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拟录用人员公示

2015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拟录用人员公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拟录用人员公示

上海事业单位考试(https://www.wendangku.net/doc/3a18660397.html,/html/shiyedanwei/)制作

我单位根据《上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沪人社专发(2009)45号】要求,拟录用肖鹏等六位同志,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向我单位反映。

公示时间:2015年5月11日至5月17日

联系电话:22880609

监督电话:22880623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2015年5月11日

吕贵:上海市委党校办学理念与国际化大都市定位相匹配.

吕贵:上海市委党校办学理念与国际化大都市定位相匹配 记者赵健摄 人民网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陈叶军)今天下午,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吕贵做客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发挥党校优势推进干部教育改革创新”为题进行访谈。吕贵对上海市委党校的情况做个简要。 据吕贵介绍,上海市委党校创建于1949年6月,“文革”期间被撤销,1977年底复校。1986年经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兼办上海行政管理干部学院。1989年上海行政管理干部学院更名为上海行政学院,与党校实行“两块牌子、一个办学实体”的体制。 上海市委党校认真贯彻中央和上海市委关于办好党校的一系列规定和指示精神,确立了“忠诚、求实、开拓”的校院精神、“现代化、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理念和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定位相匹配、走在全国省市党校前列的发展目标。 上海市委党校在办学过程中间,坚持以着力提高教学培训质量为中心,加强需求调研,不断调整充实教学内容,完善分类别、分层次、分岗位的班次设置,依托项目组、实训室建设,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努力增强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次200期左右,培训规模达1万人次左右,其中3000人次左右是通过各种渠道为外省市区提供的培训。从1995年开始,连续举办的新疆建设兵团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总计22期,1100人次)、新疆建设兵团党政高级管理人才专题研讨班(已办4期,150人次)、新疆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领导干部培训班自1998年开始,连续举办了13期,培训390人次、西藏日喀则地区领导干部培训班自2002年开始,连续举办了9期,培训360人次,青海省州厅级领导干部进修班2007年开班每年1期,共培训160人次。 上海市委党校坚持立足于“四个服务”,加强特色优势学科体系建设,实施科研聚焦战略,强化激励机制,努力打造科研咨询精品。2005年以来,我校共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33项;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70余部。 吕贵表示,上海市委党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意大利国家行政学院、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等20个外国公务员培训机构或著名大学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在培训、科研和学者互访等方面广泛开展了合作。近五年来,先后选送局级领导干部到哈佛、牛津、荷兰海事大学等培训机构围绕提高政府公共管理能力、金融中心、

上海市委党校教务处处长

姓名:曾峻 一、简介 曾峻,湖北襄樊人,1968年9月出生。 1997年4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现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法学(政治学专业)博士学位,分配至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 2001年1~5月,美国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卡尔·文森政府研究所(Karl Vinson Institute of Government)访问学者。 2003年5月,荣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2003年7~9月,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挂职锻炼,任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2005年9~10月,美国锡拉丘茨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麦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Maxwell School of Citizen and Public Affaires)学习。 2006年4月,当选亚太地方政府培训与研究学院联合会(LOGOTRI)副主席。 2006年6月,法国南特行政学院、国立行政学院(ENA)学习。 现任教务处处长,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生导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MPA导师、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华全国青联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理事、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信访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委员等职。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基础理论、比较政治与行政体制、中国行政体制改革。 二、主讲教学专题和承担课程 ◎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发展趋势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当代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创新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政府执行力的构成与提升途径 ◎经济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 ◎《公共管理学》(上海交大、上海市委党校、市委组织部MPA班) ◎《行政管理学》(全日制本科班) ◎《政治学名著选读》(硕士生) ◎《政治学专题研究》(在职研究生班) ◎《比较政治制度》(中央党校研究生班)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硕士生) 三、2000年至今主要科研成果 (一)著作和教材类: ◎《公共管理新论:体系、价值与工具》,独著,38万字,人民出版社,2006年。

2016年中央党校中共党史考博英语真题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央党校考博专业课辅导 1中央党校中共党史考博目录--参考书--考博分数线-- 考博真题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央党校考博专业课辅导 2招生专业:中共党史、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考试科目:中共党史 一、简释题(每题5分,共40分) 1、北洋军阀 2、七君子事件 3、弋横起义 4、上党战役 5、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6、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7、“三支两军”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和主要矛盾是什么? 2、庐山会议错误批判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重要性。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后三十二年的历史做出了哪些 基本估计?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央党校考博专业课辅导 3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一、专业的设置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每年招收博士生8人左右,下设中共党史一个专业。 其中中共党史专业下设16个方向,一共有位9博导,本专业考生,按分数高低确定复试面试名单,录取后指导教师的确定由导师组决定。本专业一共有16个研究方向,可以说分类非常的全面和齐全。 二、考试的科目 中共党史:①100英语(102日语103俄语)②2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③312中共党史。 复试加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三、导师介绍 谢春涛,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共党史教研部,职务:主任。 柳建辉,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教务部,职务:主任。

上海市委党校思维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刘卫平

刘卫平 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客座教授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教授 上海市创造工程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中国创造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上海人才培训基地管理中心教授 中国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刊《系统辩证学学报》特约编委 现任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程学院)思维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刘卫平,男,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思维与战略决策培训的知名专家、资深培训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思维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社会兼职: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第八届企业教育专业十佳培训师、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之一复旦大学基地培训中心主讲教授、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上海基地展望培训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市创造教育名师培训基地导师、上海人才培训基地管理中心客座教授、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国创造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思维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专家组成员、《企业家天地》特约编委等。 培训主题:创新思维、战略决策、问题分析与解决、人力资源管理。 培训风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与趣味相融合的案例教学、名典分析、提炼思维方法。他善于把“三原六法”等创新原理与方法寓于典型案例来阐述,既有深度原理分析,又有生动幽默通俗表达,更有深刻的思维启迪和实践操作方法启示。 课程性质:属于领导力培训模块。 培训对象: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主管、经理、总裁、董事长等)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二讲)

《党史知识大讲堂》 第二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主讲人: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刘宝东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一条是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关于这条革命道路,小平同志在1984年接见日本外宾时曾作过非常经典的概括。他说“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他又说“中国共产党人……走自己的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怎么理解小平同志的这两个概括?他讲的是一条道路,还是两条道路呢?其实,小平同志这两个概括讲的都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不过一个讲的是广义的革命道路,即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它包括革命的总战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实现总战略的方法(三大法宝)和途径(农村包围城市);第二个讲的是狭义的革命道路,即专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今天我与大家探讨的是后者,专门谈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如何开辟出来的。我今天讲三个问题:一是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二是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曲折历程;三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一、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大革命的失败。下面我就简要地梳理一下大革命时期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 1962年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时对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作了总结,他说:“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个阶段才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由此可见,党在成立之初,对革命形势判断的并不十分精准、对革命规律的认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所以在革命初期党也自然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为标志,第一次工运高潮很快又跌入谷底,在共产国际的促动下,党的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党际合作实现后,党主要干什么呢?事实上,党将主要的精力投向了开展民众运动。在城市中领导了广州沙面工人罢工、五卅运动等一系列规模浩大的工人运动,将大革命推向了高潮。关于农民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也是比较重视,但是有个问题,国民党虽在政策上比较重视,但却是只有政策而无行动,因为没有人愿意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六讲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六讲: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罗平汉(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 2011年06月09日16:1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六讲: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社区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分享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建立。1952年秋,党的领导人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和党预定的社会主义目标,开始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秋,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提出,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当时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其序言中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在其总纲中,又作了这样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对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作了明确的表述。《共同纲领》中并没有任何“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样的文字,但它在总纲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实际上用另外一种方式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组成的中央人民政府,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联合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共7人,其中非中共人士3人,分别是宋庆龄、李济深和张澜;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其中非中共人士27人。在随后组建的政务院及其所属机关的负责人中,政务院副总理共4人,其中非中共人士两人,即郭沫若和黄炎培;各部、委、署主官中,非中共人士超过三分之一。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亦由非中共人士沈钧儒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的这种格局,一直维持到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 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共同纲领》作了这样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上海市委党校参考课题

上海市委党校参考课题 252.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马西恒) 253. 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建设的若干问题 (陈熙春、陈丽凤、马西恒、肖昌进、朱佩明、翁笑冰、王耀东)25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解决的几个问题(陈丽凤) 25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与政策要点(马西恒) 25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稳定(马西恒) 257. *经济问题的社会治理(马西恒) 258. *提高依法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阮传胜) 259. *提高依法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阮传胜) 260. *社会稳定研究(袁新华) 261. *社会冲突与管理(袁新华) 262. *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特点与化解(刘中起) 263.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马西恒、何海兵、陈丽凤、潘鸿雁)264.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难点与热点问题(陈勇鸣) 265. 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挑战及思考(矫海霞) 266. *民生与社会保障热点难点问题(马西恒) 267. *社区建设与管理热点难点问题(马西恒) 268. *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创新(现场教学)(何海兵) 269. *和谐社区建设的理念与策略(马西恒) 270. *当前上海就业形势及其应对(郭庆松) 271. *我国就业促进战略的政策解读与政府责任(申林) 272. 完善社会救助,促进社会和谐(马立) 273.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难点与对策(庄荣盛) 274. 建国六十年来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回顾与启示(石涛) 275. 建国六十年来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启示(石涛) 276. 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和化解群体利益矛盾(马西恒) 277. 社会稳定问题研究(蔡爱平) 278. 社会冲突与管理(叶敏华) 279. 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何海兵) 280. 加强外来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潘鸿雁) 281. 新社会组织的运作和管理(马西恒、马立) 282. 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体制创新(马西恒、马立、周耀虹) 283. *社会组织的培育与管理(现场教学)(何海兵)

党史知识大讲堂2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二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 辟 主讲人: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刘宝东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一条是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关于这条革命道路,小平同志在1984年接见日本外宾时曾作过非常经典的概括。他说“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他又说“中国共产党人……走自己的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怎么理解小平同志的这两个概括?他讲的是一条道路,还是两条道路呢?其实,小平同志这两个概括讲的都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不过一个讲的是广义的革命道路,即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它包括革命的总战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实现总战略的方法(三大法宝)和途径(农村包围城市);第二个讲的是狭义的革命道路,即专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今天我与大家探讨的是后者,专门谈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如何开辟出来的。我今天讲三个问题:一是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二是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曲折历程;三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一、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大革命的失败。下面我就简要地梳理一下大革命时期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

1962年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时对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作了总结,他说:“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个阶段才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由此可见,党在成立之初,对革命形势判断的并不十分精准、对革命规律的认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所以在革命初期党也自然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为标志,第一次工运高潮很快又跌入谷底,在共产国际的促动下,党的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党际合作实现后,党主要干什么呢?事实上,党将主要的精力投向了开展民众运动。在城市中领导了广州沙面工人罢工、五卅运动等一系列规模浩大的工人运动,将大革命推向了高潮。关于农民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也是比较重视,但是有个问题,国民党虽在政策上比较重视,但却是只有政策而无行动,因为没有人愿意深入基层。毛泽东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随后他积极参与了国民党中央的领导工作,他看到了国民党浮于上层、少于深入基层的现实,1924年2月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讨论了十项提案,其中四项是毛泽东提出的,他在议案中提出了加强党员作用、重视基层群众工作等建议,如他说:“地方党务方在开始,中央及执行部事务必不甚多”,“宜以全力发展下级党部,不宜将党里人才尽聚在最高党部”,可惜毛泽东的建议不是“留案备核”,就是束之高阁。 其实对于国民党不能深入基层的原因,孙中山本人看的很清楚,也解释的很清楚,如他说:“迄今为止我和国民党还没有与农民进行接触。在国民运动中出现这一大的疏忽主要是由我的拥护者们的社会身份造成的。”“我本人是资产阶级出身,我的大部分拥护者属于大学生阶层、城市知识分子,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商界。由此,我们没有合适的人去深入农村,在那里扎根。”也即国民党缺乏吃苦耐劳、深入基层、扎实工作的农运人才。毛泽东曾说:“孙中山这个人有个好处,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他就找我们。”就来找我们共产党,而国民党的弱项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一讲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一讲: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 祝彦 2011年05月23日08:2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 推荐: 提交 分享 祝彦教授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祝彦: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说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巨大的事变。今天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一讲建党的有关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诞生于中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背景。 第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不成功,呼唤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近代以来,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在这样一种积贫积弱的民族危难情况下,许多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奋勇的斗争。流血的革命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比如太平天国起义,还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另外还有改良运动的推动,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但是无论是流血的革命还是不流血的改良运动最后终归于失败,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的领导。 第二,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不断的发展壮大,到1919年前夕,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已经达到200万左右,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雄厚的阶级基础。 第三,新文化运动的掀起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

文化运动于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这场运动的掀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对封建专制思想、封建文化进行了极大的冲击,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为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打开了闸门。 第四,20世纪的国际环境为我们党的创立提供了外部条件。在20世纪初的世界史上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第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矛盾和各种腐朽的现象,使得原来许多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向往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失望,从而开始思考,接受走别的道路的问题。最后选择了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应该仿照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第二是20世纪初,在世界历史上还有另一件重大的事情,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俄国的国情和中国十分相似,俄国的工人、农民能够挣脱国内反动统治的压迫,取得革命的胜利,这就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榜样,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成为当时很多追求进步的中国人的一个目标、一个方向。 以上四个方面,为党的创立提供了四个条件,或者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四个大历史背景。 第二,我们讲一讲五四运动与党的建立。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那么五四运动与党的创立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 第一,五四运动为党的创立直接准备了大批的干部队伍。可以说,投

我校师资队伍结构、教学工作量分析暨青年教师教学梯队-上海市委党校

我校师资队伍结构、教学工作量分析 暨青年教师教学梯队建设研究报告 ——基于2009年数据的分析 (简化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实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梯队建设,我们对2009年我校师资队伍结构、计划内班次教学工作量分布进行了分析,征询了青年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步方案。 一、我校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1.总体结构 (1)年龄结构。2009年我校“六部一中心”共有教师82人,年龄分布在28-63岁之间。35岁以下22人(其中30岁以下1人),占总数27%;36-40岁16人,占20%;41-45岁8人,占10%;46-50岁12人,占15%;51-55岁13人,占16%;56-63岁11人,占13%。由此可见,46岁以上3个年龄段人数比率大致相当,呈稳定梯队结构;45岁以下3个年龄段人数比率很不均衡,35岁以下比率过大。如果未来师资队伍总体维持现有规模而没有比较大的扩充,则维持稳定梯队的难度将很大。建议在引进新师资时关注这一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修正。 (2)学位结构。2009年我校教研部门共有博士34人,占总数41%。6个年龄段博士化率按年龄大小顺序依次为0%、38%、25%、63%、69%和45%;博士占有率依次为0%、15%、9%、15%、32%和29%,按

人数等量折算则依次为0%、16%、10%、26%、29%、19%。45岁以下各年龄段“三率”远远高于46岁以上各年龄段。但35岁以下年龄段博士化率与总体情况相比并无多大优势,其按人数等量折算博士占有率也远远低于36-40岁和41-45岁两个年龄段。由此可见,青年教师学位普遍高于其他教师,这既是我校近年来引进青年教师时提高了学位要求所致,也是我校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的成效。鉴于35岁以下年龄段博士化率不具明显优势和按人数等量折算博士占有率相对偏低的状况,应继续执行相关政策,重点放在这部分教师上。 (3)职称结构。2009年我校教研部门师资职称结构:按45岁以下和46岁以上分组,教授化率分别为9%和61%,教授占有率分别为15%和85%,按人数等量折算则分别为12%和88%;副教授化率分别为54%和31%,副教授占有率分别为69%和31%,按人数等量折算则分别为64%和36%;讲师化率分别为37%和8%,讲师占有率分别为85%和15%,按人数等量折算则分别为82%和18%。由此可见,就教授职称而言,45岁以下组与46岁以上组相比明显占劣;就讲师职称而言,情况正好相反,45岁以下组占优;就副教授职称而言,尽管45岁以下组仍占劣势,但两者差距已有缩小。 2.部门结构 2009年我校师资教研部门分布如下:哲学12人,占总数15%;经济学14人,占17%;科社8人,占10%;党史党建13人,占16%;公共管理18人,占22%;社会学9人,占11%;测评中心8人,占10%。 (1)年龄结构。按人数等量折算,拥有45岁以下师资比率最

中央党校中共党史博士好考吗、高分笔记学长辅导答题技巧-育明考博

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专业考博复习内部资料导师分析-育明考博 一、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历年考博复试分数线(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杜老师解析: 1、各教研部(所)由导师组集体协商讨论,按招生计划150%左右的比例确定复试人选。招生计划名额较少的专业,如果生源质量好,可适当增加复试人数,但最多不超过200%。 2、我校非定向培养博士生和定向培养博士生,学制均为3年。 3、同等学历的考生,加试科目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4、报考非定向培养博士生的考生至入学时未满45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报考定向培养博士生的考生年龄不限。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中共中央党校各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2016中共中央党校考博资料获取、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专业考博参考书(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1、郭德宏主编:《中国共产党的历程》第一、二、三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朱乔森、李玲玉、柳建辉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5、赵曜等主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6、金春明等主编:《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7、郑必坚等主编:《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2年版; 9、《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10、郭德宏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复试加试科目一:中国近现代史;复试加试科目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年份 复试分数线进入复试人数/录取人数(不含硕博连读)2013年 外语50分专业课一60分专业课二60分12人/8人2014年 外语50分专业课一60分专业课二60分16人/10人2015年外语50分专业课一60分专业课二60分15人/10人

中央党校2011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央党校2011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国现代政治制度研究》教学计划 (2012年7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中国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运行和演变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以加深对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观察和认识,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高理论思维水平。 二、教学时间 2012年9—11月 三、教学方法:(见课表) 四、考核方式 撰写论文。 五、思考题 1.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2.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架构和特点。 3.新时期政治制度改革的进展和问题。 六、教材和参考书: 1. 孔庆泰等著:《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 郑谦等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概要》,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版。 3. 王邦佐著:《执政党与社会整合: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社会整合实例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中央党校2011级硕士研究生课表

中央党校2011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史》教学计划 (2012年7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研究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历史进程及其历史经验,重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最新研究动态,提高研究生认识和研究新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时间 2012年9—12月 三、教学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开展研讨式教学,要求学员自学和研讨一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四、教学内容:(见课表) 五、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六、参考文献书目 1、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至《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至2006年版。 2、《邓小平文选》、《陈云文选》、《江泽民文选》等。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及中央各部委办文件等。 4、魏礼群:《改革开放三十年见证与回顾》,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年版。 5、郭德宏总主编,柳建辉、陈述主编:《中国共产党的历程》第三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陈述著:《改革开放重大事件与决策述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陈雪薇主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查》,《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查》,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2003年版。 8、《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等专业期刊的相关学术论文 9、《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各权威网站的文献、学术论文等。 中共党史教研部新时期教研室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考博真题-主要导师-内部资料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考博真题-主要导师-内部资料 一、专业的设置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每年招收博士生9人,下设中共党史一个专业。 其中中共党史专业下设14个方向,分别是谢春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刘建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史;李东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研究以及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史;罗平汉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曹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史;张太原的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祝彦的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以及毛泽东思想研究;刘宝东的中国共产党法治历史以及中国现代政治史。 一共有位8博导,本专业考生,按分数高低确定复试面试名单,录取后指导教师的确定由导师组决定。本部一共有14个研究方向,可以说分类非常的全面和齐全。 二、考试的科目 中国党史:①100英语(102日语103俄语)②2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③312中共党史。复试加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三、导师介绍 谢春涛,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共党史教研部,职务:主任。 柳建辉,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教务部,职务:主任。 李东朗,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共党史教研部,职务:民主革命时期教研室主任。 罗平汉,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共党史教研部,职务:副主任。 曹普,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共党史教研部,职务:副主任。 张太原,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共党史教研部,职务:中国现

代政党史教研室主任。 祝彦,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共党史教研部,职务:毛泽东思想教研室副主任副院长。 刘宝东,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干部教育学院,职务:副院长。 四、参考书目 中共党史: 1、郭德宏主编:《中国共产党的历程》第一、二、三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朱乔森、李玲玉、柳建辉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5、赵曜等主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6、金春明等主编:《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7、郑必坚等主编:《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2年版; 9、《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10、郭德宏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复试加试参考书目同初试。 五、党校考博英语 党校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题型有20题20分的词汇,10分的完形填空,5篇40分的阅读理解,15分的英译汉翻译,15分的作文。党校考博英语的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