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羌塘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关系格局_熊定鹏_赵广帅_武建双_石培礼_

羌塘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关系格局_熊定鹏_赵广帅_武建双_石培礼_

羌塘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关系格局_熊定鹏_赵广帅_武建双_石培礼_
羌塘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关系格局_熊定鹏_赵广帅_武建双_石培礼_

对青海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认识

对青海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认识 1.高寒草地系统的生态环境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约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1/3。地理坐标东经89°35′~103°04′、北纬31°39′~39°19′。境内地势高峻,海拔在3 000 m以上的地区占80%以上,几条主要的山系均在4 000~6 000 m,构成了上千公里东西走向的长廊,山脉之间有复杂多样的地貌。全省除东部河湟谷地和柴达木盆地有少量种植业外,其余地区皆经营畜牧业,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按照全国气候区划分,青海草地属青藏高寒区的3个气候带,主体是高原亚寒带,其次是高原温带和高原寒带,与气候带对应的草地分别是高寒草甸草地类、高寒草原草地类和高寒荒漠草地类。气候特点:温度低、温差大、降水少、日照长、风大、沙尘暴多,冷季长而干寒、暖季短而凉爽。年均温1.37℃,≥0℃积温为1 771.68℃;年均降水量为365.7 mm ,集中在6-8月,水热同步,有利于草地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年均日照时间2 770.43 h,日照百分率为63.25%;大风、沙尘暴多分布在春季的2-4月,各地长短不一,大风一般为28~104 d,沙尘暴为13~19 d。青海土壤种类较多,有22个土类、53个亚类、161个土种。主要土种由高到低分别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高山草原土、栗钙土、黑钙土等。在生产上起决定作用的是高山草甸土和山地草甸土,约占天然草地的70%。其他是栗钙土和黑钙土,占天然草地和饲料地的20%左右。 2.高寒草地系统的植被 根据草地资源调查结果,青海草地共划分为9个草地类(7个亚

类),28个草地组,173个草地型。以草甸草地类为主体,占草地总面积的68.22%;其次是干草原草地类,占草地总面积的23.43% ;此外还有7.34%的荒漠草地类和0.79%的附带草地类。青海省常见的牧草为79科398属1 491种;重要牧草有16科72属285种。按各种牧草在地植被群落中的多度、盖度、生长量、适口性、营成分以及对动物生产的作用综合评价,可分为大经济类群。依次为禾本科、莎草科、菊科、豆科、藜科、杂类草。青海草地牧草的能量90%~95%来源于太阳能,经多年测量计算,全省每年平产鲜牧草941.47亿kg,即每年可提供可消化白17.1亿kg,无氮浸出物、脂肪等其它可消化养物质137.3亿kg。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磷比的分布特征_王建林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磷比的分布特征 王建林1,钟志明2*,王忠红1,余成群2,沈振西2,张宪洲2,胡兴祥1,大次卓嘎1 (1.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西藏林芝860000;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利用67个样点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土壤碳磷比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碳磷比的平均值为24.45,变化幅度为1.05~177.69。在水平方向上,土壤碳磷比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总体态势和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藏北高原腹地和喜马拉雅北麓湖盆区,不同草地型和不同自然地带土壤磷含量差异显著;2)19个草地型不同土层(0~10cm,10~20cm,20~30cm,30~40cm)碳磷比的平均值分别为26.15,33.59,30.33和22.76,表土层(10~20cm)与底土层(30~40cm)碳磷比差异显著。土壤剖面自上而下,碳磷比可分为低-高-低-高型、低-高-低型、高-低-高-低型、高-低-高型和由高到低型等5个类型;3) 土壤碳磷比与植被盖度、植被高度、20~30cm土壤容重、10~20cm土壤含水量、30~40cm土壤含水量、HCO3 - 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10℃年积温、年均相对湿度、10~20cm地下生物量、0~10cm土壤容重、0~10cm土壤含水量、 速效钾、有机质、总有机碳、水解性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土壤;碳磷比;分布特征 中图分类号:S81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4)02-0009-11DOI:10.11686/cy xb20140202 土壤有机碳和磷素是土壤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 2- 4]。土壤碳磷比通常被认为是土壤磷素矿化能力的标志[ 5- 6]。一方面,土壤碳磷比的高低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如果碳磷比较低,则有利于微生物在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养分释放,促进土壤中有效磷的增加;反之,碳磷比较高,则会出现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的过程中存在磷受限,从而与植物存在对土壤无机磷的竞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及NPP的增加。另一方面,NPP的大小以及植物组织中的碳磷比又直接决定了植物体死亡以后枯落物分解进入土壤的量和速率, 对生态系统碳素和磷素的平衡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它主要强调活有机体主要组成元素(特别是C、P) 的关系。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碳磷比的区域分布规律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5]。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大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东西跨31个经度,南北跨13个纬度, 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26.8%[6-8] , 被誉为地球的“第三极”。高原地势高耸、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对亚洲甚至北半球的现代大气环流、气候和碳平衡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使得高原植被和土壤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因此它被称为全球变化的敏感区。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 从而也为研究不同地理气候条件下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天然“实验室”。所以该地区一直是全球地学、 生态学界等关注的热点地区。近年来,围绕青藏高原在土壤碳储量[9]、土壤温室气体排放[10]、土壤有机质周转[11]以及土壤氮循环[12] 等方 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目前很少有涉及整个高原面上跨不同植被带(不同自然地带)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磷比分布的研究报道。为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青藏高原不同植被下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磷比的研究,以期揭示不同植被-土壤(不同自然地带)内高寒草原土壤碳磷比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理解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区域差异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 第23卷 第2期Vol.23,No.2草 业 学 报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9-19 2014年4月 *收稿日期:2013-04-26;改回日期:2013-08- 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1061008)和国家科技支撑资助项目(No.2011BAD17B05-4)资助。作者简介:王建林(1969-),男,甘肃临洮人,教授。E-mail:xzwangj l@126.com*通讯作者。E-mail:zhongzm@ig snrr.ac.cn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探讨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探讨 摘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但是,由于人们对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缺乏全面的认识.致使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并已威胁到草原生态系统的安全,降低甚至丧失了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功能,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应深刻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其服务功能,并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充分发挥其功能.从而实现环境一经济一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关键词:中国;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Exploration on Servic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 Li Guoqi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 environmental science class one of 09 grade) Abstract:The ecological system is the support system of life on earth.However,people do not hav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As a result,grass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comes worse,which threatens the safety of grassland ecosystem,reduces or even deprives som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and has affected people S lif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fore,profound understanding should be given to the health and servic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give full play to grassland ecosystem and thus to realize synchronous increase of environment,economy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Chian;typical grassland;ecological system;service functions; asses 前言:草原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据《中国统计年鉴》(1988)提供资料,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为3.365亿公顷,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7.1%左右。目前, 随着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现象的加剧, 人们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逐渐增多, 但与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相比,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目前仍然不足。 1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 草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指草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成为人类提供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用. 如太阳能的同化、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对污染物的吸收、贮藏养分等。它能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及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从而为人类的生存与现代文明提供重要作用。 2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容 不同学者对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方法不一,下面以何广礼的研究为例简述草原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 2.1 草原生态系统的环境生产功能及环境生产层 草原生态系统在不作为草原牧业生产或作为草原牧业生产之前,能以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珍稀动植物、保持水土、绿化美化环境等景观资源和环境效应产生经济价值。草原生态环境的生产开发,其目的是在保护和扩大草原面积的前提下.利用草原巨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和诸多效应,产生多样化的经济效益。如美国近年来的草坪业销售和经营产值高达74亿美元,且草坪业每年以18%的速度递增,是当今美国十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的草坪业也是草业各分支中发展最快、产业化程度最高的部门;西欧在草原畜牧业达到相当的水平后,目前已将草原生产的重点从提高植物一动物生产,转换到提高环境效应和动物保健;1990年.著名的英国皇家草原研究所更名为国家环境与草原研究所。这些都说明,草原巨大和多样化的环境功能和效应,能够为草原生态多样化的环境产业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应用和市场前景。目前,内蒙古各盟市也开发了一大批草原旅游项目.为地方经济的增长和扩大就业及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丛-地境界面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第22卷第2期草地学报2014年3月V01.22No.2ACTAAGRESTIA SINICAMar.2014doi: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2.004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草丛一地境界面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芦光新1,陈秀蓉孙,王军邦¨,吴楚4 (1.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810016;2.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94;4.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摘要: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因素驱动,以COz浓度增加、气候变暖、大气氮沉降等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效应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草丛一地境界面中草地植被和土壤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土壤微生物与草地植被和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不同层面上微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征不同。气候变化的各个因素对土壤微生物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且目前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全球变化因子,包括CO。浓度、气温及氮沉降等因素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评述了全球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微生物的响应机制,并对未来研究需关注的问题和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全球变化;草地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草丛一地境界面 中图分类号:Q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435(2014)02—0234~09 ResearchProgressesontheEffectsofGlobalChangeontheMicrobesofPlant—siteInterfaceinAlpineGrasslandEcosystem LUGuang—xinl,CHENXiu—rong弘,WANGJun—bang¨,WUChu4 (1.AgricultureandAnimalHusbandryCollege,QinghaiUniversity,Xining,QinghaiProvince810016,China; 2.PratacuhuralCollege,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GansuProvince730070,China: 3.InstituteofGeographicSciencesandNatureResourcesResearch,CAS,Beijing100101,China; 4.CollegeofHorticultureandGardening,YangtzeUniversity,Jingzhou,HubeiProvince434025,China) Abstract:Theeffectsofglobalchangesongrasslandecosystemshavebecomeafocusofgreatconcerninthewholeworldduetonaturalfactorsandhumanactivities.Theecologicaleffectsofglobalchanges。in—eludingelevatedC02,warming,andincreasednitrogendeposition,ongrasslandecosystemsarecomplex. Theresponsesofthegrasslandvegetationandsoilenvironmentofplant—siteinterfacetoglobalchanges arevery sensitive,andthereiSacloserelationshipbetweensoilmicrobialcommunitiesandtheplant—siteinter—faceofgrasslandecosystem.Theresponsemechanismsofmicroorganismstoglobalchangesdifferfromdifferentlevels.Thefactorsofclimatechangeshavedirectorindirecteffectsonsoilmicroorganisms.butthemechanismsarestillnotclear.Theeffectsofglobalchanges,includingelevatedC02,warming,andincreasednitrogendeposition,onthesoilmicrobialcommunitydiversitiesofgrasslandecosystemsandtheresponsemechanismsofgrasslandmicroorganismstoglobalchangesarereviewedinthispaper.Andtheis-suesandresearchtrendsarediscussed. Keywords:Globalchanges;Grasslandecosystems;Microbialcommunitydiversity;Plant—siteinterface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地球环境及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但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因素驱动,以CO。浓度增加、气候变暖、大气氮沉降等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效应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在全球范围逐步引发了地球环境的变化或与全球环境有重要关联的区域环境的变化¨2|。草地是 收稿日期:2013-06—29;修回日期:2013一11—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藏高原草地耐低温纤维素分解真菌多样性研究”(41261064);“退化高寒草甸碳吸收和释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比研究”(31270520)资助 作者简介:芦光新(1974一),男,青海湟中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草地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利用研究,E—mail:lugx74@qq.com;*通信作者Authorofcorrespondence,E—mail:jbwang@igsnrr.ac.cn;chenxiurong@gsau.edu.ca

高寒草地植被适应性变化与进化

高寒草地植被适应性变化与进化 和玉吉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草地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选择与被选择的作用,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形成许多外在形态和内在生理上的适应策略,最终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在组成、结构、过程和功能等方面发生量和质的变化。本文主要简述了草地生态系统在进化演变中受到的各种环境因素与生物因素驱动力以及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草地植被发生的适应性变化,并从生态学的角度讨论了草地退化的本质,认为草地退化与植被进化有时是并存的。 关键词:进化群落环境因子生物因子 Adaptation and Evolution of Alpine Grassland He yuji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Abstract:Natural selection and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in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Grassland plants form a number of external morphology and internal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strategy, eventually, composition structure, process and function of grassland ecosystem changed to adapt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grassland ecosystem’s adaptive changes and t he driving force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biological factors, as well as, the nature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was discussed in the Angle of ecology.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vegetation evolution is being at the time grassland degradation. Abstract:evolution Community environment factor, biological factor evolution 1 我国草地现状 我们国草地资源主要包括北方草原、南方草山草坡、沿海滩涂、湿地和农区天然草地等。我国拥有草地资源3.92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1.14%,仅次于澳大利亚,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天然草地经过长时间的进化演替,已经达到演替顶级状态,植物群落稳定、植物种类多,类型结构复杂,但在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部分草地生态系统开始发生严重变化,甚至有些草地已沙漠化。近几年来,草地退化尤为受重视,并将草地退化定义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草原的植物组成和土壤性质变劣,产草量下降,载畜量减少甚至不宜放牧的变化过程[1]。而从生态系统演化的角度看,草地退化是指草地由比较稳定的正常状态向着不稳定的方向演替的各个过程或演替阶段[2]。 所有的植物群落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均有一定的空间位置,但是每个群落都会受外界环境影响,因而群落又都是一个动态系统。而对于单个物种来说,植物遇到多变的气候环境或者土壤环境,会自主地调整行为,启动不同的基因,产生不同的生理生化代谢系统,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来确保自身物种生存与繁衍,这就是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草地植被的适应性进化与草地退化时并存的。 2 草地植被进化的驱动力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群落类型,各种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动态都起着重要作用,以下主要讲述在各环境因素及生物因素下草地植被所发生的适应性进化。 2.1 环境因子 自然作用是“塑造”生态系统的基本牵引力,它们决定着草地发生演替的方向,它们的作用一般来说是长期的、缓慢的[2]。然而,当这些作用力发生剧烈波动或变化时,就会切断或破坏生态过程的某一链节,扰乱生态系统的固有“秩序”[3]。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选择与被选择的作用,最终形成许多外在形态和内在生理上的适应策略。因此,正受重视的全球变暖问题及青藏高原正升高的海拔尤为受重视。 2.1.1 全球变暖

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探讨_武高林

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探讨* 武高林① 杜国祯② ①博士,②教授,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730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西部专项项目(90202009)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退化 恢复 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环境安全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其生态环境仍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草地退化现状、退化因素和改良技术研究等,并针对其现状和恢复目标,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加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建立综合的草地改良和恢复技术体系,加强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建立合理的草地放牧制度体系,并建立高效的饲草供应人工草地,在退化草地上建立集约化的高效社区模式草地畜牧业体系,改变退化草地生态功能,是实现退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措施。 1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现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类型最为独特的草地生态系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是广大藏族同胞赖以生存的基础。其次,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气候的启动区和调节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是否稳定不仅对我国的东部和西南部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对北半球甚至全球的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青藏高原是我国黄河、长江等主要水系的发源地,高寒草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黄河、长江等下游地区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高寒草地植被也是“世界第三极”地区重要的碳库,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碳源-碳库的平衡起着一定调节作用。随着全球CO2浓度的提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高寒草地固定碳源、影响气候变化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此可见,青藏高原的环境效应不仅直接塑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过去,也必将继续对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和千秋万代的根本利益产生深刻的影响。另外,作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和内陆盆地的过渡,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寒草地生物资源异常丰富,蕴育着众多世界上独特的土著生物和种质资源。高寒草地是世界唯一的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其生物种类丰富,青藏高原已记录的真菌5000种,维管束植物12000种,脊椎动物约为1300种,昆虫4100种。但随着人类活动加剧以及对生物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生物种质资源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因此,该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由于环境条件的恶化,资源短缺,使动植物失去生存环境,造成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草质柔软、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以及纤维素含量低、热值含量高等特点,是发展高原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长期忽视了对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粗放经营,超载过牧,以及对草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人类生存最关键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濒危动植物名录不断增加,许多珍稀动植物不断消失,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优良牧草丧失竞争和更新能力而逐渐减少,同时毒杂草比例增加,整个草场植被组成以家畜不喜食或有毒、有害的杂类草为优势。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从结构上来看,要么形成黑土滩甚至沙化,要么恶性杂草的比例增加,降低草场质量;从功能上来看,生态系统生产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严重丧失。人类在从事社会活动过程中,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较多地运用经济尺度来衡量其活动价值,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生态尺度。草地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以青海省为例,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的18.3966亿元总值中,以草地生态破坏损失值最大,为9.7076亿元,占总损失值的52.76%[1]。掠夺式经营、过度放牧、鼠虫危害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使草地严重 · 159 ·

草地生态系统类型

草地生态系统类型 草原是内陆半干旱到半湿润气候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生态系统类型,降水不足以支持森林群落的发育,但却足以维持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1】世界草地面积4100万~5600万km2,占地球表面的31%~43%。【2】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类型。夏季少雨、冬季寒冷的温带地区有温带草原,在欧亚大陆西自欧洲多瑙河下游起,呈连续的带状往东延伸,经罗马尼亚,苏联和蒙古等,直达我国境内,构成世界上最宽广的草原带;在北美洲,北由南萨斯喀彻河开始,沿经度方向,直达得克萨斯,形成南北走向的草原带;在南美洲,非洲等有小面积分布。全年干湿季交替明显的热带地区有热带稀树草原。在非洲,稀树草原占据大陆面积的40%,尤以非洲东部和撤哈拉大沙漠以南地区特别发育。南美洲的稀树草原最大片的面积集中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上,北美西部,澳大利亚和亚洲也仅小面积分布。另外,分布在各大陆高山和高原地带的草原为高寒草原,面积虽不大,却也是独具特色的。【3】下面对各种草原类型做简要介绍: 温带草原 温带草原是在温带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形成的,以典型旱生的多年生丛生禾草占绝对优势地位的一类草地。【4】 草原气候是典型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且变率大,水就成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决定因素。草原发育的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具有一个干热的夏季,冬季寒冷,降雪不多而常融化,或可为暴风雪,春季是最佳季节,晴朗、温和、湿度适中,最暖月7月的平均温度为20℃~23℃,全年温暖月约有7个月。6~7月间大气相对湿度在中午为35%~45%。冬季最低温度为-40℃,最冷月1月的平均温度为-5℃~-17℃。年降水量为200~450毫米,但逐年极为多变,在极端干旱年份,有的季节可以是整月无雨,有时在5~6月间大量降雨,而夏季却甚少降雨,这样,植被就会停止生长直到秋雨来临。草原植被内的气温日变化与毗邻的落叶阔叶林相较远为强烈,夏季最高温可达28℃,最低温约5~6℃,日温差可达22℃左右。草原禾草植物的叶子趋于直立方向,消光系数低于0.5℃,群落中的光照强度至少可为旷地的50%。温带草原的典型土壤是黑钙土和灰钙土。【1】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以禾本科、豆科和菊科等草本植物为优势,由多年生低温的旱生草本植物所组成的植物群落,其优势植物主要是禾本科的草丛草本植物,而无论在何处,通常,禾本科的针茅属植物,在很大程度上总是草原上的典型植物。草原的外貌结构通常是相当浓密的,并呈现暗绿色,季相明显,大多是丛生的禾本科植物。生活型是以地上芽植物和风滚草型植物为主,也有地面芽植物。大多数植物的叶子都具有绒毛、蜡被、叶面积缩小等旱生形态结构。草原根据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通常划分为典型草原或称真草原、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三个基本植被类型。典型草原又可称为干草原,是由典型旱生或广旱生植物为建群种,其中以丛生禾草植物为主,并可伴生不同数量的中旱生杂草及旱生根茎苔草,有时混生旱生小灌木或小的半灌木,因此,又称之为丛生禾草草原。草甸草原是最湿润的类型,是以中旱生或广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建群种,经常混生有大量中生或旱生植物,它们则主要是杂草类,其次是根茎禾草和丛生苔草,或称为非禾草草原或非禾草——禾草草原。草原通常又按其高度和生境条件划分为高草、中草和矮草草原,高草草原通常高1.5米或更高,分布于有利生境下,矮草草原高度通常低于25厘米,分布于最干旱地区;中草草原高度在25厘米以上,1米以下,分布于介于两种极端条件之间的地区。【1】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储量

附件2 论文中英文摘要格式 作者姓名:杨元合 论文题目: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储量 作者简介:杨元合,男,1981年08月出生,2003年09月师从于北京大学方精云教授,于2008年07月获博士学位。 中文摘要 准确了解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将有助于认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准确揭示生物量的大小及其控制因素、阐明其地下与地上分配关系,将有助于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准确估算土壤有机碳库、揭示其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将有助于预测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反馈关系。但是,目前草地生态系统中关于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及其形成机制、生物量大小及其分配格局、土壤有机碳库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等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带地区,而来自高寒草地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尚不清楚高寒草地中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机制,也不清楚高寒草地生物量的控制因素及其地上-地下分配机制,更不清楚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库的时空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高、最大的高原。高寒草地是高原分布最为广泛的植被类型,受人为活动影响相对较少,这些为开展相关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天然场所。我们于2001-2004年间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调查了135处样地,共计675个1 × 1 m2的群落样方和405个土壤剖面。此外,我们还于2005年补充调查了29处样地的根系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利用这些野外调查的群落资料、生物量数据和土壤碳/氮等理化属性以及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遥感(MODIS-EVI、A VHRR-NDVI) 和气候信息等数据,借助II类回归(Reduced Major Axis, RMA)、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GLM) 等经典统计方法和克立格(kriging) 插值等地统计学手段,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生物量的大小及其分配机制以及土壤有机碳库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特征。主要结果如下: (1) 水分是影响高寒草地群落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也是影响高寒草地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高寒草地物种丰富度与其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而且这种正相关关系不随草地类型而变化。高寒草地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沿着水分梯度的共变可能是出现两者之间正相关关系的原因。 (2) 基于实测生物量资料与遥感信息相结合的方法,估算了高寒草地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分别为68.8, 366.0 和434.8 g m-2。它们呈现自研究区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此外,高寒草地中约有90%的根系分布在表层30 cm,而高寒草甸的根系分布较高寒草原更加集中于土壤表层(96% vs. 86%)。 (3) 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随着生长季温度的增加并未表现出显著变化趋势(r2 = 0.01, P > 0.05),但地上生物量与生长季温度的关系沿着降水梯度而变化。在干旱地区,与生长季温度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研究进展_魏卫东

第36卷第8期2011年8月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Vol.36No.8Aug.2011 收稿日期:2011-03-28 基金项目: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黑土滩”退化草地土壤侵 蚀驱动力与动态模型研究(2010-QN -08)资助 作者简介:魏卫东(1970-),男,河南舞阳人,本科,副教授,从事草地 生态环境、牧草栽培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1674-6139(2011)08-0122-04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研究进展 魏卫东,李希来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810016) 摘要:综述了三江源区高寒草地在种群生态、群落结构与特征、群落演替、高寒草地土壤及微生物、高寒草地 分布与分类、高寒草地生态与气候背景等生态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研究的局限 性, 展望了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研究的发展趋势。关键词:三江源;高寒草地;生态;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X173文献标识码:B Advances in Researches on Alpine Grassland Ecosystem in the Three River Head Waters Region Wei Weidong ,Li Xilai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16,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study of alpine grassland about the population ecology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community succession ,soil and microorganisms ,distrib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ecosystem and climate background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Three River Head Waters Region ,analyzed the current advances in researches on alpine grassland ecosystem in the Three River Head Waters Region ,and prospect for its ecological research trends in the Three River Head Waters Region was discussed as well. Key words :three river head waters region ;alpine grassland ;ecology ;research progress 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青藏高原重要组成部分[1], 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发源地[2] 。三江源区地形起伏跌宕、河网密布、湖泊众多、雪山连绵、冰川纵横,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生物多样性最 集中和生态系统最敏感、脆弱的地区[3],是青海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 近些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加之该地区人口 迅速增加, 天然草地超载过牧,鼠虫危害,风蚀水蚀等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三江源区草地严重 退化,次生裸地“黑土滩”面积已达4.90?106hm 2 ,占 三江源区草地面积的22.94%[4] 。“黑土滩”的大面积出现,不仅使牧草产量急剧减少,牧民赖以生存的畜牧业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而且土地裸露面积增 大,气象下垫面环境恶化,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 化的进程,同时严重威胁着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生态安全。 因此,有关青海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方面的研究日渐成为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在三 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研究过程中, 广大研究人员应用了生态学普遍原理,采用化学、物理学、植物学、动 物学、 土壤学、昆虫学、气象学等微观和宏观的不同研究方法及手段、 技术,以三江源区高寒草地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研究。 1高寒草地种群生态研究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空间内,同属一个物种的 个体集合[5] 。通过对种群的研究, 可以阐明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目前看,种群生态学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是生态学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 王彦龙[6] 等对格姆滩“黑土滩”退化草地人工植被群落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 · 221·

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影响

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影响放牧是家畜在草地的一种牧食行为,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而放牧家畜通过采食、践踏和排泄对草地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影响草地牧草的产量、品质和植物学组成,反之,这些因素又受草地牧草属性的影。 青藏高原是我国主要畜牧业基地,天然草地约115亿hm2 ,约占我国草地面积的30 %。其中,高寒草甸草场约0.7亿hm2,约占青藏高原草地面积的49%。草地资源丰富,草质柔软,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以及纤维素含量低,热值含量高等特点,是发展高原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长期对草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超载过牧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优良牧草因丧失竞争和更新能力而逐渐减少,毒杂草比例增加,致使草地退化严重,据不完全统计,青藏高原约有0.45×108hm2退化草地,约占青藏高原草地总面积的1/3,其中严重退化的次生裸地——“黑土滩”,约占退化草地面积的16.5%,这已经威胁到当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一、放牧对草地微生物、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一)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量碳作为土壤有机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转化与循环的动力。微生物量碳库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土壤碳、氮、磷等的植物有效性及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产生深刻的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碳对环境变化极敏感,能够较早地指示生态系统的功能变化,可作为土壤质量和土壤总有机质变化的早期预测指标。土地利用状况明显影响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碳的含量与分布,与未放牧样地相比,放牧样地的微生物量碳氮均有明显升高,地下线虫种群也发生明显变化,放牧对维持土壤营养物质的周转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过度放牧不仅使土壤养分输出增加、土壤肥力下降,还会使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消失殆尽。畜禽肥料的投入比化肥更能促进微生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畜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讨论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畜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讨论 陆仲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 1、高寒草地的基本概况 分布于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地,以其鲜明的自然、经济与社会人文特色在我国以及世界的草地畜牧业领域和草地生态系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我国高寒草地面积之大居各种类型草地之首,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059亿公顷,其中:西藏0.57亿公顷,青海0.38亿公顷,川西北0.073亿公顷,甘南0.036亿公顷,占全国北方草原区2.2亿公顷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8.2%。 高寒草地的分布高度在海拔3000米以上,牦牛放牧高度最高可达6200米,创造了放牧高度的世界之最。 高寒草地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寒冷干燥,长冬无夏,仅有冷暖季之分,绝大多地区年均温在0℃以下,古有“五月解冻,八月草黄”之说。由于受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低10-18℃,绝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温度低于10℃,大于0℃的年积温小于2000℃,大于10℃的积温多在500℃以下,持续期不多于2个月。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不少学者将青藏高原列为地球南北极之后的世界第三极,颇有道理。 高寒草地水源充沛,降水不均。大河纵横湖泊遍布,年均泾流总量65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泾流总量的23%,相当亚洲全部泾流量的3.8%,全区降水不均,年降水量100nn-1000mm以上不等,但就牧区而言,降水偏少。 高寒草原区土壤发育年轻,植被稀疏由于高原面上气候干寒,土体中微生物活动程度低弱,有机质分解缓慢。畜牧业集中区的土壤类型即大陆性荒漠土——草原土、草甸土系统普遍表现质地粗松,土层浅薄,砾砂化严重。生长在各类高寒草原上的植被均受到气候条件的抑制,植株大多矮小,干物质产量低,植被覆盖度差,有机质积累明显减少。高山草甸植被覆盖度较高,但腐殖化程度低,形成明显的草根层。未开发的河滩阶地、堆积扇风蚀沙化严重。 高寒草地寒旱生草本植物占有优势,总盖度约达70%,植物种类较少,每平方米草种不超过15种,禾本科植物在高寒草地植被组成中占据最重要地位,是高寒草地放牧家畜的主要牧草来源。 在这1.059亿公顷的高寒草地上,每年生产近2亿吨的可食牧草,由1300万头牦牛,5000万只绵羊和其他一些草食家畜转化成近30万吨牛、羊肉,2万吨羊毛和近40万吨的鲜奶及奶制品。是近200万牧民世代繁衍生息赖以生活生产的家园。 2、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青藏高原面积占全国的26%,草原面积占全国的33.2%,是我国最大的草地畜牧业生产基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的特殊性,极为丰富的草业资源,以及强烈民族特色,所以在全国的生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经济功能

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探讨_武高林

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探讨* 武高林 杜国祯 博士, 教授,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730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西部专项项目(90202009)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退化 恢复 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环境安全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其生态环境仍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草地退化现状、退化因素和改良技术研究等,并针对其现状和恢复目标,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加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建立综合的草地改良和恢复技术体系,加强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建立合理的草地放牧制度体系,并建立高效的饲草供应人工草地,在退化草地上建立集约化的高效社区模式草地畜牧业体系,改变退化草地生态功能,是实现退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措施。 1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现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类型最为独特的草地生态系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是广大藏族同胞赖以生存的基础。其次,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气候的启动区和调节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是否稳定不仅对我国的东部和西南部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对北半球甚至全球的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青藏高原是我国黄河、长江等主要水系的发源地,高寒草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黄河、长江等下游地区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高寒草地植被也是 世界第三极 地区重要的碳库,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碳源-碳库的平衡起着一定调节作用。随着全球CO2浓度的提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高寒草地固定碳源、影响气候变化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此可见,青藏高原的环境效应不仅直接塑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过去,也必将继续对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和千秋万代的根本利益产生深刻的影响。另外,作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和内陆盆地的过渡,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寒草地生物资源异常丰富,蕴育着众多世界上独特的土著生物和种质资源。高寒草地是世界唯一的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其生物种类丰富,青藏高原已记录的真菌5000种,维管束植物12000种,脊椎动物约为1300种,昆虫4100种。但随着人类活动加剧以及对生物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生物种质资源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因此,该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由于环境条件的恶化,资源短缺,使动植物失去生存环境,造成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草质柔软、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以及纤维素含量低、热值含量高等特点,是发展高原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长期忽视了对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粗放经营,超载过牧,以及对草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人类生存最关键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濒危动植物名录不断增加,许多珍稀动植物不断消失,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优良牧草丧失竞争和更新能力而逐渐减少,同时毒杂草比例增加,整个草场植被组成以家畜不喜食或有毒、有害的杂类草为优势。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从结构上来看,要么形成黑土滩甚至沙化,要么恶性杂草的比例增加,降低草场质量;从功能上来看,生态系统生产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严重丧失。人类在从事社会活动过程中,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较多地运用经济尺度来衡量其活动价值,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生态尺度。草地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以青海省为例,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的18.3966亿元总值中,以草地生态破坏损失值最大,为9.7076亿元,占总损失值的52.76%[1]。掠夺式经营、过度放牧、鼠虫危害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使草地严重 15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