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戏曲中丑角之美

论戏曲中丑角之美

论戏曲中丑角之美
论戏曲中丑角之美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f244468.html,

论戏曲中丑角之美

作者:程子晏

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2期

【摘要】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丑角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丑角运用肢体语言表

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夸张变形的脸谱、动作和故事内容,生动形象地塑造喜剧人物。从丑陋的形象中发现美的特征,用讽刺的手法去揭露真相,给观看者心灵的慰藉。丑与美不仅是相互排斥的对立面,还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

【关键词】戏曲;丑角;以丑为美

中图分类号:J8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40-01

戏曲中的丑角不仅是丑陋的,还是美丽的。如果说戏曲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一大精髓,丑角就是戏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人类审美的提高,丑角中丑的艺术被转化成美的艺术,慢慢被人们接受、喜爱和欣赏。

一、“丑”的含义

“丑”在象形文字中有爪的含义;在《吕氏春秋》中“秦昭王闻之,而欲丑之以辞。”①丑指羞辱;在《说文解字》中“丑,纽也。十二月万物动用事。”②丑指记录时间,丑时为一点到三点;在地支中指阳气上升未降;丑属牛,有笨拙耐劳之意。现如今字体简化,“丑”有了“醜”的含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醜,可恶也。”③因此“丑”也有了相貌难看;恶劣,不好;憎恶的意思。丑角的“丑”并不是贬义词而是中性词。

二、戏曲中丑角的形成和分类

戏曲的产生来源于原始歌舞、祭祀词和生活中动作模仿。丑角的产生来自于唐玄宗扮演丑角博美人笑的传说。丑角脸上的白粉,也是因为皇帝身份挂了白玉而得来的。丑角在之前叫做“俳优”、“参军”等名称,在元朝和明朝才称为“丑”。丑角在戏曲中扮演幽默的喜剧角色。在戏曲中丑角主要以口语和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文丑、武丑和丑旦。

三、戏曲中丑角以丑为美的美学特征

(一)丑角在姿态动作上的美学特征。弯曲膝盖、下蹲、踮脚、耸肩等是丑角常用的基本动作。文、武丑分别以双腿弯曲和前腿弯曲为常用站姿。不同的丑角站姿的弯曲程度不尽相同。丑角以跪着行走的膝步和蹲着行走的矮子步为基本走步形式。运用夸张的姿态动作,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当今人们处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下,丑角用丑陋的化妆形象和幽默表演行为,来慰藉人们内心。丑角用丑来烘托美。

音乐(京剧)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以京剧念白《报灯名》为学习内容的一年级音乐教学,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的内容,我力求遵循“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在听、说、看、模仿、表演等音乐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京剧表演的特征与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热情”的指导思想设计教学。 (二)理论依据 1、“推进京剧进音乐课堂”相关文件指出:京剧进中小学音乐课堂要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应该面向试点学校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习一点基本的戏曲知识,听懂、学唱一些经典的唱段,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感受京剧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由衷的为我们有这样伟大的艺术感到自豪。 2、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京剧的学习同样以此为依据,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京剧,在亲身参与聆听、模仿、表演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和学习京剧艺术。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灯官报灯名》这个唱段选自传统京剧《打龙袍》。是京剧丑角的一段念白(京白)。讲述的是包拯回朝,趁元宵节请仁宗在午门观赏花灯,灯官报灯名,巧施妙计教育宋仁宗认母的故事。 丑行的人物角色都是小人物,但性格开朗、乐观,从扮相到表演滑稽幽默,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段念白里包含了很多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和传统典故,非常生动有趣,是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很好素材。教师主要选择张继宝的故事来教育学生孝敬父母、知恩图报的道理。 京剧中的念白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韵律化的“韵白”,一种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接近于生活语言的“京白”。《报灯名》是一段经典京白,内容通俗,语音、语调接近生活,很有节奏感和音乐性,读起来铿锵悦耳,比较易于一年级学生学习。所以这一内容编排在一年级音乐教学中作为学习和了解京剧的起点,非常恰当。 (二)学生情况分析

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成因

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成因 我们知道,西方马克思主义延续了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思想,从科技、消费、文化等各个维度切入来批判现实,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社会批判理论,这其中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尤其值得重视,因为,大众文化批判不仅仅是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视角,而且成为当前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笔者认为只有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前提,审视当今的文化建设,才能在文化问题上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大众文化特点的透视和分析 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文化形态。就如同中世纪的宗教、十九世纪初德国的哲学和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自然科学一样,它以其自己的方式得到确立并深入人心。正如伊格尔顿所言“:高雅与后现代文化日益融合,成为西方社会的文化‘主导’”〔1〕81。因此,我们要深入探讨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从而对大众文化进行整体的透视和分析。 (一)大众文化使文化由高雅走向世俗。在传统社会里,文化的力量非常强大,伊格尔顿就指出,在宗教正在失去它对劳动大众的控制时,文化曾经是作为一个代用品在场的。我们可想而知文化力量的

强大。而大众文化的出现,使得文化已经由原先作为高雅、追求真、善、美和激发人们欲望的精神物品转变为受市场所主导、被消费所控制的商品,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东西。在传统社会里,文化意味着教养,肩负着教育的作用,起着引导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伊格尔顿认为“,国家要繁荣,它就必须向其国民灌输适当类型的精神倾向;而这正是文化或教育的观念根据一种从席勒到马修?阿诺德的古老传统所预示的”〔1〕7。到了后现代社会,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受到身份政治、市场文化和后现代的意识形态怀疑主义的攻击,文化从精英阶层走向普通大众,从贵族式的“文明生活”变成了普通民众的“文化生活”,文化成为了人人都可以有的东西,文化曾经意味着巴赫和巴尔扎克,现在它已经扩展到海滨文化、警署文化、天空穿越文化等。文化也不仅限于少数的工艺作品,而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二)大众文化成为一种商品。在后现代社会,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文化和工业、贸易、金钱紧密相联,大众文化就像生产汽车一样被制造出来。它的生产主要是关心什么可以出售,而不是什么有价值,更不管使用价值,只追求交换价值。更为可怕的是,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成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了商品,大众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文化成为商品生产的一部分。对此,伊格尔顿认为,“晚期资本主义宣称,如果艺术品是商品,那么商品也总是艺术品。‘艺术’和‘生活’的确近亲繁殖,即在一个密封的循环里,艺术向已

大众文化的特点

1. 商品性 即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大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 商品买卖 大众文化通论 关系的消费行为; 2. 通俗性 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 3. 流行性 即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 4. 娱乐性 大众文化文本无论其结局是悲是喜,总是最求广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 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松的满足。 5. 依赖性 即大众文化主要是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大众 传媒,也就没有大众文化。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传媒文化。 6. 大众媒介性 即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具有这种媒介所规定的特点。 大众媒介,通常包括机械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等)和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两大类。 7. 日常性 与欣赏高雅文化带有更多的个体精神性不同,公众对于街头广告、电视剧、流行音乐、时装、畅销书等大众文化的接受,是在日常生活的世俗环境 中进行的。 8. 类型性 编辑本段

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 大众文化的和谐价值 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罗森贝格认为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是单调、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 裕生活中产生的诱惑和孤独感。大众文化往往通过大众化媒体(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来传播和表现,尽管这种文化暂时克服了人们在现实中的茫 然和孤独感以及生存的危机感,但它也很可能大大降低了人类文化的真正标准,从而在长远的历史中加深人们的异化。 大众文化理论滋养的土壤是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伴随高 科技生产而呈现纷繁的物质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现象,不是文化本身;文 化是精神产品,不是具体的物质。工业化生产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即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质,文化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高级需求,即精神提升和 美的建构,亦即人类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实现对人性的终极 关怀。大众文化的倡导者显然忽略了这个简单的事实。社会生产所追求的是 物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尽可能为人类提供纷繁复杂的消费构成。大众文 化的平面化、批量复制是以消解文化个性和创造性为目的的,物质追求的丰 富多样性与文化追求的简单标准化显然构成了一个人类生存的悖论。从某种 意义上说,西方大众文化思潮是一场反叛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运动。它是建 立在西方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进程,大众的自由 意识、思想解放达到某种高度之后产生的。 编辑本段 中国大众文化的崛起

《京剧表演艺术》复习资料

《京剧表演艺术》复习资料 第一讲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一、京剧的形成 三次合流: 1、京秦合流:京腔与秦腔。 2、秦徽合流:秦腔与二黄。 3、徽汉合流:二黄与西皮。 ★通常认为徽秦合流、徽汉合流、京剧形成三次。 京剧形成:京腔、昆腔、秦腔、皮黄腔 二、京剧的发展 1、老生前三杰:余三胜(汉派)、张二奎(京派)、程长庚(徽派) 2、老生后三杰:汪桂芬、孙菊仙、谭鑫培 三、京剧的成熟和鼎盛 1、三大贤:余叔岩(老生)、梅兰芳(花衫)、杨小楼(武生) 2、前“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承上启下)。 3、后“四大须生”: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谭富英。 4、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5、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 6、著名花脸:裘盛戎(“十净九裘”)、金少山 7、著名武生:盖叫天 8、著名小生:姜妙香、叶盛兰 9、著名老旦:李多奎、李金泉 10、著名丑角:萧长华 四、京剧的改革(上世纪50年代戏曲改革) 1、团体改制、剧目整理、创编新剧 2、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 3、现代京剧(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 第二讲京剧表演的基本规则与审美特征 一、表演规则 1、以演员为中心的表演体系 2、高度程式化的表演手段(四功五法) 四功:唱、念、做、打、(五功:舞) 五法:手、眼、身、法、步 3、角色与行当 (1)生: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2)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花衫、老旦 (3)净:正净(铜锤花脸)、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二花) ①脸谱颜色:紫色、红色(红净或红生)、黑色、蓝色、绿色、黄色、白色。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不同的人物性格。 ②脸谱分类: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老脸)、碎花脸、歪脸、僧脸、太监脸、元宝脸、象形脸、神仙脸(金、银粉)、丑角脸、小妖脸。

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

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及具体要求 一、参考选题(范围) 大众文化的特征大众文化的社会作用 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关系电影的大众文化特征当代中国电影现状分析 张艺谋电影的文化阐析冯小刚电影与电影商业美学 运用文本批评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评论。运用作者批评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评论。 运用类型批评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评论。运用文化研究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评论。 运用精神分析方法对某部电影进行 评论。 电视文化的特征 中国电视剧与当代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的审美特色 近期有关“革命”(“谍战”、家 庭伦理等)题材的电视剧分析 对某档电视栏目的分析 流行音乐的审美特征流行音乐媒介浅析 新媒介时代中的流行音乐通俗文学的特征 通俗文学的文化意义大众文化笼罩下的通俗文学 俗文学与雅文学关系辩《动物凶猛》与《阳光灿烂的日子》 比较 从小说到电视剧——《贫嘴张大民 的幸福生活》不同文类之比较 图像文化的审美特征 图像时代的文学图像时代的电影和文学 论大众图像文化的“视觉凸现性”论大众图像文化的“情感消费性”浅析现代广告的视觉表现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广告与艺术消费文化中的时尚浅谈 时尚与大众传媒广告与时尚(广告如何利用时尚文 化达成商业目的) 论时尚的基本特征时尚杂志与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中的青春偶像崇拜青春亚文化与当代都市文化论 二、具体要求 1.一人一题,相互选题尽量避免重复。 2.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论文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得抄袭资料。 3.查阅参考文献不少于5种,做一篇2000字以上文献综述。 4.小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用学校统一方格稿纸、黑色或蓝色水笔誊写。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要有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5.班级、姓名、学号置于题目下方。

【毕业论文选题】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

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 上自古希腊、罗马、印度及中国古代戏曲的理论与实践,下至现当代世界各种戏剧流派,中国的戏剧戏曲现状及走向进行理论探讨,并用其指导创造实践。戏剧戏曲学以哲学、美学的研究成果为指导,与音乐学、美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邻近互相参照、相互推动。下面是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豫西北唐宋民间戏剧史料述考 2、中国戏曲艺术的虚拟性原则 3、略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戏剧思想 4、世间法、戏剧法与中国戏曲的表演原则 5、黄梅戏的艺术特征研究 6、戏曲美学视域下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7、黄梅戏《凤鸣宏村》之独到视角 8、提升河南曲剧文化品格的三个维度 9、当代戏剧延续性发展探究--从中国剧场观演关系的历史演变考察 10、“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 11、戏剧表演中对节奏的巧妙把握 12、河南戏曲电影的审美意蕴 13、民间音乐元素在吉剧舞台的传承与变异--有感于吉林省地方戏剧《额娘梦》的音乐创作 14、中国戏剧通史建构的百年转型与重构可能 15、刍议中国戏曲表演的技巧及意境的营造探索 16、中国地方戏外部生态环境及传承保护策略 1

17、中国戏曲文学的独特审美形态 18、戏曲丑角舞台表演的文化意蕴分析 19、试论民国时期戏剧书籍的出版 20、从导演本《慈禧与珍妃》看罗云的舞台呈现和追求 21、木偶皮影发展呈现新态势 22、贝克特《等待戈多》荒诞派戏剧的语言特色 23、满族曲艺中的悲剧精神 24、论任半塘戏剧研究的意义与影响 25、从艺术生产理论角度看英国戏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异同 26、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显着特征 27、传统戏曲的导向模式 28、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分析 29、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的中国戏曲化呈现 30、从世界现代戏剧史的视角认知梅兰芳访美和访苏的意义 31、浅议“临川四梦”当代传播之地方化、全国化、国际化 32、浅析戏曲表演在话剧表演中人物塑造的借鉴与应用--以话剧《画皮》为例 33、《牡丹亭》中喜剧性因素研究 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34、戏曲舞台艺术创意--以晋剧现代戏《托起太阳的人》为例 35、陕南地方戏曲传承模式与发展路径探究 36、西方语境中徐慕云的戏曲双重定位与其戏剧史撰述 37、象征手法在民族歌剧中的运用--以歌剧《回家》中的“竹”为例 38、江苏地方戏曲旅游文化开发与研究 39、山西古代戏曲文物研析 2

初中音乐七年级京剧脸谱艺术教案

教案 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京剧脸谱艺术》教案 (一)课题:《京剧脸谱艺术》 (二)教材:校本课程《京剧脸谱艺术》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美术基础和技能,表达能力、感知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对京剧的历史、行当以及脸谱的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感受,让学生学习到称之为中国国粹的戏曲艺术,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美术和音乐知识能够灵活的应用、并且交流,在今后长久时间和广大空间中充分使用。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浓厚,部分学生还提前做好了课前预习,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够用色彩表达情感,用脸谱来强化、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同时也要考虑到少数学生学习本课则比较吃力,色彩搭配不很和谐,教师应重点辅导,同时,把美术、音乐基础较强的和较弱的学生分到一组,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与互助精神。 (五)教材分析 民族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了解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贯彻落实民族精神教育实施和指导纲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开展“京剧脸谱艺术教育”是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京剧脸谱的图案美、国粹京剧的艺术美,使它具有很高的欣赏性。引导学生进行学识、绘制京剧脸谱以及欣赏、学唱京歌、京剧等艺术实践,能让学生走近并融入浓郁的民族文化,感受到民族艺术的神韵。京剧脸谱具有丰富内涵,不同的谱式与色彩象征着不同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表现着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因而学识、制作京剧脸谱过程也是一个思想受启迪、人格受熏陶的过程,它有益于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根据当前课改的形势和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在学校李校长和刘书记的指示下,与学校倡导的“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做现代文明学生”德育主题相配合,我音美组教师编写了京剧脸谱艺术教育校本教材《学、识京剧脸谱,弘扬民族文化》。围绕“学、识京剧脸谱,弘扬民族文化”的主题,在各年级段设立了“走近国粹、绘制脸谱、学唱京歌、走进京剧”四个版块,在内容的编排上,我们力求直观形象、生动浅显、富有教育意义,在方法技能的选择上,既有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又有开拓创新。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实施推进了民族精神教育,也推进了课程的改革。在学校中开设这样一门校本课程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渗透到美术、音乐等学科课程中,掌握京剧表演唱,京剧脸谱绘制等技能,丰富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内容,

论时尚文化的成因及其话语特征(新)

论时尚文化的成因及其话语特征 贺雪飞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形态,时尚文化在二十世纪末的中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今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生活、生存方式的改变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的。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时尚文化的产生及潮起潮落,都不是空穴来风,它有着深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中国时尚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传播与普及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话语”特征,既具有与西方国家某种相似的经济、文化及科学技术背景,又有这一特殊土壤所赋予的鲜明的文化烙印。 一、时尚文化的属性及释义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由于市场经济逐渐成为主导的经济形式,文化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的崛起,即当代大众文化。在短短的二十余年时间里,它以强劲的生命力,迅速壮大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文化形态。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的商业性,这是一种以市场为本位和导向的消费文化。它由文化制作商通过工业方式生产,由现代化的大众传媒承载、传递,并以现代商品形式流通,它是现代都市和大众消费社会流行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大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生成方式和显示途径,时尚文化是其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大众文化以满足大多数人的文化消费为主导,这使大众文化必须认同大众的社会文化生活及消费需求,而当追逐时尚、追求时髦不仅成为诸多大众的消费需要,甚至已成为他们的生活乐趣乃至精神寄托时,大众文化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传播机制——时尚文化。在制作机理上,它追求时尚,制造和追逐潮流,社会文化生活中“热”什么,大众文化就以“时尚”、“潮流”的模式迅即进行商业化生产、商业化运作,由此大众文化往往转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去满足大众社会的需求。时尚化是大众文化逐利过程中重要的性质和表现形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当代大众文化正在演变成一种时尚文化。 所谓时尚,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或大众内部产生的一种非常规的行为模式的流行现象,因此时尚也经常被称为流行。它具体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相当数量的人众对特定的观念、行为、语言、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共同的崇尚与追求,并使之在短时间内成为整个社会到处可见的现象。时尚可根据其流行范围、持续时间、追求者的投入程度分为三种形式,即时髦、时尚、时狂。时髦,或是一种在短时期内流行起来又迅速消逝的生活模式(俗称“阵热”),或是一种虽持续时间较长但尾随者不多的高雅行为(俗称“摩登”)。无论是阵热、还是摩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参与者的自我投入程度较低,所以国外有的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大众消遣”方式。时尚,追求时尚的人的身心投入程度高于时髦,它是一种“大众欣赏”方式。从持续时间和涉及的范围来看,时尚都要超过时髦。时狂,这是时尚的一种极端形式,即当时尚到了狂热而不理智的状态。时狂是一种“大众激奋”方式,此时参与者的身心投入达到了亢奋不已的地步,人们的情感在一段时间内被全副卷入,因此它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无论是哪个层面的时尚,本质上都不是一种特立独行的孤立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现象。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时尚,时尚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现象,是一个时期内大众社会中许多人都在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新的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它既是大众文化的表征,又是社会文化的一种类型,体现着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诸种特征,同时又以其独具个性的内涵丰富着社会文化并对社会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商业的角度看,大众文化转化成为时尚文化,实际上是大众文化为自己找到了获取利润的“卖点”,因为时尚意味着消费潮流,它在当代社会已成为一种与直接影响产业发展

从歌剧《丑角》浅谈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征

从歌剧《丑角》浅谈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征 一、真实主义歌剧 19世纪末意大利文学界掀起了真实主义思潮(Verismo),文学家在艺术创 作中,取材发生了改变,即由充满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贵族爱情转而描写中下层的小人物、市井百姓。此类文学作品,以现实为题材,深刻展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强烈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揭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具有反抗精神。真实主义思潮的出现,充分表现了当时欧洲社会矛盾的尖锐,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意义。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真实主义歌剧正是脱胎于该思潮之中,作曲家受真实主义思潮直接影响,打破常用浪漫手段描绘理想的形式,追求自然的手法展开音乐的叙述,具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取材市井百姓以及小人物,力求在创作中得到生活的真实性以及人性的真实流露。真实主义歌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主要代表作品有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以及列昂卡瓦洛的《丑角》。这两部歌剧作品的上演,宣告真实主义歌剧的诞生,标志着意大利歌剧史继威尔第之后揭开了崭新的一页。真实主义歌剧在西方歌剧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从题材内容、音乐创作及作品演唱上,都是意大利传统浪漫主义歌剧的继承及发扬。直至如今,以《乡村骑士》与《丑角》为主要代表的两部真实主义歌剧,上演频率极高并深受听众的喜爱,其独特的艺术性,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二、歌剧《丑角》艺术特点 由意大利作曲家列昂卡瓦洛编剧并谱曲的歌剧作品《丑角》,戏剧结构分两幕构成,其形式源于古希腊的喜剧,是著名的戏中戏。歌剧《丑角》作为真实主义代表之一,完全取材于作曲家担任流浪乐师的生活经历,将底层民众的心态、处境及人性撕心裂肺、淋漓尽致的表达,音乐充满了抒情性与戏剧性,给予观众很高的艺术享受。由此可见,真实主义歌剧《丑角》拥有很高的艺术性,以下将对其艺术特点进行逐个分析。 1.从取材上讲,直接源于作曲家的个人生活经历,以社会下层平民的悲剧故事展开,而非以往意大利歌剧浪漫时期的神话、英雄、宫廷、或贵族情爱题材。从选材上来讲就是一种突破,表现出真实主义歌剧最直接的艺术特点真实性。比如主要人物是卡尼奥与其妻内达以及丑陋的托尼奥,内达的情人希尔维奥都以卖艺为生的社会下层小人物。以如此独特视角,展现剧中人物的爱的追求与喜怒哀

相声的传承由来

相声的传承由来 相声一词,古作像生,原指摹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成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20世纪20年代,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 相声艺术是地道的北京“土特产”,老艺人们都说它是由八角鼓脱颖而出的。早年,演八角鼓的着名丑角张三禄,能即兴编词,当场抓哏,见景生情,随机应变,不落俗套,颇受欢迎。但他性格古怪,不易搭班,受人排挤,乃愤而撂地,即以说学斗唱卖艺,但他不再称八角鼓,乃改称相声。 张三禄是目前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相声艺人。根据相关记载并[推测]:张三禄本是八角鼓丑角艺人,后改说相声,他的艺术生涯始于清朝的道光年间。 后来继之而起的是朱绍文,艺名“穷不伯”。原是京剧丑角,后在天桥以白土子“画锅”(画个大圈当演艺场)说单口相声…,较一般艺人知识渊博,思路敏捷,能即兴抓哏,俗不伤雅,为妇孺所共赏。他的演出是“说文解字”性的,表演时,地下放个小布袋,内装白土子,他左手打着“玉子”(唱太平歌词用的两块小竹板,有说是“穷家门”的玩艺儿,为朱洪武御赐之物,故谐其音称为“玉子”)右手用白土子往地上划字,边划、边说、边唱,常演的节目有《字象>《拆十字>等。 1949年后,相声普及很快,成为中国全国性、全民性的曲艺形式。相声作为“文艺战争线上的轻骑兵”。以侯宝林、常宝坤、马季为代表的相声艺人积极整理、改编传统段子,创作新曲目。侯宝林改编、演出的曲目有《改行》、《戏剧杂谈》、《戏剧与方言》、《关公战秦琼》《空城计》《阴阳五行》等。现代题材曲目有《夜行记》、《百分迷》、《离婚前奏曲》、《种子迷》、《醉洒》等。常宝坤编演的新曲目有《新灯谜》、《思想问题》等。马季善于表演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曲目,创作、演出的相声作品达100多个,《登山英雄赞》、《画像》等影响较大。

大众文化概论小论文参考选题

浅析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的热播现象 B中文111 11111101115 袁慧 摘要:在过去几年中,国内相亲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出,但屹立到现在并且仍为观众们津津乐道的相亲节目没有几个,《非诚勿扰》就是其中之一。它不仅经常在国内占据收视率榜首,还在广泛争议的同时又反映和制造了一些社会问题和话题,同时赢得了国外许多国家的关注,甚至还非常荣幸的作为案例进入了哈佛大学的教材。它究竟为何这么火,甚至还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它的出现和热播又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它存在的价值又是什么?本文就它的热播现象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非诚勿扰话题性剩男剩女娱乐性消极影响文化价值 《非诚勿扰》是中国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该节目是江苏卫视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精良的节目制作和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得到观众和网友广泛关注。节目的互动形式完全突破过去传统的交友方式,完全体现新时代男女的婚恋观。节目中有24

位单身女生以亮灯和灭灯方式来决定报名男嘉宾的去留,经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男生权利”等规则来决定男女嘉宾的速配成功。节目有时会为特定的群体举办专场,包括教师、外来务工人员、男嘉宾返场专场以及海外专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2010年开播至今为中国大陆收视率最高的综艺节目,节目中的话题时常会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并对流行文化产生影响。该节目的成功使得其入选哈佛商学院的教材,成为中国电视界首个进入哈佛课程的案例。到如今播出三年之久,仍然霸据着各新闻首页,也是人们口中的“茶余饭后“,其社会影响几乎是中国其他各类相亲节目不能比拟的。在江苏卫视2013 年跨年演唱会上,主持人孟非宣布,《非诚勿扰》节目在2012 年全国卫视所有栏目中获得收视率第一。而《非诚勿扰》仅仅是一个地方台的相亲交友节目,可是却从全国众多娱乐节目中崭露头角,甚至产生了国际影响,久播不衰,连续创下收视率冠军,它的热播原因到底为何,它的出现又给社会造成了何种影响,以及它的进步性何在,这是我们需要深思和探索的。 一、热播原因

浅谈京剧文丑表演

《浅谈京剧文丑表演》 论文摘要 在本文中,我就自己七年中专学习,四年剧团实践,大学本科地深造,谈谈对京剧文丑表演地认识.文章提及京剧文丑基本功地重要性和独特性,大量传统戏地学习是角色创造地基础,塑造新创剧目地丑角形象等观点. 当今,戏曲并不是很景气,原因很多,但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当自强不息.在坚持民族艺术特色地基础上,可广泛吸取其他艺术地可用之处,发挥创造性思维,开拓进取,创造出既有传统美学特征又符合时代主题地新戏曲艺术经品. 关键词: 诗化地韵律感清晰自然爽朗幽默既要统一又要多面创造性思维 目录 一、区别于其他行当地四功五法…………………………………………… 二、传统戏地学习是角色创造地基础……………………………………… 三、塑造新创剧目地丑角形象……………………………………………… 参考文献……………………………………………………………………… (引言) 京剧丑角大致可分为文丑和武丑两个行当.文丑以诙谐幽默、插科打诨地人物居多,武丑以武艺高强、性格刚烈地角色为主.因为从儿时就开始了文丑行当地学习,再加上剧团地实践,大学本科地深造,掐指算来已有十余载…… 这些年来,我师从多位名家.他们精湛地艺术表演和高尚地人格令我深深折服,又受益匪浅.大量传统戏地学习为自己打下了较为坚实地基础,使自己对各式各样人物地表演有了较强地驾驭能力.而在参加了多出新编京剧地创排中,又拓宽了自己地视野,在独立创造角色上有了新地领悟和理解.综合自己地所学所演,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对京剧文丑表演地认识…… 一、区别于其他行当地四功五法 京剧地写意和程式表演来源于生活,遵循生活地内在逻辑,但程式表演并不是生活地再现,而是超脱客观生活,改变了生活地原貌,利用歌舞化地形式进行虚拟表演,我们也称之为二度生活.构成程式表演和虚拟化地核心是四功五法,它就好似大厦地地基,打得深、打得严,楼层就盖地高、盖地稳.没有过硬地基本功,是演不好戏地. 文丑大多属于配角,但红花还需绿叶配.要做一个好地配角演员并不是那么容易地.而对于文丑地四功五法,又有着它特殊地程式构成,其中尤以念白和身段与其他行当差别较大. 文丑地念白可分为:京白、韵白、苏白、川白、扬州白、山西白、胶东白等

中国近代相声历史资料

「百年历史,三位大师」 相声界公认的祖师爷是朱少文(又作朱绍文,艺名“穷不怕”),而对相声发展贡献最大的则是张寿臣。 中国相声自从有了张寿臣先生,格调升高了,地位提高了,用句时髦的话说,开始和文化接轨了。但说到历史,就不得不提三个人———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 马三立是平民艺术家,他的相声带有强烈的市民性,嘲弄神圣,启发明志。因为生活在天津市井俚俗的环境中,所以他的表演从不装腔作势,没有过于依附政治。主要作品充满了小人物的矫捷、幽默和遇到尴尬的自我解脱、自我嘲弄。马三立知名的相声,比如传统相声《开粥场》———幻想自己很富有,要开粥场,周济穷人。通过理想幻觉的破灭,引起人们的哄笑。再比如嘲弄神圣的作品《吃元宵》———孔子在周游列国遇到尴尬的时候也做出了常人不齿的事情———元宵一文一个,孔子改为一文十个。 通过调侃孔子造成反差,取得会心的一笑。这都是经典作品,艺术家通过相声反映了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 相对于马三立,侯宝林的相声更讲求文化品位,唤醒人们认识社会,以人为本。是他把相声从市井艺术的格调中拔高,去伪取精,让相声登上大雅之堂。他的作品带有中华民族的机智和文化。比如侯宝林的代表作《关公战秦琼》。这个作品在非常的环境下违背常规的合理性,由大军阀操纵,让不是一个年代(汉、唐)的两个人打仗,荒唐对荒唐,于是演出了一场闹剧。“我在唐朝你在汉,咱俩打仗为哪般———让你打来你就打,你若不打他不管饭”。原来,在一定的时候,为了吃饭,原则是可以改变的,这才是经典的相声,既有娱乐作用,又有笑后引人思索的作用。 单口相声大师刘宝瑞与前两位大师又有不同,他被称为中国短篇小说的劲敌。 他的作品以描述人情世态和社会不合理现象居多,除了劝解人们遵守传统道德,也有反讽的意味。比如《贾行家》———贾行家急于开药铺,找的合作伙伴是满不懂,由于不了解内部结构,没有科学态度而简单对待生意,结果把老婆孩子都作为商品卖了———贾行家

京剧丑角的艺术魅力

京剧丑角的艺术魅力 京剧丑角在戏剧中,可喻为肴馔中的“作料儿”。就京剧丑角的艺术特色而言,就是插科打诨,亦庄亦谐,幽默滑稽、自然成趣。丑角演员在舞台上以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手段。 京剧丑角在戏剧中,可喻为肴馔中的“作料儿”。就京剧丑角的艺术特色而言,就是插科打诨,亦庄亦谐,幽默滑稽、自然成趣。丑角演员在舞台上以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手段,展示出与其他行当截然不同的神情、韵味、风格和风采。 首先,丑角有其独特的唱腔。丑角唱法与老生唱法有着相同之处,又有着质的区别。两者除了腔调及吐字、归韵的“尺寸”、“力度”、“劲头儿”有所不同外,风格、技巧等方面也不尽相同。老生的演唱讲究韵味醇厚,苍劲挺拔,高亢激昂、荡气回肠。而丑角在演唱的技巧上,则着重于唱腔的起承转合,勾、挑、滑、抹,谐趣花俏,声情并茂。 京剧丑行有“丑角三大士”,即萧长华、郭春山、慈瑞泉三位前贤。我是一名京剧丑角演员,说来还是郭春山的再传弟子。我的恩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和元,虽师承郭春山先生,但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同时追求并汲取萧长华“萧派”艺术的风格与特点。因此,我有幸得到恩师“萧派”与“郭派”艺术的真传,在唱腔的字、声、韵、味等诸多方面也受益匪浅,并用于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演唱时,我力求做到严格按照字音韵律的起向,重字、重味、重韵、重情、毫不含糊。特别是在唱腔细微之处的处理上,注重唱腔的艺术风格与人物的心理特性相吻合,运用挑、滑、勾、抹、收、放等多种演唱技巧,使唱腔极富韵味且华彩非凡。如京剧《审头刺汤》是汤勤的“金乌坠玉兔升满天星斗”一段二黄原板,我做到认真把握吐字、行腔、行韵的每一个环节。其中的“坠”字、“升”字、“斗”字等诸多字的演唱,我均着意地突出了软硬“擞儿”结合,轻重音儿有致,挑、滑、勾、抹、收、放音并用的演唱技巧,使唱腔极富跳跃性与谐趣性。从而,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剧中人汤勤因阴谋得逞而引发的“不由得汤表备我喜在心头”得意忘形之心境。 其次,说说丑角念白的艺术特色。戏班儿有句话“千斤话四两唱”,这对丑角来说恐怕最为合适。念白是丑角最重要的基本功。丑角的念白有京白、韵白、京韵白和方言白之分,与其他行当的念白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丑角念白的艺术特色,在于清新明快,爽脆响堂,“喷口儿”有力,“贯口儿”流畅。此外,“擞板儿”也是京剧丑角演员常用的一种独特的念白方式。京剧丑角的“擞板儿”,是由鼓板来伴奏,有着固定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丑角的“擞板儿”能使观众直接、便捷、准确无误地,从演员嘴里获得有关人物及剧情发展的相关信息,同时也使观众在听觉上获得一份韵律俏美的艺术享受。 再谈丑角表演的艺术特色。丑角表演的特点,除了程式化的身段动作外,主要还感动巧妙地运用手、眼、身、步等艺术手段,准确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以突现人物性格。丑角在舞台上,以双腿弯曲为站姿。文丑双腿稍曲,根据所塑造的不同人物,来决定双腿弯

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 导读: 1.早期京剧脸谱 1790年徽班艺人高朗亭率三庆班进京为乾隆祝寿演出,其后又有春台、四喜和春诸班相继进京,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四大徽班进京。这对当时北京戏曲活动的繁荣产生了极大影响。徽班进京后,为适应当时北京观众的需要,及时吸收了曾在京都流行的京腔、秦腔、昆曲等剧种的长处,迅速发展起来,并雄踞北京剧坛。以“老三鼎甲”(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的出现,标志着以皮簧腔为主的京剧的诞生。 当时,不仅民间戏曲演出很繁盛,清宫内戏曲演出也很多。清宫内的“升平署”(原称南府)就是经常进行戏曲活动的机构。除了宫内太监演出外,民间戏班也经常被招进宫演出。如谭鑫培、杨小楼等许多名角都曾入宫演戏。清宫内优越的物质条件为京剧的表演、穿戴规制、脸谱化妆、舞台布景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宫廷与民间的戏曲交流对话、相互影响,使京剧获得空前发展。演出剧目非常丰富,人物类型很多,因而角色的行当划分也更加精细、规范,人物装扮也更加严谨有序,表演上也更加细致精采。京剧脸谱也随着京剧整体发展而发展,其脸谱以徽剧、汉剧脸谱为母体,继承了昆、弋诸腔的谱法,并且受到梆子腔脸谱的影响。博采众家之长,勾画更加细腻,形式更趋完美,形成了自己脸谱的特色。 经过一代代无数京剧艺术家的努力,京剧成为全国性的剧种,被誉为是“国剧”。京剧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集中表现,京剧脸谱是中国

戏曲脸谱艺术的代表。 早期京剧脸谱的风貌可以从现今所存的清宫戏画中看到。 [图202清·沈容圃作(《同·光十三绝》画像〈摹本〉)图中描绘了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十三位京剧名家。从左至右:郝兰田(饰《行路》康氏)、张胜奎(饰《一捧雪》莫成)、梅巧玲(饰《雁门关》萧太后)、刘赶三(饰《探亲》乡下妈妈)、余紫云(饰《彩楼》王宝钏)、程长庚(饰《群英会》鲁肃)、徐小香(饰《群英会》周瑜)、时小福(饰《采桑》罗敖)、杨鸣玉(饰《思志诚》明天亮)、卢胜奎(饰《空城计》诸葛亮)、朱莲芬(饰《琴挑》陈妙常)、谭鑫培(饰《恶虎村》黄天霸)、杨月楼(饰《探母》杨延辉)。] (图203-214升平署扮相谱) [图203唐太宗(《断密涧》升平署扮相谱)、图204姜维(《观山》升平署扮相谱)、图205李逵(《清风寨》升平署扮相谱)、图206单雄信(《卖马》)升平署扮相谱)、图207花逢春(《艳阳楼》升平署扮相谱)、图208李密(《断密涧》升平署扮相谱)、图209呼延豹(《艳阳楼》升平署扮相谱)、图210麻叔谋(《南阳关》升平署扮相谱)、图211徐世英(《艳阳楼》升平署扮相谱)、图212三儿(《能仁寺》升平署扮相谱)、图213秦仁(《艳阳楼》图中“青%”为笔误、升平署扮相谱)、图214河阳公主(《断密涧》升平署扮相谱)] (图215-228清宫戏画) [图215孙悟空(清宫戏画)、图216尉迟敬德(清宫戏画)、图217张飞(清宫戏画)、图218毛贲(清宫戏画)、图219杨林(清宫戏画)、

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

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 上自古希腊、罗马、印度及中国古代戏曲的理论与实践,下至现当代世界各种戏剧流派,中国的戏剧戏曲现状及走向进行理论探讨,并用其指导创造实践。戏剧戏曲学以哲学、美学的研究成果为指导,与音乐学、美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邻近学科互相参照、相互推动。下面是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豫西北唐宋民间戏剧史料述考 2、中国戏曲艺术的虚拟性原则 3、略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戏剧思想 4、世间法、戏剧法与中国戏曲的表演原则 5、黄梅戏的艺术特征研究 6、戏曲美学视域下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7、黄梅戏《凤鸣宏村》之独到视角 8、提升河南曲剧文化品格的三个维度 9、当代戏剧延续性发展探究--从中国剧场观演关系的历史演变考察 10、“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 11、戏剧表演中对节奏的巧妙把握 12、河南戏曲电影的审美意蕴 13、民间音乐元素在吉剧舞台的传承与变异--有感于吉林省地方戏剧《额娘梦》的音乐创作 14、中国戏剧通史建构的百年转型与重构可能 15、刍议中国戏曲表演的技巧及意境的营造探索 16、中国地方戏外部生态环境及传承保护策略 17、中国戏曲文学的独特审美形态 18、戏曲丑角舞台表演的文化意蕴分析 19、试论民国时期戏剧书籍的出版 20、从导演本《慈禧与珍妃》看罗云的舞台呈现和追求 21、木偶皮影发展呈现新态势 22、贝克特《等待戈多》荒诞派戏剧的语言特色 23、满族曲艺中的悲剧精神 24、论任半塘戏剧研究的意义与影响 25、从艺术生产理论角度看英国戏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异同 26、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显着特征 27、传统戏曲的导向模式 28、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分析 29、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的中国戏曲化呈现 30、从世界现代戏剧史的视角认知梅兰芳访美和访苏的意义 31、浅议“临川四梦”当代传播之地方化、全国化、国际化 32、浅析戏曲表演在话剧表演中人物塑造的借鉴与应用--以话剧《画皮》为例 33、《牡丹亭》中喜剧性因素研究 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34、戏曲舞台艺术创意--以晋剧现代戏《托起太阳的人》为例 35、陕南地方戏曲传承模式与发展路径探究

(完整版)成龙电影特点分析

成龙电影特点分析 喜欢看动作片的朋友们一定很喜欢成龙,的确,成龙的影片不仅好看而且很有趣,他的影片将真正的功夫与幽默结合起来,然而人们百看不腻。他不武术好而且演技也非常出色。他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都很大,我很喜欢成龙,相信很多年轻人乃至我们的爸爸妈妈也很喜欢他。 成龙(1954年4月7日—),又名陈港生、房仕龙。生于香港太平山。是大中华地区的影坛巨星,也是国际功夫电影巨星,在大陆和香港等华人地区具有很高声望与影响。现为国家一级演员、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等职务。曾与元彪、元华、洪金宝共同出演《七小福》并拜于占元为师。其所主演的《A计划》、《宝贝计划》、《大兵小将》均有不俗的演技。其妻子林凤娇为台湾艺人,育有一子房祖名。他以主演惊险动作电影为主,其中主演的《警察故事》便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故事片奖。其与周星驰和周润发并称“双周一成”,意为香港电影票房的保证。 成龙,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撼的动作明星,他有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为人正直,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他身上有许多可贵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拍电影从不找替身,估计这世界上如果有成龙不敢做的动作,没有哪个替身敢做。成龙为了拍电影,经常做一些高难度的甚至是极度危险的动作,那是为了什么?为了我们这些观众有看头,有真东西看,为了我们的视觉享受。如果我们看的电影一天到晚都是电脑特技,那可就真的乏味了。 成龙的电影可以说是“打斗激烈但不暴力,表演搞笑但不低俗”。龙真正的巅峰创作期是1978——1998年,这二十年间,他的动作电影一步步确立了自己打斗激烈但不暴力、表演搞笑但不低俗、亲身演绎高难动作、众多细节精工细作的独有特色。 和他同时代的动作明星们,比他能打的还有,但是没有结合电影表现得如此完美的。成龙电影的艺术品质在当时的香港是最高的,所以他能被全世界所接受,而不仅仅是耍功夫。他会为了把一个非动作场面的长镜头拍好而去海外订购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摄像机,这在当时的香港电影圈是不可想象的。在上世纪的香港电影巨星群落里,只有他是大哥,因为无论是周星驰,还是周润发,都不可能为了电影梦想每部片都主动离死亡如此之近。 这个世界上,注定有些人想获得成功,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动作明星在打拼前程的岁月中总是要比艺术片、偶像片、喜剧片的明星付出更多的汗水和伤痛。电影中的那个成龙,是有一种值得敬佩的英雄情节的,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打造了一个华人动作的神话,随着电脑特技的泛滥,这一种神话很可能是空前绝后的。 拍戏不用"替身",是成龙的一大特色。他觉得这样真刀真枪地实干,才对得起对他期望日重的观众。外国的电影特技发达,可以凭借许多科技手段来制造惊险的效果,成龙也时常看这类同行的影片。不过,自己硬功夫在身,成龙不羡慕任何一位"硬汉英雄",他常不无自豪地说:"他们能做的动作,我都能做。他们做不出的动作,我也能做!随着年龄和伤病的影响,本世纪的成龙电影已经无法保持那种不断超越自我的动作风格了,但是他已经拍摄的作品里那些经典将对动作影迷来说将永不落伍。

丑角艺术的新发展

丑角艺术的新发展 【摘要】无丑不成戏。戏曲中的丑角,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形成了深厚的传统。在新的时期,随着戏曲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戏曲舞台上始终能看到丑角诙谐的身影。那善良幽默、天真活泼、风趣滑稽的人物形象,使丑角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别样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戏曲丑角;发展;审美;夸张 中图分类号:J8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5)01-0017-01 戏曲中的丑行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戏谚就有说:无丑不成戏。丑是戏中胆,其剧目丰富、表演细腻、技艺精堪,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行当,足以说明“丑”在戏曲当中的重要位置。随着戏曲的逐步发展,“丑”诙谐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戏曲舞台上,其善良幽默、天真活泼、风趣滑稽的人物形象,以及独有的特殊表演程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独特的审美意义。 我是一名丑角演员,很高兴看到,在今天的戏曲舞台上丑角表演艺术更加丰富、更加出彩。比如说,传统剧目中的清官戏,除了包拯是黑脸,属净角以外,其余的清官几乎都是表里一致的正面(或者说正生)形象。但当下的戏曲演员,则别出心裁地通过丑扮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个形象有点

“丑”的清官形象。诸如《逼婚记》中的县官、《七品芝麻官》中的唐成、《升官记》中的徐九经等等,这是丑角表演艺术的新拓展。对此,曾有人提出过质疑:何以丑扮清官?丑扮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简言之,丑扮是为了塑造美。说得明白点,就是通过丑扮的艺术手法,从“丑”的方面,反衬出清官形象的美。这正如一位皮肤嫩白的少女,套上了黑色的衣裙,更显出她的肤色的美;又比如一位身材伟岸的男子汉,站在一群矮子的中间,更显他的阳刚之气。这是生活的辩证法。丑扮,便是这种生活的辩证法在清官戏创作中的运用。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当今戏曲演员是怎样运用这种生活的辩证法,从“丑”的方面塑造了美的清官形象的。 尽管艺术手段多种多样,但都离不了夸张。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戏曲所表现的,是一种经过取舍、加工了的生活,这就需要夸张。假如说,丑扮角色已是相当夸张的了,那么丑扮清官形象,则显得更为夸张。这是因为剧本中凡是丑扮的清官,一般都不过是官居七品的小人物,而他们所遇到的对手往往是位高权重的高官。在官场腐败和“刑不上大夫”的封建时代,一个七品芝麻官要在自己的县衙里审问并斗倒权势在手的大人物,就得凭借着出众的智慧和超人的胆略,所以,剧作家从题材的选择,到情节的设计,乃至语言的提炼,总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生活、塑造人物,由此创造出一种斗争必胜的乐观氛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