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QC七大手法讲义

QC七大手法讲义

QC七大手法講義

1.概述

現代企業非常重視管理,但只有將管理.改善.統計方法三者有机結合起來,互相連貫運用,才能在整体上發揮效果,今天所講的QC手法就是如何靈活運用統計方法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達到解決問題,改善質量目的的方法.QC手法最初出現于日本,日本之所以在戰后迅速崛起,与日本企業重視質量是密切相關的,日本貨質量好是世界公認得,日本的品保手法就成了世界研究和效法的對象.

日本企業發明的QC七大手法所應用的統計方法都很簡單,但非常有效,接下來我們就來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2.QC七大手法淺說

(1).根据事實与數据發言----圖表(Graph),檢查表(Checklist),散布圖(Scatter Diagram)

(2)分析原因与結果的關系,以探討潛在性的問題----特性要因圖(Characteristic Diagram)

(3).凡事物不能完全單獨用平均數來考慮,應了解事物都有變差存在,頇從平均數与變异性來考慮----直方圖(Histogram),控制圖(Control Chart)

(4.)所有數据不可能僅考慮平均,頇從數据來龍去脈,考慮适當分層----層別法(Stratification)

(5).并非對所有原因都要采取措施,而是先從影響較大的2~3項來采取措施,即所謂重點管理----柏拉圖(Pareto Diagram)

檢查表(Check List)

1.定義:檢查表是使用簡單且易了解的標准化表格或圖形來記錄數据或點檢提

供量化分析或比對檢查,

2.分類:

(1).記錄用檢查表

(2).點檢用檢查表

3.檢查表制作的注意事項

1)明确制作目的

2)決定檢查的項目

3)決定檢查的頻率

4)決定檢查人員及方法

5)相關條件的記錄方式,如:場所,時間,工程……

6)決定檢查表的格式

7)決定檢查記錄的符號

4.檢查表的制作方法

1):點檢用檢查表的制作方法

(1)列出每一需要檢查的項目

(2)非列不可的項目是什么?

(3)有順序要求時,注明序號,依序排列

(4)如可行盡量將机械類別.人員,工程別……等加以分開,利于分析

(5)先用用看,如有不符需求處,加以改善后,才正式付印

2)記錄用檢查表的制作方式

(1)決定希望掌握的項目和所要收集的數据

(2)決定檢查表的格式

(3)決定記錄的符號

(4)決定收集數据的方法

5檢查表記錄的項目

(1)標題:目的是什么? WHAT

(2)對象.項目:為什么? WHY

(3)人員:由誰作?. WHO

(4)方法:何种方法? HOW

(5)時間:何時?頻率? WHEN

(6)過程類別,檢查站:何地? WHERE

(7)結果整理:

(8)傳送途徑:誰要了解?要報告給誰?

6.檢查表的制作注意事項

(1).并非一開始就要求完美,可先行參考他人的示例,模仿出新的,使用時有不理想再作改善

(2).越簡單越好,容易記錄,看圖,以最短的時間將現場的資料記錄下來

(3).一目了然,檢查的事項應該清除陳述,使記錄者在記錄時能明了所記錄的內容

(4).以Team Work的方式,大家集思廣益,切忌不可遺漏重要項目

(5)設計不會讓使用者記錄錯誤的檢查表,以免影響統計分析的真實性

層別法(Stratification)

1.定義:為區別我們所收集的數据中,因各种不同的特點儿對結果產生影響,而以

個別特征加以分類.統計,此類統計分析的方法稱為層別法

2.層別的分類

1)部門別;2)過程區域別:3)操作員別;4)机械.設備別;5)作業條件別;6)時間別;7)原材料別;8)測量(人.法.設.環……)別;9)檢查(人.法.設.環……)別;10)環境.气候別; 11)地區別;12)制品別;13)其他……

3.層別法的實施步驟

1).選定調查的對象

2).設計收集資料的表單

3).設定資料的收集點并培訓員工如何填寫表單

4).記錄及觀察所得的數据

5).整理資料,分類繪制應有的圖表

6).比較分析与最終推論

4.層別法使用注意事項

1).首先确定分層的目的

2).檢查表的設計應該針對所怀疑對象而設計

3).數据的性質分類應該清晰詳細記載

4).依各類可能原因加以分層,以找出真正原因

5).分層所得結果應該与對策相連接,并付諸實際行動

5.層別法的運用方法

對QC手法上的圖表均可運用層別法加以分類對比分析

1)推移圖的層別

2)直方圖的層別

3)控制圖的層別

4)柏拉圖的層別

5)特性要因圖的層別

6)散布圖的層別

6.實例

特性要因分析圖(Characteristic Diagram) 1.定義:所謂特性要因圖就是當一個問題的特性(結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

響時我們將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為有相互關系且有系統的圖形

2.特性要因圖的分類

1)原因追求型2)對策追求型

3.如何繪制特性要因圖

1)确定特性

2)繪制骨架

3)大略記載各類原因

4)依据大要因,找出中要因

5)要更詳細列出小要因

6)圈出最重要得要因

7)記載所依据的相關內容

4.繪制時注意事項

1)特性注明”為什么”才會激發聯想

2)特性的決定不能使用含混不清或抽象的主題

3)收集多數人的意見,可運用腦力激蕩原則

4)層別區分

5)無因果關系的,不予歸類

6)多加利用過去收集的資料

7)重點應放在解決問題上,并依結果提出對策,方法依5W2H

8)以事實為依据

9)依特性要因圖分別制作不同的特性要因圖

5.特性要因圖的應用

1).改善分析用

2).制定標准用

3).管理用

4).質量管理方法導入及培訓

5).配合其他方法活用,更能得到效果

6范例:

魚骨圖

柏拉圖(Pareto Diagram)

1.定義:根据所收集的數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狀況,不良項目,不良發生的位置等

不同區分標准而加以整理,分類,從中尋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狀況或位置,按其大小順序排列,再加上累積值的圖形

2.柏拉圖的制作步驟

1).決定數据的分類項目

2).決定收集項目的期間

3).依數据分類項目別,作數据整理,并作統計表

4).記入圖表用紙并依數据大小排列畫出柱狀圖

5).繪累計曲線

6).繪累計比率

7).記入必要的事項(目的.期間.工程.人員……)

3.柏拉圖的應用

1).作為降低不合格的依据:A.全体不合格有多少?B.各种不合格占多少?C.降低那些不合格可將全体不合格率降低70%~80%以上.(真正影響不合格的大原因只2~3項,只要對2~3項主要原因把握住,整個不合格就減掉大半了.

2).決定改善目標,找出問題點

3).确認改善效果

4),應用于發掘現場的重要問題點

5).用于整理報告或記錄

6).可作不同條件的評价

7).驗証或調整特性要因圖

8).配合特性要因圖使用

4.可以整理成柏拉圖的數据有:1品質方面;2:時間方面—效率;3:營業方面;4:成本

方面;5:交通方面;6:安全方面;7:選舉方面;8:治安方面;9:醫學方面

5.范例

柏拉圖

控制圖(Control Chart)

1.定義:控制圖是一种以實際產品質量特性与依過去經驗所研判的過程能力的

控制界限比較,而以時間順序表示出來的圖形

2.控制圖的原理

1)質量變异的形成原因:一般在制造過程中,無論是多么精密的設備.環境,他

的質量特性一定都會有所變動,絕對無法作出完全一樣的產品,而引起變

動的原因可分為倆种,一种為偶然原因(不可避免得原因,非人為得原因,共

同性原因,一般性原因,是屬于控制狀態的原因);一种為异常原因(.可避免

得原因,人為得原因,特殊性原因,局部原因等,不可讓其存在,必頇追查原

因,采取必要的行動,使過程恢复正常控制狀態,否則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2)控制界限的构成:控制圖是以常態分布中的三個標准差為理論依据.中心

線為平均值,上下控制界限為平均數加減三個標准差的值,以判斷過程中

是否有問題發生

3.控制圖的种類

1)計量值控制圖***

2)計數值控制圖

4.控制圖的繪制(X-bar—R)

1).先行收集100個以上的數据,依測定的先后順序排列

2).以2~5個數据為一組,分成20~25個組

3).將各組數据計入數据表欄位內

4).計算各組的平均數X-bar

5)計算各組的极差R

6.計算總平均數

7).計算极差的平均數

8).計算控制界限

9).繪制中心線及控制界限,并將各點點入圖中

10).計入其他有關事項

11).檢查:制程是否在管制狀態下;檢討制程能力

控制圖的判斷

1)控制狀態的判斷

(1)多數點子集中在中心線附近

(2)少數點子落在控制界限附近

(3)點子的分布与跳動呈隨机狀態,無規則可尋

(4)無點子超出控制界限外

2).可否延長控制界限作為后續過程控制的研判基准

(1)連續25點以上出現在控制界限內

(2)連續35點中出現在控制界限外的點子不超過1點

(3)連續100點中,出現在控制界限外的點子不超過2點

3)檢查判斷的原則

(1).應視每一個點子為一個分配,而非單純的點

(2)點子的變化代表過程的變化,

(3)异常的一般檢定原則

A:3點中有2點在A區或A區以外(2/3A)

B: 5點中有4點在B區或B區以外(4/5B)

C:連續6點上升(下降)(6連串)

D:有8點在中心線的倆側,但C區并無點子(8缺C)

E:連續9點在C區或在C區以外(9單側)

F:連續14點交互一升一降(14升降)

G:連續15點在中心線上下倆側的C區(15C)

H:有一點在A區以外(1界外)

5實例:

直方圖(Histogram)

1.定義:直方圖是將所收集的測定值特性值或結果值,分為几個相等的區間作為

橫軸,并將各區間內所測定值依出現的次數累積而成的面積,用柱子排起來的圖形(也叫柱狀圖)

2.解釋名詞

1).次數分配:將許多數据按期差异的大小分成若干組,在各組內填入各值的出現次數

2).相對次數:各組出現的次數除以全部次數

3).极差(R):最大值減去最小值

4).組距(h):极差/組數=組距

5).算術平均數(X-bar):數据總和除以數据總數

6)眾數(M):次數分配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值

7).組中點(m):一組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

3直方圖的繪制:

1).收集數据并記錄(超過50個)

2).找出最大与最小值

3).求极差

4).決定組數:k=1+3.32logN

5)求組距

6)求各組上限与下限

1)求組中點

2)作次數分配表

3)制作直方圖

4.常見直方圖形態

1).正常形

2).缺齒形

3).切邊形

4).离島形

5)高原形

6)雙峰形

7).偏態形

5.直方圖的應用

1).計算過程能力

2).計算不合格率

3).觀察分配形態

4).用以制定規格界限

5)与規格或標准值比較

6).調查是否混入倆個以上的不同群体

7).研判設計時的控制界限可否用于過程控制

7.過程能力:計算CPK与PPK

散布圖(Scatter Diagram)

1.定義:用來表示一組成對數据是否有相關性

2.散布圖的作用

1)能大概掌握原因与結果之間是否有關聯及關聯程度如何

2)能檢驗离島現象是否存在

3)原因与結果關聯性高時二者可互為替代變數

3.散布圖的制作方法

1).收集資料(至少30組以上)(成對數据)

2).找出數据中最大与最小值

3).准備坐標紙,划出縱軸.橫軸的刻度,計算組距

4).將各組對應數標示在坐標上

5).頇填上資料的收集地點.時間.測定方法.制作者等項目

4散布圖的應用

1).正相關

2).負相關

3).不相關

4).弱正相關

5).弱負相關

4.實例

總結

以上所講的七种手法可獨立使用,也可与其他方法混合起來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