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1—必修3重点实验汇编

必修1—必修3重点实验汇编

必修1—必修3重点实验汇编
必修1—必修3重点实验汇编

“登中2009”三轮体系实验复习·必修1—必修3重点实验汇编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P7

一、显微镜的使用:

1、步骤: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收放。

2、使用:侧面观察降镜筒→左眼观察找物像→细准焦螺旋调清晰→光圈、反光镜调亮度

3、低倍镜使用:①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时停止。②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不清楚,可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楚为止。

4、高倍镜使用:

先使用低倍镜确定目标→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视野较暗,可调节光圈或反光镜)。观察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二、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1、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

2、放大倍数计算: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或宽,不是面积,更不是体积。视野中的细胞若是排成一行,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若是散乱排列,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3、显微镜使用时物像移动方向: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在视野何方,则装片即向该方向移动。

4、显微镜使用时异物的判断:目镜、物镜或装片上,通常通过移动玻片(是否在玻片上),转动转换器(是否在物镜上)来判断,剩下在目镜上。

5、低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小、细胞数目多、视野亮。

高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大、细胞数目少、视野暗。

6、物镜和目镜的判断方法: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

7、放大倍数的判断方法:

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小;镜头短,放大倍数大。

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镜头短,放大倍数小。

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近放大倍数大,距离远放大倍数小。

8、高倍镜的使用时注意【操作要规范:先低后高,先粗后细,先降后升。】

①低倍镜使用过程中,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侧视镜筒,防止镜头撞到玻片。

②低倍镜找到物像后,换上高倍镜时,观察过程中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三、相关问题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提示】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提示】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提示】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4、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答案】①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5、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的原因。

【答案】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

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P18

一、实验原理: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淀粉—碘液—蓝色

二、实验过程

1、还原糖的检测

还原性糖: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或酮基。例如:葡萄糖、果糖、核糖、半乳糖、麦芽糖、乳糖。用斐林试剂可以检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的还原糖存在与否。

非还原性糖: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例如:脱氧核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多糖都是非还原性糖。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

①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②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③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④镜检鉴定(光学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用试管取2mL待测组织样液,向试管内滴加1~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注意:碘液不要滴太多,以免影响颜色观察。

【疑问】淀粉遇碘液为什么变蓝?

【解答】这主要取决于淀粉本身的结构。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粉末,由直链淀粉(占10%~30%)和支

链淀粉(占70%~90%)组成。直链淀粉能溶于热水而不呈糊状,支链淀粉不溶于水,热水与之作用则膨胀而成糊状。其中溶于水中的直链淀粉,呈弯曲形式,并借分子内氢键卷曲成螺旋状。这时加入碘液,其中碘分子便钻入螺旋当中空隙,并借助范得华力与直链淀粉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能比较均匀地吸收除蓝光以外的其它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50钠米),从而使淀粉变为深蓝色。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P26

一、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三、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四、分布: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四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P47

一、实验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二、实验原理:

1、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2、线粒体的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分子式:C30H31ClN6,分子量:511.07)

(中性红,学名“3-氨基-6甲氨基-2-甲基吩嗪盐酸盐”,分子式:C15H16N4HCl;深绿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和醇,水溶液呈红色,醇溶液为黄色其溶液。用于染细胞中的液泡,可鉴定细胞死活。中性红是一种毒性最低的活体染色剂,是液泡的专一性染色剂,只将液泡染成红色,在细胞处于生活状态时,细胞质及

细胞核不被染色,中性红染色可能与液泡中的蛋白有关。在pH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中性红还具有转变颜色的特性:pH7.0~7.2 红色;pH7.2~7.6 橙色;pH7.6~8.0 黄色。pH不同表明液泡中酶原颗粒的成熟度的不同,完全成熟的酶原颗粒为乳白色,不再为中性红着色。)

4、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无需对叶绿体进行染色,因为叶绿体本身是绿色的。

实验五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P61

一、实验原理:①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②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伸缩能力不同(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二、实验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

三、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四、实验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五、实验结论: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六、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1、原理:成熟(有明显液泡)的植物细胞能够与外界溶液组成一个渗透系统,通过渗透作用的方式吸水或失水。

2、方法应用:①可以用于测定细胞液的浓度②可以用于判断细胞的死活

七、注意问题

1、选材:选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其细胞液为紫色,在显微镜下与无色透明的细胞壁容易区分,观察到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效果明显。另外,取新鲜水绵、黑藻叶、南瓜表皮也可以做这个实验。动物细胞能发生渗透作用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2、试剂:选用0.3g/mL蔗糖溶液。浓度过高,细胞质壁分离速度虽然很快,但不久就会将细胞杀死,细胞不能进行质壁分离复原;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或速度太慢。另外,8% 食盐溶液、5%的硝酸钾溶液、一定浓度的尿素、甘油……也可使用,但后面三者在引起质壁分离后可自动复原。

3、时间的控制:做好质壁分离的实验后,不久就要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避免使质壁分离的细胞长时间处于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细胞过度失水而导致死亡。从而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实验六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过程及试剂使用比较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注意】本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作鉴定试剂,因为使用斐林试剂需要水浴煮沸,3号试管是低温处理,酶没有失活,加入斐林试剂后,在由0~100℃加热过程中,淀粉酶会恢复活性,催化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等还原性糖,也生成了砖红色沉淀,无法说明低温是否对酶活性有影响。

2

【注意】本实验不能用碘液作鉴定试剂,因为I2不能长时间留在碱液中,I2会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很快生成Na I(碘化钠)和Na I O(次碘酸钠),使I2与淀粉生成蓝紫色络合物的机会大大减少,从而影响实验的观察效果。

3、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①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它条件适宜的条件下,反应过程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它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如下图所示。

②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度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度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也几乎不再改变。如下图所示。

③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其特点如下图中曲线变化所示。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定PH时活性最大,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如下图所示。

④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度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定温度时活性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如下图所示。

实验七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P91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浓硫酸溶液)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二、实验装置:(见课本)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

(甲):有氧呼吸装置(乙):无氧呼吸装置

1、A瓶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其目的是:使进入B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处理,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C瓶和E瓶加入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其作用是:检测CO2的产生。

3、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E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三、结果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资料】溴麝香草酚蓝:也叫溴百里酚蓝,英文名Bromothymol Blue,简称为BTB,酸碱指示剂;吸附指示剂。

分子式:C27H28Br2O5S,分子量:624.39,产品性状:浅玫瑰色结晶性粉末,熔点200~202℃,易溶于乙醇﹑醚﹑甲醇及稀氢氧化碱溶液。稍溶于苯﹑甲苯及二甲苯,微溶于水,几乎不溶于石油醚。溴麝香草酚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黄色。

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pH6.0(黄)~7.6(蓝)。普通水是中性,pH也就是7左右,差不多呈淡蓝,溶有CO2后,由于会形成碳酸,碳酸是弱酸,因此pH不会降太多,变黄。当中过渡颜色是绿色或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并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实验八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P97

一、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常用无水乙醇(酒精)来提取色素。

2.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常用丙酮或93#汽油作为层析液来分离色素。

二、实验材料:幼嫩、鲜绿的菠菜叶

实验九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P115

一、实验材料:洋葱(可用葱、蒜代替)。因为根尖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易观察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

实验十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P110

一、实验原理: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当与琼脂相遇时,其中酚酞变成紫红色,因此,从颜色上的变化就知道NaOH扩散得有多远。在一定时间内,NaOH在琼脂块的每一侧扩散的距离大致相同。

二、实验步骤:将含酚酞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3cm、2cm、1cm的正方体,放入烧杯内,加入NaOH溶液,10min后取出,用纸巾吸干,用塑料刀将琼脂块切成两半.观察切面,测量每一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

三、实验分析: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表面积)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也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四、实验结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实验十一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P21

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实验十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P88

一、知识背景:

利用一些诱发因素可以人工诱导植物产生多倍体,包括物理因素,如温度的剧变,射线处理,嫁接和切断等,还有化学因素,如植物碱,植物生长激素,秋水仙素、茶嵌戊烷、异生长素、富民农等等。由于一些化学诱导物质有剧毒,且价格昂贵,比如:秋水仙素,所以我们将探究低温对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

低温和秋水仙素一样,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细胞加大而不分裂,着丝点分裂后的染色体仍在一个细胞中,故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如果用低温处理根尖,则在根尖分生区内可以检测到大量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如:处理植物幼苗的芽,则可以得到染色体加倍的植株。

三、实验材料:

大蒜(2n=16)。之所以选用大蒜而非洋葱是因为在做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发现大蒜的效果比洋葱好。

四、实验步骤:

1、洋葱长出约1cm 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 ,放入卡诺氏液(3份95%酒精与1份冰醋酸混合均匀)中浸泡0.5~1 小时,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制片方法一样)

4、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并寻找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细胞。(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五、知识拓展

1、固定是借助于物理方法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迅速渗入组织和细胞将之杀死,使其形态结构和内含物尽可能保持生活时的完整和真实状态。

2、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是增加一倍(变为32),也可能是增加四倍(变为64)。

3、视野中大量细胞为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其特点为核膜、核仁明显,核质呈均匀状态。移动载玻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可观察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尤其是中期的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清晰可见。

实验十三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P91

一、实验要求:

1、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

2、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3、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通过分析遗传家系图谱,

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是要求随机取样且保证调查群体足够大。

用“实际调查法”调查人群中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也可以选取多基因遗传病,如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低血压等。

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步骤: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和相关知识(掌握其症状及表现),②统一

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③然后分组调查,④最后汇总结果,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三、计算公式:

四、相关试题

1、某研究学习小组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B

A .白化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 .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 .软骨发育不全,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D .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随机调查

2、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 )B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某遗传病的发病率

= 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

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

×100%

③在患者家系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实验十四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P51

原理: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插条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NAA(萘乙酸);2,4—D;I PA(苯乙酸);I BA(吲哚丁酸)等

2、步骤:

(1)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

(2)扦插枝条的处理: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芽数尽量一样多。

(3)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或一天。处理完毕就可以扦插了。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②沾蘸法: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分钟),深约1.5cm即可。

3、预实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

4、实验设计的几项原则:①单一变量原则(只有溶液的浓度不同);②等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即除溶液的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③重复原则(每一浓度处理3~5段枝条);④对照原则(相互对照、空白对照);⑤科学性原则。

【预先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预实验也必须像正式的实验一样认真进行。

实验十五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P68

原理: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1、培养酵母菌(温度、氧气、培养液):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

2、计数: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培养液厚0.1mm)

3、推导计算

4、讨论:根据7天所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推测影响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探究原理: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闻、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以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绘制。

探究步骤:

(1)将10 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2)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

(3)将试管放在25℃条件下培养。

(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5)分析数据,画出曲线。

注意:①我们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培养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数量变化有差异。

②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我们不能正确计数个数,只能估算。

③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以保证估算的正确性,减少误差。

④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⑤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实验十六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P75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原理: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步骤:(1)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2)制定计划

(3)实施计划

本研究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1、取样,取样后,可采用简易采集法采集动物:

2、观察和分类:将采集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发现体形较大的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发现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吸虫管来采集。

3、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4、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搜集的数据。

注意: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实验十七DNA的粗提取与鉴定选修1

一、实验原理

1.血细胞在蒸馏水中易吸水而导致细胞膜和细胞核膜的破裂。利用此特性可得到含有核DNA的溶液。

2.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浓度随NaCL溶液的浓度不同而变化。当NaCL的质量浓度为0.14moL /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溶解在NaCL溶液中的DNA析出。

3.DNA不溶于酒精溶液,可是细胞中的多数物质可溶于酒精溶液,因而可进、步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4.DNA遇二苯胺(沸水浴)被染成蓝色,所以二苯胺可用作鉴定DNA存在的试剂。

二、方法步骤

提取细胞核物质→溶解核内的DNA→析出DNA黏稠物→滤取DNA黏稠物→DNA黏稠物再溶解→过滤含DNA的氯化钠溶液→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DNA的鉴定。

三、要点点拨

1.血细胞液加蒸馏水以后,必须充分搅拌,不应少于5min,否则血细胞核不会充分破碎,释放出的DNA就会减少。过滤时采用单层纱布。

2.当NaCL溶液加入到血细胞液中之后,必须充分晃动烧杯,使二者混合均匀。这样可以加速核蛋白解聚,游离出DNA,并使DNA充分溶解于浓NaCL溶液中;

3.“析出DNA”的步骤中,必须充分加水,才能稀释NaCL溶液,使DNA溶解度变小,蛋白质溶解度增大,二者分离。同时,应用玻璃樟不停地缓缓搅动,使DNA聚集(玻璃有吸附DNA的作用)。如果在此步骤中,再增加离心或过滤(多层纱布过滤),则可得较粘稠的丝状物(含DNA)

4.在“析出的DNA再溶解”的步骤中,加入浓NaCI溶液之后,必须充分搅拌,使DNA充分溶解。

5.用冷酒精浓缩和沉淀DNA时,所用的95%酒精必须经过充分预冷后才能使用。二者的体积比为1:2,即将1份含DNA的NaCI溶液加入到2份的冷酒精中。卷起DNA丝状物的方法是,缓缓旋转玻璃棒。如果用冷酒精处理后,悬浮于溶液中的丝状物较少,可将混合液放人冰箱中再冷却几分钟,然后再用玻璃棒卷起丝状物。

6.提取鸡血中的DNA时,为什么要除去血液中的上清液?

〖解答〗因为上清液是血浆,不含血细胞,而沉于试管底部的鸡血细胞的细胞核中才有DNA,所以提取鸡血细胞中的DNA时,要除去血液中的上清液。

7.步骤1和步骤3中都需要加入蒸馏水,两次加入的作用相同吗?为什么?

〖解答〗不同。步骤1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得到浓度低于血细胞内部浓度的溶液。这样水分子会大量渗入血细胞中使血细胞胀破而得到DNA。步骤3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使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达到DNA 溶解度最低点0.14moL/L这时,DNA分子就可以从氯化钠溶液中析出。

8.DNA的直径约为2nm,实验中出现的丝状物的粗细是否表示一个DNA分子直径的大小?

〖解答〗实验中出现的丝状物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这种丝状物的直径要比DNA分子的直径2nm大许多倍,所以实验中出现的丝状物的粗细并不表示一个DNA分子直径的大小。

9.实验中有3次过滤作用及使用的纱布层数有何区别?

〖解答〗步骤1中的过滤是为了过滤鸡血细胞液得到含DNA的滤液,使用的纱布为1~2层。

步骤4中的过滤是为了得到从低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析出的附在纱布上的含DNA的黏稠物,所以所用的纱布为多层。

第三次过滤在步骤6中,目的是得到再溶解后的DNA滤液,所以只要用两层纱布即可。

10.实验中有6次搅拌,搅拌时应注意些什么?

〖解答〗除最后一次搅拌外,前5次搅拌均要朝向一个方向,并且在析出DNA、DNA再溶解和提取中各步搅拌都要轻缓,玻璃棒不要直插烧杯底部,防止DNA断裂。

11.实验中两次使用蒸馏水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解答〗第一次使用蒸馏水是在第一步,加水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膨胀破裂,加水后必须充分搅拌,不应少于5min,使血细胞充分破裂;第二次加蒸馏水是在第三步,加水是为了稀释NaC|溶液,使DNA从NaCI溶液中析出。

12.实验中有3次加NaCL溶液,目的分别是什么?

〖解答〗在步骤2中,当加入NaCI后,必须充分晃动烧杯,使两者混合均匀,加速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使DNA充分游离并溶解在NaCI溶液中。在步骤5中,NaCL溶液是为了DNA的再溶解,不过这时溶液中蛋白质含量已很少。在步骤8中,加的NaCI溶液的浓度比前2次低得多,但还是为溶解DNA。

13.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解答〗(1)提取该物质时,搅拌充分与否,会影响细胞破裂程度进而影响到提取的DNA的量。

(2)沉淀DNA时,必须用冷酒精,在冰箱内15℃以下至少存放24小时。

(3)用玻璃棒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直接插入烧杯底部,搅拌要轻缓,以便获得完整的DNA分子。

14.盛放鸡血细胞液的容器和实验中的烧杯和试管最好也是塑料制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盛放鸡血细胞液的容器最好是塑料容器的原因是:鸡血细胞破碎后释放出的DNA,容易被玻

璃容器吸附,用塑料容器可减少提取过程中DNA的损失。

四、注意事项

1.制备鸡血细胞液时,要在去新鲜鸡血的同时加入抗凝剂,使血液分层,取下层血细胞沉淀。另外,此实验的材料不能用哺乳动物(如人、狗)的血替代。

2.获取较多DNA的关键是向鸡血细胞液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以便使细胞膜和核膜破裂,核内物质释放出来。

3.特别要注意实验中的3次过滤:第一次过滤的目的是为了除去血细胞破裂后残余的膜碎片以及细胞器碎片,第二次过滤(加水稀释NaCL)是为了初步将DNA与溶解在NaCL溶液中的蛋白质等有机物以及其他杂质分离,第三次过滤(用酒精)是为了进一不除去蛋白质等有机物,从而得到较纯净的DNA. 第一、三次过滤要用滤液,使用的纱布为1~2层;第二次过滤要用滤出的粘稠物,使用的纱布是多层。

4.实验中有6次搅拌,除最后一次搅拌外,前5次搅拌均要朝向一个方向,并且在析出DNA,DNA再溶解和提取中,各步搅拌都要轻缓,玻璃棒不要直插烧杯底部,防止DNA分子断裂。

5.特别注意实验中有两次使用蒸馏水:一次在第1步,加水是为了使血细胞洗水膨胀破裂,加水后必须充分的搅拌,不应少于5min,使血细胞充分破裂;第二次加蒸馏水是在第3步,加水是为了喜事氯化钠溶液。

6.实验中有三次加氯化钠溶液。在步骤2中,当加入氯化钠后,必须充分晃动烧杯,使二者混合均匀,加速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使DNA充分游离并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在步骤5中,加氯化钠溶液也是为了DNA的再度溶解,不过这时溶液中蛋白质含量已很少。在步骤8中,加的氯化钠溶液的浓度比前2次低的多,但还是为溶解DNA。

7.在步骤7中,必须使用冷的酒精。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必修一到必修五主要语法点 必修一: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宾语从句);现在进行时表将来;定语从句 必修二:定语从句(非限定定从、定从中的介词前提);被动语态(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及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 必修三:情态动词;名词性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及同位语从句) 必修四: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V-ing) ;构词法 必修 2 第一单元,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第二单元一般将来时的主被动第三单元现在完成时的主被动第四单元 现在进行时的主被动第五单元介词+which/whom的用法 必修 3 一二单元情态动词的用法三单元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四单元主语从句 五单元同位语从句 必修4 第一单元主谓一致第二单v-ing作主语和宾语的用法第三单元v-ing作表语,定语和宾语补足语第四单 元v-ing作状语第五单元构词法 必修5 第一单元过去分词作定语和表语第二单元过去分词作宾语补足语第三单元过去分词作状语第四单元 倒装句第五单元省略句 必修一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Unit One Friendship 一、重点短语 1.go through 经历,经受get through 通过;完成;接通电话 2. set down 记下,放下 3. a series of 一系列 4 on purpose 有目的的 5. in order to 为了 6. at dusk 傍晚,黄昏时刻 7. face to face 面对面 8. fall in love 爱上 9. join in 参加(某个活动);take part in 参加(活动) join 加入(组织,团队,并成为其中一员) 10. calm down 冷静下来 11. suffer from 遭受 12. be/get tired of…对…感到厌倦 13. be concerned about 关心 14. get on/along well with 与…相处融洽 15. be good at/do well in 擅长于… 16. find it + adj. to do sth. 发现做某事是…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3公式总结以及例题 §1 算法初步 ◆ 秦九韶算法:通过一次式的反复计算逐步得出高次多项式的值,对于一个n 次多项式,只要作n 次乘法和n 次加法即可。表达式如下: ()()()()122111 1......a x a x x a x a x a a x a x a n n n n n n n +++++= +++---- 例 题 : 秦 九 韶 算 法 计 算 多 项 式 , 18765432 3 4 5 6 ++++++x x x x x x , 0.4 x 时当= ?运算需要做几次加法和乘法 答案: 6 , 6 ()()()()()1876543x :++++++x x x x x 即 理解算法的含义:一般而言,对于一类问题的机械的、统一的求解方法称为算法, 其意义具有广泛的含义,如:广播操图解是广播操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的算法,空调说明书是空调使用的算法… (algorithm ) 1. 描述算法有三种方式:自然语言,流程图,程序设计语言(本书指伪代码). 2. 算法的特征: ①有限性:算法执行的步骤总是有限的,不能无休止的进行下去 ②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操作内容和顺序必须含义确切,而且必须有输出,输出可 以是一个或多个。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无意义的。 ③可行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必须是可执行的,即每一步都可以通过手工或者机器在 一定时间内可以完成,在时间上有一个合理的限度 3. 算法含有两大要素:①操作: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函数运算,关系运算等② 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 流程图:(flow chart ): 是用一些规定的图形、连线及简单的文字说明表示算法及程序结构的一种图形程序,它直观、清晰、易懂,便于检查及修改。 注意:1. 画流程图的时候一定要清晰,用铅笔和直尺画,要养成有开始和结束的好习惯 2. 拿不准的时候可以先根据结构特点画出大致的流程,反过来再检查,比如:遇到判断框时,往往临界的范围或者条件不好确定,就先给出一个临界条件,画好大致流 程,然后检查这个条件是否正确,再考虑是否取等号的问题,这时候也就可以有几种书写方法了。 3. 在输出结果时,如果有多个输出,一定要用流程线把所有的输出总结到一起,一起终结到结束框。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可用作作文素材)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精品学习 网编辑了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1节 (1)责任与胸怀——《沁园春·长沙》 在那个旧时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崇高理想、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是一成不变的。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答掷地有声:责任。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 广! (2)真爱与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 看似平淡的场景,却饱含了作者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是的, 生活因有真爱而美好,因为美好而感恩。“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对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人类、感 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难、感恩逆境、感恩失败。我们对许多我 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将感恩之

心付诸行动。 (3)自审与拷问——《小狗包弟》 在那闹剧迭出的荒谬年代,小狗包弟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在人都不能成为人、人都不能保全自己命运的时候,一条小狗的逝去又能算得了什么呢?然而,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却能感受到一 种扑面而来的情感冲力。这里面有作者对荒唐社会含泪的控诉,也有严酷的自审,更有对自我灵魂的拷问。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让人敬佩。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文学家的良心;我手写我心;灵魂深处;自审的勇气。 (4)学识与胸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任公先生以他的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怀折服了听众,也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后人。学识会让一个人厚重深刻,谈吐不凡,出口成章。有 学识者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人如坐春风;如黄钟大吕,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会增长你的见识,净化你的心灵,陶冶你的情操,提 高你的人生境界。学识与胸怀往往是孪生姐妹,学识会开阔你的视野和胸怀,让你纵观古今,放眼中外,以天下为己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做一个博览群书、修养身心的人吧!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学识与胸怀;读书与爱国;学识的魅力;谈自身修养。 (5)忘记与铭记——《短新闻两篇》 随着不列颠尼亚的永远离去,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然而洗刷不去的永远是那腥风血雨的记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民族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作者:————————————————————————————————日期: 2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 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 能单位:神经元 突起 树突 轴突 神经纤维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超全 完整版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 内 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日珥 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公转自转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 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 一最快 远日点(7月初) 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 /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两极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初中生物Flash课件打包

初中生物Flash课件打包下载 适用范围:人教版初中生物flash课件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flash课件 苏教版初中生物flash课件 苏教版,新人教版,北师大版,济南版,上海版,北京课改版,冀教版绿色植物的叶片结构flash课件下载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flash课件下载 花的结构模式flash课件下载 茎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flash课件下载 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flash课件下载 草履虫的特征flash课件下载 营养生殖flash课件下载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flash课件下载 蛙的生殖和发育flash课件下载 蝗虫的生殖和发育flash课件下载 酒精对生物体的影响flash课件下载 酗酒对人体的危害flash课件下载 酵母菌的出芽生殖flash课件下载 重力对根生长的影响flash课件下载 鸡的生殖和发育flash课件下载 毒品的危害flash课件下载 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控制flash课件下载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flash课件下载

理解自花传粉的概念flash课件下载 生物flash精品flash课件下载 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flash课件下载 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flash课件下载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flash课件下载 生物的主要类群填图flash课件下载 生物的应激性flash课件下载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flash课件下载 细胞核的移植实验过程flash课件下载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flash课件下载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flash课件下载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氧循环的作用flash课件下载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flash课件下载 普利特莱实验flash课件下载 枝芽的主要结构flash课件下载 根尖的基本结构flash课件下载 根的生长flash课件下载 植物吸水与失水的过程flash课件下载 植物呼吸作用的的意义flash课件下载 植物的有性生殖flash课件下载 植物的组织培养flash课件下载 植物的蒸腾作用flash课件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考点、题型汇总

集合与函数知识点讲解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 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555 501539252 2 ∈--->=+-0 义域是_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必修3 算法初步 一、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的概念 算法通常是指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 (3)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 条件结构(两种) 循环结构 注:各种框图结构的功能及注意事项见下节相应语句. 二、基本算法语句 1.赋值语句 格式:变量=表达式 功能: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变量. 说明:①变量名必须以字母开头,可以是单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字母后面跟若干数字当型循环 直到型循环

或字母,不要使用运算符号、特殊符号(如+、-、&等).②每个赋值语句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③表达式可以是常数或单个变量,也可以是含有常数及变量的算式,还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函数.④若表达式中含有左面的变量时(如A=A+1),则用变量当前的值计算后赋给变量,即变量(A)变成表达式的值,原来的值丢失;当左右变量名不同时(如A=B+1),则赋值后右面变量(B)的值不变. 注:①表达式中常用的运算符号有:+(加)、-(减)、*(乘,不能用×或·,更不能省略)、/(除,不能用÷)、∧(乘方)、\(整除,即整数商)、MOD(余数). ②常用的函数有:ABS (X)(即X的绝对值,不用│X│)、SQR (X)(X的算术平方根, .注意函数中的X可以是常数,也可以是表达式,但必须放在括号里. 要修改程序.②只能给变量赋值,不能对表达式赋值,有些资料上有“INPUT x=5”这样的错误用法,注意避免. 3.输出语句 格式:PRINT"提示信息";表达式 功能:计算表达式的值并输出. 说明:①提示信息在程序运行后原样显示在屏幕上,起提示作用;②先计算表达式的值,然后输出在提示信息后面,即输出语句具有计算功能;③每次可输出多个表达式,中间用逗号或分号分开,按原顺序输出;④可以只有提示信息而无表达式,或只有表达式而无提示信息. 注意:①程序中一般要有输出语句;②提示信息要放在英文引号内,即键盘上的“"”,左右相同(课本上的引号是错误的). 4.条件语句 格式1: IF条件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 END IF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1 页 共 12 页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 末、4s 时、第5s 初……均为时刻;4s 内、第4s 、第2s 至第4s 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 第2 页共12 页

第 3 页 共 12 页 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必修三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starve vi.“饿死,挨饿”。 starve for …,表示“渴望获得,迫切得到”。starve to death 饿死 2)plenty 3)satisfy 作及物动词,表示“满意,使满足”,直接跟宾语。 be satisfied with对……满足 be satisfied to do sth满足于做某事 4)harm 作名词,意为“损害”,常与do,come,mean等动词搭配。 do more harm than good弊大于利 There’s no harm in doing sth= It does no harm for sb to do sth做某事无害处 5)lead 作及物动词,表示“领导,引导”。 表示“影响,致使”时,后接介词to,也可以接不定式。 lead sb into使某人陷入某种不良的状态。 lead sb by the nose牵着某人的鼻子,完全操纵某人 lead a dog’s life过困难的生活 lead the way带路,带头 lead to 导致,致使 6)origin 是名词,表示“起源,起因,出身”。 be of origin起源于,出身于 7)event 是名词,表示“事变,事件”,既可以指历史上的,国际上的,国内的大事件,也可以指日常事件,复数形式还可以指事态的发展和结局。 也可以指体育比赛中的“项目”。 常见词组:at all events/in every event总之,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in the event结果,终于in the event of万一,如果,倘若in that event若果那样的话 8)dress 作及物动词,表示“给……穿衣”,后接人作宾语,也可以做不及物动词,表示“穿上衣服,穿着衣服”。 dress up穿上盛装,打扮 dress作不可数名词,表示“衣服”;作可数名词,表示“妇女及儿童的衣服”。 dress sth up修饰,掩饰 9)trick play a trick on sb=play sb a trick开某人的玩笑,诈骗某人 do/turn the trick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成功。

人教版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解析

人教版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解析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冰洋} 3.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5.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6.列举法:{a,b,c……} 7.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的方法。{x∈R| x-3>2} ,{x| x-3>2} 8.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9.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注意:B ?/B或B?/A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 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10.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归纳(第一章).doc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 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 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Theory) ,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 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 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数学必修1知识点整理

新课标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

Flash动画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运用.doc

Flash动画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王艳

摘要 运用Flash动画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利于学生理解;在讲解生物课时,Flash动画可以化漫长为短暂,化繁为简,突破难点。在生物实验中,Flash动画可以提高实验课的效率。Flash环境下的生物教学不仅能够基本满足辅助中学生物教学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促进生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以中学《生物》课件为例,说明中学生物教学中Flash应用实例,探索Flash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Flash动画;中学生物教学;Flash课件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环境

Abstract The use of Flash animation technology can turn the abstract into concrete,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In the biology class, Flash animation can turn long into short, to simplify, break through the difficulties. In biological experiments, Flash animations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xperimental lessons. Flash environment biology teaching not only can satisfy the needs of secondary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but also the promotion of biological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odel. In this paper, we take "Biology" courseware in high school as example, to illustrate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Flash application,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odel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Flash in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Keywords:Flash animation;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Flash courseware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nvironment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3公式总结以及例题 文档贡献:smysl §1 算法初步 ◆ 秦九韶算法:通过一次式的反复计算逐步得出高次多项式的值,对于一个n 次多项式,只要作n 次乘法和n 次加法即可。表达式如下: ()()()()1221111......a x a x x a x a x a a x a x a n n n n n n n +++++=+++---- 例 题 : 秦 九 韶 算 法 计 算 多 项 式 , 187654323456++++++x x x x x x , 0.4 x 时当= ?运算需要做几次加法和乘法 答案: 6 , 6 ()()()()()1876543x :++++++x x x x x 即 理解算法的含义:一般而言,对于一类问题的机械的、统一的求解方法称为算法, 其意义具有广泛的含义,如:广播操图解是广播操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的算法,空调说明 书是空调使用的算法… (algorithm ) 1. 描述算法有三种方式:自然语言,流程图,程序设计语言(本书指伪代码). 2. 算法的特征: ①有限性:算法执行的步骤总是有限的,不能无休止的进行下去 ②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操作内容和顺序必须含义确切,而且必须有输出,输出可 以是一个或多个。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无意义的。 ③可行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必须是可执行的,即每一步都可以通过手工或者机器在 一定时间内可以完成,在时间上有一个合理的限度 3. 算法含有两大要素:①操作: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函数运算,关系运算等② 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 流程图:(flow chart ): 是用一些规定的图形、连线及简单的文字说明表示算法及程序结构的一种图形程序,它直观、清晰、易懂,便于检查及修改。 注意:1. 画流程图的时候一定要清晰,用铅笔和直尺画,要养成有开始和结束的好习惯 2. 拿不准的时候可以先根据结构特点画出大致的流程,反过来再检查,比如:遇到判断框时,往往临界的范围或者条件不好确定,就先给出一个临界条件,画好大致流程,然后检查这个条件是否正确,再考虑是否取等号的问题,这时候也就可以有几种书写方法了。 3. 在输出结果时,如果有多个输出,一定要用流程线把所有的输出总结到一起,一起终结到结束框。

高中生物《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生物必修本第四章第1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细胞的基本结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物质的跨膜运输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一些渗透作用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能力目标:尝试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3、情感:体验设计实验、进行科学实验的乐趣。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同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难点: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 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及多种媒体工具,借助多媒体动画,把有关渗透作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等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点评法和点拔法 本节课把点评法和点拔法自始自终贯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中,目的在于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同时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同时,适时得当的点拨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 3、自学导思法 本节课依据“自主学习”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归纳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质壁分离的条件、三种跨膜运输的区别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比较和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4、微格教学法 将复杂的问题细分为若干小的问题,降低了学习探究的难度,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五、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分析、互相讨论,发挥群体智慧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本节课学生将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设计实验、分组实验、观看动画、结合教材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2、实验探究法: 在生物小组课前完成渗透作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本节课设计了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实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我解决问题。教师适时进行点拔,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同时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生活常常识引入新课]: 你吃比较咸的食物如咸菜或连续磕带盐的瓜子时,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馅时,常常放一些盐,过一段时间后就可见有水分渗出。萎蔫的青菜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会变硬挺。 [引导学生提出有关问题] 用白菜做馅时水分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水分渗出?萎蔫的青菜放入水中为什么会变硬挺?水分是如何进出细胞的?教师点拨,突破“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一难点。 展示渗透实验装置,由课外小组的同学介绍他们的探究实验结果: 1、水分子为什么能够扩散? 由于单位体积内清水中的水分子比单位体积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所以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烧杯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的数量,比由漏斗透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的多,因此液面上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