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2018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单元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单元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单元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单元试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蚂蚁身长约5()。

2.一根黄瓜长约2()。

3.一辆货车的载质量是5()。

4.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30()。

5.小学生一步长约4()。

二、在○里填上“>”“<”或“=”。

5吨○5200千克 60千米○9千米

3200分米○2300米2300克○3千克

60毫米○6厘米5分米○5米

三、辨一辨。(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根跳绳长5分米。()

2.3吨石头比3吨棉花重。()

3.4吨比4100千克少100千克。()

4.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长2313米。()

5.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者要求结果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分米=()厘米1米=()分米

2厘米=()毫米6000米=()千米

3千米=()米80毫米=()厘米

五、解决问题。

1.一辆农用三轮车的载质量是3吨,要一次运走1100千克的苹果和2000千克

的梨,在不超载的情况下,可以吗?

2.把下图中两地相距1千米的路线画出来。

3.张奶奶编中国结,每个中国结需要4分米彩绳。

(1)张奶奶有32分米的彩绳,能编几个中国结?

(2)小丽要编6个中国结,需要多少分米彩绳?

4.昆仑超市要进货,用载质量是2吨的卡车运送。如果派两辆这样的车,怎样装才能一次运完,而且不超载?

5.一根4米长的木头,现在要把它锯成5分米的木桩,可以锯成多少段?需要锯几

次?

小学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第三单元测量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包括以下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数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3.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1)毫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1课时) (2)分米的认识及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4)千米的认识(1)(1课时) (5)千米的认识(2)(1课时) (6)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1课时) (7)列表法解决问题(1课时)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走一走、实际测量,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概念,体验1千米有多长。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课题毫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生以前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知。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 通过用直尺测量,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就要寻找新的途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操作中,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通过找一找、测一测、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取了毫米的有关知识,建立了毫米的长度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达到了学习效果。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学习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米尺。 学具准备: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课时安排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新课。(6分钟)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 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语文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 量验证。 3.组织交流语文书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该 用什么来表示呢?是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 毫米。 4.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1.学生用手比划1米和1厘米的长 度。 2.动手操作比划。 3.交流测量结果。 4.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1.填一填。 1米=()厘米 100厘米=()米 9米=()厘米 400厘米=()米 5米=()厘米 答案:100 1 900 4 500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第三单元《测量》单元复习 知识要点 1、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1厘米的长度里有( 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 1 )毫米。 3、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1)进率是10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 10 分米=1 米;10 厘米= 1 分米;10 毫米= 1 厘米 (2)进率是100 1 米 = 100 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100毫米=1分米(3)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 1 吨 = 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 1 吨1000克=1千克 经验之谈: 测量一些比较微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先把这些物体“堆”成大量,比如测量纸的厚度,可以选择100页纸来测量,所测得的结果除以100就可以了。

2016-2017人教版三学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测量

第三单元测量 一、单元内容:教材第21-35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毫米、分米和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3、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感受毫米、分米和千米的实际长度,吨的实际重量。 2、会用毫米、分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课时:7课时 1、毫米、分米的认识 2节 2、千米的认识 3节 3、顿的认识 2节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 测量

第三单元测量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课题】:测量 【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法】: 【学法】: 【课时数】:1课时 【教具学具】: 课件、米尺、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效果检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细目表 (教学目标分解、教学设计建议、教案及教学效果检测)一、教学目标分解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变化》(8课时)教学目标细目表 教学目标细目表 (教学目标分解、教学设计建议、教案及教学效果检测) 二、教学目标分解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变化》(8课时)教学目标细目表 二、教学设计建议(请大家参照教师教学用书) (一)关于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单元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和原因。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地表及变化”的范畴。“地球表面”主要指地球

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为地貌。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以及流水、风等外力的因素,也包含人类的生产生活对地表的改变。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是有一定基础的。他们对地表物质、水和空气、岩石和矿物,对地球内部构造和火山成因都有一定的认识基础。溶洞、瀑布、峡谷等自然景观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火山和地震也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相信本单元的内容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从内容编排上本单元分为四大部分。第1课为第一部分,先大致地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第2课为第二部分,概略地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第3-7课重点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包括风化作用、侵蚀和沉积作用。第8课是最后一部分,是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第5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让学生模拟下雨,仔细观察雨水降落到地面,土地及雨水发生的变化,这是认识侵蚀的开始。第6课“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让学生推测侵蚀的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个活动有利于学生拓展对侵蚀现象的认识。第7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通过河流的模拟实验,一方面继续观察河流的侵蚀作用,同时观察河流的沉积作用。还通过图片和资料介绍因为侵蚀和沉积带来的地形地貌变化,以及和人类的关系。通过第8课“减少对土地的侵蚀”的实践活动,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关注如何减少土地的侵蚀,保护自己的家园。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表地形的变化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而人类不当的活动又会加剧因地表变化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希望能引起学生对地表地形变化有更多的关注,使学生对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有更多的认识。 (二)关于教学设计的建议 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一般用山地、平原等词汇概括和表达。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样的,因此高低起伏、崎岖不平。地球表面的地形也是在不断改变着的。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地形,了解平原、山脉等常见地形的特点。还将通过观察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中国及世界地形的大致情况,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一、用“\”把方框中读音不同的字画去。(6分) 二、拼音写字我最棒!(9分) ɡōnɡjiàndàyànshǎnɡwǔ pánchan jiēfang bēicǎn shěnshìdīnɡzhǔshúxī 三、给加点字注音。(4分) w W w .1haoti 1.c O m 1.我耳边又响起了那首乐曲.()。 2.他沿着曲.()折的小路向远方走去。 3.小燕子偶尔沾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4.养羊人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四、比一比,我来组词语。(8分) 箭()隆() 剑()窿() 叼()悔() 叨()诲() 五、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下列词语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拉弦(lāxián) 教诲(jiàohuǐ)

B.召集(zhāojí) 叼走(diāozǒu) C.咆哮(páoxiào) 濒临(bīnlí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亡羊补牢南辕北撤惊弓之鸟 B.恍然大悟称赞不已密密麻麻 C.孤单失群连棉起伏若隐若现 3.下列词语都是同义词的一组是()。 A.热爱热情热烈热闹 B.悲伤悲惨悲痛悲剧 C.高兴愉快快活愉悦 六、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使词语搭配恰当。(6分) ()的山峰()地飞 ()的神情()地观察 ()的叫声()地点头 七、选字填空,组成词语。(6分) 猎裂 ()枪()开()物破() 愈寓 ()言公()()加痊() 幅福 一()()利()度幸()八、按要求写成语。(6分) 寓言故事的: 历史故事的: 带有动物的: 九、谚语我知道。(6分) 1.日日行,;常常做,。 2.亲身下河知深浅,。 3.绳在细处断,。 十、按要求写句子。(4分)

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三单元《测量》 单元检测(答案解析)

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三单元《测量》单元检测(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一枚1元的硬币大约重6克,1000枚1元的硬币大约重6千克,1亿枚硬币大约重()吨。 A. 6 B. 60 C. 600 D. 6000 2.一条跑道长250米,小明跑了4个来回,他跑了()千米。 A. 1000 B. 2000 C. 2 D. 4 3.图中蜡笔的长度是()。 A. 6厘米 B. 7厘米 C. 9厘米 4.下面四幅图中,()号铅笔的长度是5厘米。 A. ① B. ② C. ③ D. ④5.2千克铁与1吨棉花比较()。 A. 2千克铁重 B. 1吨棉花重 C. 一样重 6.长江的长度大约是 6300()。 A. 千米 B. 米 C. 分米 7.芳芳家一个月节约用水500千克,()个月可节约用水1吨。 A. 4 B. 3 C. 2 D. 1 8.一支铅笔原来长2分米,用去1厘米,还剩()。 A. 1分米 B. 10厘米 C. 19厘米 9.一枚1分硬币厚2毫米,()枚叠在一起厚2厘米。 A. 1 B. 10 C. 100 10.大米每袋重50千克,()袋这样的大米正好重1吨. A. 2 B. 10 C. 20 D. 200 11.把一条长3米的彩带,截成同样长的6段,每段彩带长()。 A. 2米 B. 5米 C. 5分米 12.一支钢笔长约14()。 A. 毫米 B. 厘米 C. 分米 二、填空题 13.1吨﹣700千克=________千克 400米+600米=________千米 14.图中铅笔长________厘米________亳米,合________毫米.

15.2千米50米=________米 2分20秒=________秒 1吨-700千克=________千克 2厘米-2毫米=________毫米 16.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3千米=________米 1时=________分 2厘米=________毫米 6000千克=________吨 70厘米=________分米 4分=________秒17.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数 65分米=________米________分米 90厘米=________分米=________毫米 1分30秒=________秒 100秒=________分________秒 3小时=________分钟 7吨﹣700千克=________千克 18.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苹果约重150________ 一艘轮船的载重5________ 小杰的身高138________ 一枚2分硬币约重1________ 一个梨约重300________ 李丽的体重是38________ 19.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筐橘子重25________ 一个桃子重120________ 一只大象重3________ 一张桌子高76________ 20.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冬瓜约重10________; 1个篮球约重500________; 1个苹果重250________,4个这样的苹果重1________; 小平的身高128________,体重35________; 一辆载重5000________的货车共运5台机器,每台机器重约900________。 三、解答题 21.晨光水果店运来3吨水果,卖出1300千克后,还剩下多少千克水果?22.哪几只动物可以一起乘车?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试题

第一单元:《测量》练习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33分。 (1)测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做单位。 (2)8千米是4千米的()倍。 (3)我国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以上。 (4)人步行每小时走4000()左右。 (5)马拉松长跑赛程全长约是42()。 (6)曲别针长28();重约1() (7)一辆卡车车厢长6();每小时在公路上行驶80()。 (8)一枝粉笔长约8()。 (9)电线杆的高度约是10()。 (10)教科书长约是20();课桌的高度约是75()。 (11)把8分米长的铁丝,每2分米剪成一段,可以剪成()段;如果每3分米剪成一段,可以剪成()段,还剩()分米。 (12)1分米比1厘米多()厘米;1厘米比1分米短()厘米。 (13)( )个500千克是1000千克,也就是()吨。 (14)一头牛约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约重2吨,这样()头牛和一头大象一样重。(15)标准运动场的跑到一圈是400()。日记本的厚约是()。 (16)小玲家离学校约是1750(),妈妈骑车从家到学校大约需要5()。(17)10张纸叠起来约厚1毫米,100张同样的叠起来约厚()厘米。 (18)一个西瓜约重9();汽车的载重量是5()。 (19)教师门的高是24(),宽是11()。 (20)我用的橡皮长是()。厚是()。 (21)测量两边的路程,通常用()作单位。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17分。 (1)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分米”做单位。() (2)修路队平均每天修路250米,4天可以修路1千米。() (3)莉莉身高109分米。() (4)90分米和9米同样长。() (5)一支铅笔长150毫米。() (6)一层楼高约30分米。() (7)千米是较大的重量单位。() (8)1千米也就是1公里。() (9)千克和千米都是长度单位。() (10)所有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11)100张纸的厚度大约有1分米。() (12)长江全长620米.。() (13)妈妈散步1小时走了96千米。() (14)7个1000千克是7吨。() (15)一瓶墨水重500克。() (16)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17)1千米也叫1公里。() (18)5吨比4999千克多1千克。() 三、选择题,没小题1分,共14分。 (1)千米和吨相比() A:千米长一些B:吨重一些C:无法比 (2)4米和60厘米合在一起是() 第 1 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单元检测试卷二(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 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检测卷 (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4分) 1.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单位;()、()、()都是质量单位。 2. ()厘米()毫米()厘米()毫米 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宽25()长8()长江全长约6300()厚9() 重200()重7()载质量40()高14() 4.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一枚1角硬币大约厚2(),10枚这样的硬币约厚2()。 6.一辆货车的载质量为3(),能装30袋100()的水泥。 7.6吨比()千克多1吨,1千米比999米长()米。 8.一根蜡烛长1分米2厘米,燃烧一段时间后还剩5厘米,燃去了()厘米。 二、判一判。(每小题1分,共5分) 1.1000克泡沫塑料比1千克石头轻。() 2.王平每分钟走2千米。() 3.一辆货车可运煤2000吨。()

4.测量从北京到南京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5.教室讲台的高度大约是9分米。() 三、选一选。(每小题1分,共5分) 1.一个排球重()。 ①1吨 ②15千克 ③500克 2.下面的长度中最短的是()。 ①40分米 ②500毫米 ③1米 3.我1小时可步行()。 ①400米 ②4千米 ③20千米 4.操场1圈长250米,小明跑了2圈,再跑()米,就是1千米。 ①250 ②500 ③750 5.小丽身高是1米35厘米,小明身高是1米4分米,那么()。 ①小丽高 ②小明高 ③无法比较谁高 四、量一量,画一画。(共8分) 1.量一量下面图形的边长。(以毫米为单位)(5分) 2.画一条比5厘米短6毫米的线段。(3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含单元备课) 三测量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测量长度、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分米和千米以及吨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 细测量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两大特点:一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意灵活

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组织学生测量硬币、教材的厚度,测量课桌的长、宽;利用多媒体显示公路路标,距离是1千米的两地,质量是1吨的物体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1吨的质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清、感受深,而“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又比较强,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尽量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对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吨进行充分的感知,形成正确的表象。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估测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也是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所以教师要注意结合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组织学生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使之逐步养成估测的习惯,达到提高学生估测能力的目的。 课时安排 1 毫米的认识...................................................... 1课时 2 分米的认识...................................................... 1课时 3 千米的认识...................................................... 1课时 4 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 1课时 5 吨的认识........................................................ 1课时 6 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 1课时 1 毫米的认识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1、第22页)

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蚂蚁身长约5()。 2.一根黄瓜长约2()。 3.一辆货车的载质量是5()。 4.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30()。 5.小学生一步长约4()。 二、在○里填上“>”“<”或“=”。 5吨○5200千克 60千米○9千米 3200分米○2300米2300克○3千克 60毫米○6厘米5分米○5米 三、辨一辨。(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根跳绳长5分米。() 2.3吨石头比3吨棉花重。() 3.4吨比4100千克少100千克。() 4.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长2313米。() 5.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者要求结果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分米=()厘米1米=()分米 2厘米=()毫米6000米=()千米 3千米=()米80毫米=()厘米 五、解决问题。 1.一辆农用三轮车的载质量是3吨,要一次运走1100千克的苹果和2000千克的梨,在不 超载的情况下,可以吗?

2.把下图中两地相距1千米的路线画出来。 3.张奶奶编中国结,每个中国结需要4分米彩绳。 (1)张奶奶有32分米的彩绳,能编几个中国结? (2)小丽要编6个中国结,需要多少分米彩绳? 4.昆仑超市要进货,用载质量是2吨的卡车运送。如果派两辆这样的车,怎样装才能一次运完,而且不超载?

5.一根4米长的木头,现在要把它锯成5分米的木桩,可以锯成多少段?需要锯几次? 第三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毫米 2.分米 3.吨 4.千米 5.分米 二、< > < < = < 三、1.? 2.? 3.√ 4.? 5.√ 四、20 10 20 6 3000 8 五、1.1100+2000=3100(千克)3吨=3000千克3100千克>3000千克不可以。 2.小明家→少年宫→体育馆 3.(1)32÷4=8(个) (2)4×6=24(分米) 4.一辆车装1000千克的大米和900千克的油,另一辆车装400千克的水果、800千克的蔬菜

人教版三年级上测数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单元时分秒签字: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 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 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 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1刻=15分 1时=3600秒 9、结束时刻 - 开始时刻 = 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经过时间 = 开始时刻 开始时刻 + 经过时间 = 结束时刻 第2、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签字: 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 (1)计算法则 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

(2)被减数有0的退位减法 被减数有0的退位减法,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 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中间有“0”退位减法口诀: 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如1000-784 800-209 (3)特别注意 ①记住竖式格式(尺子画线);②正确标记进位1和退位点; ③看准加减符号;④横式不要忘写得数;⑤注意是否要求验算; 2、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 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4、公式: 5、加法的验算:方法一: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方法二:用和-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6、减法的验算:方法一:用减数与差相加,看是否等于被减数,方法二:用被减数减差,看是否等 于减数。 7、估算:(1)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 两位数估成(整十数),如:59接近60,74接近70 三位数可以估成(整十数),也可以估成(整百数)。如829接近800或830,981接近1000 或980. (2)估算的应用:收银员收钱要准确,要精确计算。准备多少钱才够的可以估算,但因为 是交钱买东西,要估大。 (3)判断“能不能,够不够”等一类问题,可以先计算,也可以先估算。(三步:一算、 二比、三判断(回答)) (4)估算时应使用约等号“≈”。

博文第三单元测量教案完整版

博文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三单元测量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际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进行测量。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际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质量单位1吨的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课时安排:7课时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毫米和厘米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卡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提问: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交流)

(完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练习题

一、填上合适的单位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和()。 2.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和()。 3.乐乐家离图书馆3000米,合()千米。 4.汽车每小时行驶60()一支铅笔约长185() 5.一头牛重500千克,()头牛重1吨。 6.10张纸叠起来厚1毫米,100张纸叠起来厚()毫米,合()厘米。 7.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8.床长约2()一袋牛奶重250()一个鸡蛋重约50()回形针长约3()鱼重约1()儿童漫画书宽约2()学校操场长90( ) 一根跳绳长2( ) 小华身高130( ) 小学生字典厚4( ) 李明体重35( ) 一只公鸡重3( ) 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 ) 一幢楼高12( ) 一袋水50( ) 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690()一包奶粉重250( ) 一辆汽车载重5( ) 一个杯子高10() 9.在○里填上“﹥”、“﹤”、“=”。 70毫米○70厘米2吨+4吨○6000千克1500千克○2吨 3千米○2970米7厘米+23厘米○3米2500千克○3吨 6分米○58厘米1米-2分米○8分米60毫米○6厘米 990克○1千克6吨○6000千克4分米○39厘米 5千米○4500米300厘米○40分米2厘米○10毫米 3米○25分米1吨5千克○1050克1米○2分米30厘米 10.8千米=()米70厘米=()分米9千克=( )克3厘米=()毫米4000千克=()吨8吨=( )千克 5厘米=( )毫米70厘米=( )分米4米=( )分米 4000千克=( )吨2千米=( )米( )米=50分米 6千克=( )克100厘米=( )米( )厘米=1分米 9、算一算。 87毫米-37毫米=( )毫米=( )厘米1吨-600千克=( )千克 480克+520克=( )克=( )千克1米-70厘米=( )厘米=( )分米 70毫米+3厘米=( )厘米=( )分米3千克+500克=( )克 75厘米+25厘米=( )厘米=( )分米=( )米 4厘米的5倍长是( )分米250千克的4倍重是( )吨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小学(数学)学科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年级:三年级姓名: 项目具体内容 单元主题 测量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 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课时分配毫米、分米的认识………………3课时千米的认识………………2课时 吨的认识………………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复习………………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主题图 (用5号字完成) 附件三

教案(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数学班级任课教师授课时间9.16 课题毫米的认识课时 1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控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 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 知。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 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 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 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1)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 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 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 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 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 课件演示) 2)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 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3)(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 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 对“1毫米”的体验。) (学生思考、交流)在学生交流的 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 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 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 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 一指1毫米有多长。 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 是1毫米。 4)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 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 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 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 馈。 5 15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控

博文第三单元测量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测量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际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进行测量。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际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质量单位1吨的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课时安排:7课时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容:教材第21-22页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毫米和厘米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卡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提问: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④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⑤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铅芯,降水量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实际测量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实际测量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标杆、卷尺、测绳等测量工具. 2.会用卷尺、测绳等工具,在地面上直接量出较近的距离. 3.能用标杆测定直线并沿着直线量出较远的距离. 教学重点 使用工具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标杆三根,卷尺(或测绳)一条,木桩若干个. 2.课件“实际测量”. 3.印制直线测定记录. 组长( ),小组成员( )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宽. 说明:因为黑板的面积不太大,所以可以用米尺来测量它的长、宽. 2.如果要修建一个长150米,宽100米的长方形操场,工人叔叔也用米尺一段一段地量,大家想会出现什么结果? 学生回答:浪费时间、结果不准确、形状不规格等.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在工农业生产中,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建造房屋时都需要测量土地.测量士地的知识对于我们将来参加工作是非常有用的.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板书: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较远的距离时,用来做标记.可以自制.通常把标杆表面每隔10厘米涂上红白相间的颜色,目的是看起来明显.提问:为什么标杆的一端是尖的?(便于插入地面) (2)卷尺、测绳.测定较近的距离时用的工具.测绳可以自制.制作时以米为单位量好(第一段划分出分米,并做出标记) 提问:自制测绳选什么样的绳子比较好?为什么?(弹性小的好,便于测得准确数据) (3)小红旗:测量时,做为指挥信号. 3.测量较近的距离. (1)指名两组学生分别用卷尺或测绳测量教室的长、宽. (2)提问: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得出:测量时卷尺或测绳要自然拉直,不要用力绷得过紧,也不能放松使卷尺弯曲. 4.测量较远距离. (1)说明测定直线的意义和作用. 当需要测量较远的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时,只用卷尺和测绳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