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11月30日)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国内企业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技术创新在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自我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作为老的国营企业,如何摆脱原计划体制下的条条框框,建立迅速敏捷、高层次的研究机构,成为企业培养和造就技术人才的摇篮,更是值得关注。为此,本文在研究技术中心的几种模式基础上,结合九洲公司的存在的问题和作法,有针对性地对国营企业如何建立企业技术中心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供商榷。

主题词: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跨国公司以强强联合为主要内容的兼并和重组,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拓展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加快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纷纷在华设立研究开发中心,这标志着国外企业已从过去的单纯的产品竞争转变为从整个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与对手展开了全面的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国内企业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技术创新在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纷纷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自我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的目的,就是要形成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技术开发体系及其有效运行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协调、运用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因此,进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十分重要。

一、企业技术中心的产生及特点

(一)企业技术中心的产生

1、计划经济下的科技需求矛盾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科技体制沿袭苏联的模式,建立了一大批独立的科研院所,曾经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科技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现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企业技术需求空前高涨,原有的科技体制的弊端十分突出,一方面,独立的科研院所成果很多,但绝大多数难以转化为生产力,浪费了大量的科技资源;另一方面,企业处于技术饥饿状态,急需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计划经济下的科研体制与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产生了强烈的碰撞。

2、企业技术中心的产生

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优胜劣汰,是一种竞争经济,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的惊涛海浪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独到的产品和核心竞争能力,邓小平同志1975年就指出:“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工作,这是多快好省地发展工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厂要有自己独立的科研机构”。1978年,他又强调“美国和日本的大企业,都有相当规模的科学研究机构,我们也要把科研队伍加强和扩大起来”。邓小平的论述,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化、技术企业化的趋势和规律,是我国新时期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了全球科技、资源和市场的融合,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科技对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对于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构建科学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高层次、高水平的企业技术中心,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战略,是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经济上崛起,必须有自己的“贝尔实验室”,有一批在国际上知名的企业和产品,有自己“IBM”和“SONY”,这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技术依托之所在,许多企业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技术中心。

1993年8月,国家经贸委与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联合下发国经贸[1993]261号文,颁布了《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暂行办法》。自此,企业技术中心作为我国政府确定的正式名称在我国普遍使用。企业技术中心是我国对层次较高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的统称,我国企业技术中心分为国家和省、市几个层次。

(二)企业技术中心的功能与定位

企业技术中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规模、水平和作用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相关,它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而兴起、发展而发展、成熟而成熟,与独立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相比,企业技术中心具有市场信息丰富、技术人才齐全、熟悉生产的全过程和试验、试制条件优越等特点。

企业技术中心不是单纯的技术组织,其职能也不仅仅是从事研究开发,而应定位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和支撑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上,要形

成面向市场、充分调动内部资源、广泛利用外部资源的开放式运行机制,并形成合理的决策程序、立项程序和管理程序,其主要职能应有:

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职能

企业技术中心在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支撑企业中长期发展需要的研究开发工作,特别要不断研究开发出有市场前景、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积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充分利用世界先进技术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发展战略的决策咨询职能

企业技术中心具备技术和市场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判断能力,从技术机会和市场机会相结合的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提供咨询,并参与企业发展战略和承担技术创新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职能

企业技术中心体系建设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平台。

进行产学研合作和对外合作交流职能

企业技术中心要成为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的主要载体,积极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协同关系,有效地组织和运用社会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展战略性研究开发,推动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训职能

企业技术中心要具备必需的先进的研究开发条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的科技人才到企业技术中心工作,增强企业对科技人员的凝聚力,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技术服务与技术孵化和辐射职能

企业技术中心要对企业内其他层次的技术开发机构进行系统的指导、咨询、评价服务,使中长期研究开发工作与产品开发和商品化紧密结合,在企业技术开发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

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理论是有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提出的。他认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其目的在于获取利润。广义的讲,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与

开发,到实现商品化这一整个过程中的经济技术活动的总和,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生产要素的供给创新和生产组织与管理等五个方面。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影响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一切阻碍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因素都在改革和创新之列,所以,企业创新应是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是产品、工艺、制度、组织、管理、市场的组合创新。

企业技术中心是围绕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研究开发具有商业化的成果,这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所在。首先要明确技术开发的基本职能是围绕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实现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技术中心要建立面向市场,既有利于广泛利用外部资源,又有利于充分调动内部资源,形成有利于成果转化以及自主创新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所以,企业技术中心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核心作用,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工程,将有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关系到我国技术现代化技术支撑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关系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具体实现途径。下面,结合青岛海尔、四川九洲电器集团公司等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经验,进行分析。

创新观念,提高对企业技术中心的认识

技术中心的使命是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应把技术中心建设作为提高企业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手段。企业一把手要亲自负责,组织和调动企业和社会的技术资源,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技术中心。海尔、九洲发展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树立了强烈的技术创新意识。

海尔创业10年来,紧紧盯住世界科技领域的最新目标,把握世界家电高科技发展的趋势,始终把重视科技发展、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重大经营方针之一,在一切企业行为当中,把技术创新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海尔的科研开发宗旨是“立足创新,用户为师,永远改进,追求完美”,海尔目前已拥有33个研究所,冰箱、空调实验室师中国仅有的国家级实验室,海尔所有产品的设计、开发、检测都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专门从事电子整机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大型企业。主要产品有二次雷达、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信息网络系统、通信电子、数字视频产品,光缆、电线电缆、电力电缆,应用电视系统等。九洲集团是国家重点企业,是国家科技部、中科院,四川省认定的高科技产业型企业。九洲企业1997年组建了企业技术中心,2001年被认定国家级技术中心。自中心组建以来,九洲集团坚持把技术中心建设作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作为企业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战略性、引导性工作来抓,将企业技术中心定位于参与企业发展战略、重大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决策,是一个高层次、高起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是整个企业技术管理、决策

的龙头和核心。为加强对整个技术中心的行政管理、整个集团技术创新工作、超前研究、产品开发等工作的宏观管理与调控,由公司董事会成员、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分别担任正副主任。同时,成立了专家顾问委员会,聘请国内重点高校、院所的一些专家和公司内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为企业和中心的发展献技献策,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提出咨询意见,并对企业技术中心的工作做出评估。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技术中心承担着企业的长、中、近期研究开发,其组建模式应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发展规模相适应,应形成层次分明又相互衔接的技术开发体系,既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建立技术储备,又要利于满足企业当前市场和改进当前产品的技术开发,使企业既能保持发展后劲,又能形成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海尔集团技术中心是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作为海尔集团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内部有中央研究院、产品开发中心、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生产手段开发中心、国际认证中心等构成。

中央研究院:海尔在1998年投资5亿元建成了“海尔中央研究院”,它由数字技术、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化技术、环保技术、节能技术、通讯技术、软件、降噪技术、产品健康技术、技术战略研究所共11个超前技术研究所及有关实验室组成。中央研究院主要功能是开发超前技术及新领域技术。通过该机构的工作,实现跟踪和分析研究与集团发展密切相关的超前技术,同时搞好这些技术的商品化工作,使得各类超前技术在中央研究院得到二次开发和技术重组,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团的技术储备主要来源于这个机构的开发成果。

产品开发中心: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课题研究。由电冰箱、电工、洗衣机、药业、海洋生物、通讯等14个新产品研究所组成的产品开发中心,主要职能是解决事业部市场创新课题,这些研究所直接和市场、生产、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随时了解市场需求,把握产品发展趋势,根据事业部市场战略制定发展战略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为事业部发展提供强劲支持。

生产手段开发中心:提高产品商品化速度、产品精细化研究。该中心采用了美国和以色列的一系列世界先进的CAD/CAM/CAE软件;拥有了国际先进的气辅成型技术、激光成型技术、三维标准技术等,形成从CAD/CAM/CAE电脑辅助设计——模具设计——注塑成型——印刷、包装一条龙服务体系,为产品开发和商品化不断开发、提供国际先进的技术手段。

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成果评价功能。该中心是在国内开展国际认证最早和种类最多的国际认证部,并拥有中国家用电器检测所认可的试验室,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的评价功能,使开发出的成果符合目标市场的安全、性能、结构要求,同时还符合消费者需求。通过这种科技创新体系,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工作中,海尔做到了研究开发的超前性,目前在传统主导产品上海尔已经做到超前5—10

年的基础技术项目和应用技术项目的研究,并保证具备2—3年的产品储备和5年以上的技术储备。目前,海尔已具备了国际上先进的CAID—CAD—CAE设计系

统和大型激光成型机(SOUP系统)等一系列设计手段,大大提高了海尔集团的科研和设计能力,显著地缩短了新产品开发的周期。

通过创新机构的建设,形成了海尔特有的网络状金字塔形的科研组织机构。

九洲技术中心公司十分注重建立与健全企业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针对九洲集团军民并举、子公司产业涉及领域较多的特点以及原计划经济带来的科技开发管理体制死板、不适应市场变化的特点,在体系建设方面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企业技术中心定位。集团公司将企业技术中心定位于参与企业发展战略、重大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决策,是一个高层次、高起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是整个企业技术管理、决策的龙头和核心。为加强对整个技术中心的行政管理、整个集团技术创新工作、超前研究、产品开发等工作的宏观管理与调控,由公司董事会成员、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分别担任正副主任。同时,成立了专家顾问委员会,聘请国内重点高校、院所的一些专家和公司内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为企业和中心的发展献技献策,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提出咨询意见,并对企业技术中心的工作做出评估。

(2)着眼于未来发展,重点抓技术发展及超前技术研究。针对集团目前军民品以应市产品为主、缺乏前瞻性技术储备及研究的状况,企业技术中心成立了技术研究部,在其内部设立了对外联合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超前技术实验室,主要从事超前技术及新领域技术和产品研究,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撑,真正实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目前正在重点开展数据传输系统、新航行系统、无线通讯技术、宽带光无线接入技术、自由空间光通讯系统领域等项目的超前研究。

(3)抓好中心机构建设.为作好中心体系建设、中心开发所需各项资源的规划论证保障工作,成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办公室。为加强科研项目、成果、知识产权的管理,改组成立了科技管理部。为加强对应市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成果的转化,充实了产品开发部,现下设有二次雷达研究所、宽带网络研发技术中心、应用电视研发分中心、消费电子研发分中心、光缆和线缆研发分中心、深圳九洲技术分中心等6个产品开发分支机构,并将原中试车间改造成立中试部。

目前,九洲集团企业技术中心构建起了规划、决策、前瞻性技术研究、产品开发、资源保障、科技管理的层次分明的技术创新体系。专家顾问委员会、技术研究部是技术创新的导向体系。产品开发部是技术创新的实现体系,中心办公室是技术创新的资源保障体系,科技管理部是技术创新的服务及项目管理体系,中试部是技术创新的保证体系。

建立有效的创新体制和机制

创新的机制是企业可保持持续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诚如经济学家指出的:创新是现代企业和经济活力之源,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生长率增长的基本驱动力。企业创新体系的建立,首要任务就是抓机制创新,没有一个全新

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创新机制,就无法全面启动和落实技术创新工作,企业创新体系的建立必须立足于机制创新。

人才是创新技术的关键,海尔集团为高级人才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1988年海尔提出“大胆吸收、大胆信任、大力加压”的12字方针,在全国范围内择优录取大学以上文化水平的各类人才,到1997年海尔拥有科研人员2168人,占管理人员总数的53.04%。在科技人员使用中采用“赛马不相马”机制,你有多大能力,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鼓励科研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所有人提供参赛的机会。同时,为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工人分别设计了三种职业生涯设计,规定升迁的方向,提供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在科研人员内部把外部竞争效应内部化。设计人员的收入与开发新产品挂钩,每项工作根据其工作目标和难易程度、技术含量、工程量的大小、工期长短等因素,分解成可以考核的单元,每个单元都和效果挂钩。这样,每个人的收入不是长官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根据科研人员的成果创造的市场效果决定开发人员的报酬。海尔的科技人员没有固定工资,每月定期发放的是企业暂借给他们的基本生活费,其工资全靠科技人员自己的工作成果及市场效果。开发产品优秀的科研人员每年的收入可达4~5万元。有成果的科研人员在全集团的收入一直是最高的,使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海尔坚持并不断完善“记效联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技术中心实行全员项目承包激励机制,对每个项目根据其工作目标和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等因素,将承包工作分解成可以考核的单元,每个单元都和工资挂钩,既保证了工作效率,又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海尔技术创新工作做出贡献的人员,海尔将通过设立“海尔奖”、“海尔希望奖”等给予精神及物质上的激励;获奖者不仅每个月的报酬与之相挂钩,个人职务的升迁、住房、培训等均享受特别优先条件。同时加大科研人员对企业的技术投入的报酬分配,即根据每位科研人员技术潜能的投入情况予以额外报酬。同时借鉴国外高技术公司的经验,在海尔计算机事业部逐步实现科研人员股份制。

为了稳定九洲技术中心人才队伍,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心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建立起了一套与市场接轨、适合于科研人员的激励制度。改革科研人员工资分配制度:实施基薪加项目效益提成的收入分配制度;实施“人才工程”,建立优秀人才库,并动态管理,设立每月300-1600元不等的人才津贴;重视高学历人才,对公司本科以上的员工设立特别津贴;对有突出贡献员工进行公开重奖,通过以上举措的实施,使科研人员年收入得到了提高,技术中心年人均收入为企业职工年人均收入的3倍,技术中心人员最高收入为中心年人均收入的6倍,有效提高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政治待遇激发人:每年年初,公司党政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都将技术中心人员工作纳入公司当年工作重点,在政治上关心科技人员,对积极要求进步的中心科技人员确定专人培养,把有贡献的优秀科技人才吸收到党组织中,把一些有管理才能的技术人员提拔到中层领导岗位任职,目前,有30多名30岁左右的年轻同志被提拔到中层领导岗位任职。为鼓励先进,树立典范,每年评选1-2名科技标兵和4-5名科技能手,对评选出的科技标兵和科技能手除给予表彰和奖励外,定期送其到外地疗养,激发其自豪感、荣誉感和创造力。高薪诚聘高级技术人才:中心对招聘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按月薪4000-14000元的标准执行。2001年,对外招聘了2名博士、4名硕士

研究生,现都是中心军、民品的预研和开发的骨干力量。重视科技人才培养,抓好继续教育工程:选拔优秀青年人才送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大等高校培养工商管理、工程硕士。从二○○○年开始,公司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举办“工程信息硕士研究生班”,首批学员55名,为公司今后的发展储备科技人才动力;2001年公司同西南科技大学联合办学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联合申报硕士、博士点,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

有了创新的机制,就必须有创新的制度和创新的管理与之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贯彻机制创新和保障技术创新的顺利实施,制度和管理是联系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中枢神经。可以说,只有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而没有制度创新及管理创新的企业创新体系是瘫痪的创新体系,因此,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规范运作,顺利实施的制度保证。

海尔实行的“斜坡球体理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OEC管理”、“80/20原则”等管理模式,确保科研开发效果,并根据科研工作的需要和特点,按闭环原则建立了三大体系:科研进度保证体系、开发质量保证体系和设计目标优化体系。在此基础上,海而坚持并不断完善“负债经营”的市场链激励机制:科技成果最终要转变为商品、实现其价值,不仅课题要从市场中来,回到市场中去,还要使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都要对市场负责。因而海尔集团建立了内部科研开发体系的市场链机制,是内部各环节、各工序形成链式关系,互相咬合。同时逐步实现市场链的三个转化:即将外部市场目标转化为企业内部目标;把企业内部目标转化为每个人的工作目标;把市场链完成的效果转化为个人的收入,最终使科研、生产、市场各个相互独立的部分有效结合,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为了保证技术中心不断有技术先进、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应市,加快研制开发速度,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九洲企业技术中心努力完善科技政策、措施与办法,先后制定了《加强立项管理的措施与办法》、《加快研制进度,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生产的措施和办法》、《加强科研保障的措施和办法》、《建立健全科研所研物质管理办法》、《设计目标成本管理办法》、《科研新品经费包干管理办法》、《科研项目难度系数评定办法》、《科研新品项目鉴定管理办法》、《专利(暂行)管理办法》、《科技专项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科学技术进步奖及中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的管理办法》、《科研开发奖励办法》、《科技人员奖励分房资格制度》、《科技和管理人员实行竞争上岗考核流动的实施办法》、《科技人才年度考核评分标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中心的设计控制严格按照经新时代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认证合格的程序运行,这一系列制度形成了从规划、立项、计划、调度实施、对外技术合作、项目评审鉴定、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保护、项目奖励兑现等全过程的科技管理体系文件,使技术中心的科技管理工作有章有序,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争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力的推动了技术创新工作。

实施产学研战略,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合作与交流

“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战略是海尔公司主要的技术创新战略之一,通过实施该战略,使海尔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600多亿元,品牌价值265亿元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并在日本东京、荷兰阿姆斯特丹、法

国里昂、加拿大蒙特尔、美国洛杉机、澳大利亚悉尼等地建立了科技协作中心、科技信息站和七个工业园,平均每天有2个专利,1个新产品,新产品贡献率达70%以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亦有一席之地,出口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在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及南亚联盟等世界十大经济区均有合作伙伴,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设其在北美的家用电器生产基地,将逐步实现其“产地销,销地产”的国际化战略。16年来海尔平均每年以82.8%的增长速度高速增长,且在持续快速发展中,未出现大的失误,这是世界家电企业发展中的奇迹。

为了获得持续、先进的技术与人才支持,九洲公司加强了同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起开放型、高层次、多元化的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了具有九洲特色的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入股、人才培训、成果孵化等模式,并制订了《公司产学研合作(联合)发展管理办法》,营造了良好产学研合作氛围。目前,九洲集团已与全国12个重点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共建研究机构3个,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合作项目12项,累计注入资金1800万元。与电子科大联合组建了联合实验室,主要从事多媒体数据广播及VOD等音视频技术及系统产品开发。目前已完成CATV数据广播系统、VOD/NVOD视频点播系统、卫星数据接收卡3个项目的设计评审,已小批量试产和试销。与其合作开发的分布并行式服务器操作系统已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与北京邮电学院合作开发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数字电视前端处理设备编码器,已小批量试产。与华中科技大学正在组建九洲—华中科大联合实验室,拟就自由空间光通讯系统、激光空间应用、DWDM激光器、集群高性能服务器等领域和项目进行全面合作。与信产部14所、38所、10所、29所合作,研制出了众多先进的国防电子装备,在部分军事领域填补了空白,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与中科院声学研究所DSP中心合作完成了数字卫星接收机的开发,已投放市场2

万多台,为公司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近期又与中科院合作在中央电视台2万台的数字卫星接收机招标中一举夺标。与西南科技大学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信息技术实验室以及卫星传输数字宽带综合信息网络技术中心和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与中国科学院电子所和自动化研究所正在雷达成像技术和智能监控系统、NC终端产品进行了合作开发和技术交流。由于正确实施了技术创新战略,九洲集团公司的发展呈现出快速成长的良好势头。

创新科技投入机制,确保企业长远发展

技术创新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成功除了依赖于先进的开发机制及技术创新组织体系外,还必须借助于先进的科研开发和设计手段。为了确保科技投入的有效运作,海尔确立了定期召开科技创新工作例会的制度,由集团总裁任主任,决策、开发、生产、营销等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技术创新委员会成员专门对投入的科技开发资金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保证科技投入的有效运作。海尔在集团资金的使用上,确立了科技投入优先的原则,即确保集团每年的科技投入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逐年递增,投入总量逐年增长,资金使用确保到位,同时对集团内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采取集中投入、加大投入的原则。1996年以前,海尔集团每年的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 %左右,2001年科技投入达156800万元,占销售收入的%。先进的科研、设计手段,加上掌握最新技术的技术创新队伍,使得海尔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目前海尔达到了每天开发一个新品种,每天申请两项专利每月投入市场10多个新品种的水平。

九洲公司为了完善技术创新条件,集团公司为企业技术中心设立了专帐,有效地保证了预算内科研项目所需经费的投入。

“九五”期间累计投入科研开发经费1.98亿元,为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的12%。累计投入技术改造经费1.47亿元,从国外引进了大批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用仪器、试验设备,进行了大范围、大面积的技术改造. 这些巨资的投入,不仅开发出了众多的新产品,还装备出了国内一流水平的技术中心,进一步完善了技术中心的工作环境,大大提升了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专利战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是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形成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将技术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竞争优胜。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大都伴随着技术发明,这些发明及由此形成的技术秘密、专有技术及专利技术是企业独特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胜。

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就是指企业运用专利制度,从技术发展及市场的角度,加大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及 技术秘密的保护工作,寻求市场竞争优胜,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创新技术创新的特征、机制,根据所处行业的技术特点及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采取适合企业实际的专利战略,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专利战略有两种基本类型:进攻型和防御型。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实力、经济实力、市场实力等综合因素决定其目前的专利战略是以防御型专利战略为主,进攻型专利战略为主辅。

海尔公司是我国实施专利战略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现已申报专利近2000项,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发1个新产品,申报2项专利,新产品贡献率达70%以上。

(二)技术中心评价体系

为了考核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情况,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的动态管理,科学、合理的评价企业技术中心工作,国家经贸委制定了《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进行一次评价。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有三部分构成,即3个一级指标,

体制与机制 (30) 技术创新体系(4) 科技投入机制(14) 人才激励机制(4) 科技人才培养(3)

外部资源利用(5)

创新队伍建设(10)

体制与机制主要从技术创新体系、科技投入机制、人才激励机制科技人才、外部资源利用5个方面考察企业创新战略制定、执行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及增长情况、企业技术人员收入及科技人才流动情况、技术中心人员培训及参与国际技术交流的情况,产学研合作及利用国际技术资源的情况。

实力与能力主要从创新队伍建设、创新条件建设、创新能力建设3个方面考察企业专职技术开发人员、专家等技术带头人情况、技术开发、中试等硬件条件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产出与绩效主要从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效益、社会经济效益3个方面考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产出和专利产出情况及技术贸易收入和在技术标准的制定中的作用,新产品销售额和新产品利润额在对企业的贡献份额、出口创汇和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情况、企业利润等综合经济效益情况。

此评价体系相对科学、公正的评价了企业技术中心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2001年度国家对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海尔得分95.4分。

三、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

通过对海尔、九洲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浅析,结合国家对企业技术中心的评价,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的技术中心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产学研结合程度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专利数量、质量和产出效益等方面较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技术创新制度、人才吸引机制不够完善,企业技术中心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尤其是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力度不够,在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中,有20户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还不到1%,有的企业虽达到3%-5%以上,但从投入的绝对数上,远无法与国外大企业相比。经济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10%,世界500强都超过10%。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加强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因此企业在技术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一是要注重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发展规模相适应,兼顾企业的长、中、近期研究开发,逐步形成多层次相互衔接的技术

开发体系,既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形成技术储备服务,又为企业适应市场需求提供服务;二是要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相结合,着力构筑市场、开发、生产、营销相互衔接、紧密配合的企业技术创新组织体系,使技术中心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与企业制度创新相结合,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激励机制,为技术中心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制度保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围绕结构调整开展技术中心工作,使技术中心在产品结构更新、产业技术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要明确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中心建设发展规划,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要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不断完善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加速形成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为主攻方向,不断提供技术支撑的组织体系;四是要进一步加大资金、人才的投入力度,形成以行业技术带头人为核心的合理的人才组织结构,提升企业主导产品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五是要注重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制订标准能力的提高,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刘进先著,武汉出版社出版)

2、《海尔的管理模式》(孙健教授著,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

3、《技术经济学》(王永亮、张永安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培训资料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措施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措施 要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在发挥市场调节功能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当前要重点完善和落实好以下政策措施: 一、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这是从体制机制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目前,因为发展模式、市场条件、政策和体制环境等多方面原因,不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热情不高。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大企业自主创新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促使企业把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头等大事。要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研究开发的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带动市场导向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开展。包括: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打破行业和市场垄断,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使国内企业参与、融入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进一步整合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科技资源,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进一步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

构,鼓励企业与科研部门、高校联合共建实验室、共性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平台。同时,加快完善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和政策,探索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模式。在技术创新中发挥大企业的骨干作用,发挥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高技术企业的政策支持。 二、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落实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 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是各国政府普遍实行的引导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和激励政策。我们要认真研究wto框架下政府支持企业研发和创新的做法,形成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投入机制。在财税政策方面,要加大支持研发和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设备更新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推进并完善企业研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制定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金融政策方面,要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金融体系和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在政府采购政策方面,要改革政府采购的体

技术创新能力

精心整理 (1)从技术能力角度分析 从技术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学者把组织在技术创新过程 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进行划分。在国外,拉里(LarryE.West- phal,1981)结合组织行为学科知识,把技术创新能力看成是组 织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与信息的获取能力的综合; SevenMuller 术能力、储备能力、组织能力的综合; 技术创新行为主体出发, 业的价值观。在国内, 出组合创新能力, ,其本质是知 ,则把技术创新能力界 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资源配置能力等。还有的学者把创新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与吸收能力 并列起来,共同构成企业的技术能力。他们认为,技术创新能力 是技术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企业提高技术能力最终应以提高 技术创新能力为依托。吸收能力和生产能力只停留在掌握已有

技术上,而不能具备超越技术领先者的技术能力,只有拥有技术 创新能力,企业才能最终战胜技术领先者。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有些学者依据技术创新的基本性质和 基本过程、成功技术创新给予的启示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调查分 析结果,把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投人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还有的学者 提出, 力一起构成技术能力, 位)产生新思想(新概念) , 组织能力的划分粗细不同,但可以看出,良好的生产营销等基本 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是技术创新的一个基础,因此也引起了众 学者的广泛关注。 (2)从战略管理角度分析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便于组织支持企 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的一系列综合特征,包括可利用资源及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我县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不强。企业专利申请多数是实用型或外观型的,发明专利不多,特别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少。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总体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产业核心技术不强,没有形成上规模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业。尤其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研发能力更是非常薄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全县研发经费投入达到销售额5%以上的企业只有少数几家,大多数中小企业,受困于资金、县场、效益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研发投入难有保障,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政府引导性投入效应难以对各个层次上的企业发挥作用。 (三)技术创新人才匮乏。中高级技术人员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民营中小企业中分布少,特别是面多量广的中小企业中科技人才更少,高新技术人才匮乏,更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国内技术领军人物更是少之又少。 (四)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服务功能不足,政府部门和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尚未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投入引导、沟通协调、信息传播,以及咨询、招标、风险投资、融资担保等综合服务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五)扶持政策尚需进一步落实。为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我县已经制定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但有些政策落实有难度。如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政策,虽财政、科技部门已作了广泛的宣传,但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执行比较困难,在部分企业不易落实。 二、对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科技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县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增强县场竞争力的客观选择,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我县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仍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实施进度,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进一步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切实引导企业树立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决策、投资、开发、成果转化和受益的主体。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主要形式的研发机构建设,使其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进与转化科技成果的主体力量。引导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在自主创新上有所突破,在一些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促进“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科技创新热情,发挥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组织作用。大力引进创新人才,支持企业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程度作为重要的分配标准,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11月30日)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国内企业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技术创新在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自我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作为老的国营企业,如何摆脱原计划体制下的条条框框,建立迅速敏捷、高层次的研究机构,成为企业培养和造就技术人才的摇篮,更是值得关注。为此,本文在研究技术中心的几种模式基础上,结合九洲公司的存在的问题和作法,有针对性地对国营企业如何建立企业技术中心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供商榷。 主题词: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跨国公司以强强联合为主要内容的兼并和重组,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拓展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加快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纷纷在华设立研究开发中心,这标志着国外企业已从过去的单纯的产品竞争转变为从整个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与对手展开了全面的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国内企业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技术创新在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纷纷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自我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的目的,就是要形成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技术开发体系及其有效运行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协调、运用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因此,进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十分重要。 一、企业技术中心的产生及特点 (一)企业技术中心的产生 1、计划经济下的科技需求矛盾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分

(七)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企业创新能力主要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 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各 级指标均按整数打分,满分为100 分,综合得分达到70 分以上(不含70 分)为符合认定要求。四项指标分值结构详 见下表: 序号指标分值 1知识产权≤30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 3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20 4企业成长性≤20 1.知识产权(≤ 30 分) 由技术专家对企业申报的知识产权是否符合《认定办 法》和《工作指引》要求,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 序号知识产权相关评价指标分值 1技术的先进程度≤8 2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8 3知识产权数量≤8

4 知识产权获得方式≤6 (作为参考条件,最多加 2 分) 5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2技术规范的情况 ( 1)技术的先进程度 A. 高(7-8分) B. 较高( 5-6 分) C. 一般( 3-4 分) D. 较低( 1-2 分) E. 无(0分) ( 2)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 A. 强(7-8分) B. 较强( 5-6 分) C. 一般( 3-4 分) D. 较弱( 1-2 分) E. 无(0分) (3)知识产权数量 A.1 项及以上(Ⅰ类)(7-8 分) B.5 项及以上(Ⅱ类)( 5-6 分) C.3~ 4 项(Ⅱ类)(3-4分) D. 1 ~ 2 项(Ⅱ类)(1-2分)

E. 0 项( 0 分) ( 4)知识产权获得方式 A. 有自主研发( 1-6 分) B. 仅有受让、受赠和并购等(1-3 分) (5)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技 术规范的情况(此项为加分项,加分后“知识产权”总分不超 过 30 分。相关标准、方法和规范须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认 可。 ) A.是( 1-2 分) B.否( 0 分)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30 分) 依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 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专利、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 平而对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 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形式包括:自行投资实施转化;向他人转

(创新管理)技术创新能力

( 1) 从技术能力角度分析 从技术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学者把组织在技术创新过程 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进行划分。在国外, 拉里( Lar ry E. West- phal, 1981) 结合组织行为学科知识,把技术创新能力看成是组 织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与信息的获取能力的综合; SevenMuller 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产品开发能力、改进生产技 术能力、储备能力、组织能力的综合; 巴顿( Bar ton, 1992)从企业 技术创新行为主体出发,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由技术人员和高 级技工的技能、技术系统的能力、管理能力、价值观等内容组成, 其核心就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能力及企 业的价值观。在国内, 王伟强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类型, 提 出组合创新能力, 即产品创新能力、工艺创新能力之间的耦合状 态及其由此决定的系统的整体功能; 许庆瑞从产品创新能力和 工艺创新能力两方面探讨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 其本质是知 识。国家科技部的《技术创新工作纲要》中, 则把技术创新能力界 定为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工程化能力、生产创造 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资源配置能力等。还有的学者把创新能力, 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与吸收能力 并列起来, 共同构成企业的技术能力。他们认为,技术创新能力 是技术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企业提高技术能力最终应以提高 技术创新能力为依托。吸收能力和生产能力只停留在掌握已有 技术上, 而不能具备超越技术领先者的技术能力, 只有拥有技术 创新能力, 企业才能最终战胜技术领先者。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有些学者依据技术创新的基本性质和 基本过程、成功技术创新给予的启示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调查分 析结果, 把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投人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还有的学者 提出, 技术创新能力同技术监视能力、引进与模仿能力、吸收能 力一起构成技术能力, 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 或其组织单 位)产生新思想( 新概念)并运用研究与发展、营销和工程化能力 实现新思想以促进、支持技术创新战略的综合能力。 这些对技术创新能力含义界定的说法把组织运用在技术创 新中所需要的主要能力进行了划分。可以看出, 把对新知识、新 技术等方面的吸收能力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一种观点得到了广 泛的认可。吸收能力指企业获得、存储、学习和转化新知识的能力。吸收能力越高,从组织内外部更容易获取新的资源,才容易 不断推陈出新,因此良好吸收能力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另外 组织能力是技术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尽管众学者对 组织能力的划分粗细不同, 但可以看出,良好的生产营销等基本 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是技术创新的一个基础,因此也引起了众 学者的广泛关注。 ( 2)从战略管理角度分析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便于组织支持企 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的一系列综合特征, 包括可利用资源及

如何提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

企业该如何做好研发工作 企业研发也叫("技术开发"),是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验证、起草标准的一个过程。 研发中直接相关的内容包括技术: 图书资料、资料翻译书、研发人员培训、培养、专家咨询、与权威机构和大型企业合作研发。必需要的到位的研发经费。 研发完成后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专利的申请。 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构思、开发和制造,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 无形资产的产生在研发过程中发现的关键技术可申请专利、非专利发明、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 如何提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 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研发创新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任何客户的喜好都会变化,仅靠一个产品的成功,一时产品的成功,是很难让这个企业在这个行业立于不败之地。 唯一能够让企业持续生存的基础,就是企业的持续研发创新能力,持续不断满足客户,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应变能力。 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创新体系; 2. 研发方案执行体系 3. 研发人才培育; 4. 高效的研发团队和流程; 一、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创新体系 现代企业的研发创新体系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技术驱动型,就是我有什么样的技术,然后根据我的技术推出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卖给客户;第二种是客户要求型,就是客户明确告诉你我需要什么产品和服务,你要为我量身定制;第三种是市场需求导向型,这种体系一方面结合了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技术拉动,另一方面是充分地结合了市场的需求,从满足市场需求的角度推出新产品,这样既保证了推出来的产品是客户需要的,同时也是属于技术领先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持续的推动建立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创新体系。

企业创新能力介绍

1.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限400字) XXXXX有限公司是一个XXXXXXXXXXXXXXXXXXXXX,提供多终端互联网音视频解决方案。主打产品是XXXXXXXXXXXXXX。企业产品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6项,主要是6项软件著作权, 6项均来自于企业自有技术,帮助企业在技术方面寻找行业制高点,且知识产权皆已用于批量生产,成为公订的利益增长点,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科技成果转化情况(限400字) 公司近三年研发项目数量16项,转化项目16项,新软件产品16个, 公司近三年科技成果转化16项,平均每年5项以上。公司的新产品投产率在100%。详见《公司近三年科技成果汇总表》、《公司技术诀窍说明》。转化的科技成果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3.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组织管理情况(限400字) 公司成立了研发中心,且每个项目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制定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研发项目立项管理办法》、《研发投入核算体系管理办法》、《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岗位责任书》部门等规章制度。除规定了企业项目立项,项目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等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外,还重点对科研技术人员的考核、奖励做了详细的规定。为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与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 4.管理与科技人员情况(限400字) 公司2015年底在册职工人数111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11人,占企业职工比例100%。企业设立单独的研究开发机构,组建了研究技术开发中心。所有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110人,占企业员工的91%,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等,门类较为齐全,知识结构合理。企业设立单独的研究开发机构,公司研发部人员基本上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具有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一只高学历高素质高知识结构的开发队伍。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五个方面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五个方面 近年来,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和加强,政府在技术创新资金方面的投入,唯自主品牌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营造企业创新文化环境上做了大量工作。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技术创新不断闯关,并取得了一些重大技术突破和成功经验。但是,由于我国关键技术的自给率低,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特别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仍然依赖进口,在软件、技术标准方面都要向外国企业支付高额费用。这种依附型生产模式从经济角度看,处于增值链的低端,只能为他人的高回报垫底,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外贸收益。从安全角度看,在这种模式下,生产规模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利。这种局面不能迅速扭转的原因,追根溯源,还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在目前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科技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的2.8万家大中型企业中,有75%的企业尚未形成研发能力。有关专家认为,其原因是企业经营机制的缺陷造成了技术创新动力的缺失。企业要从增加创新投入,降低开发成本,选择好创新突破口,加强与科研院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善用人才,营造人才创新环境及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增强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增加创新投入降低研发成本 商务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自主研发投入严重不足。2005年我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平均比重只有1%,比世界500强低两个百分点。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从客观上看,技术研发投入的确存在风险,效益回报不确定因素很多。主观上讲,企业还没有把技术创新动力建立在高瞻远瞩的战略上。目前,很多知名大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和新的规划中,似乎对技术创新都有浓重的一笔,而在落实时,却出现了创新步子不大或急功近利绕行现象。 事实上,技术研发是企业一定要闯的关口,投资技术就是投资企业的前途,加大研发投入,首先要解决企业创新动力。在研发资金的使用上,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企业看到某一行业利润可观,便一哄而上,这样易形成重复投资,使这些企业的各自研发下形不成合力,有限的资金被大量浪费掉了。 面对技术研发基金的使用问题,在研发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企业要降低研发成本。因为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如果研发资金投入过高,最后落到产品上的成本也就会高,使产品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能力。所以,企业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还要尽量走创新低成本之路,在开源、节流、挖潜和高效上做综合性文章。 选择技术创新突破口 新发明是技术创新,提高现有技术的性能和革新技术也是创新,可以把创新分成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企业可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选择创新模式。 企业不妨先选择好技术创新突破口,一方面在与国际接轨中,利用多渠道获取技术信息,引进先进技术。引进技术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仅为使用而引进。这种模式因外国的技术约束,容易掉进技术依赖的陷阱,最终让人家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另一种是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引进。企业技术引进后,重在吸收消化实现新的创造,这种创造是在技术的高端起步进行研发,可避免走弯路。另一方面,现在我国通过这么多年的技术研发积累,在一些终端产品生产过程中,已经有很多自主创新技术的配套产品,可以把这些产品通过整合、集成或配套等方式综合起来,再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美国的波音飞机就是在跨越70多个国家的生产链当中处在最后组装整合资源的地位。 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目的合作

企业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企业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怎么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什么是核心创新?在许多的员工看来,核心创新就是指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务的挖掘,是高层的事,是市场部门的事,所以当公司进行创新运动的时候,要么无动于衷,要么无从下手。真实意义上的核心创新应该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字面上的所谓新东西,但不容易找到,找到也不太容易展开,对企业来说,真的是需要高层来想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对现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当中“结”的清除。 企业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企业的核心创新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出发,以自身力量为主体,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推动经济结构的创新,促使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的能力。 那么,如何提升企业核心创新能力? 第一、要确立核心创新战略 要实现战略思想转变,以增强核心创新能力为目标,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真正把提高核心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实施核心创新战略,应当着眼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原始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结合起来,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核心知识产权,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有自己的特色,在此基础上,科学提炼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战略发展布局和战略发展保障,真正使核心创新成为企业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和激发器;加强科技规划和信息化建设, 加强应用性科技研究,推进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把经济增长方式完全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职工素质提高上来,以此推动产业战略的优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通过核心创新战略的建设,带动和促进企业目标战略、经营战略、品牌战略、人才战略等的建设和发展,形成科学的战略创新体系,使企业核心创新战略更加规范化、网络化和系统化。 第二、要搞好企业科技创新 企业核心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企业拥有相应的科技资源,具有一定的产品技术优势。这就要求企业进一步推进企业科技体制改革,调整优化企业科技结构,整合科技资源,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充分 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抢占一批技术制高点,抓好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信息工程,加大新科技和新项目、新产品的科研投入,利用先进的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项目,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打造以产品技术为竞争力基础的多领域、多层次的产业链;要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和转化工作。要根据市 场的需求,依据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认真做好成果的评估和筛选工作,对优秀的成果要大力推广应用,并从人才、资金和物质上给予支持,从而形成引进一消化一吸收一创新的良性循环,促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第三,要建立健全核心创新机制 提高企业核心创新能力需要机制的支撑和保障。要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科研机制,积极与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充分利用科研单位的知识优势和技术优势,搞好科学论证,集中攻克

企业创新能力介绍完整版

企业创新能力介绍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1.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限400字) XXXXX有限公司是一个XXXXXXXXXXXXXXXXXXXXX,提供多终端互联网音视频解决方案。主打产品是XXXXXXXXXXXXXX。企业产品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6项,主要是6项软件着作权,6项均来自于企业自有技术,帮助企业在技术方面寻找行业制高点,且知识产权皆已用于批量生产,成为公订的利益增长点,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科技成果转化情况(限400字) 公司近三年研发项目数量16项,转化项目16项,新软件产品16个,公司近三年科技成果转化16项,平均每年5项以上。公司的新产品投产率在100%。详见《公司近三年科技成果汇总表》、《公司技术诀窍说明》。转化的科技成果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3.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组织管理情况(限400字) 公司成立了研发中心,且每个项目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制定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研发项目立项管理办法》、《研发投入核算体系管理办法》、《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岗位责任书》部门等规章制度。除规定了企业项目立项,项目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等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外,还重点对科研技术人员的考核、奖励做了详细的规定。为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与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 4.管理与科技人员情况(限400字) 公司2015年底在册职工人数111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11人,占企业职工比例100%。企业设立单独的研究开发机构,组建了研究技术开发中心。所有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110人,占企业员工的91%,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等,门类较为齐全,知识结构合理。企业设立单独的研究开发机构,公司研发部人员基本上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具有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一只高学历高素质高知识结构的开发队伍。

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摘要]企业创新能力在衡量企业的综合指标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为分析全国的各大城市创新能力发展情况的优势和不足,选取了重要城市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聚类分析。指出了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企业;创新能力;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064-02 1 企业创新能力 1.1 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 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创新”概念首次引入经济学并成为经济学 中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创新就是把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个新组合包含五个方面:①采用一种新的产品;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掠取或者控制一种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⑤实现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形式。 虽然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时间,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原因在于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很大,而且又十分复杂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就会赋予技术创新不同的定义。 企业技术创新是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赢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供给来源或者建立企业新的组织。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质是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结合,它的动力来源于市场,其成败要靠市场来检验。 1.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组成要素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企业技术创新的线性过程来探讨,从线性过程来看,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思想的概念化阶段、开发阶段、作业阶段和产出阶段。从这一过程来看,第一阶段其实就是根据企业的创新战略作决策的过程(创新决策),第二、第三阶段就是研究开发过程(创新实施),第四阶段是生产和市场化过程(创新实现)。另外,整个技术创新过程需要通过组织管理来实现,这就需要组织能力(创新管理)。所以本文从这样一种思路出发,把技术创新能力的结构要素分解为创新决策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并以此作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1.3 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经济发展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搞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成为当前科技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近年来,政府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为自主品牌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为营造企业创新文化和环境做了大量工作,因此我国技术创新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技术突破和成功经验,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和意义如下:①企业技术创新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根本途径。②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③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2.1 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综述 目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广泛 关注。总的来说,由于技术创新能力涉及的因素众多,其评价理论和方法尚处在探索之中,加上综合评价需要涉及很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所以关于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常用的研究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学者使用比较多的主要是多元统计学法,包括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 2.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在企业员工培训学习方面,企业可以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与创新目标对科技人才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与培训,加强员工主动学习的意识。企业必须加强科研技术人员的培训与交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实现科研项目的共同开发和利用。其次,积极鼓励和组织同行企业间多种形式的科研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趋激烈,企业间的竞争重心也逐渐转移到科技创新的竞争,因此,科技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么,怎么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成为众多企业研究的一大课题。文章通过对科技创新的内涵做了简要的介绍,并结合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有利于企业探索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为科技创新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再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技术更能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如此之大的推动作用。归根到底,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表面上它体现在产品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上,实质上直接关联着企业的生产、市场、生存、发展,间接关联着企业所在地区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以及所在行业的市场平衡。经济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出成果、出效益丰富经济,科技与经济的相互融合及相互支持,是社会快速进步的必须也是必然。因此,企业必须牢牢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才能立足行业,

走向市场,谋求生存和发展。 一、科技创新的内涵 科技创新概念目前在国内引用频率极高,但对于科技创新的内涵大多没给出充分阐述,这就有必要从指导实践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对“科技创新”的内涵进行界定。否则,容易导致“科技创新”的“泛化”,使本来就十分有限的创新资源趋于分散,导致真正的科技创新得不到有效的集中支持。总的来看,我国学者对科技创新的内涵说法不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点是:普遍认为科技创新最核心的特性是科技创新者拥有科技知识产权;科技创新者在创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不同之处:(1)对科技创新的定位认知有差异。(2)对科技创新的主体认知有差异。(3)对科技创新的外延认知有差异。 (4)对科技创新中“科技”的认识有差异。 笔者认为,科技创新在学术研究领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与某一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密切相关,理解科技创新的内涵首先要正确理解科技创新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其次要考虑我国基本国情、技术发展水平现状和战略目标。再次要把握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责定位、产业特点和企业规模及企业现有创新能力的不同。理解科技创新内涵,还要将科技创新与政府、企业各自的职能相联系。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衡量企业科技创新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是取得市场的认可,为企业带来利润。从政府层面或从国家层面看,科技创新最根本任务是国家竞争力的加强,其实质是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为国家利益服务的能力。无论是本国哪个企业科技创新取得成功,只要这种创新增强了国家竞争力,就应当予以鼓励支持。 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文献号】6-738 【原文出处】统计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403 【原刊页号】12~16 【分类号】F31 【分类名】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407 【标题】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作者】察志敏/杜希双/关晓静 【作者简介】察志敏,杜希双,关晓静,国家统计局。 【摘要题】技术创新 【英文摘要】The paper evaluates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f China by us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imperfection of current innovation circumstance,shortage of innovation input and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skills of innovation personnel. 【关键词】技术创新/评价方法/实证研究 【正文】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努力提高自主研究与开发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创新能力如何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国际竞争能力。为此,我们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方法,并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步的评价与分析,以期能为国家制定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并建立起正常的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探讨 关于技术创新,普遍认同的概念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从新产品、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技术的获取(研究开发、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工程化、产业化到实现市场销售的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国外一般把技术创新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产品创新,另一类是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是指企业发明新的产品或对原产品的性能进行重大改进或提高,工艺创新是指企业采用新的技术工艺或对原生产工艺生产方法进行重大改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创新能力各要素的诸多方面,可以说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都相关。OECD国家在进行技术创新能力调查时,将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确定为六个重点方面:一是企业发展战略,二是创新成果的扩散,三是企业创新的信息源和创新障碍,四是企业创新的投入,五是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六是企业创新的产出。加拿大的专家在进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采用8个相应的指标来进行分析,即:创新人员投入占从业人数的百分比,创新资本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非专门的创新人员投入占从业人数的百分比,非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专门的创新人员投入占从业人数的比重,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出口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和企业的创新倾向;国内有些学者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六大创新能力要素,即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R&D)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我们在较为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四大要素。 1.企业潜在技术创新资源。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它主要反映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中人力资源主要是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创新素质,包括文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建议 一、我县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得问题 (一)核心技术得研发能力不强。企业专利申请多数就是实用型或外观型得,发明专利不多,特别就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少。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总体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产业核心技术不强,没有形成上规模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得主导产业.尤其就是面广量大得中小企业研发能力更就是非常薄弱,还有很长得路要走。 (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全县研发经费投入达到销售额5%以上得企业只有少数几家,大多数中小企业,受困于资金、县场、效益等综合因素得影响,研发投入难有保障,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得1%左右.政府引导性投入效应难以对各个层次上得企业发挥作用。 (三)技术创新人才匮乏。中高级技术人员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一些规模较大得企业,民营中小企业中分布少,特别就是面多量广得中小企业中科技人才更少,高新技术人才匮乏,更缺乏高素质得技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与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国内技术领军人物更就是少之又少。 (四)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服务功能不足,政府部门与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尚未充分发挥各自得优势,在投入引导、沟通协调、信息传播,以及咨询、招标、风险投资、融资担保等综合服务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五)扶持政策尚需进一步落实。为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我县已经制定了一定得扶持政策,但有些政策落实有难度。如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政策,虽财政、科技部门已作了广泛得宣传,但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执行比较困难,在部分企业不易落实. 二、对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几点建议 科技创新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得必然要求,就是我县实现跨越发展得有效途径,就是企业增强县场竞争力得客观选择,也就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得必由之路.我县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了一定得成绩,但与加快发展得要求相比,仍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实施进度,不断取得新得成效。 (一)进一步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得主体地位,激发自主创新得内在动力。 企业就是科技创新得主体,切实引导企业树立强烈得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决策、投资、开发、成果转化与受益得主体。促进企业建立良好得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主要形式得研发机构建设,使其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进与转化科技成果得主体力量.引导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在自主创新上有所突破,在一些关键领域掌握更多得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促进“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充分调动企业家得科技创新热情,发挥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得组织作用。大力引进创新人才,支持企业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程度作为重要得分配标准,充分调动科技人才得创新创业积极性。

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 1、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限400字) 昆明微想智森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了11年的本土数字新媒体科技型中小企业,专注于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智慧应用研究。主打产品是基于虚拟现实的720云全景图片拼合系统、720云全景ISO系统、720云全景视频系统、720云全景安卓系统、多档分度全景云台、全景云台补地套件、全景云台多档位分度台、全景云台相机固定装置等。企业产品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5项,包括19项软件著作权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均来自于企业自有技术,帮助企业在技术方面寻找行业制高点,且知识产权皆已用于批量生产,成为公司的利益增长点,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科技成果转化情况(限400字) 公司近三年研发项目数量9项,转化项目9项,新软件产品18个, 公司近三年科技成果转化18项,平均每年5项以上。公司的新 产品投产率在100%。详见《公司近三年科技成果汇总表》。转化的科技成果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3、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组织管理情况(限400字) 公司成立了研发中心,且每个项目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制定 了《研发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研发经费管理制度》、《科技研发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人才评估培养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除规定了企业项目立项,项目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等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外,

还重点对科研技术人员的考核、奖励做了详细的规定。为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与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 4、管理与科技人员情况(限400字) 公司2016年底在册职工人数4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48人,占企业职工比例100%。企业设立单独的研究开发机构,组建了企业技术中心。所有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22人,占企业员工的45.8%,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等,门类较为齐全,知识结构合理。企业设立单独的研究开发机构,公司研发部人员基本上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具有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一只高学历高素质高知识结构的开发队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