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答案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答案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答案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答案

1、是目标管理毁了索尼吗?

观点:经过分析案例,索尼是因为实施了绩效管理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原因导致“索尼冲击”,但并不是绩效管理本身存在的问题,不能说是目标管理毁了索尼,而应该是目标管理法的使用不当导致的。

●索尼之所以前期可以靠激励而中后期反而不行,跟领导者个人魅力、公司发展阶段、社

会价值观念等等都有很大关系。井深大的理念没有沉淀成可以延续和继承的文化,当井深大以及受井深大影响深刻的一代人离开索尼,索尼新进的人员的工作激情就没有人去调动了。企业内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很多人都会被短期的利益所迷惑的。绩效考核只是引发索尼业绩下滑的导火线。绩效考核是有必要的,但方式和方法可能对绩效管理的成败也发挥很大作用,而且绩效考核不宜过于复杂、过于纠缠细节、过分强调过程和形式,没有很好体现结果导向、主观评价、判断与客观事实依据混淆部分等,就会对创造力、工作激情的伤害。

●美国的绩效主义理论在索尼水土不服,应该先将理论本土化,量体裁衣,把工具结合企

业的价值观、目标来设计绩效考核方案,因为没有改进就直接用,所以导致了目标管理在索尼的失败。

●索尼公司本身的管理也出了问题。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

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导致了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并且极力逃避责任。目标管理实际上是能够形成激励的有效管理,能够明确任务,有效地加以控制。

2、目标管理与激情集团是否格格不入?

●“挑战精神消失了”:在索尼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见

课本)。目标管理法应该是由员工与主管共同协商制定个人目标,个人的目标依据企业

的战略目标及相应的部门目标而确定,并与它们尽可能一致,不应该是直接按照员工提出的目标作为目标,在设计考核指标时一定要把好绩效目标的“权重关”,适度提高难度增加工作的挑战性,所以目标管理与挑战精神并不是格格不入的。

●“激情集团消失了”:想赚钱或者升职的世俗动机滋长,无法成为“开发狂人”{见课本}。

目标管理的特点之一是一种自觉管理,以自觉的努力追求目标的实现去取代麻木的完成工作指标,以自我努力取代被动附属,以自我控制取代任人支配。所以目标管理更能够点燃员工的工作激情,并不是格格不入的。

●“团队精神消失了”:上司不把部下当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标、用“评价

的目光”审视部下(见课本)。团队精神是导入目标管理法的必要条件,这就说明目标管理与团队精神并不是格格不入的。如果各部门和员工只关注自身目标的利益而忽视相互协作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滋长本位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倾向,缺乏相互沟通和协商,势必影响目标的实施和实现。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员工自身的问题,而不是目标管理的问题。

3、涌流理论否定了绩效主义吗?

●“涌流现象”是一种专注或沉浸其中的心理状态,很早就被人们在宗教、冥想、瑜伽、

艺术、体育等活动中发现。“涌流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在其研究的积极心理学中的核心内容,随着幸福课的流行而逐渐受到关注。契克森米哈认为:人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才真正体会到长久的快乐,这与技能和挑战的匹配程度有关。涌流就是一种类似思如泉涌的感觉,人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完全参与在某项活动中,此时自我意识消失、时光飞逝,每个行为、动作和想法必然会一步接着一步,就像爵士乐演奏一样,整个人都沉浸其中,且将自己的技能发挥到极致。

涌流主义与绩效主义的区别

●涌流主义主要理论:建立公司的目的是建设理想的工厂,在这个工厂里,应该有自由、

豁达、愉快的气氛,让每个认真工作的技术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技能。

●绩效主义的通常做法:为衡量业绩,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成立专门机构,制定非常详

细的评价标准,并根据队每个人的评价确定报酬。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从表面上看涌流主义像是否定了绩效主义,但是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企

业的战略目标,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互为否定之意,只是发生在不同文化的企业和发展阶段。

(最新)绩效考核毁了索尼(精品)

绩效考核毁了索尼 因实行绩效主义,职工逐渐失去工作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产生“激情集团”的……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 2006年索尼公司迎来了创业60年。过去它像钻石一样晶莹璀璨,而今却变得满身污垢、暗淡无光。因笔记本电脑锂电池着火事故,世界上使用索尼产锂电池的约960万台笔记本电脑被召回,估计更换电池的费用将达510亿日元。 PS3游戏机曾被视为索尼的“救星”,在上市当天就销售一空。但因为关键部件批量生产的速度跟不上,索尼被迫控制整机的生产数量。PS3是尖端产品,生产成本也很高,据说卖一台索尼就亏3.5万日元。索尼的销售部门预计,2007年3月进行年度结算时,游戏机部门的经营亏损将达2000亿日元。 多数人觉察到索尼不正常恐怕是在2003年春天。当时据索尼公布,一个季度就出现约1000亿日元的亏损。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索尼冲击”,索尼公司股票连续两天跌停。坦率地说,作为索尼的旧员工,我当时也感到震惊。但回过头来仔细想想,从发生“索尼冲击”的两年前开始,公司内的气氛就已经不正常了。身心疲惫的职工急剧增加。回想起来,索尼是长期内不知不觉慢慢地退化的。 “激情集团”消失了 我是1964年以设计人员的身份进入索尼的。因半导体收音机和录音机的普及,索尼那时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当时企业的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是“索尼神话”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进入公司到2006年离开公司,我在索尼愉快地送走了40年的岁月。 我46岁就当上了索尼公司的董事,后来成为常务董事。因此,对索尼近年来发生的事情,我感到自己也有很大责任。伟大的创业者井深大的影响为什么如今在索尼荡然无存了呢?索尼的辉煌时代与今天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激情集团”不存在了。所谓“激情集团”,是指我参与开发CD技术时期,公司那些不知疲倦、全身心投入开发的集体。在创业初期,这样的“激情集团”接连开发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产品。索尼当初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有井深大的领导。 井深大最让人佩服的一点是,他能点燃技术开发人员心中之火,让他们变成为技术献身的“狂人”。在刚刚进入公司时,我曾和井深大进行激烈争论。井深大对新人并不是采取高压态度,他尊重我的意见。

索尼绩效考核案例分析

索尼绩效考核案例分析 索尼的绩效之痛 “过去它像钻石一样晶莹璀璨,而今却变得满身污垢、暗淡无光。”正在世人因出色的绩效管理造就了巨无霸索尼并趋之若鹜争相取经的时候,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却在《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一文中写道:由于尊崇绩效主义,索尼近几年已经风光不再,并且在一些管理问题上积重难返。而此时,索尼已经走过了它创业的第60个年头。由于批判的是人们奉为“管理圣经”的绩效管理,文章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商界和管理界的激烈争论。 天外伺朗认为,由于过度推崇绩效管理,索尼公司已经发生并存在如下严重问题: “激情集团”消失了 “挑战精神”消失了 “团队精神”消失了 创新先锋沦为落伍者…… 索尼公司在绩效考核中存在的弊端 (一)过于注重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的关系。 “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而不再具有过去的奉献精神。 (二)量化主义导向。 “为衡量业绩,首先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但是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 (三)追求短期利益。 “因实行绩效主义,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这样一来,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比如产品质量检验以及‘老化处理’工序都受到轻视。” (四)利益主义抬头,责任感缺失。 “索尼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对每个业务部门进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整个业务部门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 (五)不信任感破坏团队精神。 “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我认为事实上做不到。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上司不把部下当成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标、用‘评价的目光’审视部下……于是大家都极力逃避责任。这样一来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 绩效考核知识点 (一)什么是绩效考核 所谓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

绩效主义:一把双刃剑

绩效主义:一把双刃剑 —读《绩效主义毁了索尼》有感 看过索尼高层天外伺郎的《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不禁要问:真是绩效主义毁了索尼?现如今绩效主义已成为众多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实行绩效考核,很多的企业都是成功的;但是在另一面有过“绩效之痛”的企业也绝不仅仅是索尼一家。实践证明,绩效主义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热情,挖掘员工的潜力;反之,则会挫伤员工,给企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文中提到的“激情集团”、“挑战精神”、“团队精神”的形成更多的是体现了一个公司的文化、凝聚力,员工价值取向一致,为员工着想、与员工分享激情创造所获得成果的企业内涵,另外是公司首脑的以身作则和人格魅力。随着企业日渐增大,组织越来越庞大,弱化了在管理方面的作用,绩效考核做不好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但是我认为绩效考核本身并不是问题之所在,而是我们如何操作的问题。 天外伺郎的自我反省是绩效考核让索尼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然后企业在不同的阶段,管理方式是不同的。创业阶段对于创业者的依赖性是比较强的,企业的成员容易受到创业者个人魅力所影响,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企业必然从自发行为转向规范行为,规范企业的规章制度便应运而生并逐步完善,企业的员工行为就有了标准和准则,而绩效管理就是

其中的一个侧面。但是绩效考核地开展与企业的管控方式、企业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绩效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给予报酬,也不仅仅是提倡“你努力干我就给你加工资”,而是以实现三个层面为目的:第一层是追求员工绩效的提升,第二层是实现员工的成长和发展,第三层是最终实现组织的发展。而在整个过程中,第二层是最核心的目的,没有员工的成长就没有员工绩效的提升,没有员工的成长也就没有组织绩效的最终提升。文中提到的仅仅是绩效结果运用的一种方式,是激励更高绩效的一种体现,疏于培训辅导、绩效沟通、生涯规划等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北美绩效管理专家罗卜特·巴克沃先生提出:“绩效管理工作是同员工一起完成的,并且最好以共同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因为它对员工、经理和组织都有益。绩效管理是一种防止绩效不佳和共同提高绩效的工具,最重要的是绩效管理意味着领导同员工之间持续的双向沟通。它是两方面共同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表明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领导和员工之间保持高效沟通的重要性,经理与员工就绩效目标达成一致理解,员工的工作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尊重,双方成为绩效合作伙伴,以共同达成绩效目标为基础,共同努力,最终帮助员工达成绩目标,改善绩效状况,进而使企业的绩效得到改善!

绩效管理的失败案例

前不久,看到最近关于sony的日本媒体报道:截止今年3月底,索尼集团将出现1000亿日元约合11.2亿美元的经营性亏损。如果1-3月份库存状况不佳,该集团的亏损额有可能远远高于这个数字。这是索尼公司自1958年上市以来的第二次年度亏损,也是近14年来首次亏损。 sony算是很早就进行了绩效管理的一家大企业了,当然我不知道也不敢说这是否和现在sony亏损有关。但我也在2007年就看到过关于“绩效毁掉了sony”的许多报道。 sony在实行了绩效管理后,把员工的工作进行了量化,最终用定量的科学方法核定每个员工/每个部门的薪水。不过,这也看上去很美:员工所有的工作都很轻易的量化吗? 因为要考核业绩,所以几乎sony的员工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然后就为了这个低目标工作,当然,很轻易的就完成了这个低目标,然后,就放松了工作激情。(好像我们也是这样的哦) 于是,索尼也就更加追求眼前利益而非长远利益了,因为眼前的利益更容易在绩效中体现出来。 索尼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对每个业务部门进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整个业务部门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 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评论,绩效主义就是:“工作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哦,知道了,工作是为了金钱,并非以工作为乐趣。)sony实行了绩效管理后,sony彻底丧失了“挑战精神”和“激情集团”。 所谓“激情集团”,是指天外伺朗参与开发CD技术时期,公司中那些不知疲倦、全身心投入开发的集体。在创业初期,这样的“激情集团”接连不断地开发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产品。此外,“挑战”和“创新”也曾经是sony的本源,指导sony在冒险和挑战中开发全新的市场。在这样的开创精神之下,整个团队都一直在努力去满足市场和顾客对于索尼极高的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答案

1、是目标管理毁了索尼吗? 观点:经过分析案例,索尼是因为实施了绩效管理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原因导致“索尼冲击”,但并不是绩效管理本身存在的问题,不能说是目标管理毁了索尼,而应该是目标管理法的使用不当导致的。 ●索尼之所以前期可以靠激励而中后期反而不行,跟领导者个人魅力、公司发展阶段、社 会价值观念等等都有很大关系。井深大的理念没有沉淀成可以延续和继承的文化,当井深大以及受井深大影响深刻的一代人离开索尼,索尼新进的人员的工作激情就没有人去调动了。企业内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很多人都会被短期的利益所迷惑的。绩效考核只是引发索尼业绩下滑的导火线。绩效考核是有必要的,但方式和方法可能对绩效管理的成败也发挥很大作用,而且绩效考核不宜过于复杂、过于纠缠细节、过分强调过程和形式,没有很好体现结果导向、主观评价、判断与客观事实依据混淆部分等,就会对创造力、工作激情的伤害。 ●美国的绩效主义理论在索尼水土不服,应该先将理论本土化,量体裁衣,把工具结合企 业的价值观、目标来设计绩效考核方案,因为没有改进就直接用,所以导致了目标管理在索尼的失败。 ●索尼公司本身的管理也出了问题。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 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导致了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并且极力逃避责任。目标管理实际上是能够形成激励的有效管理,能够明确任务,有效地加以控制。 2、目标管理与激情集团是否格格不入? ●“挑战精神消失了”:在索尼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见 课本)。目标管理法应该是由员工与主管共同协商制定个人目标,个人的目标依据企业

索尼绩效分析

要建立一个成功的团队,不一定需要聘用一批天才,而是要找到一群可 以合作的人,共同分享愿景和利益、承担目标、互相信任和共同分担责任。相反,一群顶尖的人走在一起,如果失去相互信任,甚至由于绩效 考核而互相不信任,绩效将远远落后于一群普通但互相信任的员工组合。 索尼绩效案例分析(上) 绩效管理曾造就无数企业的辉煌,但也有不少企业因为绩效管理造成积重难返,像索尼 一样遭遇绩效之痛。 索尼的绩效之痛 “过去它像钻石一样晶莹璀璨,而今却变得满身污垢、暗淡无光。”正在世人因出色 的绩效管理造就了巨无霸索尼并趋之若鹜争相取经的时候,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 朗却在《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一文中写道:由于尊崇绩效主义,索尼近几年已经风光不再,并且在一些管理问题上积重难返。而此时,索尼已经走过了它创业的第60个年头。由于批判的是人们奉为“管理圣经”的绩效管理,文章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商界和管 理界的激烈争论。 天外伺朗认为,由于过度推崇绩效管理,索尼公司已经发生并存在如下严重问题:“激情集团”消失了 “挑战精神”消失了 “团队精神”消失了 创新先锋沦为落伍者…… 主要表现为: ◆过于注重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的关系。 “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而不再具 有过去的奉献精神。 ◆量化主义导向。 “为衡量业绩,首先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但是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公司 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 置的倾向。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 ◆追求短期利益。 “因实行绩效主义,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这样一来,短期内难见 效益的工作,比如产品质量检验以及‘老化处理’工序都受到轻视。” ◆利益主义抬头,责任感缺失。 “索尼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对每个业务部门进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整 个业务部门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 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 ◆不信任感破坏团队精神。 “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我认为事实上做 不到。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上司不把部下当成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 一切都看指标、用‘评价的目光’审视部下……于是大家都极力逃避责任。这样一来就 不可能有团队精神。” 破解绩效管理3大魔咒 绩效管理造就无数企业的辉煌,但也有成千上万的企业因为绩效管理造成积重难返,像索尼一样将绩效管理的两大弊端暴露于我们面前: 1.工具问题:绩效管理脱胎于工业生产时代,而现在不少企业内部大多是知识员工,

索尼绩效主义之殇及再启示

索尼绩效主义之殇及再启示 索尼绩效主义之殇及再启示 2015年05月08日 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绩效主义毁了索尼”。然而在索尼公司引入绩效主义时,三星也 在同步推进绩效管理模式的转型,为什么三星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好地利用绩效主义促 进战略转型而索尼则被“毁了”? 一个时代的结束,预示一个新的时代到来。在大数据、平台化、云存储与移动互联网浪潮 的冲击下,分布式认知技术与交互式记忆系统正帮助企业更精准地定位消费需求,传统的 长尾正成为新的价值洼地。但是,精确定位并不等于能够精准打击。惠普的业务板块调整,IBM谋划新的转型,都是为了创造性地满足日益呈偏态分布的消费长尾。一切都预示着全 球竞争格局正经历一场断崖式的重组与洗牌,新一轮集体危机意识已经爆发。 日本索尼公司无疑是新游戏规则的不兼容者。有人说“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也有人说 “绩效主义成就了三星”。尽管争论由来已久,当商业智能化已经从概念成为现实的时候,回头再审视索尼绩效主义之殇,我们能够更清晰地揭示索尼问题之所在,从而为推进绩效 管理变革提供借鉴,也为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创新企业带来警示和启迪。 绩效主义溯源与索尼的不兼容性 绩效主义溯源与索尼的不兼容性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索尼曾经拥有的猎狗般的市场嗅觉、“小白鼠”般的创新精神消弭了? 索尼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化名)曾根据其亲身经历写过一篇文章《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认为索尼公司1994年引入美国式的绩效主义,打破了公司原本存在的“创新文化”,这 对于以“创新”和“求异”为战略基点的索尼公司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原本的创新先锋不 幸沦为落伍者。 绩效主义最早出现在美国,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与历史根源。上世纪60年代,迫于人权 组织和职场反歧视运动的压力,美国“民权法案第七章”催生了一个独立的联邦机构—— 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EEOC),从制度层面为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工主张权益。EEOC禁止一切职场歧视和报复行为,这驱使企业清晰界定每一位员工在特定工作领域内的责任、绩效标 准以及依据评价结果而定的奖惩办法。对于劳工关系争议,法院判决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 绩效评价工具的选择上,且争端解决机制采用举证责任倒置。这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倒逼机制,驱使企业在员工绩效管理上尽可能地做到精确定量化。 表 三星、索尼、苹果营业利润(亿美元)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三星(亿美元) 159.3 144.0 267.5 338.7 索尼(亿美元) 17.5 -5.9 20.1 2.3 苹果(亿美元) 140.0 66.2 417.0 370.4 刚性的绩效管理并没有遏制美国企业的创新力。原因是绩效主义背后的文化兼容性。美国 文化崇尚个人主义,其人性观与东方文化强调组织重要性的“伽利略式”人性观不同,是 一种“托勒密式”的人性观,即把个体看做是整个宇宙的中心——最小的、无法再细分下 去的界限分明的实体,同时也是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在尊重个体利益和自我空 间的前提下,美国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利器是强调愿景领导。犹若平板上的铁屑,依靠下面 磁石的强大凝聚力,一个个立于平板上,即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相互依存和制衡的个体。 这个磁石就是愿景场的力量。愿景场如“重力场”、“电场”、“磁场”一样,是一种看

绩效主义

是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吗 ——用基本动机理论解释 绩效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成为大多数公司所采纳和使用的管理方法。但是绩效管理的推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引起了质疑。索尼的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的一篇《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就描述了实施绩效管理对索尼产生的巨大影响,也成为很多人抨击绩效管理的依据。 03年索尼一季度亏空1000亿日元,股票连续跌停,被视为救星的PS3也因种种原因未能创造奇迹,而电池召回事件不仅给索尼带来510亿日元的损失,而且破坏了索尼的品牌形象。索尼创业初期,由井深带领的团队充满激情,激发着员工的自身的冲动。而现在员工自身的冲动消失了,实施了绩效主义变成为报酬工作,而“挑战精神”消失了,外部动机的增强促使内部动机减弱,工作的目的不再是“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团队精神”消失了,绩效主义搞坏了团队气氛,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感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指标”“评价”。绩效主义打击了索尼创新的能力…… 天外伺郎把索尼的式微归罪于绩效可能有些片面,但是但是从作者文中讲述的原因来看,似乎绩效主义的实施对于索尼的衰落难辞其咎。天外伺郎认为主要是绩效主义强化了员工的外部动机,间接的弱化了内部动机。而索尼之所以能从创业初期保持良好的发展是由于创始人井深倡导的内部动机的强化带来的激情与挑战精神。我尝试利用《组织行为学》关于动机理论的知识也来分析一下绩效主义与索尼衰落的关系。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现代科学管理发源于欧美,是基于欧美的文化建立起来的,然后逐步的引进的世界其他地区,包括日本、中国等。管理方式与民族文化是息息相关的,管理方式的引进势必与原有的民族文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第一,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解释索尼员工需求的变化。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人的最基本需求是生存层面的,最基本的是生理需求,其次是安全需求,最高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层面。而这一理论对于不同的民族是有不同的顺序的。对于传统的日本文化,人最关注的基本需求是安全需求,而传统的日本管理方式是家族式的管理,员工在企业中能够满足其对于安全需求的需要,因此在此基础上员工能够把精力放在无计报酬的劳作中。由于家庭的氛围也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团

索尼公司 绩效管理

索尼公司绩效管理 “过去它像钻石一样晶莹璀璨,而今却变得满身污垢、暗淡无光。”正在世人因出色的绩效管理造就了巨无霸索尼并趋之若鹜争相取经的时候,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却在《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一文中写道:由于尊崇绩效主义,索尼近几年已经风光不再,并且在一些管理问题上积重难返。而此时,索尼已经走过了它创业的第60个年头。由于批判的是人们奉为“管理圣经”的绩效管理,文章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商界和管理界的激烈争论。天外伺朗认为,由于过度推崇绩效管理,索尼公司已经发生并存在如下严重问题:“激情集团”消失了“挑战精神”消失了“团队精神”消失了创新先锋沦为落伍者…… 索尼公司在绩效考核中存在的弊端 (一)过于注重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的关系。 “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而不再具有过去的奉献精神。 (二)量化主义导向。 “为衡量业绩,首先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但是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 (三)追求短期利益。 “因实行绩效主义,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这样一

来,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比如产品质量检验以及‘老化处理’工序都受到轻视。” (四)利益主义抬头,责任感缺失。 “索尼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对每个业务部门进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整个业务部门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五)不信任感破坏团队精神。“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我认为事实上做不到。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上司不把部下当成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标、用‘评价的目光’审视部下……于是大家都极力逃避责任。这样一来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 绩效考核知识点 (一)什么是绩效考核 所谓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它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车表现,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二)弊端涉及的知识点 (一)效绩考核的目的:

绩效毁了索尼

真是“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摘自:中国管理传播网-新智囊 绩效之痛其实是人之痛 被奉为圣经的“绩效管理”,到企业里非但不能发挥作用,反倒起了相反的作用,是绩效管理错了,还是企业错了,还是两者都错了 □赵日磊 最近,网上有篇关于绩效的文章正在流行,文章的题目是《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作者是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绩效考核是公认的世界级难题,索尼是世界知名公司,作者用“毁”这个比较“狠”的词把两者联系起来作为文章的题目,而且作者又是索尼公司的前高官,这所有因素组合到一起,文章想不成为热点都不行。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它之所以流行的更为重要的原因或许是这篇文章写到一些人的心坎上了,因为它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就是绩效考核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改善组织的绩效,同时也能使组织的绩效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搞不好是要伤到企业的,索尼公司就是例子。 由此,甚至有人又提起了去年比较流行的一篇绩效文章,那篇文章把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称为“洋垃圾”,这个观点似乎在这里得到了印证,一位网名叫“木人”的网友说:戴明在其反对绩效考评的文章当中说到,绩效考评会带来对短期利益的追逐,至少在索尼身上,是个准确的预言。 绩效之过谁的错? 下面不妨对该文做一个简单的速描,看看天外伺朗是如何描述索尼公司的绩效考核的。《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以作者的亲历和感受着重描述了索尼公司实施绩效主义前后的反差,归纳了索尼公司实施绩效主义的严重后果:“激情集团”消失了,“挑战精神”消失了,“团队精神”消失了,创新先锋沦为落伍者。文章指出:所谓绩效主义,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为衡量业绩,首先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但是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可以说索尼精神的核心即“挑战精神”消失了。因实行绩效主义,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这样一来,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比如产品质量检验以及“老化处理”工序都受到轻视。索尼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每个业务部门进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整个业务部门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我认为事实上做不到。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上司不把部下当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标、用“评价的目光”审视部下。 从上面的简单描述中,我们只看到了一个绩效考核的轮廓,由于作者没有在绩效主义的定义上花费太多笔墨,这使得我们无法获得索尼公司的绩效主义的真正精髓,只能管中窥豹,从作者对绩效主义的简单描述中获得一些信息。仅就作者对绩效主义的描述来看,索尼公司的绩效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的表现是:

绩效考核小心过度就变成负面效果

绩效考核小心过度就变成负面效果 某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最近很郁闷,前段时间根据销售人员月度考核体系模糊的缺点,人力资源部牵头对其进行了重新设计,没想到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新体系实施后事与愿违,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公司的传统做法是,由部门自主确定销售目标,月底按销量的一定比例提取奖金到部门,由部门主管进行分配。按照流行的管理绩效考核观点,这种基于部门主管主观判断的奖金分配方式,对员工的激励性不足。为了促进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人力资源部将销售人员销售目标达成率与奖金系数挂钩,设置了阶梯式的奖励机制: 没想到,政策实施后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由于销售目标比较有挑战性,部分销售人员不再把注意力完全放在销售上,而是将自己每月的达成率“精确”地控制在80%-81%,以保证每个月的达成率都能超过80%. 更令人头疼的是,新政策实施后,公司的氛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这之前,虽然没有奖励机制的牵引,但各部门除销量目标外,还会在重点产品销售等方面主动确定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己确定挑战目标,公司积极向上的氛围非常浓厚。实施目标绩效考核之后,很多人开始把精力放在就销售目标与公司讨价还价上,反而失去了之前的进取精神,公司氛围的变化令人担忧。 硬币的另一面上述的尴尬情形在很多实施绩效考核的中国企业当中屡见不鲜,但尽管如此,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执着地导入目标绩效考核。在目标绩效考核的拥趸们看来,员工是自利的,并且缺乏内在的努力动机。组织绩效提升的关键,就在于利用员工的自利性,设计相应的激励制度和惩罚措施,让员工认识到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符合自身的利益,从而促使他们努力工作。 这种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理念乍看起来简单实用,而且中国向来就不缺乏“合理奖惩、论功行赏”的意识,所以企业热衷于目标绩效考核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了解决绩效考核的难题,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但不幸的是,企业在这方面的努力往往事与愿违。 很多企业先是将希望寄托在强制分布上,但由于将有差别的奖金视为唯一的激励手段,强制分布则视为实现差别的技术,最终的结果是为强制分布而强制分布,完全背离了激励的原则和初衷。据说某咨询公司在推销强制分布的同时也“身体力行”,要求项目组也进行强制分布,最终项目经理硬着头皮把有待改进的名额给了刚进项目组的助理,搞的助理哭哭啼啼,被评为优秀的人也不干了,闹着要把自己的名额让出去。 很多人对活力曲线的内涵缺乏真正的理解,实践当中往往被“强制分布是否科学”的问题所困惑。事实上在韦尔奇执掌GE期间,强制分布与数一数二一样,是GE鲜明的价值观。韦尔奇以“数一数二”为原则,通过对“软(人)硬(业务)件”的有效管理,实现了业绩的大幅提升。在韦尔奇的眼里,人与业务一样,都可以通过投资得到增值。价值观没有好坏之分,也不能用是否科学合理来衡量。 量化管理如今也被普遍视为解决绩效考核难题的法宝。“不能量化就不能衡量,不能衡量就不能管理。”由于越重要的东西越难衡量,片面追求量化最终落得想得到A却得到B 的结果。媒体曾报道,某地公安局加强对110出勤的考核,以公里/天作为指标,结果导致110每天有事没事都在闹市中呼啸来去。 事实上,量化的根本并非针对员工个人的绩效考评,而是针对流程和组织层面的绩效管理。人们早就认识到纯粹的财务指标有着滞后性的特点,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绩效,需要辅之以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的数据易于收集不同,非财务指标的衡量颇有难度,除非将其量化,否则难以进行测评,这才有不能量化就不能管理的说法。 企业围绕着个人考核与奖励已经绞尽脑汁,然而并不是付出就有回报,很多执着于通过考核来获得绩效的人渐渐发现走进了死胡同:设置精巧的激励机制却导致员工不再关注业绩

绩效主义一毁了索尼案例分析-第四组

绩效主义成就了三星毁了索尼 面对索尼由过去的辉煌逐渐退化到如今的落寞,其前常务董事土井利忠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索尼引入美国式的绩效主义,而扼杀了索尼的创新精神,最终导致索尼在数字时代的失败。土井利忠对“绩效主义”做了个定义,指的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员工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也就是我们中国企业再熟悉不过的“绩效薪酬制度”。真的是这个东西“毁了索尼”吗? 一、绩效主义助推三星转型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三星在数字时代打败了索尼,但三星却比索尼更早引入美国式的绩效薪酬制度。 1988年,李健熙接班,提出二次创业,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在三星推行“自律经营”。 所谓自律经营,就是将企业经营权和责任全部分配给具有专业资质的各分子公司社长,由他们全权负责,让他们就像企业的主人一样,自主思考、自主决策、自主做事;企业赚到钱之后,拿出一部分奖励他们。 也就是说,三星集团对各子公司经营层实行的是“明确经营的完全责任、赋予履职的足够权限、按照绩效奖励团队”的管理模式。 李健熙认为“奖励工资”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也是资本主义的一大优势。李健熙上任后,大胆打破三星传统,推行“信赏必赏”的奖励工资制度,给管理层发放年薪。三星集团各子公司CEO的年薪中,基本工资只占25%,其余的75%由绩效决定。这在李秉哲时代以及当时韩国其他公司是不可想象的,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三星干部和员工与公司绩效绑定的收入有两种,一种是半年一次评定发放的“PI”(生产率奖金),另一种是一年一度评定的“PS”(利润分享)。 PI的数额由半年度业务目标达成情况来决定。每个部门、BU和公司按照“EVA、现金流和每股收益”等指标的半年达成情况被分为A、B、C三级。 PS其实是“超额利润分享”。每年三星总部都会给下面分子公司下达一个利润目标,经营年度结束后,如果实际利润超过目标利润,超出部分的20%作为

索尼绩效考核

索尼绩效考核 篇一:索尼绩效考核案例分析 索尼绩效考核案例分析 索尼的绩效之痛 “过去它像钻石一样晶莹璀璨,而今却变得满身污垢、暗淡无光。”正在世人因出色的绩效管理造就了巨无霸索尼并趋之若鹜争相取经的时候,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却在《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一文中写道:由于尊崇绩效主义,索尼近几年已经风光不再,并且在一些管理问题上积重难返。而此时,索尼已经走过了它创业的第60个年头。由于批判的是人们奉为“管理圣经”的绩效管理,文章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商界和管理界的激烈争论。天外伺朗认为,由于过度推崇绩效管理,索尼公司已经发生并存在如下严重问题:“激情集团”消失了 “挑战精神”消失了 “团队精神”消失了 创新先锋沦为落伍者?? 索尼公司在绩效考核中存在的弊端 (一)过于注重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的关系。 “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而不再具有过去的奉献精神。

(二)量化主义导向。 “为衡量业绩,首先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但是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 (三)追求短期利益。 “因实行绩效主义,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这样一来,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比如产品质量检验以及‘老化处理’工序都受到轻视。” (四)利益主义抬头,责任感缺失。 “索尼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对每个业务部门进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整个业务部门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 (五)不信任感破坏团队精神。 “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我认为事实上做不到。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上司不把部下当成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标、用‘评价的目光’审视部下??于是大家都极力逃避责任。这样一来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绩效考核知识点 (一)什么是绩效考核 所谓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

经典版-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Н???? ?????????? ??????Н???????????????????????ā▔?▊?ā???????????????????????????????????????????????? ?????????? ??????????????????????∵???????????????∴??????А????????∴?? ????????????????∴????? ???? ??????????ā??ā???????????????????????????????????????????? ??????????г???????????? ???????????8?? ? ????????????????????? ??????????????????? ???????????????????? ???????????????ā????ā???????????????????????????????г??○???????????????ā????ā???????????????????????????????????????????????????????▔?▊?āā??? ā▔?▊? ?? ???????????????????????????????????????????????????????????ā????ā????????????????? ???????????????? ????? ??????????????ˊ??????????????????????????ˊ??????????????????:-??????? ???????????????????????????????????????ā??ā?????? ? ??????????????????????????????????????????г????????????????????М?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参考消息/世界经济) 2006年索尼公司迎来了创业60年。过去它像钻石一样晶莹璀璨,而今却变得满身污垢、黯淡无光。因笔记本电脑锂电池着火事故,世界上使用索尼产锂电池的约960万台笔记本电脑被召回,估计更换电池的费用将达510亿日元。 PS3游戏机曾被视为索尼的“救星”,在上市当天就销售一空。但因为关键部分批量生产的速度跟不上,索尼被迫控制整机的生产数量。PS3是尖端产品,生产成本也很高,据说卖一台索尼就亏万日元。索尼的销售部门预计,2007年3月进行年度结算时,游戏机部门的经营亏损将达2000亿日元。 多数人察觉到索尼不正常恐怕是在2003年春天,当时据索尼公布,一个季度就出现约1000亿日元的亏损。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索尼冲击”,索尼公司股票连续两天跌停。坦率说,作为索尼的旧员工,我当时也感到震惊。但回过头来仔细想想,从发生“索尼冲击”的两年前开始,公司内的气氛就已经不正常了。身心疲惫的职工急剧增加。回想起来,索尼是长期内不知不觉慢慢退化的。 “激情集团”消失了 我是1964年以设计人员的身份进入索尼的。因半导体收音机和录音机的普及,索尼那时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当时企业的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是“索尼神话”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进入公司的第二年。奉井深大总经理的指示,我到东北大学进修,其间我提出了把天线小型化的理论并因此获得了工学博士学位。其后我带领项目小组,参与了CD技术以及上市后立即占据市场头把交椅的商用电脑的开发工作,最近几年还参加了机器狗“爱宝”的开发工作。 我46岁就当上了索尼公司的董事,后来成为常务董事。因此对索尼近年来发生的事情,我感到自己也有很大责任。伟大的创业者井深大的影响为什么如今在索尼荡然无存了呢?索尼的辉煌时代与今天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激情集团”不存在了。所谓“激情集团”,是指我参与开发CD技术时代时期,公司中那些不知疲倦、全心投入开发的集体。在创业初期,这样的“激情集团”接连不断地开发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产品。我认为,索尼当初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井深的领导。 井深最让人佩服的一点是,他能点燃技术开发人员心中之火,让他们便成为技术献身的“狂人”。在刚刚进入公司时,我曾和井深进行激烈争论,井深对新人并不是采取高压态度,他尊重我的意见。 为了不辜负他对我的信任,我当年也同样潜心于研发工作。比我进公司更早,也受到井深影响的那些人,在井深推出第一线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以井深的作风影响着全公司。当这些人不在了,索尼也就开始逐渐衰败。 从事技术开发的团体进入开发的忘我状态时,就成了“激情集团”。要进入这种状态,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基于自发的动机”的行动。比如“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发机器人”,就是一种发自自身的冲动。 与此相反就是“外部的动机”,比如想赚钱、升职或出名,即想得到来自外部回报的心理状态。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热情,而是出于“想赚钱或升职”的世俗动机,那是无法成为“开发狂人”的。 “挑战精神”消失了 今天的索尼职工好像没有了自发的动机。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实行了绩效主义。绩效主义就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如果外在的动机增强,那么自发的动机就会受到控制。如果总是说“你努力干我就给你加工资”,那么以工作为乐趣这种内在的意识就会受到抑制。从1995年左右开始,索尼公司逐渐实行

关于“绩效主义毁了索尼”的探讨

关于“绩效主义毁了索尼”的探讨 作者:网络讨论未分类2007-3-19 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被公认为企业管理的利器,但是在世界著名的企业索尼公司一位高管却发表了一篇“绩效主义毁了索尼”的文章。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这件事呢?本人观点如下: 1、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是一种著名的企业管理工具,不是主义; 就像水果刀不是凶器一样,那只是个工具。工具是可以用来干好事情也可以用来干坏事情的,和工具本身没有关系。 我们知道很多机器伤人的事情,但是能说那些机器就是伤人的么?不能。那些个工作用的机床车、铣、鉋、磨、钻,那个不会要人命?但是不能说机床就是杀人机器。 稀硫酸可以清洗污渍,但也可以毁容。 所以,就看掌握工具的人怎样使用工具了,用得好,可以出现很好的效果(绩效管理已经被很多企业正是是好的管理工具),用得不好也会把企业搞坏(哪怕你是世界著名的成功企业)。 2、不能人为的把这种良好的工具用在不好的地方,用坏了就会产生强大的副作用,因此第一点应该注意要把绩效考核用在正确的目标体系方面,不要有方向错误; 3、很明显,要想取得好的效果,不仅要把它用在正确的方面、还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正如很多机床伤人,并不是用于伤人,而是不慎使用、不注意安全伤到了人。就是说第二点要注意的是正确的使用方法; 4、如果不注意以上两点或者只注意一点忽略了另一点,就可能造成“伤人”事件。 5、工具加上人的因素才会产生主义,正如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就是工具、出政权就是目的,然后把这个提法付诸实施于是就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统领下的政权。

6、结论:关键是管理者的行为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使用工具的效果会揭晓这个答案。 附:1、"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作者: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 2006年索尼公司迎来了创业60年。过去它像钻石一样晶莹璀璨,而今却变得满身污垢、暗淡无光。因笔记本电脑锂电池着火事故,世界上使用索尼产锂电池的约960万台笔记本电脑被召回,估计更换电池的费用将达510亿日元。 PS3游戏机曾被视为索尼的“救星”,在上市当天就销售一空。但因为关键部件批量生产的速度跟不上,索尼被迫控制整机的生产数量。PS3是尖端产品,生产成本也很高,据说卖一台索尼就亏3.5万日元。索尼的销售部门预计,2007年3月进行年度结算时,游戏机部门的经营亏损将达2000亿日元。 多数人觉察到索尼不正常恐怕是在2003年春天。当时据索尼公布,一个季度就出现约1000亿日元的亏损。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索尼冲击”,索尼公司股票连续两天跌停。坦率地说,作为索尼的旧员工,我当时也感到震惊。但回过头来仔细想想,从发生“索尼冲击”的两年前开始,公司内的气氛就已经不正常了。身心疲惫的职工急剧增加。回想起来,索尼是长期内不知不觉慢慢地退化的。 “激情集团”消失了 我是1964年以设计人员的身份进入索尼的。因半导体收音机和录音机的普及,索尼那时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当时企业的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是“索尼神话”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进入公司到2006年离开公司,我在索尼愉快地送走了40年的岁月。 进入公司第二年,奉井深大总经理的指示,我到东北大学进修。其间我提出了把天线小型化的理论并因此获得了工学博士学位。其后我带领项目小组,参与了CD技术以及上市后立即占据市场头把交椅的商用电脑的开发工作,最近几年还参加了机器狗“爱宝”的开发工作。 我46岁就当上了索尼公司的董事,后来成为常务董事。因此,对索尼近年来发生的事情,我感到自己也有很大责任。伟大的创业者井深大的影响为什么如今在索尼荡然无存了呢?索尼的辉煌时代与今天有什么区别呢?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却成就了三星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却成就了三星,问题出在哪里? 2014-06-23 北大光华杂志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这篇文章,相信不少朋友都有看过,反对和支持文章观点的争议到现在为止还没停止,估计一时半会也停不下来。作者是索尼(sony)前常务理事、机器人研发负责人土井利忠(文章署的是他的笔名“天外伺郎”)。他的主要观点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索尼引入美国式的绩效主义,扼杀了索尼的创新精神,最终导致索尼在数字时代的失败。土井利忠对“绩效主义”做了个定义,指的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员工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也就是我们中国企业再熟悉不过的“绩效薪酬制度”。真的是这个东西“毁了索尼”吗? 一、绩效主义助推三星(samsung)转型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三星在数字时代打败了索尼,但三星却比索尼更早引入美国式的绩效薪酬制度。 1988年,李健熙接班,提出二次创业,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在三星推行“自律经营”。所谓自律经营,就是将企业经营权和责任全部分配给具有专业资质的各分子公司社长,由他们全权负责,让他们就像企业的主人一样,自主思考、自主决策、自主做事;企业赚到钱之后,拿出一部分奖励他们。也就是说,三星

集团对各子公司经营层实行的是“明确经营的完全责任、赋予履职的足够权限、按照绩效奖励团队”的管理模式。 李健熙认为“奖励工资”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也是资本主义的一大优势。李健熙上任后,大胆打破三星传统,推行“信赏必赏”的奖励工资制度,给管理层发放年薪。三星集团各子公司CEO的年薪中,基本工资只占25%,其余的75%由绩效决定。员工的基本工资比重占60%,另外40%由能力而定。能力评价决定员工实际年薪,评为一级能得130%的酬金,若评为五级,甚至连基本工资都领不到。同一职级的员工,实际年收入最高与最低可以相差5倍。这在李秉哲时代以及当时韩国其他公司是不可想象的,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三星干部和员工与公司绩效绑定的收入有两种,一种是半年一次评定发放的“PI”(生产率奖金),另一种是一年一度评定的“PS”(利润分享)。 PI的数额由半年度业务目标达成情况来决定。每个部门、BU和公司按照“EVA、现金流和每股收益”等指标的半年达成情况被分为A、B、C三级。假如一个员工所在的部门、BU和公司都被评为A,这个员工能拿到基本工资300%的奖金;如果不幸全是C,一分钱也拿不到。比如2005、2006年,存储半导体、移动电话和TV部门的PI就拿得“盆满钵满”,而非存储半导体和家电部门的人就惨了,全部是C,真的一分钱都没拿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