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内角和定理

内角和定理

内角和定理
内角和定理

教案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授课人:石家庄41中王秀峰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关系的探索过程,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

2.会利用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进行有关角的计算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关系及熟练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关系的探究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上节我们学习了内角与外角的概念:请指出图中三角形外角和内角,其中与

外角相邻的内角是什么?有几个?与外角不相邻的内角是什么?有几个?

今天我们研究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出示课题)

二、问题与探究

1.问题:(1)三角形的外角与和它相邻的内角有什么关系?

(2)三角形的外角与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有什么关系?

2. 动态演示:

图1图2

3.验证:

(或可由内角和定理得)

4.分类:由图1拖动点A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三角形的形状随着三角形内角的

改变而改变,从内角来看,三角形有以下三种情况:

结论: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三、例题

四、练习

1.在△ABC中,∠C=90°,∠A=35°,则∠=________

2.如图,∠A=∠ABD,∠BDC=∠C,∠C=25°,则∠ADE=_______

五、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P143 2.(2)(3);4;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数学 6.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设计 西乡三中蒲忠明 教案背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严格的证明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节课教学。 教学课题:北师大八年级下册数学6.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内容是在前面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有了一定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以往对这个结论也曾进行过简单的说理,这里则以严格的步骤演绎证明,旨在让学生从实践操作转移到理性思维上来,使学生初步掌握证明的要求和格式,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数学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证明素养。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从数量角度揭示三角形三内角之间的关系,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既是今后几何推理的重要依据,又是计算角度的重要方法。教材从学生实践操作到证明过程的呈现训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其中辅助线的作法学生第一次接触,它集中了条件、构造了新图形、形了成新关系,实现了未知与已知的转化,起到了解决问题的桥梁作用;课本议一议引导学生一题多思,体现运动变化的观点,读一读为学生认识定理的发现过程另劈蹊径,渗透极限的思想,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不断探求新知的一种重要途径。 因此本节内容不仅在知识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而且对今后学习和生活都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和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作辅助线证明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推理论证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对比过去折纸、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2、通过一题多证、一题多变体会思维的多向性。 3、引导学生应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数学。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一题多证、一题多变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体验成功的乐趣,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感悟逻辑推理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不同方法,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或证明。 本节课的难点是:应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数学。从拼图过程中发现并正确引入辅助线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尝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一定是个真命题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是个真命题。是从度量、折纸、拼角得到的)。教师指出:任何实验都会有误差,即使全班同学都各自剪出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但也不能就此说明所有的三角形都具有这一共性。那么怎样才能说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真实性呢?( 证明)由哪些公理、定理、定义可以得到一个角或几个角的和为180°?渗透公理化的思想,自然导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案第六章证明(一) 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它们的严格证明,也熟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而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严格的证明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学生具有优良的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活动形式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具有较熟悉的活动经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与平行线相关的简单几何证明是比较熟悉的,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几何意识,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本节课安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旨在利用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来推导出新的定理以及灵活运用新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应用。 (2)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数学能力: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定理,培养一题多解的能 力。 情感与态度: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境引入探索新知反馈练习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1)用折纸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实验1:先将纸片三角形一角折向其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折线与对边平行(图6-38(1))然后把另外两角相向对折,使其顶点与已折角的顶点相嵌合(图(2)、(3)),最后得图(4)所示的结果 (1)(2)(3)(4)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还有其它折法吗? (2)实验2:将纸片三角形三顶角剪下,随意将它们拼凑在一起。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如果只剪下一个角呢? 活动目的: 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将自己的操作转化为符号语言对于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 困难,因此需要一个台阶,使学生逐步过渡到严格的证明.教学效果: 说理过程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学生能比较烂熟地说出用撕纸的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原因。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① 用严格的证明来论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② 看哪个同学想的方法最多? 方法一:过A点作DE∥BC ∵DE∥BC DAB=B,E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三角形的内角和(陈琴)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例一,“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先通过介绍数学家帕斯卡并讲述帕斯卡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发“三角形内角和是180o”的猜想,再通过组织操作活动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最后让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并通过量角的度数的操作,进一步证实结论的正确性。因此本课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度量、计算和实验,在活动中感知三角形内的三个角的度数之和是定数为180度,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教材通过多种方法的操作实验如:亲自动手测量、折叠、拼凑等,让学生确信这一个性质的正确性,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教材的内容特点,本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的教学理念,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设计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节课中引入了帕斯卡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为本节课注入了数学文化,数学思想,丰富了本节课的内容,这也是我这节课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归纳结论,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o”这一知识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意识,锻炼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学生用撕拼法,折叠法自主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o。 【教学准备】:多媒体,三角板,量角器、自制的三种三角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猜想: 多媒体出示帕斯卡的图片,介绍帕斯卡,并讲帕斯卡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 揭示课题:三角形内角和。 让学生大胆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 【设计说明:通过帕斯卡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数学思想。】 二、验证猜想: 我们既然提出了猜想,那下面我们该去研究验证了这个猜想是否正确了。 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去验证呢? 下面我们就进行小组合作,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去研究,互相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1、画、量: 在点子图上,分别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画好后分别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再把三个角的度数相加。 老师注意巡视和指导。交流各自加得的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2、折、拼: 学生用自己事先剪好的图形,折一折。 指名介绍折的方法:比如折的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可以先把它上面的一个角折下,顶点和下面的边重合,再分别把左边、右边的角往里折,三个角的顶点要重合。发现:三个角会正好在一直线上,说明它们合起来是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 继续用该方法折钝角三角形,得到同样的结果。 直角三角形的折法有不同吗?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除了用刚才的方法之外,直角三角形还可以用更简便的方法折;可以直角不动,而把两个锐角折下,正好能拼成一个直角;两个直角的度数和也是180度。 3、撕、拼: 可能有个别学生对折的方法感到有困难。那么还可以用撕的方法。 在撕之前要分别在三个角上标好角1、角2和角3。然后撕下三个角,把三个角的一条边、顶点重合,也能清楚地看到三个角合起来就是一个平角——180度。 三.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小组通过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学生齐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12岁的帕斯卡是用什么方法去验证的呢?多媒体出示帕斯卡的论证方法,教师讲解。 如果你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到网络上去搜索有关帕斯卡的信息,再详细的了解他的这个论证方法! 你们觉得帕斯卡的这种方法怎么样?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公开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第1课时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证明过程;(重点) 2.能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难点) 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小明和几位同学一起做作业时,其中一位同学不小心把三角板的两个角给压断了.小明将两个角和剩余的一个角放在一起,发现这三个角之和是一个平角.我们知道一个平角是180°,即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那其他的三角形也是这样吗?如何证明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节的学习,一起探究如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 中,如果∠A=1 2∠B =1 2 ∠C ,求∠A、∠B、∠C 分别等于多少度? 解析:这是一道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各角度的计算题,由已知得∠B =∠C =2∠A.因此 可以先求∠A ,再求∠B 、∠C. 解:∵∠A=12∠B =1 2∠C(已知),∴∠B =∠C=2∠A(等式的性质).∵∠A+∠B+∠C =1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A +2∠A+2∠A=180°(等量代换).∴∠A= 36°,∠B =72°,∠C =72°. 方法总结:求三角形内角度数时,要充分利用各角之间的关系,用其中一个角表示另外两个角,再借助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构建方程. 探究点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已知:如图,在△ABC 中. 求证:∠A+∠B+∠C=180°. 解析:要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需要从涉及180°角的知识去考虑,涉及180°角的知识有:①平角;②邻补角;③两直线平行下的同旁内角.可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考虑,

5.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

八年级数学导学稿 第五章几何证明初步 5.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 开发区初中八年级数学备课组 学习目标: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命题。 2、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命题的推理的过程,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从而使他们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命题。 难点: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命题。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2、取一副三角尺,你能说出每个三角尺的两个锐角的度数吗?同一副三角尺的两个锐角的和是多少度? 【探索新知】 1、已知:在直角△ABC中, ∠ACB=900,求证:∠A+∠B =900 2、合作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 3、你能说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吗? 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加以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举一反例。 4、例1:已知:在直角△ABC中, ∠ACB=900, DC⊥AB,垂足是D求证:∠ACD =∠B

D C B A 【巩固提升】 如图,在△ABC 中,∠BAC=90°,AD ⊥BC 于D, 则∠B=∠________,∠C=∠________. 【课堂小结】 【达标检测】 1、将一副常规的三角尺按如图方式放置,则图中∠AOB 的度数为 A .75° B .95° C .105° D .120° 2.已知:如图,在Rt △ABC 和Rt △BAD 中,AB 为斜边,AC=BD,BC,AD 相交于点E (1) 求证:AE=BE; (2) 若∠AEC= 45,AC=1,求CE 的长。 A C 【我的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

八年级数学上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共两个课时,它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外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七年级又通过活动再次验证了这一结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则要严格地证明这一结论,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并为下一课时利用这一结论推导有关三角形外角的定理做好铺垫. 2.教材编写特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学生已经探究过,教材先引导学生回顾原来的探究与验证过程,力图从探究与验证活动中获取证明的思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思路都是将角“凑”到一起,而在七年级验证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了将三个角“凑”到一起的经验.因此,这样的回顾是十分有必要的. 3.我的思考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而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利用添加辅助线的方式对定理进行严格的证明,这就要求学生有严谨的思维、清晰的表达能力以及灵活的思维.而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启发能力,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体会“条条大路通罗马”,从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在小学、七年级已经学习并探索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本节课由回顾原来探索方式的基础上展开,是一个很自然的过渡,应该不会有很大障碍. 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1)一些学生可能在如何添加有效辅助线上产生困难. (2) 一些学生可能在写证明过程时思路不太清晰. (3) 一些学生可能在应用过程中产生困难,找不到问题之间的联系. 3.我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要到位、有效,教学生如何进行严谨证明,规范书写格式,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困难及时发现、解决,所学知识及时强化.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证明过程; (2)能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王康)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王康)陕西省宁强县胡家坝镇初级中学王康 内容和内容解析: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的最后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证明的必要性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对前几节证明的自然延续,是平行线性质的后续应用,是对推理证明的巩固与加深.同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计算角的度数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学生今后学习多边形内角和以及圆等知识的基础,探索定理证明过程中表达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引入的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也为学生后续几何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目标与目标解析: 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与平行线相关的简单几何证明是比较熟悉的,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几何意识,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本节课安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旨在利用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来推导出新的定理以及灵活运用新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了解它的几种证法,灵活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初步学会利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进行证明。 过程与方法:经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索过程,在观察、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初步养成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多角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弘扬个性发展,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体会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和推理意义,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悟思维推理的数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会进行简单应用。 难点: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思路和方法。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角和定理 三角形边的性质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表达式:△ABC中,设a>b>c 则b-c<a<b+c a-c<b<a+c a-b<c<a+b (3)应用 1、给出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方法(设a、b、c为三边的长) ①若a+b>c,a+c>b,b+c>a都成立,则以a、b、c为三边的长可构成三角形; ②若c为最长边且a+b>c,则以a、b、c为三边的长可构成三角形; ③若c为最短边且c>|a-b|,则以a、b、c为三边的长可构成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两边长为a、b,求第三边x的围:|a-b|<x<a+b。 3、已知三角形两边长为a、b(a>b),求周长L的围:2a<L<2(a+b)。 4、证明线段之间的不等关系。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画出下列三角形是高 2、已知:如图△ABC中AG是BC中线,AB=5cm AC=3cm,则△ABG和△ACG的周长的差为多少?△ABG和△ACG的面积有何关系?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 A、直线 B、线段 C、射线 D、以上都不对 4、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一定在() A、三角形的部 B、三角形的外部 C、顶点上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直角三角形中高线的条数是() A、3 B、2 C、1 D、0 6、判断: (1)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

(2)有理数可分为正有理数、正分数、负有理数和负分数。 7、现有10cm的线段三条,15cm的线段一条,20cm的线段一条,将它们任意组合可以得到几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一、三角形按边分类(见同步辅导二) 练习 1、两种分类方法是否正确: 不等边三角形不等三角形 三角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如图,从家A上学时要走近路到学校B,你会选哪条路线? 3、下列各组里的三条线段组成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1)3cm 4cm 6cm (2)4cm 4cm 6cm (3)7cm 7cm 7cm (4)3cm 3cm 7cm 应用举例1 已知△ABC中,a=6,b=14,则c边的围是 练习 1、三角形的两边为3cm和5cm,则第三边x的围是 2、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和2,且它的周长为偶数,那么第三边的长为 3、长度分别为12cm,10cm,5cm,4cm的四条线段任选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4、具备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够成三角形的是() A、5,9,3 B、5,7,3 C、5,2,3 D、5,8,3 应用举例2 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8cm和6cm,则它的周长是 ______cm。 分析: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8cm,则三边分别为8cm,8cm,6cm,满 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若腰长为7cm,则三边分别为6cm,6cm,8cm,也 成立。 解: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2cm或20cm。 2、已知:△ABC的周长为11,AB=4,CM是△ABC的中线,△BC M的周 长比△ACM的周长大3,求BC和AC的长。 分析:由已知△ABC的周长=AB+AC+BC=11,AB=4,可得 BC+AC=7。 又△BCM的周长-△ACM的周长=(BC+CM+MB)-(AC+CM+MA)=3,而AM=MB,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三角形》9.2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问题素材(新版)冀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三角形》素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问题 利用欧几里得的平行公理及其等价定理即可证明『三角形三内角之和为180o定理及其证明记载于欧氏《几何原本》第一卷的命题32,证明如下: 第一卷命题32 在任意三角形中,如果延长一边。则外角等于二内对角的和,而且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二直角。 设ABC是一个三角形,延长其一边BC至D。则可证外角ACD等于两个内对角CAB,ABC的和且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ABC.BCA.CAB的和等于二直角。 事实上,过点C作平行于直线AB的直线CE。﹝I. 31﹞ 这样,由于AB平行于CD,且AC和它们同时相交,其错角BAC,ACE彼此相等﹝I. 29﹞ 又因为,AB平行于CE,且直线BD同时和它们相交,同位角ECD 与角ABC相等。﹝I. 29﹞ 但是已经证明了角ACE也等于角BAC; 故整体角ACD等于两内对角BAC.ABC的和。 给以上各角加上ACB。 于是角ACD.ACB的和等于三个角ABC.BCA.CAB的和。 但角ACD.ACB的和等于二直角。﹝I. 13﹞ 所以,角ABC.BCA.CAB的和也等于二直角。

证完 ﹝取材自蓝纪正,朱恩宽﹝1992﹞。《欧几里得?几何原本》,页27。台北:九章出版社﹞ 但若不用这条公理,又何以证明呢? 法国著名数学家勒让德﹝1752─1833﹞为此作出研究,并于1794年出版了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为初等几何教材的《几何原理》。书中他重新排列欧几里得的几何命题,把定理与一般命题分列,简化证明之余,仍保持逻辑上的严密性。书中亦提及『三角形三内角和不大于180°』这著名的命题,其证明步骤如下:于直线上取 AC=CC1=...=Cn-2Cn-1,作全等三角形△ABC≌△CB1C1≌...≌△ Cn-2Bn-1Cn-1,连BB1,B1B2,...,Bn-2Bn-1,得全等三角形△BCB1≌△B1C1B2≌... ≌△Bn-1Bn-2Cn-1 。拼作△B0AB≌△BCB1﹝此时认为B0,B,B1,...,Bn-1在一条直线上并无根据的﹞。 若△ABC的三内角和大于180°,必使角α大于角β,故AC>BB1,但AB0 + B0B +...+ Bn-1Cn-1>AC + CC1 +...+ Cn-2Cn-1,故2AB0 + nBB1>nAC,即n(AC-BB1)<2AB0=2BC,并一切自然数n都合符上式,这与阿基米德公理﹝对于任意二个正实数a与b,必存在正整数n,使na ≧ b成立﹞矛盾,故此,三角形三内角和不大于18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优秀教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的最后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证明的必要性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对前几节证明的自然延续,是平行线性质的后续应用,是对推理证明的巩固与加深。同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计算角的度数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学生今后学习多边形内角和以及圆等知识的基础,探索定理证明过程中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引入的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也为学生后续几何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在小学和七年级的时候接触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且进行了猜想与验证及口头说理过程。这为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提供了认知基础。 (2)从学生的学习动机与需要上看,他们有探究新事物的欲望和好奇心,这为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策略及方法提供了情感保障。 (3)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其认知顺序可能是建构型的。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由对三角内角和定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推理证明,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亲历探索撕纸过程对比,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运用,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逻辑推理能力,并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不同种方法的推理证明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弘扬个性发展,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体会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和推理意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感悟逻辑推理的数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不同方法,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或证明。 难点:会在证明中添加合适的辅助线;会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定理进行证明。 四、设计思路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学生接触较早的定理之一,其内容和应用早已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本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定理的证明;在定理证明中,学生将首次接触和应用辅助线,于是,在证明中“为什么要添加辅助线”、“如何添加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公开课教案】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第1课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1)用折纸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实验1:先将纸片三角形一角折向其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折线与对边平行(图6-38(1))然后把另外两角相向对折,使其顶点与已折角的顶点相嵌合(图(2)、(3)),最后得图(4)所示的结果 (1)(2)(3)(4)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还有其它折法吗?(2)实验2:将纸片三角形三顶角剪下,随意将它们拼凑在一起。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如果只剪下一个角呢?活动目的: 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将自己的操作转化为符号语言对于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要一个台阶,使学生逐步过渡到严格的证明. 教学效果: 说理过程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说出用撕纸的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原因。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①用严谨的证明来论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②看哪个同学想的方法最多? A D E A B C E D

方法一:过A点作DE∥BC ∵DE∥BC ∴∠DAB=∠B,∠E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AB+∠BAC+∠EAC=180° ∴∠BAC+∠B+∠C=180°(等量代换) 方法二: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BA. ∵CE∥BA ∴∠B=∠E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AC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CA+∠ACE+∠ECD=180° ∴∠A+∠B+∠ACB=180°(等量代换) 活动目的: 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来推导出新的定理,让学生再次体会几何证明的严密性和数学的严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效果: 添辅助线不是盲目的,而是为了证明某一结论,需要引用某个定义、公理、定理,但原图形不具备直接使用它们的条件,这时就需要添辅助线创造条件,以达到证明的目的. 第三环节: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1)△ABC中可以有3个锐角吗?3个直角呢?2个直角呢?若有1个直角另外两角有什么特点? (2)△ABC中,∠C=90°,∠A=30°,∠B=? (3)∠A=50°,∠B=∠C,则△ABC中∠B=?

初二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初二数学 七年级第八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一、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_____.在小学,我们已通过下列三种实验,观察猜想得到。 ⑴ 折叠 本册教材P 70图______示意。(填图序号。下同) (2)剪拼 本册教材P 70图______示意或本册教材 P 75图______示意。 (3)度量 实际上,有可能: 折叠时,边缝不易平齐,难以拼成一个平角; 剪拼时,发现三个内角难以拼成一个平角,只是接近180°的某个角; 度量三个角,然后相加,有的接近179°,有的接近181°,不是很准确地都得180°。 以致于怀疑我们的猜想: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180°。 事实上,它是真命题,并且曾多次运用它求三角形内角的度数。要判断它的“真“,必须进 行 _________。 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180° 1、分析 要想求得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180°,三角形纸片的折叠、剪拼过程给我们这 样的提示: 把三角形三个分散的角,全部或部分适当地集中起来,利用平角定义或两直线平行,同 旁内角互补来证明。这就需要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一些线,转化为易于证明的情况。 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__________.为了区别于原图形中 的线,辅助线一般画成____线。 由剪、拼角给我们的提示,得到辅助线的添法,如图(1)、(2)、(3)、(4) 所示。 (2) (1) 图(1):剪掉三个角,拼接在它的一边BC 上,∠B 放在∠CDF 上,∠C 放在∠BDE 上 E B C A D

图(2)剪掉两个角(∠A 与∠B ),拼接在它的顶点C 处,其中∠A 放在∠1上 图(3)剪掉两个角(∠B 与∠C ),拼接在它的顶点A 处,∠B 放在∠BAD 上 (3) (4) 图(4)剪掉∠C 放在∠DAC 上。 作辅助线是几何证明常用的方法,在书写几何证明时,首先应该写明辅助线的画法。上面四 个图辅助线的添法,可用下面的几何语言表达: 1、作BC 的延长线CD ,在△ABC 的外部,以CA 为一边,CE 为另一边,画∠1=∠A 。< > 2、作BC 的延长线CD ,过C 点作CE ∥AB 。 < > 3、过A 点作DE ∥BC 。 < > 4、过A 点作射线AD ∥BC 。 < > 5、在BC 上任取点D ,过D 作DE ∥AC 交AB 于E ,DF ∥AB 交AC 于F 。 < > 请在上面五句话后面的< >内填上对应的图号。 2.证明: 请你根据图(4)证明“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180°” 至此,我们明白,“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180°”是一个真命题,并且,常被选作解决其他 问题的依据,所以课本上,把它称之为_______。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表达式: △ABC 中 ∠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根据图(3),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表达式∵在Rt △ACB 中,∠C=90°(已知) ∴∠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表达式:∵△ACB 中,∠A +∠ B=90° E B C B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设计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数学 6.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设计 西乡三中蒲忠明 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严格的证明等知识的基础教案背景:上展开的本节课教学。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数学6.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课题: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内容是在前面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有了一定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以往对这个结论也曾进行过简单的说理,这里则以严格的步骤演绎证明,旨在让学生从实践操作转移到理性思维上来,使学生初步掌握证明的要求和格式,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数学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证明素养。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从数量角度揭示三角形三内角之间的关系,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既是今后几何推理的重要依据,又是计算角度的重要方法。教材从学生实践操作到证明过程的呈现训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其中辅助线的作法学生第一次接触,它集中了条件、构造了新图形、形了成新关系,实现了未知与已知的转化,起到了解决问题的桥梁作用;课本议一议引导学生一题多思,体现运动变化的观点,读一读为学生认识定理的发现过程另劈蹊径,渗透极限的思想,是学生认识客观世

界、不断探求新知的一种重要途径。 因此本节内容不仅在知识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而且对今后学习和生活都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学目标:)二(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和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作辅助线证明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推理论证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对比过去折纸、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2、通过一题多证、一题多变体会思维的多向性。 3、引导学生应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数学。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一题多证、一题多变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体验成功的乐趣,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感悟逻辑推理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不同方法,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或证明。 本节课的难点是:应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数学。从拼图过程中发现并正确引入辅助线是本节课的关键。 引导发现法、尝试探究法。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3 三角形的内角和|冀教版 (1)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学生掌握良好学习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想的过程。因此,本次课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先让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是什么角,再设疑让学生判断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是直角,引出课题。接着让学生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通过用量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存在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折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科学试验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的概念;知道直角或平角的度数、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根据角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并且知道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在量角时,已经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进行了渗透。不少学生都已经知道了结论,但是很可能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从教材的安排来看,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及分类之后,同时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在呈现教学内容时,我们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学具,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量和拼的活动,在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中,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亲自动手,通过量和拼的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同学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同学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使同学体验胜利的喜悦,激发同学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量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一)认识三角形内角 师:老师今天带了几个三角形来,请看屏幕,如果把它按照角来分类的话,有哪几种三角形?生1: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无论是哪种三角形都有几个角? 生:三个角。 师:我们把它的三个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师:请看屏幕(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 师: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和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这里,有必要向同学直观介绍“内角”。)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三个内角的和(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二)研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 1.猜一猜。 师: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说说自身的看法。 生1:18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方案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方案 平乡县实验中学庞西宏 一、教材与学生现实的分析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从“数量关系”来揭示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的,这个定理是任意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是学习以后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计算角的度数的方法之一。在解决四边形和多边形的内角和时都将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来解决。其中辅助线的作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理论和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学生在小学已经熟悉,但在小学是通过实验得出的,要向学生说明证明的必要性,同时说明今后在几何里,常常用这种方法得到新知识,而定理的证明需要添辅助线,让学生明白添辅助线是解决数学问题(尤其是几何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同代数中设末知数是同一思想。 3、学生在小学里已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前面又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平角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而且也渗透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证明,它的证明借助了平角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用辅助线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巧妙地转化为一个平角或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为定理的证明提供了必备条件。尽管前面学生接触过推理论证的知识,但并末真正去论证过,特别是在论证的格式上,没有经过很好的锻炼。因此定理的证明应是本节引导和探索的重点。辅助线的作法是学生在几何证明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只要教师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学生再由实验操作、观察、抽象出几何图形,用自主探索的方式是可以完成的, 并且这样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实验能力。 从本节开始训练学生将命题翻译为几何符号语言,写出已知、求证,学会分析命题的证明思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5.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doc

5.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能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进行角度计算和简单推 理,并初步学会利用辅助线解决问题,体会转化思想在解 决问题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拼图实验、合作交流、推理论证的过程。体现“做中学” 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初步获得科学研 究的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操作、交流、探究、表述、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 的合作精神,体会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与严谨性,鼓励学 生大胆提出疑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证明及应用 难点: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三、教学过程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180” 如何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已知:△ABC. 求证:∠A+∠B+∠C=?180 证法一 证明: 在△ABC 的外部以CA 为边 作∠ACE=∠A.延长BC 至D 则 C E ∥B A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CE=∠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CA+∠ACE+∠ECD=?180 ﹙平角定义﹚ ∴∠BCA +∠A +∠B=?180 ﹙等量代换﹚ ∴∠BCA +∠A +∠B = ?180 2.同学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证法二 证明: 延长BC 至D ,过C 作CE ∥BA. 则∠A =∠AC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 =∠EC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CA+∠ACE+∠ECD=?180 E. D . A E. D . A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7.2.1三角形的内角 教学目标 1 经历实验活动的过程,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2 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课前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好二个由硬纸片剪出的三角形,在所准备的三角形硬纸片上标出三个内角的编码 一、创设情境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边,研究了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的内角,研究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板书:7.2.1三角形的内角) 2、出示课件: 有一△ABC(如图),由于老师一不小心将墨水洒落到∠A处,现测得∠B=50°、∠C=60°,你能帮助老师计算出∠A的度数吗? 问:(1)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说明你的理由。(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得到的)(2)你们同意他的结论吗? 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个结论的?又是怎样验证这个结论的呢?(小学时学习的,是通过测量的方法验证的) 问:(1)你当时测量了多少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180°的呢? (2)你当时对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产生过怀凝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 通过测量的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是由于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有无数多个,我们不可能通过测量的办法一一验证。测量总有特殊性,不可能说明全部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0。为了能够准确的论证“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这一命题的正确性。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能证明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方法。(你们同意这种看法吗?)出示课件 什么叫证明呢?就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结论。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一命题的证明方法。 出示课件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二、探究过程

练习5_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外角性质-(人教版)(解析版)

练习5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外角性质 一、选择题 1.(2020-2021·四川·月考试卷)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A.25° B.40° C.25°或40° D.不确定 【答案】C 【解答】解:当底角是50°时,则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90°?50°=40°; (180°?50°)=65°,则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90°?65°=25°.故选C. 当顶角是50°时,则它的底角就是1 2 2.(2020-2021·安徽·月考试卷)一副直角三角尺叠放在一起可以拼出多种图形,如图①?④,每幅图中所求角度正确的个数有() ①∠BFD=15°;②∠ACD+∠BCE=150°;③∠BGE=45°;④∠ACE=30°.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A 【解答】解:如图①中,∠BFD=∠EDC?∠B=45°?30°=15°,故①正确; 如图②中,∠ACD+∠BCE=∠DCE+∠ACE+∠BCE=∠DCE+∠BCA=180°,故②错误;如图③中,∠BGE=∠B+ 45°=75°,故③错误;如图④中,∠ACE=90°?∠ECD=45°,故④错误.故选A. 3.(2020-2021·甘肃·月考试卷)下列关于三角形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B.任意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C.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答案】C

【解答】解:A,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都是线段,故本选项正确;B,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故本选项正确;C,因为三角形按角分为直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故本选项正确.故选C. 4.(2020-2021·云南·月考试卷)如图,在△ABC中,∠C=58°,点O为△ABC的内心,则∠AOB的度数为() A.119° B.120° C.121° D.122° 【答案】A 【解答】解:∵ 点O为△ABC的内心,∵ AO平分∠CAB,BO平分∠CBA,∵ ∠BAO=1 2∠CAB,∠ABO=1 2 ∠CBA, ∵ ∠AOB=180°?1 2 (∠CAB+∠CBA).∵ ∠C=58°,∵ ∠CAB+∠CBA=122°,∵ ∠AOB=180°?61°=119°.故选A. 5.(2020-2021·吉林·月考试卷)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摆放,点E在AC上,点D在BC的延长线上,EF?//?BC,∠B=∠EDF= 90°,∠A=45°,∠F=60°,则∠CED的度数是() A.15° B.20° C.25° D.30° 【答案】A 【解答】解:∵ ∠B=90°,∠A=45°,∵ ∠ACB=45°. ∵ ∠EDF=90°,∠F=60°,∵ ∠DEF=30°.∵ EF?//?BC,∵ ∠EDC=∠DEF=30°, ∵ ∠CED=∠ACB?∠EDC=45°?30°=15°.故选A. 6.(2020-2021·吉林·月考试卷)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AB,AC边上的点,DA=DE,DB=BE=EC.若∠ABC=130°,则∠C的度数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