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学分制度

大学学分制度

大学学分制度
大学学分制度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自2012级起试行)

一、培养目标

根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根据学院培养“创新性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目标,“保证基础、加强实践、形成技能、培育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及“一个专业基础,多个职业发展方向”的专业设计思路,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把握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一个(或一个以上)职业发展方向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能在中等学校(或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等),从事语文教育(或文秘办公、新闻广告、文化宣传等)工作的创新性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先进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进步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创新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树立科学的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语言观、文学观、文化观以及教育观(或新闻观、文秘观等);熟悉我国关于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以及学校教育(或秘书档案、新闻传媒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3、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阅读能力、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了解汉语言文学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哲学、历史、艺术、文化(或相近专业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

4、具有所选修的职业发展方向(教师教育、现代文秘、新闻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从事相应工作的基本技能。

5、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

标准学制4年,可在3至6年内浮动。

四、学分

最低毕业学分为171学分。必修课程12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36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64分,讲座与实践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43学分,其中专业选修课程12学分,职业发展方向选修课程15学分,公共选修课程16学分。

五、本专业课程结构特点说明

1、全部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讲座与实践课程;选修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程、职业发展方向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

2、按国家规定开设公共必修课程八门。

3、保证专业基础。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汉语写作、美学等方面的必修课程计二十一门,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培养学生读、写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开设专业选修课程计二十余门,兼顾理论知识、能力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两个维度上得到应有的拓展和提升,培养学生的专业爱好和特长。

5、开设职业发展方向选修课程三组,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基础,导向教师教育、现代文秘和新闻三个职业发展方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6、加强实践,形成技能。以“3+1”模式保证学生专业见习、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时间和质量,学生专业见习、实习时间18周;必修课程板块设置了读、写、计算机应用和其它多门技能性课程;其他必修课程明确划分了实践性时间;专业选修课程和职业发展方向选修课程板块,有多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如,书写理论与实践、口语交际理论与实践、阅读理论与实践、文言文写作、书法(篆刻)创作、文学作品创作、文学批评写作、现代教育技术、中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现代办公技术、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报刊编辑等。

7、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参加国家考试的能力。开设思想教育、体育、英语、军事理论与训练、创新创业教育、国家技能认证、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等必修课程,科技类选修、艺术体育类选修、学术讲座、教师教育提升等公共必选课程,国家考试辅导(研究生考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学英语六级考式、公务员考试等)、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素质拓展等公共选修课程。

六、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七、毕业获得学位的条件

参见《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学分制学籍管理暂行办法》和《贵州师范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暂行规定》。

八、培养方案表(Ⅰ、Ⅱ)

求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Ⅰ)

(必修课程)

求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表(Ⅱ)

(选修课程)

大学生日常管理制度

大学生日常管理制度 大学生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学校对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本科、专科(高职)学生的管理。 第三条学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四条学生应当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应当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应当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当积极锻炼身体,具有健康体魄;应当自觉维护学校声誉,主动关心学校发展,立身为公,学以致用。 第二章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五条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学校按培养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 三)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 四)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平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五)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

高校股份制的构想与现代大学制度改革

第!"卷第#期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月+’%,-./0%.12.3456%78%&&9:9;35’, ! !!!!!!!!!!!!!!!!!!!!!!!!!!!!!!!!)**#高校股份制的构想与现代大学制度改革" 课题组 (徐州教育学院,江苏徐州))!**<) [摘要]构建有利于大学发展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也可以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中进行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索。股份制的试行可以选择教学型专科院校,首先必须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而大学法人地位的真正落实是股份制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制度;股份制;产权;大学法人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A B<<)>()**#)*#B***!B*# )*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高等教育的需求持续大幅度上升;二是确保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两者构成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可以说是个大国但还不是强国。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从"*年代后期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近年来的发展态势表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不寻常的阶段。这个阶段从表面上看是数量和规模的急剧扩张和膨胀,但从更深层次和发展历程看,它正在经历着一个发展模式的转型。这种转型既是适应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本身的一种创新。既是高等教育外部关系的一种调整,也是高等学校内部关系的一种变革。而必要的制度建设方面的探索对于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先导性作用。 高等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需要研究者对未来大学的发展模式和制度安排作出认真的思考和积极的回应。因此,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当前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尤其是从行政隶属关系的角度探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如大学办学自主权问题)方面。笔者认为,就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建设仍然是我国的中心工作而言,从经济体制的角度探讨股份制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或许更有实质性、操作性和建设性的意义。 一、高校股份制改革切入点的选择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在谈到“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时,明确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什么是股份制,一般而言,股份制是由两个以上的利益主体,基于某种共同的需要,而自愿结合成的一种经济组织。在该组织中,各个利益主体所提供的生产要素份额,是他们进行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据。并且,各个利益主体在该经济组织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也与他们各自提供的生产要素份额相对应[!]。众所周知,在我国,股份制原本是作为深化国企改革而提出来的,通过多年的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搞活国有企业的关键在于切实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只有实现了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才有可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加积累、更新技术、开拓市场,按消费者的需要提供产品。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也有“私人产品”属性的一面。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高等教育本身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高等教育功能在多元化的需求背景下被重新审视和定位。由于高等教育日趋开放,高等教育的选择性大大增强,学生完全可能根据自己的爱好、需要、满意度来选择某类学校、某种教育形式、甚至某位教师。被动的接受某种规范化的教育将可能日渐变为主动的选择适合自己消费水平、个性需要、价值目标的选择性教育。因此,作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股份制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实践的可能性。 尽管现代高等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并日渐成为社会发展的轴心,但从本质上来说,培养人的活动和物的生产之间仍然存在根本的区别。况且,大学的目标、类型、层次和承担的职能、任务各不相同,如何将原来应用于企业改革的股份制转移到专业人才培养的高等教 ? ! ? "[收稿日期])**#B*"B!* [作者简介]“高校股份制研究”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组成员由朱其训、缪榕楠、朱春花三人组成。朱其训(!">B),男,江苏如东人,徐州教育学院教育系讲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朱春花(!"<

高校人事制度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按照中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教育部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国高等教育系统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人才工作组织领导体制不断完善,人才工作的抓手不断强化,人才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高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转换高校用人分配机制,不断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准确把握《中共中央办公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关于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高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我认为,当前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应着重研究和思考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以求得重点突破,稳步推进。 一、增强用人机制活力,深化教师聘任制改革 推进教师聘任制是《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规定,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迫切要求,符合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关系高校改革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重要问题。 当前,高校深化教师聘任制改革的时机更为有利。一是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带动下和2000年教育部与中组部、人事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下,一批高校开展了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薪酬制度改革的力度,探索建立了以国家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业绩奖励等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高校教师的经济待遇有了明显改善,增强了高校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二是在1999年以来高校连续扩招的大背景下,多数高校教师数量相对短缺,在这种形势下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学校人员调动分流的压力相对较小,有利于高校转换教师任用机制时的平稳推进。三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部分高校和上海、北京等一些地方高校进行的教师聘任制的改革尝试和探索,为整体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四是教育、科研、卫生等事业单位整体或局部改革逐步完善,为加快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营造了较为有利的人事政策环境。 2003年以来,教育部在认真总结前几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广泛调研直属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不断吸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新的成果,加快了对推进直属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相关政策、制度的研究步伐与进程。“建立学术生涯早期的竞争淘汰与晚期的职业保护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向优秀学术人才进行政策倾斜”、“推行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行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聘任管理重心下移”、“教师聘任工作中充分发挥教授的作用”、“淡化资格评审,强化岗位聘任”、“推进灵活多样的弹性用人机制”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思路成为新一轮改革的关键词和主要内容。 由教师任命制转向教师聘任制,最终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这是一个渐进式的改革过程。当前阶段,教师聘任制改革应重点突出以下七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实现教师聘任制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师任用管理上的封闭性,建立起面向社会开放的教师管理系统。开放式的教师管理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建立起校外人员通过平等竞争进入高校的通道;(2)实行校内外相结合的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增强了学术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3)改善学缘结构,逐步减少直接选留本校毕业生的比例,逐步实现新聘教授、副教授有在校外工作、学习的经历;(4)通过推进人事代理制度,淡化了教师与学校之间的行政隶属和人身依附关系。

大学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大学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大学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篇一:大学管理规章制度】 大学管理规章制度 (一)宿舍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对各寝室的管理,逐步建立完善管理与监督体制。我院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2)学员不得随意寄宿它处,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向宿舍管理员请假。宿舍内不得留宿外人,特殊情况应报生管处批准。因病休息于宿舍,应有专业老师的签字,并在生管处登记。 (3)搞好宿舍卫生,每天起床后要整理内务,并保持宿舍整洁。学生宿舍卫生由宿舍长每天安排宿舍成员轮流值日。保持好室内外整洁,室内物品摆放有序,严禁往走廊、窗外倒水,抛扔杂物。 (4)注意安全,离开宿舍时关好门窗。严防事故,不准在宿舍点蜡烛,不准私接电源,不准在床上蹦跳打闹,不得在宿舍藏有违禁品。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注:私藏违禁品扣宿舍整体学生综测0.2分,物品摆放脏乱扣当事人综测0.1分,室内卫生差扣当天值日学生综测0.2分。其余违规行为学生会将按情况特殊处理。 (二)上课管理制度 为 【篇二:大学团支部规章制度及管理细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2级第一团支部团支部规章制度及管理细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2级第一团支部 目录 卷首语 (3) 团支部建设管理制度 (4) 支部委员会制度 (4) 团支部奖惩制度 (7) 监督、请假制度 (8) 通知宣传制度 (9) 文体活动与赛事管理制度 (9) 考勤制度 (9) 学风建设制度 (11) 宿舍监督管理制度 (12) 宿舍长职责 (12) 宿舍文明建设 (12) 卷首语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大学四年年是我们逐步实现自我完善、不断成熟和独立的重要时期,任何一位同学应在这段美好的人生、美好的时光中接受平等的待遇。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本规章旨在实现团支部生活中集体与同学个体的和谐,同时规范支部委员的行为。 总则

(完整版)老年大学各项规章制度

老年大学各项规章制度 校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1、校务委员会为学校工作的决策机构,由校长、副校长、委员组成。 2、校务委员会会议主要议事内容为: (1)传达上级有关会议精神。 (2)研究确定校委会成员的调整,决定学校组织机构的设置,教师聘任,以及相关人员的调配。 (3)审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学校设施、办学条件更新改造计划。 (4)筹措经费,审核学校年度经费的预决算,听取财务审计报告。 (5)听取审议学校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6)研究审定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7)研究决定其他需要解决的重大事项。 (8)研究推荐上级表彰的先进典型。 3、校务委员会原则上每一个季度召开一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常务副校长提议,适时召开。 4、校务委员会每次会议要作好记录,会后由

校务办公室整理归档。 学校会议制度 (一)校务会议 1、校长办公会每月1次,研究安排阶段性工作。 2、工作人员会每月一次,学习政治业务,研究工作。 3、每学期召开全校学员大会一次,请领导(专家)作报告,校长总结并布置学年工作。 4、关心下一代活动每年开展1-2次,坚持老少共建、老少同乐制度。 5、县级老领导、学员代表座谈会每年一次,广泛征求意见。 6、老年大学分校校长会每年1-2次,指导交流工作,办好基层老年教育。 7、积极主动争取县委、县政府领导,每两年召开一次老年教育工作会议,每年请县委常委会听取1次老年大学工作情况汇报。 二、教务会议 1、教师会每学期一次,总结教学工作,倾听老师建议。

2、班队长会每学期二次,总结布置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3、每学期召开教师、班队干部、学员代表参加的教学工作研究会,总结研究布置教学工作。 4、每年举办1-2次全体性教研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每学期末举办一次教学成果总结汇报活动。 7、每两年举办一次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加强老年教育理论的研究。 老年大学校风建设标准 一、理念:求知、求健、求乐、求新 二、校风:讲究公德、树立风范、增强友谊、促进和谐 三、作风:温馨服务、朴诚高效、团结互助、敬业奉献 四、教风:教其所需、助之乐学、诲而不倦、善诱笃行 五、学风:尊师爱校、勤学敏思、谦虚自律、进取有为

2019年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是为了促进高校的发展,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2019年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只有少量的研究型大学具备相对完整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大多数的教学型高校及其他类型高校只需履行单一的人才培养职责,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高校的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服务于人才培养。即使在研究型大学中,也只是部分教师从事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另外部分教师则只承担教学工作。 正如教学型高校不一定要求教师从事科研一样,研究型大学也没有必要要求每位教师都从事教学工作,僵化地要求教师都必须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用高校三大职能来要求和考核每一所学校和每一名教师,就教条了。我们必须关注到,高校教师中形成了新的分工模式,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工作,而是只有少数的教师从事这三项工作、特别是科研工作,而大多数教师则从事教学工作。 可以说,教师队伍已经多元化,这意味着教师评价也要多样化。需要建立有序和操作性强的教师评价体系,对于不同岗位的教师提供不同职业发展平台和晋升渠道,实行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教师。所以,我们不能教条地用高校三大职能来要求和考核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教师。教学型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可盲目向研究型大学看齐,对教师的考核与晋升当以教学为主要指标,切不可以教师发表论文或承担课题为主要标准。研究型大学相比教学型高校,除教学之外,亦重视研究与服务,重视以研究推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应更加多元。 近年来,浙江大学决定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把教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并重岗”、“研究为主岗”、“教学为主岗”、“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岗”和“团队科研/教学岗”。对不同岗位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岗位职责要求,实行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方案的一个重要设想是,各学院内大约30%的教师将被“分流”到社会服务类岗位,告别学生和学术。在我国现实条件下,这种分类管理虽然有些地方还需商榷,但总体上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的发展需求。 完善教师聘任制度 高校教师聘任制是在高校和教师平等自愿、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以聘任合同的形式把岗位设置、任职条件、招聘过程、任用管理、争议处理等环节,同高校和教师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组合形成的教师任用和管理制度。完善教师聘任制度,有三个方面要格外重视: 第一,科学设置教师岗位是搞好教师聘任制的首要问题,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和条件,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和长远要求出发,科学地规划教师岗位、合理配置教师。目前,部分高校还存在着按人设岗,而不是因需设岗的问题,导致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急需发展学科岗位紧张,同时又有少数学科严重超编的现象。发达国家的高校对空缺职位尤其是对教授空缺职位的控制是极其严格的,一般已有专业的教授职位数量根据专业需要设置,人数相对固定,在专业发展规划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只有当现任教授由于调岗、退休等原因空出岗位后,学校才会考虑招聘问题。高校引进人才求贤若渴是好事,但如果引进的人才与学科发展目标相脱节,甚至为引进而引进,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带来诸多负面效应。

大学规章制度3篇

大学规章制度3篇 一、各部门职责划分 团长: 全面主持本支教团工作,总体统筹管理支教团各项业务,代表本支教团与其他机构、组织进行沟通交流,统筹各部门的工作,决定本支教团团长助理和主管的聘任,听取广大队员的意见建议,授权部长代行团长部分职权。 团长助理:协调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编写和管理团队资料,做好团内统计、记录工作,增进团内和谐,及时沟通与交流并时常归纳建议,及时传达任务与通知。 宣传部:务必做好本团各类活动的网络宣传。做好网络招募的宣传,在各社交网上应有积极互动。制作活动宣传海报,支教视频,相册,收集并发表支教日记,以及其他力所能及的宣传方式。 人事部:负责团队支教的志愿者招募及选拔,保障支教活动人员充足,招募策划可与团长助理协同完成,在qq群上的招募工作已经专门划分给人事部,为了使你们对志愿者有更直接和全面的认识。 教务部:负责团队支教活动的人员分配工作,协作讨论形成实地支教计划,组织进行支教前人员培训,记录支教生活,

每次支教每个支教点最少要有两篇支教生活记录、感悟或实践报告。 二、各部门工作细则 、团长 1. 团长在进入招募期后,应与时刻与支教点主要负责人保持联系,认真选好地点,尽可能保证整个团队支教地点的安全。 2. 团长要定期和团长助理,各部门主管、成员开会,及时了解团内活动进程,安排部署,统筹规划。 3. 团长负责监督团内所有事务活动的展开,并及时督促。、团长助理 1. 团长助理应时刻与团长保持联系,以便把要传达的消息及时告诉所有成员。 2. 团长助理应加强对基本软件的学习,主要是word和excel。 3. 团长助理要努力协调各部门之间有交叉的工作,比如支教记录感悟和实践报告的发表,照片视频素材的收集。 、宣传部

社会心理学在大学制度改革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在大学制度改革中的应用 摘要:大学制度改革本身是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必然会受到人的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的影响与制约。相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对大学制度改革的影响是潜在而持久的。因此,在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研究大学制度改革,有助于理解我国目前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存在的困境,并对我国如何顺利地推进大学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视角;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现代大学制度 有关大学制度改革的研究一直都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从研究的角度看,涉及三个方面,其一是大学制度自身的理论研究,包括大学制度的内涵、历史变迁、价值取向、基本原则等;其二是大学制度外部环境研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对大学制度带来的重要影响;其三是大学内部体制机制的研究,如探讨大学独立法人地位、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大学的决策机制等。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大学制度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大学对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心理环境变化所作出的选择性适应的过程,改革本身是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必然会受到人的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的影响与制约。相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对大学制度改革的影响是潜在而持久的。 1 社会心理对大学制度改革的影响 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三个层次:一是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如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社会动机;二是人际交往的心理和行为,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人际影响等;三是群体社会心理,如大众心理和民族心理等。对大学制度改革而言,这些因素,既存在于大学组织内部,也存在于大学组织外部。在大学组织内部,如大学生的群体心理、教师群体心理以及校风、学风、教风等都是社会心理的组成要素,大学制度改革能否顺利推进,与大学人的群体心理认同、价值选择有密切联系;在大学组织外部,影响大学制度改革的社会心理因素多元而复杂,其中社会大众对大学制度改革的价值认同,民族心理、民族的价值取向、民族情感对大学制度改革的影响和作用具有典型意义。 社会心理植根于现实生活中,积淀于世代传承的文化传统中,它具有顽强的惰性和惯性,它可能成为大学制度改革的推进剂,也可能成为大学制度改革的阻碍因素。 2 大学制度改革过程中的社会心理冲突 大学制度的改革过程,必然充满着新与旧、革新与保守、公与私的矛盾冲突,改革意味着对大学陈旧、保守制度的否定,这必然将打破社会个体与群体心理上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广州****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讨论稿) 为了适应学院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强化岗位职责和业绩考核,进一步理顺完善院内收入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人事部、财政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国人部发〔2006〕56号)、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2006〕70号)、《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粤人社发〔2010〕105号)、《广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穗人发〔2007〕13号)、《广州****学院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穗科贸〔2011〕35号)、《广州市市属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穗人社发〔2012〕63号文)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在原分配方案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完善以岗位为中心的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深化学院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创新人事管理分配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二级学院、系、部依法依规自主管理、自主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支撑。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整体构建,分步实施。根据国家和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确定本次人事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制度和机制

上实行整体设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根据情况分步操作。 (二)科学设岗,强化职责。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有关规定,学院坚持总量控制、优化结构、精简效能、分类分级的原则设置岗位,根据我院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管理等实际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完善各类各级岗位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建立完善我院的岗位职责体系。 (三)按岗定酬,责酬一致。以岗位设置和聘用为基础,强化岗位职责,按岗定薪,以绩取酬,建立和完善院内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实行岗位聘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岗位激励机制。 (四)强化考核,优绩优酬。在岗位设置的基础上,建立完善针对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以业绩量化考核为重点的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绩效津贴直接挂钩,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提高教职工待遇的基础上,适当拉开增量差距,建立国家工资和院内收入双轨运行的分配制度,坚持收入分配向教学科研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统筹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 (六)积极稳妥,促进发展。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有利于全面提升学院教学质量、专业建设、学术科研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学院综合实力,有利于吸引和稳定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学院的办学目标。 二、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院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设置、岗位聘用、岗位考核、岗位收入分配改革等方面。其中岗位设置的内容主要包括定岗位类别、定岗位等级、定岗位总量、定岗位职责、定

某企业大学 管理制度

xx大学教育学院 xx大学教育学院函(2012)014号签发人: 陈海燕 【内部公开】 xx大学教育学院夜校讲师开发课程及授课分成规则 (试行稿) 1. 目的 为落实“实战、开放”的办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学术争论氛围,推广xx的文化,大胆、积极、活泼、深思,为培养xx的实战人才服务,xx大学教育学院利用晚上和节假日陆续开展了夜校、周末精品课堂和xx大讲堂等(以下统称夜校)一系列人才培养活动。 为持续地、高质量地办好夜校培训,吸引“最好的人培养更好的人”,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人来xx大学分享,带动员工业余时间学习,特拟定本分成规则。 2. 适用范围 本规则试行稿仅适用于xx大学教育学院的夜校、大讲堂和周末精品课。 本规则适用于xx内部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开发课程及授课,员工利用上班时间或工作职责之内开发的课程及授课不包括在内。 夜校聘请的外部讲师或顾问的付费按照相关的合同执行,不适用本规则。 3. 分成规则 确保培训效果的关键在于课程的设计开发和讲授两个环节,因此对于课程的设计开发者和讲师分别进行分成激励,如果课程开发者和授课讲师为同一人,则同时享有参与分成的权利。 1)课程设计开发版权分成: 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开发的夜校课程或讲座,经过xx大学教育学院认可并纳入交付计划的,每次以课程标准定价收入的10%分配给课程设计开发者。 2)授课分成: 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在xx大学夜校授课,在满足质量基线(满意度>85)要求的前提下,区分部门间结算和员工个人自付费两种情况,按照不同的比例对授课教师进行分成激励,具体的分成系数如下表所示:

5. 其他 本规则的解释权归属xx大学教育学院。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对2012年7月1日至发布日期以来开展所有的夜校培训同样有效。 xx大学教育学院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报送:无 主送:xx大学教育学院全体、各BG/BU学习发展负责人 抄送:无 xx大学教育学院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印发1份) QQ技术培训 企鹅快跑——腾讯敏捷历程揭秘 腾讯这只企鹅在13年的成长历程中,不断长大,但却并不笨拙,这其中的秘密就在于 研修了敏捷方法!本文就将为您揭开其中不为人知的敏捷故事。 天生敏捷基因 企鹅出生在极速变化的互联网行业,出生之时便面临着四大挑战。 海量用户的需求:企鹅服务于数以亿计的互联网用户,在保证业务稳定的前提下,更要满足海量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企鹅必须要竭尽全力快速实现一个个新需求,如果采用传统的开发方法,用户是无法接受的。 行业的迅速变化:互联网上新概念、新玩法、新应用层出不穷,一会儿SNS、一会儿 团购、一会儿微博,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竞争对手的压力:虽然很多人都觉得企鹅很可怕,但是行业变化如此之快,企鹅再大再强也不可能把所有产品做到第一,取舍之间就有可能被其他公司超越,毕竟迫于竞争对手的压力。 自身发展的需要:企鹅希望能为用户打造一站式在线生活,让用户更加方便地在网上冲浪,但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其实很难,需要做的产品太多太多,要完善的功能点太多太多,而资源又太少太少,急需一种高效的方法来支撑产品开发。 幼年时的企鹅虽然遇到了这些问题,但那时候它还不知道有敏捷方法的存在,但好在有几项与生俱来的小聪明,借此支撑了几年的发展,后来证明这几项小聪明其实都有着敏捷的影子,我们管它叫草根敏捷基因。 拥抱变化:从不拒绝变化,只要对用户有价值的,即使推倒重来,也要作出最有价值的功能给用户。 重视反馈:为了能够听到亿万用户的声音,建立许多反馈渠道,例如QQ群、Qbar、客服、意见反馈、内部反馈、用户CE等,借此收集用户对现有功能的意见和新功能的期望,进而指导产品经理的工作。

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新问题和新思路

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新问题和新思路 内容:为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前不久,教育部人事司相继在北京、哈尔滨、南京、成都分四片召开了部属高校人事劳资工作研讨会,围绕高校用人制度改革与教师聘任制、校内实施津贴制度、工资总额包干、高校编制管理、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部属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的新情况、新特点 1999年5月召开全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以来,部属71所高校普遍按照“校本部机构改革为切入点——院系教学与管理组织机构调整为落脚点——用人制度改革为重点——分配制度改革为关键”的轨迹推进和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目前,校本部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少数合并任务较重的高校处于管理干部竞争上岗的扫尾阶段。在改革重点普遍转入深化时,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特点: 1.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新定位。面对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许多大学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如要将大学建成“有特色”、“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国际化”的大学,等等。为适应上述变化,许多高校重新思考和调整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定位,认为要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指导思想,以吸引、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目标,在新的、更高的出发点上考虑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和改革方向。 2.用人制度改革的新机制。用人制度改革是高教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当前由于相关政策和条件的限制,还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不少高校在管理机制上进行了创新和探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等高校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对部分新人实行人事代理制度,由人才交流中心与聘用人员签订合同。其中青岛海洋大学对副教授以下人员都实行了人事代理。 3.人才引进的新观念和新举措。许多高校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指导思想,采取多种方式筑巢引凤、开门引才,构筑人才高地,人才引进出现国际化趋势。如以某一学科小组或团队为引进对象的“成组引进”;不转关系兼职工作的“柔性引进”;在国内外两头都保持工作的“哑铃方式”;以及学科群横向与国内外单位进行学术科研合作的“球链方式”,等等。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各校还注重发挥和使用校内人才,坚持以人为本,倾注人文关怀,解决后顾之忧,提供管理服务,创造育才环境。 4.津贴分配制度改革的新趋势。各高校在进行用人制度改革的同时,普遍加大了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探索建立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以岗位工资和岗位津贴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分配办法;学校教职工待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高层次人才待遇提高的幅度尤为明显。就分配制度的本质而言,各高校的校内分配改革大体可归纳为三种模式,一是以岗位为载体的津贴模式,即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相应的岗位津贴标准,受聘该岗位即享受相应岗位津贴;二是项目指标管理模式,以完成一定项目指标确定津贴标准;三是国家工资加上差距不大的津、补贴。前两种模式制度导向明确,激励效果比较明显。 各校在实施津贴制度的过程中注意以津贴为导向,将个人利益与学校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津贴分配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一些高校注意突出学科、梯队建设,把确定学科发展方向、组建高

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锡盟民族技工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盟委、行署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和深化盟民族技工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盟民族技工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盟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四大战略、一个工程”的总体思路和盟委、行署关于盟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盟民族技工学校改革要向全盟再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的方向发展,在完善技工教育的基础上,整合优化盟民族技工学校原有人员、设备、场地,结合我盟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际,组建锡林郭勒盟职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以职业技能实训平台的形式为全盟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优质服务。 二、目标要求 盟民族技工学校的改革,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教学,积极探索和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市场化管理体制,在做好技校常规学历班招生、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向全盟再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的方向发展。 一是在就业方面重点做好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培训、城镇新增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人员培训、农牧民实用技术的技能培训;全盟重点项目拉动的相关产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强化就业指导,提高培训后就业率。 二是按照“上海实训平台”(技能实习训练平台)模式的成功经验,为各级各类大中专职业学校毕业生和培训人员提供实训平台,增加动手能力,掌握实用技术,提高就业能力。通过多方筹集资金,筹建高水平高起点,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作有序、设备先进的实习实训平台,着力解决在职教育中存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突出问题,集

中资金使用效果,增强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是培训中心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立足于全盟经济发展和再就业工作的需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单位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和聘用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搞活内部分配,优化人才结构,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机构和岗位设置 根据盟编委重新核定的盟民族技工学校机构编制意见,改革后的单位名称为“锡林郭勒盟职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保留“锡林郭勒盟民族技工学校”的牌子。一个机构两个牌子,隶属盟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其主要职能:体现政府的服务职能,按照上海实训平台的成功经验,为下岗失业职工提供再就业培训、为城镇新增劳动力提供职业技术培训、为农牧民提供实用技术培训及各类人员的相关技术培训、为大中专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技能操作培训、为在职技术工人提供继续教育培训,建立一个服务于全社会的实习实训平台。 内设8个科室,包括:办公室、培训管理部、工业实训部、服务业实训部、新产业实训部、教务科、学员管理科(团委)、招生就业科。其职责如下: 1、办公室: 负责单位党务、行政的工作计划、总结、决议等文件的起草、印发;负责文件资料、档案、印鉴、介绍信的使用、管理工作;负责单位内外的联系和接待工作;负责各种会议、学习、培训、重要活动的组织、安排;负责人事、奖惩、工资、职称评聘、考核、目标化管理、离退休管理等工作;办理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负责单位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负责单位财会、资金使用、管理工作;为培训、教学、生产及全体员工服务。负责单位综合治理日常承办和安全保卫工作。 2、教务科

大学班级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大学班级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班级规章制度及管理细则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大学三年是我们逐步实现自我完善、不断成熟和独立的重要时期,任何一位同学都应在这段美好的人生、美好的时光中接受平等的待遇。本规章旨在实现班级生活中班集体与同学个体的和谐,同时规范班干部的行为。 总则 为便于班级的管理,维护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建立良好的班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班级凝聚力,提高我班的影响力,以全面发展为原则,着眼大局,发挥“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精神,特制订本制度。 章程 一、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热爱工商管理系,热爱班集体。二、 尊敬父母,尊敬领导老师,团结同学。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 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班规班纪。三、四、五、六、 爱护环境,爱护校园,爱护寝室。讲卫生,讲礼貌,讲诚信,讲原则。勤俭节约,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积极进取。 同学是朋友,室友如兄弟(姐妹),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班委管理制度 班委是以班长为核心、团支书,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宣传委员、心理委员、组织委员、信息委员、纪检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及宿舍长、晨读长组成的管理团队。班委存在的目的在代表最广大班级成员的意志,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在院级、系部领导老师的指导监督下顺利开展各种活动,以利于班级长远发展和广大同学的全面进步和健康成长。 一、班委的产生

第一条班委的产生遵循自愿优先的原则,由本人在班干部选举或换届时候提出 申请,经全班同学民主投票选举,由辅导员监督。 第二条班委应设以下岗位:班长、团支书,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宣 传委员、心理委员、组织委员、信息委员、纪检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及宿舍长、晨读长。 第三条班干部经投票通过,应认真履行其职责,根据班委工作指南、班干部职 责指南做好份内的工作,以服务同学为己任。 班团委分工 班长:全面管理班级事务,副班长协助,共同合二、班委的职责作;与团支书互为AB角。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内部管理制度改革

现代大学制度与内部管理制度 一、大学制度与内部管理概述 大学制度一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宏观的大学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系统,包括大学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办学体制等;微观的大学制度是指一所大学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包括组织机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工作机制(包括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活动的运作模式)和制度创新机制等。袁贵仁部长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 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是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它主要涉及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层面,要区别不同类型的学校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首先是制定学校章程;其次,学校内部治理的核心是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的机构设置和运营程序,把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分开,并有相互的制约;再次,在内部治理结构中,市场、学术、政府这三种力量如何通过一定的组织体系来协调其相互作用,也是现代学校制度创新中的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的前提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核心是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特征是学术自治、政校分开,权责分明,管理科学;关键是建立现代大学法人制度。为了实现现代大学制度的目标,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管理体制多样化、资源配置社会化、教育活动市场化、管理法制化的方向。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科学配置与整合,外部又受市场的力量、政府的力量、社会的力量的制约和影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呼唤重构政府、社会与高等学校的关系,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市场的力量、政府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与高等学校内部的力量形成互动,促进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将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向前进,推动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变迁 1、起步较早、最有成效的内部体制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 余建森,戈芝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事处,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从现代科学的发展和管理理论入手,对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高校科研团队建设面临的主要障碍,并从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角度,提出了加强高校科研团建设的若干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人事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越来越注重团队建设,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是科研人才的汇聚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高校科研工作要提高承担重大项目的能力,要出更多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就必须建设强有力的科研团队。 加强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必须以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为基础。只有通过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才能给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奠定规范的管理准则、良好的人才来源和稳定的组织结构,才能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科技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高度分支化和高度综合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性、渗透性和由此产生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跨学科研究是一种多学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合作研究,是打破学科界线进行的科研活动。高校现有的以“单兵作战”为特点的课题组组织形式和研究者个体有限能力的研究方式往往不适应解决广而深的科研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因此,在高校研究领域大而杂、个人力量单薄有限的现状下,就要求建立“大兵团作战”的科研组织形式。通过科研团队建设,综合团队成员间不同的学科综合知识,形成宽广厚实的知识群体,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协同攻关,推进科研工作的完满解决。因此,科研团队建设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现代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2、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是解决高校科研工作现有问题的有效途径 概括地讲,高校科研工作目前仍然存在着“小、散、软”的问题。“小”是指研究工作档次不高,科研状况大多限于“小课题、小发明、小成就”,甚至是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散”是指高校科研长期以来分散在多个部门和职能领域状态中,学科研究领域各自为政,科研人员单兵作战,缺少凝聚力和向心力,难于形成合力,以至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投入分散,从而造成学科研究方向的分散,难以形成有竞争力、有特色的学科群;“软”是指研究内容偏软,面向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的课题少,难以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硬项目,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针对以上三大问题,高校科研工作亟待通过团队化建设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团队的互助合作,尽快形成科研攻关的合力,摆脱高校科研发展困境。 3、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是高校人才工作与科研工作的新走向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与人才工作、科研工作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收稿日期:2005- - 作者简介:余建森(1963-),男,浙江温州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事处,助理研究员,高教研究.

大学社团规章制度

xx大学xx学院xxxxx协会 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规范xx学院xxxxx协会会议的召开及活动的开展,调动协会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建立正常的xxxxx协会活动秩序,健全xxxxxx协会办公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协会会议的召开和活动的开展规范化、制度化,增强协会内部干部的纪律,使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特制定《xx学院xxxxx协会规章制度》,希望大家务必遵守。 一、会员基本条件和要求 (一)要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要有健康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无不良嗜好; (三)要有团结互助、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常规纪律及工作要求 (一)会议规定: (1)召开例会或开展活动时,协会各成员必须按时到场并签到,不得迟到早退。秘书部制定签到表,开会或开展活动时提前十分钟到会场或活动现场签到,做好考勤记录;

(2)在会议和活动期间,与会成员应自觉遵守相关规定,认真研究讨论处理各项事宜,不得聊天、睡觉;不得 擅自离场,手机调到震动或者静音状态;不得接打电 话或做其他与会议无关的事情;如有特殊情况,请举 手示意。情节严重且屡次不改者,可开除出会; (3)活动中必须积极主动,不得推三阻四,否则写500字以上的自我检讨; (4)活动策划时必须由大家一起完成,提高办事效率,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 (二)请假制度: (1)因故不能到席者,应在事前向部长请假。征得部长同意后方可缺席,相关部长在会议前将请假人员名单及 原因交至秘书部; (2)若开会或活动时间与协会成员的上课、考试时间冲突,该成员在事先说明,则不予追究; (3)如有特殊情况并已向辅导员请假,则需出示请假条以作证明; (4)协会成员不得以隐瞒、欺骗等手段请假,如若发现,一经查实,即自动退会; (5)协会成员迟到3次以上,请假5次以上,旷会2次以上则视为自动退会。 三、执行与监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