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武术发展历程的阶段论

武术发展历程的阶段论

武术发展历程的阶段论
武术发展历程的阶段论

文章编号:1000-677X(2006)09-0075-04体育科学

2006年(第26卷)第9期

CHINA SPORT SCIENCE

Vol.26,No.9,75-78,2006.

武术发展历程的阶段论

Discussion on Stages of Wushu Developmental Course

林小美1,杨建营2

LIN Xiao-mei1,YANG Jian-ying2

摘要:从武术的社会价值、功能角度,可以将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以军事战阵技能和个体实用技术为主的发展阶段,以政治和经济工具为主的发展阶段,以追求自然、和谐、休闲等文化因

素为主的发展阶段。从第2阶段走向第3阶段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其进程的快慢主要取决于

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以及在此进程中武术工作者的研究、呼吁和决策部门的因势利导。

关键词:武术;发展;历程;阶段

Abstract:From the view of social value function of wushu,we can divide wushu’s developmental

course into three stages:the developmental stage that main skill was about attacking-and-de-

fending applied by military or individual,the developmental stage developed as the means of pol-

itics and economy,the developmental stage that the cultural factors such as natural,harmonious

and leisure were thought highly by most people.It is a long course to move towards the third

stage from the second stage.Its advancing speed mainly depended on entire soci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wushu practitioner’s appeal and the decision-making department’s guide.

Key words:wushu;development;course;stage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6-05-19; 修订日期:2006-08-07

作者简介:林小美(1962-),女,浙江温州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武术教学、训练和竞赛, Tel: (0571)

88273843,E-mail:linxm66@https://www.wendangku.net/doc/481177772.html,;杨建营(1972-),

男,山东宁津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武术基础理

论,Tel:(0571)85619172,E-mail:fch325@https://www.wendangku.net/doc/481177772.html,。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学系,浙江杭州310028;2.

浙江工业大学体军部,浙江杭州310014

1.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China;

2.Zhe-

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14,Chi-

na.

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探讨体育的人文价值,认为经历

了政治工具、经济工具的发展阶段,体育最终将回归到人文

层面,这是未来体育发展的大趋势,如学者胡小明曾发表了

多篇这方面的研究论文;还有学者如姜艺、马亦梅、刘一民、欧阳柳青等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这使武术界学者不得不从此角度对武术发展进行新的审视。武术经历了20世纪的发展,已经跨入了体育领域,作为武术外部大环境的体育的发

展必然影响着其子项武术的发展。由此而言,未来的武术也

将跨入注重人文价值层面的发展阶段。

回顾整个武术发展史,从其产生,穿越现在,一直指向未

来,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以军事战阵技能和个体实用技

术为主的发展阶段,以政治和经济工具为主的发展阶段,以

追求自然、和谐、休闲等文化因素为主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指武术在退出军事舞台之前的漫漫发展历程,中间阶段

主要指武术在20世纪乃至21世纪很长一段时期内的时间跨度,后一阶段主要指武术超越了第二阶段后,在未来很漫长

的时间内的发展征程。下面我们分阶段进行论述。

1 以军事战阵技能和个体实用技术为主的发展阶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任何事

物我们都应该历史地分析、发展地分析,对于武术同样也不

例外。我们不能因为古代武术是一种技击术,而僵化地认为

现在武术的性质仍是技击术,同时,也不能因为现在武术的

主体性质是体育,就想当然地认为古代武术也是体育。长期

以来,武术一直作为一种技击实用技术而存在发展。远古时期,“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先民为了抵御凶禽猛兽的侵袭不得不进行被动地自卫;原始人小到个体,大到氏族部落, 因利益关系也常发生各种争斗或战争,这些显然是武术早期

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因此,可以说,武术是原始人为了满足生存、自卫的需要,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

武术的产生规定着武术的发展。原始人小到个体之间,

大到氏族部落之间的这种个体私斗和集团战争促使武术长

期以来主要沿民间武术和军事武术两条线发展。我们将个人之间、小团体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人们用于攻防技击、防身自卫的技术称为民间武术;将“开大阵,对大敌”,用于集团战争的军事格杀技术以及与之有关的个体技术称为军事武术。一般而言,民间武术以个体技术为主,以制服对方为主要特点;军事武术以群体战阵、协攻协防的技术为主,以致伤、致残、致死对方为主要特点。

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用于军事格杀的技术不属于武术

范畴。实际上,技击特点是武术最主要的特点。冷兵器时代, 属于军事一部分的群体格杀技术是最大规模的技击,它以极

其鲜明的技击特点说明它不可能游离于武术的范畴之外。研究武术史,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何良臣的《阵记》等兵书是首选的资料,这些古籍既是兵书,又是武术资料,有力地说明

了军事与武术的密切关系。如果将军事和武术看作两个集

75

合,那么其交集就是军事武术。

从广义上讲,民间武术是个体“军事”,古代,甚至现代,

许多人练习武术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防身自卫,长期以来,

民间武术一直沿着攻防技击的方向发展。

当然,武术在以军事战阵技能和个体实用技术为主的发

展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和熏陶,如道家

的道论、气论与“天人合一”论以及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 强调“和谐”和“过犹不及”等传统思想的影响。这也正是中国武术在以军事战阵技能和个体实用技术为主的发展过程中

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而区别于其他技击术的独特之处。

由以上讨论分析可知,古代武术实际上是一种国家或个

人用于防卫的工具。

宋代以后,火器开始在军事中应用,随着火器在军事中

应用的日益广泛,军事武术体系有衰退的趋向。但是,军事武

术体系的彻底垮落大约发生在20世纪初。1901年,光绪帝废

除武举制,这标志着武术从总体上退出了军事舞台,虽然以

个体技术为主的军警格斗术作为武术实用技击的一部分在

军队中仍然存在,但那毕竟是小范围的,绝对无法与古代“堂

堂之阵”的两军对峙相提并论。仅存的民间武术的发展又如

何呢?有学者曾经指出:到19世纪末,“民间武术家在一定程

度上仍然偏重于格斗技能的应用,以武术为体育的旗号尚无

树立的条件”[1]。直到民国时期,受西方体育的冲击和影响, 武术才开始向近代体育的方向演进。武术向体育的方向演进

标志着武术将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 以政治和经济工具为主的发展阶段

武术的体育化发展进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

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2.1 侧重于政治的发展阶段

有学者提出:“西方体育传入中国,我们主要接受的是形

式”[2]。20世纪初期,体育传入中国时,正值西方体育由于战

争和殖民扩张而被扭曲为政治工具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首

先传入中国的是受军国民主义思潮影响的兵操,当时它作为

一种体育形式在军队和学校广泛地开展,其开展的直接目的

并非真正从体育意义出发,而是从培养军人的角度出发。当

时马良创编的“中华新武术”正是借鉴了兵操的形式,其主要

目的也是来训练军警和学生。

实际上,20世纪始,武举制的废除以及清政府的严厉禁

武已经使武术发展跌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而武术之所以在

民国建立后再次崛起,之所以到30年代左右发展到一个高

潮,主要是因为当政者对其军国民教育价值的认识[3]。许多

人将日本在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战胜中国、在1904年日俄

战争大败沙俄的原因归结为它提倡武士道精神,他们认为,

武术在军事中虽然基本上失去了作为直接作战手段的价值,

但是其精神教育价值仍然存在。由此,武术逐渐成为军国民

教育的重要内容。1904年,梁启超写成《中国武士道》,发出了提倡武术教育的先声。1914年,著名教育家徐一冰上书教育

部“拟请于学校体操科内兼授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必修科以

振起尚武精神”,次年,此建议被教育部采纳[4]。孙中山在《精武本纪·序》中也把武术精神归结为“以振起以来体育之技

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推而言之的尚武精

神”[5]。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武术社团、会馆,无不提倡“尚武精神”,武术被视为一种可振奋民族精神,铸就尚武国民、“强种保国”的教育手段,这使民国时期武术的社会地位

骤然提高,从而促进了它的迅速发展。

民国中期,在强调民族精神教育的思想影响下,以武术

为基础的尚武思潮再度高扬,“九·一八”事变后,逐渐达到

空前激昂的程度。曾任西北军将领的张之江认为“一国之存亡,乃视民族精神之良莠以为断”,德国的“铁血主义”、英国

的“坚忍主义”、法国的“恢复主义”、日本的“大和魂武士道”皆为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应通过武术以唤起尚武精神,“以

造成强毅独立之国家”[4]。在“强国强种”的观念指引下,他于1928年在南京建立了中央国术馆,此后许多省(地、市)纷纷

建立了国术馆,从而在全国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国术馆系

统,将武术发展推向20世纪第一个高潮[3]。

在苏区的运动会上,刺杀和投弹是最主要的项目,在抗

日根据地响彻着“锻炼身体,好打日本”的口号,也反映出我

们共产党人最初接受体育也是主要从军事斗争的角度出发。

由以上论述可知,民国时期武术虽然已经由一门实用技

术转向体育,但是,其发展的强大动因并非是因为它作为一

个体育项目具有体育带有的本质特性的人文价值,而是因为

其军国民教育价值的存在,也就是说,政治价值是促使其崛

起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它当时的主要社会价值。

新中国成立之初,打破封锁,利用一切手段展示新中国

形象,提高国际地位,成为当务之急。因此,体育界发展高水

平竞技,以此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成为无产阶级的政治

需要。另外,落后的中国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与此相适应,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

建设,也成为开展体育运动的主要目的。因此,当时体育理论

沿袭着这样的思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用于生产,增加财

富;而那些与娱乐、健康、休闲、享受有关的东西,以及一切带有人文色彩的嗅之有浓厚的资产阶级味道的学科理论,作为

糟粕弃之[6]。

对于武术等民族形式体育的发展,当时的《新体育》的一

篇社论提出:“如何使民族形式体育更能具备锻炼身体的实

用价值和树立优美的形象,被确立为今后的民族形式体育发

展的方向。”[7]而武术套路“动作优美,气势雄健,能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是技击反映在舞中的表演艺术”,是一种“古代

艺术体操”归纳在体育项目之中[8]。鉴于此,当时武术套路成

为武术发展的主流,并得到飞速发展。而传统文化色彩较浓

的传统武术却作为封建糟粕受到冷遇,特别是“文革”前期,

许多优秀拳种被打入冷宫,如少林拳、罗汉拳被戴上“宣扬迷信,为和尚歌功”的帽子,醉拳被戴上“宣传醉汉主义,对现实

不满”的帽子,太极拳则戴上了“资产阶级活命哲学”的帽子, 整个传统武术被带上“传播封建迷信的工具”的帽子,受到批判。

20世纪70年代的“乒乓外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政治局

面,随后的中国武术队频频出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如1973

年6月21日~7月15日,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美国,受到尼

克松总统的接见。当时,中国武术代表团的足迹遍及欧、亚、非、美几大洲的广大区域,为展示新中国的形象起到了极大

的作用。

以上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为什么以艺术表现为特

色的竞技武术套路成为武术发展的主流——能极好地展示

新中国形象,提高国际地位,具有重要的政治作用。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奥运会,发展高

水平竞技运动,多得金牌成为显示国家强盛的途径,于是“用

76

体育科学2006年(第26卷)第9期

军事化的组织机构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把‘更快、更高、更强’视为战斗目标,把金牌作为标志性战果”[9],成为竞技体育的

发展之路。竞技体育在唤起全民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

力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到各省(市),各地方长

官则把目光投向全运会,——大力发展竞技运动、多得金牌

成为他们显示政绩的重要途径,作为全运会大项的竞技武术

自然也倍受重视。

由以上分析,20世纪,受西方体育影响而渐渐向体育方

向发展的武术更多地服务于政治,政治需要决定着武术发展

的良莠。对此,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来指手划脚,而应该本

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历史地分析,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重视武术的政治功能,

挖掘体育的军国民教育价值以及用其展示新中国形象,符合

民族危亡及国家发展的大局,符合中国的国情,是武术历史

发展的正确选择。

2.2 侧重于经济的发展阶段

20世纪末,有学者总结了体育在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发

展,指出“一个世纪以来,西方体育全面侵入东方,最初引进

深受军国民思潮侵润的兵操,导致‘增强体质’的生物体育观

蔓延至今。后来竞技运动的大量传入,我们主要也是追求其

‘金牌’的意义,而忽视其人文的价值”[10]。世纪之交,还有许多学者探讨体育的人文价值。因此,随着历史再向前发展,重

视武术的人文价值应该成为其发展的方向。

然而,正当武术的人文价值应该成为其发展的主导时,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大发展的阶段,市场经济大潮

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武术在内的体育也不例外地受

到极大影响。20世纪90年代,随着足球的率先职业化,许多

体育项目开始进军职业化,武术也为此辗转反侧。世纪之交

陆续开展的中国武术与国外技击项目的对抗赛以及散打王

争霸赛的运作拉开了武术商业化和职业化的序幕。竞技武术

套路也从这个角度出发,为表现武术的艺术性,正在着手对

场地、服装、器材、音乐、演练场景等一系列的包装。刚刚兴起的传统武术赛事逐渐开展得如火如荼,也在向这个方向靠

拢。

随着体育的职业化、商业化趋向的日益明显,竞技体育

中商品意味日趋浓厚,为获得巨额奖金和利润,许多人不择

手段去追逐金牌,致使弄虚作假,不公正比赛,贿赂裁判,使

用暴力,甚至不惜牺牲身体非法服用兴奋剂,类似丑闻屡见

不鲜。这种对金牌及其附属利益的追求使原本作为竞技主体

的运动员变成了体育竞技的工具和手段,成了金钱和物质的

附属物。这些弊端导致了有技术无理想,得金牌失道德的体

育异化现象,呈现出一种人体与精神背离发展的畸形状

态[11]。原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撰文指出:“奥林匹克对职业运动员开放可能导致奥运会失控”,“过度的商业开放带来

了现实和潜在的威胁……滥用兴奋剂的根源是商业化(或政

治)的考虑。它对奥林匹克起着消极的作用。它违背了体育的

根本目的,损害了运动员的健康。”[11]在中国,最早走向职业

化的足球,几乎所有丑闻都与谋利的贪婪有关,黑药、黑哨、

黑牌,似乎皆因经济利益驱动。在民间,武术馆校数以万计,

这不能说与其法人代表追求利润毫无关系;有些民间拳师甚

至打出招牌,明码标价,学会一招交几百元学费。在全运会、

省运会等一些重要的武术赛事,由于比赛成绩直接挂钩于相

关人员的高额奖励,他们往往为夺取金牌而不惜代价。即使

学术界,也有学者,甚至包括研究生,也以急功近利的心态,

一窝蜂似地转向武术产业化、职业化的研究。武术同许多其

他体育项目一样,已经成为一种赚钱或者说谋取经济利益的

工具。

无可否认,经济利益的驱使可以极大地催化武术发展,

武术也可以用来赚钱,我们也可以研究武术的产业化,但是,

这仅是一方面,绝对不应该成为其发展的主流,只有回到文

化层面,立足于文化,从文化角度探索研究才是其发展永恒

的主题。

3 以追求自然、和谐、休闲等文化因素为主的发展阶段

有学者指出:政治、经济对竞技运动都是双刃剑,它们可

以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也能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一个是外

部的强力感染,一个是内部生长的肿瘤。奥林匹克的危机从

体育运动以外的政治利用,变为自身内部的利益问题,可能

更加危险。因此,未来体育不能仅停留在如何为国争光、追求

政绩,如何获得最大利润上,它应该从“侧重抓提高”为政治

经济服务的旋涡中回归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的文化层面。新世纪,体育界许多学者呼

唤体育的人文精神,这对于武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也应该有所

启示。

体育走进政治经济仅是一种历史现象,并非永恒的;政

治经济可以推动体育发展,但这不能涵盖体育的文化本质。

当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以后,伴随着体育休

闲时代的到来,人民大众对武术的需求将更侧重于体现和

谐、统一、自然,更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武术。现在,许多国外学者不远万里到中国专门学习更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传

统武术,许多中国传统武师在国外大受欢迎、倍受尊敬,也说

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武术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所以,

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武术未来将有广阔的发展市场。其中,太极拳,特别是更似“君子之争”的太极推手将成为休闲

时代人民大众首选的活动方式。太极拳的独特健身功效早在

20世纪初期“土洋体育”之争时就被研究证明,当时沈维周在《体育》月刊上,发表长达16 000字的社论《世界体育标准之太极拳》,结合西方体育理论阐明了太极拳的15大功效;建国后,毛泽东主席在讲开展体育活动时就强调了太极拳(“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也曾对太极拳给予高度评价: “太极拳好”。太极拳作为一种健身运动是任何体育锻炼形式所不可代替的。现在,太极拳在世界影响很大、流传很广。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学练太极拳。据悉,美

国宇航员在遨游太空前,大家都要学练太极拳,因为他们惊

奇地发现,在宇宙飞船内人体失重的情况下,锻炼身体的最

好手段是打太极拳[13]。太极推手(非竞技性的)是太极拳系的一个训练听劲、化劲的中间训练环节,它不仅蕴涵浓厚的传

统文化特色,而且相比单纯的套路运动,更有趣味性。因此,

将成为休闲时代人们对武术的首选活动方式。

攻防技击类武术也将成为广大青少年朋友渲泄攻击本

能,获取自卫方法的特殊渠道。现阶段,许多高校学生比较厌

烦枯燥无味的武术初级套路,而对武术的散打更感兴趣,只

有一些比较落后封闭的学校的武术课还在压抑学生的兴趣,

强制学生学习20世纪50年代创编的初级套路。一些学生宁

愿到校外众多武校,或通过跆拳道、拳击等其他方式,去满足

自己的欲望,这正说明了广大青壮年对武术的需求点。究其

77

林小美,等:武术发展历程的阶段论

原因是,套路练习基本功要求较高,难以掌握、练好,且练习

方法较为传统和枯燥,其封闭性的特点无异于乏味的广播体操。而散打、推手、短兵等开放性的活动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这类开放型的武术更符合体育人文发展的大趋势,

将有更广阔的市场。

至于竞技武术,从体育发展的总趋势看,它也将最终逐

步摆脱政治经济的枷锁,回到以人为本的文化层面上。竞技

武术应该是挖掘人体在套路演练或技击对抗中的能力极限

的武术,是展现人体高水平竞技能力的武术,它像众多竞技

体育项目一样,凝聚着人类的竞争、创新、奋发、向上的卓越品质。竞技武术在今后的发展中,将更体现这种文化价值,而

非政治经济价值。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将更清醒地认识到, 竞技场是人类发泄各种原始形式的攻击性的替代物,并通过

文化性的仪式和规则使之升华。竞技比赛将攻击性引向有益

的渠道,并非从肉体上消灭同类,而是通过公平竞争使对手

心悦诚服地接受获胜者体格和智力上的优势。竞技比赛的开

展体现了维护人类和平的社会意义。竞技比赛对人类精神需

要的特殊价值在于观赏,水平越高,价值越大,观赏竞技比赛

将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之后,竞技武术如同竞技体育

一样,也将逐渐淡化政治经济工具的形象,回归到以人为本

的文化层面上。

综上所述,各类各色的武术未来将逐渐淡化“工具”形

象,向“以人为本”的文化层面发展,这将使武术逐步迈向第3 个阶段——以追求自然、和谐、休闲等文化因素为主的发展

阶段。

从第二阶段走向第三阶段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可能是一

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其进程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发

展进程以及在此进程中武术工作者的研究、呼吁和决策部门

的因势利导。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武术作为社会

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一直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有学者曾指出:“当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自由竞争极度膨胀,人们无情地

向自然攫取财富的时候,尽管‘天人合一’观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它的基调似乎已同整个社会的主旋律不合拍了,

于是,常常被那些急功近利者们所厌弃、淡忘”[14]。而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当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后,人们

的主要需要从侧重于物质需要转向侧重于精神需要时,当人

们难以承受竞争带来的精神压力,不愿面对物欲横流、人情

淡薄的现状时,人们将逐渐淡化目前极其重视经济利益、一

味强调竞争对抗的心态,而向追求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环境的心态靠拢。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武术发展从第二阶

段向第三阶段过渡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目前武术界

学者的呼吁起到的作用仅仅是量的积累和理论上的准备,当

社会条件允许的时候,将会产生质的飞跃,理论也将通过决

策部门而付诸于行动,从而变为现实。

4 小结

武术经历了以军事战阵技能和个体实用技术为主的漫

漫发展历程,于20世纪初跨入了体育发展的阶段,受当时社

会大环境的影响,其体育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一

个作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发展阶段后,才逐渐向体育人文的方

向演进。从武术的社会价值功能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其发

展化分为以上三个阶段,但是这3个阶段并非截然分开的,其

中每一阶段可能都包含着另两个阶段的因素,只是以什么为

主的问题。只有从体育角度认清了武术发展的总趋势,才能

从宏观上更好地指导武术发展的实践。作为武术工作者,我

们应该因势利导,顺应其发展总趋势,为其健康发展尽一份

力量。

参考文献:

[1]林伯原.中国近代前期武术家向城市的移动以及对武术流派分化的影响[J].体育文史,1996,(3):14-17.

[2]姜艺.体育的人文精神[J].体育文史,2001,(3):21-22.

[3]杨建营.20世纪武术发展总体走势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4(7),44-46.

[ 4]易剑东.民国时期的尚武思潮与武术[J].体育科研,1996,17

(4):10-16.

[5]李成银、申玉山.试论近代武术价值功能的演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20(3):20-25.

[6]胡小明.新世纪——中国体育的理论创新[J].体育文化导刊, 2002,(1):4-7.

[7]社论.把民族体育项目引向更健康的、人民的道路[J].新体育, 1953,(12):4-5.

[8]蔡龙云.我对武术的看法[J].新体育,1957,(2):20-21.

[9]胡小明.新时期体育社会功能的转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3, (3),3-5.

[10]胡小明.人文体育观的渐入与生物体育观的淡出[J].中国学校体育,1999,(2):65.

[11]马亦梅.人文视角中的新世纪体育[J].体育文史,2001,(3): 10-11.

[12]胡小明.竞技运动文化属性的皈依——从工具到玩具[J].体育文化导刊,2002,(4):15-18.

[13]王友唐,昌沧.让传统武术走向世界[J].中华武术,2000,(10):

13.

[14]高铭鼎,于善旭.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对发展未来体育的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0,5(1),30-35.

[15]田慧,周虹.休闲、休闲体育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6,26(4):67-70.

[16]邱丕相,马剑.武术学科的科学化历程与面临的挑战[J].体育科学,2004,24(4):64.

[17]林小美.浙江省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4):68-72.

[18]杨建营.从20世纪武术的演进历程探讨其发展趋向[J].体育科

学,2005,25(7),53-58.

[19]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4,24 (11):54-61.

[20]胡鞍钢.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J].体育科学,2000,20 (2):1-3.

[21]左新荣,姚丽琴,袁海强.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和现代科学活动的人文契合[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5),4-6.

[22]肖焕禹,冉强辉.中国现代社会结构变迁与体育发展走向[J]. 中国体育科技,2002,38(8):6-8.

[23]许红峰.2010年中国社会体育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 1999,35(5):2-9.

78

体育科学2006年(第26卷)第9期

武术价值功能发展演变

浅析武术价值功能的发展变化 魏娜娜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作者简介:魏娜娜女1986 在读硕士研究生) 摘要:武术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一直沿革到今天而没有被历史所淘汰,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了武术是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地发展着,它没有由于火器的进步,使直接用身体进行格斗的技击技术在实战中逐渐减少而停止自身的发展。相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满足人们更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仍在不停的发展变化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有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本文依据武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古代、近代、当代三大历史阶段来论述武术价值功能体系的演变、发展历程。 关键字:武术技击健身娱乐教育 1古代武术价值功能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便由远古萌生发源,发展为武术形态的雏形。武术从原始,就蕴含了极其丰富的价值、功能结构体系,对社会的进步发展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1.1 武术的技击价值 伴随人类文明的出现,武术开始萌发、发展。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环境恶劣,人类在生存竞争中,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与兽斗,而在这种严酷的斗争中,武术的技击开始了萌芽。同时人与兽斗的工具和技能开始转化为人与人搏杀格斗的工具和技能,有力促进了技击技术的发生和发展,使用兵器的技艺和格斗能力也逐渐从生产技术中分离了出来。 在以冷兵器为主要兵器的时代,武术的技击价值尤为突出,历代统治者无不极力加强军队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和提高士兵作战的技能。春秋战国《孙子兵法》中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何良臣在《阵纪》中也说军队必须使装备精良,以提高战斗力,下至民间的团体或个人间的格斗,虽大都是为了团体或个人的私利,没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但格斗的技术仍然受到普遍的重视。所以武术的技击价值在古代就成了它的主要社会价值。 1.2 武术的军事、娱乐健身、宗教价值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为了争夺食物、领地以及性选择而发生争斗。氏族部落之间开始出现有组织的战争,为适应战争需要,原始人群要作战斗的演习操练,熟悉战斗的击刺动作和群体组合,于是萌生了武舞,也叫战舞。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享乐需要有了很高的要求之后,对安全的需要,对自卫的需要不仅没有削弱,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政治、集团、国家的利益日益增加,自卫意识也日益强烈。同时,为了准备战争,首先就要组织军队,正是由于军事在国家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军事训练是国家行为,武术也就成了由国家推动,随着国家机器的运转而存在、发展的军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晋南北朝时,由于争斗不断、战乱频繁,战争的现实促进了军事武艺的发展,特别是民族间的战争,使得各民族的武艺得到了发展与交流,同时两晋兵制继承汉魏仍以“世兵制”为主,这种制度使军事技能包括武艺成为家传,对促进军事武艺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运用于阵战的军事武艺,伴随作战方式的变化也发生了演变,但更重要的是武术表演性、竞技性、娱乐性及健身性等社会功能的出现。武术在古代主要社会价值在于技击,健身价值是武术次要的社会价值,因为人们还有许多其他健身手段,但习武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是不容置疑的,中国古代就有自己独特的健身术,如导引养生术,唐豪先生称“嵩山少林传习和汇辑的”一些中国古代的养身术为“体操”,中国古代导引养生术中的动作就是体操,养生术的技术和武术的相互结合,使武术具有了特殊的健身价值。娱乐性也是中国武术一个重要的特征。艺术表演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中的素材为基础,进行创作,描写军事活动的武舞的动作素材来自于战争或军事训练的实践。早在先秦时期,娱乐性武术便有较多的出现,至秦汉,“讲武之礼,罢为角抵”指先秦习武之礼仪活动向着戏乐方向转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小学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共计三套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20.(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 )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 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2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 )支配。 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26.(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 A.利维 B.泰勒 C.布卢姆 D.莱斯 1

信息论编码》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一 一、概念简答题(共10题,每题5分) 1.简述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的最大熵定理。 2.什么是平均自信息(信息熵)?什么是平均互信息?比较一下两个概念的异同之处。 3.解释等长信源编码定理和无失真变长信源编码定理,说明对于等长码和变长码,最佳码的每符号平均码长最小为多少?编码效率最高可达多少? 4.解释最小错误概率译码准则,最大似然译码准则和最小距离译码准则,说明三者的关系。 5.设某二元码字C={111000,001011,010110,101110}, ①假设码字等概率分布,计算此码的编码效率? ②采用最小距离译码准则,当接收序列为110110时,应译成什么码字? 6.一平稳二元信源,它在任意时间,不论以前发出过什么符号,都按 发出符号,求

和平均符号熵 7.分别说明信源的概率分布和信道转移概率对平均互信息的影响,说明平均互信息与信道容量的关系。 8.二元无记忆信源,有求: (1)某一信源序列由100个二元符号组成,其中有m个“1”,求其自信息量?

(2)求100个符号构成的信源序列的熵。 9.求以下三个信道的信道容量: , ,10.已知一(3,1,3)卷积码编码器,输入输出关系为:

试给出其编码原理框图。 二、综合题(共5题,每题10分) 1.二元平稳马氏链,已知P(0/0)=0.9,P(1/1)=0.8,求: (1)求该马氏信源的符号熵。 (2)每三个符号合成一个来编二进制Huffman码,试建立新信源的模型,给出编码结果。 (3)求每符号对应的平均码长和编码效率。 2.设有一离散信道,其信道矩阵为,求:(1)最佳概率分布?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试题与答案一、填空 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和其他要素。 2、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 3、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和选择作品和反省与评价。 4、目前,新的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级构成。 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 学模式。 7、辛德等在1992 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忠实观、互动调适观和生成观。 8、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9、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 10、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1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 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12、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13、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14、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是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1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 16、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1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副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和体态等来表达。 18、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19、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0、按照古德来德的观点,课程可分为: 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和经验课程五个不同层面。 21、综合课程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 22、泰勒提出课程目标有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 23、人种学研究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其基本过程有:确定被研究的 现象和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24、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课程学者斯坦豪斯程结构是指 25、课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26、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错)

信息论测试题及答案

一、设X 、Y 就是两个相互统计独立的二元随机变量,其取-1或1的概率相等。定义另一个二元随机变量Z,取Z=YX(一般乘积)。试计算: 1、H(Y)、H(Z); 2、H(YZ); 3、I(X;Y)、I(Y;Z); 二、如图所示为一个三状态马尔科夫信源的转移概率矩阵 1. 绘制状态转移图; 2、 求该马尔科夫信源的稳态分布; 3、 求极限熵 ; 三、在干扰离散对称信道上传输符号1与0,已知P(0)=1/4,P(1)=3/4,试求: 1. 信道转移概率矩阵P 2、信道疑义度 3、信道容量以及其输入概率分布 四、某信道的转移矩阵?? ????=1.006.03.001.03.06.0P ,求信道容量,最佳输入概率分布。 五、求下列各离散信道的容量(其条件概率P(Y/X)如下 :) 六、求以下各信道矩阵代表的信道的容量

答案 一、设X 、Y 就是两个相互统计独立的二元随机变量,其取-1或1的概率相等。定义另一个二元随机变量Z,取Z=YX(一般乘积)。试计算: 1、H(Y)、H(Z); 2、H(XY)、H(YZ); 3、I(X;Y)、I(Y;Z); 解:1、 2 i 11111H Y P y logP y log log 2222i i =??=-+????∑()=-()()=1bit/符号 Z=YX 而且X 与Y 相互独立 ∴ 1(1)(1)(1)P P X P Y P X ?=+=-?=-(Z =1)=P(Y=1)= 1111122222 ?+?= 2(1)(1)(1)P P X P Y P X ?=-+=-?=(Z =-1)=P(Y=1)= 1111122222 ?+?= 故H(Z)= i 2i 1(z )log (z )i P P =- ∑=1bit/符号 2、从上式可以瞧出:Y 与X 的联合概率分布为:

武术的锻炼价值

武术的锻炼价值 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搏斗和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可以全面锻炼身体各项素质,还具有防身自卫的功能。它为适应人类生存竞争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至现代社会,武术的健身价值已更为人们所关注,在学校中加强武术教育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提高全民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1]以下谈谈武术的作用。 首先,武术可锻炼身体的柔韧素质。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的能力。它分为动力性和静力性两种。武术的压腿、耗腿、下腰等可以锻炼静力性柔韧素质,踢腿、翻腰等则可以锻炼动力性柔韧素质。据观察发现,经常练习武术的人,其柔韧素质普遍好于一般人。这些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腿踢过头部,有的甚至可将脚尖触及下颌。而没有经过专项练习的人甚至不能将腿笔直地抬过腰部。这是由于武术练习对人体一些组织、结构的影响而产生的。武术练习使人体肌肉、韧带组织的伸展性得到了增强,同时它也改变了关节面的结构,使关节活动自如。另外通过长期练习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调节功能得到改善,使主动肌收缩时,对抗肌充分放松,降低动作的阻力,保证运动幅度的加大。 其次,武术可以发展人体力量素质。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依靠肌肉紧张或收缩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它分为静力性与动力性两种。武术中的桩功可以锻炼下肢静力性力量,窜、蹦、跳、跃可充分锻炼动力性力量,武术器械的练习又能有效地发展上肢力量等等。在众多力量素质中,武术又侧重于速度性力量的发展,即使人体在极短时间内产生最快速度去克服阻力的能力。如推掌、冲拳、踹腿等动作,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使拳脚以最快速度出击,并在最后一刻将全身力量集中于一点作用于目标,如有些武术好手就可以一脚将凌空抛起的木板踢碎。 再次,武术练习可以提高人体速度素质。速度是指人们用最短时间完成一定运动的能力。武术主要发展人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取决于兴奋通过反射弧的时间。如在散打练习中,当人的眼睛感受到对方向我冲拳的这一刺激信号后产生兴奋,兴奋沿反射弧传递直至效应器开始兴奋做出防御准备,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使得这段过程所需时间越来越短,从而提高了人的反应速度。再说动作速度,长拳讲究“拳似流星”,意为出拳要象流星一样迅疾有力。又如武术队员可以极快的速度在空中完成前后两次扎刀动作,这都说明了武术对速度的要求和训练作用。 第四,武术训练可提高人的灵敏素质。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长拳要求“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就是形容武术的动作变化多、动静转换快。如腾空飞脚接马步砸拳,由一个快速腾空的动作迅速过渡到两脚落地

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6)

. 200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简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简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发展历程,并以时间表的形式分析和记录了中国电信行业的主要发展史,并简要介绍了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4G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运用,并简要归纳了4G网络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关键字:通信、通信技术、运营商、4G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发展历程 通信技术是当代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技术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通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最早的通信包括最古老的文字通信以及我国古代的烽火台传信。而当今所谓的通信技术是指18世纪以来的以电磁波为信息传递载体的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级通信阶段(以1839年电报发明为标志) 近代通信阶段(以1948年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为标志) 现代通信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互联网、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技术为标志) 从1838年莫尔斯发明电报开始,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到光导纤维,从步进展、纵横制导数字程控交换机,从固定电话、卫星通信到移动电话、从模拟通信技术到数字通信技术的演进。通信技术每一次的重大进步,都极大地提升了通信网的能力和扩展了通信业务,如从过去的电报、传真、电话到现在的可视电话、即时通信(QQ&MSN)和电子邮件(E-mail)等,给通信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社会通信服务水平的提高。现在通信技术和业务已

渗透到人们生活娱乐、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形态和工作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信息通信的需求更加强烈,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理想的目标就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任何人以及相关物体进行任何形式的信息通信。 百年以来,通信技术一直由西方国家主导其发展。直到世纪之交,历史才发生改变。2000年5月,由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代表我国政府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被国际电信联盟(ITU)采纳为3G无线移动通信国际标准。2001年3月被3GPP采纳,这是我国通信百年历史上零的突破。移动通信从只支持语音通信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1G),发展到到支持话音和低速数据(短信、GPRS)等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再到支持视频通信、高速数据以及多媒体业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当前,处在从2G到3G转折时期的通信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包括技术、网络、业务以及运营模式。电路交换技术与分组交换技术融合,将导致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在技术、业务、市场、终端、网络乃至行业运行管理和政策方面的融合。在业务竞争中,各个电信运营商也在打破传统电信的思维或疆界,开拓新的市场。 二、中国电信行业发展历程 1、1949——1994 政府行政绝对垄断 从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到1978年,整个电信企业完全依靠行政垄断进行经营,在管理上采用政企合一的方式。政府无论从经营业务到资费方面都实行严格的控制,完全是计划经济,完全是政府定价,而且它的服务主要是面向党、政、军的,并没有考虑到为个人服务。举例说,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

信息论与编码试卷与答案

一、(11’)填空题 (1)1948年,美国数学家香农发表了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的长篇论文,从而创立了信息论。 (2)必然事件的自信息是 0 。 (3)离散平稳无记忆信源X的N次扩展信源的熵等于离散信源X的熵的 N倍。 (4)对于离散无记忆信源,当信源熵有最大值时,满足条件为__信源符号等概分布_。 (5)若一离散无记忆信源的信源熵H(X)等于2.5,对信源进行等长的无失真二进制编码,则编码长度至少为 3 。 (6)对于香农编码、费诺编码和霍夫曼编码,编码方法惟一的是香农编码。(7)已知某线性分组码的最小汉明距离为3,那么这组码最多能检测出_2_______个码元错误,最多能纠正___1__个码元错误。 (8)设有一离散无记忆平稳信道,其信道容量为C,只要待传送的信息传输率R__小于___C(大于、小于或者等于),则存在一种编码,当输入序列长度n足够大,使译码错误概率任意小。(9)平均错误概率不仅与信道本身的统计特性有关,还与___译码规则____________和___编码方法___有关 三、(5')居住在某地区的女孩中有25%是大学生,在女大学生中有75%是身高1.6米以上的,而女孩中身高1.6米以上的占总数的一半。 假如我们得知“身高1.6米以上的某女孩是大学生”的消息,问获得多少信息量? 解:设A表示“大学生”这一事件,B表示“身高1.60以上”这一事件,则 P(A)=0.25 p(B)=0.5 p(B|A)=0.75 (2分) 故 p(A|B)=p(AB)/p(B)=p(A)p(B|A)/p(B)=0.75*0.25/0.5=0.375 (2分) I(A|B)=-log0.375=1.42bit (1分) 四、(5')证明:平均互信息量同信息熵之间满足 I(X;Y)=H(X)+H(Y)-H(XY) 证明:

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第34卷第2期北京体育大学学报V ol134N o12 2011年2月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 niversity Feb12011 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 )))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刘彩平1,郭义军2 (11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陕西西安710068;西安交通大学体育部,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解释学方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武术理论和价值、教育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教育理论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对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进行解读。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反映了人们对学 校武术教育的需求,这也是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尤其处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其绝大多数 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低下,因而人们迫切地呼唤学校予以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这中间也包括致力于社会适 应能力发展的武术教育,以便使之奠定以满足学生现实需要、释放武术教育功能和实现武术教育价值为内 容的基础,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中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社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71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2-0083-04 The Value of C ontemporary School Wushu Education )))T he Development of Hum an Social Adaptation LIU Ca-i ping1,GUO Y-i jun2 (11Xi.an Institute of P1E1,Xi.an710068,Shaanx i China;21Xi.an Jiaotong U niv ersity,Xi.an710049,Shaanx i China) Abstract:U sing literature,hermeneutic and logic method,based on the theory of Wushu and value,educational value,M arx ist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al t heory on all-round development to ex plain the value of contemporar y Chinese schoo l Wushu education1T he v alue of school Wushu education reflects people demands of school Wushu e- ducat ion,which is decided by human social attribute,especially in school in the cur rent Chinese social tr ansit ion, most of t he students capability of social interaction i s low,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call the schoo l to be a capabilit y o f so cial adjustment educatio n,which also includes Wushu educatio n w hich is committed to the capability of social adjustment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 r t he content of meet ing the practical needs of students,releasing Wushu educa- tio n funct ions and achieving the value of Wushu education,to make the students achieve t he capability of so cial ad- justment in the practice of the indiv idual socialization and social personalization1 Key words:contempo rary;t he value of school Wushu education;the capabilit y of social adjustment 教育界在当下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围绕教育价值的讨论异常火爆。诚如所知,大凡教育理论研究几乎基于教育教学实践,而教育价值问题之所以会成为教育研究中富有生命力的领域之一,主要还是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教育现状,它要求研究者/从思想和理论上理顺相应的问题和关系,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0[1]诸如/怎样才能搞好学校武术教育0等问题则成了困扰教育界和武术界的重要学术问题。尤其学校体育在落实/健康第一0理念、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6和5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6过程中要回答/怎样做才能实现学校武术教育价值0的问题。本研究以/武术教育价值0为研究对象,选择了/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0课题。 1学校武术教育价值概念 国内唯一的5哲学大辞典6中把价值定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的本质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0/实践说0是对/关系说0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实践说认为:/价值0是对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即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合乎规律的变化与主体尺度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的性质和程度[2]。在教育价值概念上,人们普遍认为,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全部教育价值研究,就在于使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和客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趋于一致,并向积极的、肯定的和完善的方向发展[3]。在对价值涵义、教育价值涵义理解的基础上,对学校武术教育价值概念的界定也有了其哲学基础。对学校武术教育价值概念进行界定还必须清楚什么是学校武术教育。武术是一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体育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武术教育属于学校体育教育的范畴,因此,将学校武术教育界定为:在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以武术为教育内容, 投稿日期:2010-05-29 作者简介:刘彩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教育。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 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 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 程 D.学 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论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论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王鑫涛16151228 摘要: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的未来 关键字: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AI 正文:近几年,人工智能这个话题变得越来越热门,尤其是在今年三月份的一场举世瞩目的人机围棋大赛后,人工智能这个话题在人们之间也是越来越普遍地被谈论。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Al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进行人机大战,并以4:1的总比分获胜,不少职业围棋手认为,阿尔法围棋的棋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围棋职业九段水平,在世界职业围棋排名中,其等级分曾经超过排名人类第一的棋手柯洁。那么,阿尔法围棋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厉害?阿尔法围棋(AlphaGo)是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由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的戴密斯·哈萨比斯、大卫·席尔瓦、黄士杰和与他们的团队开发,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多层的人工神经网络和训练它的方法。一层神经网络会把大量矩阵数字作为输入,通过非线性激活方法取权重,再产生另一个数据集合作为输出。这就像生物神经大脑的工作机理一样,通过合适的矩阵数量,多层组织链接一起,形成神经网络“大脑”进行精准复杂的处理,就像人们识别物体标注图片一样。通过上述所所,可见现在的人工智能已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相当先进的程度了,那么,人工智能又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呢,它的未来又会是如何?我在这里就说一下自己对人工智能浅薄的见解。

一、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也称机器智能。“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的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它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角度出发,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的发展史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史联系在一起的,目前能够用来研究人工智能的主要物质手段以及能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就是计算机,人工智能在21世纪必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类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类的科学演变已从单一的“数值计算”发展到系统的“逻辑计算”。人类正在将信息工程学逐步提入到计算机系统中,从而出现了“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等科学的迫切需求。而加速扩大“信息处理”层面来说,现有的计算机的处理数据能力是匹配不了的,缺少领域专业“智能”。这样的“计算机科学”已无法适应信息科学的发展需求。全球的信息科学正在逐步形成,Al作为现代信息科学发展的核心。从古至今人们对提及智能相关的问题就很感兴趣,只不过在计算机没有发明之前,没有任何高科技辅助工具能解开智能的奥秘。

信息论试卷题目及标准答案

信息论试卷题目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中国海洋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1948年,美国数学家 香农 发表了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的长篇论文,从而创立了信息论。 2、信源编码的目的是提高通信的有效性。信道编码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3、离散平稳无记忆信源X 的N 次扩展信源的熵等于离散信源X 的熵的N 倍。 4、对于香农编码、费诺编码和哈夫曼编码,编码方法惟一的是香农编码。 5、信道输入与输出间的平均互信息是信道转移概率的 下凸 函数,是输入概率的 上凸 函数。 6、信道矩阵??????10002/12/1代表的信道的信道容量C=符号/1bit ,达到信道容量的条件是输入符号等概分布。 7、 设某二进制码{00011,10110,01101,11000,10010,10001},则码的最小距离是2 ,假设码字等概分布,则该码的码率为 0.517比特/符号 ,这时若通过二元对称信道接收码字为01100和00110时,应译为01101 , 10110 。。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自信息量都是0 。(错) 2、最大后验概率准则与最大似然准则是等价的。(错) 3、如果信息传输速率大于信道容量,就不存在使传输差错率任意小的信道编码。(对) 4、连续信源和离散信源的熵都具有非负性。(错) 5、相同功率的噪声中,高斯噪声使信道容量最小。(对) 三、简答题(第1、2题各6分,第三题10分,共22分) 1、简述最大离散熵定理。对于一个有m 个符号的离散信源,其最大熵是什么? 答:最大离散熵定理为:离散无记忆信源,等概率分布时熵最大。 (3分) 最大熵值为 m H 2max log = (3分) 2、对于任意概率事件集X 、Y 、Z ,证明下述三角不等式成立()()()Z X H Z Y H Y X H ≥+ 证:因为)|()|(Y X H YZ X H ≤ ,(3分) 所以: ) |()|()|() |,() |()|()|()|(Z Y H XZ Y H Z Y H Z Y X I YZ X H Z X H Y X H Z X H ≤-==-≤-(3分)

当代大学生武术教育的价值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81177772.html, 当代大学生武术教育的价值探析 作者:潘杰 来源:《科教创新》2013年第03期 摘要:武术教育具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然而,武术教育方面的问题依然严峻。武术文化是否能够通过学校教育传承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法阐述了大学教育传播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文化定位,对当代大学教育及武术的未来 发展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武术文化内涵具有多元性,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形成了防身、健身、修身、娱乐等多种表现,通过大学的武术教育,可以启迪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武术武术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029-01 一、引言 武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武术教育又具有民族文化传承的功能。尽管现在,武术在学校教育中仍然被纳入体育教育的范畴,但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逐渐认知,使文化教育越来越担负其弘扬名族精神的作用。武术从民间传承进入教育领域是武术界的一件大事,尤其在2004年,国家教育部要求在高校和中小学增加武术课等规定,更加提升了武术在学校教育中 的位置。作为大学的武术教育也应承担起历史责任。 由于武术是“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的传统文化项目,因此,武术教育具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然而,武术教育方面的问题依然严峻。武术文化是否能够通过学校教育传承也是值得研究的。因为,武术进入学校后一直以体育项目存在,其文化价值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认识。大家对待武术一如对待西方体育项目一样,偏重于记忆和器具层次上承认其体育文化价值,而在深层价值观上面却没有更好的办法,仍然以西方体育价值观认识武术,致使武术看似在教育领域拥有一席之地,但只是体育项目中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而且发展模式并未突破西方体育的局限,自身的文化特色并未显现。因此,研究大学武术教育传播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文化定位,对武术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武术教育的文化内容 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产生、发展,自然地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伦理、美学、医学、兵法等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容,形成了武术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合而为一的武学体系——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项目之一,体系庞大,内容丰富。有近130个拳种和拳系。许多拳种和拳系还有不同的技术流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与时代的变迁,许多拳种流派正在萎缩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课程与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关于“课程”,有如下说法:①对课程内涵本身的歧见,会导致课程实践重心的摇移;②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明朝时期;③斯考特说“课程是一个用得最为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④课程必须追求精确的定义;⑤在西方,课程最早起源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⑥课程的理解是分层次的;⑦课程定义的产生不受时代背景的影响;⑧课程定义的确定和哲学没有关系。其中,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 ①③⑤⑦ B. ①③④⑥ C.②③⑤⑦ D.②④⑥⑧ 答案:B 2. 提出“课程是一个用得最为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的人是 A.斯宾塞 B.杜威 C.斯考特 D.泰勒 答案:C 3.提出“过于注重于完善诸如‘课程’术语的精确定义等理论问题,将会使课程研究毫无生机”的人是 A.斯考特 B.斯宾塞 C.泰勒 D.施瓦布 答案:D 4.被称为进步主义教育之父的人是 A.杜威 B.帕克 C.泰勒 D.克伯屈 答案:B 5.“课程”一词在东西方最早出现的标志 A.宋朝孔颖达《五经正义》和法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B.宋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和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C.唐朝孔颖达《五经正义》和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唐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和法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答案:C 6. 关于课程和课程理论,有如下说法:①经验主义课程也被称为“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②学术中心主义课程论提倡“从做中学”;③经验主义课程论的思想基础是结构主义和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论;④结构主义课程论者提倡发现学习;⑤螺旋式课程就是将学科的基本原理及概念组成螺旋上升的课程内容形式;

信息论试卷含答案

《信息论基础》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共15分,每空1分) 1、信源编码的主要目的是 ,信道编码的主要目的是 。 2、信源的剩余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 。 3、三进制信源的最小熵为 ,最大熵为 。 4、无失真信源编码的平均码长最小理论极限制为 。 5、当 时,信源与信道达到匹配。 6、根据信道特性是否随时间变化,信道可以分为 和 。 7、根据是否允许失真,信源编码可分为 和 。 8、若连续信源输出信号的平均功率为2σ,则输出信号幅度的概率密度是 时,信源具有最大熵,其值为值 。 9、在下面空格中选择填入数学符号“,,,=≥≤?”或“?” (1)当X 和Y 相互独立时,H (XY ) H(X)+H(X/Y) H(Y)+H(X)。 (2)()() 1222 H X X H X = ()()12333H X X X H X = (3)假设信道输入用X 表示,信道输出用Y 表示。在无噪有损信道中,H(X/Y) 0, H(Y/X) 0,I(X;Y) H(X)。 二、(6分)若连续信源输出的幅度被限定在【2,6】区域内,当输出信号的概率密度是均匀分布时,计算该信源的相对熵,并说明该信源的绝对熵为多少。 三、(16分)已知信源 1234560.20.20.20.20.10.1S s s s s s s P ????=???????? (1)用霍夫曼编码法编成二进制变长码;(6分) (2)计算平均码长L ;(4分) (3)计算编码信息率R ';(2分) (4)计算编码后信息传输率R ;(2分) (5)计算编码效率η。(2分) 四、(10分)某信源输出A 、B 、C 、D 、E 五种符号,每一个符号独立出现,出现概率分别为1/8、1/8、1/8、1/2、1/8。如果符号的码元宽度为0.5s μ。计算: (1)信息传输速率t R 。(5分) (2)将这些数据通过一个带宽为B=2000kHz 的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传输,噪声的单边功率谱密度为 6010W n Hz -=。试计算正确传输这些数据最少需要的发送功率P 。(5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