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刚经》中的辩证思维

《金刚经》中的辩证思维

第32卷第5期2019年9月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Vol.32No.5Sep.2019

收稿日期:2018-11-29

作者简介:吴玉琨(1992-),男,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哲学。

《金刚经》中的辩证思维

吴玉琨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要:《金刚经》从佛陀对阿傩“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的问题出发,延展出佛对世界与宇宙的辩证认识,详尽论述了

“应如是降伏其心”的方法论,提出成佛破空的工夫修养路径。《金刚经》的辩证思想从否定之否定立论,认为诸法无常,缘起性空,一切此在之存在都是不稳定的实体,因缘果业循环往复,构筑了人生的苦难与沉沦。超脱苦难的辩证方法在于智慧得到解脱,不执著偏固于任何事物,一切“假有”背后皆存在真实不虚的“实相”,对这种实相的认识与参悟,是自我参悟的方便法门。

关键词:金刚经;辩证思维;实相;参悟中图分类号:B9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61(2019)05-0015-04

《金刚经》是大乘般若中的重要经典,佛陀云: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1](39)《金刚经》是对大乘佛教思想的集中概括,对

其中辩证思想的研究成为历代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Lluis Oviedo 等编著的《佛教辩证法》认为,《金刚经》主要讲述“苦集灭道组成了人类的苦难,涅槃是最高的幸福”[2](11)。保坂玉泉《佛教辩证史观》引述佛经云:“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3](1)以往的学者在研究《金刚经》的辩证思想时大致都注意到了佛经的辩证思想最后是要超越语言,超越辩证法的,主张一种对“空性”“自性清净”的追求。但在追求“空相”的同时,不能离开“假有”的世界,毕竟佛陀所谓的超越是从尘世中出离,离开了辩证法谈“本来寂静”是难以实现的。

一、自我否定的辩证法

《金刚经》充满辩证思想,看似随处可见,实则另

有辩证法之外的深远意趣。通过罗列《金刚经》文本中具有辩证思想的经文,可以得出其辩证思想和辩证规律。如:

(1)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2)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3)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4)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5)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6)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这种辩证思想,被认为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方法,从中得出的基本公式是:佛说A ,即是非A ,是名

A 。对于受过基本逻辑性训练的人来说,佛教的这种辩证法则实际上是比较简陋的。但这是对佛教辩证法的轻视,根本上源于对佛教教义的隔膜和不理解。对佛教教义的领会属于文字般若的范畴,文字般若转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是佛教讲经解法的主要目的。对一切的A 都不应该有主观上的执着,A 之所以被称为A ,只是由于生活中的交流需要一个假名来称呼它,但A 本身是没有实际的性质的。A 的出现和消灭都是由于条件和机缘的遇合。这实则是一种缘起论,这种理论意味着,“所谓缘起性空是指万事万物都处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关系中(即缘起),那种抽象的、独立不变的自性是不存在的(即性空)”[4](130)。这是否意味着佛教认为世间一切皆“空”,佛教就是虚无主义吗?其实,佛教从未否定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只是否认事物本身是有本质属性的。若以虚无主义解读《金刚经》则是一种“恶取空”,如有论者指出的:“‘空’的概念,何为其真正的意义?一切都是相对的否定,存在超越的‘实相’。但是很多人存在对空的误解,离开了实践修行以虚无主义理解空,是一种恶1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