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不同记忆提取条件下的自我参照效应

不同记忆提取条件下的自我参照效应

不同记忆提取条件下的自我参照效应
不同记忆提取条件下的自我参照效应

不同记忆提取条件下的自我参照效应

Ξ

崔光成1 唐菁华ΞΞ2

(1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1)(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

摘 要 通过操纵记忆提取的条件,本实验比较了自我参照、他人参照和无参照(褒义/贬义)任务下的记忆效果。结果发现:

(1)自我参照编码在再认测验中出现了显著的提取优势(F (2,41)=6.097,p <0.01);(2)自我参照编码在颜色一致/不一致判

断中未出现显著的提取优势(F (2,41)=1.039,p =0.363);(3)再认测验中,颜色不一致旧词的再认辨别力高于一致条件(F

(1,41)=3.139,p =0.084)。

关键词:自我参照 他人参照 无参照

1 引言

自我参照是一种以自我为依托的编码和表征方式[1]

,而与自我参照有关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并且已有研究表明,自我参照条件下,记忆材料会得到更精细的独特加工(distinctive process 2ing )[2,3],这种独特加工在回忆和再认的提取条件下表现为正确率的大幅度提高。例如,Symons 和Jonhson (1997)[4]在实验中证明,自我参照条件下的正确再认显著高于他人参照和无参照条件;张力等人(2005)[5]的研究也发现,自我参照条件下再认正确率高于他人和语义编码条件,而这种优势更在R/K 判断中细化为R (记忆)的优势。研究者认为,自我参照的编码和表征独特性不仅表现在语义上,还表现在时间、空间等细节(specificity )方面的加工[6]。围绕自我参照的记忆优势,研究者[7]提出了三种观点:(1)自我作为一种独特的认知结构;(2)自我作为建立在其他知识结构之上的,具有一定程度记忆优势的特例;(3)自我参照效应完全可用其他加工过程来解释。在以往的实验中,研究者通过比较自我参照和他人参照、语义编码等条件下的回忆指标和神经激活情况[5,8]、改变材料性质[9]和被试群体特征[10]等推测自我参照记忆的独特性;与此相对,研究者Udo (1993)[11]则认为,自我参照的记忆优势取决于许多自我编码之外的因素,比如与之相对应的语义加工方式(褒贬判断、情境适合度判断等)、测验时的提取方式(自由回忆、再认等)等[12]。

这里,我们就将通过改变提取要素(提取方式、提取情境)的方式,探讨不同提取条件下自我参照效应是否有所变化。和传统自我参照实验一样,我们在加工阶段设置了三种参照条件:自我、他人(刘翔)和语义加工(褒义/贬义);在记忆提取阶段,我们要

求被试进行再认判断和颜色一致性判断。其中,再认判断要求被试对语义进行提取,颜色一致性判断则要求被试对边缘特征———测验材料的颜色进行提取。通过比较两种提取条件下自我参照效应的大小,我们可以推测与自我相关的知识表征是否具有更强的独特性。

Tulving (1983)[12]还曾经提出,即使两种记忆在同一个提取任务(回忆/再认)中有同样的表现,也不能推知两种记忆有相同的加工过程。因此,我们在要求被试进行颜色一致性判断的同时,也关注他们在一致性(测验时旧词的颜色与新词一致)材料和非一致材料上的再认表现。

2 实验设计

2.1 被试

参加本实验的44名被试均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其中女生17名,男生27名,平均年龄20.2岁(18-21岁)。2.2 实验材料

本实验的学习和测验材料来自《现代汉语词典》,均为描述人格特质的词语,其中学习材料包括40个双字词(例如稳健、温和等),20个以红色呈现,20个以绿色呈现;测验材料同样包括40个双字词,其中20个是先前呈现过的旧词,20个是先前未出现的新词;对于呈现过的20个旧词,10个以和呈现阶段同样的颜色出现,10个以不同的颜色出现。2.3 实验设计:

3(编码方式)×2(材料颜色)混合设计,其中编码方式是被试间变量,包括自我参照编码、他人参照编码和愉悦度评价(语义)编码三个水平;材料颜色是被试内变量,包括红色和绿色两个水平。2.4 实验程序:

ΞΞΞ通讯作者:唐菁华。E 2mail :jinghua —tan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2915872.html,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批准号06J ZD0039)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国家青年基金课题(批准

号CBA050037)的资助。

1150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8,31(5):1150-1154

本实验共包含学习记忆、再认测验和一致/不一

致判断三个阶段。

学习记忆阶段,要求被试根据指导语对材料进行编码:对于自我参照组,要求被试在5点量表中判断词语的描述与自己的符合程度;对于他人参照组,要求被试判断词语的描述与运动员刘翔的符合程度;对于语义判断组,要求被试判断词语的褒贬水平。三种条件下5点量表的程度排列从低到高分别是:非常不--、比较不--、可能不也可能--、比较--、非常--。

学习完毕后,被试连续接受两种测试。

再认测验,被试需要在4点量表上判断当前词语是否在先前阶段呈现过,选项从1到4分别是肯定没有呈现过、可能没有呈现过、可能呈现过、肯定呈现过。

一致不一致判断中,被试需要在4点量表上判断当前词语是否以相同的颜色出现过。选项从1到4分别是肯定不一致、可能不一致、可能一致、肯定一致。

3 结果与分析

该实验中,评分为3、4的记为“是”,评分为1、2的

记为“否”。进入分析的有被试对所有测验材料的再认辨别力d ’1(Z 击中-Z 虚报)、颜色一致/不一致判断辨别力d ’2(Z 击中-Z 虚报)和被试对一致、不一致材料的再认辨别力d ’3(Z 击中-

Z 虚报)(即分别计算学习和测验阶段旧词颜色一致或不一致情况下,被试的再认辨别力)。使用SPSS15.0进行数据分析:3.1 再认辨别力d ’1

对自我参照、他人参照和无参照三种记忆参照下被试的再认辨别力进行单变量方差(U -ANO 2VA )检验,结果发现了记忆参照的主效应显著(F (2,41)=6.097,p <0.01);事后检验(T urkey HS D )表明,自我参照条件下被试的再认辨别力显著高于他人参照组(M D =1.2468,p <0.01),与无参照组无显著差异(M D =0.7310,p =0.109),具体可见下图:

图1 三种记忆参照条件下被试的再认辨别力

3.2 一致/不一致判断辨别力d ’2

对自我参照、他人参照和无参照三种记忆参照

条件下被试的来源辨别力,进行单变量方差(U -

ANOVA )检验,结果发现记忆参照的主效应不显著(F (2,41)=1.039,p =0.363),具体见图2:3.3 一致/不一致材料的再认辨别力d ’3

图2 三种记忆参照条件下被试的一致/不一致判断辨别力

崔光成等:不同记忆提取条件下的自我参照效应1151

 

以被试的再认辨别力为因变量,对一致/不一致条件、记忆参照条件为自变量进行2×3重复(Re2 peated)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内变量———一致/不一致条件的主效应边缘显著(F(1,41)=3.139,p =0.084),也就是说,当测验材料与记忆材料颜色不一致时,被试进行再认的辨别力更高(见表1);一致/不一致条件与记忆参照条件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 (1,41)=1.548,p=0.225);记忆参照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2,41)=3.587,p<0.05):

表1 被试对一致/不一致材料的再认辨别力因变量记忆参照Mean平均值SD标准差N数量

一致他人参照 2.3271 1.2903614

无参照 2.12520.8153915

自我参照 3.1481 1.6471315

Total 2.5382 1.3442244不一致他人参照 2.2079 1.0329214

无参照 2.9422 1.4518515

自我参照 3.6060 1.7500415

Total 2.9348 1.5281444

其中,学习和测验材料颜色一致时,三种参照条件下被试的再认辨别力差异边缘显著(F(2,41)= 2.606,p=0.086),事后检验(Turkey HSD)表明:自我参照条件下被试的再认辨别力边缘显著地大于无参照条件(M D=1.0229,p=0.09),与他人参照条件无显著差异(F(2,41)=0.8210,p=0.216);学习和测验材料颜色不一致时,三种参照条件下被试的再认辨别力差异显著(F(2,41)=3.365,p< 0.05),事后检验T urkey HS D)表明自我参照条件下被试的再认辨别力显著地大于他人参照条件(M D=1.3982,p<0.05),与无参照条件不存在显著差异(F(2,41)=0.6638,p=0.429)。

4 讨论

以上结果表明,本实验中以自我为参照的记忆显示出比较一致的优势:在语义提取条件下,自我参照记忆显著优于他人参照;颜色(知觉)提取条件下,自我参照虽然与其它两种条件无显著差异,在数值上却仍然大于他人参照和无参照;对于颜色一致和不一致的材料,自我参照效应都出现了。

4.1 自我参照的编码优势

通过改变记忆提取的方式,本实验再次验证了自我参照的独特性:无论对于与自我相关较大的语义信息,还是关联较少的知觉信息,自我参照条件下的记忆水平均高于他人参照和褒义/贬义判断的条件。

研究者曾提出精细化(elaborate)和组织化(orga2 nized)两种特征来描述自我参照加工的独特性:Ander2 s on和Reder认为[13],精细化加工就是对单词本身语义及其与其他词语的联系进行加工,这种加工方式可以提供多条信息提取的线索和渠道;K lein和K ihlstroom则认为[14],自我参照是通过组织化加工增强材料之间的语义联系,从而为提取提供多条途径。本实验中,学习和测验材料都是带有积极含义的人格特质描述词,其中包括“踏实”、“稳健”这样意义相似的单词,也包括“高效”、“表达”这样意义联系较小的单词,因而,从组织化的角度来看,自我参照加工可能使得一些含义类似的词语提取得到易化;从精细化角度来看,自我参照加工则可能根据词语的独特特征进行快速提取。可见,组织化加工和精细化加工都可能支持了自我参照的优势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不仅发现了语义信息提取的自我参照优势,还得到知觉信息相对较弱的自我优势效应:当要求被试进行颜色一致性判断时,自我参照组的辨别力均值为0.31,而其他两组都接近0(分别是0.04和0.01),三者虽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由于材料呈现的前景-背景颜色在材料加工中属于边缘注意特征,因此实验数据本身存在的地板效应可能是自我参照优势削弱的原因之一。4.2 再认提取的条件

本实验得到的另一个重要结果是:对于自我参照、他人参照和无参照三种编码条件,旧词在学习和提取阶段颜色不一致都会较显著地提高被试的再认辨别力。从提取的角度来说,本实验中,再认测验的提取主要通过语义线索,激活与之相关的语义网络(对于自我参照条件来说,该线索激活的可能是与自我相关的概念结构;对于他人参照和无参照条件来说,该线索则可能激活一个普遍的知识网络),当材料颜色发生变化时,用作提取线索的信息可能更少(知觉信息),被试只能通过其他线索(语义)来提取相应知识表征,从而提高了提取成功的效率。然而与之矛盾的是,线索减少也可能使提取变得更加困难[15],因此,对该结果的推论仍需谨慎。

本实验中,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的差异也只是边缘显著,因而我们对于知觉信息是否影响再认提取的推论仍需进一步的证据。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推测,正如Tulving所说的那样,同样是再认测验,当与测验相关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提取水平就可能有所差异。

5 结论

通过设置多种提取条件,本实验发现:

(1)自我参照编码在再认测验中出现了显著的提取优势;

(2)自我参照编码在颜色一致/不一致判断中未出现显著的提取优势;

1152

 心 理 科 学

(3)再认测验中,颜色不一致旧词的再认辨别力

高于一致条件下的。

6 参考文献

1李怀虎,陈本友,杨红升,苏丹.关于自我独特性问题的研

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3):19-242

Macrae C N ,Roseveare T A.I was always on my mind :The self and temporary forgetting.Psychonomic Bulletin &Review ,2002,9(3):611-614

3杨红升,朱滢.自我与提取诱发遗忘现象.心理学报,2004,36(2):154-159

4

Cynthia S.S.,&Blair T.J.The Self -Reference E ffect in Memory :A Meta -Analysis.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7,121(3):371-394

5

张力,周天罡,张剑,刘祖祥,范津,朱滢.寻找中国人的自我:一项fMRI 研究.中国科学C 辑生命科学2005,35(5):472-478

6

Pavel S.B.&Jefferson A.S..Four Dimensions of Self -Defining Memories (Specificity ,Meaning ,Content ,and Affe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Self -Restraint ,Dis 2tress ,and Repressive Defensiveness.Journal of Personality ,2004,72(3):481-513

7

Greenwald ,A.G.&Banaji ,M.R..The self as a mem 2ory system :Powerful ,but ordinary.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 ocial Psychology ,1989,57:41-54

8隋洁,朱滢.自我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进展.中国特殊教育,2004,48(6):12-17

9

Bellezza ,F.S.The self as a mnemonic device :The role of internal cu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 ocial Psychology ,1984,47:506-516

10

Pullyblank ,J.,Bisanz ,J.,Scott ,C.,&Champion ,M.A..Developmental invariance in the effects of functional self -knowledge on memory.Child Development ,1985,56:1447-1454

11

Udo Rudolph.The self -reference effect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schem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European Jour 2nal of S ocial Psychology ,1993,23:331-354

12Tulving. E.Elements of Episodic Memory.Oxford Uni 2versity Press ,Oxford ,1983

13

Anderson ,J.R.,&Reder ,L.M..An elaborative pro 2cessing explanationof depth of processing.In L.S.Cermak &F.I.M.Craik (Eds.),Levels of processing in human memory (pp.385-403).Hillsdale ,NJ :Erlbaum.197914

K lein ,S.B.,&K ihlstrom ,J. F.Elaboration ,organiza 2tion ,and the self -reference effect in memor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 eneral ,1986,115:26-38.15

Anderson ,J.R..Learning and Memory :An Integrated Approach.John Wiley &S ons ,Inc.1999

Self 2reference Memory U nder Different R etrieval Conditions

Cui Guangcheng 1,Tang Ji nghua 2

(1Health Management College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1)(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 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 By manipulating retrieval clues ,the present experiment compared d πunder self 2reference ,other 2reference and on 2reference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ed :(1)self 2reference got the highest score in d ’of recognition (F (2,41)=6.097,p <0.01);(2)self 2reference didn ’t show a significant memory effect in consistent/inconsistent judgment (F (2,41)=1.039,p =0.363);(3)when it came to the inconsistency of color ,d ’of recogni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sistentcy.K ey w ords :self 2reference ,other 2reference ,no 2reference (上接第1149页)

A Study on the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Q uality of Partly T roubled

F amilies in a Community

L i u S uz hen 1,Zhang L i 2

(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No.85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Command ,Shanghai ,200235)

(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 of the troubled families ,twenty troubled famili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question 2naires in a community in Shangha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great number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existed in thes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2915872.html,pd with the norm mean ,their ,intimate degree and expressed emotion were low ,their success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 were extremely low ,but their contradi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These demonstrated that no relaxing ,free and cheerful living space was created by the ‘troubled family ’,and neither was a powerful support system was formed.All these would result in the gradually damage of the mental adaptability of its members. 2.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family environment has a long 2term timpact on the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family members.

K ey w ords :community ,psychology ;troubled family ;family environment

崔光成等:不同记忆提取条件下的自我参照效应1153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9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49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 1.大小常性测量器测定大小常性的原理是 (分数:2.00) A.比配法√ B.最小变化法 C.恒定刺激法 D.平衡法 解析:解析:大小常性测量器是用比配法原理来测定大小常性的仪器。此仪器一般有两件,每一件都有一个可调面积的等边三角形放在立柱上,立柱的高矮可以调节。测定大小常性时,主试把一个三角形放在原处,把三角形的高调到一定的尺寸,要求被试调节近处三角形面积,使之与原处三角形的面积看起来相等,然后根据两个三角形的高之差,计算大小常性系统。因此本题选A。 2.长度和面积估计器测定线段长度的感觉阈限和估计面积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分数:2.00) A.平衡法 B.最小变化法 C.恒定刺激法 D.平均差误法√ 解析:解析:长度和面积估计器是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的感觉阈限和估计面积的仪器。因此本题选D。 3.巴甫洛夫通过大量实验,提出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是 (分数:2.00) A.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配对√ B.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反复配对 C.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反复配对 D.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反复配对 解析:解析: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经过反复配对,不管条件刺激是什么,最终都能够形成条件反射。因此本题选A。 4.工具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是 (分数:2.00)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华生 解析:解析:在桑代克的研究中,猫被放入迷笼中,猫逃出去就会得到食物,经过反复,猫的正确反应越来越多,错误反应越来越少。桑代克提出猫形成了工具性的条件反射。因此本题选A。 5.斯金纳通过实验证明,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是 (分数:2.00) A.个体的自发行为后获得强化刺激√ B.环境刺激与随后的反应形成联系 C.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形成联系 D.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形成联系

巴纳姆效应:正确认识自我不受外界信息干扰

第7周巴纳姆效应:正确认识自我,不受外界信息干扰 人往往倾向于将别人的言行当做自己行动的参照,极易受到身边信息的影响与暗示。 曾有一位著名的马戏艺人,名叫肖曼?巴纳姆。他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表示他受欢迎的秘诀就在于“永远要让每个观众都感到自己若有所获”,即他的节目里包含了所有人都喜欢的成分,因此能让每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对于这种现象,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次相关研究。他们请来了一些大学生做实验对象,让他们看一段笼统且基本上适用于每个人的话,接着让他们判断这段话是不是适合自己。结果,绝大部分人都觉得这段话准确而细致地描述了自己。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段话的原文:你非常需要他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很多可以成为优势的能力未发挥出来,同时也有一些缺点,但是你通常可以克服它们;你和异性交往有点困难,虽然外表上显得非常从容,实际上内心却焦急不安;有时你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者事情是否是对的;你喜欢生活有一点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够独立思考而自豪,如果他人的建议没有充分的证据,你就不会接受;你觉得在他人面前太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爱交际,而有时却内向、谨慎和沉默;你的一些抱负常常不切实际。 看完这段话,你是否认为它也同样适合自己呢?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瓶药效良好的万金油罢了。人们非常容易受到来源于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所以,人们往往会觉得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非常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家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人往往倾向于将别人的言行当做自己行动的参照,极易受到身边信息的影响与暗示。如在电影院或剧场中,你会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如果一个人大声地咳嗽,他身边也会有人忍不住咳嗽起来,这些人咳嗽并非由于他们的身体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受到了暗示,而那些没有咳嗽的人常常是受暗示性弱的人。那么,哪些人受暗示性强呢?在这里,心理学家教给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测试办法。 首先,让被测试者伸出双手,举至与肩同高,掌心朝上,闭上眼睛。然后对他(她)说,现在他(她)的右手上系了一只氢气球,一直往上飘;左手上绑了一块大石头,一直往下坠。3分钟之后,若他(她)感觉自己双手间的差距愈大,就表示他的受暗示性愈强;相反,受暗示性就愈弱。 在心理学上,认识自己被称为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既不可能时刻进行自我反省,也无法做到总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所以,个体往往需要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受到外界信息对个人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给许多人做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检查表(MMPI)之后,设计了两份测试结果,其中一份是被试者本人的结果,另外一份是大部分人的平均结果。他让被试者判断哪份是自己的结果,结果出人意料,大多数被试者居然都觉得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    刘新明 朱 滢  北京大学心理系(北京 100871)   摘 要 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指的是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编码条件。自我对记忆的促进作用,存在多种理论解释,最主要的有:精细加工说,组织加工说以及双过程说。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为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对自我进行脑定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情节记忆的HERA模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目前,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同文化差异研究相结合,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自我,自我参照效应(SRE),R/K判断,HERA模型。 分类号 B842.3  自我是一个独特的结构,具有独特的动机和情感上的含义。在心理学史上,自弗洛伊德开始,自我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成为解释临床和社会心理现象的核心概念之一。自我不单对情绪的产生和动机的发动起重要的作用,它还是个人信息的组织者和加工过程的一部分,对认知有直接影响。1977年Rogers等人发现,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成绩比其他编码条件好。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简称SRE)[1]。此后,涌现了大量的验证性研究以及对其心理机制的研究,使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一度成为热点。最近几年,自我参照效应与脑功能成像技术相结合,在自我的脑定位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而最近的研究发现文化对自我参照效应有重要的影响。  1 SRE的主要研究范式 1.1 经典SRE研究范式  自我参照效应的经典研究范式与传统的记忆加工层次研究范式类似。一般分为学习和记忆两个阶段,或者在两个阶段之间加入干扰任务。Rogers等人[1]最初的研究范式是选用40个人格形容词为实验材料,被试分成结构组,韵律组,同义词组和自我参照组(简称自我组),分别给每组被试呈现相应的问题,引导被试进行相应的加工(各组具体任务操作见表1)。最后,被试进行自由回忆。结果表明,自我组的记忆成绩优于包括语义加工在内的其他3种编码条件,即出现了自我参照效应。?  继Rogers等人的研究之后,大量的研究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存在进行了验证。这些研究所采用的范式与Rogers等人最初的范式不完全相同,因此不但在更广的范围内证实了自我参照效应的存在,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SRE的经典研究范式。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自我参照任务的对照任务除语音、语义加工外,加入他人参照任务(other-reference task, 收稿日期:2001-09-18

自我与有意遗忘现象

心 理 学 报 2005,37(4):476~481 A cta Psychologica S in ica 476 收稿日期:2004-10-24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0476、30470568)和首都师范大学学习与认知实验室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吴艳红,E 2mail:wuyh@pku .edu .cn 自我与有意遗忘现象 3 李文娟1  吴艳红 1,2  贾云鹰 1 (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 (2首都师范大学学习与认知实验室,北京,100037) 摘 要 将自我参照效应的实验范式与字表方式的有意遗忘范式相结合,探讨有意遗忘在自我参照与他人参照条件下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有意遗忘的研究范式下,自我参照加工和他人参照加工的回忆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自我参照条件下出现了有意遗忘现象,而他人参照加工条件下没有有意遗忘现象。这表明,自我参照加工的材料,区辨性很高,因而有意遗忘的指导语激发的抑制作用对它有效,从而出现了遗忘现象。关键词 自我,有意遗忘,自我参照效应。分类号 B842 1 前言 有意遗忘,或称定向遗忘(directed f orgetting ),是指一种有效控制意识内容的方法,其关键在于遗忘的有意性和指向性 [1] 。B j ork 于1972年提出了一 种有意遗忘的研究范式———字表方式(the list meth 2od )。实验过程如下(如图1):将一组学习材料分为 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两部分材料分 别呈现。有两种实验条件:(1)R (re me mber )实验条件,指示被试对前半部分材料(记忆项)和后半部分材料(记忆项)都进行记忆;(2)F (forget )实验条件,指示被试对前半部分材料(遗忘项)进行遗忘,而对后半部分材料(记忆项)进行记忆。呈现完毕后,要求被试对所有项目进行自由回忆。 目前,定向遗忘的测量方法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其中一种方式是基于代价———获益的分析,即比较两种实验条件下遗忘项或记忆项的成绩;因此,定向遗忘效应主要以R 实验条件下记忆材料的成绩为基线。如果F 实验条件下前半部分的成绩劣于R 实验条件下前半部分的成绩,那么定向遗忘的代价(the cost of the directed f orgetting )是明显的,即定向遗忘现象越明显 [2] ;如果F 实验条件下后半部分的 成绩优于R 实验条件下后半部分的成绩,那么定向 遗忘的获益(the benefit of the directed f orgetting )是明显的。另一种方式是指在F 实验条件下,直接比较前半部分材料和后半部分材料之间的成绩,如果 记忆项和遗忘项之间的成绩差异非常显著,那就出 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效应。后一种方式是研究者比较偏好的测量方式 [3] 。 回忆成绩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回忆正确率上,同时也体现在回忆顺序(order of recall )和回忆反应时等指标上。回忆顺序是指,在对学习材料进行自由回忆时,尽管有一部分要求遗忘的材料(遗忘项)会被回忆出来,但是它们被回忆出来的顺序要落后于那些要求记忆的材料(记忆项),以遗忘项和记忆项分别作为计算单位,将每一个计算单位中的回忆出来的材料的顺序进行平均,即可得到遗忘项和记忆项的回忆顺序。此时,记忆项的回忆顺序小于遗忘项的回忆顺序,也就是记忆项先于遗忘项而被回忆出来。 目前一般认为,提取抑制说(retrieval inhibiti on )可以很好地解释字表方式下的有意遗忘现象 [4] 。 抑制说认为,有意遗忘的指导语激活了认知抑制,阻断了遗忘项的回忆路径,即在对要遗忘的项目进行提取时,抑制了其回忆路径,从而使遗忘项的回忆成绩降低 [5] 。因此,一般采用有意遗忘范式来研 究在不同的加工任务中有意遗忘的指导语能否激活对材料的抑制,是指被试在对目标刺激加工时压抑对无关刺激的处理。被试是否出现有意遗忘,主要与他们的认知抑制能力发展有关 [5] 。 自我在记忆的形成、组织和提取中扮演着关键 性的角色。Rogers 等(1977)发现,记忆材料与自我

【04】心理学专项1

2019【非统考】题海冲刺营 心理学专项1 一、单选题 1、我们聚精会神地看书时,对周围有人走动或出现其他情况,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现象。 A.兴奋B.负诱导C.正诱导D.抑制 2、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是()。 A.突触B.神经元C.反射D.反射弧 3、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射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 C.望梅生津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 4、人的“生命中枢”是指()。 A.后脑B.脊髓C.前脑D.延髓 5、针对课堂上开小差同学,教师故意把讲课音量突然提高,这是为了引起他们的()。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无意后注意 6、下列对注意的解读正确的是()。 A.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B.“一边听课,一边写笔记,一边心记忆”反映了注意的转移 C.多媒体课件必要的动画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因为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D.教师巧用课堂穿插艺术,旨在实现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 7、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的()环节。 A.开端 B.中间 C.终端 D.外部 8、老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是利用()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A.刺激的强度 B.刺激的变化 C.刺激的新颖性 D.刺激的对比 9、研究表明,青少年记忆的高峰时期为()。 A.小学高年级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10、有预定目的,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是()。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11、研究表明,国际象棋大师看一个棋盘,看5秒,能记住20多个棋子及其位置,而新手看5秒只能记住4个左右。这一事实的合理解释是()。 A.专家有敏锐观察力 B.专家有强大的短时记忆能力 C.专家能知觉较大的有意义刺激模式 D.专家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12、上课时学生既要听教师讲课,又要记笔记,还要看实验演示或幻灯片等。但所有这些行为都服从于听课这一总任务,因此,他们的注意是()。

心理学中记忆的基本特点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看待人的认知活动,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也可以看做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它把记忆也看做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方式不同,以及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的不同, 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一) 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又把视觉的瞬时记忆称为图像记忆,把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做声像记忆. 瞬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1.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即瞬时记忆记住信息的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因为瞬时记忆的信息首先是以感觉通道内加以登记,因此,瞬时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2.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认为,瞬时记忆的内容为9~20比特. 3.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否则,没有注意到的信息过1秒钟便会消失,也就是遗忘了. (二)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 ± 2,即5 9个项目,这也就是平常我们所所得记忆广度.如果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或插入其他活动,短时记忆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遗忘.为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可采用组块的方法,即将校的记忆单位组合成大的单位来记忆,这时较大的记忆单位就叫做块.例如,将单个的汉字(人、学、机)变成双字的词(人民、学习、机器)来记,记忆的容量便扩大了一倍. 2.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即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而不是它们的形象;非语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记忆,而且视觉记忆的形象占有更重要地位.此外,也有少量的语义记忆. 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在短时记忆中加工信息的时候,有时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时又要从长时记忆中把这些知识经验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来.因此,短时记忆中即有从瞬时记忆中转来的信息,也有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信息,它们都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所以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 4.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不管是机械复述,还是运用记忆术所做的精细复述,都可以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三)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长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1.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是数量都是无限的. 2.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2类.语义编码是用语言对信息进行加工,按材料的意义加以组织的编码.形象编码是以感觉映像形式对事物的意义进行的编码.

自我参照效应

自我参照效应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是指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优于其它编码条件的现象,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回忆经验为特征的R反应(“记得”)上。其研究范式主要有经典范式、自传体提取范式和R/K范式。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存在多种理论解释,最主要有:精细加工说、组织加工说及双过程说。影响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的因素主要有:参照他人的亲密程度、回忆方式、个体差异、刺激材料的性质。 西方一些研究表明,自我参照的记忆成绩优于参照母亲的记忆,本研究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得到参照父亲和母亲的记忆与自我参照有同样好的成绩,显著优于参照名人的记忆,并且父母之间元差异。这支持了独立型/依赖型自我概念模型中的东方文化下的自我概念包括父母的观点。 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 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安德鲁·杰克逊,曾经于1837年出任美国总统。在他妻子死后,杰克逊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变得非常地担忧,家中已经有好几个人死于瘫痪性中风,杰克逊因此认定他必会死于同样的症状,所以他一直在这种阴影下极度恐慌地生活着。 一天,他正在朋友家与一位年轻的小姐下棋。突然杰克逊的手垂了下来,整个人看上去非常地虚弱,脸色发白,呼吸沉重,他的朋友走到他身边。 “最后还是来了,”杰克逊乏力地说,“我得了中风,我的整个右侧瘫痪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朋友问。 “因为,”杰克逊答道,“刚才我在右腿上捏了几次,但是一点感觉也没有。” 这时,和杰克逊下棋的那位姑娘说道:“可是,先生,你刚才捏到的是我的腿啊!” 不要以为这种错误的恐慌只会出现一位垂垂老去的人身上,实际上它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与程度不同而已。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每个人都会受到一种“记

心理学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知识考点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A )、保持和提取。 A.编码B.回忆C.再认D.遗忘 2.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C )、提取。 A.识记B.回忆C.保持D.再认 3.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B )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长时记忆D.语义记忆 4.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D )形式存储。 A.语义B.概念体系C.图式D.视象和声象 5.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 A.视像和声像B.声音代码C.语音代码D.语义代码 6.瞬时记忆属于( A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 7.在短时记忆中,一遍遍地机械地重复识记材料是( D ) A.有效复述B.无效复述C.精细复述D.保持性复述 8.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秒钟。 A.1~2 B.20~40 C.60~70 D.70~80 9.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 B )秒钟。 A.5 B.20—30 C.60 D.120 10.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1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D )个组块。 A.6±2 B.6±1 C.7±1 D.7±2 1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A )个组块。 A.7±2 B.5±2 C.8±2 D.9±2 1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多少?( C ) A.7 加减2 个音节B.7 加减2 个单元C.7 加减2 个组块D.7 加减2 个数字

14.在短时记忆中,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是( C )。 A.机械复述B.无效复述C.精细复述D.保持性复述 15.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B )形式存储。 A.视象代码B.声象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 16.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重要条件是( A ) A.复述B.视觉编码C.声音编码D.感觉寄存 17.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储?( A ) A.声象代码B.视像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 1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B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语义记忆B.感觉记忆C.工作记忆D.情绪记忆 19.对事实类信息,如词汇、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的记忆是( B )。A.程序性记忆B.陈述性记忆C.长时记忆D.技能记忆 20.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C )。 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 21.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B )中的。 A.情景记忆B.程序性记忆C.语义记忆D.陈述性记忆 22.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C )。 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 23.练书法时,我们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_____中的。(A ) A.陈述性记忆B.情景记忆C.程序性记忆D.感觉记忆 24.对概念、命题的学习属于(D ) A.社会规范的学习B.机械学习C.技能学习D.知识学习 25.在复习过的教室里参加考试,会对考试有帮助,这种现象称为(B ) A.情绪依存性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状态依存性记忆D.地点依存性记忆 26.走迷宫是一种( A ) A.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知识学习 27.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为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学习分为哪三类?( D ) A.知识学习、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B.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C.命题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

记忆中的心理效应

记忆中的心理效应 1、7 ±2效应 神奇的7+(-)2法则 1887年,雅各布斯就已经发现被试能回忆出数字的最大数量是7个左右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发表了《神奇的数字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使得这个效应得以推广 这里的记忆指的是短时记忆 人的记忆包括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0.25~2秒)、短时记忆(5—20秒)、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 1、应用短时记忆容量的有限性 不要再幻想一口吃一个胖子,一下子变成天才。不管是学生给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时,还是教师进行授课时,都要考虑到7±2的特点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否则会出现认知超载。例子:小明的苦恼 小明总是抱怨自己的背诵能力很差,往往一大篇诗词会越背越乱,后来往往一大篇诗词会越背越乱,后来不但前后左右都搞不清楚,而且还会把不相干的两首诗拼凑起来,前头是唐诗,后面接宋词,简直是一团糟。 小明的问题就是一下子把记忆的电力开得太足了,后果只能越背越乱。 2、专家记忆优势 1965年丹麦心理学家的实验: 象棋大师和新手都看棋局5秒,然后将棋子移开,并要求他们复盘。 真棋局:象棋大师可以达到90%的正确率,新手仅能达到40%。 假棋局:他们复盘的正确率就没有什么差异了。 象棋大师是运用了他丰富的棋局知识进行组块,获得神奇的效果。在某一个给定的时间内,象棋大师利用记忆组块获得和记住了更多的信息。而当他们与新手面临的都是假的棋局时,棋子之间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他们同样没办法调用先前知识,组块的优势荡然无存。 专家的记忆优势在于他们的头脑中关于布局的知识多,但他们面对随机放置的棋局或是别的领域,他们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意味着,工作记忆中的组块与人的知识经验相关。 –数字知识越多的人,记数字越容易; –数理化公式记得越多的人,记数理化公式越容易; –古文记得越多的人,记忆古文的能力越强; –英语单词记得越多的人,记忆单词的能力就越强。 –物理专家有更多灵活的物理知识, –化学专家对化学知识耳熟能详。 –正像人们开发“深蓝”一样,人们利用专家的头脑,创造了许多某个领域的“专家”电脑,例如专家看病系统,给缺少医生的地区带来了实惠。 因此,一个人是否是“专家”,不是看他的基本能力或素质如何,而是根据他是否具备该行业或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或特殊能力;至于自己领域外的活动,专家与常人的表现从本质上来说无异。总之,只有获得了该领域大量的专业知识,并能在处理问题时随时调用,才能过目不忘 ?知识的积累需要时间 ?戒骄戒躁。 “十年磨一剑”,如果你能在学习之初,有明确的目标,并专心努力,排除杂念,你也就具备了做专家的潜质。 ?绘制地图。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1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12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可证实 (分数:2.00) A.两种记忆说 B.加工水平说√ C.多贮存模型 D.工作记忆理论 解析:解析:所谓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当人们尽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时,回忆出的信息更多。因此,这一效应可证实加工水平说。因此本题选B。 3.詹金斯和达伦巴赫(Jenkins&Dallenbach,1924)进行了“睡眠记忆”的实验,结果发现学习后立即睡觉比继续进行日常活动,对学习项目的保持量要高。该研究支持遗忘的 (分数:2.00) A.衰退说 B.动机说 C.干扰说√ D.提取失败说 解析:解析: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动机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解除这种压抑,记忆就能恢复。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新的或旧的信息阻碍了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而不是痕迹衰退的结果。提取失败说认为信息一旦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就永远不会消失。遗忘只不过是提取的失败。题中实验支持干扰说。因此本题选C。 4.采用双任务操作范式研究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说明中央执行系统具有 (分数:2.00) A.协调功能√ B.转换策略的功能 C.选择性注意功能 D.操纵注意资源功能 解析:解析:采用双任务操作范式研究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主要用来考察中央执行系统的协调功能,探索中央执行系统如何协调其他两个子系统的操作。因此本题选A。 5.巴德利(Baddeley,1966)考察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的转换策略的功能采用的范式是 (分数:2.00) A.双任务范式 B.点探测范式 C.线索提示范式 D.随机生成任务范式√ 解析:解析:巴德利(Baddeley,1966)所设计的实验方法被称做随机生成任务。此任务要求被试想象在他们面前放着一顶帽子,帽子里面有全部26个英语字母,他们要想象随机地从中拿出一个字母,然后把这个字母念出来,这样重复进行,并要求被试保持每秒钟生成一个字母的速率。被试要生成一个尽可能随机的字母串,最后根据生成字母串的随机程度来评价被试的操作。因此本题选D。 6.“物体决定任务”通常用来研究 (分数:2.00) A.前瞻记忆 B.内隐记忆√

心理学基本概念

心理学基本概念 1.安慰剂效应:人们往往因为相信已经服用了有效药物而出现行为变化。 2.暗示的力量:安慰疗法与安慰剂的作用靠的是暗示的力量。 3.暗示是“把一种思想强加给另一个人的大脑的行为”。 4.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 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成为“巴纳姆效应”。人难以脱离自己,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审视自己,只能参照周围人来认识自己,因此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也叫“巴纳姆效应”。该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更相信他人给自己的评价;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5.保守主义:一旦人们形成了对某一事件的概率判断,那么当呈现给他新信息的时候, 他改变其原先判断的速度是比较慢的。这种不愿意改变先前概率估计的惰性被称为“保守主义”。 6.比较情感(emotions of comparison) 7.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损失规避的直接效应就是人们往往不愿意放弃自 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即他们的“禀赋”,来换取在其他情况下自己喜欢的东西。损失的心理效用大于等量收益。因此,人们倾向于偏爱现状或事物本来的样子。 8.补偿性决策策略(compensatory decision strategies)是指用一个维度补偿另一维度 的策略。 9.布里丹毛驴效应:在心理学中,把决策过程中那种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 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10.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的时间过长而引起的别人厌倦、反感和不耐 烦的心理现象。 11.出生次序与人格特质: 12.从众(conformity):指人们采纳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意见的倾向。 13.代表性直觉:因为一个事件可以成为另一个事件的典型代表。 14.登门槛技巧(the foot-in-the-door technique):一旦人们有一只脚跨入了门槛,就能 够利用你的承诺感增加你随后的依从性。 15.低自我监控者非常注重自己的行为与其内在情感、信念和价值观的一致性,他们并 不是为了行为线索而监控情境,他们往往持有旨在满足价值表达的态度。 16.敌意媒体效应:每一党派的人都会认为,媒体就某一颇有争议的报道是不公平的, 且偏向他们所支持立场的对立面。 17.定势(set)是指准备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对某种刺激进行知觉或反应。定势有运 动定势、心理定势、知觉定势等三种。 18.妒忌心理:人们在看到比他们低微的人在追求光荣或快乐方面接近或赶上他们时, 他们就感觉到的那种情感。 19.顿悟(insight)是对一个问题或策略形成独特的、有时看起来很是突然的理解,它 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0.恶意(malice)是对他人苦难的一种喜悦,并无任何友谊或敌意引起这种关切或喜 悦。 21.非理性的信念坚持(irrational belief persistence):它是指来自于搜索证据和推论中

社会心理学重点

社心重点 1.自我效能:对自己能力与效率的乐观程度可以获得很大的回报。自我效能指引我们制定 有挑战性的目标,并表现出更强的韧性。 2.自我图示:界定自我的特殊信念。图示是我们组织自己所处世界的心理模版。 3.自我参照效应: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的加工和回忆。 4.控制点:自己控制事件进程的维度,分为内部控制点(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事情的进程) 和外部控制点(外部力量决定事情)。 5.习得性无助:当动物和人经历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时,他们就会习得一种被动感和无助 感。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知觉到缺乏控制---习得性无助的产生 6.核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7.实验法与相关法的区别:相关研究是探寻两个或者多个因素之间的自然关系;实验法是 操纵一些因素来考察他们对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关法:优点是可以预测两者的相关关系,通常使用真实情景,缺点是不能推论改变一个变量将会导致另一个变量的改变,因果关系是模糊的。 实验法:优势是可以控制变量和随机分配来探寻因果关系,缺点是通常使用实验室情景设置缺乏真实性。 8.事后聪明性预见:早已知道结果后,对预见能力的夸大倾向。 9.研究领域有社会思维,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 10.自我服务: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轻易为自己的失败 开脱以及接受自己的赞扬。 11.自我展示:以受赞许的方式来向他人展示自己。 12.晕轮效应: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初始看法决定了对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真实的情况, 有以偏概全的感觉。 13.基本归因错误:我们解释他人行为时,会低估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特质和态度所 造成的影响。这种个体在归因时低估情景因素作用的倾向称为基本归因错误。 14.Kelly归因理论:三种因素---共同反应、区别性和一致性会影响我们将某人的行为归结为 内因还是外因。共同反应指在这种情景下个体是否总是表现这种行为;区别性指不同情景下个体是否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一致性指其他人在这种情境下是否也会表现出这种行为。 15.态度的三个要素:行为,感觉和认知。 16.登门槛现象:如果想要别人帮你一个大忙,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先请他帮个小忙。 17.角色扮演:当我们扮演一种新的社会角色时,起初我们可能会觉得很虚假,但很快我们 就会适应。 18.认知失调理论:为了减少自己的内心不适,我们说服自己某种行为是合理的。我们态度 的改变是因为我们想要保持认知间的一致性。(分为理由不足和决策后的不协调)理由不足指行为的理由不足时他们会感到不舒服,并因此更要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决策失调指当做出重要决策后,我们会经常过高评价自己的选择而贬低放弃的选择,从此来减少自己内心的不协调。 19.自我展示理论:我们会根据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态度以使我们看起来一致。 20.自我知觉理论:我们态度不定时会处在局外人的角度上,从外部观察自己。 21.从众的三个经典实验:谢里夫规范形成研究,光电移动的距离实验,社会规范;阿施的 群体压力研究,比较线段的长度;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对电击强度的大小控制。22.影响从众的因素:受害者的情感距离(对个性化的人的同情和对远离自己和失去个性的

如何利用记忆心理学原理(上)

如何利用记忆心理学原理(上) 大脑不是容器,而是一条记忆流水线;重启用户记忆的大门,创造利于用户体验的记忆炼金术。 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处理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无法买卖或从别人那里索取,但是它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来提升和加强,这种东西难以描述,却是人类最宝贵的特征之一,它可能决定了我们的每一步行动和每一次决策,它是一种奇迹,我们却很少深入思考它,这就是人类的记忆。 一、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呢? 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巨大变革,海量知识积累让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学习、决策、思考、创新和创造,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效率大幅提高,但我们的大脑的物理构造制约了学习的进度,只有了解了大脑的工作方式才能改进学习方法,从而高效获取更多信息;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呢?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采取“多线程作业”,比如一边参加会议一边读邮件,最新的科学研究显示,如果同时做几件事会降低效率;研究发现大脑反应的过程是线性的,从一个任务切换到另一个任务,会有反应延迟,而且任务越困难延迟越大,人类有1000亿神经元,还无法做到同时做两件事嘛?回答是肯定的! 1、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记忆的? 神经学家已经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证实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认知过载等猜想的存在;研究发现人类的记忆有三种类型: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1)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是进行思考的地方,维持时间是秒为单位,工作记忆是双重编码系统,由负责语言/文字处理的缓存单元和负责视觉/空间处理的缓存单元组成,这就导致了人类思考过程中的一个严重瓶颈,因为视觉/空间缓存中的短期记忆只能同时存储4个对象,而语言/文字短期记忆中也只能存7个对象,如果这些缓存中已经被存满,而思考主体又切换了注意力,将会导致新的元素进入工作记忆,其余的记忆就会消失;在工作记忆中,语言处理单元和视觉处理单元一起工作,互不干扰,共同实现对信息的理解和推导。 (2)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是保存时间最短的记忆,感觉记忆虽然每时每刻所采集到的信息量巨大,但是保存的时间非常短(0.25秒到4秒),所以过去又叫瞬时记忆,尽管遗忘的很快,但你还

自传体记忆影响因素及自我参照效应

自传体记忆影响因素及自我参照效应 摘要:自传体记忆对于自我、情感、个人经历而言具有根本性意义。自传体记忆是一种整合性记忆,具有鲜明的自我参照性,其内容主要为个人的生活事件,它除受内部自我认知的影响外,还受到外部的父母因素、依恋、事件特征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存在多种理论解释,最主要有:精细加工说、组织加工说及双过程说,受到参照他人的亲密程度、回忆方式、个体差异、刺激材料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自传体记忆;整合记忆;自我参照效应 自传体记忆指对个人复杂生活事件的混合记忆,与记忆的自我体验紧密相联,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社会,使自传体记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自我具有独特性,它来自过去的经验,由个体加工过的信息组成,具有独特的动机和情感上的含义,还在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1977年Rogers等人让被试参照自我加工人格特质形容词(例如“勇敢’这个词适合描述你吗?”发现,如果让被试判断一些人格特质形容词是否可以用于描述自己时,对同样的材料会引起比其它的判断材料更好的记忆效果,他们认为与自我联系时的记忆成绩比其他编码成绩好,并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简称SRE)。 一、自传体记忆的概念 图灵曾将自传体记忆划归为情节记忆,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与记忆的自我体验紧密相联。布雷沃提出自传体记忆有“自我参照”的特征。杨治良认为自传体记忆是个人生活事件的记忆,一般指对日常生活中自发产生而非实验室设置的与自我经验相联的信息的储存和提取过程。自传体记忆不是一种独立的记忆形式,而是一种混合记忆,或者说更像是一种整合记忆,它包括上下文背景信息(情节记忆)、和相关知识(语义记忆),还包括感知觉方的信息。笔者认为,自传体记忆的独特性质正体现在它的整合性上,它既不是单纯的情节记忆也不是单纯的语义记忆。 很明显,自传体记忆是对复杂事件的混合记,具有鲜明的“自我参照”性质,而自我是自成系统的,不是局部现象。不论何种形式的记忆只要与“自我”相关,就能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记忆术”专家在实践中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了这一现象。在心理学史上,自弗伊德开始,自我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成为解释临床和社会心理现象的核心概念之一。当今记忆相关领域的所有研究都认为自我和自传体记忆之间存在着极为重要的紧密系。需要澄清的是,自传体记忆和情节记忆这两个术语并非完全一致。自传体记忆通常描述为一

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

不同学业成绩类型的工作记忆研究 学生:郝佳、但兵兵,教育科学系 指导老师:汤舒俊、郑红涛,教育科学系 [摘要]:本研究通过运用数字工作记忆测试语工作记忆测量两种方法对来自十三所学校的中小学生的工作记忆发展情况做了一个测定。被试:来自某市13所中小学学校,根据全市3次统考平均成绩及科任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评定,总计320人。本次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广度与学业成绩有相当高的相关,目的在于考察工作记忆广度与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学习的关系,为教师对不同学业成绩类型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工作记忆训练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工作成绩;学业;记忆广度 一、引言 工作记忆是执行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执行功能就是指在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时,对各种认知过程进行协调,以保证认知系统以灵活、优化的方式实行特定目标的一般性控制机制;它的本质就是对其它认知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而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产生协调有序的、具有目的性的行为[1]。工作记忆是指个体存储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平台。它是对信息暂时保持与操作的系统,它在表象、言语、创造、计划、学习、推理、思维、问题解决和决策等高级认知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包括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 executive)、视觉空间存储器(visuouspatal sketch pad,VSSP)和语音环路(phonological loop)3个部分。中央执行系统负责工作记忆中的注意控制,其功能类似于一个能量有限的注意系统,该系统负责指挥各种次级系统的活动。视觉空间存储器对视觉图象信息进行操作。语音环路贮存与复述言语信息,在获得语言词汇中其起重要作用。这3个部分共同决定了工作记忆中信息的编码、表征、存储形式、提取以及容量等[3]。目前国内外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工作记忆研究的成果不少,尤其是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工作记忆研究的成果更是层出不穷,所达成的共识是数学学习困难与工作记忆能力下降有密切关系[4]。对普通学生的学习认知加工活动和工作记忆关系的大量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工作记忆存在密切的关系。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对学习不良儿童工作记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学习不良的性质、特点和成因,而且对于我们帮助学习不良儿童克服学习困难,制订有

自我参照加工的源记忆优势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7, 7(3), 253-259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7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2915872.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2915872.html,/10.12677/ap.2017.73033 文章引用: 尹晓彤, 杨红升(2017). 自我参照加工的源记忆优势. 心理学进展, 7(3), 253-259. Source Memory Advantage from Self-Referencing Xiaotong Yin, Hongsheng Yang 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Mar. 1st , 2017; accepted: Mar. 17th , 2017; published: Mar. 20th , 2017 Abstract Source memory is the memory for various kinds of contextual features.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have found that self-referencing could not only enhance memory for items, but also could facilitate memory for source information. This effect is not limited to young adults, but also can be found in children and older adults. In western countries, close others could not show the same source me- mory advantage as the self. Whether eastern would behave similar to western remains an open question. Researches using ERP and fMRI on neural mechanisms of the source memory advantage from self-referencing have made some progress. All these studies can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under the self-reference effect. Keywords Self-Reference Effect, Source Memory 自我参照加工的源记忆优势 尹晓彤,杨红升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17年3月1日;录用日期:2017年3月17日;发布日期:2017年3月20日 摘 要 源记忆是指对项目信息以外的各种情景特征的记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自我参照加工不仅可以促进对项目信息的记忆,还可以提高对源信息的记忆。这种自我参照加工的源记忆优势不仅表现在年轻人身上,在老年人和儿童身上也有所体现。西方文化下,自我参照加工的源记忆优势并不会表现在亲密他人身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