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修订版 毛概 十一章复习题

2013修订版 毛概 十一章复习题

2013修订版  毛概   十一章复习题
2013修订版  毛概   十一章复习题

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之中,人数最多的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知识分子

3.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社会稳定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 )

A.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B.全心全意依靠中国共产党

C.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D.依靠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

5.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

A.阶级矛盾问题 B.阶级斗争问题

C.民族冲突问题 D.各族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6.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____的广泛联盟( )

A.民主人士 B.海外侨胞 C.爱国者 D.知识分子

7.我国知识分子是( )

A.小资产阶级 B.中产阶级

C.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D.一个独立阶级

8、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必须保障包括_____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A.知识分子

B.私营企业主

C.农民工

D.自由职业者

9.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是指 ( )

A.不信仰宗教的群众是自由的 B.信仰宗教的群众是自由的

C.公民是否信仰宗教是自由的 D.国家不干涉宗教问题

10.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平等 D.民族团结

1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 )

A、农民

B、工人

C、知识分子

D、中国人民解放军

12.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 ( ) A.民族团结 B.民族平等 C.民族自治 D.民族自决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 )

A.工作监督 B.民主监督 C.法律监督D.舆论监督

14.统一战线的核心是()

A.党的领导

B.经济建设

C.团结群众

D.政治执政

15.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 )

A.民族平等B.民族自治 C.民族独立D.民族解放

16.大陆范围外,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 )

A.工农联盟 B.党的领导

C.热爱祖国 D.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

17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所围绕的主题是( )

A.祖国统一

B. 经济建设

C. 维护稳定

D. 团结和民主

18.十八以来,我军确定的战略任务的内涵不包括()

A.保卫我国传统和新型安全领域的安全

B.维护国家发展利益

C.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

D.积极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19.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唯一宗旨是( )

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 维护社会稳定

C.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公共发

D. 统一祖国

20.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价值和最高目的是( )

A. 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B. 经济按计划运行

C. 生产资料公有制

D. 按需分配

2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人民群众

B.共同富裕

C.经济社会发展

D.人的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

1.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

A.爱国主义

B. 马克思主义

C.社会主义

D.人道主义

2.知识分子是( )

A.人类科学文化的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

B.推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C.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D.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力量包括是( )

A.中国共产党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知识分子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与我国有联系的外籍华人

5.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包括( )

A.民主监督B.制定国家的法律

C.政治协商D.参政议政

6.下列各项中对工人阶级的地位认识正确的有( )

A.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 B.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D.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7.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 )

A.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领导阶级

B.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D.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的新特点是: ( )

A.队伍迅速壮大

B.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岗位流动加快

D.不再是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10.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仍是一个重要法宝,是因为( )

A.它是推动改革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B.它是巩固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需要

C.它是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的需要

D.它是安抚人心的需要

11.正规化是我军建设总目标的重要方面,它要求在全军范围内实行( ) A.统一的指挥 B.统一的制度C.统一的训练 D.统一的纪律 E.统一的编制12.中国工人阶级( )

A.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动力

B.是中国最进步、最有活力的阶级

C.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没有改变

D.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13.我国社会主义的新的依靠力量是( )

A.自由职业者 B.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C.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D.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14.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坚持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

B.坚持民族平等

C.坚持民族团结

D.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1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是( )

A.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

B.劳动者和非劳动者联盟

C.大陆范围内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

D.大陆范围以外的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同胞和侨胞的联盟

16.新时期,党的人才战略方针是( )

A.尊重劳动、尊重知识B.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C.尊重群众、尊重创造D.尊重劳动、尊重人才

17.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和民族党派的关系坚持的方针是( )

A.团结平等、共同执政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 互信合作、共同发展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8.新时期,我军的优良传统体现在()

A.听党指挥

B.服务人民

C.英勇善战

D.艰苦奋斗

19. 新时期,中国军队建设的目标是()

A.革命化

B.现代化

C. 正规化

D. 机械化

20. 党的十八大指出,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是()

A.以人为本

B.执政为民

C. 实事求是

D. 独立自主

21. 共同富裕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B.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所求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22. 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人的生存状况

B.社会关系状况

C.社会经济状况

D. 社会文化状况

23.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是()

A.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B.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根本目的

C. 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互对立

D.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是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2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

A.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目的

B.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C.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简答题:

1、简述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4、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5、简述军队革命化、现代化与正规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四、辨析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工人阶级的

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2、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3、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

策。

五、材料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

“一切为了群众,否则,革命就毫无意义。”——刘少奇

材料二:“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邓小平

材料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正式共产主义所实际内涵的最高目的和中级价值。——马克思、恩格斯

问题:分析材料,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2、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新的情况,在就业、分配等方面出现了多样性。如在工人阶级队伍中,既有在公有制企业工作的职工,也有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工作的职工;既有在技术、知识、资本密集的企业工作的职工,也有在劳动密集的企业工作的职工;既有收入高的职工,也有收入较低的职工,还有相当一部分困难企业的职工和下岗职工。请简单分析上述材料。

4、江泽民曾经指出:“我们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努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使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达到新的团结和联合。”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哪些人?

毛概复习题第十一章测试

毛概复习题第十一章测试 章节测试每个题型随机抽取10道题,请同学们认真答题,考试只有一次机会,请认真阅读完绪论相关的学习内容再考试。 单项选择题 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是属于()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C、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D、知识分子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C 2 知识分子是中国()的一部分。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正确答案:B 3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属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 A、知识 B、劳动 C、创造 D、人才 正确答案:B 4 新时期,统一战线要在()旗帜下,实现最广大的团结。 A、爱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爱共产主义 D、爱和谐社会 正确答案:B 5 ()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D、民族和谐 正确答案:B 6 ()是军队建设的重要基础心。 A、革命化 B、现代化 C、正规化 D、科学化 正确答案:C 7 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 A、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基础之上 B、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之上 C、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基础之上 D、共产主义和集体主义基础之上

正确答案:B 8 各民主党派在中国是() A、参政党 B、在野党 C、反对党 D、执政党 正确答案:A 9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A、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B、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 C、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 D、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正确答案:D 10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题是() 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 D、加强民族团结 正确答案:A 多项选择题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有()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新的社会阶层 D、知识分子 E、人民军队 正确答案:A,B,D 2 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A、年轻化 B、革命化 C、现代化 D、知识化 E、正规化 正确答案:B,C,E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社会团体的联合组织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 D、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A,C,E 4 我国知识分子是()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C、文化、教育、科技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D、科技兴国的主力军 正确答案:A,B,C,D 5 新时期的一个重大政策是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具体是指()

2013修订版毛概课后习题答案精装版

第一章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可从两方面来认识。其一,历史地位与理论功能:毛泽东思想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开创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先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20世纪创造性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集中体现,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二,当代价值与实践效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先导,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当代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P75 (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了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4.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5.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新任领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有梦想,有追求并没有错,但是如何实现梦想,如何实现追求则值得研究。 历任领袖在执政六十多年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缺少过梦想,60年前的梦想是赶英超美,50年前的梦想是解放全人类,40年前的梦想是四个现代化,30年前的梦想是致富,20年前的梦想是小康,10年前的梦想是和谐。从历史可以看到,梦想越宏观,越不切实际,则越不可能实现,不但不能实现,而且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改革开放前的梦想显然比改革开放的梦想更宏大,但历次政治.运动让人民蒙受苦难,国家经济陷入崩溃。 中国梦的梦想提出了民族复兴,谈到复兴则应该研究民族是如何衰落的,近代以来,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鸦片战争的失败可以将原因归于对方的船坚炮利,但甲午海战的全军覆没则是在装备领先于对手的情况下失败的,残酷的现实告诉国人,中国除了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以外,根本的落后是政治制度的落后,民间的仁人志士首先认识到了这一点,但遭到了慈禧为首的当局的拒绝,百日维新的失败使国家失去了第一次复兴的时机,等慈禧等权贵领悟过来,试图重走君主立宪的道路时,历史已不给机会,辛亥革命的枪声彻底终结了沿袭千年的封建专制。

毛概第十一章练习题

毛概第十一章练习题 _、啊通择题 1、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在() A、2002年六大 B、2003年六届三中全会 C、2004年六届四中全会 D、 xx年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 2、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上,中共六大作为金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而提出的相关口号是() A、经济更加发展 B、民主更加健金C、科教更加进步D、社会更加和谐 3、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A、具体内容B、方针政策C、指导思想D、行动纲领 4、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过《全世界和谐》一文,最早提出“和谐社会” 的概念,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提出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的具体设想是() A、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B、自由人联合体 C、重建个人所有制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中突出强调的是() A、经济基础B、政治基础 C、阶级基础D、社会基础 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B、根木原则C、本质属性D、基木要求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8、党的七大报告把“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纳入() A、经济建设的内容 B、政治建设的内容 C、文化建设的内容 D、社会建设的内容 9、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0、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金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1

毛概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选题 1.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地回答了()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 )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 ) C.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 ) 2.我们党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会议是() A.党的十五大 ( )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 ) 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 ) 3.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是()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 C.《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 D.《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 )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改革开放 ( )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民主法治 ( ) D.坚持科学发展 ( ) 5.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来的会议是() A.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 C.中共十六大 (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 6.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B.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 ) C.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 )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 ) 7.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是() A.发展和谐文化 ( ) B.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 ) 8.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 A.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 ) C.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 ) D.发展经济 ( )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 B.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 ) C.坚持改革开放(√)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 10.“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 A.《共产党宣言》(√) B.《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 )

毛概重点整理 2017修订版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 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 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 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 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他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答: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 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六.邓小平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毛概第十一章 复习题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曾产生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和为贵”是( B )的观点 A.老子 B.孔子 C. 墨子 D.韩非子 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 )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设想 A.马克思、恩格斯 B.毛泽东、周恩来 C.邓小平、江泽民 D.胡锦涛 3、党的( B )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4、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是在( D ) A、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三中会全会 D、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5、深刻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定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重大战略部署的是( C ) A.《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6、( B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A.现代化 B.社会和谐 C.按劳分配 D.公有制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 B )阐述的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之以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C.《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C ) A.“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社会 B.“乌托邦”式的和谐社会 C.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D.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 A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C、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D、公平的教育制度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B ) A.坚持科学发展观 B.以人为本 C.发展民生 D.坚持对外开放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 ) A.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任务

毛概第十一章

毛概第十一章 【单选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增加的是( ) ·A、文化建设 ·B、生态文明建设 ·C、低碳经济建设 ·D、社会建设 正确答案:B 2 【单选题】抓住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就是要( )

·A、坚持创新发展 ·B、坚持协调发展 ·C、坚持共享发展 ·D、坚持绿色发展 正确答案:A 3 【单选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协调是( ) ·A、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C、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正确答案:C 4 【单选题】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是( ) ·A、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B、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C、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D、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正确答案:B 5 【单选题】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要部署第一位的是( ) ·A、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B、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C、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D、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答案:D 6 【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是( ) ·A、推动高速度发展 ·B、推动高质量发展 ·C、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D、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正确答案:B

7 【单选题】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 ·A、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B、建设信息化经济体系 ·C、建设工业化经济体系 ·D、建设城乡一体化经济体系 正确答案:A

毛概第十一章教案

毛概第十一章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3、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和意义。 学习的重难点:重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难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1、中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有关观念。 2、西方学者有关社会和谐的有关观念。 3、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设想。 (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 2、邓小平: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手抓、安定团结。 3、江泽民: ①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②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③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④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4、胡锦涛: ①十七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②十七大五中全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1、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2、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1、民主法治 2、公平正义 3、诚信友爱 4、充满活力 5、安定有序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把握和谐社会内涵须把握的几个问题 1、和谐社会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美好的蓝图,而不是社会形态。 2、和谐社会不是单一、均质的状态,多元、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3、和谐社会并不简单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并不一定和谐。和谐社会不是静态完美的,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 (二)实践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3、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4、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毛概课后习题(2013年修订版)(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 1.《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 A.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因为 A.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B.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C.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 A.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 C.只有为人民服务,党才有存在的意义 D.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党才会有力量 4.坚持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能。 A.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B.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 C.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D.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党的庄严使命 5.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是因为 A.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就是要( ABCD )。 A.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B.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坚持党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D.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8.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BCD )。 A.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B.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C.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D.要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9.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 BCD )。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

2013修订版毛概习题 - 第一章

2013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党的早期领导人是(B) A.李大钊 B.毛泽东 C.陈独秀 D.张太雷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 3.1930年5月,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B) A.论证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 B.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关系 C.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D.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B) A.党的四大 B.党的七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B ) A.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 B.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 C.经济一体化为时代主题 D.可持续发展为时代主题 6.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B) 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D) A.世界格局有了深刻变化 B.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 C.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D.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 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C) A. 以人为本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 1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 A.以人为本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2.对“实事求是”首先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A)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江泽民 13. 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的著作是(A) 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4.实事求是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从(B)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开始 B.延安整风运动之后 C.《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D.《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后 15.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释,是在(A)

毛概 第十一章 习题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曾产生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和为贵”是(B )观点 A. 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2、中国共产党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会议是C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3、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是(D )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D.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决定》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B A. 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制 5、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来的会议是 D A.中共更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六大 D.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6、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A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B.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D.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7、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是 A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发展和谐文化 C.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C 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坚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C. 坚持改革开放 D. 正确处理改革发稳定的关系 9、“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 D A. 《全世界和谐》 B.《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C.《论十大关系》 D.《共产党宣言》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是:(D ) A、两者毫不相干; B、两者完全等同;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任务;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D) A、大同社会思想; B、中国传统的小康思想; C、三民主义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2、下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错误的是:(C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建设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13、毛泽东曾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问题》和其它哪部著作里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A A. 《论“十大”关系》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概第十一章试题

重庆邮电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练习题(第十一章) 一、单一选择题 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 C ) A、社会手段 B、社会计划 C、社会理想 D、社会现实 2、我国古代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过“大同”社会的理想,反映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但这些设想根本无法实现,其根本原因是( D ) A、人们的认识太肤浅 B、思想还不成熟 C、生产力水平太低 D、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 3、在西方,最早明确提出“和谐”概念的是( A ) A、毕达哥拉斯学派 B、米利都学派 C、爱非斯学派 D、爱利亚学派 4、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曾提出过许多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但结果只能陷于空想,其根本原因是( B ) A、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探索不够,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 B、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C、他们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时代 D、他们的构想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超越了社会主义社会阶段 5、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是( B ) A、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形态 B、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C、人们可以不劳动,随心所欲地享受 D、由社会主义社会与和谐社会构成的共产主义社会 6、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党的( C ) A、十三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六届六中全会 7、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是党的( C )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8、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是党的( D )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9、胡锦涛同志的哪次重要讲话,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四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概念,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总要求( B ) A、2004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B、2005年2月19日,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C、2005年10月,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 D、2006年5月中旬,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一次讲话 10、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和谐文化建设理论概念的是( B ) A、2005年10月下旬 ,在朝鲜访问时的一次讲话 B、2006年5月中旬,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一次讲话

(毛概)概论第十一章试题库

概论第十一章试题库 一、单选题 1.“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和谐社会,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 ①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④劳动者创造了价值规律并利用价值规律为人类服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C) A.根本任务 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 D.基本要求 二、多选题 1.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是 A.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D.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

毛概书后思考题与答案2013修订版

毛概书后思考题及答案2013修订版 第一章思考习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思想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第三,科学发展观主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

《毛概》 思考题与参考答案(第十一章)

《毛概》思考题与参考答案(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思考习题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三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和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建设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在于: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第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

毛概第十一章小结

第十一章小结 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总体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理论意义: A、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 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B、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 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C、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 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毛概第十一章小结

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总体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理论意义: A、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 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B、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 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 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C、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 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