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ICC缓解极低出生体重儿操作性疼痛效果的研究杜放辉

PICC缓解极低出生体重儿操作性疼痛效果的研究杜放辉

PICC缓解极低出生体重儿操作性疼痛效果的研究杜放辉
PICC缓解极低出生体重儿操作性疼痛效果的研究杜放辉

PICC缓解极低出生体重儿操作性

疼痛效果的研究

)Study on effect of PICC for relieving operative pain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杜放辉,范燕红,何少玲,黄河清

Du Fanghui,Fan Yanhong,He Shaoling

,et al(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Guangdong 

518133China)摘要:[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缓解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操作性疼痛方面的效果,分析PICC在缓解VLBW操作性疼痛方面的重要意义。[方法]将120例VLBW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在入院后行PICC,

对照组入院后行经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PIV),采用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评价VLBW疼痛评分,置管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测定两组患儿体重,记录导管留置期间所有的并发症与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穿刺后两组患儿PIPP评分较穿刺前均明显升高(P<0.05);穿刺后14d时实验组患儿PIPP评分较穿刺后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PIPP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PIPP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第14天、第21天、第28天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液体外渗、静脉炎以及手臂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可明显减少VLBW的疼痛刺激,有利于VLBW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经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

.issn.1009-6493.2013.03.017 文章编号:1009-6493(2013)01C-0226-02 疼痛是一种包括感觉和情感的主观感受,

新生儿由于没有叙述疼痛的能力,导致了对他们疼痛的忽视[1]

。近年的研究证实,不论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出生后即具有疼痛感受能力,尽管其神经系统仍在发育,但对有害刺激足以产生感知、传递、回

应甚至记忆[2-

4]。新生儿疼痛主要来源于侵入性致痛操作,如足

底挤压采血、动静脉穿刺及插管、皮下和肌肉注射、气管插管及吸引、腰椎穿刺等。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由于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其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则要承受长时间、反复的疼痛。调查发现,VLBW在住院的前2周平均要接受134次疼痛性操作,每个新生儿监护室(NICU)新生儿每天要接受(14±4)次操作,其中83.9%属于疼

痛性操作[5]

。疼痛对VLBW造成的一系列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寻求最佳的缓解操作性疼痛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现有对新生儿疼痛描述性研究较

多,但对于VLBW疼痛干预性研究较少[2,4]

。本研究通过对

VLBW患儿实施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并与经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PIV)进行对照观察,评估两种方法在缓解操作性疼痛的效果,旨在探讨缓解操作性疼痛最佳方法,为VLBW提供人性化、

舒适化的医疗服务,并为临床探寻减少VLBW疼痛的措施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VLBW 120例,其中男67例,女53例;出生1min Apg

ar评分5分~9分(7.2分±1.3分);体重1 000g~1 500g,平均1 250g

;胎龄30周~32周。所有患儿遵循自愿原则,排除以下因素:有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使用辅助呼吸;先天性心脏病和畸形儿;宫内严重感染;住院时间低于28d者。将12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

胎龄、出生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实验组在入院后行PICC留置,

对照组入院后行经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PIV),两组患儿均保持肛温在正常范围,皮肤温暖,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记录心率、呼吸、血压、SpO2值。对照组选择上肢手背静脉作为静脉穿刺部位,

套管针(德国贝朗公司生产)型号为24G,由责任护士根据操作规程进行常规操作,置管成功后进行每日常规护理,在以下情况需要拔管并另选静脉重置:肿胀、堵管、穿刺点红肿、液体外渗。实验组全部采用美国巴德公司2.0Fr的PICC导管,操作前给予苯巴比妥钠外周静脉推注,以减少患儿的哭吵,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测量拟插入的长度,用穿刺针穿刺静脉,穿刺成功后将导管经导入鞘送入到所需的长度,再退出导入鞘,局部用无菌纱布按压止血,再用透明敷料覆盖。以后每周更换两次敷料,有污染时及时更换。导管尖端位置通过胸部X线片确定在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根据胸部X线片显示可及时矫正)为中心静脉,置管成功后进行每日常规护理,如出现以下情况则予以拔除:堵管、断裂、

液体外渗等。1.2.2 观察指标 ①疼痛评估:

采用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6]

用于早产儿疼痛的评估,该量表主要包括胎龄、心率、血氧饱和度、3种面部活动(皱眉、挤眼和鼻唇沟)和行为状态(如安静或睡眠)等构成,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由监护仪监测数据,根据数据换算成相应得分,胎龄有专人查阅病历换算得分,面部表情和行为状态由专科护士进行评定并最后换算成总分,以0分~3分进行4级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分别于针刺操作前、操作完成后5min和完成后4d分别进行疼痛评估。②体重测定:

分别在置管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 1

)为深圳市宝安区科研项目,编号:2010584。·622·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January

,2013Vol.27No.1C

极低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现代临床管理进展

极低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现代临 床管理进展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关键词】极低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现代临床管理 近年来极低体重儿(VLBWI及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科学管理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使得VLBW及ELBWI成活率和生存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观,这无疑是围生科学的进步,是生命科学的进步。本文参考近年来关于VLBW及ELBWI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 VLBWI及ELBW的围生期管理 围生期需产科、儿科医师共同会诊讨论,制定最佳处理方案是极其 重要的。产科医生和儿科医生要使母胎双方控制在最小限定内,以此 作为最佳的分娩时间来考虑。在分娩时要有复苏技术熟练的儿科医生在场。出生时要把保暖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室温提高至26?28 °C,预热并准备好复苏用品和开放式抢救台。抢救VLBW及ELBW时操作需轻柔熟练,步骤越简练越无创越好。待婴儿情况稳定后置箱式暖箱内,并用塑料布覆盖儿体以保温,再送NICU[1-2]。

2体温管理 由于VLBWI及ELBW体表面积大,皮肤薄,体内棕色脂肪少,产热不稳定,故一旦娩出,应立即用已准备好的温暖、干燥、柔软的毛巾将体表水份迅速吸干,放入预热的暖箱中,要给予中性温度,腹壁皮肤温度保持在36.5 C,湿度保持在90 %左右,医疗护理操作要越快越好,使暖箱开放时间限制在最短的时间内。暖箱中性温度v 10 d 为35.5 °C,10?20 d为34 °C,3?5周为33 °C,5周以上为 32 °C,调节箱温应以体深部温度作为依据[1-3]。 3水、电解质的管理 从皮肤及呼气中丧失的水份称为不显性失水,VLBWI和ELBWI的皮肤角质甚薄,由此散发的水份很多,易造成高张性脱水,出生1?2 d 时血钠可升高。使用高加湿环境及婴儿体表覆盖塑料布,可使不显性失水减少30 %?60 %。 水份供给应从每天50 mL/kg开始,以后根据尿量、不显性失水估计及血钠作为参考,以后逐步增加至每天120 mL/kg,如VLBW及ELBWI 需要长期用氧、有合并BPD者,贝S水份宜控制在每天100 mL/kg。另外,为防止输液过多引起PDA和NEC勺发生率增加,液量应控制在每 天120 mL/kg以下为妥[2]。 VLBWI及ELBWI出生后,水、电解质需要量计算根据:(1)每日丢失量,包括显性和不显性失水,VLBWI生后最初几天的每日不显性失水可达足月儿的数倍至10倍,其中体重1 251?1 500 g体重早产儿的不显性

低体重出生儿十大问题

低体重出生儿十大问题 凡婴儿出生体重不足2 500 g者均称之为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LBW),包括早产儿、胎龄在37~42周的足月小样儿和胎龄在42周以上胎盘功能不全的过期产儿。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的婴儿,小于胎龄儿(SGA)是指出生体重低于同龄正常体重值的二个标准差或< 10个百分位。出生体重<1 500 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1 000 g则称超低出生体重儿。我国低体重儿出生率为4.75%~8.5%。 早产儿死亡率占围产死亡的51.8%,SGA为8.3%。低体重儿死亡率在我国婴儿死亡率中占重要地位,故降低其死亡率对婴儿死亡率的下降起重要作用。早产儿主要是孕期不足,各器官形态及生理功能未成熟,生活力弱,多在子宫内发育正常。SGA多因宫内慢性缺氧引起胎儿营养不良或生长障碍。 低体重儿在临床上会出现多种问题,综合归纳为十大问题。若能预防其发生或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则可提高低体重儿的存活率及减少后遗症。现分别简述如下: 一、保暖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SGA的调节功能虽较早产儿好,但因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散热快,糖原贮存少易耗尽,均需注意保暖。胎儿是通过母体调节体温,出生后环境温度对其体温影响大,当环境温度下降时,人体通过增加代谢、氧消耗维持正常体温。当体内能量耗尽时,体温随环境温度下降而下降,可导致寒冷损伤发生硬肿,严重则肺出血而死亡。新生儿寒冷所致硬肿症与产房温度及暴露时间过长有关,暴露10分钟则发病率明显增加。低体重儿应置于其代谢及氧消耗最低的环境温度中(即称之为"中性温度"的环境温度)可有效地降低其死亡率。 产房温度应保持24~26℃,湿度55%~56%,小儿娩出前应将辅射热暖箱预热或毛巾、棉毯预热,出生后迅速将全身擦干,尤其保持头部干燥,尽量不让小儿裸露,转运时要保暖。体重在2 000 g以下的婴儿应置于暖箱内。为保持暖箱温度恒定,各种操作尽量在暖箱内进行;若须离开暖箱,则应在有其他热源下操作。当小儿体重达2 000 g时,先将暖箱电源切断,在暖箱内观察小儿体温稳定后方可出暖箱,体温多保持肛门37℃为准,皮肤温度为36.5~37.5℃。 低出生体重儿的中性温度一般在32--36℃,暖箱湿度为55%--65%,温度为: 体重在1501--2000g者箱温30--32℃;体重1001—1500g暖箱温度在32--34℃;<1000g者暖箱温度在34--36℃。 二、呼吸管理 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容易出现呼吸暂停和肺透明膜病(HM D)。SGA多有胎盘功能不良所致慢性缺氧,易发生宫内窘迫、生后窒息、羊水或胎粪吸入、气胸等。胎儿娩出应吸净口鼻腔内的粘液,监测呼吸、心率、血气及胸片。血气保持动脉氧分压在50~80 mmHg(1 mmHg=0.133kPa)之间,无需常规吸氧,仅在发绀及呼吸困难时给氧,氧浓度<40%为宜。如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早产儿易发生氧中毒,可引起眼的晶体后纤维增生症而失明,肺部可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亦有报告引起脑损伤者;此外,供氧过多还可使红细胞易破坏,而促使生理性黄疸及生理性贫血加重。孕妇在分娩前24~48小时静脉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降低HMD的发生。早产儿生后给PS可防止或减轻HMD。若出现缺氧,可用鼻导管、面罩或头罩给氧,需要时用鼻塞持续正压给氧(CPAP)或机械通气。呼吸暂停用氨茶碱,首次

低出生体重儿管理常规

低出生体重儿管理常规 一、管理对象: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下者,其中出生体重低于1500g 者称为极低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1.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身长小于46cm的活产新生儿。 2.小于胎龄儿(即足月小样儿)是指胎龄已满37周,但体重低于2500g 或出生体重在第十百分位以下的活产新生儿。 二、管理目的 对辖区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了解和掌握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护理和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的育儿宣教及护理指导,以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的身心健康,提高其成活率,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 三、管理常规 1.访视:除按新生儿访视常规外,要求进行个案管理,由专人访视。 访视次数:接到出院报告后在3天内作第一次家庭访视,访视次数应根据低出生体重儿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7-10天访视一次,访视到体重达3000克(3公斤)为止。

2.访视内容:除按新生儿访视常规外,应着重指导保暖、喂养、护理和预防感染等四方面的内容。 (1)注意保暖:室温应维持在20~25℃之间。注意指导家长正确使用热水袋,通常将热水袋用毛巾包好,放于棉被的外面,可置于婴儿的两侧或足的下端,并按时更换热水,保持热水袋的温度恒定,以不烫手为宜。 (2)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如果吸吮能力强者可按正常新生儿的喂养方法进行,对于经常呛奶的,可用吸奶器吸出母乳放置在消毒过的容器中,用滴管喂养,每小时一次,每昼夜不少于10次。 人工喂养者,出生10天内的新生儿,配方奶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日总量=体重(g)×(出生天数+10)÷100(ml) 出生10天后的早产儿,配方奶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日总量=体重(g)×1/5(ml) (3)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尤其应注意眼、口、鼻、脐及臀部、皮肤皱折处的清洁。要指导家长随时注意观察小儿的精神、面色、呼吸、体温、哭声、情绪、吸吮能力、大小便、皮肤的颜色及软硬度。如有异常要及时与社区医生联系或去医院诊治。 (4)预防感染:指导家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清洁,婴儿用具要专用并注意及时消毒,婴儿的衣服和尿布要柔软清洁,母亲在哺乳护理前用肥皂洗手、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9-30T16:04:35.90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作者:隋美波 [导读] 我院于2012年共收治18例低出生体重儿,其中男10例女8例,早产儿11例,出生体重1200—2250g。 烟台市福山区妇幼保健院山东烟台 265500 【摘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孕期不足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身长不足45cm,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或孕期38—42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新生儿。由于低出生体重儿的身体各器官发育较差,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较高,所以要给予相应的特别护理以提高其存活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16-01 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2年共收治18例低出生体重儿,其中男10例女8例,早产儿11例,出生体重1200—2250g,死亡2例,自动出院3例,成活出院13例。 2护理体会 2.1保暖 2.1.1设专室 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以防失水过多。 2.1.2暖箱保暖 箱温随体重决定。一般来说,体重越轻,胎龄越小,箱温越高。体重1501—2500g箱温30—32℃;体重1000—1500g箱温32—34℃;体重1000g以下箱温34—36℃。 2.1.3开放式辐射新生儿抢救台保暖 适用于气管插管随时进行抢救的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在35℃以下,重度硬肿症,体温不升的低出生体重儿等。可先调温到32℃,开始打开患儿外包被,辐射台的体重探头必须紧贴新生儿的腹部皮肤,使传感器上不能有布类等任何物品遮盖,否则会出现超温报警,这样患儿可直接大面积接受辐射保暖便于治疗[1]。 2.2呼吸管理 2.2.1针对呼吸暂停,可给予轻弹足底和抚摸脊背的良性刺激,有缺氧症状者,可采用低流量间断给氧,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以防发生养病并发症。 2.2.2易患吸入性肺炎或反流引起窒息者,应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取侧卧,头偏向一侧,适当垫高肩部,严密观察,以防呕吐物抢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3合理喂养 低体重儿的基础代谢率高,热量需要的多,早期喂养可预防低血糖。喂养方法有以下几种: 2.3.1母乳喂养 有觅食反应,吸吮能力强的婴儿可让其直接吸食母乳。护理人员帮助母亲取坐位或侧卧位,婴儿面向母亲,并且身体呈一条直线,在婴儿张开嘴的瞬间,把乳头塞入婴儿的嘴中,吸入大部分乳晕,进行有效的吸吮,按需哺乳,时间不定。 2.3.2鼻饲管或滴管喂养 一般情况差,没有吸吮能力的低体重儿可上鼻饲管喂养;吸吮能力较差,可用滴管喂养,把母亲的乳汁挤到小杯内,用滴管吸入后一滴一滴缓慢滴入低体重儿口内,儿头稍抬高,偏向一侧,防止将奶吸入气管。出生体重<1000g,婴儿每小时喂1次,出生体重1000—1500g,婴儿每1.5小时喂1次,体重1501—2500g婴儿每2小时喂1次,稳定在每天增长20—30g为宜,对24h摄入热量、水分及大小便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分析调整。 2.4预防出血 低体重儿维生素K储备不足,血中凝血酶原不足,已引起出血,所以低体重儿出生后立即注射维生素K15mg,每日1次,连用3天。 2.5预防感染及合并症 因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差,极易发生感染,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十分重要。低出生体重儿室内一切用物需与普通新生儿分开,如体重低于1000g所用物如布类,需高压消毒。操作前护士泡手并换隔离服入室。护理人员要定期做鼻咽液培养,感染及带菌者应调离岗位。 2.6病情观察 低出生体重儿病情变化快,患儿的生命体征、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及大小便情况。注意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及时报告医生。在输液过程中,使用推注式输液泵,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定时观察并记录,防止医源性高血糖、低血糖的发生[2]。 2.7低出生体重儿出箱条件 待体重增至2500g以上,室温维持在24℃时,于不加热的暖箱中,亦能维持体温正常,并吃奶良好,体重维持上升者可出箱。但出箱后仍应密切注意体温、体重、吃奶等情况。 3小结 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喂养失败,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精神,要有耐心、细心、爱心、关心,通过护理人员从喂养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注重喂养期间病情观察异常情况的处理以及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 近年早产儿管理已成为新生儿病房的重要问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克的小早产儿病死率仍然较高,临床处理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讨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一些主要临床问题及管理。 一、保暖 出生后即予保暖,产房温度应保持26~28oC,湿度50~60%,出生后迅速将全身擦干,放在预热棉毯中,尽量不让患儿裸露,立即放在预热的暖箱中。维持恒定的适中温度对早产儿非常重要,早产儿适中温度根据不同出生体重和日龄在33~35oC左右,暖箱相对湿度70~80%,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湿度要80-90%。为保持暖箱温度恒定,各种操作尽量在暖箱中进行,如须暂时离开暖箱亦应保暖。 二、呼吸管理 1、头罩或鼻导管吸氧:吸室内空气时血氧饱和度低于85%者,应给予吸氧,一般用头罩吸氧,应尽可能采用有空氧混合的头罩气源,总流量为4-6L/min,根据SpO2或血气检测调整吸氧浓度,对日龄较大者可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0.5-1.0L/分。要严格控制吸入氧浓度,监测血氧饱和度,一般将SpO2维持在90%左右即可,不宜高于95%。 2、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对轻症或早期NRDS、湿肺、呼吸暂停、感染性肺炎等病例可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CPAP能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正压,有助于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压力以3-5cmH2O为宜,吸入氧浓度尽可能低一些,及时使用CPAP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 3、机械通气:如用CPAP后病情仍继续加重、PaCO2升高、PaO2下降,则改用机械通气,一般先用常频通气,根据病情和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如常频通气效果不理想,可改用高频通气。 4、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诊断或疑诊NRDS者应给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要早期给药,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呻吟,即可给药,不要等到X线出现典型NRDS改变。剂量每次100mg/kg左右,按需给药,如吸入氧浓度>0.4或平均气道压>0.78 kPa (8 cmH2O),可重复给药,间隔时间约10-12小时,有些病例需给2-3次。PS有2种剂型,干粉剂和混悬剂,均须冷冻保存,干粉剂用前加生理盐水摇匀,混悬剂用前解冻摇匀,可放在暖箱中预热。用PS前先给患儿清理呼吸道,然后将PS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预防用药:对胎龄小于28周,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的早产儿,出生时即可给PS预防,在复苏后经气管插管给药,给一次,剂量100mg/kg。 5、呼吸暂停的防治:(1)加强监护:包括仪器监护、医师护士的密切观察。将患儿头部放在中线位置,颈部姿势自然,以减少上呼吸道梗阻。(2)刺激呼吸:发生呼吸暂停时予托背、弹足底,出现青紫需气囊给氧。(3)药物治疗:氨茶碱:负荷量4~6mg/kg,静脉滴注,12小时后给维持量每次1.5mg/kg,每天2~3次,保持血浓度在5-15ug/ml。氨茶碱缺点是半衰期短需多次给药,副作用较多,有烦躁、心动过速、惊厥、胃肠道出血、喂养不耐受、尿量过多、脱水及高血糖等。枸橼酸咖啡因:半衰期较长,不良反应较少,脂溶性高,透过血脑屏障快。负荷量20mg/kg(相当于咖啡因10mg/kg),24小时后给维持量5mg/kg,每天1次,静脉滴注,使血药浓度维持在10~20ug/ml。国内制剂为苯甲酸钠咖啡因,可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有黄疸时慎用。纳络酮:主要用于母亲分娩时用过麻醉剂如度冷丁者(吸毒者禁用),剂量0.1mg/kg,静脉滴注,必要时4-6小时再用。(4)其他治疗:频发的阻塞性或混合性呼吸暂停,可使用鼻塞CPAP。如呼吸暂停仍频繁发生者需用机械通气,呼吸机参数一般不需要很高。继发性呼吸暂停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6、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治疗。(1)呼吸支持:BPD患儿对呼吸机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确认版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 摘要: 尽管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是早产儿管理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这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一个领域。最佳营养能改善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并且能降低脓毒症发病率,甚至可能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关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新生儿专家和儿科医生的观点具有很大差异。加拿大McMaster大学建立了一个关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的工作组,这个工作组列出了很多关于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必须回答的问题,并系统评估文献,严格提出询证依据,最终形成了一套全面的指南。这些指南为技术水平的评估建立了基础。这个评估涉及非营养喂养,营养喂养,配方,特殊情况的喂养,喂养耐受的评估及胃潴留,胃食管返流和甘油灌肠的处理。 关键词: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评估 1.引言 足够的营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生长和健康的必要条件。肠内营养可避免血管导管插入,脓毒症,全静脉营养不良反应及禁食相关的并发症,因而优于全部肠道外营养(TPN)。早期肠外营养可作为肠内营养的补充,在早产儿营养方案中夜也至关重要,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的总体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完全肠内营养,同时保持最佳的增长和营养状态,并且避免喂养速度过快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很困难,并且争议很多。 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一个由新生儿学专家、研究员、营养学家、全科护士、护士、泌乳顾问及职业临床医学家组成的多学科工作组开展了结构化文献查阅,严格提出询证依据,通过新生儿科医生广泛讨论,最终形成了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的实用性建议,这也是评估的基础。有些地方证据有限,在专家们一致同意的基础上我们对此提出了合理的方法。我们尽可能按照询证医学中心的标准标注出了证据级别(LOE)。证据级别分类如下: 1a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同质性) 1b 置信区间较窄的单个随机对照研究 2a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同质性) 2b 单个队列研究和低质量随机对照研究 3a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同质性) 3b 单个病例对照研究 4 病例系列报道、低质量队列研究和低质量病例对照研究 5 没有明确评价的专家意见 如果一个负号作为后缀(比如1a-或者1b-),它表示一个研究具有广泛地置信区间或者表示一个系统性评价具有很大的异质性。 2.达到全胃肠内喂养的时间 2.1. 建议 出生体重<1 000 g的早产儿喂养目标是生后2 周内达到全胃肠内喂养[150~180 ml/(kg?d)],1 000~1 500 g的早产儿目标是生后1 周内达到全胃肠内喂养。但是个别早产儿,特别是某些出生体重<1 000g的早产儿不能耐受大量胃肠内喂养(比如180ml/(kg?d)或者更多),因此这一目标仍需要个体化评估。 2.2. 依据 较快达到全胃肠内喂养能更快地在早期拔除血管置管,减少脓毒症发生及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LOE 2b)[2–4] 。标准化喂养方案能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预后。在一项关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的随机对照试验中,一周内可达到全胃肠内喂养,达到170ml/(kg?d)的中位时间是7天,且并不增加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6].

1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管理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贲晓明 一、早产儿管理 早产儿概念发生重大变化,胎龄、出生体重范围扩大:胎龄由<37 周扩展到<28 周到目前的<24 周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救治。以前认为胎龄<2500g 为早产儿,<1500g 为低出生体重儿,<1000g 为超极低出生体重儿,<500g 为需要重点抢救的早产儿。 (一)早产儿概念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指出生体重< 1500 g ,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 指出生体重<1000 克,超未成熟儿、极早早产儿(EPI) 指胎龄< 28 周。 (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 )发展 70 年代以前,死亡率90~100% ,围产儿死亡不包括。70~80 年代呼吸管理技术提高,存活增多。90 年代发达国家死亡率20~30 % 。 二、体温管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未成熟,加上棕色脂肪组织过少,产热不足。在分娩室的复苏抢救在保温条件下,体温大约每 5 分钟下降1 ℃。 将分娩室或手术室的温度升高,必须特别注意用温暖的柔软毛巾将新生儿体表的水分迅速轻巧地吸干。一旦低体温复升过慢,立即会因低体温促使末梢血管收缩引起酸中毒加剧,而导致肺血管痉挛并进入恶性循环。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处臵不能停留在分娩室的保温床上,应尽可能将其迅速转移至充分加温加湿的暖箱内,然后进行各种处理。 为了减少皮肤水分的丧失,必须保持80-90 %以上的高湿度。没有加湿的情况下即使暖箱温度在38~39 ℃也不能保证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温的上升。 这种情况下,皮肤温度可以受暖箱温度的影响达到38 ~39 ℃,而躯干深部温度仅37 ℃上下的体温表里倒臵现象。 体温管理的第二个方面,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指在维持体温恒定耗氧量最小的时候,我们通常所讲的中性温度概念,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就是胎龄体重就是出生以后日数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暖箱里面最适宜的温度是指使皮肤表面温度能维持在36.5度。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皮肤在出生后的两周也同样会出现角化层,增厚的成熟的现象,所以两周以后暖箱里面的温度要比较低一些。暖箱的温度在37度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皮肤温度也可以达到37度,但是深部温度可能仅有35度,因此要根据皮肤表面的温度和深部的温度的两个方面来调控暖箱的温度变化。当然了可能刚才我们所讲的在体温管理过程当中除了暖箱的温度以外,暖箱的湿度很重要,因为温度和湿度是一起来决定孩子的中心温度的。总体来说36度上下的暖箱的温度是大体上比较适宜的。

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结果研究 张娟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是指出生体重在1000-1499g的早产儿。由于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颅内出血、黄疸、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硬肿症等。随着医疗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不断提高。而据国外文献报道,在发达国家存活率已达90%-95%,但10%一15%存活的极低体重儿可发生脑瘫、智力障碍、视听觉障碍等后遗症。专业的健康照护者面临的挑战从保证早产儿的存活,发展到对他们的发育过程和预后的最优化。 一、临床资料 我科NICU于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共收治41例超低出生和VLBWI,其中超低出生体重儿6例、VLBWI35例。41例VLBWI中30例为我院出生,11例外院转入;男性21例、女性20例;农村15例、城市26例;体重均在1500g以下,最低体重为685g,最高体1430g,685-950g6例,1000~1200g12例,1201~1300g15例,1301~1400g5例,1401~1499g3例;平均体重为1333 g,出院平均体重为1618g,增加21.38%。胎龄在28+2周-35+6周,平均胎龄为32.周,28W~30W3例,30+1~32W6例,32+1~36W2例;初生Apgar评分3-10分,其中10例为3-8分,其余27例8-10分;4例6-8分。治愈、好转出院26例,放弃治疗8例,死亡7例(均为超低出生体重儿);治愈好转率63.41%,死亡率17.01%,放弃治疗率19.51%。 二、护理措施 3.1新生儿科医生进产房 分娩时由一名新生儿科医师负责新生儿监护,做好窒息复苏准备。NICU准备暖箱,箱温预设35℃,湿度80%。胎儿娩出后,经产房处理后即由内通道送入NICU,置于预热暖箱予24小时监护。 3.2维持体温稳定 VLBWI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快,皮肤薄,蒸发散热多,棕色脂肪少,产热张娟主任护师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和儿童期是生长迟缓、感染性疾病和发育落后的高风险人群,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出院后科学的营养管理不仅关系到早产儿的体格生长,而且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成年期慢性疾病相关。 基本概念 1早产儿校正年龄 早产儿体格生长的评价应根据校正年龄,即以胎龄40周(预产期)为起点计算校正后的生理年龄,计算方法为: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早产周数=足月胎龄(40W)-出生胎龄。 举例如下:某胎龄32周早产儿,如果实际年龄为生后3月龄;早产周数=足月胎龄-出生胎龄,即:40周-32周=8周(2个月);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即:3个月(12周)-2个月(8周) =1个月(4周)。该早产儿校正月龄为1个月,评价该3月龄的早产儿时应与1月龄正常婴儿的生长标准来进行比较。 一般情况下,评价早产儿生长时应校正年龄至2岁,小于28周早产儿可校正至3岁。 2早产儿追赶生长

一般认为充分发挥早产儿个体的生长潜力,各项体格发育指标都匀称增长,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适于胎龄早产儿达到校正月(年)龄的第25百分位(P25)~P50、小于胎龄早产儿>P10应视为追赶生长比较满意。早产儿追赶生长的最佳时期是生后第1年,尤其是前6个月。第1年是早产儿脑发育的关键期,追赶生长直接关系到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如出院后喂养得当、有充足均衡的营养摄入、无严重疾病因素影响,大多数适于胎龄的早产儿能在1~2年内追赶上同年龄的婴幼儿。 3早产儿出院时营养风险程度的分类(略)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图1) 图1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指导流程图

特殊新生儿护理流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常规护理流程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常规护理流程 (APN排班方式:A班) 8:30 1、PICC冲管 2、测BP,Bs ; 3、口、眼、脐、皮肤护理; 4、换尿裤(记尿量)、测肛温 5、称体重 6、更换无菌床单、鸟巢、毛巾 7、更换头位、体位1 . 2 . 3 . 4 . 5 . 6 . PICC冲管:NS 2ml(q8h); 血压袖带用酒精擦拭后再 入暖箱; 血糖仪表面用酒精先擦拭 口护:2%苏打水清洗口腔, 鱼肝油涂唇保持湿润。 脐护:先3%双氧水,后75% 酒 精,保持局部干洁眼部:NS清 洁眼周分泌物,滴泰利必妥眼 药水皮肤: 9:00 喂奶 10:00清洁暖箱:尤其注意塑料门套及开门按钮的清洁, 更换暖箱、氧气湿化水,更换吸引瓶内消毒液 11: 00更换体位、头位及spo2探头粘贴部位; 记录肤温;喂奶7. a温水毛巾清洁全身皮肤(Qd) b 更换肤温探头部位(Q8h) 更换spo2探头部位(Q2H c皮肤压痕处外涂湿润烧伤膏床单、布类应灭菌后使用,提醒 主班打包送供应室灭菌,鸟巢 应舒适柔软。 更换头位、体位(Q2h):轮流 左右侧位,保持较好头型,防 止扁头。 喂奶时置患儿于半卧位,头偏 一侧。管饲时应先检查胃管插 入深度,回抽有无潴留,潴留 量超过前一次奶的50%时应报 告医生予减量喂养或停喂一 次,注意腹胀情况。喂奶后半 小时内注意有无返流。喂奶时 间遵医嘱适 1 当调整。 11.暖箱塑料门套每周一、四取 8 . 9 . 10 .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常规护理流程 (APN排班方式:P班) 4 、 5 、 17:00 喂奶 19:00记出入水量日间小结,余液记录清楚,余 量不足24小时维持者,应询问医生是否加补液 或调整输液速度。 19:00更换体位、头位及spo2探头粘贴部位; 记录肤温;喂奶 21: 00更换体位、头位及spo2探头粘贴部位; 更换尿布;喂奶 2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618711430.html,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策略 作者:杨秀丽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 低出生体重儿(LBWI)指的是出生时体重 1 临床资料 回顾我院体重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2011年6月-2012年6月成功救治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30例,VLBWI有20例,ELBWI有10例,综上,其中剖腹产者25例 (83.3%),顺产5例(16.7%),羊水污染者10例(33.3%),量少5例(16.7%),胎膜早破者15例(50%),胎盘早剥3例(10%),脐绕颈12例(40%),母亲有基础性疾病者20例(66.7%),糖尿病母亲者15例(50%),妊娠高血压18例(60%),子痫有2例 (6.7%),多胎妊娠有3例(10%),阿氏评分在1-3分有25例(83.3%),4-7分者有5例(16.7%)。需给予气管插管者11例(36.7%),给予NCPAP有18例(60%),给予面罩吸氧、鼻导管吸氧1例(3.3%)。 2 护理策略 2.1 维持体温稳定,预防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在患儿娩出时,儿科医生到场,随时做好复苏等抢救准备,娩出后及时给予保暖,同时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预热好暖箱,根据胎龄、体重调节暖箱温度为适中温度。具体措施为,(1)娩出时,立即用备好的温暖、干燥、柔软的毛巾迅速吸干患儿体表的水分,裹上备好的保鲜膜,将患儿放置在提前预热好的开放辐射台上,同时密切配合医生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重度窒息需要行新生儿心肺复苏时积极抢救,争分夺秒,30秒评估一次病情,阿氏评分10分钟评分到4分以上时,迅速转移至暖箱内,复苏过程中动作要求轻柔快速,动作熟练准确。设定暖箱温度在36°左右,同时调整好箱内湿度,防治体表水分散发,迅速复温。接上监护仪探头,检测生命体征。患儿胎脂暂不拭去,因为胎脂对患儿有保护作用,防治水分丢失。等患儿体温升至36°以上时,及时调整箱内温度为适中温度。 2.2 预防和控制感染:护理操作时遵循消毒隔离制度,在各项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正确穿脱和悬挂隔离衣,暖箱隔日更换并消毒,做空气细菌培养,暖箱水槽每日更换新的灭菌注射用水,勤更换患儿身上的检测探头。认真护理静脉留置的静脉针,特别是发现发红处要及时消毒,必要时给予“百多邦”适量外涂预防皮肤局部感染。注意消毒脐部,防治感染,检测感染指标,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感染控制后及时停用抗生素,同时注意微生态疗法,注意口腔卫生,预防真菌感染。暖箱外悬挂专用听诊器,要求每日消毒,呼吸机管道和密闭式吸痰管要每日更换,为预防患儿长期卧床发生坠积性肺炎,尤其在使用呼吸机期间,要求给予患儿做实时的翻身拍背,痰多及时抽出。

2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感染防治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贲晓明 一、基本概念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通常说指的出身体重在1500克以下的孩子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在1000克以下的,我们叫超极低出生体重儿。 一般来说1000克以下的孩子都在28周以下,称为超未成熟儿。今天关于早产儿感染的防治部分,我们重点讨论的是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我们所说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未成熟儿感染的防治。 二、极低出生体重儿感染的防治 首先讨论一下极低出身体重儿,它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对付感染方面,无论是解剖学还是生理学都呈现无防备状态。具体来说,本来是为防御细菌或病原体侵入的皮肤和肠道黏膜等防御组织,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几乎没有防御作用。皮肤的角质层的成熟性差,使得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皮肤极其脆弱,固定监护装置的胶布,采血或静滴时的出血和压迫止血,都容易造成皮肤的剥离、糜烂,成为病原体入侵的极好的途径。 在感染途径领域,出生前的感染主要为胎内经胎盘和羊水两大途径。羊膜早破,所谓我们通常讲的PROM,继而诱发早产,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是很常见的。PROM,就是PROM 的原因很可能是新感染后引起胎膜破的。另外,即使没有胎膜早破,而在大量使用子宫收缩抑制剂无效而进入分娩过程,直至出生的病例,新生儿感染的可能性也是非常的高。 出生后所遇到的是静脉针的保留,插入各种导管与监护用的各种固定装置等,都是造成极低出生体重儿感染的高危因素,这些绝对不能忽视。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院内感染是极其常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获得感染的途径重要一环是院内感染,其中尤以医护人员的手指被视为交叉感染的祸根。因此,必须坚持“一次操作,一次洗手”的原则。 对于NICU定期的细菌学的检查和室内循环空气的清洁消毒等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抗生素的频繁使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MRSA为代表的耐药菌的感染,使得抗感染措施需要达到更高的水平才能预防感染。 关于MRSA在NICU的流行问题,建议对医护人员作定期的检查,然后对带菌者进行积极的抗菌治疗。定期关闭NICU,对整个病房包括医疗器械在内用甲醛溶液进行消毒,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将NICU当中的MRSA去除。 对于MRSA的院内流行问题,以洗手为主题的感染,防治教育和对环境做定期的细菌学检查,已经作为基本的对策。 定期从气管吸引物等检查结果知道MRRA对药物的敏感性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应选择敏感强的种类,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长期用药。

极低出生体重儿病因及并发症分析

极低出生体重儿病因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病因及并发症,以提高其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将我院10年来收治的98例VLBWI按胎龄分两组,即胎龄32周和≥32周。按住院年份分两组,即1998~2002年和2003~2007年。对其病因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VLBWI主要原因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高龄产妇为主。胎龄越小,存活率越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后5年存活率较前5年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下降。结论应加强对高危孕妇围产期监测,减少VLBWI 发生率,对VLBWI应收入NICU病房监护,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并尽早给予妥善处理,可降低VLBWI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研究;并发症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由于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存活率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从1998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VLBWI 98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从1998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98例VLBWI,即体重1 500 g的新生儿。其中男61例,女37例,胎龄28~39周,

平均31周,体重900~1 450 g,平均1 310 g。以胎龄32周为界分两组:胎龄32周41例,≥32周57例,按住院年份分两组:1998~2002年和2003~2007年。其中1998~2002年32周18例,≥32周24例;2003~2007年32周23例,≥32周33例。 1.2 方法按胎龄分两组,对所有患儿进行保温,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及时处理并发症,并对其并发症进行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高胆红素血症、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硬肿症、窒息、颅内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低血糖。 2 结果 2.1 引起VLBWI的主要原因妊娠高血压疾病(26.5%),多胎妊娠(21.4%),高龄产妇(16.3%),胎膜早破(1 3.3%),胎盘早剥(10.2%),原因不明(12.3%)。 2.2 VLBWI的主要并发症所有VLBWI均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发症,胎龄越小,存活率越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后5年较前5年比较存活率有所提高,有些并发症发生率下降,见表1。 3 讨论 发生VLBWI的主要原因中妊娠高血压疾病占首位。由于妊娠高血压疾病时胎盘血管、脐动脉均表1 不同胎龄、年份并发症情况 呈痉挛状态,使胎盘血流灌注减少、功能减退,影响胎儿对氧及营养物质的摄取,易引起早产及极低出生体重。因此,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对预防VLBWI起重要作用。此外,多胎妊娠及高龄产妇比例也较多,因此,对此类孕妇更加密切监测,及时发现胎儿宫内危象,给予相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