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档案管理学知识

档案管理学知识

档案管理学知识
档案管理学知识

一、档案收集1、档案收集工作的意义:档案收集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与档案工作中其他各项工作比较起来,它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作好档案收集工作对整个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1)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是档案业务基础工作中的基础;档案的收集,就是整个档案馆(室)取得和积累档案的一种手段;(2)从组织整个国家档案工作来说,档案的收集工作是贯彻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首要的具体措施;(3)从收集工作质量高低的影响来说,它直接关系到档案工作的其他环节。2、档案收集工作的要求:(1)丰富馆藏;(2)加强馆外调查和指导;(3)推行入馆档案的标准化;(4)保持全宗和全宗群的不可分散性。3、机关内文件的归档

二、档案整理1、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1)在正规的工作条件下,档案室所接收的是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立好的案卷,档案馆接收的是由机关档案室根据入馆要求整理移交的案卷。(2)对整理不善的档案进行局部调整。(3)零散文件的整理。2、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1)档案的整理必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历史联系主要表现在文件的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等几个方面。(2)档案的整理应该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原有基础指,第一,充分重视和利用先前整理的基础,以确定档案整理的任务和要求,来要轻易打乱重整;第二,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和利用原来整理的成果,不要轻易破坏以往整理和保存的历史状况。(3)档案的整理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3、全宗:(1)概念:全宗就是一个独立的机关或著名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的整体。(2)意义:区分全宗是档案整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全宗不仅是个整理方法问题,也是一条原则、一种理论,称为全宗原则和全宗理论。全宗理论是在档案集中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是随档案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全宗理论的确立,对档案室、档案馆档案的管理,有重要的组织作用。全宗理论发展的历史,是与档案整理的不同原则联系在一起的。4、全宗构成的条件和立档单位:形成全宗的机关,称为立档单位,又称全宗的构成者。一个机关就是一个立档单位,一个立档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就构成一个全宗。(1)构成条件:第一,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并能主要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对外行文;第二,是一个会计单位或经济核算单位,自己可以编造预算或财务计划;第三,设有管理人事的机构或人员,并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三个条件是统一的,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一个单位的独立性。最基本的是第一个条件。在分析或研究一个组织单位能否构成一个立档单位时,应当明确,机关的大小和档案数量的多少,并不影响它成为立档单位。有的组织单位也可能不完全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但它实际上却是一个独立的机关,或由于某种特殊需要,它所形成的档案也可以构成一个全宗。(2)立档单位。5、立档单位的变化和全宗的划分:机关单位的增设、撤销、合并以及机关名称的改变、职权范围和隶属关系的调整等各种变化。这些情况,有的会影响全宗的划分,有的则不涉及全宗的变化。研究某一立档单位是否有根本性的变化,主要应该从立档单位的政治性质、生产关系性质和基本职能等几个方面去考察。6、人物全宗:就是社会知名人士(如社会活动家、科学家、作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在其一生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整体。人物全宗包括个人的著作、手稿、日记、信件、遗嘱以及记载个人(包括家族、家庭)社会活动的全部材料,还包括别人所写的和收集的与人物全宗构成者个人、家庭、家族有关的材料,以及直系亲属能够说明立档单位情况的材料。

7、全宗的补充形式:(1)联合全宗。是若干独立机关形成的档案,由于混在一起难以区分立档单位而联合组成的一个全宗。(2)全宗汇集,就是由档案数量极少的若干全宗,按照一定的特点组成的一个全宗集合单位。(3)档案汇集,就是由不明所属全宗的零散残缺文件,按照一定的特点集中起来的混合体。8、全宗群:整理和管理档案,不仅要注意全宗的完整性,还应该注意全宗之间的相互联系。10、全宗的编号与排列:(1)通常涉及档案管理中的三个环节:A全宗的编号一般是在档案馆接收全宗时,于全宗名册上登记编定的,它属于统计工作的一个具体的技术项目;B全宗在库房内如何排列存放,属于保管工作的范畴;

C全宗号的编定,它作为档号的组成部分填写于案卷封面,全宗的系统排列等也属于档案的基本编目和系统化的课题。(2)全宗号的编制和使用方法:A按国家档案全宗的三部分各依全宗进馆的时间顺序分编流水号;B按本馆全宗的时间、地区、性质等分编流水号;C所有全宗一律按进馆顺序统一编定流水号;D按全宗的重要程度编号;E按全宗群连续编号;F 按全宗群留空统编全宗号;G分组单编全宗号;H多级分类单编全宗号;I编大全宗号;J 对一部分全宗实行等级分类编号,另外一部分全宗实行序时流水编号。尽管十多种具体的编号方法各不相同,但就其主要特点来说,可概括为两种类型:序时流水编号法和体系分类编号法。前者也可简称流水法,后者可简称分类法。流水法,无论是一律大流水,还是先分类别,而对每个具体全宗的排序和给号,都是依时顺列。分类法,无论是统编号还是分编号,无论是一次划分还是多层分类,而对每个具体全宗的排序和给号,主要不以序时方法,而用逻辑方法。对全宗编号,主要应采用流水编号的方法。12、分类的一般方法:(1)按文件的产生时间分类,具体包括年度分类法、时期分类法两种;(2)按文件来源分类,包括组织机构分类法、作者分类法、通讯者分类法三利;(3)按文件的内容分类,包括问题分类法、实物分类法、地理分类法三种;(4)按文件的形式分类,包括按文件的种类来分类、按文件的制成材料分类、按文件的形状分类三种。13、常用的分类方法:(1)年度分类法:也称年代分类法,就是根据形成和处理文件的所属年度将全宗内档案分成各个类别。(2)组织机构分类法,就是根据文书处理阶段形成和处理文件的承办单位进行分类,即按照立档单位的内部组织机构将全宗内档案分成各个类别。(3)问题分类法,就是按照档案内容所说明的总是将全宗内档案分为各个类别。14、分类法的选择和分类方案的编制:(1)组合分法:年度-组织机构分类法;组织机构-年度分类法;年度-问题分类法;问题-年度分类法。(2)分类方案:为了便于对全宗内档案具体地进行分类,在选定某种分类方法之后,就应编制一份“分类方案”。分类方案,就是标列各个类目名称,表示全宗内档案分类体系的纲要,所以又称“分类大纲”。分类方案的类目力求明确和具有系统性。15、机关内党、政、工团档案分类:(1)在一个全宗内,首先将档案分成党政工团等若干部分,在每一部分中再行分类整理;(2)在全宗内,先将机关内最高机构和各单位的档案分别分成党政工团若干部分,再在每一部分中继续分类整理;(3)全宗之内的档案首先按年度分类,每年度分成党政工团若干部分,再继续分类整理;(4)在全宗内,只分党政两大部分,或在每一年分两部分。

16、人物全宗内档案的分类:(1)生平传记材料;(2)创作材料;(3)公务活动材料;(4)个人书信;(5)经济材料;(6)亲属材料;(7)评价材料;(8)音像材料;(9)其他材料。

17、立卷:(1)定义:一个全宗的文件经过分类之后,各个类内都有相当数量的文件,还要进一步系统化,将若干文件组成案卷,称为立卷(也称组卷)。(2)立卷工作的内容:组成案卷单位,拟写案卷标题,卷内文件的排列与编号,填写卷内文件目录与备考表,案卷封面的编目与案卷的装订。(3)意义:案卷是密切联系的若干文件的组合体,它是档案的保管单位,通常也是统计档案数量和进行检索的基本单位之一。案卷是组成全宗的基本单位。立卷是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要基础。18、案卷组合方法:主要是根据文件构成的特点,将具有某方面共同点和联系密切的文件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案卷;一些具有不同特点、联系不密切的文件,可以分别组成案卷。立卷的“六个特征”。(1)按问题立卷;(2)按作者立卷;(3)按文件(名称)立卷;(4)按时间立卷;(5)按地区立卷;(6)按收发机关立卷。六个特征综合运用。19、卷内文件整理:内容:卷内排列和编号,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和备考表。

20、案卷封面编目和案卷装封:(1)主要项目包括:立档单位名称、组织机构名称、案卷标题、卷内文件的起止日期、总页数、保管期限以及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等。(2)拟写案卷标题以及整个案卷封面编目的基本要求:A历史观点和政治上的正确性;B文字简练,表达准确;C标题基本结构力求完整。21、类内案卷排列和案卷目录:(1)案卷排列:全宗内档案,经分类、立卷以后(或档案馆、档案室接收的案卷),还必须进行系统的排列。

全宗内各类的序列,已在分类方案中排定,所以通常所说的案卷排列,就是根据一定的方法,确定每类内案卷的前后次序和安放的位置,保持案卷与案卷之间的联系。(2)案卷排列的方法:A可以按照案卷所反映的工作上的联系来排列;B可以按照案卷内容所反映的一定问题来排列;C可以按照案卷所属的起止日期(时间)来排列;D也可以按照文件的作者、收发文机关以及文件内容所涉及的地区来排列;E事档案或监察、信访等按人头立成的案卷,还可以按姓氏笔画、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或四角号码等方法排列。(3)案卷目录:一个全宗内的全部档案,经过分类、立卷进行了系统的排列以后,应当将案卷逐个登记到案卷目录上。案卷目录也就是案卷的名册,是著录案卷内容成分并按一定次序编排的一览表。(4)案卷目录的作用:A固定全宗内档案的分类体系和案卷排列顺序,最后完成档案整理工作;B介绍全宗内案卷的内容和成分,是查找利用档案最基本的检索工具,也是编制其他检索工具的基础;C它是档案登记的基本形式,也是统计和检查档案的重要依据。(5)案卷目录的类型和选择:综合目录和分册目录。分册目录又可分为:A以全宗内档案分类的类别为单位编制的案卷目录;B按保管期限编制的案卷目录;C按保管期限结合分类方案编制的案卷目录;D按机密程度分别编制。(6)案卷目录的结构:封面和扉页,目次,序言或说明,简称表,案卷目录表,备考表。至少一式两份,一般一式四份为好。以全宗为单位编定各本目录的顺序号,称作“案卷目录号”,简称“目录号”,是“档号”的重要组成部分。22、档案整理工作的组织:(1)档案整理工作基本程序:区分全宗、分类、案卷的编立、案卷排列以及编制案卷目录等主要步骤。(2)档案的系统化与基本编目。(3)现行机关档案整理工作的组织:归档制度与档案室档案整理工作的关系;档案形成过程中划分全宗和分类;档案形成过程中案卷的编立和目录的编制工作。(4)积存档案和零散文件整理工作的组织:整理工作方案,对立档单位的历史沿革和档案状况的态度,零散文件的整理程序。23、档号:(1)使用的混乱现象:一是档号残缺不全,馆内许多全宗没有全宗号,全宗内许多案卷目录没有目录号;二是编号重复,一个馆内有相同的全宗号,一个全宗号内有相同的目录号,一本案卷目录中有相同的全宗号,一卷之内有相同的文件页码。(2)组成: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和卷内文件页(张)号。对不装订的案卷,往往还编有文件的件号。(3)档号的使用规则要求:档号要完整成套,一般说上述几部分档号均应编排;一个档案馆内的全宗号不能重,一个全宗内的案卷目录号不能重,一本案卷目录中的案卷号不能重,一个案卷之内的文件件号、页号也不能重。

三、档案鉴定1、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一方面确定哪些档案应该保存,保存多长时间;另一方面确定哪些档案不予保存,进行销毁。2、档案鉴定工作的意义:(1)如果无论档案有无价值和价值的大小,全部加以保存,而且还会源源不断地涌进新的档案,这样首先就会使原有的档案体系逐渐拥塞庞大起来,有价值的珍贵的档案淹没于大量失去价值的档案之中,不易被人发现和难以找到,因而也就影响了效率,并使档案的效益不能得到充分发挥;(2)大量失去价值的档案充塞库房,与有价值的珍贵的档案同样进行整理和保管,无疑是浪费人力和物力,相对地延缓有价值的档案的整理速度,妨碍有价值档案保管条件的改善;(3)如发生突然事变,就不易及时抢救出重要的珍贵的档案。为了有区别、有重点地保存档案,必须鉴别各种档案的价值,去粗取精,使保存的档案具有较高的质量。3、决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因素:一方面,档案自身的特点和状况是决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利用需要是档案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决定档案保存价值的社会因素。两方面的因素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档案客体,是档案社会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利用档案的需要,是档案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两方面的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鉴定档案的保存价值,就是鉴别和分析决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客观因素,估计和预测每份文件、每个案卷、每部分档案是否有作用,能起什么样的积极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时限,从而确定它们是否需要继续保存,需要保存

多长时间。4、鉴定档案的原则:鉴定档案,必须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用全面的历史的观点,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5、分析档案价值的一般方法:(1)分析文件的内容是鉴定档案价值最重要的一个方面;(2)分析文件的来源、时间和形式等特点;(3)分析全宗和全宗群内档案的完整程度。鉴定档案必须根据每份文件或每组文件的具体情况,一方面分析文件载体上所表现的各种特点,即以文件内容为中心,全面联系地分析文件所属的立档单位、文件的作者、产生时间、名称、可靠程度、有效性和外形特点等诸种因素;另一方面,同时分析档案的被保存程度,即以全宗、全宗群以至馆藏对象,全面联系地分析它的成分及其完整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文件自身的有关特点,科学地判定档案的价值。6、关于鉴定档案的方法论问题:(1)研究档案利用规律,预测未来利用需要;(2)研究档案保存的效益;(3)掌握档案的重要性和保存时间长短的关系;(4)档案保存价值分析的弹性处理方法;(5)档案保管期限结构的科学处理。7、档案保管期限表:(1)定义:就是用表册形式列举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它是鉴定档案保存价值和确定档案管理期限的依据和标准。(2)类型:A标准的档案保管期限表;B专门的档案保管期限表;C同系统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D同类型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E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以上各类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标准的档案保管期限表对其他几种保管期限表具有指导意义;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又必须以标准的和上级机关颁发的各种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所规定的保管期限表为依据。各种类型的档案保管期限表不能缩短标准档案保管期限表所规定的保管期限,但可延长保管期限。这种相互制约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体现,它有利于妥善地制订有关的档案保管期限表和实际确定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3)结构:通常由顺序号、条款、保管期限、附注以及总的说明等部分组成,其中条款和保管期限是最基本的项目。条款较多的保管期限表,还须把条款加以分类。(4)保管期限的划分: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永久保存,就是无限期地尽可能长远地保存下去。长期保存,一般是指档案须保存十六年至五十年左右;短期保存,一般是指十五年以下。后两者称为定期保存。定期保存的计算方法,一般是从文件产生后的第二年起计算,有些特殊文件和专门文件可以从其失效、结案后算起。所有确定为定期保存的档案,到保管期满后还须复查一次,如发现有继续需要保存的,仍应保存下去,有的延长保管期限,有的转为永久保存。(5)不同保管期限的档案构成:列为永久保存的档案,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工作以至永世久代具有查考作用的档案;列为长期保存的档案,是不具有广泛社会意义和科学历史意义的,而属本机关在较长时间内进行机关工作需要查考的文件材料;列为短期保存的档案,是低于上述两个层次的,本机关在较短时间内需要查考的文件材料。(6)编制方法:A准备工作;B起草工作;C征求意义和修正草案。8、档案鉴定工作制度的基本内容:(1)鉴定档案的标准;(2)鉴定工作的组织领导;(3)销毁档案的批准制度和监销制度。

9、档案鉴定工作的组织方法:(1)鉴定档案价值的基本工作方法——直接鉴定法,即直接审查档案。首先,要求鉴定人员根据鉴定档案价值的原则和标准,按照档案的实际情况直接着定其价值,同时,根据档案保管期限表来鉴定档案价值时,也只有在直接审查了档案的实际情况后,才能确切地知道它适合和参照保管期限表的某一条款,确定其保管期限;其次,直接鉴定法要求鉴定工作人员逐件逐张地审查文件,而不是仅仅根据案卷目录和案卷标题就判定其价值。直接鉴定法是保证鉴定工作质量的重要方法。直接鉴定档案一般是以案卷为单位进行的。(2)现行机关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3)档案馆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10、档案的销毁:(1)档案销毁清册;(2)立档单位和全宗简要说明;(3)档案销毁方法。

四、档案保管1、档案保管工作概述:(1)含义:档案的保管,就是根据档案的成分和状况,所采取的存放和安全防护措施。(2)内容:A档案的库房管理;B档案流动过程中的保护;C保护档案的专门措施。(3)任务:为了解决安全留存的要求和档案可能损坏之间的尖锐矛

盾。档案损坏和遭受破坏的原因,不为乎社会原因或自然原因,或者说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就是了解和档案损坏规律,通过经常性工作,采取专门的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档案的损毁,延长档案的寿命,维护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保证档案的政治安全。(4)意义:档案保管工作质量的高低,对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影响。档案保管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其他环节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离开其他环节而单独存在和孤立进行。档案保管工作不是单纯为保管而保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对档案的利用。档案的保管和便于提供利用基本上是一致的。2、档案的包装:(1)卷皮:是包装文件的基本方法,不仅是为了保护文件,同时它本身又是案卷的封面,有利于档案的检索利用和取放。要注意其坚韧性,并要防止生虫,适宜于装订或存放不同厚薄的案卷,尺寸应根据文件的大小设计。账本、照片等可不另加卷皮。(2)卷盒: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不仅能防光、防尘和减少机械磨损,还便于档案的科学管理,搬运起来也方便。要注意坚固性,防止生虫;卷盒的开关和档案的取放必须方便,以减少磨损;表面有光滑便于除尘,色调宜于暗色不易污染;尺寸必须根据案卷的大小拟定,长和宽可以比案卷稍大一点,高在25厘米以内。对于能够竖立存放的案卷,也可以采用书套式的卷盒。(3)包装纸,临时措施。3、库房的管理:(1)档案库房编号:一种是为所有的库房编一个总的顺序号,适合于库房较少的档案馆(室);另一种是根据库房所在地的方位及库房建筑的特征进行分区编号。(2)档案架(柜)的排放和编号:要求排列一致,横竖成行;有窗库房的架柜排列,应与窗户垂直,不要有碍通风;架柜排列应注意最大限度地利用库房的地面与空间,但也便于档案的搬运和取放。(3)档案的存放与全宗排列:A在我国一般的档案馆和档案室所保存的档案,都是按照全宗进行整理和保管的,考虑存放时,首先应按全宗来进行,一个全宗内的档案应集中在一起。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如库房或柜架预留的空位已被排满或新入馆的档案不能与先入馆的同一全宗的档案放在一起的时候,可以暂时单独保存,待有可能调整时,再将一个全宗的档案集中起来;又如有的全宗内可能还包括一部分影片、照片、录音带、录像带、技术图纸或会计表报等档案,这些不同类型的档案,可以分别保管。对于暂时或定位分别保管的全宗中的这部分档案,应填写参见卡,把它放在原全宗(全宗主体)存放位置内,指明其存放的地点,以保持其应有的联系。B库房内各个全宗单位,应进行系统排列。全宗排列方法主要有按全宗顺序号流水排列法和全宗分类排列法两种。前者对库房空间和全宗实体的安排比较方便,后者对全宗的系统管理和全宗的信息控制较为有利。在我国,通常采用按全宗群排列的方法,即在保持全宗完整的情况下,安排所有全宗存放地点的时候,尽量将同一时期同一系统或相同性质的全宗放在一起,以保持全宗与全宗之间的联系。在安排一个全宗内案卷排列次序时,必须严格按照全宗内既定的分类体系和案卷的顺序号进行,以保持案卷之间的联系。C当确定了全宗和案卷的排放次序后,就可以组织上架,上架的次序应根据档案架柜及栏、格的编号次序进行。D存放方式一般有两种:竖放和平放。竖放是目前采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式,其好处是检取和存放案卷比较方便。平放的方法,虽然取放不方便,但对保护档案是有利的,比较舒展,文件上的皱纹日久后就会消失,适合于保管珍贵档案和不宜于竖放的档案,堆叠高度以不超过40厘米为宜。E库房内档案的存放位置,是以全宗和全宗群理论为指导进行系统排放的,而全宗及其内部成分的具体排列又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全宗内档案成分一般按整理编号的顺序排列上架;二是档案馆内全宗的排列则一般不按全宗顺序号,而按全宗的性质分类排列。(4)档案存放位置索引:第一种指明档案的存放位置,即以全宗及其各类的档案为单位,指出它们的存放位置;第二种指明各档案库房保存档案情况,即以档案库房和档案架柜为单位,指出它们保存了些什么档案。这两种索引,按形式又可分为簿籍式和卡片式两种。(5)档案代理卡。由于提供利用或档案馆(室)内部工作需要(如重新整理、修补、复制、编检索工具等),经常需要将库房中已上架安排放好的档案暂时移出库外,为便于库房管理人员掌握档案流动

情况和安全检查,可以填制一种卡片放在档案原来存放的位置上,即通常所谓的代理卡或代卷卡。(6)全宗卷:在档案馆(室)工作中,专门为了保存和管理某一全宗而形成的能够说明其全宗历史情况的文件材料,以全宗为单位组成专门案卷,称为全宗卷。全宗卷通常包括下列材料:移交和接收全宗的文据,立档单位和全宗历史考证,全宗整理工作方案,全宗内档案数量和状况的检查登记表册,档案销毁清册,全宗指南等。全宗卷是在档案馆或现行机关档案室本身的工作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档案。它与档案馆(室)所保管的全宗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对全宗进行整理、鉴定、统计、提供利用以及进一步收集该全宗范围内档案的重要依据,是档案馆(室)管理全宗和保管工作人员掌握全宗情况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因此,全宗卷应单独集中,按全宗顺序保管。当全宗移交另一个档案馆(室)保管时,其相应的全宗卷也必须随同全宗移交。(7)温湿度调节和清洁卫生。(8)保卫和保密。(9)防火。(10)档案在搬动中的保护。(11)档案的安全检查。这些是主要的其它的由于这里字数限制就不多说了。

档案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档案管理学(A卷) 一、单项选择题(10%) 1、档案检索效率是指在检索过程中满足利用者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的程度,其中能满足利用者要求的准确程度的是() A、查准率B、查全率C、检索效率D、漏检率 2、档案检索工具的种类比较多,将著录条目连续排列并装订成册的检索工具是()A、馆藏性检索工具B、书本式检索工具 C、查找性检索工具D、介绍性检索工具 3、大事记的种类很多,记载国家或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某一方面的大事记是()A、机关工作大事记B、国家或地区大事记C、专题大事记D、个人生平大事记 4、档案展览和陈列的性质主要表现是多方面的,能表现档案内容,能更具吸引力并能受到良好服务效果的是() A、现实性B、思想性C、艺术性D、翔实性 5、对档案数量、存在与保管的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登记的形式有多种,其中详细登记每一个全宗情况的形式是() A、全宗名册B、卷内文件目录C、档案登记簿D、全宗单 6、统计调查根据统计工作的不同类型,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因某一特定需要而临时组织的统计点调查是() A、综合性调查B、抽样调查C、专门调查D、随机抽样调查 7、编写组织沿革可以有多种方法,按年度记述某一机关组织概况的是() A、阶段法 B、系列法 C、编年法 D、系统法 8、档案文摘汇编的编辑、出版形式比较灵活,根据社会某一方面问题汇编公布的档案文 摘是() A、学术论文文摘 B、科技成果文摘 C、现行文件文摘 D、专题档案文摘 9、档案标引步骤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确定被标引档案主题概念过程的是() A、主题因素 B、主题分析 C、概念转换 D、标引规则 10、为了保证标引工作的质量,有三个指标应该掌握,其中能确认档案所有程度的是() A、标引的专指度 B、标引的一致度 C、标引的网罗度 D、标引质量指标 二、多项选择题(10%)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 班级管理

1、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 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上。 3、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是有正确的学生观。 4、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 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5、班会具有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6、班级管理方法中最早提出目标管理的学者是德鲁克。 7、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8、小学班主任工作包括常规工作和个别工作两大类。常规工作包括: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良好的 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学生操行评定、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个别工作主要是指对先进生的教育和对后进生的教育。此外,还包括一些班级活动的组织工作。 9、班主任如何做个别教育工作:1、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各种类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2、对优等生 的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处理好各方面发展的关系。3、转变后进生的工作包括四个方面:分析落后方面及其原因,根据其特点进行耐心引导,多方配合因势利导。4、其他类型的学生教育主要有针对性地调动积极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促进全面发展。5、要贯彻德育原则。 10、怎样才能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11、简述班主任的工作:1、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 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者。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 12、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建制。 13、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14、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15、课外活动要防止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应要求有明确目的。 16、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 康的班级风气。主要功能是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重要功能是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17、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调查访问。 18、群众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方向和范围。 19、我国于1986年第一次将课外活动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20、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活动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 和个人活动。 21、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有: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课外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 好形式。 22、教师领导方式的类型有放任型、专断型、民主型。勒温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 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 23、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 24、课堂学习情境的安排上应考虑班级规模的控制。 25、联合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它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 义。 26、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27、课堂纪律是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28、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29、课堂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课堂气氛。 30、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启发指导地位。 31、在抓好班级纪律工作中,班主任应实行先专政后民主。 32、校级晨会包括升旗仪式和专题讲话。 33、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成员共同意见的集中体现。 34、英国教育家斯宾塞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35、班级管理的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2、班级平行管理。3、班级民主管理。4、班级目标管

档案管理学复习资料

档案管理学复习资料 1、档案的萌芽时期是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形成时期是原始图画,成熟时期是原始文字,总之,档案的产生以文字为条件,而阶级的出现、国家的产生推动了档案的发展成熟。 2、我国档案演变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新型载体档案。 3、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按照一定规律以备查考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基本含义1档案是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中形成的。2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文件。3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和载体的多样性。4档案具有特有的原始记录性。 4、文件与档案的关系:第一,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延伸;第二,文件是档案的基础,档案是文件的升华;第三,文件是档案的因素,档案是文件的组合。 5、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一般属性是知识属性和信息性。6、档案的基本价值:一是凭证价值,二是参考价值。 7、档案的作用:第一,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的法律书证;第二,政治的必要工具;第三,行政管理的查考凭据;第四,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第五,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第六,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 8、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第一,档案的时效律和扩展律;第二,档案机密性递减律和社会递增律;第三,档案行政作用弱化律和科学作用强化律;第四,档案价值共享律。 9、档案发挥作用的条件:第一,外部条件对档案价值实现的影响:(1)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条件;(2)社会档案意识 第二,内部条件对档案价值实现的影响:(1)档案管理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档案价值的实现;(2)档案管理的手段现代化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地提供档案,为档案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条件;(3)档案管理状况,即物质保管条件。 10、国家档案全宗是指一个国家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全部档案的总和。 11、我国“国家档案全宗”按历史时期分为两大部分: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档案,包括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的中央及地方的各级机关、部队、团体、人民公社、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档案以及国家征集或个人捐赠的某些著名人物的档案;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

档案管理学考试试题

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档案管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5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档案馆接收现行机关档案的要求是() A.保持全宗的完整性 B.保持全宗的逻辑性 C.保持全宗的实践性 D.保持全宗的互补性 2.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发布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91年 D.2005年 3.公务员的人事档案属于() A.文书档案 B.科技档案 C.专门档案 D.政务档案 4.《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发布实施的时间是() A.1985年9月6日 B.1987年1月1日 C.1990年7月1日 D.2000年6月1日 5.鉴定档案价值的基本方法是() A.直接鉴定法 B.实用主义鉴定法 C.逻辑主义鉴定法 D.现实主义鉴定法 6.档案12-16-8-11中的8代表() A.页号或件号 B.目录号

C.案卷号 D.全宗号 7.主题词表中"大连会议(1959)"一项的注释属于() A.含义注释 B.事实注释 C.限定注释 D.意义注释 8.一份文件办理完毕后是否需要归档,主要取决于() A.文件的形成组织 B.文件的外在形式 C.文件的内容质量 D.文件本身的保存价值 9.报道性的档案检索工具包括() A.全宗卷 B.全宗介绍 C.全引目录 D.全宗单 10.档案实体分类方法的选择应具有() A.普适性 B.逻辑性 C.人为性 D.主观性 11.记录和反映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文件应当() A.保存10年 B.保存20年 C.保存30年 D.永久保存 12.珍贵档案的存放方式是() A.竖放 B.平放 C.卷放 D.折叠竖放

(全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档案管理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档案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5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档案馆接收现行机关档案的要求是() A.保持全宗的完整性B.保持全宗的逻辑性 C.保持全宗的实践性D.保持全宗的互补性 2.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发布于() A.1950年B.1956年 C.1991年D.2018年 3.公务员的人事档案属于() A.文书档案B.科技档案 C.专门档案D.政务档案 4.《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发布实施的时间是() A.1985年9月6日B.1987年1月1日 C.1990年7月1日D.2000年6月1日 5.鉴定档案价值的基本方法是() A.直接鉴定法B.实用主义鉴定法 C.逻辑主义鉴定法D.现实主义鉴定法 6.档案12—16—8—11中的8代表() A.页号或件号B.目录号 C.案卷号D.全宗号 7.主题词表中“大连会议(1959)”一项的注释属于() A.含义注释B.事实注释 C.限定注释D.意义注释 8.一份文件办理完毕后是否需要归档,主要取决于() A.文件的形成组织B.文件的外在形式 C.文件的内容质量D.文件本身的保存价值 1

9.报道性的档案检索工具包括() A.全宗卷B.全宗介绍 C.全引目录D.全宗单 10.档案实体分类方法的选择应具有() A.普适性B.逻辑性 C.人为性D.主观性 11.记录和反映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文件应当()A.保存10年B.保存20年 C.保存30年D.永久保存 12.珍贵档案的存放方式是() A.竖放B.平放 C.卷放D.折叠竖放 13.某学者为编写史书而利用档案馆相关档案的行为属于() A.实际利用B.学术利用 C.普遍利用D.非推理性利用 14.文件办理完毕主要指文件() A.已完成登记手续B.已经领导审核 C.完成文书处理程序D.已完成催办手续 15.保存磁带录音、录像档案适宜的温度是() A.15℃~25℃B.16℃~26℃ C.20℃~30℃D.25℃~35℃ 16.对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电子档案,复制转存的时限间隔应是() A.一年B.三年 C.四年D.五年 17.以下档案参考资料中属于专题概要的是() A.法规文件汇编B.科研项目简介 C.会议主旨文件汇编D.专题大事记 18.《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制发时间是() A.1980年5月B.1984年6月 C.1987年1月D.2018年1月 2

健康管理第三章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及特点(了解) 概念: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特点: 1.预防与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的患者 2.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研究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防的有效手段和效益。 3.采取的对策既有针对个体预防疾病的干预,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 二、预防医学体系的主要分类(了解) 分类: 预防医学体系可分为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以及卫生管理学5大学科 小结: 预防医学的特点:既关注个体也关注群体,着眼于个提及确定的群体(健康和无症状患者)三、健康的主要决定因素(熟悉) ·预防医学把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称为健康决定因素,即我们常说的影响健康的因素 1.个人因素: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个人的卫生习惯、个人的能力和技能、人类生物学 特征和遗传因素 2.卫生服务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制度与政策、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教 育、就业和工作条件 4.物质环境因素:生活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职业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交通运输产生的 有害物质

健康生态学模型 健康决定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人体进而影响健康的? 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体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面上交互作用来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总结和指导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实践的重要理论模型 小结:影响健康的因素不仅仅有自身特征,宏观的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等会对生活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个体健康。 健康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和卫生服务,这4者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健康生态学模型解释。 四、三级预防策略的概念(掌握)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疾病自然史: ·一个人从健康—疾病—健康(或死亡)可以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称其为健康疾病连续带 五、第一级预防的内容(掌握) ·第一季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 ·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 1.个人的健康教育,注意合理营养和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2.有组织的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疾病;

档案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档案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文件得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文件制作阶段、文件现实使用阶段、文件________阶段与文件永久保存阶段。 2、档案得内在联系性,决定了集中在一起得档案才具有________功能。 3、馆藏建设得四大原则就是________原则、效益原则、特色原则与弹性原则。 4、档案法规总得来说,就是从________与保管期限两个方面,对档案信息得输入、储存问题进行了规范。 5、归档不仅仅就是文件得转手与移交,它就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得法律性、 ________性行动。 6、智能控制就是对档案信息更高程度得控制。智能控制得深化有助于导致实体控制得______。 7、档案信息处理语言按其构成原理,可以分为分类法语言、________语言与代码语言等。 8、立档单位必须就是具有相对独立________,并主要以自己名义对外行文得社会主体单位。 9、全宗之下、案卷之上得档案实体分类层次,可以称为"系列",对"系列分类表"人们一般称其为________方案。 10、档案整理首先就是从________开始得,这就是因为档案信息得有机关联性首先就是在这一层次上体现出来得,而且,它也就是档案馆(室)对档案进行日常科学管理得基本单位。 11、档案著录就是对档案文件得内容与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与________得过程。 12、对档案内容所涉及事物得著录所形成得条目,就是编制________得基础。 13、所谓按事由类同性分类,就就是主要按社会职能得________类分档案信息。 14、档案检索工具具有存储、检索、________档案信息三项功能。 15、我国国家档案馆保管得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________年向社会开放。 16、档案展览本身就就是提供________得现场,利用者可以从中得到较为集中与系统得材料。 17、档案指南有全宗指南、________、专题指南三种。 18、________就是用来统计档案馆保存得全宗数量,并固定全宗号得登记册。 19、档案统计,从广义上说,包括档案________统计、档案管理活动统计与档案事业统计三方面得内容。 20、借阅服务就是应用面最________得档案信息服务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得序号填在题干得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所谓馆藏建设就就是对文件或档案加以( ),使之入藏于档案馆(室)得行为或

档案职称重难点速记档案事业概率第三章

第三章档案法治建设 档案法治建设,是档案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保障,也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档案法治建设应围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总要求推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档案立法工作,制定完备的档案法规体系;二是档案行政执法,维护档案法律权威,严格行政执法程序,依法行政;三是档案行政救济,确保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预防化解行政争议;四是档案法治宣传,营造自觉守法的法治环境。本章主要阐述档案立法、档案行政执法、档案行政救济等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档案立法工作 一、档案立法的概念 档案立法,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即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各种档案法律文件的活动;从狭义上讲,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档案法律的活动。通常所讲的档案立法一般是从广义上理解。这一概念有以下三方面含义: (一)档案立法是立法主体依法定职权所进行的活动 档案立法的形式主要有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职权立法是指立法主体依照我国《宪法》、《立法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的职权进行的档案立法。授权立法是指国家机关依据我国《宪法》和有关国家机关的组织法以外的法律授权所进行的档案立法。 (二)档案立法是遵从一定程序、运用一定技术所进行的活动 立法主体在档案立法活动中要严格遵循规定的程序和规范,如国家档案法律的立法程序分为提出法律案、审议法律案、通过法律案、公布法律等阶段;档案行政法规的立法程序分为规划、起草、审定、发布等阶段;档案规章制定程序分为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和公布、解释与备案等阶段。立法程序的系统化、规范化,为实现档案立法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提供了保证。 立法技术是立法主体在立法活动中为实现立法目的所运用的操作方法或技术性规则,在任何一个国家,立法主体都必然会运用一定的立法技术来表现阶级的意志,从而更科学有效地发挥法的作用,实现立法的目的。 (三)档案立法是制定、修改和废止法的活动 档案立法,包括制定、修改和废止档案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形成以《档案法》

档案管理学试卷

档案管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档案最主要的特点是()。A.来源的广泛性 B.形成的条件性 C.载体的多样性 D.记录的原始性2.决定档案价值最重要、最本质的因素是()。 A.档案形成者 B.档案内容 C.档案形成时间 D.档案载体3.文书档案保管期限中的“长期”的具体年限为()。 A.16~50年 B.50年以内 C.30~50年 D.16~70年 4.著录项目中的选择项目有()。 A.正题名 B.并列题名 C.时间 D.第一责任者 5.载体形态项是指()。 A.磁带 B.副本 C.通知 D.密级 6.档案编研属于()。 A.整理工作 B.开发利用工作 C.编目工作 D.鉴定工作 7.档案参考资料包括()。 A.档案史料汇编 B.档案文摘汇编 C.大事记 D.现行机关档案文集8.制发档案复本服务属于()。 A.收集工作 B.保管工作 C.鉴定工作 D.利用工作 9.鉴定档案的价值要依据()。 A.保管期限表 B.分类方案 C.著录规则 D.汉语主题词表10.档案馆是()。 A.科技单位 B.事业单位 C.行政事业单位 D.文化事业单位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档案 2.全宗 3.归档 4.会计档案 5.电子档案三、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全面论述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2.简述档案提供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3.简述电子(文件)档案的特性。 1

授课信息调查 1.关于这门课的授课,汤老师的授课特点是不足点是;侯老师的授课特点是不足点是。 2.依你看授课时加入小故事好不好?()。因为 3.您觉得把这门课作为考查课的收获大()还是作为闭卷考试的收获大()? 因为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1、三个二级学科:图书、情报、档案学管理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创成一级学科,档案管理学 2、是档案管理学的基础课程 是从事文员、秘书的技能课程,以下是8大技能 技能: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档案保管期限登记、编目)、检索、利用(用于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科技建设、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编辑研究、统计做公务员的总的要求:档案学管理、秘书学、办公室管理 档案学概论 第一章、档案 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 一、中国档案的起源 二、我国档案的形式和名称的演变与沿革 第二节、档案的定义 一、档案的定义 定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音等不 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产生的条件 档案的产生是逐渐历年产生的。恩格斯说:蒙昧、野蛮、文明。今天的文书,明天的档案。 条件如下: 1、进入文明时代后,记录符号、文字记录 2、随生产实践发展,语言文字完善,出现了有条理的信息记录 3、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有条理信函及应用 4、有条理的信息用完后为了日后查考保存起来,形成档案 二、档案的基本含义 (一)、档案是各种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二)、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记录。 注: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归入档案。 (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 (3)按照一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三)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档案信息的载体 载体形式:甲骨档案、简牍档案(竹简+木椟,这在战国至两晋产生最多,尤其是秦汉)、金石档案(青铜+石刻)、缣帛档案(细绢档案)、纸质档案 2、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 (1)从档案信息的处理技术即档案信息记录在载体上的方法看 刀刻、手写、印刷、晒制、摄影、录像、激光扫描等

档案学概论考试试题

《档案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客观题 一、判断题(本题共12 小题,每小题2分,共24 分) 1.依据档案的定义,档案与图书的根本区别在于档案的原始记录性。() 2.档案的价值与档案作用的区别之一,是价值往往揭示档案对社会的积极意义,而档案作用则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含义。() 3.谢伦伯格所指的文件的第二价值具体包括文件的证据价值和文件的情报价值()。 4.中国最早的档案教育始于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先设档案管理教习,后办档案管理讲习班,1940年以后改为档案专科班。() 5.我国档案事业的管理体制规定,上级档案馆对下级档案馆即具有业务上指导和监督的权利,又具有行政领导权。() 6 国际档案理事会1950年正式成立,我国国家档案局1980年正式成为该会的甲类会员。( ) 7. 我国《档案法》于198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 8“来源原则”的起源归功于“荷兰手册”。() 9“自由来源原则”的创始者是德国的布伦内克。() 10德国档案学者迈斯奈尔档案鉴定思想的核心是“高龄案卷应该受到尊重”。()11档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档运动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为档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12档案鉴定的相对价值标准告诉我们,文件个体的价值的大小与其群体数量和完整程度成反比。() 一、判断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 2.对 3.对 4对. 5.错 6. 对 7.对 8.错 9.对 10.对 11对 12对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 1.档案的真实性可分为为档案的()()()()() A.内容真实 B.载体真实 C.信息真实 D.历史真实 E.价值真实 2.谢伦伯格所指的文件的第一价值具体包括文件()()()()() A.行政管理价值 B.法律价值 C .财务价值 D.科研价值 E.咨询服务价值 3.广义的档案工作是指整个档案事业,具体包含()()()()()

档案管理学复习题

《档案管理学》复习题填空1、《文件整理规则》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件)为单位。 2、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 3、2000年8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了行政机关通用的文件种类有(13)种。 4、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A4)型纸。 5、A4型纸的成品幅面尺寸为(210X297)mm。 6、全宗号用(4)位代码标准。 7、档案室的收集,正常情况下主要是指(归档)。 8、立卷说明是对档案的补充和概数,具有资料积累和(检索)的双重功能。 9、根据规定,省以上机关应将永久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20)年左右后向本地区综合档案馆移交。 10、根据规定,省辖市和县级以下机关应将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10)年左右后向本地区同级综合档案馆移交。 11、文书档案长期保管期限为(16-50)年左右。 12、鉴定档案价值的基本方法就是(直接)鉴定法。 13、档案代理卡又称(代卷卡)。 14、档案编目的实质是把档案信息资源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15、档案著录项目共分(七)项。 16、档案馆指南的主体部分是(馆藏档案情况介绍)。 、资料目录的主体部分是(资料分类目录)。17. 18、照片档案主要由底片、照片及(文字说明)构成。 19、档案著录时,时间项一律用(8)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0、档案著录的结果是(条目)。 单选 1.档案著录的结果是(D)。 A卡片B记录C目录D条目 2.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向社会开发的界线,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C) A 10年 B 20年 C 30年 D 40年 3.2000年8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了行政机关通用的文件种类有(B)。 A 10种 B 13种 C 15种 D 18种 4.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D)。 A B5 B十六开 C B5 D A4 5.A4纸的成品尺寸为(A)。 A 210x297mm B 210x265mm C 184x265mm D 225x156mm 6.保存底片的适宜温度为(B)。 A 13-16℃ B 13-15℃

档案管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档案管理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90分) 1、档案按载体可分为:甲骨档案、、、缣帛档案、、、电子档案等。 2、“档案”一词,一般认为初见于。 3、1996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档案有三种所有形式:、、。 4、档案业务工作内容有八个环节,分别是:收集、整理、、、、、、提供利用。 5、档案工作原则 为:,,。 6、“办理完毕”主要指文件完成了___________。 7、档案保管工作中八防是指防火、防水、防潮、防霉、 ______________、、。 8、兼具实体管理和信息的开发利用的双重性质。 9、机关档案室的收集工作是通过执行一定的制度来完成的。 10、判定档案所属全宗关键在于确定档案的。 11、立卷的结果是形成。 12、现行机关的文件立卷工作一般由和进行。 13、档案分类应当具体科学性、思想性、、、。 14、决定档案价值的因素有、。 15、必须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用、、发展 的观点,判定档案的价值。 16、档案鉴定工作的类型有:初步鉴定、、。 17、档案损毁的原因有两种即、。 18、广义的档案检索包括档案的、两个具体过程。 19、存贮,是将文件或案卷的和著录下来,形成 条目。 20、检索标识主要指和。 21、我国最早出现的档案形式是。

22、档案咨询从形式上可分为和。 23、大事记的内容结构,主要由和两部分组成。 24、一般来说,组织沿革的编写体例主要有:、、。 25、电子档案的的传递有、两种。 26、档案检索工具用两个基本功能:一是存贮,二是。 27、档案登记最基本的内容,是档案数量和状况的登记以及档案 的登记。 28、最常见的档案利用服务方式是。 29、全宗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原则。 30、档案是历史文献,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31、我国国家档案全宗的基本构成按历史时期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前时期的档案,按所属的政权性质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33、档案工作的___________是档案工作赖以存在相发展的基本因素。 34、档案的安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__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__。 35、归档制度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如果按行文关系看,一个机关单位应该归档的文件材料,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内部文件三个方面。 37、档案整理工作第一个环节是________。 38、全宗的补充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和档案汇集。 39、鉴定档案价值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 40、其中________、________是保管期限表的基本项日,任何保管期限表都要有这两项。 41、按规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42、我国使用的档案装具主要有:档案架、________、________。 43、按编制方法分,检索工具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专升本-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决策

第三章决策 1.决策的概念及其理解。 概念: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组织或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的过程。 对于这一定义,可作如下理解: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群体决策。 (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尽管各人对决策过程的理解不尽相同。过程包含6个步骤。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2.决策的类型有哪些? (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2)按决策的重复程度或所涉及的问题划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3)按决策的多寡划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 (4)按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划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5)按决策者的手段划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3比较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各自具有的优缺点。 个体决策的优点:①果断性强②责任明确③决策成本低 个体决策的缺点:①决策缺乏连贯性②决策的可实施性欠缺 群体决策的优点:能更大范围的汇总信息;能拟定更多的备选方案;能得到更多的认同;能更好地沟通;能做出更好的决策 群体决策的缺点:决策所用的总时间一般比个人决策要长;过多的依赖群体决策,会限制管理采取迅速,必要行动的能力;容易出现责任不清的问题 4决策的特点 ①目标性②可实践性③可抉择性④满意性⑤决策的信息依据性⑥过程性 5.决策的原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要使得决策达到最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2)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 (3)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具体来讲,原因有: (1)决策者很难获得决策需要的全部信息 (2)决策者只能拟定数量有限的方案 (3)决策者很难准确的预测出方案将来的结果 (4)决策者评估并选择最优方案的代价相对较大,经济上不合适 6.迄今为止,有关决策的理论经历了何种发展? (一)古典决策理论

档案管理学试题与答案

档案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 每空 1 分,共 20 分 ) 1.文件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文件制作阶段、文件现实使用阶段、文件 ________阶段和文件永久保存阶段。 2.档案的内在联系性,决定了集中在一起的档案才具有 ________功能。 3.馆藏建设的四大原则是 ________原则、效益原则、特色原则和弹性原则。 4.档案法规总的来说,是从 ________和保管期限两个方面,对档案信息的输入、 储存问题进行了规范。 5.归档不仅仅是文件的转手和移交,它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律性、 ________ 性行动。 6.智能控制是对档案信息更高程度的控制。智能控制的深化有助于导致实体控制 的 ______。 7.档案信息处理语言按其构成原理,可以分为分类法语言、 ________语言和代码 语言等。 8.立档单位必须是具有相对独立 ________,并主要以自己名义对外行文的社会主 体单位。 9.全宗之下、案卷之上的档案实体分类层次,可以称为 " 系列 " ,对" 系列分类表 " 人们一般称其为 ________方案。 10.档案整理首先是从 ________开始的,这是因为档案信息的有机关联性首先是 在这一层次上体现出来的,而且,它也是档案馆 ( 室) 对档案进行日常科学管理的 基本单位。 11.档案著录是对档案文件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 ________的过程。 12.对档案内容所涉及事物的著录所形成的条目,是编制 ________的基础。 13.所谓按事由类同性分类,就是主要按社会职能的 ________类分档案信息。 14.档案检索工具具有存储、检索、 ________档案信息三项功能。 15.我国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________年向社会开放。 16.档案展览本身就是提供 ________的现场,利用者可以从中得到较为集中和系 统的材料。 17.档案指南有全宗指南、 ________、专题指南三种。 18.________ 是用来统计档案馆保存的全宗数量,并固定全宗号的登记册。 19.档案统计,从广义上说,包括档案 ________统计、档案管理活动统计和档案 事业统计三方面的内容。 20.借阅服务是应用面最 ________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 (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所谓馆藏建设就是对文件或档案加以 ( ) ,使之入藏于档案馆 ( 室) 的行为或过程。

档案管理学笔记

绪论 一、档案管理学现状 1.档案管理学:是研究档案系统的运行规律阐述档案管理的一般原理的技术和方法的学科2.档案管路学历史:从无到有的过程 国外 苏联 我国:20世纪20、30、40年代 1935年周连宽《县政府档案处理法》 1936年程长源《县政府档案管理法》 1938年何鲁成《档案管理与整理》 1940年龙兆佛《档案管理法》 特点:照搬照抄 3.档案管理学现状 二、学科类型、定位与特点 (一)学科类型 1.文书档案或普通档案管理学 2.科技档案管理学 3.专门档案管理学 4.综合性档案管理学 (二)学科定位 档案学是以档案及档案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各门系统性专业知识体系的总称,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三)科特点 1.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 2.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统一 3.社会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三、在学习档案管理学时应掌握如下具体方法。 1.历史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5.理论研究法 第一章档案实体管理概论 一、档案实体管理的概念 1.实体:(1)所有触之有形的实际物 (2)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别的实物 (3)表示数据库中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对象或概念 (4)真实具体的东西,第一性的东西 (5)能够独立存在,作为一切属性的基础和万物本源的东西

虚拟:(1)不一定符合事实虚拟的情况 (2)编造的 (3)由高科技技术实现的仿实物或伪实物的技术 虚拟管理:(1)网络时代公司成员分布于不同地点的管理,跨时空组织边界的实时沟通和合作,以达到资源合理配置,效益最大的目的。(宏观) (2)对虚拟团队进行协调,提高团队效益。(微观) 2.档案实体管理的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 收集:分散到集中 整理:无序到有序、零乱到系统 鉴定:判断档案是否保存或销毁 统计:反映数量的关系 保管:目的是延长档案的寿命 2.实体管理与内容信息开发利用的关系 档案实体管理是手段,档案内容信息的开发利用是目的 二、档案实体管理原则 原则:(1)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2)长期检验所整理出来的合理化现象 1.来源原则:把同一机构、组织或个人形成的档案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管理的原则 2.全宗原则 (1)全宗:一个国家机构、组织或个人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文件整体,是档案馆档案的第一层分类,统计单位。同一全宗的档案不能分散,不同全宗档案不 能混淆。 (2)全宗原则的理论意义:全宗原则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 全宗原则深刻揭示并维护历史活动的有机联系 全总原则对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全宗原则在方法上简便求实 全宗原则的理论意义:全宗原则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尊重历史,作为档 案管理的基本方法性原则和理论基石对整个档案管理工作 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指导意义 (3)实践价值:○1维护了历史本来原貌,最大限度体现了档案的本质属性 ○2使分类方法简便易行 (4)面临的问题:○1在管理实践中难以彻底贯彻落实 ○2社会各组织之间关系界限模糊 ○3组织和个人共同活动中形成的独立性较强的档案全宗划分问题 三、档案实体管理的方法 1.方法:历史方法 逻辑方法 二者区别:○1历史方法是根据事物的客观现实存在状态及界线对事物进行直接认定性的区别与划分 ○2逻辑方法是根据事物抽象属性和特征来区别 2.实体管理中应用历史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档案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档案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文件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文件制作阶段、文件现实使用阶段、 文件 ________ 段和文件永久保存阶段。 2. 档案的内在联系性,决定了集中在一起的档案才具有 _________ 能。 3. 馆藏建设的四大原则是 _______ 则、效益原则、特色原则和弹性原则。 4. 档案法规总的来说,是从 ________ M 呆管期限两个方面,对档案信息的输入、 储存问题进行了规范。 5. 归档不仅仅是文件的转手和移交,它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律性、 _________ 性行动。 6. 智能控制是对档案信息更高程度的控制。智能控制的深化有助于导致实体控制 的 ______ 。 7. 档案信息处理语言按其构成原理,可以分为分类法语言、 语言等。 8. 立档单位必须是具有相对独立 体单位。 9. 全宗之下、案卷之上的档案实体分类层次, 可以称为"系列",对"系列分类表" 人们一般称其为 _________ 案。 10. 档案整理首先是从 ________ 始的,这是因为档案信息的有机关联性首先是 在这一层次上体现出来的,而且,它也是档案馆(室)对档案进行日常科学管理的 基本单位。 11. 档案著录是对档案文件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 12. 对档案内容所涉及事物的著录所形成的条目,是编制 13. 所谓按事由类同性分类,就是主要按社会职能的 _ 14. 档案检索工具具有存储、检索、 ________ 档案信息三项功 能。 15. 我国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 _________ 向社会开 放。 16. 档案展览本身就是提供 统的材 料。 17. 档案指南有全宗指南、 _______ 、专题指南三种。 18. ______ 是用来统计档案馆保存的全宗数量,并固定全宗号的登记册。 19. 档案统计,从广义上说,包括档案 ________ 计、档案管理活动统计和档案 事业统计三方面的内容。 20. 借阅服务是应用面最 ________ 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 二、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分,共20分) 1. 所谓馆藏建设就是对文件或档案加以(),使之入藏于档案馆(室)的行为或过 程。 语言和代码 ,并主要以自己名义对外行文的社会主 选择和 的过程。 .的基础。 的现场,利用者可以从中得到较为集中和系

审计学第三章

第三章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一、判断题 1.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本身并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审计证据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获取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 ( ) 2.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错报风险的影响。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 ) 3.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也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 )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 ) 5.如果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就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获取审计证据。 ( ) 6.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可以不实施控制测试。 ( ) 7.注册会计师可能得到的审计证据很多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因此,绝对肯定的审计意见是难以形成 的。 ( ) 8.口头证据往往需要得到其他相应证据的支 持。 ( ) 9.实物证据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可靠性,所以实物证据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 10.环境证据是指对审计事项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一般属于主要的审计证据。 ( ) 11.注册会计师通常在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阶段必须使用分析程序,而在外勤审计阶段则有选择的使用。 ( ) 12.为了证实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取得相关的审计证据越多越好。 ( ) 13.审计工作底稿基本内容经常变动,只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资料,不列审计档案。 ( ) 14.检查有形资产可为其存在性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也能够为权利和义务或计价认定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 ( ) 15.注册会计师对单位进行审计,并形成审计工作底稿,该工作底稿应归其所有。( ) 16.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应将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高低和难易程度作为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的理由。 ( ) 17.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对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作废的文本,以及重复的文件记录 等。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