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口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河口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先秦时期,引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推广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国家走向统一 D.分封制崩溃2.《吕氏春秋》记载:“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该材料指出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3.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故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商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4.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如:“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血,急送茅斋也可怜”。

诗中的“越窑”和“大邑”生产的瓷器分别是

A.青瓷、彩瓷 B.青瓷、白瓷 C.珐琅彩、白瓷 D.秘色瓷、钧瓷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扣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的倾向

6.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有所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7.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集”,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 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挺高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 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8.据载,明代嘉靖以后,“徽俗十三(岁)在邑,十七岁在天下”。康熙、乾隆年间,沿长江流域流传着“无徽不成镇”的谚语。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区域性的商帮形成

B.明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明代徽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情况

D.明朝地方政府对社会风俗所持的态度

9.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和清朝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两者都

A.推动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C.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D.不利于当时社会的转型

10.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

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力 D.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11.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的人文思想 B.传播天主教

C.改变落后地区的社会面貌 D.传播工业文明

12.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降,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多。这种现象

A.沉重打击了西欧的制造业 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直接结果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3.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

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城市的大量出现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掠夺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大批美洲独立国的建立

14.马克思说:“新发现土地的殖民地化,助长了各地之间的商业战争,因而使这种斗争变得更加残酷了。”导致17—18世纪英荷、英法之间进行一系列商业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利益发生冲突 B.扩张的方向相同

C.争夺商品倾销市场 D.宗教信仰的冲突

15.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

16.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百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改变了”,“这个时代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17.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大幅度的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法国还与英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这些政策

A.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接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C.加速了欧洲的一体化 D.促进了资本输出

18.据《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价格指数变动如下:1780年为100,1812~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致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掠夺造戚英国国内棉布市场饱和

B.圈地运动对棉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冲击

C.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购买力

D.棉纺织业采用新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19.19—20世纪之交,“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最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

C.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地区基础

D.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20.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B.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

C.自然经济顽固存在 D.商品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21.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西北地区90%的农民仍然穿着自制的土布。最能佐证这种现象的是

A.广西人民掀起了抵制洋货的运动 B.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C.从外国进口的洋布数量少 D.广西买不到外国的纺织品

2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规,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规的趋向”。

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规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丁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3.1891年,上海伦章造纸厂创办,名义资本15万两,分为1500股,每股100两,但只有1100股认购井缴足了。公司每月生产60吨,由于原料昂贵以及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开展,此厂已濒于停业。该厂属于

A.列强在中国建立的企业 B.洋务派建立的企业

C.民族资本家建立的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24.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以9%的速度飞速增长,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被称为“黄金十年”。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B.美国对中国经济援助

C.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等大量建立

D.政府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25.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经消亡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26.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人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27.1959年l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上述现象表明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抗美援朝”胜利

C.“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有所滋长 D.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28.1957年,陈云同志曾发表讲话指出:“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下列史实符合陈云上述观点的是

A.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B.颁布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29. 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

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C.消除了“左”的错误思想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30.下列图片可以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劳动者身份

二、非选择题:第31、32题各20分共40分。

31.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租船满载侯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宋)范成大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注:状如钉耙,用于刨土)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根本的原因是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材料三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哪些主要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自耕农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封建政府为“稳定小农”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数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他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他们的原料,同时供给他们必须的工业品。

材料二从1783年到1870年这一时期,许多英国人的勃勃野心是非常明确的。英国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国家。英国人要离开英伦三岛寻求商业机会,并在世界传播他们的价值观。……英国政府的权力遵从上帝的旨意,成为在世界广大地区维护和平和秩序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从而有助于在数百万人中传播上帝的赐福与文明;……正在迅速工业化的英国现在能大规模地调动资源,组织力量和先进的军事技术,没有一个亚洲国家能够抵挡,因而印度首先被拿来开刀是活该倒霉?或者是另一种情况:被政治动乱弄得四分五裂的印度已病入膏肓,完全无力抵御任何外来威胁……

——[英]P.J.马歇尔《剑桥大英帝国史》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习德国还没有掌握的国外的高新科技。

企业家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高速发展是造成19世纪90年代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9世纪末,德国工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弘《大国通史〃德国通史》 (1)结合材料一,指出英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4分)

简要分析导致这一地位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加紧对印度殖民扩张的原因。(4分)

结台所学知识,分析殖民扩张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德国在欧洲的经济中所处地位发生的变化,

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答题卡

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1、

(1)

(2)

(3)

32、

(1)

(2)

(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