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

附件6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抗体

检测及服务流程

图6.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

28

艾滋病和梅毒感染孕产妇系统管理守则

艾滋病和梅毒感染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同时,应当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综合、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服务流程见附件1)。 (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生育计划,指导其正确避孕、选择安全的性行为方式和使用安全套,减少非意愿妊娠和疾病传播。建议梅毒感染妇女在梅毒治愈后计划怀孕。 (二)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与咨询服务。在孕产妇初次接受孕产期保健时,同时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相关检测,尽早明确感染状况,尽早为感染

孕产妇提供干预措施;要确保临产时才寻求助产服务的孕产妇及时获得相关检测与咨询,并可获得干预服务。 1.检测前信息提供。 结合孕产期保健服务,为所有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前咨询,告知母婴传播的危害及接受相关检测的必要性等核心信息。 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后咨询服务。为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产妇提供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等重要信息;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提供保密的咨询服务,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信息,进行配偶/性伴的告知和检测指导,与感染孕产妇商讨并由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等。 (三)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加强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和随访服务,包括采取安全性行为指导、营养指导、相关感染症状和体征的监测、安全助产等服务。为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终止妊娠服务。针对孕产妇综合状况及疾病感染程度,提供喂养方式指导、心理支持、家庭防护等方面的指导。 为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的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 建议采用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对于处于艾滋病临床Ⅲ期或Ⅳ期,CD4+T 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抗艾滋病病毒用药方案见附件4。 在应用抗病毒药物前和用药过程中,应当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持续的咨询指导及相关监测,提高用药依从性;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测,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在发现孕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 一、建立合理、实用的消毒隔离制度及灵活的护理管理模式 护理HIV感染的病人是一件极具挑战性但又非常有价值的任务。高度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使护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当然,直接护理的基本技巧与护理其他疾病没有什么区别,特殊措施之一是消毒隔离及管理问题。 由于艾滋病是传染病中最新的一族,隔离消毒措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考。人们谈艾色变,大家如临大敌,似乎怎么隔离都不过份。消毒更严格,病人用物几乎能焚烧的全部焚烧,其他一律高压消毒。但随着知识的普及,了解到HIV 感染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血液、体液暴露和母婴垂直传播,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因此,目前的消毒隔离措施更实际和实用了。 1.消毒隔离 (1)病房要求:什么样的人需住单间呢?病情复杂、严重有机会性感染不合作,用血和其他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环境的病人有相当经济能力,提出特需服务的病人。 (2)皮肤粘膜的保护:为防止HIV感染,护士实施护

理时需穿隔离衣,戴一次性手套。特别是手是接触HIV感染的第一屏障,因此当处理血液、体液及污染物品时必须戴手套。护理病人之后及护理另一个病人之前必须洗手。 (3)对操作的要求及污染物的处理: 护士操作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取得合作,对不合作的病人或污染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的二人配合,操作尽量集中,严格规范,避免误伤自己。当进行侵入性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如手术、穿刺、注射等,要注意对利器的处理,用过的利器必须放到特殊的容器中。器械用千分之五的消毒液浸泡后再经高压灭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经消毒毁形处理后由卫生局指定厂家回收。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服类经高压消毒后再与一般同类物统洗。 (4)送检标本处理:病人的送检标本放在固定的容器里,容器外不得污染,并有特殊标记,专送检测。标本用过经消毒处理后再弃掉。 (5)尸体处理:处理尸体应戴手套,穿隔离衣。伤口及渗出部位需妥善处理,房间、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同一般终末消毒方法。 2.灵活的管理模式: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

附件1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 (2015年修订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五年十二月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 (2015年修订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五年十二月

前言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数十年,随着感染者和临床病人的不断增加、感染人群的变化,艾滋病检测工作量逐渐加大,对监测和检测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承担艾滋病检测的实验室已遍及全国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采供血、妇幼保健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军队等各个系统。为了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早提供咨询、治疗,同时为适应基层艾滋病检测工作需求,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4号)》、“四免一关怀”等国家艾滋病防治重要方针政策和十三五防治工作重点,在广泛征求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艾滋病专家及省级专家的参与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进行修改、增补和完善,制定出《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版)》(以下简称《规范》),使其既能满足目前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又能体现检测技术的发展。 本次《规范》修订工作立足于我国目前检测状况,结合发达国家使用的指南,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了修改、增补和完善:(1)完善了不同的检测策略,并将其整合为独立的一章;(2)增加了HIV-1新

艾滋病护理常规

艾滋病护理常规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临床表现】 (1)一般性症状: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粘膜损害: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希氏肉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护理问题】

(1)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血液、体液排出病毒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HIV感染致机体消耗增加、营养摄入不足及凝血因子Ⅷ缺乏引起的出血有关。(3)体温过高与HIV感染有关。 (4)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5)躯体运动障碍与关节出血、脑萎缩有关。 (6)恐惧与病情重及传染性强有关。 (7)知识缺乏与患者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有关。 【护理措施】 1、血液、体液隔离。 2、休息艾滋病病人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时应严格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消耗。症状减轻后可逐渐起床活动。病室应安静、舒适、空气清新。 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饮食,注意食物色、香、味,设法促进病人食欲。腹泻病人,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少量多餐,少食含纤维素多的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以静脉输液,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对症护理 (1)针对病人出现的各种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进行对症护理,密切观察上述症状的表现及变化。 (2)因艾滋病病人体质虚弱,免疫功能差,易发生继发感染,口腔和皮肤常成为病原菌侵入的门户,因此应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发生感染。

HIV检测方法

HIV 实验室诊断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及其相关标志的检测是预防 HIV 感染和艾滋病临床治疗中重要的环节,在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如艾滋病的 诊断、HIV 感染的诊断、血源及器官供体的筛选、流行病学调查、艾滋病病人及 HIV 感染 者的病情动态观察、临床治疗疗效考核以及 HIV 疫苗的安全性和效果鉴定等。 HIV 感染标志分为病毒标志、免疫标志和相关标志三大类。病毒标志是指直接从 HIV 感染者体内分离出病毒或检出 HIV 组成成分(抗原或核酸)。免疫标志是指 HIV 感染所产生 的 HIV 抗原、抗体等免疫物质。相关标志是指 HIV 感染后与艾滋病病情进展有密切关系的 某些标志,如 CD4 细胞、CD8 细胞,β2 微球蛋白、有关细胞因子等。这些标志的测定可 为 HIV 感染及临床疗效的考核提供极为重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指征。目前 HIV 抗体的检 测是艾滋病实验室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因为 HIV 抗体是患者感染 HIV 后最容易检出并且 持续时间最长的免疫学标志,而且抗体的检测方法大多简便、经济,易于推广应用。 在介绍各种 HIV 实验室诊断方法之前,为了使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地确保结果准 确、可靠、优质,我们必须对作为一种感染因子的 HIV 以及由它所导致的致命性危害有基 本的认识。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病毒的结构、抗原组成,人体的免疫反应,诊断试 验的基本原理、试验结果的解释,以及为了准确而有效地提供实验诊断所必需的质量保证 措施。如果由于缺乏技术专长或基本知识而造成不正确的试验结果是不可原谅的。现将有 关内容扼要介绍如下: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概述 (一) 年份 1981 艾滋病病原体的发现和命名 事 由 命 名
美国首先在洛杉矶男性同性恋中发现 5 例以 往很罕见的卡氏肺囊虫肺炎和 26 例卡波济氏 肉瘤患者,这些病人均表现有严重的免疫缺 陷,但原因不明。
1982 年将这种新的疾病命名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艾滋病 淋巴结病相关病毒 Lym phadenopathy Associated
1983
从艾滋病流行学资料分析很可能是由病毒引 起的。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 Montagnier 等首先从 多发性淋巴结病综合症病人分离到一种新的 逆转录病毒
Virus,LAV
1984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 Robert Gallo 等报道从艾 滋病病人活检组织分离到一种新的逆转录病 毒与其以前发现的 HTLV-1 和 HTLV-Ⅱ不同。
人类嗜 T 淋巴细胞Ⅲ型病毒 Human T-cell Lymphatropic Virus
typeⅢ,HTLV-Ⅲ AIDS Related Virus, ARV
1984
美国加州大学分离出艾滋病相关病毒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抗艾滋病病毒用药方案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 抗艾滋病病毒用药方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可分为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和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对于处于艾滋病临床I期或II期,免疫功能相对较好,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对处于艾滋病临床Ⅲ期或Ⅳ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 一、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一)孕产妇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1.孕期和分娩时。 从妊娠14周或14周后发现艾滋病感染后尽早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mg +拉米夫定(3TC)150mg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LPV/r)400/100mg,每天2次;或者AZT300mg+3TC150mg,每天2次,依非韦伦(EFV)600mg,每天1次,直至分娩结束。 2.分娩后。 若选择人工喂养,产妇可在分娩结束后停止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若选择母乳喂养,产妇持续应用抗病毒药物至停止母乳喂养后1周。

(二)婴儿应用抗病毒药物。 婴儿可以选择应用以下两种抗病毒药物方案中的任一种。 1.奈韦拉平(NVP)方案: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服用NVP 15mg(即混悬液1.5ml),每天1次;出生体重<2500g 且≥2000g,服用NVP 10mg(即混悬液1.0ml),每天1次;出生体重<2000g,服用NVP 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1次;至出生后4~6周。 2.齐多夫定(AZT)方案: 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服用AZT 15mg(即混悬液1.5ml),每天2次;出生体重<2500g 且≥2000g,服用AZT 10mg(即混悬液1.0ml),每天2次;出生体重<2000g,服用AZT 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2次;至出生后4~6周。 无论婴儿选择哪种抗病毒药物,都应在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开始服用。 (三)孕期没有接受HIV检测,临产时才发现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 1.选择人工喂养者。 (1)产妇:服用单剂量NVP 200mg,及AZT 300mg + 3TC 150mg,每天2次,至分娩结束;产后继续服用AZT 300mg + 3TC 150mg,每天2次,连续服用7天。 (2)婴儿: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服用单剂量

艾滋病检测点标准操作规程(胶体金法)

HIV抗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 1、目的: 为了规范本卫生院艾滋病检测点的正常运行,保证艾滋病抗体检测的准确,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卫生院艾滋病抗体检测从标本的采集、处理、检测到报告的全过程。 3、职责: 各检测工作人员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本院艾滋病检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检测活动全过程及各项生物安全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标准操作程序: 4.1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4.1.1样品的采集: 4.1.1.1血清样品采集:用真空采血管抽取5mL静脉血,室温下自然放置1-2小时,待血清凝固和血块收缩后在用4000rmp离心15min,吸出血清备用。 4.1.1.2抗凝血样品采集:用加有抗凝剂的真空管或用消毒注射器抽取静脉血,转移至加有抗凝剂的试管,反复轻摇,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备用。 4.1.1.3采样注意事项: 4.1.1.3.1采集样品应按临床采血技术规范及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 4.1.1.3.2采集标本时应注意安全,直接接触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血液和体液的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4.1.2样品的保存: 用于抗体检测的血清或血浆样品应存放与-20℃以下,短期(1周)内进行检测的样品可存放于2-8℃。 4.1.3样品的运送: 4.1.3.1实验室间传递的样品应为血清或血浆,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运送全血。样品应置于带盖的试管内,试管上应有明显的标记,标明样品的编号或受检者姓名、种类、采样时间。

4.1.3.2将试管放入专用带盖的容器内,容器的材料要易于消毒。在试管的周围垫有缓冲吸水材料,以免碰碎。 4.1.4样品的接收: 4.1.4.1含有感染性样品的包裹必须在具有处理感染源设备的实验室内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打开,用后的包裹应进行消毒。 4.1.4.2核对标本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及遗漏。如发现遗漏应立即将尚存留的样品移出、对样品管和盛器消毒,同时还要报告有关领导和专家。 4.2检验方法和步骤 4.2.2快速检测法(胶体金法) 4.2.2.1原理 采用胶体金免疫技术和层析原理,定性测定血清样本中的HIV1+2抗体。 4.2.2.2操作步骤 4.2.2.2.1将标本平衡至室温。 4.2.2.2.2将所需数量的测试卡从包装盒中拿出平衡至室温,打开铝箔包装袋,平置于台面上并编号(与样本编号相对应)。 4.2.2.2.3用微量加样器取试剂说明书规定的样本血清或血浆,加到测试卡的加样处。 4.2.2.2.4在试剂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内观察结果。 4.2.2.3结果判定: 4.2.2.3.1阳性:在检测区和对照区位置出现两条紫红色条带。如果检测区的条带隐约可见,建议对该样本重复试验,并使用其他厂家的试剂确认。 4.2.2.3.2阴性:只在对照区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4.2.2.3.3无效:对照区未出现紫红色条带。 4.2.2.3.4注意: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论测试区内的色带颜色深浅与否均应判为阳性。 4.3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4.3.1设立常用仪器的维护制度,以保证正常运转;根据使用情况更换必要的部件: 4.3.2冰箱 定期检查温度并作好记录,必须每天检查和记录冷冻和冷藏室的温度。 4.3.3定期检查其他仪器设备。 4.4 HIV抗体筛查结果的记录、解释与报告 4.4.1筛查试验呈阴性反应出具HIV抗体阴性报告。 4.4.2筛查试验呈阳性反应,可出具“HIV抗体待复检”报告,不能出阳性报告。同时应尽快进行以下处理: 4.4.2.1填写HIV抗体筛查报告,经检测者、复核者和签发者审核签字。 4.4.2.2尽可能重新采集受检者的血样。

6例艾滋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6页

6例艾滋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cl Imn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即艾滋病病毒引起的,病毒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一系列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最终导致死亡。HIV主要导致CD+4细胞的死亡和功能的丧失。 自2011年9月~2014年3月,我院共收治6例HIV感染者,其中5例发展为AIDS,现将有关临床表现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例HIV感染者(4例男性,2例女性),其中5例发展为AIDS,均由相关试验室确诊,患者血清HIV均为阳性。本组年龄3月(母婴传播)~44岁。经静脉注射吸毒传播3例,性传播2例,1例母婴传播(未经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HIV-1感染的孕妇,15%~35%婴儿被证明有HIV-1感染)。5例AIDS中,3例已死亡,2例因经济问题家属放弃治疗。 1.2临床表现 AIDS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在:体重减轻10%以上;持续不规则发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难治性肺部感染或活动性结核;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鹅口疮;皮肤瘙痒、皮疹、溃疡。心理上出现焦虑、恐惧、内疚、报复、孤独、抑郁等,其中焦虑恐惧患者较多,占100%。 1.2.1 肺部以肺孢子菌肺炎最为常见,是本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现为间质性肺炎。

1.2.2 消化系统念珠菌、疱疹和巨细胞病毒引起口腔和食管炎症或溃疡最常见。 1.2.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脑神经炎等。 1.2.4 皮肤黏膜可有白色念珠菌或疱疹病毒所致口腔感染等。 2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2.1皮肤粘膜的损害及护理对策 2.1.1有文献报道,约90%患者同时出现多种表现,大部分患者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5例艾滋病患者中,疱疹病毒感染1例,口腔软腭、舌、悬雍垂等粘膜表面白色伪膜2例,其分泌物念珠菌培养呈阳性1例,日光性皮炎1例。 2.1.2护理对策①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疱疹局部用阿昔洛韦软膏,真菌感染用1%克霉唑霜外用,痒疹局部用炉甘石洗液。 ②口腔感染者,生理盐水清洗口腔;疼痛严重时,局部用止痛剂。③一次性床上用品用后焚烧。布类含氯制剂浸泡,再行清洗消毒。 2.2间质性肺炎及护理对策 2.2.1临床表现发热、干咳、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紫绀和进行性呼吸困难。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考虑合并肺孢子虫性肺炎。本组3例AIDS均合并此肺部感染后多器官衰竭死亡。 2.2.2护理对策①病室通风换气;呼吸困难时半坐位或坐位;观察胸痛、呼吸困难和紫绀变化,注意呼吸节律和类型;持续吸氧;严重者,给予机械呼吸。②监测生命体征,如应激状态、意识改变、体温下降、四肢

HIV抗体检测

第二章 HIV抗体检测 1 范围 本章规定了HIV抗体的检测方法、检测程序、检测报告及检测策略,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检疫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卫生保健机构。可作为对HIV感染者/AIDS 病人的诊断、报告和处理的实验室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Revis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selection and use of HIV antibody tests. WHO/UNAIDS Revised version 2001.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 3 HIV抗体检测实验室 应符合《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1997年版)》中对检测实验室人员、建筑设施和设备等条件的要求。 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对II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的各项要求。 实验室的质量保证按本规范第八章规定执行。 实验室安全防护按本规范第七章规定执行。 4 HIV抗体检测的目的和要点 4.1 HIV抗体检测的目的 4.1.1 HIV抗体检测可用于监测、诊断、血液筛查。 4.1.2 以监测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解不同人群HIV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而进行的检测,检测的人群包括各类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 4.1.3 以诊断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确定个体HIV感染状况而进行的检测,包括临床检测和自愿咨询检测、术前检测、根据特殊需要进行的体检等。 4.1.4 以血液筛查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防止输血传播HIV而进行的检测,包括献血员筛查和原料血浆筛查。 4.2 HIV抗体检测的要点 4.2.1 筛查试验阳性不能出阳性报告。 4.2.2 严格遵守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SOP)。 4.2.3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4.2.4 注意防止样品间交叉污染。

艾滋病检测

艾滋病检测 包括筛查试验(含初筛和复检)和确证试验。HIV1/2抗体筛查方 法包括ELISA法、化学发光法或免疫荧光试验、快速检测(斑点ELISA和斑点免疫胶体金或胶体硒快速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免疫层析试验)等,确证试验常用的方法是免疫印迹法。 筛查试验呈阴性反应可出具HIV1/2抗体阴性报告,见于未被 HIV感染的个体,但处于窗口期的新近感染者筛查试验也可呈阴性 反应。若呈阳性反应,应用原有试剂和另外一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 家的试剂进行重复检测,或另外两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的试剂进 行重复检测,如两种试剂复测均呈阴性反应,则为HIV抗体阴性;如 有一种或两种试剂呈阳性反应,需进行HIV抗体确证试验。确证试 验无HIV特异性条带产生,报告HIV1/2抗体阴性。确证试验出现 HIV1/2抗体特异带,但不足以判定阳性,报告HIV1/2抗体不确定,可在4周后随访。如带型没有进展或呈阴性反应,则报告阴性;如随 访期间发生带型进展,符合HIV抗体阳性判定标准则为HIV抗体阳性,如带型仍不满足阳性标准,继续随访到8周。如带型没有进展 或呈阴性反应则报告阴性;满足HIV阳性诊断标准则报告阳性,不满 足阳性标准可视情况决定是否继续随访。经确证试验HIV1/2抗体阳 性者,出具HIV1/2抗体阳性确认报告,并按规定做好咨询、保密和 报告工作。 抗原检测:主要检测HIV1的P24抗原核心蛋白。感染早期和晚期,P24抗原以游离形式出现,多数情况下以抗原抗体复合物形式 存在。P24一般在感染后1-2周内即可检出,随P24抗体产生而减少。一般持续0.5-5个月,如持续存在或再度出现则提示预后不良。 HIV感染人体后,出现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CD4+/CD8+T 细胞比值倒置,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如果进行HAART,CD4+T淋巴细 胞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目前常用的CD4+T淋巴 细胞亚群检测方法为流式细胞术,可以直接获得CD4+T淋巴细胞数

HIV孕产妇分娩应急预案

温州博大妇产医院 HIV孕产妇分娩应急预案 为有效的降低孕产分娩时母体对胎儿HIV传播,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特制定此预案。 一、确定专用产房、病房 一旦检测出阳性孕产妇(确认孕产妇或临产时快速检测阳性孕产妇),立即启用隔离病房、隔离待产室、隔离分娩室和隔离手术室。 二、确定分娩方式 分娩方式因人而异,严格操作规程,提供安全的助产服务,尽量避免可能增加艾滋病母婴传播危险的会阴侧切、人工破膜、使用抬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宫内胎儿头皮监测等损伤性操作,减少在分娩过程中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几率。 三、切实做好预防职业暴露工作 (一)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医务人员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三)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分级及预防性用药,详见《医院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处理方案》。 四、产后婴儿及死胎等的管理 按产妇意愿选择分娩方式,产妇分娩后应加强护理工作,避免机会性感染。如产妇选择终止妊娠,应尽可能满足产妇及家属的要求,并由产妇本人在病程记录上签字。引产的胎儿按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死婴、死胎及胎盘附属物不得自行处理,产妇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后,死婴、死胎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殡葬管理条例》等进行处理,胎盘附属物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后,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臵。正常分娩的婴儿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管理。 五、分娩所用器械的管理 分娩所用的器械要认真清点,由专人负责,用后要认真清洗、消毒、灭菌,特别是接触产妇羊水、粘液、血液的器械要认真按要求进行清洗,彻底消毒灭菌,病人离去后,实施一次性终末消毒,对使用的一次性器具、耗材要单独分装及时焚烧销毁,并做好登记。

常用的HIV诊断方法

HIV/AIDS艾滋病诊断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任何诊断的错误结果无论是假阴性还是假阳性,对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HIV检测是诊断HIV感染及艾滋病的重要实验室依据之一,要知道是否感染了HIV可以通过检测病毒的抗体、抗原、核酸或通过病毒培养来确定。常用于诊断HIV/AIDS的方法是HIV抗体检测,它是诊断HIV/AIDS的主要指标,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推荐使用的HIV感染诊断方法。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诊断结果准确,HIV诊断采用特殊的检测策略,即先用敏感性高的初筛试剂进行初筛,如果阳性再用特异性强的确认试剂进行确认。检测HIV抗体常用的初筛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凝集试验和各种快速诊断方法,确认的方法有蛋白印迹法(WB)、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一般先用ELISA做初筛试验;如果阳性,再用蛋白印迹法来确认。以下介绍一下较常用的HIV抗体测定的方法。 一.初筛试验方法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简称酶标法,是最常用初筛检测方法,在HIV抗体的测定中有四种模式:间接法、双抗原夹心法、捕获法和竞争法,其中以间接法用的最多。 1)间接法:将HIV抗原纯化后固定于微孔板上,然后加入待测标本,清洗后加酶标记抗人免疫球蛋白(IgG),清洗后加入底物,产生有色反应即为阳性。(见图1) 2)双抗原夹心法:将HIV抗原固定于微孔板上,然后加入待测标本,清洗后加入酶标记的HIV抗原,清洗后加入底物,产生有色反应即为阳性。(见图2)

3)捕获法:将非特异性的兔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固定于微孔板上,然后加入待测标本,清洗后加入酶标记的HIV抗原,清洗后加入底物,产生有色反应即为阳性。(见图3) 4)竞争法::将HIV抗原固定于微孔板上,然后同时加入待测标本和一定数量的酶标HIV抗体,如果标本中有HIV抗体,即与加入的酶标HIV抗体竞争结合固定在微孔板上的抗原,标本中HIV抗体量越多,结合在固相上的酶标抗体就愈少,清洗后加入底物。结果判断与间接法相反,产生有色反应即为阴性,无色反应的为阳性(见图4)

74系统精讲-传染病-艾滋病病人的护理

1. 某男性门诊患者,向护士咨询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的途径传播,护士正确的回答是 A. 性接触 B. 输血 C. 母婴 D. 握手 E. 共用注射器注射 【答案】:D 【解析】:考察艾滋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请记忆HIV 的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染;注射途径传染;母婴传播;其他有体液交换的途径,包括应用病毒携带者的器官进行移植,人工授精等。 2. HIV 对下列哪种理化因子不敏感 A. 56℃加热30 分钟 B. 5%漂白粉 C. 25%以上乙醇 D. 2%次氯酸 E. 紫外线和γ 射线 【答案】:E 【解析】: 考察艾滋病护理措施。请记忆HIV病毒对热敏感,56℃30 分钟能灭活,25%以上浓度酒精、0.2%次氯酸钠及漂白粉能灭活病毒;但对0.1%甲醛溶液、紫外线和γ射线不敏感。 3. HIV 感染的临床分期不包括 A. 潜伏期 B. 无症状感染 C.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D. 急性感染 E. 艾滋病期 答案】:A

【解析】: 考察艾滋病护理措施。请记忆HIV 侵入人体后可分为四期,Ⅰ期:急性感染;Ⅱ期:无症状感染;Ⅲ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Ⅳ期:艾滋病。 4. HIV 感染的孕妇,25岁,已妊娠14 周,防止母婴传播的最好方法是 A. 注射抗-HIV 免疫球蛋白 B. 口服齐多夫定 C. 口服奈韦拉平 D. 立即终止妊娠 E. 注射抗-HIV 疫苗 【答案】:D 【解析】: 考察艾滋病治疗原则。请记忆由于妊娠本身造成孕妇的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可能造成CD4+细胞的丢失,不仅加速进展为艾滋病,发生机会感染的概率也增大,HIV 感染母婴传播概率非常大,所有预防性的治疗仍有不能阻断的可能,最好的方法是立即终止妊娠。 5. 护士为社区人员做卫生宣教,告知人们艾滋病的传染源包括 A.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B. 艾滋病病人 C. 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D. 性病患者 E. 同性恋者 【答案】:C 【解析】:考察艾滋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请记忆病人和HIV 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6. 某患者,一月前上感,出现发热伴淋巴结肿大,经治疗痊愈,一周前做阑尾手术前常规检查HIV(+) ,但是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请问艾滋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A. 2~10天 B. 2~10周 C. 2~10个月 D. 2~10年或更长 E. 10 周内 【答案】:D

HIV抗体检测

HIV抗体检测

第二章 HIV抗体检测 1 范围 本章规定了HIV抗体的检测方法、检测程序、检测报告及检测策略,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检疫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卫生保健机构。可作为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诊断、报告和处理的实验室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Revis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selection and use of HIV antibody tests. WHO/UNAIDS Revised version 2001.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 3 HIV抗体检测实验室 应符合《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1997年版)》中对检测实验室人员、建筑设施和设备等条件的要求。 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对II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的

各项要求。 实验室的质量保证按本规范第八章规定执行。 实验室安全防护按本规范第七章规定执行。 4 HIV抗体检测的目的和要点 4.1 HIV抗体检测的目的 4.1.1 HIV抗体检测可用于监测、诊断、血液筛查。 4.1.2 以监测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解不同人群HIV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而进行的检测,检测的人群包括各类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 4.1.3 以诊断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确定个体HIV 感染状况而进行的检测,包括临床检测和自愿咨询检测、术前检测、根据特殊需要进行的体检等。4.1.4 以血液筛查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防止输血传播HIV而进行的检测,包括献血员筛查和原料血浆筛查。 4.2 HIV抗体检测的要点 4.2.1 筛查试验阳性不能出阳性报告。 4.2.2 严格遵守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SOP)。 4.2.3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4.2.4 注意防止样品间交叉污染。

艾滋病病毒抗体快速检测技术手册

艾滋病病毒抗体快速检测技术手册

艾滋病病毒抗体 快速检测技术手册 (2011年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前言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各项艾滋病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有所减缓, 病死率有所下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改 善,社会歧视有所减少。但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艾 滋病传播方式更加隐蔽,性传播已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男男 性行为传播上升明显,许多感染者和病人尚未发现。2009年中 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有74万HIV感染者,但截至2010年底,通过网 络直报累计数只有38.6万人,还有近一半的感染者和病人没有被 发现。 为了尽早、尽快发现感染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 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8号),明确提出要进 一步加强监测检测网络建设,依托现有医疗卫生资源,配备必 要的设备和人员,扩大检测服务范围,推广使用快速简便的检 测方法,提高检测可及性。组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主动开 展艾滋病病毒检测咨询。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较为完整的艾滋 病检测实验室网络,截止2010年底,全国共有318个艾滋病检测 确证实验室、10944个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它们在艾滋病检 测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但我国地域辽阔,在一 些有检测需求、尚不具备条件建立实验室的单位,包括医疗机 构、农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艾滋病自愿咨 询点等,需要建立快速检测点,以扩大检测覆盖面、发现更多 的感染者。为规范、有效地开展艾滋病病毒快速检测,在《全 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的基础上,国家参比实 验室对快速检测的使用进行了细化,在广泛征求专家和基层工 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艾滋病病毒抗体快速检测技术 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

? 临床护理 ? 30 7 2.2 特殊护理 ①炎性反应针眼护理:针道周围皮肤变红、肿、热、痛、渗出物增多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换药频率每日1次。②感染针眼护理:除上述炎性反应症状外,分泌物浑浊,甚至呈脓性,有异味,伤口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护理方法:首先用0.5%碘伏对针眼周围及钢针部分作常规消毒,再用盐水润湿针眼处硬痂,并揭去硬痂,排除针眼内积脓,依次用碘伏、盐水消毒针眼及其周围皮肤与钢针,针眼内脓液多的用生理盐水10mL 向两侧针眼内冲洗,Y 型无菌纱布覆盖固定,外露钢针用纱布包裹,QD 换药,直至感染完全控制3d 后,再改用一般方法护理。③如果感染严重,需将钢针拔除后进行换药处理。2.3 注意事项 ①注意无菌操作,操作时应动作轻柔,消毒时必须按顺序进行,即先针眼,后针眼周围;先针眼外,后针眼内,再针眼外。每个部位用一个棉签,钢针处必须按照由近针眼端到远针眼端的方向清洗消毒,不得来回涂擦,钢针如偏向一侧,必须先对钢针及针眼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移动。②换药时针眼内脓液必须彻底清除,并清洗干净。一份换药物品只供一个患者使用,不得与其他人共用,防止交叉感染。③每次换药后用Y 型无菌敷料覆盖针眼及包裹外露钢针,以保持局部相对无菌。3 讨 论 骨牵引是骨科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技术,同时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1] ,钢针穿过骨骼、皮肤与外界相通,针眼和钢针长期暴露于体外,极易发生感染,若不给予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牵引则很难继续。不但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还给患者带来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针眼护理在牵引治疗中显得尤其重要。` 传统针眼护理是每日QID 滴注75%的酒精来预防针眼感染,但酒精是挥发性液体,浓度不稳定,70%~75%的酒精才有消毒的作用,过高 或过低都会影响杀菌效果,酒精挥发后,针眼处干燥,暴露于空气中,感染机会增加。刘明兰报道[2]酒精滴针眼护理感染率29%,何丽玉报道[3]酒精滴针眼护理感染率47%,且滴酒精容易打湿床单,影响床单位整洁,在寒冷季节,滴注酒精的冰凉感容易造成患者舒适度降低。 碘伏储存稳定,杀菌作用强,对皮肤无刺激,对不锈钢无腐蚀作用,选择碘伏消毒液消毒针眼,可以避免酒精易燃、易挥发、浓度不稳定、作用时间短、杀菌作用弱、对皮肤黏膜有刺激的弊端[4]。 用生理盐水去碘,保持细胞间平衡[5],也方便观察针眼有无感染症状。 同时也改变传统的包扎方法,将牵引弓与针眼之间外露的钢针用无菌纱布包裹,外露钢针保持相对无菌的状态,即使钢针移动,也是在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内移动,减少感染机会,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牵引。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笔者改用碘伏与生理盐水消毒针眼及钢针,采用辩证论治的护理方法,258例患者有1例感染,感染率0.39%,与国内文献报道相比较,感染率明显下降,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 陈睿云,丁梅.碘伏与酒精消毒用于预防牵引针眼感染的比较研 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6(4):646. [2] 刘明兰.预防骨牵引致皮肤感染的护理[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9,28(2):151-152. [3] 何丽玉.骨牵引针眼护理方法的探讨[J].吉林医学,2005,26(3): 246. [4] 方玉燕.碘伏用于骨牵引创面护理的临床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 研究杂志,2005,7 (11):1906-1907. [5] 卢欣,赵玉沛.局部应用抗生素的新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1998, 10(1):36. 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 时 磊 (河南省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河南 项城 466200)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现状,了解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意识,以便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过程中对于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方法 对于我院内48名护理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者进行相关的调查分析,研究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避免职业暴露的解决方案。结果 经过调查发现所调查的医护人员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依旧存在较多的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现象。其中护士的暴露率最高,可达85.8%,主要的暴露方式为护理中的针刺、割伤,以及医护人员损伤后的皮肤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并且在调查中发现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与职业暴露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在护理艾滋病患者时,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技能以及自主的防护意识是降低临床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值得临床的加强和应用。【关键词】艾滋病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30-0307-02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其致病病毒HIV ,能够破坏人体内的免疫T 淋巴细胞,造成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的疾病[1]。有关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类的病史可达60余年,并且该病传播迅速,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艾滋病以来,全球几乎均有感染病例的产生,并且到目前为止,还未研制出能够有效地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因此艾滋病的死亡率极高。艾滋病病毒一旦进入人体,由于自身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并且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潜伏期较长,不进行系统的检测很难发 现,因此在临床的护理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自主防患意识以及相关的职业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2]。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我院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职业暴露以及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研究医护人员的护理防患意识对于降低职业暴露现象产生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完善临床中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护理。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管理(1)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监测和随访管理为进一步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力争率先在儿童中实现“零艾滋”,我县发现5例艾滋病病毒携带产妇,分娩后2例转介原籍云南和四川,3例成功阻断。为进一步消除儿童新发感染,我院于2012年起在全县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根据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制定的规范,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严格监测随访管理。 1.信息获取及管理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分娩7天后,综合性医院妇产科把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个案卡转至我院儿保科,儿保科接到信息后,对个案卡等相关资料进行专案管理并由专人负责,开始通过电话联系、入户家访,添加微信等方式对婴儿开始严格随访管理。 2.进行喂养指导 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对产妇及其家人进行喂养方式的可接受性、知识和技能、可负担性、可持续性等条件的综合评估,给予技术指导。对选择人工喂养者,指导正确奶粉冲配、器具清洁消毒等。对选择母乳喂养者,强调喂养期间母亲和婴儿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告知母乳喂养时间最好不超过6个月,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改为人工喂养。 3.对儿童感染状况进行监测和随访 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纳入高危管理,儿童满1、3、6、9、12和18月龄时,分别进行随访和体格检查,观察有无感染症状

出现。 按照《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工作方案》的相关技术和时间要求,对所生儿童于出生后6周和3个月时,分别采集血标本,进行婴儿感染早期诊断(标本即干血片寄往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检测)。未进行婴儿早期诊断检测或婴儿早期诊断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儿童,于12月龄和18月龄进行艾滋病抗体筛查及必要的补体筛查实验,以明确感染状况。对阳性儿童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提供转介服务,随访并监测病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