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十四章骨折病人的护理1

第三十四章骨折病人的护理1

第三十四章骨折病人的护理1
第三十四章骨折病人的护理1

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流程

骨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流程

一、锁骨骨折护理常规 一、疾病概述 锁骨骨折多发生于锁骨外、中1/3交界外,是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患者多为儿童和青状年。间接与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锁骨骨折,但间接暴力较多,直接外力,如从前方打击、撞击锁骨,或摔倒时肩部直接着地,均可造成锁骨骨折。摔倒时手掌着地,外力通过前臂、上臂传导至肩,再传至锁骨,遭受间接外力和剪切应力也可造成骨折。 二、一般护理 (一)按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受伤的原因、时间;受伤的姿势;外力的方式、性质;骨折的轻重程度;有无疼痛,疼痛的部位、程度及性质。 (三)给予易消化、高蛋白质、含维生素及纤维素食物。 (四)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量镇痛剂,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五)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 三、专科护理 (一)体位护理

局部制动固定后,取半卧位或平卧位,避免侧卧位,以防外固定松动。卧位休息时应去枕仰平卧于硬板床上,两肩胛间垫一窄枕以使两肩后伸、外展,维持良好的复位位置。复位后,站立时保持挺胸提肩;坐或行走时,用前臂吊带悬吊患侧上肢屈肘成90度直角,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疼痛,减轻肿胀。局部未加固定的病人,应嘱其不可随便更换卧位。 (二)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以及伤口渗血情况。 2、注意观察上肢皮肤颜色是否有发白或青紫,有麻木感,是否有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果有以上症状,表示有腋部神经血管受压,应指导患者双手叉腰,使双肩尽量外展,后伸,如症状没有缓解,立即报告值班医生调整固定的松紧度,直至症状解除为止。 (三)功能锻炼 1、向病人解释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气血运行, 防止患肢肿胀,避免肩关节僵凝,以取得病人配合。 2、正确适时指导病人功能锻炼。 ①骨折早期整复固定1-2周。可以练习手部

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一.骨折病人最首要的是保持其生命体征的平稳: 1. 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prn; 3. 输血输液,补充有效血容量; 4. 观察胸腹部有无异常体征; 5. 准确记录出入量; 二.骨折部位的处理: 1. 妥善固定骨折部位于功能位,绷带加压包扎止血; 2. 注意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和使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的加重; 3. 如使用止血带则应注意1~2小时放松3~5分钟,注意患肢血循环; 4. TAT测试,使用TAT; 5. 镇痛以稳定病人情绪,并且避免过多移动患肢; 6. 清洁伤口周围皮肤,肢体肿胀较剧烈时应剪开衣袖或裤管,一切操作都要谨慎轻柔; 7. 病人要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告诉病人和家属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配合手术;剪开污染的衣裤,换上清洁衣裤;取下假牙、眼镜等;给予术前药; 8. 病人如意识清醒应配合抢救及治疗:避免各种管道的脱落,避免躁动;有异常不适及时告诉护士;及时告诉护士疼痛性质及部位;避免绷带或止血带脱落; 三.心理安慰及健康教育: 1. 简要告知病人及家属采取的抢救措施(如包扎、固定、使用止血带等)的目的,教育家属保持冷静配合抢救,并根据情况留陪护; 2. 安慰病人,减轻其恐惧感; 3. 医护人员送病人进入手术室,手术室的医生护士要热情接待病人。

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手术前后整体护理常规 一. 术前护理常规: 1.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 2. 让病人对病情和手术方案有所了解,使其恐惧和紧张度降至最低,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并根据病情落实陪护; 3. 讲解此类手术的有关知识,介绍同种疾病患者的康复情况,增强患者信心; 4. 卧硬板床休息,疼痛剧烈者给镇痛剂,协助做好术前常规检查,测定并记录生命体征; 5. 注意避免受凉,要教会病人有效咳痰深呼吸以及在床上练习使用便器,知道禁饮禁食时间; 6. 进行有关疾病的卫生宣教,介绍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7. 术前备皮,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遵守医嘱使用术前药,带病历药品进手术室; 8. 医护人员护送病人到手术室,贵重物品交给家属或护士保管,手术室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和安慰病人; 二. 术后护理常规: 1. 介绍手术情况、护理内容以及疼痛的管理知识,使病人及家属对术后护理方式有一定程度了解,并在需要时给予止痛剂,尽可能把病人的疼痛降至最低程度; 2. 安慰病人及家属,随时提供治疗信息让其了解恢复情况,解除恢复期的各种顾虑; 3. 合理膳食,增强营养,保证睡眠; 4. 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注意大小便情况,鼓励自解小便,必要时导尿;术后平卧6小时,定时更换体位;重点观察神经根症状和下肢肌力恢复情况;病情出现特殊情况由主管医生和护士解释原因并及时处理; 5. 让病人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介绍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主动活动双下肢关节肌肉,做直腿抬高锻炼;术后3周后行腰背肌锻炼;坚持功能锻炼,循序渐进。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2-09-19T15:12:49.6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黄琼[导读] 本护理观察研究中康复组患者经过早期积极有效的系统康复干预,能有效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行走能力。 黄琼(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 2 1 4 4 0 0 )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0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行手术内固定术。术后设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康复护理组术后1 年患者生活自理指数为91.5+17.6,而对照组为83.2+22.6;行走能力方面:前者优良率为86.1%,后者为65.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组患者经过早期积极有效的系统康复干预,能有效改善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和行走能力,以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早日康复。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287-02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正在逐步上升,发病率高于股骨颈骨折。此类患者多有严重骨质疏松及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多为低能量所致。若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康复,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1]。我们对80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其一般情况,骨折类型及手术者经验等选用相应内固定术治疗,对其中40 例术期进行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0 例均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术(动力髋螺钉DSH 或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术后采用分组观察研究方法,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前生活自理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康复护理组训练方法 1.2.1.1 术前训练指推髌骨,同时进行双上肢肌力训练和深呼吸及扩胸运动以预防心肺系统并发症。从足踝向髋中心做环行或挤压或按摩,可以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手术当天,因手术刺激,患者体力消耗大,锻炼1-2 次即可,10 分/ 次,可由被动活动到主动活动。 1.2.1.2 术后训练(1) 康复组患者术后给予系统、全程、规范康复训练护理,康复计划的制定必须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的原则。(2)术后第1天在护士指导下,利用CPM机行髋、膝、踝部关节屈伸被动运动,幅度为30 度-40 度,10 分/ 次,2 次/ d,患肢主、被动锻炼以不痛感或微痛感为限。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和抗阻训练。(3)术后2-6 天运动量不宜过大,深呼吸、吹气球。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踝背伸肌等长收缩运动,10 分/ 次,6 次/ 天。逐渐增加幅度与时间,并主动抬腿练习,10 次/ 轮,2 轮/d。(4)术后14 天后扶拐不负重下地行走,下床10 分/ 次,4 次/ d,注意个体化行走次数,延长行走时间。出院前反馈患者及家属对功能锻炼方法的掌握程度,指导患者出院后在家继续进行康复锻炼。(5)术后1、3、6、12 个月做X 线检查,了解骨痂生长情况,决定下地负重时间,开始时部分负重,做提踵练习、半蹲起立练习,以增加负重肌的肌力,做髋部肌肉的抗阻屈伸训练。X 线摄片有大量骨痂生长后方可完全负重。 1.2.2 对照组训练方法常规康复护理,患者术后1-2 周期间,以肌力训练为主,指导患者家属对其进行关节被动伸屈练习,2 周后出院时指导患者自行锻炼。 1.2.3 疗效评价生活自理指数评价标准:采用“中国Barthel 指数”对生活自理指数进行评价,包括如下10 个方面:(1)进食;(2)个人卫生;(3)洗澡;(4)如厕;(5)穿衣;(6)大便控制;(7)小便控制;(8) 床椅转移;(9)上下楼梯;(10)步行。每个方面分为5 级,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自理能力越高。行走能力疗效标准:优:活动无困难;良:活动须扶手仗;可:行动须人搀扶;差:不能下床活动。 2 结果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1 年康复护理组40 例患者生活自理指数91.5+17.6,而对照组40 例患者生活自理指数为83.2+22.6;行走能力方面:康复组优良率为86.1%,而对照组优良率为65.8%。两组在生活自理方面和行走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3 护理体会 国内外多数学者主张对能耐受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尽可能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因手术内固定能获得稳定的复位,恢复患者生活能力和活动能力,减少长期卧床造成的严重并发症,减少病残率和病死率。同时除手术外,术后全面早期康复护理及康复教育非常重要。下肢肌肉训练和髋、膝、踝部锻炼是恢复功能的重要环节。锻炼的目的是使患肢肿胀消退,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预防骨质进一步疏松。有研究表明,如关节长期制动可导致静脉血及淋巴液回流不畅,组织间隙中的浆液纤维渗出物及纤维蛋白沉积,进而发生肌肉、肌腱组织粘连,严重影响功能。早期康复干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粘连,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本护理观察研究中康复组患者经过早期积极有效的系统康复干预,能有效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行走能力。但训练时要循序渐进,以主动活动为主,避免过多下地负重行走。做到全身和局部情况兼顾,锻炼患肢的同时应注意全身其他部位的活动,这样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和促进早日康复,避免精神紧张、肌肉强力收缩,以免造成再骨折或骨折再移位、断钉等情况发生,而达不到理想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荣国威,王承武. 骨折[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08. [2] 武兰芳.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J]. 护理研究,2009,19(8):1623-1624.

股骨颈骨折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股骨颈骨折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 1、疼痛:与手术伤口有关。 2、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以及手术效果有关。 3、自理能力的缺陷:与骨折后活动限制有关 1)床头呼叫器放在床边,常用的用品放到患者易取得地方。 2)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3)鼓励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知识缺乏:缺乏与功能锻炼有关的知识 5、便秘:与长期卧床、手术后活动受限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长期卧床、限制活动有关 7、有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肌肉萎缩、人工工股骨头脱位的危险。 8、有感染的危险:肺部感染、伤口感染。 9、担心手术经费:与家境有关。 ●术前护理: 1、评估患者:自理程度、皮肤、疾病史 2、心理护理: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心理状态,焦虑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多给讲解主管医生的技术水平及成功案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饮食:低盐低脂、粗纤维饮食,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 4、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教会患者使用便器的方法。

5、功能锻炼:在床上可做扩胸运动,股四头肌锻炼,踝泵运动。 6、术前准备:做好术前检查、术区皮肤、术前用药皮试、生命体征的监测等等。 ●术后护理: 1、体位:去枕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穿防旋鞋,双腿之间可放置软枕,定时抬臀。 2、病情的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3、疼痛的护理: ?评估患者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的时间,鼓励患者说 出自己的感受,给予精神上的安慰。 ?给予患者正确的体位 ?尽量保持病室安静舒适 ?可以分散其注意力,(如听音乐等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 疼药。 4、伤口敷料及引流管的观察: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引流管通畅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形状、量,并做记录,1小时内出血大于200到300ml,立即通知医生。 5、患肢血运、感觉、运动观察; 6、皮肤护理:每2小时给予翻身扣背一次,按摩受压部位皮肤。 7、预防并发症的护理:a、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定时给予扣背,如有需要,可进行雾化吸入。b、预防泌尿系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可在2500ml,保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 欧阳松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欧阳松 发表时间:2012-11-16T17:16:50.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欧阳松[导读] 探讨老年人下肢骨折的康复与护理指导。 欧阳松(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江西于都 3423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骨折的康复与护理指导。方法对 103 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心理需求分析和健康指导,加强患肢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结果 103 例患者经康复护理训练指导,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地防治了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可有效地预防骨折并发症,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的功能,减少了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从而带来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老年骨折患者康复训练护理 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其骨折康复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骨痂的形成,同时还表现在心理方面对于功能恢复的确认程度。 2009年7月~2011年11月本院对103例老年骨折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从 2009年7月~2011年11月我科为103例老年骨折患者制定早期康复计划,其中:男36例,女 67例,年龄58~74岁。 2 护理 2.1 生理方面 2.1.1 骨折后局部病理生理变化骨折后骨本身和其周围的软组织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骨及骨髓腔和周围的软组织因遭受到破坏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骨断端附近的骨细胞因受伤和缺血而坏死,血肿充满了各组织的间隙。血肿于伤后4~5小时开始凝固,邻近断端的骨外膜于骨折后24小时内即出现组织学变化,深层的细胞增多,胞浆增加,胞核增大,越近骨折端的骨外膜反应越明显。一周后在增厚的骨外膜中,即出现与骨干平行并紧密相连的片状骨样组织。 2.1.2 骨折后局部血肿病理生理变化骨折后,骨折断端附近的骨膜、骨质、髓腔及邻近软组织中的血管破裂出血,于断端及周围形成血肿。同时,断端及邻近部位由于细胞坏死,相邻血管扩张、充血,多形核白细胞、吞噬细胞及血浆渗出而水肿。继之血肿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包围并伸入血肿中,吸收并代替血肿,血肿开始机化。 2.1.3 血肿机化与骨痂形成生理在骨折后的前两周中,血肿尚未机化,血肿内凝集的红血球和纤维蛋白尚未被吞噬清除,新生的毛细血管尚未深人,因此,由骨外膜产生的成骨细胞不能进入或通过血肿,而只能沿着血肿外围向骨折线推进。在血肿机化前,骨折线两边增生的成骨细胞只能在它的外围会合,随着血肿被增生伸人的纤维组织所分隔和通过异物巨细胞。吞噬细胞等作用吸收代替,骨折断端之间及周围,即被增生的纤维组织所代替充填。血肿外围的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亦涌入血肿内及断端间隙内,与髓腔内骨膜产生的骨细胞相会合,形成桥梁骨痂及接近骨折线部分的内外骨痂。位于断端周围的部分纤维组织开始向软骨细胞分化,形成幼稚的成软骨细胞并产软骨基质,通过软骨内骨化,形成新生骨。 2.2 心理方面患者的心理需求 2.2.1 急躁、焦虑心理骨折一般是突然外伤所致,住院手术治疗,生活不能自理,担心医疗费用,手术效果等,使老年患者不知所措,心理失衡,表现为恐惧焦虑,急躁失眠,常责怪家人未悉心照料,埋怨医护人员未尽心尽责,在住院期间与病友、陪护人员、医生护士争吵。 2.2.2 抑郁失落心理老年人历经几十年的生活,大多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骨折后因失去了活动的独立性而痛苦沮丧,加上对医护人员的生疏,医院环境的不适应,都使患者产生情绪低落和反常心理。表现为依赖性和被动性增强,在康复期间习惯让亲人关心照顾,能做的事情也不主动做,锻炼时过度依赖于他人,少数人表现出角色强化行为。伴有抑郁情绪的患者由于缺乏相应的适应代偿性,往往伴有睡眠、食欲及肠道功能障碍。 2.2.3 自责消极心理由于骨折患肢丧失负重功能,因而活动严重受限,甚至只能卧床,加重了家人的负担,使其产生内疚自责心理。有些患者为了不麻烦别人而节制吃喝,以减少大小便次数。而充足的营养对骨折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研究指出骨折患者摄入量减少会造成严重的负氮平衡,营养不良可致并发症发生,造成骨折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另外,老年人骨折伤前疾病多,以慢性疾病为主,骨折后即有可能诱发伤前疾病,又存在着潜在继发各系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这些都会使患者产生对自身“价值”的怀疑,表现为不相信自己病情会好转,不愿接受治疗,甚至有可能发生自杀行为。 2.3 康复锻炼护理指导 2.3.1术前指导 2.3.1.1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预防下肢肌萎缩。 2.3.1.2双下肢踝泵运动,仰卧或坐卧将伤肢的踝关节尽量跖屈和背伸,此运动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及防止踝关节粘连强直的作用。 2.3.1.3三点支撑法即患肢在皮牵引状态下,健肢用力踩床。双手紧握牵引床上吊环,头部后伸,使背部尽量腾空后伸,臀部离开床面5—10秒,每2—3小时一次。 2.3.2术后指导 2.3.2.1术后第一周,康复的重点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术后第一天即行患肢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收缩练习。 2.3.2.2术后第二天可进行膝部按摩(膝关节有伤除外),即对髌骨的推动和挤压。 2.3.2.3术后第三天加强患肢股四头肌训练。方法是将手放于膝下方,膝部下压,保持5~10秒后再放松。膝关节训练可在膝关节下放一软枕,做伸膝训练。 2.3.2.4术后5~7天,可协助患者床边活动身体,向患侧移动至床边,患肢自然下垂与床沿,尽可能使膝关节弯曲90度,然后伸膝保持10秒,重复进行30次,可视情况逐渐进行抗阻练习。 2.3.2.5术后7~10天,可视情况扶拐下地。 2.3.2.6术后2周,扶拐行走,以健肢支撑,患肢不负重。术后三周除巩固以往训练效果,患者负重应以1/4至1/2至全负重,循序渐进,锻炼结束后使患者平卧于床上,患肢抬高,以减轻患肢肿胀,利于静脉回流。

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

一、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做好耐心细致得解释工作,使病人对所要进行得手术有充分得认识,以消除顾虑与紧张情绪。 (2)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足背动脉搏动。 (3)完善术前准备。 (二)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至稳定。 (2)注意观察石膏内伤口渗血情况 (3)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颜色、感觉及运动情况。 2、使用外固定架治疗使用外固定架治疗,保持针眼处干燥,针眼处涂活力碘,l天2次。 3、功能锻炼伤后早期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髌骨被动活动及足趾得活动。外固定去除后,充分练习各关节活动,逐步下地行走。 (三)非手术治疗 1、患肢护理 (1)卧硬板床休息,患肢抬高、制动。 (2)保持石膏外固定稳定.未干前少搬动,防止褥疮与折断。 2、病情观察,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 (1)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皮肤颜色及感觉运动。 (2)严密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搏动减弱或消失,立即报告医生。 (3)如病人诉患肢剧烈疼痛应重视,并报告医生。 (四)功能锻炼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髌骨被动活动及踝关节、足趾运动。 (五)出院指导 (1)继续坚持功能锻炼。 (2)2~4周复查1次,不适随诊。 (3)石膏外固定8~12周,内固定半年后骨折达骨性愈合,方可考虑取出。 二、糖尿病护理常规

1、根据患者得身高、体重、工作强度准确计算进食量,安排合理得饮食,定 时定量、少量多餐,易饥饿者,可多加蔬菜粗纤维食物。 2、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其从事适当得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慢跑等。 3、根据医嘱准确给予降糖药物,胰岛素应在每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并 注意轮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局部脂肪硬化。 4、在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患者如出现心慌、双手颤抖、 出冷汗、难忍得饥饿、头痛头昏、全身乏力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监测血 糖,并告之医生并及时进行处理。 5、观察患者口渴程度及进食量,若食欲突减、厌食,应注意有无酮症酸中毒 得发生,若出现呕吐、腹痛、脱水、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则提示酮症酸 中毒,应立即告之医生积极进行抢救。 6、注意口腔清洁,加强皮肤护理。经常检查足部、趾间,保持足部皮肤得清 洁干燥,选择舒适得鞋袜,防止足部烫伤、预防糖尿病足得发生。 7、做好疾病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糖尿病饮食、降糖药物得应用及尿糖、血糖 监测得方法,并随身携带糖尿病得卡片,以便随时就诊。 三、肋骨骨折护理常规 (一)闭合性单根单处肋骨骨折护理 1、预防肺部并发症 (1)鼓励病人咳嗽、咳痰、深呼吸,必要时予以协助。 (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休息与镇痛:适当卧床休息,骨折多能愈合。骨折早期可口服去痛片或双氯酚酸钠一粒塞肛镇痛。 3、饮食: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饮食,同时还需补充镁,维生素D,以促进骨折愈合。 (二)复合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护理 1、卧位与吸氧:立即平卧,予以4~6L/min吸氧。 2、病情得观察及处理:严密监测血压,呼吸、脉搏,特别就是呼吸、胸廓运动得情况,出现反常呼吸及时告之医生并积极进行抢救。 3、镇痛:骨折得早期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镇痛,并指导病人在咳嗽时减轻疼痛得方法:双手扶住患处,减少胸壁震动。

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

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6-06-21T11:54:26.66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24期作者:林璐陈锡娇曾明珠[导读] 骨质疏松恢复较慢,需耐心护理。还要注意由于害怕疼痛,训练过晚引起关节粘连、活动受限,最终导致关节功能障碍。 林璐陈锡娇曾明珠 (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福建三明 365000) 【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科30例骨折术后病人进行研究性康复护理,探索出最佳的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措施。并将30例骨折病人分为老中青三组,每组10人。结果:老年组10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1例恢复较快,另9例较慢。中年组10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4例恢复较快,另6例较慢。青年组10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全部恢复较快。结论:根据骨折治疗的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给予个性化、渐进性、全面性的康复护理措施,是保证康复疗效的重要因素。【关键词】骨折;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4-0163-02 骨折手术后需一定时间卧床休息,限制了全身及局部的正常生理活动。若护理不当,尤其是老年人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发生挛缩及粘连,影响术后康复。因此,骨科术后的功能训练及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7月~2015年10月各类骨折手术病例30例,其中老年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65~80岁。中年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40~55岁。青年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0~39岁。上肢骨折8例,下肢骨折6例,髋部骨折6例,胸腰椎骨折10例。 2.康复的基本原则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贯穿骨折治疗过程的始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应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功能训练的内容、强度应根据骨折治疗的不同阶段而改变,训练量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不要过急、过猛,以防加重损伤;功能训练应不使病人感到疲劳或伤肢疼痛,避免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一切活动均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3.心理护理 在术后早期,病人表现为恐惧、焦虑、烦躁易激惹;骨折中后期,可产生多疑不安,对治疗丧失信心;当肢体功能障碍或残疾时,会悲观、绝望,甚至轻生。面对情绪多变的骨折病人,应主动关心,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精湛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通过沟通和交流,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耐心讲解功能训练的目的及重要性,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鼓励病人家庭成员参与并提供精神支持。 4.功能训练个体化 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手术部位、性质、手术方法、全身健康情况,确定个体化的功能训练方法和内容。 5.康复护理措施 5.1 初期护理 在骨折早期对病人实行康复措施,既能发挥病人的潜能,也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相结合。手术后1~2天,主要做肌肉自主收缩或放松活动。原则上,除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暂不活动,身体其它关节均需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直。对脊柱及髋部的大手术后几天内的翻身和患肢活动必须由医护人员指导和协助。上肢手术后,让患者早期离床下地活动,同时做耸肩、握拳动作。下肢手术后,活动上半身和未固定的关节处。同时还要做踝关节及趾间关节屈伸活动、股四头肌静态收缩活动。 5.2 中期护理 指从术后切口愈合到拆除牵引或外固定物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骨、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的疾病及手术切口创伤正在愈合,手术部位疼痛、肿胀明显缓解或消失,骨折端已有纤维连接,并正在形成骨痴。在此期,医护人员要帮助病人进行骨折的上、下关节活动,并在初期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活动时间、强度、范围,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训练,使全身关节达到或接近正常的活动,使患肢的功能大部分得到恢复。 5.3 后期护理 指从骨关节等组织已经愈合到恢复全身和局部正常功能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还需继续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训练,使患肢功能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对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肌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利用器械加强活动,做器械操或做徒手操,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得到恢复。 5.4 行走活动 要劝阻病人不用伤肢负重,许多骨折病人因急于恢复或为了生活的需要,常默默地用伤肢或带腋杖行走负重,在此期间应及时指导病人正确负重,帮助病人采用三点步行走,防止骨折处的再损伤。 6.结果 本组30例经过康复护理,24例骨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3例,效果良好;1例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属于老年组,经对症治疗,痊愈出院; 7.讨论 骨折手术后,骨愈合良好及关节功能恢复。护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术后病情观察,尤其是康复训练,术后系统、个性化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部位关节功能恢复的最终结果取决于持续有效的康复训练。由于术后需要长时间康复训练,应避免患者急于求成,特别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恢复较慢,需耐心护理。还要注意由于害怕疼痛,训练过晚引起关节粘连、活动受限,最终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参考文献】 [1]唐金树,李庆梅,石兴明,等.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康复[J].创伤外科杂志,2009,8(3):26. [2] 包金娥.健康教育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2012年第21期302页.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练习题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一、A1 1、右腕部跌伤,拟为梳骨下端骨折,具备下列哪一项即可诊断 A、腕部肿胀 B、手指伸屈运动障碍 C、税竹下端压痛 D、腕部瘀斑 E、餐叉样畸形 2、保存断肢的适宜温度为 A、-8℃ B、一4c C、0℃ D、4℃ E、8℃ 3、最易引起股骨头坏死的骨折是 A、股利?上段卅折 B、股骨头下竹折 C、股竹中段骨折 D、股骨颈基底骨折 E、股骨开放性骨折 4、患者哪个部位骨折时脱穿衣服必须先脱左上肢,先穿右上肢 A、左上肢骨折 B、右上肢竹折 C、右下肢件折 D、左下肢竹折 E、件盆骨折 二、A2 1、患者男,34岁。因车祸而致右下肢开放性骨折,大量出血,被送来急诊。在医生未到之前,接诊护士应立即 A、详细询问车祸发生的原因 B、向医院有关部门报告 C、给患者注射镇静剂 D、给患者使用止血药 E、给患者止血,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 2、患者,女,30岁,因车祸肱骨干骨折,手术治疗,术后3天,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正确的方法是 A、患侧运用握力器进行前臂肌肉舒缩运动 B、患肢爬墙运动,以活动上臂肌肉 C、用手推墙动作,以活动胸大肌,三角肌 D、运篮球动作,以活动上肢各肌群 E、提重物练习,以促进廿痂愈合

3、患者男性,28岁,诊断为尺骨骨折,入院22天,日前可出现下列哪项并发症 A、休克 B、血管、神经损伤 C、脊髓损伤 D、脂肪栓塞 E、关节僵硬 4、患者男性,58岁,诊断为Colles骨折。请问该患者可出现的典型畸形是 A、正而看呈枪刺刀样 B、正面看呈银叉样 C、侧面看呈鹰爪样 D、局部肿胀 E、缩短畸形 5、患者男性,25岁。外伤后出现肘部关节肿胀,可以帮助鉴别肱骨骸上骨折和肘关节脱位的表现是 A、手臂功能障碍 B、肘部剧烈疼痛 C、是否触摸到尺廿鹰嘴 D、时后三角关系失常 E、跌倒后因手掌撑地而受伤 6、男性,26岁,跌倒时手掌着地,自觉肘部疼痛难忍。活动受限,立即去医院诊治。医生检查所见:肘关节处于半伸位,肘可扪及肱骨下端,肘后三点关系失常,肘后饱满肘关节活动障碍。考虑为 A、肱田段上骨折 B、桃竹上端件折 C、尺管上端卅折 D、肘关节脱位 E、肘部软组织挫伤 7、患者,女性,40岁,右肱骨骨折行内固定术后,护士的健康宣教错误的是 A、早期主要进行肢体的等长舒缩运动,防止肌肉萎缩 B、中期逐步活动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动静结合 C、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幅度和力量逐渐加大 D、活动量应固定,始终一致 E、主动和被动活动相结合 8、患者,女性,26岁。户外登山时不慎致左大腿骨折。护士接诊应首先注意的并发症是 A、脂肪栓塞 B、神经损伤 C、筋膜间隔综合征 D、休克 E、缺血性骨坏死 9、患者男,65岁。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骨转移。今晨起床时,左小腿疼痛,肿胀,不能行走。X线示左侧胫腓骨骨干双骨折。导致该患者骨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A、直接暴力 B、间接暴力 C、肌肉牵拉 D、疲劳性骨折

骨折护理常规

骨折护理常规 一、做好心里护理:关心体贴病人,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方式,使之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二、采取合适的体位与肢体位置:卧位是,患肢抬高(略高心脏水平);变换卧位时保持患肢对线和肢体的固定位置。关节内骨折治疗后,应维持患肢关节于功能位。 三、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四、患肢不负重,鼓励病人多做床上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增加营养,促进骨折愈合及组织修复。 全髋置换病人护理常规 一、充分休息,调节好情绪,消除紧张心理。 二、增加营养,多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粗纤维食物。 三、入院后练习床上大小便,并保证大小便通畅。 四、返病房后,患肢穿防旋鞋,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 五、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脱落;1~2天拔管。 六、并发症的预防 1、坠积性肺炎鼓励自主咳嗽,做深呼吸。 2、泌尿感染及结石多饮水。 3、便秘多食粗纤维,高维生素类食物。

4、褥疮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利于抬手抬臀。 5、肌肉萎缩术后第一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利用秋千 拉手2小时抬臀一次,第2天开始练习曲髋、膝及踝关节 背伸运动,术后3天可利用拉手坐起。 普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一、安置病人,检查各种引流情况并妥善固定。测量血压、脉搏,查看麻醉记录单,处理医嘱,向手术者了解病人术中情况。 二、协助病人根据病情取合适卧位,全麻病人未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且血压稳定,取半卧位,硬膜外麻醉术后平卧4~6小时,然后取半卧位。 三、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根据病情每30分钟至2小时测量血压一次,并记录。 四、按时完成特殊治疗,做好对症处理。 五、手术后24小时内病人疼痛,睡眠不好,酌情应用镇痛剂、镇静剂,以保证充分的休息。 六、严密观察刀口有无出血,保持敷料干燥。 七、局麻或针麻病人,一般术后不进食。椎管内麻醉的病人,肠蠕动恢复后即可进食。全麻病人,清醒后肠蠕动恢复即可进食。胃肠道手术后应按医嘱进食。病人饮食种类应按医嘱执行。 八、做好大小便护理。术后肠蠕动未恢复及进食的病人,术后 3~4日无大便,不需进行处理。观察有无小便,以防因术后卧床小便不习惯而导致排尿困难,使膀胱过度膨胀。

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

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在骨科病人中的应用,研究护理措施在骨科临床中应用的不同特点,增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良好的护理措施有效的缓解病人在痊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充分重视其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病人的病情恢复调解到最佳状态,以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骨折病人护理措施 一、合理的护理措施对骨折病人痊愈的临床意义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的时候,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表现在骨科病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上,就是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到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在对患者疾病护理的同时提供其所需的一切服务,包括生活、生理、心理、安全及精神等,即衣、食、住、行等各种服务,使病人有一种温馨感、亲近感和家庭感,以便早日康复[1]。通过良好的护理措施有效的缓解病人在痊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充分重视其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使病人的病情恢复调解到最佳状态,以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二、护理目标和护理观察 2.1 护理目标 2.1.1 维持呼吸、循环等正常生理功能。 2.1.2 保证骨折固定效果,确保外固定满意;缓解疼痛,减轻病人的痛苦;科学地指导功能锻炼,使患肢功能恢复与骨折愈合同步发展。 2.1.3 照顾生活,满足生理、文化等生活需求;合理安排营养饮食,保持机体营养代谢需要;有效的预防全身及局部并发症;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心理健康、并指导提高自我护理、自我照顾能力。

2.2 护理观察 2.2.1 一般项目如精神、情绪、饮食、睡眠、营养状况、大小便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2.2.2 外固定情况外固定装置是否有效,夹板松紧度是否适宜,石膏有无断裂、石膏筒内肢体是否松动或挤压、牵引重量是否适宜、牵引滑轮是否灵活、牵引锤是否落地等。 2.2.3 疼痛①了解疼痛的性质及程度,确定引起疼痛的病因。②观察发生疼痛时病人的状况及伴随症状,观察全身及局部情况,检查有无发热、水肿、出血、感觉异常、放射痛、意识障碍等体征。③通过应用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如制动肢体、矫正体位、解除外部压迫等进一步确定引起疼痛的原因。 2.2.4 体位体位是否正确,肢体是否按治疗要求摆放与固定;患肢外固定处与身体受压处皮肤有无红肿、水疤、破溃,有无胶布过敏反应,骨牵引针孔有无红肿、脓液渗出。 2.2.5 手术后病人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外,伤口有无渗血、出血及感染征象;功能锻炼后的反应锻炼时是否伴有疼痛及疼痛的性质,是否伴有肿胀、麻木等不适。 三、常用的几种护理方法 3.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能较好的解决病人的负性情绪心理问题,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2]。骨科患者多为意外损伤所致,突然使其强迫性卧位,生理和心理上都难以接受,传统的护理有时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除了满足患者的治疗和生理需要外,加强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及时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全过程,尽快得到康复。 3.1.1 调节病人的心理状态:心理因素是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骨科临床病人多伴有部分的功能障碍和疼痛,多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病人一方面

骨折病人的护理

骨折病人的护理 佚名 一、护理目标 1、维持呼吸、循环等正常生理功能。 2、保证骨折固定效果,确保外固定满意。 3、缓解疼痛,减轻病人的痛苦。 4、科学地指导功能锻炼,使患肢功能恢复与骨折愈合同步发展。 5、照顾生活,满足生理、文化等生活需求。 6、合理安排营养饮食,保持机体营养代谢需要。 7、有效的预防全身及局部并发症。 8、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心理健康、并指导提高自我护理、自我照顾能力。 二、护理观察 1、一般项目如精神、情绪、饮食、睡眠、营养状况、大小便及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等。 2、外固定情况外固定装置是否有效,夹板松紧度是否适宜,石膏有无断裂、石膏筒内肢体是否松动或挤压、牵引重量是否适宜、牵引滑轮是否灵活、牵引锤是否落地等。 3、肢端血液循环。 4、疼痛①了解疼痛的性质及程度,确定引起疼痛的病因。②观察发生疼痛时病人的状况及伴随症状,观察全身及局部情况,检查有无发热、水肿、出血、感觉异常、放射痛、意识障碍等体征。③通过应用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如制动肢体、矫正体位、解除外部压迫等进一步确定引起疼痛的原因。 5、体位体位是否正确,肢体是否按治疗要求摆放与固定。 6、患肢外固定处与身体受压处皮肤有无红肿、水疤、破溃,有无胶布过敏反应,骨牵引针孔有无红肿、脓液渗出。 7、手术后病人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外,伤口有无渗血、出血及感染征象。

8、功能锻炼后的反应锻炼时是否伴有疼痛及疼痛的性质,是否伴有肿胀、麻木等不适。 三、一般护理 一般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营养护理、生活护理及预防褥疮、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四、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理问题1:生命体征异常改变 严重创伤引起多处骨折、开放性骨折、多脏器损伤时会影响生命体征改变,严重骨折后并发症如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等,甚至造成病人死亡。 护理措施: (1)危重病人应尽快转送ICU病房,如果条件不具备,亦应动用各类监护设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改变。 (2)熟悉各种严重创伤、创伤并发症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异常能早期做出正确判断,及时提出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 (3)监护由专人负责,制定严密的护理观察计划及护理方案,严格履行交接班制度。 (4)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以保证输血输液及抢救用药。 (5)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对病人神志、呼吸、脉搏、体温、血压、贫血征象、尿量、尿质、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用药、吸氧情况及反应等均做出详尽的记录。 护理问题2:疼痛 除创伤、骨折引起病人疼痛以外,固定不满意、创口感染、组织受压、缺血也会引起 疼痛。由于病因不同,疼痛的性质也不同。 护理措施: (1)加强临床观察,区分辨别疼痛的不同性质及临床表现,以确定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一般来说,手术伤口疼痛于术后l一3日剧烈,并逐日递减缓解;创伤、骨折引起的疼痛多在整复固定后明显减轻,并随着肿胀消退而日趋缓解;开放性损伤合并感染多发生在创伤2-4天后,疼痛进行性加重或呈搏动性疼痛,感染处皮肤红、肿、热,伤口可有脓液渗出或臭味,形成脓肿时可出现波动;缺血性疼痛为外固定物包扎过紧或思肢严重肿胀所致,表现为受压组织处或肢体远端剧烈疼痛,并伴有皮肤苍白、麻木、温度降低,缺血范围较大或较严重者可表现出被动伸指(趾)时疼痛加剧。 (2)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创伤、骨折伤员在现场急救时予以临时固定,

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

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2-11-14T15:18:40.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6期供稿作者:陈国玲[导读] 骨折即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陈国玲(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铁人医院钻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63001)骨折即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骨折可由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前者是指车祸、跌伤、爆炸等所致的骨折;后者是指骨髓炎、骨肿瘤所致骨质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发生的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1 病因 1.1直接暴力外力直接撞击,暴力作用于骨骼,使直接受击处骨折,多伴有广泛的皮肤和软组织损伤。 1.2间接暴力暴力接触身体后,经传导、杠杆、扭转作用使受击点远隔部位发生骨折,如跌倒时手掌着地致锁骨骨折,下肢跌倒时股四头肌猛烈收缩致髌骨骨折。 1.3积累劳损骨骼某处长久地承受一种持续应力,该处可能发生疲劳性骨折,如长途行军致第 2.3跖骨颈骨折等。 1.4骨骼疾病因骨骼局部结构破坏或脆弱,正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如骨髓炎、各种骨肿瘤所致骨折。 2 方法 2.1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骨折治疗的原则是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复位就是用手法或手术使骨折部位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固定就是用外固定方法(小夹板、石膏绷带、牵引等)或手术切开内固定方法将骨折稳定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以良好的对位对线关系达到牢固愈合;骨折复位与固定后,为促进骨折愈合和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舒缩活动的恢复,应指导病人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 2.2骨折的愈合过程与标准经过正确的处理,如果没有并发症,成人骨折需3~4个月可达到良好愈合的效果。 3 护理 3.1急救护理 3.1.1抢救生命病人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窒息、休克、大出血、开放性气胸或张力性气胸时,应及时配合急救,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压迫止血、给氧输液等处理。同时注意观察神志、呼吸、脉搏、血压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3.1.2保护伤口开放性骨折用无菌敷料或现场最清洁的布类包扎伤口,以免继续污染;外露骨端一般不进行现场复位,以免细菌侵入。 3.1.3妥善固定凡有骨折或疑有骨折的病人,均应给予临时固定处理,以免骨折端移动加重损伤,同时可减轻搬运中的疼痛,有利于防止休克。四肢长骨固定应超过骨折两端关节,固定物一般使用预制的夹板,但现场可就地取材,如用木棍、木板、书本等。在无材料可取时上肢可固定于胸部,下肢固定于健侧下肢。 3.1.4迅速转运病人经初步抢救和包扎固定后,应迅速平稳地转送医院,以便及时正规地治疗。病情复杂者,应有医护人员陪送。 3.2术后护理 3.2.1一般护理 3.2.1.1搬运注意保护患肢应采用三人平托法,以保持病人身体轴线平直。 3.2.1.2体位四肢手术后应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或预防患肢肿胀。手术后有石膏外固定者应用枕头、沙袋等衬垫妥当。肢体位置以有利于静脉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尽量舒适为原则。 3.2.2病情观察观察患肢血液循环,随时观察患肢有无疼痛、肿胀、肢端麻木。检查局部皮肤的温度、颜色、感觉及活动度。 3.2.3防止意外伤害加强基础护理,为病人提供方便、安全的医疗护理环境,以防止病人由于躯体活动受限发生跌倒等意外伤害。 3.2.4功能锻炼骨折病人进行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迅速恢复患侧肢体的正常功能,从而恢复独立生活。而实际病人却往往因为惧怕疼痛或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而不敢或难以进行功能锻炼。因此护士应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指导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宣传锻炼的意义及方法使病人意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顾虑,主动运动锻炼。了解各关节的功能位功能位是指关节保持的位置可以发挥最大功能的姿势。在骨折的治疗中病人被动体位或肢体固定要保持功能位,以减少并发症发生。腕关节:背伸20°~30°。肘关节:屈曲90°。肩关节:外展45°、前屈30°、外旋15°。踝关节:0°(即足与小腿呈90°)。膝关节:屈曲5°。髋关节:前屈15°~20°、外展10°~20°、外旋5°~10°。一切功能活动都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及周围损伤软组织逐步修复,功能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到强。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机能为主。上肢以增强手的功能为主;下肢以增强负重,步行能力为主。功能锻炼以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原则。锻炼后患肢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后能够消肿的可以坚持锻炼。如肿胀较重伴有疼痛,应抬高患肢,减少活动,待肿胀、疼痛消失后再恢复锻炼。如果肿胀疼痛加重,经对症处理无明显好转并伴关节活动范围减少;或骨折部位突发疼痛时,应暂停锻炼,并进一步检查,谨防发生新的损伤。功能锻炼应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肩关节外展活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肘活动;踝部骨折的足跖屈活动等。 具体锻炼方法可分为3个时期: 1)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伤肢局部肿胀疼痛,骨痂尚未形成,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加之外固定限制,妨碍患肢和关节的活动。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主动地使肌肉收缩和舒张,每天数次,每次5~20分钟。上肢肌肉锻炼的方法是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下肢肌肉锻炼的方法是用力收缩和放松股四头肌,以及用力使踝关节背伸,趾屈及伸屈足趾。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正常活动。此期制动并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观察伤口情况,使用有效抗生素,开放性骨折加用TAT注射治疗3处理,以免导致不良后果。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2)骨折中期伤后2周后至8~10周,局部疼痛消失,肿胀消退,骨折部日趋稳定。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等长舒缩活动外,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进行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运动强度、运动量及运动时间可逐步增加,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每天2~3次作关节的全范围活动。 3)骨折后期此期骨愈合已较坚固,已达临床愈合,外固定已解除。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活动和负重,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和肢体正常力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