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选矿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选矿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选矿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选矿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教学模块一

第一章概述

1.名词解释:矿物加工选矿选煤品位产率回收率有用矿物粗选精选扫选选矿比富集比

答:

矿物加工:是利用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借助各种分离、加工的手段和方法将矿石中有用矿物和脉石分离,达到有用矿物相对富集并进行其加工和利用的方法。

选矿:把矿石加以破碎,使之彼此分离(解离),然后将有用矿物加以富集提纯,无用的脉石被抛弃,这样的工艺过程叫选矿

选煤:对煤炭而言,将煤与矸石分离,从而获得质量不同的产品过程,称为选煤。

品位:指产品中有用成分的质量与该产品质量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产率:产品质量与原矿质量之比,叫该产品的产率,通常以γ表示。

回收率:指精矿中有用成分的质量与原矿中该有用成分质量之比。

有用矿物: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矿物、矿石、岩石。

粗选:矿浆经调合后进入浮选的第一个工序,选出部分高于原矿品位,但一般达不到精矿质量要求的粗精矿作业。

精选:将粗选所得到的粗精矿再选,并得到合格精矿的作业。

扫选:把粗选之后还不能做为最终尾矿丢弃的矿浆进行再选的作业。为提高回收率,需降低尾矿品位,扫选也常进行多次。

选矿比:指原矿质量与精矿质量之比。用K表示。

富集比:精矿品位与原矿品位之比。

2.分离过程一般包括哪几部分?分离剂主要指什么?

答:

一般包括原料(混合物)、分离剂(能量或物质)及产品三部分

分离剂为加到分离装置中使过程得以实现的能量或物质

3.常用的矿物加工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

答:常用的矿物加工方法主要有:

重选法、磁选法、电选法、浮选法

化学分选、生物分选、特殊分选法

其中,重选和浮选法应用最广。各种矿物加工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几种方法联合使用。

4.矿物加工的三个基本工艺过程指什么?

答:

①矿物选前的准备作业

②分选作业

③选后产品的处理作业

5.什么叫流程?

答:

流程:是选矿厂为生产某种质量标准的产品所安排的作业顺序。

6.什么叫物料平衡?在矿物加工中有何意义?

答:

物料平衡:设计流程时,必须分析和了解矿流分支或汇合时物料是如何分布的。这类分析计算称之为物料平衡,它在物质守恒原理之上。一般地,在稳态连续系统中没有积累:输入=输出。物料平衡的原理适用于选矿厂内的任一节点,如给料分配器,分选机,或料流的集散点。(同化工过程的反应平衡式)

7.矿物加工在国民经济中有何作用?

答:

矿物加工是在传统的选矿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选矿作为一种有效的分离手段,早已在冶金工业、煤炭工业、化学工业、硅酸盐、陶瓷与建材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矿物加工技术在金属的再生工业、环境保护、医药、轻工等行业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矿物加工技术作为一种基本加工手段和方法,在国民经济的各部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技术水平对许多经济部门产生较大影响。

8.什么是矿物?矿物与岩石、矿石的区别?

答:

(1)矿物是地质作用所形成的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自然单质。它们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晶体)结构。晶质矿物还具有一定的内部构造,因而具有均一性;

(2)矿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矿石是由矿物组成的,矿物又是由岩石组成的。矿石的自然聚集便构成矿体,若干矿体组成矿床。矿石与岩石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矿石是具有经济价值的特殊岩石。矿石与元素、矿物、矿体、矿床以及岩石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第二章矿物的成因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1.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有哪些?什么叫内生作用,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它们所形成的矿物有何特点?

答:

答:(1)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根据作用的性质和能量来源的不同分为内生作用、外生作用及变质作用。(2)由于岩浆的冷却、分异,其中的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矿物的作用叫内生作用。内生作用可根据岩浆演化阶段和物理化学条件的不同而大致分为四个阶段:①岩浆作用阶段,在岩浆作用中,形成的主要矿物及其结晶析出的顺序依次为:Mg,Fe硅酸盐-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K,Na,Ca硅酸盐-斜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以及石英等造岩矿物。从而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矿物组合,构成不同的岩石类型。②伟晶作用阶段,以矿物晶体粗大为特征;可形成富含挥发性组分的矿物;伟晶岩是稀有金

属的宝库;还可形成许多宝石矿物。③热液作用阶段,热液作用中形成的硅酸盐矿物较少,大量出现的是钨、锡、钼、铁、铜、铅、锌、锑、砷、金等元素的矿物(黑钨矿、辉钼矿、毒砂、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雌黄等),以及石英、萤石、方解石等非金属矿物。由这些矿物组成的热液矿床是特种和有色金属的最主要的来源。④火山作用,火山作用形成各种火山岩,如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岩石具有气孔、流纹构造;火山热液充填于火山岩气孔或交代火山岩,主要矿物有沸石、蛋白石、方解石、自然铜等;火山喷气凝华的产物有自然硫、雄黄、雌黄、硫化物和石盐等

2.什么叫外生作用和变质作用?对矿物的形成起何作用?

答:

外生作用是外力(太阳能、水、大气和生物)地质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地壳中已形成的矿物群体在地壳内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所发生的结构、构造或矿物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变化过程,称谓变质作用。

3.什么叫煤?煤的形成过程包括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

煤是由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演变而成的有机沉积岩(准矿物)。

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复杂演变过程叫成煤作用。煤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1)泥炭化阶段,植物遗骸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不断进行氧化分解,这一过程称为菌解或称为生物化学作用。随着堆积层作用的下沉,分解作用和化合作用相互交错而形成了新的产物,即泥炭。(2)煤化作用,泥炭层在地下先转变成褐煤,褐煤转变成烟煤,由烟煤又转变成无烟煤。

4.什么叫矿物的形态?矿物的形态有哪些?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

矿物的形态是指矿物的单体及同种矿物集合体的形状特点。

矿物的形态:单体;集合体。

矿物的形态主要取决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是矿物的重要鉴定特征。矿物集合体的形态主要取决于单体的形态和它们的集合方式。

5.什么叫晶体(形态)习性?有几种类型?

答:

晶体习性主要指矿物单体在三维空间发育和延伸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粒状(三向等长)矿物单体在三维空间发育程度基本相等时的形状称为粒状。

片状和板状(二向延长)单体沿两个方向伸展,第三向不很发育。具有二向延长的矿物,其内部结构中常具有坚强的构造层。

柱状(单向伸长)单体延一向伸长,其形态称为柱状。

6.矿物集合体的形态主要取决于什么?显晶集合体的形态主要有哪些类型?隐晶集合体形态有哪几种?

答: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是指同种矿物多个单体的集合方式。矿物集合体的形态主要取决于单体的形态和它们的集合方式。

显晶集合体的形态常见有:柱状、针状、板状、片状、鳞片状、叶片状和粒状等。

常见的隐晶及胶态集合体外貌特征有:结核、鲕状及豆状、钟乳状集合体、分泌体、葡萄状和肾状。

7.按晶体化学分类法,矿物是如何分类的,分为哪几大类?

答:

晶体化学的分类体系和原则如下:

大类将化合物类型和化学键相同或相似的矿物归为一大类。

类在大类范围内,把具有相同阴离子或络阴离子的矿物归并为为小类。构成分类体系中的第二级。

簇是分类体系中的第三级。将化学成分类似晶体结构相同的矿物,划分为一个簇。同一簇的矿物常常具有相同的构造类型。

种是分类体系中的第四级。同种矿物具有相同的成分和构造。其类质同象而产生的变化,不应使混入晶格的质点超过原来的质点。

在一些比较复杂的类、簇中,可以进一步分为亚类、亚簇。同种矿物因

形态、性质或杂质组分有明显的差异,称异种或变种。

分为:自然元素大类、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大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大类、含氧盐大类、卤化物大类

8.矿物是如何命名的?其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我国对矿物的命名基本遵循以下原则:

?依化学成分命名

?依物理性质命名

?依晶体形态命名

?依人名、地名命名

在以上四条中,一般以第一条命名原则为主。但仅从成分命名,往往难以区分成分相近的一些矿物。所以,最常用的方法是以成分为主,结合物性或形态加以命名。如黄铁矿、方铅矿等。这样的名称容易“顾名思义”。

9.什么叫重量克拉克值?什么叫类质同象?

答:

“重量克拉克值”--地壳中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的重量百分数称之。

类质同象:晶体结构中,某种质点(原子、离子)为它种类型的质点所代替,使晶格常数发生不大的变化,而结构形式并不改变,这种现象叫类质同象。

10.什么叫类质同象?

答:

晶体结构中,某种质点(原子、离子)为它种类型的质点所代替,使晶格常数发生不大的变化,而结构形式并不改变,这种现象叫类质同象。

11.固态的胶体矿物主要有哪几类?水胶体矿物有何特点?

答:

固态的胶体矿物有水胶凝体和结晶胶溶体两类。

水胶凝体是由水胶溶体凝结而成,其分散媒是水,分散相是固态的微粒。通常所指的胶体矿

物,实际上是指水胶凝体矿物。

12.矿物中的水分哪几类?它们有何特点?结晶水与结构水有何区别?

答:

根据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以及它们在晶体结构中的作用,可以把水分为三类:吸附水、结晶水和结构水。此外,还有两种过渡类型,即沸石水和层间水。

(1)吸附水:吸附水不属于矿物的化学成分

(2)结晶水:以中性分子存在于矿物中,在晶格中具有固定的位置,是矿物化学组成的一部分。当结晶水失去时,晶体的结构遭到破坏和重建,形成新的结构。

(3)结构水:参加矿物晶格,结构水在晶格中占有固定的位置,在组成上具有确定的含量比。

(4)沸石水:存在沸石族矿物中的中性水分子。水的含量随温度和湿度而变化。

(5)层间水:存在于某些层状结构硅酸盐的结构层之间的中性水分子。

(答:水分分类:吸附水、结晶水和结构水。此外,还有两种过渡类型,即沸石水和层间水。(1)吸附水:渗入在矿物集合体中。为矿物颗粒或裂隙表面机械吸附的中性的H2O分子。吸附水不属于矿物的化学成分,不写入分子式。常压下,温度达到100~110℃时吸附水就全部从矿物中逸出而不破坏晶格。(2)结晶水:以中性分子存在于矿物中,在晶格中具有固定的位置,是矿物化学组成的一部分。结晶水与晶格联系牢固,结晶水从矿物中逸出时需要较高的温度,但一般不超过600℃。当结晶水失去时,晶体的结构遭到破坏和重建,形成新的结构。(3)结构水:又称化合水。是以-

OH、H+、(H3O)+ 离子的形式参加矿物晶格的“水”。

以-

OH形式最为常见。结构水在晶格中占有固定的位置,在组成上具有确定的含量比。(4)沸石水:存在沸石族矿物中的中性水分子。沸石的结构中有大的空洞及孔道,水就占据在这些空洞和孔道中。水的含量随温度和湿度而变化。(5)层间水:存在于某些层状结构硅酸盐的结构层之间的中性水分子。加热至110℃时,层间水大量逸出,结构层间距相应缩小,矿物的比重和折射率都增高;在潮湿环境中又可重新吸水。

)

13.矿物的化学式表达方法有哪几种?晶体化学式的书写有何规律?(矿物学基础P36)

有两种:实验式和结构式。后者也成为是晶体化学式。

晶体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如下:

1):首先是阳离子在前,阴离子在后,络阴离子往往用方括号括起,复盐中阳离子按碱性

强弱顺序排列。

2):互为类质同像的离子写在一个圆括号内,彼此用逗号隔开,按含量高低顺序排列,前

高后低。

3):含水矿物中的水写在最后面,并用圆点与其他组分分开。

14.矿物颜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决定矿物颜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矿物学基础P20)

其呈色机制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矿物成分中的原子或离子,其外层电子发生电子

跃迁,选择性的吸收可见光,导致矿物呈色。另一种是由于漫射、反射、衍射、干涉等物理光学作用造成的呈色现象。

15.为什么矿物的条痕比矿物的颜色稳定?(矿物学基础P21)矿物的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条痕可以消除假色的干扰,减轻了他色的影响,突出表现出矿物的白色,比较固定,常作为彩色或金属色矿物的重要鉴定依据。

16.矿物颜色的命名及描述方法?什么叫矿物的条痕、透明度、光泽、发光性?(矿物学基础P20-P24)

自色指矿物自身所固有的颜色。如黄铜矿的铜黄色,孔雀石的翠绿色,贵蛋白石的彩色等.对于一种矿物来说,自色总是比较固定的,在鉴定矿物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色指矿物由于外来带色杂质的机械混入所染成的颜色。如纯净的石英为无色透明,但由于不同杂质的混入。引起他色的原因主要与色素离子的存在有关,但他色中的色素离子存在于机械混入物中,而不是矿物本身所固有的组分。显然,他色的具体颜色将随混入物组分的不同而异。因此,矿物的他色不固定,一般不能作为鉴定矿物的依据。

假色指由于某种物理原因所引起的颜色,而且这种物理过程的发生,不直接决定于矿物本身所固有的化学成分或内部构造。例如斑铜矿的新鲜面上本是暗铜红色,但由于其氧化表面上的薄膜的影响,造成了紫蓝混杂的斑驳色彩。这种由氧化薄膜所引起的假色称为锖色。一些硫化物矿物的氧化表面上,经常具有各种不同的锖色。又如白云母、方解石等具完全解理的透明矿物,由于一系列解理裂缝、薄层包裹体表面对入射光层层反射所造成的干涉现象的结果,可呈现如同彩虹般的不同色带所组成的晕色,它常常呈现同心环状的色环。晕色也属于假色。假色只对特定的某些矿物具有鉴定意义。

矿物颜色的描述方法

矿物的颜色种类繁多,对颜色的描述应力求确切、简明、通俗,使人易于理解。通常采用标准色谱或与实物对比的方法来进行描述。下列矿物的颜色比较稳定,常用来作为比较的标准:

紫色——紫水晶锡白色——毒砂

蓝色——蓝铜矿铅灰色——方铅矿

绿色——孔雀石钢灰色——镜铁矿

黄色——雌黄铁黑色——磁铁矿

橙色——雄黄铜红色——自然铜

红色——辰砂铜黄色——黄铜矿

褐色——褐铁矿金黄色——自然金

上述标准远远不能包括自然界矿物千变万化的色调,因而尚需对色调的深浅等作进一步的描述。其方法是以复合词来描述矿物的颜色。例如,黄铁矿为淡铜黄色,说明其色较铜黄色淡;绿帘石为黄绿色,说明它以绿色为主,绿中带黄;蔷薇辉石为玫瑰红色,说明其红色和玫瑰的颜色相似。

矿物的条痕:指的是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是将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摩擦后,查看其所留下的颜色。

矿物的透明度:指的是矿物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

矿物的光泽:指的是矿物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

矿物的发光性:矿物受外加能量的激发,发出可见光的性质。

17.矿物发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其呈色机制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矿物成分中的原子或离子,其外层电子发生电子跃迁,选择性的吸收可见光,导致矿物呈色。另一种是由于漫射、反射、衍射、干涉等物理光学作用造成的呈色现象.。

(因杂质而产生的晶格缺陷带来局部附加能级,它可成为发射可见光的中心。矿物在外界高能激发下,原子中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级较高的激发态,受激电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的,会自发的像基态回落,如果直接落回基态,将辐射出人眼不能察觉的电磁波,如果电子回落时是先落入杂质带来的附加能级而逐级回落,则原来能级差距较大的基态和激发态之间由于加入了附加能级,这时附加能级与基态之间的能量若在可见光范围,跃迁电子在逐级回落时就会发射可见光。

18.什么叫解理、断口?有何区别?(矿物学基础P26-28)

矿物的解离:指的是矿物在外力作用下,能沿晶体中特定方向的面网发生破裂的固有性质。

矿物的断口:指的是矿物受外力作用下,在任意方向破裂成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

区别:解离是矿物的固有性质,由晶体结构所决定。断口在矿物晶体、集合体及非晶质体中均可出现。在晶体中,断口和解离是互为消长的,一个晶体如果解离发育,则在解离方向就不容易出现断口。

19.什么叫矿物的硬度?它的测量方法有哪几种?摩氏硬度分为几级?(矿物学基础P25)

矿物的硬度:指的是矿物抵抗外来刻划、研磨、或压入等机械作用的能力。

方法:莫斯硬度计、显微硬度计。

莫斯硬度以Hm表示,它是一种刻划硬度,以十个硬度不同的常见矿物为标准,从软到硬,代表1-10十个莫斯硬度等级,构成莫斯硬度计。

20.矿物的导电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矿物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矿物的磁性分为哪几类?

矿物的导电性是矿物对电流的传导能力,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学键的类型

矿物的磁性主要是由组成元素的电子构型和磁性结构所决定的。根据磁化率的大小,矿物的磁性:抗磁性(磁化方向与外磁场方向相反)顺磁性,铁磁性(具有自发磁化的性质)根据磁性强弱:强磁性,中等磁性,弱磁性,非磁性

21.什么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何本质区别?

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则不具有。

多晶体:1.是由许多细小的单晶体杂乱集合而成的。2.都具有一定的熔点。3.都是晶体

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22.煤的基本组成有哪些?根据宏观煤岩成分可以把煤分成几种?

煤是由有机质和无机矿物组成的复合体,其成分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而有大幅度的变化。根据宏观煤岩成分可以把煤分成镜煤、亮煤、暗煤、丝炭。其中,镜煤和丝炭是简单的煤岩成分,亮煤和暗煤较为复杂。

23.煤炭结构的模型如何?煤主要有哪些特性?

煤是一种多环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由大量本核结合而成的芳香族化合物,由多层平面炭网组成,并存在有侧链。1)组成不均一,各种组分实际无法完全分离,分选好坏与各组分含量和性质有很大的关系。(2)煤的主体是多苯芳香核,在分选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芳香核的性质(3)在芳香核的碳网上,有数量不等的侧链,在变质和氧化过程中很容易生成含氧官能团。(4)煤的结构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矿物质,多数矿物质具有一定极性(5)煤表面上的含氧官能团和无机矿物质,虽使煤具有了一定亲水性,但这些部位也有较高的化学活性,捕收剂中的少量杂极性分子可以吸附在这些活性部位,从而改变其亲水性质。(6)煤的变质程度对煤的可选性有很大的影响。(7)煤易氧化

24.研究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对矿物加工有何意义?

每种矿物都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根据这些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我们可以把不同的矿物鉴定和分离出来

25.矿物的晶体结构的形式由什么决定的?根据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构型,离子分为几种基本类型?

:矿物晶体结构的具体形式,主要是由组成它的原子或离子的性质决定的,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原子或离子外层电子的构型。离子分三种基本类型一、惰性气体型离子

位于周期表左边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以及右边的一些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或得到一定数目的电子成为离子时,最外层电子结构与惰性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相似,具有8个(S2P6)或两个(S2)电子,称为惰性气体型离子(表1中的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原子的电离势较低,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而非金属元素(主要是氧和卤族元素)的电负性较高,容易接受电子变为阴离子。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元素,极易接受两个电子变成O2-而达到稳定的外电子壳层。所以它们极易与氧结合生成氧化物和含氧盐(主要是硅酸盐),形成大部分造岩矿物。因此,地质上常将这些元素称为造岩元素,也称亲石元素或亲氧元素。

二、铜型离子

位于周期表长周期右半部的有色金属和重金属元素,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子时。其最外层具有18(或18加2)个电子,与一价钢离子(S2P6d10)相似,称为铜型离子(表1中的4)。

离子的离子半径较小,外层电子又多,极化性能很强,易与半径较大、又易被极化的硫离子(S2-)相结合,生成具有明显共价键成分的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这类元素形成的矿物,由于常是构成金属硫化物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所以也将它们称为造矿元素或亲硫元素。

三、过渡型离子

周期表上Ⅲ~Ⅷ族的副族元素,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时,其最外层电子数为具有8到18个电子的过渡型结构。所以称为过渡型离子(表1中的3)。这些离子的半径和极化性质,介于惰性气体型离子和铜型离子之间,外层电子数愈近于8的,亲氧性愈强(表1中的3a),易形成氧化物和含氧盐;愈近于18的,亲疏性愈强(表1中的3b),易形成硫化物;居于中间位置的Mn和Fe,则与氧和硫均能结合。究竟同哪种元素结合,则受介质条件支配。以铁为例,在还原条件下,多与疏结合生成黄铁矿或白铁矿(FeS2);当氧的浓度很高时,便与氧结合生成磁铁矿(Fe3 O4)或赤铁矿(Fe2 O3)等。

26.矿物中的键型与晶体类型有哪几种?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键。

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第三章

1.颗粒大小的表示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颗粒的大小是指颗粒在空间范围所占大小的线性尺度。常用粒径和粒度两个术语来述。粒径是以单颗粒为对象,表示颗粒的大小;而粒度则以粒群为对象,表示所有颗粒大小的总体概念

2 颗粒群的平均粒度表示方法有哪些?

算术平均粒径;几何平均粒径;调和平均粒径 ,

算术平均粒径>几何平均粒径>调和平均粒径

3表征物料粒度分布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哪些?粒度特性曲线有何作用?

粒度组成是指将不同粒级按粗、细不同顺序排列并指明各粒级占物料群总量的质量百分率。它描述物料群的粒度分布情况。 表征物料粒度分布常用的方法有列表法、作图法和函数法等。)( 累积粒度特性曲线有许多用途。①可确定任何指定粒度的相应累积产率;或由指定的累积产率查得相应的粒度。②可求出任一粒级(d1—d2)的产率,它等于粒度d1及d2所对应的纵坐标的差值。 ③由曲线的形状可大致判断物料的粒度组成情况

4表示粒度特性的方程有哪些?它们的适用范围?

(1) 高登Gaudin-安德列耶夫-舒曼SHuzman 公式:

(2)罗逊(Rosion)—拉姆勒(Rammler)公式

5. 粒度的形状在矿物加工中有何作用?其表述方法如何?

答案没找到

颗粒形状与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对颗粒群的许多性质产生影响。在矿物加工中,颗粒的形状是一个重要的几何特征。

颗粒形状的分析有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

1, 形状系数 它是根据颗粒的面积和体积两个特征导出的。

表面积形状系数

与某种力度相联系的表面积形状系数。

体积形状系数 与某种粒度相联系的体积形状系数

比表面积形状系数

式中 形状指数和形状系数不同,它和具体的物理现象无关,只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颗粒的外形。

k D D Y )(100max

=n

bD e R -=100

常见的形状指数有球形度,神长度和扁平度等。

6.什么叫解离度?在矿物加工中有何作用?解离方式有哪几种?解离度如何表达?

(1)定义:单体解离度指同一粒级的物料群中,某矿物的单体解离颗粒数占该粒群中含有该矿物的颗粒总数的百分数

(2)解离方式:有粒间解离和穿粒解离,其所消耗的能量大小不同。

(3)矿物解离作用:是实现矿物分选的基本和前提条件,解离度低时,有用成分脉石没有分开,分选时使得精矿品位或回收率降低,只有有用成分充分解离,矿物分选才能有效进行。

(4)解离度的表达:C=A/(A+B)

A为该矿物的单体解离颗粒数B为含有该矿物的连生颗粒数。

7.中矿颗粒有几种基本类型

直线边界接触型,脉状,壳状,包裹型

8.颗粒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 沉降水析法、上升水流法、离心沉降法等。

9.矿物分选时被利用的特性(值)曲线主要有哪些?如何分析和利用这些曲

线?

部分粒度特性曲线和积累粒度特性曲线。用途:确定任何指定粒度的相应积累产率或由指定的积累产率查得相应粒度;可求出任意粒级产率;可由曲线形状大致判断物料的粒级组成情况。

10.什么叫粒群的粒度累积分布曲线?什么叫部分粒度特性曲线?

.纵坐标为粒级产率的是部分粒度特性曲线,纵坐标为积累产率的是积累粒度特性曲线这个答案不太准确!!自己ppt

11.矿物特性与分选效率的关系如何?

答案没找到

矿物的粒度,密度,形状都与分选效率密切相关。对于筛分,当矿物的粒度分布集中时,不利于筛分,分选效率低。密度级集中时,不利于浮沉实验。

12.常用的粒度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各方法的用途和适用的粒度范围如何?

筛分分析法(0.04~100mm),水力沉降分析法(1~75μm)和显微镜分析法(0.1~50μm) (方法:筛分分析法、水利沉降法、显微镜分析法、光散射法、电感法等。

筛粉分析法:利用筛孔大小不同的一系列筛子对散料筛分,N层子可把物料分成(N+1)个粒级.测定0.04~100mm的散粒的粒组成。

水力沉降分析法:根据不同粒度在水介质中沉降速度不同而分成若干粒级.测定1~75um细粒物料的粒度组成。

显微镜分析法: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细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可检查分选产品或校正水力沉降分析结果.适应于0.1~50um的物料。

)

13.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形状有几种类型?它们对粒度组成的大致判断情况如何?

三种:累积粒度特性曲线;半对数累积粒度特性曲线;全对数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对于正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若曲线向左下角凹进,表明物料中细粒级含量多;若曲线向右上角凸起,表明物料中粗粒级含量较多

14.正、负累计粒度特性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产率是多少?

50%

15.半对数正、负累计粒度特性曲线为什么不能画到粒度为零的点上?

半对数坐标系只是把代表粒度的横坐标取对数,代表产率的纵坐标仍旧保留算数值.因当d趋近0时lim lg d=-∞,故曲线左端不能画到0处

16.按坐标值处理方法不同,所划分的三种粒度特性曲线各有什么特点?

积累粒度特性曲线是相互对称的,交点处物料产率必为50%;半对数积累粒度特性曲线可增长细粒级部分在坐标轴上的间距,缩短粗粒级部分的间距,方便绘制便于使用;全对数曲线便于求出直线的斜率和截距,进而将曲线用数学方程式表示出来,借此确定颗粒粒度在物料中的分布规律

17.什么叫分选效率?如何表达?

筛分效率是评价筛分过程进行的完全程度的技术指标。

总筛分效率是考虑了粗粒、细粒分别在筛下物、筛上物中的混杂情况的一个综合效率,它等于筛下物中小于规定粒度物料的筛分效率减去筛下物中大于规定粒度物料的筛分效率。

教学模块二

第一章

破碎与粉碎技术

1影响矿石破碎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响矿石破碎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矿石的硬度。

2.机械能破碎物料的基本方式有哪几种?各自应用条件及适用范围?

机械能破碎物料的基本方式有挤压破碎、劈裂破碎、折断破碎、研磨破碎、冲击破碎。

①挤压破碎

物料在两个工作面之间受到缓慢增大的压力作用而破碎。

高压辊磨、颚式破碎机等均属此类破碎设备。这种方法通常

多用于坚硬或脆性物料的粗碎。

②劈裂破碎

矿石受尖劈作用而破碎。当劈裂平面上的拉应力达到或

超过矿石拉伸强度极限时而破碎。由于矿石的拉伸强度极

限比抗压强度极限小很多,因此,在其它条件相同下,劈裂

破碎比挤压破碎所需的功耗低。

③折断破碎

矿石受弯曲作用而破碎。当矿石的弯曲应力达到矿石的

弯曲强度时,矿石即被折断。

④研磨破碎

当剪切应力达到矿石的剪切强度时,矿石即被粉碎。包

括研磨介质对物料的磨碎和物料相互间的摩擦作用。振动磨、

搅拌磨以及球磨机的细磨等都是以此为主要作用的。研磨和

磨削是靠研磨介质对物料颗粒表面的不断磨蚀而实现粉碎的。

主要用于小块物料的细磨。

⑤冲击破碎

物料受到足够大的瞬时冲击力而破碎。其破碎效率高、

破碎比大、能量消耗少。主要用于脆性物料的破碎。

3破碎物料所消耗的功主要用于何处?转变为什么能量形式?

破碎物料所消耗的功,一部分使被破碎的物料变形,并以热的形式散失于周围空间;另一部分则用于形成新表面,变成固体的自由表面能

4.破碎机按工作原理和结构分哪几种类型?

破碎机按工作原理和结构分为:鄂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辊式破碎机和冲击式破碎机5.研磨介质在磨矿机中的基本运动状态有哪几种类型?

研磨介质在磨矿机中的基本运动状态包括;泻落式运动、抛落式运动和离心式运动6.如何根据矿物的硬度特性来选择不同的破碎方式?

对于硬物料宜采用折断配合冲击来破碎;而对脆性软物料,则以劈裂与冲击较为合适7.破碎、磨碎、粗碎、中碎、细碎和粉碎的共性与区别是什么?

破碎、磨碎是用外加能量来克服被破碎物料分子之间的内聚力,使大块物料分裂成若干小块的过程。破碎与磨碎在使用的方法及产物粒度上有所不同,破碎产物的粒度较大,而磨碎产物的粒度较小。破碎作业按破碎产物的粒度不同分为:粗碎(>50)、中碎(6-25mm)、细碎(1-6mm)、粉碎(<1mm)。

8.说明破碎作业在选煤和选矿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

选煤厂中对于较硬煤,特别是含矸石和黄铁矿较多的原煤,可采用以挤压为主的鄂式破碎机;对大块原煤的破碎多采用齿辊式破碎机,对于中煤破碎多采用锤式破碎机和反击式破碎机;当原煤中精煤与矸石的可破碎性差别较大时,根据工艺上的要求也可选用滚式破碎机9.画出选煤和选矿生产中的常见破碎筛分流程。

1.单段开、闭路破碎流程

2. 两段破碎流程

1 0.试说明机械能破碎的五种基本方式的原理、特点和适用条件。略,,,,,,,,,

11.试说明主要破碎设备的类型及相应破碎方式和用途。

设备分为破碎机和磨矿机.破碎几的破碎部件在工作中不直接接触,破碎面之间总有一间隙,破碎物料几夹在这些间隙中;磨机的工作部件是相互接触的,工作时可能被物料隔开.破碎机比磨矿机的产物粒度大.

12.矿物的物理和机械性质有哪些?其表现方法如何?

答:机械性质:硬度、解理、断口

光学性质: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

(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是矿物对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折射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也涉及由矿物引起起的光线干涉和散射等现象

矿物的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一般是指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划擦时所留下的粉末的颜色

矿物的透明度就是矿物透过可见光波的能力。矿物的透明度决定于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内部结构

矿物的光泽矿物的光泽一般分为: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

矿物的发光性矿物在外加能量如紫光、紫外光和X射线等的照射下能发射可见光的性质称为发光性

(1)矿物的解理、裂开与断口(2)矿物的硬度(3)矿物的比重和密度

(4)矿物的脆性和延展性5)矿物的弹性和挠性

14.试论述破碎的功耗学说及各学说的特点和应用价值。

答<一> 面积假说

物料破碎时,外力做的功作用于产生新表面积,即破碎功耗与破碎过程中物料中物料新生成的面积成正比,或内力的单元功dA1 与无聊的破断面的面积增量dS 成正比。

于是,设原矿和破碎产物的平均直径为Dpj 和dpj,则破碎 Q 立方米物料时的功为:

A=-2K1 Q = K’Q() = K’ Q

特点:面积假说只是近似的计算破碎比很大时的破碎总功耗,也就是近似的用在磨矿机的磨矿中,因为其只考虑了生成的新面积所需的功,而忽视了物料破碎前的变形和实际中物质又是非均质的。

应用:细碎至10 m 以下时,此时新生的表面积增加,表面积是主要

的,面积假说较为准确。磨矿时破碎比大,新生表面积多,表面能是主要的,因而用面积假说较适宜。

<二> 体积假说

将几何形状相似的同类物料破碎成几何形状也相似的产品时,其破碎的功耗也被破碎物料的体积或质量成正比,或内力的单元功dA2 与破碎物料的变形体积的微量dV 成正比。

于是,设原矿和破碎产物的平均直径为Dpj 和dpj,则破碎 Q 立方米物料时的功为:

A=-3K2 Q = 3K2 Q In= 2 Q Ini

特点:它只考虑了破碎时的变形能,没有考虑新生表面积的增加,同样具有片面性。

应用:体积假说只能近似的计算粗碎和中碎的破碎总功耗,因为它只考虑了变形功。碎矿时的破碎比不大,新生表面积不多,形变能占主要部分,因而用面积假说的误差较小

<三> 裂缝假说

破碎矿石时,外力作用的功首先是使物体发生变形,外力超过强度极限时以后,物料块就产生裂缝而破碎成许多小块。

于是,将质量为Q的矿石从D0 破碎成 Dp 所需的功耗A3 为:

特点:介于面积假说和体积假说之间,提出破碎功耗和成正比,但没

有充分证据,而且由于它是由实际资料整理出来的经验公式,所以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应用:它是用一般碎矿及磨矿设备作试验定出的,在中等破碎比的情况下,都大致与它符合。

15.评价煤炭破碎工艺效果的指标有哪些?

答:1,破碎产品达到规定粒度,或排料中大于规定粒度的煤块尽量减少。

2,尽量避免过粉碎,即排料中过细的煤粒含量要少。因为过粉碎产品含量过多,会给分选作业带来麻烦,降低精煤产率,同时增加煤泥量,加大煤泥回收和洗水澄清设备的负载。过粉碎还将加快设备的磨损和增加无谓的消耗,所以尽量避免。

(主要指标为破碎效率:公式为 = * 100%

其中为破碎效率,%;入料中大于要求破碎粒度的d的含量,%

入料中小于要求破碎粒度的d的含量,% 排料中小于要求破碎

粒度的d的含量,%

辅助指标为细粒增量:公式为 = U-f - F-f

其中,细粒增量,%;U-f 排量中的细粒增量,% ;F-f 入料中细粒含量,% 。

<二> 筛分级别可以减少,但是应包括与要求破碎粒度、破碎机排料口尺寸和细粒上限大小相应的级别。如果没有特别要求,可不进行大于25mm

各级别的手选以及所有各级别的全硫、挥发性和发热量的测定。

入料性质,包括煤的牌号、硬度、脆性、抗碎强度、可磨性、含矸量、黄铁矿含量、全水分、粒度组成等;破碎机结构特性;入料状况----入料的均衡性。

16.常用的破碎机有哪几种类型?试分别说明它们的结构、原理和特点。

答:(在选煤厂主要采用齿辊破碎机、颚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等。此外,还有一种专门用于选煤的滚筒碎选机(也叫选择性破碎机))。(1. 颚式破碎机:物料在颚式破碎机中的破

碎是在两块颚板之间进行的。破碎机的可动颚板绕悬挂轴或可动轴对固定颚板作周期性地靠近和离开运动。当可动颚板靠近固定颚板时,位于两颚板间的物料受以挤压为主的

作用力而破碎;当可动颚板离开固定颚板时,已破碎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由破碎机排料口排出。...简单摆动颚式破碎机和复杂摆动颚式破碎机两种。)。。。。。。。这点自己好好看ppt或者课本将内容补充了!!!

18.破碎机选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根据要求的产量,产能,原矿石的硬度、粒度,要求的出料粒度等

19.试说明辊式破碎机和颚式破碎机的动载荷特性与飞轮的作用。

答:辊式破碎机动载荷特性:?

飞轮用以存储动颚空行程时的能量,再用于工业形成,使机械的工作符合趋于均匀。带轮也起着飞轮的作用。飞轮常以铸铁或铸钢制造,小型机的飞轮常制成整体式。飞轮制

颚式破碎机动载荷特性:?

20.辊式、颚式破碎机的安全装置有哪几种?原理各如何?

P70 辊式破碎机安全装置:压缩弹簧与拉杆,原理:当不能破碎的硬物落

入破碎腔中时,破碎板因受力增大而拉动拉杆,压紧弹簧并向左移动,使得破碎腔底部缝隙变大以排除硬物,起到安全保险作用,且过后靠弹簧复位,保持运行平稳;直径较大的皮带轮、飞轮,具有较大惯量的飞轮可避免破破碎辊破碎大块物料时速度损失较大,保持平稳运行。

P67 颚式破碎机安全装置:后肘板或肘板,原理:认为提高其许用应

力,从而使断面减少,或是在肘上开小孔,降低其强度,如此若是遇到非破碎物时可以保证其他重要部件不受损坏,但是这种方法不可靠;液压油缸保险,原理:正常工作时油缸充满压力油,活塞和缸体相当于整体肘板,而当重物落入破碎腔中时,肘板受力油缸内压力油被挤出,活塞和油缸分开,此时排料口迅速增大,从而保护装置;飞轮,原理:安装在偏心轴上,在空载状态下将能量储存起来,在破碎行程中再把嫩那个两释放出来,使得破碎机运转平稳。

21.辊式、颚式破碎机的排矿口如何调节?调节时有哪些限制?

答:1、垫片调整。在后推力板支座和机架后壁之间,放入一组厚度相等的垫片。

利用增加或减少垫片层的数量,使破碎机的排矿口减小或增大。这种方法可以多级调整,机器结构比较紧凑,可以减轻设备重量,但调整时一定要停车。大型鄂式破碎机多用这种调整方法。

2、楔块调整。借助后推力板支座与机架后壁之间的两个楔块的相对移动来实现破碎机排矿口的调整。转动螺栓上的螺帽,使调整楔块沿着机架的后壁作上升或下降移动,带动前楔块"向前或向后移动,从而推动推力板或动鄂,以达到排矿口调整的目的。此法可以达到无级调整,调整方便,节省时间,不必停车调整,但增加了机器的尺寸和重量。中、小型鄂式破碎机常常采用这种调整装置。

3、液压调整:鄂式破碎机可采用液压保险装置,既可靠安全,又易于排除故障。这种

破碎机的连杆上装有一个液压油缸和活塞,油缸与连杆上部联接,活塞与推力板支座衔接。正常工作时,油缸内充满压力油,活塞和油缸相当于一个整体连杆。当破碎腔进入非破碎物体时,连杆受力迅速增大,油缸内油压突然增高,推开液流阀,压力油被挤出,活塞与油缸松开。此时,连杆油缸虽然仍随偏心轴的转动而上下运动,但连杆活塞不动,故推力板和动鄂亦不摆动,起到保险装置的作用。随着液压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破碎机必将获得广泛应用。

22.锤式破碎机的锤头与转子间柔性联接,反击式破碎机的锤头与转子间刚联接,为什么?这在性能上有何区别?

22、锤式破碎机是利用高速回转锤子的打击作用而进行破碎的。工作时,铰接的锤头高速回转,对给入的大块物料进行打击,并使其抛向机体内壁的承击板上,在承击板上物料进一步冲击破碎后,落到下面的蓖条上,粒度合格的产物从篦条缝隙中排出,蓖条上的物料继续被锤头打击、挤压或研磨,直至全部透过篦条为止。

锤式破碎机具有结构简单、机器紧凑、处理能力大、破碎比大以及功率消耗小等优点。在选煤厂中多用于中煤的中碎和细碎作业。

反击式破碎机工作时,转子高速旋转,大块通过链幕后进入破碎腔,受到锤头的冲击,遭到第一次破碎,并以很大的速度抛向反击板再次破碎,然后又从反击板弹回到锤头打击区,继续重复上述过程。

物料经多次冲击,就会沿节理面破碎成小块。当物料粒度小于锤头与反击板间的间隙时,则可进入下一个破碎腔,再经过反复破碎,直至达到合格粒度时,便从机内下部排出。反击式破碎机具有以下优点:

①利用冲击进行破碎,使物料沿脆弱面破开,破碎效率高,能耗小,处理能力大,产品粒度均匀。

②破碎比大。

③具有选择性破碎的特点。

④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反击式破碎机常用于脆性物料的中碎和细碎,也可用于粗碎。

23.锤式、反击式破碎机的产品粒度如何调节?

23、答:锤式破碎机是利用高速回转锤子的打击作用而进行破碎的。工作时,铰接的锤头高速回转,对给入的大块物料进行打击,并使其抛向机体内壁的承击板上,在承击板上物料进一步冲击破碎后,落到下面的蓖条上,粒度合格的产物从篦条缝隙中排出,蓖条上的物料继续被锤头打击、挤压或研磨,直至全部透过篦条为止。

反击式破碎机中物料经多次冲击,就会沿节理面破碎成小块。当物料粒度小于锤头与反击板间的间隙时,则可进入下一个破碎腔,再经过反复破碎,直至达到合格粒度时,便从机内下部排出。

24.滚筒碎选机使物料沿轴向移动的结构有哪几种?其利弊如何?

答:一种是提升板与滚轴平行,筒体轴线与水平面有一定的角度;另一种是提升板与筒体有一定角度,排列成螺旋状,此时筒体轴线与水平面平行,也可以有一定的角度;再一种是提升板与筒体轴线在同一平面内,但筛筒制成圆锥状,入料直径小,排料直径大。保证跌落次数的同时,使物料尽快排出筒外。

王道俊_教育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 ) A.希腊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 育内容单一,教育方 法比较严厉为特征 是古代 (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B.兼爱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21.“学不躐等”出自(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

教育学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就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就是人类所特有得社会现象;“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得模仿。二者都否定了教育得社会属性。 2、B【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得《大教学论》就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得标志。 3、A【解析】赫尔巴特首次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与心理学作为教育学得理论基础。她得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得基础。 4、B【解析】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得进行而不断发展,与人类社会得发展共始终,这体现了教育得永恒性。 5、A【解析】孔子就是我国古代伟大得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6、C【解析】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学术知识。 7、B【解析】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得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她强调教法与教材得统一,强调目得与活动得统一,主张“从做中学”。 8、C【解析】宋代理学家朱熹对这句话得解释就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9、C【解析】题干体现了教学相长得教育教学思想。 10、B【解析】教育得负向功能就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与个体发展得消极影响与作用,题干阐述得就是标准化得教学对学生发展得消极影响与作用,体现了教育得负向功能。 11、B【解析】题干描述得就是学生文化得定义。 12、A【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体现了社会环境对人得发展得影响。 13、B【解析】主观能动性就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得根据。 14、C【解析】校园精神文化就是校园文化得核心内容,也就是校园文化得最高层次,建设校园文化得重点在于校园精神文化得建设。 15、A【解析】“少年得志”“大器晚成”体现了不同儿童同一方面得发展速度不同,就是个体差异性得表现。 16、B【解析】人才成长中得逆境定律充分说明了人在发展得过程中,不就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得影响,而就是积极主动得实践过程。 17、B【解析】题干中得观点认为人得发展完全就是由教育决定得,就是“教育万能论”得体现,属于“外铄论”得观点。 18、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得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得关键期,及时施教,一旦错过学生发展得关键期,只会“事倍功半”。 19、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得顺序性,身心发展得个别过程与特点得出现也具有一定得顺序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得发展。 20、A【解析】题干体现得就是个人本位论者马利坦得观点。 21、D【解析】教育工作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实现一定得教育目得,一切教育工作都必须从教育目得出发,依据教育目得得要求来进行,所以说教育目得就是教育工作得出发点与归宿。 22、A【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得全面发展学说就是我国确定教育目得得理论基础。 23、B【解析】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得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新一代人才,这就是素质教育得时代特征。 24、C【解析】“两基”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与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全”指全面贯彻党得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重”指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与一批重点学科。 25、C【解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得就是正规教育,也就就是具有层次结构得、按年龄分级得教育制度,即学制得出现。 26、C【解析】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得标志就是清朝末年得“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得教育宗旨与近代学制。 27、D【解析】教育目得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得人,就是培养人得质量规格与标准,就是对受教育

蛋白质组学答案终稿

1,基因组:一个细胞或病毒所包含的全部基因。 2,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最先由Marc Wilkins提出。定义:蛋白质组是由一个细胞,一个组织或一个机体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相应的蛋白质。是一个整体概念。 3,蛋白质组学:是一门以全面的蛋白质性质研究(如表达水平、转录修饰、相互作用等)为基础,在蛋白质水平对疾 病机理、细胞模式、功能联系等方面进行探索的科学,包括表达蛋白质组学,细胞谱蛋白质组学以 3,等电聚焦:分离两性分子,特别是分离蛋白质的一种技术。根据在一个电场的影响下这些两性分子在ph梯度上的分布情况进行分离 等电聚焦技术:在一个pH梯度和外加电场下,蛋白质有移向pH梯度中使其净电荷为零的点的倾向。(带正电荷移向阴极,带负电荷移向阳极)。IEF可以基于极微小的电荷差异而分离蛋白,具有高分辨率。4,负染就是用重金属盐(如磷钨酸、醋酸双氧铀)对铺展在载网上的样品进行染色;吸去染料,样品干燥后,样品凹陷处铺了一薄层重金属盐,而凸的出地方则没有染料沉积,从而出现负染效果(图2-15),分辨力可达1.5nm左右 5,质谱(又叫质谱法)是一种与光谱并列的谱学方法,通常意义上是指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中通过制备、分离、检测气相离子来鉴定化合物的一种专门技术。 质谱分析是一种测量离子荷质比(电荷-质量比)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使试样中各组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其质量。 7,分子离子峰:子受电子束轰击后失去一个电子而生成的离子M+成为分子离子。在质谱图中,由M+所形成的峰称为分子离子峰。 7.碎片离子峰当电子轰击的能量超过分子离子电离所需要的能量(50~70eV)时,可能使分子离子的化 学键进一步断裂,产生质量数较低的碎片,称为碎片离子。在质谱图上出现相应的峰,称为碎片离子峰。 碎片离子峰在质谱图上位于分子离子峰的左侧。研究最大丰度的离子断裂过程,能提供被分析化合物的结构信息。 8.软电离技术在质谱分析中,离子源是将分子离解成离子或解离成碎片,在这里分子失去电子, 生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分子离子可进一步裂解,生成质量更小的碎片离子。由于离子化所需要的能量随分子不同差异很大,因此,对于不同的分子应选择不同的离解方法。通常称能给样品较大能量的电离方法为硬电离方法,而给样品较小能量的电离方法为软电离方法,后一种方法适用于易破裂或易电离的样品。 9.源内衰变技术(insource-decay,ISD)源内衰变发生在离子源区域内,时间为激光撞击之后几 百纳秒之内,是离子的“即可片段化”。这些片段离子通过衰减离子取出,能在线性飞行时间质谱中被发现,许多蛋白质和大的肽常在MOLDI-TOF-MS的离子源区域内变成肽离子片段。主要产生含N端的b型和含C端的y型片段离子,通过分析这些片段离子谱可鉴定蛋白质。 10.肽质量指纹图谱是指蛋白质被酶切位点专一的蛋白酶水解后得到的肽片段质量图谱。由于 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都不同,蛋白质被酶水解后,产生的肽片段序列也各不相同,其肽混合物质量数据也具特征性,这种特征就像指纹一样,所以称为指纹谱。肽质量指纹图谱可用于蛋白质的鉴定,用实验测得的PMF与蛋白数据库中的蛋白质理论PMF比对,就可以鉴定该蛋白质 肽序列标签是由一个多肽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和该肽的质量以及该肽未测序部分的质量等组成。

第六版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名词解释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水势:(water potential)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 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 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 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apoplast pathway)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 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symplast pathway)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 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root pressure)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 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transpiration ratio)光合作用同化每摩尔CO2所需蒸腾散失的水 的摩尔数。 ●水分利用率:(water use efficiency)指光合作用同化CO2的速率与同时蒸腾 丢失水分的速率的比值。 ●内聚力学说:(cohesion theory)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 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critical period of water)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大量元素:(macroelement)植物需要量较大的元素。 ●微量元素:(microelement)植物需要量极微,稍多即发生毒害的元素。 ●溶液培养:(solution culture method)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 栽培植物的方法。 ●透性:(permeability)细胞膜质具有的让物质通过的性质。 ●选择透性:(selective permeability)细胞膜质对不同物质的透性不同。 ●胞饮作用:(pinocytosis)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 过程。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转运过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不需要代谢供给 能量。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转运过程逆电化学梯度进行,需要代谢供给能 量。 ●转运蛋白:(transport protein)包括两种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横跨两侧的内在蛋白,分子中的多肽链折叠成通道,内带电荷并充满水。 载体蛋白:跨膜的内在蛋白,形成不明显的通道,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转运物质。 ●单向运输载体:(uniport carrier)能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顺着电化学势梯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1)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填空题 1.广义的学校包括、、学校教育等部分。 2.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3.教育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4.按照教育的目的是否正确,指导思想是否明确来看,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 5.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划分,教育可分为显性功能和。 6.教育的“生产力说”是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其代表人 物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7.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首倡,认为教育活 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 8.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由美国学者首倡,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 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 9.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由前苏联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认为教育 产生于社会的。 10.从教育的演进过程看,教育大致经历了原始形态的教育、、 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个阶段。 11.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是指。 12.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校教育是形式化教 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社会时期。 1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我国近代教育总的指导思想,提出这一思想 的清末湖广总督。 14.1904年颁布的“葵卯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制,它为 我国后来学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于年,颁布了《乡村学校规程》,规定5至13岁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16.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 局长法国人提出。

二、单项选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93年 B.1995年 C.1998年 D.1996年 2.学校教育产生于()。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 代教育的()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D.鲜明的阶级性 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5.班级授课制首行于()。 A.17世纪的欧洲 B.16世纪的亚洲C.17世纪的亚洲D.16世纪的欧洲 6. 6.“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即“三个面向”提出的时间是()。 A.1982年B.1983年C.1985年D.1980年 7.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的观点属于()。 A.心理起源论 B.劳动起源论 C.需要起源论 D.生物起源论 8.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属于()。 A.需要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9.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 B.斯金纳 C.孟禄 D.沛西·能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五经 B.自然科学 C.六艺 D.四书 11.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柏拉图 12.我国古代中央官学首创于()。 A.明代 B.汉代 C.清代 D.唐代 1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 A.儒家文化B.墨家文化C.宗教文化D.道家文化 14.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A.孟禄B.利托尔诺C.保罗·朗格朗D.斯金纳

蛋白质思考题总汇

蛋白质化学思考题总汇 绪论 基因组,蛋白质组,功能基因组 为什么从基因组到蛋白质组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蛋白质一级结构 1、各种氨基酸的三字母符合和单字母符合。 2、名词概念:同源蛋白质、趋异突变、趋同、变异、蛋白质家族、蛋白质超家族、蛋白质、亚家族、单位进化周期、中性突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3、各种氨基酸的性质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关系.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1、名词及符号:蛋白质构象、蛋白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结构域、连接条带、无规卷曲、无序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EF-手、3.6 13螺旋、HTH、HLH、b-Zip、motif、Zn指、domain、 2、稳定球蛋白构象有哪些的化学键. 3、二级结构的类型有哪些? 4、举例说明5种motif的结构特征。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1.透析、超滤、盐溶、盐析、亲和层析、电泳。 2.如何理解分子筛分离pr的原理。 3.有机溶剂分级分离pr的基本原理。 4.据支持物不同,电泳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5.常用的选择性吸附剂有哪几种? 6.哪些物质可作用蛋白质亲和层析的配体? 7.测定pr分子量有哪些方法? 8.如何理解蛋白质电泳中的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及分子筛效应。 9.聚焦法测定pr、pI的基本原理。 10.可用哪些方法来分要蛋白质的N-末端和C-末端AA。

蛋白质转运和修饰 1、名词及符号:翻译同步转运、翻译后转运、信号肽、易位子、SRP、I、II型膜蛋白、内部信号序列、分子伴侣、hsp70、内体、靶向序列、靶向班块、网格蛋白、包被体、停靠蛋白、PDI、ARF、COP、内质网分拣信号(KDEL)、核定位信号(PKKKRKV)、过氧化体分拣信号(SKF)、线粒体基质信号(N-端15-35AA形成两亲a螺旋或b折叠)、溶酶体分拣信号(M6P)、泛蛋白。 2、蛋白质的修饰包括哪些内容。 3、决定蛋白质半衰期的因素及泛素化作用。 4、受体介导的内化的生物学意义。 5、简述翻译同步转运和翻译后转运的基本内容。 6、如何理解小泡介导的蛋白质转运的“生物膜不对称性”的意义。 7、简述SRP介导的蛋白质转运。 免疫球蛋白 1、Ig, V区,C区,抗原决定族,D基因,J基因,超变区(补体决定区,CDR),类别转换(CH启换),12-23bp规则,茎环结构,Fab,Fc,去环缺失模式,Ig的分类与重链。 2、描述Ig四链单位的分子特征(结构域,功能域)。 3、如何根据Ig分子的V区和C区的结构变化,将Ig分子的变异体分成类、亚类、型、亚型、群和亚群。 4、如何从基因水平上解释Ig的多样性。 脂蛋白 1、名词及符号: LP,Apo,TG,FC,PL,CM,VLDL,LDL,HDL,IDL,HL,LPL,LCAT,LTP;郭清作用,增加调节。 2、简述一种脂蛋白受体的分子结构特征。 3、主要脂蛋白的密度分类、电泳分类、功能及缩写符号间的关系。 4、Apo可分哪些大类。 5、CM,VLDL,LDL,HDL代谢的基本情况及其相互关系 细胞黏附分子 1、名词及符号:ECM、Fn、Ln、FAK、TPK、SH、Ln-R、CD44,Ig-SF;血管地址素、整联蛋白、层连蛋白、钙粘蛋白、粘着班激酶、酪氨酸蛋白激酶、纤连蛋白。

《植物生理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 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 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光合作用同化每摩尔CO2所需蒸腾散失的水的摩尔数。 ●水分利用率:指光合作用同化CO2的速率与同时蒸腾丢失水分的速率的比值。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 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答: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答: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答: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 一、基本概念 高等教育: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 高等教育化:即追求学术的,追求教育机会的均等。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资本分为两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最好的投资,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于是,这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导向。教育是人类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理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中世纪大学:十二世纪在西欧产生了中世纪大学,其特点是由行会组织的,旨在保存和传递知识,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司吏、通晓教义的牧师、懂得法理的法官和律师以及精通医术的医生。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并不进行科学研究。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和模式后来在世界各地被广为效法。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并提出“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自此,大学的职能从中世纪大学培训人才扩展到培养人才及发展科学。 《莫里尔法案》: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人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家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学院依照各州议会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知识。自此,美国诞生了一批“赠地学院”。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 二、大教育观的最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 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社会化 3、教育产业化 4、教育民主化 5、教育国际化 6、教育现代化 7、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 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 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中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人行为、言谈举止、处世方式、与学生态度是否公平)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包括器物)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教育目的、方法、手段)的东西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动态联系: 关系: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主体性、必须在受教育者的“学”中才能成立 学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主体,必须教育者的“教”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 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教育中介都是教育者直接作用的对象,教育者是行为的发出者,总是教育者利用教育中介传达意识,教育者必须选择、认同、吸收这种中介,而后才能影响自己在施教活动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行为。 受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受教育者是教育行为和意识中介的直接承受者,是物质中介的直接受利者,但这并不意谓着受教育者是客体。只有受教育乾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受教育者,发挥他对教育中介的主体作用,即发挥复合主体的作用,教育中介才起到教育中介的作用;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价值观,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教育中介,促进自身的发展。教育中介仍只充当客体,处于客体地位。 (二)、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 赞诃夫凯洛夫

生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1].

生化实验讲义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淀粉的提取和水解 1、实验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答:生化实验的材料选择原则是含量高、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从科研工作的角度选材,还应当注意具体的情况,如植物的季节性、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等,动物材料要注意其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素质和生理状态等,微生物材料要注意菌种的代数和培养基成分的差异等。 2、材料的破碎方法有哪些? 答:(1) 机械的方法:包括研磨法、组织捣碎法; (2) 物理法:包括冻融法、超声波处理法、压榨法、冷然交替法等; (3) 化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包括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法等。 实验二总糖与还原糖的测定 1、碱性铜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是直接滴定还是间接滴定?两种滴定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答: 我们采用的是碱性铜试剂法中的间接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间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缺点是在生成单质碘和转移反应产物的过程中容易引入误差;直接法的优点是反应原理直观易懂,缺点是操作较复杂,条件剧烈,不易控制。 实验五粗脂肪的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 (1)本实验制备得到的是粗脂肪,若要制备单一组分的脂类成分,可用什么方法进一步处理? 答: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2)本实验样品制备时烘干为什么要避免过热? 答:防止脂质被氧化。 实验六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1、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为什么最低? 请结合你的实验结果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加以说明。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分子间因碰撞而聚沉倾向增加,溶液的粘度、渗透压减到最低,溶解度最低。结果中pH约为4.9时,溶液最浑浊,达到等电点。 答: 2、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等电点有何实际应用价值? 答: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与分子间因碰撞而引起聚沉的倾向增加,所以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最容易沉淀。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可以根据待分离的蛋白质的等电点,有目的地调节溶液的pH使该蛋白质沉淀下来,从而与其他处于溶液状态的杂质蛋白质分离。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1、如何用纸层析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 答: 将标准的已知氨基酸与待测的未知氨基酸在同一张层析纸上进行纸层析,显色后根据斑点的Rf值,就可以对氨基酸进行初步的定性,因为同一个物质在同一条件下有相同的Rf 值;将点样的未知氨基酸溶液和标准氨基酸溶液的体积恒定,根据显色后的氨基酸斑点的面积与点样的氨基酸质量成正比的原理,通过计算斑点的面积可以对氨基酸溶液进行定量测定。 3、纸层析、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各有什么特点? 答:

植物生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离子通道:细胞膜中一类具有选择性功能的横跨膜两侧的孔道蛋白。 原初主动运转:把H+-ATP酶“泵”出H+的过程, 产生△μH+或质子动力的过程。 次级主动运转:以△μH+或质子动力作为驱动力的离子运转 生理碱性盐:根系吸收阴离子多于阳离子而使介质变成碱性的盐类 天线色素:大多数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以及藻胆素不能参与光化学反应 原初反应:从光合色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 红降现象:当光的波长大于680nm时,但光合量子产额急剧下降的现象 爱默生增益效应:在长波红光之外再加上较短波长的光促进光和效率的现象 光合链:指定位在光合膜上的,由多个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总轨道 光合磷酸化:指光下在叶绿体(或载色体)中发生的由ADP与Pi合成ATP的反应 卡尔文循环:卡尔文等人探明了光合作用中从CO2到葡萄糖的一系列反应步骤,推导出一个光合碳同化的循环途径,这条途径被称为卡尔文循环 C3途径:C3途径亦即卡尔文循环,由于这条光合碳同化途径中CO2固定后形成的最初产物PGA为三碳化合物,所以叫做C3途径C3植物:只具有C3途径的植物 C4途径:C4途径亦称哈奇和斯莱克途径,由于这条光合碳同化途径中CO2固定后首先形成四个C的草酰乙酸由此的一个C同化途径C4植物:具有C4途径的植物 景天科酸代谢途径:夜间固定CO2产生有机酸,白天有机酸脱羧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与有机酸合成日变化有关的光合碳代谢途径CAM植物:具有景天科酸代谢途径的植物。光呼吸:指植物的绿色组织以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为底物而发生的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由于此过程只在光照下发生,故称为光呼吸 光补偿点:当到达某一光强时,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CO2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表观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而呈现光饱和现象。开始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 CO2补偿点: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即为CO2补偿点 CO2饱和点:当达到某一浓度(S)时,光合速率便达最大值(Pm),开始达到光合最大速率时的糖酵解:指己糖在细胞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三羧酸循环(TCAC):指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逐步脱羧脱氢,彻底氧化分解,形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磷酸戊糖途径(PPP):这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内直接氧化脱羧,并以戊糖磷酸为重要中间产物的有氧呼吸途径。 呼吸链:呼吸代谢中产生的电子和质子,在线粒体内膜上沿着一系列呼吸传递体传递到分子氧的“轨道” 氧化磷酸化:电子从NADH或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分子氧生成水,并偶联ADP和Pi生成ATP的过程。 呼吸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样品所吸收的O2释放出的CO2或消耗有机质的数量。 无氧呼吸消失点:指无氧呼吸停止进行的最低氧浓度。 呼吸跃变:指当果实成熟到一定时期,呼吸速率突然增高,然后又迅速降低的现象 源:(代谢源),生产同化物以及向其他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或组织。 库:(代谢库),消耗或积累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 转移细胞:在共质体-质外体交替运输中起转运过渡作用的特化细胞(TC) 质量运输速率(MTR):单位时间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切面所运转的干物质的量。 韧皮部装载:同化物从合成部位通过共质体或质外体胞间运输,进入伴胞和筛管的过程。韧皮部卸出:光合同化物从SE-CC复合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

教育学课后题答案 简答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通过培养政治领导人服务于政治; 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服务于政治; 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于政治; 教育可以推进社会的民主进程。 2、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通过再生产劳动力和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服务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产业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激活与传承文化的功能; 选择与整理文化的功能; 更新与创造文化的功能; 交流与融合文化的功能。 第三章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2、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发展速度,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例如,人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出现在青春发育期。在这两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的发展较之其他年龄阶段更为迅速。 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水平。 3、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这些特殊性使学校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的身心发展方向作出了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基于以上特点和独特功能,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发展的方向、进程、水平、程度和速率。所以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简述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发挥的条件。 1.不断完善学校和提高学校教育的办学条件。 2.了解、研究和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3.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积极协调其他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学第一章 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我国的()。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2.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爱弥尔》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杜威

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9.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斯宾塞的《教育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 11.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是我们所称的()。 A.教育学 B.教育科学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原理 12.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是() 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 B.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 C.语言的形成 D.教育起源于劳动 13.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 A.生产劳动 B.家庭活动 C.交往活动 D.社会现象 1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这是() A.学校教育 B.义务教育 C.学年教育 D.基础教育 15.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蛋白质组学期末复习题

蛋白质组学相关试题及答案 解释 1. Proteome(蛋白质组):由一个细胞或者组织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相应的蛋白质,称为蛋白质组。 2. Proteomics(蛋白质组学):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新兴学科,即研究细胞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下蛋白质表达的异同,对相关蛋白质进行分类和鉴定。更重要的是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要分析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和蛋白质的功能. 3. Mass Spectrometer(质谱仪):质谱仪是一个用来测量单个分子质量的仪器,但实际上质谱仪提供的是分子的质量与电荷比(m/z or m/e)。分离和检测不同同位素的仪器。即根据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能够偏转的原理,按物质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的质量差异进行分离和检测物质组成的一类仪器。质谱仪最重要的应用是分离同位素并测定它们的原子质量及相对丰度。 4. Proteome sample holographic preparation(蛋白组样品的全息制备):(1)keep protein information (2)adapted to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3)different samples,different extraction. 蛋白质样品制备是蛋白质组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这一步会影响蛋白质产量、生物学活性、结构完整性。因此要用最小的力量使细胞达到最大破坏程度同时保持蛋白质的完整性。原则是,保持蛋白质的所有信息;选择合适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对于不同的样品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 5. Post 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肽链合成的结束,并不一定意味着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已经生成。已知很多蛋白质在肽链合成后还需经过一定的加工(processing)或修饰,由几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和带有辅基的蛋白质,其各个亚单位必须互相聚合才能成为完整的蛋白质分子。 6. De novo sequencing(从头测序) 从头测序为蛋白质组研究提供了一种不用借助于任何蛋白质序列数据库信息,直接解读串联质谱数据的方法。其基本算法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质谱图的构建、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 ●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 ●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 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 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 ●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 ●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