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对产品设计的影响摘要:众所周知,不同的地区有其特定的地域环境和气候条件。而这些地理因素又会影响当地的经济状况、人文思想、民族习惯等,并进一步形成某一地区人们特定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从而影响产品及产品的设计。本文从分析自然、社会环境开始,然后说明环境因素对产品设计的影响,力图通过设计活动,在人社会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

关键词:自然;环境;社会;产品设计

自然环境包括了地理环境,景观环境,产品使用环境等方面而这些地理因素又会影响当地的经济状况,人文思想,民族习惯等,并进一步形成某一地区人们特定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从而影响产品及产品的设计。

1自然环境与设计

1.1地理环境与设计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与此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多种不一样的生存条件,有的地方炎热,有的地方寒冷,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多雨;有的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而有的地方是连绵不断的群山;有的地方植被茂盛;有的地方却寸草不生。生活在这些不同地区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所使用的器具,必然是不一样的,因而在产品设计中,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一点。[1]

土木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土木工程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各个领域,可以说现在世界的进步已经依 赖了土木共程,而土木工程有其存在的环境因素,也会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 核电站是土木现在在中国飞速发展的一个方面,核电站,这也是人们议论纷纷的话题,因为它对环境的影响,对大自然、对人的影响。土木工程需要对环境 负责任的。 关键词:核电站,环境,土木工程,双刃剑 前言:土木工程,简单的说就是建筑,最早就是用土和木来建造房子、船舶、会场等等,顾名思义。有土有木,必然与大自然有关系,也就是从土木工程的 开始就注定了与环境息息相关。如今的土木工程已经发展的很全面了,包括公路铁路、各种房屋建筑、水利水电、厂房矿井等等,还有一类在中国正处于飞 速发展的方向,核电站! 核电站,也是对土木的一个高层次的考验,就好像三峡大坝一样,非常的大的 工程,建成后将使综合国力大增,可是也将成为战争的靶子,因为一旦被破坏,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都将是无可预料的灭顶之灾。所以,为了让其安全运行,这对土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核电站,光是为了不让核污染泄露就需要很多的工作,先进的材料、工艺,严 格的把握质量关,与普通的建筑不同,光是核电站的墙就需要几百毫米甚至上 千毫米的厚度,其中用以控制和使用的工作室更是需要新的建筑理念,发生事故要如何应对,怎么才能顶得住核辐射,这些都是新的课题,而对周围环境的 保护更是重中之重…… 核电站,由于很多人对它还不太了解,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对待,总觉得它会污 染环境,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损害。其实核电站推广应用,不但能提供大量电力,还会大大改善环境,因为它是清洁的能源。目前困扰人类社会的环境污染,自然资源(主要是能源)短缺和人口爆炸性增加这三个主要问题。至少有两个 靠核能能得到缓解。 目前的环境清洁问题大部分是由使用化石燃料引起的。由二氧化碳等造成 的温室效应以及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造成的酸雨正在全球范围内破坏人类赖 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一座100万千瓦的燃煤电站每年要耗300万吨煤,产生的 废物总量超过300万吨。 法国1980年到1986年间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由24%提高到70%,在此期间法国总发电量增加40%,而排放的硫氧化物却减少了9%,尘埃减少了36%,大气质量有明显改善。

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简介: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为了支持经济发展,水利工程在发挥发电、防洪、航运、灌溉等优势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了空前关注。本文对水利工程所引起的主要环境影响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字:水利工程环境影响阿斯旺大坝三峡工程 1引言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近一百多年来人类对河流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兴建了一批蓄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这些水利工程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另一方面也极大的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兴利弊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为人类造福的优势,减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广大水利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自然环境方面:水利工程的兴建对水文情势的改变,对泥沙淤积和河道冲刷的变化,对局地气候、水库水温结构、水质、地震、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对动植物、对水域中细菌藻类、对鱼类及其水生物的影响,对上、中、下游及河口的影响等(2)社会环境方面:水利工程兴建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人群的健康和文物古迹的影响以及因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产生的环境效益等。 2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2.1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1.1工程建设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和结构。在河流上建坝,使上游水流速减缓、水深增大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库区水体增大后,水温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对水体密度、溶解氧、微生物和水生生物都产生影响,下游河道的径污比和鱼类繁殖条件发生变化;水库蓄水后可引起周围地区的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环境变化等。 2.1.2工程建设对泥沙淤积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将改变库区和下游河道泥沙的输移和沉积模式。例如,三门峡工程为了使黄河下游“地上河不再淤高,设计时想把黄河的泥沙全部拦截在三门峡水库内,使黄河下游变清,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上游的渭河,并且设计中没有设置底孔排沙系统,后经两次改建渭河下游泥沙仍大量淤积,这不仅使蓄水库容减少而且形成了“地上河”经常引起洪涝灾害。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和前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呼吁“三门峡水库停止蓄水不再发电”可见,三门峡水库的教训是深刻的。另例,1964年苏联为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的阿斯旺大坝,在大坝建成前尼罗河每年向地中海输送泥沙并使之向海岸淤积的速度和海水对岸边的侵蚀速度大致相等。大坝建成后,泥沙被截留在水库内,地中海岸的冲刷得不到补偿,固有的自然平衡状态受到破坏。 2.1.3工程建设对局地气候、水库水温结构、水质和地震的影响 大型水库的建设使库区微气候环境条件有所改变,包括气温、风速、湿度、降水等。水库的水温结构分为分层型和混合型两种。混合型的水温结构对环境的影响比分层型小。水库水温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温的分层温度高低的变化。水库下部的低温水对农作物、水生生物、人类生活等产生危害:①造成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减产。②影响水生生物(主要是温水鱼类)的生长和繁殖。③不利于工作、学习和娱乐。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水体经过长距离的输送或一定时间的贮藏,都会使复氧过程充分,从而丰富了水体潜在的环境容量资源。另一方面在库区内水位抬高,水流缓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水库中由于大量水

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振动对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国际上已经把振动列为七大环境公害之一,并开始着手研究振动的污染规律、产生的原因、传播途径、控制方法以及对人体的危害等进行研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桩的施工采用反循环法施工和正循环法施工,反循环法施工采用旋转钻机钻孔。然而在邻近居民区和建筑群的桩基的施工的过程中,冲击锤的强烈的激振力和噪声对区域环境污染严重,造成了沿路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伤。由此引起了许多民事纠纷,导致公路施工受阻或停工,影晌了工程正常的进展,延缓了施工建设的进度,给施工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交通系统设计规划中,对环境影响的考虑越来越多。这主要因为过去城市建筑群相对稀疏,而现在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多层高架道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正日益形成一个立体空间交通体系,从地下、地面和空中逐步深入到城市中密集的居民点、商业中心和工业区,离建筑物的最短距离小到只有几米,加上交通密度的不断增加,使得振动的影响日益增大。 建筑施工引起的结构的振动强度要更大,因为振动波不仅沿振源四周径向,而且沿空间高度方向及地表的影响都很大,传播距离远,会造成附近建筑物损伤及人和生物的极不适应,随着“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已经到了非防治不可的地步了。 2建筑施工引起环境振动的特点 2.1 建筑施工引起的震动和噪音的特点[1~2] 建筑施工的震动可以分为施工前期的钻桩冲击震动和噪音、施工中期和后期时各种不同施工工序产生的施工震动和噪音。建筑施工不同阶段的工艺方法和施工机具不同,振动性质也不同。施工机械在工地范围内移动,对工地周围影响的强度和方向是变化的。建筑施工振动是稳态和非稳态的振动,也有脉冲振动。 建筑施工振动作为环境振动之一。建筑施工振动因施工阶段不同其强度和方向是有变化的,尤其是打桩施工发生的振动对工地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因此要对建筑施工的振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2 冲击桩施工引起环境振动的特点 在冲击桩施工时,由于施工机械有自身的冲击频率,因此,每次冲击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冲击的时间间隔固定,因此振动冲击波在土壤传播时也很有规律,形成很有规律的波的传播图形。由于在冲击桩从开始施工到施工结束要经过一点很长时间,根据土质的不同,打入的深度也不同,土质坚硬时打入的深度会相应的减少,反之加深。冲击桩的施工的持续时间不但和土壤的土质有关,还和桩径和桩基的长度有关,桩基越长施工时间越长,这种由于冲击桩施工引起的振动对环境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影响越长。另外,冲击桩施工时由于冲击锤撞击地面,产生很大撞击声,撞击声也对环境有很大影响,它对环境的影响也具有连续性和规律性的特点。由于施工的特点,冲击桩在近地表较浅的时候,撞击声也对环境有很大影响,撞击引起的震动也比较大。随着打入的深度的增加,由于泥浆将冲击孔密封和土层厚度的加大,撞击声也对环境有所降低。由于土的阻尼存在,使得震动传至地面时,震动的能量已经有部分消耗。从而撞击引起的震动有所降低。 3环境振动控制 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和建筑施工任务的加大,大功率动力机械设备每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带来的振动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我们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来防治振动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及对策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由于水在自然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因此,搞好水利工程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中,水利工程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对生环境及社会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陆生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修建后可能会触发地震、塌岸等不良地质灾害。人型水利工程蓄水后可诱发地震。其主要原因在于地壳应力的增加:水渗入断层,可增加断层之间的润滑程度:使岩层中空隙水压力增加。水利工程蓄水后水位升高,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易发生塌方、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的失稳,从而产生库岸滑塌。渗

漏造成周围的水文条件发生变化,若水库为污水库或尾矿水库,则渗漏易造成周围地区和地下水体的污染,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巨人。除此之外,由于施工的扰,可导致施工区的鸟类和兽类的生活、取食环境恶化,他们将被迫远离栖息地。水库蓄水淹没森林,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新建城镇和道路系统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分割与侵占,都会造成原始生态系统的改变,威胁多种生物的生存,加剧物种灭绝。 1. 2对水生环境的影响 水电工程可使陆地变为水域,浅水变深水,流水变静水,这些都影响着生物生存环境。施工活动河水库蓄水扰、破坏了动物原有的栖息地。大坝作为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导致诸多水生态问题:一是大坝阻断河流,既淹没上游土地,也改变了下游河道的自然径流规律,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二是水流进入库区后的流速减缓,造成库中的水温分层及含氧水平下降,影响色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三是大坝改变了河流中的泥沙输移规律,导致库中泥沙沉积,减少了下游河道及河口地区的泥沙及营养物质的运输,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阻断了色和其他水生生物的迁移路径,特别是游色类的繁殖。 2.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浅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大学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浅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 姓名文博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态学 年级硕士一年级 学号 D1*******

任课教师明 完成时间2014年11月25日 浅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文博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是一个古老的话题,7000年前河姆渡先民就对周边的地理环境进行改造,并生存下来,以此开创“骨器时代”[1]。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生产资料来于自然环境,这就不可避免的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破坏的程度逐步加深,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是全世界的热点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二者关系作简要叙述,并讨论如何正确、客观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人类;社会发展;环境问题;破坏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Qian Lifu Anhui University,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bstract: the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an old topic, Hemudu ancestors, which created a "bone age", transformed the surrounding geographic

环境对职业的影响

环境对职业的影响 环境对职业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分析 1、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2、信息技术的发展 3、政治体制的影响 4、社会文化环境和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二、行业环境分析 1、行业发展的现状 2、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对该行业的影响 3、行业的发展前景预测 三、内部环境分析 1、企业实力 2、企业文化及领导者的素质和价值观 3、企业制度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职业环境对职业个体的要求 1、了解就业环境经济结构 2、了解城市文化 3、了解城市发展水平 注意:在择业时,大城市未必一定好,小城市也不一定就不好,只有合适的选择才是最好的。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职业发展道路进行选择和设计的过程,规划的内容和结果应该在规划过程中及规划后形成文字性的方案,以便理顺规划的思路,提供操作指引,随时评估与修正。 职业生涯设计简称生涯规划或职业规划,是指个人与组 织相结合,在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 自我职业性格分析; ? 确定职业目标; ? 确定成功标准; ? 制定职业发展道路计划; ? 明确需要进行的培训和准备; ? 列出大概的时间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主要包括自身的性格、兴趣、特长、智商、情商等,以及就职单位的组织环境、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晋升发展机会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职业生涯规划的 主要原则: ? 动态目标原则——环境是变动的,职位是动态的,因此个人的职

以环境保护看人与自然关系1

从环境保护看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危机的全球化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以及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仍然是哲学界的主流话题。人的生存方式作为一种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它在人与自然交往的现实语境中生成,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生存方式是否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也就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是和谐的。生态危机正是在人的生存方式基础上人与自然、入与人的交往活动的一种结果。因此,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人的生存方式中加以研究,从人的生存方式视角反观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的认识,从而在实践中改变不合理的生存方式,悉心料好、呵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的生存需要一系列物质生存要素,包括自然、社会、人以及技术和各种技术物品。在一定历史阶段,总有一种生存要素是最基本、最具决定性的,规定着那个历史阶段人生存的基本特征,我们把围绕决定性生存要素所构成的物质生存系统叫做人的生存方式,并用这一决定性生存要素来命名这一生存方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自然生存与技术生存两种方式。不同的生存方式,对应着人与自然的不同关系。早期的自然生存是原始自然生存,人类通过采集与狩猎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植物与动物。自然界提供什么,人类就利用什么。自然界有什么,人类就需要什么。 人类的需要只是对自然物的反映。在采集与狩猎的劳动过程中,人类总结和发展了种植和养殖技术,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进入到农业自然生存。在农业畜牧业生产中,动植物的生长主要是按遗传规律的自然生长,不能预先设计和控制,人只是为它们的自我生长提供较好的条件,人的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相反,由于不能正确理解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界充满了神秘感和敬畏,不得不依据自然的结构、功能和属性调整自己,通过顺应自然以求得生存。 在自然生存中,虽然应用了一些原始工具,但这些工具只是肢体功能的简单延伸且作用有限,人的生存主要依靠自身的自然条件(主要是体能,包括体力和身体技能)与自然界进行交往,人的根本属性表现为人的自然属性,气候、食物、土壤、地形等自然因素决定着人的生活和命运。因此,自然生存是一种动物式的生存。…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积极存在物,他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并且能用自己的行为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在此过程中又创造新的需要,新的需要不仅有量的拓宽,而且有质的提高。此时,自然生存方式的局限性就充分暴露出来了,超越自然生存而去追求更高级的生存方式,成为人类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欧洲相继爆发了倡导人本主义的文艺复兴运动,宣传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以及提倡“天职”(劳动)观念的新教改革运动。这些思想解放运动,一方面在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对人性的压制和摧残的过程中,把长久沉睡于上帝神性之中的人的物性猛然唤醒,形成了“物本人文主义”;另一方面又与欧洲特有的地理和历史条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资本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社会以资本追逐最大利润为驱动力,以物欲的满足为目的,以有效率的运作为原则,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奠基在功利性的基础上。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资本家发现通过把科学所发现的自然规律和知识运用于生产过程中,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成本,十分有利于资本增值,从而大力赞助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各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于是,各种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并出现无限进步的趋势,各种新工具、新机器相继被发明出来并在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各式各样的技术物品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并奔向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占据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核心位置。泉水般涌流出来的大量技术和技术物品,使人享受到物质殷实、交通便利、信息发达、交往多样等众多好处,欲望得到空前满足,生存发展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于是,人类凭借技术的应用,使其从生存于天然自然界转向生存于人工自然界,开始了技术生存。技术生存就是一种运用技术手段改变自然以创造人工自然环境来满足人需要的生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有何重大意义? 南水北调就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为主要供水对象,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巨大,主要体现在:第一,将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与环境特别就是水资源条件,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新型的运行机制,促进受水地区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能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与其她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改善当地饮水的质量。 第四,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就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改变人类生存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与促进经济发展的伟大壮举。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对华北的经济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将带来巨大的改善,并带动全国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有利影响主要在供水区,不利影响主要在水源区。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9513亿m3,调出水量占4~5%,从长江总体来讲,调水的影响很小。但从局部来瞧,调水对调出点区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其影响。 东线调水的影响 1、东线工程规划调水总规模为800~1000m3/s,年调水量150亿m3左右,分别占长江年均流量与径流量的3、0%与1、5%,比重都很小,对引水口以下长江的水位、河道冲淤变化与长江口的拦门沙,不会有大的影响,遇长江枯水,可通过调度管理予以减免。如果东、中、西三线全部实施后,枯水期长江口感潮河段将有所增长,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影响。 2、废黄河以北地区,存在局部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只要采取渠道防渗与灌区排水等措施,可以减免其不利影响。 3、根据试验与江水北调的实践,钉螺分布最北不超过江苏宝应县境(北纬33°15′),调水不会形成新钉螺区。

(完整word版)丰润自然,社会环境状况

一、地形地貌 拟建项目位于唐山市丰润区,丰润区地处北纬39 度32 分至40 度04 分、东经117 度45 分至118 度21 分之间,海拔大部在10-300 米,丰润区西距北京120 公里,西南距天津130 公里,东距秦皇岛120 公里,南距唐山中心区22.5 公里,东北部是连绵起伏的燕山余脉,中部是阡陌纵横的平畴沃野,西南是草木葱茏的湿地,还乡河、陡河等5 条河流流贯全境,位于京、津、唐、秦腹地。 二、地质条件 唐山市丰润区北部近山地带,属浅山丘陵水文地质区,含水层多为坡残积、冲洪积粘砂土,粗砂碎石粘土组成。南部地区属平原冲洪积扇水文地质区,该区地层主要受陡河、还乡河冲积而成,冲积物由北向南逐渐变厚,颗粒由粗变细,富水性由强变弱。含水层岩性比较复杂,上部多为砾卵石、粗砂,下部多为细砂,厚度在30~70 米。 三、气候气象 丰润区地处冀东平原,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干冷少雪,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潮湿、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全区年平均温度11.1℃,极端最低温度-21.9℃,极端最高温度39.6℃。日照时数平均为2694 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07毫米,日最大降水量201.3毫米。年平均风速2.7m/s,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ES),风向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盛吹西-西北风(WWN),夏季以偏南风(S)为主。夏季湿度大,平均相对湿度达80%左右;冬季湿度小,平均为45~55%。年平均蒸发量1600~1800 毫米。年无霜期为185 天。 四、水文条件 唐山市丰润区境内有水库4座,4级以上河流5条,还乡河、陡河、泥河、猪龙河、黑龙河五条河流。陡河往西南直接入海,猪龙河汇入油葫芦泊水库,其它河流均顺着地形走向由东北向西南流入蓟运河。评价区水文地质分区属平原水文地质区,分为两个亚区浅山丘陵基岩区和第四系覆盖物厚度不一,大致为10~100米,岩性为亚粘土、亚砂土、砂和卵砾石等。主要含水层厚度6~70米,富水程度较高。地下水流向总的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坡度平均为0.5‰。地下水位变化,年内3月下旬至6月为下降阶段;6月下旬至10月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水位有一定回升;11月至下年3月,水位基本保持平衡。 一、行政区划与人口 丰润区总面积1334 km2,下辖18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587个行政村,49个居委会,总人口为87.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8.5万人。区内工业种类较多,已初步形成了钢材加工、水泥、食品、机械、化工、建筑装饰材料等为主的经济体系。同时丰润区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区,素有“冀东粮仓”之美称,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省花生出口基地和瘦肉型猪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有何重大意义 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要供水对象,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主要体现在:第一,将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新型的运行机制,促进受水地区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能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改善当地饮水的质量。 第四,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改变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伟大壮举。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对华北的经济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将带来巨大的改善,并带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着。有利影响主要在供水区,不利影响主要在水源区。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9513亿m3,调出水量占4~5%,从长江总体来讲,调水的影响很小。但从局部来看,调水对调出点区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其影响。 东线调水的影响 1、东线工程规划调水总规模为800~1000m3/s,年调水量150亿m3左右,分别占长江年均流量和径流量的%和%,比重都很小,对引水口以下长江的水位、河道冲淤变化和长江口的拦门沙,不会有大的影响,遇长江枯水,可通过调度管理予以减免。如果东、中、西三线全部实施后,枯水期长江口感潮河段将有所增长,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影响。 2、废黄河以北地区,存在局部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只要采取渠道防渗和灌区排水等措施,可以减免其不利影响。 3、根据试验和江水北调的实践,钉螺分布最北不超过江苏宝应县境(北纬33°15′),调水不会形成新钉螺区。

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概况-东阿

第2章区域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东阿县位于山东省泰山脚下,黄河岸边。地处黄河下游的鲁西平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16o02′~116o33′,北纬36o07′~36o33′。县境呈狭长形,西南与阳谷县接壤,南与梁山县隔河相望,东与平阴县对岸相峙,东北与齐河县相连,北部与茌平县交错,西部与东昌府区为邻。全县南北长52.5km,东西宽24.5km,总面积726km2,总人口44万人(2010年末)。县城距市政府驻地聊城30km,至省会城市济南100km,105国道、329省道穿境而过。辖2个街道、7个镇、1个乡:铜城街道、新城街道、刘集镇、牛角店镇、大桥镇、高集镇、姜楼镇、姚寨镇、鱼山镇、陈集乡。 山东聊城北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位于山东东阿经济开发区内,距城市边缘约2km。 拟建项目厂址位于山东东阿经济开发区山东聊城北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内,东临东阿华通热电有限公司、南临阳光路(S329省道)、西临大赵居民楼和杨庄(已搬迁),北临金光路,交通较为便利;具体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6°21′11″,东经116°15′52″附近。 拟建项目具体地理位置见图2.1-1和图2.1-2。 2.1.2 地形、地貌 东阿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在38~28m之间。最高点为关山乡驻地,海拔39.6m,最低点在高集镇庙杨村,海拔27.7m。沿黄河北岸,有零星石灰岩残丘,均在海拔百米以下。境内有黄河故道,自西南向东北蜿蜒伸展,形成波状起伏的高岗、缓坡、洼地,高差达5m左右。全境地形主要分以下5种类型:河滩高地18.7万亩,占16%;沙质河槽地17.2万亩,占14.6%;缓平坡地64万亩,占地54.2%;河间浅平洼地15.2万亩,占12.9%;决口扇形地2.95万亩,占2.3%。 东阿境内除艾山、香山、鱼山等地有古生代地层露出外,其余均被新生界第四系地层覆盖,其岩性主要为灰黄、灰绿、红棕色厚砂质粘土、粘土及砥岩组成,砂质粘土含量较大,并含有铁、锰质结构及钙质沉积物。中新世地层厚度为50—100m,钻空揭露的岩石形状为棕黄、灰绿、棕红、浅紫色砂质粘土,砂质粘土夹砂岩,局部夹黄棕、灰白色粘土岩。砂质粘土致密坚硬,厚度一般2~4m,最厚处可达9m,底部为卵石及残积层,与下伏古生界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人类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一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条件和规律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4. 水利工程建设负面影响的例子 三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境的公路规划设计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2.公路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3.公路运营阶段对环影响 四其他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采矿工程对岩石圈的影响 2.煤炭开采对水圈的影响 3.城市建设对大气圈的影响 五全球在工程建设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 1.工程设计的可持续性 2.工程建设的绿色材料 3. 绿色环保的施工 4.工程运营监理的绿色与循环 六小结

人类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陈建辉地质工程200900318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450045) 摘要:人类工程建设是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也是第四季地球环境变化动因之一。文章主要从水利工程说起,又引用其他典型的人类建设的工程。说明其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影响,并介绍了当前人类在工程建设方面研究的新动向。旨在是人们认识到人类工程建设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负面影,让人们在设计运行工程时趋利避害,以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的双赢。 关键词:工程建设影响条件环境影响研究动向 前言: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人类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 逐渐形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甚至破坏环境,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急于发展经济,而大范围的建设大坝,建筑,地下工程等人类建筑,但与此同时却忽略其对环境的影响。人类建设与环境的关系经历了“先污染先发展,再治理”,“经济与安全并重”,“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直接导致了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局面。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工程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从而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在设计材料施工回收监理等各个方面不断努力做到绿色生态,甚至为环境而放弃经济效益,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工程建设应该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

工程对社会的影响

工程对社会的影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班朱彦宇 工程是什么?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是以最短的时间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于是工程的概念就产生了,并且它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技艺。 然而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刀,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来造福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这个问题可能很容易就被大家忽视。大部分人在享受科学发展带来的舒适生活外,很少注意到其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但也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受益匪浅。 对社会有利的一面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发生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西欧各个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迅速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发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电力发明为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使电力取代蒸汽机成为了新的动力,使得社会生产力又一次得到迅速发展。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特别是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高科技出现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形态向信息社会或者知识经济形态的过渡。每一次的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的引起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精辟的概括为:历史的有力杠杆、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对社会不利的一面 1.环境问题

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渣、废气”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若不经妥善处理,如未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而排放到大气、水域、土壤中,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容许量,就对环境产生了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后就又产生了新的物质。好多都是对人的健康有危害的。其中废气如: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花氢、一氧化碳、硫酸、铅、汞、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排入大气,会严重污染空气。废水排入江河湖海,会导致水质败坏,破坏水产资源和影响生活和生产用水。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态平衡。我们知道生态平衡就是动态的平衡。一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来比较稳定的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造成系统成分缺损,如生物多样性减少,结构变化如动物种群的突增或突减、食物链的改变,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断,一般称为生态失调,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生态灾难。 2.对系统文化的冲击 科技发展带来的西方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传统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我常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帖子,如,北京已经不是原来的北京了、尽管四周高楼大厦,但是我还是怀念我的四合院等等这类的帖子,往往这类的帖子跟帖率很高,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法表示着自己的不满。我住在北京,就拿北京举例子来说吧。北京的拆迁和城改是百年大计,如第一次建西直门立交桥时拆掉一座元大都城门,结果桥建起来后还是交通拥堵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改建。如果能以古城门为依托设计建造立交桥,既保住了古建筑和历史痕迹,又改善了交通,岂不两全其美!生活在北京的人都知道四合院是老北京人原汁原味的生活缩影。现在的四合院多成了大杂院,这种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的不统一最终也将影响北京四合院保留的价值。北京城以故宫、中南海、北海、什刹海以及旧城墙和护城河构成了建筑、园林、绿地三位一体的格局。而近些年来不断建起的高楼,与原有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概况 3.1 自然环境概况 3.1.1 地理位置 沙渠镇隶属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沙渠镇地处大邑县东南,西与董场镇、蔡场镇、韩场镇相邻,东、北与崇州市交界,东、南与新津县接壤。距大邑县城25公里,距双流机场28公里,是大邑县距离成都市区最近的乡镇,全镇幅员面积18.94平方公里。 项目所在的沙渠建材产业园位于沙渠镇城镇的南面,规划面积为6平方公里。 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3.1.2 地形、地质、地貌 大邑县在我国的大地构造上属扬子板块的西部地区。位于成都平原与龙门山的交接处,属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东缘的一部份,彭灌大断裂呈东北~西南走向沿天车坡—西岭镇—唐王坝一线贯穿县境中部。此线以西山区为前龙门山推覆体前缘部份,以东为白垩纪第及其以上地层沉积的前陆盆地。前者为后者沿彭灌大断裂向西俯冲所形成。 境内西部山区褶皱、断层发育。主要褶皱有:宝兴背斜,齐棚山倒转背斜,黑水河复向斜,石梯沟冲断复向斜以及唐王坝向斜,雾中山背斜,灌口向斜,晋原镇背斜,凤凰山向斜,饮马坝背斜等多级褶皱;主要断层有:磨子沟、黄铜尖子和双河逆冲断层以及川溪口、王坝岗和金陵寺断层等多级断裂;主要岩石类有:花岗岩、辉橄岩、橄榄岩、紫红色砂岩、页岩、耐酸盐岩、砾岩等多种岩类。全县整体处于构造活动带上,其地质构造极其复杂。 大邑县地处成都平原向川西北高原过渡的前沿地带,其西部为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隆起的缝合带。在上述地质构造格局的控制下,受地壳不等幅升降和流水切割侵蚀的综合作用影响,境内地貌形态多样,平原、丘陵、低山、中高山、高山、极高山并存,自东向西依序分别形成阶梯状。其中,平原占22.8%,丘陵占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2.2自然环境教材解读与知识提升试题新人教版

第二课自然环境 第1节地形多样 1.地表特征: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 2.地形的分类及特点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其主要特点如下: 续表

3.地形的特点描述 (1)每个地区的地形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很大。可以说,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地形完全相同的地方。 (2)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一般可以从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三个方面来描述。 4.亚洲地形的特点 (1)地势: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平均海拔高,在世界各大洲中居第二位。 (2)地形种类:亚洲地形种类复杂多样,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见如下示意图) 1.地形与地形区的区别。 地形(地形类型)是指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地形区(地形单元)是指具体的地形名称,如青藏高原、四川盆地等。

2.七大洲的主要地形特点(亚洲地形特点见“教材解读”)。 (1)欧洲地形的特点: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低平,平均海拔3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2)非洲地形的特点: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称为“高原大陆”;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3)南极洲地形的特点:多被冰雪覆盖,平均海拔超过了2 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4)南美洲地形的特点:西部为高大的山系;东部地域辽阔,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5)北美洲地形的特点: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西高东低,起伏大;地形分为三个纵列带,西部为高大山系,中部为广阔平原,东部为低缓山地。 (6)大洋洲地形的特点:西部以高原为主,中部分布着平原,东部为山地。 3.浙江省的地形特点: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大部分所处地形区为东南丘陵,北部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2节气象万千 一、气候 1.含义: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特点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3.气候特点: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世界各地气候不一样,冷、热、干、湿情况千差万别。 二、世界各地气候

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化思想变得更为重要,只有将所有项目工程化后,可以保证明确的分工以及目标,才能减少所要消耗的时间,减小各种矛盾。同时对社会环境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首先对于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尤为突出。水利工程的建设改 变了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和结构。在河流上建坝,使上游水流速减缓、水深增大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库区水体增大后,水温结构也会 发生变化对水体密度、溶解氧、微生物和水生生物都产生影响,下 游河道的径污比和鱼类繁殖条件发生变化;水库蓄水后可引起周围 地区的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环境变化等。其次,工程建设对泥 沙淤积的影响也较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将改变库区和下游河道泥沙的输移和沉积模式。例如,三门峡工程为了使黄河下游“地上河不再淤高,设计时想把黄河的泥沙全部拦截在三门峡水库内,使黄河下 游变清,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上游的渭河,并且设计中没有设置底 孔排沙系统,后经两次改建渭河下游泥沙仍大量淤积,这不仅使蓄 水库容减少而且形成了“地上河”经常引起洪涝灾害。中国科学院和 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和前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呼吁“三门峡水库停止蓄水不再发电”可见,三门峡水库的教训是深刻的。另例,1964年苏 联为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的阿斯旺大坝,在大坝建成前尼罗河每年 向地中海输送泥沙并使之向海岸淤积的速度和海水对岸边的侵蚀速 度大致相等。大坝建成后,泥沙被截留在水库内,地中海岸的冲刷 得不到补偿,固有的自然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工程建设对局地气候、水库水温结构、水质和地震的影响 大型水库的建设使库区微气候环境条件有所改变,包括气温、 风速、湿度、降水等。水库的水温结构分为分层型和混合型两种。 混合型的水温结构对环境的影响比分层型小。水库水温的变化主要 取决于水温的分层温度高低的变化。水库下部的低温水对农作物、

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所谓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指人们在改造和利用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由此所产生的对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科学发展观在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及顺应当代国际社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会重视生态保护、资源可持观。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文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为我们进一步建构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1.工程建设实行工程化管理是集约经营的具体体现 工程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我国在以往的建设中,对每个项目都进行规划,有的项目做到作业设计,大部分是根据规划的估算进行资金投入,由各级政府组织施工,最后由国家管部门进行检查验收。果是资金流失投资效果差资金利用率低。由于没有实行工程管理我们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重复建设、多次投资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弊端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国家要对生态环境建设实行工程化管理,这就要求严格按照工程管理程序进行,完全纳入工程化管理轨道。 由于这项改革刚提出在认识上没有统一,在操作规范上又没有规程可依,甚至对工程的内涵意义还认识模糊,把政策当成工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作为一个工程管理项目,从工程本身而言,首先它是一个具体的项目,有设计文件、编制施工文件、投资预算等资料。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工程管理合同制、监理制,工程竣工要由代表业主方进行验收,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对工程实行终身负责制。这就保证了工程建设第一的质量投资目标的实现。 2.建设工程与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理论是我们一切经济工作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林业工作更是如此。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从人类社会有了经济活动开始地球的陆地就产生了经济系统任何一个经济系统都脱离不了生态系统,即融入生态系统之中,并依附于生态系统的存在而存在。开生态的经济系统是不存在的,反过来,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存在着经济价值,当人类进入一个生态系统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这个系统也就成了生态经济系统。当今世界(地球陆地)纯生态系统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了。 人类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经济活动,超负荷地破坏了生态系统,也就是使生态失去平衡。因此,我们搞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目标就是要调节这种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目前我国政府实行的“退耕还林”就是这种调整的政策措施, 目的是恢复森林的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地位。 我们搞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恢复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不是就脱离经济活动了呢?我们说不是的,搞生态环境建设不是不要经济。从整个生态经济系统而言其目的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健康、安全地发展,生态县建设就是一个事例。从生态环境建设而言,也是离不开经济,我们所进行的种树、种草也都存在着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认为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是不符合生态经济学理论的。当今世界存在一个错误的倾向,把陆地生态系统主体———森林给分开了,分经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