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部形象大于思想的杰作_重评_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_王福湘

一部形象大于思想的杰作_重评_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_王福湘

一部形象大于思想的杰作_重评_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_王福湘
一部形象大于思想的杰作_重评_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_王福湘

2016年第32卷第1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2 No.1 2016(总第145期)JOURNAL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E EDITION)(Sum.145)

文章编号:1673-1646(2016)01-0077-05

一部形象大于思想的杰作

———重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王福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

摘 要: 重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应深入到对官僚主义的理论认知和文学书写。小说描写的形象所显示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作者王蒙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水平。中心人物刘世吾并非王蒙主观上要反对的官僚主义者,实际上是一个十分优秀的领导干部。对韩常新和刘世吾这两个新旧副部长及其关系的真实描写,其深层的典型意义不在人物性格本身,而在他们身处其中的官僚体制。小说的现实主义超越了作者的思想水平而取得了意外的成功。

关键词: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刘世吾;韩常新;林震;现实主义;官僚主义

中图分类号: I207.4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3-1646.2016.01.016

A Masterpiece of Image Than Thought

———Reevaluation of Wang Meng’s A New Young Man in th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WANG Fuxiang

(College of Nanguo Business,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545,China)Abstract:Reevaluation of A New Young Man in th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should focus on thetheory of bureaucracy and literature.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mage depicted in the novel is beyond WangMeng’s intention.Liu Shiwu,the protagonist,is not a bureaucrat that Wang Meng subjectively opposedto,but in fact,is a very good leading cadre.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ue-to-life description of the new andold deputy ministers and their relations lies not in character,but in the bureaucratic system in which theylive.The realism of the novel transcends the author’s thought and has made an unexpected success.Key words:Wang Meng;A New Young Man in th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Liu Shiwu;HanChangxin;Lin Zhen;realism;bureaucracy

1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引起的争议

王蒙的成名作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十分难得地始终享有盛誉,对它的评价则演绎了一场长达五六十年的悲喜剧,至今尚未落幕。撇开打棍子式的教条主义批评和出于政治运动需要所作的褒贬,围绕这部小说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林震与刘世吾的矛盾斗争是否符合“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个现实主义的经典原则,而争论各方几乎一致认定小说是50年代反官僚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刘世吾是一个官僚主义者的形象。例如,在1956年《短篇小说选》的序言里,侯金镜就说:“刘世吾这个官僚主义者的形象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它的出现是几年来文学作品中的新现象。”[2]到1999年钱谷融、吴宏聪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读》里,还认为小说创造了“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者刘世吾的形象”[3]38。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几位评论者质疑这一定论,如毕光明从王蒙原作与编辑修改的比较中提出“内部视角”与“外部视角”的新解[4],胡焕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把刘世吾‘成功’地塑造为官僚主义典型,关键因素就在于小说主人公林震的‘内部视角’”,“显然,他的视角由于缺乏人生阅历的磨练而缺乏人性深度,带有一厢情愿的幻想性偏差,而小说恰是以林震的眼光为

*收稿日期:2015-10-25

 作者简介:王福湘(1946-),男,教授,从事专业:中国现代文学。

准绳,引导读者去审视、评判刘世吾”[5]。汪双英则认为“刘世吾的处世方式并非官僚主义而是领导艺术”[6]。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真知灼见,但还可以再深入,更明确,深入到对官僚主义的理论认知和文学书写层面,明确指出小说描写的形象所显示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作者王蒙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水平。

至于编辑秦兆阳对王蒙原稿所作的部分修改,虽然王蒙后来表示不满意,秦兆阳也在压力下作过检讨,但他的修改其实并未偏离王蒙创作的整体思路,主要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都保持了原貌,小说发表时他因“一夜成名”而“得意洋洋”[7],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几十年来无数次印刷传播,在文坛及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也多为1956年《人民文学》9月号发表的版本,少用王蒙的原稿。所以,本文的论述仍以正式发表的初版本为依据,小说的题目也仍以《人民文学》版为准,以下简称《组织部》。

2 关于“典型环境”和反官僚主义的主题

首先,笔者要反驳一下当年李希凡就“典型环境”进行的批评,他不否认小说人物性格创造上的真实性,但是他认为“作者只完成了艺术创造的一半工程,在典型环境的描写上,由于作者过分的‘偏激’,竟至漫不经心地以我们现实中某些落后现象,堆积成影响这些人物性格的典型环境,而歪曲了社会现象的真实”[8]。细读文本,小说以对麻袋厂不称职的官僚厂长王清泉的处理过程为主要情节,真实地展示了区委会的生活和工作,矛盾和斗争,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作者用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三轮车工人不收林震的钱,工厂门口的警卫不要林震签名;区委书记忙于肃反和私营企业的改造,区委办公室连日开会到深夜,“从汉语拼音到预防大脑炎,从劳动保护到政治经济学讲座,无一不经过区委会的讨论”;团中央向青年推荐《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号召青年学习娜斯嘉;等等。这些看似忙中偷闲之笔,三言两语甚至一句话,就勾勒出当时整个社会环境的主流:沸腾着、前进着、紧张而热烈的社会主义革命高潮,事无巨细都在党组织领导下的政治局面,不辞辛劳地工作着的党的干部,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及其成员的信任和热爱,青年团在社会生活和斗争中的巨大作用和影响。这广阔的历史背景和在这个背景下的这一个区委会的具体的复杂矛盾的人物关系,就为各式各样人物的性格及其活动提供了真实可信的典型环境。李希凡的批评既不符合文本实际,也曲解了恩格斯关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理论。

其次,关于小说反官僚主义的主题。何谓“官僚主义”?中国现代辞书是这样解释的:①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利益,只知发号施令而不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9]②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如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10]1016

这些解释主要来源于1963年5月29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的报告中关于反对官僚主义部分的要点。此前从30年代到50年代,毛泽东的文章和党中央的文件中已多次提到反对官僚主义,虽然言简意不赅,但是基本意思还是相同的。周恩来说:“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长期统治的遗产。中国长期是封建社会,一百年来又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官僚主义更是有深远的影响。官僚主义与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命令主义、事务主义、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都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反对官僚主义,也就必须联系到反对这些主义。当然,不单单是这七种,但这七种特别突出。”他列举了官僚主义的20种表现,比如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不抓具体政策,不做政治思想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主观片面,粗枝大叶,不抓业务,空谈政治,不听人言,蛮横专断,不顾实际,胡乱指挥,不学无术,耻于下问,浮夸谎报,瞒哄中央,弄虚作假,文过饰非,功则归己,过则归人等。最后他强调,“官僚主义的态度和作风已经给我们的工作造成许多损失,如果听其发展,不坚决加以克服,必将造成更大的危害。我们绝不能容许官僚主义再继续发展下去。”[11]

官僚主义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反对官僚主义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则是中共党和政府领导人一贯重视并经常提醒下属注意的。毛泽东还多次以运动形式开展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因此,当苏联政治改革和文学“解冻”思潮传入中国,团中央和作家协会同时推荐《拖拉机站站长

7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和总农艺师》等作品,“干预生活”的口号在中国文学界和新闻界引起反响的时候,作者们揭露和批判的矛头就不约而同地首先指向了官僚主义顽症。在王蒙看来,娜斯嘉的成功似乎太轻易了。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与落后现象作斗争的青年,往往由于经验不足,而被人抓住弱点,陷入困境,直至败下阵来。于是,王蒙决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提供一幅学习娜斯嘉不顺利的图画,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达到更有成效地改造社会、推动生活前进的目的。揭露官僚主义,反映先进青年学习娜斯嘉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的不顺利,这就是他创作《组织部》的缘起。王蒙说自己写这篇小说时,“想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写几个有缺点的人物,揭露我们工作、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一是提出一个问题,像林震这样的积极反对官僚主义却又常在‘斗争’中碰得焦头烂额的青年到何处去”[12]。

3 创作意图与人物形象不一致

然而,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他创造的人物形象却很不一致。他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描绘的具体现实图画中,居于中心位置的区委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刘世吾,并非他主观上要反对的官僚主义者,实际上是一个十分优秀的领导干部。

这个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也是给读者印象最深的人物,性格颇为复杂,或曰有两重人格,是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典型。他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原则性,联系群众,对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人和事有周密的调查了解,能作出精辟的分析判断。小说写他对王清泉的官僚主义作风了如指掌,知道王上班时间不是打扑克就是下棋,对此并不满意。当韩常新前后汇报的情况不一样时,他能细心地听出并且当面指出来;他偶尔也讽刺一下韩常新,如说“至少在这个行星上看不到您的大作”。他在喝了酒以后对林震吐露真情:“你这个干部好,比韩常新强。”他有对待新事物的敏感和接受能力,对文化生活有广泛的兴趣。他主动学习并迅速掌握了前一个月公布的汉语拼音草案;喜欢读书:小说、诗歌、包括童话。他爱读外国文学名著,但他深知文学与生活的距离,尤其反感当前中国文学掩盖现实生活真相的流弊。他关心爱护青年干部,坦率真诚,通情达理,对林震和赵慧文,从思想、工作到恋爱婚姻,都很关怀。他社会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很强,老练、自信,当上级提出任务以后,雷厉风行积极行动,能把工作做得很出色,如后来对王清泉的处理,有板有眼,干脆利落。他努力工作,不谋私利,质朴单纯,不居功自傲,勇于解剖自己。他对林震坦露自己的内心:“那时候……我是多么热情,多么年青啊!我真恨不得……”“解放以来从来没睡够过八小时觉,我处理这个人和那个人,却没有时间处理处理自己。是啊,一个布尔什维克,经验要丰富,但是心要单纯。”连天下雨时他想到的都是“这场雨对麦子不错”。这种广阔的胸怀、真诚的感情,的确是很感人的。这是刘世吾性格的一个方面,作为一个有高度文化素养的负责干部的主导的、决定性的、基本的方面。另一方面,他在对待具体问题时却又缺少主动性,缺少激情。他坐等“时机成熟”,没有党报的揭发和区委书记的过问,不去主动处理王清泉的错误。他承认:“我们,党工作者,我们创造了新生活,结果,生活反倒不能激动我们。”他“忙得什么都习惯了,疲倦了”。他有一句口头禅:“就那么回事。”仔细琢磨,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明了他的性格特征。正是这种似乎“冷漠”的处世态度,引起了林震和赵慧文的不满。

作者的倾向是显而易见的,两个所谓“正面人物”就是作者的化身。王蒙通过林震和赵慧文批评了刘世吾,认为刘世吾的“那些独到的见解,精辟的分析,好像包含着一种可怕的冷漠”,责怪他“容忍”王清泉的错误,拖延着不予处理,认为他“不再操心,不再爱也不再恨”,是在忙忙碌碌地“应付一切”,总之,是一个革命热情衰退、心灵蒙上了灰尘的官僚主义者。同时,作者对刘世吾这样的老干部还是带着尊敬和期待,严格地按照现实主义的方法来刻画人物,没有故意丑化,对他的优缺点的描写都恰如其分,并没有用自己主观的好恶歪曲人物的真实面貌,所以在刘世吾的整体形象中,心灵上的灰尘还没有掩盖他性格中可贵一面的光辉。

我们且看看小说中刘世吾说他那句个性化的口头禅的几处地方。第一处是在林震报到时说的:“好,对,好极了,组织部正缺干部,你来得好。不,我们的工作并不难作,学习学习就会作的,就那么回事。而且你原来在下边工作的……相当不错嘛,是不是不错?”“当然也可能有困难,可能。这是个了不起的工作。中央的一位同志说过,组织工作是给党管家的,如果家管不好,党就没有力量。”第二处是接下来向林震借书时说的:“怎么样?这么一薄本有半个夜车就开完啦。四本《静静的顿河》我只看了一个星期,就那么回事。”第三处是对赵慧文“诚

(总第145期)一部形象大于思想的杰作(王福湘)

恳地说:‘相信我的话吧,没错。年青人都这样,最初互相美化,慢慢发现了缺点,就觉得都很平凡。不要作不切实际的要求,没有遗弃,没有虐待,没有发现他政治上、品质上的问题,怎么能说生活不下去呢?才四年嘛。你的许多想法是从苏联电影里学来的,实际上,就那么回事……’”第四处是当林震向他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说“来了区委会以后发现了许多许多缺点,过去我想象的党的领导机关不是这样……”刘世吾开导他:“当然,想象总是好的,实际呢,就那么回事。问题不在有没有缺点,而在什么是主导的。我们区委的工作,包括组织部的工作,成绩是基本的呢还是缺点是基本的?显然成绩是基本的,缺点是前进中的缺点。我们伟大的事业,正是由这些有缺点的组织和党员完成着的。”

这四个“就那么回事”都表现了刘世吾讲求实际,在“看透了一切”之后的自信和超然的性格和心理。他对问题有全面的清醒的认识,他关于成绩和缺点的分析是合乎辩证法观点的,也是合乎当时实际情况的。他既肯定组织工作是了不起的工作,十分重要,又不认为它有什么神秘可怕的地方。他承认生活中有些不美好的东西,但是又告诫青年人不要作不切实际的要求,从苏联电影和小说里学来的想法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他认为条件不成熟时鲁莽从事只会事倍功半,条件成熟时处理事情才会事半功倍,他的“条件成熟”论比娜斯嘉的“对坏事决不容忍”的精神运用到生活中要现实得多,正如林震对赵慧文说的:“除了跟着他走,似乎没有别的路……”跟青年人比较起来,他显得那么成熟、老练、超脱、冷静、自信,讲究实际,却又好像缺乏激情和主动性。“就那么回事”这句口头语,集中体现了他的全部个性,优点和缺点都统一在里面了。问题在于他在看透了“就那么回事”之后,即清醒地看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苏联和中国的差别之后,放弃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放弃了对现实生活的改造,失去了生活的激情、斗争的勇气和主动创造的精神,他在现实面前感到力不从心,无可奈何,于是屈服了,容忍了,淡漠了,而且他还要用这种人生态度去影响朝气蓬勃的青年人。这就是作者极力反对的刘世吾式的“官僚主义”。

我们只需把小说中描写的刘世吾的具体形象用前述辞书和文件中的官僚主义概念加以衡量,就不难发现刘世吾与官僚主义根本不搭界,把刘世吾称为“官僚主义者”显然名不副实,他的缺点是不能用官僚主义定性的。早就应该洗去作者的主观误导和

诸多评论家的误读所加给刘世吾的“官僚主义”污名,还人物以本来的真实面目。

4 超越作者思想的现实主义成就

《组织部》里刻画的另一个官僚主义者的形象是工厂建党组组长韩常新。他少年得志,官气十足,弄虚作假,飘浮浅薄。小说通过韩常新在处理麻袋厂问题的全过程中的言行,揭露出他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的官僚主义面目。虽然这个人物由于活动不太多而显得不够丰满,但性格还是鲜明的。特别发人深思的神来之笔是,韩常新新婚燕尔之际,“最近被任命为组织部副部长”,这跟韩常新的实际表现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职务升迁和本人素质如此不相称,这才真正显示出问题的严重性:韩常新这样不学无术的政治投机分子却官运亨通,在攫取权力的道路上“春风得意马蹄疾”,说明他是得到某些有权势的上级宠爱和支持的。这正是党和国家的隐患。小说鞭挞了韩常新这种依靠欺骗上级、训斥下级而飞黄腾达的官僚主义新贵,更重要的是展示了这种干部正受到信任提拔的现实状况,暴露了党内生活和干部体制中潜伏着的真正危险。

《组织部》的现实主义成就,不只是塑造了刘世吾和韩常新这两个中国文学史上未曾有过的执政党机关工作者的典型形象,而且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微妙关系触及官僚体制的深层痼疾。

从前文引述的细节可以看出,刘世吾对韩常新是很不满意甚至看不起的,但仍然待之以礼。他发现韩常新的弄虚作假并当面指出,点到即止,希望对方反省改正。他把《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转借给韩看,也有推动韩学习进步的意思,虽然不抱多大希望。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韩常新并不把这位第一副部长很当回事。麻袋厂的问题区委曾经让韩处理,他直接和区委副书记谈过,副书记也同意他的意见。这还是小事,关键的一笔是韩常新最近被任命为组织部副部长。韩的被提拔当然不会是刘世吾推荐的,如果上级事先征求刘的意见,刘肯定会表示反对,然而上级似乎并没有给他反对的机会。在小说中韩常新的精神焕发与刘世吾的深沉郁闷形成强烈对比。与韩的得意心态相反,刘显然是失意的。事情要靠他做,权力不交给他,职务不予提升,刘世吾处于被冷落的状态,这才是他缺少激情和主动性的真正原因。赵慧文和林震认为刘世吾冷漠,是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是他的激情被压抑,他没有主动处理问题的权力。无

8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意于仕途的刘世吾将被锐意进取的韩常新所取代,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优质干部被冷落,劣质干部被提拔,正如经济上有所谓“劣币淘汰良币”的现象一样,政治上必然出现劣胜优汰的逆淘汰现象,这就是官僚主义体制无法克服的弊端。《组织部》对韩常新和刘世吾这两个新旧副部长及其关系的真实描写,其深层的典型意义不在人物性格本身,而在他们身处其中的官僚体制。小说的现实主义超越了作者的创作目的取得了意外的成功。

《组织部》写于1956年,当时王蒙只有22岁,虽然他入党已经8年,但毕竟年纪太轻,没有受过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单凭聪明、激情和上进心,面对复杂的社会人事,缺乏深刻的清醒的认识,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其思想浅薄是无须苛责的。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那么多评论家甚至大学者都把刘世吾定性为官僚主义者,犯了和王蒙同样的错误,究其根源,都是因为对官僚主义的理论认知有严重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官僚主义这个外来词,和许多外来主义一样,国人只知输入名词,却没有深解其意。1948年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至今仍是这个领域的权威著作。他认为:“官僚政治是专制政治的副产物和补充物。”“官僚政治得从技术的社会的两方面去说明,而当做一种社会体制来研究的官僚政治,宁是重视它的社会的方面,虽然我们同时没有理由不注意到它的技术的方面。一旦官僚政治在社会方面有了存在依据,它在技术上的官僚作风,就会更加厉害,反之,如果官僚不可能把政府权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并按照自己的利益而摆布,则属于技术的官场流弊,自然是可能逐渐设法纠正的。”“比如说,讲形式,打官腔,遇事但求形式上能交代,一味被动的刻板的应付,一味把责任向上或向下推诿……诸如此类,都是所谓官僚主义的作风。……所有这些作风和流弊,通是属于技术方面的。”“我们把官僚政治当作一种社会体制来讨论,虽然也注意它的技术面,但同时更注意它的社会面,从社会的意义上理解官僚政治,就是说,在此种政治下,‘政府权力全把握于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侵夺普通公民的自由’,官僚把政府措施看作为自己图谋利益的勾当。像这种社会性的官僚主义政治,是依存于诸般社会条件,而又为那些社会条件所范围着的,它可能增大前述技术性的官僚作风,却不可能单在技术上去谋求根治。”[13]19-23

然而,几十年来的反官僚主义运动,只反对技术方面的官僚主义作风,同时却强化社会方面的官僚主义体制,连辞书对官僚主义的解释也是避重就轻,误导读者,作家王蒙和评论家们的失误自然更不难理解了。

值得肯定的是,王亚南的研究在1980年代得到了正面的回应。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说:“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同我们长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管理体制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制度。当然,官僚主义还有思想作风问题的一面,但是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所以,过去我们虽也多次反对官僚主义,但是收效甚微。”[14]327-328

当我们站在这个理论和历史高度上重评《组织部》时,所有的矛盾和困惑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J].人民文学,1956(9).[2]侯金镜.激情和艺术特色———1956年《短篇小说选》序言摘录[J].文艺报,1957(1).

[3]钱谷融,吴宏聪.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毕光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重读[J].琼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62-66.

[5]胡焕龙.一个被历史性误读的艺术典型———重读王蒙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4):10-15.

[6]汪双英.官僚主义还是领导艺术———质疑《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5):61-63.[7]王蒙.大起大落:《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J].百年潮,2006(7):68-69.

[8]李希凡.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N].人民日报,1957-05-08.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0]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11]周恩来.反对官僚主义[N].人民日报,1984-08-29.[12]王蒙.关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N].人民日报,1957-05-08.

[13]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1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总第145期)一部形象大于思想的杰作(王福湘)

2021年初中语文评课稿

语文评课稿 欧阳光明(2021.03.07) 今天,我听了某老师执教的《》一课,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教学中既有创新,又求真务实,充分突出新课标中所规定的目标。本节课教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运用多种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堂课中有很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学习,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准确、适宜。 目标的制定,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较为全面、具体适宜。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现了语文科和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清晰、合理。 1、教学思路的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 2、教学思路的设计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一新鲜的感受。 3、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 4、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三、教学环节紧凑、科学。 1、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有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更多是参与者的作用。 2、教师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作性,在教学中努力

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3、教师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合理的安排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科学、恰当。 四、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注重交给方法,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 1、导语: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朗读课文: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注重朗读技巧。。。。。。。。。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掌握朗读的技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3、疏通文意,欣赏课文:要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另外教师还选择了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主旨,从而让学生会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突破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五、教学效果良好。 1、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本节课较好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实效性较强。 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地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评课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灿烂的中华文化》评课稿 长汀进修学校涂联营 听了陈坤秀老师的课之后我受益匪浅,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评教学目标: 陈坤秀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如活动“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分析中华传统美德”的设计都体现这一点。 二、评教学重、难点: 陈坤秀老师借助新教材提供的平台,根据初中生好奇善动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有条理、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基本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 三、评教学方法: 陈坤秀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图例、情景分析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 四、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中,陈坤秀老师创设情境,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多元的文化地球村》引出主题,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兼顾了复习与新课的关系。 2、陈坤秀老师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她能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精心设计的六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学生的阅读要图文结合,边读边思,读不懂的地方可以作出标记。 3、陈坤秀老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内基础知识与课外热点相融相通,坚持理论联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真正让学生走向社会,把时事请进课堂。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激发学生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关注社会现实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很轻松的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例如用热点“玉树地震”揭示中华传统美德课题,引发起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郭玉娥老师因势利导、引入新课的学习,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以上是我认为陈坤秀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所呈现给我们的闪光点,更是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的地方。下面就不足之处提几点本人的粗浅认识: 1、个人认为导入新课部分如果能紧凑些就更好了 2、在学生自学时,陈坤秀老师进行了自学督查,行间巡视,但我觉得做得还不够,我认为老师应该全身心的融入师生自学合作这一环节。 3、学生活动面还不够广。在课堂反馈上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讲,有疑难的地方可让学生补充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学语言显得略多,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读、讨论、思考交流时间,还留有传统教学的影子。 5、还不能完全与学生实现换位思考,提出适切的问题; 6、板书设计不够严谨。

初中文言文评课稿

初中语文评课稿 今天,我听了某老师执教的《》一课,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教学中既有创新,又求真务实,充分突出新课标中所规定的目标。本节课教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运用多种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堂课中有很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学习,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准确、适宜。 目标的制定,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较为全面、具体适宜。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现了语文科和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清晰、合理。 1、教学思路的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 2、教学思路的设计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一新鲜的感受。 3、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 4、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三、教学环节紧凑、科学。 1、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有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更多是参与者的作用。 2、教师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作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3、教师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合理的安排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科学、恰当。 四、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注重交给方法,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 1、导语: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朗读课文: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注重朗读技巧。。。。。。。。。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掌握朗读的技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3、疏通文意,欣赏课文:要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另外教师还选择了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主旨,从而让学生会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突破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五、教学效果良好。 1、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本节课较好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实效性较强。 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地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 3、培养了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校过程中建立信心。如:让中等生和学困生多表现,然后多表扬他们。 4、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5、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六、建议与设想。(不足与方法) 1、 2、篇二:初中语文评课稿模板 初中语文课文《三顾茅庐》评课稿

2019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评课稿

2019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 开开心心上学去 2 拉拉手,交朋友 3 我认识您了 4 上学路上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 5 我们的校园 6 校园里的号令 7 课间十分钟 8 上课了 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9 玩得真开心 10 吃饭有讲究 11 别伤着自己 12 早睡早起 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 13 美丽的冬天 14 健康过冬天 15 快乐过新年 16 新年的礼物

2019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评课稿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 、开开心心上学去评课稿 这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单元的第一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比较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差异,感受到角色转换带来的快乐;学习了解新环境的方法;初步尝试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2、知道爱护书本的重要性:了解学校的有关设施、设备;懂得学校与幼儿园生活、学习的不同。体验上学的快乐,体验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愉悦和自豪。- - 年级学生刚入学,他们对小学生活既充满好奇、渴望,同时又存在很多担心和疑虑。学校生活到底怎么样?与幼儿园生活有什么不同?.上学有意思吗? 老师、同学会喜欢我吗?带着这些好奇、疑问、孩子们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形式,帮助孩子消除疑虑,引导孩子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感受到上学的快乐,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开始新的生活。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做的: 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真实感受。“爱新书,爱书包”是学生入学后经历的- -件大事,让学生看图,回想领新书的情景,说出内心的感受,学生不约而同地表达出高兴、激动的情感。再让学生讨论:书对我们学习有什么帮助?你是怎么和新书交.上朋友的?怎样保护好书?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爱护书本的重要性,知道爱护新书的方法,懂

初中语文评课稿教学内容

语文评课稿 今天,我听了某老师执教的《》一课,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教学中既有创新,又求真务实,充分突出新课标中所规定的目标。本节课教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运用多种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堂课中有很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学习,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一、教学目标准确、适宜。 目标的制定,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较为全面、具体适宜。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现了语文科和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清晰、合理。 1、教学思路的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 2、教学思路的设计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一新鲜的感受。 3、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 4、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三、教学环节紧凑、科学。 1、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有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更多是参与者的作用。 2、教师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作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3、教师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合理的安排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科学、恰当。 四、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注重交给方法,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 1、导语: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朗读课文: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注重朗读技巧。。。。。。。。。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掌握朗读的技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3、疏通文意,欣赏课文:要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另外教师还选择了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主旨,从而让学生会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突破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五、教学效果良好。 1、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本节课较好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实效性较强。 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地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 3、培养了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校过程中建立信心。如:让中等生和学困生多表现,然后多表扬他们。 4、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5、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六、建议与设想。(不足与方法) 1、2、

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

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 听了葛琳丽老师《财产属于谁》后我受益匪浅,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这节课的看法。 葛老师的课题是《财产属于谁》,她希望通过情景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借助学案和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学习本课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讨知识,使学生能从内心激发出一种自寻快乐的本能,从而达到对学生维权意识的培养和水平的提升。 一、评教学目标: 葛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水平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择材料和展开活动。活动“分析王某的做法”、“分析小刘的案例”的设计都体现这个点。 二、评教学重、难点: 课标给这个节制定的重点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难点是“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怎么办”。葛老师在教学中能把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去处理,注重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见这类实际问题时如何实行处理的训练,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也符合教材内容的合理安排,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教师的点拨,加上各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不但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对重难点的突破,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水平。 三、评教学方法:

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动画、情景分析等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用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 四、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中,葛老师创设情境,采用歌曲《越来越好》的片段,引出主题,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2.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深入浅出,能引起学生共鸣。通过“小文的文曲星借给她人使用出现的种种情况应如何维护”,确认了财产所有权的归属的重要性和实现归属问题的途径。尤其是通过动画《张老汉》明确财产所有权含义时,使学生的兴趣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读书自学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必须处于教师有效的监控之下。葛老师在这方面也做的比较好。首先她能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精心设计的六个问题。其次又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限制多少时间,使用怎样的自学方法等。如“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学生的阅读要图文结合,边读边思,读不懂的地方能够作出标记,也能够随时在小范围内实行议论。第三,在学生自学时,周老师认真实行了自学督查,一是监控学生自学的速度和质量,二是要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等

初中语文评课稿 (1)

评课稿 今天,我听了杨羽老师执教的《曹刿论战》一课,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教学中既有创新,又求真务实,充分突出新课标中所规定的目标。本节课教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运用多种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堂课中有很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学习,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准确、适宜。 目标的制定,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较为全面、具体适宜。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现了语文科和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清晰、合理。 1、教学思路的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 2、教学思路的设计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一新鲜的感受。 3、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 4、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三、教学环节紧凑、科学。 1、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有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更多是参与者的作用。 2、教师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作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3、教师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合理的安排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科学、恰当。 四、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注重交给方法,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 1、导语: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朗读课文: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注重朗读技巧,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掌握朗读的技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3、疏通文意,欣赏课文: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另外教师还选择了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主旨,从而让学生会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突破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五、教学效果良好。 1、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本节课较好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实效性较强。 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地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 3、培养了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校过程中建立信心。如:让中等生和学困生多表现,然后多表扬他们。 4、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5、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思品课的评课稿(共11篇)

篇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 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 朝阳中学林燕 2011年10月25日上午,朝阳中学到新江中学就行支教活动。我听了一节九年级思想 品德课《中华文化》(田锦蓉老师),听了之后我受益匪浅,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评教学目标: 田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 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如活动“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分析中华传统美德”的设计都体现这 一点。 二、评教学重、难点: 田老师借助新教材提供的平台,根据初中生好奇善动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有条理、轻松 愉快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基本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 三、评教学方法: 田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 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图例、情景分析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 四、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中,田老师创设情境,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多元的文化地球村》引出主题,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兼顾了复习与新课的关系。 2.田老师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她 能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精心设计的六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学生的阅读要图文结合,边读边思,读不懂的地方可以作出标记。 3,田老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内基础知识与课外热点相融相通,坚持理论联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真正让学生走向社会,把时事请进课堂。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激发学生 关注社会现实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很轻松的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例如用热点“玉树地震”揭示中华传统美德课题,引发起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田老师因势利导、引入新课的学习,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以上是我认为田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所呈现给我们的闪光点,更是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 的地方。下面就不足之处提几点本人的粗浅认识: 1.个人认为导入新课部分如果能紧凑些就更好了

初中政治评课稿

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 朝阳中学林燕 2011年10月25日上午,朝阳中学到新江中学就行支教活动。我听了一节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华文化》(田锦蓉老师),听了之后我受益匪浅,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评教学目标: 田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如活动“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分析中华传统美德”的设计都体现这一点。 二、评教学重、难点: 田老师借助新教材提供的平台,根据初中生好奇善动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有条理、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基本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 三、评教学方法: 田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图例、情景分析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 四、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中,田老师创设情境,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多元的文化地球村》引出主题,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兼顾了复习与新课的关系。 2.田老师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她能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精心设计的六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学生的阅读要图文结合,边读边思,读不懂的地方可以作出标记。 3,田老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内基础知识与课外热点相融相通,坚持理论联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真正让学生走向社会,把时事请进课堂。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激发学生 关注社会现实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很轻松的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例如用热点“玉树地震”揭示中华传统美德课题,引发起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田老师因势利导、引入新课的学习,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以上是我认为田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所呈现给我们的闪光点,更是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的地方。下面就不足之处提几点本人的粗浅认识: 1. 个人认为导入新课部分如果能紧凑些就更好了 2. 在学生自学时,田老师进行了自学督查,行间巡视,但我觉得做得还不够,我认为老师应该全身心的融入师生自学合作这一环节。 3. 学生活动面还不够广。在课堂反馈上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讲,有疑难的地方可让学生补充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学语言显得略多,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读、讨论、思考交流时间,还留有传统教学的影子。 5.还不能完全与学生实现换位思考,提出适切的问题; 6. 板书设计不够严谨。篇二:初中政治评课基本要领 (一)评教学思想 整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能根据学生学学习的需要,合理运用课外资源,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同时和学生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关系,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

思想品德优质课评课

思想品德优质课评课 (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老师:早上好! 我国的基础课程改革改革以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政治学术专业委员会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的授课部分已于昨天下午全部展示完毕。 下面,我代表初中学科组对参赛的32节思想品德课予以评析并向大家进行汇报。评析汇报的容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本届优质课总体水平高于往届,思品课改成效斐然,硕果累累。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四个进一步: 1.以学生为本,使每位学生获得发展等课改理念,得到了进一步贯彻。 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最高追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从思品课的角度剖析,它要求“千教万教教人做人”是根本,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环境意识等等,这些理念在本次参评可中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其具体表现是: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师生共建生机勃勃的课堂。第二,研究的教学容着力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相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弥补学生的薄弱点,满足学生的需求点,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进步,关注自身成长。第三,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实施教学;使用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手段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例如24中的孟杰老师在讲解“网络的人际关系”时围绕“朋友”一词,采用“点兵点将123”的方式引出“网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努力将传播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走向的学习,使教书育人落实到实处。 2.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教学主线,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态势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论》中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本次课改倡导的德育要回归生活,要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教学主线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本次参评课表明:许多教师注重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容和时代的“活水”,注重运用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构成生活化的思品课教学。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得到了进一步凸显,用生活来教育的态势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思品课教学生活化具体表现在:新课导入的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生活化,问题设置的生活化等等各个环节。例如双十中学的闫晓老师选用自己学校的学生的资源讲解平等尊重的做法,江城中学的查老师在讲诚信是金的问题时将双十中学的校训:“勤毅信实”作为教学元素纳入教学过程中,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变化,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从本届参赛课中不难发现,教师的角色地位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已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与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作为教学活动重要成员的教师与学生一道共同感悟,共同探索,共同理解,共同建构。与此同时,教师更加关注学

初中思想政治听课记录及评课1

初中思想政治听课记录及评课 时间:XXXX年X月X日 地点:XXX 讲课人:XXX 班级:X年级(X)班 听课记录: 一、复习 教师复习上一单元知识(青春期要注意事项) 二、导入新课 1、看待问题的方法: (1)全面的看问题:包括二分法、正反、内外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教师举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使用一次性卫生筷子、用塑料袋等。(优点)三、进行新课 (课题)日新又新我常新 一、自我新认识 1、学生默读课文(看完后举手,好方法) 2、教师提问:用看问题的两种方法评价一下优点、缺点。 学生:优点爱劳动、干家务活等,缺点市学习不好, 教师:学习不好不能说是缺点,可能是你的方法不对,要挖掘自己的潜能(优点:随时鼓励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作点评,并鼓励女生发言,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 3、回到课本第46页小故事并分析: 教师:我看她不是美女而是“霉女”(幽默的语言,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从而引出衡量“美”的标准:内在美和外在美,并举例自己认为央视十套《百家讲坛》中的美女,大家可以猜猜是谁? 学生:于丹, 教师:她就是我心目中的美女,她外在虽然不是特别美,但内在、言谈学识等却非常美。(优点:举了一个内在美和外在美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让学生从理性上懂得了这个问题) 教师提问: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自己上初中后的变化(行为习惯等) 学生:爱帮助人、学习认真、不断进步等 (在学生回答问题说自己的优点的时候,其他同学嘲笑并发出“嘁”的声音,教师幽默的说,你们在发出这样的声音,我就说“吧”了,这样婉转的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并使课堂气氛活跃,非常好) 点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使在其他同学嘲笑的情况下也不怕,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平时的课堂气氛一定更活跃。 二、认识自我的途径 4、教师点名认识自己的方法,并通过课本故事逐个分析 (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评课稿

评课稿 -----评谢明辉老师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 自区教研室开展“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验以来,我校的谢明辉老师一直是主题阅读实验的先行者,她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这种教学理念。 这节课,谢老师围绕“探究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这一主题展开。由于课文内容时代久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臧克家和闻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为此谢老师在课前让学生查找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并推荐与文本相关的诗文《最后一次讲演》、《一句话》让学生进行类文阅读。 导入环节以学生质疑的形式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了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一石击水,泛起层层涟漪。 在“自主阅读”的环节,谢老师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方法,并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感受时,发言踊跃,思路开阔,思维有深度;教师适时地评价、引导、补充,让闻一多学生的品格和精神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在这个环节里,除了方法的引领之外,谢老师还注重了朗读训练,阅读与表达的有机结合,更能凸显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也高效地完成了教学重点。 “阅读升华”环节让学生用仿写的形式评价闻一多,这既是语言学习,也是思维训练。因为有了前面的深入探究,所以学生们的表现令人欣喜:准确的评价、动情的表达,把这节课推向高潮。紧接着老师有推荐了社会名人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及闻一多先生自己的创作,这样有留给了学生继续深入探究的广阔空间,将语文的学习引向纵深。 整节课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读、说、听、写相得益彰,教学节奏富有变化之美,主题阅读落在实处;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是 一节语文味儿足、有深度和广度的好课。 (襄阳市第二十三中学郑荣项燕)

初中语文评课稿模板

初中语文评课稿模板 导语: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中语文评课稿模板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语文评课稿模板1 今天第二节课,我听了xxx 老师上的一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获益匪浅,现在由我对这节课作如下评说: X老师语文功底深厚,教师语言丰富、优美、感染力强。既求新又求实,充分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中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教师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运用了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课文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深入理解了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一、情景导入,画龙点睛 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散文。情景导入时,X老师用那声情并茂、富于文采的语言,引领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在品味祖国奇山异水的同时,激发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导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讲解朗读、方法多样 作者简介上,X老师采用了让学生简介的办法,简洁明了地进行了介绍。字词讲解采用卡片式,解决方式新颖。课文朗读上,重点突出,有听课文朗读录音、齐读、范读、自

由朗读、指名朗读等多种方式,能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课文朗读时,教师给予了充分的学法指导,还采用适时点评打分的方式激励学生。 三、疏通文意,方式新颖 教师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四人一小组疏通文意,然后每人一句进行翻译,教师适时点评、鼓励,形式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都能动起来,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增强了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 四、感知内容,层次清晰 感知课文内容部分,x老师的分析富有层次性,能够通过三个有梯度的问题的逐步合作探究,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理解及掌握了课文内容,效果明显。 五、品味赏析,设计科学 品味赏析部分,教师能选择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作业设计,典型科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x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活泼的文言文示范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还有很多,未尽之处,还望各位同仁再作评说。

品德与生活评课稿

品德与生活评课稿《相信我能行》 (2013-09-26 23:37:24) 转载▼ 标签: 教育 李娜老师执教的《相信我能行》一课,是三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本第一单元的第四个主题。教学中李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系列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思想,体现了教育教学新理念。整节课层次清晰,设计巧妙,实效性强,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使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生动的课堂,让我们惊喜的看到,孩子们已走进文本,做到回归生活,体验深刻,帮助学生排除烦恼,战胜胆怯,自卑的心理,逐步铸就学生相信自我、展示自我、敢于大胆尝试的良好品质。纵观本节课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体现了课程价值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心理品质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自我发展为目标。《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新的综合课程,在课程价值上具有多元性,注重道德行为和意志品质的构建性,侧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体验。《相信我能行》一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排除烦恼,战胜胆怯、自卑的心理,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能力,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经历,懂得只有相信自己,敢于表现自己,时刻给自己加油,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的道理。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图片展示等,再现生活情景,谈议结合,分析原因,追溯危害,让学生达到学文明理的目的,如:开课时,教师用两种方式问好,情境创设新颖独特;课尾舟舟指挥图片的启发、引诱,以及教师个人的亲行、亲历,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现象,把学生引入生活中,使学生入情入景,明白其中的道理。 李老师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新课程理念。从时间观念来看,李老师能合理支配时间,开头简洁直奔主题,谈话精练,环节紧凑,其目的是把尽可能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多学多思多动多练,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学生品德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源泉。李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思维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参与起来”,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说、主动议、主动探究,我们看到了学生愿意展示自己,有意识地给自己加油,充满自信的话语和行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学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在课堂中,李老师善于“煽情”,能挖掘演绎教材内蕴的情感,用富有激情的教态、语言激发学生内在的情趣,鼓励学生体验情感,使学生情绪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稳定、持久的不同状态之中。情境创设比较到位,“煽情”恰到好处,学生有了情感体验,自然就有话说,这是教师空洞说教无法做到的。尤其是学生在朗诵诗歌《我能行》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拓展了“行”的内涵。学生的认知情感得到了深入,心理品质得到了拓展,思想意识得到了提高。 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层层深入,由个体到集体,上升到社会,让学生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情境中,不断生成活生生的体验,它以学生的真实感受为来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去进行积极的道德构建,使学习过程成为有意义的生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随着体验的日益丰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得到了不断的升华。 二、努力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使用者自己去完成的教材。在教学中,李老师为学生提供话题和范例,凭借这些话题和范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认知和经验、情感和体验。李老师的教学设计颇具匠心,能创造性地活用教材。《相信我能行》一课是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能力。课前教师用独特的问好方式,来引导学生,感受自信与自卑两种心理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接下来以教材中人物甜甜和丁丁的具体表现展开讨论,从讨论中使学生明白只有相信自己、敢于表现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不难看出,本课设计的思路很清晰,教师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把握教材要旨,洞悉和分析“学情”,从而制定出既新颖又实际的教学实施方案,因此,显得课堂的实效性很强。在情感与认知的基础上,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海燕》评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海燕》评课稿 1. 《海燕》一文,让人不能不为作者的激情和才华叹为观止,而毕老师执教的《海燕》一课,也不能不让人对执教者深厚的底蕴、饱满的激情、高妙的课堂艺术击节赞叹! 整堂课激情澎湃、大气磅礴,结构精巧而又浑然天成。课堂以激情的诵读贯之,以品读感悟海燕形象为主旨。老师先用自己出神入化的诵读把学生带入乌云密布、波浪翻滚的大海,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感悟海燕的形象。听完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心灵已经受到了深深震撼,老师不失时机抛出一个问题,“听完老师的朗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从极富感情和个性的回答便可看出学生已初步入境,整体感知课文环节就这样巧妙达成。 老师又启发学生读,释放激情、个性,大声地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海燕,这样的启发是很可贵的。学生的角色由旁观者转为参与者,感情在文本中得到了释放。有几位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读得激情飞越、铿锵有力,把勇敢的海燕的形象展现在了大家面前。我们不难看出,毕老师就是一个高明的导演,不厌其烦地启发,让学生一点点入境,逐渐走向文本深处,走进作者心灵。 老师接着又问;“为什么要写其他水鸟?”学生很自然的体味到是对比,为了突出海燕形象。毕老师又引导大家细读文本、抓住关键词语揣摩语气,投入感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描写海鸥、海鸭的部分。那畏首畏尾、怯懦的海鸟形象在师生到位的诵读中,传神的表现出来。毕老师曾说,语文课要上出滋味,其中之一便是咬文嚼字的滋味。在语词反复的咀嚼品味中加强语言的习得,培养语感,这是极为重要的。毕老师的语文课在激荡情感的同时,始终不忘语感的培养,很值得我们学习。 毕老师用一个问题“为什么把海燕放到一个狂风呼啸、波浪滔天的环境,而不放到柳暗花明、和风细雨的环境?”不露声色的将海燕形象的感悟、情感的体验引向写作手法的赏析。又联系郑振铎的《燕子》,使学生自然的领悟到烘托的妙处。是啊,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云雷电,更显海燕雄姿。海燕的形象逐渐立体起来!

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例展评评课反馈稿

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例展评评课反馈稿今年秋季,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为进一步促使教师研究新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水平,9月28——29日在市墨子中学隆重举行“市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例展评活动”。来自城区和乡镇的11位优秀教师经过充分准备,为全市品德课教师呈现了精彩的视听盛宴,使广大老师深受启发。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美”的艺术,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在听课中要不断汲取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要力求避免别人出现的一些瑕疵,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 综合11节课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有: 1.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主”的理念,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多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探究,在活动中感受、体验,营造出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幸福、生活的美好。 2.教学设计新颖实用。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在体现,体现着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学设计的优劣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多数教师都能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基础上,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使设计不仅新颖而且实用。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创设一系列的视频、歌曲、图片、情境材料或

“ 者游戏活动等教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和感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如刘焕敏、张发芹、 孙雪春等老师创设学生的系列故事,让整个课堂形成一个完整的体 系,有利于学生在系列故事中进行探究学习;李敏、李立伟、李莹等 老师通过创设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认知。 3.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使“立德树人”的育 人价值更加凸现,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学生的发展核心素 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 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 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 养。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系列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在深刻领 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整合,既直接使用 教材提供的情境和活动,又创造性地进行补充鲜活的材料,使课堂充 满时代感和新鲜感。特别是道德与法治教材有很强的可读性,能够引 发学生的思维。 5.通过评价关注学生发展。课堂评价能够使课堂充满“人文情 怀”,及时恰当的评价既能体现教师的课堂机智,又能让学生感受到 教师的人文关怀。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及时扑捉学生的 闪光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适时评价,或者让学生进行互评,使 学生感受到课堂是有温度、有情感的。如孙雪春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学 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偏差,并及时进行纠错;李敏、李莹老师不断鼓 励、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等。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反思4篇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 《品德与社会》学科,通过参加听课和评课一系列活动,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 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我们的班集体》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

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总而言之,通过课后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争取努力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反思2 一、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盲目奉行“拿来主义”。 新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 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