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经典远程培训项目——伤寒论(2016-2017年度中医人员必修)答案(基本都有)

中医经典远程培训项目——伤寒论(2016-2017年度中医人员必修)答案(基本都有)

中医经典远程培训项目——伤寒论(2016-2017年度中医人员必修)答案(基本都有)
中医经典远程培训项目——伤寒论(2016-2017年度中医人员必修)答案(基本都有)

中医经典远程培训项目——伤寒论(2016-2017年度中医人员必修)答案(基本都有)

1、证见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而属表里同病,治当。:C

A、先治表

B、表里同治

C、先治里

D、治表多治里少

E、治里多治表少

2、黄芩汤证见下利,其性质是 ( ) 。:A

A、胆热迫肠

B、肠中热邪内蕴

C、肠中湿热内阻

D、肝热迫肠

E、表邪内迫大肠

3、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

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

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

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

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

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

4、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下列哪项解释最确切():B

A、胃家燥邪亢盛

B、胃肠燥热亢盛

C、胃肠邪气盛实

D、肠中燥结成实

5、下列麻黄汤的煎服法中,哪项是错误的::B

A、先煮麻黄,去上沫

B、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

D、温覆取微汗

E、禁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6、以原文为据,下列脉证,哪项在太阳中风提纲中未予明叙():C

A、汗出

B、发热

C、头痛

D、浮缓

7、太阴病下利可兼见下列 ( ) 症状?:C

A、手足厥冷

B、下利清谷

C、手足自温

D、脉微细

E、利下臭秽

8、《伤寒杂病论》作者::C

A、王叔和

B、成无己

C、张机

D、张景岳

E、张志聪

9、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无汗身痒者,治用:A

A、桂麻各半汤。

B、桂二麻一汤。

C、桂二越一汤。

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E、茵陈蒿汤。

10、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B

A、蒸蒸发热

B、翕翕发热

C、时发热

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E、往来寒热

11、《伤寒论》中厥阴最为全面的概括是 ( ) 。:E

A、手厥阴心包

B、足厥阴肝

C、手、足厥阴

D、阴阳学说中的阴尽阳生

E、脏腑经络及阴阳学说两个不同范畴

12、"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应:A

A、在发热自汗出之前,用桂枝汤。

B、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柴胡桂枝汤。

C、在发热自汗出之前,用柴胡桂枝汤。

D、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桂枝汤。

E、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小建中汤。

13、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恶风寒的表现是 ( ) :D

A、发热与恶寒并见

B、不发热而但恶寒

C、其背恶寒如掌大

D、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

14、以下除哪项外,均为痞证可见证():C

A、痞

B、痞满

C、疼痛

D、呕吐

15、下述汤方均具清上温下之功,能治疗厥阴病上热下寒证的是 ( ) 。:E

A、黄连汤

B、栀子干姜汤

C、麻黄升麻汤

D、干姜芩连人参汤

E、乌梅丸

16、判断疾病是否传变的依据是。:A

A、脉症变化

B、病程长短

C、病情轻重

D、有否误治

E、体质强弱

17、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病机是:D

A、表邪未解,脾虚水停

B、胃阳不足,水气内停

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

D、脾阳不足,水气内停

E、脾肾阳虚,水气泛溢

18、患者平素体弱畏寒,汗多,在大暑之夜,启窗而卧,仍周身汗出,至夜半因觉冷即覆被而睡,其冷不减,反加甚:C

A、桂枝加附子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汤

D、麻黄汤

E、桂枝新加汤

19、少阳病脉证提纲的机理较确切地说是():D

A、呕而发热

B、身热恶风,项颈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C、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

D、口苦,咽干,目眩

20、甘草泻心汤证与半夏泻心汤证、生姜写心汤证比较,主要特点在于():A

A、以痞利俱甚,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为主

B、心下痞满而呕,肠鸣下利为主

C、以心下痞,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为主

D、以胃中不和,心下痞,腹中雷鸣为主

1、《伤寒杂病论》作者:C

A、王叔和

B、成无己

C、张机

D、张景岳

E、张志聪

2、《伤寒论》中厥阴最为全面的概括是 ( ) 。:E

A、手厥阴心包

B、足厥阴肝

C、手、足厥阴

D、阴阳学说中的阴尽阳生

E、脏腑经络及阴阳学说两个不同范畴

3、下述汤证皆可见及烦躁,仲景明确指出用治白天烦躁的汤方是。:D

A、桂枝汤

B、麻黄汤

C、大青龙汤

D、干姜附子汤

E、茯苓四逆汤

4、下利脉症除哪项外,属少阴热化证与寒化证所共有 ( ) :D

A、口渴

B、下利清谷

C、但欲寐

D、脉微细

5、肝邪乘犯所致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中,下述( )组症状最能反映肝邪乘犯所致的上热特征。:D

A、消渴

B、吐蛔

C、舌红苔黄

D、气上撞心

E、饥而不欲食

6、"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治宜 ( ) :D

A、桂枝甘草汤

B、黄连阿胶汤

C、炙甘草汤

D、小建中汤

7、六经病证总的治则是():A

A、扶正驱邪

B、和胃气

C、汗吐下温清补和消

D、扶阳气、存阴液

8、"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应:C

A、先解其表,用桂枝汤。

B、表里同治,用桂枝人参汤。

C、先温其里,用四逆汤。

D、先温其里,用理中汤。

E、先温其里,用小建中汤。

9、桃花汤证的下利特征是 ( ) 。:E

A、下利清水

B、下利便脓血,腹绞痛

C、下利物色鲜明

D、下利便脓血,发热口渴

E、下利物色晦暗,滑脱不禁

10、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主之":B

A、白虎汤。

B、白虎加人参汤。

C、柴胡桂枝汤。

D、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E、附子汤。

11、大柴胡汤证的病机是 ( ) :A

A、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

B、邪热内陷,与痰饮相结于心下

C、水热互结于胸胁心下

D、以上都不是

12、有下列哪一项见症者,不宜用白虎汤?:D

A、壮热

B、肢厥

C、脉滑

D、恶风寒,身疼痛

E、腹满身重

13、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恶风寒的表现是 ( ) :D

A、发热与恶寒并见

B、不发热而但恶寒

C、其背恶寒如掌大

D、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

14、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

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

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

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

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

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

15、以下除何证外,均可见烦躁的症候 ( ) :D

A、大陷胸汤证

B、干姜附子汤证

C、茯苓四逆汤证

D、茯苓甘草汤证

16、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 ( ) 。:A

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

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

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

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

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

17、太阴病见腹部"大实痛"是:D

A、脾虚寒太甚。

B、脾湿热壅阻。

C、脾虚而兼寒湿阻滞。

D、太阴经络气滞络瘀。

E、阳明腑实已成。

18、小结胸证的病机是():C

A、水热互结于胸胁

B、痰水互结于胁下

C、痰热互结于心下

D、痰热互结于少腹

19、大陷胸汤证腹痛的特点为:C

A、绕脐痛。

B、正在心下,按之则痛。

C、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不可近。

D、腹满时痛。

E、心中结痛

20、寒格证中呕吐的特征是 ( ) 。:B

A、朝食暮吐

B、食入即吐

C、心中温温欲吐

D、欲吐不吐

E、饮水则吐

1、通脉四逆汤治疗:C

A、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沉微者。

B、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无三阳证者。

C、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身反不恶寒者。

D、四肢厥冷,下利清谷,面色赤者。

E、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细欲绝,唇舌淡白。

2、太阴虚寒证当见:A

A、手足温。

B、手足冷。

C、手冷足不冷。

D、足冷手不冷。

E、手足热。

3、表郁轻证的"如疟状"概指如疟疾样。:B

A、寒热交替

B、寒热呈发作性

C、寒热呈定时发作性

D、寒热后有汗

E、寒热前有汗

4、枳实栀子豉汤证为热郁气滞之证,其气滞部位在:B

A、胸中。

B、腹中。

C、少腹。

D、两胁。

E、胃脘。

5、以下除何证外,均可见烦躁的症候 ( ):D

A、大陷胸汤证

B、干姜附子汤证

C、茯苓四逆汤证

D、茯苓甘草汤证

6、阳明蓄水证不常见的症状表现是 ( ) 。:B

A、呕逆

B、下利。

C、手足厥冷

D、心下悸

E、小便通利

7、葛根芩连汤证亦可见 "协热而利",其病机是:E

A、表热里寒。

B、表里俱热。

C、表里俱寒。

D、表寒里热。

E、里热下利

8、下列方证除哪一项外,均可出现厥逆():B

A、乌梅丸证

B、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C、瓜蒂散证

D、白虎汤证

9、太阳中风证的治法是:B

A、调和营卫

B、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C、发汗解表

D、调和营卫,益气和营

E、解肌祛风,宣肺发汗

10、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B

A、蒸蒸发热

B、翕翕发热

C、时发热

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E、往来寒热

11、运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的差后水肿证属 ( ) 。:E

A、脾虚水停

B、肾阳虚水停

C、脾肾阳虚水停

D、寒湿停聚下焦

E、湿热壅阻

12、运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的差后水肿证属:E

A、脾虚水停。

B、肾阳水停。

C、脾肾阳水停。

D、寒湿停聚下焦。

E、湿热壅阻。

13、可辨别湿热发黄证者有 ( ):C

A、身黄,小便不利,腹满,不能食

B、身黄,少腹硬满,小便利,口渴,不欲饮

C、身黄,小便不利,腹满,渴饮水浆

D、身黄,小便难,胁下不满痛

14、下列证候中,预后好可治的是:D

A、少阴病,燥烦四逆,息高者。

B、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

C、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倦,脉不至,不烦而燥者。

D、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

E、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

15、少阳病脉证提纲的机理较确切地说是():D

A、呕而发热

B、身热恶风,项颈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C、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

D、口苦,咽干,目眩

16、大青龙汤证中烦躁的机理是():B

A、浊邪上干、犯扰心神

B、寒邪外束,阳热郁于内,无从宣泄

C、太阳中风,热邪内扰

D、营阴郁滞,不得汗解

17、下列不属于栀子豉汤治疗是:D

A、虚烦不眠。

B、心中懊憹。

C、胸中窒

D、心烦腹满。

E、心中结痛。

18、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无汗身痒者,治用:A

A、桂麻各半汤。

B、桂二麻一汤。

C、桂二越一汤。

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E、茵陈蒿汤。

19、少阴病的性质是::D

A、里虚寒证

B、里虚热证

C、表里俱虚证

D、里虚证

E、寒热夹杂证

20、小结胸证的病机是():C

A、水热互结于胸胁

B、痰水互结于胁下

C、痰热互结于心下

D、痰热互结于少腹

中医学经典整理

一、天人合一 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3.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4.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二、养生保健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6.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三、防病治未病 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汉·张机《金匮要略》) 3.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 4.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5.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 四、医德医风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7.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五、医术学习 1.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 2.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汉·张机《金匮要略》)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元·危亦林《世 医得效方·序》) 4.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5.至重惟人命,最难确是医。(明·龚信《古今医鉴·謦医箴》) 6.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7.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清·吴塘 《温病条辨·自序》)

中医经典语录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疏肝和胃,理气养阴)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百病挟痰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脾气喜升胃气喜降 ●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 ●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百病生于气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久病先针足三里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治湿不利小便,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 ●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 ●吴茱萸为厥阴之主药,上可温胃寒,下可救肾阳。 ●柴胡散胆经之专药,即能散其郁勃之气,复能解其郁结之热,郁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 ●气燥血必燥,清气药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气亦燥,滋燥药中可加入芦根、石斛。 ●凡治病勿伤胃气,久病宜保脾土。

中医四部经典试题

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单选题 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C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风掉眩 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 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D ) A.取之热 B.取之寒C取之阳 D.取之阴 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D ) A.胸中之府 B.血之府 C.髓之府 D.肾之府 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D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躁狂越 D.诸气膹郁 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B ) A.气缓 B.气上 C.气消 D.气乱 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A ) A. 伤藏 B.伤上 C.伤下 D.伤脉 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C ) A.外感风寒 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 C.外感热病的总称 D.外受寒邪 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B ) A.心 B.肝 C.脾 D.肺 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A )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B.其下者,引而竭之 C.因其重而减之 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A ) A.气缓 B.气下 C.气消 D.气乱 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 C ) A.夜半 B.日中 C.平旦 D.黄昏 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对此闭经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正确的治疗当用下列何种方法( B )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热因热用 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B ) A.鼻能知香臭 B.舌能知五味 C.目能辨五色 D.口能知五谷 14、《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D )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15、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治法( A ) A.寒的症状者用四逆汤 B.寒的症状者用白虎、承气辈 C.腹胀用四君子汤 D.火旺用知柏地黄丸 16、《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C ) A.经脉 B.心包络 C.五脏 D.六腑 17、《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乳之下,其动应衣”是( B ) A.中气外泄B宗气外泄 C.阳气外泄 D.营气外泄 18、《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的“能”是指(C ) A.能力 B.能够 C.耐受 D.开始 19、《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其中“工”是指( D ) A.病人 B.疾病 C.医生 D.医生的治疗措施

学医者必记中医经典语录(精)

止咳常用麻黄(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甚至石膏、栀子等)缩尿益智桑蛸(个人感觉比金樱子芡实好用,水陆二仙胜在平和) 疏肝莫忘麦芽(治疗乳癖习用生麦芽、丝瓜络) 闭经还须归芍(行气活血当然重要,补血调血是治病求本) 崩漏海蛸茜草(二药皆有化瘀之功,可使离经之血归于常道)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 无论内伤、外伤,只要涉及到器质性损伤病变,都可用三七,包括自身免疫造成的损伤。同时配合引经归经药使用。 久病必瘀 十年前,我院一名老中医给自己老慢支开中药方的时候,用了丹参和当归,我当时不解,问及老医生的时候,他就说了这四个字,很受用。 其实,现在在临床上遇到一些长时间的疑难病症的时候,我就会尝试去观察患者有无血瘀的征象,如果有,用活血的中药或放血疗法,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久病必虚 久病必瘀 久病及肾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久病入络 百病挟痰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脾气喜升胃气喜降

脾喜燥而恶湿 怪病多由痰作祟, 治痰无需只祛痰, 贵在治气以为要, 气顺则津液自行, 绝其源泉痰即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百病生于气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久病先针足三里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中医经典选读”是我们这学期开设的一门课程,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中国悠久的中医历史和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的了解。同时,学习中医基本的辩证方剂。 学习它让我了解到了:目前国内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例》作为四大名著,它们在中医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内容最完整,实践痕迹最清晰,对后世中医和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巨著;是将来医学探索与发展的根本内容;是喜爱中医人士必读的专书;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 学习本门课程我认识到了这四大名著在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内容和成就。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著,是中医理论和中医防治技术的理论渊源。《内经》所阐述的中医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内经》开藏象学说之先河,并且奠定了脏腑辨证的雏形。千百年来《内经》一直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各科的理论基础,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为中华民族身体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它较为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伤寒论》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代医籍的基本理论,结合当时的丰富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疾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辩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学的

基础理论与临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伤寒论》还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对方剂学有着重要的贡献。它不仅为诊疗外感病提出了辩证的纲领和论治的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辩证和治疗的一般示范。它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 《金匮要略》是中医学四大经典名著之一,是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为方书之祖,而治杂病之宗也。,它有完整的中医理、法、方、药体系,并长期有效的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奠定了中医杂病辨证论治的基础。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为历代中医学者推崇和必读之书。此书具有多病合篇和病症结合﹑突显脉学运用的特点,运用了严谨的防治学理念,对后世诊治疾病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温热论》由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大家叶天士所著。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是一部切合临床实用的温病理论性著作。叶天士创立的卫气管血辨证方法和辨舌辨齿辨癍疹的诊断方法,对后世的温病学说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至今仍是临床辨治外感温热病最为常用的临证辨治方法。它主要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创立了卫气营血理论,奠定了温病学辩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并按卫气营血确立了温病各阶段的治疗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温病诊断学的内容,对于充实中医诊断辩证学的内容有很大的价值。 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学习“中医经典解读”这门课程确实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医提供了一个平台。

全国经典等级考试大纲及样题0512汇总

全国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联考大纲与样题 全国中医经典理论 等级联考大纲与样题

目录 大纲 1.《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 (1) 2.《内经》等级考试大纲 (34) 3.《金匮要略》等级考试大纲 (50) 4.《温病学》等级考试大纲 (62) 样题 1.《伤寒论》等级考试一级样题 (66) 2.《内经》等级考试一级样题 (72) 3.《金匮要略》等级考试一级样题 (77) 4.《温病学》等级考试一级样题 (80)

全国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联考 《伤寒论》考试大纲制定原则 为使全国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联考的顺利进行,题库建设至关重要,而试题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与考试大纲密不可分,而大纲的确定更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一、大纲确定原则 1.本大纲的制定参考了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伤寒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教学大纲,按照明赵开美复刻本《伤寒论》条文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取中间十卷,计398条原文。 2.结合原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按掌握、熟悉、了解程度分为一类条文60条,二类条文60条,三类条文278条。 3.一类条文为纲领性的条文或临床常用有方证的条文,二类条文为需要理解的条文或临床较为常用方证的条文,剩余的条文为三类条文。 二、考试与条文关系 一级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一类经典条文的掌握程度与理解程度;二级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一类、二类经典条文所涉及的经典理论的临床应用;三级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课程全部经典条文所涉及的经典理论的理解与综合应用。 三、考试类型的说明(各课程可依据课程特点有适当题型调整) 一级考试题型分为以下五种:一为原文默写题,每题4分,计5题,出题内容如一级考试;二为改错题,每题1分,计10题,共10分;三为填空题,每题2分,计10题,共20分;四为选择题,每题1分,计20题,共20分;五为原文理解题,要求先默写原文,然后对原文进行解释,每题6分,计5题,共30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四气、五味、六、七情、十八反、十九畏、妊娠服药禁忌歌诀 中药性能歌 中药主有几性能?四气五味及归经,还有升降与浮沉,有毒无毒统而称。四气歌四气寒热与温凉,寒凉属阴温热阳,温热补火助阳气,温里散寒功效彰,寒凉清热并泻火,解毒助阴又抑阳,寒者热之热者寒,治疗大法此为纲。五味歌五味辛甘苦咸酸,治疗作用不同焉,辛行气血主发散,甘和补中急能缓,苦燥降泄能坚阴,咸能润下且软坚,酸能固涩又收敛,淡渗利水要记全。 六歌枳壳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中药七情歌相使一药助一药,相须互用功效添,相杀能制它药毒,相畏毒性被制限,相反增毒要记牢,相恶配伍功效减,单行无须它药配,七情配伍奥妙显。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制药配方莫相依。妊娠服药禁忌歌斑蝥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及通草,瞿麦干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第二章《中药学.各论》一、解表药解表辛散肌表邪,性温散寒凉散热。发散风寒桂麻黄,香薷白芷荆防,苍耳辛荑藁本羌,细辛胡荽柽葱。发散风热蝉薄荷,牛蒡桑菊蔓荆,柴胡升麻淡豆豉,浮萍木贼风热瘥。麻黄发汗治伤寒,风水痹痛与咳喘。桂枝温卫

善解肌,温经通脉化水气。紫散寒兼理气,风寒气滞两相宜。荆芥辛散肌表邪,感冒痒疹及出血。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风痉。羌活祛风寒湿奇,外感头疼上肢痹。白芷通窍止额痛,燥湿止带消痈脓。细辛散寒通鼻窍,诸般寒痛肺饮消。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牛蒡透疹散风热,解毒利咽疗痄腮。桑叶清肺兼平肝,风热燥咳目昏眩。菊花疏散外感热,明目平肝热毒解。柴胡解热又疏肝,升举阳气治下陷。根解肌治项强,透疹生津升清阳。二、清热药性寒清解虚实热,湿热疮毒及气血。清热泻火治气热,膏知寒石枯草决,鸭跖芦根密蒙葙,栀子花粉二竹叶。清热燥湿连柏芩,胆草苦参白椿。清热解毒银花翘,野菊公英鱼腥草,青叶板蓝黛贯众,荞麦红藤败酱草,射干豆根穿心莲,白头齿苋地锦草,蚤拳慈姑土茯苓,熊胆漏芦白蔹勃,绿豆鸦蛋四季青,半边地丁蛇舌草。清热凉血生地玄,赤芍牛角紫牡丹。清虚热药地骨皮,银柴胡连青蒿薇。石膏解肌清肺胃,除烦止渴高热退,知母清胃又润肺,滋阴降火虚热退,栀子泻火除烦躁,凉血通淋衄疸瘥,夏枯草清肝散结,消瘿瘰乌珠疼解,黄芩清肺除湿热,解毒凉血又安胎,黄连燥湿清心火,胃火痢疾疮毒瘥,黄柏入肾主下焦,燥湿泻火虚热疗,胆草燥湿泻肝胆,下焦湿热肝火炎,银花解毒散风热,痈肿毒痢卫营邪,连翘解毒散肿结,清心透散营卫邪,公英解毒消痈肿,乳痈肿痛功尤胜,板蓝根凉血解毒,尤善治毒壅咽喉,鱼腥草解毒排脓,尤善治痰热肺痈,射干解毒善祛痰,咽喉肿痛痰壅喘,白头翁解毒凉血,热毒血痢效尤捷,生地凉血养阴津,吐衄崩中热伤阴,玄参凉血且滋阴,解毒散结功效真,丹皮凉血散瘀血,外痈肿骨蒸热,赤芍凉血兼清肝,瘀滞肿痛经闭痊,青蒿透散阴分热,除蒸解暑截疟邪,地骨皮

中医四大经典复习题最终版

中医四大经典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素问·厥论》中的厥证是指:E A.气机逆乱 B.清窍阻塞 C.突然昏倒 D.不省人事 E.以上均是 2.《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__。”D A.五证 B.五盛 C.五症 D.五实 E.五候 3.《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偏氵且”是指:A A.偏身出汗 B.偏瘫 C.偏身无力 D.偏枯 E.以上均不是 4.《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__。” B A.风痹 B.行痹 C.着痹 D.痛痹 E.麻痹 5.因暴怒等精神刺激,致阳气亢盛,血随气逆郁积头部,而出现猝然厥逆、头痛、眩仆等,《内经》称此证为:D A.煎厥 B.大厥 C.暴厥 D.薄厥 E.昏厥 6.冬伤于寒,春必__病。D A.寒 B.凉 C.热 D.温 E.发 7.“阴搏阳别”,见《素问·阴阳别论》,为脉象的一种,多见于:A A.妊娠 B.阴阳两虚 C.阴阳离决 D.亡阴亡阳 E.阴阳失调 8.《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有__则生,无__则死。” C A.神 B.气 C.胃 D.命 E.根 9.《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__者昌,失__者亡。”A A.神 B.气 C.胃 D.命 E.根 10.《内经》说:“治病必察其下。”其中的“下”是指:E A.下身 B.下体 C.下部 D.下阴E.二便 11.《素问·太阴阳明论》说:“__病者,上行极而下;__病者,下行极而上”。A A.阳阴 B.阴阳 C.上下D.下上 E.表里 12.《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清气大来,燥气胜也,风木受邪,__病生焉。”D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13.《素问·五行运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__。”E A.风 B.热 C.火 D.燥 E.暑 14.《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__先受之。” B A.上 B.下 C.表 D.里 E.脾 15.《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__先受之。” A A.上 B.下 C.表 D.里 E.肺 16.《素问·痹论》“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其中的“阴气”是指:A A.脏气 B.腑气 C.阴血 D.津液 E.精血 17.《灵枢·五味篇》说:“五脏六腑皆禀气于__”。E A.心 B.肺 C.肾 D.脾 E.胃 18.根据《内经》,“净府”是指:E A.干净的脏腑 B.清净脏腑 C.通利小便 D.疏泄膀胱 E.膀胱 19.根据《灵枢·本输篇》,“中精之腑”是指:B A.胃 B.胆 C.大肠 D.小肠 E.膀胱 20.根据《内经》,“精明之府”是指:E A.肾 B.脑 C.髓 D.目 E.头

养生之道经典语录

养生之道经典语录【精选版】 1)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知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2) 多食则气滞,多睡则神昏。 3) 饭后(半小时)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百步走,强似开药铺。 4)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 5) 名高折人寿,思苦减天年。 6) 心胸宽阔,保健对联:上联: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下联:去留无意漫观天空月圆月缺。横批: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7) 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8) 常有小疾则慎疾,常亲小劳则身健。 9)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捺;此皆学问得力处。 10) 饥而食,渴而饮;昼而兴,夜而寝。无浪喜,无浪忧;病而卧,死而休。 养生之道经典语录【最新版】 1) 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 2)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 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 4) 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5) 富贵何欣欣,贫贱何戚戚,一为利所驱,至死不得息。 6) 劝君少干名,名是锢身锁;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 7) 愉快的生活,丰富多彩;体育锻炼,乐趣无穷。 8) 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 9)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 10) 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11) 穷奢极欲,算来何益精神。 12) 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 13) 有病的皇帝,不如无病的乞丐。

14) 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寝食之间尔。 15) 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16) 少食多餐,益寿延年。睡觉不蒙头,黄昏郊外走,无事勤扫房屋,强似上药铺。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17) 先睡心,后睡眼。 18) 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殉物,危若冰谷。 19) 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节在未病之前,而服药在已病之后。 20) 爽口物多终作疾。 养生之道经典语录【热门版】 1) 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生之本。 2) 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 3)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4)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之祸,动辄丧身殒命,而人乐于从事,以身殉之,虽死而不悔者,其唯淫欲乎! 5) 心胸开阔,心地善良,处事泰然,性格开朗。爱劳动,不懒惰,爱活动,不闲着。 6) 要想健康快乐,学会自己找乐。 7) 治病先治人,治人先治心。心理不好,病治不好。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不生百病,不用药方。 8) 大凡快意处,即是受病处。老年人随时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省。 9)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 10)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11) 经风雨,见世面,勤活动,多锻炼,精神安,体魄健。 12) 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知足常乐,不攀不比。 13) 头要常凉,脚要常热,身要常动,心要常静。 14) 心胸宽大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15) 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就会彻底改变自己生活。

读中医经典读后告诉你

中医四大经典读后感 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关于四大经典的具体组成存在争议。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也有部分中医教材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当作四大经典。目前采用前者说法的较多。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著述的中医经典古籍之一。看过《金匮要略》之后,第一个启示就是《金匮要略》中的养生观和“治未病”的思想。在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他提到“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这就是说只要五脏个主要功能正常,五脏之间关系协调,五脏各属系统功能正常,人体机能就可以保持一种调畅的状态,就不容易感病或者内生疾病,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人能“养慎”,既内养正气,外慎风寒,则即使患病,也不容易便为坏病,容易医治。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懂得养生之道,人本与自然,之所以中药能够治病也就在于此,人和中药同属大自然的产物,本身属性就是形同的。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顺超自然的规律,才能不断逼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境界。“治未病”是有三从含义的:即未病先防、即病防传和后防复。在《金匮要略》中,她提到“夫治未病者,见杆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里主要是在强调即病防传的中药性,已患肝病虚证,为防止金晦肝木,则要在治肝病的同时,补土制水以助火制金。这才是“上工”的境界。这种精神也在文中多处体现出来了,如在治疗风湿兼气虚是的防已黄氏汤中,“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在肾病传心的乌头赤石脂丸证,心病传肺的百合地黄汤证,肺病传肝的“肝色青而反色白”,脾病传肾的干姜笭术汤证中也都有提及,故要严加防范,先安其未受邪、未受病之地。“治未病”思想贯穿全书始终,证明仲师认为“治未病”与治病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更重要。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那《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从而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

中医经典竞赛题库参考 答案

附件二: 重庆市中医院2016年度中医经典竞赛题库 一、单选题 第一部分《黄帝内经》: ) A 1、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 B《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2、《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 D ) A战国 B东汉 C西汉D战国至秦汉 3、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 D )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 4、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 D ) A《内经知要》 B《黄帝内经素问》 C《黄帝内经太素》 D《类经》 5、《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 C ) A心身统一 B动静统一 C形神合一 D五脏统一 6、《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 D ) 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 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 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 D天人合一,五脏一体 7、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 B ) A精气论B元气论 C黄老学 D形气论 8、《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此处“主水”是指( B ) 主天癸 C B主藏精的功能主骨 D主水液代谢A C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思想无杂念,则“嗜欲不能劳其(9、 D耳目 BA口心C) B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10. A春三月B夏三月 C秋三月 D冬三月 11、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发陈”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 A ) A春 B夏 C秋 D冬 12、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容平”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 C ) A春 B夏C秋 D冬 13、《灵枢?天年》篇认为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 D ) A好趋 B好步 C好转D好走 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 C ) A阳生阴长 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 D阳化气,阴成形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 B )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中医必记的经典语录

中医必记的经典语录有哪些?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疏肝和胃,理气养阴)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百病挟痰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脾气喜升胃气喜降 ●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 ●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百病生于气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久病先针足三里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 ●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

周立波健康养生经典语录

【周立波健康养生经典语录】 2013-02-19营养与健康 【周萧阳整合周立波大哥养生投资经典语录】 1、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二场比赛!无论达官显贵王子贵族都不例外;上半场比的事业、财富、职位、学业的上升,人生下半场比的血粘、血压、血糖的下降! 若朋友们到了45岁以后与还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付出行动,按照医学常识和惯例,你的身体堆积了上百种毒素、垃圾后大概到了六十几岁没有清理的话,85%的可能性您会因慢性病而被折腾得痛不欲生直至失去生命! 2、医生看病与健康长寿是二个概念!本质上来讲,医生只能给到你二样东西,一种是给你一个在5年以后再次爆发的体内炸弹,二者是割刀子割掉你身体里 长出来的东西和败坏额器官;后者是调--养--炼,把你生命里潜藏的机能得到最 大化提升! 3、今天不注重养生投资、明天注定养一堆医生!可悲的是你养了医生也不管用,而最可悲的是很多人养医生的机会都没有、阎王叫你三更走绝对不留你到五更!如罗阳、王均瑶、乔布斯! 4、世人不了解的真相:不做养生投资的人80%的人会把积攒下来的钱在离世 最后一年全部交给医院、最后还是得很不甘心的上路!今天的健康不代表明天 的健康,不代表10年后依然像今天这样,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能并没有那么痛苦! 5、这个世界的人95%的人是病死的、只有5%的人是老死的、绝大数情况你也是前者!每个人都绝对不要侥幸!不要盲目乐观,今天在医院的人昨天还跟你 一样的心态1 6、很多人不舍得为自己投资健康、但有个真相你要了解:60%的家庭会因为你的疾病、儿孙会变卖家产、举债借贷来帮你付医院债、而那时候你估计是昏迷 不醒的、所以爱护自己就是减轻家人负担! 7、脏腑的机能和免疫能力50岁以后想要激发他的潜能越来越难,越老一年就 越要投入几倍的代价!所以越早投入就越会成本小点! 8、投资养生会给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带来长远深刻的影响!1可能因此而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最新

跟师心得“中医四部经典解读”最近看的一本书,通过阅读加深我对中国悠久的中医历史和重要的中医经典着作的了解。同时,学习中医基本的辩证方剂。 学习它让我了解到了:目前国内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例》作为四大名着,它们在中医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内容最完整,实践痕迹最清晰,对后世中医和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巨着;是将来医学探索与发展的根本内容;是喜爱中医人士必读的专书;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 学习中我认识到了这四大名着在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内容和成就。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着,是中医理论和中医防治技术的理论渊源。《内经》所阐述的中医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内经》开藏象学说之先河,并且奠定了脏腑辨证的雏形。千百年来《内经》一直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各科的理论基础,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为中华民族身体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着作。它较为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伤寒论》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为东汉张仲景所着。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代医籍的基本理论,结合当时的

丰富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疾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辩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伤寒论》还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对方剂学有着重要的贡献。它不仅为诊疗外感病提出了辩证的纲领和论治的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辩证和治疗的一般示范。它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 《金匮要略》是中医学四大经典名着之一,是张仲景所着的《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为方书之祖,而治杂病之宗也。它有完整的中医理、法、方、药体系,并长期有效的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奠定了中医杂病辨证论治的基础。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为历代中医学者推崇和必读之书。此书具有多病合篇和病症结合﹑突显脉学运用的特点,运用了严谨的防治学理念,对后世诊治疾病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温热论》由清代着名中医温病大家叶天士所着。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是一部切合临床实用的温病理论性着作。叶天士创立的卫气管血辨证方法和辨舌辨齿辨癍疹的诊断方法,对后世的温病学说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至今仍是临床辨治外感温热病最为常用的临证辨治方法。它主要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创立了卫气营血理论,奠定了温病学辩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并按卫气营血确立了温病各阶段的治疗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温病诊断学的内容,对于充实中医诊断辩证学的内容有很大的价值。 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着能较好地了解到我

中医经典培训考试

“中医经典”培训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风掉眩 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 2、《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 A.外感风寒 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 C.外感热病的总称 D.外受寒邪 3、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B.其下者,引而竭之 C.因其重而减之 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4、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治法( ) A.寒的症状者用四逆汤 B.寒的症状者用白虎、承气辈 C.腹胀用四君子汤 D.火旺用知柏地黄丸 5、《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乳之下,其动应衣”是( ) A.中气外泄B宗气外泄 C.阳气外泄 D.营气外泄 6、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吴茱萸汤的主治证() A.胃中虚寒,食谷欲吐 B.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 C.少阴吐利,手足逆冷 D.胃虚停饮,心下痞硬 7、五苓散证之“消渴”的病机是() A.水停下焦,气不化津,津不上承 B.外邪入里化热,伤津耗液 C.发汗太过,耗伤津液,胃中干 D.水热互结,热伤阴津 8、白头翁汤证的病机是()

A. 少阴邪热,内迫阳明,损伤肠络 B. 厥阴寒热错杂,壅滞肠道,损伤肠络 C. 肝经湿热下注,损伤肠络 D. 表寒里热,内陷迫肠,水液下趋 9、“淋家,不可发汗”是因为() A.阴虚内热,虚火偏亢。 B.肾虚阴亏,膀胱湿热。 C.邪热炽盛,湿热内蕴。 D.肝肾不足,心肾不交。 10、四逆散与四逆汤二方同治四肢厥逆,但前者所治厥逆的病机是() A.阳气内郁 B.血虚寒凝 C.阴盛阳衰 D.四肢失养 11、治疗黄疸最基本的原则() A.疏肝B.化湿C.活血D.补虚 12、历节疼痛不可屈伸,治宜先用() A.乌头汤 B.大乌头煎 C.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D.桂枝芍药知母汤 13、黄土汤的反佐药是() A.干地黄 B.阿胶 C.甘草 D.黄芩 14、妇人妊娠时,出现下列哪一组症状可诊断为胞阻() A.呕吐不止 B.下血不止,经断未及三月,胎动在脐上 C.脐上急痛,小便不通 D.下血伴腹中痛 15、胃虚寒饮之恶阻,治当选用() A.干姜人参半夏丸 B.小半夏汤 C.半夏干姜散 D.桂枝 汤 16、周姓妇,年30余,产后已逾2月,忽心中烦热,气短,不能安枕,欲小便不得,腹胀满;杂治半月,益剧。幸饮食如常,脉之弦缓。一医欲与五苓散;余曰,当用肾气丸。主人正检前方中有五苓散,即疏肾气丸与之,一服知,二服愈。(摘自谭曰强,金匮要略浅述)此病例为何病证?()

学医者必记中医经典语录

学医者必记中医经典语录 发表者:赵东奇1270人已访问 止咳常用麻黄(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甚至石膏、栀子等) 缩尿益智桑蛸(个人感觉比金樱子芡实好用,水陆二仙胜在平和) 疏肝莫忘麦芽(治疗乳癖习用生麦芽、丝瓜络) 闭经还须归芍(行气活血当然重要,补血调血是治病求本) 崩漏海蛸茜草(二药皆有化瘀之功,可使离经之血归于常道)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 无论内伤、外伤,只要涉及到器质性损伤病变,都可用三七,包括自身免疫造成的损伤。同时配合引经归经药使用。 久病必瘀 十年前,我院一名老中医给自己老慢支开中药方的时候,用了丹参和当归,我当时不解,问及老医生的时候,他就说了这四个字,很受用。 其实,现在在临床上遇到一些长时间的疑难病症的时候,我就会尝试去观察患者有无血瘀的征象,如果有,用活血的中药或放血疗法,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久病必虚 久病必瘀 久病及肾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久病入络 百病挟痰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脾气喜升胃气喜降 脾喜燥而恶湿 怪病多由痰作祟, 治痰无需只祛痰, 贵在治气以为要, 气顺则津液自行, 绝其源泉痰即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百病生于气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久病先针足三里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用药古人名言 1.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若无湿热则恐伤燥,又宜慎用。 --------清?程杏轩《医述?卷八》-------- 2.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3.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清?高鼓峰-------- 4.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清?杨士瀛《仁斋直指方》-------- 5.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清?汪昂《医方集解》-------- 6.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清?汪昂《医方集解》-------- 7.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8.吴茱萸为厥阴之主药,上可温胃寒,下可救肾阳。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9.柴胡散胆经之专药,即能散其郁勃之气,复能解其郁结之热,郁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清?张聿青《张聿青医案》-------- 10.气燥血必燥,清气药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气亦燥,滋燥药中可加入芦根、石斛。 --------清?王旭高《医学当言》------- 凡治病勿伤胃气,久病宜保脾土。 欲治肝者,原当升脾降胃,培养中宫,俾中宫气化敦厚,以听肝木之自理 外湿表散,内湿宜淡渗。 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荣则不痛,不荣也痛。 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

医学名言100句

医学名言100句 1、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钟南山 2、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希波克拉底 3、一位西哲说:“医学是一门科学,但要成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大夫却是一门艺术”。 4、马克思:“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疗效重于理论) 5、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6、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 7、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 8、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清吴瑭《温病 条辨自序》) 9、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医工论》 10、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不可。——【清】徐廷祚 11、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12、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 13、只要生命还可珍贵的,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拜!——爱默生 14、专家是令人尊敬的,他们对一般医生所不知道的事情,知道的越来越多;专家有时也是令人惋惜 的,他们对一般医生所知道的事情,却知道的越来越少。——妇产科学家郎景和 15、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莫过于人。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一点要研究人,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医德。医德不光是愿望,更是一种行动,这个行动要贯穿医疗的全过程,贯穿医生的整个行医生涯。——吴阶平 16、对工作还应该经常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这是一种面对病人最宝贵的生命而产 生的责任感。 17、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清】陈梦蕾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18、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晋】 杨泉《物理论》 19、医者父母心,急患者之所急。 20、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21、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22、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的对之方,次有说不尽之妙,倘拘拘于格里,便呆钝不灵。—— 【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23、There is no safe drug but safe doctor.(没有安全的药物,只有安全的医生) 24、A good surgeon must have an eagle's eye,alion's heart,and a lady's hand.(一 名好的外科医生必须有鹰的眼睛,女人的手和狮子的心) 25、Treatment is more about restoring the peace of mind than about producing a cure.(医学治疗的宗旨不只是要治疗疾病,更要助人心安。) 26、he real difficulty in orthopedics lies not in making a diagnosis but in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骨科医师的挑战不在下诊断,而在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27、The patients are your best teachers.(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 28、Before you become a doctor, become a man.(成功待人处事是成为好医生的前置条 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