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经济学习题

政治经济学习题

政治经济学习题
政治经济学习题

目录

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 (2)

第一章商品 (5)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8)

第四章资本积累 (13)

第五章资本循环和周转 (18)

第六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23)

第七章社会总资本运行中的市场 (27)

第八章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 (30)

第九章生息资本和利息 (33)

第十章垄断资本和垄断利润 (38)

第十一章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42)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 (47)

第十三章国家调节微观经济 (50)

第十四章国家调节宏观经济 (53)

第十五章国家垄断经济 (58)

第十六章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62)

第十七章国际价值规律及其表现 (65)

第十八章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68)

尾论:经济制度的演变 (71)

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

一、概念题

1.生产力2.劳动对象3.劳动资料4.生产关系5.经济

规律

二、判断题

1.人们的劳动能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是指人们直接征服和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3. 生产力是一个人生产多少东西的能力。

4.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5.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是指科学技术本身属于生产力一个独立的实体性要素。

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8.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和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

9.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科学,本质上又是一门历史的科学。

10.存在对立阶级情形下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客观内容就是表现为阶级性。三、选择题

1.1.经济的基本含义是指:

(1)(1)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等活动

(2)(2)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

(3)(3)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4)(4)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

(5)(5)节约

2.2.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实体性要素是:

⑴劳动者的劳动

⑵劳动管理

⑶劳动资料

⑷劳动对象

⑸劳动方式

3.生产力:

(1)(1)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2)(2)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

(3)(3)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4)(4)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

(5)(5)发展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4.生产关系:

(1)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2)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

(3)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4)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5)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5.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⑴生产⑵分配⑶交换⑷消费⑸服务

6.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说明:

⑴人们不能创造经济规律

⑵人们不能违反经济规律

⑶人们不能消灭经济规律

⑷人们不能改造经济规律

⑸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7.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重要区别在于:

(1)(1)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是生产关系,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配置

(2)(2)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与终点都是人,西方经济学重点研究人与物或人与人的表象关系

(3)(3)马克思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与社会制度无关的自然现象

(4)(4)马克思经济学认为经济运行的方式是变化发展的,西方经济学缺乏这种历史高度和辨证思维

(5)(5)马克思经济学阐释的主要是制度和理论层面,西方经济学阐释的主要是技术和应用层面

8.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本质差别在于:

(1)(1)表现为某种阶级性

(2)(2)表现为一定的国度性

(3)(3)表现为积极的实践性

(4)(4)表现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5)(5)表现为鲜明的“人文”特征

四、辨析题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2.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都是客观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差异。

五、案例分析题

1.案例内容:

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几位在沙漠上旅行的学者经过长途跋涉,饥渴交困。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坐下来围着随身所携带的一堆罐头时,却因为没有开罐工具而一筹莫展。于是,一场研究如何用最简单的办法开启罐头的学术讨论会开始了。

物理学家首先发言:“给我一个聚光镜,我可以用阳光把罐头打开。”

化学家接着说:“我可以利用几种化学药剂的综合反应来开启罐头。”

而经济学家则说:“我的办法最简单。假设我有一把开罐刀……”

案例问题:(1)根据上述故事,请你谈谈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是否需要假设?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有那些方法所构成?

2.案例内容: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范围很广。在对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进行质的分析的前提下,对反映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和经济过程进行量的分析,将有助于认识的深化,有助于理论的应用。从这一方面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提示的原理和规律,不少都有可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用数学模型来表示。马克思自己就曾经想运用数学方法来说明经济危机的规律性。马克思提出了运用数学方法的前提条件:首先,材料必须是足够的;其次,材料必须是经过检验的。1[1]自从19世纪以后,数学的发展为西方经济学家提供了方便。数理分析的方法要比单纯文字说明、推理更方便、更精确,有时也更能说服人。大量的数学符号和算式推导,使经济过程和现象的表述较为简洁、清晰。当前西方经济学也越来越追求经济学的数学形式。微观经济学所使用的数学工具甚至比物理学家使用的还多。过去使用数学工具较少的宏观经济学,现在也连篇累牍地充满了复杂的数学公式。因此,有人认为经济学的数学化应该是经济学发展的方向。

案例问题:你认为经济学的数学化应该是经济学发展的方向吗?为什么?

3.案例内容:

马克思指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的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2[2]所以,不可能有统一的、适合一切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把政治经济学区分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实际上,有些西方学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承认这一点。西方学者并不都讳言自己的阶级立场。最有影响的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劝说集》中就曾直言:“如果当真要追求阶级利益,那我就得追求属于我自己那个阶级的利益。……在阶级斗争中会发现,我是站在有教养的资产阶级一边的。”凯恩斯终身拥护资本主义制度,并且相信只要有“正确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都可以得到改善。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洛也曾说过:“社会科学家和其他人一样,也具有阶级利益、意识形态的倾向以及一切种类的价值判断。但是,所有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材料力学或化学分子式结构的研究不同,都与上述的(阶级)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有关。不论社会科学家的意愿如何,不论他是否察觉到这一切,甚至他力图避免它们,他对研究主体的选择,他提出的问题,他没有提出的问题,他的分析框架,他所使用的语言,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阶级)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3[3]

案例问题:你认为上述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六、问答题

1.试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的关系。

2.试述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3.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七、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特点的分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阶级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分析。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页。

第一章商品

一、概念题

1.商品 2.交换价值 3.价值 4.抽象劳动 5。商品经济

6.复杂劳动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劳动生产率

二、判断题

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所以劳动产品也就是商品。

2.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二个方面。

4.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5.商品的二因素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6.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表现为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7.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生产者自己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8.商品拜物教来源于生产商品所特有的间接劳动性质,因此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仍然会存在商品拜物教或货币拜物教。

9.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价值量越大。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将日益减少,但社会总价值将会不断增加。

三、选择题

1.一切商品中都包含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这是因为:

⑴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

⑵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

⑶没有价值的物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也不是商品

⑷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⑸没有价值也就没有使用价值,所以不是商品

2.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⑴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⑵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

⑶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⑷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⑸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

3.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由其基本矛盾决定的其他矛盾有:

⑴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⑵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⑶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

⑷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矛盾

⑸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4.决定劳动生产力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⑴劳动者的技能的熟练程度

⑵科技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⑶经营管理水平

⑷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⑸生产的自然条件

5.对商品价值量的科学分析可以看出:

⑴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⑵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⑶复杂劳动只有还原为加倍的简单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

⑷商品使用价值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力成正比

⑸商品价值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四、辨析题

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2.商品是劳动产品,所以劳动产品也必然是商品。

3.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关系借以表现的特定形式。

4.不同商品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5.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五、案例分析题

1.案例内容:

对信息社会颇有研究的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说: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

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劳动价值论”诞生于工业经济的初期,必将被新的“知识价值论”所取代。

案例问题: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案例内容:

近年来在国内经济学界对劳动价值论提出新“发展”,有一种称为社会劳动价值论,其基本论点是: 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都创造价值。企业的全部产品价值来源与社会的活劳动。企业产品总价值恒等于社会的活劳动。因此从社会来看的活劳动创造新价值就等于从企业来看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

社会劳动价值论的公式如下:

)()(111ij

ij n j ki

j ki ki n j ki M V M V C +=++∑∑∑===

案例问题: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案例内容:

《资本论》坚持客观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是凝结人类劳动,由供给方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西方经济学是主观价值论,认为钻石的价值高于大米是因为它的效用更大,商品价值是由需求方的边际效用所决定。

案例问题:你认为上述那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并说明理由。

4。案例内容:

“在经济领域,非法活动有两类:一类是有害的活动,如制造毒品,自然什么价值也不创造;另一类是有用的和有效的活动,如擅自冒用别人的商标生产毛巾,且收益很大,这本身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但属于非法活动或非法劳动,应该进行法律制裁。”

案例问题:你认为上述说法是否正确?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并说明理由。

5.案例内容:

事例一,“盗窃何害之有?……盗窃是自私的行为。人若不因自私而去盗窃,防盗的费用当然是会减少,这对社会是有所增益的。但若不因为自私而不断地去争取利益,则自私所带给社会的贡献就减少了。此消彼长,可能得不偿失。在一般性的概念上,‘盗窃’与‘生产’都是在局限下为自利争取‘极大化’。我们不能接受自私的假设,而希望没有盗窃的行为。”

事例二,“利己损人对社会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问题是损人所得的利益是否大过他人蒙受的损失。”

事例三,“并非所有的贪污都有害……全力肃贪不利于经济发展……不能大肆批评贪污的盛行。”

有人应用上述事例和逻辑,强调雷峰是最大的自私,因为雷峰做好事时心里感到最大的愉快,满足了个人的最大心理需求;强调反法西斯而牺牲的人也是自私的因为烈士觉得“牺牲光荣”,满足了个人的心理需求;等等。

案例问题:你认为上述说法是否正确?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并说明理由。

六、问答题

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商品经济的含义、产生条件和特点的概述。

七、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概念题

1.资本 2.人力资本 3.价值增殖过程 4.剩余价值 5。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7.剩余价值率 8。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9。超额剩余价值

10。绝对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1。剩余价值规律 12。简单协作 13。机器协作

14.业主制 15。合伙制 16。股份合作制 17。公司制 18。工资 19。奖金 20。津贴

21.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22。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二、判断题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2.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因此货币都是资本。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等价交换与价值形成的矛盾。

4.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6.在初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也是商品。

7.价值增殖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表现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

9.生产劳动就是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

10.增殖是资本的基本职能,因此,公有制条件下的公有资本也要增殖带来剩余价值。

1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数量界限就是保证投资者基本脱离生产劳动。

12.个别资本家只要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便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1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14.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的内在冲动和经常的趋势。

15.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16.剩余价值规律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规律,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并发生作用。

17.股份公司是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股份公司作为一种资产组织形式是表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性质。

18.企业管理既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实现资本所有权的社会属性。

19.工资的实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20.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三、选择题

1.从对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⑴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转化为资本

⑵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⑶货币要转化为资本,必须能带来剩余价值

⑷剩余价值是在生产中产生的

⑸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但也不能离开流通

2.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

⑴资本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

⑵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⑶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⑷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

⑸在流通中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3.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在于:

⑴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

⑵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⑶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

⑷前者的目地有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⑸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先卖后买

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⑴劳动力的实际使用能创造价值

⑵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⑶劳动力的实际使用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⑷对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即劳动过程

⑸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价值:

(1)(1)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2)不能低于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量

(3)(3)具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4)(4)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5)所包含的物质内容的范围、数量和质量在日益扩大提高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⑴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

⑵劳动过程和私人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⑶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支配

⑷工人和资本家共同管理

⑸资本主义制度的劳动是强制性的

7.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是:

(1)(1)劳动过程和公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2)(2)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3)(3)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4)(4)劳动过程和私人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5)(5)表现为公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8.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观点出发,生产劳动是指:

(1)(1)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

(2)(2)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

(3)(3)为资本家生产或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

(4)(4)直接增殖资本的劳动或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5)(5)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资产阶级的剥削活动

9.剩余价值:

⑴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⑵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

⑶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⑷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是公有资本和公共财产的源泉

⑸体现了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

10.资本是:

⑴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⑵一个历史的范畴

⑶厂房、机器等生产资料

⑷表现为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

⑸支付雇佣工人工资的货币

11.资本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是:

⑴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⑵创造剩余价值的价值

⑶不是物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⑷垫支性、增殖性和运动性

⑸资本的生命力在于运动

12.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办法有:

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⑵增加雇佣劳动者数量

⑶压低工人工资

⑷加强雇佣工人劳动强度

⑸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13.相对剩余价值是:

⑴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延长工作日实现的

⑵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⑶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⑷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⑸劳动力价值下降的结果

1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

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⑵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⑶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构成社会生产的一般基础

⑷绝对剩余价值是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

⑸相对剩余价值是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

15.超额剩余价值是:

⑴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⑵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⑶本企业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

⑷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

⑸由先进的机器设备创造的一种暂时的现象

16..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⑴单个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结果

⑵一个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⑶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⑷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⑸个别企业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17.工资:

(1)(1)一般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2)(2)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3)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4)(4)是市场型按劳分配的结果和实现形式

(5)(5)主要形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18.企业管理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指:

(1)(1)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

(2)(2)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3)(3)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

(4)(4)具有实现资本所有权的社会属性

(5)(5)研究企业内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

四、辨析题

1。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因此,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2.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4.生产劳动就是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

5.在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过程中,人们所投入的一切劳动即是总体劳动。

6.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是价值增殖的必要条件,因此不变资本也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五、案例分析题

1.案例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居民由于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因此成为资本家。从其货币财富的来源看,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一些人通过自身劳动能力与智力的超常发挥。在合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的条件下,取得了大量的超过他人的收入量,这些收入资本化后就变成了资本家。二是一些人通过占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或社会条件,垄断性地取得大量的超过他人的收入,而成为资本家。三是一些人通过社会不允许的欺诈、阴谋盘算、巧取豪夺等不道德、不仁义的手段,占有或是剥夺了他人的财产而成为巨富的资本家。

案例问题:(1)什么是资本?资本有哪些特征与属性?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界限是什么?

(3)请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上述现象的合理与否?

(4)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民营资本家他们的经营活动是否存在剥削?

2.案例内容:

南昌市,2001年2月18日正式发布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其中包括经理、技术人员和工人等38种通用工种的劳动力价格。劳动部门是在调查了200多家企业,118个工种和10万在岗职工工资情况以后,制定出此工资指导价的。这种指导价分别列出了各类工资的高、中、低三个档次不同的工资标准。由求职者与用工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商定。

案例问题:请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上述做法是否必要?

3.案例内容:

2000年11月28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依据这个办法,在自己该拿多少钱的问题上,职工有了发言权。此办法适用于国内所有的企业,涵盖所有劳动者,并且劳资双方原则上每年协商一次。在此之前,为解决日益突发的劳资矛盾,许多企业就已经推行了工资协商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案例问题:(1)工资的本质及其社会主义工资是什么?

(2)你认为工资协商办法有那些优点?

六、问答题

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的产生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

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概述。

4.资本的本质及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意义的分析。

5.概述相对剩余价值和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区别和联系。

6.概述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7.为什么说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8.概述工资的本质及其在社会主义制度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性质与形式。

七、论述题

1.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和初级社会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试述初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商品性。

3.试述资本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4.试述公司制及其类型与特征。

5.试述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关系及其趋势。

6.“凡是直接生产物质商品和文化商品或精神商品,以及直接为劳动力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服务的劳动,其中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实体的内部管理劳动和科技劳动,都属于创造价值的劳动或生产劳动。”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上述观点的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

八、计算题

1.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9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3)请写出剩余价值的概念和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及公式。

2.某资本家纺织厂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生产棉纱10000斤。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面价值6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5年;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6000元;雇佣工人50人,每月平均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而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0。5倍,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它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

试计算:(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

(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

(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4)通过以上的计算,可以得出哪些关于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结论?

第四章资本积累

一、概念题

1.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2.资本积累 3。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4.资本有机构成 5.相对人口过剩 6.资本积聚 7.资本集中 8。并购9.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 10。资本原始积累

二、判断题

1.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资本价值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2.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不仅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且是社会再生产的手段。

3.资本积累就是投资者把全部资本集中起来,追加投入生产过程,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4.资本积累的实质是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断增大资本,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5.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扩大再生产又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6.社会主义公有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

7.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特点是以等价交换的形式掩盖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内容。

8.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是资本的技术构成。

9.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即资本有机构成。10.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劳动力的量比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量相对减少和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人口过剩规律也会发生作用。

12.个别资本的增大就是通过资本集中途径实现的。

13.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4.。没有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不可能形成。

15.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就是剥夺者被剥夺。

二、选择题

1。通过对社会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到:

(6)(1)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7)(2)物质资料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手段

(8)(3)物质资料再生产是社会主义再生产的手段

(9)(4)再生产是物质资料、资本价值和经济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10)(5)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2。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可分为:

(1)(1)内含式的扩大再生产

(2)(2)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3)(3)劳动力的再生产

(4)(4)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

(5)(5)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3.分析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可以看出:

(1)(1)资本家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是靠自己的劳动积累起来的

(2)(2)资本家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是直接由剩余价值转化来的

(3)(3)资本家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进一步扩大剥削的手段

(4)(4)劳动力的买卖,不论形式到内容完全是平等的

(5)(5)劳动力的买卖形式是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4.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有:

(1)(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2)(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3)(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的大小

(4)(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5)(5)生产资料数量的多少

5.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

(1)(1)从物质形态考察的资本构成

(2)(2)反映生产和技术水平的资本构成

(3)(3)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表现的资本构成

(4)(4)能反映资本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构成

(5)(5)由资本价值构成变化决定的资本构成

6.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1)(1)从物质形态考察的资本构成

(2)(2)从价值形态考察的资本构成

(3)(3)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表现的资本构成

(4)(4)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表现的资本构成

(5)(5)由资本技术构成变化决定的资本构成

7.通过资本有机构成的分析可以说明:

(1)(1)其他条件相同,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各个部门利润率不同

(2)(2)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部门通过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3)(3)同一部门内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企业也会形成平均利润

(4)(4)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积累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

(5)(5)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条件

8.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表现在全部资本中:

(1)(1)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偏小

(2)(2)不变资本的绝对减少

(3)(3)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偏小

(4)(4)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

(5)(5)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

9.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一定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的企业:

(1)(1)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重就越小

(2)(2)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重就越大

(3)(3)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多

(4)(4)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少

(5)(5)利润率就越高

10.资本主义制度下相对过剩人口是:

(1)(1)人口自然繁殖过多造成的

(2)(2)生产资料不足造成的

(3)(3)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结果

(4)(4)消费资料不足造成的

(5)(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1.相对人口过剩:

(1)(1)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2)(2)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特有的现象

(3)(3)即失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存在

(4)(4)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结果

(5)(5)是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和市场竞争的产物

1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

(1)(1)单个资本增大但可变资本所占的比重下降

(2)(2)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3)对劳动力的需求绝对和相对减少

(4)(4)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5)(5)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13.资本集中是:

(1)(1)资本家把本企业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2)(2)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为大资本

(3)(3)通过竞争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实现的

(4)(4)通过信用特别是组织股份公司实现的

(5)(5)增加社会资本总额的主要手段

14.加速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经济杠杆是:

(1)竞争⑵垄断⑶信用的发展⑷资本积累⑸资本积聚

15.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在于:

(1)(1)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

(2)(2)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3)(3)避免在竞争中淘汰

(4)(4)降低资本的有机构成

(5)(5)给失业工人提供再就业的机会

16.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

(1)(1)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2)(2)社会财富随资本积累急剧增加

(3)(3)财富的增加使劳动者消灭了相对贫困

(4)(4)大量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5)(5)广大劳动者处于相对或绝对贫困之中

四、辨析题

1.1.社会主义公有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

2.2.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扩大再生产又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3.3.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引起对劳动力的需求绝对和相对减少。

4.4.失业现象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存在,因此对失业的治理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本质区别。

5.5.积聚和集中都是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所以两者之间没有区别。

6.6.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一定提高,因此,已不存在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

7.7.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就是“剥夺者被剥夺”。

8.8.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因此社会主义积累和资本主义积累就没有区别。

五、案例分析题

1.1.案例内容:

当今全球企业并购高潮迭起。但是,并购不一定能为企业带来神话。据KPMG咨询公司的最新报告表明,在1997年至1999年的合并案例中有40%e没有起色,而30%的合并适得其反,仅有30%产生了积极影响。

1994年,宝马以高价收购了英国著名的罗弗汽车公司,但此后罗弗连年亏损,仅2000年就给宝马造成了12亿美元的损失。无奈之下,宝马2001年5月10日宣布,以象征性的10英镑作价,向凤凰财团出售罗弗车厂。据宝马估计,在收购罗弗的6年中共花去46亿欧元,其中包括购入价、国家补贴、重组及投资的费用与损失。

美国在线与贝塔斯曼公司曾于1995年组建一家在线服务公司,目标是瞄准欧洲市场,但随着美国在线战略的改变,与时代华纳的联姻,昔日的朋友成为竞争对手,双

方的合作在2000年瓦解。据专家估计,因并购而取得一些成功的公司中,由于人员变动、经营战略改变等原因仍会使企业难逃厄运。福特汽车与德国大众1994年决定各持股50%在葡萄牙合资生产豪华轿车,但时隔不久福特改变战略,认为自己单独生产更有利,于是合作不到4年双方便分道扬镳。

企业联姻不成功的例子还有许多,如IBM与苹果电脑和摩托罗拉曾于1991年至1998年合作生产芯片,旨在与微软和英特尔争夺市场份额,结果以IBM的退出而告终。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与英国电信1998年7月组建的康瑟特公司,由于公司的管理层之间缺乏沟通和公司提供的服务质量下降而惨遭淘汰出局。

案例问题::(1)什么是企业并购?

(2)从外国企业并购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2.案例内容:

定西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平均海拔2100米,正常年份降水量不足425毫米,而且多集中在秋季,蒸发量达1526毫米,自然环境不利于农耕,可是农业人口却占全县总数的85.2%。198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7元,1990年仅增为363元。

定西县委、县政府按照"水旱路不通另找出路"的思路,决定走政府组织输出、“能人”带队输出、群众自谋输出的三结合路子,全面实施劳务输出的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997年全县有劳动力资源22.1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8.1万人,当年全县共输出剩余劳动力6.6万人,占剩余劳动力总数的81.5%。其中组织输出18801人,自谋输出47396人,全县共输出女劳力10082人。劳务纯收入达6596.2万元,输出人均996.5元,全县户均劳务收入825元,人均169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8%。1997年,全县依靠劳务输出脱贫5119户20476人。同年.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99元。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在全国建立劳务基地236个,劳务网点已遍布北京、上海、广东、新疆、内蒙等14个省(区、市)和省内的兰州、酒泉等20多个县(市)。

案例问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除贫困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定西县的劳务输出脱贫战略有没有普遍的借鉴意义?为什么?

(3)你认为应该怎样反贫困?

3.案例内容:

资料一,1986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较低的年份,为14。08%,而国民收入增长则较快为11。9%。然而,当年新增国民收入的12%,新增粮食的40%,新建住宅面积的33%,新增病床的44%皆用于当年新增人口的需求。为了保障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需求不降低,该年的积累率高达34。1%,于是,居民的消费额比重(86%)降到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人均消费仅为444元,人均国民收入较上年亦仅增加3。9%(按可比价格计算)。

资料二,经过我国近30年的努力,累计少生3亿多人口。目前,我国每天降生5万个婴儿,净增1184万人。

资料三,2002年9月1日,新实行的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没有规定每个家庭可以生一个还是两个小孩。由各省、市自行决定。

案例问题:(1)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

(2)你认为是否应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为什么?

六、问答题

1.1.概述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社会主义再生产异同。

2.2.概述资本价值再生产所揭示不同社会生产过程的特征。

3.3.概述影响资本积累量的主要因素。

4.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

展的必要条件?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治理失业实现充分就业的途径概述。

6.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及其实质的概述。

7.什么是无产阶级相对贫困?无产阶级绝对贫困的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8.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及其实质的概述

七、论述题

1.试述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转变?

2.试述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

3.为什么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人口过剩规律也会发生作用?

4.资本积累的实质及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分析。

5.试述资本积累的作用及其资本主义积累和社会主义积累区别与趋势。

八、计算题

某企业原预付资本总额为10万美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周工资为50美元。这周追加资本4万美元,资本有机构成由原来的9:1提高到现在的19:1,工人工资不变。

试计算:该企业在本周就业人数是多少?有多少工人失业?

问:(1)通过上述的计算,请写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的关系?

(2)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人口过剩规律是否会发生作用?为什么?

第五章资本循环和周转

一、概念题

1.资本循环 2.资本周转 3.资本周转时间 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5。固定资本更新 6.折旧 7.折旧费 8。折旧率

9。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 10。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1。年剩余价值率12。资本筹集13。机会成本 14.投资风险

二、判断题

1.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2.W’-G’是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3.G-W…P…W’-G’表示的是货币资本的循环。

4.P-W’-G’·G-W-P表示的是生产资本的循环。

5.W’…G’·G-W…P…W’表示的是商品资本的循环。

6.流通时间是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资本的流通时间所组成。

7.资本流通时间是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它与生产时间是相互排斥的。8.缩短生产时间中的非劳动时间和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的时间,能提高资本的生产效率。

9.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反比,与周转时间成正比。

10.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和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成反比。

11.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是指其价值的贬值。

12.固定资本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才能发生物质损耗。

13.生产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周转时间大致上是相同的。

14.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与固定资本的比重成正比,与流动资本的比重成反比。15.现代企业往往采取“快速折旧”法以避免精神磨损的损失,因此折旧率定的越高越好。

16.现代企业投资决策就是取决于企业行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三、选择题

1.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包括:

(1)(1)货币资本循环

(2)(2)生产资本循环

(3)(3)生息资本循环

(4)(4)商业资本循环

(5)(5)商品资本循环

2.资本按:

(1)(1)循环的职能形式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2)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3)(3)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4)(4)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周转方式不同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5)(5)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资本流通时间是指:

(1)(1)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

(2)(2)购置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出售商品的时间的总和

(3)(3)资本周转时间减去劳动时间的那一部分时间

(4)(4)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和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时间

(5)(5)保证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原材料储备时间

4.流动资本是:

(1)(1)在流通领域里发生作用的资本

(2)(2)包括以原、燃料、辅助材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3)(3)包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4)(4)正处在运输过程中以设备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5)(5)生产资本中经过一次生产过程其价值全部周转回来的那部分资本5.生产资本从不同角度可分为:

(1)(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3)(3)流动资本和流通资本

(4)(4)商业资本和货币资本

(5)(5)职能资本和借贷资本

6.以厂房、机器、工具和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⑴流动资本⑵固定资本⑶不变资本⑷可变资本⑸生产资本7.运输公司中用于货物运输的汽车是该公司的:

⑴劳动资料⑵劳动对象⑶固定资本⑷流动资本⑸生产资本8.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1)(1)劳动时间

(2)(2)劳动过程中断,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3)(3)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4)(4)商品的购买时间

(5)(5)商品的销售时间

9.产业资本的循环:

(1)(1)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2)(2)是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

(3)(3)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资本循环形式的统一(4)(4)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统一

(5)(5)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统一

10.资本周转:

(1)(1)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

(2)(2)速度与资本周转次数成反比

(3)(3)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4)(4)是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

(5)(5)速度提高可以节约预付资本和提高年剩余价值量

11.固定资本:

(1)(1)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2)(2)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3)(3)周转速度与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成正比例

(4)(4)折旧率与固定资本的实际使用年限成反比

(5)(5)磨损包括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12.预付资本总周转:

(1)(1)是指预付资本价值在一年内的平均周转次数

(2)(2)速度与固定资本的比重成反比

(3)(3)速度与固定资本的比重成正比

(4)(4)速度与流动资本的比重成反比

(5)(5)速度与流动资本的比重成正比

13.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可以:

(1)(1)节省流动资本

(2)(2)节省预付的可变资本

(3)(3)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4)(4)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和企业的赢利水平

(5)(5)加速资本或剩余价值的流通

14.提高资本周转速度:

(1)(1)有利于减少和避免固定资本无形磨损造成的贬值损失

(2)(2)有利于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预付流动资本

(3)(3)有利于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4)(4)有利于提高剩余价值率和企业的赢利水平

(5)(5)有利于缩短资本的回收期,加速实现剩余价值

15.企业筹集资本的主要途径是:

(1)(1)通过企业的自有资本来筹集

(2)(2)通过企业直接向社会发行债券来筹集

(3)(3)通过企业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集

(4)(4)通过国家投资企业资本的方式来筹集

(5)(5)通过补偿贸易和出口信贷等形式来筹集

1、①②⑤

2、①③⑤

3、①②

4、②③⑤

5、①②

6、②③⑤

7、①③⑤

8、①②③④⑤

9、①②③10、③④⑤11、①③④⑤12、①②⑤

13、②③④⑤ 14、①②③⑤ 15、①②③④⑤

四、辨析题

1.产业资本的循环是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两个阶段的统一。

2.产业资本顺利循环的条件是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

3.资本的流通时间是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资本的流通时间所组成。

4.区别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是按资本的实物形式是否移动区分的。

5.资本家垫支在机器设备上的资本之所以是固定资本,是因为这部分资本的物质形态始终不变。

6.资本的周转时间是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7.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和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成反比

8.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五、案例分析题

1.案例内容:

我国国有企业在总体上,资本的使用效率很低.以流动资本为例,80年代我国流动资本周转一次平均需要110天以上,而美国为50天,日本为47天,这些国家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高于我国一倍以上.

企业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速度问题, 企业资本周转越快,增值的价值也就越多.加快企业资本周转的速度,其实质在于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假定我国每百元固定资产的产值能提高1%,用同样的固定资产就可以多生产近百亿产值的商品;每生产一百元产值的流动资本能节约1%,生产同样产值的商品,一年就可以节约40多亿元的流动资本.

案例问题:(1)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对资本的增殖有何重要意义?

(2)如何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

2.案例内容:

生产"香雪海"的苏州电冰箱厂1985年3月, 向世界银行贷款,以250万美元从意大利凯迪公司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次年8月投产,当年就生产出3种规格的四星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社会的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D ) A. 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3.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 )商品交换 A.用现金购买商品 B.交纳税款 C.付房租 D.发工资 4.通货紧缩的迹象是(B) 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 B.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下降 C.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下降 D.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上涨 5.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 )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6.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A )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 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7.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C)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 C.创造了新的价值 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8.剩余价值(C)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 )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一般财富的代表 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B)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C)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C )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7、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 8、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承包经营责任制。(× ) 9、为了扩大出口,我国应当主要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 10、调节经济总量,就是调节总产量。(× ) 四、填空题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附答案.

第一章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 第二章商品 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

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 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这是因为,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卖方),他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不是供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并让渡过去;对于商品买方来说,他购买的目的是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解释下列名词 1 所有制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 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 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 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 益性。 4 产权制度 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 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 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性质。 6 制度创新 ①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 ②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 ③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创新…… 一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 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 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 、1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 、资本积聚()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 W?P? W’— G’ B. W? P? W’— G’·G— W

C. P? W’G’·G—W?P D. G’— W? P? W’ ) 9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 、价值手段与流通 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10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32 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C、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D、生产工具的社会化 E、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F、产品的社会化 5、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 2划分经济时代和衡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并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 3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A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D按比例发展规律【】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C社会分工的出现D私有制的产生【】 5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换算的比例是 A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协商决定的 B商品生产者在长期交换实践中自发确定的 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这两种劳动的不同特点决定的【】 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7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C年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 8个别资本家或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D年剩余价值【】 A工人出卖劳动所得到的货币额 B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 C工人购买到生活资料和服务的货币额 D工人生产出的商品价值实现的货币额【】 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生产盲目扩大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11资本周转时间是指 A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B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 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2年剩余价值率是 A年剩余价值与固定资本之比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政治经济学试题(附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体力劳动为尺度 B. 脑力劳动为尺度 C.简单劳动为尺度 D. 复杂劳动为尺度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联系不大 C.成反比 D.无直接联系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8、.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A、保管费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广告费 9.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 A.一般产品生产过程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C.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D.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10.超额剩余价值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高于商品价格的差额 D.商品的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1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社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B.部门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C.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D.行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12.货币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是() A.P… W′— G′— W … P B.W′— G′— W … P… W′ C.G — W — G … P … W D.G — W … P … W′— G′ 13.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历史和道德 B、生活习惯和法律观念 C、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D、商品的供求关系 14.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15.20世纪中叶兴起的混合联合公司是 A、一个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B、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C、从事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D、从事跨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16.股票价格是() A.股票的票面金额 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公平收入的转化形式 D.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17.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A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 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2015年4月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试题 (课程代码 000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经济体制 D.经济运行机制 2.一切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按劳分配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 3.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方式 B.经济体制 C.社会经济制度 D.资源配置方式 4.市场经济要求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 A.排他性作用 B.辅助性作用 C.决定性作用 D.替代性作用 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量尺度是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体力劳动 D.脑力劳动 7.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是 A.纸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足值的金属货 8.随着经济繁荣期生产的发展,商业信用规模 A.扩大 B.萎缩 C,不变 D.不确定 9.按照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剩余价值发生在 阶段的货币上阶段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阶段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阶段上 10.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工人日工资3元,每天生产皮鞋两双,每双社会价值12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9元、新创造价值3元,则资本家获剩余价值 元元 元元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1(1)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劳动的两重性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具体劳动创造物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物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①从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来看:相同时间内生产的全部价值总量相等; ②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看:劳动生产力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增加, 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3 ①社会分工;②排它性占有关系。 4(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或交换价值关系; (2)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一种商品来充当。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被固定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变成了货币。 5(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作用:①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间的分配; ②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 促进社会发展; ③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两极分化。 6(1)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2)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态,是近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见书。 7(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也有私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2)体现:①公有制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多种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充分发展; ③体现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生习题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 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简答 1、简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1)区别:两者含义不同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生产地位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有制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属于本质关系层次。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属于经济运行关系层次,其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2)联系: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为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作为形式反映经济体制 适当的经济体制对于维护和完善经济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什么是级差地租,其形成条件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哪两种形态 (1)含义:是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 (2)形态: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有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3、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那些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进行论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的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相关。 4、简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1)特点:资本的增殖性 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返还型 资本的风险性 (2)形态:货币资本形态 实务资本形态 无形资本形态 虚拟资本形态 5、用公式说明资本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 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称作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部分同步练习 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 一、填空题 1.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 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和最革命的因素是。 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5.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在于。 二、单项选择题 1.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 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工具 B 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C 劳动者、科学技术、经营管理 D 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物质资料生产 B 生产力 C 生产关系 D 商品 3.矿藏和原始森林属于()。 A 劳动对象 B 劳动资料 C 生产工具 D 人们劳动的生产物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A 古典政治经济学 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 唯物辩证法 D 数学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 A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C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D 重农学派经济思想 6.经济规律就是()。 A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 经济现象的客观性 C 经济行为中的主观能动性 D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的相互联系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再生产包括( )。 A直接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和相互关系B产品分配关系C交换关系D消费关系E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是( )。 A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 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

C生产的数量水平和结构,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数量结构 D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反作用 E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决定作用 3.与自然规律比较,经济规律的特点有( )。 A经济规律是自然界存在的规律B经济规律同人的活动紧密相联 C经济规律是永恒不变的D大多数经济规律随经济条件消失而消失E人们对经济规律的利用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经济规律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 B人们不能消灭和创造规律 C经济规律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E违背经济规律要受到它的惩罚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唯物辩证法B边际分析方法C矛盾分析法 D科学的抽象法E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6.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有()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B货币流通规律 C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规律D价值规律E剩余价值规律 四、辨析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 2.政治经济学既研究政治关系,也研究经济关系。 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分配关系。 五、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谈谈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关系。 3.举例说明经济规律的类型。 第2章商品与货币 一、填空题 1.商品是和的矛盾统一体。 2.商品价值的实体是,价值的实质是。 3.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交换价值是价值的,价值是交换价值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整理(附答案)

⒈某制些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 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4)每双鞋的价值量。 ⒉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 元,新创造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⒈解:(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 (2)c=22×(8/4)×50=2200(元) v=8×50=400(元) 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 (3)m=2×4×50=400(元) m’=400/400=100% (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 总双数=8/4×50=100(双) 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 答:(1)工人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 (2)资本家共耗费资本价值量为2600元,其中c为2200元,v为400元 (3)资本家一天共获取剩余价值40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4)每双鞋价值量为30元。 ⒉解:一个工人一天生产鞋=2×4=8(双) 社会价值总量=30×8=240(双) 个别价值总量=22×8+8+8=192(元) 超额剩余价值量=总社会价值量-总个别价值量=240-192=48(元) 答: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量为48元。 六、计算题 ⒈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甲企业资本周转时间为3个月,乙企业资本一年周转0.5次。问:(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 ⒉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预付总资本均为100万元,甲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80%,使用寿命为10年;乙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40%,使用寿命为5年;甲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0次,乙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5次,资本有机构成为9:1,剩余价值率为100%。求 (1)两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各为多少?(2)年剩余价值率各为多少?(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各为多少? ⒈ 解:(1)n=U/u=12/3=4(次) n=U/u=12/0.5=24(个月)=2(年) 答:(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为4次。(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为2年。 ⒉ 解:(1)年剩余价值量: M甲=v×m’×n=100/(9+1)×100%×10=100(万元) M乙=v×m’×n=100/(9+1)×100%×15=150(万元) (2)年剩余价值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