了文化视野。这说明该市()

①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②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

③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④大力宣传先进文化,弱化大众文化的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除贫困,是全世界面对的共同难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再次明确,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特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0二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1)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道理。(8分)

(2)扶贫先扶志,志智相结合,请你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提出两条文化生活方面的建议。(4分)

22.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

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12分)

23.伴随习主席走向世界舞台的步伐,一张张“中国名片”亮相世界。有“萌萌哒”的大熊猫,也有“棒棒哒”的中国高铁、中医药等,还有“美美哒”的古典名著、书法、景泰蓝等。透过“中国名片”,人们看到了一个博大精深、和平友善、开放包容的中国。

(中国精神)五十多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获得了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最高荣誉奖。2017年12月5日,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这是联合国表彰来自世界各地杰出环保人士和组织的最高奖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5分)

(2)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事迹对我们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启示?(11分)

21.12分

③支持面向贫困地区的志愿者活动。

22.12分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③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23.16分

(15分

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2)11分

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人都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②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③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