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瑞士学习考察报告

瑞士学习考察报告

瑞士学习考察报告
瑞士学习考察报告

开阔国际视野聚焦高端要素创新驱动发展

——南京代表团赴以色列瑞士爱尔兰学习考察报告

在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闭幕,确立了“办好青奥盛事、创成率先大业、建设人文绿都”目标任务的背景下,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率领南京市经贸科技代表团,于2011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访问考察以色列、瑞士和爱尔兰。重点宣传推介“南京321计划”,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软件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人才培养、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向国际奥委会通报南京2014年青奥会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交换相关意见。访问期间,南京代表团分别在三个国家组织召开大型推介交流会,安排拜访、会见、洽谈和考察活动共48场,签约合作项目9个,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圆满完成出访活动计划和任务。

【启示与思考】

这次出访考察的三个国家都是国际化现代化程度极高的发达国家,虽然国土面积都不大、资源禀赋也不富足,但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人才培养等多方面都极具特色和竞争力、居世界领先地位。南京代表团边看边议、边学习边思考,对方强烈的创业激情、先进的发展理念、创新的思路举措,令人震撼、促人深思、催人奋进,紧迫感、危机感扑面而来,新思路、新动力油然而生。

启示之一:不同的原始动力,同样强烈的创新精神

以色列是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人均专利、风险企业人均占有数列世界第一,总资本超过10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业在全球规模仅次于美国,赢得了创业的国度之美誉。如果说以色列是为了生存发展而创新,那么瑞士和爱尔兰则是为了改变面貌而创新。代表团考察了三个国家最顶尖的大学、科研院所和大企业集团,拜会了当地政府部门、开发区和技术转移中心,所到之处,强烈感受到他们推动创新、致力创业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歇,他们谈得最多的不是欧债危机的困难,而是阶段性困难中所孕育的发展新机;谈得最多的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以新一轮科技创业创新规划为代表的主动突破。无论是每年约占gdp贡献度达12%的以色列国家贴现银行等巨型企业,还是瑞士和爱尔兰的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他们在危机中自信乐观的把握机遇意识、充满激情的创业创新精神着实令人钦佩、使人警醒。这种精神不仅成为三个国家跻身世界重要经济体的强大动力,也必将成为他们应对危机、转机成势的核心元素。南京和他们相比,不缺创新要素,缺的是创业激情,迫切需要学习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的创业精神,让这座蓄势待发的城市焕发出独特的精气神,重新激发起巨大的创业活力与创新动力。

启示之二:不同的资源禀赋,同样先进的发展理念

以色列接近一半的国土是沙漠,从建国之初工业几乎为零、农业基础薄弱,到以it和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助推进入世界发达国家前列。瑞士多山少地,可耕地仅为28%,实际耕地仅为6%,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和工业原料主要依赖进口,而金融业、高档钟表、医药等产业领域都在国际市场处于领先水平。爱尔兰腹地狭小,却以软件、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为支撑,一举完成由农牧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跨越。不同的资源禀赋、不同的经济形态,共同的裂变过程、共同的水平地位,成就这种深刻转型的内在动力,源于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源于政产学研金高效结合,源于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成为发展自觉。

魏茨曼科学院早在1959年就成立了推动技术转化的耶达研究发展公司,目前成为世界上赢利最多的技术转移公司之一,学院的科学家们直接推动了以色列技术孵化器体系的诞生。有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以色列理工学院于1991年建立理工学科科学园,被誉为理工学院企业家孵化器,是以色列最成功的大学科学园,也是以色列最大的孵化器之一。都柏林大学创新和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于2003年,已成为爱尔兰技术成果转化的一个典范。代表团考察的

所有大学和科研院所都建有技术转移中心或孵化器,当地政府建立科技创业创新特别社区,出台扶持政策,吸引企业和资本等进入,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到孵化器、再到特别社区或加速器,最终做强做大。这种先进的发展理念、成熟的创新链条设计,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学习。

启示之三:不同的产业定位,同样科学的运作模式

代表团考察的三个国家历史不同、地缘相异,经济发展也有差别,但发展的现实趋势和长期走向却殊途同归,都标定了以创新型经济与服务型经济为主攻方向。这些新的动向给代表团以新的启示和思考。三个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培育、高新技术转化、科技成果孵化和创业人才培养。他们善于运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无论是爱尔兰企业发展局和投资发展局,还是香农开发区和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虽是国有性质,但运作模式完全商业化,管理模式都是公司化。政府注重政策服务引导,不是按照政府意志简单地行政驱动,而是突出政府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按照企业和大学需要什么、市场要求什么来提供服务。大学不再单纯追求发表了多少论文,都有技术转移中心或创新中心,中心70%以上的股权来自各种基金和私人投入,其余来自政府部门和大学投入。政府扶持资金投入一般不超过创业公司股权的10%,基金和私人资本控股保证了技术转移和公司创业的商业化操作。

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全按照市场机制也难以实现,政府提供制度设计、公共服务和前期支持非常必要。政府服务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心放在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而不是大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相比较而言,科技成果转化不足、创业氛围不浓等依然是困扰我市的重要课题,我们要认真研究发达国家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二次开发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恰到好处、充分有效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组合效应,加快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

启示之四:不同的国情市情,同样智慧的发展追求

发达国家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和老城保护等方面都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爱尔兰都柏林市两大鲜明特色是智慧和开放,依托大学科研优势,大力引进世界一流企业,积极发展软件产业,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和创新城市。都柏林着力发展智慧经济、集聚智慧人才、实现智慧管理、加强智慧服务、提供智能生活等,通过全方位开放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创新能力及融合各种资源的能力,为南京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要学习都柏林政府部门的服务与管理创新,使我们的服务更加智能化,管理更加高效化。三个国家对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理念先进、方式多样,以智慧的理念、创新的手法、科技的手段,把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融合,最大程度保护和发展了城市特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对策与建议】

在考察中大家深刻认识到,以科技创业和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深刻影响着城市未来发展。南京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自觉聚焦“四个第一”,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是顺应时代、把握规律、势在必行的科学决策,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结合学习考察,建议在发挥南京优势、聚焦“四个第一”上“突出四个转变、实现四个突破”。

加速发展理念之变,实现专业化推动的突破

通过学习考察,大家一致认为要坚定不移地聚焦“四个第一”,不遗余力地落实“南京321计划”和系列配套政策,通过建设科技创业创新特别社区等举措,最大限度发挥南京科技教育人才优势,以新理念新思路引领推动新发展。相比较欧美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我们并不具备先发优势,在发展软件产业、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引进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等很多方面都要加强学习、奋起直追。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加快转变传统的资源观和人才观,进一步强化先进理念、尽快形成共识,切实提高响应力、执行力和创造力,不争论、不耽搁,看得

抓得更实。目前市级层面战略决策的顶层设计已经形成,关键是要纵向建立一体化、纵深化、专业化的体系设计,更善于把握创业创新规律,更善于响应创业创新需求,更善于提升创业创新整合转化能力,特别是要有国际化视野、专业化水准的优秀团队来推进落实“321计划”,研究制定创业特别社区规划、政策设计和园区建设,设置创新公共空间、共享信息网络、建立风险基金等,着力把先进的理念和思路化作行动,把目标变为现实。

加速运作模式之变,实现商业化运作的突破

南京科技成果转化不充分,最大的问题是商业模式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不够、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效率不高。考察发达国家及大学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中心、开发区等,他们都是采用商业化模式、企业化运作,大学科研院所研发阶段的目的是“生产”专利技术,必须经过转化形成产品、走向市场,才能最终实现赢利。转化的过程都是公司化运作,每个转化中心都是公司性质。我们正在建设的各类孵化器和加速器,必须实行公司化管理,把土地作为资本,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变过去的一卖了之为滚动开发、可持续发展。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要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激励,主要是精神激励和导向激励,考核导向是关键,引导大家必须向创新创业这个方向走。二是政策,主要是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在政策体系创新上要有根本性突破,比如把政府投资基金及银行的融资变成种子基金,试行虚拟股权等。

加速招商引资之变,实现精准化细分的突破

人口仅450万的爱尔兰,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高于金砖四国的总和,他们最成功的经验就是精准化、专业化细分招商。各区县、开发园区包括各类孵化器,要改变过去大规模招商为专业细分招商,变过去的招商引资为招才引智。培育专业化招商团队,深入到世界各个角落,尽快掌握科技趋势、产业转移和大企业人事变动情况,投入更多精力到爱尔兰、以色列等国的科技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和美国硅谷之类的产业基地,发现新的创业公司和创业人才,盯住有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在他们没有形成体系、作出布局之前,与之建立良好关系,以让这些公司在扩张时将南京作为首选目标。国外企业非常看好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这对南京招才引智带来两大机遇:引进来,国外中小企业在人才和技术上占有绝对优势,需要资金和市场,想进入中国市场,过去我们以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为主,现在要抓住机遇引进人才和技术;走出去,鼓励雨润、苏宁、三胞等大企业抓住机遇走出去,利用国外低价创新资源做强做大。

加速政府管理之变,实现标准化服务的突破

无论是以色列、爱尔兰的政府部门,还是开发园区和技术转移中心,都非常重视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的服务。爱尔兰企业局在全世界设立了32个办公室,帮助本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理念和方式要加快转型转变,变过去一般性、被动式服务为专业性、主动式服务,必须按照国际标准、市场要求来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根据企业和人才的需求定制服务内容,建立一套严格、规范、专业的服务标准和体系,使服务更加具体化、专业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有标准、可考核。比如服务中小企业政府职能部门或开发园区的单位,建立咨询师服务制度,每个人联系20—30家中小企业,进行一对一交流指导,量化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等。

通过这次赴以色列、瑞士、爱尔兰学习考察,我们既看到了差距、开阔了眼界,又学到了经验、转换了脑筋,更重要的是提振了精神、增强了信心。要把类似国家和城市作为南京今后比学赶超的标兵,深刻把握、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新潮流,深入挖掘、全面放大自身的科技教育人才创新和文化资源优势,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为打造“三都市、三名城”,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篇二:瑞士培训总结

历时三周的黑龙江省中小型制造企业赴瑞士管理与创新培训圆满结束了,培训使我们学到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培训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使我们澄清了认识、理清了思路、看到了问题、找到了目标、坚定了信心。

企业管理是一门研究关于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科学,最终目的是要使企业的内部因素适应外部环境。正所谓物尽天择,适者生存。关于企业的外部环境,中国乃至我省与瑞士的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各异,因而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也不尽相同。但中国经历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随着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等各大战略举措的实施,中瑞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将越来越接近。单就政府职能来看,中国的各级政府更加注重经济,更加注重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条件还更加具有优势。我个人认为,中国中小型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中最为不利的因素是政府操控下的行业垄断和进入壁垒。特别是我省老国企众多,民营经济起步晚,发展慢,使得中小型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一些。关于企业的外部环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相关,课题很大,很敏感。

也不是这次学习培训的重点,限于水平我就不做过多的阐述了。下面我就瑞士企业发展在内在动因上的优势以及我们的缺陷和不足,浅谈个人的看法,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处在同样的外部生存环境,同时起步,甚至从事相同行业的不同企业,由于用人不同,选择的成长路径,采用的内部机制不同,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不同,最终的结局就会完全不同。通过这次国外培训,结合自己制造企业的经历,我认为瑞士制造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有些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一、成功的教育,为企业提供了高素质的员工

瑞士具有世界上最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这是我这次学习考察

过程中最为深刻的印象,这是瑞士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始终在行业内领先一步,引领潮流的最关键因素。我们企业运行过程中耗费管理者精力最多,深感头痛的人的管理问题,在瑞士恰恰是最为简单,不能算作问题的问题。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已经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是一种追求。管理者的任务,是将每个员工放在他最胜任、最能发挥其潜能的岗位上。多给员工加担子让其承担更高难度、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使其在同事面前体现出能力,已经成为对员工的一种奖赏。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效果,我认为与瑞士的现行教育体制有着重要的因果关系。瑞士以钟表制造为代表的制造业是由传统的手工作坊起家,如今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早已不是过去年代所能比拟的,但企业中传统的师傅带徒弟,

即教技能又教做人的基本人才培养方式却一直延续保留至今,瑞士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在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后路径主要有两条。

应用技术工程师、企业家企业人才的主要来源是经过学徒+职业学校到应用大学培养出来的,这种实践→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高度融合统一,最大限度的汲取了过去企业师带徒与现代教育中的精华,在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教育资源,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反观我们的教育,过分偏重了普通大学教育,忽视了职业教育,使很多适合做能工巧匠的人也不得不去挤普通大学教育的独木桥。导致一方面普通

院校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高素质的工人奇缺,企业素质普遍下降。甚至出现了高一层次的大学毕业生又去读低一层次的职业学院的奇特现象。现在国家天天在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我个人认为教育的培养方式,普通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比例更需调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影响的是民族的未来。

二、正确的战略,对规律的充分尊重

在与瑞士的几个不同所有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规模企业的高管的接触中深刻体会到中瑞企业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也直接影响企业的日常运作和成长模式。瑞士企业的战略核心是如何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始终领先一步,进而获得超额利润。他们对企业的规模没有过分的追求,认为规模和市场是竞争力的产物。因而企业很少跨行业经营,很少涉足自己不熟悉的行业。瑞士军刀世界驰名,生产军刀的维氏集团从手工作坊起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直到2004年才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尝试进入手表,箱包行业,但到目前为止,一把小刀的收入仍然占全集团收入的70%以上。一百多年的刀具生产经营过程中,他们对这一行业从市场到生产经营以及工艺技术的发展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样一个小企业能够立足世界百年而不败,就在于对规律的敬畏和决策者独立的思想,即不追赶潮头,也不随波逐流,锲而不舍,精雕细琢,用一把小刀叫响全球。当面对制造普通刀具的工艺并不复杂,

世界上有很多仿制军刀,维氏如何面对的提问时,企业高管平静的说:“从我们从事这一行的那一天起,仿制就没有停止过,维权的成本很高,我们不如将资金和精力用在发展我们自己上,将产品不断推向新的境界,即使价格贵一点,人们总是喜欢用世界第一的产品”。言语中充满着自信,又富含哲理,道出了经营之道,这本身又是一个极好的广告宣传,可谓一举多得。相比瑞士企业,中国企业的战略往往更加宏大,目标也十分诱人,动不动就“世界一流,国内领先”,几年进入世界500强也算的十分精确,各项保障措施也提的十分具体,大战略下面还有分战略子战略,但看起来更像教科书,严重脱离企业实际。在企业运营中更注重外延式发展,习惯于在低水平上铺摊子,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环境恶化,核心技术缺乏。战略的连续性很差,往往是“领导一换,战略不算”,翻烧饼,穷折腾的事层出不穷,损失浪费惊人。有些企业管理者非常浮躁,精力不是用在如何做好自己的产品,提高竞争力上,而是在研究进入新的领域,幻想着脱离目前的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产业,而进入一个没有竞争的新天地,导致很多产业形成了一种“围城”现象,进入的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试想,工业化进程到了今天,可看到的行业那有没有竞争的,你都进去了都干不好,又要去抢别人的,结果可想而知。中国企业家所欠缺的恰恰是瑞士企业家的那份执着。与其追求哪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还不如脚踏实地的去建设好赖以生存的小屋。篇三:赴欧洲考察报告赴欧洲考察报告

姓名:时间:

目录

概述

2010年3 月22日至4月2日,以李炳勇院长为团长、陈章侠为秘书长、王斌、李志刚、孟繁营为成员的五人考察团赴欧洲的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进行了为期12天的参观考察。

学院对这次考察活动十分重视,在行前,慎重选定出国考察人员。行前考察团多次召开学习考察准备会议,要求考察人员要明确考察活动的目的、意义,强调在出国考察期间,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外事纪律,遵守当地国家法律,还特别准备了对各考察单位的考察提纲,准备了学院的中英文简介,并携带了一定数量的宣传画册。

考察的主要任务:一是了解欧洲主要国家的教育体系,重点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二是针对我院申报的奥地利政府贷款项目,重点考察想引进的模具加工设备、太阳能利用设备及汽车检测与维修的设备。参观考察由德国弗莱堡市经济-旅游-会展促进署负责牵头安排。

在短短的十二天内,我们先后考察了德国、瑞士、奥地利三国的6所职业学校、3个生产企业,与学校和企业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我们亲身感受了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详细了解了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收集了大量的重要资料和信息,达成了多项交流合作意向。圆

满完成了本次出国考察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德国的职业教育

德国的教育体系近两年开展了较大的改革。原因是以前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在小学四年级以后就进行分流为文理中学和普通中学,文理中学的学生可以继续升入大学,而普通中学的学生就要升入职业学校。过早的分流,对于学生来说会有许多的不公平,因此社会对此意见很大。在近两年的教育体系改革中,文理类和职业类进行了有效的互通,给学生的发展增加了许多选择的机会。下图为德国的教育体系构成图。篇四:德国、瑞士、瑞典大学管理考察报告

德国、瑞士、瑞典大学管理考察报告

2005年10月,以天津大学校长单平、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维嘉为首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大学管理考察团一行七人, 赴德国、瑞士、瑞典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访问,分别拜访了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hrk)、柏林州高教部、慕尼黑大学及医学院、洪堡大学与柏林自由大学共管的夏瑞蒂医学院(charite universitatsmedizin berlin);瑞士联邦教科国务秘书处、瑞士大学校长联席会(crus)和大学联席会(csu)、苏黎士联邦高工、洛桑联邦高工、日内瓦大学;瑞典高教署和卡罗琳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等政府机构、著名大学和非政府组织。考察过程中,代表团与上述单位的领导、管理人员和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对三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总体设想和政策措施、大学校长委员会(校长协会)的功能及组织运作模式、大学医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学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

识,深受启发,现将考察成果汇报如下。

一、三国高等教育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

(一)积极推进“波罗尼亚进程”。

三国都在采取积极步骤,大力推进“波罗尼亚进程”,逐步引进英美教育体系中的学士、硕士学制,取代以往实施的“本硕连读”学制,以进一步与国际高等教育学制接轨,推动国际交流,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尽早地进入劳动市场。

(二)以国际化为办学取向,在学术竞争中明确发展定位。

德国、瑞士和瑞典的知名大学倡导竞争与合作,很看重本校在欧洲或世界大学中的排名,作为自己办学成绩与发展取向的重要依据。瑞士苏黎世联邦高工(eth)的一位副校长介绍说:本校是瑞士最好的技术大学,在理工大学排名中,不少评价体系都将该校排在欧洲第一;该校也经常将有些指标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比较。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国际交流负责人介绍:该校是欧洲最古老、最好的医学院之一,在世界大学排名50多位,最近的一次全球医学院排名第15位。

欧洲高校的合作与竞争得到体制上的鼓励,成为大学发展的推动力之一。慕尼黑大学副校长werner schubo认为:与慕尼黑工大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德国联邦政府提出精英大学计划,两校都想竞争进入;慕尼黑大学自认为在德国精英大学中是处于前列的。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有关负责人在交流中坦承:医学院自身只有单一的医学学科,院内无相关学科竞争,亦是办学的劣势之一。

我们考察的欧洲高校秉承学术开放原则,以国际化为特色。洛桑高工的校长认为该校是欧洲最国际化的学校之一。瑞士是小国,需要吸引大量人才,该校65%的教师来自国外;未来将计划以中国和印度为主,加强与东方国家的学术交流。日内瓦大学地处国际都市,正在加强已有的汉学系,其医学院对中医感兴趣,将考虑加强有关交流。

(三)人才第一,把聚集优秀拔尖人才放在首要位置。

欧洲这三个国家的高校均把聚集拔尖人才,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放在高校发展的首要位置。

①用制度保证选择优秀的人才作大学教师。eth(苏黎世高工)生物物理学教授kurt wuthrich在学校的支持下,其学术前沿研究工作取得重要成果,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奖。在最近颁发的欧洲青年学者奖的

24名获奖者中,就有4名是eth(苏黎世高工)的教师。

②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和给予较优厚的薪酬待遇。德、瑞等国是欧洲经济发达国家,均能给大学教授提供可观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并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其中瑞士的大学教授薪酬最高,吸引了不少德国学者到瑞士的高校任教。

二、德国“精英大学”计划的新进展

近两年,德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社会改革阻力重重,但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争论却比以往更加激烈,最为典型的就是酝酿推出打造“精英大学”计划。

1、计划背景

德国高等教育的“洪堡精神”,即“教学科研统一”等思想为现代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近年来,由于政府教研经费削减、高教内部体制僵化等种种原因,德国高等教育本身却屡屡陷入困境。如何打破这种僵局,找出改革的突破口,德国联邦政府确实下了一番苦功。该计划推出的目的就是欲将自由竞争机制引入高校,由联邦和各州政府共同出资打造“德国版的哈佛大学”。

2、引发争议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沉睡”的德国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高校和科研人员欢呼雀跃,海德堡大学、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慕尼黑大学等著名院校跃跃欲试。

不少政党却对该计划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精英大学”并非社会民主之举,即便建立一所类似哈佛大学一样的王牌高校,也不能解决德国高教体制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端。

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秘书处认为,引进竞争机制、创建一流大学的设想,原则上是积极的,但不切实际。因为,美国的精英大学是在花费巨资、历经几十年发展的基础上打造而成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无论如何,争论的结果还是趋向改革。德国政府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决心,也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3、计划调整

(2)重点学科与研究团队:德国有各种不同的教育与研究机构,包括346所高等院校(大学、高等学院、艺术院校等)和70个大学以外的研究机构。以大学或精英研究院为依托,把相邻相关的研究机构联合起来,将包括本单位的、相邻机构的甚至外国的精英人才、科学家组织起来,共同开展攻关研究。慕尼黑大学认为,这种竞争与合作的机制是受欢迎的,因此与慕尼黑工业大学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而不会简单地进行合并。全国拟部署30个重点学科与研究团队,每个项目600-700万欧元。

(3)“精英大学”计划:该计划旨在高等教育竞争框架内,在全国遴选出5所高等院校,通过重点资助的形式将其打造成德国的“精英大学”。遴选分两轮进行,第一轮选出10所院校,第二轮则从第一轮候选者中选出最终的5所。承担遴选工作的评审团将由国内外专家组成。参加遴选的院校不仅要提出跻身一流大学的办学计划,而且还要寻找合适的研究机构和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入选的5所大学将从2006年起连续5年获得每年5000万欧元的政府专项拨款。

三、瑞士高校的发展战略重点

从访问苏黎世联邦高工、洛桑联邦高工的情况看,这些高校都十分重视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战略思路和发展规划。

(1)苏黎世联邦高工(eth):建于1855年,建校至今已有25人获诺贝尔奖。目前是瑞士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也是欧洲最著名的大学之一。2004、2005年经费预算均超过11亿瑞士法郎。

该校下设大学教师委员会和计划委员会。其中计划委员会由14名教授和学生、助教、工作人员代表各1人组成,主要任务是针对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及规模等问题,在各部门提出计划的基础上予以审批并形成整体规划。该校2004-2011年的发展规划,目标是建成世界上最好篇五:德国、瑞士工会工作考察情况报告

出国考察报告

11月18日至28日期间,我们湖州市工资集体协商和协调劳动关系考察团一行6人赴瑞士、德国、法国等地学习考察,先后到瑞士伯尔尼工会、德国北威州工会、法国巴黎商业协会,考察了三国工会的管理及运作模式、工会的组织体系、工资协商、职工权益和劳动关系状况,并就双方共同关注的工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其中对德国、瑞士的工会工作尤其印象深刻。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德国

(一)关于德国工会与企业委员会、企业监事会

德国工会联合会是欧洲最有实力的工会组织之一,虽然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出现了工会组织率下滑、会员流失等问题,使其影响力有所减弱,但就目前的组织力量、会员状况、经济实力综合来看,仍然是德国最有社会影响力的工人组织,在德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实现工人经济权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德国工会联合会的组织形态。德国工会联合会简称德工联,是德国统一的工会组织,现有会员760万,分布在德国境内的16个联邦州。德工联领导着八大行业工会:建筑业工会,农业、环保业工会,煤炭化工能源工会,教师科研工会,五金工会(塑料、纺织、钢铁), 食品餐饮业工会,警察工会,运输业工会,服务业工会。其中,五金工会和服务业工会是两个最大的行业工会。八大行业工会领导着94个地区的行业工会。德工联由13人组成,其中8人是由八大行业工会选举产生的行业工会主席代表,另外5人是各个行业工会共同推选出的执行董事。德工联事实上是行业工会的服务机构,为各个行业工会提供支持和帮助,主要内容是

法律援助和业务培训。行业工会的主要职能与任务:行业工会的基本职能非常明确,就是依法维护会员的经济利益,这种维护主要是通过与企业雇主方进行以工资为基本内容的行业谈判形成行业协议的方式来实现的。作为谈判结果的劳资协议具有覆盖全德国同行业的法律效力,所有德工联的会员都受到劳动协议的保护,当然也要履行劳动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必须说明的两点:一是尽管在同一行业的同一企业工作,非会员的职工是不受这个劳资协议的法律保护的,二是只有八大行业工会有这样的谈判权和劳资协议的签约权,德工联本身和地区的94个行业工会没有这样的权力。

企业委员会的性质、地位与职。在德国的企业中,只有工会会员但是没有工会组织,包括工会会员在内的企业全体员工的权益是由企业(雇员)委员会来维护的。德国有企业委员会法,对于企业委员会的建立、职责、权限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从性质上看,企业委员会是代表全体员工意愿民主参与企业管理事务的工人组织:一是企业委员会由全体员工选举,并定期就休息休假、工伤补偿等事项代表职工与企业谈判;二是代表职工参与企业重大事项决策,企业在进行关闭、破产、停产、增减员工等重大事项决定前必须通知企业委员会,委员会可以代表职工提出不同意见要求谈判或提出补偿金标准。从地位上看,企业委员会是职工在企业中的合法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从职能上看,企业委员会具有维护职工权益和企业利益的双重职能。企业委员会有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责任,有组织职工技术技能培训等任务,但不能组织职工罢工。

工会联合会与企业委员会的合作关系。工会代表会员的权益,这种代表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企业委员会来实现,企业委员会成员中工会会员占有相当的比重,企业委员会要依靠行业劳资协

议维护企业员工权益。同时,工会与企业委员会的合作有法律的基础。工会有对企业的

介入权,工会成员有参加企业委员会会议的权力,只要有25%以上的委员会成员同意,工会代表就可以参加委员会会议,发表意见参与表决。德国规定每季度要召开一次企业职工大会,行业工会成员有权参加企业的职工大会,工会有监督权,可以列席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监督行业劳资协定在企业中的落实情况;可以指导企业委员会工作,地区以上的工会人员都是劳动法律专家;企业委员会的成员可以要求参加行业工会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工会可以应企业委员会的请求,对雇主一方干预企业委员会选举工作等问题诉诸法律等。

关于企业监事会的组织形态。企业监事会是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监事会成员的数量是由企业的规模决定的,2000人以上企业监事会由13人组成,股东7人,工人代表4人,第三方代表2人,主席由股东担任,副主席一般兼任企业委员会主席。第三方的两名代表可以是退职的官员、教师、消费协会成员,一个由工会选举,一个由股东选举。监事会中的工人代表,必须代表和维护工人的权益。监事会有两项重要职责,一是负责组成董事会,二是负责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比如企业超过百万以上的投资项目、购买其他企业股份等商业活动,都要经过监事会的同意。工会坚持监事会制度来推进民主监督,工会有智囊团帮助监事会中的工人代表了解商业政策,参与企业决策。

(二)德国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与现实问题总体上看,在欧洲各国中德国的劳动关系还是比较稳定的。德国每年工人参与罢工的数字只有0.9%,而在法国是10.4%,类似法国的情况在欧洲很多国家是比较普遍的。德国之所以能够

较长时期保持劳动关系的相对稳定,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工会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多种渠道协调劳动关系。从北威州的情况可以看出,德国工会协调劳动关系主要是通过以下一些途径:工会参与产业劳动政策的制定,代表会员与雇主委员会及其企业资方进行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为会员提供多方面的法律援助和培训服务,参加企业委员会对企业的管理等等。由于工会能够与进步的社会组织建立较好的合作关系,所以能够充分利用双方的合作来达成会员的意愿,为会员争取各方面的权益。工会将自身触角渗透到了多个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特别是企业管理领域,充分利用工会在这些领域的代表发言权来维护会员的权益,从而达到协调劳动关系的目的。在议会的议员中有60%是工会成员,这些代表利用与党派建立的联系从不同角度提议有关工会会员权益的立法。在企业监事会中有工会的代表,工会有专门建立的智囊团帮助监事会中的工会代表发挥作用,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从而使企业的重大决策必须兼顾到劳动者的利益。

集体协商谈判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工会通过行业集体协商谈判就职工工资、工作时间、员工福利等问题与企业达成劳动协议,从而尽可能避免采用游行、罢工等激烈的方式维护会员权益,是形成目前德国劳动关系相对稳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德国法律明确规定,企业员工的工资由行业工会与相应的企业方组织既雇主协会协商确定,包括工资标准、劳动时间、劳动条件等。依照法律规定,德国八大行业工会每年与雇主方进行工资集体协商谈判,达成的劳动协议有上千个,覆盖了几乎所有的行业和产业。德国的企业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了如果企业没有集体合同或集体合同不健全,员工可以要求建立或完善集体合同,企业委员会可以依照行业劳动协议,就劳动双方关系、员工工作时间、工

资标准及支付方式、休息和休假、职工福利事项制度等与企业协商。工会指导下的企业委员会,在维护员工整体利益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缓解劳资矛盾、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这一问题上,很多企业的劳动时间普遍低于法定的时间要求,休假长于国家的规定,其中,企业委员会的谈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给德国工会集体协商谈判带来的现实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压力下,德国的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福利水平逐渐下降。德国很多企业为了

抢占市场份额和降低生产成本,纷纷采取境外建厂转移生产资本的做法,资本转移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失业状况和社会保障的压力,从而使工会进行工资行业谈判的外部环境恶化。在行业工会进行的劳资谈判中,一些企业主以“如果工会不能够妥协让步,就把企业迁出境外”相要挟,并且这种问题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工会采取了相应的策略:一是确定了劳资谈判要权衡利弊、兼顾双方的原则,以尽可能兼顾企业一方的利益,寻求劳资双方利益的契合点;二是加强与相邻国家工会的联合,参与欧洲社会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制定;三是加强与本国社会力量的联合,进一步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施加影响。

二、瑞士

(一)政策制订的程序

在瑞士,工人完全有发表言论的自由,为了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他们纷纷向工会提出各种诉求(议题)。在众多的诉求中,大多以个性反映的问题为主,因此在所提的要求中基本上只有约10%被工会采纳,然后工会向劳工部申请,但前提一定要有瑞士籍10万人以上的签名,并且该过程应当在18个月中进行。

赴深圳调研学习考察报告

XX年关于赴深圳调研学习考察报告 XX年关于赴深圳调研学习考察报告 20xx年12月24日下午,三名带队老师和我们陶行知实验班21名同学踏上火车,正式开启我们赴深圳发达地区的调研考察学习交流活动。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借此机会,我终于实现了自己首次远行深圳的梦想。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到发达地区看看那里的快节奏生活,并感受那里的城市氛围,以增长自己的见识和视野,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从未实现过。火车的开动,意味着我这个愿望终于梦想成真,因此在这次的调研活动中,我一直保持着高昂的激情和兴奋的状态,希望这次短暂的考察活动可以让自己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并有所感悟。 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习深圳地区先进的教育改革思想、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深圳地区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让我们可以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并让我们能有所感悟,有所触动,开拓我们的教学视野,丰富我们的教学考察经历,为我们以后自己实践教育教学活动寻找成功的教育实践经验。我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学科眼光,以学术的眼光和教育的眼光带着问题观摩、学习,通过走访、参观和听课等多种形式,深入到学校的各个层面全方位、多角度接触和了解了深圳大学,深圳大

学城丽湖实验学校(南山区丽湖中学)和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 经过认真整理思考并感悟,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感受深圳城市的风韵,发展态势令人震撼 在我没有去到深圳之前,我对深圳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描述,知道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自从我国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在曾经只是一个小渔村上画了一个圈,从此深圳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机遇,一夜之间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典范。但从未亲身感受过深圳的城市气息,这次的学习考察活动,让我顺便有机会领略深圳的城市风骚,感受深圳的城市精神面貌,体验深圳市快节奏的生活。 深圳给我的第一感受是深圳拥有宽阔的马路,交通四通发达,立交桥交错林立,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形式多样,植被类型丰富多彩,给深圳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各种高楼大厦耸立在城市各个方位,让我大为惊叹和欢喜;其次是四面八方如潮涌进深圳打拼的人,他们精神抖擞,每天都穿梭在城市里拼搏奋力,从眼神中就可以感受到他们有着强烈的追寻梦想的勇气和斗志,虽然这其中会存在一些压力和不适应,但他们阳光向上,永远在为自己的目标拼搏奋斗,让人感受

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考察报告

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考察报告 一、考察概况 本次考察地点为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地两国,考察时间为2003年3月7日~13日,总计7天行程。 二、收获 1、在香港考察了地铁、轻轨,体验了罗湖~红堪的地铁,该条线路的车辆段顶部搭建巨型平台作物业开发;在新加坡参观了自动导向交通系统,为双线,混凝土高架结构,车辆在导轨上行驶,车轮采用橡胶轮胎;在吉隆坡考察了跨座式单轨系统,与日本跨座式单轨及重庆在建的跨座式单轨相同。 2、考察了各国的经济模式特征。香港及新加坡均以港口转运及高科技开发为主业,其中新加坡还有世界第三大炼油厂,除以上优势产业外,几乎不再发展其他产业,全部依靠进口,如均不发展农业,居民消费的蔬菜、粮食全部进口。汽车业也全部依靠进口。马来西亚主要产业为农业。其棕榈树产业相当发达。家电全部依赖进口。 3、香港多丘陵,其护坡简单有效。铁路、公路边坡多使用铁丝网覆盖护坡,既防止危石坠落又可种植花草绿化 4、以上一区两国绿化极好。香港、新加坡城市中以绿色为主,马来西亚全国森林覆盖率极高。 5、香港、新加坡人素质较高,很讲礼貌工作责任心强。 三、感想 1、发展地铁轻轨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极好办法。 2、以上一区两国面积较小,故选择的是集中精力发展优势产业,其

余一律进口的经济发展方法。此方法仅为小国模式,可形成规模优势,但对中国行不同。中国应发展大而全的模式,消费品不能单纯依靠进口,应立足国产化。即使一时无法国产化,也应订立国产化计划,最终实现国产化。 3、以上一区两国国民平均收入均远远超过中国。中国现在看起来富强了,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这是因为中国国大人多。但按人口平均下来却排到了后列,国民生活质量远远落后于考察地人民。中国仍需要集中精力搞市场经济,最终达到国民共富,安居乐业的目标。 4、香港、新加坡人口密度均大于远远中国大陆人口密度,但经济仍非常发达。这说明人口多并非是达到全民致富,国家繁荣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当前中国应在计划生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人口多带来的某些方面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精尖产业。 5、由于人民币实行固定汇率,汇率太低。出国后钱不再值钱,连马来西亚对中国的汇率都达到了2.5:1,而根据国民购买力实际看来只有1:1。这说明如果放开汇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应为约3:1。 6、讲不讲礼貌与所处环境很有关系。在讲礼貌的香港、新加坡地区,随团同志均彬彬有礼,而到了马来西亚就与国内完全一样了。这说明如果在中国加大素质宣传,提高奖罚力度,可以有效提高国民素质。 四、对下次考察的建议 1、因日程安排较匆忙,对城市轨道交通考察时间不足。建议增加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考察时间。如请导游专程安排时间乘坐新加坡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及吉隆坡跨座式单轨系统。

赴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赴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XX区。目前,园区以占XX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6%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我的观察,两区在经济总量上超过苏州工业园区,但在城市建设、整体形象、区域管理服务等方面,与苏州工业园差距很大。一、城市建设大规划、大投入、大手笔苏州工业园区城区建设超前谋划,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突出特点是大规划、大投入、大手笔、大效果,给人感觉是不计成本.苏州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苏州东部地区是长三角“区域中轴”重要区段的判断,确立了未来苏州中心城市将由“苏州主城"和“苏州新城"组成“双城”结构、东部新城是首要发展方向的定位,提出了“苏州中心城区发展方向在东部、市域cbd在园区、未来新城在湖东"的城市发展战略。苏州工业园区根据这一发展定位,提出推进新一轮开发建设,追求完美全力打造苏州东部XX 区的目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理念,较好地体现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成了较强的综合环境优势。一是坚持规划先行.从开发伊始,园区就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总体规划,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近年园区重点围绕新十年发展目标和“洋苏州新天堂”的发展定位,通过国际招标等方式先后开展了30多项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为推进新一轮开发建设赢得了主动。二是区域环境展现新的面貌。超前投入300余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基本完成了中新合作区主要基础设施开发。特点是:第一,绿化高标准,积极打造生态园林城区,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绿地覆盖率超过45%,为区内企业和居民提供了最佳的居住和创业环境。沿湖沿河沿路绿化力度进一步加大,方洲公园、沙湖生态公园、独墅湖湖滨公园以及金鸡湖风之园、玲珑湾、

赴深圳学习考察报告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740 (报告范本系列) 赴深圳学习考察报告详细 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赴深圳学习考察报告详细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按公司的指示,我们与XX年9月30日晚22时由厦门出发,去深圳某冲压厂进行学习考察。10月1日早9时到达深圳。与上期已去的其他员工(共15人)会合。 9时在冲压厂门前组织大家进行了宣导,对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9时30分整:对台达346812800产品六个工程进行了现场咨询和了解。此期间深圳冲压厂厂长林来了,大家大概交流了一些工作事宜,因全公司放假,水电风气全部停转,10时30分全体员工放假休息。 10月2日早宣导以后,大家全部进入了生产准备

状态。冲压厂胡主任安排了整个的生产。冲压工人、品检对新接触六款台达产品进行了实际操作。工程、模具对新开发的六款模具进行了咨询生产。大家齐心协力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计划。个别工序因熟练程度的不同还有差距。 生管对冲压厂整个生产流程进行了现场考察学习。值得一提的是模具课长辉为了尽快的赶出六款模具的主件时间,从早到晚(中午未休息)和模具师傅磊加班加点,按预定的时间把需外委的热处理、线切割工序的主件全部加工完毕,为后续的加工准备抢出了时间。 上午和冲压厂长进行了管理、生产、技术上的交流。同时也对冲压现场的管理、作业流程与胡主任进行了沟通学习交流。 深圳冲压公司最大的优点是办事效率高;各部门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不论你在马路上行走,还是乘坐公交车,或在医院就医、超市购物、公园健身,你会发现我们周围的耄耋老人越来越多。据了解,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己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苏州市60岁以上的老人也已达到106万,占总人口的18%;这些数字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赡养老人,切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是各级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城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实践者,这也是我时常关注社会、留心思考的一个课题。 今年五月,我有机会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赴新加坡学习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九天时间虽然短暂,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也比较多,通过上课听讲、专人介绍和实地考察,在参观了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和建屋发展局、警察总署、惹兰勿沙市镇理事会、大巴窑镇中心、芽笼综合诊疗所、宏茂桥社区邻里警署、小印度社区、飞跃服务中心、怡安产业公司、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等地之后,我对新加坡的基本国情、人文概况、政治经济发展历程、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运作、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通过多看、多听、多问,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与新加坡在社区管理方面进行了对比,感到新加坡在养老服务和管理上有许多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新加坡养老发展的概况 新加坡共有420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他们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与我国相比,这个称呼我们感到比较人性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在舆论导向上不遗余力地在向人民灌输儒家思想――宣传孝道,号召全社会关爱、孝敬老年人。

欧洲三国城市建设考察报告

中欧三国城建考察报告 温州市城建考察代表团 2013年6月23日至7月4日,副市长王祖焕率领温州市城建考察团一行6人,赴瑞士、奥地利、匈牙利欧洲三国进行城建考察。考察团考察了苏黎世、日内瓦、维也纳、萨尔茨堡、布达佩斯、恩特拉肯等大中小城市的城乡面貌建设与城镇公交、垃圾、污水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与当地的政府官员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士进行了座谈交流。三个国家清新的空气、漂亮的景观,以及高超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国基本情况 瑞士、奥地利、匈牙利三国相连,都是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 瑞士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国土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800万。瑞士美景天成,雄伟的阿尔卑斯山脉斜穿而过、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点缀全境、森林茂密葱郁。 奥地利经济发达,是中欧大陆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的交通枢纽。国土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800 多万人口,山地占70%,连绵起伏的阿尔卑斯山横贯境内,美丽的多瑙河蜿蜒流淌,盆地、丘陵、高原,依次过渡,再加上两个很大的湖泊,到处山清水秀。

匈牙利属于中等发达国家,农业占重要地位。国土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990多万。多瑙河及其支流蒂萨河纵贯全境,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和丘陵。 二、三国城乡建设特点 考察团这次走访的城市规模都不大,人口没比温州多,城区面积也没比温州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城市的核心区的人口密度跟温州相当。因此,他们在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一些先进理念和特色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公共交通四通八达 这次走访的大中城乡的公共交通都非常发达。苏黎世、日内瓦有一半的居民都没有自己的小汽车,超过60%的居民出行选择公共交通。维也纳有41%的家庭没有私家车,71%的人选择搭乘公共交通、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非公共汽车在维也纳交通总量中所占比例仅为29%。布达佩斯同样有70%的居民依靠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一是超前规划。苏黎世、日内瓦将等城市通过规划,把公共交通作为当地民众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将小汽车作为旅游、娱乐等弹性出行的交通方式。人口不到50万的苏黎世的公共交通每天运送旅客85万人次。日内瓦人口只有19万,而他们的公共交通服务人口达40万。即使在高峰时节,乘车也不拥挤,公交运力常常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为方便市民,主要地铁线24小时运行。目前,这些城市仍在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瑞士的几个城市都明确未

赴外学习考察人才工作的调查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252 赴外学习考察人才工作的调查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赴外学习考察人才工作的调查报告 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按照县委安排,20xx年3月下旬,县委组织部组织县委政研室、政府办、人力资源局、编委办一行7人赴安徽省cf县、四川省jt县,考察学习两地人才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地人才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一)cf县 cf县隶属于合肥市,1965年由寿县、定东、肥东、肥西四县的边缘结合部划并而成,总面积1922平方公里,人口78.99

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报告

赴欧洲商务考察报告 为了扩大对外交流,开拓国际市场,寻找合作途径和商机,更好地做大做强,发挥省龙头企业的作用,于2009年12月6日至12月19日赴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四国进行商务考察,短短的14天时间中,我公司主要考察了四个国家的大麦生产、市场情况;访问大麦育种研究所,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澳大利亚大麦概况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麦出口国,其出口的产品占:世界大麦贸易总量的30%,世界啤酒大麦出口量的45%到50%,中国进口大麦量的70%,澳大利亚大麦的用户主要是中国沿海的麦芽酿造厂,澳大利亚的大麦是澳大利亚第二大作物,仅次于小麦,年产量约700 万吨,全国种植面积近400 万公顷澳大利亚大麦生产具有以下特点:高筛选率,每年约40%(约250 万吨)的高质量大麦被筛选出来用于酒类酿造 业,重在出口,大麦总产量的70%到85%用于出口。 1、澳大利亚的大麦质量 澳大利亚大麦被视为世界上质量最好的大麦,这是因为:啤酒大麦的湿度低(收割时湿度为10%-11%,无须烘干),麦粒油亮,无暇,温暖干燥的气候,特别是收获季节,很少有收割方面的问题,享有纯净和酿造特性可靠的上佳声誉。 2、大麦种植区 维多利亚、新南威尔士、昆士兰、西澳、南澳、悉尼 3、澳大利亚大麦出口和国内市场概况 澳大利亚大麦业的主动措施,由经销商和生产者组建的“大麦澳大利亚”组织为主要市场相关问题提决手段并提供国内和国际的质量鉴定和认可认证。集中培育建立“澳大利亚大麦培育”组织,确保每年在大麦研究上1200 万澳元的投入实现更好的规模经济,在过去的两年间,澳大利亚大麦业推行了一系列结构上的主动措施,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利用国内资源和技术,开发新品种,促进不同行业间的联系和合作,提高澳大利亚大麦质量在国内和国外的信任度。 二、新西兰农业概况 新西兰主要种植小麦、大麦、燕麦、新西兰麻、水果等农作物。从人均耕地来看,新西兰是0.11公顷,澳大利亚是2.75公顷。由于自然条件的这些差异,新西兰的粮食生产与澳大利亚有巨大的差距,近年来粮食生产呈下降的趋势,粮食进口不断上升,粮食自给率低,主要从澳大利亚进口。同10年前相比,新西兰全部谷物产量从112万吨下降到了77.8万吨,人均220公斤;其中小麦的产量从31.5万吨减少到了18.1万吨,人均占有量只有50公斤。新西兰的玉米主要产在北岛,面积在1.5万公顷左右,单产非常高,主要用途是作畜禽业的饲料。近十多年里,新西兰的蔬菜和水果生产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1984~1994年间,蔬菜产量从43万吨增加到56万吨,水果产量从50万吨上升到了94万吨。水果的主要品种是苹果、猕猴桃、葡萄以及一些亚热带、热带水果。其他经济作物都不太重要。新西兰的农业专家对它精心培育,改良了品质,种植面积在70年代迅速扩大,从1978年的2195公顷发展到1985年的1.8万公顷,占果树总面积的35%以上。产量则从1978年的不足8000吨增加到80年代中期以来的20万吨以上。现在,猕猴桃已经以“几维果”而闻名于世,它的单果重量大、耐储藏,已经成为新西兰重要的产业和出口的“王牌产品”。主要的蔬菜有马铃薯,洋葱和豌豆。 三、几点体会 1、推进啤酒大麦产业化进程。 从长远来看,只有才能将啤酒大麦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化

赴江西省抚州、赣州等地学习考察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3552-75 赴江西省抚州、赣州等地学习考察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赴江西省抚州、赣州等地学习考察 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根据县委领导的指示,12月16日-19日由县委办、发计委、外经局同志组成的考察组一行5人,赴江西省抚州、赣州等地学习考察。 这次考察,虽然仅到抚州、赣州两地,但所到之处,我们无不强烈感受到了江西各地思想之解放、政策之开明、发展之迅猛、变化之巨大,无不感受到区域经济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考察归来,大家深感受益匪浅、启发很大,不虚此行。 一、主要观感 归纳起来看,我们感到今日江西有以下几个变化: 第一,观念更新千帆竞发。思路决定出路,思

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两年,江西的最大变化,莫过于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他们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大胆学习借鉴广东、浙江及其他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提出实施“崛起”战略,努力、踏实地建设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基地、劳动力基地、农产品基地和经济发达省份的“后花园”,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创新为强动力,“调整农业、主攻工业、扩张城市”,实现从以抓农业为主向以抓工业为主的大转变,呈现出“特色在农、变化在城、后劲在园”这一新的发展格局。江西是革命老区,没有沿海的区位优势,没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但他们认为地理位置不是绝对的,客观条件不是绝对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想。他们大力强化“入流”意识,以开放的胸怀洞开山门。抚州市提出,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赣州市提出“对接长珠闽三角州、建设新赣州”,倾力构筑生产力要素聚集的洼地,把解放思想的要求转化为十分具体的发展,转化成每个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真正形成了“上下同心谋发展、左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m 4 不论你在马路上行走,还是乘坐公交车,或在医院就医、超市购物、公园健身,你会发现我们周围的耄耋老人越来越多。据了解,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己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苏州市60岁以上的老人也已达到106万,占总人口的18%;这些数字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赡养老人,切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是各级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城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实践者,这也是我时常关注社会、留心思考的一个课题。 今年五月,我有机会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赴新加坡学习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九天时间虽然短暂,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也比较多,通过上课听讲、专人介绍和实地考察,在参观了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和建屋发展局、警察总署、惹兰勿沙市镇理事会、大巴窑镇中心、芽笼综合诊疗所、宏茂桥社区邻里警署、小印度社区、飞跃家庭服务中心、怡安产业公司、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等地之后,我对新加坡的基本国情、人文概况、政治经济发展历程、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运作、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通过多看、多听、多问,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与新加坡在社区管理方面进行了对比,感到新加坡在养老服务和管理上有许多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新加坡养老发展的概况 新加坡共有420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他们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与我国相比,这个称呼我们感到比较人性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在舆论导向上不遗余力地在向人民灌输儒家思想——宣传孝道,号召全社会关爱、孝敬老年人。每年的农历新年,新加坡都要开展敬老运动,政府官员和议员以身作则,经常到社区和自己的选区慰问老年人,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老人、关爱老人的风尚。 新加坡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实现老有所养: ——居家养老。家庭是老年人的大本营、终身的依靠和归宿,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是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新加坡政府在制定养老政策时也传承了这个美德,为了防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在购买组屋时制定了一个优惠政策,即对年轻人愿意和父母亲居住在一起或购买房屋与父母亲居住较近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一次性减少3万新元,目的是鼓励年轻人赡养父母、照顾老人。 ——日托养老。对于无暇照顾在家的老年人和孩子,新加坡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三合一家庭中心”,相当于我市的一些日间托老所。所不同的是这个照顾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照顾了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又兼顾到乐龄人士。有些家庭可能是每天由年轻的夫妇将老人和幼儿一起送到这里。老少集中管理,即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了人际交往与沟通,防止了“代沟”的出现。目前我国有些地区也有类似的尝试。 ——机构养老。与我国目前各类养老机构主办的老年公寓一样,也分为高、中、低等不同档次的收费标准,这里就不再展开细说。

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标准范本_3

报告编号:LX-FS-A72688 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标准范 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瑞士德国生态农业考察报告 应瑞士、德国农业部的邀请,以部科技教育司魏百刚副司长为团长,部国际合作司、科技教育司、种植业管理司、上海市农委、山东省农业厅等单位组成的中国生态农业考察团一行6人,于8月19日至9月3日对瑞士和德国的生态农业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在当地农业官员的陪同下,先后考察了有关生态农业科研、教育、生产、加工、流通等60多个单位,并与瑞士联邦政府农业局的官员进行了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瑞士是一个中立国家,国土面积4.1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占25%,牧场占25%,森林占25%,高山、湖泊、河流占25%。总人口约700万,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古罗马语4个语区。劳动力384万人,其中从事农业的占4.7%,工业占26.0%,服务业占69.3%。1999年GDP3770亿瑞郎,其中农业40亿瑞郎,占1.1%。瑞士有7.8万个农业生产单位,其中5.5万个纯农业生产单位,每个农场平均种植面积18公顷。目前生态农场已发展到5000多个,包括种植、养殖等,有机农产品的面积占8%左右,有机农产品比例居世界各国之首。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0万公顷,森林1039万公顷,草场560万公顷。人口810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占

(考察报告)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3月上旬,**市委、市政府带着新世纪如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问题,组某某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到苏州、无锡、南京和上海浦东新 区考察。这次学习考察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我们跟随**市 党政代表团日夜兼程,边看边议,深感受益匪浅,体会良多。 一、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 1 这次苏沪之行,四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势头,给我们留 下了至深的印象:一是工业园区起点高。二是招商引资力度大。三是产 业结构层次高。四是投资环境引力强。五是人才储备力量足。 看苏沪,比自己,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市当前加快发展还面临着一 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业条件先天不足。我市地属丘陵地带,创建大规模的工业园区难度相比较大;我们虽然地处沿海、改革开 放的前沿阵地,但是背靠大山,缺乏大都市的有效辐射,经济发展的外 界推力相比不足;全市至今既无科研院所,又无大专院校,人才配备条 件和科技创新能力相比薄弱。二是园区建设魄力不大。我市工业小区数 量不少、但小而杂乱,配套设施不完善,规模档次低,孵化功能不具备, 带动作用不明显,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手笔和魄力远不可比。三是招商 引资力度不够。虽然我市有一支庞大的供销大军和优势显现的海外侨亲,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实际利用外资仅10亿美元,“三资”企业工业产 值仅占工业产值的18%,这不仅与先进地区的外资利用水平无法相比,

2 还与我市全国著名侨乡的地位极不相称。四是服务环境质量不高。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机关效能建设力度,但机关整体服务水平仍然不高,个别干部服务至上的意识不强,顾全大局的观念淡薄,中梗阻现象时有发生,软环境建设任重道远,这些与人家自觉强烈的亲商观念和服务意识相距颇远。五是科技创新步伐不快。我市虽然拥有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市级以上科技示范企业和科技某某镇为数不少,但制度、管理、技术创新力度不大,企业“星星”多、“月亮”少,自主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发挥高新技术优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利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相比不足。此外,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发展魄力等与先进地区相比,更是相形见绌,差距明显。 二、得到了启示,坚定了信心 苏沪之行,是一次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反思不足、改进方法、谋划重点、明确方向的好过程。苏沪的成功实践可圈可点,我们从中得到“五大启示”: 一是有眼力才有魄力。苏南这些城市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具有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他们不仅夺开放之先机,而且紧紧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和浦东开发等几次大的机遇,以开阔的眼界、超前的思路、超凡的措施去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浪潮,尤其是加入WTO 在即,我们再也不能固步自封、按部就班,坐失良机、止

新加坡牛车水考察报告

新加坡Chinatown历史街区,又名牛车水,位于新加坡河南岸,占地面积约23公顷。是自1821年逐渐形成的早期华人聚居地之一,以独具特色的街道和建筑形式构成鲜明的街区氛围。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其制度设计和旧城保护都对我有所启示。 在旧城更新任务下,新加坡依靠限制屋主收取高房租和驱逐租户的租金管制令制度背景,和强行征地的土地征用法,以及1967 年起推出的土地出售计划,实现了以现代建筑取代牛车水衰败的店屋的开发目标,同时开发过程中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以及确保改造的节奏掌握在政府手中。 牛车水mapbox 牛车水地区被政府部门征用的土地

牛车水地区通过土地出售计划开发的项目 牛车水鸟瞰 于1967 年第一次出售时开发的珍珠坊,于1969年第三次出售时开发的珍珠大厦、奥奇大厦,以及于1974年成立重建局后陆续开发的富丽华酒店、唐城坊、财富广场、中国广场等,现代高层楼宇取代了过去低矮的店屋,改变了整个牛车水的面貌。

珍珠大厦旧貌和现状 位于牛车水地区Bukit Pasoh, KretaAyer, Telok Ayer 和TanjongPagar 4个分区(约1200栋待保护建筑)于1989年被规划为历史保护街区,并于1997年增加China Square地区为保护区。保护规划对街区内历史肌理给予整体保护,使其与周边的高层现代建筑格局形成强烈的对比。 牛车水街道肌理

牛车水地区的规划保护区 1960-2002年牛车水地区旧城更新项目 对旧有建筑的保护分两种: 一方面,政府继续依据土地征用法征用零散店屋,由政府出资进行翻新后,出租给个体商户。有时,商铺出租时会包含一定的附带条件。如,史密斯路翻新后被规划为食品街,原有商铺大部分都被要求改为餐厅。 另一方面,政府鼓励屋主自己翻新房屋。但单个屋主仍需通过申请方式解除对自己房屋的租金管制,这要求他在管制解除后的 6 个月内提交是否翻修的决定,并在1年内提交改造规划,3年内开始对房屋的修缮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个翻新工作。如果不能完成的,政府将对房屋实行强制性的征收。 至1994年牛车水地区店屋的用途由过去的以居住为主变成了近乎纯粹的商业——多数为一楼为零售业或饮食等服务业,而二楼为办公业。由于屋主们都希望利用此机会赶走租户,对旧城的更新保护进度相当快。整个牛车水地区很快面貌一新。 至2002,牛车水32个改造项目相继完成,牛车水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多种建筑形式并存、贴近城市CBD的重要商业和生活中心,并成为新加坡最具特色的

英国、瑞士和法国节能建材与建筑节能考察报告

英国、瑞士和法国节能建材与建筑节能考察报告 欧洲绿色钢结构建筑发展潮流——发表日期:2010-3-18 兰格钢铁 英国未来节能住房模型 绿色节能建筑的理念与示范 在欧洲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并行不悖、融为一体。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行动中,这些发达国家从各个方面推进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工作。在书店里有专门开设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专柜等。交流中可以感受到这些发达国家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是非常认真而且非常努力的。 据介绍,英国现存既有建筑每年排放1.5亿吨二氧化碳,英国由建筑排放的二氧化碳占社会总排放量的27%%。从目前情况看,建筑使用中对环境的影响远大于其建造过程或建筑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而英国既有建筑中的90%%至少将存续至2050年。因此,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显然对于英国的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英国要求205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比1990年减少80%%,垃圾实现零填埋。从2007年4月起英国要求新建建筑必须满足《可持续住宅规范》,2016年起,新建住宅必须达到6星级。2008年3月,英国政府制定新目标,从2019年起所有新建非住宅建筑必须为零碳建筑。这些政策目标雄心勃勃,反映了英国政府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最大限度实现建筑碳减排目标的决心,令人印象深刻。 英国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设计概念 英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可持续节能建筑部主任PaulDavidson,AndrewMDunster博士和FlavieLowres博士从英国现有建筑能耗及排放量现状、节能建筑的优势和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概念及策略、零能耗建筑的节能策略和未来的技术方向介绍了英国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理念。 英国建筑耗能的碳排放量几乎占英国碳排放总量的一半,另外10%%的碳排放来自建筑材料的生产。因此以较低的或不变的建设成本提高建筑能效,或通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高建筑能效是必要的。节能建筑可以降低住户的运行成本,降低碳排放。节能建筑的设计要使用户更愿意选择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节能方式,创造良好的建筑内环境,从而提高建筑内人群的工作效率。设计节能建筑要注意发挥两个优势:一是本土建筑的形式与功能优势,采用当地生产的可持续的建筑材料,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二是当地的自然资源,满足采暖、制冷、通风和采光的需求。 英国设计绿色节能建筑强调采用“整体系统”的设计方法,即从建筑选址、建筑形态、保温隔热、窗户节能、系统节能与控制等方面去整体考虑建筑的设计方案。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应考虑如表1-1所列的要求: 发展零能耗建筑或可持续建筑是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向。零能耗建筑不是不耗能建筑,而是在采用各种先进节能技术尽可能降低建筑能耗的基础上,仅利用可再生能源满足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需求,实现消耗化石燃料为零的建筑。 零能耗或可持续建筑未来在设计方面的趋势如表1-2所示。零能耗建筑不但在设计方案中

2021年赴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报告

赴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报告赴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报告 福建泉州外国语中学考察组 xx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许兴丹校长、黄曼丽副校长的带领下,我校一行6人前往全国外国语名校——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在学习考察期间,受到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热情接待,肖明华校长、李俊副校长为我们作了专题介绍,教务处主任龚智发、副主任宋建才等全程陪同,通过实地考察、对口交流、实堂听课、师生座谈、资料查阅等活动,我们对成都实外的办学体制、外部环境、办学思想、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育科研、课程改革、德育工作、后勤保障、教育成果等方面作了全面的了解,我们一行体会至深、受益非浅,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发展策略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有关情况和收获报告如下: 一、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基本情况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63年,原为成都市48中,1993年更名为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xx年改制为国有民办的股份外语特色学校;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北一段134号,占地近60亩。该校现有64个教学班,328位教职工,在校初高中生3000多人。

学校的办学思想是:“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出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努力把该校办成“高质量、有特色、能示范、国际化的全国着名外语特色学校”;学校教学的主要特色是“以外语为特长,体现人文精神;以母语为基础,增强主体信心;以数学为重点,突出理科思维”;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全面,既具外语特长,又具理科思维的创新型、国际型的优秀中学生”;学校积极倡导“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风气。 成都实外师资队伍力量雄厚,通过培养和引进的方式实施“名师工程”,几年来,引进和吸收了86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仅数学一科就有3名省级重点中学的副校长前来担任普通教师,现有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40多人,省市优秀教师14人。学校已经建立起一支由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敬业奉献、能力较强、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学校全面实行全员分级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实现了管理工作规范化,建立起奖惩激励机制。在用人机制上,明确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对教师进行三个层面的考核:第一量标,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教书育人的服务者,教师必须得到学生的拥护,由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评价不好撤换下来;第二量标,由

赴瑞士考察报告汇总

赴瑞士学习考察报告 受瑞士洛桑布罗奈市的邀请,我***派以为团长,成员组成的4人代表团,于2011年1月10日—16日到瑞士进行了市政和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学习考察。 1月10日上午8:25分,考察团一行4人从昆明乘坐东航飞机到成都双流机场,于当日下午3点再换乘到阿姆斯特丹的飞机,经过近9个小时的飞行到达阿姆斯特丹西斯波尔国际机场,接着转机于次日凌晨到达瑞士苏黎世。瑞士方面接团的姜雨池到机场迎接我们并作为此次全程陪同翻译,在瑞士的学习考察由此开始。 这次考察团成员中都是局下属基层单位的主任、书记。我们怀着对建设现代新昆明和园林绿化生态建设的强烈愿望,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回来后结合公园和苗圃实际,搞好各自分管的工作。瑞士之行深受教育和启示,其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我们实地考察了苏黎世、卢塞恩、伯尔尼、洛桑、日内瓦、因特拉肯小镇。13日我们前往洛桑布罗奈市,受到了布罗奈市市长布奈何〃德热及相关领导的热情接待,双方均介

绍了两市各自的市政和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方面的情况。圆满归来,不虚此行,考察的主要收获如下: 一瑞士的基本情况 在去瑞士之前预先查阅了瑞士的基本情况。瑞士国土面积不大,是一个山地国家,国土面积4万平方公里,700多万人口,有26个州,平均海拔1600米,金融发达,为支柱产业。全国有394家银行,有100多个国家在瑞士开设银行总部,机械制造、精工、化工、纺织业、保健、医疗、会展、旅游都十分发达,瑞士没有统一语言,是联邦制国家,官方语言:德语占60%,法语占35%,意大利语占5%,治安状况良好。 二生态环境保护贯穿于开发的各个环节 考察期间,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瑞士对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视,环境意识强。 (一)充分尊重自然地貌 瑞士属山地国家,旅游景点多数是依托山坡地,大部分采用遂道,观光火车、升降机等设备,使游客能快速地对生态环境地貌景观没有破坏的情况下进入景区,游客的游览活动也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此行我们在12日到因特拉肯小镇正逢下雨,我们虽然没有看到“少女峰”。但听导游介绍著名的少女峰从19世纪开发之初就考虑到了环保的问题,为让游客观赏到阿尔卑斯山美丽的冰川风光,又不破坏

赴上海学习考察报告-考察报告

赴上海学习考察报告-考察报告 XX年10月8日――10月13日在徐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20人去上海市杨浦区市东中学进行以”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为主题的学习考察活动,在一周的学习考察过程中,通过听取四名校长,主任的汇报,听课,与教师学生座谈,参观等环节活动,觉得此次行程受益匪浅,感触很深. 现将此次活动的感触汇报如下: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以上海杨浦区市东中学,市教科院附属中学为代表的校园环境建设,绿色植被品种繁多,高低搭配错落有致,各种建筑既有古朴典雅的一面又有高贵气派的一面,且颜色搭配合理自然,运动场所齐全,现代,象征校园精的雕塑形态各异,寓意深刻,橱窗内呈现着各校具有特色的活动照片和警世名言,在这样优美,健康,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里,必然使师生的心情愉悦健康,也必然使师生产生一种积极工作,主动学习,不断进取创新的内驱力,即所谓的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 二,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在杨浦区中原中学听完课后,同教师,学生进行了短时间的时间交谈,从教师和学生的话语中,我深深的感触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是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忠实的倾听者,学生在课堂上是活动的主人,是活动的主宰者,在教师的诱导下去主

动的探求知识,并且教师用自己的高尚人格不断进取的精神感染着周围的学生,据高三两位同学讲,三年来,班内几乎没有因生活学习琐事而弄的面红耳赤,关系僵硬的,同学之间关系很亲近,很融洽的现象.众所周知,愉悦的心情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在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的氛围下,教与学的质量不提高是不可能的.这也使我想起我校正在进行的”构建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这一活动的高瞻远瞩性和极其重要性. 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研究型课程和学科课堂内研究性学习将教育教学质量推向更高层次. 这一轮课改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使课程结构的改革.对我们来说最陌生,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是”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课程.目前来讲,我们应以学科课堂的研究性学习为主,以课堂外的研究型可称为辅,应为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课外时间,学生到校外去调查,安全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其次如果各科均告这一学习活动,恐怕学生是无法招架,力不从心的.创建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那种单纯的被动接受教师只是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技能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应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有用人才.在学科课堂内,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就应考虑以下问题:

新加坡教育情况考察报告

新加坡教育情况考察报告 2018年金秋十月中旬,我考察组一行16人赴新加坡教育考察团前往新加坡,参观了新加坡的三所中学、一所初级学院、一所大学和一所中学宿舍,与新加坡教育部官员、中正中学和四德女子中学领导、德明政府学校宿舍辅导教师等进行了座谈,了解和亲眼目睹了新加坡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的一些现状和情况,感慨颇多。 不断分流的教育体制 新加坡的小学至中学同国内一样是6+6学制,共12年,但具体结构上与我们的差别很大,一是采取不断的分流,二是初中叫中学,高中叫初级学院、理工学院或工艺教育学院。新加坡小学实行4+2学制,小学4年级完后就分流成EM1、EM2、EM3,6年后就进行小学离校考试,根据成绩报读各中学。中学(即初中)读4年,毕业时参加英国剑桥普通文凭考试(即0水准考试),根据成绩报读不同的高中。成绩优秀生就可读初级学院,它是大学预科,读上初级学院就是向大学的门槛迈进。次等生就可读理工学院,再次等生只能就读工艺教育学院。这两类学院毕业后其文凭即为大专。如果理工学院毕业生成绩冒尖的,可申请读大学,入学者就直接进入大学二年级。重庆的初三留新学生所就读的中学,包括中正中学、四德女子中学、淡马锡中学和海星中学,都是新加坡200多所中学中排名前10名内的名牌中学,他们毕业后就报读初级学院,然后毕业后申报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三所大学,也可申报读英国剑桥等大学或其他国家的大学。

东西方教育的结合 东西方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最明显之处在于:东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以考试成绩排名,学生死记硬背的成分多。西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点拨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给学生留有思考、发挥和创造的较大空间。而新加坡的教育将东西方的两种教育进行结合,吸取各自的一些东西,试图建立一种东西方融合的教育制度。中学以分数排定名次来评价优劣,也以分数排名收生;大学生以积分多而选住好宿舍,学习优等方能申请社会兼职(打工);较多的死记硬背、补课、家教、学生负担过重等在新加坡也一路通行。同时,上午行课、下午搞社团兴趣等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能说会道、会思善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发挥特长等在新加坡也搞得有滋有味。在考察中我老是有一种感觉时时浮现,那就是新加坡教育有东方的十分看重成绩,又有西方的大肆张扬个性和爱好。可以说,只要你有能耐,甭管你是哪方面的能耐,你都能在新加坡找到用武之地,特别是上了初级学院和大学,各种比赛都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你是德才兼备者,国家的、企业的许多奖学金都向你张开双臂,顶尖者还能获得最高奖--总统奖学金。重庆初三留新学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中体会最深。尽管他们有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潜质和习惯,然而他们一刻也不可懈怠,因为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向着初级学院和大学直奔。 我们向新加坡教育部官员询问了几个数字:新加坡计划小学生人数的20-25%读大学,40-45%读理工学院,35-40%读初级学院;中国初三留新学生的水平,相当于新加坡中三学生水平的前20%;中国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