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抗血栓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抗血栓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抗血栓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抗血栓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抗血栓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牟燕

血栓性疾病涉及临床许多学科,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危害性,尤其心血管血栓栓塞所致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抗血栓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抗血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和溶栓药。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血药主要应用于预防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溶栓药用于血栓的溶解。

第一部分临床常用抗血栓药物的概述

一、抗血小板药物

目前的抗血小板药物从不同的环节干扰了血小板的活化或聚集,从而显著减少临床血栓事件。心血管专业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下列几种:

(一)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为环氧酶抑制剂,它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中处于基石地位。即阿司匹林是拥有最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最广的适应症和最佳成本效益比的抗血小板药物。

1.作用机制

细胞中的花生四烯酸(AA)以磷脂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膜中。多种刺激因素可激活磷脂酶A,使AA从膜磷脂中释放出来。游离的AA在环氧酶(COX)的作用下转变成前列腺素G2(PGG2)和前列腺素H2(PGH2)。COX在体内有两种同工酶:COX-1与COX-2,两者都作用于AA,产生相同的代谢产物PGG2和PGH2。COX-1是建构酶,正常生理情况下即存在,主要介导生理性前列腺素类物质形成。COX-2是诱导酶,在炎性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大量生成,主要存在于炎症部位,促使炎性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合成,可引起炎症反应、发热和疼痛。血小板内有血栓素A2(TXA2)合成酶,可将COX的代谢产物PGH2转变为TXA2,有强烈的促血小板聚集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含有前列环素(PGI2)合成酶,能将COX的代谢产物PGH2转变为PGI2,它是至今发现的活性最强的内源性血小板抑制剂,能抑制ADP、胶原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释放。血小板产生TXA2与内皮细胞产生PGI2之间的动态平衡是机体调控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

阿司匹林可使COX多肽链529位丝氨酸位点乙酰化,从而阻断催化位点与底物的结合,导致COX永久失活,血小板生成TXA2受到抑制。血小板中只有COX-1,由于血小板是无核细胞,没有重新合成还氧酶的能力,一旦酶的活性被抑制,其作用可持续至血小板的整个寿命周期。血小板的寿命约7~10天,每天约有10%的血小板重新生成,每天1次的阿司匹林足以维持对血小板TXA2生成的抑制。COX-2存在于内皮等有核细胞中,介导PGI2的合成,阿司匹林对COX-2活性的抑制作用约比对COX-1弱170倍,且内皮细胞具有重新合成该酶的能力,失去活性的可在数小时内重新合成。因此阿司匹林可充分抑制血小板具有促栓活性的TXA2的合成,而对内皮细胞具有抗栓活性的PGI2影响不大。因此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发挥的是抗栓作用。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机制除了上述以外,也存在其他的机制。如,阿司匹林能增强白细胞对激活血小板的抑制作用等。

2.临床应用

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

2005 中国专家“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共识中建议:在所有有适应证的人群都要积极应用阿司匹林,采用临床证实的最佳剂量与剂型,并坚持长期应用。

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将10年冠心病风险≥10%的人群具体分为下列三组:

A.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稳定(<150/90 mmHg),并一项高危因素(>50岁,有靶器官损害,有糖尿病);

B.2型糖尿病患者,>40岁,并一项高危因素(早发CVD家族史,吸烟,高血压,超重与肥胖,蛋白尿,血脂异常);

C.有三项及以上高危因素者(≥50岁,血脂异常,吸烟,肥胖,早发CVD家族史)。

建议在上述人群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剂量为75~100 mg/d,长期应用。

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应用:

将需要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CVD患者分为两种情况:

A.长期应用阿司匹林75~150 mg/d(单用一种抗血小板药)进行二级预防的患者,包括慢性稳定型心绞痛、AMI后、冠脉搭桥术后、外周血管病、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以及部分心房颤动和部分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

B.CVD血栓高危患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必须应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两种抗血小板药)治疗,负荷量为各300 mg/d,维持量为阿司匹林100 mg/d加氯吡格雷75 mg/d。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短期合用的疗效在ACS和PCI患者优于阿司匹林单用。不做PCI的ACS患者两药合用至少1个月,而在PCI治疗的患者,两药的合用应维持6~12个月。

⑵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单一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可使卒中发生率增高3~4倍。大量试验证实抗栓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卒中的发生率,可根据情况使用阿司匹林和华法林进行抗栓。阿司匹林的抗栓效果弱于华法林,阿司匹林使卒中发生率降低约22%,华法林钠可使卒中发生率降低约60%。选择方法可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推荐,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既往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史为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5种危险因素。如果没有上述任何危险因素,心房颤动患者年卒中的发生率低于1%,可单用阿司匹林(75~150 mg/d)抗栓治疗;如果有前4个危险因素中的一个,年卒中的发生率约1.5%,可选择阿司匹林或者华法林钠(INR2~3)抗栓治疗;如果有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史或任何两个以上危险因素,年卒中的发生率>2.5%,均应选择华法林钠(INR2~3)抗栓治疗。

⑶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预防试验(The Pulmonary Embolism Prevention tria)明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阿司匹林可减少肺栓塞(PE)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但随后许多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华法林钠、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可更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血小板在破损内皮黏附和聚集所形成的磷脂表面为凝血因子相互作用提供了平台,由于动脉系统的血流速度非常快,血栓的形成高度依赖血小板黏附聚集所形成的反应平台,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动脉系统血栓防治非常重要。而静脉系统由于血流速度非常缓慢,血栓形成对血小板的依赖程度很低,静脉系统血栓的预防和治疗以抗凝治疗为主而抗血小板治疗的作用较小,大量临床试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目前阿司匹林并不推荐用于静脉系统血栓的预防和治疗。

3.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⑴阿司匹林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出血并发症,胃肠道刺激症状等。因此对于既往有胃肠道出血病史或需要服用较大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加用胃黏膜保护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有助于减少胃肠道出血并发症。

⑵对于急性期患者,首剂阿司匹林300mg,如果是肠溶片需要嚼服。这是由于精确肠溶片只能在碱性肠液(PH6~7)中释放并缓慢吸收,血浆峰值水平时间为60min以上,急性期嚼服可以迅速产生抗血小板作用。

⑶当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需要长期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COX-2 抑制剂)时,应注意其可能存在的对心血管的影响。

⑷关于“阿司匹林抵抗”,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和诊断方法,尚无测定患者血小板功能以评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建议。

(二)氯吡格雷

1.作用机制

氯吡格雷为ADP受体拮抗剂,是噻吩吡啶类药。主要通过选择性地与血小板表面腺苷酸环化酶偶联的ADP受体结合而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它们并不影响环氧化酶活性,但能够减弱其它激活剂通过血小板释放ADP途径引起的血小板

聚集。氯吡格雷也可抑制由切变应力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对已形成的血小板血栓能够产生去聚集作用。由于血小板功能被不可逆地抑制,其抗血小板作用强而持久,通常停药后仍持续7到10天。

2.临床应用

⑴患有心、脑血管或外周动脉疾病的高危病人,如果对低剂量阿司匹林有禁忌,可以使用氯比格雷替代治疗。

⑵2007年美国STEMI指南建议:

无论患者是否进行溶栓或再灌注,都应给与阿司匹林联合氯比格雷75mg/d口服(证据A),氯比格雷至少应用14天(证据B);

对已口服氯比格雷计划CABG术者,除非出血风险超过紧急血运重建,否则应给与氯比格雷5-7天(证据B);

对于<75y者,对已行溶栓或者未进行再灌注治疗者,300mg复合剂量的氯比格雷是合理的(证据C);

不管是否行溶栓或者行再灌注治疗者,口服75mg/d的氯比格雷进行维持治疗(如1年)是合理的(证据C)。

⑶2007年美国UA/NSTEMI抗血小板治疗指南建议:

3.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⑴氯吡格雷的耐受性好,尽管已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个案报道,但多数可治愈。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与其它可引起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合用。

⑵关于“氯吡格雷抵抗”,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和诊断方法。

(三)GPIIb/IIIa受体拮抗剂

血小板膜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是近几年所开发的抗血小板药物中研究最为广泛的药物。大量临床试验已证实了其作为血小板抑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的GPIIb/IIIa受体拮抗剂依据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单克隆抗体,Abciximab(阿昔单抗),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是GPIIb/IIIa受体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占据受体的位置而阻断血小板聚集反应。

第二类:肽类抑制剂,Eptifibatide(埃替非巴肽),是一类含有GPIIb/IIIa受体识别序列的低分子多肽。

第三类:非肽类抑制剂,静脉的Tirofiban(替罗非班),是肽衍生物,其药理性质与埃替非巴肽相似。

目前国内只有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被批准应用于临床。

1.作用机制

血小板黏附、激活、聚集和释放,导致血小板血栓形成,在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血栓的形成过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旦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表面的GPIIb/IIIa受体形态发生变化,呈活化状态,能够和纤维蛋白原及vW因子等结合,使

相邻的血小板之间形成联结,从而引发血小板的聚集。不论引起血小板聚集的的激活剂是什么,最终都必须通过GPIIb/IIIa 受体才能使相邻的血小板经配体连接起来。GPIIb/IIIa受体是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通路,阻断GPIIb/IIIa受体即可消除任何激活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

2.临床应用

在ACS和PCI的高危患者中可以与阿司匹林、氯比格雷联合应用,可减少冠心病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2007国外UA/NSTEMI指南中建议:

3.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⑴替罗非班经肾脏排泄,血浆清除率明显受肾功能损害的影响。因此应用替罗非班要注意肾功能的问题,建议连续应用不要超过24小时。

⑵注意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后的出血问题。

二、抗凝血药物

该类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凝血酶间接抑制剂、维生素K拮抗剂三类。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对凝血酶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不依赖辅因子的介导,例如水蛭素。凝血酶间接抑制剂抑制凝血酶活性需要有辅因子(ATⅢ、肝素辅因子Ⅱ)的介导。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为主要依赖ATⅢ的凝血酶抑制剂。华法林为维生素K拮抗剂。

(一)肝素

肝素是由人或动物体内的肥大细胞产生的,在肠粘膜和肺内的含量最丰富。我国生产的肝素主要是从猪肠粘膜分离的。

1.作用机制

肝素能特异地与血浆中的抗凝血酶(AT)结合,催化灭活凝血因子Ⅱa、Ⅹa、Ⅸa、Ⅺa和Ⅻa,这是肝素抗凝作用的主要机制。AT有一个精氨酸反应中心可以和凝血因子的丝氨酸活化中心共价结合,从而使含有丝氨酸活化中心的凝血因子(Ⅱa、Ⅹa、Ⅸa和Ⅻa)失去活性。在没有肝素存在的情况下,抗凝血酶灭活凝血因子的速度非常缓慢。肝素可以和AT的赖氨酸部位结合,使AT的精氨酸反应中心构象发生改变,AT由慢性凝血酶抑制剂变为快速抑制剂,灭活凝血因子的速度可以增加1000-2000倍。肝素和AT结合后可以脱落参与再利用。

2.临床应用

在临床上肝素广泛应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治疗及体外抗凝。

3.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⑴肝素的非特性蛋白结合作用,可导致与凝血酶的结合率下降,并易被血小板Ⅳ因子和富含组氨酸的糖蛋白致失活,在临床上表现为抗凝个体差异大并需要监测APTT。

⑵血浆半衰期短,静脉或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低,临床上需要持续静脉注射才能维持抗凝作用。

⑶对已经附着血块上的凝血酶相对无效,因此即使普通肝素维持在治疗剂量的水平上,仍会增加血块溶解所继发的凝血酶生成,临床上表现为血栓形成的反弹。

⑷会导致组织因子通道抑制剂耗竭,从而减少了组织因子/因子Ⅶ复合体的降解,临床上导致反弹性高凝状态。

⑸增加血小板的附着作用,提高免疫原性、增加血小板的激活和对内皮细胞的黏附,临床上表现为出血、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紫癜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⑹在ACS中不能减少vWF的升高,从而使血栓形成的潜在风险增加。

(二)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LMWH)是应用化学或酶促的解聚技术,将普通肝素(UFH)分解为不同分子量的片断。

1.作用机制

LMWH与UFH一样,也是通过增强AT的活性来发挥抗凝效应,它与AT的相互作用也是由独特的戊糖序列介导的。肝素-AT复合物中只有AT才能与Ⅹa因子结合使之失活。UFH中长的、高分子量的片断与LMWH中短的、低分子量的片断均能灭活Ⅹa因子。然而灭活Ⅱa因子时,肝素-AT复合物中的两者都需要与Ⅱa因子结合。这种结合需要肝素分子在长度上至少有18个糖基单位,符合上述糖链长度标准的LMWH只有25%-50%,因此LMWH的抗Ⅹa活性比抗Ⅱa活性强,活性比值在2:1~4:1之间。从而导致抗血栓效果不延长aPTT。不需要实验室监测来调整治疗效果。

2.临床应用

⑴在非ST段抬高性ACS的抗凝治疗中,LMWH已经可以完全取代UFH。第七届抗栓与溶栓治疗循证指南(ACCP7)明确指出:对于NSTEACS患者的急性期治疗建议首选LWMH而非UFH(1B级证据)

⑵对STEMI,目前指南仍推荐患者溶栓时辅以UFH或STEMI后存在全身血栓高危因素的患者予以静脉UFH或LMWH。

⑶虽然PCI术前使用低分子肝素并使抗Ⅹa活性大于0.5U/ml,获得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与普通肝素相似,但是最佳的抗凝活性水平尚未确定。PCI中LMWH取代UFH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进行探索。

3.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因为不同方法降解生成的LMWH在分子量分布、化学结构、抗Ⅹa:抗Ⅱa活性方面均不同,不同的LMWH应视为独立的药品,其间没有可交换性。

(三)华法林

1.作用机制

华法林可竞争性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维生素K环氧化物在体内必须转变为氢醌形式,方能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蛋白质末端谷氨酸残基的γ-羧化作用,使这些因子具有活性。华法林可以阻断维生素K环氧化物转变为氢醌形式,致使这些凝血因子的γ-羧化作用产生障碍,导致产生无凝血活性的Ⅱ、Ⅶ、Ⅸ、Ⅹ因子的前体,从而抑制血液凝固。

2.临床应用

⑴心房颤动

房颤最大的危险性在于可导致卒中及肢体栓塞。房颤发生卒中的危险性与患者是否合并5 项临床危险因素(心衰、高血压、高龄、糖尿病、既往卒中史)密切相关,以CHADS2积分表示。以上5项危险因素中,既往卒中史积2 分,其余每项危险因素各积1分,CHADS2 积分介于0-6。其中,CHADS2积分≥2 分属于卒中高危人群,需采用华法林治疗;积分为1者,选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积分为0者,可仅使用阿司匹林抗凝。(可参照阿司匹林处)

另外,2006年心房颤动指南中建议,无论采用药物复律还是电复律,如果房颤持续48h或以上,或房颤持续的时间不清楚,要在复律前3周和复律后4周给予抗凝治疗(INR在2.0-3.0之间。

⑵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需要服用华法林抗凝。美国心脏病协会(ACC)和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推荐不合并心房颤动的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二叶瓣)患者INR维持在2-3,二尖瓣置换术后或合并心房颤动或存在其他高危因素患者INR维持在2.5-3.5或INR维持在2-3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⑶静脉血栓栓塞

ACC推荐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INR维持在2-3,近段DVT患者华法林抗凝时间要≥3个

月;无明确病因者或复发者,华法林抗凝时间≥6个月。

⑷左心室血栓

大面积前壁AMI患者PCI术后经常发生室壁运动异常或左心室血栓形成。对于大面积前壁AMI患者大约1/3出现血栓形成。ACC推荐对于大面积前壁AMI后左心室血栓形成患者,应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3个月以降低血栓栓塞的发生率。

3.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⑴华法林对已经合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没有对抗作用,在体内需待已合成的上述四种凝血因子耗竭后,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起效缓慢,用药早期可以与肝素并用。

⑵华法林治疗窗窄,剂量必须个体化。治疗期间要定期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或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服药最初1-2日的凝血酶原活性,主要反映短寿命凝血因子Ⅶ的消失程度,这时的抗凝作用不稳定。约3日后,才能充分显示抗凝效应。

⑶华法林的药理作用受机体和许多食物、药物的影响,当机体健康状况改变或开始应用、停用某些食物、药物时,往往需要调整华法林的用量。

表华法林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四)比伐卢定

比伐卢定是水蛭素的类似物,是由2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它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位点而起效,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2007AHA/ACC和ESC指南中指出了可以根据最初的抗凝策略选择水蛭素进行抗凝(Ⅰ-B类指征)。

但在2008年ACC会议公布了ISAR-REACT3研究结论——比伐卢定抗凝效果不优于普通肝素。ISAR-REACT3研究显示,比伐卢定在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不优于普通肝素。因此还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来验证其疗效。

(五)Fondaparinux

除了上述抗凝药外,目前国外已上市一种新的药物----Fondaparinux,它是一种合成的戊糖,可通过抗凝血酶催化Xa 因子活性发挥作用。

2007AHA/ACC和ESC指南都强调了戊糖的使用。

1.2007年ESC的NSTE-ACS诊治指南中指出:

⑴根据情况选择抗凝剂。在非急诊情况下,尚未确定采用早期介入或保守治疗时,推荐使用戊糖(Ⅰa类指征);

⑵鉴于依诺肝素的有效/安全结果不如戊糖,仅推荐其在出血风险较低时使用(Ⅱa-B类指征);鉴于其他LMWH或UFH 的有效/安全结果和戊糖比不确定,这些抗凝剂不推荐在戊糖前使用(Ⅱa-B类指征)。

2.2007年AHA/ACC不稳定心绞痛和NSTEMI处理指南中建议:

⑴对于采用介入治疗的患者,可以应用戊糖(Ⅰb类指征);

⑵对于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可以应用依诺肝素或UFH(Ⅰa类指征)或戊糖(Ⅰb类指征)。

⑶对于采用保守治疗且有增加出血风险的患者,优先选用戊糖(Ⅰb类指征)。

三、溶栓药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溶栓药有两类,一类是纤维蛋白选择性溶栓药,主要有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另一类是非纤维蛋白选择性药物,包括尿激酶(UK)、链激酶(SK)。

(一)尿激酶

1.作用机制

尿激酶为一内源性纤溶物质,直接作用于机体纤溶系统,使纤溶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纤溶酶,从而将纤维蛋白凝块降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使血栓溶解。尿激酶的纤溶作用无特异性,也会使血浆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其他血浆蛋白降解。

2.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⑴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快速溶解,可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因此溶栓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并给予相应处理。

⑵溶栓治疗会导致严重出血甚至脑出血,严格掌握溶栓禁忌。

⑶溶栓时应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缺血性脑卒中例外)。溶栓后可给予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若用肝素静脉输注,需要监测aPTT。

(二)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

1.作用机制

链激酶为C组β溶血性链球菌的菌体蛋白的提纯产物,近年来也可经基因重组技术制备,成为重组链激酶。本品不直接激活纤溶酶原,需与纤溶酶原结合成为链激酶-纤溶酶原复合物,再激活纤溶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纤溶酶,将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成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而发挥溶栓作用。纤溶酶原除降解纤维蛋白凝块外也降解纤维蛋白原和其他血浆蛋白,因此,其溶栓作用无选择性。

2.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⑴本品输注后可产生抗体,在5天至1年内重复给药,其疗效可能降低。

⑵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快速溶解,可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因此溶栓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并给予相应处理。

⑶溶栓治疗会导致严重出血甚至脑出血,严格掌握溶栓禁忌。

⑷溶栓治疗应与阿司匹林联用。是否使用肝素可由医生决定,一般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若给予肝素静脉滴注,需监测aPTT 调整剂量。

(三)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

1.作用机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为内皮细胞合成的一种内源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其活性成分为-糖蛋白,含526个氨基酸。rt-PA 在无纤维蛋白存在时无活性,与纤维蛋白结合后该复合物与纤溶酶原有高度亲和性,从而在血栓表面激活纤溶酶原,使之转化为有活性的纤溶酶,而将血栓内的纤维蛋白溶解,成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其对循环中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较小,因此rt-PA为一选择性溶栓剂。

2.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⑴对于AMI采用加速给药方案:首先静脉注射15mg,继之在30min内静脉滴注0.75mg/kg(不超过50mg),再在60min 内静脉滴注0.5mg/kg(不超过35mg)。

⑵在溶栓开始前,必须尽快口服阿司匹林150~300mg,以后可减量为75~150mg/d,长期服用。并推荐溶栓开始前肝素60U/kg(最大剂量4000U)静脉推注,继之12U/(kg.h)(最大1000U)静脉输注,至少48小时,监测aPTT,调理肝素滴注速度,使aPTT维持在50~75秒。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男性,42岁,因突发胸骨后疼痛15小时入院。患者15小时前睡眠时突发胸骨后疼痛,为压榨样,伴面色苍白及大汗,不伴肩背部放射痛,无胸闷、心慌,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无发热。患者症状持续不缓解,遂来院急诊,急诊行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心率65次/分,Ⅰ、aVL、V3-V6导联ST段压低0.05-0.1mv,aVL导联T波倒置,呈rS波。急诊给予阿司匹林0.3g嚼服,氯比格雷300mg负荷量及低分子肝素等抗栓、稳定斑块、改善心肌供血、优化心肌能量、保护胃黏膜、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4小时后患者疼痛开始缓解。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收入心内科治疗。

(一)入院诊断:

冠心病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二)入院后的部分医嘱:

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 0.1g,qd

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 ,qd

达肝素钠注射液 5000U,ih,q12h

……

(三)抗血栓药物使用分析

该患者使用阿司匹林0.1g qd、氯吡格雷75mg qd双联抗血小板+达肝素钠注射液抗凝治疗。本患者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为高危患者,故在入院初,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均给予了负荷量,之后改为常规用量。在UA/NSTEMI治疗指南中指出,早期使用肝素,可以降低患者AMI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联合使用阿司匹林获益更大,故三联抗凝抗血小板方案合理。

2009年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及急性冠脉综合症抗凝治疗共识也识为:血小板活化是ACS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不但斑块破裂的急性期,而且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长期过程中均需要抗血小板,因此抗血小板治疗贯穿了冠心病治疗始终。

(四)凝血功能监测

该患者目前应用了三联的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充分抑制血栓再形成,但可增加卒中和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应及时观察患者是否有血便、鼻、口腔等出血情况,并每周复查凝血功能。

案例二

患者,男性,76岁,因“发作性心慌18个月,加重1 d” 入院。患者于18个月前因劳累出现心慌,伴胸闷、憋气,无胸痛,去医院就诊,心电图示:快速心房纤颤,给予倍他乐克等治疗后症状缓解,缓解后心电图仍为心房纤颤,诊断为:持续性心房纤颤。平素常规口服美托洛尔控制心率,但劳累或情绪激动后仍有心慌发作,多休息2~3 h或口服倍他乐克可缓解。患者无晕倒、肢体活动不灵,一过性头晕、肢体麻木等,亦无突发腹部疼痛及下肢疼痛等。1 d前因劳累,再次发作心慌,休息及口服倍他乐克不缓解,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

既往病史:患者于1990年因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1998年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治疗。高血压病史13年,最高血压190/115 mmHg,规律服用美托洛尔、缬沙坦等药物,血压控制在130/70 mmHg;糖尿病病史1年,控制饮食,未采用药物治疗,血糖控制情况不详。

入院心电图示:心房纤颤,心率115次/分,V1-3 r波纤细,Ⅱ、Ⅲ、aVF呈qR,V3-5导联T波倒置。

(一)入院诊断

冠心病陈旧性前间壁、下壁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心律失常永久性心房纤颤;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2型糖尿病。

(二)入院后的部分医嘱:

患者入院后给予抗凝、控制心室率、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压、控制血糖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主要治疗药物及调整如下:

华法林钠 2.5mg,qd*7d,7d后调整为1.25mg,qd

地高辛片0.125mg,qd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qd

缬沙坦胶囊80mg,qd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mg,qn

氟伐他汀钠胶囊40mg qn*7d,7d后调整为:阿托伐他汀10mg,qd

那格列奈120mg,tid*7d,7d后调整为:瑞格列奈1mg,tid

(三)抗血栓药物使用分析与监测

此患者永久性心房纤颤,治疗策略为控制心室率和抗凝治疗。根据《心房颤动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中的危险因素评估,此患者需要使用华法林抗凝以减少卒中危险。

监测指标为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INR控制在2.0~3.0之间。

由于华法林有潜在的出血风险,药理作用受多种食物和药物的影响,应对使用华法林的患者加强监测,根据INR调整剂量[1]。此患者用药前INR 1.02,开始服用华法林剂量为2.5mg,qd,3d后 INR 1.93,6d后 INR 2.45且患者自诉近两日牙龈出血。考虑到患者为高龄,出血几率增加,可将INR控制在2.0左右,遂将华法林减至1.25mg,qd。

除了华法林剂量原因外,合并用药对华法林作用也有影响。所用药物中那格列奈、氟伐他汀主要经细胞色素P4502C9(CYP2C9)代谢,S-华法林也是主要由CYP2C9代谢,三者合用可使华法林代谢减慢,抗凝作用增强。此外,CYP2C9具有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的代谢和抗凝作用的影响最重要,建议尽量避免联合使用经CYP2C9代谢的药物,可换用阿托伐他汀和瑞格列奈。经调整后,第4天测定INR 2.05,在控制目标范围内,患者牙龈未再出血。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84号 2012-05-10 15:52:02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大、中、小】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 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七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国内药物临床试验法规与技术规范

国内药物临床试验法规与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421496.html,/policy.do?method=view&id=3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0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421496.html,/policy.do?method=view&id=309 3.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07)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421496.html,/WS01/CL0053/24529.html 4.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改草案)(201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421496.html,/article/cazjgg/201402/20140200394953.shtml 5.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03)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421496.html,/WS01/CL0053/24473.html 6.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指南(试行)(201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421496.html,/plus/view.php?aid=521 7.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临床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201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421496.html,/plus/view.php?aid=520 8.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办法(试行)(200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421496.html,/WS01/CL0058/9346.html 9.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标准(200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421496.html,/WS01/CL0058/9346.html 10.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检查细则(试行)(201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421496.html,/plus/view.php?aid=522 11.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复核检查标准(2009)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421496.html,/WS01/CL0087/42913.html 12.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复核检查工作细则(2010) 13.药品注册现场核查管理规定(2008)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421496.html,/policy.do?method=view&id=323 14.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管理指南(试行)(201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421496.html,/WS01/CL0844/67395.html 1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平台的公告(201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品课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测试题 1. 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感染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T,F) 2. 应用头孢菌素前应进行皮内试验(T,F) 3. 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T,F) 4. 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不宜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即使体外药敏结果显示敏感(T,F) 5. 两性霉素B静滴容易发生发热、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等不良事件(T,F) 6. 头孢唑啉可用于治疗MSSA、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属所致感染(T,F) 7.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宜用于未成年人(T,F)

8. 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万古霉素(T,F) 9. 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无需合并抗厌氧菌药物(T,F) 10. 治疗不典型病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T, F) 11. 两性霉素B静滴时较少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事件(T,F) 12. 氟喹诺酮类药物适用于各年龄段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治疗(T, F) 13. 某些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较大剂量使用时可有出血倾向(T,F) 14. SMZ-TMP适用于治疗卡氏肺孢菌肺炎(T, F) 答案 1. F, 2. F, 3. F 4. T,

5 F 6 F 7. T 8. F 9. T 10. F 11. F 12. F 13. T 14. T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管理测试题——题型来源于:宁夏远程网__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 1、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因为耐药尽量不选择哪种抗菌药物()? A:大环内酯类药;B:头孢菌素类;C:青霉素;D:喹诺酮类药 2、以下不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是():

A:红霉素;B:庆大霉素;C:阿奇霉素;D:克拉霉素3、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最突出的原因是()A:患者药物知识的欠缺;B:药品不合理的销售方式;C:医院现行的体制;D:医务人员知识的欠缺 4、据调查我国住院患者中大概有多大比例的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A:40%;B:60%;C:80%;D:95% 5、所谓合理用药是指() A:选择正确的药物和给药途径;B:要以最小的社会消耗取得最大的社会效果;C:安全;D:以上都是 6、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必须要加强哪方面的管理() A:选择正确的药物和给药途径;B:要以最小的社会消耗取得最大的社会效果;C:安全;D:以上都是 7、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最常见的是() A:有适应症却没有用;B:该用高剂量的时候的剂量不足;C:没有适应症却用了,或使用抗菌药物剂量过大、疗程过长;D:选用对病原体不敏感的药物

2020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试题

2020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试题 1. 以下哪个法律法规不是《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制定的根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D.《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2. 研究者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应当遵守试验方案,凡涉及医学判断或临床决策应当由以下哪个角色做出? A.临床试验协调员 B.临床医生 C.伦理委员会 D.监察员 3. 以下哪项不是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 A.受试者保护 B.试验结果可靠 C.试验药物潜在收益 D.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4. 独立的数据监查委员会(数据和安全监查委员会,监查委员会,数据监查委员会)由谁设立? A.申办者 B.研究者 C.试验中心 D.药政部门 5. 告知一项试验的各个方面情况后,受试者自愿认其同意参见该项临床试验的过程是: A.知情同意 B.知情同意书 C.试验方案

D.研究者手册 6. 通过签订合同授权,执行申办者或者研究者在临床试验中的某些职责和任务的单位是什么? A.伦理委员会 B.监查员 C.协调研究者 D.合同研究组织 7. 受试者被告知可影响其做出参加临床试验决定的各方面情况后,确认同意自愿参加临床试验的过程。该过程应当以书面的、签署姓名和日期的文件是: A.研究者手册 B.试验方案 C.知情同意书 D.标准操作规程 8. 对临床试验相关活动和文件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检查,以评估确定临床试验相关活动的实施、试验数据的记录、分析和报告是否符合试验方案、标准操作规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的行为是: A.监查 B.稽查 C.检查 D.直接查阅 9. 受试者接受试验用药品后出现死亡、危及生命、永久或者严重的残疾或者功能丧失、受试者需要住院治疗或者延长住院时间,以及先天性异常或者出生缺陷等不良医学事件指的是: A.不良事件 B.药物不良反应 C.严重不良事件 D.危险信号 10. 以下对于伦理委员会的组成和运行描述不正确的是: A.伦理委员会的委员组成、备案管理应当符合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要求。 B.伦理委员会的委员均应当接受伦理审查的培训,能够审查临床试验相关的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

盘锦市妇女儿童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工作小结 根据卫医政发〔2011〕111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于2011年9月对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查,现将抽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具体情况及存在问题 1、眼科用药:主要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替唑钠(术后静滴3-5 天);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术前双眼滴3天,术后继续使用 一个月)。眼科手术青光眼、白内障等基本为一类切口手术, 要求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 48小时。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使用时间过长,适当的缩短。 2、妇科用药:主要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 噻肟钠、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分别与替硝唑注射液联合 应用。术后预防用药5天,重症盆腔炎(化脓)应用7-14天。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为日三次静点,病历中均为日二次静点抗 菌药物用法不合理。 3、产科用药:主要抗菌药物:青霉素注射液、阿奇霉素注射液、 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青霉素过敏者或者早破羊水), 术后使用3天抗炎治疗。 4、外科用药:主要抗菌药物: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术后 使用3天。

5、儿科用药:主要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米诺钠、注射用头孢 哌酮舒巴坦钠(同时应用红霉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呋辛, 肺炎以及支气管肺炎患者根据情况,具体控制应用时间,支 原体感染可能应用10-15天左右。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 一周;β-内酰胺类药物与红霉素联合应用,一般可降效;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相比,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作用是大环 内酯类作用最强的,副作用小,毒副作用比红霉素小的多, 肺炎支原体建议使用阿奇霉素;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日) 使用头孢米诺钠注射剂0.5g日二次静点,用法用量均不合 理,使用时间已经一周仍在继续使用,毛细支气管炎为呼吸 道合胞病毒引起的首先应选择抗病毒药物,怀疑支原体感染 者可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细菌感染者应用适当的抗 生素,抗菌药物应用不够合理。 头孢替唑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要求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有处方权。同时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均为三代头孢菌素,建议一般或中度感染尽量使用三代以下的头孢菌素。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米诺钠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要求高级职称的医师有处方权。 二、使用情况总结: 1、各科室对我院的抗菌药物的各项组织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组织学习力度不够,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没有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我院个别医生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内容含糊不

《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实用指南》

三、内容简介 第一章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概论 一、GCP的基本概念 二、GCP的宗旨 三、GCP的重要作用 四、GCP的基本原则 五、GCP的基本内容 六、GCP对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保证 第二章标准操作规程(SOP)总论 一、SOP的概念 二、制订SOP的意义 三、SOP与GCP及试验方案的关系 四、SOP的类别和制订范围 五、制订SOP的程序 六、制订SOP遵循的原则 七、SOP的培训和实施 第三章管理制度类SOP制订指南 一、管理制度类SOP主要内容 二、管理制度类SOP编写要点 三、管理制度类SOP范例 范例1 临床试验SOP文件管理制度 范例2 人员培训制度 范例3 试验用药物管理制度 范例4 文件资料归档与保存制度 第四章设计规范类SOP制订指南 一、设计规范类SOP主要内容 二、设计规范类SOP编写要点 三、设计规范类SOP范例 范例1 临床试验SOP设计与编码规范 范例2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规范 范例3 病例报告表设计规范 第五章工作程序类SOP制订指南 一、工作程序类SOP主要内容 二、工作程序类SOP编写要点 三、工作程序类SOP范例 范例1 受试者招募标准操作规程 范例2 知情同意标准操作规程 范例3 临床试验监查工作规程 范例4 病例报告填写标准操作规程 范例5 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报告标准操作规程范例6 **静脉穿刺标准操作规程 第六章仪器设备操作类SOP制订指南 一、仪器设备操作类SOP主要内容

二、仪器设备操作类SOP编写要点 三、仪器设备操作类SOP范例 范例1 Waters600E型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范例2 呼吸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范例3 肺活量测量标准操作规程 范例4 荧火偏振免疫分析仪(TDx)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附录一《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附录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办法(试行)》 附录三《专业术语、缩略语中英对照表》 四、作者简介 黄民:中山大学药学院院长、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动物中心主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等。 田少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检查一处处长。该处参与制定、修订《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GLP 及管理细则;组织对申请GLP、GCP认证的机构实施检查。 陈孝: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博士、中山大学药学院硕士生导师、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课题组主要成员。 毕惠嫦: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博士、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课题组主要成员。 五、出版发行 1、本书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ISBN 7-5359-3764-0; 2、本书32开本,175页,定价为人民币32元; 3、本书指定由中大医药发展中心独家发行,目前只提供邮购和上门购买方式。

新药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新药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循科学和伦理道德的原则,使数据的采集、录入和报告做到及时、完整、准确和一致,使受试者的权益和健康得到保护,并保障其安全,保证临床试验遵循己批准的方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有关法规,使试验结论科学、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赫尔辛基宣言》及ICH《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等相关法规文件精神,制定本标准操作程序。 第二条:药品临床试验依其流程、内容和进程不同,将其划分为临床试验前的准备、启动临床试验、临床试验过程、中期协调会和结束临床试验等五个阶段。 第三条:本标准操作规程是根据药品Ⅱ期临床试验设计要求确立,临床进行的Ⅲ、Ⅳ期临床试验包括部分生物等效性试验均参照本程序执行。 第二部分临床试验前的准备 第四条:申办者对临床试验中心的遴选。 ⑴申办者在上报药物的临床前研究资料后,根据所申请药物的性质、作用特点、功能主治以及疾病的流行病学、样本量的大小和药品临床试验基地的专业特长等,初步遴选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和确定参加单位的数量。 ⑵对初选单位的专业特长、研究资质、人员组成结构、任职行医资格、相关临床试验检查和检测设备以及参研人员参加GCP培训等情况进行现场考察,确认其资质、资源、能力和承担任务量的大小。 ⑶根据现场考查结果,首先确定临床试验组长单位,经与之协商确立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并据此草拟临床试验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协调委员会联络表》和《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初选报告》。 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文下达后,申办者根据批文精神,与临床试验组长单位一道最终确定临床试验参加单位。 第五条:申办者起草临床试验文件。 ⑴申办者与研究者共同商定起草并签署试验方案、CRF和知情同意书等临床试验文件。 ⑵申办者起草《研究者手册》,或其替代文件《供临床医师参考的临床前研究药效学、毒理学试验综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为加强抗菌药物安全、规范、合理使用特制订本制度 一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对医院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二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对纳入《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的采购品种要进行临床评价,由临床医师、药师填写抗菌药物临应用床评估表,反馈意见。内容包括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临床用量等情况。 三不良反应发生率频繁高、安全性低、效价低的品种,根据临床医师或临床药师填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表,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药事管理委员会经调查评估,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四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对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进行效价评估,采取相应措施。 五违规使用抗菌药物,如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等,除按规定处理外,还应在全院通报警示,以防止再次发生。 六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感染专业临床药师、临床微生物技术人员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汇总、评估,同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经验,提出适合本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持续改进意见,并在全院推广实施。 七定期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报、信息。共享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理论知识。 八利用信息化手段,系统及合理用药软件,不断地促进和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 为规范抗菌药物的遴选采购和临床的合理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抗菌药物应当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二医院应当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抗菌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三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杭菌药物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得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得超过8 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得超过3 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得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得超过5个品规。 四医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应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五医院确因临床工作需要,需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规格超过上述规定,应向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详细说明理由。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其申请抗菌药物的品种、规格的数量和种类。 六医疗机构新引进抗菌药物品种,应当由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经药学部门提出意见后,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议。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2/3 以上成员审议同意后,提交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2/3 以上委员审核同意后方可列

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定》

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院药物临床试验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药物临床试验质量和研究水平,确保试验结果科学可靠,充分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及安全,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药物研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医院临床药理基地、药物临床试验相关专业科室、实验室及辅助科室。 第三条本规定所指药物临床试验包括药物临床Ⅰ、Ⅱ、Ⅲ、Ⅳ期和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研究。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四条医院临床药理基地(以下简称为基地)在医教部领导下,负责承接药物临床试验,组织、指导相关专业科室临床试验项目的实施,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进行审查、监督和管理,并审定药物临床试验总结报告。 第五条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负责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评价、监督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处理。 第六条各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科室具体负责本专业药物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管理和总结,并接受基地及上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监督和检查。

第七条基地专家委员会负责对部分涉及面广、复杂性强的药物临床试验的具体试验方案进行审查、指导和评价。 第三章试验流程 第八条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由基地办公室统一承接 并严格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通过后报基地主任审批并登记备案。 第九条承接试验项目后,由基地办公室与相关临床专业科室协调,共同确定承担专业、承担类型(负责或协作)及其项目负责人和联系人。 第十条试验承担专业科室应积极参与临床试验文 件的制定和/或讨论。 (一)作为项目研究负责单位,试验承担专业科室应指定人员(副高以上职称研究者)协助申办者制定临床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书等临床试验文件,并会同申办者召集基地及各临床试验协作单位召开项目实施协调会,讨论通过临床试验文件。 (二)作为项目研究协作单位,试验承担专业科室和基地应派代表参加由研究负责单位组织的项目实施协调会,并参与讨论。 第十一条所有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必须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制度【最新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制度 一、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加强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医院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作为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依据。 三、医院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 3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 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四、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一)被责令暂停执业的; (二)抗菌药物培训考核不合格的; (三)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的; (四)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私利的。 五、药师连续3 次以上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医嘱,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 六、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六个月内不得恢复其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 七、医师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报请主管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被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后仍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使用未经批准抗菌药物的;

(四)索取、收受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财物或者通过开具抗菌药物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八、药师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报请主管部门按照《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二十六条、三十四条的规定,违法购入未经批准抗菌药物的; (二)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未调剂审核处方、医嘱,造成患者严重损害的; (三)未按照规定,私自增加抗菌药物品种和规格的; (四)违反《药品管理法》第九十条的规定,在药品购销、临床应用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十、医院加强对抗菌药物生产、经营企业在本机构销售行为的管理,对存在不正当销售行为的企业,及时采取暂停进药、清退等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制度

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附件: 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前两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201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巩固前两年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二、活动范围 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 三、组织管理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制定本辖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具体负责本辖区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实施,督促本辖区医疗机构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 各医疗机构负责落实国家和省制定的各项工作措施,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四、重点内容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指南,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各临床科室要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制定本科室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国家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规范标准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规范 版本号 1.0 页数9页 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颁布日期年月日起效日期年月日 威海市立医院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规范 临床试验方案叙述试验的背景、理论基础和目的,试验设计、方法和组织,包括统计学考虑、试验执行和完成的条件。因此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应包含以上内容明确具体描述。临床试验方案是临床试验的主要文件,应由研究者(Investigator)与申办者(Sponsor)在临床试验开始前共同讨论制定。方案必须由参加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及申办者签章并注明日期。临床试验方案必须报伦理委员会审批后方能实施。临床试验中,若确有需要,可按规定程序对试验方案作修正。 一、目的 建立试验方案设计和制订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试验方案的规范性与可行性。 二、范围 所有由本院牵头或协助参加的新药临床试验。 三、内容 1 方案封面 1)方案的首页上方应注明“××药×期临床试验方案”。 2)临床试验的题目。 3)试验方案版本编号、版本日期和CFDA批准临床试验的批准文号。 4)申办者单位名称、临床研究的负责单位、试验方案的设计者、统计分析单位与负责人、方案的制定和修改时间。 2 目录 对整个方案标题建立索引目录,以便于研究者查阅。 3 方案摘要 内容包括试验研究题目、试验目的、药物的名称、入选标准、病例数、给药方案(药物分组的用法用量、疗程)、有效性评价(主要、次要指标)、安全性评价指标、试验进 度安排等。 4 缩略语表 对试验方案内容中所涉及到的专业术语的缩略语提取解释。 5 试验研究流程图 6研究者、申办者和监查员对本试验声明与签字 7方案正文 1)试验背景 叙述研究药物的研究背景、组成、适应病症、非临床研究中有潜在意义(疗效性和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第三季度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点评分析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品种最多、进展最快的药物,但由于其不合理应用现象 普遍存在,已出现药源性疾患、二重感染、细菌耐药等诸多不良后果。为了更好地了解我院抗 菌药物应用情况,切实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我院定期开展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对不合理使用现象加以干预,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保证患者群众的 生命安全。以下为本季度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 1、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本季度抽查我院门诊处方 583 张,含抗菌药物处方 241 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41.34%,远远高于我国规定要求的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2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指出,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 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多为医师经验性给药,较少作药敏试验,很显然是不满足以上要求的。虽然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不一定错,但无形中增加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概率是肯定的,对于个别判断错误的经验性给药还会给患者带来毒副 作用以及延误治疗的不良后果。因此,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严格把握用药指征,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择正确合理的抗菌药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使用。 2、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频率 本次点评对抽取的门诊处方中的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作了统计,结 果显示如下(每种抗菌药物在处方中出现一次频率计为1): 序号抗菌药物使用频率 1 头孢他啶55 2 阿奇霉素26 3 美洛西林21 4 阿洛西林19 5 头孢西丁钠14 6 美洛西林舒巴坦13 7 青霉素钠13 8 氨氯西林10 9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8 10克霉唑8 11其他品种69 3、抗菌药物使用的剂型分布 本次点评抗菌药物处方241 张中,使用的抗菌药物剂型分布如下: 含口服剂型抗菌药物的处方45 张,占 18.67%,含注射剂型抗菌药物的处方 174 张,占 72.20%,外用及其他剂型26 张,占 10.79%。与上

抗菌药物管理指标汇总

《2012年XXXX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五、重点内容 (二)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 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六)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力度(综合医院)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抗菌药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至 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I类切口手术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

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 38号 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调查表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医疗机构名称: 开放床位数:张统计时间:年月填表日期: 填表人:填表人联系电话:

说 明: 1.该调查表所统计的抗菌药物指标不包括抗结核、抗病毒、抗寄生虫、植物类药、局部用药(皮肤科外用制剂、滴眼液、滴耳液等) 2.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已使用抗菌药物总金额/同期已使用药品总金额(含中药)×100% 3.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人数/同期门诊处方人数×100% 4.门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静脉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人数/同期门诊处方人数×100% (口腔医院:门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静脉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人数/同期门诊就诊人数×100%) 5.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人数/同期急诊处方人数×100% 6.急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静脉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人数/同期急诊处方人数×100% (口腔医院:急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静脉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人数/同期急诊就诊人数×100%) 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同期总出院人数×100% 8.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总例数/同期总出院人数 x100% 9.DDD值:WHO推荐的药物应用日处方协定剂量。某一药品DDD数=使用该药品的总量(g)/该药DDD 值 10.注射剂型累计DDD数=所有使用的抗菌药物注射剂DDD数之和。 11.口服剂型累计DDD数=所有使用的抗菌药物口服剂DDD数之和。 1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 注:①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 ②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1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 注:①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DDD数的和。 ②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技术规范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临床试验设计技术规范 总编制:科研处 审核:刘文娜 批准:金章安 二○○四年九月

目录 1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技术规范............................ 2病例报告表设计技术规范.................................. 3知情同意书设计技术规范.................................. 4药物临床试验总结报告设计技术规范 ........................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技术规范 临床试验方案是指记录试验背景、原理及目的,描述试验设计、试验方案、试验组织、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以及试验过程管理的书面文件。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基本要求: 1.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符合代表性:是指受试对象对于患病人群的同质性,即受试对象应具有患该病人群的共同特征。 2.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符合合理性:是指立题的依据、假说的建立,应具有科学性。 3.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符合重复性:是指在同一条件下临床试验的重现程度。 4.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符合随机性:是指受试对象应遵循“同等可能性”原则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且受试样本必须为随机样本。 5.应在充分了解所试验药物的临床前药理、毒理实验、临床预试验情况、处方组成与方解、工艺、质量资料及药政管理部门对申请临床试验的审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强、完善的试验方案。 6.试验方案的设计必须符合伦理道德及科学性原则,还必须满足统计学设计的要求,从而达到安全性评价与有效性评价的目的。 主要内容如下: 1.标题页:包括研究标题、临床批件号、药物名称/适应症/临床试 验的类期、申办者信息、主要研究者姓名、研究单位、方案设计者、方案版本号、方案制定与修改时间、统计分析单位、原始资料保存地点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结合我院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内容,坚持标本兼治,以强意识、建机制、制度化、严考核为重点抓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医改目标。 二、活动目标 (一)通过广泛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有效遏制细菌耐药。 (二)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使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有较大提升,广大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自觉性明显增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采购、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三、组织管理 院长负总责,业务副院长具体抓落实,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组长:院长 副组长:书记及各副院长 办公室主任:医务科主任

副主任:药械科主任 成员:各临床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各临床科室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成员由护士长及医护质控员组成。 四、工作职责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1.院长是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第一责任人,业务副院长具体负责落实,全院将以此次活动为抓手,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我院医疗质量安全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2.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院方与各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我院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展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专题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强度、金额、使用量排名前几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及时间等。通过基本情况调查,找出我院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下发的实施方案要求,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和措施,并狠抓落实。 (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1.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和配备感染专职人员;加强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建设发展,配备微生物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及相关专业培训,参与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2.加强药学部门建设,培养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及相关专业培训,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参与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3.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文件,由医务科监督实施。

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技术规范标准

中医药大学医院 临床试验设计技术规 总编制:科研处

审核:文娜批准:金章安 二○○四年九月

目录 1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技术规 (1) 2病例报告表设计技术规 (8) 3知情同意书设计技术规 (11) 4药物临床试验总结报告设计技术规 (13)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技术规 临床试验方案是指记录试验背景、原理及目的,描述试验设计、试验方案、试验组织、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以及试验过程管理的书面文件。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基本要求: 1.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符合代表性:是指受试对象对于患病人群的同 质性,即受试对象应具有患该病人群的共同特征。 2.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符合合理性:是指立题的依据、假说的建立, 应具有科学性。 3.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符合重复性:是指在同一条件下临床试验的重 现程度。 4.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符合随机性:是指受试对象应遵循“同等可能 性”原则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且受试样本必须为随机样本。 5.应在充分了解所试验药物的临床前药理、毒理实验、临床预试验 情况、处方组成与方解、工艺、质量资料及药政管理部门对申请临床试验的审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强、完善的试验方案。 6.试验方案的设计必须符合伦理道德及科学性原则,还必须满足统 计学设计的要求,从而达到安全性评价与有效性评价的目的。 主要容如下: 1.标题页:包括研究标题、临床批件号、药物名称/适应症/临床试 验的类期、申办者信息、主要研究者、研究单位、方案设计者、方案版本号、方案制定与修改时间、统计分析单位、原始资料保存地点等。

2.申办单位、研究单位、监查员、统计分析单位资料页:应包括申 办单位的名称和地址、监查员的与联系、研究单位的名称、研究者的、地址和联系、统计分析单位、统计分析负责人、地址和联系等。 3.摘要 3.1应包括题目、研究单位、目的、试验设计、受试人群、样本量、 治疗方案、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疗程、预期试验进度等; 3.2必须是独立部分。 4.目录页。 5.前言:有关试验药物的研究背景,临床前研究中有临床意义的发 现和与该试验有关的临床试验结果、已知对人体的可能危险与受益,及试验药物存在人种差异的可能,具体的研究适应症。 6.试验目的。 7.试验设计: 7.1试验设计的类型,包括对照或开放、平行或交叉、双盲或单盲、 随机化方法和步骤、单中心或多中心等; 7.2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要达到试验预期目的所需的病例数。 8.受试者的选择:包括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中止试验 标准及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试验结束后的随访和医疗措施。 9.治疗方案: 9.1试验药物:根据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结果及量效关系制订 试验药和对照药的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给药次数、疗程和有关合并用药的规定以及对包装和标签的说明; 9.2试验药物的登记与使用记录、递送、分发方式及储藏条件的制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