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学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学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学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学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 熟记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自然景观、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和分布地区。(重点)

2、 学会并掌握“根据气候资料图判定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难点)

【知识回顾】

【自主复习】

1、对照课本,并结合相关图表,复习巩固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代表城市、分布地区、植被景观。(要求:认真、扎实、有效,时间:10分钟)

2、“你问我答”复习完后小组内实行一对一检查(时间10分钟)

【合作探究】

1、 北半球陆地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几月份?南半球呢?

2、观察上面四幅热带气候资料图,回答:热带气候的气温有什么共同点?在降水的季节分配上有什么差异?

3、观察亚热带的两种气候类型图,总结回答:亚热带气候的气温有什么共同点?在降水的季节分配上有什么差异?

4、对比沈阳、伦敦、莫斯科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三地的最冷月平均气温各是多

少?气温有何共同特点?它们在降水的季节分配上各有什么特点?

5、对照课本,说出极地气候的最热月大约是多少度?

6、根据上述问题,你能简单归纳出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步骤吗?

7、完成以下图表

10°20°30°40°60

°

70°0°

10°

25°

35°

60°

70°90°A

B

C D

E

F

G H

K

M

P 北半球气候分布模式图

90°80°80°N 大陆东岸

大陆西岸大陆内部

中考链接:

1、(2009年潍坊会考题)读①、②、③、④四地的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回答

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 .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 .②地是热带草原气候

C .③地是地中海气候

D .④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2.观察右图,该景观和最大分布区分别是( ) A 、热带雨林、南美洲 B 、热带草原、非洲

C 、热带季雨林、亚洲

D 、热带荒漠、澳大利亚大陆 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的是哪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4.世界最大岛屿上的气候类型是( )

A.冰原气候

B.苔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该题为2010年潍坊中考试题,请试试你的能力吧,相信你能行!)

5.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6.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

A.我国东南地区 B.美国西部沿海 C.非洲南端 D.巴西高原

7.该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终年温暖湿润 B.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C.终年炎热干燥 D.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8、(2011湖南岳阳)某学习小组绘制了一幅海陆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甲地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11、(2011山东泰安)40、“在雨季,大草原一片葱绿,斑马、长颈鹿等动物成群结队迁徙而

来,显得生机盎然。到了旱季,满目枯黄,莽莽草原上,间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树……”

这种景观所在的气候区是下面四种热带气候分布示意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11.在亚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有()

A.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还有哪些疑惑?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143更新时间:2007-12-10文章录入:admin ] 一、前言 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主战场,文化科学知识素养也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重要性的降低,如果单纯以减少学科教学时间、牺牲或者降低学科教学质量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那很可能是得不偿失,学校也会因此而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甚至是学生本人的巨大压力。如果课业负担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再增加其他的课程和活动,势必造成原有的教育活动抢占时间,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决不能忽视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相反应该更加重视。在当前形势下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可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我校就是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设计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课题。他们首先分析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材)”等几方面之间的关系,认为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的链条是不合理的,仅仅凭借教师的讲授学生也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就学生而言,尽管有教材做依据,但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将要讲什么、怎么讲,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由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教案内容的落实,很容易使学生沦为记笔记的机器,课堂根本没有多少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而且由于教材本身往往过于抽象和概括,对教材上的概念、原理、法则、定律及其他知识点一般只进行严密的阐述和简要的解释,而对如何分析、理解和运用知识点往往语焉不详,只能借助于各种教参,即便如此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目标不明,负担加重等。据此金华一中的领导和教师于1997年秋在全国首次提出了一种用以帮助学生学习的、相对于教案的概念即“学案”,并将借助学案进行教学的方法称为“学案教学法” 。从此,学案教学法的研究就作为本校的重点研究课题,集中了全校的优秀教师集体攻关,1998年在初步总结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申请并被正式确立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我们认为,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这些方面本身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也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保证。 本课题的研究尽管开展时间不长,但很快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1999年5月25日的《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从“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和主动学习能力”高度报道了我校开展“学案教学法”研究的情况,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二、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学会学习或说“学会求知”的关注,中小学教育界也开始受到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强调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近年来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如“目标导学” ,“目标导向教学” 等。这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 1、物质的含义: ①什么是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但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 ②什么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的具体形态指各种具体事物,它们既有“客观实在”这一共性,又有其个性(形状、色彩各异等)。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固有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物质的固有属性是运动。 ④马哲物质观的意义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客观实在”?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将物质混同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必然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 注意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 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 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 象。(2)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 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物质性原理 【特别提示】 (1)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都是正确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 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 界。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 脱离运动的物质和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⑴.区别: ①含义不同: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的含义,一方 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 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 殊的运动。 ②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⑵.联系: ①运动和静止时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 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不能分割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 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2021-2022版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学案:第四章 6 互感和自感

6 互感和自感 目 标导航思维脉图 1.知道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都属 于电磁感应现象。(物理观念) 2.知道自感电动势对电流变化的 影响符合楞次定律。(物理观念) 3.知道自感电动势大小受到哪些 因素影响。(科学探究) 4.了解自感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 应用和怎样预防其带来的不利影 响。 (科学思维)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互感现象 二、自感现象 1.自感现象: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在它本

身激发出感应电动势的现象,产生的电动势叫作自感电动势。 2.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 电路现象 自感电动势 的作用 通电 自感接通电源的瞬间,灯泡A1较慢地亮起来 阻碍电流 的增加 断电自感 断开开关的瞬间,灯泡A逐渐变暗。有时灯泡 A会闪亮一下,然后逐渐变暗 阻碍电流 的减小 3.自感系数: (1)自感电动势的大小:E=L,其中L是线圈的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电感。 (2)单位:亨利,符号:H。常用的还有毫亨(mH)和微亨(μH)。换算关系是:1H=103mH=106μH。 (3)决定线圈自感系数大小的因素:线圈的大小、形状、圈数以及是否 有铁芯等。 三、自感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1.自感现象中的磁场能量: (1)线圈中电流从无到有时,磁场从无到有,电源的能量输送给磁场,储 存在磁场中。 (2)线圈中电流减小时,磁场中的能量释放出来转化为电能。 2. 电的“惯性”:

自感电动势有阻碍线圈中电流变化的“惯性”。 (1)自感现象中,感应电动势一定和原电流方向相反。(×) (2)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较大时,其自感系数一定较大。(×) (3)对于同一线圈,当电流变化较快时,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也较大。(√) (4)没有发生自感现象时,即使有磁场也不会储存能量。(×)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知识点一自感现象的产生与规律 1.自感现象的产生:当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产生的磁场及穿过自身的 磁通量随之变化,依据楞次定律,会在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叫自感电 动势。 2.规律:自感现象也是电磁感应现象,也符合楞次定律,可表述为自感 电动势总要阻碍引起自感的原电流的变化。 (1)当原电流增加时,自感电动势阻碍原电流的增加,方向与原电流方 向相反。 (2)当原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阻碍原电流的减小,方向与原电流方 向相同。 (3)自感电动势总要阻碍引起自感的原电流的变化,但阻止不住,只是 变化得慢了。 收音机里的“磁性天线”怎样把广播电台的信号从一个线圈传到另一 个线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二)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成都考前热身)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今天3D打印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倘若将来能应用于医疗,那么器官移植将会变得非常简单,因为只要在患者身上取一些干细胞培养成为打印原料,就可打印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器官进行移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自然物的存在及其属性是改造活动的基础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世界 C。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D.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就能正确改造客观世界 2.(2015·东城期末)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B。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C.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文化生活 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3.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探究这些事物的属性和本质,这些事物() A。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B。不存在共同的属性和特征 C。都具有主动创造性 D。不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4。(2015·淮安5月信息卷)即使蒙住了眼睛,也不等于世界漆黑一团。这是因为( )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5。(2015·郑州三模)近来,“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人们纷纷感慨时间易逝、岁月无情。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②事物的性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③时间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人们对时间的感慨取决于主体的心理感受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1人教版选修《互感和自感》word学案

2021人教版选修《互感和自感》word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白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明白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点的物理量,明白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3. 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缘故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 4.认识互感和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感悟专门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专门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境导入: 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什么缘故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可不能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问题: 1、什么是互感现象?什么是自感现象?产生的本质相同吗? 2、演示通电自感现象: 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1、A2是规格完全一样的灯泡。闭 合电键S,调剂变阻器R,使A1、A2亮度相同,再调剂R1,使两灯 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新闭合S,观看到什么现象?什么 缘故A1比A2亮得晚一些?试用所学知识(楞次定律)加以分析说 明。 3、演示断电自感现象: 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接通电路,待灯泡A正常发光。然后断开 电路,观看到什么现象?什么缘故A灯不赶忙熄灭? 4、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5、在断电自感的实验中,什么缘故开关断开后,灯泡的发光会连续一段时刻?甚至会比原先更亮?试从能量的角度加以讨论。 自我小结:

自我检测: 1、所示,电路甲、乙中,电阻R和自感线圈L的电阻值都专门小,接通S,使电路达到稳固,灯泡D发光。则() A.在电路甲中,断开S,D将逐步变暗 B.在电路甲中,断开S,D将先变得更亮,然后慢慢变暗 C.在电路乙中,断开S,D将慢慢变暗 D.在电路乙中,断开S,D将变得更亮,然后慢慢变暗 2、如图所示,自感线圈的自感系数专门大,电阻为零。电键K 原先是合上的,在K断开后,分析: (1)若R1>R2,灯泡的亮度如何样变化? (2)若R1<R2,灯泡的亮度如何样变化? 3、如图所示电路,线圈L电阻不计,则() A、S闭合瞬时,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 B、S保持闭合,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 C、S断开瞬时,B板带正电,A板带负电 D、由于线圈电阻不计,电容被短路,上述三种情形电容器两板都不带电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我们认为,这种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我们在实践中大致采用了三种具体的教学程序。 1.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 实际上,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这种课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 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此种课型的学案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高级知识,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质疑),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 开放性学案导学教学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 3.技能式:示范—尝试—评价—作业 技能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教学,特别适合于理科课程的教学。教师或者学生的示范不是简单的习题演算,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完全地展示给学生,这里借鉴了近今年来关于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尝试不要求学生能够即刻解决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尝试让学生充分暴露在认识的不足或者知识体系上缺陷,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内容。评价环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案通常以问题为核心来进行组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以学案中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活动。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而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习题 3.美国科学家宣称,已经在一个废弃的地下铁矿中捕获到暗物粒子。几十年来,暗物质 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一个难解之谜。普遍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只有四分之一的物质是可 见的,而那四分之三的不可见神秘物质就是所谓的暗物质。如果这一发现最终得到证实,它将成为近百年来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从哲学上看,暗物质的存在再次证明 A ?暗物质是客观世界的本原 B.物质世界不是永恒不变的 C.不同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D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答案】D 4.关于哲学上的物质,恩格斯如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 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所说的“物质” ①它包括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现象,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它是现实世界里各种形态的物质直接相加和积累的结果 ③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④它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 .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D 6. 10.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蕴含的哲理是( )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②自然界的事物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③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④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是说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这说明自然界的事物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②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说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这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符合题意, ④说法错误。 答案C 2018 年6 月8日,美国公布“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30 多亿年前形成的沉积岩钻探到了有机分子,这可能是火星存在古生命的证据。上述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自然界中的事物( )①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②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③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④具有可知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7.在哲学讨论课上,一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 , 另一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 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③少数与多数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①“枯”与“荣”都是“原上草”一种存在方式 ②“枯”与“荣”的转换其实是一种概念的运动 ③“枯”与“荣”的变化离不开特定的物质实体④“枯”与“荣”是物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A ?①②B?②④C?②③ D ?①③ 【答案】D 3.《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说风动,一僧说幡动,议论不已。能进说:“不是风动,不是

自感现象与日光灯学案

1.5自感现象与日光灯 编写人:高有富审核人:审批人: 班组姓名组评:师评: 【学习目标】 1、理解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阅读教材P29—P30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阅读教材P30 3、知道影响自感系数的因素。 4、了解日光灯的基本结构和原理。阅读教材P27 5、了解互感现象。阅读教材P27 【学习指导】, 1.自感现象:由于导体本身电流发生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自感现象. 2.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根据楞次定律判定. 自感电动势总要阻碍导体中电流的,当导体中的电流增大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当导体中的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 3.自感现象的应用——日光灯原理 (1)日光灯的电路图:主要由灯管、和启动器组成. (2)启动器的作用:自动开关的作用 (3)镇流器有两个作用:起动时,通过启动器的通断,在镇流器中产生,从而激发日光灯管内的气体导电.正常工作时,镇流器的线圈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这时镇流器就起着的作用,保证日光灯的正常工作.★★★★ 【预习检测】★1.下列关于自感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感现象是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B.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总与引起自感的原电流的方向相反 C.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有关 D.加铁芯后线圈的自感系数比没有铁芯时要大 ★★2.如图所示,L为一个自感系数大的自感线圈,开关闭合 后,小灯能正常发光,那么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的瞬间,能观察到 的现象分别是() A.小灯逐渐变亮,小灯立即熄灭 B.小灯立即亮,小灯立即熄灭 C.小灯逐渐变亮,小灯比原来更亮一下再慢慢熄灭 D.小灯立即亮,小灯比原来更亮一下再慢慢熄灭 ★★3.关于自感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感应电流不一定和原电流方向相反 (B)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较大的其自感系数一定较大 (C)对于同一线圈,当电流变化较快时,线圈中的自感系数也较大

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裴亚男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教学论实验室,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内容摘要:在界定学案概念的基础上, 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角色等方面分析学案教学模式发现: 其理论依据基本上属于一般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教学目标 按培养对象分为学生培养和师生共同发展两类,其中针对学生培养的占多数; 操作程序按教学操作材料分为学案教学和学案、教案并举教学两类, 其中学案教学程序可概括为导向、导学、导练、升华四个基本阶段; 师生组合方面多数赞同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主体观。 关键词:学案; 教学模式; 组成要素; 综述 教学模式(M ode l o f Teach ing)一词最初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 [ 1] 531。为了分析近十年我国学案教学模式的利用现状, 笔者采取文献检索法和归纳法, 检索了1996年到2006年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和全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库190篇文章, 尝试将学案教学模式研究情况进行归纳, 并梳理其主要观点, 力求理解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质, 从而发扬优点摒弃不足, 为进一步开展学案教学模式研究打下基础。 一、学案概念的界定 在分析学案教学模式之前, 首先界定学案的概念。在检索到的190 篇文章中, 明确提出学案概念的文章共51篇。主要有如下三种观点。 1. 学案即学习方案。如学案是教师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指导之下, 在授课前依 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 以课时和课题为单位, 把课本中相应的内容和预备知识, 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 模拟问题发现过程, 精心设计递进性问题系列, 以引导学生沿 着问题的台阶, 完成自主探索真知的学习过程, 是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或课题的学习方案。 2. 学案就是学习材料。如学案是把教学目标、预习任务、知识重点、教学步骤、评价任务等编写成供师生使用的学习材料。 3. 学案就是案例。如学案是在教案基础上, 为开启学生智慧, 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 的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 人们对学案的概念界定不一, 51 篇中29篇把学案定义为学习方案, 17 篇则定义学案为辅导材料。我们认为学案指导学生学习, 培养思维和学习能力, 不仅仅是一份学习材料和案例的呈现, 它具有很强的设计性, 如学案的内容如何有效安排使之更利于学生学习, 体现 了学案实质上应该是一种方案。 对于学案的设计者也有不同的说法: 1. 认为是教师设计的。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图表 编制而成的学习方案, 着重以多变的形式将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 并强调学习方法的选择[5] 。主张学案是教师设计的文章共48篇。 2. 认为是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设计的。如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由教师根据教学 任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功能设计的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设计的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使用的学习方案

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选择题答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易错点一:混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 提醒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表明() ①物质具有可知性②物质就是物质的具体形态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感觉是物质存在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含义、特性。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表明物质具有可知性,①符合题意;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表明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③符合题意;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抽象、概括和总结,②错误;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④说法错误。 易错点二:混淆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提醒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而客观存在是相对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以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客观实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抽象概括,但不等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A、C、D排除,B是对“客观实在”的正确理解,当选。 3.步入21世纪,人类不仅能通过转基因技术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转基因产品,如棉花、大豆、木瓜,而且还能利用动物的细胞复制出大量相同的生命个体,如猪、奶牛等。这些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 ①证明了自然界不具有物质性②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③证明了人类进入随意创造自然物的时代④为自然界的物质性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转基因技术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证明了自然界的物质性,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②④正确、①错误;创造自然物的前提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③错误,故选D。 4.由于人们大量捕杀猫头鹰、蛇等野生动物,失去天敌的田鼠便大量繁殖,洞庭湖地区就爆发了“鼠患”。这提醒我们() ①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规律②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以保护自然为前提③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界已经失去客观性④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材料体现了违背自然界的客观性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惩罚,要求我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必须以保护自然为前提,必须尊重自然规律,②④符合题意。自然界是客观的,规律也是客观的,人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也不能改变自然界的客观性,①③说法错误。 5.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我国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这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主要是完成对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普查。普查的这些要素() ①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②在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③它们具有的客观性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④它们是创造人类社会的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高中第一章四第五六节电磁感应规律应用导学案粤教选修

第一章 电磁感应(四)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2)(第五、六节)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能综合应用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 2.掌握电磁感应中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 3.能解决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与能量结合的综合问题. 4.会分析自感现象及日光灯工作原理。 一、 自主学习 1.感应电流的方向一般是利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进行判断;闭合电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n ΔΦ Δt 或E =BLv. 2.垂直于匀强磁场放置、长为L 的直导线通过电流I 时,它所受的安培力F =BIL ,安培力方向的判断用左手定则. 3.牛顿第二定律:F =ma ,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大,反之速度减小.当加速度a 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是通过克服安培力做功转化而来的. 二、 要点透析 要点一 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 1.对于图象问题,搞清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变化范围、初始条件、斜率的物理意义等,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2.解决图象问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图象的种类,是B -t 图象还是Φ-t 图象,或者E -t 图象、I -t 图象等. (2)分析电磁感应的具体过程. (3)用右手定则或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4)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n ΔΦ Δt 或E =BLv 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5)结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等规律写出函数关系式. (6)根据函数关系画图象或判断图象,注意分析斜率的意义及变化. 问题一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0.2 T ,磁场宽度l =4 m ,一正方形金属框边长ad =l′=1 m ,每边的电阻r =0.2 Ω,金属框以v =10 m/s 的速度匀速穿过磁场区,其平面始终保持与磁感线方向垂直,如图所示.求: (1)画出金属框穿过磁场区的过程中,各阶段的等效电路图. (2)画出金属框穿过磁场区的过程中,金属框内感应电流的i -t 图线;(要求写出作图依据) 课 前 先学案

学科教育论文 对“学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学科教育论文 对“学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吸引我们不远万里来山西太谷考察的缘由并不是这里有豪华的校园,而是这里正运行着全省甚至全国闻名的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他们是怎样大胆尝试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呢?他们形成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并取得了哪些进展呢?带着困惑和思考,我们慕名来到了山西太谷二中。 一、太谷课堂见闻 “太谷二中”全校班级实行推门听课,可以到任意教室听课,也可以一节课走好几个教室,学校不准备听课椅子,我们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站着听课。走进高二年级,看到了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师生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而显紧张,相反轻松的课堂氛围倒是把我们给感染了,讲课教师和学生毫无约束,任意发挥。一个接一个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思路和解法,偶有讲解困难的学生,这时一定有同组成员站起来帮忙。对讲解不太清楚的学生,一定会有别的同学帮助用简洁规范的语言修正。听课的我

们也毫无拘谨,在教室里任意穿行,可以观察到每一个学生的真实状态。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学习与交流,但我喜欢这轻松、和谐的课堂。它可能培养出更多拥有质疑、追问、争辩、挑战等品质的学生。 通过和学生与任课教师进行简短的交流,我了解到课时安排和自习情况。这里的学生一天要上9节课(40分钟一节),老师平均每天4节课,但没有自习,学生的晚自习时间由班主任负责。老师除了上课,每周一要参加3个小时的大教研活动,另外,每周还要参加两次集体备课(奇怪的是全校都没有数学课,原来今天是数学研讨集备的日子)。 二、启示和困惑 在太谷二中考察,我有三点体会:(1)我觉得以问题为主线设计预习提纲、以激励为手段激发学习兴趣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以小组长为龙头带动全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和谐竞争的管理方式,能有效地杜绝学生上课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学起来、交流起来,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3)高效课堂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是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时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

高中物理46互感和自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2

第6节互感和自感

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B.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C.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降低其温度,该元素的半衰期将增大 D.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强度小 2.如图所示,将一篮球从地面上方B点斜向上抛出,刚好垂直击中篮板上A点,不计空气阻力,若抛射点B向篮板方向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仍使抛出的篮球垂直击中A点,则可行的是 A.增大抛射速度0v,同时减小抛射角θ B.增大抛射角θ,同时减小抛出速度0v C.减小抛射速度0v,同时减小抛射角θ D.增大抛射角θ,同时增大抛出速度0v 3.如图所示是旅游景区中常见的滑索。研究游客某一小段时间沿钢索下滑,可将钢索简化为一直杆,滑轮简化为套在杆上的环,滑轮与滑索间的摩擦力及游客所受空气阻力不可忽略,滑轮和悬挂绳重力可忽略。游客在某一小段时间匀速下滑,其状态可能是图中的() A.B.C.D. 4.下列四个实验中,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A.B. C.D. 5. OMN为玻璃等腰三棱镜的横截面,ON=OM,a、b两束可见单色光(关于OO′)对称,从空气垂直射入棱镜底面MN,在棱镜侧面OM、ON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棱镜中a光束的折射率大于b光束的折射率 B.在棱镜中,a光束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束的传播速度 C.a、b 两束光用同样的装置分别做单缝衍射实验,a光束比b光束的中央亮条纹宽 D.a、b两束光用同样的装置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a光束比b光束的条纹间距小 6.某银行向在读成人学生发放贷记卡,允许学生利用此卡存款或者短期贷款.一位同学将卡内余额类比成运动中的“速度”,将每个月存取款类比成“加速度”,据此类比方法,某同学在银行账户“元”的情况下第一个月取出500元,第二个月取出1000元,这个过程可以类比成运动中的() A.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C.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D.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正值,物体一定做加速直线运动 B.百米比赛时,运动员的冲刺速度越大成绩越好 C.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D.相对于某参考系静止的物体,对地速度不一定为零 8.小朋友队和大人队拔河比赛,小朋友队人数多,重心低,手握绳的位置低,A、B两点间绳倾斜,其余绳不一定水平,此可以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相持阶段两队都静止,两队的总质量相等,脚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各队员手紧握绳不滑动,绳结实质量不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学案教学式学习模式之我见

学案教学式学习模式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3-01-28T15:56:49.42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2013学年14期作者:何桂其 [导读] 何桂其重庆市江津区几江中学校 当前国家又一轮新课程改革开始了,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这种理念下,我校试着推行学案式学习。本人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通过不断自我学习,探索与总结,获得了一些学案式学习的感受。 学案式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手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其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结构。 在这种模式下,首先要求教师首先从整体上把握这章的作用与地位,全方位的分析本章内容,再在前一个星期由备课组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制定出本章具体的学案。制定这个学案与以往不同的是:应以问题为主线,循循善诱地把学生引向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让他们通过课前导学对所要学这节知识有一定把握。特别要提醒的是对情景引入的选择这个环节不能扔掉。人类文化的发展史表明:一种文化的融合生长的程度,既取决于该文化下的每个人,更取决于每个人之间的关系。教师作为创造学校文化的中坚力量,其自身所形成的教师人际文化,毫无疑问,会时刻影响学校文化的生长。在备课活动中,教师之间通过相互之间合作讨论,才能更有效地制定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学案。 在这种模式下,其次更需要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应在头两天把学案印发给学生,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结合教科书主动的自学学案的内容,在上课时首先有小组内部讨论模式,当遇到共同问题难于解决时,再由教师做适时地引导。这打破了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地训练,死记硬背地学习,在简单重复之中徘徊,对所学内容总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因此难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世界,不会经常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周围的事物,更不用说对独特且鲜明个性自我的展现。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值得注意的是学案式教学能进行,要求学生要有自觉性,还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两者缺一不可。记得我在初一上《平行线的特征》这节课时,课前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道题:在纸上画两条平行线和一条被截线,找出其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上课的时候就课前提出的问题让以小组形式探究出统一答案后,以小组长为代表各抒己见,并对学生所下的结论给予讨论,当时课堂气氛很浓厚,大家都在谈论,争得面红耳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例题的点拨时,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讲,自己总结并鼓励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当堂达标时,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小结,布置作业(三道题涉及到了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内容并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当然老师并不是在课堂上就无事可做,作为教师应适时地巡视,对于在各小组内部讨论中出现错误问题的学生,教师应通过点拨、启发、引导本组学生一起讨论,这样促进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小组参与度,有利于他们探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同时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这样的模式若有学生课前没做好预习工作或课中把自己置之度外,那教师的教学就开展不了。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其分法:按照其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差异互补分为六人一组)解决作业问题,。这样,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其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能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促进了互助合作,消除了学生因个体的竞争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心理倾向,弥补了教师面对众多有差异的学生难以进行因材施教的不足,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②,这还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式学习。而其作业题也体现了学科间联系和对学生的减负,更好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说到这儿,也许有人会说这只对于学习好或自觉性强的学生有用,学困生或懒惰的学生就好像是局外人,其实不然,记得学生初一年级刚进入几何证明题的学习时,对他们而言简直比背乘法九九表都难,怎么办呢?当时我跟他们引入了自以为洋洋得意的路线分析图,还扬言只要会这个,那么证明题就没问题了。可是学习了两三天下来,做测试题却让我大失所望。因为他们(学困生或懒惰的学生)压根儿就未弄明白路线分析图应该怎么看,更不用说有条有理地证明了。面对这种情况,我并没有气馁,不停地跟他们打气,利用课后乃至放学时间跟他们讲,可是问题又出现了——时间不够、效果也不好,常常出现:我讲得满头大汗,听者要么是懂非懂,要么抱怨——时间等得太长,耽误其回家时间。这些情况宣告我的又一次失败。但是有一次一个不经意地小插曲,让我由此产生了联想。记得当时我正在跟一个反应很慢地学生讲题,就在这时身后有个学生说:老师,今下午家里有事,能不能我在你的面前讲一遍。我说好吧,听到他讲得头头是道让我大吃一惊,我当晚就作了总结不要忽略学生自己的能力。现在到了初三,他们对几何证明题表现出来思路清晰多了。这表明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是不容忽视的,这样有利于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自我提高,也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学案式教学要求师生功夫在课外,在课堂中只解决课前的问题和本节课的总结。这样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使其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学生只有也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更好的发扬个性。

自感现象的教学设计

16.5 自感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自感现象及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 2.知道自感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感系数,了解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3.了解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有关自感现象的应用情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实验电路,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2.利用直观地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简单介绍美国物理学家亨利由学徒到美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的有关事迹,教育学生学习他善于自学,勇于钻研的精神,合理安排课外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2.进行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实验——理论——再实验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自感现象及自感系数 2.难点: (1)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2)断电自感的演示实验中灯光的闪亮现象解释 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具 通电自感演示装置、断电自感演示装置、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请学生回答,穿过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才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在前面的学习中,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磁通量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请学生回答,在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过程中,磁场没有变化,但回路的面积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磁通量变化。在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的过程中,是外加磁场变化而导致线圈的磁通量变化。在利用原副线圈的实验中,是通过改变原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从而导致副线圈中的外加磁场发生变化,引起磁通量变化。 除上述这三种情形外,还有没有其他情形引起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呢? (二)进行新课 由电流的磁效应可知,线圈通电后周围就有磁场产生,电流变化,则磁场也变化,那么对于这个线圈自身来说,穿过它的磁通量在此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是否此时也会出现电磁感应现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图所示电路图 说明:当S闭合瞬间,线圈L中的电流从无到有发生变化,线圈自身的磁场也从无到有发生变化,结果,线圈L自身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如果灯1和灯2规格相同,且都能正常发光,那么,闭合S瞬间,会有什么现象呢?引导学生先作预测,然后进行演示实验。首先,闭合开关S,调节变阻器R和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最后,又重新闭合开关S(重复上述操作)。 请学生观察现象:在闭合天关S的瞬间,灯2立刻正常发光。 而灯1却是逐渐从暗到明,要比灯2迟一段时间才正常发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