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模教育学5

模教育学5

模教育学5
模教育学5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题五(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所强调的主要含义是()。

A.先天有差异,要因材施教B.学以致用,学习与行动相结合C.学习新的知识,巩固学过的知识D.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2.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问题是()。

A.价值取向问题B.个人发展问题C.思想方法问题D.社会发展问题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

A.顺序性和发展性B.社会实践性和阶段性C.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D.不平衡性和均衡性4.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活动,这是()。

A.教育资本理论的观点B.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C.市场资本理论的观点

D.经济资本理论的观点

5.性的成熟是一个人生长过程中生理发育极为重要的特征,这个特征出现时期是在()。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人期

6.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A.阶段性要求B.一般特征C.根本特点D.理想要求

7.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A.管理B.引导C.控制D.交往

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9.“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这一条文规定出自()。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0.在古代社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体现的是教师的()。

A.道德形象B.人格形象C.财富形象D.文化形象

11.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划分依据是()。

A.课程制定者B.课程任务C.课程目标D.课程内容

12.强调学科本位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

1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C.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D.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14.以下原则与苏格拉底“产婆术”的实质一致的是()。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系统性原则

15.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指()。

A.教学策略B.教学过程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设计

16.评定学业成绩时,信度好、效度却往往不高的试题是()。

A.问答型试题B.论文式试题C.主观性试题D.客观性试题

17.狭义的学校德育专指()。

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教育

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于()。

A.1998年B.1999年C.2002年D.2003年

19.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

A.教研组B.班级C.教师D.学生

20.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的第二步是()。

A.组织材料B.报告结果C.分析资料D.搜集信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制定课程目标的三个主要依据是:对__________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22.考察学生文化的特征,较为显著的特征是学生文化的__________、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23.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学生的__________发展。

24.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中学__________、职业中学普通化的综合化趋势。25.贯彻疏导原则以表扬__________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26.课外辅导是__________的补充。

27.相对评价的基准是评价对象群体中的__________。

28.我国古代以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重视读书自学,强调辩论问题的教育机构称为__________,其主持人称为山长。

29.一般来说,班级的规章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有关制度:二是学校制定的学校__________,三是班集体的班级规范。

30.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主体是“__________”。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32.对学生品德的评价,用定性评价比较适宜。()

33.学习问题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历代中外教育家曾以不同观点、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过程作过种种的探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34.人们的思想观点和世界观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认识,都需要以一定的感觉为基础。()

35.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36.任课老师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十分了解,在德、智、体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37.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学校是管理者,教师是被管理者。()

38.教学中的启发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

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

39.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40.班主任把评定的结果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告诉学生.必要时作出解释。()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教育要促进儿童发展,应遵循哪几个身心发展规律?

42.如何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43.健全的班集体的形成应具有哪些基本标志?

44.简述课外辅导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45.简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

46.“多元智能”理论对改进学生评价有哪些策略指导意义?

五、论述题(10分)

47.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实质变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试联系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际予以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2.A3.C4.B5.B6.C7.D8.B9.A10.D11.A12.B

13.D14.A15.C16.D17.C18.B19.B20.D

二、填空题

21.学生22.过渡性23.个性24.职业化25.奖励26.课堂教学27.平均状况

28.书院29.常规制度30.全面和谐教育

三、判断题

31.√32.√33.×34.×35.√36.×37.×38.×39.√40.√

四、简答题

41.【答案要点】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2.【答案要点】

(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3)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4)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43.【答案要点】

(1)共同的目标;(2)有一个团结的有威信的领导核心;(3)有为集体成员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4)良好的人际关系。

44.【答案要点】

(1)教师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好课外作业;(2)给缺课和基础差的学生补课,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3)对成绩优秀和能力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增加作业的难度,扩大知识面,满足他们的求知

欲望;(4)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45.【答案要点】

(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46.【答案要点】

(1)树立新的智能观和学生观;(2)改革课程内容,为学生智能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3)倡导运用情境化学习评价方法;(4)设计适应各科教学的多元智能评价方案;(5)向学生呈现评价结果,使他们可以了解到自己各种智能发展的特点。

五、论述题

47.【答案要点】

(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

(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教育学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一) 一、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它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 )2、学习教育学就是要学习他人的教育经验。 ( )3、教育始终具有阶级性,所谓“超阶级”是不存在的。 ( )4、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他可以自己选择教育影响。 (√)5、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具有强制性的国民基础教育。 ( )6、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取决于学生。 ( )7、教育方针具有稳定性,因此它应该是稳定不变的。 ( )8、全面发展就是使每个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平均发展。 ( √)9、因材施教原则就是要求教学要照顾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 ( √ )10、一节课上得好不好,最主要的标志就是看教学效果如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研究,揭示的一门科学。 2、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奠基人写的《》 是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论著。 3、教育是通过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是促进人的社会化 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4、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是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面 向、面向。 5、教育与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6、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 的和。 7、把所有课都当作政治课来上,违背了原则。 8、课程编制主要有和两种类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素质教育 2、教学相长 3、课程 4、教育制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试述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2、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有何意义? 3、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4、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5、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哪些必然联系? 五、论述题(14分) 1、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谈谈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意 义是什么?(物理、化学、体育专业作) 2、浅析良好师生关系中的教师形象。(中文、数学专业作) 六、案例分析(10分) 下面是李老师教《瀑布》一课的片断。 “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瀑布有怎样的气势?又是怎样的令人留连忘返,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 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 一、单选题 1、一般认为,现代高等学校的直接源头是(C)。 A 雅典大学 B 古巴比伦“寺庙学校 C 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国“太学” 2、(D)是中国自唐、宋以来最主要的私学高等教育形式。 A 右学 B 国子监 C 辟雍 D 书院 3、(A)率先领导了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学职能的大变革。 A 德国 B 法国 C 美国 D 英国 4、晚清设立的(D)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A 天津西学学堂 B 南洋公学 C 山西大学堂 D 京师大学堂 5、(A)的创建标志研究型大学的产生。 A 柏林大学 B 剑桥大学 C 牛津大学 D 约翰·霍普斯金大学 6、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学”概念的当代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是(B) A 布鲁贝克 B 科尔 C 郝钦斯 D 弗莱克斯纳 7、(A)的颁布,推动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的兴起,引导了美国大学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的发展趋向。 A 莫里尔法案 B 退伍军人法案 C国防教育法案 D高等教育方向法 8、(B)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 A 培养方案 B 课程体系 C 专业设置 D 学制设置 9、(A)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 A 教学 B 科研 C 服务社会 D 文化传承 10、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B)而展开。 A 学科 B 专业 C 课程 D 培养计划 11、依据办学主体的不同,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结构属于私立主导型的是(D)。 A 美国 B德国 C 荷兰 D 日本 12、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属于地方分权型的是(A)。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罗斯 13、按照著名学者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A)为

山香版 教育学 第五章 课程知识分享

第五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与课程理论(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内涵 词源 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年间,唐朝孔颖为《诗经》做注。 宋朝朱熹:“紧着课程,宽着期限”——我国最早具有现代意义的课程概念。西方: “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诞生,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活动分析法” 课程一词源于拉丁文,意为“跑道”(Race— Course)。 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的意义(有印象就好) 1.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 2.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3.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4.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5.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二.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匹配选择) 固有属性——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组织方式——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学习要求——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管理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课程任务——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表现形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按固有属性) 1.学科课程——知识 又称“分科课程”,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作为学科的课程类型。 他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 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和“武士七艺”(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都是学科课程。 2.分科课程——经验 也称“经验课程”。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杜威是活动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题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着作是(C)。 A.《学记》 B.《颜氏家训》 C.《理想国》 D.《政治论》 2. 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A)。 A. 《母育学校》 B. 《世界图解》 C. 《大教学论》 D. 《爱弥尔》 3. 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C)。 A. 《母育学校》 B.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C. 《爱弥尔》 D. 《林哈德与葛笃德》 4. 阐述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理论的着作是(D)。 A. 《爱弥尔》 B. 《大教学论》 C. 《母育学校》 D. 《林哈德与葛笃德》 5. 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人物是(C)。 A. 蔡元培 B. 张雪门 C. 康有为 D. 陶行知 6. 我国最早的学前儿童教育实验中心是(C)。 A. 北京香山慈幼院 B. 上海劳工托儿所 C. 南京鼓楼幼稚园 D. 江西实验幼师 7. 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的创建者是(C)。 A. 蔡元培 B. 张雪门 C. 陈鹤琴 D. 陶行知 8. 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的创建者是(C)。 A. 张雪门 B. 陈鹤琴 C. 陶行知 D. 蔡元培 9. (B)成立“性格形成学院”,这是为工人子女实施学前公共教育的首次尝试。 A. 福禄培尔 B. 欧文 C. 杜威 D. 蒙台梭利 10. (C)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A. 杜威 B. 蒙台梭利 C. 皮亚杰 D. 维果茨基 11. (A)是指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A. 最近发展区 B. 恩物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12.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阶段的()和()、揭示这一特定阶段(),以及阐明学前()的科学。(A) A.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理论 B. 教育理论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C. 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理论教育现象 D. 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教育现象教育理论 13. 所谓(C)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目标 C. 教育功能 D. 教育效益 14. 期望层次的教育功能存在于(A)之中。 A. 人的意识或愿望 B. 教育的实际结构 C. 教育实践 D. 教育结果 15. 潜在层次的教育功能存在于(C)之中。 A. 人的意识或愿望 B. 教育家的作品 C. 教育的实际结构 D. 教育实践

全国统考教育学5试卷(最新)

教育学(一) 总分:110.0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为了分班或分组,教师在讲授新内容之前进行的摸底测验是()(2分) A:诊断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安置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2、在课程的各种理论基础中,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远的是()(2分) A:哲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伦理学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小学德育任务与主要内容的是()(2分) 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B: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C: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教育 D: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 4、以宪法为依据,主要规定我国教育的基本性质、地位、任务和基本教育制度等的基本法律是()(2分) A:教育法 B:部门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规 D:地方教育法规 5、1922年,我国首次规定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2分)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一癸丑学制 6、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期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有明显差异。这说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2分)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7、依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人类的教育起源于()(2分) A:人格化的神 B: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C: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D: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 8、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2分) A:向咨询对象提供心理上的帮助 B:提高学生独立应对挫折的能力 C:为教师和家长提供间接的咨询 D:配合学校开展必要的心理测评 9、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获得我国教师资格的先决条件为()(2分)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10、英国学者洛克在1693年出版的《教育漫话》中提出的教育理论是()(2分) A:绅士教育理论 B:自然教育理论 C:泛智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流派是()(2分)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 12、学生因志趣相投而自发形成的、缺乏稳定结构及明确规范的群体是()(2分) A:班集体 B:学生集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3、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2分)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4、教育目的对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活动的形式以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术的选择等具有指导和协调作用,这体现了教育目的具有()(2分) A:激励功能 B:调控功能 C:评价功能 D:诊断功能

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等教育学》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教育规律: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 通才教育: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正当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工作遵循的总方向,但它代替不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专业: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业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层次结构:指不同要求和成都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又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高等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知道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证实的教学进行,但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着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位:是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成都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文化(狭义):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宗教、政治、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 (1)简述教育的本质; 社会制约性;历史性;阶级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2)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 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 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扩展; 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学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 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国际化影响越来越明显。 (3)为什么说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1.高等教育是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 2.高等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 3.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调控作用; 3.评价作用; 4.激励作用。 (5)简述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突出强调的素质培养。 1.要求具有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用于迎接时代挑战; 2.要求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3.要求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 4.要求具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法律意识; 5.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和理性; 6.要求具有国际意识。 (6)大学职能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社会经济发展; 2.科学发展; 3.大学内在逻辑。

教育学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教育学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 一、选择题( 包括单选和多选, 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 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 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 共10 分) 1. 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 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 ) 等。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教师中心 D.儿童中心 E.书本中心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 ) 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 人口质量 C 。人口结构D, 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3。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 。 A。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 E. 参观法 4 。严而有格, 严而有方”暗含的德育原则是( ) 。 A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B。长善救失C。疏通引导D。知行统一 E.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5. 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断乳期”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 时期。 A。婴儿期 B. 幼儿期C。儿童期 D. 少年期 E. 青年期 二、填空题( 每空 1 分, 共 6 分) 6. 教育有四个基本要素, 它们是 ___ \ ___ 、教育内容和教学手段。 7.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系统包括_____ 、初等教育___ 、和高等教育四个级别层次。 8. 元认知监控的学习被称为是___ , 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 积极 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 9. 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_____ 制度, 它是教职工直接参与讨论决定学校 重大问题的一种组织形式。 三、辨析题( 除去判断“对”或“错”外, 请写出理由。每小题 6 分, 共18 分) 10. 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 11. 课程即学生所学科目的教材

教育学综合模拟试题

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育的诸多矛盾中,最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 A.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教育组织形式之间的矛盾 2.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乌申斯基 D.夸美纽斯 3.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 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洛克 4.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5. 《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其作者是() A.凯洛夫 B.克鲁普斯卡娅 C.杨贤江 D.恩格斯 6.()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7.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8.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9.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A.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B.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对美学的学习 10.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A.上课B.教学C.智育D.教育 1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12.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不包括()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教育机智 13.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课程理论 14.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从()开始的。 A.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B.五四以后 C.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D.废科举,兴学校 15.中小学教材的编写要考虑的首要原则是( ) A.形象性与兴趣性统一 B.娱乐性与生活性统一 C.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D.知识性与个性统一 16.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教育学》网上考试题库(附答案)

《 教育学》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古代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是( )。 A )王夫之 (B )孔子 答案:B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 )《师说》 (B )《颜氏家训》 (C )《学记》 答案:C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 A )《普通教育学》 ( B )《爱弥儿》 答案:A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守原则是()。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C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把教学看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类的全部艺术”。 A )《理想国》 答案:B 、将教学看成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是哪一位教育家( )。 ( (C )朱熹 (D )颜之推 2 ( (D )《进学解》 3 ( (C )《教育漫话》 (D )《民主主义与教育》 4 ( 5 ( (B )《大教学论》 (C )《教育漫话》 (D )《大教育论》 6 ( A )杜威 答案:B 、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发展。 A )教育规律 (B )教育价值 答案:D 、我国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 )。 (B )夸美纽斯 (C )布卢姆 (D )布鲁纳 7 ( (C )教育现象 (D )教育问题 8 ( A )商务印书馆编的《教育学》 C )凯洛夫的《教育学》 (B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 (D )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 答案:B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教育现象 ( B )教育方针 9 ( (C )教育政策 (D )教育 理论 答案:A

教育学第五章 课程

教育学第五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及其意义 (一)课程的内涵 最早出现在唐宋期间,《五经正义》; 在西方,最早出现于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 美国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他提出的“活动分析法”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二)课程的意义 1.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 2.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3.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4.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5.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二、课程类型 (一)按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划分,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 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 2.活动课程 又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代表:杜威 (二)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1.分科课程 又叫学科课程,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他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2.综合课程 是指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的各种要素及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 (三)从对学生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必修课程 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科目。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2.选修课程 针对必修课程的不足之处提出来的,是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四)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主体或管理层次来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五)根据课程任务,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六)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影响学生的方式为依据划分,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显性课程: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

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一、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它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2、学习教育学就是要学习他人的教育经验。 ()3、教育始终具有阶级性,所谓“超阶级”是不存在的。 ( )4、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他可以自己选择教育影响。( )5、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具有强制性的国民基础教育。 ( )6、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取决于学生。 ( )7、教育方针具有稳定性,因此它应该是稳定不变的。 ( )8、全面发展就是使每个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平均发展。 ()9、因材施教原则就是要求教学要照顾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 ( )10、一节课上得好不好,最主要的标志就是看教学效果如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研究,揭示的一门科学。 2、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奠基人写的《》是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论著。 3、教育是通过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是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4、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是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面向、面向。

5、教育与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6、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的和。 7、把所有课都当作政治课来上,违背了原则。 8、课程编制主要有和两种类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素质教育 2、教学相长 3、课程 4、教育制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试述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2、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有何意义? 3、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4、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5、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哪些必然联系? 五、论述题(14分) 1、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谈谈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意义是什么?(物理、化学、体育专业作) 2、浅析良好师生关系中的教师形象。(中文、数学专业作) 六、案例分析(10分) 下面是李老师教《瀑布》一课的片断。

教育学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教育学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BCDA6—10.ADBCD11—15.BBCAB 16—20.BCBBC21—25.ACBCA25—30.AAADB 二、多项选择题 31.ACD32.ABCDE33.ACD34.ABDE35.ABCD 36.ABCDE37.ABD38.ABCD39.ABC40.ABC 三、判断题 41—45.××√√√46—50.×√××× 四、简答题 51.(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量力性原则。 52.(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53.(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3)要全面关怀学生; (4)要关爱全体学生; (5)理解和宽容学生; (6)解放学生。 (7)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54.(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55.(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3)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五、论述题 56.(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①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③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书本主义与经验主义,应该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③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此规律时,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像形式教育论那样,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忽视知识的传授,又不能像实质教育论那样,只向学生传授与实际生活有关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训练。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①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②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③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防止两种倾向: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会使思想品德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不利于学生品德的提高,而且还影响系统知识的教学;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认为学生学习了知识以后,思想品德自然会随之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六、案例分析题 57.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58.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 (专科起点升本科) 教育理论备考试题库 教育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共60小题) 1.“教学相长”一语出自___________。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道德经》 2.卢梭的人性观是___________。 A. 性善论 B. 性恶论 C. 性不善不恶论 D. 善恶兼有论 3.《教育漫话》一书是___________的着作。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斯宾塞 D. 裴斯泰洛齐 4.___________是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 A. 教育评价 B. 教育目的 C. 教育体制 D. 教育方法 5.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___________。 A. 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社会学 D.教育方法 6.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是:___________ A. 个人本位目的论 B. 社会本位目的论 C. 神学目的论 D. 教育无目的论 7.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教学法是___________。 A. 快乐教学法 B. “纲要信号教学法” C. “掌握学习”教学法 D. 导学式教学法 8.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的一节课内向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 式___________。 A. 小班教学 B. 复式教学 C. 班级授课 D. 分组教学 9.1902年清政府仿照日本的学制颁布了___________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新学制 D. 壬子癸卯学制 10.根据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生产力发展和实施教育目的的需要而建立的整个教育组织 系统叫做___________ A.教育体制 B. 教育目的 C. 教育规划 D. 教育制度

教育学第五章试题及标准答案

教育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A.1978年 B.1985年 C.1993年 D.1995年 8.当代教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 A.教师的个人修养 B.教师的专业素养 C.教师的品质 D.师生关系 9.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教育技巧。 A.教育理论 B.教育手段 C.教育思想 D.思想品质 10.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1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管理能力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12.“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技能 D.专业品质 13.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17.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18.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19.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20.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2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22.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23.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2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28.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始于()。 A.1985年 B.1989年 C.1993年 D.1995年

教育学模拟试题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本题总分30分) 1. 与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学校教育具有的特征包括()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C.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D.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 E.教育民主化 2. 在教育内容上,孔子教授的基本科目包括:() A.《诗》 B.《书》 C.《礼》、《乐》 D.《射》 E.《易》、《春秋》 3.()是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 杜威 D.柏拉图 E.卢梭 4. 杜威教育的本质概括为()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生长 C.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 D.教育遵循自然 E.产婆术 5.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B.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C.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D.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E. 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6. 学校物质文化的表达方式有:() A.规章制度 B.环境文化 C.角色规范 D.设施文化 E.组织形态 7. 学校文化的功能有() A.导向功能 B. 凝聚功能 C. 传播功能 D.规范功能 E.发展功能 8.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9. 下列任务中属于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 施太伦 B.高尔登 C.花生 D.吴伟士 E.霍尔 10. 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包括() A.未来的概念 B.身体状态的剧变 C.内心世界的发现 D.自我意识的觉醒 E.独立精神的加强 11.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包括:() A.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B.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C.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 D.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E.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12. 在全面发展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的是() A.美育 B.智育 C.德育 D.劳动技术教育 E.体育 13.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包括() A.传道、授业、解惑者 B.朋友 C.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D.教学的研究者 E.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14. 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管努力包括() A.善于学习 B.上公开课 C.恒于研究 E.勤于思考 D.用于实践 15. 学生的合法权利包括() A.受教育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身自由权 D.人格尊严权 E.名誉权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776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2.德国的梅伊曼拉伊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3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作用。 4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5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6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7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 价、总结性评价。 8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9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 的连续性。 10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二.(判断只写出对或者错不必说明理由每题1。5分共15分) 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着是《学记》。(√) 2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传递和转换消解过程来研究。(×) 3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4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5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6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10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三.简答(共37分) 1.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6分)P61~63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10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这不同的发展任务,当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上一阶段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所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的意义 3.怎样认识教师主导性?(9分)p215三个层次 4.怎样评价班级上课制?(6分)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效率,但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集体教育,但不利于因材施教。 5.怎样开展德育工作?(6分) 德育内容上要更新;德育方法要改进;从小事做起,由近到远,由小到大,注重实际效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绪论 一、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三、材料分析题 “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 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D.柏拉图 二、多选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