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学科:科学班级:三年级任课教师:

课题1(1)、我看到了什么课型新授第__1__课时学习

内容

教材1——4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重难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资源

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学设计导案学案

自主学习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

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

吧。

3、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4.学生汇报:

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

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

点?(你能发现几点?)

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

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

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合作探究

.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

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

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

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

更多的内容?

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

时教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

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

助的工具等)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示交流

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

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

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

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

不同的树。

巩固提升

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分层作

A组:仔细阅读教材两遍

B组:

C组:

教学反思

学科:科学班级:三年级任课教师:

课题1(2)、校园的树木课型新授第 2 课时

学习

内容

教材5——7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重难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资源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

设计

导案学案

自主学习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

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

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

(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

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

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

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

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

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合作探究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

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

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

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

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

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

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

本。

展示交流1、小组内交流观察记录。

2、全班交流观察日记。

巩固提升

树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A组:

B组:

C组:

教学反思

学科:科学班级:三年级任课教师:

课题1(3)、大树和小草课型新授第 3 课时学习

内容

教材8——9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活生生的生命体,有爱护小草,的意识。

重难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资源

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教学

设计

导案学案

自主学习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

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

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

的方法及资料。

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

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

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

分布。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

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

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

画下来即可。)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

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

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

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

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

们。

展示交流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巩固提升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1.比较汇报内

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

面圈图的非交*位置中2.全班讨论:大树和

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的框内。

(这是教学重点)

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

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

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

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

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分层作业

A组:整理填写第9页下面的空格。

B组:整理填写第9页下面的空格。

C组: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2.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导学案

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学习目标】 1、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2、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3、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学习重点】空气的特点。 【学习难点】用三个思维工具,梳理整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学习准备】思维导图 【学习过程】 教师提供大气层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汇报: 从图中你观察到什么? 你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经验说明空气的广泛存在? 调查空气与生活 1.教师出示丰富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生活中,空气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2.分小组进行调查活动,记录空气与我们的生活。 3.全班交流汇总,完成《我的调查记录表》。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

.学生总结后,开展班级汇报交流。 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占空间、可压缩、有质量等特征。 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动植物需要 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轮胎充气、风力发电也离不开空气。 一、判断: 1、空气无处不在,在水中、地下和空中都有空气的踪迹。() 2、我们做饭时,利用空气帮助燃烧。() 3、空气中只的氧气。() 4、动物、植物和我们都离不开空气。() 5、包裹着地球的是层厚厚的大气层。() 6、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7、空气也有一定的质量。() 8、空气能压缩,不能扩张。() 9、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可以感知。() 10、高原地区空气较稀薄。() 参考答案:1、√ 2、√ 3、×4、√ 5、√ 6、√ 7、√ 8、×9、√ 10、√ 教科版三上科学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水沸腾了-导学案-教科版(2017)

水沸腾了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的沸点是100℃,这是人们规定的。() 2.在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的实验中,石棉网没什么作用,可以去掉不用。() 3.和水蒸发一样,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沸腾。() 4.水沸腾后,如果一直加热,它会一直沸腾,并且温度会越来越高。() 5.如果不小心把酒精撒在桌面上并烧着了,最好的方式是用水浇灭。()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图中正确表示了水沸腾时的气泡的是()。 2.在给烧杯中的水加热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3.关于水沸腾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时破裂,释放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又液化成小水珠,即“白汽” B.烧杯中的水量会影响把水加热至沸腾时所用的时间 C.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会继续升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蒸发现象也在发生 B.水蒸发是汽化现象,水沸腾不是汽化现象 C.蒸发和沸腾都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三、结合“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的实验,完成下面的填空。 1.在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会(),温度计的液柱会();水沸腾后,温度计的液柱会()。(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套在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来了,说明有()进入塑料袋,也说明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四、综合探究。 1.把水加热到沸腾,并持续沸腾一段时间,然后关掉火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2.星期六的早上,妈妈让小明煮牛奶。小明把牛奶倒进锅里,盖上透明玻璃盖子,用煤气灶的火加热。小明发现,一段时间后,锅里开始冒泡泡,并且泡泡越来越多,同时有“白汽”从锅盖的气孔里冒出来;后来,牛奶沸腾了,把锅盖都冲起来了,牛奶泡泡也溢出来了。 (1)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小明加热牛奶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2)牛奶溢出来时,小明应该如何及时采取措施制止牛奶泡泡继续溢出?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精品全册】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学案 一、课前预习 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树有哪几部分构成 2、树叶都是一样吗? 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看照片上的树发现有哪些特点,小组合作完成。 树,树,树,树。 课中探究2、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 始了。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观察? 2)当我们想要知道的更多,了解的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大树的时候,我们的 活动就开始了。 课中探究3、观察一棵真正的树,回答下列问题:(5人小组合作完成) 1)我们可以借助(),()等简单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2)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的世界。 4、展示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设导学部分的问题 2、当我们着------去看的时候就是观察。 3、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一颗大树,并说一说。 5、解疑释难。 (5人小组合作完成) 1、快乐填一填、 ()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 途径。 如果借助()来观察细小物体,我们会看得更清楚。 2、争当小法官。 所有的树、树皮都是粗糙、高低不平。() 竹子的枝干都是笔直、图吧、挺拔的。()

树长得茂盛的一面是向着阳光的。() 我们应该爱护小树,不胡乱摇、折它们。() 有些树上住着小鸟、小虫子、菌类等。() 三、课后延伸。 竹子的枝干与杨树、柳树的树干有什么区别?可以自己动手查资料?

2、校园的树木学案 一、课前预习 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一颗树大树有()、()、()、()、()、()组成。 2、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大树? 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 1、把你对大树的观察记录下来? 2、观察大树的顺序和方法特征是什么? 课中探究2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4,展示交流 1、怎样拓印树皮的拓片? 2、写好观察日记有什么要求? 5、解疑释难 1、填空、 树的形由(),(),()组成。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2019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表格式)

《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水沸腾了》教案 课题水沸腾了单元 1 学科科学总节次 2 学习目标1.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 2.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4.发展意愿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5.意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难点探究活动中,发现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蒸汽机车》,再出示图片。 蒸汽机车喷出的气体和和烧水时冒出的气体是否有区别?学生观看 视频回答 问题 旨在激发学 生兴趣,引导 学生关注课 题。 讲授新课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出示有图片。回忆我们生活中的情景,我们会发现, 在“烧水”的过程中,水都是由最开始的冷水(也就是常温 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加热后会慢慢沸腾——出现“白 汽““气泡”等现象。 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画几个图帮助你把想法呈现出来哦! 我的看法:水温逐渐升高、水中有大小不同的气泡产生、水沸腾了、变得热气腾腾。 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1.测量水温的方法。(如下图)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学生动手 画,小组代 表汇报。 目的是让学 生对水沸腾 现象产生探 究兴趣,并在 日常生活经 验的基础上, 探究为水持 续加热后的 现象。 调动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 验,想象水沸 腾的过程,并 能够通过画 图的方式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水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一、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 ①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②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 带走一定的热量。 ③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2、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3、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投影) 同学们,我们的衣服脏了都要洗一洗,衣服湿了,但是晾一段时间,就会干了。我们村西的大坑或是低洼地,大雨过后都要存许多水,可是雨过不多久,水都干了。针对这些现象,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 二) 探究活动 1、教师用湿手在黑板上写一水字,学生观察这字。 2、说说你的发现,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 说明了什么? (三)看书学习 1、了解“水”到哪里去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到哪里去了。 (四)讨论交流 找自然界中的蒸发想象 (五)小组合作 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是不是都一样?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举例,如,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 茶缸中一个放在脸盆中,进行观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实验课下完成,并且作好记录)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水蒸气 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第二课:水沸腾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 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 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本节是学生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测量水温的方法。 【课题】:水沸腾了 (二)实验 方法1、根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实验.酒精灯的使用,要实验前讲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例,说明正确的点燃、熄灭的方法,对于不正 确的方法,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注意安全方面的原因和使用外焰提高温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会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记录每 1min或2min时间间隔的温度值,再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表格上的数据用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根据图象上的特点总结出水沸腾的 特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提出一些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可以有:酒精灯使用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温度计应当如何使用;观察随着加热的过程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观察沸腾现象,描述沸腾过程;沸腾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用图象表示沸腾过程,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什么. 二.沸腾 方法1、学生思考沸腾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 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且只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发生,我们可以把这个温度叫沸点,教师再提供关于沸点的一些资料,学生阅读,形成关于液体有沸点,并 且温度固定(在标准气压下)的观念,结合实验结论,总结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 关于液体的沸腾和沸点的知识可以用查找信息的方法学习,教师制订学习课题, 学生查找信息,处理信息,得出一些结论. 【板书设计】 水沸腾了 沸腾沸点测量水温的方法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和以往的三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届三年级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伴随科学新教材共同学习成长的。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水”单元: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空气”单元: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天气”单元: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三上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 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看 不见、 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 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 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积变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4冰融化了-导学案-教科版(2017)

冰融化了

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通过在试管上做标记,我们了解到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认识到三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求我们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结成冰时、冰化成水时的温度是同一个温度。() 2.水蒸气要变成冰,必须先凝结成水。() 3.要使水变成水蒸气,必须把水加热到100℃。() 4.水蒸气、水、冰的形态不同,不是同一种物质。() 5.化雪的时候,雪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冰融化成水,体积会()。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2.水在自然界同时以()形式存在。 A.液态、固态 B.气态、液态、固态 C.液态、气态 3.在“冰融化”的实验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试管外壁有小水珠 B.冰融化一半时,用温度计测量到试管中水的温度是2℃ C.冰完全融化时,用温度计测量到烧杯中的水的温度是15℃ 4.下面不是吸热过程的是()。 A.哈出的气在玻璃上凝结成小水珠 B.湿衣服晾干了 C.河里的冰融化了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促使水以三种不同形态在自然界不断循环变化的原因是()的变化。 2.当环境温度高于()℃时,冰开始融化,从固体状态变成()状态。

四、综合探究。 1.把“遇冷”或“受热”分别填在合适的括号里。 2.下面是某小组探究冰块融化成水的实验(把结冰的试管放在热水中)中试管中水的温度记录。请完成相关问题。(已知结冰的试管的初始温度是﹣12℃) (1)由上表可以看出,试管中的冰是在()分钟内就开始融化的。 (2)由上表可以看出,试管中的冰完全融化发生在第()~()分钟。 (3)在试管中的冰融化的过程中,烧杯中的水()热量,试管中的冰()热量。(填“吸收”或“释放”) (4)试管中的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填“增大”或“减小”) (5)实验过程中,试管外壁上有小水珠,这是()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试管外壁凝结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水蒸气()(填“吸收”或“释放”)热量,试管外壁()(填“吸收”或“释放”)热量。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4冰融化了 教科版

冰融化了 【学习目标】 1.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到0时开始融化,从固体状态变成了液体状态2.知道冰在融化过程中,要向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学习重点】 理解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学习难点】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2)用吹风机的热风吹冰块,冰块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会这样? 2.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1)实验目的: 探究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的变化。 (2)实验材料: 一个结冰的试管装有热水的烧杯、标记笔。 (3)实验过程: ①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②冰融化过程中,记录温度的变化。 ③完全融化成水后,在试管内的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4)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冰融化过程观察记录

三、理解与应用 1.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 2.冰在融化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3.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用吸管或用吹风机的热风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气,观察到了冰块的变化,说明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热量。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通过在试管上做标记,我们了解到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认识到三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求我们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结成冰时、冰化成水时的温度是同一个温度。() 2.水蒸气要变成冰,必须先凝结成水。() 3.要使水变成水蒸气,必须把水加热到100℃。() 4.水蒸气、水、冰的形态不同,不是同一种物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2.7、风的成因 导学案

7、风的成因 【学习目标】 1、知道大自然风的形成原因,并用实验验证。 2、认识到空气是可以流动的,能够借用多种手段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了解自然界中事物之间的联系。 3、了解空气的性质,体会它们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学习重点】做风的模拟实验。 【学习难点】理解热空气上升引起空气流动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学习准备】 盒子、塑料膜、纸条、蚊香、双面胶、蜡烛等 【学习过程】 1、你知道我国有哪些风力发电站吗? 2、在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根据需要制造“风”的?你有办法制造 出“风”来吗? 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3、大自然中,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让我们来做风的模拟实验。 活动指导: (1)准备好一个盒式蜡烛、一张透明硬薄膜、一个纸盒、一段蚊香和一束纸条。 (2)在纸盒的两个侧面各打一个圆洞。 (3)点燃蜡烛后,将蜡烛放在盒中,然后用透明硬薄膜封住纸盒。(盒子内的蜡烛需要用明火点燃,所以要先点火,再粘贴透明硬薄膜。) (4)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观察空气的流动。 (5)画图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 [提示]实验过程中,建议关上实验室的门、窗、风扇和空调,减少因学生走动或大幅度动作等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

你认为模拟实验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2、你认为大自然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当热空气上升时,空出来的区域(低压区)将由附近的填补,形成我们平时感受到的风。 热空气(上升/下降)会引起空气流动。 纸风车是靠风的力量转动起来的。你有哪些办法制造风,让风车转动起来?请把你的方法给家里人或小伙伴说一说。 一、判断: 1、风就是空气中流动的烟雾。() 2、用扇子能扇出风是空气流动的结果。() 3 、热空气上升会引起空气流动形成风。() 4、我们可以用风的力量来发电。() 5、我们可以借助纸带来观察空气的流动。() 6、做风的模拟实验时,应在纸盒的同一侧打两个洞,让空气流通。() 7、自然界中运动的物体会引起空气的流动而形成风。() 二、选择: 1、做风的模拟实验,如果在纸盒左侧下端打一个圆洞,那么另一个圆洞应打在()效果更好。 A、左上 B、左下 C、右上 参考答案: 一、1、× 2、√ 3、√ 4、√ 5、√ 6、× 7、√二、1、C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水结冰了-导学案-教科版(2017)

水结冰了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和冰既有相同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又有不同点: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水——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柔软。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通常情况下,水在0℃时开始结冰,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热量的变化。在本课中我们还进行了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一项严肃的活动,我们必须按照要求,科学、规范地实验。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观察、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只有这样,才会有收获! 【精炼反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结冰后,温度将一直保持不变。() 2.把冰放人水中,冰会浮在水面上。() 3.在碎冰中加食盐会使碎冰的温度上升。() 4.隔着冰可以看见物体。() 5.水结冰后,形态变了,但体积不变。()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 B.透明度 C.硬度 2.水在结冰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的热量交换情况是()。 A.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 B.要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 C.既不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也不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 3.关于水结冰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选用粗一点的试管 B.应该在试管中加满水,因为水结冰后体积会缩小 C.测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能碰到试管内壁 4.为了使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加水

B.搅拌 C.加盐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水蒸发可以在()(填温度条件)进行;水沸腾的温度是();水结冰的温度是()。 2.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要向周围环境()热量,水结成冰要向周围环境()热量。(填“吸收”或“释放”) 四、综合探究。 1.自然界中的冰水混合物,冰既不融化,水也不结冰,此时的温度一定是0摄氏度,为什么?(标准大气压下) 2.下面是某小组在做水结冰实验时的相关记录,请根据记录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1)碎冰的温度比水的初始温度(),比0℃()。(填“高”或“低”)(2)当水的温度下降到()时,水开始结冰。 (3)水结成冰时,向周围环境()(填“吸收”或“释放”)热量,本身的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2019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水到哪里去了》教案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 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6.交流方法。 7.课前的实验方法参考 实验要在前几天完成实验并记录。 方法一: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方法二: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3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围绕三个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派代表作集体交流,问题逐个解决。 问题一: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小结: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 问题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预设: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气 小结:这确切地来说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问题三: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韦恩图,学生补充修改自己的活动手册。) 四、拓展(预设2分钟) 思考: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 【板书设计】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2019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水 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冰是一种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 2、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大大增加。 4、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5、水温在0℃或0℃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同样,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融化成水,体积减少。 6、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7、能够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有很多,如白糖、红糖、食盐、小苏打、碱、味精等,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通过对比实验,我们知道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比小苏打溶解的要多。 8、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常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9、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我们利用水,通过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能将食盐与沙分离。 10、与水一样,生活中很多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改变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11、生活中大部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会把乒乓球顶回原形。 水、水蒸气、冰的互相转化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可以流动。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能被压缩和扩张。压缩的空气会有弹性。 2、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就形成风。 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4、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轮胎充气、风力发电也离不开空气。 第三单元天气 1、天气,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仪器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顾名思义,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3、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四部分组成。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是温度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 4、使用气温计应放在阳光照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读数时让视线与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定后再读取。一天内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5、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有雨、雪、冰雹等。收集测量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雨量器是直筒透明的。计量雨水的单位是毫米。刻度条“0”刻度必须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读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1.6、加快溶解 导学案

6.加快溶解 【学习目标】 1.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3.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4.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5.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学习重点】 学生认识到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学习难点】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食盐、热水和冷水、烧杯、小勺、搅拌棍等 【学习过程】 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呢? 活动一 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物质在温度高的水中溶解得( ), 在温度低的水中溶解得( )。 2.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来加快物质的溶解。 活动二 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1.根据活动手册《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比较记录表》设计我们的实验。 2.分组实验: (1)准备器材: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烧杯。 (2)分工合作,两名同学同时将同样多的食盐分别倒入装有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中。注意:一定要同样多哦! (3)静置不动,观察并比较食盐在两杯水中溶解的快慢。 (4)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小组交流: (1)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有哪些? (2)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3)我们的发现是什么?

活动三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1.参考活动一的方法,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2.分组实验: (1)准备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 (2)同时将它们倒入同样温度、同样多的两杯水中。 (3)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另一个烧杯始终不搅拌。 (4)观察哪个杯子中的食盐溶解得快。 (5)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你能像活动一那样设计一份实验报告吗?试一试。 1.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2.如果要让食盐更快地在溶解在水中,还可怎样做? 一边提高水的温度,一边搅拌,食盐会溶解得()。 根据吃水果糖的经验,想想: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怎样加快溶解呢? 一、判断: 1.肥皂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得更快。() 2.不溶于水的物质也不能在其他液体中溶解。() 3.加快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方法只有两种,提高温度和搅拌。() 4.能溶于水的物质,颗粒越小,在水中溶解得越快。() 5.茶垢我们用水不容易洗掉,改用白醋洗就容易得多。() 6.做对比实验时,我们只能改变其中一个条件来研究。() 7.在研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实验中,两杯水的温度应该是一样的。() 二、选择: 1.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不同的条件是() A.水的温度 B.食盐的多少 C.水的多少 2.在同样温度、同样多的水中,()食盐溶解得快。 A.颗粒大的 B.颗粒小的 3.下列情况中,溶解得最快的是() A.热水中 B.搅拌 C.放入热水中并搅拌 4.下列说法错误是() A.对比食盐在热水和冷水中溶解的快慢,食盐要一起倒入 B.研究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水中的溶解快慢,水的多少要一样多 C.食盐完全溶解于水中,且出现少量沉淀,下面的部分比上面的要咸。 参考答案: 一、1√2×3×4√5√ 6√ 7√二、1A 2B 3C 4C 教科版三上科学 教科版三上科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流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流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学习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学习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学习流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6加快溶解 教科版

加快溶解 【学习目标】 1.知道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能用搅拌的方法使水中的物质充分溶解。 3.知道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学习重点】 认识到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学习难点】 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学习过程】 一、问题存折银行

(1)实验材料:烧杯2个、食盐、冷水、热水。 (2)实验步骤: ①取大约50毫升热水(60℃)和冷水各一杯。 ②取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每一份大约10克,同时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都不搅拌。 ③静置不动,观察比较食盐溶解的快慢。 ④整理观察信息,填写实验记录。 (3)实验记录: ①取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每一份大约10克,同时倒入两个盛有同样温度、同样多的水的烧杯中(50毫升)。 ②一个杯子静止不动,另一个杯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哪个烧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

③整理观察信息,填写实验记录表。(3)实验记录: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食盐在一大杯水中比一小杯水中溶解得更快。() 2.研究食盐在不同温度的水中的溶解速度时,应该先把一份食盐倒入一杯水中,再把另一份食盐倒入另一杯水中()。 3.用对比实验研究是否搅拌对溶解的影响时,水的温度、质量等条件应该一样。()4.加热和搅拌可以使食盐在水中溶解得更快。()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研究加快冰糖溶解的方法时,下列条件能构成对比的是()。 A.搅拌与给水加热 B.搅拌与不搅拌 C.搅拌与变小冰糖的颗粒 2.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时,将两份质量相同的食盐同时加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中 B.探究温度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时,可以摇晃水杯,以加速溶解 C.探究是否搅拌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时,将两份质量相同的食盐同时加人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中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溶解速度只与它本身有关,而与其他条件无关 B.把相同质量的食盐加入更多的水中,并不能提高溶解速度 C.同样多的水,减少食盐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三、综合探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植物

的? 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7、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 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 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 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茎)、(叶);都会(繁殖后代);都是(草本植物),也都是(一年生植物)。 不同点:狗尾草是长在土里的,结种子的;水葫芦是长在水里,直接繁衍。 5、植物的叶 1、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2、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3、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4、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它们的形状相同,都有叶片、叶柄,叶片上有叶脉。 不同:新鲜的叶是有生命的,绿色的;落叶完成了生命的历程,是死的,变黄了。 5、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 答: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