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未来石油消费发展趋势分析-2016

我国未来石油消费发展趋势分析-2016

我国未来石油消费发展趋势分析-2016
我国未来石油消费发展趋势分析-2016

我国未来石油消费发展趋势分析

2016.7

石油既是国家不可或缺的主要能源和石化原料,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基本资源。石油供需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石油勘探开发和炼油化工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准确预测未来石油消费需求及发展趋势,确定我国石油消费究竟有无峰值、若存在峰值则峰值将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可以为石油规划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宏观决策依据,为石油生产和炼油化工行业结构调整等提供指导,对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能源安全和石油相关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石油消费结构及现状分析

石油主要作为燃料、动力能源、化工原料和材料使用,其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和石油焦等6类。从我国石油消费结构看,除少量作为锅炉等直接燃料之外,主要用于炼油厂炼制成品油和石油化工厂的原料。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交通运输和物流等行业的稳步发展,2000年以来以汽、柴、煤油为主的成品油消费呈现快速增长。其中,汽油消费以年均8.18%的速度增长,由2000年的3505×104t增加到2014年的10535×104t;柴油消费以年均6.92%的速度增长,由2000年的6774×104t增加到2014年的17283×104t;煤油以年均7.39%的速度增长,由2000年的871.6×104t增加到2014年的2364×104t。此外,国内对乙烯、丙烯和对二甲苯等石油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工原料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也扩大了对其原料即石油需求的增加。如近年来我国乙烯产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由2000年的470×104t增加到2014年的1704×104t(表1、图1)。

成品油和石油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各行各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与基础,决定了石油总消费量的走势。成品油消费和石化产品的增长推动了我国石油消费量以年均6.1%的速度稳步增长,由2000年的22496×104t 增加到2014年的51800×104t(表1、图1)。

2影响石油消费的主要因素分析

石油消费是一个复杂系统,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石油消费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已经被发达国家在20世纪的发展实践所证明,同时,石油消费系统本身的构成和行业发展水平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会有所变化与发展。

2.1社会和经济因素

人口是社会系统中最基本的因素,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口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能源的总消费量,也直接影响着能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和利用方式。石油需求

量主要是由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调整,技术、政策及管理水平的变化等经济因素决定的。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大小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石油消费需求的强度[3]。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石油消费与GDP增长具有显著的相似关系,且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即GDP增长是石油消费增长的原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2005年以来,我国每年GDP增加1亿元,平均石油消费增加430t左右。此外,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因素也影响石油的消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和石油消费变化历程说明,石油消费与人均GDP的关系基本呈“S”形轨迹变化。当人均GDP小于10000美元时,人均石油消费快速上升;当人均GDP达到13000~15000美元时达到峰值,之后趋于饱和。大部分发达国家年人均石油消费顶点为1~2t油当量,只有美国和加拿大年人均石油消费顶点超过3t油当量。我国的石油消费和经济发展过程也显示了这个规律。目前,我国GDP总量处于世界第二,人均GDP已经超过7500美元,并处于持续增长阶段,石油消费量也随之逐年增长(表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私家车保有量、客运交通和零售业等有直接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使物流规模不断扩张;由此对成品油的需求也出现明显上涨趋势并传递到对石油的需求上。

2.2行业因素

2.2.1汽车业和汽车保有量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汽车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以年均18%的速度快速增长,由2002年的2053×104辆增长到2014年的14598×104辆,增长了7.11倍。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私家车以年均25.3%的速度迅猛增加,数量由2002年969×104辆增长到2014年的12339×104辆,增长了12.7倍。从2003年开始私家车占汽车总保有量的比例超过了50%并持续增长到2014年的85%。国产汽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年产2372×104辆汽车(图2)。私家车数量的增加直接决定了汽车保有量的上扬,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直接推动成品油需求的增长。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对工程塑料等化工产品的需求旺盛。当前,汽车工业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已经成为拉动国内石油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

2.2.2交通运输业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速度提高,交通运输业务总量逐年增加。交通运输包括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其中汽柴油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一半以上,直接影响着汽柴油消费总量的走势。行业影响因素主要有汽车保有量以及公路总里程、货物和旅客周转量、机场航运量等。2000年以来,我国公路总里程年均增加10.6%,2014年末我国公路里程已达446×104km,是2000年的3.02倍;公路旅客周转量和公路货物周转量年均分别增长8.8%和25.1%;水路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长11.8%;沿海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邮政业务总量年均分别增长15.3%和22.4%;航空业年均增长了12.6%。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交通运输汽柴煤油消费将进一步提高,这些行业未来将保持稳定增长。在物流、客运等方面的刚性需求作用下,交通运输行业的汽、柴、煤油消费量将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速。

2.2.3生活消费

发达国家生活消费方面的人均石油消费与人均GDP呈高消耗倒“U”形轨迹和低消耗倒“U”形轨迹。高消耗型国家以德国、美国和加拿大等为代表,峰值的年人均生活石油消费量均大于350kg。低消耗型国家以日本和英国为代表,在到达峰值后,轨迹趋于平缓,人均年生活石油消费量均小于100kg。各个国家生活石油消费特点与其自身消费理念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石油利用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高消耗型国家人均消费迅速下降,与低消耗型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趋于相同。我国生活石油消费主要是私人汽车的汽柴油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3年人

均年汽油和柴油消费量分别为75kg和120kg。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国家“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扶持政策的影响,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将持续大幅上升。此外,高速公路里程的快速增多,2012年开始实行的节假日高速公路通行免费政策等,对鼓励私人汽车出行、扩大出行半径、带动汽油消费量持续走高提供了积极动力。

2.2.4石油化工业

乙烯(PE)、丙烯(PL)和对二甲苯(PX)等是石化工业主要的基本有机原料,用于生产塑料、聚酯和农药等。其中,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其衍生物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对工程塑料需求大幅度增加。我国是世界第一纺织工业大国,聚酯(PET)和精对苯二甲酸(PTA)等产业链的大规模发展,推动其原料产品乙烯和对二甲苯等行业发展迅速,产量一直稳步上升(表1、图1)。乙烯、丙烯和对二甲苯的增加对其起始原料石油的需求也大幅上升。

2.3节能与石油替代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发展石油替代品是未来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通过技术进步,汽车的耗油量(百公里油耗)会逐步降低。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部门2013年颁布实施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规定,将逐步降低我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到2020年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L/100km,2020年乘用车平均能耗同比2010年要下降37.5%。另一方面,成品油替代也在积极推进,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车用天然气(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甲醇汽油、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等替代车用汽柴油燃料;二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三是煤制油和煤制聚乙烯等煤化工替代石油化工产品。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32个省市在推广使用天然气汽车,天然气汽车保有量已达到450×104辆左右,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2014年车用替代燃料使用量在2150×104t左右,占全国汽柴油消费总量的7.3%;其中,车用天然气替代量1400×104t,占替代总量的65%左右,成为主要的替代燃料。煤化工方面,2014年煤制油产量120.2×104t、煤制烯烃产量258×104t。石油替代燃料的发展将影响石油总的消费。

3石油消费峰值的理论分析

美国学者Hubbert于1956年在分析美国石油生产趋势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石油产量峰值理论,并于1967年建立了根据累积产量和最终可釆储量预测石油产量峰值的

Hubbert模型。D.梅多斯于1972年首次提出“增长极限”的观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极限,地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任何有限的资源都将经历“兴起-成长-鼎盛-衰退”这样一个生命周期,石油等化石能源也莫不如此。此后,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相继提出了众多峰值预测模型,并对全球及各个国家化石能源的产量峰值问题进行了分析预测,其结论是作为化石能源之一的石油存在产量峰值。

从消费的角度看,只要经济不严重衰退、人口不出现大的减少,社会对能源总的需求不会降低。但对具体某一种化石能源的消费会遵循“开始-增长-顶峰-衰减-被替代”的发展历程。如煤炭消费历史,过去煤炭一直是社会的主要能源,但随着石油的开发以及产量和消费量的增加大大减少了煤的消费,石油逐步成为煤的替代性能源。未来石油消费也难逃此规律,存在消费高峰期和衰退期即消费峰值问题。随着石油开采的深入,有限的资源会枯竭,此后逐步被其他新能源所取代。另一方面,从发达国家石油消费历史数据统计看,石油消费强度在工业化过程中先逐渐增大,工业化完成则达到饱和状态,进入工业化后期则石油消费强度逐渐降低;2013年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石油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已经降低到35%左右(图3,数据来源于2013年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我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过程中,对石油消费强度和消费量短期内仍然处于增长阶段;但随着工业化完成之后就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依据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石油消费强度会逐渐降低。

4我国石油消费发展趋势分析

为更好预测未来石油消费趋势,在经济发展趋势方面,本文采用情景分析法进行预测。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目标,经济改革顺利进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不低于6.5%,到2020年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随着经济改革顺利进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化持续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预计2021-2030年中国经济仍将以6.0%~5.0%左右的速度增长;以此作为经济发展的基准情景,即2016-2020年和2021-2030年国内经济年均增速分别为6.5%和5.5%。由于未来经济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若未来投资仍持续较大幅度增长,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加速提升,海外市场快速复苏带动出口快速增长,以此为高情景模式,则2016-2020年和2021-2030年国内经济年均增速分别为7.2%和6.5%。若未来经济结构转型不成功,中国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投资增速大幅回落,收入增长缓慢,抑制消费增速,外部需求低迷,以此为低情景模式,则2016-2020年和2021-2030年国内经济年均增速分别为5.5%和4.5%。

4.1预测方法与模型

我国石油主要用于炼油厂炼制动力成品油(包括汽油、柴油和煤油等)、石油化工产品的原料(包括乙烯、丙烯和对二甲苯等)和少量用于锅炉等工业燃料。从石油消费链中可以看出,其下游产品的消费需求直接决定对上游的石油需求。因此,要预测未来石油消费需求及变化情况,可以通过预测其下游产品的消费需求来进行倒推获得石油的需求,计算模型见式(1)。

式中,Q oil为石油消费量;Q G、Q D和Q K分别为汽油、柴油和煤油消费量;Q e为车用替代燃料;Q EL、Q PL和Q PX分别为石油制乙烯、丙烯对二甲苯产量;k1、k2、k3和k4分别为轻质油(汽、柴和煤油)、乙烯、丙烯和对二甲苯对应石油原料到产品收率的倒数;Q O为其他途径消费的石油。

由于影响石油消费链下游产品需求的因素很多,如成品油中的汽柴油主要用于车用;汽柴油消费主要受人均GDP、汽车保有量、交通运输业和公路里程等方面的影响,因此,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有关学者的研究结果,汽车保有量及与之关联的汽柴油消费的发展大致呈现S形曲线,其特点是初期增长缓慢、随后进入急速增长阶段、达到一定程度后增长率逐渐降低趋于平缓,最后达到

饱和。描述S形曲线的数学模型有Gompertz模型和Logistic模型等。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成品油消费预测选用Logistic模型,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因子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未来成品油消费需求进行预测。Logistic模型如式(2)。

式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k为回归常量;m为回归系数,表明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程度;y0为因变量y的上边界值。乙烯等石化产品化工用油主要依据历史数据,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和石化行业下游市场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来进行预测。

4.2汽车保有量预测

依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目标,到2030年公路总里程将达580×104km左右;我国公路交通客货运输需求以及客货周转量也将增加,这些都会推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将促进石油消费增高。

依据不同经济发展情景,采用因子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组合进行汽车保有量预测。选取GDP、居民消费水平和城镇化率等影响汽车保有量的主要社会经济变量以及千人汽车保有量、能源消费总量、公路总里程等与汽车使用有关的行业变量指标共11项参数,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汽车保有量预测模型。2020年前汽车保有量将以年均12%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峰值出现在2028年前后;在经济发展基准情景下,2020年和2030年汽车保有量分别达到2.35×108辆和3×108辆左右;在高情景下,2020年和2030年汽车保有量分别达到2.57×108辆和3.35×108辆左右;在低情景下,2020年和2030年汽车保有量分别达到2.18×108辆和2.70×108辆左右(图4)。2030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在基准情景、高情景和低情景下分别为200辆/千人、220辆/千人和180辆/千人,高情景下比2014年翻一番。

4.3石油消费需求预测

4.3.1成品油消费需求预测

成品油分汽油、柴油和煤油3个方面进行预测。随着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和公路里程的不断延伸,汽油消费将持续上升,峰值可能出现在2030-2035年左右;据国内专家测算,到2030年我国公路交通客货运输需求和客货周转量将是现在的2.2倍至3.6倍,交通运输业的汽柴油消费将持续增长。汽柴油消费按国家统计局划分的7个行业、以交通运输业和生活消费业为主,煤油消费以航空业为主;采用2000-2014年实际消费量(表1)为基础样本,选取GDP等影响各行业汽柴煤油消费的关联参数10余项(表2),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相关性分析,剔除相关性差的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处理,建立汽柴煤油消费需求预测模型见式(3)~式(5)。

式中,Q G、Q D和Q K分别为预测的汽油、柴油和煤油消费量,104t;T为年份。

模型的拟合优度值R2均大于0.95概率P值为0,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具有很好的统计学意义。

采用上述模型预测汽、柴、煤油需求量为:在经济发展基准情景下,2020年汽、柴、煤油需求量分别达到1.24×108t、1.60×108t和0.36×108t左右,2030年汽、柴、煤油需求量分别达到,1.54×108t、1.74×108t和0.49×108t左右;在高情景下,2020

年汽、柴、煤油需求量分别达到1.41×108t、1.90×108t和0.41×108t左右,2030年汽、柴、煤油需求量分别达到1.77×108t、2.07×108t和0.51×108t左右;在低情景下,2020×108t和0.34×108t左右,2030年汽、柴、煤油需求量分别达到1.46×108t、1.58×108t和0.46×108t左右。

4.3.2化工用油预测

随着“十二五”国内一批乙烯和丙烯项目的建成投产,中国以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产业仍将处于成长期。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化产品的需求增速仍然在4%~6%之间。我国乙烯当量消费自给率将从2013年的49.8%提高至2020年的73%,人均乙烯的消费将从目前的大约25kg提高到34kg。预计到2015年底,炼厂丙烯装臵年产能约1040×104t,占总产能的31.7%;随着丙烯原料多元化格局的发展趋势,使得传统石油路线的丙烯产能增长会趋于缓慢。目前,我国对二甲苯年产能有1173×104t;由于受市场和人们对环保的担忧等因素影响,未来的对二甲苯生产存在不确定性;预计2015年自给率46.7%,2020年自给率达到59%。

依据2000-2014年实际消费量(表1)为基础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和Logistic 模型,扣除非石油化工的产品量,建立以石油为原料的石化产品量预测模型见式(6)~式(8)。

式中,Q EL、Q PL和Q PX分别为预测的石油制乙烯、丙烯和对二甲苯的产量,104t;T为年份。

4.3.3石油替代品发展分析

2014年国内电动汽车累计生产8.39×104辆,同比增长近4倍;2015年我国天然气汽车保有量约400×104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整体来看,国家财政补贴将持续到2020年,电动汽车不限购、公务车优先采购电动汽车、购臵税的减免等一系列政策将带动电动汽车的销量大幅增长。未来汽柴油替代燃料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20年,车(船)直接替代燃料使用量将达到1500×104t,加上新能源汽车的间接替代,总计替代约2600×104t,占成品油需求的5%左右。

国家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内容显示,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20%。国家能源局指出,2020年后将进入新能源发展的高峰阶段,新能源将呈现规模替代。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发布的2015版《2040年能源展望报告》指出,到2040年,替代能源总量将占能源总需求的约15%。

据亚化咨询数据显示,到2019年中国煤制烯烃年产能将达到2812×104t。未来煤制油、煤制烯烃等煤化工有一定发展;但受成本、技术及环保等因素限制,2014年煤制油仅为100×104t左右;未来10~15年,总体煤化工对石油的替代量不会太多。

4.3.4石油消费峰值预测

依据上述分项预测,成品油收率按70%、烯烃收率按33%计算,将有关参数代入式(1)可得到石油消费需求预测模型,可对中长期石油消费总需求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见表3和图5。未来10~2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分基准情景、高情景和

低情景预测,石油峰值需求量保持在(6.6~7.8)×108t,峰值点在2038年前后。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相比,误差小于5%,预测结果精度能满足要求。

4.3.5柴汽比预测

由汽柴油消费历史数据和预测值可计算出柴汽比。考虑到替代能源、清洁能源的发展,预计2020年高、基准和低情景下柴汽比分别为1.34、1.29和1.21;2030年高、基准和低情景下柴汽比分别为1.17、1.13和1.08(图6)。这种趋势主要带来3方面的问题:一是需要持续进行炼油结构调整,多产高标号汽油,降低柴油产量,降低柴汽比;二是汽柴油消费总量增幅的降低,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炼厂生产结构,将更多的馏分转为乙烯和芳烃原料;三是需要加快发展多产高标号汽油、多产化工原料技术,在

新建炼油厂布局时充分考虑柴汽比持续降低趋势,增强炼油业务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5结论与建议

(1)石油消费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汽车保有量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石化产品需求扩大、行业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节能与替代燃料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得到的结果。

(2)从长期来看,我国实际GDP增长与石油消费量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会促进石油消费增加。到2030年,中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汽车保有量持续较高增长,城镇化稳步推进,内需消费市场持续提振,由此拉动石油消费总量将持续增长,消费强度增幅将逐步降低,石油消费增长曲线总体呈“S”型。

(3)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替代燃料的发展,石油消费强度逐渐降低,未来石油消费必将迎来峰值,采用情景模式法进行预测,预计石油峰值需求量保持在(6.6~7.8)×108t,峰值在2038年前后出现,此后,石油消费会缓慢降低趋于饱和。

(4)消费柴汽比将呈现持续下行趋势,建议相关行业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适应这一变化趋势。

(来源:石油观察;原载《化工进展》;作者: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李振宇、卢红、任文坡、卢雪丹)

消费趋势精彩分析

消费趋势分析 二十一世纪,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逐渐加快,中国加入WTO的最终成功,西部大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将得以迅猛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将大幅度提高,人们的消费心态和消费行为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一、消费心理 从“求实”、“求知”、“求廉”转向“求新”、“求异”、“求美”、“求情”、“求乐”。 过去,特别是短缺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观是“求实”、“求廉”、“求知”那时只要适用,价格全家人们就会产生消费行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心态也逐渐发生变化,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消费心理将更注重“求新”、“求异”、“求美”、“求情”、“求乐”。即人们在消费中更加看重消费的新颖性、个性化,及消费中精神情感的满足。 二、消费需求 从最初级的物质需求转向高级的精神需求。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会更加注重生活的质

量,在消费购物方面要求就更高、主要表现在: 1、便利性需求 激烈的市场竞争,超强度的工作劳累,使人们更加珍惜平日生活中那份难得的闲暇,谁还愿意仅仅为了购物、或吃顿饭而驾车进城,受堵车之苦,停车之烦呢?人们都会珍惜那宝贵休息时间就近消费。从前人们不辞辛劳驱车劳顿,是迫于无奈。因为居住区附近没有可放心消费购物的场所,随着大规模、上档次的社区购物中心的成功开发经营,它将实现人们消费便利性的愿望。 2.休闲性、娱乐性的需求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广大市民的消费正从专一性、单纯性向休闲性、娱乐性转变。以前人们是为了消费而消费,为了购物而去购物,目的性很明确,单纯性明显。今天,过去传统的消费习惯已悄然改变,人们在消费时除了满足物质需求外,更注重满足情感、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等精神方面的享受。 3、相互交流与沟通的需求 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人们只有借助聚会,就餐、购物、健身等消费机会实现互相交流和沟通的需求,以此减轻因繁重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排解心中的苦闷和烦恼。 4、开放式购物环境的需求 传统的消费购物场所绝大多数是封闭式场所,常常给人以压抑拥挤的感觉,现代生活中的人们更向往开放式、休闲式、娱乐式的购物消费环境,以此缓解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实现轻轻松松消费,快快乐乐购物,通过消费调整心态,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新的工作之中。

未来利率走势分析方法

未来利率走势分析方法 ①从我国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来看,在长期内利率上调的可能性不大。要正确预测未来的利率走向,必须认清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在当前以及以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都属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是进行一切综合分析的大前提。具体来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的转型发展,主要包括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过渡以及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等两方面。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可利用的资源有限,虽然改革以来,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但并未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的不发达状况。表现为:人口众多,人均国民收入低下;农业经济停滞,农民普遍贫困;生产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教育、住房、卫生保健等各项指标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因此,经济发展具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系全局的意义"。同时,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到了关键时候,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外贸、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必然要求有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另外,金融体制改革本身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利率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管理体制。 因此,从长期来看,我国利率持续上升的可能不大。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求提供足够的货币资金以保证经济增长和实现充分就业,而高利率政策是与这一目标相背离的。同时,经济转轨期间,高利率会加大企业运行环境中的困难,不利于国有企业及其他部门改革的顺利进行。 ②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利率难以上调。自1992年开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连续4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宏观调控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初步确立,宏观经济环境有了改善,整个经济在回落中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国民经济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如通货膨胀等,已得到明显的缓解。但同时也使得法定利率相对偏高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对于充分利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在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的基础上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无疑已成为一大障碍。 另外,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每上调一个百分点的存款利率,银行就要多付二三百亿元的利息,这为多数银行难以忍受。因此,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由于通货膨胀的抑制和利率总水平的过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利率不可能向上调整。 ③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来看,利率有下调趋势。按常规,中央银行确定利率水平的依据为:物价变动、存贷款利差、资金供求关系和货币政策的需要。 近年来,几次微调利率,确实在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经济秩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1995年采取大力抑制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物价指数逐渐降低,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同时,企业资金紧张与失业等现象日益严重,尤其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要关头,因此,在必要的时间内降低银行利率特别是贷款利率以促进经济发展是合理的。 1996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有了较为明显的转变,实际利率已由负利率变成正

趋势分析:中国未来的零售会是什么样子

趋势分析:中国未来的零售会是什么样子? 在过去的三五年里,中国零售业正在发生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变革。各类电商快速崛起,传统零售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16年是有趣的一年。一方面我们看到主流电商平台虽然仍在蚕食线下零售份额,但增速已经开始放缓。另一方面大部分传统零售企业都已经有了比较成型的变革方案,从大润发的飞牛网,到步步高的“超市百货电器”的经营模式,再到家乐福积极布局便利店渠道,多业态经营格局初现。那么中国未来的零售会是什么样子?在这个有趣的时间节点,这个问题愈加引人沉思。零售是最贴近消费民生的商业形态,要了解零售发展的方向,从消费者切入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视角。一、未来中国消费的几个趋势1. 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持续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初公布数据,2015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超过同期6.9%的GDP增速。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虽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消费者的信心在过去几年保持了令人吃惊的强大韧性。2015年第4季度,尼尔森全球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纵观世界几大经济体,中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最高,达到107,其次是英国(101),美国(100),德国(98)和日本(79)。尽管中国经济在2015

年增速放缓,仅为6.9%,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不但不受影响还持续上涨。2. 消费升级:由大众产品向高端产品升级持续不减的消费者信心支撑着强烈的消费意愿,消费升级势头强劲。一方面,高端产品的品类增速大大快于大众产品,如下图所示,消费者开始大量升级自己的消费,尤其是在化妆品、酒类、牛奶等品类。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在一些大众消费品品类(如食品和日用品),品类的增长开始完全由价格提升拉动,而非消费量的增长。这一点在下图的数据中清楚的体现出来。3. 消费结构变化:服务业占支出比重持续增加在2016年3月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2015年我国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这一方面说明居民消费正在从产品向服务快速转移,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对比美国的80%服务业GDP占比,我们的服务业占比仍然有巨大的上升空间,这种结构变化仍然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下图的数据,也非常清晰的佐证了这一点。那么这些消费者趋势,又将如何塑造中国的零售业呢?二、思考中国零售问题的另一个关键维度事实上,清楚中国消费的趋势,并不能完全帮助我们看清中国零售的未来格局。零售是一个和物理距离、居民收入和生活方式相关度很高的行业,而中国恰恰是一个幅员极其辽阔,居民贫富差距巨大的国家。一般性的,被平均化的数据,只能帮助我们看到一些方向,却无法解释不同区域零售的变

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2009年,在旅游产业供给方面,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企业经营业绩方面,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景区类企业经营状况好于旅行社和饭店行业。其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要好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市和城市周边景区比长线旅游景区经营形势要好;成熟的顶级景区的经营状况比无资源优势的一般景区要好。 《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中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入境旅游人数1.26亿人次,下降2.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088万人次,下降4.1%;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这十年也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据《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8%,2020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1%。随着我国旅游业

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全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着力加快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旅游产业现代化水平。为了全面理解如何转变、在哪些方面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必须弄明白什么是“旅游产业现代化”,从哪些方面提升旅游产业现代化水平。 现代旅游业是对传统旅游业的继承、创新和提升,但又具有与传统旅游业所没有的新特征、新业态、新功能。现代旅游业的主要特征是:一、旅游资源。二、旅游产品。三、客源市场。四、科技支撑。五、旅游企业。六、产业队伍。七、产业形态。八、与自然环境关系。九、产业功能。十、国际合作。虽然现代旅游业比之传统旅游业有着如此多的优点,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和平环境也日益稳定,生态旅游提上日程,可持续旅游越来越受到关注,旅游理念也从“人类中心论”转变为“生态中心论”。并且现在人们旅游的自主性占据着人们旅游心态的大半,各类自驾游等陈处不穷。种种这些,让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变得多种多样。 总得来说有以下几种趋势:1、旅游多样化、大众化趋势。2、文化性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3、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4、旅游服务逐渐向人性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5、旅游业科技化趋势日益突出。这几种趋势都有着各自的特色、优点,但必须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这里所分析的是“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它需要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就是从形式,第二就是内容。因为在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但随着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体验生活。人们旅游需求的多层次发展势必迫使旅游业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形式上:(1)自助游等旅游形式将越来越普遍。自助游有这么几个形式: 1.完全自助游:不需要旅行社参与,但所有行程、票务、食宿都需要自行安排; 2.不完全的自助游,最为常见:只是借助旅行社或一些专业的旅游预定组织(如携程、希尔顿预定中心等)进行订住宿、交通票和门票,其他的则可以自行安排也可以有选择地找旅行社帮忙。 3.参加一些自助游团体,如车友会之类的。这类形式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旅游者越来越不满足多年一贯制的观光旅游,而希望能够在旅游中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积极的探索、参与和休息,人们将更加重视精神疲劳的消除。人们消费是为了实现自我爱好,为了自由娱乐,表现丰富的感情等。传统的观光、娱乐等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方式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文化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将应运而生。(2)体验式旅游方式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体验式旅游是一种预先设计并组织的、游客需要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的,对环境影响小、附加值高的旅游方式,游客通过与旅游产品间的互动,获得畅爽旅游体验,实现自我价值。是一种以追求心

未来十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分析P

世界已被互联网占领,互联网未来10年将如何变化与发展? 1.互联网全球普及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最近统计,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20亿人;而联合国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人口在2011年底突破70亿大关。所以到2020年毫无疑问会有更多的人使用互联网。据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联合国估计2020年世界人口将为75亿,大部分人将使用互联网。 2.互联网将成为物联网 到2020年,互联网预计将成为一个设备网络而不再只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根据CIA World Factbook 2009的统计,今天的互联网拥有大约5.75亿台主机电脑。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则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学校班车将接入互联网,父母可实时了解孩子上学或放学途中的情况。 3.互联网将成为无线网络 目前移动宽带网的用户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迹象,据Informa公司统计,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移动宽带的用户数突破了2.57亿人。这表明3G,WiMAX等高速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5%左右。近年来,亚洲地区是无线宽带网用户最多的地区,不过用户增长率最强劲的地区则是在拉丁美洲地区。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左右。 4.社交网络的巅峰 基于Web2.0技术的社交网络是万维网技术的最新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生态。Facebook自2004年2月4日上线以来,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已经超过了8亿,至今并未呈现出减缓的迹象,Facebook、LinkedIn、Twitter、Instagram以及Google+还会继续增长。美国新媒体公司Wetpaint联合创始人兼CEO本·埃洛维茨(Ben Elowitz)在TechCrunch撰文称,未来十年内,社交网络将与搜索引擎全面整合,成为一位不知疲倦的个人助理,为用户规划日常生活,提高决策效率。 5.SoLoMo将主导互联网 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了7.38亿,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50亿。2011年5亿Facebook用户中有2亿为移动用户,活跃度比远高于台式机用户。未来十年内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随着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三概念的结合,也称社交本地移动,代表着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LBS已经成为连接真实世界与虚拟网络的一道桥梁,SoLoMo将引领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走势。 6.互联网变得越来越轻 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轻,意味着轻量、轻松、轻快、轻简、傻瓜化、碎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种种手持移动终端轻量化,人人都可随身携带一个图书馆。 微博(micro blogging)、轻博(light blogging)等新媒体的兴起,展示形式更加简洁、便捷,网络表达方式在变轻。 轻游戏崛起,网络娱乐方式轻简化,风靡全球的轻度社交类游戏《愤怒的小鸟》《偷菜》《抢车位》是多么的简单、轻松。 软件应用更轻了,从各种应用市场(App Store)里可以直接下载各种应用,不像以前那样需要拷贝光盘或软盘,还有许多是基于云服务的在线应用。 7.大数据时代 未来的十年将是一个“大数据”引领的智慧科技的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更加丰富。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到网络,由此产生的数据及增长速度将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多和快。 互联网上的数据流量,尤其是高清图像和高清视频流量,迅猛增长。2012年华为报告指出未来十年网络容量提升千倍,每个移动终端也会达到Gb级的连接速度。思科预计,到2012年,互联网每个月的流量将会增加44艾字节(exabyte,109GB),仅每月的增量就是今天互联网流量的一倍多。 8.云计算大行其道 2009年,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在一份名为《移动云计算》的报告中提出,云计算不久将成为移动世界中的一股爆破力量,最终会成为移动应用的主导运行方式。根据Gartner的调查,到2015年,将有超过40%的CIO期望将其大部分IT运行在云中。 物联网也离不开云计算,物联网中的网络传输和管理服务就会利用到云计算。一位美国专家曾经预测说,全球只要5台计算机就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了。 9.语义网的春天 从20世纪80年代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万维网(WWW)构想以来,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网络信息的沟通方式,从“人际交流”延伸至“人机交流”,语言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语义网,将是对目前互联网的一种扩展。 2010年Google收购了一家语义技术领先公司Metaweb。Metaweb运营着一个开放的语义信息数据库Freebase。Freebase和维基百科类似,不同的是,它完全专注于结构化数据及个人用户可行性操作。 2010年Facebook也公布了一个大规模的新平台Open Graph(开放图谱),让Facebook里的每个物件都拥有独特的ID。通过Open Graph把其他社交网站建构的网络给连接起来,将创造一个更聪明、更与社交连接、更个人化也更具语意意识的网络。 10.虚拟世界脱胎换骨 作为将来的网络系统,林登实验室于2003年推出的第二生命(second life)得到了很多主流媒体的关注。Second Life是一个基于因特网的虚拟世界,2011年美国虚拟社区Second Life年收入达1亿美元。 第二人生在一个巨大的Debian服务器阵列上模拟了一个平面的,类似地球的世界,被称为Grid。平台只提供土地,土地上的一切由人自己决定,网民可以像建主页一样建设自己的“世界”,并能与其他人的“世界”相连,最终形成一个巨型的“虚拟世界”,全世界各 地的玩家可以相互交流。未来10年,虚拟世界将会得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数字化。 未来十年,将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云计算技术大行其道、SoLoMo占主导、虚拟世界脱胎换骨的十年。除了以上的变化,未来还有三网合一、网络电视、富媒体应用、电商社区化、带宽提速、实时搜索、3D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各种趋势和突破。

6G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6G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在近日举办的2018移动世界大会上,联邦通讯委员会的一位官员首次在公开场合展望6G,即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也被称为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 不只有,我国也已启动6G相关工作。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已着手研究6G。 据悉,除中美两国外,欧盟、俄罗斯等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相关工作。 信号覆盖范围更广,有望实现水下通信 6G将会是什么样?由于相关研发工作才刚刚起步,因此世界各国对此还没有形成共识,这也使得各国的工作重点不尽相同。但总体来看,有关国家的研制工作都是从市场分析和技术研究这两个方面展开,例如有哪些市场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有哪些新兴市场需要去开拓?有哪些新的技术可以用于6G研发? 对于未来6G市场该如何开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万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我个人认为,移动通讯技术与一些垂直行业相结合产生的业务,如工业互联网、无人机、交互式游戏等,虽然5G已能够满足这些领域的部分需求,但仍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万屹说。

如今,视频在媒介中占据着越发重要的地位,人们对其体验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更高的清晰度之外,一些新技术,如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的融入,要求视频技术必须具有更快的传输速度和处理能力,这就需要通过6G来实现。“对这一类新业务可能带来的新市场,业界也在研究中。”万屹说。 4G主要依托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5G主要依托于天线技术和高频段技术,到了6G,又会有什么新的技术可以用?万屹介绍,如今业内对各种新技术的讨论有很多,但总的来说是往更短的网络延迟时间、更大的带宽、更广的覆盖和更高资源利用率的方向发展。除了此前已有的高密度组网、全双工技术(一种能实现在同一频率信道下同时进行发射和接收信号,从而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的技术)等之外,业界还在探讨一些全新的技术方案,例如卫星通信技术、平流层通信技术与地面技术的融合。这样的融合技术一旦研制成熟,意味着此前大量未被通信信号覆盖的地方,如无法建设基站的海洋、难以铺设光纤的部分新疆和西藏等地区,今后都有可能收发信号,信号覆盖“死角”将进一步减少。 中国通信业观察家、飞象网首席执行官项立刚则进一步提出,除陆地通信覆盖外,水下通信覆盖也有望在6G时代启动,成为整个网络覆盖体系中的一部分。 项立刚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采集有关海洋学的数据、监测水下环境污染、海底异常活动和气候变化、探查海底目标以及远距离图像传输等活动,都离不开网络支持。此外,水下无线通信在军事领域

旅游消费发展趋势分析

旅游消费发展趋势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是由国民经济决定的,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消费需求也呈稳步上升趋势,旅游者消费需求变化趋势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旅游者消费需求量快速增加 现今旅游活动已成为国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人们从只求温饱的生活中解脱,使得人们有更多的金钱投入到旅游消费活动中,另外国家法定假期的增多为人们的旅游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发达城市中的人们几乎每人每年都会拿出一定的时间参与旅游消费活动。快速发展的经济、不断改善的生活使旅游消费需求量快速增加。 二、注重新鲜与罕见 追求新鲜与罕见是人类的共性。伴随着媒体传播力度的加深和交通的不断延伸,国民越来越多的接触外来新鲜事物,更加热衷于对“外界”新鲜的认识与体验。例如近年来兴起的北方冬季冰雪旅游、乡村旅游、新辟旅游目的地旅游、西部旅游、青藏高原旅游、宁甘陕旅游、新疆旅游、台湾旅游等,此外,还有正在兴起的探险旅游,也是旅游消费者这种注目新鲜目的地旅游的一个反映。 三、热衷自驾游 近年,国民收入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私有轿车陆续进入平常百姓家庭。自驾游以舒适、自由的特点征服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近年来黄金周的自驾车旅游潮就是有力的证明。随着经济发展,私家车数量持续上涨,自驾车旅游,既满足了旅游者休息旅游的需求,又带来了亲朋知己聚会和驾车的乐趣,形成新的旅游消费潮流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追求体验与深度 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旅游者也在消费活动中逐渐成熟起来,加之国民生活的迅速改变,消费思潮也在不断变化,以往走马观花的旅游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都已经开始注意到深度旅游,即使是深度观光旅游也是如此,旅游者旅游消费不断由观光向深度体验发展。 五、追求新潮与刺激 早年中国的传统旅游,比较注目于清净与闲适。但是受现代思潮影响的年轻

电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3D功能会成为未来彩电的标配。但是目前由于片源和技术原因,消费者对3D电视接受程度并不高,究竟能否因为3D发展而扭转家电产业的低迷现象呢3D未来发展会依循怎样的轨迹进行凤凰网连线了多位家电专家,也经过多日,还原3D市场现状、一起来解构3D市场的目前与未来。 【市场篇】:外热内冷方兴未艾 今年,尽管如火如荼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线扎堆亮相,仍难掩彩电企业低速增长的光景。由于受到众多客观因素影响,如楼市交易逐渐疲软,消费者对彩电的需求也随之降低;与此同时,家电下乡等宏观政策的刺激作用也在减弱。加上平板电视的大众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据奥维咨询的数据显示,彩电上半年规模基本跟去年持平,液晶市场上半年的销售额有所下降,为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液晶电视降价影响。 面对严峻的状况,家电企业都在纷纷寻找出路,试图挖掘出新的增长点解决困境,3D电视似乎家电企业们集中对焦是一个很好的对象。从曾创下票房奇

迹的《阿凡达》到前段时间热映的《功夫熊猫2》,3D技术带来的三维立体效果让观众有了前所未有的“真实”视觉体验,当前观众对3D的认知率已经高达80%。3D趋势目前应该说是来势凶猛,各个厂商在3D市场,展开新的布局。厂商也希望借助3D这个东风,让自己的大船扬帆出海。 厂家热:为打“未来战” 厂家之所以积极将资金投放3D电视中,提高产品卖点增加利润空间是主要原因。第一,短期利润危机,产品更新需求。各大厂商全力以赴的推动3D市场的发展,表面上是因一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3D电影催生了人类对3D的浓厚兴趣,进而引起了企业加大对3D的关注和投入,其实这个逻辑并不完整。要保证价格不大幅度下降,利润空间不受到影响,不断更新产品技术,提高产品卖点,成为各厂商追求的目标。短期内如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成为当务之急。因此,3D产业的推动将继续进行。第二,为抢占市场空间不惜血本。电视行业无疑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极度浮躁的行业,价格战似乎成为唯一有效的竞争方式,因而各厂商利润空间非常有限。各厂商为抢占市场空间不惜血本,采取各种竞争手段,热炒一切可以引起注意的卖点,3D也当之无愧的挑起了新时期的重任。 根据奥维咨询的数据,3D渗透率已经飙升到%。这个说法得到了厂家的证实,创维品牌管理部总监李从想就向凤凰网透露:“我们今年3D电视的产量预计达到200万台,内部产品渗透率将达30%。长远来说,我们还是很看好这个市场的。” 消费者冷:不想买半成品 跟企业的兴奋相比,2011年的3D电视上半年市场并没有火热。经过笔者多次走访国美苏宁卖场的调查发现,3D电视尽管一直是各大彩电品牌的主推产品,但其销售情况却不如市场预期的那般红火。消费者对3D电视的热情并不是很大,购买仍是以液晶电视为主。苏宁卖场索尼电视专区的销售人员向笔者道出个种原因:“其实厂家一直在推3D电视,运用降价优惠来吸引消费者,但是

麦肯锡:中国消费行为的四种变化趋势案例分析

麦肯锡:中国消费行为的四种变化趋势 2008年9 月16 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上海发布了最新的消费者调查,并发现日渐富有的中国消费者正变得越来越自信,这对消费产品的营销和零售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陈有钢表示:“我们见证了日渐成熟和精明的消费群体的崛起,调查还表明,在华运作的企业应根据消费者的独特偏好,调整其市场营销计划的重要性。” 麦肯锡对中国消费者行为进行的第三次年度调查显示,四种趋势正在重塑着中国消费市场格局,即消费者行为的地区差异日益重要、富裕的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偏好加强、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的下降,以及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新途径。 一、地区差异日趋重要 现时,中国许多企业依然按照城市级别来细分客户,他们假设着全国各地富裕的一线城市居民,有相似的消费态度和行为,尽管这一趋势在分析以收入为基础的消费者行为,例如购买高端产品的意愿时依然有效。但最新调查显示,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地区特点,正变得比城市级别差异重要得多。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的消费者在购买某一产品前,对其口碑的依赖度(42%) 要远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的37%。而漂亮的外观设计对西南地区的手机用户来说,是他们购买的最重要因素,占被访者的32%,国内平均水平却仅为18%。 过去,企业一直可以按照各城市的相对经济地位来划分市场,即依靠“城市分级”体系。但随着中国财富向各地区的扩散和城市化的

持续进展( 到2030 年,中国中心城市的总人口将达到或超过10 亿人),在确定最佳市场战略时,地区特点已变得比城市级别差异更为重要。在麦肯锡研究的八大主要购买因素中,有六项地区差别比城市等级差异显得更为重要,如影响力来源的因素以及有关新产品接受度的因素等。 在考察花钱购买高端品牌意愿等收入驱动因素时,城市等级依然十分重要。因此,企业需要重新考虑战略选择,重新评估地域扩张、资源配置所采用的标准,投资开发满足不同顾客需求的新产品,完善营销信息传递方式和优化营销组合。 二、高收入者对高端产品的偏好加强 随着高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些消费者正表现出对高端商品的购买倾向。这些消费者中的15% 表示,他们愿意花高出商品平均价格一倍以上的钱来购买很多产品,包括牙膏、剃须刀等,商品包括手机、电视及电子产品。 在某些极端案例中,高收入个人甚至愿意花平均价格 3 倍以上的钱,来购买个人护理产品。这些高端消费者并没有被限制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即使在三线城市,高收入者甚至愿意支付相当于平均价格4.5 倍的价格购买某些个人护理产品。 事实上,当被问及什么促使消费者购买一款新的面霜时,有近2/3 的受访者表示,亲友的推荐起到决定作用,而这一比例在美国和英国则仅为38%。相反,英国和美国的消费者会有2/3 被免费发放的试用装所左右,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仅为1/5。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分析-论文

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国内旅游业 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分析 院(系) 专业 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一一年三月

目录 内容摘要 (1)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2) (一)旅游规划的城市化现状 (2) (二)从旅游消费方式、水平和客源看现状 (2) (三)从旅游地域性看现状 (3) (四)从旅游服务看现状 (3)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5) (一)旅游消费水平向高级发展 (5) (二)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 (6) (三)旅行路线由短途到长途发展 (6) (四)旅游方式多样化 (6) (五)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7) 三、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 (8) (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体现关心 (8) (二)加大旅游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8) (三)健全协调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旅游者的正当权益 (9) (四)在旅游点的宣传方面,要体现精心 (9) (五)促进产业融合,提高综合竞争力 (10) (六)放大社会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 (10) (七)发挥地方优势特色,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10) (八)突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注重发展方式转变 (11) 四、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对策

未来职场发展趋势分析

10年前,现在红得发紫的社交网站Fackbook并不存在。再往前10年,连互联网都是稀罕物。谁知道接下来10年职场会发生什么变化?在不远的未来,职场会变得更灵活、更自由、更具协调性以及更少密闭性,更多的“话事权”将过渡到女性手中——事实上,历史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了。 1、更高科技、更多接触、更快发展 金融危机爆发前30年,全美的精英都集中在华尔街。现在,新兴企业将以科技的资本与分析式智慧重新上位。美国劳工部门认为,到2016年,与网络系统、数据通信以及计算机软件工程相关的工作数量增长最快——高达24%,是普通岗位增长率的两倍以上。 美国硅谷人力招募师马克。迪南说:“真正的问题是,接下来什么才是最赚钱的工作。”问题的答案掌握在新兴企业手中。美国经济研究国家统计局的人力项目主管理查德。弗里曼指出,非常“尖锐、富有冲劲的…哈佛模式?毕业生开始了他们在新式创业上的冒险旅程,这对经济来说是再好不过了”。 还有什么领域是不用太担心失业的呢?答案是:卫生保健与教育行业。即使在金融海啸的毁灭性冲击下,这两个领域也不见一点萎缩。不要以为老龄化只会成为社会的包袱,他们会成为拉动就业的主力军。“适合老人居住的高级社区建设、辅助安享晚年的机构还有最常规的疗养院……它们在将来都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持续发展的。”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经济学家约翰。康诺尔顿说。 2、管理人员职业道德需要培训 坐落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郊区的著名商学院———雷鸟商学院在为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时,包括这么一道程序:毕业生们一起聚集在学院的大会堂里,听完院长安吉拉。卡布里拉致辞,再在卡布里拉的带领下齐齐念诵这么一段宣誓词: “作为雷鸟商学院的一员以及一名全球公民,我誓言,我将努力使自己表现诚实与诚信。我将尊重所有人的权利与尊严。我将努力为世界创造可持续的繁荣。我将反对任何形式的腐败与压榨。我将为我的行为而负责。我将遵循上述原则,并希望能够因此享受光荣的名誉与内心的无愧。” 在华尔街高管巨额分红风波沸沸扬扬地闹过之后再看这宣誓词,感觉别有一番深意。金融危机被不少学术界人士怒斥为“个人的贪婪”的严重后果。人们意识到,原来成功与守纪之间的平衡点一旦失衡,会对经济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一个具备良好职业技能、却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管理人员是很难被辨识出来的———特别是在觉得后者完全不重要的时代持续了相当长的时期之后。“除非他出了纰漏,”哈佛商学院教授拉克什。库拉纳说,“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将对职业道德的考量制度化。”

中国未来住宅发展趋势分析-共24页

中国住宅项目未来发展趋势的设想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外交流频繁与普遍,会激发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渴望。(套用一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住宅做为私人财产及人类四大基本生存要素之一,会首当其冲。做为商品房的主力消费群,会有更多的中等收入的家庭渴望自己的住宅能满足他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诉求。 家是住宅的内容,住宅是家的物质寄托。正是人们需要有个物质寄托的地方,所以才出现了住宅。由于人们处于对不同需求的影响住宅建筑就出现了。 在生理上;睡眠,休息,食物,水,卫生,空气,阳光等等让我们觉得家是必须的 在安全上:一般居住安全,防卫安全,环境污染控制,噪声控制,事故防范,交通安全 心里需求:交往私密,体验活动,玩,建造,美感等等。正是处于种种人们的需求,住宅建筑就诞生了,他解决了人们迫切的需求。这只是住宅建筑的开始。 中国住宅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之前,住宅就已经出现了。传统住宅即民居。中国传统民居大部分采用的木结构,当然材料也主要是木头,泥土,砖瓦,还有石材。古代民居的类型有干阑式,井干式,穹庐式,窑洞式,合院式。下面以唐朝建筑为例来阐述传统民居。 一般而言大宅邸都是以前堂廊院和后寝廊院前后相重构成主轴线,若干小廊院围绕在左右,后寝院后方布置花园,再在最外层围以宅墙构成。少部分高等级宅邸会出现或左或右的副轴线。一般而言,宅门不开在宅邸主轴线上,而居于宅邸东南的位置,但高等级宅院允许将宅门开在主轴线上(《营缮令》云常参官宅邸按“轴心舍”制,轴心舍到底是指前堂和后寝两厅各作工字厅制还是指宅门开于中轴线上,众说纷纭)。廊院之间可以相连也可以有街巷相隔,但不允许前堂院和后寝院之间的隔巷成为贯穿整座宅邸的东西横街,这样是僭制(仅有皇宫可以使用这样的永巷制)。一般小宅院也分为三进,一进为堂室,二进为厨房,三进为后院马厩。这是当时最常见的做法。等到了清朝,四合院住宅逐渐成了主流住宅建筑,很多四合院一直保留到今天。 自建国以来,整个社会制度发生了彻底的改 变,住宅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一代:经济节约型,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 这种形式的住宅也算满足了一代人对住房的要求,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形式的住宅已经不能满足 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了。于是第二代住宅诞生了。 第二代:使用经济型,从改革开放开始,以八 五住宅为代表。

我国未来石油消费发展趋势分析-2016

我国未来石油消费发展趋势分析 2016.7 石油既是国家不可或缺的主要能源和石化原料,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基本资源。石油供需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石油勘探开发和炼油化工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准确预测未来石油消费需求及发展趋势,确定我国石油消费究竟有无峰值、若存在峰值则峰值将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可以为石油规划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宏观决策依据,为石油生产和炼油化工行业结构调整等提供指导,对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能源安全和石油相关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石油消费结构及现状分析 石油主要作为燃料、动力能源、化工原料和材料使用,其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和石油焦等6类。从我国石油消费结构看,除少量作为锅炉等直接燃料之外,主要用于炼油厂炼制成品油和石油化工厂的原料。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交通运输和物流等行业的稳步发展,2000年以来以汽、柴、煤油为主的成品油消费呈现快速增长。其中,汽油消费以年均8.18%的速度增长,由2000年的3505×104t增加到2014年的10535×104t;柴油消费以年均6.92%的速度增长,由2000年的6774×104t增加到2014年的17283×104t;煤油以年均7.39%的速度增长,由2000年的871.6×104t增加到2014年的2364×104t。此外,国内对乙烯、丙烯和对二甲苯等石油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工原料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也扩大了对其原料即石油需求的增加。如近年来我国乙烯产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由2000年的470×104t增加到2014年的1704×104t(表1、图1)。 成品油和石油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各行各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与基础,决定了石油总消费量的走势。成品油消费和石化产品的增长推动了我国石油消费量以年均6.1%的速度稳步增长,由2000年的22496×104t 增加到2014年的51800×104t(表1、图1)。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分析

中国旅游业 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 (1)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2) (一)旅游规划的城市化现状 (2) (二)从旅游消费方式、水平和客源看现状 (2) (三)从旅游地域性看现状 (3) (四)从旅游服务看现状 (3)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5) (一)旅游消费水平向高级发展 (5) (二)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 (6) (三)旅行路线由短途到长途发展 (6) (四)旅游方式多样化 (6) (五)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7) 三、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 (8) (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体现关心 (8) (二)加大旅游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8) (三)健全协调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旅游者的正当权益 (9) (四)在旅游点的宣传方面,要体现精心 (9) (五)促进产业融合,提高综合竞争力 (10) (六)放大社会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 (10) (七)发挥地方优势特色,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10)

(八)突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注重发展方式转变 (11) 四、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对策

未来职场趋势分析

未來職場趨勢分析

教育與就業 ?大學不分科系招生,選組/選系重要性降低,選校重要性提高 ?大學資源分配懸殊化 ?國立大學vs.老牌私立大學 ?新興大學校址偏僻後遺症 ?碩士化,大學不再是最後一個學位 ?跨領域人才當紅(設計?光機電?生技?會計?科管與行銷?數位內容?時尚流行)→跨領域學程+跨領域學位組合 ?從I型到T型與π型人才:大多數科系若能搭配「商管.資訊.法律」,都有1+1>2的化學作用

教育與就業 ?中間人才危機:高階與低階人才不足,大學學歷的中間人才,薪資與失業率甚至超過低階基層人力 ?高職生的升學潮,學歷愈高就業力愈差?技職教育大學化:技職教育的自廢武功?大學教育技職化:產學訓合作?專業實習?三明治教學 ?專業證照成為畢業必修學分

教育與就業 ?高等教育大幅擴張,decent work並未同步成長,造成結構性落差 ?高等教育大幅擴張,質並未同步提昇,造成人力素質落差 ?虛假的優越意識,空有大學生身段,但實作與理論能力皆差,又不願「低就」低階工作,即使這些工作的職缺與薪資福利都不差 ?名校主義的盛行,尤其科技業 ?後學歷時代:either 技術本位or名校碩士,普通大學文憑無用

外在就業環境 ?失業率改善的假象 a)繼續升學與延後就業 b)考試 c)網路創業/微型創業 ?新鮮人流動率激增→護理與會計事務所 a)生涯探索 b)成就與期望落差:高學歷低成就,從事非decent work ,且升遷機會萎縮

外在就業環境 c)薪資破壞的working poor d)草莓族症候群vs. 高壓超長工時 →burn-out型離職 ?儲備幹部:精英主義與兩極化命運 ?組織內部一國兩制:核心vs. 非核心 ?非典型僱用:短期且無保障的約聘與人力派遣大行其道→企業增加僱用彈性,將市場風險轉嫁給年輕受僱者→法國學運啟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