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散染料剥色

分散染料剥色

分散染料剥色
分散染料剥色

.剥色原理

剥色就是利用化学作用,将纤维上的染料破坏,使之失去颜色。

化学剥色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还原性剥色剂,它是通过破坏染料分子结构中的发色体系而达到褪色或消色的目的,如偶氮结构的染料,其偶氮基可能被还原成氨基而失去颜色。但还原剂对某些结构的染料发色体系的破坏是可逆的,因而其褪色是可以恢复的,如对蒽醌结构的发色体系就是如此。保险粉、雕白粉是常用的还原性剥色剂。另一类是氧化性剥色剂,其中最常用的是双氧水和次氯酸钠。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某些组成染料分子发色体系的基团破坏,如偶氮基分解、氨基氧化、羟基甲基化、络合金属离子脱离等。这些不可逆的结构变化,导致了染料的褪色或消色,因而从理论上讲氧化性剥色剂可作完全剥色处理。对蒽醌结构的染料采用这种方法,效果尤佳。 2.常用染料的剥色

2.1活性染料的剥色

含金属络合的任何活性染料,则应该首先在金属多价螫合剂的溶液(2克/升EDTA)中沸煮。然后在碱性还原或氧化剥色处理前彻底水洗。完全剥色通常在碱和保险粉中高温处理30分钟。在还原剥色后,充分的清洗。然后在次氯酸钠溶液中经过冷漂。

工艺示例:

连续剥色工艺示例:

染疵布→浸轧还原液(烧碱20克/升,保险粉3O克/升)→703还原蒸箱汽蒸(100℃)→水洗→烘干

染缸剥色工艺示例:

色疵布→卷轴→热水2道→烧碱2道(20克/升) →剥色8道(保险粉15克/升,60℃)热水4道→冷水2道上卷→常规次氯酸钠平漂工艺(NaClO 2.5克/升,堆臵45分钟)。

2.2硫化染料的剥色

硫化染料染色织物的修正,通常是把它们在还原剂的空白溶液(6克/升全强度的硫化钠)中,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处理,在重染色泽前达到使染色物部分剥色。严重的情况,须采用次氯酸钠或保险粉。

工艺示例:

浅色示例:

进布→多浸一轧(次氯酸钠5~6克升,50℃)→703蒸箱(2分钟)→充分水洗→烘干。

深色示例:

色疵布→轧草酸(1 5克/升40℃)→烘干→轧次氯酸钠(6克/升,30℃ l5秒)→充分水洗烘干

间歇工艺示例:

55%结晶硫化钠:5-10克/升;纯碱:2-5克/升(或36°BéNaOH 2-5毫升/升);

温度80-100,时间15-30,浴比1:30-40。

2.3 酸性染料的剥色

用氨水(2O到30克/升)、和阴离子润湿剂(1到2克/升),沸煮30

到45分钟。在氨水处理前,用保险粉(10到20克/升)在70℃下处理,有助于完全剥色。最后,亦可采用氧化剥色法。

在酸性条件下,加入特殊的表面活性剂也有良好的剥色作用。也有采用碱性条件剥色的。

工艺示例:

真丝绸剥色工艺示例:

还原剥色漂白(纯碱1g/L,平平加O 2g/L,保险粉2-3g/L,温度60℃,时间30-45min,浴比1:30)→预媒处理(七水合硫酸亚铁10g/L,50%次磷酸2g/L,甲酸调pH3-3.5,80℃保持60min)→漂洗(80℃清洗20min)→氧化剥色漂白(35%双氧水10mL/L,五结晶水硅酸钠3-5g/L,温度70-8O℃,时间45-90min,pH值8-1O)→清洗

羊毛剥色工艺示例:

尼凡丁AN:4;草酸:2%;在30分钟内升温至沸,且保持在沸点20-30分钟;然后清洗干净。

尼龙剥色工艺示例:

36°BéNaOH:1%-3%;平平加O:15%-20%;合成洗涤剂:5%-8%;浴比:1:25-1:30;温度:98-100℃;时间:20-30min(至全部脱色为止)。全部剥色后逐渐降温,充分水洗至净,再用0.5mL/L醋酸,30℃,10min 充分中和残留在尼龙上的碱,再用清水洗净。

2.4还原染料的剥色

一般在氢氧化钠和保险粉混合体系中,在比较高的温度下,把织物染料再还原。有时需加入聚乙烯吡咯烷溶液,例如BASF的Albigen A。

连续剥色工艺示例:

染疵布→浸轧还原液(烧碱20克/升,保险粉3O克/升)→703还原蒸箱汽蒸(100℃)→水洗→烘干

间歇剥色工艺示例:

平平加O:2-4克/升; 36°BéNaOH:12-15毫升/升;保险粉:5-6克/升;

剥色处理时温度为70-80℃,时间为30-60分钟,浴比为1:30-40。

2.5分散染料的剥色

在聚酯上进行分散染料的剥色通常采用下列方法:

方法一:甲醛合次硫酸氢钠(雕白粉)和载体、在100℃和pH4-5下处理;在130℃时处理效果更显著。

方法二:亚氯酸钠和蚁酸、在100℃和pH3.5下处理来完成的。

最佳结果是通过方法一处理、接着再通过方法二处理。处理后尽可能套染黑色。

2.6阳离子染料的剥色

在聚酯上进行分散染料的剥色通常采用下列方法:

在含有5毫升/升单乙醇胺和5克/升氯化钠的浴中,在沸点下处理1小时。然后清洗干净,然后在含5毫升/升次氯酸钠(150克/升有效氯)、5克/升硝酸钠(腐蚀阻止剂)、并用酸酸调整PH值至4到4.5的浴中漂白30分钟。最后将织物用亚硫酸氯钠(3克/

升)在60℃下处理15分钟、或1—1.5克/升保险粉在85℃下处理20到30分钟。并最后清洗干净。

采用净洗剂(0.5到1克/升)和醋酸的煮沸溶液、在pH4下处理染色织物l-2小时也可达到部分剥色效果。

工艺示例:

参见5.1腈纶针织物色花处理示例。

2.7不溶性偶氮染料的剥色

5 到l0毫升/升38°Bé烧碱、l到2毫升/升的热稳定性分散剂、和3到5克/升保险粉处理,外加0.5到l克/升蒽醌粉末。如有足够的保险粉和烧碱,蒽醌会使剥色液变红。如果它转变为黄色或棕色的话,必须进一步加入烧碱或保险粉。剥色后的织物应充分清洗。

2.8涂料的剥色

涂料很难剥除,一般是采用高锰酸钾予以剥浅。

工艺示例:

染色疵布→轧高锰酸钾(18克/升)→水洗→轧草酸(20克/升,40℃)→水洗→烘干。

3.常用整理剂的剥除

3.1固色剂的剥除

固色剂Y可用少量纯碱和平平加O予以剥除;多胺阳离子型固色剂可用醋酸沸煮的方法予以剥除。

3.2硅油及柔软剂的剥除

一般柔软剂可用洗涤剂清洗的方法去除,有时也采用纯碱加洗涤剂的方法;有些柔软剂须采用蚁酸加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去除。去除的方法及工艺条件须经小样试验。

硅油较难去除,但用特殊的表面活性剂,在强碱性条件下,采用沸煮的方法可去除大多数硅油。当然这些都须经小样试验。

3.3树脂整理剂的剥除

树脂整理剂一般采用轧酸蒸洗的方法去除,其典型工艺是:浸轧酸液(盐酸浓度为1.6克/升)→堆臵(85℃10分钟)→热水洗→冷水洗→烘干。用此工艺在连续平板履带练漂机上可剥去织物上的树脂。

4.色光修正原理及技术

4.1色光修正原理及技术

当染色织物色光不符合要求时,需要进行修正。色光修正的原理是余色原理。所谓余色,即两种颜色有相互消减的特性。互为余色的几对颜色是:红一绿,橙一蓝,黄一紫。例,如果红光太重,就可以加入少量的绿色涂料来削减。但是余色只用来微量地调整色光,如果用量太大,会影响色泽深度及鲜艳度,一般用量为lg/L左右。

一般说来,活性染料染色织物较难回修,还原染料染色织物回修方便;硫化染料回修时色光难控制,一般用还原染料加减色;直接染料可用于加色回修,但用量应低于1 g/L。

色光修正常用的方法有水洗(适用于染色成品布色光略深,浮色较多和水洗、皂洗牢度不太理想的回修布修色)、浅剥(参照染料

的剥色工艺,条件要比正常剥色工艺轻微)、轧碱蒸洗(适用于对碱敏感的染料,大多用于活性染料;如用活性黑KNB拼色的染色布如色光偏蓝,则可通过轧适量的烧碱,辅以汽蒸平洗的方法达到蓝光改浅的目的)、轧增白剂(适用于染色成品布的红光,特别对还原染料所染的成品布,色泽为中、浅色时更为有效。正常的色光萎暗可考虑复漂,但应以双氧水漂白为主,可避免不必要的色变。)、涂料套色等。

4.2 色光修正工艺示例:活性染料染色的减色法

4.2.1在还原皂洗机的前五格平洗槽,分别加1 g/L平平加O沸煮,后进行平洗,一般可浅15%。

4.2.2在还原皂洗机的前五格平洗槽,分别加lg/L平平加O,1mL /L冰醋酸,常温过机,可使橙光浅10%左右。

4.2.3在还原机轧槽中浸轧0.6mL/L漂水,常温过蒸箱,前二格水洗槽不放水,后二格冷水洗,一格热水洗,再皂煮,可浅2成,漂水浓度不同,剥色深浅也不同,漂水剥色色光略萎。

4.2.4用27.5%双氧水10L,双氧水稳定剂3L,36°Bé烧碱2L,209洗涤剂1L化500L水,在还原机汽蒸,再五格平平加O煮、皂煮、可浅15%成。

4.2.5用大苏打5-10g/L,汽蒸剥色,水洗皂煮,可浅10-20%成,剥色后色光偏蓝。

4.2.6用10g/L烧碱,汽蒸剥色,水洗皂煮,可浅20%-30%成,色光偏微暗。

4.2.7用过硼酸钠20g/L汽蒸剥色,可浅10-15%。

4.2.8卷染机内用27.5%双氧水1-5L,70℃运行2道,取样,依色深浅度来控制双氧水浓度和道数,如墨绿色走2道可浅半成至10%左右,色光变化不大。

4.2.9 在卷染机内250L水放250mL漂水,常温走2道,可剥浅10-15%。

4.2.1O 在卷染机内可加平平加O及纯碱剥浅。

5.染疵回修工艺举例

5.1腈纶织物色花处理示例

5.1.1浅色色花

5.1.1.1工艺流程:

织物、表面活性剂1227、醋酸→30分升至100℃,保温30分→60℃热水洗→冷水洗→升温60℃,投入染料、醋酸保温10分→逐渐升温98℃,保温40分→逐渐降温60℃出布。

5.1.1.2剥色配方:

表面活性剂1227:2%;醋酸 2.5%;浴比 1:10

5.1.1.3复染配方:

阳离子染料(折算原工艺配方) 2O%;醋酸 3%;浴比 1:20 5.1.2深色色花

5.1.2.1工艺路线:

织物、次氯酸钠、醋酸→升温100℃、30分→降温水洗→亚硫酸氢钠→60℃、20分→温水洗→冷水洗→6O℃,投入染料、醋酸→逐渐升至100℃,保温4O分→逐渐降温60℃出布。

5.1.2.2剥色配方:

次氯酸钠:2O%;醋酸 10%;

浴比 1:20

5.1.2.3出氯配方:

亚硫酸氢钠 15%

浴比 1:20

5.1.2.4复染配方

阳离子染料(折算原工艺配方) 120%

醋酸 3%

浴比 1:20

5.2锦纶织物色花处理示例

5.2.1轻度色花

当色花深浅度相差为染色本身深度的20%-3O%时,一般可采用5%-10%的平平加O,浴比同染色,在80℃-85℃之间保温,待染液的深度达到染色深度的20%左右时,再慢慢地升温到100℃,保温到染料尽可能地被纤维吸净为止。

2.2 中度色花

中度色花可采用部分减色的方法再行加染到原来深度。

Na2CO3 5 %-10 %

平平加O 1O%-l5%

浴比 1:20-1:25

温度 98℃-100℃

时间 90 min-120min

减色后织物出缸先用热水洗,再用冷水洗至净,最后进行染色。

2.3 严重色花

工艺:

36°BéNaOH:1%-3%

平平加O: 15%~20%

合成洗涤剂: 5%-8%

浴比 1:25-1:30

温度 98℃-100℃

时间 20min一30min(至全部脱色为止)

全部剥色后逐渐降温,充分水洗至净,再用0.5mL醋酸,30℃,10min充分中和残留的碱,再用清水洗净重新染色。有些颜色剥色后不宜再染原色。因为其剥色后织物底色变成浅黄色。象这种情况就应改色。例如:驼色全剥色后,底色呈浅黄色,若再染驼色,色光灰暗,若采用普拉红10B,调以少量的嫩黄,改染成妃色,色光可保鲜艳。

5.3涤纶织物色花处理示例

5.3.1轻度色花,

条花修补剂或高温匀染剂l-2 g/L,重新升温至135℃保温30min。追加染料为原用量的l0%-20%,pH值5,即可消除布面色花、色斑、色光差异及颜色深浅,效果与正常生产布样基本一致。

5.3.2严重色花

亚氯酸钠2-5 g/L、醋酸2-3 g/L、甲基萘l-2 g/L; 30℃始处理,2℃/min升温至100℃处理60 min,然后水洗出布。

5.4 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严重染疵处理示例

工艺流程:剥色→氧化→复染

5.4.1剥色

5.4.1.1工艺处方:

保险粉 5 g/L-6 g/L

平平加O 2 g/L-4 g/L

38°Bé烧碱 12 mL/L-15 mL/L

温度 60℃-70℃

浴比 l:lO

时间 30min

5.4.1.2操作方法及步骤

按浴比加水,加入已称好的平平加O、烧碱、保险粉、织物上机,开汽升温至70℃,剥色30min。剥色完毕,排掉残液,用清水清洗两次,然后排液。

5.4.2氧化

5.4.2.1工艺处方

3O%H2O2 3 mL/L

38°Bé烧碱 l mL/L

稳定剂 0.2mL/L

温度 95℃

浴比 1:10

时间 60 min

5.4.2.2操作方法及步骤

按浴比加水,加入稳定剂、烧碱、双氧水等助剂,开汽升温至95℃,保温60min,然后降温至75℃,排液加水,加0.2 大苏打,洗20min,排液;用80℃热水洗20min;60℃热水洗20 min,冷流水洗至布完全降温。

5.4.3复染

5.4.3.1工艺处方

活性染料:原工艺用量的30% x%

元明粉:原工艺用量的5O% Y%

纯碱:原工艺用量的50% z%

浴比 l:lO

温度按原工艺

5.4.3.2 操作方法及步骤

按正常染色方法及步骤进行。

6.混纺织物剥色工艺简述

分散和酸性染料可从二醋纤/羊毛混纺织物上,用3到5%烷基胺聚氧乙烯在80到85℃、和pH5到6下、经3O到60分钟而部分剥色。这个处理也可从二醋纤/尼纶和二醋纤/聚丙烯腈纤维混

纺物上的醋纤组分上、部分地去除分散染料。从聚酯/聚丙烯睛或聚酯/羊毛上部分剥去分散染料,要求用载体沸煮高达2小时。加入5到lO克/升非离子净洗剂、和1到2克/升雕白粉,通常可改善聚酯/聚丙烯腈纤维上所得到的剥色。

1克/升阴离子净洗剂;3克/升阳离子缓染剂;和4克/升元明粉在沸点和pH10下经45分钟处理。可部分剥去尼纶/碱性可染型聚酯混纺织物上的碱性和酸性染料。

1%非离子净洗剂;2%阳离子缓染剂;和lO%至l5%元明粉在沸点和pH5下处理90到120分钟。常用于羊毛/聚丙烯腈纤维的剥色。

用2到5克/升烧碱、和2到5克/升保险粉、在8O到85℃下的还原清洗、或在120℃下的雕白粉的适度碱性溶液,可从聚酯/纤维素混纺物中去除许多直接、活性染料。

用3%到5%雕白粉和一个阴离子净洗剂,在8O℃和pH4下处理4O-6O分钟.可从二醋纤/聚丙烯睛纤维、二醋纤/羊毛、二醋纤/尼纶、尼纶/聚氨酯、和酸性可染型尼纶变形丝上剥去分散和酸性染料。

用1-2克/升亚氯酸钠、在pH3.5左右煮沸1小时,可从纤维素/聚丙烯腈纤维混纺织物上剥除分散、阳离子、直接或活性染料。对三醋纤/聚丙烯腈、聚酯/聚丙烯腈、和聚酯/纤维素混纺织物剥色时需添加一只适宜的载体和非离子净洗剂。

7.生产注意事项

7.1织物在剥色或修正色光前必须做好小样试验。

7.2织物剥色后必须加强水洗(冷、热水)。

7.3 剥色应该是短时的,如果需要,应该重复进行。

7.4剥色时,须根据染料本身的性质,如耐氧化、耐碱性、耐氯漂等性能,温度、助剂的条件需要严格掌握。防止助剂用量过度或温度控制不当而产生剥色过头或剥花现象。必要时须经放样才确定工艺。 7.5在对织物进行部分剥色时,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7.5.1对于一种染料的色深处理,染料的色光不会出现太大变化,只会出现颜色深浅的变化,掌握好剥色条件,完全可以达到色样规定要求;

7.5.2对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且性能相同的染料拼染的织物进行部分剥色处理时,其色光变化很小,因染料只是同等程度的被剥色,被剥织物只会出现深浅的变化。

7.5.3对于几种性能不同的染料拼染织物色深的处理,通常需要将染料剥浅后重新染色。

染色织物的剥色、回修技术

染部常用助剂性能用途简介日期:07-01-08 14:46:50 编辑:亚洲纺织联盟网

匀染剂O 【同类产品名称】平平加O-25,X-102等 【化学成分】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缩合物 【类型】非离子 【H L B 值】16~17(理论值,供参考) 【技术指标】 外观:白色片状物 色泽:≤30,Pt-Co p H 值:5.5~7.0(1%水溶液) 浊点:91.0~96.0℃(0.5g匀染剂O溶于5%NaCl溶液) 钙皂分散力:≥30.0g 水份:≤1.0% 【性能与应用】 1、在印染工业中,用途非常广泛,用作直接染料、还原染料、酸性染料、分散性染料和阳离子染料的匀染剂,亦可用作扩散剂、剥色剂,一般用量0.2~1g/L,效果显著,增加染色牢度,显色鲜艳均匀。并能去除染料分散集结在织物上的污垢,提高ABS-Na合成洗涤剂的去污力,减轻织物的静电效应。 2、在金属加工过程中,作净洗剂,特别易于除去表面油污,有利于下道工序的加工。还可作增溶剂(光亮剂)。 3、在玻璃纤维工业中,作乳化剂,制出细腻均匀的润滑油乳液,降低玻璃丝的断头率,杜绝起毛现象。 4、在一般工业中,作o/w乳化剂,对动、植、矿物油具有优良的乳化性能,制成乳液极为稳定。例如用作涤纶等合成纤维纺丝油剂的成分;在乳胶工业和石油钻井液中作乳化剂;本品对硬脂酸、石蜡、矿物油等物具有独特的乳化性能;是高分子乳液聚合的乳化剂。 5、在农业中,作浸种的渗透剂,提高农药的渗透能力和种子发芽率。 【包装与贮运】 20kg编织袋包装。 本产品无毒,不易燃,按一般化学品贮存和运输。贮存于干燥通风处。 号 类属 物化性能 用途 应用方法 1001 防沾色剂

直接染料的拼色实验和酸性染料的仿色实验分析

目录 摘要、关键字 (1) 1.前言 (2) 2.理论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棉织物的拼色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直接染料的定义和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直接染料的染色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直接染料染棉原理 (4) 2.1.4拼色实验介绍 (5) 2.2.羊毛的仿色实验 (5) 2.2.1羊毛纤维的结构 5 2.2.2毛织物染色原理 6 2.2.3仿色实验介绍 6 2.2.4仿色的目的 6 3.实验部分 (7) 3.1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7) 3.2实验流程 (7) 3.2.1拼色实验 (7) 3.2.2仿色实验 (10) 4 .结果与讨论 (11) 4.1拼色实验 (11) 4.1.1拼色实验结果见三角色卡 (11) 4.1.2拼色实验结论 (11)

4.1.3实验注意事项 (11) 4.2仿色实验 (12) 4.2.1仿色实验标样和染色样品 (12) 4.2.2实验结果分析........................ 1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实验注意事项........................ 1错误!未定义书签。 5.总结 14参考文献 (14)

摘要 为了掌握拼色的原理,熟悉拼色、仿色的过程,我们进行了拼色及仿色实验。本文采用直接染料在中性浴的条件下染棉织物,使用三原色红,黄,蓝不同的比例配方对棉织物染色,其中有两拼色和三拼色两大类,用三角形的形式制作成色板,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通过根据染料确定织物的染色工艺曲线和配方。其次是计算染料和织物的对应关系,算出每个色块的染料浓度和助剂添加量,确定处方。接下来是确定染色的顺序,依次以递增的顺序做成三角形图状,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红,黄,蓝,三条边为两拼色,中间的为三拼色,进行实验,实验的顺序依次为红到黄拼色,黄到蓝拼色,蓝到红拼色和红黄蓝三拼色。最后严格控制染色工艺,准确量取实验所需各助剂用量和时间,做出色板。 例外按照给定的羊毛毛线标样,进行酸性染料的仿色实验,通过仿色练习颜色的配比,掌握一定的三原色配比规律,不仅使我们熟悉染色工艺流程,而且使我们对色光的认识更加逼真,因此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为今后的工作及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字: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拼色,仿色,羊毛织物

剥色工艺

常用剥色及回修技术 1.常用染料的剥色 1.1活性染料的剥色 染缸剥色工艺示例: 色疵布→卷轴→热水2道→烧碱2道(20克/升) →剥色8道(保险粉15克/升,60℃)热水4道→冷水2道上卷→出布 工艺示例: 1.2酸性染料的剥色 1.2.1尼龙剥色工艺示例: 36Bé NaOH: 1%-3%(3-10g/l); 平平加O: 15%-20%; 合成洗涤剂: 5%-8%; 浴比: 1:25-1:30; 温度: 98℃; 时间: 20-30min(至全部脱色为止)。 全部剥色后逐渐降温,充分水洗至净,再用0.5mL/L醋酸,30℃,10min充分中和残留在尼龙上的碱,再用清水洗净。 1.2.2间歇剥色工艺示例: 平平加O: 2-4克/升; 36Bé NaOH: 12-15毫升/升; 保险粉: 5-6克/升; 温度: 70-80℃, 时间:30-60分钟, 浴比:1:30-40。 1.3分散染料的剥色 在聚酯上进行分散染料的剥色通常采用下列方法: 次氯酸钠和蚁酸、在100℃和pH3.5下处理来完成的。最佳结果是通 过方法一处理、接着再通过方法二处理。处理后尽可能套染黑色。 2.常用整理剂的剥除 2.1硅油及柔软剂的剥除 一般柔软剂可用洗涤剂清洗的方法去除,有时也采用纯碱加洗涤剂的方法;有些柔软剂须采用蚁酸加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去除。去除的方法及工艺条件须经小样试验。 硅油较难去除,但用特殊的表面活性剂,在强碱性条件下,采用沸煮的方法可去除大多数硅油。当然这些都须经小样试验。 2.2树脂整理剂的剥除 树脂整理剂一般采用轧酸蒸洗的方法去除,其典型工艺是: 浸轧酸液(盐酸浓度为1.6克/升)→堆置(85℃10分钟)→热水洗→冷水洗→烘干。 用此工艺在卷染机上可剥去织物上的树脂。 3.色光修正原理及技术

染色织物的剥色及回修技术

染色织物的剥色及回修技术 事故和错误是永远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在染整生产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批量性的染疵,虽然有许多问题起源于前处理或者由于正在进行的某些操作,但染色工作者总是要负责的。同时,人们对服装面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出口到欧美市场的纺织印染面料,对外观质量(色光、色差、符样)的要求更加严格。以往按国家标准只需符样3级(光源4只40W日光灯),而现在经常采用不同的光源(如D65、TL84、U30等),符样要求4级以上,甚至4.5级。因此染色织物不可避免地要加以修正。 修正染色疵品采用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疵病的性质,如果色差较小,布面又较均匀,通常可用涂料、活性染料等染化料对其直接进行修正处理,以达到正品之品质要求。但多数情况下,染色疵布往往是布面不均匀、色斑或色泽完全对不上标样,这种情况下,对染色疵品进行剥色就显得非常必要。剥色后的织物对照标样再打试验小样,然后进行重新染色。 本文对常用剥色及回修技术加以总结一下,供同行们参考。 1.剥色原理 剥色就是利用化学作用,将纤维上的染料破坏,使之失去颜色。 化学剥色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还原性剥色剂,它是通过破坏染料分子结构中的发色体系而达到褪色或消色的目的,如偶氮结构的染料,其偶氮基可能被还原成氨基而失去颜色。但还原剂对某些结构的染料发色体系的破坏是可逆的,因而其褪色是可以恢复的,如对蒽醌结构的发色体系就是如此。保险粉、雕白粉是常用的还原性剥色剂。另一类是氧化性剥色剂,其中最常用的是双氧水和次氯酸钠。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某些组成染料分子发色体系的基团破坏,如偶氮基分解、氨基氧化、羟基甲基化、络合金属离子脱离等。这些不可逆的结构变化,导致了染料的褪色或消色,因而从理论上讲氧化性剥色剂可作完全剥色处理。对蒽醌结构的染料采用这种方法,效果尤佳。

分散染料剥色

.剥色原理 剥色就是利用化学作用,将纤维上的染料破坏,使之失去颜色。 化学剥色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还原性剥色剂,它是通过破坏染料分子结构中的发色体系而达到褪色或消色的目的,如偶氮结构的染料,其偶氮基可能被还原成氨基而失去颜色。但还原剂对某些结构的染料发色体系的破坏是可逆的,因而其褪色是可以恢复的,如对蒽醌结构的发色体系就是如此。保险粉、雕白粉是常用的还原性剥色剂。另一类是氧化性剥色剂,其中最常用的是双氧水和次氯酸钠。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某些组成染料分子发色体系的基团破坏,如偶氮基分解、氨基氧化、羟基甲基化、络合金属离子脱离等。这些不可逆的结构变化,导致了染料的褪色或消色,因而从理论上讲氧化性剥色剂可作完全剥色处理。对蒽醌结构的染料采用这种方法,效果尤佳。 2.常用染料的剥色 2.1活性染料的剥色 含金属络合的任何活性染料,则应该首先在金属多价螫合剂的溶液(2克/升EDTA)中沸煮。然后在碱性还原或氧化剥色处理前彻底水洗。完全剥色通常在碱和保险粉中高温处理30分钟。在还原剥色后,充分的清洗。然后在次氯酸钠溶液中经过冷漂。 工艺示例: 连续剥色工艺示例: 染疵布→浸轧还原液(烧碱20克/升,保险粉3O克/升)→703还原蒸箱汽蒸(100℃)→水洗→烘干

染缸剥色工艺示例: 色疵布→卷轴→热水2道→烧碱2道(20克/升) →剥色8道(保险粉15克/升,60℃)热水4道→冷水2道上卷→常规次氯酸钠平漂工艺(NaClO 2.5克/升,堆臵45分钟)。 2.2硫化染料的剥色 硫化染料染色织物的修正,通常是把它们在还原剂的空白溶液(6克/升全强度的硫化钠)中,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处理,在重染色泽前达到使染色物部分剥色。严重的情况,须采用次氯酸钠或保险粉。 工艺示例: 浅色示例: 进布→多浸一轧(次氯酸钠5~6克升,50℃)→703蒸箱(2分钟)→充分水洗→烘干。 深色示例: 色疵布→轧草酸(1 5克/升40℃)→烘干→轧次氯酸钠(6克/升,30℃ l5秒)→充分水洗烘干 间歇工艺示例: 55%结晶硫化钠:5-10克/升;纯碱:2-5克/升(或36°BéNaOH 2-5毫升/升); 温度80-100,时间15-30,浴比1:30-40。 2.3 酸性染料的剥色 用氨水(2O到30克/升)、和阴离子润湿剂(1到2克/升),沸煮30

如何掌握染料的拼色原理及快速打样方法

为了使生产正常进行,一切都要从基础抓起,基础是关键作为印染车间来说,打小样也是非常关键的。小样是放大样的基础,只有小样数据准确,放大样时,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色差,才能生产出满意的产品。作为一名打样工,就要把好这一荧。若使小样快而准,就要掌握好以 下方面。 一 要掌握染料的名称 染料的名称由三部分组成即冠首、色称和字尾。 I.冠首:表示染料所属按应用分的类别。例如:直接、酸性、活性等。 2.色称:表示染料所染的基础颜色。如黄、红、兰、黑等颜色又可以加适当的形容词。如:老、嫩、深等,特别是鲜艳和明亮的染料,常加艳、亮等。 3.字尾通常以一定的符号和数字,来说明色光、牢度以及其它染色性质。 现将常见的符号说明如下: (一)表示染料的色光、性质等 B带兰光。 C不溶性偶氮染料色基的盐酸盐。 D 适用于染色。 E①表示浓度,②表示匀染性好}③适用于竭染。 F染色牢度好。 G①带黄光;②带绿光。 3O .H 活性染料中的热周型。 KN 乙烯矾型活性染料。 L①表示耐光性良好,②表示染料的可溶性。 M 含双活性基团的活挂染料。 N 表示正常或标准的意思,或表示一种色光、应用类别及各项染色牢度相似,而化学结构不尽相同的染料。 P适用于印花。 R带红光。 S①适用于染丝l②表示染料的可溶性 V 带紫光。 W 适用于染羊毛。 x 普通型活性染料。 Y 带黄光。 (二)表示染料的浓度或力份 Conc浓H·c高浓CX特浓Doubl e双倍浓100%200%、300%等表示染料力份。染辩的力份是以一个浓度的染料作标准而比较出来。的。通常把标准染料的力份定为i00%’50%的力份即染物的色光{寝度是标样染料的一半,200%就是比标准染料浓

活性染料剥色剂Dyapol ECO

活性染料剥色剂Dyapol ECO 2011-03-11 来源: 李洪英,代云刚,许松华,李峥嵘,余洪波点击次数:853 关键字:染色活性染料剥色剂连二亚硫酸钠棉织物 前言 在活性染料染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染色不匀和严重色差等质量问题,而需要对颜色或色光进行修复加工。其中,剥色复染是最常用的工艺手段。目前,常用的活性染料剥色方法有保险粉烧碱法、次氯酸钠法、亚氯酸钠法、高锰酸钾法和双氧水法等。 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所形成的共价键具有一定的耐氧化、耐碱和耐氯漂等性能。一般的剥色方法是在高温下采用化学试剂将该共价键断开,使染料从纤维素上脱落,或者是破坏染料分子结构中的发色体系,从而达到褪色或消色目的。其中,还原性剥色剂比较适合偶氮结构染料的剥色,这是由于该类染料的偶氮基可被还原成氨基而不能发色;而氧化性剥色剂用于蒽醌类染料效果较佳,因其在一定条件下可破坏染料分子中的发色基团,如偶氮基分解、氨基氧化、羟基甲基化以及络合金属离子脱离等,这些不可逆的结构变化可导致染料褪色或消色。 保险粉是常用的还原性剥色剂,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自燃、不稳定和气味难闻等问题。约克夏(广州)化工有限公司推出的新型还原剂Dyapol ECO在存储及使用过程中稳定安全,可用于偶氮结构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剥色处理。 1 试验 1.1 试验材料、药品及设备 材料:l8.5 tex纯棉针织双面织物 助剂:Dyapol ECO[约克夏广州)化工有限公司],保险粉,纯碱,元明粉(均为工业级)。染料:Cottozol红3BF 150%(CI Reactive Red195,单偶氮—一氯均三嗪、乙烯砜双活性基团),Cottozol黑B 150%(CI Reactive Black 5,双偶氮.双乙烯砜基团),Cottofix红HE一3B(cI Reactive Red 120,双偶氮一双一氯均三嗪基团)[约克夏(广州)化工有限公司]。 设备:IR染样机(台湾瑞比),Datacolor 650电脑测配色仪(Datacolor公司)。 1.2 染色工艺

染料剥色技术

剥色原理 剥色就是利用化学作用,将纤维上的染料破坏,使之失去颜色。 化学剥色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还原性剥色剂,它是通过破坏染料分子结构中的发色体系而达到褪色或消色的目的,如偶氮结构的染料,其偶氮基可能被还原成氨基而失去颜色。但还原剂对某些结构的染料发色体系的破坏是可逆的,因而其褪色是可以恢复的,如对蒽醌结构的发色体系就是如此。保险粉、雕白粉是常用的还原性剥色剂。另一类是氧化性剥色剂,其中最常用的是双氧水和次氯酸钠。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某些组成染料分子发色体系的基团破坏,如偶氮基分解、氨基氧化、羟基甲基化、络合金属离子脱离等。这些不可逆的结构变化,导致了染料的褪色或消色,因而从理论上讲氧化性剥色剂可作完全剥色处理。对蒽醌结构的染料采用这种方法,效果尤佳。 2.常用染料的剥色 2.1活性染料的剥色 含金属络合的任何活性染料,则应该首先在金属多价螫合剂的溶液(2克/升EDTA)中沸煮。然后在碱性还原或氧化剥色处理前彻底水洗。完全剥色通常在碱和保险粉中高温处理30分钟。在还原剥色后,充分的清洗。然后在次氯酸钠溶液中经过冷漂。 工艺示例: 连续剥色工艺示例: 染疵布→浸轧还原液(烧碱20克/升,保险粉3O克/升)→703还原蒸箱汽蒸(100℃)→水洗→烘干

染缸剥色工艺示例: 色疵布→卷轴→热水2道→烧碱2道(20克/升) →剥色8道(保险粉15克/升,60℃)热水4道→冷水2道上卷→常规次氯酸钠平漂工艺(NaClO 2.5克/升,堆置45分钟)。 2.2硫化染料的剥色 硫化染料染色织物的修正,通常是把它们在还原剂的空白溶液(6克/升全强度的硫化钠)中,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处理,在重染色泽前达到使染色物部分剥色。严重的情况,须采用次氯酸钠或保险粉。 工艺示例: 浅色示例: 进布→多浸一轧(次氯酸钠5~6克升,50℃)→703蒸箱(2分钟)→充分水洗→烘干。 深色示例: 色疵布→轧草酸(1 5克/升40℃)→烘干→轧次氯酸钠(6克/升,30℃ l5秒)→充分水洗烘干 间歇工艺示例: 55%结晶硫化钠:5-10克/升;纯碱:2-5克/升(或36°BéNaOH 2-5毫升/升); 温度80-100,时间15-30,浴比1:30-40。 2.3 酸性染料的剥色 用氨水(2O到30克/升)、和阴离子润湿剂(1到2克/升),沸煮30

仿色与拼色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题名称:拼色与仿色课程设计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关键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试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1 拼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1.1 拼色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1.2 拼色基本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2 仿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2.1 仿色的基本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3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机理(兰纳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4 棉织物直接染料染色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3.1 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3.2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3.3 实验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4拼色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4.1 拼色实验配方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4.2 染料母液浓度和染色工艺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3.4.3 染色打样,整理贴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3.5 仿色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3.5.1 仿色实验配方的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3.5.2 染料母液浓度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3.5.3 染色工艺的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4 结果与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4.1 三角形色卡的分析与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活性染料拼色三角和阳离子染料仿色课程设计

活性染料拼色三角和阳离子染料仿色课 程设计 学院:纺织与材料学院 专业:轻化工程 班级:2011级03班 学号:41101030314 姓名:刘科 时间:2014年12月05日

摘要 仿色打样是织物染色投产前的先锋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小样实验,找出能够达到客户质量要求,并且质量稳定、经济性又好的最佳染色用料与染色工艺,将其作为大样投产时的工艺依据。实践证实,仿色小样的成功是大样染色成功的前提与保证。 打样过程必须根据加工对象选择染料和助剂,制定合适的染色工艺,确定准确的染色配方。仿色打样是印染厂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大生产的综合效果。作为仿色打样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配色理论知识,掌握打样的基本流程和工艺。 本实验要求使用三原色红,黄,蓝不同的比例配方对纯棉退浆坯布染色,其中有两拼色和三拼色两大类,用三角形的形式制作成色板,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通过根据染料确定织物的染色工艺曲线和配方。在弱酸浴的条件下对纯棉布进行试验。其次是计算染料和织物的对应关系,算出每个色块的染料浓度和助剂添加量,确定处方。 接下来是确定染色的顺序,本实验共分为36组,依次以递增的顺序做成三角形图状,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红,黄,蓝,三条边为两拼色,中间的为三拼色,每9组为一大组进行实验,实验的顺序依次为红到黄拼色,黄到蓝拼色,蓝到红拼色和红黄蓝三拼色。 最后严格控制染色工艺,准确量取实验所需各助剂用量和时间,做出色板。 本研究是三原色的拼色实验,不仅使我们熟悉染色工艺流程,而

且使我们对色光的认识更加逼真,因此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 关键字:酸性染料,拼色,仿色,弱酸性浴,羊毛织物 前言 随着人们日益注重穿着健康和穿着舒适,棉纤维作为一类重要纺织纤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产量很大。棉织物染色时用的最多的染料是活性染料,活性染料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价格较低、应用广泛。 在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过程中,通常需要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染料进行拼混染色,来获得一定的色泽,该过程称之为拼色或配色。在进行大生产以前,工厂一般通过打小样来获得配方的生产处方。打样的正确否对保证染色产品的色泽是否符合要求,提高生产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物体吸收入射光谱中的一部分而显示出与入射光不同颜色的方法,称之为减法混色。染料的相互混拼属于减法混色。染料的三原色是黄,青,品红三种颜色的染料,用这三种颜色混拼可以得到范围很广的各种颜色。染料拼色时,由两个原色拼色得来得是二次色,当二次色在次拼色时就得到三拼色。 拼色过程比较复杂,为使配色获得预期的效果,做到快速准确,经济,应该遵循下列四个原则。第一,“相近原则”,指拼色染料的染色性能(包括亲和力,上染速率,上染温度,匀染性,染色牢度等)应该尽量接近。拼色时尽量选择同一类型的染料。各种染料中的三原色往往是经过刷选的应用性优良,配伍性能较好的染料,所以拼色时

涂料和染料染色织物的剥色及回修技术

染色织物的剥色及回修技术 一、剥色原理及技术 1、剥色原理: 剥色,即利用化学作用,破坏纤维上的染料,使之不能发色。 化学剥色剂主要有两类,即还原性剥色剂和氧化性剥色剂。前者常用的有保险粉、雕白粉。它们通过破坏染料分子结构中的发色体系而达到退色和消色的目的。如偶氮结构的染料,其偶氮基可被还原成氨基而不能发色。但还原剂对某些结构染料发色体系的破坏是可逆的,如蒽醌结构的发色体系,因而其退色是可恢复的。后者最常用的是双氧水和次氯酸钠。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破坏某些组成染料分子发色体系的基团,如使偶氮基分解、氨基氧化、羟基甲基化、络合金属离子脱离等。这些不可逆的结构变化,可导致染料褪色和消色,因而理论上讲,氧化性剥色剂可实现完全剥色,对蒽醌结构的染料采用这类剥色剂,效果尤佳。 2、常用染料的剥色: ①活性染料的剥色: 含金属离子的染料,应首先在多价金属螯合剂溶液中(2g/LEDTA)沸煮,并彻底水洗,之后进行剥色处理。完全剥色时,通常在碱和保险分中高温处理30min,并充分清洗,然后再次氯酸钠溶液中冷漂。 连续剥色工艺: 色疵布→浸轧还原液(烧碱20g/L,保险粉30g/L)→703还原蒸箱汽蒸(100℃)→水洗→烘干 染缸剥色工艺: 色疵布→卷轴→热水2道→烧碱2道(20g/L)→剥色8道(保险粉15g/L,60℃)热水4道→冷水2道→上卷→常规次氯酸钠平漂工艺(NaCIO2、5g/L,堆置 45min)。 ②硫化染料的剥色 硫化染料染色织物的修正,通常先将其置于还原剂空白溶液(6g/L全强度的硫化钠)中,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处理,使染色织物部分剥色后再重新染色。情况严重的,需采用次氯酸钠或保险粉。 浅色织物剥色工艺: 色疵布→多浸一轧(次氯酸钠5~6g/L,50℃)→703蒸箱(2min)→充分水洗→烘干 深色织物剥色工艺: 色疵布→轧草酸(15g/L,40℃)→烘干→轧次氯酸钠(6g/L,30℃×15s)→充分水洗→烘干 间歇剥色工艺: 55%结晶硫化钠5~10g/L;纯碱2~5g/L(或36°Be NaOH 2~5ml/L);温度80~100℃;时间15~30min;浴比1:30~40。 ③酸性染料的剥色: 用氨水(20~30g/L)和阴离子润湿剂(1~2g/L),沸煮30~45min。处理前,用保险粉(10~20g/L)在70℃下处理,有利于完全剥色。亦可采用氧化剥色法。在酸性条件下,加入特殊的表面活性剂可有良好的剥色作用,也可采用碱性条件剥色。

纺织品的拼色及仿色实验

——课程设计 题目: 纺织品的拼色及仿色 学院: 纺织与材料学院 专业班级: 轻化工程(10)级 指导教师: 习智华王雪燕焦林 姓名: 舒黎明 学号: 41001040111

摘要 本文采用直接染料在中性浴的条件下染纯棉坯布,根据三原色的拼色原理,以直接耐晒大红、直接湖蓝5B、直接黄GR三种染料为三原色。染料拼色时,染料的总浓度为4.0%(owf),首先是分析确定染色的顺序,本实验共分为45组,按照浓度依次规律做成三角形图状,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红,黄,蓝,三条边为两拼色,中间的为三拼色,每15组为一大组进行实验,实验的顺序依次为红到黄拼色,黄到蓝拼色,蓝到红拼色和红黄蓝三拼色。其次通过计算确定每组染料的用量,并以此配制相应的染液。最后根据直接染料的染色工艺条件进行染色,并将试样做成三角形色卡。 为了进一步了解拼色过程及三角形色板的使用,本文同时也做了羊毛的仿色实验。实验中羊毛的染色用毛用活性染料染色,首先对样品进行目测分析,通过先前拼色实验经验,确定样品是由哪几种染料制成,并预测各染料的比例范围。其次,根据预测在一定的染料浓度下配制染液,每个样品五组实验。最后根据毛用活性染料染羊毛的工艺条件和工艺曲线染色,染色结束对试样和样品对比分析,分析本次实验是否成功,是否需要再次实验。 本文研究究的是三原色的拼色对织物的色光的影响,通过实验不仅使我们熟悉染色工艺流程,而且使我们对色光的认识更加真实,因此本次实验是一次有意义的试验。 关键字:直接染料,拼色,仿色,弱酸性浴,羊毛织物

目录 第一章前言 (4) 第二章理论部分 (1) 2.1棉织物的拼色实验 (1) 2.1.1棉织物的纤维结构[1] (1) 2.1.2棉织物的染色原理[2] (1) 2.1.3拼色原理 (2) 2.2羊毛的仿色实验 (2) 2.2.1羊毛的染色原理[1] (2) 2.2.2 仿色的目的 (3) 第三章实验部分 (1) 3.1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1) 3.1.1实验用仪器如 (1) 3.1.2试验用材料和药品 (1) 3.2实验工艺流程 (2) 3.2.1拼色实验步骤 (2) 3.3染色工艺[4] (2) 3.3.1棉织物的染色 (2) 3.3.2毛用活性染料对羊毛的染色 (3) 3.4实验参数 (3) 3.4.1拼色实验参数 (4) 第四章结果与讨论 (6) 4.1拼色实验[5] (6) 4.1.1拼色织物所染织物样品三角形色卡 (6) 4.1.2拼色实验结论 (6) 4.1.3拼色过程 (6) 4.1.3实验注意事项 (6) 4.2仿色实验 (7) 4.2.1仿色实验原样和试验样品 (7) 4.2.2实验结果分析 (8) 4.2.3仿色过程 (8) 4.2.4实验注意事项 (8) 参考文献 (9)

织物的剥色及回修技术

染色织物的剥色及回修技术 染色剥色回修疵病 0.前言 事故和错误是永远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在染整生产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批量性的染疵,虽然有许多问题起源于前处理或者由于正在进行的某些操作,但染色工作者总是要负责的。同时,人们对服装面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出口到欧美市场的纺织印染面料,对外观质量(色光、色差、符样)的要求更加严格。以往按国家标准只需符样3级(光源4只40W日光灯),而现在经常采用不同的光源(如D65、TL84、U30等),符样要求4级以上,甚至4.5级。因此染色织物不可避免地要加以修正。 修正染色疵品采用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疵病的性质,如果色差较小,布面又较均匀,通常可用涂料、活性染料等染化料对其直接进行修正处理,以达到正品之品质要求。但多数情况下,染色疵布往往是布面不均匀、色斑或色泽完全对不上标样,这种情况下,对染色疵品进行剥色就显得非常必要。剥色后的织物对照标样再打试验小样,然后进行重新染色。 本文对常用剥色及回修技术加以总结一下,供同行们参考。 1.剥色原理 剥色就是利用化学作用,将纤维上的染料破坏,使之失去颜色。 化学剥色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还原性剥色剂,它是通过破坏染料分子结构中的发色体系而达到褪色或消色的目的,如偶氮结构的染料,其偶氮基可能被还原成氨基而失去颜色。但还原剂对某些结构的染料发色体系的破坏是可逆的,因而其褪色是可以恢复的,如对蒽醌结构的发色体系就是如此。保险粉、雕白粉是常用的还原性剥色剂。另一类是氧化性剥色剂,其中最常用的是双氧水和次氯酸钠。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某些组成染料分子发色体系的基团破坏,如偶氮基分解、氨基氧化、羟基甲基化、络合金属离子脱离等。这些不可逆的结构变化,导致了染料的褪色或消色,因而从理论上讲氧化性剥色剂可作完全剥色处理。对蒽醌结构的染料采用这种方法,效果尤佳。 2.常用染料的剥色 2.1活性染料的剥色 含金属络合的任何活性染料,则应该首先在金属多价螫合剂的溶液(2克/升EDTA)中沸煮。然后在碱性还原或氧化剥色处理前彻底水洗。完全剥色通常在碱和保险粉中高温处理30分钟。在还原剥色后,充分的清洗。然后在次氯酸钠溶液中经过冷漂。 工艺示例: 连续剥色工艺示例: 染疵布→浸轧还原液(烧碱20克/升,保险粉3O克/升)→703还原蒸箱汽蒸(100℃)→水洗→烘干 染缸剥色工艺示例: 色疵布→卷轴→热水2道→烧碱2道(20克/升) →剥色8道(保险粉15克/升,60℃)热

染纱工艺资料

染色工艺注意事项 1.冷水与热水使用: ●前处理煮漂部分、涤染色部分、棉染色部分用冷水 ●特白工艺加白部分用冷水 ●其它工艺如无特别说明,均用热水 2.内外流向使用规定: ●染棉使用内外流向(内3外4) ●其它工艺如无特别说明,均用一个流向 3.泵速规定: ●内→外80 外→内80 染纱工艺组 2003.10.22

开处方单方法与注意点 `````````````````````````````````````````` 开处方单主要的过程是: 一.拿到复板配方卡与工艺卡时首先核对: 1. 复板配方卡与工艺卡纱支 2. 复板配方卡与工艺卡染料名称 3. 复板配方卡与工艺卡染料用量(相差不能太大)。 有问题的及时与复板组联系。 二.开活性处方单与分散处方单 1.输入缸号确认后核对: ⑴纱重筒纱:粗于等于32S/2、32S用实际重量,其它全部用计划重量。 经轴:用实际重量 ⑵配方编号,此时有三种情况: ①配方编号相同:正确 ②配方编号不同:修改为正确编号 ③配方编号没有:输入编号 ⑶浴比(如复板浴比小于1:7复板全部用1:7,大货按实际浴比) ⑷染料用量与染色工艺、后处理工艺是否相符(染料用量为加成前用量) 2.点击开单后复核: ⑴染料与助剂的名称 ⑵染料与助剂的用量 ⑶染料、助剂与工艺相符否 三.手工开单 ⒈开色纱:系统内有缸号可输入缸号,如没有可输入N1确认,在开活性染料与助剂时,第1 —4行为%染料,第5—18行为g/L助剂,使用增加助剂前,在第5、13、14、15、17、18行不要输入内容,输入后再用增加助剂就把前面内容覆盖掉了(建议先用增加助剂)。 2.开白纱:输入缸号确认,再输入白纱配方编号、工艺号后点开单,此时显示的用量要与工艺卡用量核对。 特别注意: ⒈复板配方卡有没有手工修改过(规定不能有手工修改),如有修改,要在计算机上能进行修改, 计算机上不能修改的用手工修改。 ⒉HAC、DS-3109、RD-L、NS此四种助剂要跟据工艺制定用量,但计算机是跟据染料用量自动生 成的,这四种助剂要加强复核。 ⒊如点击开单后,染色工艺号处显示空白,此配方编号内染料用量可能已修改,要特别注意。 ⒋纱重修改后浴比也要同时修改,如纱层有变化打印后用手工修改高度。 开处方单主要的重点是复核

染料定义

染料:有色的有机化合物,能溶于水或其他介质以制成溶液或分散液,并能直接或经媒染剂作用使纤维着色,染后具有一定坚牢度及鲜艳度 的物质。 颜料:是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有机溶剂的有机或无机有色化合物。颜料 本身对纤维没有染着能力,使用时主要靠高分子粘合剂的作用,将颜 料的微小颗粒黏着在纤维表面或内部。 力份:是生产厂家比照标准品染料所测定的染料的相对浓度。 染色牢度:是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染色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在 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能力。 荧光增白剂:可看作为一类无色的染料,它们上染到纤维,纸张等基 质后,能吸收紫外线,发射蓝光,从而抵消织物上因黄光反射量过多 而造成的黄色感,在视觉上产生洁白,耀目的效果。 中间体:用于生产合成染料的芳烃衍生物(不具备染料的特性) 单元反应:为了得到染料中间体,需在苯,萘,蒽等芳烃分子中引入 或形成上述各种取代基,引入这些基团的反应称为单元反应。 亲电取代:亲电试剂进攻化合物的负电部分,取代其他基团而发生的 化学反应。 重氮反应:在低温与强酸介质中,芳伯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 反应。 偶合反应:芳香族重氮盐与酚类,芳胺类,吡唑啉酮类及含有活泼亚 甲基的化合物反应,生成偶氮化合物的反应。 颜色:人眼对可见光的感受 补色:当两种不同的颜色的光混合起来成为白光,则这两种光的颜色 互为补色。 颜色的特征值: 深色效应:增加吸收波长的效应 浅色效应:降低吸收波长的效应 浓色效应:增加吸收强度的效应 淡色效应:降低吸收强度的效应 直接染料:绝大多数是含磺酸基的偶氮染料,能溶于水,分子结构中 含水溶性基团(—SO3H),能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上染纤维素纤维; 在弱酸及中性介质中上染蛋白质纤维。染色方便,色谱齐全,价格便宜,但各项牢度较差,尤其是湿处理牢度。较少用于棉织物染色,多 用于粘胶、蚕丝及锦纶丝的染色。 还原染料:不溶于水,除了个别品种外,分子结构中都含有羰基(—C=O),在碱性介质中被保险粉还原成可溶性的隐色体钠盐而上染纤维,再经 氧化重新生成原来的不溶性染料而固着在纤维上,故称还原染料,商 品名称为士林染料。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其耐晒耐洗牢度都 较好。 活性染料:分子结构中带有反应性基团,染色时与纤维素纤维中的—OH和蛋白质纤维中的—NH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共价键,故又称反应性染料。主要用于棉、麻、蚕丝等,也能用于羊毛、粘胶及聚酰胺纤 维的染色,颜色鲜艳,色牢度好。 酸性染料:含有—SO3H、—COOH等酸性基团,能溶于水,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染料分子内所含的磺酸基、羧基与蛋白纤维分子中的氨基 以离子键相合而上染蛋白质纤维,也可用于锦纶的染色。根据染料染 色性能的不同分为强、弱、中性浴染色的酸性染料。 酸性媒染染料:上染前或后要经过媒染剂处理,使媒染剂中的金属离 子与染料络合沉积在纤维上,包括1:1和1:2型染料。染色牢度优于酸性染料,但色泽不够鲜艳。适用于羊毛、蚕丝及聚酰胺的染色。 分散染料:分子结构中不含水溶性基团,是非离子型染料,染色时借 助分散剂将染料分散成极细小的颗粒,形成分散浴而染着纤维所以称 为分散染料。主要用于聚酯、聚酰胺及醋酯纤维的染色。 光敏脆损:某些色系如黄色、橙色、红色等的还原染料染色织物在穿 着过程中,经日光照射后染料颜色并没有褪去,但织物却逐渐脆化损坏,这种现象称为光敏脆损。 可溶性还原染料:是还原染料隐色体硫酸酯的钠盐或钾盐,可溶于水,再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氧化为它的母体染料而染着在纤维上。主要用于 染纤维素纤维和涤棉混纺织物的淡色。 隐色体电位:就是指染料在该还原电位值时,正好转变为隐色体。 半还原时间:以染料到达完全还原状态所需时间的半量表示。 干缸还原法:就是采用小浴比来提高浴中氢氧化钠和保险粉的含量(浓度),以提高还原能力的还原方法。或者还可以再采用提高温度和延长时间等措施使染料得到充分的还原。 活性染料按活性基分类可分几类?简述活性染料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哪些?简述均三嗪型活性染料在纤维素纤维染色中的固色机理。 答:(1)活性染料按活性基分类可分为:均三嗪型活性染料、乙烯砜型活性染料、卤代嘧啶型活性染料、膦酸基型活性染料以及复合活性基活性染料。 (2)活性染料的性能指标主要有:溶解度、扩散性、固色率、安全性(分别予以简单介绍) (3)均三嗪型活性染料在纤维素纤维染色中的固色机理:四个方面纤维素纤维的离子化、染料结构使其碳原子呈现正电性、与纤维素阴离 子(亲核试剂)发生亲核取代反应(染料固着)、与氢氧根离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染料水解)。 为什么说还原染料的半染时间是还原染料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答:染料半染时间短,表示染料的染色速率快,同时染料拼色时,应选用半染时间相似近的染料,否则,所染产品的色泽,会因染色温度和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 还原染料的光敏脆损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答:某些还原染料染色织物在穿着过程中,经日光照射后染料颜色并没有褪去,但织物却逐渐脆化损坏,这种现象称为光敏脆损。 产生原因:一般认为是染料在可见光照射下,吸收某一段的光能后呈激发态。激发态染料分子将接受的光能传递给周围的消气和氧气,使氧活化,活化氧再进一步氧化纤维,使之脆损。或激发态染料将其所获得的光能直接传递给纤维,在氧存在下使纤维氧化脆损。 影响因素:染料结构、温度、湿度、基质材料 酸性染料按应用性能的不同通常可分为哪几类?试比较各类酸性染料的特点。 答:可分为强酸性,弱酸性及中性染浴染色三类: 强酸性:匀染性好,分子结构简单,对羊毛亲和力较低,湿牢度较差。 弱酸性:结构稍微复杂,对羊毛亲和力较高,湿牢度较好,匀染性较差。 中性:分子结构更复杂,对羊毛亲和力更高,湿牢度好,匀染性差。构成直接染料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答:(1)具有线性结构,使染料分子能按长轴方向水平的吸附在纤维上,最大限度的使范德华力发挥作用;(2)染料分子中共平面部分要大,若染料分子具有延伸的共轭体系,共轭体系程平面性;(3)具有可以形成氢键的基团,且基团间距最好与纤维素两个伯羟基间距接近。此条件要求主要原因就是增加染料的染色牢度。 活性染料应用在纤维上至少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1)高的水溶性;(2)高的储藏稳定性,不易水解;(3)对纤维有高的反应性和高的固色率;(4)染料—纤维间的共价键化学稳定性高;(5)扩散性好,匀染性、透染性优良;(6)各项染色牢度优良;(7)未反应的染料以及水解染料容易洗去;(8)染色提升性好,可染地深浓色。 分散染料作为聚酯纤维的专用染料,须具备哪三方面的要求? 答:(1)分子结构简单、相对分子量小;(2)具有与纤维相应的疏水性;(3)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升华牢度。 何谓染色牢度,主要有哪些指标来评价染料的染色牢度? 答:染色牢度:是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染色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能力。 主要有:水洗牢度,分五级,一级最差五级最好;摩擦牢度,分五级,一级最差,五级最好;日晒牢度,分八级,一级最差,八级最好。 染料的定义以及构成染料的条件是什么?试述染料与颜料的异同点。 答:(1)染料:能使纤维或织物染成一定坚牢度和鲜艳度颜色的有色物质。 作为染料应该具备以下条件:能溶于水或分散于水或用化学法使它溶解于水;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和力;着后在纤维上具有一定的坚牢度;料必须具有颜色 (2)颜料:是指一种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的有色物质,对纤维没有亲和力,靠粘合剂的机械粘附作用使物体表面着色的物质称为颜料。 (3)染料和颜料的区别与联系:①联系:两者都可以使纺织品着色; ②区别:染料可溶于水和溶剂,而颜料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溶剂。染料对纤维具有亲和力,以溶液或分散液的形式上染纤维;颜料对纤维没有亲和力,靠粘合剂的粘附作用而着色。染料主要用于纺织品及皮革的染色,颜料重要应用在油漆、油墨和橡胶等工业。 何谓染料的商品化加工?举例说明染料商品化加工的作用和重要性。 答:合成的原染料一般不直接用于染色,需要经过混合、研磨,加入一定量的填充剂和助剂加工成商品染料才能够使用,这一标准化过程称染料商品化。 染料的品种不同,其外观、细度、水分、pH、强度、色光、坚牢度、溶解度、扩散性能等指标的要求不同,其商品化过程也不一样。 色光是染料的重要品质,加工时采取拼混法,以消除各批原料色光上的差异,得到稳定色泽的染料。 染料的颗粒大小和均匀程度,对染色性能有一定影响。为保证印染质量,对有些染料要进行砂磨,在研磨时加入一定的助剂,如稀释剂、润湿剂、扩散剂、稳定剂、助溶剂、软水剂等,以达到一定的分散度。 试比较可溶性还原染料与还原染料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异。 答:结构上的差异 : 还原染料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磺酸基 , 羧酸基等水溶性基因,不溶于水,可溶性还原染料是还原染料隐色酸的硫酸酯盐,它的分子结构中含硫酸酯基因,可溶于水。 性能上的差异:可溶性还原染料可溶于水而还原染料不溶于水;可溶性还原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小于还原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可溶性还原染料对碱及碱性盐的稳定性较还原染料好;可溶性还原染料对酸及酸性盐不稳定,对还原剂的稳定性较还原染料好,对氧化剂的稳定性较差,对光及大气的稳定差。 简述染料中间体(中料)的加工过程中磺化反应和胺化反应的主要目的。 答:(1)磺化反应目的:通过引入磺酸基赋予染料水溶性;染料分子中的磺酸基能和蛋白质纤维上的-NH3+生成盐键结合而赋予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通过亲核置换,将引入的磺酸基置换成其他基团,如-OH、-CI、-NO2、-CN等,从而制备酚、卤代物、硝基化合物等一系列中间体。 (2)胺化反应目的:氨基为供电子基,引入氨基加深染料颜色;可以和纤维上的羟基、氨基、氰基等形成氢键,提高染料的亲和力;通过芳伯胺的重氮化、偶合,可以合成一系列偶氮染料;通过氨基可以引入其他基团;生成杂环化合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