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血气分析笔记

血气分析笔记

血气分析笔记
血气分析笔记

1. 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产生:成人安静时一分钟耗氧250ml ,产生二氧化碳200ml ,两者的比值为呼吸商,

用R 表示,呼吸商的平均值为0.8。各种营养物质提供能量时消耗的氧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是不同的,因此呼吸商的确切值取决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2. 成人呼吸一次的潮气量约为500ml ,每分钟呼吸次数为12~18次,因此一分钟共约6~9L 。

3. 影响气体交换的条件:①充分的通气量;②合适的通气血流比;③正常的弥散能力。

4. 肺泡换气量与其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之间最佳比率是8:10,即通气血流比为0.8。生理状态下,受

重力影响肺的上部血流较少,因此通气血流比值较大,而肺的下部血流较多,通气血流比值较小,由此可见,整个肺的通气血流比是不同,但均值为0.8。呼吸系统疾病时,通气血流比失调,即使肺泡氧分压正常,动脉血氧分压也降低,从而使PA-aDO2增大。

5. 通气血流比失调和弥散障碍几乎不影响二氧化碳的排出,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从血流进入肺泡的能力是

氧的20倍,因此在极短的时间内二氧化碳就能从血液进入肺泡进而排出体外。这样,通气量的大小就成为影响血液中二氧化碳排出的唯一因素。反过来,PaCO2可以作为肺泡通气量的指标,且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6. 血气分析的测定方法:直接测定的数值包括:PaO2、PaCO2和PH 值;用上述三项计算出的数值包括:

〔HCO3ˉ〕、SaO2、CaO2、BE 、P(A -a)O2和分流量等。

7. 人体血液中气体分压的和与大气压处于平衡状态,血液中各种气体的分压之和也是760mmHg 。 8. 评价呼吸功能的指标:PaO2、PaCO2和SaO2;评价酸碱平衡的指标包括:PH 值、〔HCO3ˉ〕、BE 和PaCO2,

可见PaCO2既可以用来评价呼吸功能,又可以评价酸碱平衡。

9. 人体呼吸系统的死腔量约为150ml ,而潮气量为500ml ,二者之差才是真正能够用于交换的气体量,约

为350ml 。

10.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死腔量)×呼吸频率,当一个人剧烈运动时死腔量是不变的,为了增加肺泡通气

量,一方面可以增加潮气量,另一方面则可以增加呼吸频率,因此,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 11. 可以证明:当单位时间内通气量相同时,深而慢的呼吸,其肺泡通气量比浅而快的呼吸要大。

12. 公式一:PaCO2=分)

肺泡通气量(

分)

产生量(/L /ml CO 2×0.863

13. 健康人的CO2产生量为200ml/分,肺泡通气量为4.5L/分,由此可得:PaCO2=38mmHg 。

14. 潜水人员入水前做深呼吸是为了增加摄氧量和降低PaCO2,但以后者为主,因为CO2潴留引起的痛苦远

比缺氧引起的痛苦大,换言之,机体对PaCO2升高更敏感,因此人对PaCO2上升是不能耐受的,如其持续升高,则应认真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5. 引起PaCO2降低的原因有哪些?①兴奋、疼痛刺激大脑皮层可以引起呼吸中枢亢进,使肺泡通气量增

加;②肺部疾病:肺栓塞、肺淤血、肺水肿、间质性肺炎等常伴有PaO2降低,由低氧刺激通气;③各

种原因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可使通气增加,PaCO2降低。

16. 引起PaCO2升高的原因有哪些?①呼吸中枢发出的通气命令不充分,如延髓呼吸中枢本身障碍,镇静

剂的使用,代谢性碱中毒等;②呼吸中枢正常,但传导神经有障碍,不能将命令传给膈肌、呼吸肌,或者呼吸肌本身障碍;③呼吸器官疾病:肺顺应性降低,支气管狭窄等常使呼吸阻力增加,引起呼吸肌疲劳。

17. 呼吸肌疲劳的体征应注意腹部运动,如腹部运动与正常情况相反,吸气时收缩向里,呼气时膨胀,正

是膈肌疲劳的征兆。膈肌疲劳时不能用呼吸兴奋剂。

18. 影响PaCO2的因素只有肺泡通气量,而影响PaO2的因素却不止一个。

19. 氧从大气到达线粒体的过程是一个氧分压逐渐降低的过程。空气吸入气道由水蒸气饱和,氧分压从

760mmHg ×0.21=159mmHg 。在肺泡处由于从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氧分压继续降低。在氧由肺泡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中,由于通气血流比、分流等原因,氧分压又下降到一定水平。进而在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氧分压继续下降,最终到细胞内线粒体时氧分压仅剩数个mmHg 。

20. 空气进入气道后,来自气道的水蒸气与之混合,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后分压是47mmHg ,因此氧气和氮

气的分压降低为760-47=713mmHg ,使得吸入气氧分压(P ⅠO 2)将为713×0.21=150mmHg ,比大气氧分压低10mmHg 。

21. 吸入气氧分压(P ⅠO 2)=(P B -47)×F ⅠO 2 F ⅠO 2:吸入气氧浓度

22. 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P ⅠO 2降低,因此机体出现各种适应性反应以提高供氧量,如:红细胞和血红蛋

白增多,2,3-DPG 升高等,但以后者为主。

23. 肺泡气氧分压(P A O 2)与吸入气氧分压(P ⅠO 2)不同,因为二氧化碳不断的从血液排放到肺泡,使P A O 2减小。

P A O 2= P ⅠO 2-8

.0PaCO 2+8

.0PaCO 2×F ⅠO 2×0.2,在室内的正常人,氧浓度为0.21,PaCO2为40mmHg ,因此8

.0PaCO

2

×F ⅠO 2×0.2=2mmHg ,数值很小,即使当吸入氧浓度为50%时,其值也只为5mmHg ,因此可以忽略不计。于是:P A O 2≈P ⅠO 2-8

.0PaCO 2=(P B -47)×F ⅠO 2-8.0PaCO 2,在正常情况下,P A O 2=(760-47)×0.21-8

.040=100mmHg ,

比P ⅠO 2低50mmHg 。

24. 公式二:P A O 2≈P ⅠO 2-8

.0PaCO 2=(P B -47)×F ⅠO 2-8

.0PaCO 2

25. 肺泡气氧分压(P A O 2)为100mmHg ,而实际测得的动脉血氧分压(PaO 2)是85~95mmHg ,两者之差称为肺泡

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 2)。当氧气由肺泡弥散入毛细血管中越容易时,其值越小,说明肺的弥散功能越好,因此其值反映的是肺泡水平的气体交换能力。 吸入空气时:其值为(10±5)mmHg ,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上限不超过30mmHg ;吸入纯氧时:其值为25~75mmHg 。临床用途包括:①用于判断肺的换

气功能,能较PaO2更为敏感地反映肺部氧摄取状况。②有助于了解肺部病变的进展情况。③可作为机械通气的适应证或撤机的参考指标。

(1)PA-aDO2增大伴PaO2降低,提示肺部病变所致的氧合障碍,多见于:

①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肺右向左分流(严重肺炎、ARDS、解剖A-V分流)或心性右向左分流(室缺、卵圆孔未闭)。

②氧弥散障碍: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③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如肺炎、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或肺栓塞等。

(2)PA-aDO2增大不伴PaO

2

降低,见于肺泡通气量明显增加。

26.弥散:氧从肺泡腔进入血红蛋白需要突破五种障碍:肺泡上皮、间质、毛细血管壁、血浆、红细胞膜。

间质性肺炎、肺水肿时,氧弥散困难,引起低氧血症。弥散能力与交换面积、交换距离、肺泡气与红细胞接触时间及毛细血管内血液量有关。

27.静脉性分流:是指静脉血直接流入动脉。正常人为心排血量的3%~5%,分流量增大时,PA-aDO2也增

大,PaO2降低,这种病人即使吸入高浓度的氧气也不能改善。

28.病理性分流的原因:①肺动-静脉瘘、心内右向左分流、解剖学分流;②肺不张、肺水肿等阻断肺毛细

血管的血液与肺泡气接触。以ARDS为代表的难治性低氧血症,分流也是主要原因。

29.动脉氧分压(PaO2)降低的原因:

(1)吸入气氧分压P

ⅠO

2

=(P

B

-47)×F

O

2

(2)肺泡气氧分压P

A O

2

≈P

O

2

-

8.0

PaCO2

(3)动脉血氧分压PaO

2=P

A

O

2

-P

A-a

DO

2

= P

ⅠO

2

-

8.0

PaCO2-P

A-a

DO2

=(P

B -47)×F

O

2

-

8.0

PaCO2-P

A-a

DO2

①②③④

①代表大气压;②代表吸入气氧浓度;③由肺泡通气量决定;④反映肺泡水平气体交换障碍

由(3)可知:动脉血氧分压首先受受大气压与吸入气氧浓度的影响。此外,还受动脉血PaCO2的影响,

即受肺泡通气量的影响。PaO

2=P

A

O

2

-P

A-a

DO

2

,因此动脉血氧分压同时还受肺泡水平的气体交换能力影响,当

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氧弥散障碍或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时,都会是氧分压降低。

基于上述分析,影响氧分压的三个主要因素为:(1)环境:包括大气压和氧浓度(高原、高压氧舱、吸氧等)。(2)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死腔量)×呼吸频率。(3)肺泡水平的气体交换:①通气血流比(肺气肿、心输出量减少);②弥散能力;③静脉性分流。

因此,在高原、高空或低氧等环境下,PaO 2降低;反之,在高压氧舱、吸氧等情况下,PaO 2升高。当PaCO2升高时,说明肺泡通气量不足,或由于肺泡水平气体交换障碍引起的P A-a DO 2增大时,都可以降低PaO 2;反之则升高。 30. 记住以下三点:

① 氧浓度每增加1%,PaO 2应该升高7mmHg 。因为氧浓度增加1%时,吸入气氧分压(P ⅠO 2)上升(P B -47)×F Ⅰ

O 2=(760-47)×1%≈7mmHg ,在肺弥散功能正常的情况下,PaO 2则也应该升高7mmHg ,如果PaO 2升高幅度降低,则提示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氧弥散障碍或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②PaCO2变化8mmHg 时,PaO2反方向变化10mmHg 。因为PaO 2= P ⅠO 2-8

.0PaCO 2-P A-a DO2,从该公式可以看出,

PaCO 2与PaO2之间是0.8的关系,且呈反方向变化。 ③在呼吸室内空气的情况下,PaO 2=150-8

.0PaCO 2

-P A-a DO2。这是因为PaO 2=(P B -47)×F

O 2-8

.0PaCO 2-P A-a DO2=(760-47)×21%-8

.0PaCO 2-P A-a DO2=150-8

.0PaCO 2-P A-a DO2。

31.求所需氧浓度的方法:氧浓度每增加1%,PaO 2应该升高7mmHg 。如果PaO 2升高幅度降低,则提示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氧弥散障碍或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例:患者吸入室内空气时的氧分压为52mmHg ,要把此患者的氧分压提高到80mmHg ,需要的氧浓度是多少? 此患者的氧分压应该提高80-52=28mmHg ,根据氧浓度每增加1%,PaO 2升高7mmHg 得出,其氧浓度应该增加4%,需要的氧浓度是25%(只限于没有大的分流的情况)。 31. 求P A-a DO2的方法:由公式PaO 2=(P B -47)×F ⅠO 2-8

.0PaCO

2

-P A-a DO2可以得出:P A-a DO2=(P B -47)×F Ⅰ

O 2-8

.0PaCO 2-PaO 2。在吸入室内空气的情况下,P A-a DO2=(760-47)×21%-8

.0PaCO 2-PaO 2=150-8

.0PaCO 2-PaO 2。当

P A-a DO2>15mmHg 时,提示存在肺泡水平气体交换障碍。

32. 当PaCO 2正常时(40mmHg),P A-a DO2=150-8

.0PaCO 2-PaO 2=150-8

.040-PaO 2=100-PaO 2。由此可以得出:当PaCO 2

正常时,如果PaO 2<85mmHg ,则提示存在肺泡水平气体交换障碍,因为此时P A-a DO2>15mmHg 。 33. 血气报告的初步阅读:阅读血气报告时总要把PaCO2和PaO2做出完整的解释。 ① 根据PaCO2比40mmHg 高还是低来判断肺泡通气量不足还是过度。 ② 根据PaO2是否降低分析有无低氧血症。

③ 计算P A-a DO2,判断有无肺泡水平气体交换障碍。如果数值明显增大的话要考虑其可能的原因。 例一:患者PaO2为40mmHg ,PaCO2为80mmHg ,应该怎样处理?

PaO2=40mmHg ,说明为低氧血症;PaCO2=80mmHg ,说明肺泡通气量不足;P A-a DO2=150-8

.0PaCO 2-PaO 2=150-8

.080-40=10mmHg ,P A-a DO2<15mmHg ,说明不存在肺泡水平的气体交换障碍。低

氧血症由肺泡通气量不足引起,应该刺激通气,单纯氧疗不能解决问题。 例二:患者PaO2为45mmHg ,PaCO2为60mmHg ,应该怎样处理?

PaO2=45mmHg ,说明为低氧血症;PaCO2=60mmHg ,说明肺泡通气量不足;P A-a DO2=150-8

.0PaCO 2-PaO 2=150-8

.060-45=30mmHg ,P A-a DO2>15mmHg ,说明存在严重的肺泡水平的气体交换障碍。

低氧血症由肺泡通气量不足和气体交换障碍双重因素引起,应该刺激通气的同时进行氧疗。

例三:患者PaO2为62mmHg ,PaCO2为43mmHg ,住院治疗后,其PaO2为72mmHg ,PaCO2为35mmHg ,患者的呼吸状态是否已经改善?

治疗前:P A-a DO2=150-8

.0PaCO 2-PaO 2=150-8

.043-62=34.25mmHg

治疗后:P A-a DO2=150-8

.0PaCO 2-PaO 2=150-8

.035-72=34.25mmHg

由此可见,该患者的呼吸状态并没有改善。

例四:久居平原的一名患者,PaO2为65mmHg ,PaCO2为40mmHg ,他是否可以去青海省西宁市(大气压为580mmHg )?

此患者的P A-a DO2=150-8

.0PaCO 2-PaO 2=150-8

.040-65=35mmHg ,以此计算他在西宁市的氧分压为:PaO 2=(P B -47)×

F ⅠO 2-8

.0PaCO 2-P A-a DO2=(580-47)×21%-8

.040-35=27mmHg ,如此低的氧分压是不能维持生命需要的,因此该患者

不宜去青海省西宁市。

例五:大叶性肺炎患者入院时PaO2为50mmHg ,PaCO2为56mmHg ,住院后给与2L/分的氧气一天后,其PaO2为65mmHg ,PaCO2为40mmHg ,患者的肺部病变是否已经改善? 治疗前:P A-a DO2=150-8

.0PaCO 2-PaO 2=150-8

.056-50=30mmHg

治疗后:P A-a DO2=150-8

.0PaCO 2-PaO 2=150-8

.040-65=35mmHg

由此可见,该患者的肺部病变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进一步加重了。 34. 低氧血症的处理:

① PaCO 2升高,P A-a DO2正常:说明低氧血症是由肺泡通气量不足引起,而不是肺泡水平气体交换障碍引起

的,所以需要促进通气,原则上不用给氧。

② PaCO 2和P A-a DO2均升高:说明肺泡通气量不足和肺泡水平气体交换障碍同时存在,所以需要促进通气并

低浓度给氧,因为此时高浓度的氧可以引起二氧化碳麻醉。

③PaCO 2正常或可能降低(低氧时过度通气所致),P A-a DO2升高:说明低氧血症是由肺泡水平气体交换障碍引起,所以应高浓度给氧。

总之,仅由肺泡通气量低引起的低氧血症需要促进通气;仅由P A-a DO2升高引起的低氧血症需要高浓度

给氧;二者的混合型应低浓度给氧。

35.氧饱和度取决于血液的氧分压,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氧解离曲线表示,两者不成直线比例关系,而是成“S”型曲线。

36.当氧分压在60mmHg以上时,氧饱和度变化不大,而当氧分压在60mmHg以下时,氧饱和度将随着氧分压降低而迅速下降,也就是说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力就急剧减低,大量的氧得以释放。在组织细胞里,氧就是这样被释放的。

37.关于氧解离曲线应该记住的要点:①解离曲线的3、6、9法则:当PaO2为30mmHg时,SaO2为60%;当PaO2为60mmHg时,SaO2为90%。②氧分压在60mmHg以下时,氧饱和度迅速下降,所以把PaO2在60mmHg 以下时作为给氧的指征,而氧疗的最低目标值也是60mmHg。③即使把PaO2提高到100mmHg以上,也并不能得到更多的益处,因为即使把PaO2提高到几百mmHg,SaO2也不会有多大的变化。

38.氧解离曲线的移位:酸中毒、PaCO2升高、体温升高、2,3-DPG升高以及P50升高都将使氧解离曲线右移,这样会使氧分压一定的情况下,氧饱和度下降。

39.P50是指使50%的血红蛋白氧合所需要的氧分压,因此P50的本质是氧分压,其单位是mmHg。37℃、PH 7.4、且血红蛋白正常时的P50是27mmHg。P50升高,氧解离曲线右移;P50降低,氧解离曲线左移。40.氧离曲线左移好还是右移好?根据氧离曲线的特点,当氧分压高时,移位产生的影响则小;而氧分压低时,移位产生的影响则较大。当曲线向左移时,血液在肺部的摄氧量增多,而血液在组织水平释放的氧则减少;当曲线向右移时,血液在组织水平释放的氧增多,而血液在肺部的摄氧量则减少。但总的来说,曲线右移时稍好一些,因为此时向组织提供的氧稍多一些。

41.公式三:氧含量=100ml血液中所含氧的量

=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血液中溶解的氧

=1.34×Hb(g/dl)×SaO2+0.003×PaO2

从该公式中可以得出:①Hb中结合的氧比血液中的溶解氧多的多。②影响氧含量的主要因素为Hb的量、SaO2和PaO2。③从氧含量的角度来看,即使PaO2再高,溶解氧也不会明显增多,对氧含量的影响不大。但是PaO2的改变还可以通过影响SaO2而间接影响氧含量,尤其是在PaO2介于30~60mmHg时。

42.给氧的副作用:CO2麻醉与氧中毒。①CO2麻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在低氧血症的同时往往伴有高二氧化碳血症,此类患者的延髓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蓄积处于迟钝状态,其通气完全由低氧血症刺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流量给氧使氧分压迅速升高,则会丧失低氧血症引起的通气刺激,使通气量进一步减少,发生二氧化碳潴留,这样引起的意识障碍为CO2麻醉。为了避免CO2麻醉发生,对于低氧伴高碳酸血症(二型呼衰)的患者开始时应该低流量(0.5~1L/分)给氧,不要把氧分压提升太高,必要时应同时给与呼吸兴奋剂。一旦发生CO2麻醉,则应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②氧中毒:吸入纯氧24~

48h 后,可以引起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长时间吸入50%以上的氧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会导致氧依赖,因此吸入50%以上的氧尽量不要超过48h 。

43.碳酸盐缓冲系统最重要的原因:①量多,且解离吸系数为6.1,与正常值7.4接近,有非常大的缓冲能力。②可以缓冲所有的固定酸。③碳酸是可挥发酸,二氧化碳可以从肺排出,HCO 3-可以由肾脏调节,这样,体液的缓冲作用与肺和肾脏的调节作用连在了一起。

44.公式四:PH=6.1+log

[]

2

3PaCO

03.0HCO ?-

由上式可见:PH 值最终由HCO 3-

和PaCO2的比值决定。正常人的HCO 3-

为24mmol/L ,PaCO2为40mmHg ,二者比值为0.6,所以当二者比值大于0.6时,PH 值就大于7.4,小于0.6时PH 值就小于7.4。

45.人体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但体液的PH值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是因为碳酸盐系统首先发挥了缓冲机构的作用,其次起缓冲作用的机构是肺,它把大量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最后起作用的是肾脏,它通过分泌H+和回吸收HCO 3-的方式排泄出大量的不挥发酸。

46.人体通过肺调节二氧化碳分压、通过肾脏调节HCO 3-

,从而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把二氧化碳称为体液酸碱平衡的呼吸因素,把HCO 3-称为体液酸碱平衡的代谢因素。机体通过肺和肾脏的作用是两因素的值保持正常。

47.二氧化碳分压增加,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后,使肾脏重吸收HCO 3-;相反,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后,抑制肾脏重吸收HCO 3-,从而保持PH值稳定。像这样由肾脏代偿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需要1~2天的时间,时间较长,称为(慢性)呼吸性酸中毒代偿及(慢性)呼吸性碱中毒代偿。 48.HCO 3-减少,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后,使肺通气量增加,PaCO2降低,这就是库斯茂呼吸;相反,HCO 3

-增多,发生代谢性碱中毒后,使肺通气量减少,使PaCO2升高,从而保持PH值稳定。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时,由呼吸代偿,多数在数小时内即可起作用,速度较快,因此,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时通常伴有呼吸性代偿。

49.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可以是因为H +增加导致,也可以是因为HCO 3-减少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或尿毒症等可引起非挥发酸增加,因而H +也增多,这种类型的代谢性酸中毒特点是:阴离子间隙(AG )增加,Cl -正常。腹泻、肾小管性酸中毒等可引起HCO 3-

减少,从而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其特点是:阴离子间隙(AG )不增加,代之为Cl -增加。

由此可知:代谢性酸中毒时,如果AG 增加,则提示非挥发酸增加。如果AG 不增加,则提示代谢性酸中毒是由HCO 3-减少导致,因此,AG 对于分析代谢性酸中毒有很大作用。

50.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

原发失衡原发性变化代偿性变化预计代偿公式代偿时限代偿极限

代谢性酸中毒[HCO3-]↓↓PaCO2↓△PaCO2↓=1.2×△[HCO3-]±2 12~24h 10mmHg

代谢性碱中毒[HCO3-]↑↑PaCO2↑△PaCO2↑=0.7×△[HCO3-]±5 12~24h 55mmHg

呼吸性酸中毒PaCO2↑↑[HCO3-]↑

急性:△[HCO3-]↑=0.1×△PaCO2±1.5 几分钟30mmol/L

慢性:△[HCO3-]↑=0.35×△aPCO2±3 3~5d 45mmol/L

呼吸性碱中毒PaCO2↓↓[HCO3-]↓

急性:△[HCO3-]↓=0.2×△PaCO2±2.5 几分钟18mmol/L

慢性:△[HCO3-]↓=0.5×△PaCO2±2.5 3~5d 15mmol/L

51.如何判断酸碱平衡紊乱?

例一:血气分析:pH为7.36,PaCO2为25mmHg,[HCO3-]为12mmol/L,试判断其酸碱平衡状态?

判断方法:①pH<7.4,应考虑酸中毒。②PaCO2与PH值反方向变化,所以不存在呼吸性酸中毒。③[HCO3-]<24mmol/L,所以存在代谢性酸中毒。④代谢性酸中毒时PaCO2代偿性降低,其预计代偿值为△PaCO2=1.2×△[HCO3-]±2=1.2×(24-12)±2=14.4±2,所以代偿后的PaCO2=40-14.4±2=23.6~27.6mmHg,测得的PaCO2为25mmHg,在此范围内,所以不伴有呼吸性碱中毒。又因为pH为7.36,在正常范围内,所以最后结果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例二:血气分析:pH为7.17,PaCO2为55mmHg,[HCO3-]为17mmol/L,试判断其酸碱平衡状态?

判断方法:①pH<7.4,应考虑酸中毒。②PaCO2与PH值同方向变化,所以存在呼吸性酸中毒。③[HCO3-]也与PH值同方向变化,所以也存在代谢性酸中毒。最后结果为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例三:血气分析:pH为7.62,PaCO2为30mmHg,[HCO3-]为32mmol/L,试判断其酸碱平衡状态?

判断方法:①pH>7.4,应考虑碱中毒。②PaCO2与PH值同方向变化,所以存在呼吸性碱中毒。③[HCO3-]也与PH值同方向变化,所以也存在代谢性碱中毒。最后结果为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例四:血气分析:pH为7.40,PaCO2为52mmHg,[HCO3-]为33mmol/L,试判断其酸碱平衡状态?

判断方法:①pH=7.4,正常。②PaCO2>40mmHg,所以可能存在呼吸性酸中毒。③[HCO3-]>24mmol/L,所以可能存在代谢性碱中毒。把这种情况理解为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还是理解为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或者理解为呼吸性酸中毒加代谢性碱中毒呢?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如果为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则[HCO3-]应代偿性升高,其预计代偿值为△[HCO3-]=0.35×△PaCO2

±3=0.35×(52-40)±3=4.2±3,所以代偿后的[HCO3-]=24+4.2±3=25.2~31.2mmol/L,测得的[HCO3-]为33mmol/L>31.2mmol/L,所以还伴有代谢性碱中毒。最后结果为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如果为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则PaCO2应代偿性升高,其预计代偿值为△PaCO2↑=0.7×△[HCO3-]±5=0.7×(33-24)±5=6.3±5,所以代偿后的PaCO2=40+6.3±5=41.3~51.3mmHg,测得的PaCO2为52mmHg>51.3mmHg,所以还伴有呼吸性酸中毒。最后结果为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最后,该患者为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52.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

①明确原因,治疗病因。首先判断是什么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其次尽力明确发生的原因,总之,病因治疗最关键。

②呼吸性酸中毒使用呼吸机时,要注意[HCO3-]的值。因为慢性呼衰急性恶化时,常伴有[HCO3-]升高,这时如果用呼吸机一下使PaCO2降低,会发生严重的碱中毒,因为肾脏的代偿作用起效较慢。

③PH值<7.15或[HCO3-]<10mmol/L的代谢性酸中毒应给予碱性药。需补充的[HCO3-]量为[HCO3-](mmol/L)=(24-实际测得的[HCO3-])×体重(kg)×0.2=-BE×体重(kg)×0.2。先给半量,再根据PH 调整,给碱性药时必须在确保通气无障碍的情况下,因为大量的NaHCO3可引起一过性二氧化碳增多。

④治疗酸中毒时,注意低钾血症。酸中毒时,H+进入细胞内使K+、Na+移到细胞外,这时,一旦酸中毒得以纠正,细胞外的K+、Na+移到细胞内,则可发生低钾血症,应注意补钾。

⑤治疗碱中毒时,多需要补钾。大部分的代谢性碱中毒为了补Cl-,给予生理盐水即可。但K+不足,醛固酮增多症可对抗Cl-存在,这种情况必须补钾。

[笔记]证据法学案例分析题

[笔记]证据法学案例分析题 (2011) 三、(本题22分) 案情:2010年10月2日午夜,A市某区公安人员在辖区内巡逻时,发现路边停靠的一辆轿车内坐着三个年轻人(朱某、尤某、何某)行迹可疑,即上前盘查。经查,在该车后备箱中发现盗窃机动车工具,遂将三人带回区公安分局进一步审查。案件侦查终结后,区检察院向区法院提起公诉。 (证据)朱某——在侦查中供称,其作案方式是3人乘坐尤某的汽车在街上寻找作案目标,确定目标后由朱某、何某下车盗窃,得手后共同分赃。作案过程由尤某策划、指挥。在法庭调查中承认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但声称在侦查中被刑讯受伤。 尤某——在侦查中与朱某供述基本相同,但不承认作案由自己策划、指挥。在法庭调查中翻供,不承认参与盗窃机动车的犯罪,声称对朱某盗窃机动车毫不知情,并声称在侦查中被刑讯受伤。 何某——始终否认参与犯罪。声称被抓获当天从C市老家来A市玩,与原先偶然认识的朱某、尤某一起吃完晚饭后坐在车里闲聊,才被公安机关抓获。声称以前从没有与A市的朱某、尤某共同盗窃,并声称在侦查中被刑讯受伤。 公安机关——在朱某、尤某供述的十几起案件中核实认定了A市发生的3起案件,并依循线索找到被害人,取得当初报案材料和被害人陈述。调取到某一案发地录像,显示朱某、尤某盗窃汽车经过。根据朱某、尤某在侦查阶段的供述,认定何某在2010年3月19日参与一起盗窃机动车案件。 何某辩护人——称在案卷材料中看到朱某、尤某、何某受伤后包有纱布的照片,并提供4份书面材料:(1)何某父亲的书面证言:2010年3月19日前后,何某

因打架被当地公安机关告知在家等候处理,不得外出。何某未离开C市;(2)2010年4月5日,公安机关发出的行政处罚通知书;(3)C市某机关工作人员赵某的书面证言:2010年3月19日案发前后,经常与何某在一起打牌,何某随叫随到,期间未离开C市;(4)何某女友范某的书面证言:2010年3月期间,何某一直在家,偶尔与朋友打牌,未离开C市。 (法庭审判)庭审中,3名被告人均称受到侦查人员刑讯。辩护人提出,在案卷材料中看到朱某、尤某、何某受伤后包有纱布的照片,被告人供述系通过刑讯逼供取得,属于非法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要求法庭调查。公诉人反驳,被告人受伤系因抓捕时3人有逃跑和反抗行为造成,与讯问无关,但未提供相关证据证明。法庭认为,辩护人意见没有足够根据,即开始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 法庭调查中,根据朱某供述,认定尤某为策划、指挥者,系主犯。 审理中,何某辩护人向法庭提供了证明何某没有作案时间的4份书面材料。法庭认为,公诉方提供的有罪证据确实充分,辩护人提供的材料不足以充分证明何某在案发时没有来过A市,且材料不具有关联性,不予采纳。 最后,法院采纳在侦查中朱某、尤某的供述笔录、被害人陈述、报案材料、监控录像作为定案根据,认定尤某、朱某、何某构成盗窃罪(尤某为主犯),分别判处有期徒刑9年、5年和3年。 问题: 1(法院对于辩护人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如法院对证据合法性有疑问,应当如何进行调查, 3(法院对尤某的犯罪事实的认定是否已经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为什么, 4(现有证据能否证明何某构成犯罪,为什么,

药物分析笔记:分光光度法

药物分析笔记:分光光度法 一、基本原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760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波长长(频率小)的光线能量小,波长短(频率大)的光线能量大。 100nm 200nm 400nm 800nm 400um 1m 通指 X-射线紫外区可见区红外区微波区无线电波区 Beer-lambert定律: A=E l c A——吸收度 E-吸收系数 l ——液层厚度 c——溶液浓度 吸收度浓度与厚度的关系。是吸收光度法的基本定律,重要前提是单色光。 摩尔吸收系数:指在一定波长下,溶液浓度为 1mol/L ,厚度为1cm时的吸收度,用表示。 百分吸收系数:指在一定波长下,溶液浓度为1%(W/V),厚度为1cm时的吸收度,用表示。

影响Beer定律因素:化学因素,光学因素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医学教育;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88236.html, 1、光源:要求光谱的光源,氢灯和钨灯(350nm) 2、单色器:进口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棱镜和光栅)、聚焦透镜和出口狭缝组成。 3、吸收池:用光学玻璃制成的吸收池,只能用于可见光区。用熔融石英(氧化硅),可见紫外光区。 4、检测器:光电池:(硒光电池:用于可见光;硅光电池:紫外可见光)内阻小,易疲劳。 光电管:内阻高,电流易放大 . 5、讯号处理和显示器 三、定性与定量方法:医学教l育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88236.html, (一)、定性鉴别:是多数有机化合物具有吸收光谱特征。一般用对比法。 1、对比吸收光谱特征数据 2、对比吸收度(或吸收系数)比值 3、对比吸收光谱的一致性 (二)、纯度检查:杂质检查与杂质限量检测 (三)、含量测定: 1、吸收系数法

工作分析报告12篇汇总版

《工作分析报告》 工作分析报告(一): 培训工作总结分析报告 一、所规划培训的课程及部门安排 1、已提交的培训规划表及签字确认的部门共有8个。 2、因部门内部任务规划及相关原因确认本年度不开展内部培训的中心部门共有2个。 3、20xx年度确认开展的培训中心及部门共有8个。 二、培训工作成绩概述 1、总部主要成果: (1)编制20xx年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课程》 人资中心打破以往只有培训专责人员独立完成新员工入职培训课程工作,实现人力资源模块负责人独立宣导模块课程的专业局面,重新编制模块培训课件,深入为新员工讲解公司管理细则,使新员工感受到公司的规范性、归属感。 (2)完成了公司20xx年度培训规划的统筹汇总工作 鉴于过去中基层培训工作一向是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薄弱环节,人力资源中心在20xx年始便开展各中心部门关于内部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工作,搜集各部门的实际培训要求,综合分析构成最终的《20xx年培训规划总表》,明确培训方向和具体培训资料。 (3)监督及支持各中心部门的内部培训工作人力部门主动跟进业务部门的培训工作促使培训目标的实现。 (4)各中心部门按部门任务规划编制培训课程,提高部门人员的岗位技能及内部沟通。 2、事业部 由于事业部培训规划刚终审不久,暂时只完成展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人资中心将会加强对基地培训工作的监督。 三、存在的问题 1、授课方式方法有待改善。 部分课程专业性强、资料较枯燥,且授课方式单一,员工在上课时无法充分理解讲师所授资料,培训效果差。3、管理力度不足。 培训与考勤、转正、晋升等一系列考核工作不挂钩,促使培训的重要性及管理力度大大降低,相应的配套措施、考核机制也相对缺乏,处罚不及时导致处罚威慑力不足。

案例部分复习笔记-完整版(要求背诵)

鉴于案例部分是较难攻克的一门课,所以本人在案例这门课上花费了大量时间。附件部分是我自己根据王老师(王起全)老师的音频,逐步逐步总结出来的,希望对大家有用。和大家分享成果就是一种成功的过程。祝愿大家都能一次性通过考试,为我国的安全事业添砖加瓦。 案例部分复习笔记: 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流程: 五个基本保障(重点内容): 1确定目标2组织机构保障3安全生产投入保障4法律法规的执行和规章制度的建设5 教育培训 五个重要保障: 1 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 2 作业安全 3 隐患排查和治理 4 重大危险源监控 5 职业健康 三个事后监督 1.应急救援 2. 事故管理3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安全文化建立的操作步骤: 1.安全文化建设委员会—Tim等 2.制定规划——道康宁全场的安全 3.培训骨干——成品工厂和JV工厂的个区域负责人 4.宣传教育——通过入场培训和DCU培训 5.努力实践——实践 重大危险源的计算:q1/Q1+q1/Q2+…+qn/Qn≥1,q1:代表危险源的实际存在量(吨),Q1:代表各种危险源的临界量。 安全规章制度建立的依据是: 1.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和行业规范 2.核心是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 3.以国际国内先进的安全管理方式为依据 安全规章制度建立的八大流程: 主要负责人授权安全部门起草安全规章制度(3-5年全面修订一次): 1.起草——授权安全部门 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 3.审核 4.签发 5.发布-通过红头文件 6.培训 7.反馈

1.措施应用的单位或工作场所 2.措施名称 3.措施目的和内容 4.经费预算和来源 5.实施部门的负责人 6.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 7.预期效果和检查验收 安全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五同时): 1.确定措施计划的编制时间——计划 2.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布置(确定内容) 3.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和内容——编制(安全部门负责制定) 4.编制措施计划——审批(总工) 5.下达安全措施计划(实施) 三同时的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全预评价(建设单位委托评价机构根据可行性报告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设计前)——1. 送安监局备案2. 建设单位给设计单位===根据安全预评价出设计安全专篇和图纸和方案——施工单位——严格施工(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和安全全权负责)——施工结束——验收评价(试生产后正式投产前)-验收报告——1. 企业留底 2. 送安监(竣工验收意见书)——合格和不合格 案例考生写安全条件论证报告: 1.危险源辨识 2.对周边设施和居民的影响 3.周边的设施和居民对本项目的影响 4.自然灾害的影响 编制安全检查表(考试重点) 序号内容结果依据备注 1特种作业人员持 合格1 特种作业培训考核规定 2 安全生产法 2汽油车间防雷接 不合格防雷接地标准 3 4 5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 1.隐患产生的原因和产生原因 2.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度分析 3.隐患治理方案—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治理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安全评价: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安全措施对策和建议

药物分析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药物分析在药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任务 药物分析:是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药品质量标准 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主要内容和制订的原则。 一、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我国现行的药品标准有:国家药典(中国药典)、局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标准)。 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1、充分考虑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和限度要合理可行。 3、从生产、流通和使用各个环节考察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 4、制剂质量标准与原料药质量标准要有关联性。 总之要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针。 二、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名称 1、质量标准中药品的名称包括中文和英文名称,中文是按照CADN(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命名的;英文名称原则上按照INN命名原则确定英文名或拉丁文名,再译成中文正式品名。药品名称应明确、简短、发音清晰,全名最好不超过4个音节或四个字母。 2、对属于某一相同药效的药物命名,应采用该类药物的词干。 3.避免采用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 (二)性状 1.外观、臭、味:具有鉴别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内在质量 2.溶解性:药物重要物理性质,在质量标准中用术语表示,药典凡例对术语有明确规定。 3.物理常数:熔点、沸点、比旋度、折光率、粘度、相对密度、馏程、凝点、吸收系数、比旋度等 (三)鉴别利用药物分子结构表现出来的特殊化学行为或光谱特征,是鉴别药物真伪的重要依据。鉴别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等。 (四)检查包括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和安全性四个方面内容。 1.有效性检查指和疗效相关,但在鉴别、纯度检查和含量测定中不能有效控制的项目。 2.均一性主要是检查制剂的均匀程度。 3.纯度要求是对药物中的杂质进行检查,一般为限量检查,不需要测定其含量。 4安全性检查:在正常用药的情况下,保证用药的安全。 (五)含量测定用规定方法测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常用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学方法和酶化学方法等。使用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测定称为“含量测定”,结果一般用含量百分率(%)表示。使用生物学方法和酶化学方法测定称为“效价测定”,结果一般用效价(国际单位IU)表示。 (六)类别 (七)贮藏

管理学概论心得体会

管理学概论心得体会 管理学概论心得体会 管理学概论心得体会1 通过这一学期对《管理学概论》的学习让我对管理学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 通过学习,知道了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以及合格的领导者应具有的性格属性。而且领导的特点与所处环境的影响,如何达到最好的领导功效。 在这一门课的整个学习中,最让我影响深刻,给我无限启迪的应该是博弈论。老师当时说了一个流传广泛的博弈例子——囚徒困境。 话说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A和B,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都矢口否认曾杀过人,辩称是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审讯。这个时候,聪明的警官找他们谈话,分别告诉他们说:“你们的偷盗罪确凿,所以可以判你们2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个交易。如果

你招了,他不招,那么你会作为证人无罪释放,他将被判20xx 年徒刑;如果你招了,他也招了,你们都将被判5年有期徒刑;如果他招了,你不招,他无罪释放,你被判无期徒刑,终身囚禁;如果你们都不招,各判2年。” 当时我认为,既然两个囚犯最好的结果是都不招供,两人都只被判2年,那么,两个囚犯都选择不招供就是这个博弈的最终结果。然而,“囚徒困境”之所以称为“困境”正是因为这个博弈的最终结局恰恰是最坏的结果,即两个囚犯统统招供,结果都被判有期徒刑5年。囚徒困境和其它的博弈一样,都需要有2个前提假设:囚徒A和B两人都是自利理性的个人,即只要给出两种可选的策略,每一方将总是选择其中对他更有利的那种策略;两人无法沟通,要在不知道对方所选结果的情况下,独自进行策略选择。囚犯“思想搏斗过程”大致如下,囚犯A的内心活动是这样:假如他招了,我不招,我就要将牢底坐穿,招了最坏坐20xx年,还是招了合算;假如他不招,我也不招,只坐2年的牢(因无法串供,风险太大);如果我招,他不招,马上被释放,也是招了合算。因此,无论囚犯B是坦白还是沉默,囚犯A采取坦白的策略对自己更为有利。同样,以上推理也适用于囚犯B。结果两个囚徒都坦白了,都被判刑5年。囚徒困境之所为被称为“困境”,正是在于:如果A、B二人都保持沉默,则都只被判刑2年,显然比两人都坦白的结果要好。两名囚犯都作出招供的选择,这对他们

工作分析精讲七官方笔记

《工作分析》精讲七官方笔记目录 一、本节课知识点结构图 二、本节课知识点总结 三、配套练习题 一、本节课知识点结构图本节课内容包括:(1)第七章;(2)第八章8.1

二、本节课知识点总结 1、岗位评价【名词解释、填空】 (1)狭义的岗位评价是指通过设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对组织中所需的岗位数量进行设计,进而逐一对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岗位的价值量高低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2)岗位是组织的最小构成单位。 (3)岗位名称是区分某一岗位与其他岗位的首要因素,是一种身份的象征。(4)岗位职责是指一个岗位所要求的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 任范围。

2、岗位评价的特点【简答题】 (1)对岗不对人 (2)岗位评价不考虑该岗位上任职者个人的工作能力或在工作中的表现(3)岗位评价衡量各岗位在企业内部的相对价值 (4)所选定的评价要素应该是共同的、容易理解的、普遍适用于所有被评价岗位的 (5)岗位评价不是一种标准,而是一种方法论,是可以评定岗位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 3、岗位评价的原则【简答、选择】 (1)评价因素针对性——针对不同企业实际情况 (2)评价因素互斥性 (3)统一性——不同岗位评价方法统一 (4)及时反馈纠偏性 (5)保密性 4、岗位评价的作用【简答题】 (1)岗位评价能够对岗位进行科学定量测评,便于比较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的高低。 (2)确定公平合理的薪资结构。 (3)岗位评价可以使各个工作与企业对应的报酬相适应,从而使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晋升途径,便于员工理解企业的价值标准。

5、岗位评价包括四项基本指标【选择、填空】 (1)责任指标 (2)岗位性质指标 (3)知识技能指标 (4)工作环境指标 6、岗位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简答题】 (1)评价指标应反映公司的价值观。 (2)评价指标应普遍适用于所有岗位。 (3)评价指标不应在含义上有覆盖。 (4)评价指标应该获得管理层与员工的共同认可。 7、排序法【名词解释】 排序法是指由评价人员按照自己的判断,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进行整体比较,从而将岗位按照相对价值进行排列的一种方法。 排序法是使用较早、操作最简单、非定量的岗位分析方法。 8、分类法【名词解释】 分类法是指建立一个具有不同级别标准的岗位级别体系,然后将每一个岗位与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将其纳入合适等级的岗位评价方法。

案例分析学习笔记教学内容

2018年注安案例分析学习笔记 一、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灼烫、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其他伤害;坍塌、中毒和窒息、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淹溺、瓦斯爆炸、火药爆炸、冒顶片帮、透水、放炮。 二、事故分类:1、死亡判定(3-10-30).2、重伤判定(10-50-100)。3、直接经济损失(1000-5000-1个亿)。4、死亡时间追加为30天,交通、火灾7日。 三、事故报告的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的简要经过.3、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四、事故调查的程序:1、成立事故调查。2、事故现场抢救处理。3、事故有关物证的搜集。4、事故事实材料搜集。5、事故认证材料的收集.6、事故现场摄影、录像;7、事故现场图的绘制。8、事故原因分析.9、编写事故调查处理报告。10、事故调查处理结案归档。 五、事故调查组的职责: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3、提出对事故责任的处理建议;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六、事故分析原因:人、物、管理缺陷、生产环境。分析步聚: 1、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落实整改措施、不重视安全工作,忽视安全管理. 2、违章指挥、违规作业. 3、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或教育培训不够. 4、作业现场混乱或劳动组织不合理. 5、有关部门未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 6、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7、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

模电知识点归纳2(完全版).docx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1 .什么是杂质半导体?有哪 2 种杂质半导体? 2 .什么是 N 型杂质半导体?在N 型半导体中,掺入高浓度的三价硼元素是否可以改型为 P型半导体? 3 .什么是 P 型杂质半导体?在P 型半导体中,掺入高浓度的五价磷元素是否可以改型为N 型半导体? 4 .什么是 PN 结? PN 结具有什么样的导电性能? 5 .二极管的结构?画出二极管的电路符号,二极管具有什么样的导电性能? 6 .理想二极管的特点? 7 .什么是稳压管?电路符号?正向导通,反向截止,反向击穿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稳 定电压 Uz 指的是什么?稳定电流Iz 和最大稳定电流分别指的什么? 8 .二极管的主要应用电路有那些?掌握二极管的开关电路,限幅电路和整流电路的分析。 (1 )二极管的开关电路, D 为理想二极管,求U AO (2 )二极管的限幅电路

D 为理想二极管时的输出波形 D 为恒压降模型时的输出波形(3 )二极管的单相半波整流电路,求负载上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即所含的直流电压)

(4 )二极管单相桥式全波整流电路,求负载上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即所含的直流电压) 如果图中四个二极管全 部反过来接,求负载上输 出电压的平均值? (5)二极管的单相全波整流电容滤波电路,定性画出负载上的输出电压的波 形求负载上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即所含的直流电压)

(6)二极管的单相全波整流电容滤波电路,定性画出负载上的输出电压的波 形求负载上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即所含的直流电压) 9 .什么是晶体管?它的结构和电路符号?(见教材P29 页),晶体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器件, 用来表示晶体管的电流控制能力的一个参数是什么?工作在电流放大状态下的电流控 制方程是什么?

山东自考工作分析笔记

工作分析笔记 第一章工作岗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的管理的基础工作)的 起源与发展 1 工作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即作用) 1)增强人力资源规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确保组织中的所有任务得到明确的安排 3)有助于主管和员工明确员工的职责和相关工作任务 4)有助于工作再设计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 5)为员工的绩效考核提供了客观的工作标准 6)为有效性,低成本的培训指导方向 7)为工作岗位招聘提供了有效的工作信息 8)明确管理者和下属的汇报关系 补充 A 统一指挥:每个雇员应当只接受来自一位上级的命令,有助于组织目标统一性 B 统一领导:每组具有同一目标的组织活动,应当在一位管理者一个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9)明确工作岗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保持内部公平性 薪酬公平分包括: A 外部公平性:将组织内的薪酬水平与外部市场同等劳动力价格进行比较而确定 B 内部公平性:通过员工所在的工作岗位与其他工作岗位所承担的工作和所需投入进行比较而确定 C 投入公平性 2 工作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员工招聘,选拔方面 通过工作分析确定组织空缺职位所需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而确定所需招聘员工基本条件的选拔标准,为组织招聘,筛选新员工提供客观基础,通过工作岗位分析选择有效的测试方式和内容组织测试,能让组织预测招聘者的工作能力,避免招聘盲目性,减少组织新进员工因知识,技能极端不足造成不必要的高培训成本,降低因招聘不当引发的高流动性 (二)岗位定编方面(岗位定编定义:合理确定某种类型的岗位人员配备数量,定编的依据是客观的组织任务量和现职员工的平均绩效) 通过客观科学的进行工作分析,科学的衡量组织岗位的配备数量 (三)培训方面 需要通过工作分析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及培训效果,将培训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四)绩效考核方面 通过工作分析明确衡量岗位工作绩效的方法和标准,以及任职者是否达到期望的绩效标准,通过绩效改进计划提高绩效产出 (五)任职资格方面 通过工作岗位分析,准确确定任职者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对应聘者和现任任职者执行工作任务能力的分析得出有关改进绩效,所需提供相应培训的相关信息,从而提高任职者的工作适应性与工作产出能力,为组织更好的利用人力资源做好准备 (六)职业生涯发展方面 通过工作岗位分析寻找最适合员工发展的方法,从而尽力为员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工作,提高员工对工作的兴趣,从而增加工作投入,为组织提供更多产出 (七)薪酬管理方面 通过工作分析,工作评价,能对组织内部和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确定,将组织中的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者资格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薪酬水平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组织中的纵横薪酬体系,建立内部公平,外部具有相对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和投入度 3 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从工作分析中直接产生的结果是工作说明书和岗位规范) 1)工作职责与工作活动 2)工作上下关系 3)工具,机器,仪器和工作辅助设备 4)工作如何完成 5)对工作岗位任职者的要求 6)工作关系 7)与工作相关的事物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方法确定了: A 工作的标准作业方法B 选择标准的作业工具 C 确定标准作业时间 D 制定单位时间的标准工作量 员工职级制---以工作分析为基础 系统工作分析起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工作分析发展: A 起源 19C末-20C初 B 创始 1911 管理学原理《科学管理原理》C 兴盛1964 民权法案反歧视运动 D 目前主流定量化与个性化 E 工作分析成就:管理的规范化与职业化要求 美国公民权利法实施---工作分析开始得到重视 工作分析、工作评价首先应用于--工商企业 20C 30年代,工作分析与评价方法在欧美企业产生、推行4 工作分析(岗位分析)定义:是指以工作岗位为研究对象,收集有关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活动、标准,对履 行工作的任职者的资格要求、工作流程、工作完成的环境 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服务于某一特定目的的过程。 5 工作分析的层次 1 要素:指工作活动中除单个动作外的最小划分单位 2 任务:指为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相关的活 动或要素 3 职责:指特定的工作岗位所负责承担的某类工作任务的 集合 4 工作:a 工作任务b 一系列相互联系、职能类似或所需 水平相似的任务所组成的工作岗位,一个工作对应一项职 责或多项职责 5 职务和职位:职务指在某一组织中具有同等垂直位置的 一组工作岗位的集合,这一组工作岗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和职责虽然不同,但具有可比的重要性 职务强调一个工作岗位所承担的任务,而职位更强调岗位 在工作组织中的上下位置和关系 6 职业:指某类具有相似特征的,人们赖以为生的工作类 型,指在不同的组织中存在的类似的工作类型 7 职系:指工作性质大体类似,但工作责任、难易程度不 同的一系列职位 8 职级:指职系中职责要求、工作任务有所区别的一系列 职位所组成的级别或指其中的某一个级别 9 职组:若干工作性质相似的职系组成的集合 6 工作岗位分析的流程 (一)工作岗位分析的准备阶段 包括:A 明确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 B 选择 和培训工作岗位分析人员 C 选择工作岗位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D 与组织中的 相关成员沟通工作分析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所需要的相关配 合工 (二)工作岗位分析的执行阶段 包括:A 选择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来源( 1 任职者 2 任 职者群体 3 任职者同级相关岗位任职者 4 任职者上级) B 收集工作的有关信息 C 制定工作岗位分析文件 D 与相 关人员确认信息的准确性 (三)工作岗位信息的分析、整理阶段 最常见的工作分析结果为工作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和岗 位规范 (四)工作分析结果的运用和修订阶段(半年至1年内可 对工作分析结果检查、回顾将工作分析结果形成标准文件, 形成正式的工作说明书和岗位规范) 补: 工作分析可能遇到的阻力 A 组织成员不配合,调查工作不能及时按要求进行,影响 工作分析进度甚至造成整个计划的流产 B 由于组织成员在工作信息收集阶段配合不好,影响工作 分析质量,信息收集不全面,导致工作分析结果不准确和 可接受度较差 C 由于员工对工作分析目的不了解,提供不准确信息或者 不配合,使工作分析所获信息被人为的扭曲。 7 工作岗位分析的时机 1)组织环境的变化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2)组织内部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化可能需要对组织中工作进 行重新界定 3)组织业务发生变化后,组织工作流程变化可能引起对工 作分析的需求 4)组织中大规模的招聘需要对工作进行分析后确定所需要 招聘人员的基本要求 5)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时需要对工作岗位的职责进行界定, 明确工作产出的标准 6)制订员工培训计划时需要了解工作对员工的要求 7)在衡量工作岗位的相对价值时需要从工作分析中获取有 关工作的全面信息 8 工作岗位分析涉及组织中的人员及其角色 涉及人员:A 组织高层管理者 B 中层管理人员 C 工作岗 位分析人员 D 员工 E 工会 F 工作岗位分析顾问 (一)组织高层管理者的角色 A 建立工作岗位分析的需要,根据组织的发展状况,提出 工作分析的必要性,并在组织内发起工作岗位分析的工作 B 发布政策陈述,指示和进行其他沟通,向组织内传递有 关信息,倡导工作分析过程 C 为执行工作岗位分析的多方面工作授权,在组织内安排 相应的工作人员以协调组织工作分析过程 D 为实施计划建立时间框架,为工作岗位分析过程确定明 确的时间要求 E 密切注视工作岗位分析的全过程,并解决在工作岗位分 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冲突 F 为工作岗位分析过程提供持续的支持,包括有形的和无 形的 G 任命他人或亲自担任审核和认可工作程序,使工作分析 的结果与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 (二)中层管理人员的角色 A 在需要的情况下,协助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实施工作岗位 分析计划 B 在必要的情况下参加工作岗位分析,为工作岗位分析提 供相关信息 C 在涉及工作岗位分析的员工沟通,增强员工对工作分析 过程的认可度 D 需要审核和认可工作岗位分析过程中有关工作岗位的职 责,任务,工作内容,活动以及工作流程的初期结果 (三)工作岗位分析人员的角色 A 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和预期结果开发信息收集方法,以 最有效方法获得所需信息 B 在调查阶段中收集数据,信息,分析所获结果 C 根据实际工作的进展,能从人力资源专业人士的角度研 究和开发可达目的因素,提供解决问题方案 D 根据信息收集过程和信息分析过程的结果,准备或参加 工作说明书等工作分析结果文件的编制 E 在团队中,工作分析人员应该能做到相互沟通,交流, 以监督或协调工作委员会的工作 F 在需要时应能参与工会谈判,向工会结实员工对工作分 析的过程和结果中产生的有关问题 (四)组织中员工的角色 A 参加数据收集(填写调查问卷,参加工作分析面谈) B 参与工作说明书草案的制定 C 工作委员会中,需要有员工参与,以获得全体员工对工 作岗位分析公平性的认同,需要普通员工参加审核委员会 对工作分析的结果进行验收。 (五)工会的角色 A 在工作分析过程中,需要获得工会的积极支持,保证资 料收集顺利进行 B 需要工会代表或工会授权的代表参与工作说明书的编制 C 工作岗位分析的最终结果也需要工会成员参与审核和认 可,表明工会对此最终结果的态度,以增强员工对工作岗 位分析结果的认同度 D 若在工作岗位分析过程中,工会代表认为工作岗位分析 的过程或结果有损害工作人员利益的可能,工会可能会代 表员工的利益与管理层谈判 (六)工作岗位分析顾问的角色 A 为管理层提出工作岗位分析的建议,制定有关工作岗位 分析的计划,审核和检查工作流程 B 与分析人员一起工作或在 a 数据收集和分析 b 编制工 作说明书 c 符合法律需要 d 建立系统的工作程序等方 面进行建议 C 参与工资,薪酬管理的其他开发阶段的工作 D 监控工作岗位分析的全过程,使之能按预定计划进行 第二章工作分析的方法 1 工作分析方法的分类 (1)传统的工作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任职者的观察、 访谈等形式收集工作中的相关信息,以文字的形式准备工 作岗位说明文件。(该方法以工作活动为工作描述指标,将 工作分析重点集中在工作活动的内容与任务完成方面)信 度,效度难以衡量,因其结果是非量化、描述性的。 传统的工作分析方法是主观性的分析过程,工作分析结果 的质量依赖于 A 工作分析人员客观分析的过程 B 对工作 进行分析的能力 C 任职者和信息来源所提供工作信息的 准确程度 (2)标准化工具和方法:最著名量化分析方法:麦克米 克职位分析问卷(PAQ)及职位分析清单方法等 (3)任务清单方法:最著名的任务清单法:综合职位分 析方法(CODAP)雷蒙德.克里斯托为美国空军开发的的 任务清单库 任务清单法:(量化方法)强调工作活动,使用这种方法, 需要建立与一组工作相关的任务清单,由工作任职者及其 上级对此任务清单中的任务进行分级评定,然后用计算机 对分级评定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开发出量化的工作分析 方法 实际所有的工作分析方法都能用任务清单法表述,即使是 描述性的工作说明书也可能转化为量化的任务清单方法 (4)结构化的方法。如范纳开发的功能性工作分析方法, 以任职者处理“数据”、“人员”、“事物”三种对象的任务 为基础,建立结构化的等级图,对工作的功能程度进行分 类 2 收集工作分析所需信息的方法 1)观察法:指由工作分析者通过对任职者现场工作直接或 间接的观察和记录,了解任职者工作内容,收集有关工作 信息的方法。 A 在主要是由身体操作的活动所组成的工作岗位中,观察 法比较有效 B 也可用于行为化的工作分析,以便了解工作任职者在工 作中的实际表现和实际工作困难 C 观察法只适合外显操作、行为性工作的分析,而不适合 单独用于抽象的智力活动、心理素质的分析,脑力劳动较 多的工作岗位中,仅用观察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 其他方法配合才能收集必需信息进行工作分析的目的。 D 对复杂工作难以全面观察。 2)访谈法:工作分析人员通过访谈的方式获取需要收集的 信息 因访谈对象不同将访谈分为三大类: A 对任职者单独访谈(任职者本对工作岗位最有发言权) B 对承担同类工作的任职者进行群体访谈(也称专家座谈 法) C 与熟悉该工作的任职者的上级进行访谈 使用访谈法的注意事项:1 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 2 选择 适当的访谈对象 3向被访谈者介绍访谈的目的,建立信任 4 多采用开放式问题,了解更多的信息,鼓励被访谈者发 表更多的观点 5 每次只提一个问题 6 所提问的问题按 逻辑顺序排序,每个问题最好有一个主题 7进行记录8 针 对工作分析目的,使用结构化分析方法9 客观的收集信息 3)问卷法:是通过让任职者和相关人员填写问卷收集工作 分析所需信息的方法。 分类 A 采用开放性问卷:收集有关工作的所有信息,请填 写问卷者全面的描述其工作。简单,但收集到的工作信息 无规律性,整理困难 B 在对工作已彻底了解的基础上,编制出完善的结构化问 卷,只需要填写问卷者在所提供的工作任务中进行选择。 前期编制问卷难度相当大,但一旦编制完成,所收集的工 作信息就易于整理、归纳。 4)现场工作日志法:要求任职者在一段时间内实时记录自 己每天发生的工作,按工作日的时间顺序记录下自己工作 的实际内容,形成某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以来发生的工作 活动的全景描述,使工作分析者能根据工作日志的内容对 工作进行分析 现场工作日志法不足: A 现场日志法需任职者全面配合,任职者需要即时记录工 作活动及消耗的时间,这项工作对任职者在进行自愿记录 这段时间要求较高 B 现场日志中提供的信息失真,包括遗忘,不能及时填写 及刻意隐瞒等原因 C 即使得到了完整的工作日志,在一般的工作日志的信息 中也只能了解到各项活动及在每项活动上消耗的时间,不 能完全了解各项工作活动的目的和重要性 D 工作日志法也记录任职者在一段时间内工作活动的情 况,却不能了解长期的周期性的变化的工作活动 3 量化的工作分析方法: (1)职位分析问卷PAQ:应用最广泛的量化工作分析方法, 包括194项问题 (2)美国劳工部工作分析程度DOL (3)职能性工作分析FJA:在美国劳工部工作分析基础 上产生 职能性工作分析标度表 A 资料职能标度表 B 人员职能标 度 C 事物职能标度 (4)管理职位描述问卷调查法MPDQ:用来决定那些被提 名进入管理职位的人员是否需要培训,也被用来评价和确 定管理工作的报酬率,并用于对工作进行分类。 确定工作分析问卷每个问题是否适用于被分析的工作的6 个维度:A 应用范围 B 时间长短 C 对工作的重要性 D 发生的可能性 E 适用性F 特种代码 4 任务清单法:(核心在于拟订某一类工作有关所有任务清 单)定义:需要开发一组与工作有关的任务清单列表,然 后由工作任职者及其上级以次为据对工作中的各项任务进 行评价,最后,这些评价信息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形 成量化的工作分析结果 (1)综合职位数据分析方法CODAP 应用最多 (2)工作信息矩阵系统JIMS 核心仍是任务清单 5 工作分析的内容 A工作职责与任务分析 工作职责与任务分析从哪几方面进行: 1)工作职责与任务的完整性:将组织目标层层分解,确保 组织所有任务得到明确安排 2)工作职责与任务的合理性:组织内职员与任务的 分派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予以安排设计,可根据需要灵活 变动、调整,合理安排 3)工作职责与任务的系统性:本组织中各项工作任 务具备各种与工作流程相关的系统性,职责与任务按权限 分配控制完成 B 工作流程与工作过程分析 工作流程:工作任务从组织外部开始,在组织间各部门进 行传递,最终得到产出的过程 工作过程:组织中的成员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务,需要

案例分析学习笔记

2018 年注安案例分析学习笔记 一、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 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灼烫、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其他伤害;坍塌、中毒和窒息、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淹溺、瓦斯爆炸、火药爆炸、冒顶片帮、透水、放炮。 二、事故分类:1、死亡判定( 3-10-30 ).2 、重伤判定( 10-50-100 )。 3、直接经济损失( 1000-5000-1 个亿)。 4、死亡时间追加为30 天,交通、火灾7 日 三、事故报告的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 、事故的简要经过.3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4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 伤亡人数 (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 、已经采取 的措施.6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四、事故调查的程序:1、成立事故调查。2、事故现场抢救处理。3、事故有关物证的搜集。4、事故事实材料搜集。5、事故认证材料的收集.6 、事故现场摄影、录像;7、事故现场图的绘制。8、事故原因分析.9 、编写事故调查处理报告。10、事故调查处理结案归档。 五、事故调查组的职责: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 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六、事故分析原因:人、物、管理缺陷、生产环境。分析步聚: 1、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落实整改措施、不重视安全工作,忽视安全管理. 2、违章指挥、违规作业.3 、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或教育培训不够.4 、作业现场混乱或劳动组织不合理.5 、有关部门未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

药物分析 笔记 重点

药物分析笔记重点(每周更新) 2009-03-08 19:39 第一周 绪论 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学科。目的: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任务: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可控,药品储存过程的质量可控,药品使用和销售过程的质量可控,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临床药物的分析。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是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保护健康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 《中国药典》Ch.P 《美国药典》USP <美国国家处方集》NF 《英国药典》BP 《日本药局方》JP《欧洲药典》Ph.Eur 《国际药典》 Ph.Int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定》GLP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SP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 。 第一章药典概况 《中国药典》(2005年版)建国后第八版共三部 1953、 1963、 1977、 1985、1990、 1995、 2000、 2005年版共八版 第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中药及相关)。第二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第二部分:收载要用辅料(西药及相关)。第三部:收载生物制品,首次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并入药典。 《中国药典》的内容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个部分。 凡例:1、除另有规定外,按凡例执行,凡例具有法定的约束力。2、原料药的含量未规定上限时,系指不超过101.0% 。3、生产或贮存期间含量会降低时,可适当增加原料药的投料量。4、对照品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质)进行计算后使用。5、**滴定液(YYYmol/L)需精密标定 YYYmol/LXXX溶液不需要精密标定。6、20摄氏度时,1滴=0.05ml。7、溶液后的“(1-10)”系指固体物质1g或溶液物质1.0ml加溶剂使成为10ml溶液。8、称取0.1g±0.04, 2g±0.5,2.0±0.05,2.00±0.005。精密称定指准确至千分之一,称定指准确至百分之一,精密量取需用滴定管,量取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约系指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9、试验中的空白试验,指不加供试品或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范文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范文 Job analysis report model 编订:JinTai College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范文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报告是指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或法定对象汇报工作,汇报的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段工作部署。本文档根据工作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有一点我感到欣慰,就是不管社会多么纷繁、复杂,我始终没有放弃做为一名教师的基本原则:以诚待人,以诚感人,以诚育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做好每件事,教好每一位学生。但同时,我深知自己在教书育人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经过这段时间自我的深刻反思,我对自已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高度自觉,长期坚持政治学习,写读书笔记,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按照各种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违法乱纪,遵守社会公德,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存在问题:学习很是不够深入。

改进方向: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1、在热爱学生方面: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爱是教育的万金油,当教育之爱成为普照的春晖,师生之间爱的能量就会在交换与互动中不断裂变,释放能量,产生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我尚待努力。 2、在爱岗敬业方:,我基本上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但有时候我对待工作还不够尽职尽责;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方面,偶尔有敷衍塞责现象。 3、在严谨治学方面: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缺乏长期性,教育教学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快。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我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 4、尊重家长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尊重家长

药物分析笔记:胺类药物的分析

药物分析笔记:胺类药物的分析 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1、基本结构与化学性质: (一)盐酸普鲁卡因: 1、芳伯氨基特征:重氮化偶合反应 2、酯键易水解:光、热、碱, 3、产物为对氨基苯甲酸(paba)。 4、游离碱难溶水且碱性弱:非水滴定法, 5、亚硝酸钠法测定含量。 (二)对乙酰氨基酚: 1、水解产物呈芳伯氨基特性:酸性中易水解 2、水解产物易酯化:水解后产生醋酸 3、与三氯化铁呈色:紫外、红外、均可 2、鉴别试验: 1、重氮化偶合反应:盐酸普鲁卡因、对乙酰氨基酚(水解成对氨基酚) 2、三氯化铁反应:对乙酰氨基酚水液加三氯化铁显蓝紫色。 3、水解产物的反应: 4、红外吸收光谱 3、对乙酰氨基酚的杂质检查: 1、乙醇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检查中间体对氨基酚的有色氧化产物。 2、有关物质:药典用薄层色谱法检查对氯乙酰苯胺。 3、对氨基酚:中间体或水解产物, 4、毒性大。有芳胺反应,而 5、对乙酰氨基酚没有。 4、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药典规定检查水解产物对氨基苯甲酸小于1.2%. 5、含量测定: (一)亚硝酸钠滴定法:有芳伯氨基的药物(普)以及水解后有芳伯氨基的药物(对)

均可测定。 测定条件: 1、加入溴化钾(2g):加速反应。 2、加入强酸加速反应:反应加快、重氮盐酸性中稳定、防偶氮氨基化合物生成。 3、室温10——30 c 温度太高,亚硝酸逸出 4、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滴定:避免滴定过程中亚硝酸挥发和分解。 (二)紫外分分光度法:对乙酰氨基酚 苯乙胺类药物的分析 1、基本结构与典型药物:肾上腺素 2、鉴别试验: 1、三氯化铁反应: 2、氧化反应: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偏酸性下与碘迅速氧化。 3、甲醛——硫酸反应: 4、紫外特征吸收与红外吸收谱: 3、酮体检查:四种都需检查酮体, 4、酮体在310nm处有吸收, 5、小于0.06% . 6、含量测定: (一)非水溶液滴定法:冰醋酸为溶剂,醋酸汞消除氢卤酸干扰,结晶紫指示终点。三种 (6)溴量法: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及注射液用此法。 要点:防游离溴及碘逸出,溴过量2%,空白试验。 氨基醚衍生物药物的分析 1、基本结构与性质:遇光分解盐酸苯海拉明: 2、鉴别试验: 1、与硫酸反应显色:二苯甲氧基反应 2、水解反应:遇酸水解生成二苯基甲醇 3、与硝酸银反应形成沉淀: 4、紫外红外吸收光谱 三、含量测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