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语翻译理论综述-精品教育文档

英语翻译理论综述-精品教育文档

英语翻译理论综述

翻译理论是一个世界范畴的研究概念,不是简单的英语对中文翻译,它是一个世界范畴中文化交流、社会经济分工的重要工具。当前,全球化浪潮席卷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参与全球化的分工与协作,都需要进行文化等的交流。这种交流的加深让翻译成为必要的工具,也推动了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古罗马文学翻译、翻译的人文主义思潮、改变观念的反叛者、翻译诗学、霍姆斯译学的基本构思、雅各布逊与等值翻译、卡特福德的等值转换理论、奈达:翻译科学的构筑、纽马克: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穆南倡导的翻译的语言学转向,这些翻译界的学派和理论是世界翻译理论发展的见证,这些理论无疑充实了翻译界。

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起步很早,中国最早的翻译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三国时期,支谦的《法句经序》中提出了“因循本旨,不加文饰”的译经原则,这个原则被认为是最初的直译说。晋、前秦时道安即在《革卑婆沙序》中提出了比支谦更为明确的主张,即

“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在道家所处的时代,佛经的翻译成为翻译理论建构的主要依托,当时涉及译论的佛经序文较多,最有名的是提出“三不易”“五失本”之说。其意思是,有三件事决定了译事是很不容易的,翻译佛经在五种情况下会失去本来面目,因此必须慎之又慎。随后,

随着唐朝、宋朝、明朝等朝代经济社会文化的大发展,与国外的文化交流越来越

多,势必会推动翻译理论的发展。

中国近代翻译理论的诞生主要是在五四前后,这个时期伴随文学革命运动,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国外新思想、新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五四前后最有名的多产翻译家林纾,林纾译外国文学著作达一百七十余种,如:《黑奴吁天录》后译为《汤姆大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巴黎茶花女遗事》(La Dame aux Camelias)、

《王子复仇记》(Hamlet)等,这些作品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繁荣,也让国人开眼看世界,了解更多外国的事情,这为五四运动发展以及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林纾强调在翻译时译者应该投入自己的主观感情,认为译者是第一读者,要

让自己的主观体验作为翻译的重要前提,译者须与原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心灵相交流,这种交流是真实的感受。周桂笙是更早于林纾的重要翻译理论家,他的译作所采用的并不是古文,而是一种平易的报章体的文字,这种文字读起来并不晦涩,普通民众都可以阅读。

廖七一教授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中指出,传统翻译理论时期的中国对于几本没有对外国翻译理论著作的译介,国外翻译理论要比中国的发展体系完善,这套理论对于促进文化交流

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翻译作为人类带有普遍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其

中必然有许多共性或规律,各民族必然积累了可以相互启发和借鉴的经验,无视或鄙视国外译论并不符合吸收人类一切有用文化成果的精神。如: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解构一切规则和理论,当然这一秩序并不仅仅指社会秩序,除了包括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伦理道德规范之外,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比如,接受习惯、创作习惯、思维习惯和人的内心较抽象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具有地域地

理显著特征的民族性,解构主义的诞生对学术界整个学术伦理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翻译界,到底何种翻译才是好的,翻译的本质是否推动了世界交流,这些看似合理的理论基础都在接受挑战。解构主义对翻译理论是颠覆性的创新,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的是翻译本体的唯一性。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的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这种交际形式涉及三种文本:原语文本、译者的图式文本和译语文本,这三个文本相互影响和制约。

对于原语文本,最重要的是抓住作者的修辞功能正确理解原语的修辞功能,是产生理想图式文本的关键。而正确把握原文的认知图式又是正确理解原文修辞功能的基础。理想的图式文本来自原文的认知图式,来自于对原文作者修辞意图的准确把握。在这个图式文本的基础上,产生怎样的译语文本,除了修辞功能等之外,还应该考虑翻译的目的和读者对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