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 化学 氧气 听课笔记 (19)

九年级 化学 氧气 听课笔记 (19)

九年级 化学 氧气 听课笔记  (19)

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

1、读书(已达到复习的作用)

2、引课、引入生活。问题:氧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总结答案。

引出课程——氧气有什么性质。

3、怎样认识一种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活用途

4、猜想:通过对生活中一系列现象思考氧气有什么性质?

5、板书:氧气

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溶不溶于水

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大不易

化学性质

空气中氧气中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复燃

硫粉淡蓝色火焰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木炭慢慢熄灭有火光

铁丝火星四射

边做实验边说实验注意事项。

提出常识问题:氧气瓶中为什么有水?还有在铁丝实验中火柴的作用?请同学回答。

通过实验,得出氧气的性质:助燃性氧化性化学性质活泼

由上述实验的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二氧化硫

炭+氧气=二氧化碳

引出化合反应的概念: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做习题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复习

绪言 一、化学发展进程 1、近代化学 (1)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伽德罗的分子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二、化学研究 化学式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并改变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条件,丰富人们的生活。 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检验方法及收集方法 1、氧气的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2、实验室氧气的收集方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略大)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气体集 满了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一)液体制取氧气的方法 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二)加热固体制取氧气的方法 1、加热氯化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高锰酸钾 (2)装置:固—固加热型 (3)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握紧试管,观察水中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连续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②装药品。 ③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④收集: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⑤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若复燃,证明是氧气。 ⑥结束: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4)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②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堵住导气管或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三)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3、表示:AB → A + B

初中化学课听课心得体会.doc

初中化学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优质课,我非常有幸聆听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活 动。参赛选手的激烈的比拼和专家们精彩的点评都给我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很想和同仁们一 起交流。 一、感慨优质课的精彩 说真的,一天半听下来感觉一点都不累,课中高潮迭起,令我们观摩者心旷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餐。总体的特点 有: .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 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各位老师的开场白 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 理: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①复习导入:如从了解学生对水的净化引到活 性炭的作用而进入主题。②诗歌朗诵导入:如师生共同朗诵 引入《分子和原子》,让听课者感到亲切自然,另有用郑板 桥的竹子引入《竹子里的奥秘》等。③图片导入:上课铃响,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各个图片,由此导入新课。琳琅满 目的美丽图片把同学们一下子带入了异彩纷呈的化学世界之 中来。④实验导入:用酒精灯的点燃与熄灭引入课题《燃

烧与灭火》,生活中闻到桂花香引入《分子和原子》等。⑤ 歌曲导入:未上课之前,几乎每位老师都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听课者都带入了一种美妙的境界之中。这 种方式在给听课者带来音乐享受的同时,自然地导出了新 课。 .探究活动实实在在 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 本理念。 9 节课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 点:探究主题广泛 , 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 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 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象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 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达到直观,高效,生动有趣的 效果。从上课教师的表演中,我们真正感受到的选手们多媒 体使用的那种绝佳的效果;如《竹子里的奥秘》,开拓学生 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独有音频、视 频效果,巧妙插入动画、新闻的片断,起到独到的教学效果,如《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和《爱护水资源》这样 的例子每一课都有。另外实物投影的配合增加了演示试验的 效果,让学生看着更真切,如《水的组成》。 .我的课堂我做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

?→??氧气的制取 【一】作业评讲,上节课内容回顾。 【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催化剂 3、分解反应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催化剂及氧气制取原理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 1.分解过氧化氢(H 2O 2)溶液 2.加热氯酸钾(KClO 3)和二氧化锰(MnO 2)的混合物 3.加热高锰酸钾(KMnO 4) 【思考】用哪一种药品制取氧气最好? 【例题】实验室制取氧气,不宜选用的药品是( ) A .高锰酸钾 B .氯酸钾 C .过氧化氢 D .氧化汞 【例题】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 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A .通电使水分解:水?→?通电氢气+氧气 B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2 MnO 水+氧气 C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 .氯酸钾加热分解: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练习1】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选用的方法是() 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②加热氧化汞制取氧气③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④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⑥电解水制取氧气 A.①②③⑤B.①③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练习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1)实验室在常温下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氧气,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也可以用加热纯净物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实验室还可以用加热______________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上述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三个反应中都涉及二氧化锰, 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角度考虑,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催化剂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学习资料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 听课地点:C159教室 听课年级:九年级 听课班级:C159 听课学科:化学 上课教师:廖建红 上课内容: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

制取氧气知识点 一、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在化学反应里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1.“改变”有双重含义,即“加快”或“减慢”。有的同学认为催化剂的作用就是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实际上,催化剂也有正负之分,正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如人体中的酶可加快食物的消化等;而负催化剂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如橡胶制品中的防老剂等。 2.“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说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一定保持不变,但物理性质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不能说成催化剂本身的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3.由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催化剂不能增大生成物的质量。生成物的质量只取决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 4.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即一种催化剂只能对某个或某类化学反应有催化作用,并非对所有化学反应都有催化作用。但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如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除了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之外,还可以用氧化铜、氧化铁等作催化剂。建筑上用的水泥、红砖粉末等也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5.虽然催化剂是反应条件,但它不同于“点燃”、“加热”等反应条件,能决定化学反应的发生,因此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决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如没有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双氧水在通常情况下也会放出氧气,只不过反应速率缓慢。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

3.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中,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4.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收满。 5收集方法 ①排空气法:适用于无毒、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氧气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排水集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②排水集气法:适用于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气体。 三、分解反应 1.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称为分解反应。2.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听课时间:20xx年9月24日,第二节。 听课地点:C159教室 听课年级:九年级 听课班级:C159 听课学科:化学 上课教师:廖建红 上课内容: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学生实验探究:

化学式与化合价_听课评课记录

听课评课记录 李明 听课教师姓名陈景江授课教师姓名李明教学内容4.4化学式与化 合价 上课时间2012年9 月25日 上课地点四楼微阁教室所在年级九年级 教学过程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什么是化学式? 1.定义:由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3.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③表示一种物质中有哪几种元素; ④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有哪几种原子,每种原子各有几个。 二、化合价 1.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也叫做根。 3.注意事项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①氧元素通常显-2价。 ②氢元素通常显+1价。 ③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④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2)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评课记录及 改进建议 分组讨论,师生互动较好!组间互评,效果较好!教态自然! 听课反思 及困惑 教师的个别语言不够精炼,有待提高!

听课教师姓名陈维信授课教师姓名李明教学内容 合价 上课时间2012年9 月25日 上课地点四楼微阁教室所在年级九年级 教学过程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什么是化学式? 1.定义:由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3.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③表示一种物质中有哪几种元素; ④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有哪几种原子,每种原子各有几个。 二、化合价 1.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也叫做根。 3.注意事项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①氧元素通常显-2价。 ②氢元素通常显+1价。 ③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④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2)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评课记录及 改进建议 板书合理,书写规范,设计巧妙! 听课反思 及困惑 授课内容稍大,对于差生接受有点困难!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范文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13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听课地点:C159教室;听课年级:九年级;听课班级:C159;听课学科:化学;上课教师:廖建红;上课内容: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记录:;教师: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师生归纳引入:氧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学生实验探究: 二氧化锰 1、实验原理:在刚才的实验中,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加速,这一反应可以如下表示:过氧化氢水+氧气 2、气体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装置: 问题: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归纳: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与验满: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练习题

3.2 制取氧气 知识梳理 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装置: 图3-3 写出图中用到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3)收集方法 收集气体方法的选择依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 ①_________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②向_________排空气法,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加入少量固体二氧化锰,后由分液漏斗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③收集氧气:排水法(待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氧气);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④检验: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⑤验满:排水法收集时,_____________时已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________________。 ⑥撤离,将用剩的药品倒入废液缸,洗涤仪器。 (5)鉴别氧气的方法:用带有火星的木条去试验氧气,是鉴定氧气的一种常用方法。 2.催化剂 (1)定义:能____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在反应前后不变,这样的物质叫催化剂。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_________作用。 3.氧气的工业制法 在工业上生产大量的氧气,常使用分离_________的方法进行制取,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____变化。 4.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疑难突破 1.取两份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直接加热,两份过氧化氢产生的氧气一样多吗? 剖析: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同时对于指定的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并不意味着该反应不能发生,只是反应速率较慢。所以无论加不加二氧化锰,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的氧气是一样多的。 2.实验中收集到的氧气总是含有一些杂质气体,那么怎样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氧气? 剖析:如果要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气体,就要注意避免空气的干扰。首先使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中要灌满水,将瓶内的空气彻底排尽,然后再收集时,要等到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

九年级 化学 氧气 听课笔记 (23)

贵阳实验一中九年级(4)班听课记录 听课对象:九年级(4)班陶老师 听课内容: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 一、过程: 1、复习巩固 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实验过程,现象。 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说出反应的过程。 老师:板书4P+5O22P2O5,并强调如何语言叙述化学反应方程式。生:做笔记,并记录方程式。 老师:实验中为什么吸水量不足1/5? 生:①磷的量不足;②没等到室温条件就吸水;③瓶口漏气。 老师:为什么在瓶底放少量水/ 生:①P2O5溶于水减少污染;②防止瓶底受巨热而炸裂。 老师:为什么点燃立即放入瓶内? 生:①防止磷烟的污染;②防止瓶内的空气受热而外溢,导致吸水量可能超1/5。 2、头脑风暴 老师:给老师的装置提出意见。 生:提出很多有不足的意见。 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给出与实验装置不同的其他想法的装置。 生:很认真的进行分组的讨论。发散思维,给出了很多的比较好的实验装置的方法,其中以一个学生用氧气消耗的时间间接测量氧含量的实验较为典型。

老师:总结了学生给出的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细心讲解和给同学们发言的机会。生: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有趣的问题,在需要聚光点燃的实验中没有阳光怎么办? 老师:巧妙的引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好好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此问题。 老师:多媒体展示了其他的实验装置,简述其优缺点,简述装置的不断改进,让学生脑海里知道科学的发展不是急功近利,需要勇气和耐心。 老师:总结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勇于冒险的精神,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能够很好的去拥有此种学习精神。 二、自我总结 此堂课,老师用回忆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在课中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装置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科学探究的耐心和勇于创造的信心。陶老师的上课方法值得我好好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听课笔记知识讲解

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课时)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阅读第1页最后一段)二、了解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过程。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与化学四大发明有关的有造纸,和火药。还制造了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例如;酒,醋,染料、烧瓷器等 三、为什么要学习化学?(阅读课本第1、2页内容) 四.如何学好化学? 1.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问题。 2.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向课堂要质量。 3.作业:认真-独立-质量的完成作业。 4.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遗忘规律)。 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课前提问、听讲-做好笔记、作业、复习、作业五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其次,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要在勤复习、勤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最后,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时)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课时)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本第12页) (一)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练习题

课题3制取氧气 达标自查 1.实验室制取氧气: (1)药品:或。 (2)反应原理:①。②。 (3)操作步骤: 下面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操作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 ②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⑦熄灭酒精灯。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4)收集方法: ①由于氧气,可以用收集; ②由于氧气,可以用收集。 (5)检验方法:。 (6)验满方法:。 2.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 B.加热过氧化氢 C.蜡烛燃烧 D.加热高锰酸钾 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氧化汞制氧气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①质量变少;②质量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化学性质不变; ⑤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②④和⑤ D.②和③ 5.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能力提高 6.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酸钙加热氧化钙+ 二氧化碳 B.木炭+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C.甲烷+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水 D.氯酸钾加热氯化钾+ 氧气 7.)。 A.看集气瓶周围是否有气泡冒出 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 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燃烧是否更旺 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 8.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拓展探究 9.工业上用液化空气法制氧气与实验室常用的制氧气的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本质区别? 10.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普做过如图的实验:在甲、乙两个密闭的玻璃容器内,甲中放一 只小白鼠,乙内放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分别给予足够的光照,发现在乙容器中的存活时间长许多。此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1)实验中甲是乙的对照,为使实验更为可靠,这两容器内的小白鼠应该; (2)如果用黑布将乙容器完全罩住,那么这只小白鼠存活的时间比没罩时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初三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听课心得体会 化学系 前两天有幸参加了xxx 中九年级化学的听课活动,作为一名准老师,让我深受启发。三位老师在课堂上老练的教学技巧、灵活机智的 教学手段、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使我难忘。 第一,老师们精心设计的课程结构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却又让人耳目一新。比如,课堂的引入就很有意思。本节课的主题是“氧气”,有位老师根据我们xx 人生活中常见的“高原反应”为例引出氧气供 给生物呼吸这一重要作用,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也容易接受。 在中间,老师请学生和自己配合,一起做了硫、炭棒、铁丝在空气和 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与实际相结合,从视觉、听觉、味觉等等方面给 予学生全方位的刺激,让他们印象深刻。课堂结束时,和学生们一起 总结了本节课的重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总结。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在课尾及时总结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二,老师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 人,自己在课堂上主要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此次讲课的老师都能给学 生自由讨论的时间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们也积极响应,课堂 氛围整齐有序,又不失轻松活跃,最后的提问学生都能回答正确,由 此可见教学效果很好。此外,老师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比如,提问 时尤其照顾到坐在最后的学生,做实验时鼓励最后的学生站起来观察 以便看的更清楚。

第三,老师在课堂上的灵活应变能力让我深深敬佩,值得我好好 学习。比如,在描述硫在氧气中燃烧的验现象时,很多学生直接说出 了产物名称,这是不准确,因为产物是什么还得进一步检验。对于学 生出现的这个误区,有位老师以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为例,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举例恰当、灵活,能抓住学生的心。 第四,老师的个人魅力能给教学效果锦上添花。教学也是一门艺 术,老师的个人魅力,比如恰当优美的语言,能使这门艺术展现的更 加到位。在上课时,教师的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简洁明了,又 不失严谨。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鼓励多、表扬 多和肯定多,这有助于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树立深入思考的兴趣和信心。其中有位老师对学生的多维评价更是让我印象深刻:“你的回答虽然不完全准确,但是你的思维很有创新,非常可贵,其他学 生要向你学习,大家都要勇于创新;那么,你能否再思考一下,是不 是有新的发现”。“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正确,其他同学有没有其他想法”。这些既是对学生思考结果的评价,也指明了学生的思考态度,指导了思考的方法。当然,其激励学生多思考、爱上思考的效果也是 不言而喻的。 以上就是我此次听课所得的心得体会。总结起来,此次听课活动,让我对自己以后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更高的要求。在以后自己的工作当中,可能从事枯燥的工科教学工作,我决定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提升自身的素质,多对比,多思考,希望自 己早日具有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氧气的制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这部分内容在课标中是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和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包含的内容,它在教材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气体制备的起始,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启后:为第六单元中《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做铺垫,因此重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气体制备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动手操作中体会实验原理、装置的制约关系,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氧气用途,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会取用固体药品、知道固体加热的方法。液体的取用。通过其它学科及前面知识的学习,对氧气比较熟悉,但不知道在化学实验室里用什么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观察实验和常见仪器的操作的技能,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设计思想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考试中,也是重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点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三、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2. 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学会倾听、分享。【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带铁夹)、

化学听课记录

表1 听课纪录设计

3. 对使用者的建议 灵活运用表1:可以横向纪录活动(情境或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指向(知识技能要素→知识技能结构→活动经验结构),也可纵向纪录。 有目的纪录:对于听课者自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必须做好翔实的纪录,这里的详记不是对授课者的口述笔录,而是把听课者的思考及时融入并记录,对于授课者的某些设计或行为,听课者还应及时纪录遗憾。听课的问题准备: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件,这些事件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事件时的行为、态度、思想情感,提出问题的思路等,听课者应及时纪录这些问题,并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 整理听课笔记:这是听课后必不可少的环节,在问题的分类(导向性问题、形成性问题、发展性问题)及目标指向这一块,有时需要听课者在课后进行综合审视才能定夺,因为有些问题及目标指向具有综合性。 二、评课设计的实践研究 1. 评课设计的思维框架

2. 评课的实施——评“氯气的性质”一课 评教育理念 本节课教师提问次数22次,个别回答次数13次,师生互动时间24分钟,多数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教学中多次使用了对比、类比、演绎、归纳等方法,学生对氯气(含氯水)的性质及相关实验达到了基本了解程度、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了基本了解程度、对氯气在生活及生产的影响达到了基本了解程度,基本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道德观、学习观及绩效观,但教师讲解的时间约占教学总时间的60%,说明本节课没有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教学设计还有较大开发空间。 评目标定位

本节课定位的目标是: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及氯气与铜、氢气反应的现象,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分析氯气与金属反应的规律及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课标要求。 评核心内容 本节课从氯气泄漏事故及氯原子结构出发,引出系列问题,然后结合实验现象,依次呈现出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与氢气及铜的反应、氯气与金属反应的规律、氯气与水的反应,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及线索引探的思想。 评问题设置 在本节课中,教师善于设计台阶式问题,从导向性问题到形成性问题再到发展性问题,降低了提问的难度,课堂教学连续性较好。 评学习策略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播放氯气泄漏的场景及氯水见光分解的动画、展示氯水样品、演示实验,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分析氯气化学性质时,应用了辩证逻辑推理(结构决定性质)及形势逻辑推理(演绎→归纳→演绎),使学生认识从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可见学习策略的使用是合理且必要的。 评教学监控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讨论综合教学法,评价方式比较单一,缺少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3. 对使用者的建议 本评课设计属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综合评价一节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此评课时可以找侧重点,从局部上评。 评课时评价指标可以多样化,其中有四点是应该关注的:一面(课堂的整体效果)、二线(教师教的主线及学生学的主线)、三点(课堂教学的亮点)、四辅助(教学媒体的使用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 理解分解反应,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 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4. 初步建立“理论分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的科学思路。 【情景导入】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吗? 一、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P38探究】与补充加热实验: 1.化学反应里,能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催化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锰能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还可加入__________;由此可知一个反应的催化剂不止一种。 4.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 1.催化剂的作用: 2.催化剂的特点: 二、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观察与思考】 (1)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氯酸钾,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 (2)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5】、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二氧化锰在(2)中所起的作用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 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高锰酸钾,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 (2)记住课本37页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并默写在下面: 讨论交流:根据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需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并根据氧气的性质,实验室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所需要的装置是() 合作学习: (1)默写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上分析以上反应的共同点。 (3)上述三个反应都是分解反应,你能根据他们的共同点说出分解反应的概念吗?写在下面。(分解反应也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精讲点拨: 【例题1】实验室里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若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能产生氧气 B.产生氧气的速率慢 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 D.没有氯化钾生成 【解析】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的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二氧化锰可以改变氯酸钾分解速率,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氯酸钾分解很慢;对于某反应来说,有时可以选用多种不同的催化剂。 【答案】B

初三化学公开课《常见的酸和碱》评课稿

初三化学公开课《常见的酸和碱》评课稿 一、级别:班级化学公开课 二、课题《常见的酸和碱》 三、授课人:杨巧雅 四、授课时间:2013年3月27日 五、听课教师人数:1人 六、评课人: 杨巧雅老师这一节课的课题是“常见的酸和碱”,主要内容为“生活中的酸和碱”和“酸碱指示剂”。在简短而又精炼的导入之后,老师用特殊的方式处理了以上两个内容,即老师先给学生讲了生活常见物质哪些是碱性的哪些是酸性的,然后通过让学生回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的实验,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接着老师又进行了石蕊和酚酞试液在不同颜色变化的实验,让同学们自己总结,然后进行精讲点拨。最后老师给出大约10分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杨巧雅老师今天就从全方位展示了一节新课程下较成功的公开课。 一、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这节课条理性强,教态自然,情绪饱满,节奏准确,语速适中,讲解透彻,讲课从容不迫,富于启发性。杨巧雅老师设计了许多小的问题,引领着学生亦步亦趋的紧跟老师的思路,因此学生思路非常顺畅,接受情况良好,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真正做到了小坡度密台阶。

二是授课过程思路清晰明了,富于逻辑性。每讲解一个知识点,都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精讲点拨。因此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感知教材,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所以学生发言积极,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三是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等教具,实验操作成功熟练,实验现象明显,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预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从教学目标和设计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组成,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杨巧雅老师就准确地把握了这点。通过生活常见的酸和碱引入,然后在教学设计上紧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问题展开,通过现实联系现有知识,使学生更全身心地投入了新课的各个环节中。 此后的教学过程中,他也不断地体现着“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个想法。组织学生自行预习新课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通过视频播放和生活的经验,并创设了几个不同的实验情境,学生一边兴致勃勃地预测实验结果,一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教师一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边有序地做着实验。随着实验的进行,引导学生思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 听课地点:C159教室 听课年级:九年级 听课班级:C159 听课学科:化学 上课教师:廖建红 上课内容: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练习题

课题3 制取氧气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氧气制备方法: 最早:英人卜利士力加热红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仙丹)制得。 现今工业:①分馏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氧气的发现和工业制备方法,属于了解内容。 答案:氧化汞(红粉)①液化空气②电解水法 2.氧气制备实验: 注意事项: 瓶内水位略高于长颈漏斗末端,避免_____________。广口瓶内_____________有空气,_____________气体不收集;将_____________,用手压住漏斗口,每次加入双氧水不可太多,以免氧气产生速率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法收集。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过氧化氢分解法制备氧气的实验原理。 答案:产生的氧气逸出残存反应刚开始产生的塞子塞紧太快排水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动植物的呼吸过程是一种缓慢氧化 C.红磷易发生自燃 D.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 思路解析:着火点是物质的本身属性,不可改变。水能够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收大量的热,使火焰的温度迅速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动植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使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属于氧化反应,也可说是缓慢氧化;红磷着火点很高,不容易发生自燃,白磷则容易自燃,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很低;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不一定都发光,但可以发热。 答案:B 2.某学生在实验室设计了五种制取氧气时使用药品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②将氯酸钾加热③将高锰酸钾加热④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⑤将二氧化锰加热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思路解析:氯酸钾直接加热,很难分解;二氧化锰加热不分解,无法产生氧气。故②⑤不可能。 答案:C 3.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 A.反应都很剧烈 B.反应时都发光、放热 C.都属于氧化反应 D.都需要达到着火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