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6 奥莉娅和莉达_教案

16 奥莉娅和莉达_教案

16 奥莉娅和莉达_教案
16 奥莉娅和莉达_教案

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

课文:16奥莉娅和莉达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奥莉娅和莉达》讲的是一对小姐妹在森林里玩儿,对自己制造的垃圾有不同的态度的故事。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从而树立爱护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本文故事简洁,行文朴素,但文中有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像“沉醉”及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等,因此本设计将通过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含义,进而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品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开启学生心智。

教学目标:

1. 在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掌握会认读“莉、姐、莺、与”等15个生字;会书写

“妙、姐、油”等6个生字,加强生字新词语的积累。

2. 运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疲倦、沉醉、羞愧等词语的意思,感受优美的语

言文字,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3. 通过看图等方式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

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懂得保护环境和坚守诚信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新词。

2. 词句训练,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

1. 词语句子的理解。

2. 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树立爱护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探寻新航路优秀教案

探寻新航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客观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 (3)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影响,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图表分析,引用史料、地图等进行动态情景演示,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不同影响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长期的海上航行会陷入生活的困境,老鼠、牛皮、木屑、令人作呕的臭水成为生存的支柱,孤独无时不在,坏血病一次次将生命带入绝境。虽然航行如此艰难,但是,探寻新航路的热潮还是出现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探寻新航路。 二、讲授新课。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鸦片走私。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结合图片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手下的书是什么书?她的目光在看什么?说明了什么? 提示:图中男主人公正在数金币和银币。他身边的女主人在看着他或者帮着他数钱。在当时的情况下,女主人会读《圣经》或祈祷用的书,总之是与宗教有关的书。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他们喜爱金钱,渴求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宗教信仰。这幅图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也就是对金钱的崇拜。 2.问题思考:结合上述图片并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原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出现。(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直接原因)(4)政治原因: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5)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条件(可能性): 客观条件: (1)造船技术的进步。 (2)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的应用。 (3)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流行。 主观条件:驱使欧洲人远涉重洋、不畏艰险去探寻新航路的除了有黄金的魔力外,还有无形的精神动力。 (1)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的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3)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 (二)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二年级语文快乐读写(一)

二年级语文快乐读写(6月9日) 班级姓名成绩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相关练习。 萤火虫 张秋生 荧火虫打着小灯笼,他是森林里会飞的小星星。 当黑夜将近,启明星亮在天边时,小萤火虫准备熄灭自己的小灯笼。 这时,他抬头望着天空,天空里的星星暗淡了,消失了。 萤火虫躲进青草丛,飞了一夜的他累了,想美美地睡上一觉。此时,萤火虫突然发现,天上的小星星们也躲进了青草丛,他们闪烁在草丛里,滚动在花瓣上。 萤火虫开心地说:“多么调皮的小星星!” 可是这些小星星们齐声说:“不,我们的名字叫露珠……”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jiànɡ②j iānɡ将尽()将领() ①lěi②lèi 劳累()积累() 2.写出与下面的词语意思相反的词语。 暗淡——()消失——()开心——() 3.当黑夜将尽,启明星亮在天边的时候,天上的星星了,了。萤火虫却发现天上的小星星们躲进了,他们闪烁在里,滚动在上。 4.草丛中的“小星星”是谁呢?()(填序号) ①萤火虫②灯光③露珠

5.“萤火虫,飞呀飞,飞到东来飞到西。一闪一闪真美丽。”小小的萤火虫象征着光明和温暖,你知道它们的发光器在哪里吗?()(填序号) ①头部②尾部③翅膀上 6.为什么萤火虫会把露珠当作小星星呢?

二年级语文快乐读写(6月16日) 班级姓名成绩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相关练习。 面对小夜莺感到羞愧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两个小姑娘,奥莉娅和莉达,到树林里去玩耍。走完一段令人疲倦的路程,她们坐在草地上休息、吃饭。 她们从包里拿出面包、奶油、鸡蛋。当小姑娘们吃完饭时,离她们不远处的一只夜莺唱了起来。奥莉娅与莉达沉醉在这美妙的歌声里,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过了一会儿,夜莺停止了歌唱。 奥莉娅收起自己吃剩的东西和撕碎的纸片,把它们扔到灌木丛里。而莉达则把蛋壳和面包屑裹在报纸里,放进包内。 “为什么你要把垃圾带回去?”奥莉娅说,“把它们扔进灌木丛好了。要知道,我们这是在树林里,没有人会看见的。” “可当着夜莺的面……我感到羞愧。”莉达轻轻地说。 1.我会填。 ()的歌声()的灌木丛 吃剩的()撕碎的() 2.写出与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1)走完一段令人疲倦的路程……() (2)可当着夜莺的面……我感到羞愧。() 3.用“波浪线”画出表现奥莉娅与莉达被夜莺歌声陶醉的句子。

《奥莉娅和莉达》练习题(含答案)

《奥莉娅和莉达》练习题(含答案) 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读拼音写词语。jiě mèi měi miào nǎi yóu cóng lín chuān guò sēn lín()()()()()()二、选字填空。厌倦疲倦1.他们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程,感到非常()。 2.大家()了这种单调的生活。沉醉沉迷 3.同学们很快就()在美妙的歌声中了。 4.我们不能整天()于游戏中而忘记了学习。阅读能力大提升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第一个大苹果小熊家的苹果熟了,他请来了小伙伴一起品尝。小熊从树上摘下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谁先吃呢?小鹿说:“我给苹果树浇水,施过肥。这个大苹果给我吃吧。”小猴说:“冬天,我给果树穿过厚厚的稻草衣。这个大苹果给我吃吧。”小猫说:“果子闹虫子的时候,我喷洒过药水,把虫子全杀死了。这个大苹果就给我吃吧。”怎么办呢?小熊眼珠一转,把苹果切成了六块,挑了两块最大的递给了爸爸、妈妈。哦!小伙伴们明白了:吃东西要先想到长辈,大家分享快乐才是最幸福的。1.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⑴春天,()经常给果树()水、()肥。⑴果树生病了,()给果树()药水杀虫。⑴秋天()爬上果树轻轻地()下一个大苹果。⑴冬天,()给果树()上厚厚的棉衣。2.请照样子写出表示动作的词,看谁写得多。摘、穿、浇3.小伙伴们明白了什么,请用“_____”在文中划出来。4.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我喜欢____________,因为。思维创新大拓展四、广场边有一块草坪。有些游玩的人常从草坪上经过,把草坪踩踏得不像样子了。广场执勤人员想在草坪上立上一块牌子,写上提醒人们爱惜小草的话,你帮他们想一想,怎样写好呢?参考答案:一、姐妹美妙奶油丛林穿过森林二、1.疲倦 2.厌倦3.沉醉4.沉迷三、1.(1)小鹿浇施(2)小猫喷洒(3)小熊摘(4)小猴穿2.品尝施喷洒3. 吃东西要先想到长辈,大家分享快乐才是最幸福的。4.小熊它懂得把苹果和大家分享。四、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

16、做人的故事

16、做人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缓、潺、莉、醉、剩、撕、屑、垃、圾”等9个生字。正确描摹并记忆“缓、醉、屑、垃、圾”等5个生字,注意结构匀称。积累“缓缓、需要、沉思、疲倦、停止、撕碎、垃圾”等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区分“沉醉、沉思、沉睡”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句子提问题,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运用课文中的语言,选一个故事演一演。 3、体会课文中主人公讲文明的好品质,明白做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积累字词。 2、通过读句子提问题,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课文录音、生字卡片、投影片 2、学生方面的准备:编小节号、圈出生字、读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做人 问:小朋友,你想做一个怎样的人?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个小故事,这两个故事会告诉我们,应该做一个 怎样的人。 板书课题:做人的故事 3、齐读课题。 过渡:我们先学习第一个故事。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板书故事题目:为什么要说“谢谢” 2、读题目质疑。 3、仔细听课文录音,听清故事中讲谁谢谢谁?“为什么要说‘谢谢’”这句 话是谁问谁的? (三)学习第1、2小节,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1、2小节,要求读正确,边读边思考:爷爷为了什么 事谢谢小河? 2、指名一人一句接龙读第1、2小节,相机正音。 3、小组讨论,练习说话: 爷爷谢谢小河,是因为()。 4、指导朗读句子:天很热,他们多么想喝口水呀。注意读出渴望的语气。 5、学习生字词语。 学生小组自主识字,教师随机指导: huǎn 缓缓音:注意读准三拼音。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 2.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3.学习航海家们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 比较几位航海家开辟的新航路 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知道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可在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__贸易市场__。 2.意大利人__马可·波罗__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15世纪中期,__奥斯曼土耳其帝国__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__圆__的。 5.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 知识点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6.1487年,__迪亚士__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__好望角__。 7.1497年,__达·伽马__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__印度洋__,1498年到达__印度西海岸__。 8.1492年8月,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出发,横渡__大西洋__。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__古巴__和__海地__。他把当地人称为“__印第安人__”,即印度人。 知识点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新人教版(1)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5课探寻新航路 教案新人教版(1)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掌握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识记杰出的航海家及其航行的路线。 3.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 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难点 正确认识和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5-17世纪,欧洲许多冒险家多次进行海外探险,其中最著名的是哥伦布。这些人为什么要去海外探险?这些探险活动产生了什么后果?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来一探究竟吧。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教师:从15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相继开始了持续二百多年的海外探险、考察、寻找黄金和侵略扩张活动,史称“新航路开辟”。结合下面史料,分析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史料1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产生,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史料2 东方某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 ——《马可·波罗游记》 史料3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引发欧洲商业危机。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史料,结合教材分析探寻新航路的原因。 学生1:原因之一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学生2:马可·波罗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 学生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使得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加昂贵。因此,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强调:商品经济的发展激起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这是探寻新航路的根本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这是探寻新航路的直接原因。 教师:假如你是那个时代的航海家,面对波涛汹涌、变幻无常的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创新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创新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创新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教案设计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 2.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 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 3.学习航海家们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 比较几位航海家开辟的新航路 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知道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可在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__贸易市场__。 2.意大利 人__马可·波罗__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15世纪中期,__奥斯曼土耳其帝国__控 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__圆__的。 5.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 知识点二哥伦布“发现” 6.1487年,__迪亚士__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__好望角__。 7.1497年,__达·伽马__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__印度洋__,1498年到达__印度西海岸__。 8.1492年8月,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出发,横渡__大西洋__。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__古巴__和__海地__。他把当地人称为“__印第安人__”,即印度人。 知识点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9.1519年,__麦哲伦__奉西班牙国王之命,船队穿越大西洋、__太平洋__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10.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__资本主义__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和__亚洲__、非洲、__美洲__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阅读教材,说说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掀起前往东方实现黄金梦的“寻金热”;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

二年级语文上16奥莉娅和莉达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二年级语文上16奥莉娅和莉达教案作业题 (语文S版) 奥莉娅和莉达 【教学目标】 认识“姐、莉、莺、与、沉、醉、剩、撕、碎、扔、丛、垃、圾、羞、愧”15个生字,会写“姐、妙、油、丛、穿、森”6个字。重点指导带有女字旁的字。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课文内容,树立爱护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会认字、会写字。 在学习过程中感悟课文、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公民道德教育。【教学时数】两课时。 课时 【课时目标】朗读课文,感悟反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课文内容。 板书课题。 听读课文,听准字音。回答:共有几个自然段?

学生自己练习借助拼音读课文。 出示字词,练习读准字音。 二、通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育人之处。 从整体入手,理清课文的脉络。 请一行五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段。 提问:讲的是谁和谁的事?事情发生在哪里? 分层教学,由浅入深地理解内容。 把全文分三部分让学生读课文,渗透结构。 学习部分,根据下面问题读课文; ①谁和谁到哪里去干什么? ②找一找哪些词表示了她们的动作。 ③再试着读课文,体会这些词语对表达意思所起的作用。 学习第二部分。 ①问:奥莉娅和莉达为什么会“一动也不动”呢? 补充课外知识:夜莺,身体大小和麻雀相似,是一种鸣声清脆的鸟,叫的声音很好听。常见的有红点颏、蓝点颏,羽毛褐色,雄的喉部鲜红或天蓝色。 ③投影:奥莉娅和莉达都被歌声了。 ④夜莺在怎样的环境中唱歌呢?让我们联系上文想想。板书:树林草地夜莺 ⑤请你猜想一下夜莺在唱什么。

⑥说一说她们是怎样处理废弃物品的。 板书:奥莉娅:收扔莉达:裹放 学习4、5自然段, ①奥莉娅是怎样问的? ②莉达是怎么回答的? ③再读一读莉达是怎么说的?莉达为什么要轻轻地说?用这样的语调再读这句话。 ④“羞愧”是什么意思? ⑤为什么这句话的中间有个“……”?可以去掉吗? ⑥投影两个句子,比较着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可当着夜莺的面……我觉得羞愧。” “可当着夜莺的面我觉得羞愧。” ⑦听了莉达的话,奥莉娅会怎么说,怎么做? 联系生活,激发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朗读全文。 教师谈话激发学生的情感: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你想对两个小姑娘说些什么?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下列各组词语注音有错误的是 沉醉剩下撕碎 姐姐扔掉丛林 垃圾羞愧夜莺

《奥莉娅和莉达》教学设计

《奥莉娅和莉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联系课文理解"羞愧"、“津津有味”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环境的美和莉达爱护环境的行为美,懂得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学重点:生字的学习,"津津有味"、"羞愧"、"美妙"等词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莉达为什么"面对夜莺感到羞愧"。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他来了(出示夜莺图片),他的名字叫夜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歌声委婉动听,连世界上最好的歌唱家都非常羡慕他的声音呢!孩子们,你们愿意和夜莺交朋友吗?那我们就让他飞到黑板上,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十六课——奥莉娅和莉达,请大家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奥莉娅和莉达)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要求会认的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带红色帽子的生字,并且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文中的生字宝宝要和大家做游戏呢,你先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吧(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生字变词领读、小老师读、男女生读 4、开火车读词语 5、把词语带进课文齐读,看看这次你能找到刚才问题的答案吗?(羞愧: 不好意思)(奥莉娅面对夜莺感到羞愧)(板书:奥莉娅) 6、因为奥莉娅把垃圾扔进了灌木丛,所以她才感到羞愧。做“扔”的动作,引导说出提手旁,指导书写,师随机板书“扔” 7、莉达是怎么做的?(把垃圾放进了包里)板书:放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1、2段,体会“津津有味”、“美妙”、“沉醉”的意思。 1、课文主要写的是奥莉娅和莉达,她们一起到野外去郊游。请同学们齐读第 一、二自然段,看看在你读懂了什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精美教案

《探寻新航路》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阐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几个方面。在设计本课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视频、绘制地图等环节,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区分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进行一个知识的拓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客观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 3、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

同结果,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分析,引用史料、地图等进行动态情景演示,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不同影响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模拟、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会历史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 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平静时,大海像一个温柔的母亲,可当它时,强大海流便形成白色汹涌的漩涡,排空的巨浪将船只顷刻掀入海底,这个魔窟的世界会将人推入万劫难逃的地狱。长期的海上航行会陷入生活的困境,老鼠、牛皮、木屑、令人作呕的臭水成为生存的支柱,孤独无时不在,坏血病一次次将生命带入绝境。虽然航行如此艰难,探寻新航路的热潮还是出现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案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平静时,大海像一个温柔的母亲,可当它时,强大海流便形成白色汹涌的漩涡,排空的巨浪将船只顷刻掀入海底,这个魔窟的世界会将人推入万劫难逃的地狱。长期的海上航行会陷入生活的困境,老鼠、牛皮、木屑、令人作呕的臭水成为生存的支柱,孤独无时不在,坏血病一次次将生命带入绝境。虽然航行如此艰难,探寻新航路的热潮还是出现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一)鸦片走私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结合图片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手下的书是什么书?她的目光在看什么?说明了什么?

提示:图中男主人公正在数金币和银币。他身边的女主人在看着他或者帮着他数钱。在当时的情况下,女主人会读《圣经》或祈祷用的书,总之是与宗教有关的书。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他们喜爱金钱,渴求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宗教信仰。这幅图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 3.问题思考:结合上述图片并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示: (一)原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出现(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直接原因) (4)政治原因: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5)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二)条件——可能性 客观条件: (1)造船技术的进步 (2)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的应用 (3)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流行 主观条件:驱使欧洲人远涉重洋、不畏艰险去探寻新航路的除了有黄金的魔力(物质利益的诱惑)外,还有无形的精神动力。 (1)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3)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 目标导学二: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1.教师讲述: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而把发现新航路的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发现的时代”。 3.教师提问:葡萄牙、西班牙为何能走在开辟新航路的前列? ①地理位置处于大西洋沿岸; ②掌握了航海技术; ③是中央集权国家,侈奢享乐需要; ④人文主义思想提供了精神动力; ⑤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二年级上册《奥莉娅和莉达》练习题(含答案)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jiě mèi měi miào nǎi yóu cóng lín chuān guò sēn lín ()()()()()() 二、选字填空。 厌倦疲倦 1.他们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程,感到非常()。 2.大家()了这种单调的生活。 沉醉沉迷 3.同学们很快就()在美妙的歌声中了。 4.我们不能整天()于游戏中而忘记了学习。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第一个大苹果 小熊家的苹果熟了,他请来了小伙伴一起品尝。小熊从树上摘下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谁先吃呢? 小鹿说:“我给苹果树浇水,施过肥。这个大苹果给我吃吧。” 小猴说:“冬天,我给果树穿过厚厚的稻草衣。这个大苹果给我吃吧。” 小猫说:“果子闹虫子的时候,我喷洒过药水,把虫子全杀死了。这个大苹果就给我吃吧。”怎么办呢?小熊眼珠一转,把苹果切成了六块,挑了两块最大的递给了爸爸、妈妈。 哦!小伙伴们明白了:吃东西要先想到长辈,大家分享快乐才是最幸福的。 1.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⑴春天,()经常给果树()水、()肥。 ⑵果树生病了,()给果树()药水杀虫。 ⑶秋天()爬上果树轻轻地()下一个大苹果。 ⑷冬天,()给果树()上厚厚的棉衣。 2.请照样子写出表示动作的词,看谁写得多。 摘、穿、浇 3.小伙伴们明白了什么,请用“_____”在文中划出来。 4.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我喜欢____________,因为。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广场边有一块草坪。有些游玩的人常从草坪上经过,把草坪踩踏得不像样子了。广场执勤人员想在草坪上立上一块牌子,写上提醒人们爱惜小草的话,你帮他们想一想,怎样写好呢? 参考答案: 一、姐妹美妙奶油丛林穿过森林 二、1.疲倦 2.厌倦 3.沉醉 4.沉迷 三、1.(1)小鹿浇施(2)小猫喷洒(3)小熊摘(4)小猴穿 2.品尝施喷洒 3. 吃东西要先想到长辈,大家分享快乐才是最幸福的。 4.小熊它懂得把苹果和大家分享。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探寻新航路教案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主义需要扩大海外市场。 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几位航海家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知道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可在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 (二)、讲授新课: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原因: ①经济根源: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掀起前往东方实现黄金梦的“寻金热”; 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之间商路受阻。原来的商路被打断,欧洲人迫切需要打通到中国、印度的新的商路。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本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 商品的价格猛涨到了8—10倍。 ——《世界史·近代史编》 2、客观条件: 造船技术的改进15世纪时的罗盘世界最早的地球仪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1、向南航行绕过非洲到达东方 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 2、向西航行: 哥伦布: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 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1、麦哲伦环球航行:1519年,受西班牙国王之命,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主义需要扩大海外市场。 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几位航海家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知道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可在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 (二)讲授新课: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原因: ①经济根源: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掀起前往东方实现黄金梦的“寻金热”; 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之间商路受阻。原来的商路被打断,欧洲人迫切需要打通到中国、印度的新的商路。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本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 价格猛涨到了8—10倍。 — —《世界史·近代史编》 2、客观条件: 造船技术的改进15世纪时的罗盘世界最早的地球仪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1、向南航行绕过非洲到达东方 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

15课探寻新航路说课稿

Zesa wr《探寻新航路》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好rm、、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探寻新航路》,出自世界史第5单元步入近代中的《探寻新航路》。下面我将分四个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和地位: 本课从三个部分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近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起资本主义萌芽,下到殖民扩张、掠夺和工业革命,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可以夸张地说整个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新航路开辟的基础上的。 2、说教学目标 基于课标要求学生“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和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夯实基础 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创设情景,在诱思探究,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理解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培养其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让学生能对历史作情感和理智的评判;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及开放的世界意识。 3、说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影响 依据: 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其过程考查相对较少。2.从考查的角度和能力看:特别注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主要运用新材料或图文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认识问题能力。 3依据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难点:辩证全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本部分教材内容有点复杂,既包括纵向发展的社会转型,又包括横向发展的空间联系;二是学生方面,本课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因素,既难于理解又超出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二、说教法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史论结合,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达到实现学生中心论,以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史料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图片资料、文字史料进行处理分析,使学生自主地获取有效的

最新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6、奥莉娅和莉达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16奥莉娅和莉达 【教学目标】 1.认识“姐、莉、莺、与、沉、醉、剩、撕、碎、扔、丛、垃、圾、羞、愧”15个生字,会写“姐、妙、油、丛、穿、森”6个字。重点指导带有女字旁的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树立爱护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学习会认字、会写字。 2.在学习过程中感悟课文、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公民道德教育。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朗读课文,感悟反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 2.听读课文,听准字音。回答:共有几个自然段? 3.学生自己练习借助拼音读课文。 4.(出示课件2/3/4)出示字词,练习读准字音。 二、通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育人之处。 1.从整体入手,理清课文的脉络。 (1)请一行五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段。 (2)提问:讲的是谁和谁的事?事情发生在哪里? (先让学生回答提问,了解学生是否读懂了内容。)(出示课件5)

2.分层教学,由浅入深地理解内容。 把全文分三部分让学生读课文,渗透文章结构。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根据下面问题读课文; ①谁和谁到哪里去干什么?(渗透记叙文的要素) ②找一找哪些词表示了她们的动作。(穿过、走、坐在) ③再试着读课文,体会这些词语对表达意思所起的作用。 (2)学习第二部分(2—3自然段)。 ①问:奥莉娅和莉达为什么会“一动也不动”呢?(奥莉娅和莉达都被美妙的歌声吸引了。) (出示课件6)补充课外知识:夜莺,身体大小和麻雀相似,是一种鸣声清脆的鸟,叫的声音很好听。常见的有红点颏、蓝点颏,羽毛褐色,雄的喉部鲜红或天蓝色。 ③(出示课件7)投影:奥莉娅和莉达都被歌声了。(学生进行填空体会“沉醉”的意思。可以填“吸引”“迷住”等。) ④夜莺在怎样的环境中唱歌呢?让我们联系上文想想。板书:树林草地夜莺 ⑤请你猜想一下夜莺在唱什么。(这里真美啊!这里的空气真新鲜呀!等等) ⑥说一说她们是怎样处理废弃物品的。 板书:奥莉娅:收扔莉达:裹放 (3)学习4、5自然段, ①奥莉娅是怎样问的? ②莉达是怎么回答的? ③再读一读莉达是怎么说的?莉达为什么要轻轻地说?用这样的语调再读这句话。 ④“羞愧”是什么意思? ⑤为什么这句话的中间有个“……”?可以去掉吗?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优质教案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平静时,大海像一个温柔的母亲,可当它时,强大海流便形成白色汹涌的漩涡,排空的巨浪将船只顷刻掀入海底,这个魔窟的世界会将人推入万劫难逃的地狱。长期的海上航行会陷入生活的困境,老鼠、牛皮、木屑、令人作呕的臭水成为生存的支柱,孤独无时不在,坏血病一次次将生命带入绝境。虽然航行如此艰难,探寻新航路的热潮还是出现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一)鸦片走私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结合图片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手下的书是什么书?她的目光在看什么?说明了什么?

提示:图中男主人公正在数金币和银币。他身边的女主人在看着他或者帮着他数钱。在当时的情况下,女主人会读《圣经》或祈祷用的书,总之是与宗教有关的书。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他们喜爱金钱,渴求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宗教信仰。这幅图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 3.问题思考:结合上述图片并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示: (一)原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出现(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直接原因) (4)政治原因: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5)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二)条件——可能性 客观条件: (1)造船技术的进步 (2)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的应用 (3)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流行 主观条件:驱使欧洲人远涉重洋、不畏艰险去探寻新航路的除了有黄金的魔力(物质利益的诱惑)外,还有无形的精神动力。 (1)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3)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 目标导学二: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1.教师讲述: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而把发现新航路的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发现的时代”。 3.教师提问:葡萄牙、西班牙为何能走在开辟新航路的前列? ①地理位置处于大西洋沿岸; ②掌握了航海技术; ③是中央集权国家,侈奢享乐需要; ④人文主义思想提供了精神动力; ⑤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部审)新语文版二年级上册《五单元 16 奥莉娅和莉达》精品教案_1

16奥莉娅和莉达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 2.能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羞愧"、“沉醉”等词语的意思。懂得保护环境道理。 3.能对文中人物的言行提出自己的想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羞愧"、“沉醉”等词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理解莉达为什么"面对夜莺感到羞愧"。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16课的生字新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复习复习吧。带拼音拼读、开火车读生字,学生拍掌齐读词语。(课件) 2. 谁来说说,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事?(奥莉娅和莉达)她们是一对(小姐妹) 二、细读课文、理解积累 (一)欣赏景色美 1、这对小姐妹手拉手,来到森林里玩,同学们,听,她俩说了什么?(课件出示她俩的对话)请两名学生读、一、二组读、男女对读。 羞愧是什么意思?莉达为什么说当着夜莺的面,她觉得羞愧呢?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大家瞧,这就是她们去的森林。(出示课件) 2、你看到了什么?(树、阳光、小草) 暖暖的阳光照在森林里,使森林更加美,我们可以说是——景色美。(板书:景色美)3.她们穿过一大片树林,来到草地上。谁能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课件) (二)感悟歌声美 1、同学们,树林里景色美。其实,只要我们身处其中,还会发现更多的美,现在我们去课文中找一找其他的美吧。 2、生读第二自然段 请打开课本16课,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这一段中你发现什么美? 你从哪个句子体会到夜莺的歌声很美?指名读句子。(板书:歌声美) 3、听听歌声(出示课件) A孩子们,你们见过夜莺吗?这就是夜莺(课件) B你们听过夜莺的歌声吗?请我们就来听一听吧! C夜莺的歌声怎么样?(美)听着这么美妙的歌声,莉达她们有什么表现?(沉醉一动也不动)(课件出示句子。) 4、读一读 谁能读一读这一句话?(指名读)听到这么美妙的歌声,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