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宠物心理与训导课程标准

宠物心理与训导课程标准

宠物心理与训导课程标准
宠物心理与训导课程标准

宠物心理与训导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性质

1. 1 课程性质与作用

《宠物心理与训导》课程是畜牧兽医系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于2009年8月申报成功,着眼于宠物行业的发展趋势开设,着力打造适应社会需求开设新兴专业课程。归属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的性质:《宠物心理与训导》课程是宠物养护与训导专业的专业课、动物医学(宠物医学方向)的拓展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应用实践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以研究宠物常见的心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宠物的家居训导为主线。通过对宠物的训导,让宠物表现出人们希望看到的一些行为和动作,不仅增加了饲养主人的快乐和成就感,更充分发挥了家养宠物为饲养主人提供帮助和满足心理需求的特长。所以说该课程既是一门新兴专业课,又是一门实用技术课。课程设置中的宠物心理、动物条件反射、基本训导原理等内容可以采用现场教学,为了解宠物传递的情感内容提供技术支持,为后期的家居训导实际操作提供科学依据。

所谓“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作为兽医工作者只有在充分认知宠物正常的心理反应,才能正确理解动物的生理现象、所传递的语言信息和情感表达,否则就无法真正读懂动物的语言,无法事半功倍的对其进行训导。本门课程虽属于新兴课程,但其内容是宠物养护与训导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为整个宠医专业服务,准确的了解宠物的心理行为为更好的从事宠物医疗、训导等提供基础。

1.2 课程基本理念

1.2.1以就业岗位设计课程结构

本课程是面向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的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岗位而设计。根据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的需求,面对现代宠物医学新兴的发展趋势,开设《宠物心理与训导》课程,以便能够更好适应宠物行业发展需求,为学生毕业后全面从事宠物行业工作及适应行业发展需求而服务。

1.2.2从实际工作内容到《宠物心理与训导》,从《宠物心理与训导》到实际工作过程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体会实际工作内容,所以授课内容是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强化知识,用知识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宠物心理,训导情景,训导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为以后走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1.2.3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重视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资料,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并提倡学生个人特长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3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以学生就业岗位为依据来设计课程结构,经过社会调研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大中城市从事犬、猫等宠物的疾病防治、饲养管理及美容、兽药的销售及相关的售后服务,以及最近几年新兴的行业宠物训导等相关工作。针对宠物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如若掌握宠物心理的基础知识会使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提倡城市文明饲养宠物的今天,家居宠物的训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宠物心理与训导》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目前宠物行业凸显出自身的发展优势。基于此点,我们适应新兴宠物行业的发展趋势,派年轻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内容并了解宠物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课程设计方案与建设内容是通过在企业深入的实践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宠物专业理论制定的。结合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书籍拟定出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中理论授课注重专业知识理论系统讲授,课内实习及集中实习注重实践技能培训,结合完成授课任务与学生管理。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强化知识,用知识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宠物心理,训导情景,训导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为以后走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本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七部分,包括犬只的行为基准和习性、宠物心理与训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幼犬的训练和调教、犬的科目训练、世界名犬简介及性格分析、指导手的工作内容、了解犬只敏捷障碍赛。为使学生掌握好本门课程,其中幼犬的训练和调教和犬的科目训练部分采用实践教学的授课方式。在实践教学中,把每个实训科目转化成任务项目,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每一个项目师生共同参与,采取提出项目、解析项目、完成项目的方式,实践教学的过程就是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这样教与学有机融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针对性明确,积极性提高,使学生的职业技能,理论素养在项目中得到强化和提高。

而指导手的工作内容和了解犬只敏捷障碍赛部分内容,因此工种在国内着手较晚,尚没有完整的授课体系及理论书籍,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触和了解国际宠物行业的发展,主要通过国际比赛视频观摩和教师结合视频实践讲授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比赛模式,掌握比赛程序。

2 课程目标

《宠物心理与训导》的课程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宠物的常见心理与情感表达、宠物训导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结合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针对家居犬训导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训导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宠物行业包括医疗、美容、饲养、训导等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4 教学组织

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严格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畜牧业生产环节及环节工作任务,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据此,要求教师尽量按照生产环节安排模块教学内容,而且每个模块内容必须有一定学时的课堂实习、教学实习和实训实习;做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争取达到学生毕业即可上岗,为学生就业提供技术支撑。

5 课程实施

5.1 教学条件

5.1.1 软硬件条件

本课程要求有良好的多媒体授课环境。弥补实际训导案例展示时的不足。

本课程要求要配套有训导室,并且要求学院、系内能够为本课程提供相应的实训实习场所及实验动物。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搜集整理训导相关知识的平台,为学生自学提供相应资料。

5.1.2 师资条件

派年轻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训导内容并了解宠物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有全面的宠物心理理论知识;

有较强的训导技术;

能胜任本课程的教学需要;

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

5.2 教学方法建议

根据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有关文件精神,确定教学设计以“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体现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岗位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确定以宠物心理与训导的基本理论和实训技能为核心内容的教学设计方案,再结合职业技术鉴定考证,使学生能最大限度的适应社会需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今后学生深入学习其他类型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门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主动型和积极性,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主要的教学方法有:

5.2.1 讨论式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进行的有效交流过程。所以在本课程教学时,我们经常采用互动交流和讨论的方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形成教师讲授-学生求问-解答-反馈教学效果的良性循环。

5.2.2 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师深入企业实习期间所拍摄的数码照片,和在网上选取的现场视频,上课实用的PPT课件,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供同学们边看边学,增加记忆。5.2.3 启发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设计相关问题,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并运用过去所学过的知识与技能。

5.2.4 任务教学此教学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生感到学到的知识马上能用上,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随讲随练”,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5.2.5 总结归纳教学法此法用于具有相似的寻到科目中,使学生在学会基本科目的基础上可以学会灵活运用,能够对知识举一反三。

完善实践性教学的考试、考核方法和标准督促学生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技能的考核采用口头表述同时结合现场操作形式进行。

6 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成绩是由平时成绩50%结合期末考核成绩50%组合而成。其中平时成绩由课上提问5%和测验、作业10%和出勤5%、实践教学30%组成。

其中实践教学环节由科目1演示30%+科目2演示30%+不良行为纠正30%+自选科目10%

7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习资料资源:宠物训导图书

信息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宠物训导论坛及宠物训导网络

公共心理学第四章青少年认知发展及学习

第四章青少年认知发展与学习认知发展与学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基本前提,而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就在于促进个体认知的发展。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各种认知功能趋于成熟,认知结构趋于完善。因此,这是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黄金时期。本章主要讨论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知识学习的规律;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学习的规律。 第一节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水平是影响个体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只有弄清青少年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指导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节主要介绍青少年认知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一、认知发展概述 (一)认知发展 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在个体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心理学将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份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心理成份的关系逐渐趋于相互协调。 (二)认知发展的条件 个体的认知发展既受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的影响,又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 遗传素质是个体通过遗传个体获得的与前辈相似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等。遗传素质是个体的认知发展必要的生物前提。首先,正常的遗传素质是产生正常的认知活动的前提。例如,一个天生的聋儿,就永远不会辨别声音。其次,遗传素质还奠定了个体认知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智力与父母的智力存在较高的相关水平。 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理成熟主要是依赖于机体的遗传基础而发生变化的。个体的认知发展与生理成熟直接相关,并以生理成熟为基础。生理成熟具有严格的程序性,这种程序性也严格地控制着认知的发展。 当然,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只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们只能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它不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心理原因,也不能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对个体认知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环境。例如,从小与野兽生活在一起的人类个体(如印度发现的“狼孩”),虽然具有正常的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水平,但其认知发展水平远远低于正常的人类个体。 在环境因素中,个体的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影响最大,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儿童实施影响。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的心理发展。环境和教育都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三)认知发展的动力 在个体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亦即在个体不断的积极认识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社会因素)和教育向个体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学习需要和个体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所谓新的学习需要,就是个体积极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需要。它是一定的教育条件下,由社会和教育的要求不断地内化而形成的。它代表了个体认知发展中活跃的一面。所谓原有的认知水平,就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认知活动已经形成的认知水平,是过去认知活动的结果。它代表了个体认知发展稳定的一面。 新的学习需要和已有认知水平的矛盾是个体认知发展中的内部矛盾。当新的学习需要足够强烈,成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会推动个体的认知活动,进而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教育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教育能不断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适当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幼儿一些普遍典型的心理特点。通过幼儿在日常反映的行为,看到幼儿内心的需求。 课程作用:对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园实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由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将典型的幼儿表现记在心头到。到以后的工作岗位中灵活应用,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了解幼儿的可爱之处。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从业目标。 本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打下必要时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六共同”等。本着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本课程主要探讨幼儿心理发展中主要问题。 本在教材中,不仅增加了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反映幼儿教育时代精神的内容,力求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任务和理论,为幼儿教育、幼儿保健等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

大学公共心理学重点知识总汇

简答论述 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P41 1、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丰富多彩的。 2、每个人都是自主选择的。 3、每个人都是情感动物。 4、每个人都是又潜能的。 5、每个人都是发展着的。 6、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 二、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P54 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注意的有意性不断增强,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1、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 2、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三、儿童观察的发展趋势,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59 儿童观察的发展总趋势是: 1.有意性不断增强。 2.精确性不断提高。 3.概括性逐渐增强。 感知规律再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感知的强度规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地 感知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的大小,还是教 师讲课声音的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同学都能看得清,听得明。 2.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 知。因此,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该有间隔和停顿,教师板书应注 意空间布局和排列顺序。 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距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4.根据直觉的理解性,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 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 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实现的。 6.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66 1.善于识记,增进记忆。 (1)直观形象法 (2)分类记忆法 (3)谐音记忆法 (4)歌诀记忆法 (5)联想记忆法 2、科学复习,克服遗忘。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复习多样化 (4)适当过度复习 五、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P71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主要探讨幼儿心理发展中主要问题。教材分为4编共12章节。内容分别为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幼儿的认知和言语发展;幼儿的情绪、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幼儿的活动心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分别讨论,强调幼儿园的活动设计、游戏更多地是为促使其心智健康发育服务,本着更好地突出教材的时代性、职业性、专业性,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学生能力培养的思想,教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本在教材中,不仅增加了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反映幼儿教育时代精神的内容,而且对原教材过时的内容那个了删减,力求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了解幼儿的认知和言语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幼儿的情绪、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以及幼儿的活动心理。能依据幼儿特点,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初步具备幼儿园基层岗位幼儿老师的工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达到以下主要职业能力目标: ●了解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建立理论框架 ●熟悉幼儿的认知和言语发展的有关知识 ●了解幼儿的情绪、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熟悉幼儿在活动中的心理 三、参考学时:72学时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的能力为原则,使学生具备从事幼儿教育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规律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品德。本门课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制约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为导向,根据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设计,把导论、心理发展与差异、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实施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面的能力,重点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本课程总学时26 课时,各任务分配学时为5-6 课时。 三、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幼儿教育心理方面上午知识和必备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岗位提供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及掌握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1. 幼儿学习的种类、模式和幼儿学习的特殊性。

2. 儿童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特点。 3. 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和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4. 幼儿概念、技能和策略的学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幼儿情商、道德与心理健康。 5. 教学中幼儿学习动机与迁移;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导论”,使学生对这门学科有整体的把握。 2. 通过学习“心理发展与差异” ,使学生为因材施教提供心理学依据。 3. 通过学习“学习理论” ,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各学科流派之间的差异。 4. 通过学习“学习心理” ,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的概念学习方法及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 5. 通过学习“教学心理” ,使学生掌握幼儿学习与迁移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素质目标: 1. 具备良好的学前教育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2. 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计划组织能力 3. 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具备通过网络、期刊、专业书籍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5. 具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能力

李中莹老师著作

李中莹老师著作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1998年) (国内版全名) 这是李中莹老师写的第一本书,被誉为父母宝典。 李老师认为:“悲惨与不幸的背后原因,都是当事 人在孩童成长过程中,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健 康。”无论李老师所教的NLP或者做辅导工作多么 有效,都只不过是治标而已。今天所出生的婴儿, 30年后仍需学习NLP或者被辅导,除非这个婴儿在 成长过程中,能够培养出良好健康的心理。 绝大部分的家长,都是竭力想让自己的孩子成长的 最好。但是,他们的辛劳往往达不到期盼的效果。 究其原因,他们的思想、说话、行为,受传统文化、社会状况、上一代的熏陶,只能重复过去的做法。 就算家长意识到有改变的必要,也很难找到书籍或 者课程使自己提升。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长, 家长若无法改变,孩子便只会继承同样的思想和行 为模式。所以这本书对于家长或者即将成为家长的 你,都是具有可读性的! ●《重塑心灵》(修订版)NLP——一门使人成功 快乐的学问 《重塑心灵》于2001年首次出版,一经出版就成 为NLP领域最重要的中文著作,也是NLP学习者的 必读书籍之一。作者在第一版中较全面地介绍了 NLP的历史、理论框架、基本概念等基础理论。时 隔五年,本修订版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更多与时代 同步发展的新观点与新案例,集中体现了靠提升人 的主观能动性而改变整个人生的核心思想。 书中介绍或引用的学术资料,包括心理学、脑神经 科学、生理学、社会学、运动机制学、管理学等多 方面的内容,所提供的NLP技巧简单易做、安全有 效。 本书的概念与技巧可以运用到人生的很多方面,包 括运用在企业管理中,使企业在很多方面有所提 升。因此,本书不仅可为NLP学习者阅读,为NLP 课程学员提供一本比较全面(针对作者的课程来 说)的辅助读本;更可为所有人在面对人生时提供 启迪。正如作者本人所说:NLP终将超越理论与技 巧,上升为一种心态。

公共管理心理学(1)

1.文化融合应激是急速的社会文化变迁引起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心理反应。(A ) A) 正确 B) 错误 2.领导行为理论认为,领导者应该着重于抓组织和关心人,“抓组织”即科学设置组织机构,明确职责,确立工作目标等;“关心人”即注重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尊重部署意见,关心他们的需求等。(A ) A) 正确 B) 错误 3.心理健康并不属于公共卫生问题。(B ) A) 正确 B) 错误 4.精神疾病的防治分为三级,其中一级预防主要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来控制疾病,降低危害。(B ) A) 正确 B) 错误 5.现代生活环境设计正朝着满足人的各种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生活环境设计也就此成了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A ) A) 正确

B) 错误 6.敞开式的办公环境噪声大、干扰大、注意力不集中,因而工作效率易受到影响。(A ) A) 正确 B) 错误 7.慢性应激反应在突发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较长。(B ) A) 正确 B) 错误 8.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仅表现为模仿、跟从、无目的和无组织等。(B ) A) 正确 B) 错误 9.从心理学方面看,与新闻敏感联系最密切的心理现象就是社会判断。(B ) A) 正确 B) 错误 10.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都受同一心理机制的制约,即要使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的心理结构相一致、相协调。(A ) A) 正确 B) 错误

11.文化融合应激是急速的社会文化变迁引起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心理反应。(A ) A) 正确 B) 错误 12.领导行为理论认为,领导者应该着重于抓组织和关心人,“抓组织”即科学设置组织机构,明确职责,确立工作目标等;“关心人”即注重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尊重部署意见,关心他们的需求等。(A ) A) 正确 B) 错误 13.心理健康并不属于公共卫生问题。(B ) A) 正确 B) 错误 14.精神疾病的防治分为三级,其中一级预防主要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来控制疾病,降低危害。(B ) A) 正确 B) 错误 15.现代生活环境设计正朝着满足人的各种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生活环境设计也就此成了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A )

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详)

重庆市忠县职教中心 教师授课进程及课程标准要求 学期:2014年9月-2015年6月班级: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 课程:____幼儿教育心理学____ 周学时:_____2____________ 总学时:_____68______________ 课堂教学:____62_________实训教学:____6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邓强翔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1、请各位任课教师必须按学校统一制定的本教师授课进程及课程标准要求编写教案和自编讲义内容。 2、本授课进程及课程标准要求的制定按实际总学时量的80%制定,留有20%的弹性学时量主要用于最基本、反复练习及鉴定考核,由任课教师合理安排。 3、凡含有随堂安排的实验、实训教学,由任课教师视进度,提前一周提出计划,由生产实习处安排落实。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作用主要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

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原则,来分析探讨学前心理学的规律和方法,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通过工作任务来整合相关知识与技能,将该课程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包括: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幼儿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本课程立足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学前教育岗位职业能力考核标准为知识和技能学习深浅度的衡量依据,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从事幼儿园教学所必须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教授,结合操作实训,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68课时。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到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 念;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幼儿游戏、运动、认知、社会规范、美感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特征以及促进发展的措施;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学习理论、动机理论、迁移理论等基本理论,为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角色意识与职业素养,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和协作的思想品质,树立服务意识,能适应以后出去工作的需要。

心理学书籍_打包下载

心理学书籍,心理学书籍下载,心理学书籍推荐,心理学入门书籍,心理学专业教材,心理学专业书籍,心理学大众书籍,心理学小说,心理学笔记,犯罪心理学书籍,行为心理书籍,心理咨询书籍,心理治疗书籍,心理学与生活, 大家好: 我是奇才心理工作室成员,这是我大学花了四年时间下载整现出来的心理学书籍,全部是文本文档,这些心理学书籍你可以放在电脑上看,放在手机上看,放在MP4看都可以,现在我把我整理的这些书籍打包后存在我的115网盘里了,请大家在下面的地址下载, 下载请到下面的地址下载: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2644591.html,/file/e6unymbd#Download 目录 这些书籍全是文本文件,所以在电脑上,在手机上,在MP4上,在学习机的都可以看,都可以学习!买我们心理咨询师万能学习机的这些资料赠送给你,如果你没有买我们心理咨询师万能学习机的话10元钱就可以获得下面所有的资料!记住全是文本文件! 下载打开预览《实验心理学》(孟庆茂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doc (178K) 下载打开预览《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训讲义1.doc (99K) 下载打开预览NLP简快心理疗法.doc (3.47M) 下载打开预览北大心理治疗串讲笔记.doc (198K) 下载打开预览变态心理学北大版串讲.doc (212.50K) 下载打开预览登天的感觉[1].txt (92.71K) 下载打开预览发展心理学.txt (115.75K) 下载打开预览怪诞行为学.txt (132.87K) 下载打开预览教育学.doc (120K) 下载打开预览认知心理学.doc (98.50K) 下载打开预览社会心理学.doc (254K)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 幼儿心理学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是学前教育 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 1.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主要探讨幼儿心理发展中主要问题。教材分为8个章节。内容分别为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幼儿的认知和言语发展;幼儿的情绪、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概述。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分别讨论,强调幼儿园的活动设计、游戏更多地是为促使其心智健康发育服务,本着更好地突出教材的时代性、职业性、专业性,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学生能力培养的思想,教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本在教材中,不仅增加了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反映幼儿教育时代精神的内容,而且对原教材过时的内容那个了删减,力求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 本课程参考学时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了解幼儿的认知和言语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幼儿的情绪、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以及幼儿的活动心理。能依据幼儿特点,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初步具备幼儿园基层岗位幼儿老师的工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达到以下主要职业能力目标: 了解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建立理论框架 : 熟悉幼儿的认知和言语发展的有关知识 了解幼儿的情绪、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EMDR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EMDR:一种有效的简快心理疗法 眼动脱敏再加工(Eye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Reprocessing,简称EMDR)是美国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心理创伤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于1987年由美国心理治疗师FrancineShapiro所创。通过眼球运动来减轻心理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因其疗程短且疗效显著,已有越来越多的心理治疗师和培训师学习和应用它。 一、EMDR疗法的治疗原理 EMDR疗法认为,人类具备一种内在的适应性信息处理系统。这个信息处理系统是作为人类思维和情绪自我调节功能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当一个人感觉非常烦躁和焦虑,痛苦的时候,他的大脑就不能象正常工作时那样处理信息。 EMDR可以对创伤性事件的当事人用大脑处理痛苦材料信息的过程产生直接的作用,帮助当事人恢复内在的调节和适应能力。 二、EMDR疗法的适应症 受交通事故,亲人死亡,暴力攻击,性侵犯,自然灾难,人为灾难,生产安全事故,冲突或战争创伤等影响的受害者(当事人或目击者)产生诸如恐怖症,惊恐发作,梦魇,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警觉性增高,创伤性闪回,回避,物质滥用,对抗行为,睡眠紊乱等。 另外,EMDR还被用来治疗由童年痛苦创伤性经验所致的人格障碍和心理障碍,儿童和青少年的痛苦(如被虐待等)。 三、EMDR疗法的主要操作治疗过程 1、了解病史:包括弄清应激事件,主要症状及现在的问题。 2、准备阶段:了解来访者个人信息和心理痛苦资料,以及创伤性事件给来访者带来的痛苦和意义。评估来访者对EMDR的适用性有多大,向来访者介绍EMDR 治疗的性质和过程,使患者树立信心。 3、认知分析评价:找出对创伤事件的非理性认知,提出积极合理的认知与信念。治疗者与来访者一起讨论、评估主观不适感觉单位的水平和他们认知准确性的程度。对来访者的心理痛苦程度进行评分。 4、眼动脱敏:首先使患者回到创伤事件时的“状态”,并保持住,然后在治疗师的带动下做眼球运动。之后完全放松,让患者闭目休息,排除头脑中的各种杂念。休息大约2-3分钟后提示患者体验和评价躯体有何不适感(如头胀、胸闷、肩痛等),并按上述的评分标准对创伤事件重新进行评分。如果分值较高或症状较严重(包括躯体和情绪方面),则带着“目前状态”重复做上述眼球转动,负

幼儿心理学 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幼儿心理学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1.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主要探讨幼儿心理发展中主要问题。教材分为4编共12章节。内容分别为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幼儿的认知和言语发展;幼儿的情绪、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幼儿的活动心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分别讨论,强调幼儿园的活动设计、游戏更多地是为促使其心智健康发育服务,本着更好地突出教材的时代性、职业性、专业性,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学生能力培养的思想,教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本在教材中,不仅增加了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反映幼儿教育时代精神的内容,而且对原教材过时的内容那个了删减,力求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 本课程参考学时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了解幼儿的认知和言语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幼儿的情绪、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以及幼儿的活动心理。能依据幼儿特点,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初步具备幼儿园基层岗位幼儿老师的工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达到以下主要职业能力目标: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32 学分:2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 一、课程性质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学习理论,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不同内容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幼儿学习效率的因素,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学前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后续课程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幼儿游戏指导》等。 依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及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开设该门课程。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包括一日生活管理、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等,这些任务都属于幼儿教育范畴,要完成这些任务,掌握幼儿教育心理的原理是必须的。 依据幼儿学习的内容、不同内容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影响这些内容学习的因素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学习理论,掌握幼儿学习的内容、不同内容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幼儿学习效率的因素,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与此同时,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和热爱。 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职业能力目标: ●促进幼儿知识获得的能力; ●促进幼儿技能形成的能力; ●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能力 ●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学习迁移的能力 ●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能力; ●促进幼儿智力充分发展与合理评价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教材选用与编写应体现专科学生的特点,既要体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又要考虑专科学生的可接受性。在参考以下5本教材的的基础上,作出微调,编制适宜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学习使用的自编教材,见本课程的电子教材部分。 1.《幼儿教育心理学》,陈帼眉,姜勇,2007年第一版 2.《幼儿教育心理学》,林泳海,商务印书馆,2011年修订版 3.《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心理学书籍打包

心理学书籍打包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心理学书籍,心理学书籍下载,心理学书籍推荐,心理学入门书籍,心理学专业教材,心理学专业书籍,心理学大众书籍,心理学小说,心理学笔记,犯罪心理学书籍,行为心理书籍,心理咨询书籍,心理治疗书籍,心理学与生活, 大家好: 我是奇才心理工作室成员,这是我大学花了四年时间下载整现出来的心理学书籍,全部是文本文档,这些心理学书籍你可以放在电脑上看,放在手机上看,放在MP4看都可以,现在我把我整理的这些书籍打包后存在我的115网盘里了,请大家在下面的地址下载, 下载请到下面的地址下载: 目录 这些书籍全是文本文件,所以在电脑上,在手机上,在MP4上,在学习机的都可以看,都可以学习!买我们心理咨询师万能学习机的这些资料赠送给你,如果你没有买我们心理咨询师万能学习机的话10元钱就可以获得下面所有的资料!记住全是文本文件! 下载打开预览《实验心理学》(孟庆茂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doc (178K) 下载打开预览《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训讲义 (99K) 下载打开预览 NLP简快心理疗法.doc 下载打开预览北大心理治疗串讲笔记.doc (198K) 下载打开预览变态心理学北大版串讲.doc 下载打开预览登天的感觉[1].txt 下载打开预览发展心理学.txt 下载打开预览怪诞行为学.txt 下载打开预览教育学.doc (120K) 下载打开预览认知心理学.doc 下载打开预览社会心理学.doc (254K) 下载打开预览生理心理学.doc (201K) 下载打开预览行为心理学(全十五章).doc 下载打开预览叙事疗法.doc

公共心理学试题一

公共心理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注意; 3、感知; 4、记忆; 5、思维; 6、定势; 7、迁移 8、智力;9、创造力;10、情绪(情感);11、情商;12、意志;13、气质;14、性格;15、学习 二、简答题 1、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学生观?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4、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有何特点? 5、教学应如何促进青少年学生的情商发展? 6、青少年存在哪些意志障碍? 7、教师在课堂中常见的问题行为有哪些? 8、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 1、学习策略的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2、如何根据迁移原理来组织教学? 3、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4、课堂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有哪些方法? 5、如何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四、案例分析答题思路: ?1、说明该案例符合或违背什么心理学原理。 ?2、简要阐明所符合或违背的心理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3、结合材料分析(将案和原理融为一体)。 ?实例分析: 在为高年级教师在上课中,发现班上一中队委员思想开小差,老师为促使他“醒悟”,便要这位同学用“以身作则”这个词语造句,这位同学低头不语,于是,老师带着讥讽的口吻造了一句,“中队干部上课应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纪律!”谁知,过了片刻,该学生站起来回敬了一句,“老师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学生应以身作则,怎么能挖苦学生呢?”话音刚落,全般轰动,气得这位老师脸色发白。请分析,这位老师为什么会碰壁(提示:从心理学的意志、品德、需要谈起)。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需要 2、感觉 3、性格 4、想象 5、技能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心理学是研究及其的科学。 2、反射弧由、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构成。 3、食物入口会引起唾液是反射;“望梅止渴”是第信号系统。 4、人的视觉中枢在大脑的叶;运动中枢在大脑的叶。 5、按照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需要和需要;劳动属于需要。 6、“我饱了”属于感觉;“我好冷”属于感觉。 7、在100克的重量上增加3克,甲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当增加5克时,乙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这说明甲同学的差别阈限比乙同学的差别阈限,乙同学的差别感受性比甲同学的差别感受性。 8、用刀子刮玻璃的声音会让人产生皮肤寒冷的感觉,这属于;吃糖之后吃桔子有酸的感觉属于感觉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儿童心理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 1、0—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将来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系统的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2.掌握中外著名的心理学家的经典理论和相关的教学活动。 3.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能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三)能力目标 1.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2.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儿童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心理空间。 3.在实际教学中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自主学习新知识;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四)素质目标 1.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职业热情和爱心。 3.有转化、传递知识的教学水平和育人的教养能力,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外部和心理环境。 4.通过学习本门课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三、内容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幼儿心理学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1.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主要探讨幼儿心理发展中主要问题。教材分为8个章节。内容分别为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幼儿的认知和言语发展;幼儿的情绪、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概述。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分别讨论,强调幼儿园的活动设计、游戏更多地是为促使其心智健康发育服务,本着更好地突出教材的时代性、职业性、专业性,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学生能力培养的思想,教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本在教材中,不仅增加了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反映幼儿教育时代精神的内容,而且对原教材过时的内容那个了删减,力求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 本课程参考学时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了解幼儿的认知和言语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幼儿的情绪、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以及幼儿的活动心理。能依据幼儿特点,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初步具备幼儿园基层岗位幼儿老师的工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达到以下主要职业能力目标: ●了解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建立理论框架 ●熟悉幼儿的认知和言语发展的有关知识 ●了解幼儿的情绪、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参考书籍

《心理健康教育》彭奇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教师心理健康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灵游戏》毕淑敏十月文艺出版社 《你的误区》美)韦恩·W·戴尔崔京瑞王南译者群言出版社 《幸福从心开始:李子勋的100个快乐处方》李子勋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NLP简快心理疗法》李中莹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自我训练:改变焦虑和抑郁的习惯(第2版)(心理自助系列)》(美)卢斯亚尼著,普早垒译重庆大学出版社 《心理剧与心理情景剧实务手册》石红著叶斌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成长课:影响你一生命运的隐喻故事》李永强,王蒙著工人出版社 《心灵拓展系列-别跟情绪过不去》广梅芳译作者:(美)亚伯·艾里斯四川大学出版社 《心灵游戏》毕淑敏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全本) 》孙云晓、张引墨漓江出版社 《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阳志平、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1出版) 《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钟志农宁波(2007-07出版) 《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钟志农、刘鹏志、周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8出版)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应用》许维素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11出版) 《了解你自己(高中生必读) 》崔丽娟、李思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出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师用书)》蒋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0出版)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王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01出版) 《了解你的学生(高中教师必读)》崔丽娟、郝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出版) 《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俞国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7出版)

公共心理学考试题库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 一.填空题 1.于1860至1879年间,和等人开始采用实验法研究心理 学, 使之逐渐从哲学、生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 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论原则有: 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综合的原则和_______________ 3. 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去研究人的心理,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 4. ________ 指的是来源于现实并为每个人所意识到的各种映象本身,______________ 指的 是这种映象存在的方式及其组织。 5.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________ ,它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共同的________ ,二是个性差异。 6. 心理学于 ____________ 年由费希纳、______________ 等人开始采用实验法并逐渐从哲 学、生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迄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7.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两项,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 二. 名词解释 1. 实验室实验 三. 选择题 1. 在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中,常用一种方法,即在日常的情境中进行心理实验。这种方法是: A观察法B 实验室实验法 C 自然实验法 D 调查法 2. 研究男孩和女孩游戏方式的不同,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实验室实验法 B 测验法 C 自然观察法 D 相关法 3.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1957做的“意向对保持学习材料的影响”的研究,运用了: A、观察法 B 、实验室实验法C 、调查法D 、自然实验法 4. 通过与被考察事物的直接接触,发现问题或事实材料,然后依据一定的理论对现象实质或问题成因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心理调查 B 、访谈法 C 、个案法 D 、观察法 5. 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条件,在日常活动的情境中主动引起被试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是: A、实验室实验 B 、自然实验C 、教育经验总结法 D 、作品分析法 6. 在研究心理现象时,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揭示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原则是: A、系统性原则 B 、教育性原则 C 、客观性原则 D 、分析与综合的原则 四. 简答题 1. 简述心理学和教育的关系。 第一章答案: 一'.填空题 1. 费希纳,冯特; 2.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3.心理过程,个性差异; 4.心理内容,心理形式; 5.心理现象,心理过程; 6.1860,冯特; 7.理论任务,应用任务。 二. 名词解释 1. 实验室实验:它是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的心理实验。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 系部主任:

目录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基本理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思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专业知识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职业能力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职业素质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方法能力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社会能力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学习领域的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学习单元规划和学习单元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实施8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8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9 (一)师资条件9 (二)教材编写9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9 七、参考文献10 八、其他说明10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幼儿心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学时:72学时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适当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幼儿一些普遍典型的心理特点。通过幼儿在日常反映的行为,看到幼儿内心的需求。 课程作用:对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园实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由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将典型的幼儿表现记在心头到。到以后的工作岗位中灵活应用,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了解幼儿的可爱之处。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从业目标。 本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打下必要时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六共同”等。本着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本课程主要探讨幼儿心理发展中主要问题。 本在教材中,不仅增加了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反映幼儿教育时代精神的内容,力求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任务和理论,为幼儿教育、幼儿保健等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具体包括专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 (一)专业知识目标 1、正确掌握幼儿心理概论及心理分类 2、基本能概括说出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3、正确阐述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职业能力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