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人民解放军心理战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心理战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心理战

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郝唯学 蒋 杰

摘 要:中国人民解放军关于现代心理战理论的研究历史并不长,但在短短的20多年里发展迅速。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军事心理学研究热潮的兴起,我军心理战理论研究逐渐拉开帷幕。中国人民解放军心理战理论研究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军心理战理论研究开始起步,主要作了一些基础性的探索研究;上世纪90年代我军心理战理论研究从基础理论走向实践应用,主要集中在心理战教育训练和我军心理战思想的继承发展两方面;进入21世纪后,我军心理战理论研究在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启示下和自身心理战建设的实践摸索中走向繁荣。我军心理战理论研究历史发展的历程,带给我们有益启示。

关键词:中国人民解放军;心理战;理论研究;历史发展及特点

中图分类号:E29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451(2008)04-0065-06作 者:郝唯学,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心理与心战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蒋 杰,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心理与心战系教授,博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过去的战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心理战思想,但是,无论学术界还是理论界,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并不认可心理战这种称谓。改革开放之初,我军还没有关注现代心理战的实践活动,也没有进行现代意义的心理战理论研究活动。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军事心理学研究热潮的兴起,心理战的理论研究才拉开帷幕。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心理战理论研究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一是80年代中后期心理战理论研究的启蒙期;二是90年代心理战理论研究的应用发展期;三是21世纪初心理战理论研究的繁荣期。

一、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军心理战理论研究开始起步,作了一些基础性探索研究

我军心理战理论研究是伴随着我军军事心理学研究的兴起开始起步的。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就是以研究军事心理学为基础,对心理战作了基础性的理论研究。

1985年5月在辽宁本溪召开了首届军事心理学理论研讨会,标志着我军军事心理学研究的正式兴起。紧接着,1986年在石家庄、1987年在昆明召开了第二、第三届中国军事心理学学术研讨会。

1986年全国性的中国军事心理学研究协作中心、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军事专业委员会

成立,下设若干分会,如西北分会、济南分会、哈尔滨分会、石家庄分会、蚌埠分会等。通过这些群众性的学术研究组织,汇集了一批军事心理学的研究人员,形成了一支近千人的研究队伍,这些人中既有军队的,也有地方院校、科研机构的;既有军队总部机关的,也有基层部队的;既有军事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的,也有部队院校的专家教授;既有军官,也有士兵。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军事专业委员会成立不久,就出版了内部刊物《军事心理学通讯》、《军事心理学研究专辑》,刊登军事心理学学术动态,反映信息及成果。1988年正式出版发行全国第一本《军事心理学研究》杂志,开辟了军事心理学研究的学术园地,为推动军事心理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事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学科登上了不少军事院校的课堂,如石家庄军事教育学院、西安政治学院、二炮工程学院、蚌埠坦克学院、济南陆军学院、西安陆军学院等院校相继开设了军事心理学课程,空军政治学院、西安政治学院等院校还开设了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为中国军事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培植沃土的作用。

从1986年开始,大批军事心理学著作相继出版,如:刘红松著《军事心理学》,陈安、王维平著《军事心理学概论》,李健、马忠著《军事心理学教程》,王振兴、王连水主编《军事心理学教程》,欧阳仑等编著《军人心理学》等。军事心理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心理战理论的研究。在对军事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心理战论著相继出版,如:中国军事心理学研究协作中心、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军事专业委员会编《作战心理研究》,马忠、温金权等编《兵不血刃的战争》[1],杨旭华、郝玉庆编著《第四种战争———中外心理战评说》等[2],这些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军心理战理论研究的起步。

二、上世纪90年代我军心理战理论研究从基础理论走向实践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战教育训练和我军心理战思想的继承发展两方面

1990年在西安召开的“心战与反心战”研讨会,标志着我军的心理战理论研究开始朝着实际应用的方向发展。90年代中期,我军心理战研究已悄悄迈出院校和科研单位的门槛,走向了军营和练兵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就是集中在心理战教育训练和关于我军心理战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两方面的应用研究。

1994年到1996年,沈阳军区某部用3年时间进行了心理战教育训练试点。一方面开展心理战和反心战的教育训练,另一方面结合军事训练对部队进行旨在提高心理素质的心理教育训练。试点取得了成功,总参和总政联合转发了沈阳军区的试点经验。在总结沈阳军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军把心理训练列入了年度训练大纲。除了沈阳军区,全军还有不少部队结合训练需要,编写了《心理战知识》、

《心理战教育训练教材》等。

为配合部队心理战教育训练的开展,适应高技术战争心理战的要求,一些院校和机关也在心理战的研究上下功夫,从我国古代心理战思想和我军实战中形成的心理战思想中吸取精华,研究高技术条件下心理战的规律,出了一批成果。如:杜波、文家成主编《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国古代心理战思想及其运用》,杜波、韩秋风主编《毛泽东心理作战思想》[3],马忠主编《高技术条件下心战与反心战》[4]等。这几本心理战著作,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属于全军军事科学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课题,并获得全军奖项。蒋杰主编的《心理战理论与实践》作为全军院校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学科的教材,从心理战的

原则方法到心理战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的实际运用都作了系统探讨[5]。

我军90年代的心理战研究,不仅紧贴部队心理战教育训练的实际,还紧跟世界新军事发展变革的潮流,从新军事革命和信息战的新高度开展对心理战的研究。如:1997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新军事革命与心理作战研讨会”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三、进入21世纪后我军心理战理论研究在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启示下和自身心理战建设的实践摸索中走向繁荣

在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影响启示下,在我军自己近20年的思考和应用探索的基础上,进入21世纪后,当代我军心理战理论研究步入了兴旺繁荣期。总体特点是:研究组织规模大、研究范围广、研究成果多。

(一)理论研究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 发生在世纪之交的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给我军很大启示,心理战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军高度关注心理战发展的动态,紧跟世界军事变革的潮流,加大了对心理战研究的重视程度,研究组织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我军心理战研究机构在不断增多。目前在军队院校和重点部队,甚至在个别地方大学中都成立了心理战的专业研究机构。除了这些心理战专业研究机构,许多军事院校里的相关教研室、部队的相关部门和一些军事科学学会也都从事着心理战研究。

大规模的心理战研讨活动日益频繁。近几年来,全军许多政治院校、部队相关部门和其他一些科研院所,多次召开全军性的研讨会。特别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心理战运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全军上下就伊拉克战争中双方的心理攻势、舆论较量和法理对抗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不少领导干部在会上交流研究成果。部队各级领导和机关,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对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也很重视,积极进行研究探讨,出了很多成果。2003年全军上下一度形成了伊拉克战争研究的热潮,持续了好几个月。正是这个热潮的兴起,使各级领导和机关以及部队广大官兵对心理战地位作用、方法手段的认识,大大提高了一步。2003年,军委领导明确指出,利用现代传媒开展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是战争双方争取政治主动和军事胜利的重要手段。这为全军上下心理战研究再次被注入了新的动力。之后,全军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座谈会,对心理战的理论创新、战法训法、队伍建设以及法规制度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探讨。一系列的研讨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推动着我军心理战研究工作不断朝着专业方向深入发展。

(二)理论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 进入21世纪后,在90年代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我军对心理战的研究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从心理战的作战原理到心理战的实践运用,从心理战的自身建设发展到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各方面的研究都更加具体、深入、系统。

对心理战作战原理的研究。我军传统的心理战大多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很少从理论的角度去揭示作战原理。这给研究工作往往带来一些难题,容易导致研究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很难深入到本质。这样我军传统心理战战法就难以突破,难以发展。当前我军对心理战的研究有一个比较好的现象就是从军事心理学、传播学、信息学等基础理论入手来探讨心理战的作战原理,给心理战的整个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我国古代心理战思想和我军传统心理战的研究。我国古代的心理战思想博大精

深,我军传统心理战战法是经过血与火的考验锤炼出的宝剑,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军这方面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进入21世纪后这方面的研究仍在继续,并且研究有更加深入、系统的趋势。

对外军心理战的研究。对外军心理战的研究当前对美军心理战的研究较多,从美军心理战部队的人员编制、心理战装备性能、心理战训练、常用战法、作战特点和规律都有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对美军心理战的一些作战条令的研究,对近几场战争中美军心理战战法的分析,我军从美军的心理战建设和心理战实践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同时,我军

军的心理战理论工作者密切跟踪每次战争中的心理战,并深入分析,对加强我军心理战建设和对现代战争中心理战战法的研究,都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对信息化条件下心理战的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心理战是心理战的发展方向,更是我军当前心理战建设必须参考的定位坐标。这方面的研究我军目前有一些,主要探讨了信息化条件下心理战的地位、特点、作战模式,以及面对当前形势和中心任务我军应采取的一些心理战策略。这些探讨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理论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多 进入21世纪后,在短短的几年里我军心理战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战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关于心理战的作用机理,郝唯学在《心理战的作用机理》一文中作了精辟论述。他认为,心理战的作用机理包括6个方面:把己方的战争性质上升为某种肯定性的“元价值”,并以此来打击敌方战争的正义性,这是心理战作用机理之一。夺取制信息权以引导其认知指向、利用信息生成技术制造高频话语并夺取制信息权,以不断重复的方式挤占心理空间,进而引导目标对象的认知指向。这是心理战作用机理之二。通过突施强刺激引起敌人的恐惧情绪,从而影响敌人的认知、信念和行为,促使其削弱或丧失战斗效能,是心理战的作用机理之三。通过威慑或打击敌人最珍视的东西以摧毁其战斗意志是心理战的作用机理之四。增大正、负强化反差以改变其行为方式,是心理战的作用机理之五。打击团队心理“焊接点”,以瓦解其集体战斗力,是心理战的作用机理之六。关于高技术条件下心理战的基本规律从不同层面我军都有一些研究。如:陈克敏、吴杰明主编的《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作战心理研究》、马忠主编的《高技术战争中的心理战研究》从心理作战的技术角度对高技术战争中心理战的作战原理及技术实

施手段作了探讨;杜波、王振兴主编的《现代心理战研究》[6]和王振兴、吕登高主编的《高技术心理战概论》从战略层面对高技术条件下心理战的基本原则、常用心理战战法、心理战防御、心理调控及心理战力量物质建设提出了一些有用的观点。对信息化条件下心理战的研究,总参政治部和解放军出版社共同组织编写《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中的《信息时代的心理战》一书,理论性和指导性都很强。对迈向信息化的心理战体系建设、紧贴信息化战争的心理战训练、信息时代心理战的理论创新以及心理战变革对我军建设的启示,都有详细的论述,对于加强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心理战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参考价值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周永才、刘林福主编的《心理中心战》提出了现代局部战争中“争取人心”、“围绕心理作战”的心理中心战新理念。

“抢占心理制高点”、

对古今中外心理战战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韩秋风、杜波主编的《古今中外心理战100例》、郝唯学等主编的《心理战100例经典案例评析》、马京成等主编的《心理战战例评析》、尹

《外国军队心理战战例选评》、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斌等主编的《中国古代心理战战例选评》、

心理战战例选评》、武军仓、蒋杰主编的《海湾战争以来非对称战争中的心理战评析》[7]等,对中国古代的、近现代世界各国发生的,以及我军过去的心理战经典战例都作了详细的分析,有的还从心理战的作战机理角度进行分类,对心理战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对我军心理战体系建设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蒋杰在《我军心理战改革发展研究》一书中以我军心理战的改革发展为主线,通过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未来、我军与外军等多角度多层面深入比较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军特色的新型心理战模式和我军在现有条件下心理战建设的改革发展方向。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2003年9月组织的“新军事变革中的军队心理建设研讨会”收到了很多有价值的论文,如:陈兆辉、张占田撰写的《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建立我军特色的专业化心理战力量》、苏进昌撰写的《我军心理战专业力量建设探讨》等文章对我军建立心理战专业力量做出了开创性的探索。黄恩华撰写的《对培养和建设部队心理战骨干队伍的几点思考》、武怀堂、左军占撰写的《心理战教育训练内容和方法研究》、孟庆波撰写的《初级指挥院校应在推进部队心理战教育训练中有所作为》等论文针对我军现代心理战体系中的现代心理战教育训练,提出了有实用价值的建议,对构建完善心理战体系有很大帮助。

对和平时期心理防线巩固的研究深入到了本质。周敏著《心理防线与国家安全》从心理防线的结构分析、心理战的攻防焦点、舆论战与大众心理防线、信息时代与人类心理盲区几个方面作了论述。这些从技术层面上对心理防线的分析,为加强和平时期的心理防御奠定了理论根基。

对心理训练的研究有一些可操作性的成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军训部总政联络部编发的《心理战知识手册》对我军开展心理战训练的原则、内容、方法都作了详细阐释。罗忠、潘少军主编的《心理战教育演练指南》对部队组织心理战教育训练的课目设计、心理战演练的基本内容与程序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观点,对部队基层搞好心理训练有很大的帮助。韩秋风等主编的《心理训练理论与实践》从官兵的心理素质、心理训练的意义、心理训练的内容、任务方法、原则、保障从理论和操作上都作了详细的论述。

对近年来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心理战研究比较透彻,获得了一些有用的启示。对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心理战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研

究。如:胡凤伟等著《伊拉克战争心理战》从法律战在心理战中的运用、舆论战在心理战中的运用、美军心理战攻防策略、伊拉克心理战攻防策略、信息技术在心理战中的运用特征及获得的重要启示等几个方面作了深入分析和论述。西安政治学院心理战研究所研究汇编的《伊拉克战争心理战》从怀柔、威慑、欺诈、离间四个心理战的常用战法入手,对伊拉克战争全过程中涉及到的心理攻击和防御进行了详尽剖析描述。全军许多心理战工作者对伊拉克战争都进行了跟踪研究,上报了一批调研材料,其中一篇专题研究报告《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军心理战的运用》,受到了总政领导的好评。还如:济南军区与西安政治学院合著的《伊拉克战争心理战扫描与探析》,对伊拉克战争心理战的运用作了深层次的分析,并深入探讨了伊拉克战争心理战对我军心理战建设的启示,具有探索性和实用性[8]。

进入21世纪的这几年,我军对心理战的研究,除了以上几个大的方面,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如:在反“台独”心理战演练中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战术性心理作战方案和策略,对我国古代心理战思想和我军过去战争中形成的心理战思想的研究有新的进展。另外,我军还编译了一部分外军心理战的原始文献资料,如:苗丹民、王京生等编译的Reuven Gal和A.David Mangelsdorff合著的《军事心理手册》[9]等。

纵观我军心理战理论研究历史发展的历程,给我们深深的启示。一是心理战基本理论是伴随着心理战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心理战实践是心理战理论形成的源泉和发展动力。二是心理战理论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斗争的历史进程而发展的,新的社会关系的产生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崛起对心理战理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三是心理战理论的发展以生产力及这种生产力可能为心理战提供的物质基础为前提,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是心理战理论创新和飞跃的推进器。四是心理战理论本质上是一种政治上、军事上乃至国家总体实力上的博弈艺术,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乃至国际斗争的格局深刻影响着心理战理论的发展。五是心理战理论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性和传承性,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深层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淀在心理战的理论发展进程中产生深远影响。我们深信:随着我军心理战活动的深入开展及全军心理战理论工作者的潜心探索,我军心理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理论成果,将在现有的基础上飞跃到一个崭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马忠等.兵不血刃的战争[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

[2]杨旭华.第四种战争———中外心理战评说[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7.

[3]杜波等.毛泽东心理作战思想[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

[4]马忠.高技术条件下心战与反心战[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5]蒋杰.心理战理论与实践[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

[6]杜波等.现代心理战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

[7]武军仓,蒋杰.海湾战争以来非对称战争中的心理战评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8]曹俊民,蒋杰.伊拉克战争心理战扫描与探析[M].香港:海风出版社,2004.

[9]苗丹民,王京生等.军事心理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朱加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