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用习题解答第4章

教师用习题解答第4章

教师用习题解答第4章
教师用习题解答第4章

思 考 题

4.1 阿伏伽德罗定律指出:在温度和压强相同的条件下,相同体积中含有的分子数是相等的,与气体的种类无关。试用气体动理论予以说明。

答: 据压强公式 p nkT = ,当压强和温度相同时,n 也相同,与气体种类无关; 4.2 对一定量的气体来说,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体积的减小而增大。当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微观角度看,两种情况有何区别。

答:气体压强是器壁单位面积上受到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而产生的平均作用力的结果。当温度不变时,若体积减小,分子数密度增大,单位时间内碰撞器壁的分子数增加,从而压强增大;而当体积不变时,若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增大,分子碰撞器壁的力度变大,从而压强增大;

4.3 从气体动理论的观点说明:

(1)当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只要适当地增大容器的容积,就可使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2)一定量理想气体在平衡态(p 1,V 1,T 1)时的热动平衡状况与它在另一平衡态(p 2,V 2,T 2)时相比有那些不同?设气体总分子数为N ,p 2< p 1,V 2< V 1。

(3)气体在平衡状态下,则2

2

2

2

13

x y z v v v v ===

, 0x y z v v v ===。 (式中x v 、y v 、z v ,是气体分子速度v 的三个分量)。

答:(1)由p nkT = 可知,温度升高时,n 适当地减小,可使压强不变;

(2) 在平衡态(2p ,2V ,2T )时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较在平衡态(1p ,1V ,1T )

时小,但分子数密度较大;

(3) 因分子向各方向运动的概率相同,并且频繁的碰撞,速度的平均值为零,

速度平方的平均值大小反映平均平动动能的大小,所以各分量平方平均值相等;

4.4 有人说“在相同温度下,不同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相等,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的大,所以氢分子的速率一定比氧分子大”。这样讲对吗?

答:不对,只能说氢分子的速率平方平均值比氧分子的大。

4.5 为什么说温度具有统计意义?讲几个分子具有多大的温度,可以吗? 答:温度的微观本质是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大小的量度,而平均平动动能是一个统计平均值,只有大量分子才有统计规律,讲几个分子有多大温度,无意义。

4.6 试指出下列各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1)

12kT ;(2) 32kT ;(3) 2i RT ;(4) 2M i RT μ;(5) 32

M RT μ。 答:(1)对大量分子而言,当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平均来说,每一个自由度所具有

的能量。

(2)对大量分子而言,当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平均平动动能。

(3)当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自由度为i 的一摩尔理想气体具有的内能。 (4)当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自由度为i 的

M

μ

摩尔理想气体具有的内能。

(5)当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

M

μ

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具有的内能。

4.7 有两瓶不同的气体,一瓶是氦,另一瓶是氮,它们的压强相同,温度相同,但容积不同,问:

(1)单位容积的分子数是否相同? (2)单位容积的原子数是否相同? (3)单位容积的气体质量是否相同? (4)单位容积气体的内能是否相同? 答:(1)单位容积内分子数相同。 (2)单位容积内原子数不同。 (3)单位容积的气体质量不同。 (4)单位容积气体的内能不同。

4.8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下列状态变化过程中,其内能有无变化?如何变化? (1)等压膨胀;(2)等容增压;(3)等温压缩。 答:(1)等压膨胀,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2)等容增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3)等温压缩,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4.9 已知f (v )是速率分布函数,其物理意义是什么?说明以下各式的物理意义:

(1)

()d f v v ;(2)

2

1

()d v v Nf v v ?

;(3)

()d p

v f v v ?

;(4)

20

()d v f v v ∞

?

答:(1)分子热运动速率在υ—υ+d υ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 (2)分子热运动速率在1υ—2υ区间内的分子数。

(3)分子热运动速率在0—p υ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

(4)在热平衡条件下,气体分子速率平方的平均值。

4.10 有人说:“平均自由程就是各个分子在两次碰撞间所走过的路程。”这样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由于分子作无规则的热运动,任意俩次碰撞间所走过的路程不同,平均自由程是一统计平均值。

4.11 一定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问当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如何变化?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是否变化?为什么?

答:体积不变时,分子数密度不变;温度升高时,平均速率增大,平均碰撞频率增大。平均自由程不变。

4.12 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可达每秒几百米,为什么在房间内打开一汽油瓶的瓶塞后,需隔一段时间才能嗅到汽油味?

答:虽然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可达每秒几百米,但分子移动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众多的分子碰撞,使得分子进行的轨迹实际上是一条迂回的折线。所以需隔一段时间才能嗅到汽油味。

4.13 若某气体分子的自由度是i ,是否可以说每个分子的能量都是

2

i

kT 。 答:对大量分子而言,平均来说有此结论;对少数分子不可以这样说。

习 题

4.1 目前真空设备的真空度可以达到1.0×10-10Pa ,求在此压强下,温度为300K 时单位体积内有多少个气体分子?

解: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nkT 得

10

1023

1.010

2.4101.3810300

p n kT --?===???

4.2 设太阳是由氢原子组成的理想气体,其密度可视为均匀,若其压强为1.35×1014Pa 。试估算太阳的温度。(已知氢原子的质量m H =1.67×10-27kg ,太阳半径R s =6.96×108m ,太阳质量m s =1.99×1030kg)

解:设原子总数为N ,则

30

5727

1.9910 1.19101.6710

s H m N m -?===?? 原子数密度2938.431043

s N n R π=

=? 由p nkT = 得

81.1710T =?(K )

4.3 一容积为1.0×10-3m 3的容器中,含有4.0×10-5 kg 的氮气,温度为30℃,试求容器中气体的压强。

解:分子总数52325

03

4.010 6.0210 1.72101410

M

N N μ?==??=?? 分子数密度2528

3

1.7210 1.72101.010

n -?==??

由p nkT = 得7

7.1910p =?(pa )

4.4 当气体温度为290K ,压强为1.33Pa 时,每立方米中有多少分子数?

解:由p nkT = 得20

231.33 3.32101.3810290

p n kT -===???

4.5 一容器内储有氧气,压强为1.0×105Pa ,温度为300K 时。求: (1)气体分子的数密度; (2)氧气的密度;

(3)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解: (1)单位体积分子数

252.4410p

n kT

=

=? (2)氧气的密度

1.30M P V RT μρ=

==(㎏·3m ) (3)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213 6.21102

k kT ε-==?(J)

4.6 2.0×10-3kg 氢气装在2.0×10-2 m 3的容器内,当容器内的压强为4.0×105Pa 时,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多大?

解: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M

pV RT μ

=

得 PV

T MR

μ=

平均平动动能

2033 1.991022k PV k

kT MR

με-==

=?(J)

4.7 3 mol 氢气,在温度为27℃时,它的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各为多少?

解:氢气可视为刚性双原子理想气体分子

平动动能 4039

3 1.121022kt E kT N RT =?

?==?(J) 转动动能 3

0237.5102

kr E kT N =??=?(J)

4.8 容积为1.0×10-3 m 3,压强为1.01×105Pa 的气体分子的平动动能的总和为多少? 解:根据 p nkT = 及3

2k E N kT =?

(N 为分子总数)得 233

1.521022

k E nV kT pV =?==?(J )

4.9 将16×10-3kg 氧气由15℃加热到25℃,氧气的内能增加多少? 解:由2

M i

E R T μ?=

??? 得 33161058.3110103.8832102

E --??=???=?(J )

4.10 在容积为2.0×10-3m 3的容器内,有内能为6.75×102 J 的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

(1)求气体的压强;

(2)若容器内分子总数为5.4×1022个,求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及气体的温度。

解:(1)由2M i E RT μ=

?和M

PV RT μ=可得气体压强 253

22 6.7510 1.35105 2.010

E P iV -??===???(Pa) (2)分子数密度N

n V

=

则该气体的温度 362p pV T nk Nk

===(K)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21

37.49102

kt kT ε-==?(J)

4.11 宇宙中某些恒星的温度可达到1.0×108K ,这也是发生核聚变反应(即热核反应)所需的温度,在此温度下,恒星可看作由质子组成。求:

(1)质子的平均动能是多少?

(1)质子的方均根速率是多大?(质子质量m =1.67×10-27 kg) 解:质子可视为质点,将大量质子看做理想气体

(1)21513

2.071022

k m kT ευ-=

==?(J ) (2

61.5810=

=?(m /s )

4.12 有一个具有活塞的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气体。如果压缩气体并对它加热,使它的温度从27℃升到177℃,体积减少一半,求气体压强变化多少?这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变化多少?

解:(1)111p n kT = 222p n kT =

212n n = 127327300T =+=(K ) 2273177450T =+=(K)

2211

23p T

p T == (2)1132kt kT ε=

2232

kt kT ε= 则

22

1

1 1.5kt kt T T εε==

4.13 体积为1.0×10-3m 3的容器中含有1.01×1023个氢气分子,若压强为1.01×105Pa ,求该氢气的温度和分子的方均根速率。

解:分子数密度 23

3

1.01101.010N n V -?==? 由 p n k T = 得 7

2.5p pV T nk Nk

=

==(K ) 方均根速率

29.510=

=?(m/s )

4.14 在3.0×10-2m 3的容器中装有2.0×10-2kg 气体,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

5.06×104Pa ,求气体分子的最概然速率。

解:由

p υ=

及M

pV RT μ

=

23.910p υ=

=?(m/s ) 4.15 声波在理想气体中传播的速率正比于气体的方均根速率,问声波通过氧气的速率与通过氢气的速率之比是多少?设这两种气体均为理想气体且温度相同。

解:设声波在氧气中的速率为1υ;在氢气中的速率为2υ;据题意

214υυ=

4.16 试求温度为127℃的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和最概然速率。 解:氧分子的摩尔质量23

03210μ-=?㎏/mol

氢分子的摩尔质量 2

3210H μ-=?㎏/mol

对氢分子:

32.0610υ=

=?(m/s)

32.2310=

=?

(m/s)

31.8210p υ=

=?(m/s)

对氧分子:

25.1410υ=

=?(m/s)

25.5810=

?

(m/s)

24.5610p υ=

=?(m/s)

4.17 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平均自由程λ=1.12×10-7m ,计算两次碰撞之间的平均时间是多少?

解:已知T =273K

32.010μ-=?㎏

/mol

1704υ=

=(m/s) 116.5710t λ

υ

-?=

=?(s ) 4.18 目前实验室获得的极限真空约为1.33×10-11Pa ,试求在27℃时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及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设分子的有效直径d =3.0×10-10m)

解:T =300K P =nkT 9

23

11102.3300

1038.11033.1?=???==--kT P n

8

7.810λ=

==?(m) 4.19 在压强为1.01×105Pa 时,氮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6×10-8m ,当温度不变时,

在多大压强下其平均自由程为1mm?

解:λ=

= 设

81610λ-=?(m) 32 1.010λ-=?(m) 51 1.0110p =?Pa 则:

21

12

p p λλ= 2 6.06p =(Pa)

4.20 试计算在标准状态下,空气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已知此时空气分子的平均速率为4.85×102m ·s -1,空气分子的有效直径为3.4×10-10m 。

解:2Z d n υ=

P n kT

=

51.0110P =?(Pa) 273T =K 231.3810k -=?J/K 则:

96.710Z =?

8

7.2710λ-=

=?(m)

4.21 若氖气分子的有效直径为2.59×10-10m ,问在温度为600K ,压强为1.33×102Pa 时氖分子1s 内的平均碰撞次数为多少?(氖气摩尔质量为20.17×10-3 kg ·mol -1)

解:27.9410υ=

=

=?

(m/s) 2273.8010P

Z d n d kT

υυ

===?

4.22 若理想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当压强降为原值的一半时,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变为原值的多少?

解:当温度不变时,平均速率不变。

22P Z d n d kT

υυ

== 所以,当压强降为原来的一半时,平均碰撞频率也降为原来的一半;

λ=

=平均自由程变为原来的2倍;

教师用习题解答第2章

思 考 题 2.1 从运动学的角度看,什么是简谐振动?从动力学的角度看,什么是简谐振动? 答:从运动学的角度看,弹簧振子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按余弦函数的规律变化,所作的运动就是简谐振动。从动力学的角度看,如果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总是与物体对其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而方向相反,那么该物体的运动就是简谐振动。 2.2 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到2倍时,其振动周期、振动能量、 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等物理量将如何变化? 答:弹簧振子的运动方程为0cos()x A t ω?=+,速度为0sin()v A t ωω?=-+,加速 度的为)cos(02?ωω+-=t A a ,振动周期2T =2 2 1kA E = 。所以,弹簧振子的振幅A 增大到2倍时,其振动周期不变,振动能量为原来的4倍,最大速度为原来的2倍,最大加速度为原来的2倍。 2.3 下列运动是否为简谐振动? (1)小球在地面上作完全弹性的上下跳动; (2)小球在半径很大的光滑凹球面底部作小幅度的摆动; (3)曲柄连杆机构使活塞作往复运动; (4)小磁针在地磁的南北方向附近摆动。 答:(2)、(4)为简谐振动,(1)、(3)、不是简谐振动。 2.4 三只相同的弹簧(质量忽略不计)都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质量为m 的物体,它们放置情况不同,其中一个平放,一个斜放,另一个竖直放。如果它们振动起来,则三者是否均为简谐振动,它们振动的周期是否相同? 答:三者均为简谐振动,它们振动的周期也相同。 2.5 当谐振子作简谐振动的振幅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谐振子的什么量也增大为原来的2倍? 答: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2.6 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其振动的总能量为E 1。如果我们将弹簧振子的振动振幅增加为原来的2倍,而将重物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则新的振子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发生变化? 答:弹簧振子2 12 E kA = ,所以新的振子系统的总能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

教师用习题解答第5章.doc

思 考 题 5.1 当热力学系统处于非平衡态时,温度的概念是否适用? 答:温度的概念是指处在同一热平衡状态下的所有热力学系统,在宏观上都具有的一种共同的物理性质。所以在非平衡态时温度的概念不适用。 5.2 内能和热量的概念有何不同?下面两种说法是否正确? (1)物体的温度愈高,则热量愈多; (2)物体的温度愈高,则内能愈大。 答:内能指物体内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时,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热量是在热传导方式下物体之间所交换能量的计量。所以(1)的说法不正确;(2)的说法正确。 5.3 什么是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气体在平衡态时有何特征?当气体处于平衡态时还有分子热运动吗? 答: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宏观性质处于不随时间改变的系统状态叫做平衡态...。气体处于平衡态时,整个系统热平衡(各部分温度相等);力平衡(各部分压强相等);化学平衡和相平衡(浓度均匀,组成不随时间变化)。分子热运动始终存在。 5.4 试说明为什么气体热容的数值可以有无穷多个?什么情况下气体的热容为零?什么情况下气体的热容是无穷大?什么情况下是正值?什么情况下是负值? 答:气体热容的大小与气体升温的过程或条件有关。不同的热力学过程,热容的值都是不同的。因为变化过程可有无穷多个,所以气体热容的数值可以有无穷多个。绝热过程热容为零。等温过程热容为无穷大。系统温度升高,从外界吸热的热力学过程气体热容为正。系统温度升高,向外界放出热量的热力学过程气体热容为负。 5.5 有可能对物体加热而不致升高物体的温度吗?有可能不作任何热交换,而使系统的温度发生变化吗? 答:气体等温膨胀过程吸收外界热量而温度不变。存在对系统不作任何热交换而温度发生变化情况,如气体的绝热压缩过程。 5.6 讨论理想气体在下述过程中Q W E 、、?的正负。 (1)等容降压;(2)等压压缩;(3)绝热膨胀。 答:(1)等容过程做功为零,W 为零。等容降压时温度下降,所以内能减少,E ?为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Q 为负。 (2)压缩过程系统做负功,W 为负。等压压缩时温度下降,所以内能减少,E ?为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Q 为负。 (3)绝热过程Q 为零。膨胀过程系统做正功,W 为正。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E ?为负。 5.7 有人说,因为在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做的净功在数值等于p-V 图中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所以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越大,循环效率就越高,对吗? 答:不正确,因为循环效率取决于系统对外做的净功和系统由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只有在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一定的情况下,封闭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越大,即系统对外所做的净功越多,循环效率越高,如果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不确定,则循环效率不一定越高。 5.8 温度差对于热机的驱动是否是必须的,为什么?

中学教师综合素质章节精选练习题及答案

中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2016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职业理念 1.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让每一个学生考上大学 B.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智者 C.让每一个学生成才 D.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故选D。 2.( )鲜明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 A.素质教育 B.应试教育 C.德育 D.智育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相对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素质教育鲜明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故选A。 3.素质教育应把( )放在首要位置。 A.智育 B.美育 C.德育 D.体育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故选C。 4.素质教育的实施对象是( )。 A.中小学教育

B.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 C.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 D.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素质教育同时贯穿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故选D。 5.在中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为本就是指( )。 A.以中学生的兴趣为本 B.以中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本 C.以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D.以中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本 【答案】C。 6.初中生小虎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还及邻座讲话。班主任让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一个人坐。下列选项中,对该班主任行为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C.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D.维护了教师的权威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面对学生小虎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采取多种方式及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不应让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师的角落,这种做法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故选C。 7.留守儿童小华身上有一些不良习惯,班主任应( )。 A.关心爱护小华,加强对他的行为养成教育 B.宽容理解小华,降低对他的要求并顺其自然 C.严厉责罚小华,令其尽快改变不良习惯 D.联系小华家长,责令其督促小华改变不良习惯

第九章 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习题 一、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中不能正确把cl定义成结构体变量的是( ) A)typedef struct B)struct color cl { int red; { int red; int green; int green; int blue; int blue; } COLOR; COLOR cl; }; C)struct color D)struct { int red; { int red; int green; int green; int blue; int blue; } cl; } cl; 2.有以下说明和定义语句 struct student { int age; char num[8];}; struct student stu[3]={{20,"200401"},{21,"200402"},{10\9,"200403"}}; struct student *p=stu; 以下选项中引用结构体变量成员的表达式错误的是( ) A) (p++)->num B)p->num C)(*p).num D)stu[3].age 3.有以下结构体说明、变量定义和赋值语句 struct STD {char name[10]; int age; char sex; }s[5],*ps; ps=&s[0]; 则以下scanf函数调用语句中错误引用结构体变量成员的是( )。 A)scanf(“%s”,s[0].name); B)scanf(“%d”,&s[0].age); C)scanf(“%c”,&(ps->sex)); D)scanf(“%d”,ps->age); 4.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以通过typedef增加新的类型 B)可以用typedef将已存在的类型用一个新的名字来代表 C)用typedef定义新的类型名后,原有类型名仍有效 D)用typedef可以为各种类型起别名,但不能为变量起别名 5.有以下程序段()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 *NODE; NODE p;

第九章 习题及答案教学文稿

第九章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习题 一、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中不能正确把cl定义成结构体变量的是( ) A)typedef struct B)struct color cl { int red; { int red; int green; int green; int blue; int blue; } COLOR; COLOR cl; }; C)struct color D)struct { int red; { int red; int green; int green; int blue; int blue; } cl; } cl; 2.有以下说明和定义语句 struct student { int age; char num[8];}; struct student stu[3]={{20,"200401"},{21,"200402"},{10\9,"200403"}}; struct student *p=stu; 以下选项中引用结构体变量成员的表达式错误的是( ) A) (p++)->num B)p->num C)(*p).num D)stu[3].age 3.有以下结构体说明、变量定义和赋值语句 struct STD {char name[10]; int age; char sex; }s[5],*ps; ps=&s[0]; 则以下scanf函数调用语句中错误引用结构体变量成员的是( )。 A)scanf(“%s”,s[0].name);B)scanf(“%d”,&s[0].age); C)scanf(“%c”,&(ps->sex)); D)scanf(“%d”,ps->age); 4.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以通过typedef增加新的类型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卷第十章(参考答案)

2011年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复习试卷(第十章)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最早论述班级授课的人是( ) A 、孔子 B 、夸美纽斯 C 、杜威 D 、赫尔巴特 2、形成班级的前提条件是确立( ) A 、班级发展目标 B 、班级核心队伍 C 、班级规章制度 D 、班级班风 3、班主任的工作重点是( ) A 、组织学生活动 B 、指导学生课外生活 C 、评定学生操行 D 、对学生进行德育 4、提出班级管理“平行性原则”观点的是( ) A 、赞科夫 B 、马卡边柯 C 、杜威 D 、赫尔巴特 5、班级活动中心环节是( ) A 、选题 B 、制定活动计划 C 、活动实施 D 、总结 6、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的( )老师; A 、教学工作 B 、德育工作 C 、学生工作 D 、团队工作 7、中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的时间是( )

A 、1862年 B 、1902年 C 、1903年 D 、1912年 8、了解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A .考核法 B .问卷法 c .谈话法 D .观察法 9、班级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是( )。 A .共同的生活准则 B .一定的心理氛围 c .共同的目标 D .一定的组织结构 10、班级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对其成员有很大的影响说明非正式群体具有( ) A 、自发性 B 、竞争性 C 、权威性 D 、封闭性 二、 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 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2. 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和学生集体两个方面; 3. 班级目标设定要注意渐进、有恒和多样; 班级文档包括学生成绩报告单、操行评语、学生档案、班级日志; 三、 判断说明题(每题5分,共15分) 1.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 答:错误:(1)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和教好学生;(2)对学生进行德育工 作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 2、班级管理中通过目标来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 答:正确。(1)班级管理中要在在确定班级目标,并把目标分解到每个学生;(2) 通过目标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3、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京师同文馆。 答:正确。(1)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形式的始于1862年京师同文馆。 四、 简答题(每题5分,共35分)

教师用习题解答第6章,大学物理答案

思 考 题 6.1 0 q F E =与r r q E ?42 0πε= 两公式有何区别和联系?公式中的q 0有何要求? 答:前式为电场(静电场、运动电荷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后一式仅是静止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分布。静电场中前式是后一式的矢量叠加,即空间一点的场强是所有点电荷在此点产生的场强之和。 公式中的q 0必须足够小,以保证q 0放入电场中后在实验精度内对原电场的电荷分布不产生可觉察的影响;它的几何线度必须足够小,以保证它在空间电场中的位置有确切的意义。 6.2 电力线、电通量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如何?电通量的正负表示什么意义? 答:电力线为描述电场中场强分布的有向曲线。电力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场强方向相同,曲线的疏密代表该点场强的大小,也就是说电场中某点场强的大小等于穿过该点附近垂直于电场方向单位面积所通过的电力线条数。 如果电场空间有一面元S d ,通过此面元的电力线条数就是通过这面元的电通量,它和电场强度的关系为S d E Φd e ?=,所以穿过电场中任意面积S 上的电通量为??=ΦS e S d E 。 对于非闭合曲面,电通量的正负仅代表曲面各处法线的方向与该处场强方向的夹角为锐角还是钝角;对闭合曲面,规定自内向外的方向为各处面元的法向的正方向,所以电通量为正表示电力线从内部穿出的条数多于从外部穿入的条数,为负则反之。 6.3 如果通过闭合面S 的电通量Φe 为零,能否肯定面S 上每一点的场强都等于零? 答:不能。通过闭合面S 的电通量Φe 为零,0=??S S d E ,只是说明穿入、穿出闭合面S 的电力线条数一样多,不能讲闭合面各处没有电力线的穿入、穿出。只要有穿入、穿出,面上该处的场强就不为零,所以不能肯定面S 上每一点的场强都等于零。 6.4 四个相等的点电荷放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问是否可以以四边形中心为球心作一个球面,利用高斯定理求出它们所产生的场强?对此球面高斯定理是否成立? 答 :由于此四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不具有球对称性,在以四边形中心为球心作的高斯球面上,各点的场强无论其大小还是与球面面元的夹角都不是常数,因此不能对上述球面利用高斯定理求出它们所产生的场强。但高斯定理适用于一切静电场,故对此球面高斯定理仍然成立。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补充练习题答案

第八章 一、选择题 1、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 育的基本途径是( A )。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智育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 A、教学 B、完善人格 C、社会实践 D、发展智力 3、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 A )。 A、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B、发展智力 C、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D、促进身心健康 4、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双基,具体是指( C )。 A、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技巧 B、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C、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D、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B )。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激发动机 D、巩固运用 6、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A )。 A、教学原则 B、教学目标 C、课程标准 D、教学方法 7、教学工作的中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发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8、教师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讲深讲透,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映 的教学原则是( C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式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9、使学生获得关于所学内容的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表象的教学阶段是(B )。 A、激发动机 B、感知教材 C、理解教材 D、巩固知识 10、围绕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程序是( A )。 A、教学组织形式 B、课的类型 C、课的结构 D、教学过程 11、教师讲授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是贯彻哪项教学原则的基 本要求?( C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式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2、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发展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哪项教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章节习题及答案详解

2010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章节习题及答案详解:第十三章 课堂经管 一、单项选择题 1.课堂经管始终制约着教案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2.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经管有()。 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影响 D.直接影响 3.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4.集体是群体发展的()。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5.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集体凝聚 6.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 A.课堂经管 B.课堂纪律 C.课堂规范 D.课堂控制 7.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A.群体压力 B.群体动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 8.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9.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 10.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 A.行动对抗 B.不团结、不信任 C.拉帮结伙 D.互相为难 1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 1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 13.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 A.群体气氛 B.群体压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 14.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 A.课堂规范 B.课堂气氛 C.课堂经管 D.课堂纪律 15.在教案活动中,最常见的正式群体就是()。

第八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教师.doc

第八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 8-1.解 液接电位:它产生于具有不同电解质或浓度不同的同种电解质溶液界面之间,由于离子扩散通过界面的速率不同,有微小的电位差产生,这种电位差称为液体接界电位。 8-2. 解 正极和负极是物理上的分类,阳极和阴极是化学上的称呼。负极(电子流出的级),发生氧化反应,正极(电子流入的级),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接电源的正极,氧化反应;阴极接电源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8-3. 解 指示电极:在化学测试过程中,溶液的主体浓度不发生变化的电极。 参比电极:在测量过程中,具有恒定电位的电极。 8-4.解:左半电池:-++→e Zn Zn 22 右半电池:Ag e Ag →+- 电池反应:+++→+222Zn Ag Ag Zn [] V E E 7925.0)1.0lg(2 059 .0763.0Zn lg 20.05920-=+-=+ =+左 [] V Ag E E 6815.0lg 059.00=+=+右 V V V E E E 474.1)7925.0(6815.0=--=-=左右 所以,该电池是原电池。 8-5.解:222H e H ?+-+ [] 20)(lg 2/059.0++=H E E V E E E 1687.0413.02443.0-=-=-=右左 所以, [] 1687.0)(lg 2 059 .02-=+H [] 4 104.7215 .0116 .0lg 859.2lg 2859 .0lg -+?=?+=+=-=?- a a HA A a pK pK C C pK pH H

8-6.解:左右E E E -= 所以,V E E E 6767.0921.02443.0-=-=-=右左 -+- +?X Cd CdX 4224 [][][][][ ][] 4 24 0224 4 20[-- + --+ = ??= X CdX s K Cd CdX X Cd K p sp [][] [] 11 12 4 24 2107.7103.1?=??=?=--- + K K X CdX sp K Cd sp 8-7.解:左右E E E -= E E E -=右左=0.2443-0.893=-0.6687V -++?X Cd CdX 222 [][][] 22 20CdX X Cd K sp -+ ?= 所以sp K 0=1.91210-? 第九章 电位分析法 9-1. 解 当被氢离子全部占有交换点位的水化胶层与试液接触时,由于它们的氢离子活度不同就会产生扩散,即 H +水化层→ H + 溶液 当溶液中氢离子活度大于水化层中的氢离子活度时,则氢离子从溶液进入水化层,反之,则氢离子由水化层进入溶液,氢离子的扩散破坏了膜外表面与试液间两相界面的电荷分布,从而产生电位差,形成相界电位,同理,膜内表面与内参比溶液两相界面也产生相界电位。 9-2. 解 因为在实际测定中,溶液的pH 是通过与标准缓冲溶液的pH 相比较而确定的,若不是标准溶液,则会产生误差。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

第一单元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B 5.B 6.C 7.C 8.C 9.D 10.D 11.A 12.B 13.C 14.C 二、材料分析题 1.在一次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讨论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王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李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知识,分析老师们的发言。  分析:材料中两位教师的认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误解。 (1)王老师的认识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和内容的误解,片面的理解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教育过程“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的确能培养学生体育和美育的发展,但他却忽视了智育、德育等其他方面的发展,这并不符合素质教育当中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2)李老师的看法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的形式不只包括百分制考试,并且考试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应试教育中使用其作为学习的目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但这并不是说要完全的摒弃“考试”,而是要将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 2.在一次写作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说说“我的理想”,这时一个小男孩举起了手,怯怯地说:“我的理想是做一只老鼠……”课堂上的学生哄堂大笑,老师说:“理想是美好的、崇高的,不能是大家反对的,坐下吧!”小男孩哭得很伤心。十年后,小男孩长大了,给这位老师寄去了一封信:“我的理想是做一只老鼠,搬走所有的黑暗,给世界无限的光明;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小偷,偷走夏日的酷暑,冬日的严寒,把舒适留给人间……”这位老师懊悔不已。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学生观的相关知识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  分析:(1)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的感觉与感受。 (2)在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3)在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3.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说:“砌砖。”  第二个工人说:“我在赚工资。”

教师用习题解答第9节

思 考 题 9.1 为什么要引进视见函数? 答:辐射通量虽然是一个反映光辐射强弱程度的客观物理量,但是,它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出由光能量所引起的人们的主观感觉——视觉的强度(即明亮程度).因为人的眼睛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波具有不同的敏感度,不同波长的数量不相等的辐射通量可能引起相等的视觉强度,而相等的辐射通量的不同波长的光,却不能引起相同的视觉强度.所以用视见函数概念反映人的眼睛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波具有不同的敏感度.它表示人眼对光的敏感程度随波长变化的关系. 9.2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将入射光由正入射改为斜入射,则屏幕上干涉图样如何改变? 答:干涉条纹沿着垂直条纹的方向整体移动。 9.3 将劈尖由空气中放入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条纹间距如何变化? 答:条纹间距变小。 9.4 在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中,单缝宽度对衍射图样有何影响? 答:单缝宽度越小衍射图样的中央亮纹越宽。 9.5什么是缺级?产生缺级的条件是什么? 答:当衍射角θ满足光栅方程λθk b a ±=+sin )(时应产生主极大明条纹,但如果衍射角又恰好满足单缝衍射的暗纹条件λk a '±=sin ,那么这时这些主极大明条纹将消失,这种现象就是缺级。两个条件联立得...)2,1,0(=''±=k k k λ,即所缺的级数由光栅常数d 和缝宽a 的比值决定。 9.6 偏振现象反映光波的什么性质? 答:偏振现象表明光波是横波。 9.7 试解释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而宇航员看到的天空却是黑色的? 答: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是由于空气对太阳光散射造成的。而在宇宙空间中,物质的分布密度极低,对太阳光的散射也就基本不存在,所以宇航员看到的天空是黑色的。

教师用习题解答第7章

思 考 题 7.1 什么是磁场? 答:如果一检验电荷在空间某区域由于惯性运动且受到力的作用,就说在该区域存在磁场。该力可用一场矢量B 表示,B 称为磁感应强度,或简单称之为磁场。若电荷的速度为v ,则该力可表示为 )(B v q F ?= (1) 与惯性有关。由(1)式,力的大小为F =qvBsinθ,其方向根据右手定则决定。B 的单位是韦伯·每平方米(Wb/m 2),在国际单位中又叫特斯拉(T )。由(1) 221111 1m Wb m s V m A N m C s N T =?=?=??= 若某一区域同时具有磁场B 和电场E ,电荷所受的力为电场力和磁场力的矢量和:F 总 =q [E +(v ×B )]。该关系式称为洛伦兹等式。 7.2 对比电场与磁场。 答:(ⅰ)磁场中每一点有一特定的方向(即B 的方向),电荷沿该方向运动时受到的磁场力为零。(ⅱ)磁场力与运动电荷的速度方向垂直,所以不作功;因此该力无标量形式的势函数与之对应。除了这些明显的区别外,狭义相对论表明电场和磁场是一个电磁场的两个组成部分。 7.3 一束质子(带正电)水平向你靠近,在此过程中质子束经过一竖直向下的磁场,则磁场使质子束如何偏转? 答:向右偏转(按右手定则由v 向B 旋转所决定的方向)。 7.4 在图(a )和(b )中各有一半径相同的圆形回路L 1、L 2,圆周内有电流I 1、I 2,其分布相同,且均在真空中,但在(b )图中L 2回路外有电流I 3、P 1、P 2为两圆形回路上的对应点,则: 212 1 , )(P P L L B B dt B dt B A =?=???; 212 1 , )(P P L L B B dt B dt B B =?≠???; 2 12 1 , )(P P L L B B dt B dt B C ≠?=???2 12 1 , )(P P L L B B dt B dt B D ≠?≠???。 答:B 的环流只与回路中所包围的电流有关,与外面的电流无关,但是回路上的磁感应强度却是所有电流在那一点产生磁场的叠加。所以C 对。

第二章 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代币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2.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强化法”属于()。 A.行为改变技术 B.认知改变法 C.运动改变法 D.精神分析法 3.在心理辅导的行为演练中,系统脱敏法是由()首创。 A.皮亚杰 B.沃尔帕 C.艾利斯 D.罗杰斯 4.心理辅导老师帮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然后逐渐减少焦虑等级,直至完全放松,以缓解其考试焦虑,这种方法是()。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一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5.行为塑造法是根据()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模式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是操作条件作用法强化原则的有力应用之一。 A.皮亚杰 B.斯金纳 C.艾利斯

D.奥苏贝尔 6.()就是运用代币并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来对符合要求的目标行为的表现进行肯定和奖励。 A.强化法 B.理性一情绪疗法 C.代币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7.李老师通过奖励小红花来表扬学生的行为,这种心理辅导方法属于()。 A.系统脱敏法 B.代币法 C.行为塑造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8.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请教老师时,韩老师就给予肯定或激励。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来访者中心法 D.理性一情绪疗法 9.()不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A.强化法 B.代币法 C.自我控制法 D.演练法 10.小伟过分害怕狗,通过让他看狗的照片,谈论狗,远看狗到近看狗、摸狗、抱狗,消除对狗的惧怕反应,这是行为训练的()。 A.全身松弛训练 B.系统脱敏法 C.行为塑造法 D.肯定性训练 11.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

第4章习题解答

第4章《结构化设计》习题解答 习题 8 美国某大学共有200名教师,校方与教师工会刚签订了一项协议。按照协议,所有年工资超过 $26,000(含$26,000)的教师工资将保持不变,年工资少于$26,000的教师将增加工资,所增加的工资按下述方法计算: 给每个由此教师赡养的人(包括教师本人)每年补助$100,此外,教师有一年工龄每年再多补助$50,但是,增加后的年工资总额不得多于$26,000。 教师的工资档案存储在行政办公室的磁带上,档案中有目前的年工资、赡养的人数、雇佣日期等信息。需要写一个计算程序计算并印出每名教师的原有工资和调整后的新工资。要求: ⑴画出此系统的数据流图; ⑵写出需求说明; ⑶设计上述的工资调整程序(要求用判断树描述),设计时请分别采用下述两种算法,并比较这两种算法的优缺点; a . 搜索工资档案数据,找出年工资少于$26,000的人,计算新工资,校核是否超过$26,000,储存新工资,印出新旧工资对照表; b . 把工资档案数据按工资从最低到最高次序排序,当工资数额超过$26,000时即停止排序,计算新 工资,校核是否超过限额,储存新工资,印出结果。 ⑷你所画出的数据流图适应于哪种算法? 解: ⑴ ⑵ 需求说明: ⑶ 程序框图: 算法说明:1 此算法是先找出工资少于$26,000的人, 再进行工资调整,属算法a 2 算法a 适于数据库的记录不太多的情况,在数据库中查找较费时。 但是,调整系统的主要部分少一个判断,结构清晰一些。

DO-WHILE A && x==1 END DO 操作1 x=0 操作3 DO-WHILE x==1 END DO x=1 操作2 x=0 3 算法b 适于数据库的记录较多的情况,利用数据库的排序功能可很快地将教师的档案数据按工资大小排好序,调整程序只对前若干个记录进行操作。这个算法对于修改数据库回更便捷些。 4 总的说来,算法b 比算法a 的效率要高。 判定表:(每个教师的年工资调整方案) 表说明: W---年工资 M---赡养人数 N---工龄,按工龄数截断取整,若工龄不满一年,则N=0 习题 10 假设只有顺序和DO-WHILE 两种控制结构,怎样利用它们IF-THEN-ELSE 操作? 解:IF-THEN-ELSE 操作框图如下: 等价的 DO-WHILE 操作框图如下:

教师与学生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概念解释 1.教师----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思想品德向青年一代传播人类知识财富和思想意识,并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2.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选择题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 A.创造性B.示范性C.公共性D.模糊性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的特点。 A.教育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创造性 3.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 A.1986年B.1994年C.1995年D.1999年 4.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5.“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是()。 A.柏拉图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 6.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7.以下哪种观点不符合“主体教育观”的内涵()。 A.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B.只有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必须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D.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 8.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9.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存在的。 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 10.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A.课外活动 B.课堂 C.游戏 D.提问 11.美国霍姆斯小组发表的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有()。 A.《明天的教师》B.《明日之学校》 C.《明日之教育学院》D.《教师专业标准大纲》 12.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学者弗朗西斯·富勒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划分为以下()。 A.教学前关注阶段B.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C.教学关注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 13.“外塑论”学生观的代表有()。 A.洛克B.赫尔巴特 C.斯宾塞D.卢梭 14.行动研究的倡导者有()。

分化部分习题答案(老师勾的题)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 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答:①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 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 7、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

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 =∑ =n x x ②0.00121 )(2 i =--∑=n x x s ③0.00038 == n s s ④0.0012 0.000383.25 25.3t 92-2 0.01±=?±==±±==时,,查表置信限= f n s t n s t x u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2、答:草酸晶体部分风化后标定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结果偏低(称取一定质量基准物,实际物质的量超过计算值,消耗了更多的氢氧化钠,浓度标定结果偏低),用此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有机酸摩尔质量时结果偏低;碳酸钠吸潮带有少量水分后标定盐酸溶液浓度结果偏高(称取一定质量基准物,实际物质的量小于计算值,消耗了更少的盐酸,浓度标定结果偏高),用此盐酸溶液测定有机碱摩尔质量时结果偏高。 3、(1)读数偏大,结果(HCl)浓度偏低 (2)0.1248 > 0.1238,结果偏高 (3)HCl 浓度比真实浓度低,需要消耗更多的HCl ,结果偏低 (4)相同质量的碳酸氢钠比碳酸钠消耗的盐酸少,导致消耗盐酸体积减小,盐酸浓度测定值偏高 4、写出下列各体系的质子条件式。 解:(1)NH 4H 2PO 4: [H +]+[H 3PO 4]=[OH -]+[HPO 42-]+2[PO 43-]+[NH 3] (2)H 2SO 4(C 1)+HCOOH(C 2):

物理-选修3-3-教师用书-补充习题-第10章-热力学定律

选修3-3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教师教学用书 五 补充习题 A 组 1.如图所示的绝热容器,把隔板抽掉,让左侧理想气体自由膨胀到右侧直至平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B .气体对外做功,内能不变,温度不变 C .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温度不变,压强减小 D .气体不做功,内能减少,压强减小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某一状态开始,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又回到初始状态,用W 1表示外界对气体做的功,W 2表示气体对外界做的功,Q 1表示气体吸收的热量,Q 2表示气体放出的热量,则在整个过程中一定有( ) A .Q 1-Q 2=W 2-W 1 B .Q 1=Q 2 C .W 1=W 2 D .Q 1>Q 2 3. 如图所示,A 、B 两装置,均由一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带有玻璃泡的管状容器和水银槽组成,除玻璃泡在管上的位置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将两管状容器抽成真空后,开口向下竖直插入水银槽中(插入过程中没有空气进入管内),两水银柱上升至如图所示位置后停止。假如在这一过程中水银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 B 中水银的内能增量 B .B 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A 中水银的内能增量 C .A 和B 中水银体积保持不变,故内能增量相同 D .A 和B 中水银温度始终相同,故内能增量相同 4.如图所示,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支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另一端有个用卡子卡住的可移动胶塞。用打气筒慢慢向容器内打气,使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这时读出温度计示数。打开卡子,胶塞冲出容器口后( ) A .温度计示数变大,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B .温度计示数变大,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 C .温度计示数变小,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D .温度计示数变小,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 5.如图中所示为一带活塞的汽缸,缸内盛有气体,缸外为恒温环境,汽缸壁导热性能良好,现用力将活塞向外拉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气体吸热,对外做功,此功的绝对值用W 1表示。然后,设法将活塞和汽缸壁绝热,推动活塞压缩气体回到开始的位置,此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用W 2表示,则( ) A .有可能使气体回到原来状态,且W 1<W 2 B .有可能使气体回到原来状态,且W 1=W 2 C .有可能使气体回到原来状态,且W 1>W 2 D .不可能使气体回到原来状态,且W 1<W 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量不能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B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必定增加 C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D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7.(多选)下列对能量耗散的理解正确的有( ) A .能量耗散说明能量在不断减少 B .能量耗散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C .能量耗散说明能量不能凭空产生,但可以凭空消失 D .能量耗散从能量角度反映出自然界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 8. 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热交换的房间内打开冰箱门,冰箱正常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房间内的温度将( )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9.(多选)如图所示为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在冰箱内外的管道中不断循环。在蒸发器中制冷剂汽化吸收箱体内的热量,经过箱体外冷凝器时制冷剂液化,放出热量到箱体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量可以自发地从冰箱内传到冰箱外 B .电冰箱的制冷系统能够不断地把冰箱内的热量传到外界,是因为其消耗了电能 C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D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实战习题及答案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实战习题及答案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1.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不能遵循的原则有()。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教师中心原则 2.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上的失调状态。 A.知觉B.思维C.情绪D.行为 3.教师对学生观察后,及时将所观察到的重要事实,以叙述性文字记录下来,这种方法叫做()。 A.轶事记录B.评定量表C.档案袋法D.项目检核表 4.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 5.()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显得很不安分。 A.诵读困难B.过度焦虑C.强迫观念D.交往困难 6.人格障碍是()产物。 A.个体先天素质B.后天教养C.不良习惯D.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 7.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 A.心理测验B.心理咨询C.心理辅导D.心理评估 8.()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A.学校B.家庭C.社会D.工作单位 9.小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主要是()。 A.交往焦虑B.上学焦虑C.课堂焦虑D.考试焦虑 10.学习困难综合症在()比较多见。 A.小学生B.初中生C.高中生D.大学生 11.下列哪些中学生的表现不属于心理行为问题()。 A.过分依赖,B.吸烟C.受到批评,心里不高兴D.一到考试身体就有不适反应。12.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试;二是()。 A.行为矫正B.学会适应C.寻求发展D.克服障碍 13.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严重惧怕B.原因不明地惧怕C.非理性惧怕D.持久性地惧怕 14.首创主要用于治疗恐惧症的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B.沃尔朴C.艾里斯D.雅各布松 15.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B.强迫行为C.强迫洗手D.强迫恐惧 16.评定量表的评定等级一般有()。 A.3、5、7级B.2、4、6级C.1、2、5级D.3、6、9级 17.儿童多动症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好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高峰发病年龄在()。 A.3~5岁B.5~7岁C.8~10岁D.11~13岁 18.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