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学基础知识第一章课件

经济学基础知识第一章课件

经济学基础知识第一章课件
经济学基础知识第一章课件

【精讲班内容安排】

精讲班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班次,适合各类学员,尤其适合于基础比较薄弱、初次报考经济师的学员。其内容包括:

1、教材各章的详细讲解并辅之以典型的例题,可使学员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

2、每章均配有课堂练习,帮助学员巩固各章所学知识点。

【教材内容讲解】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考情分析:

年度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合计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

2007-2012 15 15 7 14 29

经济学基础知识脉络: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本章考情分析】

年份单选题多选题合计2007年2题2分1题2分4分

2008年2题2分2题4分6分

2009年2题2分2题4分6分

2010年3题3分2题4分7分

2011年3题3分1题2分5分

2012年5题5分2题2分9分

【本章教材结构】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市场需求【本节考点】

1.需求的含义

2. 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3.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内容

【本节内容精讲】

一、需求的含义

含义备注

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

数量。需求构成要素:

1、购买欲望(愿意)

2、支付能力(能够)

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

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例题1:2011单选】在构成商品需求的基本要素中,除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外,还应包括( )。A.消费者的潜在收入

B.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C .产品的市场价格

D .产品的生产成本 【答案】B

1、消费者的偏好 :一般来说,消费者偏好增强,将引起需求增加。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3、产品价格 :

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1)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 (2)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5

、互补品的价格

(1)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

(2)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6、预期

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现期需求会增加)

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现期需求会下降)。

7、其他因素

【例题2:09年单选】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引起的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分别为 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这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情况是()。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答案】B

【解析】替代品价格上升,导致甲商品需求量增加50个单位,互补品价格上升导致本商品需求量减少80个单位,二者共同影响是甲商品需求量减少30个单位。本题实质考核替代品、互补品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例题3:2010年多选题】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

A.消费者偏好

B.互补品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

D.生产成本

E.预期

【答案】ABCE

(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例题4:单选】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

A 需求量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

B 需求曲线的位移

C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D 供给曲线的位移

【答案】B

【例题5:2012单选】能够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因素是().

A.该商品自身的价格

B.该商品的成本

C.该商品的税率

D.消费者偏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章知识点

商品 1.体现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生产关系,是商品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关系。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统一。 3.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 4.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5.物品的使用价值是不体现特定社会经济关系的。 6.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7.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就是价值。 8.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或二重性,因而,商品总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9.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可以从具体形态和抽象形态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区分为具体劳动和 抽象劳动。 10.具体劳动:具有一定形式的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11.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12.抽象价值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生产 任何一种商品,都必须耗费一定量的人类劳动。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中进行量上比较的可能性。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相交换。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在交换价值上才能得到独立的体现。 1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1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存在,但是性质不同,一个 具体形式,一个单纯的从人类脑力体力支出考虑。)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5.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6.私人劳动:具有私人性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 品也归自己占有和支配。 17.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社会分工体系中表现为私人劳动,同时,商品生产者互 相联系、相互依赖。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表现为社会劳动。 18.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由私人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而成为社会劳动,需要两方面条件:一方 面,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其他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并且是等量劳动时,私人劳动才能成为社会劳动。私人劳动所具有的社会劳动的性质,不能直接在生产者那里得到表现和承认。各个商品生产者是在社会分工的特定部门独立经营,各自在独立经营条件下提供劳动产品。 19.私人劳动要成为社会劳动必须经过市场交换。 20.商品商品被市场接受,能,这使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如 果不能,私人劳动就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让渡出去,由此产生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消耗就得不到补偿,再生产过程就无法继续进行,商品生产者可能会因此而破产。 21.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

2020年初级经济法基础章节考点试题:第一章含答案

2020年初级经济法基础章节考点试题:第一章含答案 第一章总论 知识点:法律关系 1.考点频率:★★★ 2.难度:低 3.题型:选择、判断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向乙公司购买了一辆汽车,价款18万元,该买卖合同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甲公司与乙公司 B.汽车 C.18万元价款

D.买卖合同 『正确答案』A 【例题·单选题】张某从一家电脑专卖店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双方该买卖的法律关系中,笔记本电脑属于()。 A.法律关系的主体 B.法律关系的客体 C.法律关系的事实 D.法律关系的内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初级考试中,买卖关系中,买卖的物品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例题·多选题】下列自然人中,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有()。

A.赵某,16周岁,在某超市上班 B.王某,15周岁,辍学在家赋闲 C.张某,20周岁,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 D.李某,10周岁,不能辨认自己行为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在民法上,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选项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选项C)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例题·多选题】李某今年17周岁,先天双臂残疾,但是精神状

况正常,且天生练就双脚写书法的绝活,目前在一家书法协会工作,工作稳定。关于该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李某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B.李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李某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李某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选项A,自然人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所以具有民事权利能力;选项C,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例题·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关系客体范围的有()。 A.建筑物 B.生产经营行为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知识分享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 要点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 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 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018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第一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狭义的法律指拥有(B )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A、司法权 B、立法权 C、行政权 D、强制权 2、关于法的本质,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B、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C、法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D、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3、(A )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 A、法律事实 B、法律事件 C、法律行为 D、法律规定 4、根据(D )可以把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A、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 B、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 C、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 D、法的内容 5、下列(D)可以提请仲裁。 A、婚姻纠纷 B、继承纠纷 C、抚养纠纷 D、买卖纠纷 6、下列属于诉讼时效中断的是(C )。 A、不可抗力 B、权利人被义务人控制 C、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 D、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 7、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共有的处罚形式是(B )。 ! A、罚款 B、警告 C、开除 D、拘役 8、属于刑事责任形式的是(A )。 A、没收财产 B、罚款 C、没收违法所得 D、赔偿损失 9、下列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理范围的是(D )。 A、申请营业执照,被工商部门拒绝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 C、对税务机关罚款处罚不服 D、认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不合法 10、对于仲裁,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仲裁不公开进行 B、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但实行地域管辖 C、仲裁委员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D、仲裁应当开庭进行 1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由(B)制定发布的。 · A、财政部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2、(C)不是绝对事件。 A、地震 B、洪水 C、战争 D、死亡 13、根据行政复议法律制度规定,不属于行政复议参加人的是(D )。 A、申请人 B、被申请人 C、第三人 D、行政复议机关 14、下列属于行政处罚形式的是(A )。 A、行政拘留 B、有期徒刑 C、剥夺政治权利 D、记大过 15、最长诉讼时效规定,权利人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D)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A、3年 B、5年 C、10年 D、20年 16、因票据纠纷引起的诉讼,由(B )人民法院管辖。

2018初级会计考试《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笔记整理版.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3)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4)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得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注意】本质与特征是一回事,无需特别区分。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律事实概念: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分类标准: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类别: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一)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生、老、病、死及意外事故。 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 【注意】法律事件的出现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二)法律行为(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注意2】请大家重点掌握“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区分,并看清题目问法。 【注意3】法律行为的反向问法,例:订立遗嘱是合法行为、积极行为、意思表示行为、单方行为、要式行为、自主行为。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仲裁裁决 1.仲裁管辖权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委员会。(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 2.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庭由3名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 (1)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为首席仲裁员。 (2)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公平合理原则) 3.回避制度(公平合理原则)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4.仲裁应开庭但不公开(自愿原则)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 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 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16、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 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

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初级会计职称 《经济法基础》马兆瑞 基础班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13分,2011年的分值为13分,题型全部为客观题。2012年教材对本章内容未进行调整。 本章考点较多,大多数考点需要死记硬背。在2012年的考试中,本章分值估计在13分左右。最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 本章重点、难点 1、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2、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本章易错考点 1、法律关系的客体 2、法律事实 3、仲裁适用的范围 4、仲裁协议的效力 5、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诉讼管辖、诉讼时效 6、行政复议范围、复议程序 本章识记性的内容 1、法的形式 2、仲裁的适用范围、仲裁协议的内容 3、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特殊地域管辖、特别诉讼时效 4、行政复议的范围、复议机关 5、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诉讼管辖 6、行政处罚的种类 7、刑事责任 本章主要内容 一、法的本质与特征 (一)法的本质: 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被封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二)法的特征 1、国家意志性—国家制定或认可; 2、强制性—凭借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利导性—确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4、规范性——明确而普遍适用。 【例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 【答案】ABCD(2009年) 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一)主体: 1、公民(自然人):个体户、农户、合伙人 2、机构和组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政党和社会团体 3、国家(特殊情况下) 4、外国人及外国社会组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社会组织。 【例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国有企业 B.集体企业 C.合伙企业 D.个人独资企业 【答案】ABCD (2010年) (二)内容:即权利和义务。 1、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表现为权利享有者依照法律规定具有的自主决定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要求他人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自由。如公民依法享有继承权,可以接受继承,也可以放弃继承。 2、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所担负的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负担或约束。义务主体可以积极的作为方式去履行义务,如纳税、服兵役等。也可以消极的不作为方式去履行义务,如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等。。 3、两者的关系: (1)相对性: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在大多数民商法律关系中,各方主体都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也就是说,任何一方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2)对等性: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内容对等或不对等。 (三)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包括: 1、物:包括自然物、人造物、货币及有价证券;不包括:阳光、空气、自然灾害等。 2、非物质财富:包括知识产品和道德产品。 (1)知识产品:包括著作、发现、发明、设计等,知识产品本身没有实物形态,但通常有物质载体,如证书、书籍、录像、录音等。 (2)道德产品:包括荣誉称号、嘉奖表彰、体育比赛的名次等。 3、行为。包括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如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和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等。 4、人身。人身是由各个生理器官组成的生理整体(有机体)。注意以下几点:(1)活人的整个身体,不得视为法律上的“物”,不能作为物权、债权和继承权的客体,禁止贩卖或拐卖人口,禁止买卖婚姻; (2)权利人对自己的人身不得进行违法或者有伤风化的活动,不得滥用人身或自践人身和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

第一章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理论 一、社会主义本质 1、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首先要搞清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本质的特点:A、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离开 生产力谈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提出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是三个有利;针对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区分不同的社会制度标准的传统观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只是经济手段;针对担心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后造成两极分化,提出共同富裕是一逐步实现的过程。 B、有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提示社会主义本质。提出社 会主义本质的目的性是为了消除改革的阻力。 关于本质的理解:前两句讲的是生产力方面的目标,后三句是讲人民利益方面的目标。 C、有很强的时代感 D、突出了生产力的首要地位,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 E、从目的和实现目的过程相统一来论述社会主义本质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原因有三:马克 思最注重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大力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我国最大的国情是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必须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这是因为:A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的具体条件决定的。资本主义是可以跳跃的。B我国的国情表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我国所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要求我国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 2、我国初级阶段的含义:我国已是社会主义了;我国还处 在初级阶段。3、初级阶段的特征: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的阶段;是由农 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自由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是建立和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是阶段。 4、党的基本路线(或总路线):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两个基本点: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5、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 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关键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实行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我们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为:A、社会主义公有 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想适应的;B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C公有制经济决定了它的主体地位。 3、党的十五大报告: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 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与过去比有两大突破:A不把公有制经济只当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B不把国有经济当成公有制的主体。 4、在国有经济中,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关系是基本相等 的。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总资产中占 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表现在:A国有经济的作用通过独资、股份控股或参股实现;B国有经济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C国有经济保持必要的数量、结构、布局等。 6、所有制实现形式和所有制不是同一概念: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资产的运行方式。所有制:财产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1、法的本质与特征: (1)本质:统治阶级+国家意志 (2)特征:国家意志性、强制性、规范性、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 2、法律关系主体: (1)自然人: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 (2)组织:法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非法人组织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3)国家 3、法律关系内容: (1)权利 (2)义务:积极、消极 4、法律关系客体: (1)物:自然物、人造物、一般等价物人身人格 (2)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荣誉产品 (3)行为: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5、行为能力: (1)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精神状态 (2)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8周岁(<8)“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包括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8≤X<18)“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4)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18周岁(≥18) 6、法律关系客体的适用范围:(1)物(2)行为(3)人格利益(4)智力成果 7、法律事实: (1)事件:A:绝对事件(自然现象) B:相对事件(社会现象) (2)行为:(表现形式)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几方表意)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特定形式)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主体参与)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8、法的形式:宪法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9、适用法的效力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10、法的形式: (1)宪法:全国人大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 (3)法规: A:行政法规:国务院××条例 B: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条例(4)规章: A: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无“上位法”依据,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自身的权力或者减少自身的法定职责××办法××条例实施细则 B:地方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办法 11、法的分类: 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划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划分:根本法和普通法; 根据法的内容划分:实体法和程序法; 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划分:一般法和特别法; 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划分:国际法和国内法; 根据法律运用的目的划分:公法和私法。 12、行政诉讼管辖一般由什么法院管辖:一般由基层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13、行政诉讼判决生效规定:一审判决——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不上诉一审裁定——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不上诉 14、民事诉讼时效: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3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权利被侵害”之日起20年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基本概念:稀缺、经济学、效率、机会成本、理性人、边际变动、激励、市场经济 2.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权衡取舍、成本、边际量、激励 3.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贸易、市场、政府 4.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生活水平—劳动生产率、货币—物价、通货膨胀—失业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循环流量图(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 2.生产可能性曲线: 含义;考察(内部、外部、边界);表达(效率、选择、机会成本)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概念:市场、需求量、需求定理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 2.基本概念:低档品、正常品、替代品、互补物品 3.基本概念:供给量、供给定理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 4.基本概念:均衡、过剩、短缺、供求定理均衡分析的步骤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1.基本概念:弹性、需求价格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3.计算:中点形式(弧弹性),微分形式(点弹性) 4.收益与弹性关系 5.其它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供给弹性 6.弹性的应用:(1)谷贱伤农(2)OPEC合谋的失败(3)禁毒的社会效应分析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1.价格限制如何影响市场均衡(价格上限、价格下限) 分析步骤:(1)限制价格高于均衡时,……,

(2)限制价格低于均衡时,…… 2.税收影响 (1)抑制了市场活动,销售量…… (2)买者与卖者分担税收负担 (3)对卖者或是买者征税,均衡效果一样 3.弹性与税收归宿 (1)基本概念:税收归宿 (2)供给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的时候,买者承担更多的税收。 (3)需求富有弹性,供给缺乏弹性的时候,卖者承担更多的税收。 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1.基本概念: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 2.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3.基本概念: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成本——销售意愿——生产者剩余 4.价格变动对生产者剩余的影响 5.基本概念:效率、平等 6.市场均衡(完全竞争)的福利结果 (1)自由市场把物品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由卖者的支付意愿来表示。 (2)自由市场将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3)自由市场生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 结论:市场上的供求平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社会计划者通过增加或减少物品的生产量并不能增加经济福利。 第八章:赋税的代价 1.基本概念:无谓损失 2.税收对参与者的影响,画图分析 3.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 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变动的反应程度,弹性越大意味着无谓损失越大。 第十章:外部性 1.基本概念

2018会计初级《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一.法律基础 1.法的本质和特征 ①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②特征?: 国家意志性、强制性、利导性、规范性 2.法律关系? ?主体: 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内容(权利和义务): ①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 ②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客体: 物(自然物eg土地森林;人造物eg机器建造) 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道德产品) 行为(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人身 3.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为标准,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法律行为(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 ①无论是合法还是违法行为,都会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②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志表示,法律行为分为→ 表示行为(eg订立合同)和非表示行为(eg拾得遗失物)

③单方法律行为(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多方法律行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主体意志为转移): ①自然事件(绝对事件):水灾、地震 ②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 4.法的形式 ①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他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③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条例、办法、规定) ④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⑤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⑥特别行政区的法 ⑦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 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 ⑧国际条约 ?法律效力等级: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 5.法的分类 ①按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 ②按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分: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 ③按法的内容分:实体法(实际内容eg:民法、刑法)和程序法(程序方面eg:刑事诉讼) ④按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人的效力分:一般法(普遍适用)和特别法(特别群体时间) ⑤按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分:国际法和国内法 6.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

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 技术经济活动的四大要素:活动主体、活动目标、实施活动的环境、活动的后果。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经济效果原理、预见性原理、可比性原理、全局性原理、适用性原理。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确定目标、系统分析、穷举方案、评价方案、决策。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一节现金流量及分类 1.现金流量及定义 定义:特定经济系统在某一时点发生了使用权或所有权专一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数量。 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①投资利润 ②率通货膨胀率 ③风险因素 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意义: 资金的时间价值表明,在不同时间点上对投资项目所投入的资金和获得的收益,它们的价值是不同的,为了获得经济效果的正确评价,就必须把不同时间点的资金换算成同一时点上的资金,然后在相同的时间基础上进行比较。 2.现金流量图:大小、方向、时点。 3.影响现金流量的经济活动:投资、筹资、经营。 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就是实际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所构成的资金运动。现金流量=(年销售收入—销售成本)X(1—税率)+年折旧费 利息: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放弃使用资金所获得的补偿)。 利率:在一个计息周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金之比。 单利:仅以本金计算利息,所支付的利息与占用资金的时间、本金、利率成正比。复利:用本金和前期累计利息总额之和进行计息。 第三节资金的时间价值 1.定义:利率大于0时,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本质:资金作为生产要素,再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的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2.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在规定的最小计息周期数的计息利率。 名义利率:利息期的实际利率与计息期此说的乘积 第四节等值 资金等值有两点值得注意: ①等值是以特定的利率为前提②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 资金等值与资金数量、资金发生时间、利率三个因素所有关。 第三章经济评价方法 第二节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2015会计职称《初级经济法基础》章节检测试题

2015会计职称初级经济法基础》章节测试题(1)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法的本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 B. 法是超阶级的产物 C?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D?法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总和 2?下列选项中,不可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内容的是()。 A. 继承权 B纟纳税 C. 不得损坏公共财物 D. 劳动成果 3.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律关系三要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有两个主体 B. 义务主体只能以积极作为的方式履行义务,不能以消极不作为的方式履行义务 C.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D. 权利和义务只有通过客体才能得到体现和落实 4?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律事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法律事实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

B. 地震、洪水、台风等属于法律事件 C. 重大政策的改变是一种绝对事件 D. 法律事件的发生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5?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法的形式的是()。 A. 法律 B. 行政法规 C. 法院的判决书 D. 国际条约 7. 行政法规是由()在职权范围内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 国务院 C. 各级人民政府 D. 最高人民法院 8. 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可以将法分为()。 A.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B. 根本法与普通法 C. 实体法和程序法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知识点

1.【知识点】: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国家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法是调解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具有能为一般人提供一个行为模式、标准的属性(概括性)。法的主要内容是由规定权利、义务的条文构成的,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从而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

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维持社会秩序(利益导向性,简称利导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法具有明确的内容,能使人们预知自己或者他人一定行为的法律后果(法的可预测性)。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凡是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律调整的范围、期限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 2.【知识点】:法律关系

3.法律关系的内容 (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4.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一般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物、非物质财富和行为三大类。 (1)物 ①自然物:土地、森林 ②人造物:机器、建筑 ③货币和有价证券 【解释】物是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2)非物质财富 ①知识产品:著作、发现、发明、设计 ②道德产品:荣誉称号、嘉奖表彰 【解释1】著作是著作权关系的客体。 【解释2】荣誉称号、嘉奖表彰是公民、法人“荣誉权”的客体。 (3)行为(行为结果) 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进行的作为(积极行为)或者不作为(消极行为),如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如保管合同中的保管行为)和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如建设工程合同中的承包人应按期完成办公楼的建设)。 3. 【知识点】:法律事实 1.法律事件 (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水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或者生老病死、意外事故 (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 【解释】自然灾害可引起保险赔偿关系的发生;人的死亡可引起婚姻关系、劳动合同关系的消灭,继承关系的发生。 2.法律行为 (1)无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二者均可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2)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法律行为分为表示行为(如订立合同)和非表示行为(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 (3)单方法律行为,是指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甲订立遗嘱);多方法律行为,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如甲乙订立买卖合同、赠与合同)。

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与应用

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与应用 一、考试目的 本部分的考试目的是测试应考人员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均衡价格的确定、弹性理论、规模报酬、成本理论、市场失灵等知识在物业管理中应用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掌握:需求以及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和需求法则的基本内容。供给的方式、供给规律、弹性理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报酬,以及成本理论。 熟悉:均衡价格的决定,影响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主要因素,生产理论,以及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相关内容。 了解:需求量与需求的异同,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的关系,供给函数,市场均衡,弹性系数及其意义,生产函数,边际成本,外部性问题。 三、要点说明 1.个人需求 2.市场需求 3.局部均衡价格理论及其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4.弹性理论及其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5.生产及生产要素 6.总产量、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 7.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8.边际技术替代率 9.生产规模与规模报酬原理及其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10.内在(不)经济与外在(不)经济原理及其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11.总成本、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12.经营决策的利润最大化 13.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 14.非对称信息与逆选择,败德行为及其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15.委托人一代理人问题 16.外部性及其划分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是表示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他将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 A.个人需求 B.群体购买量 C.市场需求 D.客户需求量 【答案】A,见教材P1 2.消费者收入对某商品的需求增加,该商品为( )。 A.低档商品 B.高档商品 C.替代商品 D.互补商品 【答案】B,见教材P3 3.在市场均衡的情况下,需求量( )供给量。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与之无关 【答案】B,见教材P6 4.以下因素变化会导致某种商品曲线移动的有( )。 A.个人收入 B.补充品价格

初级经济法基础各章节知识点

《初级经济法基础》考点速记 第一章总论 一、法律基础 (一)法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法的本质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利益导向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记忆口诀:说起法,找国家。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强制来保证;本质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特征也为国家意志性、强制性、利益导向性、规范性。 (三)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任何法律关系都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构成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 (1)公民(自然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 (3)国家 (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2.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2)任何一方的权利都必须有另一方义务的存在,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就是说,任何一方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 记忆口诀:权义不分家。 (3)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国家法律保障。 3.法律关系的客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象对) 法律关系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或义务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 (1)物,是指可为人们控制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实物形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与应用

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与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需求法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A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化 B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变化没有规律 C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变化有时呈正方向变化,有时呈反方向变化D鉴定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答案】D 2. 如果M和N是替代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M商品的需求与N商品的价格反方向变化 B M商品的需求与N商品的价格同方向变化 C M商品的需求与N商品的价格变化没有关系 【答案】B 3. 如果M和N是补充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商品的需求与N商品的价格反方向变化 B M商品的需求与N商品的价格同方向变化 C M商品的需求与N商品的价格变化没有关系 【答案】A 4. 关于均衡点描述正确的是() A生产这一商品的所有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与愿意提供数量等于消费这一商品的所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愿意购买的数量 B生产这一商品的所有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与愿意提供数量大于消费这一商品的所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愿意购买的数量 C生产这一商品的所有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与愿意提供数量小于消费这一商品的所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愿意购买的数量 D市场上不存在均衡点 【答案】A 5. 当到达利润最大化原则时,表述正确的是() A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 B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C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相等 D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无关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6. 个人对商品的需求具备哪两个条件() A个人具备购买意愿 B个人喜欢某个商品 C个人具有支付能力 D个人具有消费意识 E 【答案】A C 7.能够表示在特定时期内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包括()A需求函数 B需求表 C需求曲线 D需求图 【答案】A B C 9. 关于需求弹性系数,下列表述正确的包括() A /E d/=0,表明需求完全无弹性 B /E d/=∞,表明需求有完全弹性 C /E d/=1,表明需求有单一弹性 D / E d/>1,表明需求富有弹性 E 1>/E d/>0,表明需求缺乏弹性 【答案】A B C D E 10.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 A垄断的存在 B非对称性 C外部性 D公共产品 【答案】A B C 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