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国性的理智安静帮助日本迅速从灾难中恢复(改后)

全国性的理智安静帮助日本迅速从灾难中恢复(改后)

全国性的理智安静帮助日本迅速从灾难中恢复(改后)
全国性的理智安静帮助日本迅速从灾难中恢复(改后)

全国性的理智安静增强日本灾后恢复力

杨洋

日本在3月11号以后似乎被世界其他各国的报道描绘处于崩溃边缘。大量建筑物倒塌,海水激增上岸,核电厂爆炸。1万3千多人死亡,1万余人失踪。

若是发生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可能引起大恐慌,愤怒、呐喊和充斥着批评政府不尽职的声音。但是,在日本,尽管灾害异常严重,也没引起上述恐慌和混乱。

接连着的地震海啸重创日本东北部,导致大量灾区居民往东京以南迁移,受创的高速公路上人们在有序地等待着前行,数百公里没有任何过分呼喊,没有不停地按喇叭或横穿路线抢道先行等情况。

看:淡定从容的日本民众(小标)

釜石:安全教育救了命

釜石位于岩手县,靠近海边。3月11日下午3点,当学校建筑开始剧烈摇摆时,东釜石中学14岁的初中棒球队球员悠太和他队友们镇定地找到一块操场空地集中;当摇晃刚停止就有人喊道:“我们快离开这里!“大家都集中往高地跑去,半途中他们遇到其他该校学生不约而同的都往地势高的地方疾跑。

就在隔壁的东釜石小学,小学生们起初跑到学校的最结实的教学楼三楼避难。但是,当他们看到年长的孩子往高地疾奔时,他们也加入了撤离阵营往半山腰一个老人护理中心跑去。当孩子们不久后看见汹涌的海啸浪潮逼近时,他们没有坐等教师的指示,而是自发的不停往更高的山上跑去。

大约10分钟后,学校建筑全部被淹没。海水很快就上升到了三层楼的高度。

“我们抓住了隔壁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和一个附近老奶奶的手一路往更高更安全的地方奔跑,”悠太说,“我们一直被教导一旦有地震或者海啸预警就马上沿安全路线跑向地势较高的地方,那就是我们所做的。”

多亏了反复的防海啸地震演习,东釜石中学212名初中生和隔壁350小学生在海啸的袭击下安然无恙。同样的行为也不约而同的发生在该市其他学校。

这座城市在1933年受昭和三陆海啸和1960年智利大地震引发的海啸重创过。该市的2924个中小学生,只有5个死亡或失踪,而这些孩子中有四个在海啸来临前已经提前离校或者没来学校,还有一个在海啸过后离奇失踪。

“幸好孩子们充分认识到危险的海啸,“利彦坂下校长感慨道。自2004年以来,学校多次举行演习教孩子怎么应付躲避海啸来袭。

群马大学灾害社会工程学教授坚田高年,从去年起担任该市灾害和危机管理咨询官协助灾害演习和防灾教育。他制定的针对教师的手册规定每学年至少10小时用于防灾应急教育。他教给孩子们的三个关键点:1,当地震发生时,不要试图立即回家,应立即往海拔高的地方避难。2,不要百分百相信之前编制的防灾路线图;要熟悉地形,审时度势。3,应当互相协助,齐心协力。“我们已经成功地提高孩子们的灾害意识。“接下来的步骤是,与整街区和其他临近地区的人们分享这一成果。不过我们还不够成熟,还需要继续完善和强化这一意识”,坚田教授仍对未来保持乐观:“由于现在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父母,他们会把这个知识传递给他们的下一代的。(本文部分材料翻译自西山淳和靖大久保的《朝日新闻灾害报告》)

仙台、福岛:没有恐慌的世界

在受灾最严重的城市仙台,大量房屋街道被海啸摧毁,汽车被抛上屋顶,但在三天内没有混乱的情况报告。没有抢劫。没有歇斯底里。没有极端绝望的表现。在超市,民众一如往常的购买任何在货架上残余的食物;在火车站,人们耐心地等待列车。心爱的人被埋葬废墟之下,一位女士低头鞠躬,双手紧扣默默祈祷。

在郡山,福岛核电厂危机不断升级,居民仍然排队等待政府的救援卡车发放饮用水。当一个官员用扬声器宣布水没了,有几十户人家没有得到任何饮用水却迅速安静地散去。

最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人感到扭曲的恐惧,甚至福岛工厂的三个反应堆附近,法国和美国政府建议本国公民要迅速离开反应堆周围地区,至少到东京以南260公里,但大多数日本福岛30公里以外的居民似乎并不急于逃离。

“这不是我需要担心的,这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我们不担心,因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到自己的责任就好了,这是最大的安全感来源。”46岁的电气工程师山田宏明说。站在他身边的三个年幼的女儿在等待填满6个装水的瓶子。他们觉得自己足够幸运,至少还有足够的饮用水。

“生气?当然,我很生气,我是不同意建立核电站的!“35岁的村上哲也站在临时辐射测试中心站。他穿着一件蓝色和黄色的拖鞋雨雨衣,提着一个塑料袋,

紧紧与家人站在一起,与他的家人一起洗消除放射物质的淋浴。“目前还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我们只有配合政府的救援,毕竟他们也在拼命地运作,尽到自己最大的责任。我们也有比较先进的科技。“他说。

东京:防灾是生活的一部分

被1923年关东大地震破坏的东京,伤亡约142,000人。这里的居民总是被可能还有大地震来袭的消息笼罩着,所以几乎每个东京人都有基本的对付大地震的应变知识。

“如果你住在这里,地震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在东京生活了5年的中国软件工程师张康乐说。

东京的居民并没有巨大恐慌,只是平静。很多居民在他们办公桌或家里容易触及的地方都有应急安全帽和存放在一个大背包中的紧急避难装备(罐装水,食物,重要文件和简单生存用品),还有一个受欢迎的震动测量的软件。如何减少灾后损失成为了东京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电影编辑田中爱子,取消了她的原本计划星期六晚上在当地餐厅举办的31岁生日派对。但她在一个朋友的家里。关掉所有灯光,以节约用电。当晚,他们戴上帽子,在在烛光中共度温馨的生日,以减轻灾害带来的紧张情绪。

在日本其他地方,生活还在继续。

思:日本为何能淡定(小标)

最近两三周以来,我频繁收到各种问候,家人朋友们问的都是类似的两个问题:安全吗?为什么不走?我很安全。我住在日本京都,距福岛1000公里左右,相当于中国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我每天继续去研究室,健身房和超市,和以前没什么两样。而在过去几天某些商品的确短时间内少过一些,例如瓶装水和卫生纸。但这里没有任何混乱或恐慌的情况。

这里没有公开的绝望,这里的教师和学者一如往常的工作着。

毫无疑问,整个日本都很着急。每一天,我盯着头条新闻和照片看,我为灾区那些失去家园、挚爱的人和生计的人们祈祷。但我仍然保留着冷静,注视着情况的进展。不吃东北部的食物,减少外出,勤洗衣物。

国内关于日本灾害的报道已经沸腾,我的家人朋友也都着急万分。我的心里不是没有恐慌,但是看着这里还在有条不紊的生活着的人们,我也慢慢选择了冷静对待,并开始思考日本人民保持冷静的原因。

坐落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最活跃边缘的日本,一直以来就与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各种天灾斗争着,民众的灾害意识很高,很多日本人有灾害是生活的一部分的想法。有这些频发自然灾害让日本自明治时代以来的防灾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甚至其已经成为构成日本文化的一个环节——一种灾害文化和灾害情节。

当一个人习惯性的有思维准备的时候,灾难来袭虽然极具冲击力,但也可以潜意识默认。摔破的锅碗瓢盆,可以修补的就修补,不可以的就买新的,房子也一样,反正作为岛国的日本,资源也没那么多,辛勤超时的劳动和扎实积累的经验智慧都会把失去的再赢回来。

防灾教育正式嵌入正规教育始于明治37年(1904年),兴盛于1926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后,东京几乎陷于瘫痪,死亡14万余人。包括二战后遭到两颗原子弹的爆炸的经验也给日本教育界敲响了警钟,各种防灾教育模式和体系林立。“自然人力,生活力,市民力”为日本防灾教育的精华理解部分。自然人力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生活力强调各种专门课程,尤其是学校以外的生活技能,生存技能方面的知识,技能;市民力指的是与家人,身边人,社区邻里关系,积极参与社会分工,恪尽职守,最后强调国际参与和国际合作分享的精神。既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那么就要全力保存性命,减少人身和财产损失。这也会给社会注射入一种粘性特质,像融进车窗防弹玻璃的纤维,即使受到重击,也会保持破碎而不四处飞溅致使分崩离析。

学:日本通过灾难教给我们的事(小标)

基于硬件建设,科技创新和扎实应用,日本在防灾方面已经是首屈一指了。应急措施,上至政府应急体系,慈善团体,下至社区服务也都很全面。经历过众多灾难洗礼,有过数次浴火重生的经历,日本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有很多。尤其是社会凝聚力和恢复力,以及应对灾难发生之时的冷静沉稳,有效迅速投入灾害处理的社会资本更值得我们学习。

民众虽然震惊却保持着良好的社会秩序。没有出现物价飞涨,物资抢购现象。与国内抢盐事件和大量各种不实报道形成较大反差。各种民间与社会机构迅速响

应救援,主要涉及金钱募集与捐赠。根据以往经历,盲目捐物资和饮料食物反而不尽如人意,可能导致交通堵塞和大量垃圾产生,带来更多浪费与灾害。

灾区民众受灾却有秩序的等待救援,连自救都冷静得让人惊讶。受灾社区间的互动和关心很让人动容。轻受灾区的民众还在工作,恪尽职守,没有大逃离的情况。虽然每个地区轮流停电支援灾区用电,电车定路段停运,以防止余震带来的伤害,但普通民众的反应仍旧很冷静。这个和日本细密深入的灾害教育、防灾训练以及灾害预防意识的普及有很大关系。

有人可能会质疑遇到这种巨灾,连普及灾害知识如此广泛的日本都会遭受如此沉重打击,那别的国家还有必要学习建设类似的防灾体制吗?答案是肯定的。这就好比一个去壳的生鸡蛋和一快生萝卜作比较,鸡蛋柔软至极,萝卜相对坚硬。同时丢入沸水中开始煮,鸡蛋在沸水中越来越硬,萝卜却越来越软。这可以视作为遇到灾害后的反应,也就是恢复力。日本社会的灾后有序性和灾后恢复力很强,尤其社会教育体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比较借鉴后在我国推广,来增强受灾后的恢复力。

(作者单位:日本京都大学国际灾害与管理研究室)

业务连续性培训心得

业务连续性培训心得 业务连续性:在中断事件发生后,组织在预先确定的可接受水平上连续交付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能力,实质是确保关键业务在规定时间内恢复到非正常时期最低可接受的程度。 业务连续性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简称BCM)识别对组织的潜在威胁以及这些威胁一旦发生可能对业务运行带来的影响的一整套管理过程。该过程为组织建立有效应对威胁的自我恢复能力提供了框架,以保护关键相关方的利益、声誉、品牌和创造价值的活动。 所谓业务连续性,并不是规避或躲避风险,而是在灾难发生的时候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如何把损失降低到最小,也就是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不能简单做成一个常规项目,所谓项目是有开始,有结束,有边界,领导的支持和资源是有限度的,但是业务连续性管理应该是一个管理的闭环,是一个持续不断改进的管理过程,应当贯彻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 业务连续性方案管理和计划编制的目的本质上首先应该是为了确保组织对外服务和关键业务持续运行问题和数据安全,保护人员、保护声誉、保护相关方利益、保护资产,进而提升客户满意度,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最后才是为了满足监管部门的合规要求。当然,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推动其业务连续性管理发展的核心源动力还是应对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一、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实践

按照国际惯例,BCM实践模型分为9个步骤,分别是BCM规划、风险评估与控制、业务影响分析、业务连续性策略制定、应急响应与运行、业务连续性计划编制、认知与培训、测试与演练、计划维护。 1、BCM规划 BCM规划的目标是明晰并组织项目规划各要素,并确认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所需的资源。此阶段主要为BCM项目的启动,按照银监会2011年104号文件要求,组织需设立相关组织架构,并行使对应职责。其中需注意的是一个好的BCM规划或方案并不强求一定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必要时可以和行内现有组织重合,并赋予相应职责即可。 在业务连续性计划制定过程中,分管行长作为高管层的代表,应作为BCM规划的主要负责人来进行恢复工作,并且一定要得到董事会的授权和高管层的支持。BC经理负责组织各部门、各机构,管理多个相互依赖的项目,具有组织召集会议的能力,并及时跟踪及时汇报,保持在整个过程中使高管层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 2、风险评估与控制(简称RA)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识别和确定风险,改进现有控制措施,并需增加的控制措施,从而降低组织所面临的风险。确定的风险作为后期编制预案时的场景设置因素。风险评估可采用风险评估模型,按照可能性(高中低)、严重性(高中低)两重维度划分,形成风险评估矩阵。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工作原则 1.4 适用范围 2 组织指挥体系 2.1 自治区减灾委员会 2.2 专家委员会 3 灾害预警响应 4 信息报告和发布 4.1 信息报告 4.2 信息发布 5 应急响应 5.1 Ⅰ级响应 5.2 Ⅱ级响应 5.3 Ⅲ级响应 5.4 Ⅳ级响应 5.5 启动条件调整 5.6 响应终止 6 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6.1 过渡期生活救助 6.2 冬春救助 6.3 倒损住房恢复重建 7 保障措施 7.1 资金保障 7.2 物资保障 7.3 通信和信息保障 7.4 装备和设施保障 7.5 人力资源保障 7.6 社会动员保障 7.7 科技保障 7.8 宣传和培训 8 附则 8.1 术语解释 8.2 预案演练 8.3 预案管理 8.4 预案实施时间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自治区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维护

灾区社会稳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内蒙古自治区实施 1.3 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互助、群众自救,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作用。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区域内发生自然灾害的自治区应急救助工作。 当毗邻国家及省(区、市)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并对自治区区域内造成重大影响时,按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发生其他类型突发事件,根据工作需要可参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2 组织指挥体系 2.1 自治区减灾委员会 自治区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自治区减灾委)为自治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全区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协调开展特别重大和重大自然灾害救助活动。自治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自治区减灾委办公室负责与各相关部门、地区的沟通联络,组织开展灾情会商评估、灾害救助等工作,协调落实相关支持措施。 由自治区统一组织开展的抗灾救灾工作,按有关规定执行。 2.2 专家委员会 自治区减灾委设立专家委员会,对自治区减灾救灾工作重大决策和重要规划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为自治区重大自然灾害的灾情评估、应急救助和灾后救助提出咨询意见。 3 灾害预警响应 气象、水利、国土资源、林业、农牧业、人防等部门及时向自治区减灾委办公室和履行救灾职责的自治区减灾委成员单位通报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测绘地信部门根据需要及时提供地理信息数据。自治区减灾委办公室根据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可能受影响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状况,对可能出现的灾情进行预评估,当可能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基本生活、需要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时,及时启动预警响应,视情况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 (1)向可能受影响的盟市减灾委或民政部门通报预警信息,提出灾害救助工作要求。 (2)加强应急值守,密切跟踪灾害风险变化和发展趋势,对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相关措施。 (3)通知自治区及有关盟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做好救灾物资准备,紧急情况下要提前调拨;启动与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和单位的应急联动机制,做好救灾物资调运准备。 (4)派出预警响应工作组,实地了解灾害风险,检查指导各项救灾准备工作。 (5)向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减灾委负责人、自治区减灾委成员单位报告预警响应启动情况。 (6)向社会发布预警响应启动情况。 灾害风险解除或演变为灾害后,自治区减灾委办公室终止预警响应。 4 信息报告和发布 旗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按照民政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要求,做好灾情信息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和部门间共享工作。

业务连续性与灾难恢复计划

业务连续性与灾难恢复计划 1. 业务连续性计划 包括灾难恢复计划:用来恢复不可用的设备,包括重新再新的地点安装操作系统作业计划:恢复发生的同时业务单位应所进行的作业 重建计划:用来将运营恢复正常,无论是旧设备修复还是采购新设备 业务连续性计划的第一步要进行风险与业务影响分析(BIA),它可以揭示每一种风险 可能对业务造成的损失,风险要首先被确定,然后再进行业务影响分析。 一个好的BCP,应当综合考虑关键信息系统处理设施和终端 用户的业务功能两方面的内容。 BCP按其生命周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业务不间断和灾难恢复计划的创建 BCP意外管理:微小事件,小事件,大事件,重大事件 小、大和重大事件应该被记录、分类、跟踪直到被纠正或解决。 事件的变化可以是突然的,一个大事件可以迅速的消失了,也可以演变成为重大 的事件 , 业务影响分析(BIA) 执行BIA有许多方法,比较流行问卷调查法、拜访关键用户、把IT人员和终端 用户召集在一起,讨论得到结论,确定各种级别的中断对业务的影响程度。 在BIA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a) 组织的主要业务流程是什么

一个流程是否是关键流程,取决于运行时间和运行模式。 b) 与组织关键业务流程相关的关键信息资源是什么 可能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接受客户支付的系统、生产系统、支付员工工资系统、成品分发系统。 c) 关键恢复时间周期是多长 , 运行分类和重要性分析 分类一般包括: 关键的:可忍耐的时间为几个小时到一天 重要的:通常一天到五天 敏感的:允许一周以上 不敏感的:对业务流程没有什么影响,几乎没有什么恢复成本。 恢复战略的参数: a) 恢复点目标(RPO):通过业务运行中断的情况下可接受的数据损失来决定, 指出了最早可接受的数据恢复时间点。例如,如果业务流程在灾难发生前最多能忍受4个小时的数据损失,那么,在灾难发生前,最近的可用备份在时间上不超过四个小时就可以了。 b) 恢复时间目标(RTO):要通过业务运行中断的情况下可接受的停机时间来决 定,它指明了灾难发生后必须对业务进行恢复的最早时间点。 c) 中断时间窗(Interruption window):组织可以等待的自失效点时刻到关键服 务/应用恢复的时刻。该时间窗之后,如果未能恢复运转的损失会越来越大。

银行资金营运中心业务连续性影响分析手册[2020年最新]

银行资金营运中心业务连续性影响分析手册 一、重要业务及关键业务流程识别 资金业务主要分为场内业务和场外业务。场内业务为: 1、质押式回购业务; 2、债券申购和现券买卖; 3、场内同业拆借; 4、同业存单; 5、资产支持证券; 6、其他业务(包括但不限于预发行、债券远期、债券借贷、利率互换、远期 利率协议、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场内业务)。场外业务为:1、同业存款;2、场外同业拆借;3、购买商业银行理财(包括 网上);4、购买信托投资计划;5、购买证券公司资产管理 计划;6、购买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7、购买保险业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产品;8、其他场外业务。 业务识别原则为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基本流程为:资金营运中心负责资金投资运作;计划财 务部负责头寸管理和业务划款;清算中心负责会计结算;风 险管理部负责业务风险管理;合规管理部负责业务合规审 查;稽核审计部负责业务检查稽核及事后监督;科技保障部 负责相关数据系统维护。具体见下表: 资金投资运作 头寸 管理和划款 会计核算风险管理合规审查 检查稽核 及事后监督 相关数据 系统维护 资金营运中心计划财务部清算中心风险管理部合规管理部稽核审计部科技保障部

二、业务中断影响评估 (一)故障情况分析评估 1、场内业务 场内业务涉及系统所属部门业务影响分析评估 1、质押式回购业务; 2、债券申购和现券买卖; 3、场内同业拆借; 4、同业存单; 5、资产支持证券; 6、其他业务(包括但不限于预发行、债券远期、债券借贷、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场内业务)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 中心本币交易系统 资金营运中心 科技保障部 此系统功能对本行极为重 要,一旦系统的操作性能(效率) 降低(一级故障)或系统操作功 能受损(二级故障),将会给交易 操作带来较大的冲击与影响,主 要是不能实时完成交易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 司中央债券综合业务 系统交易系统 资金营运中心 科技保障部 此系统功能对本行极为重 要,一旦系统的操作性能(效率) 降低(一级故障)或系统操作功 能受损(二级故障),将会给交易 完成带来较大的冲击与影响,主 要是不能实时完成交易结算大额支付系统 清算中心 科技保障部 此系统功能对本行极为重 要,一旦系统的操作性能(效率) 降低(一级故障)或系统操作功 能受损(二级故障),将会给交易 资金清算带来较大的冲击与影 响,主要是不能实时完成收付款互联网科技保障部 互联网对本行比较重要,一 旦操作性能(效率)降低(一级 故障)或操作功能受损(二级故 障),将影响交易谈判和产品电子 资料等邮件的接收和发送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保障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保障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黑龙江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保障预案》及《哈尔滨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生干旱、洪涝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的救助应急保障工作。 发生其他类型突发事件,根据需要可参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市指挥部组成与职责

2.1.1市指挥部组成 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民政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市发改委、市城乡规划局、市工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住房局、交通运输局、市农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审计局、市环保局、市文广新局、市统计局、市食药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外侨办、市安监局、市粮食局、市气象局、市红十字会、哈尔滨海事局、哈尔滨水文局、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警备区、武警哈尔滨支队为成员单位的市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市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民政局局长兼任。 2.1.2指挥长职责 负责市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全面工作。 2.1.3副指挥长职责 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市民政局局长协助指挥长指挥调度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2.1.4成员单位职责 市委宣传部负责正确把握救灾工作宣传导向,指导新闻宣传单位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市政府新闻办负责组织新闻发布、收集社会舆情动态,开展舆论引导工作。

业务连续性计划

业务连续性计划 事先制定一个完备的业务连续性计划(Business Continuity Planning,缩写为BCP),积极防范并且应变处理灾难发生的一系列后果,将灾难的蔓延和损失控制在企业能够承担的范围以内,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范畴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第一部分】 BCP的基本要素 笼统地说,BCP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确定并减少危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有效地保障业务的连续性。而有关BCP的一些特定目标我们将在以下各个部分中加以描述。 BCP实施的最终结果是: ●一组防范危险的评测指标; ●一支执行团队,在经过培训后可以处理各种危险事件; ●一套计划,提供危险发生时的路线图。该计划应该是充分和完备的,必须详细落实到该计划实施范围内的每一个单位、人员或设备。 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主要是与企业中IT设施相关的内容,没有涉及到企业人员在危险状况下的安全管理问题。

每个企业所制定的BCP都应该有每个企业或者所处行业独有的特色,彼此之间不会完全一致,但大致上说来,一个完备的BCP主要是由以下一些关键部分构成的: 一、危险评估 危险评估就是认识并分析各种潜在危险的结果。这些危险的来源可能是: ●各种区域性的天然灾难,如洪水、地震、疫病等; ●人为事故或蓄意破坏造成的严重灾难,如火灾、恐怖主义袭击等; ●安全威胁、硬件、网络或通信故障; ●灾难性的应用系统错误。 所有的危险都应纳入企业的危险评估范围,并且应对各种危险的可能来源地进行较准确的定位。对于每一种危险的来源都应该认识到: ●危险的类型; ●危险的程度; ●危险发生的可能性。 比如说,如果按照有无警示性先兆来分,各类危险还可以分为: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已经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第11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一○年七月八日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 第三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 国家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协调开展重大自然灾害救助活动。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承担国家减灾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与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人民政府安排的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红十字会、慈善会和公募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依法协助人民政府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国家鼓励和引导单位和个人参与自然灾害救助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防灾减灾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第七条对在自然灾害救助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救助准备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调查情况,制定相应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建设工程教育网下列内容: (一)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其职责; (二)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队伍; (三)自然灾害救助应急资金、物资、设备; (四)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和灾情信息的报告、处理; (五)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等级和相应措施; (六)灾后应急救助和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措施。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并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提供必要的交通、通信等装备。 第十条国家建立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制度,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制定全国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规建设工程教育网划和储备库规划,并组织实施。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原则,设立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库。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利用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统筹规划设立应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明显标志。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解读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重。过去5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年均造成全国3.1亿人次受灾,1500余人死亡失踪,900多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近70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3800多亿元。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法制,着力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人员装备和基础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住房灾害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引导志愿者、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全力应对了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云南鲁甸地震、黑龙江松花江嫩江流域洪涝以及“威马逊”超强台风等重特大自然灾害,按照《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办函〔2011〕120号)要求,认真做好灾害救助各环节工作,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最大限度减轻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办函〔2016〕25号),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中央层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及应急响应程序。

此次预案修订是为适应当前我国自然灾害和救灾工作新 形势、新变化,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发生的历次重特大自然灾害应对工作经验和做法基础上完成的。 一、预案修订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首次印发由民政部牵头编制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2011年,根据救灾工作需要,对《预案》进行了修订。按照《预案》要求,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灾后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高效联动,形成抗灾救灾工作合力,有效保障了灾害救助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虽取得显著成绩,但《预案》在执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新问题。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和救灾工作呈现新形势、新变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强化灾害风险管理,公众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时期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和倒塌(或损坏)房屋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据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民政部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数量较“十一五”分别下降93%和81%,但年均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基数仍然较大(约900万人),应急期受灾群众生活救助任务

业务持续性计划

业务连续性计划 业务连续性计划概述 业务连续性计划是一套基于业务运行规律的管理要求和规章流程,使一个组织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够迅速作出反应,以确保关键业务功能可以持续,而不造成业务中断或业务流程本质的改变。 业务连续性是指企业有应对风险、自动调整和快速反应的能力,以保证企业业务的连续运转。为企业重要应用和流程提供业务连续性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它是指提供在本地故障情况下,能继续访问应用的能力。无论这个故障是业务流程、物理设施,还是IT软硬件故障。 2.连续操作(Continuous operations)。它是指当所有设备无故障时保持业务连续运行的能力。用户不需要仅仅因为正常的备份或维护而需要停止应用的能力。 3.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它是指当灾难破坏生产中心时,在不同的地点恢复数据的能力。 同时,上述三个部分不是相互孤立的,是相互关联,而且有交叉的。 区分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是很必要的。严格地说,灾难恢复是恢复数据的能力,是业务连续性计划的一部分。 让业务连续性计划成为企业变化管理文化的一部分。在制定企业业务连续性计划之后,不要把这个计划放在一边。要确保该计划的切实可行,就需要把它变成活动的文档。如果企业的业务模式发生了变化,或是业务过程进行了重新设计,或是发生突发状况时的重要联系人不再为公司工作,旧的计划就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当有变化时,每个员工都应该问问自己该变化会对业务连续性计划中涉及到自己的部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业务连续性计划的重要性 现在的社会特别是经济社会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加深,传统的备份恢复式安全计划已经无法保证企业业务的连续运行。 业务连续性计划正是因此而生,它根据业务流程而非针对技术进行制订,有助于建立起更具统筹能力的安全管理制度。据Gartner Group的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企业的大型数据中心和信息基础设施停止运行10日以上,超过百分之三十的企业在一个季度内倒闭,而接近90%的企业在一年内倒闭。 这些数据说明了保证业务连续有效的运行对企业来说是多么重要,同时也可以看出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于业务连续性计划最核心的原因。 业务连续性计划的基本要素 BCP的基本要素 笼统地说,BCP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确定并减少危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有效地保障业务的连续性。而有关BCP的一些特定目标我们将在以下各个部分中加以描述。BCP实施的最终结果是: ?一组防范危险的评测指标; ?一支执行团队,在经过培训后可以处理各种危险事件; ?一套计划,提供危险发生时的路线图。该计划应该是充分和完备的,必须详细落实到该计划实施范围内的每一个单位、人员或设备。 每个企业所制定的BCP都应该有每个企业或者所处行业独有的特色,彼此之间不会完全一致,但大致上说来,一个完备的BCP主要是由以下一些关键部分构成的:一、危险评估

银行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与灾难恢复管理

银行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与灾难恢复管理 数据中心应将应急计划和灾难恢复管理纳入业务连续性管理框架,建立应急计划和灾难恢复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应急计划和灾难恢复管理机制和流程。 1、风险分析与评估 数据中心应统筹规划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灾难恢复工作,通过业务影响分析识别和评估业务运营中断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明确业务连续性管理重点,明确灾难恢复策略、预案并及时更新。根据业务重要程度实现差异化管理,确定各业务恢复优先顺序和恢复等级。商业银行应当至少每三年开展一次全面业务影响分析,并形成业务影响分析报告。 2、灾备等级划分 针对不同等级的灾难事件分别制定应急处理流程,明确紧急情况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流程和业务恢复机制等。根据系统的重要程度和场景,建立不同等级的灾难备份环境(建立同城备份或异地备份),从而提高银行数据中心对较大规模灾难事件的抵御能力。 3、确定RTO和RPO 应当综合分析重要业务运营中断可能产生的损失与业务恢复成本,结合业务服务时效性、服务周期等运行特点,确定重要业务恢复时间目标(业务RTO)、业务恢复点目标(业

务RPO)。原则上,重要业务恢复时间目标≦4h,重要业务恢复点目标≦0.5h。 4、建立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灾难恢复预案 银行应当根据本行业务发展的总体目标、经营规模以及风险控制的基本策略和风险偏好,确定适当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战略。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灾难恢复预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灾难恢复指挥小组和工作人员组成及联系方式、汇报路线和沟通协调机制、灾难恢复资源分配、基础设施与信息系统的恢复优先次序、灾难恢复与回切流程及时效性要求、对外沟通机制、最终用户操作指导,及第三方技术支持和应急响应服务等内容。 5、灾难恢复资源与培训 数据中心为应急计划和灾难恢复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包括基础设施、网络通信、运维及技术支持人力资源、技术培训等。 6、建立应急计划和灾难恢复有效性测试验证机制 针对应急计划和灾难恢复的预案、流程进行测试验证,验证的内容包括支持应急计划和灾难恢复系统的硬件环境、系统环境、业务功能、业务数据等验证。 7、应急计划和灾难恢复演练 数据中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重要信息系统专项灾备切换演练,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重要信息系统全面灾备切换演练,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岚皋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为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灾害救助应急能力,规范救灾救助工作,建立健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和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防洪法》、《防震减灾法》、《气象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公益事业捐赠法》及国家有关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适用范围 凡本县境内洪涝、干旱、冰雹、雪灾、低温冷冻、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达到启动条件的,适用本预案。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3、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二、启动条件 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启动本预案。 本县行政区域内,发生洪涝、旱灾、冰雹、雪灾、低温冷冻、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一次灾害情况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1、因灾死亡人口1人以上; 2、因灾紧急转移安置人口300人以上; 3、因灾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20间以上; 4、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口达到500人以上。 事故灾难、公共事件等其他突发性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三、灾害救助应急组织机构和主要职责 县人民政府成立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组成及职

1-业务持续计划清单和灾难恢复计划清单

XXXX有限公司 文件編號: OP-25 發行版次: 1 共 8 頁第 1 頁題目:业务持续计划和灾难恢复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件編號:OP-25 發行版次: 1 生效日期:2012年12月1日 總頁數: 3 (包括本頁) 制定: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程序負責人) 確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理者代表) 審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經理) 印有受控文件章為受控文件, 請參閱受控版本文件。 受控印章

XXXX有限公司文件編號:OP-25 發行版次: 1 共 8 頁第 2 頁 1. 目的: 为保障在紧急状况下客户的生产供应不受影响,我们编制了这份《业务持续计划和灾难恢复计划》,目的在于对公司内可能发生的、影响生产的自然灾害及其他人力不可抗力因素,如火灾、断水、断电、台风、劳动力缺失、关键性设备实效等影响,制定应急及补救措施,维护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客户产品的供应。 此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 2. 定义: 2.1“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具有一定破坏性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通 常以洪水、干旱、地震、台风等形式出现。 2.2“不可抗力事件”是指由自然或社会原因所造成的不可预见、无法避及控制的 客观事件。 3. 应急小组 3.1组织架构图

企业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规划实施

企业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规划实施 企业部署了全面的灾难恢复规划,而不到10%的中小企业拥有危机管理、应急措施、业务重组和业务恢复计划。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部署灾难恢复计划是十分重要的。根据Gartner调查显示,五分之二的企业在五年内都经历过至少一次严重灾难。此外,灾难的发生频率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高,因为大约80%的应用程序停工是人为的或者进程出错造成的,而不是因为灾难或者技术故障。 设置一个停机时间限制 当我们在部署灾难恢复计划时,最开始的目标应该是确定恢复点目标和恢复时间目标。灾难恢复点目标(RPO)指明了可以允许的数据丢失范围,而恢复时间目标(RTO)则是应用程序可以允许的停工时间范围,即根据可承受的最长停电时间来确定。 如果灾难真的发生了,那么你的公司可以承受多长时间呢?一个小时?一天?还是一个星期?那些需要立即恢复运行的公司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进行灾难恢复部署,而那些几天内仍然可以继续运行的公司则可以投入较少的资金。同样来说,较高的灾难恢复点目标相对来说更加昂贵,但是中小企业必须权衡预防性支出与重要数据丢失带来的潜在高额费用之间的关系。认真确定灾难恢复点目标和恢复时间目标能够帮助你合理分配资源,而不会浪费成本。 如果你的公司对于确定灾难恢复点目标和恢复时间目标,那么就可以使用业务影响分析(BIA)。业务影响分析方法依据的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公司的每一个因素都依赖于任何其他因素的持续运行,但是有些因素比其他因素要更加重要。业务影响分析优先考虑了关键任务数据和系统,它能够帮助公司在考虑灾难性事件时将资源进行合理分配。BIA可以让IT经理和中小企业业主清楚地看到,如果他们不部署灾难恢复计划,他们将可能损失的成本价值。

业务可持续性

业务持续性管理程序 1 围 本程序规定了当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或灾难时,为保护公司业务活动免受影响,迅速恢复已中断的业务活动,实现公司业务持续发展而实施的管理活动。 本程序适应于本公司生产运营、商务等主要业务的持续性管理。 2 职责 2.1 公司事故应急小组负责公司业务中断恢复的总指挥与总协调。 2.2 行政部负责编制、修订公司业务持续性管理程序,并协调、推进公司业务持续性管理活动。 2.3 业务部门负责对外客户的联络, 负责推进公司业务的发展。 2.4 采购部门负责对供应商采购产品的调配, 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2.5 生产部门根据业务部门协调,积极组织生产, 确保生产任务及时完成。 3 程序容 公司业务持续性管理过程规定如下: 3.2业务持续性和影响的分析 3.2.1 公司在首次安全风险评估后进行业务持续性和影响的分析。 3.2.2 业务持续性和影响的分析由行政部组织,其他各相关部门分别开展以下活动: a) 对本部门的信息安全进行风险评估; b) 识别出对本部门业务持续性造成严重影响的主要事件,如设备故障、火灾等; c) 分析这些事件一旦发生对公司业务活动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以及恢复业务所需费 用等; d) 编写[业务持续性和影响分析报告],详见附录A 。

3.2.3 [业务持续性和影响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容: a) 识别关键业务的管理过程; b) 可能引起公司业务活动中断的主要事件; c) 主要事件对本部门管理的信息系统的影响; d) 信息系统故障或中断对公司业务活动的影响; e) 关于系统恢复或替换的费用考虑。 3.3 编制[业务持续性管理实施计划] 由风险评估小组制订组织级《业务持续性管理实施指南》,详见附录B,并提交公司事故应急小组讨论,经批准后予以执行。 3.3.1 根据组织级《业务持续性管理实施指南》,各相关部门分别编制本部门管理的[业务持续性管理实施计划],并由事故应急小组批准,以便在这些系统发生中断时实施。 3.3.2 [业务持续性管理实施计划]包括以下方面的容: a) 计划实施所涉及的部门/人员的职责、权限及接口关系的描述; b) 业务中断的速报程序及要求; c) 业务中断的恢复程序及方法; d) 业务中断的恢复时限要求; e) 保持公司业务运作连续应采取的应急措施与备用措施; 3.4 [业务持续性管理实施计划]的实施要求 上述重要系统一旦受到重大影响或中断后,有关部门应立即执行[业务持续性管理实施计划],对系统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恢复,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持续运行。同时,应做好事故处理记录,记录容应包括: a) 对系统中断原因的调查分析; b) 系统中断造成损失的统计; c) 采取的纠正措施; d) 应吸取经验教训及预防措施等。 3.5 业务持续性计划的测试与评审 3.5.1 每年下半年由运管部组织有关部门对[业务持续性管理实施计划]进行测试,以判断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测试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a) 对已发生过的业务中断及恢复措施实例进行讨论; b) 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业务中断及恢复的模拟演练; c) 采用技术手段对系统运行及中断恢复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 d)由供应商提供测试服务,确保所提供的外部服务和产品符合合同要求; e) 测试完成后填写[业务持续性管理计划评测报告]。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浏览量::4976作者:来源:日期:2018/6/13 (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第117次常务会议通过2012年7月8日国务院令第577号公布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救助准备 第三章应急救助 第四章灾后救助 第五章救助款物管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 第三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 国家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协调开展重大自然灾害救助活动。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承担国家减灾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 调机构,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纳入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与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人民政府安排的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红十字会、慈善会和公募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依法协助人民政府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国家鼓励和引导单位和个人参与自然灾害救助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防灾减灾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第七条对在自然灾害救助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救助准备

某银行业务连续性和应急处理方案

XX银行业务系统 业务连续性和应急处理方案 总则 业务系统的安全性是从技术角度与业务角度相互配合来保证,主要以防范为主,对于出现的突发事件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来统一解决。为减少我行业务停顿造成的损失,降低重要业务进程和数据重大失效或灾难的影响,应急恢复工作组应制定详尽的应急计划,并且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制定应急计划应分析灾难、安全失效及服务停顿的影响,明确关键设备如重要服务器、网络设备、通信线路以及软件系统的备份恢复措施和每一部分需要恢复的时间。应急计划应该明确针对不同情况的应急处理流程和恢复不同软件硬件的操作规范,并且定期进行实地演练;用作备份的设备应保持设备完好,而且应随时可以提供使用。应急计划应该经我行领导的审批,当业务系统发生变动时应急计划也应进行必要的修改、演练并获得领导审批。 第一章应急反应工作组 1.应急反应工作组的建立原则 应急反应工作组由业务部门与科技部相关人员组成,采取组长负责制。成员由专业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组成,应急反应工作组成员在业务、技术水平上具有足够的能力处理紧急事件。各成员要具有良好

的团队精神,每位成员应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在紧急事件出现时能够全力配合,服从领导安排、具有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急反应工作组在人员配备上要充分考虑备份方案,对于关键性岗位采取双人备份策略,以备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保证关键岗位人员能顺利到位。 2.应急反应工作组职能 应急反应工作组职能主要包括根据业务需要确定业务系统的应急策略,并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在事件发生时负责组织相关人员排除故障并恢复系统;平时应负责督促检查应急处理措施的准备落实情况;组织内部人员定期进行应急措施的培训和演练;每年对系统的应急策略和应急计划进行测试和评审,对需要修订的项目提出修改意见报安全领导小组审批。 3.定期修改应急计划与措施 为了适应业务系统业务快速增长的需要,业务系统系统日益复杂化,因此应急反应工作组会定期对应急计划与措施进行审计,检查各种恢复措施,确保能够从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各个环节做到完整恢复。对于不断扩充的系统要即时有效地补充、修改应急计划与恢复措施,确保应急计划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4.注重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过程 根据业务系统交易及开户等重要业务进程,对围绕这些业务进程的软件硬件设备分出先后确定重点,如Web、LDAP、我行数据库等服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2010)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2010) 第一条为了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 第三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 国家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协调开展重大自然灾害救助活动。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承担国家减灾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与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人民政府安排的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红十字会、慈善会和公募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依法协助人民政府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国家鼓励和引导单位和个人参与自然灾害救助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防灾减灾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第七条对在自然灾害救助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救助准备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调查情况,制定相应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务院令第577号).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令第577号发布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 第三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 国家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协调开展重大自然灾害救助活动。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承担国家减灾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与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人民政府安排的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红十字会、慈善会和公募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依法协助人民政府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国家鼓励和引导单位和个人参与自然灾害救助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

救互救能力。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防灾减灾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第七条对在自然灾害救助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救助准备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调查情况,制定相应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其职责; (二)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队伍; (三)自然灾害救助应急资金、物资、设备; (四)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和灾情信息的报告、处理; (五)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等级和相应措施; (六)灾后应急救助和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措施。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并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提供必要的交通、通信等装备。 第十条国家建立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制度,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制定全国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规划和储备库规划,并组织实施。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原则,设立自然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