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少年卫生学重点

儿童少年卫生学重点

儿童少年卫生学重点
儿童少年卫生学重点

一、绪论1.儿童少年卫生学:简称儿少卫生学,以保护、促进、增强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为宗旨,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儿童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生长发育、健康与环境、遗传的关系,提出卫生措施和卫生要求,利用有利因素消除不利因素,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潜能的发挥、提高儿童少年健康水平和未来的生命质量。2.研究对象: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年龄范围0~25岁。重点:中小学生群体。特点:正在旺盛生长发育;生长的同时在接受教育;集体生活在学校这一特殊环境里。3.主要研究内容: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1章】生长 :指细胞繁殖、增大,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的变化。【发育】:指细胞和组织分化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行为和体力的不断发展,是质的改变。【成熟】:生长发育达到一个比较完备的阶段,个体在形态、功能方面已全面达到成人水平。体格发育指标:通常是指身体外部形态的发育,是人体整体发育的重要方面。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即纵向测量、横向测量和重量测量。体格发育派生指标。【体能发育指标】1. 生理功能指标:整体上反映身体各系统、器官所表现的生命活动水平,可用一定的测量指标反映。心血管功能测量指标是在一定负荷下人体心率、脉搏、动脉血压的变化。肺功能测量指标包括:呼吸频率、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最大吸氧量等。肌力发育测量指标有握力、背肌力等。2. 运动能力指标:运动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平衡和协调能力等。每一种运动的特征均可用一种或几种运动项目来反映3、体能发育的派生指标:血压脉搏心率。【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一)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观遗传学: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所表达的遗传性状如何发生变化。(二)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生长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这一过程是量的积累和功能成熟。【生长轨迹现象】群体儿童少年的生长轨迹现象是指在正常环境下,生长过程按遗传潜能所决定的方向、速度和目标发育。个体儿童少年的生长轨迹既与遗传有关,还受疾病及其治疗、营养、体力活动、情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赶上生长】:当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个体受到疾病、营养、心理应激(stress)等因素作用时,会出现暂时性的生长发育迟缓,一旦这些影响因素解除,机体表现为向原有正常轨迹靠,拢并具有生长发育强烈的倾向。这种在阻碍生长发育因素解除后出现的加速生长现象称为“追赶性生长”2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生长发育不只是量的增加,还有质的变化,因而形成不同的发育阶段。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发育准备了物质基础,任何阶段发育障碍,必然对后一阶段产生不良影响。持阶段性发育理论观点的学者认为,生长发育犹如“化蝶”过程。不同发育阶段的分期以及各期内所表现的行为特征由个体本身决定。【发育关键期】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特征,在出生后一定时期表现出来,并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固定下来,影响今后的行为。一旦超过这一时期,该行为就不会出现。(如印度狼孩7~8岁发现,6年后会直立行走,17岁死亡时相当于2岁)。在儿童身心发育方面,还能观察到很多关键期。2~3岁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期,6岁前是社会化行为的关键期;平衡能力在6~8岁发展最快,灵敏性和柔韧性在10~12岁发展迅速,速度在14~16岁发展最快。发育年龄分期:婴儿期0-1岁,幼儿期1-3岁,学前期3-6岁,学龄期6-12岁青春期约10-20岁,青年期约18-25岁。(三)程序性和时间性的协调:生长发育程序性和时间性的协调。发育过程是按一定程序由先到后、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这一过程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但个体达到的生长发育水平和发育现象的出现早晚受遗传、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1、生长发育的程序性1)动作-语言发育和线性生长规律:在婴幼儿期,粗大运动按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的发育程序进行,即所谓的头尾发展律;粗大动作和精细运动遵循近侧发展规律即近躯干的四肢肌肉先发育,手的精细动作后发育。头尾发展规律:婴幼儿动作发育:抬头→转头→翻身→直坐→站立→

走步→跑步→。近侧发展规律:四肢→手→指尖→。向心律: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2)身体器官、系统的发育类型:器官系统的发育类型或称之器官系统的【生长模式】是指器官、系统的成熟度随年龄而发生变化。一般型---有二次生长突增;神经系统型----发育最早,只有一个生长突增;淋巴系统型---前10年生长快,12岁达成人2倍;生殖系统型---发育最晚,至青春期才迅猛发育。2生长发育的时间性:生长发育大多数指标在群体表现上符合数学上的正态分布。

2生长发育:【体格发育】指人体外部形态、身体比例和体型等方面随年龄而发生的变化。体格发育阶段变化:【第一生长突增期】:身长在全孕期平均50cm,突增期从孕中期开始持续到1岁末,4~6个月增长量占胎儿期总增长量的50%,生后1年长25cm,第2年长10cm,2岁时身长达成人身高的一半。体重出生3000g,突增期从孕晚期到1岁末,孕晚期增长量占70%,4~6月达出生时1倍,2岁时是出生体重的4倍。相对稳定期:2岁到青春期前,每年身高增长5-7cm,体重增长2-3kg。第二生长突增期:是青春期的首要表现之一,身高每年增高5~10cm,逐渐进入突增高峰,一年增长10~14cm,男孩高于女孩。体重每年增加4~7kg,进入突增高峰一年可增长8~10kg。生长停滞期。身高为例阐述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1)第一次突增高峰在胎生中期(妊娠4-6个月),3个月约增加了27.5cm,占新生儿身长的一半以上,是一生中增长最快的阶段。2)出生后,增长速度开始减慢,但仍保持较大的增长速度,第一年身长增加20-25cm,比出生时身长(50cm)增加40-50%,第二年身长约增加10cm。3)2岁以后至青春期以前,生长速度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平均每年约增加4-5cm,直至青春期开始。(女10岁,男12岁)4)第二次生长突增发生在青春期,在青春发育早期开始(女约10岁,男约12岁),身高年增值5-7cm,处在生长速度高峰(PHV)这一年可达10-12cm,男孩可能更高些。年增加率一般为3%-5%。这一阶段约持续3年。5)之后进入青春发育中期,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直至女17-18岁,男22岁左右,身高基本停止增长。【生长长期趋势】指一个世纪以来儿童少年的身材一代比一代高大,性发育一代比一代提前,成年身高逐步增长等综合性生物现象特点当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和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时,表现为正向增长;发生战争、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生活水平下降时,表现为停滞甚至下降。体型是对人体形态的总体描述和评定,是身体各部位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总和,由遗传因素决定,也受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和诸多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体能】指人体具备的能胜任日常工作和学习而不感到疲劳,同时有余力能充分享受休闲娱乐生活,又可应付突发紧急状况的能力。分类:健康相关体能、运动技能相关体能。【健康相关体能】:是体能的基础部分,泛指人的体质,维持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学习和生活效率所必须的基础能力。包括:体成分、心肺功能、柔韧性、肌力、肌耐力

【运动技能相关体能】广义上的与运动技能相关的体能是指运动能力。狭义上的运动相关体能是描述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儿少体能发育特点1体能发育过程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年龄特征上,不同体能指标在不同年龄的发育速度有快有慢2、体能发育的阶段性:①男孩6~14岁、女孩6~12岁是快速增长阶段。②男孩15~18岁、女孩在12~15岁是慢速增长阶段。大约85%的女童在这一阶段运动能力发育停滞或下降③恢复性增长阶段,仅女性在16~18岁有这一阶段④稳定阶段,男性为19~25岁,女性为19~22岁。3、体能发育的不平衡性:在机体整体协调趋势下存在着不同部分发育的不平衡性4、体能发育的性别特征:男、女开始体能差异不大,但随着年龄越大性别差异越大。【身体成分(体成分)】指人体总重量中不同身体成分的构成比例,属于化学生长范畴。包括:体脂重(身体脂肪的重量,体脂重占体重的百分比称体脂率)去脂体重(体重减去乙醚提取脂肪后的重量)。

3心理行为发展:【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个体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概念内涵丰富,它是复杂的、多维度、多侧面的,包括一个人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自我意识三个方面的内容。【气质】是婴幼儿期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性特征,在婴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托马斯和切斯,将婴幼儿气质类型分为四种,平易型约占40%,困难型约占10%,缓慢型约占15%,

中间型约占35%。

4青春期:(一)青春期的定义【青春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逐渐过渡的时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青春期定义为这样一个时期:①是个体从出现第二性征到性成熟的生理发展过程;②是个体从儿童认知方式发展到成人认知方式的心理过程;③是个体从经济的依赖性到相对独立状态的过渡。青春期是一个动态概念。女性青春期的时间跨度一般为10~18岁,男性为12~20岁。二)青春期的发育特点①体格生长加速,以身高为代表的形态指标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②各内脏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功能日臻成熟;

③内分泌功能活跃,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分泌明显增加;④生殖系统功能发育骤然增快并迅速成熟,到青春晚期已具有繁殖后代能力;⑤男女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男女两性的外部形态特征差别更为明显;⑥青春期特有的心理行为问题。(三)青春期的年龄分期:青春早期:主要表现为生长突增,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开始发育,一般持续约2年。青春中期:以性器官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为特征,出现月经初潮/首次遗精,持续2~3年。青春后期:体格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直至骨骺完全融合;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继续发育至成人水平,社会心理发展加速,持续2年左右。二、青春期形态发育特点(一)青春期生长突增_青春期的生长速度与童年期相比明显加快,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生长突增即生长速度在童年期比较平稳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快速增长的现象。在青春期生长突增过程中,出现突增高峰。突增高峰也叫生长速度高峰,对于身高和体重,分别称之为身高速度高峰”PHV)和“体重速度高峰”PWV)(二)生长模式及发育类型__从发育成熟的起始时间来看,青春期发育类型通常分为一般、早熟、晚熟三种类型。早熟型:盆宽、窄肩的矮胖体型;晚熟型:盆窄,肩宽的瘦高体型。第二性征是指进入青春期后,男、女之间出现的除生殖器官以外,在性别上的外在差异。青春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性发育。它包括内外生殖器官的形态变化、生殖功能的发育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发育等。(四)月经初潮:为生殖功能成熟的外在标记。初潮时,卵巢、子宫的重量仅为成熟重量的30 % ~ 40%,且卵巢功能不稳定。月经初潮与第一次排卵间隔期称为生理不孕期,此期月经为不排卵月经。月经初潮的年龄与遗传、经济水平、营养状况有关。(五)在神经系统对内分泌调节的同时,周围靶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作用于下丘脑和腺垂体,实行“正”或“负”反馈,从而使下丘脑、腺垂体与靶腺之间形成几个重要的轴系统,其中与青春期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三、青春期的启动机制1.中枢神经抑制机制减弱 2.HPG轴对性激素负反馈敏感性下降——儿童期外周血中有少量性激素,而HPG轴对它们极为敏感;受其负反馈抑制,轴系统的活动处于静止状态。即将进入青春期时,下丘脑对这些外周激素的负反馈敏感性开始降低,分泌的GnRH逐渐增多,刺激垂体分泌FSH和LH,促进女性卵巢发育,大量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刺激男性睾丸的生精上皮发育,间质细胞分泌睾酮;这些性激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作用于相应靶器官,引发生长突增,促进性器官、第二性征相继发育,青春期发育就此迅速推进。青春期身高发育异常(一)病理性矮身材 1.垂体性侏儒症又称垂体性矮小症,是由于腺垂体合成和分泌生长素不足,也可因靶细胞缺陷,使生长素无法发挥正常的生理效应而引起的体格生长障碍。2.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又称“呆小症”或“克汀病”,起因于体内合成甲状腺素不足,或因甲状腺对TSH无反应或周围组织缺乏甲状腺素受体,引起智能与体格发育障碍。3.遗传代谢性疾病有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4.家族性矮身材是指那些身材虽矮小但生长速度属正常范围、有矮身材家族史的儿童。这类儿童既无影响生长发育的疾病依据,也追溯不到严重的器质性疾病,身体各部分比例匀称。5.体质性生长迟缓生长迟缓身材矮小者青春期生长突增和性成熟出现时间晚,但最终身高属于正常者。体质性生长迟缓的儿童因长骨的干骺愈合较晚,【二、性早熟】青春期性早熟一般指男孩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女孩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前来月经初潮者。性早熟一般又分特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特发性性早熟的病因不甚明了,继发性性早熟多由颅内肿瘤、脑炎后遗症或使用外源性促性腺类药物等引起。晚熟型的青少年,以男童14岁未出现睾丸增大,女童13岁未出现乳房发育为判断标准。晚熟的原因包括下丘脑、垂体、性腺疾病,染色体异常,全身性或消耗性疾病,体质性或家族性因素以及营养、心理、运动训练等。性早熟是一组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主要特征的性发育异常症候群。(一)真性性早熟是指性发育年龄明显早于正常阈值(如女孩8岁前来初潮或6岁前开始乳房发育,男孩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等)而导致的性器官、第二性征等一系列性发育提前现象。包括原发性性早熟和继发性性早熟但有明确的病因基础,1.颅内肿瘤2颅内器质性病变3.HPG轴的提前启动。重点排查继发性性早熟(二)体质性性早熟是指

女孩8~8.5岁前出现第二性征指标一项以上发育或10岁前来初潮,男孩9~9.5岁前出现睾丸增大或阴毛生长。三)假性性早熟是指仅有部分性征发育提前的症状,与真性性早熟有以下重要区别:①HPG轴从未真正启动;②既可出现同型也可出现异型性第二性征发育;

③未出现真正的性功能(如女性排卵、男性精子生成)。(四)不完全性性早熟也称部分性早熟。患儿仅有某孤立的性发育或第二性征指标提前发育;多属温和的性发育现象,不伴随其他异常,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单纯乳房早发育②男性乳房肥大③单纯性毛早现④孤立性早潮。四青春期性发育障碍是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一类疾病总称。病因种类多,临床表现复杂,男女病因不尽相同。可归为五类:下丘脑疾患;垂体疾患;性腺疾患;其他内分泌疾患;全身性疾患。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通常使用以下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简易标准:男性13.5~14岁仍未出现睾丸增大;女性13~13.5岁仍未出现乳房发育。简述从出生到20岁,人群身高生长曲线在男女之间出现的两次交叉现象:作为群体观察,由于男女两性身高生长突增起止的早晚、突增幅度的不同,因而出现男女身高生长曲线的两次交叉现象。由于青春期以前男孩发育的各项形态指标稍高于女孩,而女孩第二次生长突增比男孩开始的早,所以在十岁左右,男女生长发育曲线出现第一次交叉;交叉前男孩的生长水平略高,交叉后女孩超过男孩;到12岁左右,男孩第二次生长突增开始,而此时女孩生长速度已开始减慢,发育水平男孩很快超过女孩,生长水平又是男孩高于女孩,因而使发育曲线出现第二次交叉。而且由于突增期间的增长幅度较大,生长持续的时间较长,所以到成年时绝大多数身体形态指标数值高于女孩。

五、生长发育影响因素

1.概括: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遗传因素决定了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即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各种环境因素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该潜力的正常发挥,决定发育的速度及可能达到的程度,即决定了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儿少卫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认识生长发育规律基础上,研究其各种影响因素,以便充分利用有利信息,尽可能消除或控制不利因素,保障生长发育的顺利进行。

2. 生长发育的遗传影响因素:家族性遗传因素、种族性遗传因素、双生子研究:遗传对智力、性格、行为等的影响。

3.生长发育的社会决定意识: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家庭因素、现代媒体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4.生长发育的环境影响因素:营养因素、体育锻炼因素、生活作息制度、疾病因素和赶上生长、地理气候季节因素、化学性环境污染因素、物理性环境污染因素。

6生长发育调查方法:一、现况调查1.横断面调查在较短时间内,在一定地区范围选择有代表性的群体,选择某些指标进行一次性大样本调查。2. 生长监测对某地区、某群体某些生长发育指标的连续性收集和整理过程。二、前瞻性调查1. 追踪调查:针对同一批对象,在较长时间内定期、连续多次调查,以观察其发育动态。2.队列研究属追踪性调查,但需事先加设对照组。3.半纵向调查;将横断面调查和追踪调查结合起来,以弥补追踪调查所需年限太长、样本易流失的不足。三、回顾性调查1.回顾性调查:根据研究对象对既往事件的回忆或查阅其既往信息,获得发育相关信息,分析影响体质健康的因素(如各类健康危险行为等)。通常不设对照组。2.病例-对照研究:需设两组或多组(含对照)研究对象。如以BMI 界值分为肥胖和非肥胖两组,比较两组膳食、体育锻炼、生活方式等指标间的差异。四、人群干预研究:将目标人群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两组,向干预组提供某种措施,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指标干预前后的差异,以判断该措施是否有效。五、非连续性发育资料调查:具有非连续性特征的发育资料有①无法量化的独立事件。如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的年龄等。②连续出现而无法定量的指标。如乳房、阴毛、腋毛发育。需先人为分度转化成等级指标。③某些暴露因素,如家族史、喂养史、疾病史,锻炼、生活制度、学习状况等。只能以等级方式反映。【实足年龄】:实足年龄(测试年月日-出生年月日)计算,凡满7岁到差一天满8岁者都为7岁。国外有按6岁半到7岁半前一天为7岁的算法。比较国家间的资料时应注意消除该差异。第三节生长发育评价:通过某个体或某群体的生长发育指标与标准(正常值)进行比较,对其发育状况(水平、速度、匀称度)作出评价结论。意义:了解个体、群体的生长发育现状,所处等级发展趋势;位评价遗传环境因素考察学校卫生工作实效,开展保健提供

依据;筛查诊断生长发育障碍。生长发育评价内容一、等级评价法二、离差曲线图法三、指数法四、百分位数法五、Z分法六、LMS法七、生长速度评价八、发育年龄评价。一指数法:是根据人体各部之间的比例关系,借助数学公式编成指数,用以评价发育水平、体型、体质或营养状况的方法二、离差法:1、等级评价法(用标准差与均值相离的位置远近划分等级)2、曲线图法:将个群体各年龄的均值各自连成一条曲线,直观地比较三、百分位数法:离差法的优缺点:优点:可评价个体和集体儿童的发育水平2方法简单,便于推广 3曲线图法可追踪观察某项指标的发育动态。缺点:不能评价发育速度和发育的均称程度。1.BM I(体重kg/身高m2)区别Kaup指数。被广泛用于建立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等筛查标准。2. 身高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cm)*100%],又称克托莱(Quetelet)指数,反映人体充实度。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女18岁、男20岁后趋于稳定。3. 劳累尔(Rohrer)指数[(体重kg/身高cm3)*107],反映人体单位体积充实度。能较敏感反映体型胖瘦。受身材高矮的影响较大。 4. 身高胸围指数 [(胸围cm/身高cm)*100%],反映胸廓发育状况。均值在青春期突增高峰前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高峰后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成年后趋于稳定。5. 身高坐高指数 [(坐高cm/身高cm)*100%] 可据此将体型分成长躯型、中躯型、短躯型等类。该指数从新生儿开始,曲线随年龄增长呈“V”型变化;青春期突增高峰前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高峰后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成年后趋于稳定。8. 肺活量身高指数(肺活量ml/身高cm)和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ml/体重kg。Z分法:确定发育等级:>2z,上, 1z~2z,中上;±1z,中;<-2z,下。-1z~-2z,中下。八、发育年龄评价:指用某些形态、生理功能指标和第二性征的发育水平及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评价个体发育状况。目前常用的有四种:形态年龄;第二性征年龄;齿龄;骨龄将儿童少年的骨骼钙化程度与骨发育标准作比较来评价。判断骨龄主要利用X线摄片。手腕部是评价骨龄的最理想区域。拍片有严格技术要求。反应个体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的精确指标。

7儿童少年健康指标体系【生命指标】1 婴儿死亡率是指在所给定的年份内每1000名活产儿在0--1岁期间的死亡人数,反应活产儿一年内的死亡概率。IMR 等于当年婴儿死亡人数/某年活产儿人数*1000%0 ;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指在某给定年份内,每1000名活产儿在年满5岁前的死亡概率,反映0--4岁组儿童的生存状况。3. 年龄别死亡率指某年在不同年龄组内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数。4某病死亡率指在某一期间内因患某种或某类疾病而导致死亡的百分比,即可反映该病的严重程度,也能反映医疗水平和质量。疾病指标1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某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概率 2 罹患率特指在某一局限范围(如一所学校、幼儿园等)短时间内的发病率。公式中的分母时间可以是日、周、月等。适用于特定范围内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暴发、食物中毒等。3.患病率反映调查、检查的当时受检人数中某病的患病情况。分母为受检人数,分子为受检人群中患病或阳性的人数,一般用百分率或千分率表示。4.【因病缺课率】以月为单位计算因病缺课的人时数或人日数占授课总时数的比例。月病假率等于某月病假总人时数/同月授课总人时数X100%,5【平均因病缺课日数】:全校/全班学生一学期内平均每人因病缺课日数。学生平均因病缺课日数=全学期因病缺课日数/该学期全校学生平均数。生长发育指标 1 发育水平2营养状况3智力。生命质量指标1日常生活功能指标2心理社会功能评定3专门性生活质量评定量表4综合性生命质量评定量表。青少年群体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一死亡率显著下降,二生长发育水平提高,三、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整体改善。四青少年与低龄儿童死亡模式发生逆转,死因谱改变。五.疾病谱变化明显,精神障碍负担日益突出。六.儿童少年体能下降趋势仍在。

七.城市流动儿童和乡村留守儿童引发的新问题。

10章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维护、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科学,包括采取各种预防、治疗、教育措施,使人能按自己的身心潜能进行活动。【心理障碍】心理卫生问题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超过相应的年龄允许范围。特征:个体自身忍受不同程度

痛苦体验,如恐惧、焦虑或悲伤;个体在行为上显示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包括躯体的、情感的、认知的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这些困难和障碍有可能进一步加重个体的损害,如伤残、疼痛、失去自由甚至死亡。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或异常:学习问题;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儿童心身疾病;不良习性行为;广泛性发育障碍;青春期心理行为问题;儿童忽视、虐待与非意外性创伤。【心理咨询】对青少年而言,包含对他们的行为指导和改变原有的认识与行为;对其行为发展进行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研究与指导,强调预防和健康促进优先。对象:主要是普通学生和学校适应困难的儿童,其次是家长和教师。内容: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克服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指导改善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青春期心理咨询专指对处于青春期以后的青少年运用心理商谈的技术、程序和方法,帮助其对自己与环境形成正确的认识,矫正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心理咨询的原则:保密;限时;自愿;情感自限;延期决定:针对青少年情绪冲动和不稳定特点,咨询者应劝其深思熟虑再做出决定。遵守伦理规范。心理诊断和评估:包括行为观察、描述分析、收集资料、查询原因、实施测量和综合评估等在内的判断过程。对来访咨询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前,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心理评估或测量,以确定症状特征或症结,为心理辅导或行为干预提供依据。儿童行为指导原则:全面了解信息;确立靶行为;要求家长配合;消除副作用;遵循道德准则;建立信任关系。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防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也称多动症,指以注意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冲动和学习困难为特征的综合症。本病与家族遗传、神经系统损害、环境毒副作用、不良的养育等多种因素有关。男生高于女生。合并症:破坏性行为,心境障碍,焦虑,学习障碍,抽动障碍,睡眠障碍。表现特征:过度活动:自幼易兴奋、活动量大、多哭闹、睡眠差、喂食困难;入学课堂纪律差、无法静心作业,做事唐突冒失。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注意易被无关刺激吸引分散,无心听讲,东张西望,影响学习。冲动:易兴奋和冲动,做事不顾及后果,攻击行为,不遵守规则,缺乏忍耐或等待。难于理解他人内心活动、表情,或同学的玩笑而作出过激反应。学习困难:学绩不良,可有语言理解或表达问题,手眼协调、短时记忆困难等。治疗和预防:药物:在校期间服用药物(主要是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或托莫西汀)。行为指导:行为疗法+家长(老师)咨询指导。实施前确定个体的靶行为,强化正性靶行为,消除负性靶行为。预后:易发意外事故的倾向,常伴发品行障碍;未经干预者易发展为青少年违法。成瘾行为。预防:学前和学龄期引导参加活动规律强,规则明确的活动,按时作息,保证睡眠,合理营养。【学习障碍】:LD:指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字、表达、计算等认知学习过程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特殊性障碍。男童高,原因同多动症,通常分类为阅读障碍、数学障碍、书写障碍和非特定的学习障碍。表现特征:语言障碍:听理解困难、构音困难、阅读缺乏节奏、文章理解困难,用词或文字不当。语言表达障碍:说话缺少关系词、语用学不流利、节律混乱,语调平淡,形体语言偏多等。阅读障碍:阅读时漏字或添字,读同音异义字困难或混用,阅读时多用手指指字;因果顺序表达欠佳,命名困难,写字潦草难看,涂擦过多,不愿写字等。视空间障碍:顺序或空间认知障碍,计算和书写困难,符号镜像现象,如将p视为q,b为d,m为w,was为saw,6为9,部为陪等;数字顺序颠倒,数字记忆不良;判断方位、距离、图形困难。治疗与干预:无特效药物,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类型、程度、临床表现以及心理测评结果结合教育心理学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体矫治方法有:①感觉统合疗法;②行为疗法;③游戏疗法;④社会技能训练;⑤结构化教育训练等。切记高起点、超负荷,重视效果评估,心理评估。个别化教育指导计划。【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自闭症,是以社会功能、语言沟通缺陷为主并伴有异常狭窄兴趣和行为为特征的儿童期发育行为障碍。包括了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雷特综合症和瓦解性精神障碍,其中以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最常见。目前认为其发病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孤独症】: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男孩多见,通常起病于3岁以内,

有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隘,行为方式刻板,3/4伴有精神发育迟滞。临床症状:语言发育迟滞或障碍:不会语言交流,或表现重复刻板语言,自言自语,语调平淡,他人难理解;亦可表现“鹦鹉学舌”,不会用代词。社交障碍:喜欢独处,不理睬他人的呼唤或指令,缺乏目光对视交流,不参与合作性游戏,与母亲建立依恋关系困难,易合并感知觉异常。兴趣狭隘和刻板行为:如对某些物件或活动表现异常的兴趣,伴重复、刻板动作,有时表现强迫行为或自伤行为。智力发育迟滞:大部分ASD儿童智力落后,智力接近正常的ASD中部分儿童有较出色的记忆力、计算能力、智力拼图、音乐或美术等能力,属于高功能孤独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进入青春期后,易合并人格障碍。治疗: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主要采用教育训练为主和药物为辅的方法。训练方法:包括应用行为分析方法、结构化教学法、社交故事、关系型发展干预、图片互换法等。强调家长的积极参与。强调父母积极参与,实现教育训练和家庭社区生活背景结合。药物干预:症状突显或有合并症者可适当采用药物治疗(如利培酮或百忧解)。高功能ASD治疗:重点在于接纳和理解,避免简单粗暴应对或体罚,发现和发挥其特长,关注和指导其社会行为、道德意识,注重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儿童情绪障碍】:是涉及以焦虑、恐怖、抑郁、强迫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它不一定与成人期的神经症存在必然连续性。焦虑障碍最多见,其次为恐怖和抑郁障碍。包括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恐怖症,强迫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障碍】:指无明显客观原因下出现发作性紧张和莫名的恐惧感,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表现,分为分离焦虑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分离焦虑障碍儿童对父母的离开或离开家产生与年龄不相符的不适应,表现过度和绝望的焦虑(害怕)感受;广泛性焦虑障碍是指儿童在多数时间和活动时感受无法自控的过度焦虑与担心的状态。表现特征:表现为发作性紧张恐惧,担心发生不祥事情,焦躁不安、报怨或发脾气、容易哭泣、不愿上学、不愿与同学老师交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学习成绩偏差或下降明显。夜间入睡困难,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治疗:行为治疗:有目的性咨询交谈,通过认知疗法将焦虑思维调整至正确结构,以形成适应行为方式。家庭辅导治疗:为父母提供咨询不良因素,克服父母自身弱点或神经质倾向。生物反馈疗法(松弛疗法):年幼儿配合游戏或音乐疗法进行练习,亦可取得疗效。药物治疗:以抗焦虑药治疗为主。【抑郁障碍】:心境障碍的一类极端表现形式,指一种不快乐的弥散性心境或感受,患儿通常会表达自己即感到悲伤又对很多事物失去兴趣,并且易怒。流行病学:4~18岁儿童抑郁障碍发病率约在2%~8%之间,童年期男女相当,青春期后女性多于男性,重型抑郁障碍发生于青春期以后,且易发展至成年期。表现特征:表现为情绪低沉和不愉快,容易发脾气或哭泣,自我评估过低,不愿上学,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想死或自杀。思维动作迟缓,活动减少,反社会行为表现,头痛头昏,疲乏无力。治疗:通常采用认知-行为治疗CBT结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改变悲观消极的思维方式,口服5-羟色胺,在摄入抑制剂SSRI。恐怖症:指儿童对某些事物和情景产生过分的、与年龄不符的、无原因的恐惧情绪,并出现回避与退缩的行为,可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可分类为特异性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流行病学:大约4%的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对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异性恐怖,女孩多见,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消退。表现特征:表现对某一特定物体或情景产生恐惧,或与他人交往时产生恐怖感,害怕去社交场合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重者瘫痪痉挛晕厥。治疗基本同于焦虑症和抑郁症。行为疗法则可采用系统脱敏法、阳性强化法、冲击疗法等。【强迫性障碍】:称强迫症,指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伴有焦虑情绪和适应困难的心理障碍,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患病率为2%~3%,男性较多见,可合并抽动障碍。表现特征:强迫观念表现为非理性的不自主重复出现的思想、观念、表象、意念、冲动等,。强迫性动作则是重复的、有目的、有意图的行为动作。治疗:须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包括系统脱敏疗法、代币疗法、满罐疗法或厌恶疗法、森田疗法、生物反馈及音乐疗法等。SSRI口服药物。【伤后应激障碍】:指儿童遭受严重的创伤性体验后出现的持续性焦虑和无助感状态。

发生率约为8%,女性约是男性的2倍,其中约1/3的可持续至成年期。表现特征:闯入体验、过度警觉、持续回避。治疗:及时处理危机,通过心理支持缓解症状,减少共病,阻止迁延。主要干预措施为认知行为方法、心理疏泄、严重应激诱因疏泄治疗、想象回忆治疗、以及其他心理治疗技术的综合运用。可并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品行障碍】:CD指在儿童少年期反复、持续出现的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了与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影响其学习和社会化功能,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本病往往继发于童年期的对立违抗障碍ODD,严重时可发展为青少年违法。大多发生于青春期,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影响因素因严重程度、表现类型、环境因素和个体原因等极其复杂,涉及到遗传、气质、激素作用、生化因素、家庭与环境影响等。主要表现为容易激怒、固执、敌意、挑衅、恶作剧、斗殴、侵犯和攻击他人、违拗对抗、家庭暴力、破坏财物、虐待动物、撒谎和欺诈、持续而顽固的偷窃、厌学、逃学、离家出走、纵火等,严重时发展为报复、伤人、性侵犯(早孕)、诈骗、偷盗、物质滥用等违法犯罪行为,此时多伴有反社会人格障碍。干预:早发现早干预。预防性干预:极为重要父母管理训练:教给父母如何在家庭中改变儿童的行为,从而改变亲子间的互动方式,问题解决技巧训练:通过认知行为训练改变其错误思维来改变行为。多系统治疗:即基于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强化治疗措施,多用于严重的品行障碍。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环境,改善贫困生活环境,开展行为干预。

12【自杀】是个体在意识清醒情况下自愿(而非被迫)以伤害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属于故意伤害。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自杀死亡。保护因素:家庭凝聚力。高危因素:遗传因素:同卵双生子的自杀行为一致率远高于异卵双生子,一级亲属的自杀危险是一般人群的10~15倍。个体(宿主)因素:有自杀易感特质、人格障碍和应对技巧不足是导致自杀的主因,对外来事物反应敏感,伴有物质滥用,更显著增加自杀危险。环境因素:父母之一自伤酗酒家庭暴力史。亲子沟通不良,角色颠倒。早期经历。经历过父母或家庭亲密成员自杀、自伤惨剧的青少年,自杀危险率比同龄者高9倍。某些负性生活事件尤其是发生在学校的负性生活事件的“扣扳机”作用更直接。来自媒体的,反复、持续,以激情方式(如震撼性图片)报道自杀新闻,绘声绘色地报道自杀过程,对青少年因模仿而发生自杀的影响作用很大。伤害预防的四E策略:工程干预:目的在于通过干预措施影响媒介及物理环境对发生伤害的作用。经济干预:目的是用经济鼓励手段或罚款来影响人们的行为。强制干预:用法律及法规措施影响人们的行为。教育干预:通过说理教育及普及安全知识影响人们的行为。

13教学卫生和学校卫生服务【优势法则】神经中枢能从作用于机体的大量刺激中选择最强、最重要、符合自己目的和愿望的少数,使相应区域的兴奋状态占优势,由此在皮层中形成优势兴奋灶。大脑接到刺激信号后形成优势兴奋灶的活动特性,被称为优势兴奋法则,也叫优势法则。卫生学意义:明确学习的目的,产生学习的兴趣,一心一意。集中注意力,可提高学习效率。年龄越小,优势兴奋灶越易消失,注意力不能持久,故教学安排中每节课时间是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而定的。

【始动调节】:当脑力活动开始时,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较低,然后逐渐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始动调节。原因是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刚开始时,因脑细胞和其他相关器官、系统的功能尚处于较低水平,需要一定的起动时间。卫生学意义:在教学安排中,应做到从简到繁,从易到难,逐渐增加学习的难度和强度。

【动力定型】:身体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条件刺激按一定顺序多次后,在大脑皮层上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相对固定下来,称为动力定型。卫生学意义:(良好习惯的培养)一切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都是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动力定型的形成需要反复、长时间的训练。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动力定型越易形成,因此,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良好的学习态度、健康的行为方式应从小培养。动力定型一旦建立,不要轻易改变,否则会加重皮层的工作负担;小儿心理社会应激能力差,甚至可因此而导致高级神经活动的病理反应。

【镶嵌式活动】:学习中的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并非全部处于兴奋状态,始终是有一定的区域处于兴奋、工作状态,另一些区域处于抑制、休息状态。随着活动性质的变化,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和抑制区、工作区和休息区在空间上、功能定位上、时间分配上发生相应的轮换,称之为镶嵌式活动。卫生学意义:在教学活动中不同性质课程的交换,脑、体力活动交换,使大脑皮层保持较长时间工作能力,是减少疲劳发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措施之一

【保护性抑制】:脑皮层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损耗能量物质,如三磷酸腺苷(ATP)和高能磷酸化合物等。能量物质的损耗超过其限度时,大脑皮层由兴奋状态进入抑制状态——保护性抑制(也称“超限抑制”)。此时,神经细胞的功能活性暂时降低,脑皮层处于休息状态,以防进一步损耗。卫生学意义: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学生疲劳的早期表现及时组织学生休息,以促进大脑皮层的功能的恢复。

【学习疲劳】:是由于脑力工作的强度或时间超过超负荷,致皮层细胞功能消耗超过限度而产生的保护性抑制现象。学习疲劳的评价方法:1.体征和行为观察法:2.教育心理学方法;

3.生理学测定;

4.剂量作业实验和语言强化运动条件反射法。

作息制度卫生原则:1.符合皮层的功能特点和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2.区别对待,满足不同年龄、健康水平学生的生理需求;3.既满足学习需要,又保证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学校与家庭作息制度相互协调统一;5.作息制度一经确定不要轻易改变。课业学习:小(1-2年级)不超过4、(3-4)5、(5-6)6;初7、高8H。

睡眠时间:小学生1~2年级不少于10H,3~6年级不少于9H,中学生不少于8H。

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①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②促进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

③提高运动成绩;④培养兴趣和儿童青少年团体精神和拼搏精神,以及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一.年龄、性别和健康适应性;二.体育教学遵循的卫生原则:1.循序渐进;2.全面锻炼;3.准备和整理活动;4.运动与休息交替。

运动创伤预防方案:1.安全防范法;2.保护帮助法;3.量力适应法;4.准备活动法。

体育课四个部分:开始,准备,基本,结束。

决定运动负荷的三大因素:课程强度,密度,时间。

反映运动负荷常用指标:脉搏曲线图,平均脉搏,脉搏指数。

心血管机能实验:30S20次下蹲实验、15S原地快跑、台阶实验。

健康检查结果三级管理模式:1. 个体报告单,分别向学生(家长)和学校反馈;2. 学校汇总报告单,向本校领导和学区报告;3.区域学校汇总报告单,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健康教育内容:1.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2.疾病预防;3.心理健康;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5.安全应急与避险。

学校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卫生法律、政策和有关卫生标准等,对学校建筑设备、学校生活环境、学生用品、学校卫生服务工作等进行监督检查的系列性执法活动。学校卫生监督内容:预防性监督和经常性监督。

卫生行政处罚程序:1.受理与立案;2.调查取证;3.处罚决定。

【第十五章学校教学设备卫生】:校址及教学用房卫生要求:服务半径:城镇完全小学宜为500m,城镇初级中学宜为1000m。中小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教学用房的布局原则:保证师生安全,利于教学,光线好通风好,便于课间休息户外活动。教室的内部布置及卫生要求有足够的室内面积;有良好的采光照明和室内小气候条件;防止噪声干扰;便于学生就座和通行;便于清扫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水平视角(观察角)一般要求水平视角不小于30度(学生看黑板视线与黑板面形成的水平夹角)使前排侧边学生能看清黑板。一般要求垂直视角≥45度。采光、照明:自然采光:卫生要求:满足采光标准,课桌面和黑板上有足够的照度;照度分布比较均匀;单侧采光的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

双侧也就将主要采光窗设在左侧;避免产生较强的眩光作用,创造愉快、舒适的学习环境。自然采光指标:【玻地面积比】:窗的透光面积与教室的地面积之比,不应低于1:6。【室深系数】窗上缘距地面的高与室进深之比,不应小于单侧1:2;双侧1:4。【投射角】:室内工作点与采光口上缘的连线和水平面所成的夹角。要求≥20~22°。【开角】:室内工作点与对侧室外遮光物上端的连线和工作点与采光口上缘连线之间的夹角。要求≥4~5°建筑物间距不小于该建筑物高的2倍。房间应浅色装修,使反射系数加大。桌椅颜色宜淡,可减少与白色书本形成的亮度对比,保护视力。前墙颜色应与黑板颜色相近,减少亮度对比。【采光系数】:室内工作面上一点的天然照度与同时间室外开阔天空散射光的水平照度的比值。是综合反映采光状况的指标,不应低于1.5%,多雾地区不低于2%。临界照度:室内天然照度等于标准规定的最低值时的室外照度。它是开启或关闭人工照明的室外照度极限值。照度均匀度:最小照度/平均照度。采光口的方向主要采光窗,应设在左侧。避免炫光:遮阳设备,窗帘,黑板不反光,黑板上无窗口。人工照明:人工照明卫生要求:保证工作面上有足够的照度;照度均匀,不产生或少产生阴影;没有或尽量减少眩光作用;安全和有良好良好的空气条件,使学习环境具有舒适感。【光照度】(photo illumination):被照平面上单位面积所接受的光通量数值,表示被照平面上的光通量密度。E=F/S E:照度,F:光通量(lm,流明),S:面积(m2)。照度单位为勒克斯(Lx):1lx=1lm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m2的被照表面上所产生的照度。教师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150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黑板平均垂直照度不应低于200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眩光及其控制:【眩光】:在视野内形成视觉上的不舒适、烦恼、干扰或造成视觉疲劳的亮度。它分为:直接眩光:指在观察物体的方向或接近这一方向的发光体而引起的眩光。反射眩光:是由视野内的定向反射表面反射的高亮度影像所产生的眩光。眩光的控制:限制光源亮度;适当的悬挂高度与必要的保护角:高度1.7m保护角:450;适当提高环境亮度,减少亮度比。灯管排列宜采用其长轴垂直于黑板面布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房间空气中的CO2浓度反应空气清洁度的指标。其最高准许浓度:0.15%,1500ppm。应规定教室的换气次数。一般要求小学教室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宜低于3次;中学教室不宜低于4次。教室中部(距地面1米处)的温度为16℃~18℃,不宜超过20℃;相对湿度为30%~80%,最好为50%。课桌椅卫生及教学用品卫生:【桌椅高差】桌近侧高与椅高之差。合适的桌椅高差:1/3坐高作为桌椅高差的根据。学龄儿童适宜的桌椅高差为其坐高的1/3;青少年则在在此基础上提高1~2.5cm。它对就坐姿势的影响最大。高差太大,书写时则双肩上耸或单臂横架于桌面,形成脊柱侧弯;太小时两上肢势必成为支持上身重量伏于桌面易形成脊柱前弯。桌椅高差:0.408X坐高-4.5cm。桌面至箱底的高度不大于桌椅高差的1/2。中小学课桌椅个分为10中大小型号,可以全用,也可以用1.3.5.7.9五型(蓝绿红黄紫)或2.4.6.8.10(白色标牌)五型。

16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四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应对原则: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学校儿童少年卫生学讲义--0401

一、生长发育调查 (一)常用的调查指标和方法 1.调查指标 常用的调查指标有以下几类: (1)形态指标:最基本的形态指标有身高、体重、坐高和胸围。 身高表示立位时头、颈、躯干、下肢的总高度,是身体长度的重要指标,其内涵主要是骨骼,能为准确评价生长水平、发育特征、生长速度提供重要信息;未满2周岁的婴幼儿要卧位测量,称“身长”。 体重是身体各部分、各种组织的重量总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骨骼、肌肉、体脂肪和内脏重量增长的综合情况,是最易变化和最活跃的指标,它和身高的比例还可辅助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 坐高表示头、颈、躯干的总高度,反映躯干发育。胸围表示胸廓的围长,间接反映胸廓的容积及胸部骨骼、肌肉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能反映体育锻炼的效果。 臀围、腿围和各部位皮褶厚度可用于评价营养状况。婴幼儿头部发育变化大,应考虑对6岁以下(尤其3岁以下)小儿测量头围。要了解青春期体态变化特征应测量肩宽、骨盆宽和上、下肢长度;要观察青春期性发育情况可询问女孩月经初潮和男孩首次遗精发生年龄,并检查第二性征,如乳房、阴毛、腋毛、胡须及喉结等的发育状况。 有些指标的测定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应根据人力物力条件及特殊调查目的选用,如要了解骨骼发育状况,常用手腕部X线摄片,通过观察骨化中心的出现、形态变化、钙化程度和干骺融合情况确定骨龄;利用水下称重法、双能X线吸收法等测定人体成分的变化,可较精确地判定营养状况及肥胖程度。 (2)功能指标:儿童少年的生理功能发育与形态发育有所不同,生理功能发育变化迅速,对外环境的影响更敏感,受体育和劳动锻炼的影响大。常用生理功能指标有:反映肌肉力量的握力、拉力、臂肌力等;反映呼吸功能的呼吸频率、呼吸差、肺活量、肺通气量等;反映心

儿少分章节重点考试资料缩印版

名词解释 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长(growth):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分乃至全身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和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变。 发育(development):指细胞、组织的分化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为质变。 成熟: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形态、生理功能、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已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养下一代的能力。 成熟度:专指某一特定生长发育指标当时达到的水平占成人水平的百分比。 生长发育可塑性:指人体结构、功能为适应环境变化和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 生长发育指标体系:体格发育指标,体能发育指标,心理行为发育指标 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年龄范围为0~25岁。重点对象是中小学生群体,在此基础上向学龄前儿童和大学生群体延伸。三个鲜明的发展特征:1.高度重视主要服务对象——中小学生的三大特点:正在旺盛生长发育;生长的同时在接受教育;集体生活在学校这一特殊环境里。2.制定工作目标和提出干预措施时,不仅关注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常见病和伤害防治,而且充分考虑其心理-情绪-行为发展特征和实际需求。3.核心任务是针对青春期少年的身心发展过渡性特点和特殊问题,提供良好的教育、保健和医疗服务。 主要研究内容: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教育过程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监督和学校建筑设备卫生。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2.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阶段性:婴儿0-1,幼儿前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5-12,青春期10-20 女孩比男孩早1~2年,青年期18-25。3.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是不平衡的。第一突增期:胎儿4个月开始至出生后一年,身长(胎儿中期4-6个月)体重(胎儿后期7-9个月);第二突增期;青春期(女9-11至13-15 男11-13至15-17); (1)突增期意义:1补充适当的营养2保证充足的睡眠3保证足够的锻炼。4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与统一协调性: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组织、器官的生长模式在时间进程上是不同的。(2)程序性:1头尾发展律(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由上至下、由近而远) 2近侧发展律(瘦的精细动作,近-远,粗-细,简单-复杂)3向心律(童年期和青春期,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3)Scammon生长模式:1一般型:肌肉、骨骼脏器等,两次突增;2神经系统型:发育最早,一次突增,先快后稳;3淋巴系统型:发育最旺盛,一次突增,有升有降;4生殖系统型:发育开始最晚,一次突增,先慢后快。5.子宫型:子宫,肾上腺发育在出生时较大,其后迅速变小,青春期开始前才恢复到出生时的大小;其后迅速增大。(4)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1生长轨迹现象:在外环境五特殊变化的条件下,个体儿童的发育过程比较稳定,呈现一种轨迹现象,其中遗传基因起关键作用;2赶上生长:因某种因素生长发育受阻的儿童,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出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3生长关键期:生长关键期是器官和组织的快速生长期,此时受到干扰,常导致永久性的缺陷和功能性障碍。 体能:是指人体具备的能胜任日常工作和学习而不感到疲劳,同时有余力能充分享受休闲娱乐生活,又可应付突发紧急状况的能力。(体能发育过程的不均衡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性别特征) 体成分(身体成分):指人体总重量中不同身体成分的构成比例,属化学生长的范畴。(体成分的两成分模型由体脂重和去脂体重) 青春期(adolescence):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的逐渐过渡的时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青春期的年龄区间为10~20岁,WHO把青春期定义为这样一个时期:1.是个体从出现第二性征到性成熟的生理发展过程;2.是个体从儿童认知方式发展到成人认知方式的心理过程;3.是个体从社会经济的依赖性到相对独立状态的过渡。女性青春期的时间跨度一般为10~18岁,男孩为12~20岁。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1.体格生长加速,以身高为代表的形态指标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2.各内脏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功能日趋成熟;3.内分泌功能活跃,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分泌明显增加;4.生殖系统功能发育骤然加快,迅速成熟,到青春晚期已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5.男女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使两性的外部形态特征差异更明显;6.青春期心理发展骤然加快,产生相应的心理-行为变化,可能出现一些青春期特有的心理-行为问题。 青春期发育类型:早熟型(盆宽窄肩的矮胖体型,突增维持1年左右)、晚熟型(瘦高,维持2年以上)、一般型(介于二者之间,维持两年左右) 矮身材:身高低于其性别--年龄组正常值的第三百分位P3。垂体性侏儒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遗传代谢性疾病、生长迟缓、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生长迟缓。高身材指个体的身高高于其性别年龄相应标准的第97百分位数以上。按原因分:家族性高身材、体质性生长发育加速、巨人症。 性早熟(sexual preiocity):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一般指男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女8岁前出现乳房增大活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一般分真性性早熟,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过早启动引起;假性性早熟,多因性腺或肾上腺皮质肿瘤等导致性激素分泌过多,环境污染物种的激素成分,外源性性激素药物,含性激素制剂的不当应用也可引起;部分性早熟,患儿仅有某一方面的单独提前发育现象、不伴随其他异常表现;体质性性早熟,女孩8~8.5岁前出现第二特征指标一项以上发育或10岁前来初潮男孩9~9.5岁前出现睾丸增大或阴毛生长,本质上属健康人群。 青春期性发育障碍(delay puberty):一般指男童14岁未出现睾丸增大,女童13岁未出现乳房发育为判断标准。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遗传和环境因素,其中前者决定了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即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后者决定了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该潜力的正常发挥,决定发育的速度以及最终可达到的程度。①遗传因素:遗传的家族.种族影响:如家族聚集性和种族差异,是遗传影响的具体表现,身高、 性成熟早晚、生长突增模式、月经初潮年龄,都与家 庭遗传有关,种族影响对个体的体型、躯干、和四肢 的长度的比例等作用很大;双生子研究。②环境因素: 1)营养2)体育锻炼3)疾病4)生活作息制度5) 气候和季节6)环境污染7)社会家庭因素。 双生子研究:MZ同卵,DZ异卵 遗传度:是衡量遗传、环境因素各自对表型性状总变 异相对作用大小。越接近1,遗传作用越大。 生长发育调查方法含义以及特点:1)横断面调查; 在某一较短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 对象对某几种指标的一次性大标本调查。特点:通过 其,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资料。在一个较大地区范 围内通过调查得出某项指标的正常值,建立该地区儿 童少年生长发育的标准;也可将本地区本人群的调查 结果与其他地区人群结果作比较,以了解本地区儿童 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并作为评价本地区儿童少年保 健工作效果依据;对同地区同人群的连续多次调查, 可比较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分析生长长期趋势。调 查规模达时间短,需较多测试人员,调查前应该有详 细的计划严格的人员分工和测试程序,调查项目不宜 过多,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对所 处的内外环境属性有明确规定2)追踪性调查;是一 种动态观察,通过选择一定数量的对象,在较长一段 时间内进行的定期,连续多次的调查,观察儿童少年 的生长发育动态。制定生长速度正常值,揭示生长发 育规律性,系统深入的观察分析某些内外因素对生长 发育的长期影响。调查对象自始至终是同一组人群, 故反应的生长发育规律较横断面调查更加准确,更能 确切的反映人群或个体的生长速度。费时长,调查中 人员和对象都容易流失,从调查开始即应采取措施保 证其稳定性,最大限度减少样本流失。尽量使用同一 型号的测试器材,技术标准保持一致,使前后结果有 可比性。3)半纵向调查;将横断面和追踪调查两种 方法混合,克服追踪调查所需年限太长,研究样本易 流失的缺点。节约时间和工作量。只具有部分的追踪 性质,获得生长发育速度是近似的,将会出现两组不 同对象的重叠,产生差异,需利用适当的统计方法修 匀。 生长发育的评价的实际意义:1.了解个体、群体的生 长发育现状,处于什么等级、发展趋势如何;2.为评 价遗传--环境影响因素,考察学校卫生工作实效、开 展保健干预提供依据;3.筛查、诊断生长发育障碍。 生长发育评价既针对个体也针对群体,由生长发育水 平、生长速度、发育匀称度(指标间相互关系)和体 质综合评价报告等四类内容组成。 生长发育评价方法:一:等级评价法和离差曲线图法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二:指数法:利用数学公 式,根据身体各部分比例关系,将两项或多项指标相 连,转化成指数进行评价。身高坐高指数:根据人体 躯干与下肢的比例关系,从纵截面角度反映体型,分 为长躯型、中躯型、短躯型(坐高cm/身高cm*100%); 反映生理功能指数:身高肺活量指数和体重肺活量指 数=肺活量/身高或体重;BMI营养状况指数。三:Z 分法:Z标准差法,是一种特殊类型离差法。它不以 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而是以中位数为中心,将资料 从偏态分布大体转换为正态分布,再取+-1Z、+- 2Z、+-3Z为界值点,建立正常值。通过正态转换过 程,实测值即被转换成Z分,由此确定发育等级。四, LMS法:三大优势:1.对百分位数法、Z分法既沿袭 又修正。2.只要使用的样本量达到要求,所制成的正 常值或标准课精确到个位。3.各相邻百分位数值间不 会出现交叉、颠倒或重叠,从而使所定正常值或标准 的精确性显著提高。五:发育年龄评价法:是指用某 些身体形态、生理功能指标和第二性征的发育水平及 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评价个体发育状况。(四 种:形态年龄,第二性征年龄,齿龄,骨龄) 心理卫生(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维护和促进人类 心理健康的科学。包括一切旨在改善心理健康的措施, 使人能按自己的身心潜能进行活动。(对儿童来说, 就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健全性格、提高儿童对 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精神方面的各种问题) 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心1.智力发展2.情绪反应 适度 3.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相符。4.行为协调,反 应能力适度5。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6,个性的稳 定和健全 心理障碍: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偏倚称心理卫 生问题,若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超过相应年龄的允 许范围,称心理障碍。(20%) 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主要有: 1、学业相关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力 差等,多发生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初入学儿童。注意 有些属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时出现的暂时性适 应不良。 (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是以 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冲动、过度活动、学习困难为特 征的综合征。通常起病于7岁之前, LD学习障碍:是指学龄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写、表 达、推理、计算能力等学习过程中存在一种或一种以 上的特殊性障碍,包括阅读障碍、数学障碍、书写障 碍、非特定性学习障碍等。) 2、情绪问题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行为、恐怖。(焦 虑指突如其来出现的、无明显躯体原因的恐惧感,若 经常反复出现,已形成儿童焦虑障碍,是儿童期最常 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强迫行为:指儿童以强迫观念和 强迫动作为主,伴焦虑情绪和适应困难的一类症候群。 恐惧:当参与某项活动或面临某种情景式产生过分强 烈、持续的紧张、恐惧和回避情绪。心境障碍:又称 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经高涨或低落 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 变。) 3、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撒谎、攻击性行为。 4、 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口吃、遗 尿。5、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 称自闭症,是由脑发育不良引起的,以社会功能、语 言沟通缺陷为主,伴异常狭窄的兴趣和行为特征的儿 童期发育行为障碍。表现:交流障碍、言语发育障碍、 行为刻板重复、智力落后、感觉异常。 青春期心理咨询:专指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少年(尤 其是那些存在心理问题者),运用心理商谈的技术、 程序和方法,帮助其对自己与环境形成正确的认识, 矫正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 社会生活产生良好的适应。原则:保密、限时、自愿、 情感自限、延期决定、伦理规范。 生长发育指标:发育水平、营养状况、智力。 生命指标:婴儿死亡率:IMR是指在所给定的年份内 每1000名活产儿在0~1岁期间的死亡人数,反映活 产儿一年内的死亡概率。它是国际公认的衡量一个国 家/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居民健康状况、卫生保健事业 发展的重要标志。 疾病指标:因病缺课率:以月为单位计算因病缺课的 人时数或人日数占授课总时数的比例。反映学生健康 状况的重要指标。 生命质量指标:包括日常功能指标、心理社会功能评 定、专门性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综合性生活质量评定 量表。 六、视力不良:视力低下,是在采用远视力表站在5m 远处检查时,裸眼视力低于 5.0 。(近视不能仅凭上 述检查而必须通过眼科的散瞳验光才能确诊)。 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 于正常,但视近正常,它是由于屈光不正所致。严 格定义是在不使用调节功能状态下,远处来的平行光 在视网膜感光层前方聚焦。 预防近视的措施:1.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预防近视 眼的基本措施是限制过多的长时间近距离视近活动, 每日可3~4次向5m以外的远处眺望,远望时宜选择 固定目标,每次5~10分钟,避免刺眼的强光刺激; 2.重视读写卫生:阅读、书写时坐姿要端正,眼书距 离保持在30~35cm左右,避免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地 方读写;3.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认真做好 眼保健操:活动有助使眼压下降;4.合理饮食,注意 营养:合理营养是预防近视眼的综合措施之一;5.改 善学习环境6.定期检查视力:学校应每年两次进行视 力检查;7.健康教育:开展用眼卫生的健康宣教。8. 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 七、龋齿:龋齿是牙齿在身体内外因素作用下,硬组 织脱矿,有机质溶解,牙组织进行性破坏,导致牙齿 缺损的儿童少年常见病。患牙不能自愈。患龋后不仅 引起疼痛,而且影响食欲、咀嚼和消化功能,对生长 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流行病学特点:1.龋患率:幼儿园儿童高于小学生, 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中小 城市。2.龋均(总龋牙数/受检总人数)和患者龋均(总 龋数/患龋总人数)都是反映龋齿患病程度的重要指标, 防龋工作重点在幼儿园儿童和小学生人群上。3.5岁 乳牙无龋率,12岁恒压龋均。4.好发牙和好发部位: 乳龋的好发牙是第1、2乳磨牙(第4、5乳牙),尤 其第2乳磨牙;恒龋的好发牙是第1、2恒磨牙(第6、 7恒牙)尤其第1恒磨牙(俗称“六龄齿”);恒龋的 好发部位相同都以咬合面为主。 四联致病因素论:1、细菌和菌斑,是根本原因。主 要的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可合成葡糖基转移酶,使 蔗糖转化为高分子细胞外多糖,使牙齿内的酸度增加, 有利于菌斑的形成。2、食物因素,是物质基础,碳 水化合物(尤其蔗糖)是致龋的主要食物,不仅可以 酵解产酸,降低菌斑的PH值,而且参与菌斑形成和 作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蔗糖消耗量和龋齿发病率 间存在高度正相关。3、宿主,是重要条件。指牙齿 对龋病的抵抗力或敏感性。。4、时间因素是发生过程。 儿童系统防龋法:1.定期检查、早期诊断。2.控制牙 菌斑。3.讲究饮食卫生,增强宿主抗龋力。4.健全学 校口腔疾病防治网。 八、缺铁性贫血:是由不同程度缺铁引起的以小细胞、 血红蛋白低下为特征一类贫血总述。防治要点:一般 治疗(饮食),病因治疗,铁剂治疗,针对性防治综 合措施,预防铁中毒。 九、肥胖:肥胖是在遗传、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因能 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从而 危害健康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 肥胖的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纯性肥胖,主要因摄食量 过多、“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等原因引 起;另一种是继发性肥胖,因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或 代谢性疾病引起。 男女18岁时都分别取BMI值24和28为超重和肥胖 界指点。体脂率男超过20%,女14岁以下超过25% 或14岁以上超过30%为肥胖。肥胖的防治:养成良 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爱高糖、高脂、高热量饮食的 不良习惯。限制过量进食,对体重定期检测,加强体 育锻炼与户外活动。 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1适合年龄、性别和健康情况 2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3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 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②全面锻炼③准备和整理运动 ④运动与休息交替 体育课的结构:开始部分2-3min,准备部分6-12min, 基本部分25-30min,结束部分3-5min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决定于课程强度,密度,时间三大 因素 靶心率:达到最大运动强度60%—70%的心率,是判 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常用指标,是运动时需要达到的 目标心率,是判断有氧运动的主要指标。健康人 130-180。=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60% 评价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指标还有脉搏(心率)曲线图、 平均脉搏、脉搏指数(=平均脉搏/安静脉搏)(中学生 1.6~1.8) 学生一天应有至少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注意饭前 饭后一个小时不宜剧烈运动。运动时大量排汗,必须 少量多次饮水,适量补充水分和盐分。在补充水分和 电解质的同时,还应注意适当补充钙等无机盐。 预防运动性创伤方案?1安全防范法2保护帮助法3 量力适应法4准备活动法 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1主观感觉,包括运动时的排 汗量,运动后的心情,睡眠食欲等方面的自我感觉, 其他身体疲劳感觉、睡眠、食欲、运动情绪等2客观 评价:内容包括测试脉搏,监测体重,分析运动成绩 的变化、进行体能和其他形态、功能的测量等。 健康监测体系(三部分):健康体检、检测结果报告、 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教育基本内容: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 心理健康,生长发育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 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性及卫生意义:1始动调节:大 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刚开始时,因脑细胞和其他相关 器官、系统的功能尚处于较低水平,需要一定的起动 时间。伴随工作时的能量消耗,工作能力将逐渐提高, 该现象称~。据此,在学日、学周、学期开始时规定 的学习难度、学习强度都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强。2 优势法则:各种脑、体力活动内容,在大脑皮质上各 有其代表区域。皮质能从机体受到的大量刺激中,选 择最符合自身目的和兴趣的一些刺激,在脑皮质引起 强烈的兴奋区域,即优势兴奋性。其兴奋性高于其他 区域,而且能将皮质其他部位的兴奋性吸引过来,加 强自身的兴奋性,又使那些部位处于抑制状态。因此, 优势兴奋性的形成可明显提高学习效率。所以,组织 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该内容的持续时间应适应受 教育者的年龄特点。3动力定型:如果儿童体内外的 条件刺激按一定顺序多次重复后,在大脑上的兴奋、 抑制过程及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将相对固定下来,形 成动力定型。因此,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良好的学习 态度、健康的行为方式应从小培养。4镶嵌式活动: 伴随学习性质的变化,脑皮层的功能在定位上(兴奋 区与抑制区,工作区与休息区)相互轮换,称为~。 因此,教学安排中应注意课程性质的轮换,脑力与体 力活动交替,以确保脑皮层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旺盛的 工作能力。5保护性抑制:一旦大脑皮层的活动超过 其功能限度,皮层反馈性的进入抑制状态,称为保护 性抑制。~是一种生理状态,也是早期疲劳的表现, 对保护脑皮层免受功能衰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 育过程中如果能注意到学生的早期疲劳表现,适当组 织休息或安排其他活动,脑皮层功能活性将很快恢复; 如果任其发展,不采取劳逸结合措施,学生的疲劳状 态就会持续下去并逐步加重,甚至发展成病理性的 “过劳”状态。 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 遗传;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生活条件;养育和生活 方式。 疲劳:在过强、过猛的刺激或刺激强度虽不大但持续 长时间的作用下,使大脑皮层细胞的功能消耗超过限 度,所产生的保护性抑制。是一种生理现象,出现早 期疲劳是学习生理负荷达到临界限度的指标。 试述学生学习疲劳的表现和评价学习疲劳的意义。第 一阶段又称早期疲劳。机制是优势兴奋性降低,不能 实行对周围区域的抑制(内抑制障碍)。表现为上课 时坐立不安,小动作多;注意力转移。条件反射实验 出现错误反应增加。有些人的早期疲劳内抑制表现不 明显,主要反应是兴奋过程出现障碍。早期疲劳的重 要特点是:兴奋过程或内抑制过程中的一个方面有障 碍性表现。第二阶段又称显著疲劳。机制是大脑皮层 的保护性抑制加深、扩散,特点是兴奋过程和内抑制 都减弱或发生障碍。具体表现:上课打呵欠和瞌睡; 对条件刺激的错误反应增多,反应量减少,反应时延 长,有时甚至出现后抑制现象。 学校的作息制度符合哪些原则?1、符合皮层的功能 的特点和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使学习活动与休 息的交替安排合理化2、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健康 水平的儿童少年应区别对待,分别制度3、既能满足 学习任务,又要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4、学校 与家庭作息制度相互协调统一5、制度一经确定,不 要轻易改变 一日生活制度:1课业学习:小学1、2年级不超过 4h,3、4年级5h,5、6年级6h,初中7h,高中8h; 2、每节课持续时间:小学40分钟;中学45分钟;大 学50分钟3、课外活动:小学生不少于3-3.5h,中学 生2-2.5h,其中至少有1h体育锻炼时间。中学生每周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宜少于3次,每次45min。4、睡 眠:小学生10h,中学生9h,大学生8h。5、休息: 每节课休息10min,第2、3节课间休息20min。炎热 夏季保证短时间午睡。6、自由活动:每天看电视或 课余上网时间不宜超过1h。7、进餐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 乃至成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 行为。特征:1.明显偏离个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 的期望。2.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各异。3.有个体聚集性 和群体聚集性。4.有鲜明的后天习得性。5.青少年行 为有良好的可塑性。导致的危害:危及健康和生命, 产生潜在危险,引发性传播疾病。分类:易导致非故 意伤害的行为、致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滥用行为、精 神成瘾行为、危险性行为、不良饮食和体重控制行为、 缺乏体力活动行为。 伤害:是由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事件和心理 行为因素等导致个体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残疾 或死亡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分为非故意伤害和故意伤 害。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有:宿主因素(年龄 性别种族心理行为特征生理缺陷与特征),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物理因素(地区因素),其中伤害事故出 现的两个高峰在婴儿期和青春期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预防控制干预包括教育干预, 技术干预,工程干预,经济干预,称为“四E策略”。 暴力是指蓄意滥用权力或躯体力量,对自身、他人、 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导致身心损伤、死亡、 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一类行为 校园暴力:发生在校园内、上下学途中、其他与学校 活动相关的所有暴力行为。分为躯体暴力、言语/情感 暴力、性暴力三种形式。 教学楼的卫生原则:1.保证教学顺利进行。2.光线好、 通风好。3.方便师生课间休息和户外活动。4.保证师 生安全。 教室内部设计的卫生要求?1 足够的室内面积 2 良 好的采光照明和室内微小气候 3防止噪音干扰 4 便 于学生就座和通行,便于清扫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采光系数:或称自然照度系数,为综合评价教室的采 光状况,指室内某一工作面的天然光照度与同时室外 开阔天空散射光的水平照度的比。一般最低采光系数 不低于2.0% 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300lx,黑板面平均 垂直照度不应低于500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 教室人工照明的卫生要求:保证课桌面和黑板面上有 足够照度,照度充分均匀;不产生或少产生阴影,没 有或者尽量减少眩光作用;不因人工照明导致室内温 度过高而影响空气的质量和安全性。 桌椅高差:为桌近缘高与椅高之差。1/3坐高+1~2cm 课桌椅尺寸有11个型号,不同身高不同型号,桌椅 配套,同号搭配。 教室自然采光的卫生要求:满足采光标准,课桌面和 黑板上有足够光照;照度分布均匀;单侧采光的光线 应自学生作为左侧射入,双侧采光也应将主要采光窗 设在左侧;避免产生较强的眩光作用,创造愉快、舒 适的学习环境。 玻地面积比不低于1:5 黑板反射系数<20% 投射角不小于20~22°,最小开角不小于5°。 室深系数不小于1:2。 采光方向:南北向双侧,左侧 学校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 政策和学校卫生标准,对学校建筑设备、学校生活环 境、学生用品、学校卫生服务工作等进行监督检查的 系列性执法活动。

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

第九节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 一、校址 (一)校址选择 学校应设在居民区适中的地方,布点均匀,以利学生就近上学。学校设置一般按人口数和密度规定其服务半径,中小城镇的上学距离规定为小学≤500m,中学≤1000m。农村居民居住较分散,服务半径可适当加大。 学校应具备良好的外界环境,避免外部噪声干扰,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城市主要干道(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同侧路边距离不应少于80m,否则应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校址应远离化学、生物、物理等污染源。学校不应与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相毗邻。 学校宜设在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附近,或邻近公园、公共绿地。校址周围交通应方便,能为学校提供能源、给水、排水和电源设施;同时有利于防灾及安全疏散。 学校应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禁止在校园内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滑坡体、悬崖边及洪水沟口。 (二)学校用地 学校用地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彼此用绿化带隔开。 建筑用地:可采用建筑容积率(每公顷建筑用地上的总建筑面积)衡量建筑密度,我国规定城市小学宜为0.8,中学宜为0.9;农村小学不宜大于0.7,中学不宜大于0.8。 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学生同时做课间操,小学每学生不宜小于2.3m2,中学每学生不宜小于3.3m2。 绿化用地:中学每学生不应小于1m2,小学每学生不应小于0.5m2。 (三)校园总平面布局 建校时即应制订切实可行的规划,使校园总体布局合理。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用房,靠近室外运动场地。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教学用房的位置。 校门不宜直接开向机动车流量超过300辆/小时的道路,门前留有一定缓冲距离。 建筑物间距应保证南向教室冬至日时底层满窗日照不小于2小时(根据不同地理纬度因地制宜);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间距不小于25m;教室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小于25m。 学校建筑基底面积约占校地面积的25%~27%(楼房)和33%(平房),每名学生校园占地面积中学为11~15m2,小学为10~13m2。

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100401K 专业名称:预防医学(Public Health)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态度,掌握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卫生保健、健康促进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具有初步科研能力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关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毕业后能从事卫生行政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传染病控制与职业病、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改进人群工作、居住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与人群合理营养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态度、知识和能力: (一)态度要求: 1.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2.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3.有较强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公正执法,以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疾病、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为己任; 4.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充分认识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5.具有创新精神,重视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探索; 6.尊重同仁、树立团队意识。 (二)知识要求: 1.基本掌握相关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及其研究方法,指导今后的卫生防病工作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及其异常情况下的各种变化特征; 3.掌握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发病原因、发生机理及诊断和防治原则; 4.掌握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及心理行为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理论知识; 5.掌握不同环境条件下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特点及影响因素; 6.掌握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宏观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及卫生毒理学方法; 7.掌握不同条件下对健康有害因素的识别、监测和评价的知识; 8.掌握社会医学的基本知识及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监督执法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9.掌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知识和方法。 (三)能力要求:

2012级儿童少年卫生学考题 厦门大学预防医学考试

2012级儿少考题 一、名解(4*5分) 1.学习障碍 2.性早熟 3.赶上生长 4.学校卫生监督 二、填空(20*1分) 1.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青春期的发育分为早熟型、一般型、晚熟型三型。 2.体格发育指标包括纵向测量、横向测量、重量测量三类。 3.儿童心理发育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力五方面。 4.儿童内部语言的发育大体经过出声思维期、过渡期、无声思维期三个过程。 5.【这道题记不清了,是一个诊断标准中对智商的要求,具体疾病不确定是不是这个“精 神障碍”】精神障碍的诊断中,智商标准是。 6.学校健康教育包括: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健康自我意识、发展健康行为技能三个方面。 7.横断面调查可用于建立生长发育标准,追踪调查可用于制定某些与生长速度相关 的正常值或标准。 三、单选(10*2分) 1.关于生长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长发育过程从受精卵开始,经历了胎儿、儿童、青春期直至成年期 B.生长是质的改变 C.生长发育过程基本结束时,个体达到成熟 D.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是不均衡的 E.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组织都有关键生长期 2.女孩月经初潮和男孩遗精出现在青春期中期,身高突增出现在青春期早期。 3.学校预防性监督的内容不包括。 4.学校食物中毒5~99人,没有出现死亡,是IV 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影响坐姿的最主要因素是(桌椅高差?) 6.是我国学校公共卫生事件最主要的原因。 7.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特点,错误的是: A. B.只与后天有关,与遗传没有必然联系 C. D.良好的可塑性 8.学日中大脑工作能力 4 型兴奋性很早就下降。 9.关于学习障碍的表述,错误的是。(智商<70) 10. 四、简答(4*7分) 1.简述学习周大脑工作能力变化规律。

第8章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信息资源.doc

第八章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信息资源本章所论述的预防医学信息资源是涉及预防医学的文献信息资源,主要包括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的期刊、图书、指南、数据库、字典、百科全书、影像、学协会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在预防医学的卫生信息资源中,中国卫生部及下属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hina CDC):含有大量的预防医学、传染病、流行病、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妇幼卫生、公共卫生、营养卫生疾病控制、保健等方面的信息资源;还有大量的卫生法律、法规及标准文献。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CDC), 有大量的传染病及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损伤、公伤损害、环境卫生问题、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类健康水平及生命质量、环境卫生、卫生统计、艾滋病、性传播性疾病与结核病、传染病、职业安全等免费信息资源。世界卫生组织(WHO);NIH 中的NIEHS;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含有大量的公共卫生、营养卫生、食品卫生等等方面的信息资源。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中的预防医学信息资源,将在第四至七章分别介绍。 第一节主要导航站点 一、MedWed(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45684.html,/medweb/) 是一个生物医学搜索引擎, 按照生物医学学科进行学科主题分类。从Specialties点击Public health,可获取公共卫生方面的信息,有食品安全,营养卫生,流行病,统计学等等方面的信息。并可通过检索获取。 二、INASP Public Health/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公共卫生/ 疾病防控)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45684.html,/health/links/phprevent.html INASP对其推介的每个网站都有简要注解,概述其功能,并提供网址链接。 第二节期刊 一、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53年创刊,双月刊。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内容涉及临床常见疾病的预防、临床流行病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本科生专业培养计划 一、总体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面向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在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局等机构从事预防医学各项工作的高级公共卫生专门人才。(二)总体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卫生防疫、控制传染病和职业病、改进人群环境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疾病控制中心、环境卫生及食品卫生监测、社区医疗等机构从事预防、卫生管理、保健工作及医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公共卫生专门人才。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儿童少年卫生学 填空题

44、青春期的年龄范围一般定为10-20 岁。 45、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18 岁以下的人群都界定为儿童。 46、婴儿出生后最先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就是气质。 47、青春期生长发育突增,女孩比男孩约早2 年。 48、人体各部位的长度,从出生到成年, 头颅约增长一倍,躯干 约增长两倍,上 肢_下肢约增 长三倍,约增长四倍。49、青春期的晚熟少年,其骨龄通常 小于时间年龄。 50、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四种生长模式的一 般型包括:全身的肌肉、骨骼、主 要脏器和血液流量等。51、一般说来,女孩的月经年龄和男孩的首 次遗精出现在青春期的中期。 52、小儿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将引起 侏儒症。 53、青春期及其前后,男性肺活量一直 大于女性肺活量。 54、关于青春期的起动机制,目前较为统一 的观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和下 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起着决 定性作用。 55、年龄性别体重生长曲线,男女之间有 两次交叉。 56、人体身高第二次生长突增高峰常出现在 青春发育期。 57、目前常用的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 童年期、青春发育期这一生长发育年龄 分期方法是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的特 点和生活及学习环境的 不同而划分的。 58、青春期早熟少年,其骨龄通常大于 时间年龄。 59、属于神经系统型生长模式的器官有: 脑、脊髓、视觉器官 或眼球等。 60、最简易易行的测量体成分的方法是 皮褶厚度。 61、在青春发育后期,男性的肺活量、握力 比女性增长更快。 62、女孩月经初潮常出现在身高突增之 后。 63、对于女孩的平均初潮年龄,欧美经济发 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地区 早。 64、年龄性别身高生长曲线,男女之间有 两次交叉。 65、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 早1-2 年左右。 66、Scammon把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生长模 式大体归为四种 类型:一般 型、神经系统 型、 和 。 67、少年儿童期,若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 引起巨人 症。68、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粗大运 动、精细 运动、言 语和 社会性等方面。69、一般来说,身高的突增高峰出现在青春 期的早 期。 70、儿童的机械记忆能力通常在10 岁时达到一生的 最高峰。 71、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发展呈现在很大的矛 盾性,主要表现在 反抗与依 赖、闭锁 性与开放 性、勇 敢与懦弱、高傲与自卑及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44、10-20 45、18 46、气质47、2 48、头颅;躯干;上肢;下肢49、小于50、全身的肌肉、骨骼、主要的脏器;血流量51、中52、侏儒症53、一直大于54、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55、两56、青春发育57、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生活及学习环境58、大于59、脑、脊髓、视觉器官;眼球60、皮脂厚度或称皮褶厚度测量61、更快62、后63、早64、两65、1-2 66、一般型、神经系统型、淋巴系统型、生殖系统型67、巨人症68、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性;社会性69、早70、10 71、反抗与依赖、

儿童少年卫生学(文本)(1)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第一节生长发育指标和研究内容 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 生长发育是儿童少年群体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是健康状况的反映,群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则是社会发展、卫生保健和社会文明的一大标志。 对该群体发育规律的全面了解,对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丰富儿少卫生学的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也是制定儿童少年卫生保健政策和行动纲领的基础和前提。 生长发育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统一,这一复杂的生物学现象需要运用不同的指标。 随着基础医学和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的发展,生长发育的研究内容呈现出从整体水平到基因与代谢水平的整合。 一、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 (一)生长(growth) 生长是指身体各部分以及全身在大小、长短和重量上的增加以及身体化学成分的变化。即生长包含形态生长(morphological growth)和化学生长(chemical growth)。 (二)发育(development) 发育是指身体组织、器官、各系统在功能上不断分化与完善的过程,也包括心理、行为和体力的成熟过程。发育一词,通常在生理功能和心理行为方面使用较多。 生长和发育密不可分,生长是发育的前提,发育寓于生长之中。对细胞、组织和器官,在形态变化的同时,必然伴随功能的分化和增强。因此,常常把生长发育一起表述,或用“发育”一词代替“生长”或“生长发育”。 (三)成熟(maturity) 成熟是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在形态、生理功能、心理素质达到成人的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殖养育下一代的能力。 成熟水平或称之为成熟度(maturity degree)是指特定的生长发育指标的相对发育水平,即当时的发育水平与成人水平的百分比。 (四)生长发育可塑性(plasticity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生长发育可塑性是指人体的结构、功能为适应积极或消极的内外环境及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也就是生长发育的可能性,意味着生长发育的状态可以被生活经历塑造。 生长发育的可塑性还表现为神经发育的可塑性,即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神经元对神经活动及环境改变作出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应答反应。 二、生长发育指标体系 (一)体格发育指标 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通常是指身体外部形态的发育,是人体整体发育的重要方面。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即纵向测量、横向测量和重量测量。 1. 纵向测量

学校儿童少年卫生学讲义--0401

第四节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 一、生长发育调查 (一)常用的调查指标和方法 1.调查指标常用的调查指标有以下几类: (1)形态指标:最基本的形态指标有身高、体重、坐高和胸围。 身高表示立位时头、颈、躯干、下肢的总高度,是身体长度的重要指标,其内涵主要是骨骼,能为准确评价生长水平、发育特征、生长速度提供重要信息;未满2周岁的婴幼儿要卧位测量,称“身长”。 体重是身体各部分、各种组织的重量总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骨骼、肌肉、体脂肪和内脏重量增长的综合情况,是最易变化和最活跃的指标,它和身高的比例还可辅助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 坐高表示头、颈、躯干的总高度,反映躯干发育。胸围表示胸廓的围长,间接反映胸廓的容积及胸部骨骼、肌肉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能反映体育锻炼的效果。 臀围、腿围和各部位皮褶厚度可用于评价营养状况。婴幼儿头部发育变化大,应考虑对6岁以下(尤其3岁以下)小儿测量头围。要了解青春期体态变化特征应测量肩宽、骨盆宽和上、下肢长度;要观察青春期性发育情况可询问女孩月经初潮和男孩首次遗精发生年龄,并检查第二性征,如乳房、阴毛、腋毛、胡须及喉结等的发育状况。 有些指标的测定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应根据人力物力条件及特殊调查目的选用,如要了解骨骼发育状况,常用手腕部X线摄片,通过观察骨化中心的出现、形态变化、钙化程度和干骺融合情况确定骨龄;利用水下称重法、双能X线吸收法等测定人体成分的变化,可较精确地判定营养状况及肥胖程度。 (2)功能指标:儿童少年的生理功能发育与形态发育有所不同,生理功能发育变化迅速,对外环境的影响更敏感,受体育和劳动锻炼的影响大。常用生理功能指标有:反映肌肉力量的握力、拉力、臂肌力等;反映呼吸功能的呼吸频率、呼吸差、肺活量、肺通气量等;反映心血管功能的脉搏、心率、血压等。各种联合功能试验和最大耗氧量测定则可反映运动时心肺功能状况和训练水平。 常用生化功能指标有:反映肌肉代谢水平的尿肌酐、三甲基组氨酸;反映骨代谢水平的尿羟脯氨酸和总体钙。前两类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蛋白质营养状况。此外还有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清铁、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等。各种内分泌激素如生长激素、生长介素、甲状腺素、雄激素、雌激素、促卵泡成熟素和促黄体生成素,以及尿17-酮类固醇等的测定,不仅有助了解生长发育内在规律,对诊治各种生长发育异常也有实际意义。 (3)素质指标: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平衡性和协调能力等,每种指标可用一种或几种特定运动项目表现。常用指标有:短距离快跑、中距离耐力跑、投掷、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立体位前屈、反复横跳等。 (4)心理指标:心理发展包括感知觉、言语、记忆、思维、想象、动机、兴趣、情感、性格、行为及社会适应力等。根据测验目的可分为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记忆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学测验等。指标通常是多项的,通过一些专门设计的测试量表或问卷调查获得。这些量表、问卷应得到国内外公认,采用本国的标准化常模,由专业人员操作;尽可能消除内外环境影响,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调查方法根据不同调查目的,可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生长发育调查: (1)横断面调查:是在某一较短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对象,对某几种指标进行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