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日本侵华战争的战略意图及步骤

日本侵华战争的战略意图及步骤

日本侵华战争的战略意图及步骤
日本侵华战争的战略意图及步骤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侵占大片国土,实施“以华治华”的毒计,扶植汉奸傀儡卖国政权,残酷奴役、杀害中国人民,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严重地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严重地分裂了中国,使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了严重地削弱。

1. 侵略传统

日本基于传统的侵略政策,不断向外扩张势力。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国势骤强,积极向外扩张。自甲午之役、日俄战争,以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均在中国掠夺利益。且日本因地少人多,故一向主张贯彻“大陆政策”,认为“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可见日本军国主义是以侵华为基本国策的野心。

2. 经济危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亦深受困扰,致海外市场锐减,经济严重萎缩,失业人数剧增。因而日本亟谋对外扩张,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并以对华战争来转移其国人的视线。

3. 妄图称霸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即实施军国主义教育,培养年青一代的民族优越感,民族主义抬头。而日本军阀又先后与德、意缔结盟约,形成“罗马、柏林、东京轴心”,狼狈为奸,以图东西方分别称霸。

4. 利用内战

日本所惧即中国的强大,故曾乘北伐军克复济南时,杀害中国官兵及外交人员蔡公时,制造“五三惨案”,阻挠中国的统一。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服从中央政府,实现和平,中国即从事各种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建设,使日本侵略政策大受打击。而且中国内战停止,国共再度合作,准备联手抗日,日本急欲趁中国实力未强之时予以鲸吞。

二、侵略步骤

日本对中国的掠夺与侵略是在周密规划下进行的。

日本殖民中国,迁都大陆的设想早在丰臣秀吉时代即已构思,只是那时无力实现。从1868年明治维新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政策开始,到1927年《田中奏折》的征服世界的五步计划,日本把征服中国大陆作为实现其野心的先决条件。日本对中国的掠夺先是通过武装侵略,勒索巨额赔款,以为其进一步工业化获得原始资本,同时达到使中国经济崩溃、内乱四起的目的。然后则趁中国改换朝代百废待举的时候,以精锐之师对国土进行武力征服。

1.勒索巨额赔款

日本对中国的勒索主要是甲午战争后的马关赔款和八国联军的赔款。1895年日本逼迫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条约,割取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列岛,并勒索

赔款白银二万万两。后因俄、德、法干涉,日本不得不放弃辽东半岛,但又索取赎辽费三千万两白银。这一笔总数二亿三千万两白银的巨款,相当于当时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倍,日本年收入的4.5倍。此后,日本将90%的赔款发展军需工业,建立了大机器生产的工业体系。1896年伊藤博文内阁制定十年扩军计划,40%的经费直接来于中国的赔款,为日本进一步侵华打好了基础。1900年,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日本从北京与天津掠走库存白银共五百万两,将清皇宫内的珍宝文物洗劫一空。之后又攫取赔款白银约三千万两。至此,中国已彻底破产,再也无钱财可供榨取了。而日本则开始其侵略的下一步,即占领中国全土。

2.占领国土

日本征服中国的计划1914年,一战刚刚开始,日本即占领山东。次年1月28日,向袁世凯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意图将山东、东北、内蒙作为其殖民地,并控制中国的政治、军事、财政、警务等。1927年7月25日,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提出世称《田中奏折》的满蒙积极政策,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迅速占领我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从而实现《田中奏折》中的第三期步骤。1932年1月,日本借口日僧被殴,进攻上海。1933年,日军侵占热河省,入山海关,进兵华北。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日本以几十万军队开始对中国进行全面进攻。当年底,南京沦陷。日本很快占据了大半个中国。从九·一八到日本投降的十四年时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与破坏。

3.掠夺资源榨取劳力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占领了东北的富饶土地,其后又占我华北、中原、华南大半领土,将其作为进一步侵华的军事基地和资源供应基地。在东北,日本占领煤矿40多处,以及铁、金、镁、油矿等。在华北、华中、华南,日军控制了几乎所有的工矿企业。以1943年一年日本对我国铁砂、生铁、煤炭三种矿产的掠夺量为例,即分别为1065万吨、181万吨、5007吨。日本对我资源的掠夺是以对数以千万的中国工人劳力的榨取和几百万中国劳工的生命为代价的取得的。在极为恶劣的工作条件与日人的残酷折磨下,大批劳工死于非命,这些死难者的尸体日积月累,形成骇人听闻的万人坑。仅东北地区被残害致死的劳工就有二百多万人。如在阜新矿区,日人掠走煤2600万吨,留下万人坑4处,死难矿工13

万人,平均每采集200吨煤,就留下一具矿工的尸体。在鸡西煤矿,日人制造万人坑7处,修建炼人炉5座,残害矿工十万余人。

今天中日战争已经结束,中日两国都已发生巨大变化,并且已成为友好邻邦,对于那场战争,我们可以宽恕侵略者的罪行,但绝不能忘记那段血肉铸就的历史,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大力发展经济,科技和文化事业,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中华民族的早日复兴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日本侵华战争根源之浅析

我相信世间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因果支配,人们常说的突然事件,其实也是有其因果支配,只是来得突然,未有心理及时间上的准备罢了。中日之间的战争既在日人的掌控之中,也出乎国人的意料之外。中国史学界一直把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认定为日人侵华的全面开始,所以民间上到八十岁的长者,下到两三岁学语顽童,都知道八年抗战。但日人学界却有中日十五年战争之说,从时间的差距中就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日本人为何要侵华?其实日本人这一阴谋已酝酿百年之久,非一朝一夕之功。先取高丽,琉球、再图支那,是日人几百年来的既定国策。他们用几百年的时间去策划实施,并且一步一步去实现个人认为,日人侵华主要有以下三点重要因数。 日本方面 必然性 1、自然环境日本列岛位于亚欧版块和太平洋版块的接界处附近,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严重的地震则每一个世纪都会发生几次。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东京地区的高楼在地震中悉数毁掉。东京等地有许多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精品之作在地震中化为一堆废墟,全国约有1/20的财产在地震中被大自然毁坏,人员伤亡不计其数。另外自然资源也十分匮乏。基于以上原因,日本一直在寻找一处适合居住的大陆,以及廉价甚至是可以无偿夺取的资源,而中国正符合他们的需求。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实行屠杀政策,把东北部分地区的中国百姓全部屠杀,然后从本国迁移了部分人口在这里生活。 2、民族文化—军国主义传统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这种传统的形成首先和日本的武士道密切相关。日本历史上曾经历了很长的战国时期,大名领国群雄割据,混战不已,并逐渐形成了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1192年,日本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从此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武士统治时代。“武家习气”、“弓矢之道”与中国的儒家伦理相融合,就形成了忠君、节义、廉耻、武勇、坚忍等一整套封建伦理规范,统称“武士道”。武士道的形成使武士意识大大强化了,它不但从伦理关系上加固了武士阶级,而且使武士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更加明确了。中国儒家伦理所倡导的儒雅之风,不但没有使日本武士变得像中国儒生那样弱不禁风,反而给嗜杀的武士罩上了儒雅的外衣,使其在血泊与文墨之间达到心理平衡。封建武士经常为试刀而无故砍杀路人,然后彬彬有礼地朝死者鞠上一躬,说声“对不起”。这典型地体现了日本武士所具有的文质彬彬和凶残嗜杀的双重性格。这也是日本武士与西方强盗的不同之处。在武士统治的数百年间,武士道一直被作为日本社会伦理的基本内容而加以宣扬,武士道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性格中具有强烈的强悍尚武的特点。明治维新推翻了武士阶级的统治地位,废除了武士等级,但武士道却被日本统治者作为主导性的伦理传统继承下来,用以向国民进行灌输,甚至将武士道精神渗透到青少年的教育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青少年的残酷心态。比如,为了培养小孩子的胆量,深夜派他去死刑刑场取死人头,谁敢做就给谁奖励;给小孩喝红色的羹汤,让他体验喝血的感觉。与军国主义密切相关的第二个因素是天皇制。天皇制政体是明治维新保留的除武士道之外的另一个封建残余。日本的天皇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万世一系,从未改姓,绝大多数日本国民对天皇有着绝对的精神信仰;二是天皇不掌握实权。天皇制的这一特性,也被日本利用于军事领域。日本军队实行所谓的统帅权独立制度,即军队的指挥权不归内阁而归天皇,日本军阀可以借助天皇的名义随意对外用兵,日本的政党体制对日本军方不起约束作用。可以说,军国主义是日本侵略成性的根源所在,而武士道和天皇制,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得以形成的精神支柱和政治基础。另

日本侵华战争资料

战争简介 中国抗日战争Anti-Japanese War,又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是指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非法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最终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战争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中华民国政府及多数华人称其为八年抗战、中日战争等等,简称抗战,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其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日语:日中戦争)或支那事变(支那事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政府私下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或十五年抗战之说。也有观点认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两天,中华民国政府才公开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战,如果这样算,抗日战争历时不到4年。在这段时间里,战争扩大到整个太平洋地区,中国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共同抗击日本,而中国的抗战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最后,日本节节败退,战争以包括中华民国在内的同盟国胜利而结束。 从甲午战争到九一八事变 1894年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中国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日本利用条约中从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银其中的80%利用来发展军事,从此日本开始加强对中国的侵略。1900年,因为庚子事变问题,日本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之一,占领天津、北京,并利用《辛丑条约》在京、津一带驻屯重兵。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把俄国建立的旅顺口要塞攻占,并于对马海战中重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从俄国手中夺取了在中国东北的特权,更加加强了日本的野心。1910年日韩并合,更使日本有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入侵胶州湾的德国势力,进而占据山东。1915年,跟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彻底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1928年,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试图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炮轰南城,与中国北伐军发生交战,造成济南惨案,杀害了中国外交部山东交涉员蔡公时等十六人。最后,在蒋中正表面惩办参战主要军官之后,日军退出济南 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它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也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几个阶段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几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1937.7.7-1938.10广州武汉失守。以军事进攻为主,日军占领平、津之后,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集中约二百万军队的兵力,沿平绥路、平汉路,津浦路三路进兵,妄图在三个月之内以武力灭亡全中国。(图:抗战前夕1937) 二、第二阶段: 1938.10-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战略相持阶段的前期。日本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化。日本帝国主义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侵略战争之后,速战速决"以武力占领全中国的迷梦彻底破灭了。于是了改变战略方针,停止了向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对国民党实施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而将其军事打击的重点转移到解放区战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大规模的"扫荡"以确保其占领区。 日本内阁38年11月.30召开御前会议,决定了"调整日华新关系的方针",大本营颁发了《大陆命令第241号》。在对中国政、军两个方面作出新的方针与

决定。 政治:提出所谓"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其核心内容是"日、满、华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的三项原则。 军事:决定了"确保占领地区,促使安定,以坚强的长期围攻的阵势,努力扑灭抗日的残余势力"的方针。 12月22日,近卫第三次发表声明(1.16,11.3)提出要求中国政府投降的"睦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则。29日,汪精卫发表"艳电"响应,公开叛国投敌。(图:南京伪政府成立仪式;图:汪精卫夫妇的石像)

三、第三阶段: 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3年底战争相持阶段的中期。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12月9日国民党对日正式宣战。于是,中日战争进行四年以后,具有讽刺意味地终于正式进入战争状态。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日本加紧对国民党政府的诱降和对沦陷区的掠夺。(图:日本侵占区1937至1943) 四、第四阶段: 1944年初到1945年8月,是战略相持阶段的后期和最后战略退却阶段。 日军大本营1944年1月24日发出打通大陆交通线的命令,因为:打通华北到武汉地区的联络路线,便于华北、华中兵力的机动,防止美空军利用桂林,柳州基地攻击日本本土,决定打通从北平到广州和南宁的交通线,因此发动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 为实施此次作战,日在国内再次动员,编成14个步兵旅团7个相当于步兵连队的野战补充队,补充侵华派遣军,从东北抽调第27师团进入华北归12军指挥,此外还抽调部分空、炮、工、通讯兵、铁道等特种部队参战。为掩盖此次作战的企图和目的,日进行了各种伪装,扬言要在中国训练后调往南洋作战。在作好充分准备后4月下旬。首先开始了打通平汉路的作战。

日本侵略潮汕史实

明洪武二年1369 命杨载宣谕倭国 是年倭寇(患)惠、潮诸州,时天下初定,海内*安,倭夷窃发,滨海骚动,乃命行人杨载使日本,以玺书宣谕其国王。略以诏书到日,如臣则奉表来廷,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如必为寇,朕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岂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图之 二十六年1393 诏沿海练兵备倭 是年八月命安乐侯吴儏永定侯张全统率武*于广东沿海卫所,练演以备倭寇。 三十年1398 倭掠大埕所 初洪武三年置大城所于小金山之下,是岁倭寇猝至劫掠无算,居民奔避所城内,东门百户殷实开门纳之,民免于难,西南北三门百户韩马谢闭门坚拒,多遇害。事闻至京,皆论死,传首本所以纾民恨,子孙革袭,终明之世尚缺三百户,谓之缺户。 明永乐九年1411 昌化百户追残倭至潮 是年倭攻陷昌化,千户王伟战殁,百户王昌等追至潮州西头湾或之 十九年1421 春正月倭寇潮阳,靖海所李珪御之 春正月倭寇靖海所,副总兵指挥李珪御之,倭遁去,生擒十五人,斩首五级,所获器械送京师。 明宣德元年1426 倭夷通事刘秀勾引倭舟入于湾港,威召乡村赴舟领货,名曰放苏,所至抄略,至上里乡,耆民陈彝率众拒之,捶其酋,多所杀伤,倭舟遁。时乡人皆携家避莲花鲤鱼二山寨。 明嘉靖二年1523 倭之南澳互市 浙江市舶司罢,倭之南澳互市,给事中夏言奏,祸起于市舶,请罢市舶司。市舶既废,番船无所容,乃之南澳互市,期四月,终至去以五月,不论货之尽与不尽。于是凶党构煽,私市益盛。倭商不肯归,倘佯海上,而变遂作。 三十六年1557 倭袭黄岗 十二月倭由鋈屿趋潮州澄海界,登岸袭陷黄岗土城,寻奔诏安,蹂躏惠潮沿海各县。 三十七年1558 正月倭自漳泉入揭阳,掠大川、蓬州、钱岗、凤山诸村,官兵击败之。二月倭自潮州之鮀浦攻蓬州,千户所佥事万仲分部水路兵马东南哨攻之,临敌而哨兵皆溃,领哨千户魏岳高洪俱死。 十月倭踞黄冈略回来 十二月倭屯荆陇劫掠潮惠 三十八年1559 冬十月倭寇如潮阳 十一月倭会海寇许朝光攻海门略黄冈蓬州

日本侵略战争的战略失误

日本侵略战争的战略失误 一、德国和日本的战略对比 二战期间,德日两个法西斯都曾疯狂一时。相比之下,德国控制的范围、面积却远大于日本。日本仅仅控制了中国1/3的国土,以及东南亚、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而德国在鼎盛时期(1942年夏)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还有北非大片领土。不可否认,德国在经济、科技、军事、军队素质等方面都强于日本,不过更重要的是整个战争的战略问题。德国人制定了正确合理的战略,而日本人在战略上却是最大的输家。 德国人在整个侵略战争过程中采取了先东、再西、再东的战略,即先控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然后再攻打西欧,之后再把侵略矛头指向苏联。这是比较合理的战略。德国人十分清楚,整个欧洲最有实力、最难对付的国家是苏联,而对付苏联之前就要解除后顾之忧,则必须先打败英法。德国的东临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都是英法的盟友,为避免攻打英法时两线作战,就必须先控制这三个国家,而这可以充分利用英法的畏战心理以及“丢卒保车、祸水东引”的战略。为此,德国人还运用“闪电战”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尽量避免两线作战的危险境地,从而取得辉煌的战绩。 日本人在整个侵略战争中采取了先攻占中国,再以中国为基地

与英美展开持久战的战略。这一战略乍一看似乎无懈可击,却经不起实践的考验,最终致使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主力深陷中国而不能自拔。之后又发动太平洋战争,攻打英美,这使得日本法西斯在战略上陷入两线作战的危险境地。由于其主力深陷中国,给英美以喘息机会,导致日本侵略战争的最后失败。 二、日本战略的致命问题 日本与英美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一战后,为争夺亚太地区霸权,日本与英美之间展开了激烈的造舰竞赛,矛盾逐步激化,最终导致了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五国海军军备条约?的签订使日本的海军地位次于英美,降到了二等国地位;?九国公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会后,在英美的支持下,中国收回了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山东的权利。这样,日本在东亚、远东的军事战略地位被大大削弱。日本与英美之间从此积怨成仇。 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而英美又是日本称霸世界的巨大障碍。考虑到英美都是世界性的大国,要与其进行持久战,绝非日本能力之所及。于是,日本侵略者决定先攻占全中国,而后以中国为基地,再与英美展开持久战,最终实现其称霸世界的愿望。 仔细分析日本的这一战略,至少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日本能不能攻下中国,一旦攻不下会产生什么后果;第二,应不应与英美

日本侵华战争

课件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进入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手指ppt)的学习。又我们班主讲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我们可以看一下(手指ppt),本章共有五节,可以说在整本书中,抗日战争这章是最多的,所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当然了,在学习本章之前,我们应该了解一下本章大致的框架。 本章共分为五节,分别是(看ppt)。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我觉得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他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第二就是要把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建立的作用及意义。第三要掌握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以及对他的评价。第四要掌握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全面的抗战路线,纲领,以及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同时也要掌握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辟的敌后战场他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最后一个方面,我们要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经验,以及我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意义及作用。这就是这一章的基本框架。

当然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重难点的学习。下面我们班给大家讲解第一章——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我们先看一下日本侵华的历史原因。(手指ppt)可以说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是由来已久的。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早在1876年就侵略过台湾,1894年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就开始了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在台湾设立总督府。日本驻台总督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于一身,并负责指挥驻台的日本军队。总督府主要官员都有日本人担任。他们制定了一整套警察制度和保甲制度(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制手段,它的最本质特征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不同于西方的以个人为单位。儒家的政治学说是把国家关系和宗法关系融合为一,家族观念被纳入君统观念之中。因之,便有了汉代的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唐的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提出了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元朝又出现了“甲”,以二十户为一甲,设甲生。至清,终于形成了与民国时期十进位的保甲制极为相似的“牌甲制”,以10户为1牌,10牌为1甲,10甲为1保,由此建立起了封建皇朝对全国的严密控制。)掌握着台湾人民的生杀大权。日本人还在台湾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攫取台湾的资源和财富。他们推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经济模式,使台湾成为日本的稻米供应地。殖民当局还竭力推行奴化教育和同化政策,开展“皇民化”运动。 此后,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在1927年的6月至7月。

国共十年对峙与抗日战争时间表文档

国共十年对峙时间表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 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广州起义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5年一二.九运动 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时间表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5年5月29日梅津美治郎就华北问题提出备忘录,7月6日,何应钦复函全部承认日方要求,《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月2月15日中共接受国民政府改编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事变后,国军最高统帅蒋介石即宣示求战必应战战略原则,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7月26日平津沦陷 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决议抗战 1937年8月13淞沪会战 "八一三"事变,又称"八一三"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 事变以后,1937 年8 月13 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战斗,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1937年8月13日爆发,即第二次上海事变 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1937年11月5日上海沦陷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 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1]、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

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

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 日本原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经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明治政府成立起,日本就以“富国强兵”、“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作为对外政策的宗旨,积极扩军备战,逐步跻身于帝国主义行列。它企图征服东亚,称霸世界。日本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始终把侵略中国作为“基本国策”,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侵略。 1894年7月25日,日本侵朝军队在丰岛海面袭击中国兵船;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爆发了甲午战争,政府战败,接受日本侵略者提出的一切条件。1895年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本出兵达两万人,约占关内联军总数的40%。它还以军事威胁来索取巨额赔款和在京山铁路沿线的驻军。1914年8月,日本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派兵侵入我国山东省,占领原德国租借地胶州湾和胶济铁路沿线,攫取山东的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变山东省为日本的殖民地。1915年1月,日本向北京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从政治、军事、经济上进一步控制中国,永远占领我国东北和山东等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又重新回到东方,进行争夺殖民地、瓜分中国的侵略活动。这期间,日本不得不调整其侵略政策,但其侵略中国的野心丝毫未变。 1927年,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议的内容是回顾和确定对华政策,中心议题是所谓满蒙政策。会议确定了把满蒙同中国本土分离开来的方针,形成了一个会议文件--《对话政策纲领》。该文件声称,中国东北是同日本的生存有重大关系的特殊地区,强调日本应当有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的思想准备。日本政界就把目光瞄准了中国东北。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详尽地暴露出了日本企图吞并满蒙、征服中国的狂妄计划。此后的历史发展证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所实施的一系列的侵略活动乃至全面的武装侵华战争,都是按照东方会议所确立的基调而全面展开的。 经过长期的酝酿和筹备,日本帝国主义选择了中国东北作为侵略中国、实现大陆政策的突破口。 1931年9月18日晚10点,日本关东军自行破坏沈阳北郊柳条湖一段铁路,采取贼喊捉贼的卑劣伎俩,反诬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和“袭击日军”,并以此为借口,悍然进攻沈阳附近的北大营和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在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命令下,东北官兵遭到重大伤亡,被迫含泪退出营地。19日,日军占领沈阳。前后不到一周的时间,日军又占领了南到营口、北至四平、东至安东等几十座重要城镇。吉林、长春相继沦陷。11月下旬,日军攻占了黑龙江省。翌年2月,日军占领了锦州。至此,日本侵略军攻占了中国

日本侵华战争简介_0

日本侵华战争简介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侵占大片国土,实施“以华治华”的毒计,扶植汉奸傀儡卖国政权,残酷奴役、杀害中国人民,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严重的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日本侵华战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日本侵华战争分析中文名称:日本侵华战争 参战部队:日本,中国 战争结果:中国获胜,日本失败 时间:1931~1945年 地点:中国 人物: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 日本侵华战争详情660年,唐灭百济,为了复兴自己的朝贡国百济,日本出兵朝鲜,被唐朝和新罗联军在白村江击败。 1592年起,丰臣秀吉发动两次侵略朝鲜的战争,史上合称文禄;庆长之役(即万历朝鲜战争,韩称壬辰卫国战争)。 1874年5月,日本出兵3600余人入侵我国台湾,残酷屠杀我国高山族同胞。 10月,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承认琉球(现冲绳县)为日本保护国,并赔偿日本兵费50万两白银。 1879年染指清朝朝贡国琉球国,并改设为冲绳县。

1894年7月,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突然袭击在丰岛海面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军舰,重创“济远”号和“广乙”号;击沉“高升”号运输舰,造成700多中国官兵死亡,由此爆发中日“甲午战争”。9月,日舰队在黄海海面袭击中国北洋舰队,击沉4艘军舰。“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及全船250人,“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及全船270人已经壮烈的牺牲了。 10月,日军分两路侵犯我国辽宁省。 11月,日军占领大连、旅顺。日军进入旅顺后,见人就杀,在4天3夜的大屠杀中,全市2万多中国人全遭杀戮,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 1895年2月,日军从水陆两路夹攻驻威海卫中国海军。3月,日军占领整个辽东半岛,日军所至,烧杀淫掠,无恶不为,仅在田庄台一地,就杀死我国军民2000多人。 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割地赔银的《马关条约》。 6月,日军再一次登陆台湾。 11月,日占领台湾全岛。 同月,日本强迫清政府同日签订《中日辽南条约》,中国向日本交纳3000万两白银,日本才交还辽东半岛。 1898年日本强行将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1900年5月,日、俄、英、美、德、法、意、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镇压义和团等反帝爱国运动。7月,日军攻陷天津,在津抢劫白银200多万两。 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那里烧杀淫掠。

日本侵华战争

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不是孤立的、不是偶然的。日本侵略中国的图谋由来已久,16世纪的丰臣秀吉、18世纪前后的佐藤信渊、19世纪前后的山县有朋等人逐步细化对华侵略扩张的战略构想。从1874年进犯台湾开始,日本每隔几年就要发动一次对外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是侵华战争。近代历史上的日本,主要是靠侵略中国发战争横财致富的。完全可以说,近代日本是一个战争暴发户。"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由此使中国人民蒙受了一场巨大灾难和空前浩劫。 日本侵华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明治维新后不久的1874年发动侵略中国台湾岛的战争开始,每隔几年就要发动一次对外侵略战争,特别是侵华战争。在近代史上,日本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次数最多,屠杀中国人民最多的国家。可以说,日本是世界近代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之一,近代日本史完全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对外侵略、主要是对华侵略史。 一、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传统与"大陆政策"的形成 1192年,日本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从此开始了长达近700年的武士统治时代,从而逐渐形成了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日本的武士阶级崇尚"武家习气"与"弓矢之道",这也就是"武士道",它罩着儒雅而彬彬有礼的外衣,内心则凶残而杀人不眨眼。在武士统治的数百年间,"武士道"精神一直被日

本统治阶级作为社会伦理的主要内容加以宣扬,并受到广泛的崇拜。 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由于不彻底性,最后导致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天皇制政体和武士道精神相结合的明治政权的产生,这为日本后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了祸根。明治政府成立后,实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进行资本主义改革,掀起学习西方的运动。在政治思想领域,竭力推崇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军事领域,海军以英国为样板,陆军以德国为榜样,加速推进军事改革。至19世纪末,日本建成亚洲最强大的近代军队。 与此同时,日本大力宣扬和发展其封建的"武士道"精神。例如,1878年发布《军人训戒》,要求军人效忠天皇,为天皇而死。1882年颁发《军人敕谕》,要求军人遵守"武士道"的忠节、武勇和礼仪。同时,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军事训练中还用棍棒、皮鞭、剑道、柔道等方法训练培养士兵的野蛮性格,后来则将"武士道"精神广泛渗透到青少年的教育之中,因而"武士道"精神不但成为近代日本军人,而且成为日本青少年的伦理道德标准。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之一。 在军事体制上,日本建立了特殊的、有利于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军队统帅体制。掌管作战用兵的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直隶天皇,有事可以不经过内阁而直接上奏天皇,这就使军事部

近代史论文: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与影响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与影响 摘要: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端,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从而卢沟桥事变成为各位了广大学者进行研究的课题。广大学者在研究卢沟桥事变后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本文将研读一些学者的观点,进而对卢沟桥事变的背景、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研究,总结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全面抗战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卢沟桥事变影响意义 日本帝国主义将“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局部侵华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是在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形式下进行的。中国国共两党自西安事变后逐步走上团结抗战的道路,给日本的侵华政策以沉重打击,但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全国抗战准备还不充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正式形成。于是,具有优势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的日本帝国主义强国乘势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一卢沟桥事变的背景 关于卢沟桥事变的背景问题,史学界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政治背景方面 有学者指出:“蒋介石政府顽固执行‘攘外安内’政策,助长了侵略者的野心,造成中国抗日力量内耗、国防空虚,改变了敌我军事力量的对比,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经济方面 在事变前日本对中国特别是对中国华北进行经济侵略,不仅有掠夺资源、扩充军备以摆脱经济危机的动机,而且包含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战略上的考虑。就如直至1935年年底,日本在华北投资已占对华投资总额的43.5%。由于投资激增,华北逐渐成为日本所谓的“特殊利益地区”,其战略地位明显增强。 二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1937年7月7日深夜,在北平西南宛平城外非法演戏的日军,以失落一名日军为借口,强行要求进程搜查,被中国军队严辞拒绝。于是,日本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反击,卢沟桥事变由此爆发。 关于卢沟桥事变起因问题上,中日两国史学界的都有着自己的观点。日本一些学者,特别是是部分前侵华军人的著作多认为卢沟桥是偶然发性事件,说事件之火“是在从没料到的时机和场所突如其来地带内点燃的”,“完全是一次突然发生事件”。其主要论据可以概括为“重点对苏论”、“无计划论”、“肥阴谋论”。“重点对苏论”即认为日本特别是日本陆军当时主要是以苏联为假想敌,正致力于“加强对苏战略”而“无暇他顾”;“无计划论”即认为日本在用兵上“完全没有进行日华全面战争的计划和准备”;所谓“非阴谋论”,就是认为卢沟桥事变与1931年9月18日的留条湖事件那种有预谋的情况不同,它不是日本策划的阴谋,而是偶发性事件。针对日本学者的“偶发论”观点,中国学者根据大量史实

日本侵华战争心得感想

日本侵华战争 每当谈论起八十年前的日本侵华战争,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主义和平时代的大学生,我都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触。 1931—1945,这段历史不应被遗忘,无数无辜百姓,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告诉我们战争的惨烈,也告诉全世界,中华民族是个不屈不挠的名族,我们团结一心,不惧任何法西斯侵略者的欺凌。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的是更多无辜的生命,毒气战,细菌战,南京大屠杀……多少同胞死于日本侵略者残忍的屠刀下,就算如今南京大屠杀的主犯早已被公开枪决,但是这又怎能平几十亿中国人的悲愤。历史永远不会消失,只会被我们不断铭记,根深蒂固,生长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我们不会忘记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不会忘记七七卢沟桥的枪声,不会忘记一次次的大屠杀,不会忘记侵略者丑恶的嘴脸,不会忘记无辜百姓绝望空洞的眼神。 而近年来,日本人所做的一切仍旧使我们失望,修改教科书,日本首相一而再再而三参拜靖国神社……他们不但不承认历史,而且企图改变历史。日本对于战争的看法,不但没有愧疚之意,还处处给世人一个错乱的印象,日本所发动的战争都是迫不得已的,是别人逼使的,他们也是无辜的受害者,这些让我们已经不是用愤怒所能表达的了,在地球上出现这样一个大和名族,真是人类的一大耻辱。 历史永远不会被掩盖,思想永远不可能被控制,因为血迹不会淡,百姓的冤魂也不会散。 同时,这段历史也让日本人乃至全世界人民看到中华民族是个不屈不挠的民族。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这不仅是中国近百年史上第一次获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也使中华民族从此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占据东方,日趋强大。 我们也不会忘记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探索,不会忘记平型关首战告捷,不会忘记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不会忘记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不会忘记每一个不畏侵略,用智慧,用勇气,用一颗爱国之心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中华儿女。 这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日本的侵华战争,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生存,陷中华民族于亡国灭种之绝境。挽救民族危亡,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各政党,各团体以及海外侨胞,都必须以民族大义为重,把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存放在第一位,团结起来,结成浩浩荡荡的反侵略大军,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这是中华民族的大局,也是检验社会各界以及每一个中国人,是否忠诚于祖国的唯一标准。 直到今天,我们仿佛还可以听见那一年胜利的号角,依旧振奋人心,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密苏里号军舰上签字投降垂头丧气的日本人,大快人心。历史记得所有的一切,屈辱,暴行,反抗,胜利。 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有良知正义感的中国人,每每当我不忍翻开那些老照片,不忍直视那段血淋淋的历史的时候,我都不断告诫自己,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不只能只知道最后的胜利,心安理得地享受胜利的果实,我们应当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本质,保存历史留下的证据,给我们的后代展示最真实的历史。我们不耻日本侵略者,我们缅怀先烈,我们尊重历史。 日本的侵华战争,每一个中国人都应牢牢记住的历史。请记住那片灰色的天空,记住那块鲜血然染红的土地,记住那群战斗的人民。 请你相信,历史永不磨灭。

日本侵略中国的

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能举例说明溥仪建立的伪满洲国,完全是日本帝国主义扶植起来的傀儡政府;《塘沽协定》对中国人民而言是一个丧权辱国的协定;理解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实质。 2.能力方面:通过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思考全课小结的几个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从此以后,日军步步加大侵华步伐,这也是与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有着很大的关系的,可喜的是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人民却表现出了不屈不饶的反侵略精神。 4.学法指导方面: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使学生学会运用资料进行学习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三、教学难点 “九·一八”事变的实质是什么? 四、教学过程(见下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 [课前准备] 1.提供参考书目供学生查找与本课有关的资料。

参考书目: (1)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稿》上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依据教师提供的书目分组查找资料: (1)《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课外 读物 续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 (2)朱建华等主编:《中国近现代政党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指导准备课本剧。 [剧幕1]——“九·一八”事变 [剧幕2]——蒋介石的不抵抗 [剧幕3]——演唱《松花江上》 [剧幕4]——国民十九路军的奋起反抗 3.自制本课的计算机课件 [演示课件] 字幕:“九·一八”事变 [旁白]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3.1《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教学设计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教学设计 浙江省乐清市英华学校陈晓燕胡爱玲 一、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知道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能够以南京大屠杀为例了解日本侵略军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犯下了许多滔天罪行,让学生永远铭记这血的教训。 2.运用史实,学会联系当前的日本“教科书事件”等事实,驳斥其荒谬言论,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和鉴别能力。 3.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感受国破家亡的苦痛,知道牢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体验正确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和当代青少年的历史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七七”事变的标志和全面抗战的开始。 2.难点:记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2.采用史料教学法。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1.呈现材料:“为什么日本老兵 在美丽的卢沟桥下跪?” 2.师:让我们在这节课的学习 中去寻找史据 1.生读材料:“日本老 人在美丽的卢沟桥下 跪” 2.预计生能顺利说出 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 的证据。但对于具体事 件可能不是很了解 通过时事问题直接引出历 史事件,以简单话题激起学 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意识, 引领学生投入课堂学习中 去 自主1.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描述,概 述“七七”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和 影响 2.思维碰撞:引导学生回忆上 一节课《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分析“七七”事变成为抗战全面 爆发的原因 3.引导学生观察图3-9,分析卢 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 4.展示资料,结合教材内容, 日本全面加紧侵华的疯狂进攻 进程。引导学生围绕图3-10与阅 读卡,让学生充分感受,面对日 军的侵略,中国军人的行为体现 了以民族大义为重,不怕牺牲, 坚持到底的民族精神 师过渡: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 了哪些滔天罪行? 1.学生阅读课本第73 页内容,结合史料说出 “七七”事变的具体过 程 2.学生分析“七七” 事变成为全面抗日战 争的标志的原因 3.学生阅读课本了解 日本全面加紧侵华的 疯狂进攻 4.学生领略中国军民 的英勇抗争 1.在史料解读中串联历史 知识,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 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 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我阅读总 结历史事件 4.让学生明白:牢记历史 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 要以史为鉴,更好地走向未 来。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树 立正确的历史观

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结局

姓名:陈俊冲 学号:201120430227 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和结局近代以来,日本对华发动过两次重要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而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侵略我国,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最后的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 事实上,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由来已久。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随着天皇制的建立,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原料和市场的限制,日本便逐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并且逐步形成以灭亡中国为首要目标、进而吞并亚洲的大陆政策。从明治维新初期起,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止,这70余年间,日本军国主义者不遗余力地推行大陆政策,对邻国实行野蛮的侵略。而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决定着这个国家与别的国家的关系。从1874年至1937年,日本从侵占中国的台湾和东北地区,以及朝鲜、琉球,发展到发动全面侵华战争,60余年间,一次侵略战争接着一次侵略战争,而且一次比一次扩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不遗余力地长期坚持推行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 从其国内看,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日本国内矛盾激化。1927年3月,日本发生了金融危机。1929年10月,又

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空前的经济危机。1930年一年间,全日本出口减少,市场萧条,生产过剩,企业破产,经济萎缩。全国倒闭的企业达823家,减少资本的企业达311家,倒闭和减少资本的企业资本总额共达9.35亿日元,全国工业总产值从1929年的77.1亿日元降到1930年的59.6亿日元,减少23%。1930年夏秋,经济危机波及农村,农民收入减少40%,负债总额达50亿日元,农业经济濒于破产。下半年,危机影响也波及中国东北地区,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投资利润暴跌,"南满"铁路收支出现赤字。到了1931年,全日本工业总产值比1929年减少32.9%,出口减少37.3%,进口减少40.3%。经济危机加深了政治危机。日本全国失业工人猛增,劳资、租佃纠纷扩大,工潮、农潮四起,阶级矛盾尖锐化。在对外关系上,由于日本强烈地要求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这就与英、美、法等国在争夺远东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中加深了矛盾。在内外矛盾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势力越发猖獗。他们力图实现统治体制法西斯化,以加强国内法西斯统治,加速对外侵略扩张,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从国际上看,早在19世纪后期,世界列强力图瓜分中国时,美国就在日俄战争中,袒护日本。1917年11月,美日又签订《石井兰辛协定》,狼狈为奸地进行对中国的侵略。20世纪20年代后期起,日美争夺远东势力范围的矛盾虽日益发展,但美国为了反苏、反共,仍采取庇护日本侵略中国的方针。老牌帝国主义英国对于日本

日本侵华时间表

日军侵华时间表 1927年东方会议日确定“征服满蒙”武装侵略方针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日制造事端,进犯上海。 1932 1.28事变驻淞沪国民党第十九军:蔡廷锴、蒋光鼐 3月伪满洲国建立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1933 1月日进犯山海关,东北军:安德馨。日占承德后,沿长城进犯,二十九军:宋哲元。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5月日攻多伦,察哈尔省危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天祥、吉鸿昌,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 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八一宣言中共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2月瓦窑堡会议陕北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一二九运动北平数千学生反对华北自治游行。后,平津学生下工、农、军抗日宣传1936年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 抗日联军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12.12 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也就是“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之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 8月,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 8.14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军队改编西北: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下辖115师(林彪)、120师(贺龙)、129师(刘伯承)南方:红军游击队→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项英) 淞沪会战战略防御阶段的主战场。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八路军开赴山西。115师平型关伏击日军(120师雁门关,129师阳明堡)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9月国共合作宣言中共中央起草,国民党发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陕甘宁区政府成立,首府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主后方。 11月上海失守,日进攻南京 12月13日,日军攻下首都南京(南京大屠杀) 1938年5月抗战初期正面徐州会战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山东台儿庄。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5月日军占领徐州打通津浦路 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40 5月枣宜会战湖北枣宜,国民党第三十三军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百团大战华北,八路军:彭德怀,歼敌四万多人,沉重打击日军侵略气焰月 1941 12.8 太平洋战争爆发 12.9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1942 1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蒋介石。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1944 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1945 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延安。党的任务P40。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标志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事件是

试卷4 一、单选题 1、标志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事件是?( A) A、7.7事变B、9.18事变C、8.13事变 D.、12.9运动 2、关于世界观,下列正确的包括:(B) A、世界观要统一,宿舍同学与我意见不一致,我一定要说服他。 B、人生观与世界观紧密相连。 C、世界观完全来自书本,尤其是教科书。 D、世界观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A)为核心。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D、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4、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于(B)正式实施。 A、2005年8月25日 B、2006年3月1日 C、2005年12月1日 D、2006年8月25日 5、劳动争议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书不服的,可以(C) A、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B、申请上一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复议 C、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D、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6、能够说明宪法是根本法的是:(D) A、宪法是法 B、宪法规定国家的所有制度 C、宪法和基本法律一样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宪法具有特殊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7、17周岁的公民刘某在一家个人独资企业打工,所得收入足以维持个人的日常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刘某为:(D)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B、完全民事权利能力人 C、限制民事权利能力人 D、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8、马某将张某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偷回家中,经其妻规劝后马某悔悟,在张某未发觉的情况下,又偷偷地把这台笔记本电脑送回原处。马某的行为属于:(B)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9、人际关系的建立不应注重这样的因素:(B) A、真诚和善良 B、背景和关系 C、性格和气质 D、人格特征 10、人生具有这样的特点:(D) A、追逐财富的物质性 B、被动性 C、可再现性 D、不可逆转性 二、多选题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 ABC )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 2、人生价值的评价应做到哪几个坚持?(ABCD) A、能力与贡献相统一 B、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D、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3、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 ABCD ) A、爱国守法 B、明礼诚信 C、团结友善 D、敬业奉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